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作业-高教心理学

时间:2019-05-13 13:4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作业-高教心理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作业-高教心理学》。

第一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作业-高教心理学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又是一个人发展进程中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重要阶段。现代大学生所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和挑战的时代,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障碍之一。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个体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大学生的具体现状而盲,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四方面。

一、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心理困扰日益加剧,心理疾患发病率随之上升。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期社会的剧变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造成适应困难。

1.社会竞争,就业困难

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竞争在人才培养和就业制度上的引进等,使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各种竞争的压力。在毕业分配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社会机构改革、下岗人数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社会向大学生们提出了日益苛刻的用人标准,为了在剧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学生们在学习、考证和参加各种兼职等实践活动之间疲于奔命,压力陡增。

2.社会转型,价值多元

大学生正值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时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社会转型期间,一方面,旧的标准或规范已经失效,新的规范或标准一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存在着规范缺失;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日益开放所带来的多元化,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安全感;此外现阶段存在的一系列诸如贫富分化加剧、金钱至上、道德失范等问题,这一切都会对大学生们产生冲击,需要他们去回答,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们的适应困难。

二、学校因素

1.学习环境的压力

许多同学考入大学后,会突然失去自信,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这种心理失落首先是因为竞争对手变了。此外,竞争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眼界学识、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才干等都成了比较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

1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对自己进行整体否定。其次,表现为学习方式、方法的变化。在大学,除了从老师的讲授中获取知识外,自学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它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习自觉性、自主性和自制能力,还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这些变化往往使那些墨守成规、缺乏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大学生遇到较多的挫折而感到自卑。

2.人际关系压力

大学校园属人群密集型场所,大学生面临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一个大学里的同学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不尽相同,其个性、习惯的差异更显突出,学生容易发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摩擦与冲突,并无力自行妥善解决,导致交往受阻。也有一些大学生因缺乏交往技巧和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焦虑。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基础,家庭生活环境各种因素中家庭气氛、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1.家庭气氛

家庭中父母之间、亲子之间的言语及人际氛围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心理。父母关系不良、家庭气氛紧张,尤其是父母离异,往往会使子女冷漠、孤僻、自卑,这些不良人格特征会使得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私、敌视心理和道德方面的缺点。与父母关系较差或很少与父母联系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忧虑。

2.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从不同方面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否定、消极、拒绝等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而肯定、积极等教养方式则对子女的个性特征、社会交往、自我评价发挥积极作用。

3.父母期望值的压力

当今社会,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普遍存在。为了子女的升学,许多家长煞费苦心,不惜一切代价。这样一种来自父母的强烈期望,一方面可以成为大学生们勤奋学习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适得其反,成为大学生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

四.个体心理因素

从个体心理的角度,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他们不良的人格倾向有很密切

关系。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人格倾向或与人格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应对方式、自我概念、归因方式、社会比较方式等。

1.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影响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并进而调节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从应对效果的角度来看,可以分成积极的应对方式、消极的应对方式和中间型的应对方式。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其消极的、不成熟的应对关系有显著的相关。

2.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意指大学生对自己人格的认知,是大学生感受和理解自己各个层面的方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可能是正确的、积极的,也可能是偏倚的、消极的。自我概念不仅影响大学生现实的行为方式和对过去经验的解释,而且影响对未来的期望。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往往和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研究表明:大学生焦虑、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的根源往往与他们偏倚的、消极的自我概念显著相关。

3.归因方式

归因方式是大学生对他人的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如果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则会产生无助感。大学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往往与他们在归因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动机偏差有密切关系。

4.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是大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品质、观点和行为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它使大学生产生新的自我知觉、自身处境知觉及生活质量知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情绪状态和对未来的期望,从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第二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答案

一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p38

答: 1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2确立适度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面对实际问题,利用动机转移,培养学生学习动机4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5进行归因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归因。二 列举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p133

答: 1 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 认知技能与策略。4 定势的作用。三 简要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p148

答:主要因素以下几点:1 过去知识经验。2 定势与功能固着3 问题情境。4 原型启发。5 情绪和动机状态。四 简述品的行程中榜样与示范的作用p172

答:

1、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育者仅仅对学生进行口头的教育是难以奏效的,必须言行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身教重于言传”,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果茶学习获得道德行为.2、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而进行的,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以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3、示范行为的独特性、复杂性、流动性和功能性价值等也影响着视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五 简述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及对你的启发?p35

答:自我实现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东西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面四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会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学习中表现为,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六 教学反思包括哪些重要成分?p297教师如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p300

答:1 教学反思有以下三种(1)认知成分。(2)批判成分。(3)教师的陈述。2反思的方法有以下五点:(1)课后备课。(2)反思日记。(3)详细描述。(4)实际讨论(5)行动研究。七 如何提高记忆水平?p85

答:1 控制识记材料的数量提高识记效果与性质。2 考虑识记材料的性质提高识记效果。3 增强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4 加深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5 对所学材料多重编码和组块化编码。6 调动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提高识记效果。7 提高学习者的觉醒态度。8 树立识记的信心。

八 简述加里培林的心智形成阶段的理论?p100

答:加里培林认为,心智活动的形成八廓五个相继的阶段,1 活动的定向阶段。2 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3 出声的外部语言活动阶段。4 不出声的外部语言活动阶段。5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九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18

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对青年教师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其次,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十 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学生具备自我实现的动机,在教学中应采用哪种策略?p67

答:在教学中应采用以下策略:1 避开过去。2 采取积极接受的态度3 要防止把一切事物都看穿了的“低俗化”倾向和畏惧美好事物的恐惧心理。

论述一 认知策略有哪几种主要方式?P111举例说明进行认知策

略的具体教学方法?P119

答:1(1)注意策略。学生的注意是学习与记忆产生的前提。教师可以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以促进学习与保持。(2)编码与组织策略。人们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够长久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编码和组织策略是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关系的方法,具体表现为描述策略、表象策略、归类策略、联网策略等多种形式。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组织策略往往表现为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的方法。(3)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活动即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4)复述策略。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复述要想真正达到提高记忆效果的目的,宜采用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的方法。总之,注意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精心加工策略、复述策略都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学习方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加以训练。(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认知策略中的元认知成分是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也是影响策略的概括性、保持度和可迁移性的重要因素。(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根据信息加工理论,认知策略对整个信息加工过程起调控作用,使用策略的目的就是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认知策略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必须让学生清楚意识到策略的使用确实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在策略使用与学习成绩提高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才能促进学生对策略的学习和使用(4)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策略必须通过具体的学科内容迂回教学,因为策略的应用离不开具体的学科情景。(5)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其教学也必须遵循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掌握了上述原则,教师就可以据此进行策略教学设计,创设有利于策略学习的内外条件,使策略教学收到最佳效果。

二 试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187及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P193

1)标准: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能够对自己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同时,努力发展自己的潜能。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的适应现实、改造现实;对周围事务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人交往,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情绪稳定,积极向上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的宣泄不良的情绪。5合理的行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行为方式与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相一致,其行为具有理智性和一

贯性,即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行为能始终受到意识的控制。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人格即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能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2)教育对策 1开展长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必须开展长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同时要定期开展心理调查工作,随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失地进行教育。2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减少师源性心理障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是要求掌握学科特点,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并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实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目标,减少由于引起的学生心理问题。3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立一只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对于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4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在定期向学生广泛地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的同时,还应该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以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5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学生心理教育、咨询、援助体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学校和家长的足够重视,在学校要针对学生在心理问题上的个性和共性、严重程度,在学校要建立起三个层析的心理教育、咨询和援助体系。

第三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

2009岗前培训考试资料(心理学)

心理学试题

1.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

(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求知探索的动机、友情交往的动机、成就建树的动机、自尊自主的动机。目前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2)学习动机的自律性: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自律性提高了。(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了社会性。

(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中学生相比增多了更多的职业化倾向。2.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效果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付出的努力与收获成正比动机得到强化,反之就会削弱学习需要,降低积极性。

(5)进行归因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归因: 步骤:①学生的归因倾向②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在其中获得失败的体验。③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3.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

①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法上

①自学方式日益占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③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4.桑代克学习理论—联结说(也称“试误说”)(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的一定的联结

(2)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按照一定规律形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盲目的、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3)提出了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①准备律:联结的增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因此迅速做好教学准备,对于学习者顺利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②练习律:由于练习和重复,学习的联结就会得到增强,否则就会削弱,也就是“熟能生巧”,但存在严重缺陷:只进行练习而不知道练习的结果是一种无效的练习。③效果律:刺激反映的联结,如果得到奖励就会增强,如果受到惩罚就会削弱。

桑代克的联结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联结说的提出有利于确立学习在教育心理学中的核心地位,有利于教育心理学科体系的建立。他提出的学习规律至今对我们的教育实践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及启示水平一:前习俗水平: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水平二:习俗水平:3.“好孩子”取向阶段;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 三点启示:

①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必须依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来进行。②道德行为的选择受道德制约,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依赖于学生道德认识的增强。

③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也能够的接受能力

6.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因素.基本过程)

影响品德态度形成于改变的主要因素:①道德需要;②对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掌握程度;③外部压力;④教育者

1怎样为学生创设成功的背景?①由于新旧学习内容之

间存在内在联系,先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因此,找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使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感的先决条件。②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③课题的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④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就感。

(2)确立适度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具体的、短近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比抽象的、遥远的、不易达到的目标对于学生具有更大的动机作用。将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具体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积极作用。

成就动机训练分两种形式:直接训练,学生直接接受

训练者训练。间接训练,训练者先训练老师,老师再训练学生。

训练的6个阶段:①意识化②体验化③概念化④练习

⑤迁移⑥内化

(3)面对实际问题,利用动机转移,培养学生动机:让学生直接面临具体问题会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对自己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会主动带着问题去学习,大大提高积极性。教师可以:①为学生创设各种直接面对实际问题的机会 ②通过社团活动利用学生社会动机培养学习动机

(4)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也是自我能力感,也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①创造条件,使学

生产生体验。②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

文化之间的冲突;

(5)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造成的师生比例下降,学习生活、学习保障的变化,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6)大学生适应能力差,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包括学习、生活、人际环境,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他们情绪控制能力较低,情绪起伏较大,遇事不冷静,思考容易冲动,牢骚不满较多;(7)缺少心理卫生知识。10.教师的主要角色

(1)知识传递者:这是教师职业的中心角色。教师的特殊功能是传授知识,指导学生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教师这一角色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2)父母代理人:帮助学生解决现在生活、交往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当然,教师只是父母的代理人,而不是父母,所以在与学生交往中必须充分考虑与学生交往、沟通的方式方法。

(3)朋友和知己:教师充满热情的关怀、期望、帮助学生。对待学生热情、友好、同情、平等、民主。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够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当然,教师在充当朋友知己角色时,不能忘记自己知识传授者角色。

(4)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维持课堂教学秩序,运用奖罚来控制调节学生的活动,创造优良的班集体,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

(5)榜样:教师是社会规范的代表者,教师所有的举止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6)学生灵魂塑造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指教师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特殊角色。(7)人际关系的协调者(8)心理健康的维护者。(9)教育科学研究者。

11.教学反思如何理解及其意义:

(1)涵义: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观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2)教学反思的内容及作用。

①对于活动的反思:这是个体在行为完成之后对自己的行动、想法和做法的反思。

②活动中的反思:个体在作出行为的过程中对自己活动中的表现、自己的想法、做法进行反思。

③为活动反思:这种反思是以上两种反思的结果,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

这三种反思在用于指导行为的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有重要意义。①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以此来理解自己的2品德不良转化的基本过程:

(一)醒悟阶段

醒悟是指道德品质不良学生开始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改过自新的愿望。这种愿望一是在事实的教育和教育者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继续坚持错误的严重后果是产生的,二是教育者的真诚关心和教育使学生受到了感化。引起醒悟的方法有(1)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引发其他需要。

(二)转变阶段

当道德品质不良的个体产生了改过自新的意想,并且对自己的错误初步有所认识之后。在行为上会产生一定的转变,教育者应抓住学生醒悟和转变的良机,进行耐心细致的启发和疏导,积极促进其转化。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促进学生转变:(1)恢复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树立集体荣誉感;(2)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3)增加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力量,教会学生抗拒诱惑的方法。

(三)巩固于稳定阶段

道德品质不良的个体经长期的转变之后,如果不再出现反复或很少出现反复,就逐步进入巩固与稳定阶段。这时他们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决心忏悔过去,重新做人。他们希望社会接纳他们,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对待这些个体,教师要注意是:(1)避免歧视和翻旧账。要倍加关心他们的成长。(2)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完整的自我观念。

7.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的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的协调与控制情绪。(5)合理的行为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2)培养学生自信,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3)学习与他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学习与异性相处,对恋爱、婚姻、家庭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

(5)在学习上奠定稳固的基础,为将来的工作做充分的准备。

9.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1)心理发展尚未成熟;(2)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3)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

(4)在社会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后现代化文化与传统

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动态的因果关系。②教师进行“对于活动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分析所发生的事情,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如此更次,成为连续的过程。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演员又是戏剧批评家。反思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它们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12.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支持的、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的氛围。教师应当遵守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五条原则:①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②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③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④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⑤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识功能和情感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

①头脑风暴法。它的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

②戈登技术。它是运用头脑风暴法在讨论问题之前向与会或学生提出完整和详细的问题。但戈登技术只提出一个抽象的问题,(3)改变不利于创造力的教育观念

创造力的提高是知识、技能和策略几个方面同时发展的结果。创造力培养的基本策略,应该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还应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进行智慧活动的训练。创造性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是日常教学活动。当然,也不排斥直接的智慧训练的一定效果和可行性。不排斥课堂教学之外的作为辅助手段的创造发明发现活动,对培养学生动脑筋的习惯与创造精神及创造能力所起的作用。

第四篇:2011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简述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关系。

3、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

5、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6、简述卡芬顿(M.V.Covington)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 theory)的基本观点。

7、编制学绩测验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8、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

9、如何正确使用惩罚?

10、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11、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12、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3、有人建议,在教育中要多用奖励,少用或慎用惩罚,你同意吗?为什么?

14、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你有何建议?

15、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它的教育意义。

16、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17、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

18、良好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符合哪些条件?

二、论述题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否作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2、评述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它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3、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4、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5、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6、西方品德形成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7、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8、埃里克森(E.H.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第五篇:2013年重庆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

1.人类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从个体心理产生的角度,人类心理现象包括两个方面:

(一)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系统。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个性心理的结构一般分为: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2.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学校因素有哪些?

(1)开发大学生的智能;大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常常与高校教育的质量、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很大的直接关系。如果高校教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见解独特,富有创新,就能够加快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2)塑造大学生的人格(3)校园环境与班风(4)学校中的人际因素(5)高校教育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性格的形成、价值观的确立、道德规范的内化、社会角色的学习等人格特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3.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一)心理发展的过渡性

(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与差异性

(三)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四)心理发展的可塑性;其中矛盾性的主要表现为:1.心理闭锁性和渴望交往的矛盾2.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3.强烈的求知欲和鉴别力不够之间的矛盾4.情绪性和理智的矛盾5.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定向的矛盾。

4.学习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将学习由简单到复杂分为(1)信号学习(2)刺激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从学生的学习目标看,可分为三种类型: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动作技能学习

(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按学习材料的性质及其与学习者知识经验的关系分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分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5.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1.学习的专业型2.学习的自主性3.学习的探索性4.学习的实践性5.学习的合作性

6.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有哪些,对教学有何作用?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有:准备律: 学习要经过反复的练习。练习律又分为应用律和失用律。应用律是指一个联结的使用练习,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反之亦然。

练习律:学习者有准备来学习,而又给以学习活动,学习者就感到满意。学习者有准备,而没有学习的活动,学习者就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被强制学习,学习者也会感到烦恼。

效果律:如果动作,跟随情境中满意的变化,在类似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否则减少。效果律建议用具体奖励,如奖金、口头表扬等对学员进行重复练习。桑代克认为,喜悦的结果加强联结,而厌烦的结果则减弱联结。

他的理论对教学的作用是:是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他提出的学习规律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主要的三条规律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争论和研究的主要课题,是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重要的源泉。不仅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贡献,还被运用于中外学校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7.高校教师角色的形成表现为哪几个阶段?

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角色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关注生存阶段

(二)关注情境阶段

(三)关注学生阶段

从社会心理学角色理论看,高校教师角色的形成表现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角色认知阶段

(二)角色认同阶段

(三)角色信念阶段

8.高校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哪些?实践中体会最深的是哪点?

一、教学效能感:可分为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两个方面。(1)影响教师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及情绪(2)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教育方式。

二、教学反思力:教学反思力的成分: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方法: 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三、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表现在:(1)敏锐细致地观察学生(2)冷静理智地处理突发事件(3)针对学生实际对症下药(4)调控与变通能力。

9.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怎样建立教师的威信?

客观因素:(1)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2)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

主观因素:(1)教育教学技能和心理素质(2)良好的道德品质(3)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精神面貌

(4)师生平等关系(5)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建立教师的威信:

(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5)塑造美好的教育者形象

(6)加强明智的自我意识。善于觉察、分析、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不断完善自己

(7)改善师生心理关系。疏通与学生的心理关系,保持与学生的长期而密切的交往。

10.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1)生活适应问题(2)学习问题(3)人际关系问题(4)情绪问题(5)自我意识问题(6)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7)就业心理问题(8)上网成瘾问题(9)神经症

成因有: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正在经历人生发展的多事之秋,他们的心理,思想还没完全成熟,遇到挫折和失败时,难以应对,也易产生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此外,心理素质脆弱,个性缺陷也是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二)学校教育因素:学校重智轻德,分数至上和精英主义情结压迫了学生,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指导不够,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社会环境因素: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不良社会现象是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许多矛盾,大学生人格弱点浮现出来,形成心理问题或疾患。

(四)家庭教育因素: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11.教师应该如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1)积极关注学生心理问题(2)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帮学生寻找到交流的真谛(如何与父母相处;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与老师相处;如何与朋友相处。)

(4)引导学生理性看待问题(5)教会学生营建生活意义(让学生学会发现/更改/创设/添加/转移)

(6)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精神(学会珍惜自己;辩证看待缺乏;懂得适度比较;体验自我幸福)

(7)让学生学会自得其乐(8)教师要做好心理健康的榜样

12.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你的构想。

(一)注意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1.提高大学新生的生活自理能力。2.引导大学新生正确认识自己。3.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习指导。(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2)帮助大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3)注意大学生的考试心理卫生。

(三)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1)帮助大学生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2)教给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

(四)重视大学生的恋爱和性心理教育(1)通过心理卫生课,使大学生科学掌握性知识(2)教育大学生积极与两性正常交往(3)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五)促进大学生形成自我意识(1)帮助大学生学会客观的认识自我(2)培养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3)培养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

(六)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教育(1)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2)帮助大学生掌握求职技巧,树立求职自信。(3)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就业中的挫折。

我的构想:教师应该树立心理健康的榜样,引导学生理性看问题,教会学生营建生活意义,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让学生学会自得其乐。学生要学会自我维护,正确认识自己,积极面对挫折,让自己更快乐。

1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是什么?

情境: 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和环境,它提供给学生为理解主题所需要的经验;

意义建构: 是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知识或学习主题的意义,即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会话: 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与商榷;

协作: 发生在学习过程始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与媒体之间的友好、平等的支援和帮助;

下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作业-高教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作业-高教心理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5篇模版)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其中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 辽高校师训字[2012]1号 ────────────────────────────关于2012年全省高校教师岗......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1984年以来,我国高校领导体制为____,这种高校领导体制在《高等教育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2、马丁·特罗提出,一个国家......

    教育心理学终极版(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名词解释 B 1.表征:信息在头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2.本我:是个性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包括一些生物性或本能性的冲动。 3.变式:用不同的事例或直观材料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

    2011年山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范文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个体心理: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2.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考试材料(五篇)

    高学等学校教理学习笔记之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心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2010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全文5篇)

      19081924年出版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  学习高等教......

    2012浙江高校教师岗前培训20套 心理学判断

    1、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对 错 错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