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新农村调查表》

时间:2019-05-14 12:0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新农村调查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新农村调查表》》。

第一篇:毛概《新农村调查表》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情况的调查

1978~2008,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30年。在这30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农民不再为能吃饱饭而整年操劳,而是在党的政策引导下依靠自己的努力发展致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就此,我们学院的毛概课程就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情况开展了课题,对孟王村和下代村进入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对农村的影响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孟王村、下代村

一般情况:被调查对象大部分是20-50岁之间,其中以大概40岁左右周年的人群为中心的正态分布,对于改革有更深刻的感触。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孟王村和下代村随机选择,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

四、调查时间

2010年10月8日---2010年10月24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孟王村和下代村,在改革开放30年中的变化,切实感受杨凌及周边地区在这30年的变化。问卷共向村民提出了15个选择题和10个问答题。

六、调查结果

本人就问卷调查结果做了如下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年对于我们当代农村的改变,对于农民生活的影响究竟占有怎样的比重,针对于这一现象,我于2010年10月8日至10月24日间,对于孟王村和下代村做了实地的随机问卷调查。孟王村的村民中有60%的人都认为如今家庭的经济状况属于一般偏下的,认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属于偏上的占20%,较好的占10%,认为很好的则占到了10%。由此可见孟王村的经济状况基本属于一般偏下的,但总体的经济状况分布也不是十分的均衡。而对于下代村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很明显的就能看出他们生活的经济状况相对比较平均,当中35%的人和孟王村的村民一样认为经济状况属于一般偏下的,认为较差的占到了25%这一现象与孟王村要差一些,但是下代村的村民中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偏下的占25%,较好的占到了15%。而针对于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孟王村中依靠外出打工挣钱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的所占份额为40%,依靠家庭种植业来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的占到了40%,当中只有20%的人是以发展家庭副业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下代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以外出打工为主的占60%,家庭种植业占到30%,家庭副业占到15%,本村的乡村企业收入占5%。由这两个经济方面的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改革开放30年对于孟王村和下代村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村民们的经济状态、生活水平也没有很大程度的改善。而在问卷中别的问题的调查反映中我也进一步的了解,透视了当代农村的真实状态。

关注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我们向来都是从教育、医疗、基础建设等方面着手考虑的,所以在这次的调查走访中,我也在问卷中列出了有关改革开放三十年中他们的家庭教育程度中有怎样的变化。就针对于这一问题,在孟王村中有50%的人都反映,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对于农村教育的影响,义务教育已经普遍普及了,当中有30%的人认为有变化,而专业技能学习已经成为了教育主导,20%的人反映变化较大,高等教育已经走入家庭。由此可见对于孟王村的教育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而这样的变化也直接作用、影响到了孟王村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村民的生活水平。相比于孟王村而言,从下代村在这个问题上所反馈的信息来看,下代村中有70%的人都认为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在教育方面对于他们的生活有影响,有变化集中体现为义务教育的普及(35%)和专业技能站教育(35%)中占到很大的比重,当中也有25%的村民认为高等教育也走进了他们家庭生活中,只有5%的村民反映说义务教育还无法完成。整合了下代村的村民对于教育这一问题所反映的信息,我们不难看出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下代村的教育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村民受教育的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很多的调查问卷中我们都发现教育的程度高低影响着他们的经济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地区经济也更好一些,这样的情况也适用于下代村。

住房的条件和品质也是衡量发展的一个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年对于整个中国的改变都是有很大差别,而针对这一现象我也在调查问卷中做了相应的了解。孟王村有10%的村民现在的居住还是泥砖房,而有70%的村民现在已经住在水泥钢筋房中,还有20%的已经住进了楼房中,这样的信息中我们不难发现改革对于农村的重大影响。而在下代村的调查走访中还有5%的村民表示现在住在瓦房中,50%的村民反映住在泥砖房中,25%的村民住在水泥钢筋房中,而住在楼房中的已经达到了20%,由此可见下代村的村民居住条件相比于孟王村的村民要有相应的提高,而在之前对于受教育成都的调查中下代村的受教育程度也要高于孟王村,这也充分的证明了经济的发展和受教育的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而这些也决定了生活的质量和品质。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所以就这一问题我也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做了相应的调查。孟王村中有40%的村民表示改革开放中的政策实施情况满意,有40%的村民表示对于政府实施情况觉得一般,也有20%的村民表示对于政府这次的实施持无所谓的观点,这样的调查结果表明,当下的村民对于国家的政策敏感度也同比于三十年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而在下代村的走访调查中我得到了以下数据,有10%的村民表示对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情况满意,55%的村民表示对于政府政策的实施情况满意度一般,25%的村民便是对于政策的实施情况无所谓,还有10%的村民表示对于政策的实施情况不满意,这样发展与政策的满意度我发现当中有了矛盾冲突,为什么经济情况好了大家对于政府政策的实施满意度反而低了?在走访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的正解,下代村的地理位置较孟王村而言好很多,因为下代村距离杨凌比孟王村要紧很多,所以下代村的发展更容易受到杨凌发展的影响。而对于国家专项提出的发展新农村政策则并不是像孟王村这样明显。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要对一个地方的发展进行调查,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饮食方面也是不可忽略的条件。孟王村在调查中反映到了40%的村民表示更注意营养讲究饮食平衡,20%的村民反映偶尔注意一下食物的营养搭配,还有40%的村民表示能吃饱肚子就行,由此可见如今的村民在生活品质方面的要求也同比三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改变。而在下代村的走访过程中10%的村民表示注重营养讲究饮食平衡,55%的村民表示偶尔会注意一下食物营养搭配,30%的村民表示能填饱肚子就行,5%的村民反映温饱问题还未解决,这样的结果也同下代村的具体情况有直接的关系,在走访和调查中我了解到下代村的村民中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典型的空巢家庭,老年人对于生活平时的要求相比于青年要低很多,所以在下代村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而当我们在问卷中调查现在村民出门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的时候得到的信息,更坚定了改革三十年的重大影响。孟王村中10%的村民表示有私家车,40%的村民反映出门乘坐公共汽车,40%的村民表示出门乘坐的是摩托车或者自行车,当中还有20%的村民表示出门还是靠步行,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对于孟王村村民生活的影响,便利的交通也给村民的生活带去了更多的便利。在下代村中25%的村民表示出门乘坐公共汽车,75%的村民表示出门乘坐的是摩托车或者自行车,还有5%的村民表示出门依然是步行,这样的信息中也明显的体现了改革对于农村生活的重大影响。

第二篇:毛概调查表

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

一、选择

1、你的性别是()A 男性 B女性

2、对理想的看法()A 有促进作用,让生活更有动力 B只是偶尔想起,对生

活影响不大 C理想过于遥远,没有现实意义 D理想让人郁闷

3、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什么是你的主要阻力()A 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

坚持的毅力 B家庭压力,社会形势,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C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D未来的不确定性

4、希望将来从事哪类职业()A 经商 B从政 C文学创作 D学术研究 E工

程类 FIT类 G 其他——(注明类型)

5、你是()A 独生子女 B非独生子女

6、你认为理想有好坏之分吗?A没有B 有

7、信念怎样形成的()A 长期自然养成的 B 长期刻意培养的C 生来就有的 D 环境决定的8、你认为自己信念够坚强吗?()A一般 B 很坚强C 不坚强

9、你觉得得信念对你的理想的实现是否有帮助()A 很有帮助,特别是在自

己遇到挫折时,信念是自己很重要的精神支柱 B有帮助,是理想实现的动力 C

可有可无,对自己的帮助并不大

10、您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单选题] A.实现理想抱负

B.学习,了解更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C.获取文凭方便以后找工作D.为自

己的人生奋斗打下基础

11、到了大学您是否重新调整自己的理想?为什么?()[单选题] A .不曾改

变,专注于同一个理想并为之努力B.因思想逐渐成熟而改变 C.因别人的影响

而改变D.为适应家庭或就业形势而改变

12、你对自己认识度()[单选题]A.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努力追求着自己

要的B.还在摸索当中C.走一步算一步 D.以后再打算,现在开心就好

13、你觉得对你人生观的建立谁的影响最大?()A 父母长辈C书籍B

朋友同学D媒体E生活阅历

14、您认为可能会影响您追求理想的因素有哪些?大到小()[排序

题]

A 个人能力有限B碰壁,路途坎坷,总感到不顺心

C自己有能力却没有遇到好机遇D学历的高低

E人际关系处理问题F父母及其他人不赞同

G私人情感问题严重影响

二、简答

你认为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他们的关系,你现在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理想,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再结合实际谈谈理想和信念的联系。

第三篇:毛概新农村

关于湖北省宜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发表日期:2006年11月17日??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作者:湖北省宜昌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本页面已被访问 432 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各级、各部门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一项中心工作。为了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5月中、下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为主题,深入到长阳、秭归、枝江、宜都、夷陵五个县市区,就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随后,与市农业局、财政局、农经局、扶贫开发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和交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依托自然资源,发挥本地优势,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枝江市、宜都市、夷陵区2005年农业生产总值分别比2000年增长59%、48%和24.9%,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净增1099元、1063元和1006元。长阳、秭归县地处老、少、山、穷、库区,两县人民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发展路子,农业和农村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是,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不同,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调查中,反映较多的问题是:

1、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推进缓慢。各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历了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调查的情况看,整体推进步伐不快,综合性效益不十分明显。一是从目前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分析,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 差距较大。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对本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组织、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但目前大多数地方仅仅建立了一些生产基地,兴办了部分小型加工企业,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相距较大。二是从延长产业链条的角度分析,农产品基地与龙头企业对接矛盾突出。一方面,基地建设规模小。据各地提供的情况,目前除柑桔、茶叶、蔬菜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外,其它大多布局分散、种植零星,区域内集中连片的专业村、专业大户不多。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已建立的龙头企业,大多只能从事一般性的简单加工,其带动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再一方面,由于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不配套,不少企业因原材料缺乏而开工不足。据对5个县市区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所需原材料分析,仅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能基本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不少企业每年只能正常生产3-4个月。三是从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共同利益分析,相互连接不紧密。目前,企业与基地、农户订立的农产品购销合同,大多为意向性的、一般性的买卖关系,未能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已成为农业和农民走向市场的重大障碍。

2、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调查中反映较普遍的,东部平原是水利设施和公路建设问题,西部山区是公路建设和安全饮水问题。突出的,一是水利设施老化。目前,各地的农村水利设施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遍存在等级低、老化失修、功能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用水和防洪排涝需求,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安全。据市农业局提供,全市现有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仅分别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29.1%和24.5%。二是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硬化里程短。据长阳自治县提供,目前全县除有15个自然村不通公路外,即使已修通的农村公路,等外里程达2588公里,占总通车里程的72%。据枝江市反映,该市顾家店镇除通组、通户道路外,公路总长120余公里,目前实行硬化的不足18公里,其余均为晴雨路和泥巴路。三是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突出。由于受地理环境、地质状况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到2005年底,长阳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达18.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8%;秭归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达2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5%。

3、村级债务包袱沉重。据市农经局提供,到2005年底,全市还有村级债务8.6亿元。全市1465个行政村中,真正实现“零债务”的仅61个,占4.1%。调查中了解到,税费改革前,枝江市198个村,锁定债务29084万元,村平147万元。夷陵区当年225个村,锁定债务27626万元,村平123万元。随后,两市区结合农村税费改革,通过拍卖集体资产、削减高息、冲抵债权债务等途径,枝江市化解了6841万元,占应化债务总额的23%;夷陵区化解了15572万元,占应化债务总额的56%。由于村级资金来源少,集体经济薄弱,有的早已成为“空壳村”,目前已形成“债务硬、债权软”的状况,后期化解债务的难度更大。长阳、秭归县的村级债务的绝对数虽然比平原县市略小,但化解的难度也同样如此。

4、贫困发生率仍然较高。长阳自治县现有绝对贫困人口5.76万人,低收入人口7.27万人,分别占农业总人口的16%和21%。秭归县现有绝对贫困人口6.86万人、低收入人口4.49万人。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人均资源不足、生产条件差、收入来源单一的偏远山区,解决这部分人的脱贫问题难度很大,并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瓶颈。

5、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调查中基层反映较多的问题有:一是乡镇实行综合配套改革后,不少地方将畜牧、农机、水产等服务站转入农业服务中心,因编制受限,服务人员、服务项目减少,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二是管理不规范,导致体制不顺畅,运转不灵。三是经费紧张,设施缺乏,手段单一,不少乡镇农技站负债经营。四是不少懂业务、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前退休离岗,少数服务项目出现“空挡”。五是现有在职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中,严重缺乏从事现代农业的专门人才。

6、组织化程度低。近几年来,农民外出打工,已成为全社会的一个热点,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讲,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农民外出打工,也相应削弱了农村的骨干力量,使得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减无增。不少基层干部说: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主体中身强力壮和有技能的人外出打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建设新农村工作的难度很大。同时,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不少农户与加工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农村经纪人等建立了一定的联系方式。但严格说来,组织化程度还不高。一方面,现有的一些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大多为形式上的、松散性的,组织结构不严密,利益机制连接不紧密,未能起到替代企业和市场功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多年来的分散经营形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矛盾已日益显现出来,农民的小农经济思想仍然严重,加之对农民的教育缺乏真实内容和有效手段,部分农民诚信意识差,法律约束不强,一些诸如契约、合同、订单等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经营方式,难以按照市场规律来践行。

7、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近几年来,各地财政收入虽然不断增长,但受客观因素限制,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乏力,加上财政供养人员居高不下,致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有限的收入仅能满足一般正常支出需要。夷陵区2005年财政总收入为6.07亿元,剔除上交和列收列支项目后,净财力为3.41亿元。除去其他各项支出外,本级财政实际用于农业生产发展的仅997万元。秭归县2005年一般预算收入为7709万元,当年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等项目的为890万元,仅占财政支出的8.3%。地方财政投入是这样,农民的自我投入更是寥寥无几。据市农经局提供,2005年,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全市仅有27个村筹资50万元,12个村筹劳4.6万个,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无法开展。

8、村级组织工作难度大。近几年来,各地农村先后开展了行政村合并和精减村组干部的工作。经过三、四年的运行,大部分地方认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加强村极组织自治建设、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地域范围扩大,增加了管理难度。长阳自治县贺家坪镇紫台村、夷陵区樟村坪镇董家河村的版图面积分别达81平方公里和57平方公里,跑遍一个村需三、四天时间。二是村级干部少,加重了工作任务。现在的行政村大多是由过去的2-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干部一般4人左右。他们普遍感到任务重、压力大、难度大。三是日常工作多,加重了思想负担。长阳县龙舟坪镇两河村党支部书记说:现在仅上传下达、计划生育、维护稳定三大常规工作就难以应对,根本没有精力研究村级经济发展。在调查组接触到的村党支书中,大多有这种感受。

二、加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这5句话20个字,其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整体性强,要求很高。我们认为,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只有生产的发展,才能有生活的富裕,也才能有村容的整洁。如何加快发展?根据调查中干部、群众的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坚持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前几年,市政府根据全市的自然优势,确定把柑桔、畜牧、水产、茶叶、蔬菜、中药材列为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各地要引导乡镇、村,根据低、中、高山的资源条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在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确定适合一个地方发展的特色产业,真正做到一个乡、一个村有一个稳定的产业,一个农户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开发。在确定优势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是选择发展潜力大的大宗农产品,在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的主产区,建设适合本地特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尤其是对绝对贫困和农民收入较低的地方,更要加以重视,引导和帮助他们搞好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使他们尽快脱贫,逐步消除贫富差距。

2、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要加快建设一批高起点、高质量、有特色、能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夯实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二是对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进行一次分类排队,根据企业在生产规模、加工能力、原料来源、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支持它们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促使它们重质量、创品牌,提高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基地和原材料条件,通过引进、嫁接、联合等途径,兴办一批新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三是大力发展“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专业营销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构建大型农工贸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通过这些工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扩大经营规模,减少市场风险。

3、坚持多渠道投入,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乡村公共环境建设等,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要采取多渠道投入的办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一是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选定适合发展的项目,认真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的资金投入。二是县市区政府要根据中央提出的“三个高于”的原则,逐步增加预算内支农资金,确保其资金支出按法定比例增长。三是动员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对由社会资本牵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投资,要给予奖励和补偿。四是引导农民自主投入。要在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定项、适度、自主、用好(资金)”的原则,引导和组织对农民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投资。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

4、坚持科技兴农,不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目前,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大多数缺乏职业技能,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各级政府要把培养新型农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起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新型农民,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在培训过程中,要把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有机衔接起来,注意长短结合,远近结合,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普及性培训与系统性培训结合。要让培训与市场对接,实行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一条龙”服务,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通过培训,使走出去的农民有较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农民能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他们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5、坚持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土地二轮承包为基础,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妥善处理有关遗留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二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事业单位和服务中心的配套改革。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新型公益事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涉农收费治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在加强村级债务后期化解工作的同时,要防止发生新的债务。三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不断增强支农服务功能。要动员和组织农业发展银行承担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政策性金融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办法,逐步扩大保险范围,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6、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合力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的方针,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一方面,要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综合实力,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另一方面,要扩大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后劲。再一方面,要继续采用村企对接、对口帮扶的办法,选择部分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对口支持新农村建设。重点是协助做好村庄建设规划,帮助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发展特色企业,扶持村级道路、通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7、坚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其战斗力。要根据行政村合并后的实际情况,以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和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为突破口,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对那些具有开拓意识、市场经济头脑、真抓实干精神的农村能人,采取重点培养、组织选派、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办法,把他们凝聚在党的旗帜下,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上来。对贫困和较贫困的村,还可分别采用派乡镇干部兼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工作指导员的办法,帮助他们在“造血”上下功夫,合力开展工作。

三、当前在加快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积极,更要稳妥。根据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指示精神,逐步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贯穿于整个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并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同步进行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不是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的工作,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下去,并抓出成效来。同时,要把“三农”工作,尤其是发展生产摆在重要位置,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二是要引导和组织政府各部门,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形成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三是要发动群众,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调动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扎实、、稳步推进,尽量避免出现建设、工作中的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绪。

2、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根据一个地方的自然优势、经济基础、发展方向、发展取向等条件,编制好各类专项规划。主要包括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各类规划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规划制定出来后,要采用乡村干部、技术人员、农民代表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充分论证,力求使规划科学、合理、可行。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区分轻重缓急;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不搞“一刀切”,避免“齐步走”;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3、尽快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在现行条件下,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导和指导农村经济发展是基本方向。鉴于目前的发展情况,市及县市区政府应研究、出台一些相应的配套政策,主要是: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支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化解后期村级债务的政策,建立长效投入机制的政策。上述政策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市及县市区应在不违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加强研究,制定出可行的办法和措施,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高度重视“城中村”建设。“城中村”是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周边农村土地被征用、村庄融入城市的产物。虽然各地的“城中村”在地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户籍、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仍保持着农村以往的格局,其中部分村的农民在生产、生活、就业等方面问题较突出。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帮助和引导“城中村”发挥自我优势,加快经济发展,尤其是要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二、三产业,实行属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其他地方也要根据本地条件,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途径,合理利用集体“留用地”、集体资产,走资源利用型的路子,发展村级企业,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5、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农民自力更生与国家支持的关系。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工作的开展,政府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给予一定的支持是必要的,但要引导和教育农民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要立足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二是处理好办试点与整体推进的关系。选择试点既要有条件好的,也要有条件相对差的和一般的。建设过程中,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点上开花,整体推进。对于试点村,着重在于帮助他们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选择一条好的发展路子,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不应过多地给钱给物,尽量避免新的不平衡现象的发生。三是处理好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引导干部、群众在调整农业结构、建设农产品基地的过程中,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加强对耕地、山地、林地、水土及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第四篇:毛概,社会实践,新农村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姓名:......学号:........前言..............................................1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2 调查主题..........................................3 调查时间..........................................3 调查地点..........................................3 调查对象..........................................3 调查目地..........................................3 调查内容..........................................3 1农村教育状况..................................3 2农村医疗服务状况..............................4 调查结果及分析....................................5 1.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5 2.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6 针对调查结果,通过查阅资料我们提出的看法..........7 对于教育........................................7 对于医疗........................................8 社会实践感悟.....................................10

前言

1.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为改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国家曾建设性地提出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在国家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工作陆陆续续在全国各地开展,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然而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因而需要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再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然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内容丰富,因而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矛盾状况。通过与农村当地居民的交流,以及相关的调查,我们学习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解决方法,并对现在建设遇到的困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调查主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为此我就农村教育状况及农村医疗服务状况等方面了解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以及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

调查时间2016年4月11日

调查地点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年龄段主要在20—60岁之间,有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学生,大多数人为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少数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调查目地

深入农村,熟悉农村,体验生活,感受发展。通过亲身融入,切身体会,丰富寒假生活,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激发自身关注社会民生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知力。在进行社会考察调研的同时还能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调查内容 1农村教育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要想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必须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此次对于教育状况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其家长,他们大多数人都表示对当地的教育服务状况满意,学校没有乱收 费的现象,国家的义务教育给大多数的人减轻了负担,国家的减负政策效果也很明显,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但也有少部分的家长表示学校要适当增加一些活动器械以满足学生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村子中的大多数家长都认为投资教育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只要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到好的学校就读,自己会尽一切努力为孩子争取,他们认为只有学习好了才能够在这个社会立足,才能够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2.农村医疗服务状况

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当地的医疗服务状况比较好,能够满足需要,同时村里的医疗保险也比较到位,可以及时解决看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过大家觉得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还是太少,特别是小病不能解决;医疗机构的医疗(包括医药,挂号,住院等)费用高,手续繁琐,定点医院等限制有的时候让人难以承受。遇到意外事故,大病的时候,国家报销的比例相对还是比较少,所以大多数的人认为医疗保险要以保大病,保住院为重点,很少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虽然医疗保险存在一定的缺陷,可是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参加了,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每年只要投入很少的一部分钱就能够再出现意外状况的时候获得比较大的补助。投保的费用当中大多数都由村政府承担,这得益于村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大家对于自己承担的比例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太清楚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一些老年人。对于患病后的就医情况,大部分的人选择的医疗单位村卫生室,只有很少的人选择县级或以上医院。选择村卫生室主要原因 是离家近;而县级医院凭借其质量也占据一定份额。

调查结果及分析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结构失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老化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主要有教师队伍的进口、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的待遇、现行教育用人机制、经济社会的发展等问题。

目前,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差,因此,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都奔向大城市,致使农村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中青年优秀教师的外流直接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调,具体表现为民办教师、教师年龄偏大的比重较大,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不多。这种现象在当地学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民办教师、老教师知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这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传授的知识也明显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正因为如此,才会有50%的村民把本地农村教育问题归结于教师素质差。

(二)教育消费负担过重,儿童失学仍然存在

目前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些农村家庭的最大负担。调查显示,农村家庭教育消费负担过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农村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相当少。二是教育费用有明显增加趋势。我们在当地村民访谈时,一位 退休的老教师告诉我们,不少孩子才初中毕业,因家庭负担不起学费,早早地出去赚钱谋生了。而且,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

(三)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

从调查中得知至少有一半的村民认为农村教育问题主要在于学校教学条件差。的确,从整体上看,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农村中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虽然全国小学统一都要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但很多农村学校因为缺乏师资或者设备不齐全,这些课程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即使开设了这些课程,也只是走走形式。在我们给孩子们上课时,孩子们既然告诉我们,他们从小到大从来就没有接触过音乐、美术、舞蹈、电脑这些课程。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普通的课程,却是农村孩子的心里唯一的向往。但即便如此,农民们告诉我们对下一代的智力投资是必不可少的。很明显,这投资也是有在读子女的农民的主要负担。

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简陋。村民普遍的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二是村卫生所大都建在乡医家中,不合格,乡医普遍收入较低,待遇差。有部分的人认为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损。调查显示药品较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 要原因。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

三是农村合作医疗机关有些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好,有些医院报销手续较麻烦。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定点医院少,看病手续烦。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疗单位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定点医院少,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

针对调查结果,通过查阅资料我们提出的看法 对于教育

1.乡镇政府应该把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放在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全力以赴地做好农村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和引领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人才支撑。

2.可以组织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遍布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经费保障水平,让所有农村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3.要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有效统筹城乡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送知识、送技术、送人才下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推进“农科教”结合,统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创新 农民培训机制,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供经济信息服。

对于医疗

1、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全市农民的民心工程。从调查情况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医疗,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级组织和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做好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改变乡村医疗卫生设施简陋的状况,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一环。建议:一是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在编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实行统发,并安排一定资金有计划的购置和更新一些设备,特别是一些应急的抢救使用的设备。二是对村级卫生室进行整合,规范村卫生室功能及乡医的工作职责。三是扩大和延伸村镇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做好农村家园清洁工作。

3、增加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方便参保农民就医。把有能力,医疗服务状况好,设施先进,服务态度好的医疗机构吸收进医疗合作制度中,让参保的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4、要十分关心重视农村医疗卫生这支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人员、乡医、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医风医德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二是要激活用人机制,争取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三是建设好乡村诊所,提高乡医待遇。在新农村建设中把乡村诊所的规范化建设列入议程,逐步建设好诊所分离的村级诊所,配备好基本的诊疗设备,同时改善乡医生活待遇,让乡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5、国家可以调整补偿的标准,扩大报销的范围,不仅大病住院等情况可以报销,小病国家也可以帮助解决一部分,解决大多数人的需求。从调查资料分析,报销比例低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实践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了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以及村民的努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作用。而且,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体会到了家乡新农村的独特风味,丰富了我们的寒假生活,我们真切地为家乡的发展而感到骄傲。同时,我也知道了国家实行各项政策措施的不易与艰难,不仅要狠下心花大价钱来进行建设,同时还要考虑各样的问题以及顾及各方的感受,只有做到了面面俱到,才能更好地使政策得以顺利实施,工作顺利开展。

“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 现在只有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知识财富,才能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出一份力,帮助自己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第五篇:毛概 学术论文新农村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漳州诏安为例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通过对漳州市诏安县新农村建设的研究,探讨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为此,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想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贯彻好“以人为本”原则,发展新农村,培养新农民。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人为本”“三农”问题诏安县

一、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诏安农村社会实际状况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涵义:

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统筹城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其中,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2、诏安县农村社会基本情况

2008年,农支力度加大,全年财政投入支农资金1993万元,增长23%;加强农民就业和培训工作,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5689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1.37万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六千”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投资985.3万元,全年修复各类水毁工程102处,恢复灌溉面积2480公顷,新增灌溉面积566.67公顷,东溪水坝和亚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第四标段)相继完工投入使用;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低产田改造486.67公顷、节水示范片建设666.67公顷,治理水土流失2086.67公顷。全年农业总产值38.24亿元,增长6.7%,其中青梅产业产值达2亿元,创6年来增收新高;水产品总量21.86万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明显,全县共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6家,县级22家。农民人均纯收入5227元,增长10.7%。

3、诏安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①、农户零星居住的较多,占调查户数的百分之二十,导致房前屋后荒地较多,这样不仅造成了土地的相对浪费,又不利于整村的文化、教育、医疗、自来水、道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置。

②、农房建设大部分没有设计,房屋建设材质低劣,无风貌特色,功能不配套,且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大部分农户厕所设施环境恶劣。

③、一部分村内基础设施滞后,交通环境差;公共医疗、幼教文化设施配套不齐,无休闲活动场所,饮用水不安全,生活用水条件差。公路的设施不完善,一片黑乎乎,没有路灯。

④、部分基层干部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不解放,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缓慢,小农意识严重等,党群关系疏离、干群关系紧张。

⑤、农业发展路径选择过于狭隘,不能结合新时代的科学技术,管理模式进行统筹规划。

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等等。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可现在“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与持续发展,制约着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体表现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经济上收入水平低,政治上缺少相应的话语权,文化教育等方面做的不是很好。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规划:“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短短二十个字,却关注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建设,渗透着“以人为本”,把实现农民群众利益,增进农民群众的福祉当作根本出发点的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出路所在。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贯彻“以人为本”

1.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第一要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旨在化解“三农”问题。因而,着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与根本目的,也是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首要要求。正如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的指出:“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得到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所以,㈠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公共财政向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开展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整治农内乱收费,村务财务混乱以及乡村债务问题,建立和完善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体制。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发展农业,全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2.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如今的诏安县,大多数农民屈从现实、保守懦弱、听天由命,缺乏个性和开创精神,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缺乏主动性,被动地听从政权的调整,不懂得自己的权利,缺乏公民意识。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障碍。因而,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把农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

具体措施如下:㈠要大力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状况,强化普及农村九年义务免费教育,确保每个农村小孩都接受基本的国民教育。同时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各种技能培训,让每位农民掌握至少一门生产技能与技巧,提高农民的发展致富能力,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革除千万年来遗留下来的封建迷信、家族观念、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等落后观念,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逐步形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家庭和睦、邻里相安、创业光荣等新文明新风尚。㈢加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化,提高村民民主自治的素质,实现由“村民”向“公民”转变,由“法制”向“法治”的转变。㈣培育各种农民组织,增强乡村自我治理的能力。如成立老年人协会,成立妇女协会等,负责农村孩童,特别是留守孩童的教育,以及家庭感情联络等问题。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在诏安这个落后的地方,它所需要发展的条件还远远不足,只有在新的组织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新农村,培养新农民,让农民发挥好自己的主体地位,相信新风尚,新环境,新设施的新景象一定不遥远!

参考文献:

1、《建设农村知识家园的企盼——农村图书馆现状调研.》胡占阳(1002—1167(2008、03—0166—04)

2、《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程同顺[文章编号]1003—707l(2006)03一0058一053、“ 张新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哪里" 论点摘要,20064、新立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农业经济问题 2006(01)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以重庆市忠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研究为例赵伟红,杨兴礼

下载毛概《新农村调查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新农村调查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社会实践论文关于新农村建设

    实践教学报告:关注新农村,关注科学发展 关注新农村,关注科学发展 ——“滕头村”中国新农村的典范 摘要:根据新闻报道,目前中国GDP已经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这是中国改革开放......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新农村(五篇)

    新农村建设对民生问题的影响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蒜村 调查对象:各村村民及村干部 调查时间:2012年2月下旬 调查方式:走访询问 调查人:村民和村干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

    2012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毛概作业啊

    庄河市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时说,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

    毛概论文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毛概论文(1)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生姓名:完成日期: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摘要]: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

    新农村调查表

    城乡一体化调查问卷 姓名专业班级 1.您的家乡在() A 城市B 城镇C乡村 2.建国60周年来您觉得家乡变化程度如何?() A巨大B 没有C较小 3. 您对农村现状还满意吗?不满的地方在哪里?() A 村......

    毛概

    毛概 第一章 三、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

    毛概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港澳问题. D台湾问题. 2.一国两制构想的哲学依据是(......

    毛概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