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第五课新课打印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
自主梳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田垄()教谕()馒头()宁愿()....浑浑èè()()光大门méi()孤苦líng dīng()()2.辨字组词(在括号里注音,在横线上组词)。
椽()廪()琐()
缘()檩()唢()3.选词填空。
(1)我那一个 的家就没有一本书,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有见过。(A 不太宽裕 B家徒四壁)
(2)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子女,也颇。(A 信以为真 B不以为然)(3)我毫无办法,久而久之,也就 了。(A习以为常 B麻木不仁)4.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1)肃然起敬:(2)万象更新:
合作交流
1.课文名为“我的童年”,第二部分写的却是“父辈们”,能否删去?为什么?
2.细读课文第三部分“每天最高的享受”,回答下面的问题。(1)文中的“享受”有哪些?
(2)“我吃起来,仿佛是龙肝凤髓一般,我不知道天下还有比白面馒头更好吃的东西。”从这句话里,你能体会到哪些情感?
(3)“吃完了饭以后,我又偷了一块吃,让母亲看到了,赶着我要打。我当时是赤条条浑.身一丝不挂,逃到房后,往水坑里一跳。”从加点的动词来看,作者儿时是个怎样的孩子? ..(4)谈到爱护子女,作者为什么说“爱护要得法,否则无异于坑害子女”?
3.对于六岁去济南一事,作者认为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请说说你的理由。
4.比较下面两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牛汉《我的第一本书》)(2)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季羡林《我的童年》)
拓展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
在龙眼树上哭泣的小孩
黄春明
过去,四季的各类蔬果,以及海产的鱼虾贝类,分别在市场上出现的时候,人们就知道时下的季节和月份。
我们的记忆,都寄放在许多的人、事、物上,并且每个人寄放记忆的人、事、物各自不同。我对龙眼就有两段深刻的记忆。
我七岁那一年,随阿公到了他的友人家,他们一见面,热络得把小孩子忘在一边。当我表示无聊吵着要回家时,那位我叫叔公的抱歉地说:“啊,我忘了!我带你到后院,后院的龙眼生得累累的。”他问我会不会爬树,阿公在旁说:“这孩子像猴子一样,他常常爬帝爷庙前的大榕树。”他们把我留在树上,又到屋里喝茶聊天去了。我看到树上累累的龙眼,高兴得不得了,一上树,马上就摘一把龙眼吃。当然,这一把吃完还可以再摘。
阿公他们聊天聊到差不多了,就到后院来带我回家。他们惊讶地看到我抱着龙眼树的树干在哭,不约而同地问我:“你为什么哭?”我望着仍然果实累累的龙眼树,哭着说:“龙眼那么多,我吃不完……” 我的话让两位老人笑弯了腰。后来我长大了,想到这件事还总是不忘记再嘲笑自己一番。
还有一段有关龙眼的记忆。
那时我上小学四年级了,有一位代课的女老师,要我们画“我的母亲”。当同学们都埋头画他们的妈妈时,我还愣在那里不知怎么好。老师责问我为什么还不画,我很小声说:“我母亲死了。”老师突然客气起来,她很同情地问我:“你妈妈什么时候死的?”我只知道是在我一年级的时候,不知是哪一天。我便小声地说:“我忘记了,我不知道。”“不知道?”她小声而急切地问我。这下我真的愣住了。老师再问我一次,我还是答不上来。她急了:“什么?妈妈哪一天死的都不知道,你已经四年级了呢!”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老师的话吸引过来了。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在看我们,就叫我站起来。她大声地说:“各位同学,黄××说不知自己妈妈是哪一天死的!”许多同学不知道是讨好老师,或是怎么的,竟然哄笑起来。“有这样的孩子?妈妈哪一天死的都不知道!你的生日知道不知道?”我想我不能再沉默了,就说:“我知道。”老师用很奇怪的声音清了一下嗓子说:“有这样的学生!妈妈哪一天死了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的生日!”同学们笑得更厉害,我简直羞死了。我想我真不应该,我想我犯大错了,有多大,我不知道。难堪之余我急出了答案来。我说:“老师,我知道了。”
“哪一天?”
“龙眼很多的那一天。”
老师惊叫:“什么龙眼很多的那一天?”
同学们的笑声差点把教室的屋顶掀了。
那一节课老师就让我一直站在那里,没理我。我想起妈妈死的那一天的经过,仍历历在目,就像电影一样,在我脑子里重翻了一遍。
妈妈弥留那一天,家里来了很多人,我平时很少见到他们,据说都是我们的亲戚。阿嬷里里外外忙着。中午已过多时,我和弟弟因为还没吃,所以向阿嬷叫肚子饿。阿嬷严厉地骂我说:“你瞎了,你母亲快死了,你还叫肚子饿!”我们小孩当然不知道母亲快死了就不能叫肚子饿,不过看阿嬷那么生气,我们只好不再叫饿。我和弟弟各拿一个空罐准备到外头去捡龙眼核玩。我家外头被卫生单位泼洒了浓浓的消毒药水,还围了一圈草绳,因为妈妈感染了霍乱。我们撩开草绳就钻出去了。我们沿路捡路人随地吐出来的龙眼核,一直捡到帝爷庙的榕树下。看见有一群老人围在那里聊天,其中有人在吃龙眼,我和弟弟就跟人挤在一起,为的是等吃龙眼的人吐出龙眼核。就这样过了一阵子,阿公急急忙忙走过来了。这里的老人都认识阿公,也知道他的儿媳妇病危,有人问他:“允成,你儿媳妇现在怎么样了?”他没有直接回答老朋友的问话,只对我们两个小孩说:“你母亲都快死了,你们跑这里来干什么!”说完拉着弟弟就走。我跟随在后头,只知道妈妈快死了,但是一点也不懂得难过。
当阿公带我们回到家门口时,暗暗的屋里看不到人影,但我听见异口同声的一句话从里头传出来,他们说:“啊!回来了!”
进到里面,弟弟被推到妈妈的身边,妈妈有气无力地交代他要乖,要听话。弟弟被拉开之后轮到我靠近妈妈的时候,我还没等妈妈开口,就把捡了半罐的龙眼核亮给妈妈看,我说:“妈妈你看,我捡了这么多的龙眼核。”我的话一说完,围在旁边的大人,特别是女人,都哭起来了。我被感染,也被吓着了。没一会儿,妈妈就死了。哪知道,“妈妈你看,我捡了这么多的龙眼核”这一句竟然是我和母亲最后的话别。
长大之后,看到龙眼树开花的时候,我就想,快到了;当有人挑龙眼出来卖,有人吃着龙眼吐龙眼核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妈妈就是这一天死的。”
1.请概括我对龙眼的两段深刻记忆,并简析两段记忆之间的关系。
2.如果按时间顺序,将我一年级时妈妈去世的事件放到四年级老师问我妈妈死期的事件之前,好不好?为什么?
3.长大以后,我完全能弄清妈妈去世的具体日期,为什么总还用“龙眼很多的时候”作为妈妈去世的日子来记忆呢?
4.作者说:“ 我们的记忆,都寄放在许多的人、事、物上,并且每个人寄放记忆的人、事、物各自不同。”你的记忆寄放在哪里?请回想并写一篇心情日记。
参考答案
5.我的童年 自主梳理
1.lǒng yù mán nìng 噩 楣 伶仃
2.椽(chuán)椽子 缘(yuán)缘故 廪(lǐn)仓廪 檩(lǐn)檩条 琐(suǒ)琐事 唢(suǒ)唢呐
3.(1)B(2)B(3)A 4.略 合作交流
1.不能删去。作者用第一部分点明自己家的贫穷,第二部分交代了家庭贫穷的原因,同时也表现了世态炎凉,更为下文自己去济南埋了伏笔。
2.(1)每天吃奶奶省给我的半个白面馒头;偷吃白面饼子。(2)吃到白面馒头时的愉快,回忆这段生活时的心酸。(3)作者儿时是一个因饥饿而贪吃但不失顽皮淘气天性的孩子。(4)因为作者认为,童年的苦难经历养成了自己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的品德,是有益处的。如果父母一味溺爱子女,则会造成孩子的娇气,遇到苦难便不能承受,这就是坑害子女了。3.作者认为是好事。因为这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从此走上了求学治学的道路。至于说到文革中遭遇迫害,去济南似乎是件坏事,其实是对命运不公的叹息,(此题为开放性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4.这两句话都表现了童年留在作者心中的是苦难和艰辛。因为贫穷,作者儿时没有享受到温暖多彩的生活,记忆里多是荒凉凄苦的印象。
拓展探究
1.第一段记忆:七岁爬树吃龙眼,因吃不完而哭泣,想来可笑;第二段记忆:老师问及妈妈的死期,我只能说出龙眼很多的日子,惹人发笑,这引起我对妈妈去世情景的回忆。两段记忆都与龙眼密切相关,第一段记忆写出了我对龙眼的喜爱以及儿童的天真可爱,与后一段妈妈去世自己却不懂得难过相照应。2.不好。这样布局能把对妈妈去世的回忆放在文章更为重要的位置,突出自己对妈妈的思念。同时,用老师的责问和同学的哄笑引出对妈妈的回忆,也更能反衬自己的记忆是深藏而深刻的。
3.我不愿记住妈妈具体的死期,而愿意用“龙眼很多的时候”来纪念妈妈,是因为自己儿时喜欢龙眼,而妈妈去世时,自己捡了很多龙眼核,与妈妈最后的话别也是关于龙眼核的。这些鲜明的生活画面比冰冷的日期更有情感,更令人难忘。4.略。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课《我的童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童年
补充材料: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1]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
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沉浸(jìn)
衣冠整齐(guàn)
面面厮觑(qù)
辛苦恣睢(suī)B.朴刀(pō)
恪尽职守(kâ)
气冲斗牛(dòu)
怒不可遏(â)C.拮据(jū)
吹毛求疵(cī)
媚上欺下(mâi)
润如油膏(gāo)D.模样(mó)味同嚼蜡(jiáo)
衣服褴褛(lǚ)
妄自菲薄(fěi)2.下列语句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四次为官却也四次辞官,纵使回到他热爱的田园,嗜酒的他却家徒四壁只能以菊花为伴。....B.参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这些英雄的事迹不由得让我们肃然起敬。....C.他是一个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选手,这次在奥运会上夺冠,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D.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总会没事的。....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B.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C.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D.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4.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的《背影》、《老王》都是他的作品。B.鲁迅的散文《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情趣。C.《变色龙》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契诃夫,他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D.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5.综合性学习(11分)
“今天天气晴朗,我们来到xx春游„„”,这样的作文开头曾经很流行,现在快绝迹了。如今春游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已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春游并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请根据以下材料提供的信息,探究春游离学生越来越远的原因。(4分)
材料1:负责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安保工作的秦吉明说,学校已经很多年没有组织过春游了。“组织学生出去游玩,免不了要坐车,万一出交通事故怎么办,到了有水的地方又担心孩子溺水。” 材料2:学校要组织春游,必须提前一周提交出游方案和安全预案,经过审批无问题就可以组织春游。学校春游上报的出行登记表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数、乘坐车辆,还要有乘车人员保险及应急预案。教委的分管领导戴主任表示,学生集体春游安全问题牵动着各方面的神经,他们在办理审批时也非常严格,各方面问题都考虑妥当才会审批。
材料3: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过几个月就要中考了,这段时间正是冲刺阶段,学习压力很大,哪有 时间和精力去春游。
材料4:前日,不断有家长向教委电话质疑某中学春游收租车费、保险费、门票费等共245元,是否过高,有没有猫腻。教委责成学校书面答复。为此次活动紧张忙碌了近10天的老师们都觉得委屈气愤,活动的热情大受影响。
小题2:4月10日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欣才学校组织学生春游,途中一辆校车侧翻,8名学生当场死亡,3人重伤,29人轻微伤,包括校长在内的多名责任人被刑拘。而4月11号正是成都草堂小学西区分校原计划的春游时间。经过一夜的谨慎思考,反复权衡,副校长何萍最终决定按原计划春游。假如你是海南《海口晚报》的刚刚完成对4月10日春游翻车事故报道的记者小张,请你对何校长进行一次简短采访提问,你会怎么说?(3分)
小题3:成都草堂小学西区分校从2008年建校至今,近七年的时间,每年坚持春游秋游。就在海南春游校车事故第二天,老师们在把安全预案再一次细化后,依然按原计划去非遗公园放风筝。请你为他们的春游活动写一则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小题4:3月27日,湖南省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30名受伤乘客中有12名中小学生;3月28日,江苏省张家港市一中学组织学生春游,返回途中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9人死亡、24人受伤。为此西安市教育局就明确规定“西安市各级各类学校原则上不统一组织师生外出春游,学生可利用节假日跟随家人外出春游。”你支持这个规定吗?为什么?(2分)
阅读《从此不与爱抗争》,完成下题。(18分)从此不与爱抗争
⑴叠纸飞机正起劲时,忽听同学说,闪!我迅速偏头,一个粉笔头擦着我耳边飞过。嘿,没打着。我正得意地笑着,头顶结结实实地挨了一巴掌,杨老师说:“我让你闪,站后面去!”
⑵那天晚饭时,杨老师声色俱厉地批评:“佟来,你就不能争点气?„„”她边说边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我一惊,从凳子上滑下来。我说:“杨老师,你让我坐后面吧,我坐第一排都挡住后边的同学了。”“坐第一排我都看不住你,坐后面你还不翻天了?”她愤怒地指着我:“在家你不用叫我老师!”“哦,”我 地重新叫了一声:“妈。”她拂袖而去。⑶那时,我觉得没有比有一个当老师的妈更糟糕的事了,而且,我妈还是我的班主任。
因为是她的儿子,监督我的人特别多。老师们都说:佟来,要给你妈争气呀。同学都说:老师的孩子还捣乱!在她的严格管教和复杂的舆论氛围下,小小的我度日如年,天天盼着赶紧上初中。⑷没想到,上初中后,她每周都要到我们学校探访一次。我的几个小学同学为此嘲笑我,并把我当年遭遇粉笔头袭击的事描述得绘声绘色,这让我在班里威信扫地。那时,我下定决心离开她,考到远远的县城读书。
⑸初中毕业,我以全校第3名的成绩被县里的重点高中录取。
⑹成绩下来,她吃惊地看着我,眼神里有一种陌生,好像眼前站着的不是我。她抬手想抚摸我的脑袋,可又迟疑着放下了,只喃喃自语:“佟来长大了,懂事了„„”语调从未有过的温柔。不知什么时候,她看我的眼神不再那样凌厉,而是有些喜悦、欣慰和„„不知所措。
⑺那是我最惬意的一个暑假,我随心所欲地做着一切。我看到了她的气愤和不满,但因为出色的成绩,我不再唯唯诺诺地躲避她的眼神,总不等她发火就站起来,以高出她半头的气势压倒她的火气„„
⑻开学了,县城离镇上30公里,我住校。
⑼在远离杨老师的学校里,我得到了我向往的自由。我成了班里第一个学会网络游戏并为之着迷的学生。起初,我只在不回家的周末去网吧,之后晚上也偷偷地溜去玩,再后来,就逃课。批评、记过已成了家常便饭„„高一下学期我在网吧和人打架,学校终于做出了开除我的决定。
⑽我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灰溜溜地逃回家,对她道出了原委那一刻,屋子里静极了,连一根羽毛落地都能听见,她一句话也不说,大颗大颗的泪珠无声地滚落„„“妈,”我怯生生地叫了一声,她不动,我又喊了她一声,她才醒悟过来,一把抓住我:“佟来,快带我去找你们的校长!” ⑾她认错、乞求,说尽了好话。记忆中的杨老师那么骄傲,可在校长面前竟卑微如草芥,她流着泪说:校长,求求您了!
⑿我紧抿着双唇,所有年少的叛逆被她的眼泪和乞求击打成碎片,那一刻,我心如刀割。⒀两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一所知名大学。
⒁大二开学不久,在我的极力邀请下,她来北京看我。„„她轻声说:你们学校可真大,学生也多呀!此时的她眼里闪现的自卑让我心疼。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她坚韧、强大,而那一刻我发现她那么脆弱、不堪一击。我伸出手,将她拥在怀里,就这样拥着她一起走。从此以后,我不会再和一颗爱我的心抗争,永远不!
6.结合具体语境,在第⑵段空白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哦,”我地重新叫了一声:“妈。”她拂袖而去。7.文章围绕着“年少的叛逆”写了那几件事?请分条简要概括。(3分)答:
8.请从修辞和描写两个角度欣赏第⑽段画线的句子。(4分)答:
9.结合文意,说说第⑧段中画直线句子的含义。(2分)答:
10.请根据前后文,在第⒁段省略号处加入一段情节,体现母子二人当时的心情。(7分)
答案:1.C 2.D 3.A 4.D 5.小题1:(4分)一是担心安全问题;二是相关的审批严格,手续繁琐;三是收费过于敏感,容易引起家长误解;四是来自学习的压力。(1点1分,意对即可)
小题2:(3分)何校长,您好!我是海南《海口晚报》的记者小张,昨天海南才发生一起严重的春游翻车事故,包括校长在内的多名责任人被刑拘,请问您为什么不取消春游计划?或你不担心一旦发生意外你将会担责?或你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确保活动中学生和老师的安全?(须强调采访背景,和安全、个人名利的影响等。)
小题3:(2分)示例:让风筝替我们向白云问好。放飞风筝,放飞希望,放飞梦想。在春天的怀抱,我们一起飞翔!
小题4:(2分)言之成理即可。
6.(1分)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提心吊胆)
能准确表现出“我”当时既有些怕又想尽早逃脱训教的心态即可。
7.(3分)①我上课叠纸飞机被妈妈揍了一巴掌。②我要求换座妈妈不答应。③妈妈每周到校探访让我威信扫地。④为了远离母亲我拼命考上重点高中。⑤暑假时我随心所欲做着一切,让妈妈气愤不满。⑥我沉迷网络游戏被开除,妈妈向校长流泪乞求,我心如刀割。(写出三条即可)
8.(4分)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以“羽毛落地都能听见”这种故意言过其实的说法来强调当时屋子里的静,烘托出我内心的恐慌(侧面表现出母亲震惊的心态)。/运用神态描写,/“一句话也不说”、“泪珠无声滚落”等,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当时心中极度的失望与难过。
9.(3分)我懂得:母亲的严厉管教都是出于对我的爱与希望,/我的任何闪失对母亲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我为自己曾经的叛逆而愧悔),/永远不再与母亲的爱心对抗。10.(7分)略。
第三篇:2014新政治生活第五课过关
政治生活第五课测试题一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表现在它()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2012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58周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由此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到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经不断完善,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体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表明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201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检查《法官法》和《检察官法》的实施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
员长吴邦国为此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对《法官法》和《检察官法》的执法检查是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个重点,要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务求实效。这表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A.既是权力机关,也是执行机关B.既是立法者,也是执法者
C.既行使立法权,也行使监督权D.既产生司法机关,也监督司法机关
4.201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体会议公开举行,绝大多数人大代表团分组会议也对外开放,许
多代表团还在讨论结束后留出时间接受中外媒体采访。人大会议对外开放是()①国家权力机关对人民负责的体现②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 ③国家自信和政治民主发展的表现④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
5.两会期间,人民群众对“明星”代表、“企业家”代表的提案和言论表现出特别关注,因为其“特殊”身
份和影响力,人们更加关注其言行能否发出自己的声音和意愿。人大代表不管来自哪个地区,也不管来自何种行业()
①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②都应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③都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④都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A.①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某省人大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会议通常采取一对一的对话交流形式,共有7名常委会委员当面发问,来自省发改委、人事厅、物价局、卫生厅等七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一一答复。这表明()A.省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B省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国家权力机关完整统一 7.右面漫画《微博》中的人大代表做到了()。
微 博
8.在人大代表投票表决通过某项法律、审议通过某级政府工作报告、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时,一
般都会有少部分人大代表投反对票或弃权票。这说明人大代表享有()A.表决权B.提案权C.质询权D.监督权 9.2012年1月1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行政强制法开始施行,该法加强了对行政权力的限
制和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这表明()。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④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目前,我国的立法重点由制定新法转到修订旧法、抓紧配套方面。2012年国务院计划完成“商标
法修订草案”等33项法律的起草、修订,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这表明()。A.国务院行使构建法律体系的职能B.全国人大可以委托国务院行使立法权 C.国务院可以对所有法律进行修改D.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
11.全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全国人大明确提出要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作为全国人大工作的重点
之一,加强对有关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全国人大将按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草原法》等相关法律,依法推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这段话旨在强调全国人大需要切实履行
A.决定权B.任免权 C.立法权D.监督权
12.某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于2012年1月中旬召开。会前,部分人大代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深入
基层进行调研,形成议案提交大会。会议期间,市政府工作报告经代表们审议后,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这表明人大代表有权依法()。①向人大提出议案 ②向政府机关提出质询 ③决定国家重大事项 ④表决各项决定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根据其内容,可以看出()。
A.人大代表有依法行政的义务B.人大代表有权监督政府的工作
C.该代表有权提出意见并直接处理问题
D.该代表行使了提案权、审议权、问责权 14.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下行使这一权利的是 A.团员选举团支部书记B.村民选举村委会成员 C.工人选举职代会代表D.选民选举区人大代表
15.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社会保险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中国覆盖城乡全体居
民的社保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③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④我国公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完全一致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16.2011年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并通过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十二届全
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决定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这表明()
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②国务院必须对全国人大负责并受其监督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立法权和质询权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A.①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在某市2011年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人大代表就该市当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财政局长几次到会就预算中的一些问题回答代表的提问。在这里,人大代表行使的职权是()A.决定权和监督权B.立法权和决定权C.审议权和质询权D.提案权和表决权 18.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在普选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有人指出,每位人大代表都应发挥“一盏灯”的作用,敢于照亮自己,也乐于照亮别人,要勇立潮
头,会当经济发展的参谋员,勇当经济发展的监督员,善当经济发展的推动员。这需要人大代表①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②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执政为民③积极行使立法权,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④积极行使提案权,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和批准了《关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这是全国人
大在行使()
A最高立法权B最高决定权C最高监督权D最高任免权
2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具有至高无上性。以下属于全国人大行使的职权是()A.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B.代表国家审理与裁判各类案件 C.代表国家提出刑事公诉D.与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
22.某大型住宅区由于交通不畅,居民饱受出行难的困扰。居民小张找到市人大代表老王反映情况。
老王和其他人大代表深入实地考察,并把意见反映到市政府。市政府很快把该住宅区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予以解决。这主要说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与要求是人大代表的职责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国家行政权力
23.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之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出的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
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有所上升,党政领导干部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届有历下降。连任代表应占一定比例。人大代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A.有利于人大代表依法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建议和质询 B.有利于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保证国家机关各司其职 C.保证全国人大代表的广泛性,更好的代表人民的意志 D.有力地促进了行政、司法等机关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4.下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三者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是相互独立、互相制衡的关系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的领导机关
C.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D.国务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务院的执行机关 25.2010年10月28日下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这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行使()A.立法权B.决定权C.任免权D.执行权
26.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审查和批准《关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表明全国人大拥有()①最高决定权②最高监督权 ③最高立法权④最高任免权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7.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因为这一制度()
A.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C.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D.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28.2013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与会的2000多名代表中,有“80”后74名,还有2名“90”后。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大代表,就必须()A.认真行使决定权,对人民负责B.依法行政,民主决策
C.反映人民意愿,努力为民服务D.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管理能力
29.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开幕。会议分别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是人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部门 ③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必须向人大负责并汇报工作④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监督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0.胡锦涛主席指出,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下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下的民主集中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就修改宪法征求各民主党派的意见
②地方政府贯彻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③其他国家机关都由权力机关产生,对权力机关负责并受其监督 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第四篇:童年的回忆 第八册第五课 教案
童年的回忆 第八册第五课
(2008-06-18 15:18:10)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常规教案
第5课 童年的回忆
教学目标:
一、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互相交流。
二、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三、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毛病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四、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在学习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互相交流。
教学难点: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课时安排:3课时 教材分析: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苏联作曲家普罗笠菲耶夫所作,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长笛代表小鸟,双簧管代表鸭子,单簧管低音区的断音是猫,大管代表爷爷,三支圆号代表狼,弦乐四重奏是彼得,猎人开枪则是用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的。
《白桦林好地方》:这是一首简短济的加拿大民歌。全曲以“6、1、2、3、5”五个音组成,歌曲为自然小调式,音程以跳进为主。歌曲充满童趣,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蜻蜓》: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采用3/4拍、宫调式,全曲只有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
总第 课时
课题:
5、童年的回忆(第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学习。
2、通过聆听、演唱、伴奏、创编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情绪,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
3、能用轻柔的声音、赞美的情绪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表达对家乡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学习。
教学方法:律动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歌曲教学(1)导入
学
生
活
动
导:在你的记忆里,童年时去过的,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里?能介绍一指名说 下吗?(2)初听歌曲
仔细听
导:在加拿大,白桦树是非常常见的,那里很多孩子的童年都和白桦树指名说 林有着密切的关系。让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听听歌曲里都介绍了些什么景色?
(3)学习歌词
齐学
(4)复听歌曲
导: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歌曲。请你边听边想怎样才能唱出赞美的情绪?仔细听
(5)再听歌曲
导:请你跟着歌曲有感情地轻轻地哼唱。(6)用 lu 哼唱歌曲(7)视唱曲谱(8)学唱歌曲 A、齐唱,师指导 B、分组唱
C、跟伴奏唱,注意力度记号(9)表演歌曲
A、学习舞板节奏,用舞板为歌曲伴奏 B、学习三角铁节奏,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C、用舞板和三角铁一起为歌曲伴奏 D、学习鼓的节奏,用鼓为歌曲伴奏 E、用舞板、三角铁、鼓一起为歌曲伴奏 F、学习铃鼓节奏,用铃鼓为歌曲伴奏
G、用舞板、三角铁、鼓、铃鼓一起为歌曲伴奏
2、歌曲拓展(1)导入
指名说
仔细聆听
齐唱 齐唱 齐学
集体表演
导:《白桦林好地方》唱出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那你能不能也把我们的家乡编进歌曲,来唱一唱,夸一夸我们的家乡?(2)小组编创歌词(3)表演唱歌曲
三、组织下课 小组编创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是那么美!小组表演 请你回去找找赞美家乡的歌曲,并试着把它唱一唱,看谁学会的最多!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 课时
课题:
5、童年的回忆(第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2、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情绪,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教学难点:能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教学方法:律动法、聆听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学
生
活
动
二、新课教学
1、聆听乐曲(1)导入
导:你听过童话故事吗?能简单说说吗?我们平时听到的故事都是以文指名说 字的形式出现的,今天就让我们从音乐里听听故事。(2)讲解故事大概(3)初听“彼得”主题音乐
导:让我们来听听彼得的音乐有什么特点?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4)复听“彼得“主题音乐
导:你能跟着音乐用动作来表演彼得?(5)初听“小鸟”主题音乐
仔细听 仔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导:彼得的音乐生动活动,那小鸟的音乐呢?请你来听听音乐的特点是齐演 怎样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6)复听“小鸟”主题音乐
导:你能用动作模仿长笛的演奏并跟着音乐表演吗?(7)初听“鸭子”主题音乐
仔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导:你觉得鸭子的音乐会是怎样的?用什么乐器演奏会比较合适?让我齐演 们来听听
仔细聆听
(8)复听“鸭子”主题音乐
指名说
导:能给这段音乐配上伴奏声吗?在每小节的第一拍轻轻地跺脚,发出
鸭子走路时的声音。
仔细聆听
(9)初听“猫”主题音乐
齐伴奏
导:猫的音乐又是怎样的?请你来听听?
(10)复听“猫”主题音乐
仔细聆听
导:请你来听听猫的这段音乐力度是怎样的?
指名说
(11)初听“爷爷”主题音乐 导:爷爷的音乐是怎样的?(12)复听“爷爷”主题音乐
导:能带着爷爷生气的情绪来听听音乐吗?(13)初听“狼”的主题音乐 导:狼的音乐是怎样的?(14)复听“狼“的主题音乐
导:能跟着音乐表现出狼凶狠的样子吗?(15)初听“猎人”的主题音乐
导:猎人的音乐是用什么演奏的?跟其它演奏乐器有什么不一样?(16)复听“猎人”的主题音乐 导:能跟着音乐演奏定音鼓吗?(17)完整聆听全曲,并分角色表演 导:让我们完整地聆听乐曲,边听边来表演。
三、组织下课
彼得与狼 彼得——弦乐——活泼、轻快 板书 小鸟——长笛——安静、宁静 设计 鸭子——双簧管——低沉
猫——音簧管——轻巧、低沉 爷爷——大管——浑厚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齐演 仔细聆听 齐演
狼——圆号——低沉
猎人——定音鼓——强劲、有力 教后
反思
总第 课时
课题:
5、童年的回忆(第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1、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
2、从外国音乐作品《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教学重点: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教学难点: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
教学方法:演唱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歌曲教学(1)导入
学
生
活
动 导:你知道哪些关于家乡的歌曲?能唱一唱吗?(2)初听歌曲
指名说。仔细听
导:很多地方都有称赞自己家乡的歌曲。在日本,有一首称赞家乡的歌曲指名说 叫《红蜻蜓》,人们非常喜欢它,因此在日本流传非常广泛,可以说是人尽
皆知。那这首《红蜻蜓》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听听。(3)复听歌曲
导:刚才我们已经听了歌曲,来说说歌曲的速度、情绪分别是怎样的?《红蜻蜓》是一首二声部歌曲,它表达了对家乡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再来听听
指名说
这首歌曲,请带着赞美的心情去听一听。
(4)学唱旋律
A、学唱高声部曲调
B、用wu 哼唱高声部
齐学
C、学唱低声部曲调
D、用 wu 哼唱低声部
E、分声部用wu 演唱曲调
F、二声部用 wu 合唱曲调
G、师指导演唱
(5)合唱歌曲
A、高声部演唱歌曲
B、低声部演唱歌曲
合唱
C、二声部合唱歌曲,师指导演唱
2、寻找结束音
演唱旋律1、2,分别用1和6作结束音,看哪个合适。
齐唱
3、曲调接龙
仔细听 以鱼咬尾的形式进行曲调接龙游戏
4、拓展
唱唱收集到的关于家乡的歌曲,进行交流
三、组织下课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集体接龙
集体交流
第五篇:第五课 新中华民族区域自治教案
第五课 新中华民族区域自治教案
第五课新中华民族区域自治教案
第五课 “万方乐奏有于阗:----
“新中华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
---学习与探究之一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了解,明确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的保证。
2、搜集资料并识读地图,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区域及建立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大致情况,考查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3、演讲擂台赛的形式,旨在对学生进行包括口头表达能力、独立应对能力在内的多种综合素质的考查,同时,通过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提高阅读历史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
4、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旨在塑成公平竟争的意识,营造平等、团结、民主、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5、通过对我国民族知识领域丰富的了解,确立基本的民族观念,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立场,焕发出民族意识和情感,摆脱狭隘的民族观念,增强国家统一的历史责任感。
活动过程:
由主持人致发言词,宣讲竞赛规则和竞赛程序。
由学生演历史短剧:解放前的少数民族生活状况
进入活动的主题:演讲擂台赛
共分五小组,各小组的忠心发言人进行演讲,阐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以及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各省级民族自治区建立、发展情况,对所代表的少数民族的历史起源及发展进行简单的介绍,介绍其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如节日、服饰、艺术等,以此展现56个民族的共同开拓、共同塑就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评委根据各小组成员在擂台赛中表现进行打分,设置多种奖项。
最后,在歌曲《爱我中华》的音乐背景中,主持人总结,正是56个民族汇聚在一起,交融相处,声声不息,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保障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今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将在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功立业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