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2 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

时间:2019-05-14 12:2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002 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002 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

第一篇:3002 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

在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应把创新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什么是创新教育,简单地说,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就是创新教育。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

1998年我国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创新能力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就表现形式来说,创新能力就是发明和发现,就是人类创造性的操作化。可是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降低,总体评价结果为创新能力较差。

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做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一个人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也无意进行创新探索。调查中多数学生虽然表现出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但对于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缺乏强烈的创新精神。

(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总体评价为“较差”,表现在:缺乏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和突破。最明显的表现在缺乏新意的发言、作业、试卷、论文比比皆是。

(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兴趣是人对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活动倾向。兴趣是个体行动的巨大动力。调查显示,在兴趣的广度方面,认为自己“兴趣广泛”的学生只有19%;在兴趣的深度方面,6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兴趣的犹如程度不够”;在兴趣的稳定性上,45.8%的学生回答“自己的兴趣是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的”;在兴趣的效能上,39%的学生“只是口头讲讲,很少采取具体行动”。

(四)缺乏创新的毅力。毅力是人类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一是能动性和个体积极性的集中体现。调查中发现,虽然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

(五)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观察是个体预定目的主动了解事物的感知过程,是感知活动的高级形式。一切创新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在分析电话号码7414345有什么规律时,有56.9%的学生用了10秒以上的时间,仅有19%的学生用时5秒以内。43%的学生“走路时不注意周围的环境”,比“注意周围环境”的学生高出了12个百分点。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不足。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潜能的,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相反,如果不进行创新教育,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就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需要我们以创新的意识、科学的态度,不断去探索、去追求、去创新。我们认为,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

中国传统教育重视对前人成果的记忆,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权威和课本的依赖于一味地身心。所以,高校要转变教育思想中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和各项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启迪学生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世界。在此基础上,要大胆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教育体系。

(二)创新要立足自己的特色。

一是发挥传统优势,如我们郑州工程学院在粮油食品专业的研究方面具有自己的一定优势;另一个是开发优势,如我院积极探索合作办学路子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专业设置方面,近年增设艺术专业、电子信息专业、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等,体现了一定的创新精神,也使大学生有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改革教学方法。

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在授课中,大力推广“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全过程为基本特点,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及创新精神与能力为目标。同时运用课堂辩论、CAI授课、学生讲课和专题论等方法,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四)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

通过实践,不仅能帮助大学生牢固掌握已学过的知识,而且也能锻炼其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特别要注意加强实验课教学,着眼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学校应设立开放型实验室,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

(五)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

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科学研究,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可以介绍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学生自题目,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并选派指导。对学生的科技活动要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鼓励学生成立“科技发明创造协会”,将兴趣和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吸收更多的学生主动参加与科技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培养。

(六)改革考试方法。

现在的考试方法偏重知识测试,而忽视能力考核,单纯以分数作为学生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测试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的能力的考试方法。可以采取书面答卷与科研论文、产品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此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七)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一是课程选择面要宽;二是要有相对完善的课程转换体系,使学生可以跨专业、跨院系学习。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应具有某以专业的技能,而且应具有根据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改变工作类型的能力。我们高校的教育思想影视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广阔的视野、深厚的功底,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八)开设“创新学”课程。

“创新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时间训练,在对学生的培训中系统的讲解创新思维、创新工程、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开发等内容,重点训练学生的灵活性思维、求一型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等能力。开发学生思维的流畅型、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精确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变通性。以此来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的主动性,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策略,使他们的思维具有流畅性和灵活性,培养起对新知识的敏感性。

(九)创设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体现创新教育要求的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实践活动,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有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这些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安排、教风学风、师生关系、物质和精神的校园环境中,并透过这些方面对学生的创新人格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意识的或潜移默化的持久影响。例如,在校园建筑的设计上,在校园颜色的选择上,在校园音乐的选择上,在师生着装的规定上,在教室的布置上,应考虑自然与人文兼顾,活泼与庄重兼顾,有序划一与个性的提倡兼顾。在校训、标语口号和宣传栏中应体现对创新、创造的追求。在校园里应随处可以看到那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人们的画像、塑像以及他们的创造成就,到处反映出学校对创新、创造的积极的价值提倡。

(十)开放教学。

大学应是开放性的,是走向国内、国际的,大学是一个整体,在继承她的传统,多年学风的情况下,应积极发展国内、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校际关系,互派研究生和访问学者,进行科学研究与合作。

由于创新教育是一个新的教育概念,是新的教育改革研究和实验,我们并不祈求所有的人在它开始的时候都一律赞同。但我们希望人们能够用平常之心来看待它,从时代特点,国家和民族所需要的人才,从中国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来思考这件事情,进而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我们民族本来是一个极具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曾经做出过巨大贡献。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既有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勇于创新的宝贵传统,也存在不少的不利于创新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认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开展创新教育很可能是一件既重要而又艰巨的事情,但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尽管创新教育现阶段还不够完善成熟,但它是现时代的呼唤,是时机到来的思想,是新的教育抉择,也是一项有利于深化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让我们坚定信心,团结奋斗,脚踏实地去继续推进这项研究。

第二篇:中国学生为何缺乏创新能力

中国学生为何缺乏创新能力

时间:2005-11-21 10:46:59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曾经在一个教育论坛上指出:“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一代、二代的年轻人缺乏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的瓶颈。”

曾经听北大物理系的赵凯华教授说起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国名牌大学的一个尖子学生留学美国,刚到的时候,指导教授和他见了一面,问了问情况就让他回去了,之后两三个星期也没有再理会他。正在他心感不解时,他的导师已经通知学校将其除名、退回,原因是这位学生没有自主进行科研的意识,不知研究从何入手,应该做些什么,只知道等老师布置。

这虽是多年前发生的事情,但并不是个别现象,以致美国耶鲁大学助理校务卿王芳接受记者访问时说:“中国学生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等教授布置题目,虽然也能完成得很好,但如果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往往会不知所措。”

虽然能在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国际大赛上获得佳绩,但中国学生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探究意识、不善于提问题、研究能力薄弱,这大概已经得到了公认。

对此结论我国的教育界也颇为赞同,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曾经在一个教育论坛上指出:“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一代、二代的年轻人缺乏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的瓶颈。”

究其原因,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中国应试教育的结果,尤其是中国大学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科技的发展。但有学者指出:“中国教育的弊端是从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时就埋下了,问题只是到大学、研究生时才反映出来。我们的创新教育应从幼儿园抓起!”

学龄前是人智能发展的关键期

“一个人的智能发展不是一条平稳的直线,而是先快后慢的曲线。有研究表明,人脑中大脑皮层的突触密度,也就是形成神经网络的状况,是从出生后逐渐增多,到6岁时网络密度最大,而后又逐渐减少。这是人类大脑关键期存在的重要组织学依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尹文刚博士长期从事人类大脑功能的研究,特别关注儿童大脑潜能的开发,曾参与和主持了多项国际性大脑科研项目,他向记者解释了有关人的智能发展关键期的问题。

尹文刚告诉记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总结了有关的研究资源,得出结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能作为100%%的话,那么,1岁时的智能发展完成了20%%,4岁时就达到了智能的一半,即50%%,8岁时则完成了80%%,13岁时,已经到了92%%。由此可以看出,人的智能的发展主要是在学龄前完成的。因此,就发展而言,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期的智能发展最快,是人智能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开发智力,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错过这个时期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会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缺陷。“狼孩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错过了关键期,就无法挽回人类应该具有的正常智力。”

尹文刚博士认为,创新能力教育也是如此。“其实人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创新的萌芽很小就会有所表现,这需要特殊的关注和培养。如果不能在关键期抓住培养环节,这种能力就会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退化掉。”尹文刚说,有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与人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宽阔的知识面分不开的,而这些能力都应从小就注意培养。

“别太在意我们的脏衣服!”给孩子的好奇探究一份宽容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布鲁斯·阿尔伯兹认为:探究创造部分地是一种思维状态,即一种好奇心驱使的心理倾向。大多数的儿童具有天然的好奇心,他们总喜欢问这是为什么,那又是如何啦?然而,如果成人对他们不厌其烦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认为那不过是一些幼稚可笑或无聊的问题,儿童就会丧失这种好奇心。

美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勒德曼说,科学家是有好奇心的人。另一位科学家哥培尼克博士说,科学家只是长大了的孩子。由此可见,保有儿时的好奇心是保持创新能力的一个诀窍。布鲁斯·阿尔伯兹在记述他自己的成长时说:“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我所获得的最有意义的教育经历全都与我致力于应对那些激起我兴趣和主动投入的挑战有关。”

而我们的幼儿教育中又做得如何呢?

“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太过于限制孩子的好奇探索,总是拘泥于所谓的行为‘得体’、衣着干净整洁这些小节,而将孩童那份宝贵的好奇心扼杀了!”以“妈妈办幼儿园”而享有很大名气的北京小橡树幼儿园创办人王甘博士,经过6年的办园实践后,对现时的幼儿教育,尤其是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有了很深的体会。“在我们幼儿园给家长的说明手册上明确注明,我们会有很多的户外活动,鼓励孩子对自然的好奇探索,希望家长配合,不要对孩子玩沙子、玩水、玩虫子加以限制,对孩子的脏衣服持宽容态度。”

“那家长的态度怎样呢?”

“开始时,有些家长不赞同我们的做法,他们愿意孩子学琴学画,有教养,不能容忍孩子脏兮兮的。我们就向他们解释,这是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像力、保护那份难得的好奇心。逐渐地家长也能理解了。”

“这个过程很困难吗?”

“不太容易。”王老师苦笑了一下:“毕竟这种教育不像琴棋书画那样‘成果显著’,让家长脸上增光。我们的社会还是很功利的。”

“让我们多一些童言无忌!”给孩子的想像力一个飞翔的空间

老师给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看基本构图一样的两幅图画。一幅是在阳光下,彩色的;一幅是在月光下,黑白的。老师问孩子两幅画的不同,一个孩子说:“一个是醒着的,一个是睡着的。”多么有创意的答案!然而,老师则纠正:“应该说一个是白天,一个是夜晚。”

“我们的教育有太多的框框!而这些框框又有太多成人的、不科学的限定,但恰恰缺少培养孩子如何从天马行空的想象变为科学严谨研究的能力。”邢立达,一个从幼儿园起就痴迷于恐龙,并一直保有这种“狂热”,最终在高一时建起了中国目前最大最全的恐龙专题网站的商学院毕业生,在网上回答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这种观点。

今年从大学毕业的邢立达,现在已经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的一个科普工作者了,他的中国恐龙网也在创办7年后整合了数个兄弟网站,改组为中国古生物网,终究成为古生物类别的门户网站,今年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普网站的称号。这一切都源自儿时读到的一本科普读物《恐龙的故事》。

邢立达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孩子来说特别重要,可以培养一些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因为这是他一生对事物评判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接受了错误的训练,会是很大的不幸,长大后会很容易被一些蛊惑人心的言论、千奇百怪的伪科学所虏获。”

至于具体的做法应如何,邢立达认为国外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比方说一个简单的科学原理,并不要直接告诉孩子们结论,而是组织大家一起想办法,让他们自己找出这个结论,孩子们天马行空随便想象,老师最后给出一个判断正确性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找出哪个想法更正确。”

他举了一个例子:“2004年我应邀去美国犹他州古生物博物馆(MuseumofAncientLife)考察。在博物馆大厅就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动手区,博物馆用扁条箱围起一个个沙坑,坑边摆放着一具具恐龙模型,有剑龙,角鼻龙等,与这些恐龙对应的沙坑中都‘埋藏’着相关骨骼,一大群小朋友戴着黄色安全帽,拿着地质锤、小毛刷,实实在在过了一把古生物学家的瘾!旁边有指导老师在演示正确的挖掘方法,这就是科学训练,在游戏中得到正确的知识,至少,他们以后看到中国辽宁一窝蜂的盗挖,就知道这是错误的,是令人心痛的破坏性的挖掘。”

创新能力差与我们的学习方式有关

朱时清教授在谈到中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时认为,中国的教育追求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这样导致学生要上的课程越来越多,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根本不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谈不上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正是我国学科教育上的‘系统’的分科学习,让我们的孩子缺少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训练,导致了创新能力的薄弱。而能够打通各学科界限,提高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科学课在我国并没有受到重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学与技术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素告诉记者:“国外都非常重视科学课教育,是与母语、数学并列的三大核心课程,不仅列有专门的学时,也有大学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的专门师资。与此对照,我国的科学课只是副科中的副科,学时少不说,师资也大多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课的,而理工科背景的只占40%%。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直接造成学生重视动脑、轻视动手、不知如何做研究的后果。”

首都师范大学的丁邦平教授认为,长期以来,由于受注重知识的文化传统和前苏联科学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科学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高度强调所渭“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但这种注重“双基”的科学课程观是很不全面的,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应当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科学知识的获得。

这种做法的后果造成,尽管我国中小学用于科学教育的时间投入比许多发达国家学校多,而在对现代科学知识的了解方面,从整体来说我国公众却比发达国家公众少,而且具备科学素养的中国公众比美国公众少得多。

王素老师也认为我国科学教育基本上仍然属分科教学的形式,缺乏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缺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在面对生活实际时表现为缺乏问题意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而我国的科技活动往往只有少数兴趣小组的学生参与,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著名科学专家赵红州对这样的科学教育有非常中肯的批评,我国的教育历来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都很能考试,但在真正的实际工作中却没有竞争力。真正的现代教育不是靠背书本,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倡导“创新、求实、献身”的科学精神,应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精髓。

英国科学教育学者勒温早在上世纪80年代经过考察就指出:“中国学校的科学课程有以下特点:l.分科教学,注重物质科学。2.学生的实际活动少,注重内容而忽视过程技能,教材的理论性强而不注重应用。”而到了1996年,美国学者迈耶在与我国科学教育学者合作的一篇论文里写道:“勒温的研究将近10年以后,中国的情况在大多数方面依然如故。”

现在又过了10年,我们状况如何了呢?似乎依然不容乐观!

■新闻缘起

每年十月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的“诺奖情结”就会被再一次点燃。而十月二十三日,杨振宁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演讲中的惊人之语———“我相信„„二十年内,中国大

陆学者有望问鼎诺贝尔奖。”将这种热情再次加热升温。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如同杨大师一样如此信心爆棚,尤其在他自己指出获诺奖的必要条件———勤奋聪明的青年人方面。有学者指出:年轻人缺乏创新能力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的瓶颈!

第三篇:学习缺乏动力的表现

学生学习没有动力,是由于缺乏学习动机造成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已有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心理状态。心理学家按照强弱标准把学习动机分为两类:普通型学习动机和偏重型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厌学

表现:讨厌学习,不喜欢上课,不喜欢读书,不能完成作业,学习活动、学习时间少,学习不努力。总是为自己的学习寻找借口,拖延时间,用其他活动来取代学习活动,占用学习时间。

原因分析: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引发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而是以运动、游戏、娱乐等为主要动机的话,那么他的学习行为则会相应少于主要动机的行为活动。影响学生做出这种选择的,是其内部动机、自身需求,也与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与方式、父母的教养及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等外部因素有关系。中国的学校都以升学率为教学目标,父母也希望孩子能够通过上学的途径实现飞黄腾达、光宗耀祖,这种单一化的教育目的优势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甚至导致逆反心理,故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社会上的一些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等价值观念,都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2.容易受干扰

表现:在从事学习活动时,注意力差,不能专心看书,思考也不能集中,学习活动经常因其他活动或想法而中断。

原因分析:在明确学习动机与学习目标之后,则要依*学习行为的执行才能实现学习目标。而意志则是个人对自愿选定的与自认有价值的目标全力以赴的内在心理过程。意志可以使个体的行为是自觉的、有目的的,也可以帮助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虽然求知是个体的内在需求,但学习的过程却常常是枯燥乏味的,如果缺乏意志,则容易出现以上表现。

3.目标选择盲从

表现:有些学生的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能动性,在目标选择上,常常追随大家的看法,而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

原因分析:(1)从众现象。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个人实现学习目标来体现的,有些同学对学习目标的选择是自主的、明确的,但也存在大批的同学只是盲目地认同其他同学的学习目标,追随他们,其实并非自主的选择。这样,学习时就会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自我同一性阶段。出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埃里克森所称的自我同一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要达到认清自己固有的特点、爱好、理想,并且实现集体同一性,追求一种社会的认同感。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学生能根据获得与自己和社会相关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的策略,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或人生目标)。而不能获得同一性的学生,则会产生角色混乱或消极同一性。前者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后者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不能以学习目标为自己的目标的学生,则可能出于角色混乱状态。

4.伴随一定的负性心理或情绪

表现:对待学习和生活冷漠,没有热情,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没有意义的,整个精神状态看起来都无精打采,对什么都不在乎。

原因分析:由于缺乏学习动机,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不会太好,自尊和自我实现这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感到失败、沮丧。经常体验着一种负性情绪,严重时还可能发展为反社会行为。

第四篇:学习动机缺乏的表现

通过观察,发现班上学习动机缺乏的学生有一下表现:

一是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逃避。这些学生一般成绩较差,学习上经常遭受挫败,没有成就感。学习基础不好,完成学习任务对他们来说很困难,上课听不懂,平时作业难以完成,久而久之,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很厌恶,想办法逃避学习。

二是做事懒散,没有条理。这些学生往往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做事随意,缺少责任心,打扫卫生、做作业、甚至参加班级活动,都兴趣不大,随便应付一下,不会尽力去做好。做什么事没有热情,显得很冷漠,整天无精打采。

三是对老师家长的教育很排斥。大概他们从小受到老师家长的责备批评过多,逆反心理强。只要老师家长开口说他们,他们就很反感,不管大人说得对与否,都一味排斥。或许表面上不反对,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听进去,过后一切照旧。对老师也不亲近,不主动打招呼,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们。

三是喜欢找借口。作业没完成、值日工作没做好,他总会有一大堆的理由搬出来,从不主动检讨自己主观上的问题。老问题一犯再犯,不会积极主动改正。平时也不主动要求做什么事,对自己没有信心。

四是容易受干扰,注意力不集中,稍有风吹草动就坐不住了。无论上课还是自习,不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一会这里摸摸,一会那里看看,一节课下来,经常什么事业没有做。做事没有计划,没有目标。

五是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并不代表他们对什么都无兴趣。实际上正因为有另外的东西让他们专注,喜欢,吸引着他们,才会对学习缺乏兴趣。现在情况比较普遍的是,这些学生大多喜欢上网玩游戏,周末一放假,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玩,对不良东西接受也较多。

第五篇:大学生缺乏运动

大学生缺乏运动 广东药学院 12经济学

大学生群体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我们民族的未来,而一直以来,我们过多关注的只是他们的智力因素,而忽视了他们的身体状况。据研究调查,八成的大学生不爱运动,正反映出眼下中国大学生中“宅男”“宅女”盛行的奇怪景象。

此次,我们从微观入手,探讨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运动 的情况。相关专家表示,我国最终能否形成体育生活化的理想社会环境,进而实现国民的较高生活质量,改变青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不爱运动的习惯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大学生缺乏运动原因:

1、体育经历的缺乏。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大多数学生一直以升学、高分为目标忽略了运动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失去了对运动的兴趣,对体育课也缺乏正确的理解,而且认为体育课就是简单地玩玩而已,又疲劳,又浪费时间,也就逐渐放弃了体育锻炼,激发不了对运动的兴趣。本科院校的体育课一般开设到大

二、大三就没有了,且体育课每周只有一次,运动时间明显不足。

2、大学体育课教学模式陈旧

体育课的上课模式一成不变,单调的教法与活动内容,缺乏新颖和创新,教学内容没有什么变化。大学的运动内容,大家基本在中小学就已经掌握了。

3、大学生自身意识

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他们太忙,所以没有时间运动,这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其实实际上,大学生说忙只是一个借口,懒惰才是阻碍大学生运动的最根本原因,还有一部分认为他们没有运动细胞,这只是心理上的自卑感在作怪。

大学生运动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1.对新陈代谢的影响

(1)体育锻炼能促进体内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体育锻炼还能改善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2)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提高机体对脂肪的动用能力,为人体从事各项活动提供更多的能量来源。

2.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坚持运动,对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预防骨质疏松,同时使关节保持较好的灵活性,韧带保持较佳的弹性,锻炼可以增强运动系统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保持手脚的灵便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适当的运动是心脏健康的必由之路,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减慢静怠时和锻炼时的心率,这就大大减少了心脏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心脏功能,可使心脏病的危险率减少。

4.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可以使呼吸肌力量加强,胸廓扩大,有利于肺组织的生长发育和肺的扩张,使氧气的需要量增加,也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而不致使机体缺氧。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加速机体能量消耗的过程,能量物质的最终来源是通过摄取食物获得,因此,运动后会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变化,饭量增多,消化功能增强。

6.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 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的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作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映。研究指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明显提高脑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反之,如缺乏必要的体育活动,大脑皮层的有、调节能力将相应的下降,造成平衡失调,甚至引起某些疾病。

7.对心理方面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发展(如增强信心,建立良好的环境,培养稳定的情绪,培养独立和出事果断的能力,提高智力发展等)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不积极的从事体育活动不良情绪的不到彻底宣泄,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主要结论和建议

1、鉴于大学生多为晚上运动,建议学校可以多建设方便晚上运动的 设施,如操场及跑道上的灯光要明亮,同时保证食堂晚上食物的供应。

2、从阻碍大学生运动的原因来看,不愿运动是最重要的,对此,学 校可以多举办一些运动活动以及竞赛活动,保证全民参与,调动他们运动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应努力培养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驱散颓废的大学风气

下载3002 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word格式文档
下载3002 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途径初探袁悦 上海金融学院保险学院,上海,201209摘要: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想,要给他们提供和营造良好的创新条件......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意义、必要性、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强调启发学生创新......

    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5篇

    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领内涵和外延入手,初步确定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结构可作为评价内容,提出了从不同层次进行评价的方法,最后探讨了建立大学生......

    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

    大学生如何提高创新能力(5篇材料)

    大学生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

    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的概念和内涵 创新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92年最新提出的。他给创新下的定义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形式包括五种: 引进一个新产品,开辟一个新市场,找......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从创新能力的思想渊源及内涵、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和方式方法这三个角度,对目前国内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创......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培养[模版]

    当 代 大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现 状 及 培 养 题记 ......................... 1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 1 二;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 1 三;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