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稳字当头释放两点含义
稳字当头释放两点含义定理4:买入点决定盈利。你无法测准未来的股价走势,只有庄家知道,而他也是随机应变的,但是,你能决定自己什么时候买入,没有人能强迫你。
当你产生第一次买入的冲动时,忍住,再观察几天,如果涨上去了,就彻底忘记它。如果跌下来了,你会产生第二次买入的冲动。当你产生第二次买入的冲动时,再忍住,如果它又涨上去了,就彻底忘记它。如果又跌下去了,那你会产生第三次买入的冲动。当你产生第三次买入的冲动时……
直到你确信,你的买入成本,已经落在绝大部分人的买入成本以下,这时候去果断的买入足够多的筹码。
原来“忍”是变成20%的最大秘诀。当然,这样你的效率无疑会变得很低,因为你可能错过了很多机会,但是你逃过了庄家为你布置的大多数陷阱,一旦你建仓,你的成本点很可能比庄家还低,庄家震仓时往往把价格短时间内打到他自己的成本点以下,可惜此时大部分散户在肝胆俱碎地逃命。成功忍到这一时机的到来,往往第三天、第四天你的股票池就变成了红色,红色照耀下的你很容易进入禅定状态,这是庄家的噩梦他除了带着你坐轿子,没有其他的办法,好在他也不在乎,因为80%的人已经被他捉住了。
时刻提醒自己,来股市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交学费,所以,急什么?一个好时机胜过一万次行动。
客观地说,这种原则指导下的散户,一年只有两三次的交易,是极其可能的。耐得住寂寞,才能找到不败之地,而到了不败之地,胜利就如探囊取物。每一次交易,都会带给你一个丰硕的回报。观点与操作:
1.稳字当头释放两点含义:这波股灾暴跌,救市第一枪是央行6.29双降打响,央行的举动备受市场关注。根据《证券日报》报道,在央行最新公布的年中会议纪要中,“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预警、识别和处置机制,注重稳定金融市场 预期,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央行8月3-4日召开的年中工作会议就这一问题的措辞,较7月28日的表态更为全面且有所升级。在7月28日的央行年中工作预热新闻稿中,仅是提出“稳定金融市场预期”,而本次会议则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相应机制,并且刻意强调“注重”稳定金融市场预期。另一个明显变化是,央行本次会议强调“及时”进行预调微调,而此前大多是强调“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央行年中会议的这两个新变化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而在本周二市场流出一份证监会召集基金公司开会的纪要,里面同样指出8月工作的重点就是稳定市场,稳定人心。
无论是央行还是证监会都把稳字放在了当前阶段的首要地位,稳字当头我认为向市场释放了两层明确意思。
首先,向下兜底态度明确,当然需要明确兜底的究竟是什么。我的看法,一个是基本的流动性兜底,即:不会再容忍出现类似7月初的连锁踩踏事件出现。一个是对主流品种尤其是上证50和沪深300为主的品种估值兜底,这个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或者忽略,为什么要兜底主流权重的估值,原因不复杂,在国企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时间点,维持必要的价值体系是必须条件,以国企改革为例,总书记7月中旬在吉林省考察调研期间对国企改革进行深刻论述,提出“三个有利于” 标准,首次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判断标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里第一条就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对于大股东基本都是国有性质的沪深300和上证50公司而言,显然维持必要的估值底线是符合最高决策层的态度,关于国企改革的这三个有利于对于股市的深远影响,我还会找时间再专门讲。
第二,稳字当头带给市场的机遇。我认为既然管理层定调稳字当头,且在市场基本流动性和主流权重估值上给予兜底,那么作为投资者目前已经没必要过度悲观,经过暴跌之后市场便宜货已经在局部出现,且热点也开始出现扩散迹象。周二我讲过关于对8月市场的基本判断,下面3500一线是多头的最后防线,上面5月线是压制,这个箱体结构其实是适合进行波段操作的,目前位置处于箱体中轨,一旦突破30天线,则市场反弹将继续延续,建议之前离场资金可进场开始做多。2.有板有眼:
第二篇:关于下半年楼市稳字当头新闻稿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在重庆称,目前楼市整体下行趋势已不存在,但是大幅的反弹和回升也不太可能。“稳”字当头是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
24日,201x年重庆房地产市场半发展论坛暨上半年楼市半年榜颁奖典礼上在重庆大剧院举行。秦虹在此间称,开发企业投资的增长速度现在是16.6%,开发企业明显采取“缩量保价”的策略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秦虹说,全国1-6月住宅新开工面积负增长10%,房价较高地区新开工面积下降明显。北京1-5月住宅新开工面积521.2万平米,同比下降15%;上海1-5月住宅新开工面积775万平米,同比下降26%。开发企业不拿地、不开工的情况依然存在。同时,从整个房地产开发企业来看,企业的资金压力目前总体还是存在的,但是资金紧张持续恶化的状况应该可以逐步改善。
对于今年6月楼市反弹的现象,秦虹认为房地产本身具有很强的资产属性,它与货币政策的宽松、紧缩,利率的高低有直接关系。目前民间资金对房地产的投资实际上是高度观望的。对开发企业而言,除了正常的开发计划,一方面会寻求土地便宜的机会性投资;另一方面还会寻求合作者投资。此外,民间投资的新趋向,一是房托和房地产私募;二是寻求商业地产投资。
秦虹还认为,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中说的“不动摇”指调控方向不动摇。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抑制投机,炒房需求来控制房价上涨,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二是支持和保护合理的购房需求。采取差别化的信贷和税收政策,将有助于抑制楼市投资和投机性需求。
第三篇:稳字当头,淡化增速,强调质量
稳字当头,淡化增速,强调质量
事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六大重点经济工作。针对本次会议透露出的经济和政策变化,我们解读如下:
一、为什么要“稳”字当头
一是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有叠加共振风险,经济发展环境趋于严峻和复杂化,即国内“三期叠加”、国外“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
会议指出,国内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外围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与去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比,外围环境不确定性增大。为此,会议强调要做好工作预案。二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与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中“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表述相比,此次会议明确指出“压力加大”。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会议提到“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墨不多,更多地突出质量目标,如扶贫攻坚、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强调就业、民生、收入提高、创新、脱贫等,会议提出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所谓不平衡,只要指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等,不充分侧重指民生问题等。因此,2021年排名第一的经济重点工作就是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二、2021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新增“量”和“质”的重要表述
对于经济增长目标,会议指出要“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与2021年6.0-6.5%的合理区间相比,这次会议虽然也强调了合理区间,但增加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我们的理解有三点:
一是合理区间的内涵有新的变化。
根据有关决策部门在不同场合、不同时点的公开表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就业稳定,失业率不超过5.5%的水平,就业稳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就是最大的“进”;经济增长在潜在增速水平附近,稳中有进;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大体平衡。因此,只要实现了上述目标,尤其是就业目标,就是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二是预计量的合理增长水平在6%左右甚至不排除在6%以下。
虽然这次会议对合理增长的“量”是多少着墨不多,尤其是对GDP增速水平没有表述,但据我们测算,我国当前的潜在增速在6%左右,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增速在5.5-5.8%之间即可。因此我们预计2021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6%左右的概率较大,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在6%以下的水平。三是经济增长对量的增速要求降低,对质的要求提高。
未来经济增长更多依靠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取胜,经济增长更具有可持续性,也是解决国内“三期叠加”和国外“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的根本举措。三、货币财政政策将更加发挥“合力”作用
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由于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以供给侧结构调整是主线,承担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的财政政策是主角,货币政策要配合好财政政策发力。我们预计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在1万亿元左右,财政赤字率可能提高至3%,货币政策定向降准、定向降息或小幅度全面降息均值得期待。
四、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
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2021年要继续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托底经济,但在大规模减税降费和土地财政受限的背景下,今年财政收入增速出现明显放缓,财政收支平衡难度有所加大。因此,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将财政资金用在“稳增长”刀刃上。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但今年对减税降费的定调是“落实”、“巩固和拓展成效”。因此,我们预计2021年的重点是落实执行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一方面是今年减税降费措施对消费和制造业的提振作用不有待进一步观察,另一方面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会增加财政平衡难度,不利于稳定宏观杠杆率。
我们预计“大力提质增效”主要体现在财政支出端:一是预计2021年财政赤字提高到3%左右;二是预计2021年专项债券额度较今年提高1万亿元左右;三是专项债券将更多投向基建和民生领域。从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投向看,土地储备和棚改占比高达65.6%,基建和民生领域占比较小。9月国常会明确专项债券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预计明年专项债对基建和民生领域的支持将会明显加大。在“赤字增量+专项债增量+允许专项债作为资本金+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下调+专项债支持基建项目比重提升+PPP”政策组合支撑下,2021年基建投资增速大概率高于今年。
五、结构性货币政策力度会加大,大水漫灌不可期
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相比去年“松紧适度”表述,弱化了对“量”的强调;同时会议还提出“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这与易纲行长近期在《求是》上的表态基本一致,如“就货币政策而言,要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和结构调整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把握好总量政策的取向和力度”、要“坚守币值稳定这个根本目标”。因此,预计货币政策不会大水漫灌,货币供应量M2增速只与名义GDP增速大体匹配。
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明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力度会加大。一方面,本次会议提出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1年以来国内人民贷款同比保持多增,但主要依靠企业短贷和居民长贷的贡献(见图1),只能解决企业短期流动性问题;用于中长期投资的企业中长贷近四个月出现边际改善,但1-11月较去年同期仅多增798亿元(见图2),这意味着未来增加以中小和民营企业为主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仍有必要。另一方面,会议还指出“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表明货币政策需加大对具体产业领域供需两端的支持力度,正如易纲行长所说“传统上作为总量政策的货币政策,也可以在引导结构调整优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预计未来央行将加大已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同时创新更多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六、房地产调控政策进入稳定观察期
会议再次明确“房住不炒”定位,但与去年中央经济会议相比,一是强调要“全面落实因城施策”,房地产调控政策上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空间和自由。二是增加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提法,表明政府不希望房价大起大落,因此预计国内房地产调控或不会持续收紧,但大幅放松的概率亦不大,进入稳定观察期。
我们维持地产投资高位趋缓判断。第一,国内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大格局下,流向房地产的资金增速与占比易降难升;第二,国内房地产市场长达20年的牛市导致房地产金融属性已明显强于其商品属性,国内一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依次走弱半年有余,对房地产投资将形成明显拖累;第三,领先指标土地购置面积增速大幅负增长、棚改货币化影响消退,房地产投资韧性或逐渐弱化。
七、三大攻坚战优先次序有变化,防风险已居末位且重在“稳”
对于三大攻坚战的表述,会议提出要“坚决打好”、“坚决打赢”,但在次序上“脱贫攻坚战”已居于首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由第一位变为第三位,且提法亦改为“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2021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会议强调“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因此,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一个都不能落下”,脱贫攻坚首当其冲是硬任务、强底线,但在扶贫工作中要注意造假和脱贫后容易返贫两种现象。
对于金融风险攻坚战,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会议多处提到要“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要完善和强化‘六稳’举措”,“防风险”置于“稳增长”之后已成为共识。因此,2021年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在于“稳”风险,体现为“降准拆弹”、“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对于“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表述,表明未来国内不会大幅加杠杆,但可以结构性地调杠杆或小幅加杠杆,即通过“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力图降低国企杠杆率,为扶持民企等高效部门促进结构调整可以加杠杆,为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适当增加政府杠杆率。
八、金融供给侧改革强调优化存量与扩大增量“两条腿走路”
金融供给侧改革应主动适应需求结构、实体经济结构的变化。改革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市场改革,二是银行机构改革。
年内国家在资本市场改革上取得了诸多进展,如推出科创板、放开外资准入等等,会议提出下一步资本市场改革重点方向将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出机制,稳步推进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表明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将注重于存量的优化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在银行机构的改革上,会议重点提出要“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这主要源于当前中小银行资本金压力较大、不良率提升较快,制约了银行体系信用创造能力、增加了金融体系风险。如截至2021年9月末,国内非上市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0%,已十分逼近监管层要求的最低红线8.5%;同期国内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不良率分别升至2.48%和4.0%的高位,较2021年末分别提升0.69和0.04个百分点。因此,规范中小银业务发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控制银行体系内部风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以主动扩张信用,实现了两条腿走路,利于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的效率。
九、加快恢复生猪生产,降低物价上涨压力
会议强调“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2021年猪肉价格在非洲猪瘟的推动下,快速上涨,如22省市生猪价格从1月份的12.3元/公斤上涨至11月份的36.2元/公斤。猪肉价格的上涨,一是推动消费物价指数CPI大幅上涨,如11月份CPI上涨4.5%,其中猪肉贡献了2.64%,超过了50%的贡献率;二是猪价上涨产生的替代需求,带动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等价格上涨,推动整个食品价格上涨,结构性通胀特征明显;三是增加居民生活成本,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费用支出。
十、首提就业质量,意义重大
会议指出“要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其中“就业质量”的表述,是第一次正式提出。它是指一个国家就业条件的优劣程度,如平均工作时间、劳动力流动率等。就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我国对就业的统计中,只要参加就业工作的人员,不管其工作时间的长短,都算作就业人员。但就业时间的长短,对收入水平的高低有很大影响。因此,提升就业质量,意义重大,不仅要有就业机会,还要要有就业时间、就业环境等方面的改善。这对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向高质量增长,都有重要意义。
十一、加快国企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国企改革方面,本次会议不再强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而是要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在“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上下功夫。长期以来,国企在资源获取上拥有天然优势,导致其在非核心业务上盲目扩张,形成大量无效低效资产,不仅导致国企部门效率低下,也对民企部门形成一定的挤占。“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有利于释放国有部门占用的低效无效资金,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人口红利消散和资本积累放缓的大背景下,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站在当前时点,技术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骨干力量,理应发挥其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十二、对资本市场影响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预计未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货币则主要配合好财政政策发力,结构性货币政策力度会加大,大水漫灌则不可期。因此,本次会议内容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或整体偏温和。预计债券市场受通胀上行压力增加、货币宽松不及预期、企业信用违约增多等影响,短期仍有调整压力,我们测算的9-11月合意利率水平亦持续回升。股票市场估值修复行情已步入尾声,增量资金大幅边际改善料难出现,维持震荡调整判断,但不排除部分政策受益板块出现结构性行情。受全球各国逆周期调控加码,经济指标出现小幅边际好转影响,黄金短期波动仍大,但不改中长期配置价值。
第四篇:严字当头 铁的纪律
严字当头 铁的纪律
700余名初一新生接受军训
入学第一课感受“爱拼才会赢”
9月2日下午,我校隆重举行了初一新生军训汇报表演暨总结大会。醒目的国防绿,帅气的迷彩服,700余名初一新生以崭新的“军容”“军姿”接受了XX校长和部队首长的检阅。
六天的军训,全体参训同学顶烈日冒酷暑,不怕苦不怕累,站晕了,喘口气接着上,腿肿了,揉一揉继续跑。他们稚嫩的脸上,透着坚毅和执着,他们明亮的眼里,充满信念和追求。教官们辛勤付出,同学们刻苦训练,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一排排整齐的队伍,一声声响亮的口号,一个个标准的动作,把汗水化为果实,用艰苦换来喜悦。同学们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整齐的动作向大会展示了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纪律严明、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受到了部队首长、学校领导和评委老师的高度赞扬。
大会评选并表彰了军训优秀集体、优秀学员以及优秀教官。部队首长和学校领导分别为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颁发了奖旗和荣誉证书。
在总结会上,XX校长希望同学们以这次军训为起点,把在军训中形成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勇往直前的气概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继续保持下去,勤奋努力,自强不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即将开始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学校将军训作为初一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和必修课,旨在通过部队教官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国防意识和意志品质。相信流过的汗水,取得的成绩,会让每一位同学深深地理解:成功须努力,爱拼才会赢!
第五篇:农字当头观后感
“农字当头”观后感
观看了《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它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解决了大量的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应该说我们现在农民都已解决了温饱问题,我们现在正在向小康方向去努力。但是,我们还要看到,现在的农民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而且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因此,我们必须把坚持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中国人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令全世界瞩目,甚至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而他们也许不知道取得这样的成就,蕴含了中国政府多少的艰苦努力和数亿农民的巨大贡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多种因素的制约,相当长时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我国从90年代中期就开始不断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我国的工与农、城与乡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转变。村村通工程、改水改厕工程、户用沼气、农村电网的建设,使农村的“硬件”环境焕然一新; 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从全国的统计看,农民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贡献之一就是农民打工的收入,占增长部分的40%。一份研究报告表明:改革开放30年,劳动力流动对GDP
贡献率达21%。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已经占第二产业的57.6%,商业和餐饮业的52.6%,加工制造业的68.2%,建筑业的79.8%。换而言之,如果没有农民工,超过一半的饭店要停业,近七成的生产厂家要关门,近八成的大楼建不起来!让多数人走进城市,让少数人留在农村,让城市和乡村的生活水平基本持平,这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和农村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强化科教兴农,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农民收入。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提高农民收入的,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长期以来水平过低,发展过慢,已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
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意义在于,可以有助于转移农村人口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可以促进城乡结构优化、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农村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