2010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3 08:4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复习资料》。

第一篇:2010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复习资料

1、依法治教与教育的法治化依法治教的目的是要实现教育的法制化。(1)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2)教育法制化的要求:A、主体合法。B、内容合法。C、程序合法。D、救济有道。当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害时,国家能为受害主体提供相应的救济渠道,以惩罚不法者的教育侵权行为,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3)教育法制化的主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进行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C、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⑺教育以汉语言为基本教育语言的原则;⑻扶持和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原则。

13、结业证书:在高等教育教育阶段,对于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但是有一些课程不及格,没有达到毕业水平的,可以获取结业证书。对于虽然具有正式学籍,但是未完成整个阶段的学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权利与义务的特点:①教师的权利,往往也就是另一方的义务②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相对性特征③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 转换性特征,教师行驶权利过渡,可能会带来相应的义务④教师 的权利与义务是同时发生的,教师在取得权利的同时,也承 担相应的义务。

22、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资格许研究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习成绩等发放相应的学历证书或其他证书

学位是衡量高等教育各层次专门人才的学术水平的等级称号,我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

36、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两大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37、高等教育的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38、高等学校设立基本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拥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教育行政部门备案。”7)59:“学校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书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8)第60条规定:“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9)第61条规定:“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内容:包括教育立法、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和教育法制监督等方面。

2、教育法的概念:国家拥有教育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依据教育立法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教育法体系的基本原则⑴依法治教的原则;⑵提高全民族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原则;⑶依法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⑷公民教育权利平等原则;⑸教育活动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原则;⑹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原则;⑺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的原则

4、教育法的渊源指教育法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

5、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①宪法关于教育的法律规范。②有关教育的法律。③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教育的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④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⑤地方性教育法规。⑥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查院有关教育法的司法解释,我国政府加入的及其与外国政府缔结的有关教育的国际公约和条约。

6、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是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

7、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构成单位。

8、我国的教育法体系A、教育根本法(宪法规定的教育法律规范)、B、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教育主体法、D、义务教育法、E、学前教育法、F、中小学教育法、G、高等教育法、H、职业教育法、I、教育行政法。

9、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道德与法律都是属于社会调整体系的范畴,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① 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 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②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 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 ③ 社会主义道德 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 ④ 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 效实现,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教育法与政策之间的关系:(1)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 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对教育具有指导作用(2)教育法 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3)具体的教育政策应 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要求。

11、《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12、《教育法》的基本原则:⑴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⑵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⑶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⑷教育和宗教相分离原则;⑸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一方面确保公民有平等受教育的权义,不受侵犯和剥夺,另一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为教育机会、条件、效果平等,在非义务教育阶段体现为入学机会平等、竞争条件均等。⑹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原则;表现为:A、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B、要及时根据社会主义

习任务而中途退学者,只能获得肄业证书。

可制度,包括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14、学位制度:是国家赋予其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对达到一定学

23、教师资格的要求:由四个要素构成,即国籍、思想品德素位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一定的学位,并向其颁发养、业务要素和学历要素。

相应的学位证书的制度。

24、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度就是高等学校与符合一定条件的15、学位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教师职务所确立的职责、条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11类

件和任期来聘请具有一定条件的教师担任相应的教职的一项

16、教育制度是指由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一国教育活动的各种机制度。

构体系和运行规则的总和。

25、教师资格许可制度1)教师资格要素(1)国籍要素(2)

17、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⑴国家实行学校教育制度;⑵学校道德要素(3)业务要素(4)学历要素

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⑷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2)教师资格认定程序普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省、育制度;⑷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⑸国家实行学业证书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申请制度;⑹国家实行学位制度;⑺国家实行扫除文盲教育制度;认定教师资格程序:(1)申请者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2)有关⑻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

部门依法受理审核(3)颁发证书

18、教育投入的体制:由国家、社会、集体和公民个人分担教

26、教师资格的限制:因具有法律规定的事由而对教师资格取得 育投入责任的体制。教育投入的“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加以限制。剥夺政治权利、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的。教师资格的丧失:已取得教师资格,因规定事由的出现而引 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起教师资格的取消。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品行不良,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各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被撤销教师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认定教师资格,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作弊者3年内不得参 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加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

19、法律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件: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不履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是弄虚作假,骗取教师法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①资格的;二是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自撤销教师责任主体②违法行为③损害结果④因果关系⑤主观过错。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20、《教师法》的立法宗旨: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具有良好品德修养和业务修养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

27、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1)教师聘任关系平等2)聘任关系事业,制定本法。

表现为合同形式3)教师聘任形式多样化,聘任过程实行双向

21、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责任,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 选择和择优机制。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专业人员。

28、教师聘任制度包括 招聘、续聘、解聘、辞聘 等形式。权利:⑴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29、承担违反教师法民事法律责任的具体方式:停止侵害、排⑵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 除妨碍、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名誉、赔礼道歉、训诫、具结悔过。

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 30、《高等教育法》立法宗旨:《高等教育法》第1条规定:“为权利

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⑷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 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包括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三个方面:①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⑸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 为了依法治教,规范高等教育活动;③为了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 的步伐。

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⑹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

31、我国高等教育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利。

32、我国高等教育的方针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在高等教育事义务:⑴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业中的直接体现。第5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⑵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 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面全面发展德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⑶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33、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 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34、高等教育学制: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高等教育⑷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 的层次,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等。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35、高等教育的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⑸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

学生,由所在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担任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

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39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利以及相关其他权利1)高等学校的招生权2)专业设置权3)教学自主权4)科研与服务自主权 5)海外交流自主权6)内部人事管理的自主权7)财产管理自主权

40、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总体要求《高等教育法》第24条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实质条件《教育法》第26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①有组织机构和章程;②有合格的教师;③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④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41、高等学校的法人资格: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42、高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43、高等学校的权力:

1、招生权

2、专业设置权

3、教学自主权

4、科研与服务自主权

5、海外交流自主权

6、学校内部人事管理的自主权

7、财产管理自主权

44、高校教师聘任的原则、①高等学校必须是合法设立的学校,受聘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师资格和任职的基本条件。②订立聘任合同必须遵守平等自愿的原则。③聘任合同的内容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尊重合同双方的权利,明确合同双方的义务。④订立聘任合同的形式必须合法。

45、学生的权利(1)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2)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3)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4)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5)对学校给于的处分或处理有异议的,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工侵犯其人身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6)其他权利

46、高等学校学生的处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1)第53条规定:“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①警告;②严重警告;③记过;④留校察看;⑤开除学籍。”2)第54条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①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②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③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④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⑤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⑥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⑦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3)第55条规定:“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4)第56条规定:“学校在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5)第57条规定:“学校对学生做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6)第58条规定:“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书报学校所在地省级

10)第32条规定:“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未达到毕业要求,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是否可以补考、重修或者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以及是否颁发毕业证书,由学校规定。对合格后颁发的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发证日期填写。”11)第33条规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学位授予单位应当颁发学位证书。”12)第34条规定:“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颁发肄业证书。”

47、开除学籍的条件:(1)违宪,反

四、破坏安定团结、扰乱 社会秩序(2)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3)违法治安管 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4)代考,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 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5)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6)违法学校规定,严重影 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 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7)屡次违法学 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该的。

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其代理人的 陈述和申辩学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 议研究决定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

48、高等学校教师违反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故意不完成教 育教学任务(行政处分或解聘)、高校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 生,影响恶劣(解聘、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撤销高校教师资

格)、高等学校教师弄虚作假的行为(行政处分,民事刑事责任)

49、职业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言的,指国家为实现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通过开办或允许开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渠道,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

50、《职业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

51、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则

1)实施有计划、有重点的教育分流的原则 2)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 3)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原则①各级各类学校、有关机构应当依据开放性原则,相互沟通,具备兼容性。②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建立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和相互选拔、相互吸纳人才的有效机制,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③各类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可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补充。④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沟通还体现在教育整体结构的调整方面。各类教育体系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针策略。

52、职业教育学校有哪些? 《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分别由初等、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可以实施同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

53、职业培训是以就业、专业或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非

学历职业教育活动,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54、职业培训的形式:《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专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

55、职业教育实施的原则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原则2)实行产教结合原则3)建立终身学习体系 4)重视农业、科技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56、义务教育的概念国家用法律形式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特征:强制性,全面性,权利性和公共性。

57、《义务教育法》立法宗旨: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立法依据:宪法和我国现实情况。

58、义务教育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修改:2004年6月7日,由教育部起草的《修订稿》上报国务院,2006年1曰14日由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修订草案。由原来的18条增至95条,修改的内容包括:①教育经费,制定相关经费标准,中央和各级政府共同负担经费并落实,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薄弱学校倾斜;②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③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经费投入向农村倾斜,薄弱学校倾斜,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和教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特别到农村任教,促进学校均衡发展;④加强学校管理,保证学校安全,规范学校收费;⑤加强教师培养和管理,提供教师思想道德和教学业务水平,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⑥减少教科书的种类,提高教科书的质量,降低教科书成本,防止利用教科书非法牟利;⑦学校安全被首次写入义务教育法;⑧公共财政体制的议题是义务教育法修改最重要的内容。

59、民办教育法立法宗旨: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民办教育的性质: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60、民办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公益性原则。(重点)教育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是我国教育法的基本规定,民办教育法作为教育法的下位法,不得与教育法相抵触,否则无效。“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要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②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应主体平等原则。③鼓励保护原则。④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原则。

民办学校举办者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权利和依据协议获得合理回报的权利。

61、教育侵权行为概念是指行政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一般规定,直接或间接剥夺其他主体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

62、法律救济的概念一是指为权利受到损害的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补偿,使受损害的权利得到恢复和补救;二是指通过救济受害者,使被扭曲、破坏了的社会关系得以矫正和恢复,从而使个别的法律主体仍然可以在恢复正常的法律关系中正当地享有权利。特征:事后性;权利性;恢复性与弥补性。

63、教育权法律救济:当学校、公民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受到

行政主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当行为的侵害时,由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予以矫正、恢复或补救,使之能正管辖。程序:起诉与受理、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当享有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法律活动 督的程序、执行程序监督程序又称为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64、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①事后救济的原则。该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教育权法律救济行为均发生于教育实体法定,依法再审的程序。第三人:是指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所赋予的权利遭到侵害之后。换言之,只有侵害教育权益的不利害关系,而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到诉讼中的公民、法行为发生之后,受害的当事人才能寻求相应的教育权法律救法人和其他组织。济,一般不存在事前救济或事中救济。②救济主体法定的原则。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有权进行法律救济的国家机关要由法律明文规定,不是任何国家机关随心所欲就可以实施教育权的法律救济行为。③正当程序原则。法定的国家机关在进行教育权的法律救济,矫正和分配社会正义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65、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主要是由以下各项制度构成的: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我国的法律救济方法主要是两种:行政救济和民事救济 66、教育申诉制度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作出的影响其利益的处理决定不服,或者在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依法行使申诉权,向法定的国家机关声明不服、申诉理由、请求复查或重新处理的一项法律制度。特点:1,由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两部分组成;2,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3,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4,是一项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范围:(1)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2)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3)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度的有关部门侵犯其根据教师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的 67、申诉的管辖:隶属管辖、地域管辖、选择管辖、移送管辖。68、申诉书的内容:(1)申诉主体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等基本情况、委托代理的还要包括指定代理人的有关情况(2)被申诉主体的基本情况(3)申诉要求,指申诉主题认为被申诉主体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或不服被申诉主体的处理决定(4)申诉理由(5)附项 69、行政复议的概念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律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可以向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即复议机关)对原具体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决的活动及其制度。特征:(1)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和争议是行政复议的前提条件(2)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人为申请人,以行政主体为被申请人(3)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活动(4)行政复议以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为审查内容(5)行政复议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6)复议机关包括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机关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和组织(7)行政复议依法具有不同的法律效果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准确性原则;便民性原则。管辖:上级管辖;本级管辖;特殊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70、行政复议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执行 71、行政诉讼的概念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特点:1,诉讼前提的特殊性;2,诉讼被告的恒定性;3,诉讼主体的多元性;4,程序启动的被动性;5,审理对象的限制性;6,举证责任的倒置性。基本原则:①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②起诉不停止执行的原则。③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④不适用调解原则。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指定

第二篇:精简版-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教程(2014)

1.依法治教与教育的法治化

依法治教的目的是要实现教育的法治化。教育法治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为达到此目标,教育法治化要求做到:(1)主体合法;(2)内容合法;(3)程序合法;(4)救济有道。教育法治化必然要求进行教育法制建设。教育法制建设(教育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教的必由之路。主要内容包括:(1)教育立法;(2)教育行政执法;(3)教育司法;(4)教育法制监督。

2.教育法的概念:国家拥有教育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依据教育立法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法律规范总称。3.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宏观,是指教育法体系的基本原则)

(1)依法治教的原则;(2)提高全民族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原则(3)依法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4)公民教育权利平等原则;(5)教育活动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原则;(6)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原则;(7)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的原则。4.教育法的渊源,是指教育法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①宪法关于教育的法律规范;②有关教育的法律;③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教育的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④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⑤地方性教育法规;⑥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教育法的司法解释,我国政府加入的及其与外国政府缔结的有关教育的国际公约和条约。

5.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所构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构成单位。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法律调整的方法。

6.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它是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教育法的结构系统由下列教育法律子部门构成:(1)教育根本法(2)教育基本法(3)教育主体法(4)学前教育法(5)义务教育法(6)中小学教育教学法(7)高等教育法(8)职业教育法(9)民办教育法(10)教育行政法。

7.教育法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系:教育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教育法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在法律上的反映。另一方面,教育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8.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论述)★★道德与法律一样都属于社会调整体系的范畴,它们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道德与教育法具有密切的关系。(1)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许多教育法规和规章中都有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专门规定,如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纲要、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守则等道德教育的规章。(2)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道德尤其是社会主义的教育道德对我国教育法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构成了社会主义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3)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教育法实施的基本途径还是社会主体自觉遵守教育法,这就要进行广泛的社会主义道德,特别是教育伦理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以推动我国教育法的高效实施。(4)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效实现,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法律与道德的差异表现在:调整范围方面;调整方法和手段方面。教育法运行与实施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①教育法的运作与实现本身就包含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得到普及;②教育法的顺利运作和高效实现也意味着贯彻于教育法中的社会主义道德得到贯彻;③教育法运用国家强制力使一些社会主义道德试图解决而无法调整的教育关系得到调整和规范。

9.教育法与政策的关系(论述)★★政策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处理国家事务、公共事务,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路线、方针、规范和措施的统称。教育法与政策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相互替代。教育法与政策的关系主要表现为:(1)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对教育法具有指导作用。教育法只有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的精神才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2)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教育政策应当通过教育法的形式法律化和制度化,以保障教育政策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以有利于国家运用现代法律手段保证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3)具体的教育政策应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要求。党和国家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在教育法规定的原则和规范的范围内,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教育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教育政策,教育政策不能与教育法相抵触。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由全国人大于1995

年3月18日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立法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宗旨:①为了发展教育事业;②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3)教师有③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4)教师有关心、育法》第1条规定:“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5)教师负有制止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11.《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原则。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必须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6)教师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道德教育。首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平的义务。

和社会主义教育,这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还24.教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要进行法制和纪律,人生理想等方面的教育。(2)继(1)教师的权利往往是另一方的义务,反之亦然;(2)承和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优秀成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具有相对性特征;(3)教师的权利果相结合的原则。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与义务具有转换性特征,教师行使权利过度,可能会的现代教育,要正视历史,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带来相应的义务;(4)最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是同时又要给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教育必须符合时发生的,教师在取得权利的同时,也就应承担相应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所有的教育行政管理部的义务。

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以维护国家25.教师资格由四个要素构成:国籍要素、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教育活动必须接受国家和要素、业务要素、学历要素。社会的依法管理和合法监督。(4)教育与宗教相分离26.教师资格的限制和丧失:的原则。宗教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教育领域的学(1)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得在学校这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受到法律限制一非宗教活动场所宣传宗教思想,发展宗教教徒。(5)禁止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6)教育要适应社会主教师资格。(2)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品行不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则。(7)教育以汉语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文字为基本教学语言文字的原则。

撤销教师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12.学校教育制度又称学制,是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门收缴。

接的关系的制度。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27.教师聘任制度包括招聘、续聘、解聘和辞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28.《高等教育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8年813.义务教育制度是国家依法对适龄儿童、少年实施月29日通过,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立法宗旨:的一项教育制度。具有强制性,要求所有适龄儿童、①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为少年必须进入学校,接受规定年限的学校教育;义务了依法治教,规范高等教育活动;③为了加快高等教教育也具有公共性,教育经费由国家承担。(了解)育改革的步伐。《高等教育法》第1条规定:“为了发14.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的从事某项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本法。”

德教育。成人教育是通过业余、脱产或者半脱产的途29.高等教育的性质、方针和任务:

径,对成年人进行教育。(了解)

(1)性质: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性质必然是社会主义15.学业证书制度,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认可的学校及性质的高等教育。首先,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与我国的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社会主义建设密不可分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其他学业证书。学业证书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决定的;其次,我国的教育事业始终是在马克思列宁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在该学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成长和发展校或者该其他教育机构正式注册并完成了相关学业的;再次,我国宪法中明确确立了四项基本原则是我的受教育者颁发的,证明其完成学业情况的凭证。可国社会主义各行各业建设的基本原则,高等教育的一分为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三类。切活动同样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后,高等教育16.学位,是由国家批准或者许可的有学位授予权的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必然要坚持“三个代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颁发给相关人员的一种凭证。学表”的重要思想。(2)方针: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位制度是国家赋予其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对达到一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学位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一定的学位,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并向其颁发相应的学位证书的制度。我国的学位分为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主要体现在:学士、硕士、博士三个等级。学位学科门类:哲学、首先,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次,高等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最后,根本目农学、医学、军事学共11类。

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学位管理工作主要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负责。(3)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博士、硕士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设。★

17.教育督导制度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予所属教育30.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

部门,对所辖地区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1)总体要求:《高等教育法》第24条规定:“设立和指导的制度。(了解)

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18.教育评估制度是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①高社会组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对学校的办等学校的设立应当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框架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和估量,以保证基内进行,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高等本办学质量的一项制度。(了解)

学校的设立规划。②高等学校设立应当符合国家利益19.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不履行法律义务或者侵犯他和社会公共利益。③我国的高等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的构的。(2)设立条件(实质条件):我国高等学校的设成要件有:①责任主体;②违法行为;③损害结果;立应当满足这样几个方面的条件:①有自己的组织机④因果关系;⑤主观过错。

构和设立章程;②拥有相应数量的合格教师;③拥有20.教师是指履行教育教学责任,承担教书育人、培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教学设施、设备等条件;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④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使命的专业人员。

31.高等学校的法人资格: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21.《教师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3年10月31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日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立法宗旨:为代表人。

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品德修养和业32.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1)招生权(2)专业务修养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制定本设置权(3)教学自主权(4)科研与服务自主权(5)法。立法宗旨主要体现在:(1)维护广大教师的合法海外交流自主权(6)学校内部人事管理的自主权(7)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使教师财产管理自主权。

行业成为社会上受人尊重的职业,是制定教师法的主33.我国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自1989年以来要目的;(2)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主要实行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实质是集体决策,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优化和提高;(3)促进社会主义个人负责。集体决策的表现形式:高等学校的校长在教育事业的发展。

处理前款规定的有关事项时,应当主持召开校长办公22.教师的权利:(1)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会议或者校务会议进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2)教师享有从事34.高校教师聘任的原则

科学研究、学校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1)高等学校必须是合法设立的学校,受聘教师应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3)教师享有指导学生当具备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师资格和任职的基本条件。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4)(2)订立聘任合同必须遵守平等自愿的原则。(3)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聘任合同的内容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尊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5)教师享有对重合同双方的权利,明确合同双方的义务。(4)订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聘任合同的形式必须合法。

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高等学校教师的除了像有教育法和教师法所规定的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6)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基本权利外,还享有这样几个方面的权利: 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享有必须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权利;参加培训,23.教师的义务:(1)教师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提高业务素质的权利;开展科学研究和叙述交流的权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2)教师有贯彻国家的教育

利;接受公正考核的权利。

35.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是中国公民;(2)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3)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4)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5)具有相应的教学能力;(6)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定资格。36.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利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条规定了高等学校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的权利:(1)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2)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3)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4)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5)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37.高等学校学生的处分

(1)处分条件:违法、违规、违纪。学校给予的纪律处分,应当与学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2)纪律处分的种类: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3)处分的程序:①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②学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③对学生作出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书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④学校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书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⑤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⑥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述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述。⑦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需要改变处分决定的,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⑧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诉。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学生书面申诉30个工作日内,应当对申诉人的问题给予处理并答复。⑨被开除学籍的学生,由学校发给学习证明。学生按规定期限离校,档案、户口退回家庭户籍所在地。⑩对学生的奖励、处分材料,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本人档案。38.高等学校颁发学业证书的条件规定:

(1)第31条: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2)第32条: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未达到毕业要求,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是否可以补考、重修或者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以及是否颁发毕业证书,由学校规定。对合格后颁发的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发证日期填写。(3)第33条: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学位授予单位应当颁发学位证书。(4)第34条:学满一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颁发肄业证书。(5)第59条: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39.高等学校违反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1)招生方面(2)收费方面(3)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4)财务管理制度的40.高等学校教师违反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行为的法律责任。应当由所在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2)高等学校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行为的法律责任。由所在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由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情节严重的还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直至刑事责任。(3)高等学校教师弄虚作假的行为的法律责任。

41.职业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言的,指国家为实现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通过开办或允许开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渠道,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

42.《职业教育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6年5月15日通过,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立法宗旨:《职业教育法》第1条规定,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表现为:①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加速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实行依法治教,使复杂的职业教育活动走向规范化、有序化;③职业教育立法是为了发展职业教育。立法依据:宪法、劳动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不适用于国家机关实施的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专门培训。

43.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则★:

(1)实施有计划、有重点的教育分流的原则;(2)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3)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原则。44.职业教育的形式: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45.职业培训是以就业、转业或提高职业能水平为目的的非学历职业教育活动,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学校教育所无法代替的。主要形式:①从业前培训②转业培训③学徒培训④在岗培训⑤转岗培训⑥其他职业性培训。

46.职业教育实施的原则★:(P148理解)(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在职业教育中,除向劳动者传授职业技术知识外,还应强化劳动者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使劳动者培养起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负的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与价值观。(2)实行产教结合的原则。(简答)实行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也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产教结合原则的含义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需要相适应,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与经济部门、产业界、用人单位等建立紧密地联系与协作。★(3)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原则。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知识结构更新换代的频率加快,使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现实地摆在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面前。职业教育也不例外。

(4)重视农业、科技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必须把办好农业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在政策上适当倾斜,增加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投入,引导毕业生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开发;另一方面,学校要鉴定为农业服务的方向,深化教育改革,使教学内容与农民的发家致富紧密结合,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解决农业实际技术问题能力的人才。

46.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基本特征★:强制性,全面性,权利性和公共性。

47.《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强制推行义务教育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以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了解)

48.《义务教育法》立法宗旨: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立法依据:宪法和我国现实情况。

49.义务教育法律关系(1)义务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适龄儿童,少年)。

(2)义务教育法律关系内容: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大致看)(3)义务教育法律关系客体:义务教育是义务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50.义务教育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修改:2004年6月7日,由教育部起草的《修订稿》上报国务院,2006年1曰14日由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修订草案。由原来的18条增至95条,修改的内容包括:

①教育经费,制定相关经费标准,中央和各级政府共同负担经费并落实,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薄弱学校倾斜;②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③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经费投入向农村倾斜,薄弱学校倾斜,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和教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特别到农村任教,促进学校均衡发展;④加强学校管理,保证学校安全,规范学校收费;⑤加强教师培养和管理,提供教师思想道德和教学业务水平,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⑥减少教科书的种类,提高教科书的质量,降低教科书成本,防止利用教科书非法牟利;⑦学校安全被首次写入义务教育法;⑧公共财政体制的议题是义务教育法修改最重要的内容。

51.《民办教育促进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2年12月28日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立法宗旨: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具体内容如下:①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②实现民办教育的规范有序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③积极推动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指导方针: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立法依据:宪法和教育法。适用范围:《民办教育促进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

52.民办教育的性质: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53.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

54.民办教育的基本原则:

(1)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原则。教育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是我国教育法的基本规定,民办教育法作为教育法的下位法,不得与教育法相抵触,否则无效。“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要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2)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应主体平等原则。从原则和指导思想上破除了长期以来的民办与公办不平等的禁锢,而且具体规定了学校、教师、受教育者在哪些具体方面享有与公办教育相应主体享有同等权利,为基本原则的落实和贯彻提供了保障,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力,使民办教育举办者、学校、教师、学生消除了顾虑。(3)鼓 励保护原则。(4)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原则。行政诉讼的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第九章教育权的法律救济 ★★ 指定管辖。55.教育侵权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行政诉讼的第三人,是指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组织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一般规定,直接或间接剥害关系,而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到诉讼中的夺其他主体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使其合法权益受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侵害而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教育侵权行行政诉讼的程序:(1)起诉与受理(2)第一审程序为特征:(1)违法前提的特殊性;(2)违法主体的多(3)第二审程序(4)审判监督的程序(5)执行程样性;(3)违法性质的双重性;(4)救济方式的综合序。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性。(P222具体表述)经发生法律效率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56.法律救济的基本含义: 的规定,依法再审的程序。再审程序即可由原审法院一是指为权利受到损害的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补的院长提请审判委员会决定而启动,也可由人民检察偿,使受损害的权利得到恢复和补救; 院的提起抗诉而引发。二是指通过救济受害者,使被扭曲、破坏了的社 会关系得以矫正和恢复,从而使个别的法律主体仍然可以在恢复正常的法律关系中正当地享有权利。法律救济的特征:事后性;权利性;恢复性与弥补性。57.教育权的法律救济即是指当学校、公民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受到行政主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当行为的侵害时,由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予以矫正、恢复或补救,使之能正当享有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法律活动。58.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1)事后救济的原则。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教育权法律救济行为均发生于教育实体法所赋予的权利遭到侵害之后。只有侵害教育权益的不法行为发生之后,受害的当事人才能寻求相应的教育权法律救济,一般不存在事前救济或事中救济。(2)救济主体法定的原则。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有权进行法律救济的国家机关要由法律明文规定,不是任何国家机关随心所欲就可以实施教育权的法律救济行为。受害人的权利救济请求也只能向法定的国家机关提起,即只有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才有矫正和分配社会正义的权力,才能进行教育权的法律救济。(3)正当程序原则。法定的国家机关在进行教育权的法律救济,矫正和分配社会正义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59.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构成: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60.教育申诉制度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作出影响其利益的处理决定不服,或者在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依法行使申诉权,向法定的国家机关声明不服、申诉理由、请求复查或重新处理的一项法律制度。教育申诉制度的特点:①教育申诉制度由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两部分组成;②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③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④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61.申诉书的内容包括:(1)申诉主体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住址等,委托代理的,还应包括指定代理人的有关情况;(2)被申诉主体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性别、职务、住址等;(3)申诉要求,指申诉主体认为被申诉主体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或不服被申诉主体的处理决定,而要求受理机关进行处理的具体要求;(4)申诉理由,指写明被申诉主体侵害其合法权益或不服被申诉主体的处理决定的事实依据、法律依据并陈述相应理由;(5)附项,指写明并附交有关的物证、书证或复印件等。62.教师申诉制度的管辖分为:隶属管辖、地域管辖、选择管辖、移送管辖。此外还有协议管辖和指定管辖。63.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律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可以向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即复议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决的活动及其制度。行政复议的特征:(1)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和争议是行政复议的前提条件;(2)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人为申请人,以行政主体为被申请人;(3)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活动,是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一种活动;(4)行政复议以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为审查内容;(5)行政复议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6)复议机关包括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机关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和组织;(7)行政复议具有不同的法律效果。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2)及时性原则;(3)准确性原则;(4)便民性原则。行政复议的管辖:上级管辖、本级管辖、特殊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行政复议的程序:申请(十五日为限)、受理(复议机关十日内处理)、审理、决定、执行。64.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行政诉讼的特征:①诉讼前提的特殊性;②诉讼被告的恒定性;③诉讼主体的多样性;④程序启动的被动性;⑤审理对象的限定性;⑥举证责任的倒置性。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①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②起诉不停止执行的原则。③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④不适用调解原则。

第三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资料

62期考试题型与要求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

2、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含哪些环节?(简答或论述题)P

2答: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所包含六环节:(1)明确教学目的(2)任务分析(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4)课的设计(5)教学(6)评价

3、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P2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P1

2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第二章

1、什么是心理发展(基本概念)P17

心理发展:是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大学生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P2

3(1)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2)体态变化的影响(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简答题)P28

(1)情绪、情感体验的波动性

(2)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3)情绪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4)情绪、情感的内隐性

第三章

1、学习的心理学涵义是什么?(基本概念)P40

学习的心理学涵义: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2、学生学习的特点P39

(1)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起来的各种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经验,它和科学家的主要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识别活动是不同的。

(2)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他们的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3)学生的学习活动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3、各派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P43--60

(1)联结派的学习理论。(2)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3)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4、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有何指导作用?(论述题)

第四章

1、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基本概念);P66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的种类:P69

(1)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2)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3)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4)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2、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P7

1(1)强化动机理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再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强化必不可少)

(2)成就动机理论(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3)归因动机(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

(4)自我效能理论(个人在目标追求中面临一项特殊工作时,对该项特殊工作动机之强弱,将决定于个人对其自我效能的评估)

3、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论述题)P78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2)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

1、学习迁移的概念(基本概念);P8

5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包括了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2、学习迁移的理论与最新研究进展P88

(1)形式训练说(2)相同要素说(3)概括原理说(4)关系转换说(5)学习定势说

(6)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7)迁移理论的新发展

3、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迁移的方法和策略(简答题)P99

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讲授学习方法

4、如何提高教学组织能力?(简答或论述题)

第六章

1、意识、自我和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的结构(基本概念)P10

3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的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

自我,从内容看是指一个具体的人的存在,从在自我意识中发挥的机能看,可以分解为主格我和宾格我。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也就是主格我对宾格我的存在、活动及活动过程的有意识的反映,是对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反映。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2、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进程P106

自我中心时期

2)客观化时期(3)主观化时期

3、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P10

5(1)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2)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的心理活动

(3)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4、、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简答题)

5、、分析题:已有研究材料初步揭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大约发生在大学二年级末、三年级初。在你的教育工作中是否也发现了这种现象,谈谈你对大学生转折期的看法。(论述题)

第七章

1、群体的概念及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基本概念)P119

群体是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社会助长、社会阻抑、社会惰化)(2)从众和服从

2、从众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P1

21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从积极方面讲,从众对于个人适应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消极方面讲,传

统中的某些具有消极意义的东西或社会上不良风气,也会产生社会压力,也会使人们从众。从众受情境和个性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

情境因素(问题的性质、群体的权威、群体意见的一致程度)

个性因素(一个人的能力、自信心、自尊水平等个性心理特征与从众行为有密切关系;群体规模、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性别差异等)

3、社会助长(基本概念)

4、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简答题)P130

特点(交往愿望的迫切性、交往内容的丰富性、交往系统的开放性、交往观念的自主性)意义(提供必要的信息,保证人的身心发展;有助于建立联系,丰富心理内容;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1)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

(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抱怨他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

第八章

1、心理健康的概念;P136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简答题)P1

43从广泛和根本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体目标是:(1)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并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3)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内容:

(1)智力发展的教育(2)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3)环境适应教育

(4)协调人际关系的教育(5)健康人格的教育

3、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简答题)P139

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

4、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简答题)P146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3)设立心理健康专业机构(4)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分析论述题)详答

第九章

一、高校教师的社会角色P170

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者、学生集体的管理者、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的“心理调节者”

二、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P17

4(1)教师的认知特征(智能、学科知识、学术)

(2)教师的人格特征(理解别人、与别人相处、了解自己)(3)教师的威信

三、高校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P18

2教师威信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社会对教师的态度;教育行政机关、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但教师本身的条件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决定性的因素。

第一,崇高的思想和道德风范,优秀的心理品质和业务能力,以及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是高校

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

第二,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和习惯对形成威信也有一定的影响。第三,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有重大影响。

1、从高校教师的职责和任务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现实意义(简答或论述题)

2、分析下列实例,试论述师爱及表现形式

上课铃声刚刚停止,讲授XX学的贾老师提着书包匆匆走进教室。在宣布上课以后,他说:“我今天因为感冒,有些发烧,所以音量可能受影响,请同学们注意听讲。”他象往常一样先是讲评作业:“说实话,你们是我遇到的学习风气最差的班级,有的人写作业是三言两语应付老师,有的人是相互抄袭、欺骗自己。某某来了没有?某某某呢?站起来!你们已经两次没交作业了,知道吗?课下找我一下。本来我就不愿教书,遇到象你们这样的学生,我就更不想教了。”

贾老师正式讲课了,他的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他的板书少,语速快,常常有许多学生听不清楚或听不明白,每当这时,贾老师看到一些学生迷惑不解的样子总是问大家:“听明白了吗?懂了吗?”下面都没有回音,于是他又继续讲课。临下课时,他的BP机响了,他赶紧关掉,继续说:“下面的问题不是考试的重点,但我还是要讲一讲„„”

下课铃声响了,贾老师对围着他提问的学生说:“对不起,我有急事。”然后匆匆地离开了教室。

3、分析下列实例,试论述如何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实例分析

赵老师是某大学的一位青年女讲师,今天她穿了一套漂亮的吊带裙,脚上穿着一双高级皮拖鞋,显得分外精神。她走进教室,把随身带来的教具放在讲台上,这才发现不少学生正在热烈讨论什么问题,连上课铃声都未注意到。她和蔼地向大家招手示意后便开始讲课:“„„”她备课认真,讲得流畅而快速。

她偶然注视一下学生,才发现有一些后排的学生又在开小差了。这是她最不愉快的事,便当场点名要求他们收敛。她讲到重点处,习惯地提高了音量,然而竟还有同学说没听清楚,要求重复。她上课的内容很丰富,常常到下课铃响才结束授课,然后布置一些作业。今天是她教学中最平常的一次,就这次教学活动而论,你认为她在哪些方面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如何提高教学组织能力?第十章

1、知识的概念(基本概念)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P191知识学习是指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P195

2、问题解决的理论;(基本概念)P207试误论、顿悟论、杜威的五步模式(疑难、分析、假设、检验评价、结论)、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准备、孕育、明朗、验证)

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简答题)P212(1)基本条件的储备(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训练(3)训练的程序

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简答题)P213培养创造性的原则:

(1)创设一种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2)重视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3)引导全面发展与独立思考相结合(4)提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1)脑力激荡法(2)隐喻训练法(3)戴维斯与豪特曼创造力训练法第十一章

1、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的正负效应(简答或论述题)P240(1)网络团体心理 网络的心理诱惑网络心理诱惑对大学生的影响(2)网络人格自我认识不协调、人际关系产生障碍、阻塞对真知的内化、深埋真实情感、唯我独尊的意志膨胀(3)网络情色 网络色情、网恋(4)网络拼凑抄袭(5)网络成瘾第十二章

1、高校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P248教学测量师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这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 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教学评价是依靠教学目标,对学习成绩测验所得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2、高校教学测量与评价对教学活动有何作用?(简答题)有利于检验教学成效,有利于调整和改进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四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

辽高校师训字[2012]1号

────────────────────────────关于2012年全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为组织好2012年全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贯彻落实《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辽高校师训字[2008]1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精神,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落实《实施方案》精神,切实组织好本的岗前培训工作 为保证和提高培训质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将定期对各培训点学校“通识”部分的集中培训和“校本”部分培训计划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严格按《实施方案》的要求,重点检查岗前培训的教学工作。请承担培训任务的各高校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履行各项培训职责,切实落实好《实施方案》中的各项规定、要求和管理程序,继续把提高岗前培训质量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抓好抓实。承担培训任务的高校要切实保证授课时数,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免课时。为保证培训质量,要控制好培训规模,人数过多的应分期组织培训。

二、2012年培训点学校设置

根据今年各高校的培训需要,经研究决定以下17所高校为2012年岗前培训点学校,负责“通识”部分的集中培训以及培训期间的各项管理工作。

东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大学大连交通大学

渤海大学辽宁医学院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辽东学院

各高校可就近选择培训点学校。

三、培训教材的发放

2012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材,分别委托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地区)、渤海大学(锦州地区)和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大连地区)负责发放,其他各高校分别到以上三个单位领取所需教材,负责发放教材的单位请做好教材发放和书款的登记备案工作。

四、费用

培训费、考务费、教材费标准仍按原收取标准执行。

五、网上报名方法、考试时间

学员考生可点击http://(辽宁师范大学)→人才培养→高师培训→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网上报名系统→学员考生注册页面进行登录。

1.网上报名时间为9月1日-9月30日。

2.学员所在学校审核截止日期为10月10日。

3.各主考学校统计学员考生人数、安排考试事宜截止日期为10月30日。

4.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落实全省岗前培训考试工作时间为10月31日—11月23日。

5.11月24日,全省岗前培训“通识”部分统一考试。

六、几点要求

1.各培训点学校请将课程表(授课教师及职称)于开课前一周通过E—mail报至中心培训咨询部。

2.网上报名具体事宜请登录中心网站。

3.准考证请按网上考试报名系统设置的统一格式,由各主考学校自行下载打印、粘贴照片发放。

4.参加补考的教师按上述网上报名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注册报名,并注明补考及科目。

联系人:陈春光电话:0411-82158139

E—mail:ttcbgs@lnnu.edu.cn

辽宁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2012年6月6日

第五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84年以来,我国高校领导体制为____,这种高校领导体制在《高等教育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2、马丁·特罗提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当其毛入学率低于____时,处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3、根据我国学位授权体系的规定,在各学位授予单位中,学位授予的权力机构是____。

4、属于中央集权型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国家主要有____。

5、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建立,标志着高等学校____的职能正式出现。

6、“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提出把____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7、从学科是分科地组织还是综合地组织,即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分类,可以将课程划分为____。

8、就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而言,如果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的不同,可以将高等教育机构划分为____。

9、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构成,体现着高等教育的____。

10、学生的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____的过程。

11、我国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将学位分为____。

12、教学大纲从形式上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____。

13、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指____。

14、高等学校直接服务社会职能的正式出现,是以____的出现为标志的。

15、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____。

16、从层次结构上看,可以将课程划分为____。

17、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____。

18、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是____。

19、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代表性国家是____。

20、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实行的是____。

21、当今世界高等学校采用较为广泛的教学管理制度是____。

22、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是____。

23、从个人需要、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确定教育价值的观点是____。

24、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和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____。

25、按学年或学期安排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称为____。

26、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中,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始于____。

27、首先提出“教学与科研统一”的新型教育原则而发展了大学科研职能的是____。

28、提出“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开放”的办学思想的是____。

29、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最基本的途径是____。

30、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探讨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

31、具有不同办学条件、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校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___。

32、具有“单一公立系统、多重部门管理”特征的高等教育系统的国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____。

33、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的名称是____。

34、首先明确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重要职能的是____。

35、高等学校按照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的规范性文件是____。

36、我国目前实行的是____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37、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表述、讲解或讲演系统的知识,以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认识的教学方法,称为____。

38、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主要形式有____。

39、以课程对某一专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为标准,高校课程可分为____。

40、教师劳动的____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4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____。

42、美国哈佛大学是世界著名的____。

43、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____。

44、近现代高等教育直接渊源于____,它是仿照行会组织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于教育机构。

45、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____。

46、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和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____。

二、概念解释:

1、高等教育

2、社会本位价值观

3、个人本位价值观

4、教育方针

5、教学过程

6、教学计划

7、通才教育

8、高等教育的目的9、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10、英才教育

11、高等学校的学制

12、教师中心论

13、学生中心论

14、教师聘任制

15、学分制

16、学年制

17、学年学分制

18、教学大纲

19、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20、教学组织形式

21、教学技术

22、课程

三、简答题:

1、简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简述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3、简述社会本位价值观和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内涵。

4、简述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

5、简述高等学校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步骤。

6、简述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7、简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8、简述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9、简述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10、简述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诸种关系。

11、简述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12、简述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内在联系。

13、简述现代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14、简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5、简述高等学校学制的内涵及其制订的依据。

16、简述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17、简述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作用。

18、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地位与作用。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结合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谈谈你对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的认识。

3、结合实际,谈谈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存在着哪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5、结合实际,谈谈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与改革的关系。

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7、结合自己所在院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中国高等院校应该如何合理定位。

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9、从历史的角度阐述高等学校职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如何处理好高等学校各职能之间关系的认识。

10、结合实际,谈谈你对高等学校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

下载2010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资料2016年最新版

    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第70期复习资料2015年最新版_含69期及历年考试真题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五期闭卷真题 含第69期(2015)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闭卷全部题目......

    08-11年江苏高等学校岗前培训教育法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下列哪种不属于我国现行的对学生的处分种类? ( C) A.留校察看 B.记过 C.取消考试成绩 D. 开除学籍 2.一名学生进入高......

    2012年江苏高校岗前培训教育法(小炒终极版)

    第一题:教育法治化要求做到 名解: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物,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制度......

    2013岗前培训教育法(5篇模版)

    1、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 2、教育法制化的要求:主体合......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打印版_1教育学

    一、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教学原则的特点:合理性(规律上)、实践性(实践上)。2.孔子提出:“启发教学,因......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打印版_3职业道德[本站推荐]

    一、导论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和人自身的存。1.对道德概念的一般理解?①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

    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第一章教育法基本原理 1、简述法律的概念。 1) 广义:与法的含义相同,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称。 2) 狭义:全国人大......

    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含五篇)

    (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教育心理学 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老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 研究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与老师教的基本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