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

时间:2019-05-14 12:3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

第一篇: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

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

-----陈先云理事长在部编教材培训会上讲话实录

(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何小兵整理)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借用一句诗句来表达我对部编教材的一些感受,叫做“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从2012年4月28日以来,部编教材的编写已历时近五个年头,在大家的热切期盼中终于看到了教材的真面目,所以叫“千呼万唤始出来”。后续教材今天我会讲一些,因为部编教材的审核程序非常复杂,比如专家审查,编审会商修改,百名特级教师审读,专家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相关部委、马列主义工程委员会、民主党派审查,然后刘延东委员审查过关后交由刘云山常委审查,最后还有可能呈报总书记审阅。前后共要进行二十轮左右的审查。所以不是都讲出来,这就叫做“犹抱琵琶半遮面”。

关于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温教授的讲座里面关于“语文教材编写的总体思路或者叫总体特色说得很具体,我就不赘述。但有一点一定给老师说明白,我们这一套教材很好地接受了国外的一些教材编写的经验,体现得最明显的地方就是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都编了一个阅读策略的单元。一个观点——一套好的语文教材能够有效地指导本教学,涉及语文教学改革,让语文老师不再纠结于“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课改以后经常出现的词语,这个观点没有错,但是一定得弄懂这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它涉及到三个方面:首先是课程,其次是教材,第三是教学论。目前我们国家对“课程论”的观点都有分歧,如果连“课程”的概念都没有搞清楚,怎么样用教材教呢?再有就是“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区别和联系。所以我们认为一套好的教材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对于这套教材我还有一个认识就是“部编教材好教,农村也好城市也好,拿到我们这套教材第一印象就是好教,但教好并不容易。”文学修养、汉字的一些理论、文化等方面对老师的要求都非常高。所以我今天讲的主题就是“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尽管部编教材不好教,但是我们一起来努力,争取把教材教好。

这六个意识第一个意识就是“国家意识”,第二个意识是目标意识,第三个是文体意识,第四个是读书意识,第五个是主体意识,第六个是科研意识。温教授讲了教材的编写背景,教材的总体思路,教材的七大创新点,那么我就从这六个意识来讲教好部编教材。

首先谈第一个意识。按照中央的指示我们的教材要编成“统编本”,而今天我们的教材是“部编本”。“统编本”的教材是大势所趋,那么国家为什么还要编写部编本的教材呢?因为国家要体现国家的意志,要通过语文课程的育人优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知道,学校教育首先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制约,要体现国家意志,要体现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这是每个国家的共性。所以我建议你们在指导老师的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树立国家意识。因为我们语文课里传达出来的理念,我们老师传达给学生的思想都在塑造着孩子的价值观。比如说《麻雀》一课,有的老师认为老麻雀不该救小麻雀,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还如《小猴子下山》一课,有的老师认为小猴子有创造性,这就是价值取向有问题,这是从小的方面来说。从语文课程方面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对党的认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我还记得曾经指挥德国军队打败法国的元帅毛琦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普鲁士最终的胜局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小学语文具有育人的优势,国家的未来、党的未来就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手里,看你们培养出什么样的接班人。我们当前正在制定我们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初稿已经出来,正在讨论。本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已经用核心素养替代了原来的三维目标。那么我个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可以聚焦在两个层面:首先是品格,其次是能力。品格首先体现在学生的道德素养、道德水平,关系到一个社会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的问题。我和温教授也在琢磨修订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有可能核心素养会成为未来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和研究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课程改革也将要从对三维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关注上向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关注上过渡。小语会六月中旬在新疆举办的第二届小学语文研讨会和2016年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上,我对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列了一个清单。我主要是从“语言的理解能力、语言的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的审美能力”四个维度来提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改以来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脱离了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我要在核心素养里面将其单独提出来。

我们讲部编教材要体现国家意志,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供老师们参考。第一个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的三科教材以图谱的形式向中央汇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比如我们识字课第一课《天地人你我他》,“天地人”取材于《三字经》中“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那么“三才者”出自于哪里呢?“三才之道”出于《易传》,《系辞》讲《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周易》最早最明确最系统最深刻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伟大学说,这个学说早就深入中华民族之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人伦日用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对天地与自然持有极其虔诚的敬爱之心。而我们“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就有“和谐”二字,那么我们向中央汇报的就是《天地人你我他》这一课体现了“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比如这篇课文体现的是“爱国”,这篇课文体现的是“自由”,那篇课文体现的是“诚信”,一目了然,清晰地以图谱的形式向中央汇报。第二个方面是革命领袖和革命传统教育。这套教材共有四十篇选文是反映革命领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文章,中央领导和教育部的领导明确指示这是绝不可以删减的。第三个方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概一百二十四篇,这是深入落实总书记在北师大讲话中提到“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话精神。第四个方面是民族团结教育。打开书的第一页便是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的画面,这幅图我们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进行创作,并请了中华民族博物馆给我们审核。第五个方面是海洋与主权国家意识教育。第六个方面是法制教育。所以老师们一定要把这套教材这六个方面的内容了解清楚,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来达成课程的意图。

第二,目标意识。温教授反复强调这个,刚才的几位教师也在强调。本世纪初的基础教育改革,语文课程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基本的特点和属性,这个理念是没有错的。但是我们送审通过的十二套小学语文教材包括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都是按照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特别是02、03年编写的教材尤其明显,也就是说一年级和中年级的教材尤为明显。教材的语言训练目标不够清晰,但当时若不突出人文性而强调语言文字训练的话教材送审根本通不过。所以当时中年级的教材中我们就只能用没有办法的办法——泡泡图来落实语言的训练点。那么我们的新教材使用中,你们的教学理念要跟着转变,要树立一个目标意识——我们要大胆地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我强调的是“必要的语文知识”,要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这套教材是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而编写的,我们强调的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关于新教材中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具体有哪些,因为目前大家没有看到整套新教材,是不得而知的。但是我建议大家可以参阅一下92年的“教学大纲”,那个上面既有教学目标又有教学内容,我们这套教材的编写也参阅了“大纲”。我们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但我在一些地方的听课中发现了老师们对这个方面的认识上出现了一点点偏差。当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最容易被一个专家或者是一个观点所左右,比方说一个专家说语文课该动动笔了就动笔,该练复述了就练复述。一些地方认为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让学生动笔学习,认为动笔写一写是运用,这是认识上的一个偏差。实际上阅读理解是运用,我们在引导学生交流的时候、分享的时候也是运用。现在有一些学校啊在开展课外读书的时候一读书就要求学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带有非常强的功利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变得无趣。希望我们的学校以后在开展读书活动的时候尽可能少提一些阅读方面的要求,放手让学生愉快地去阅读,有一个说法叫“为了写的阅读是无趣的”。

“增强目标意识,强化训练意识”是我们新教材的一个“根”,所以教我们这套教材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语文要素。记得八九十年代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读写训练项目”,教材就是以这个为主线来编写的。这次的教材是以“双线”来组织单元内容的,所谓“双线”,就是“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均衡递进。曾经有一个试教区的老师怎么也不理解新教材的编写体系,比如对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王二小》等几篇课文编在一个单元怎么也不习惯,因为他们完全习惯了以人文主题来编排,我想说的是希望老师们不要在人文主题上钻这套教材的牛角尖,一定要克服人文主题的思维定势。首先要看我们的训练目标,要看我们这个单元、这篇课文要训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我们的教材编写以语文要素为主线、明线,这就体现在单元的导语上,一看导语就知道这个单元训练什么,我抓什么语言训练点。所以我们对语文要素的概念定义为“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我们以“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作为主线、作为明线。新教材与原来的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的读写训练项目同中有异,不是照搬。第二个是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这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史上的一大突破。我们小语室通过对中国百年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整理与研究,从清末的《读经》到《国文》《母语》,再到建国后的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对一百年来的小学语文教材发展的脉络是比较了解的。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春风夏雨》这篇课文就是借鉴的民国教材里的内容,还比如我们将民国教材中的《田家四季歌》改为《农家四季歌》,仅改一个字。自清末以来,我们的部编教材是唯一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的。从中年级开始每个年级编排了一次阅读策略的单元,三年级叫“预测”,四年级叫“提问”,五年级叫“阅读与速度”,六年级叫“有目的的阅读”,呈现层层递进的规律,前面的内容没教好,那么后面的学习便很难开展。当然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是有区别的。我们这套教材还有一个创新就是以习作指导为主线编排独立的习作单元。又一个创新是目标序列化,具体体现在我们统筹规划语文要素。先按低、中、高的层次将语文要素罗列出来,从三年级开始我们按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安排训练要素,每一册又有两个重点训练项目,要区分重点和一般。我们从方法、能力和习惯三个方面安排语文要素,目标又围绕阅读和表达两大系列。这套教材的口语交际特别加强功能性的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所以我们老师在运用理解、把握教材的时候一定要从人文主题中跳出来。我们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编排不光有人文主题的一面,还有功能性的一面。教学中一定要把目标装在脑子里,把语文要素牢牢地扎根在你的脑子里。部编教材的单元导语指向性、操作性更强。第三个是语言设计活动体现学与用的结合,这是教材的又一个特点。我们这套教材最大的一个优点是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年级、每一册书安排了哪些训练要素体现了目标的层次性,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包括我们的单元导语、课后习题、交流平台、词句段的运用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安排。所以“整体性”是我们这套教材的又一个特点。单元之间的整体、年段的整体、全套教材的整体强调的非常清楚。

第三个是文体意识。本世纪初的语文教育改革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就是文体意识淡薄。从课程设置的理念上存在着弱化训练,淡化文体的训练,主要表现在不管是什么文体基本上按照记叙文的方法进行教学。不管是文学作品也好,比如小说,分不清哪个是真实的,哪个是虚构的。小小说《桥》,很多老师就把它上成了纪实作品,甚至有名师也把《普罗米修斯》这个神话作品上成了纪实作品。文体在我们这套教材中非常强调,还记得2015年广州举行的教材会议中那几堂研究课就非常重视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解读,表达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语言特色等等。比如小说的教学我们要抓住哪几个方面呢?我们抓人物的形象、环境的描写、情节的发展,只要把这三个要素抓住了,小说的目标就清晰了。所以不同的文体要有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方法。但小学阶段对于文学作品的学习历来存有争议,包括我跟曹文轩教授有一个观点也有所不同。曹文轩教授非常强调儿童文学,他非常强调绘本的学习。但我认为小学阶段首先要有文学作品的需求,这套教材的文学作品已经超越了建国以来历套小学语文教材,就是民国时期的《国文》和《国语》教材,它的文学作品的比例也不及这套教材。我们希望老师们拿到这套教材后一定要认真研究,比如四年级下册有篇课文《海的女儿》,过去是中学教材,把握到什么程度?里面很复杂,有爱情故事,也有为爱情殉情的,那就要看我们怎么把握了。所以我们的新教材选编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从我们这套教材的单元组织方式来看,很多单元就是以文学体裁来编排的。有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现代诗歌,有文学巨匠,有中国古典名著和外国名著,有的现当代寓言故事与童话故事区分度不高,很多人把民间故事当成了神话故事。其实我们古代的神话故事是不多的,包括国外的,很多都是民间故事而已。教研员特别要注意的是“神话故事带有宗教色彩”,把握不好甚至会让你“丢饭碗”。怎样区分哪是宗教的哪是神话的,比如《盘古开天地》是创世纪,而《诺亚方舟》也是创世纪,但它具有宗教色彩,包含有西方那套“普世价值”。这与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悖的。我们的义务教育法对宗教有明确的规定:在我们国家是不允许把宗教的内容带进我们的学校,带进我们的课堂。带进课堂就是犯法。还有就是现代诗歌的教学,现代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在我们的教材里比较多见,但百分之九十的老师把现代诗歌教错了,把现代诗歌当成了散文来教,我们这套教材要提示学生对现代诗歌文学样式的审美。老师们要认真看看我们那个核心素养的清单,这个跟我们的这套教材的结合是十分紧密的。四年级下册单独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现代诗歌,要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掌握朗读现代诗歌的一些方法。

第四个意识就是读书意识。部编教材三至六年级的课文由原来的三十几篇减少到二十几篇,但是阅读量却增加了,其增加的地方就在课外阅读上,具体说就在“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这套教材把课外阅读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克服了课外阅读的边缘化,促进了儿童的阅读进教材、进课程,体现了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的思想。国务院李克强总理每年的答记者问都在提全民阅读,可这几年老不能实现,我们的部编教材就正在努力地好落实他的讲话精神——

通过孩子和家长一起读书来实现全民阅读,走向一个全民阅读的社会。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单凭一本国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多看一些书,越多越好。”读整本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还可以练习速读,读整本书是我们这套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我们说课文篇数少了,那么就正好去读整本的书,这样阅读量自然就大了。读整本的书究竟要读什么书呢?怎么读好书呢?家长有困惑,老师也有困惑,大家都困惑,我的建议就是把孩子带到图书馆去,那里边的书都是健康的,孩子喜欢看什么就看什么。当然多读书、读好书还得要有好的方法来引导。我们的教材在第一学段就推进了读童谣、读儿歌、读情节简单有趣的儿童故事,让学生对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老师们在平时引导儿童读书的时候要关注书的名称、书的作者、书的目录、书的封面,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怎么样爱护图书。对于低年级我是不赞成读绘本的,我曾在多种场合都表示低年级的学生读绘本是在浪费时间和时机,所以我没有让绘本进入我们的部编教材。因为孩子读带文字的书不但巩固了所学的字,而且还在自主阅读中认识了很多新字,丰富了自己的积累,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如果孩子爱上了绘本以后就很难爱上带文字的书,特别是到了中年级以后有些长文达三千多字,学生就更有恐惧感了,而长文章正是我们这套教材的一大特点之一。叶老有一个思想叫做“长文短教、难文浅教”,我们这套教材就要特别落实叶老的这个思想。低年级安排儿歌、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读着读着就背诵了,对儿童的吸引力就更好,比绘本好很多。到了二三年段怎么办?我们就可以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到了高年级我们就开始读整本书。

第五是主体意识。我从语文课程的形态这个角度来谈,我把语文课程的形态表述为四个方面:标准课程(也是国家课程);文本课程(就是教科书);实施课程(就是我们的教学);经验课程。我认为课程改革有一个失误就是把九十年代我们小学语文改革几个好的试验点给堵上了。比如中年级识字体现读写谁敢提,叶澜讲的“双轨运行、单轨读写”没有吧,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没有,李吉林先生的“情境教育”也没有。吴立岗先生的“素描作文”也没有„„今天我就从怎么教这个角度讲讲主体意识。纵观我国历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最终要通过教科书来落实,通过广大的老师来具体实施。课改之初吸收的指导思想是有一些问题的,过分地强调师生的平等对话,过分地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了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按此逻辑,不想学什么就不学了吗?修订过后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得到了重视,但是我也看到有些语文课堂过去过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现在我们讲了语言文字运用以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被弱化的苗头了,表现在语文教学的串讲串问。之初我们倡导的小学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多见了,小语会中搞的教学观摩活动表现得很明显。所以我在这里强调两点:

一、强调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表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语文的训练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体现自得、自悟、自能的过程。就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要重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作为老师“该扶就扶,该放就放,扶放结合、扶放适度”,这是处理好“主体”与“主导”两者的关系我总结出来的十六个字。

二、我们强调目标意识、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但我不希望我们的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不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回到过去那种机械的、繁琐的语言训练的老路上去。这一点我希望引起我们老师的重视和关注。我们语文的训练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要体现出训练的层次性、阶段性、连续性。训练的面要扩大(面向每一个孩子),训练的时间要缩短,训练的效果要提高。训练要区分开“重点训练”和“一般训练”,比如说做好文字的训练,要打好文字的基础,为什么近年来强调笔画、笔顺,强调偏旁部首,这就是文字的基本功。总之,我们的主体意识,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是有激情的课,是有意思的课,是下课的铃声响了却忘记了下课舍不得下课的语文课。

第六是科研意识。温教授反复要我强调怎么样用好这套教材,树立科研意识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2015年8月,刘延东主持对三科教材的第三次审定,明确指出三科教材推广使用后,要以科研课题的形式加强对三科教材的跟踪研究。所以我希望各省市要确定当地的研究课题,人教社课程研究所可以对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予以立项。课题最好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进行申报,课题可大可小,可以从设计出发,从教学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要有问题意识,要把这些问题提炼出来形成课题。按照中央的安排,我们这套教材还要继续修订、继续完善、继续提高质量变成统编教材。那么这项工作需要建立在各位老师的科研课题之上。

我给大家几个宏观上的建议,比如思想性问题、科学性问题、适应性问题,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如教材的思想性在传递核心价值观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教材在适应沿海地区、内陆城市、西部地区以及山区孩子的实际中又有什么问题。微观的如微课、课程资源等方面也可以研究。另外,我希望老师们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和经验的积累,我提几点要求:一是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涉及教材好不好教,学生喜欢不喜欢,我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方面都要记录下来。要做教学的有心人,这样就可以成为专家、名师了。二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特别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最满意的设计、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甚至是孩子在课堂上精彩的发言以及对自己的启发等都可以记录下来,还可以把这些装入学生成长的记录袋,见证学生是怎么样一步一步的成长的。比方说可以用现在的一年级生字表对入学前的学生进行一个识字调查,有多大的差异,对识字多的怎么办,识字少的怎么办。等到了中年级的时候又进行一次调查,差距缩小没有,是怎么样缩小的,这个过程又有什么差异,有什么启发。三是尽量做小一点的科研,包括今天很多老师发言的第一大板块我都给删掉了,没用!你们以后写文章也是这样,第一个板块就少写,课标上的东西不宜大量弄出来,那个东西大家都知道。还有的老师说我从网上看到什么什么,网上的东西是不可信的,不能把网上的东西作为依据。

这次新教材的使用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希望老师们多出经验、多出成果,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语文老师。至于后续的教材值得你们的期待,好教,但教好不易。

对于新教材的培训工作,首先我要强调一定要改变培训模式。希望下一次的新教材的全国培训多来些一线的教师,我们可以有正式的代表,也可以有列席代表。对于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材培训我们编写组的能去尽可能去,地市一级的教材培训必须由省教研员来完成,或者是地市教研员来完成,这是我给你们提的要求,你们来参加此会的目的就是要接受培训后再培训的。第二,要树立一个意识——教材培训要与教研工作相结合。今后的教研工作要与国家教材的使用相结合,通过教材的培训活动培养一批优秀的老师。舞台是自己的,大家一定要把握好机会,为什么把自己的培训机会给别人来做呢?今后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你们做,比如配套品种的研发,优秀课例的拍摄都需要你们做。我们现在正在组建全国教材培训的专家队伍,你们就是最好的备选对象。第三,参与部编教材试教的六个省市,一年级教材的培训工作由省教研员负责,各个出版单位不要找我,我已经给你们安排好了,这六个负责人完成不了省市、地市培训任务找我,这六个负责人培训有什么困难找我。我相信他们,从今天上午的发言汇报来看,他们做的很好嘛。让他们做,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你们要尽早把时间、地点定下来。第四,建议其他省市的教材培训也由省教研员负责,组建培训队伍,我对他们都非常了解,他们学术素养、研究水平、工作能力都非常强,相信你们做得很漂亮。出版集团的同志要抓紧时间跟他们联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第五,凡是各省地市自主组织教材培训活动的大会为他们提供素材,包括PPT、温教授发言的稿子,不要指望我在网上发。当然,我们人教社给大家开讲课费。

只要把这个培训模式改变了,一切都好办了。我给各个出版单位一个建议,先跟各个省的省级教研员沟通。今后你们各地有教研活动请我们去参加,我们要结合你们的课例来进行听、评活动,这样的效果更好。也就是说到各地来一定要有课来看,教材把握到不到位、目标准确不准确、方法恰当不恰当、教学效果好不好,通过课例给你们讲一讲,效果非常好。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后续教材的试教进行培训,依托网络平台进行数字化的全员培训,利用《小学语文》这个国家级期刊新开一个栏目进行培训。

总之,我想有了各个省市教研员以及老师们的大力支持,有各省出版代理单位的大力支持,这套部编教材不仅仅是非常好教,一定会教好。谢谢大家!

第二篇: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培训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培训

一、明确统编教材的不变与变化

一)

不变的1、编排方式科学合理。

2、课程理念依旧。

1)

立德为魂——坚持“人文”与“语文”的有机统一。

2)

能力为重——强调阅读表达关键的能力培养。

3)

读书为要——课外阅读课程化。

4)

语用为本——突出语文课程的应用导向。

二)

变化的1、阅读进阶

1)

循序渐进,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

尝试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形成初步的文体意识。

3)

了解文章表达顺序,初步领会文章表达方法。

4)

从宽泛的感受体会文章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言到初步文学鉴赏。

5)

渐次掌握提问,有目的的阅读策略,发展阅读关键能力。

6)

便学利教,有情趣。

7)

强调实践,重视读写结合。

由上述内容可见,新旧教材相比较,变化极大,所以在运用统编教材教学时不能一课一课的研读,而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去看,教学授课不用太费心思做花哨,要按提示,老老实实的教教材。

二、统编教材的特点。

一)抓住“语文要素”。“要素”是指重要的元素,是微得不能再微的元素,是细节。“语文要素”中“语文”一词,不是指语文这一学科或事物,而是指语文这件事。“语文要素”应该理解为“语文学习要素”既包括语文知识,也包括语文能力,还包括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温如敏先生的语文要素思想:一必备的语文知识;二基本的语文能力;三适当的学习策略;四良好的学习习惯。部编教材从三年级形如,每个单元前的单元页中便明示了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

那么如何识别“语文要素”呢?

我们可以在单元页中看到左上、右下出示的句子。上面句子或抒情或名言或诗句,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即点明了本单元展示的文明、文化或传统等)。下面内容提出了训练项目,及与阅读有关的目标则为“语文要素”。

如:四年上第一单元单元页中右下内容为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②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推荐的理由。“想象”、“感

受”、“推荐”指向了”语文要素“中的“策略”和“能力”。有必要一提的是,第二条中提到的“向同学推荐一个地方,写清推荐的理由。”

除明确指向学生要具备的要素之一“语文能力”外,还明示了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所以也将此条称之为“习作要求”。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仔细研读,以便抓住教学重心。

另外,从三年级开始,每册书里都有两个特殊单元。在翻阅单元页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三、四、五、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右下“语文素养”部分会有一个笔状图标,这一单元页中“语文素养”的内容更多会指向习作要求,同时这一单元后会出现带点评的习作例文,则这一单元为“习作单元”。

教科书究竟为什么要设置这么一个独特的习作单元呢?

习作单元的出现是希冀成这一个“像作家一样阅读”的理想课程。比如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从阅读到习作都围绕“观察”这一概念,即如何培养我们学生发现美的眼睛,这难道不是培养我们学生未来作家的基本素养吗?

又如六年上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怎样围绕中心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强调的是立意。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1、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2、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意思。这两个要素都侧重于“写作”,被确定为写作要求,所以整个单元的教学要围绕着“围绕中心选材”这一写作学习主题,以两篇精读课文为例,将阅读训练要素,转变为学习活动。

统编教材另一个特殊单元为“策略单元”。这一单元出现在三、四、五、六年级上册教靠前的单元。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是“策略单元”,这一单元的三篇课文依次是《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三篇课文从题目上看便知道无论是体裁还是内容都完全不搭,但实际上它们都指向一个目标“提高阅读速度”,这便是学习本单元的策略。这三种不同体裁的文章旨在让学生在不同文体中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所以第一篇课文前都有文前导言,为学生提供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如《搭石》中介绍了“不要停下来,不回读”,《将相和》中提供了“连词成句的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篇说明文,但重点不是突出说明方法,而是推荐学生“借助关键词语读”来提高阅读速度。

除此之个,包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内的,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阅读策略是“预测”,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是“提问”,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策略是“有目的的阅读”,这四个阅读策略的选择是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教材文本积极构建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从“教课文”走向“教阅读”,从而一步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讲求策略

什么是策略呢?

以前我们常说讲方法,方法是什么?方法是手段,它具有可操作性、可视性。而策略是内隐,是实现一个目标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

题,制定若干方案,并根据形式的变化和发展重新组合制定出新方案或选择相应的方案实现最终目标。如夫妻吵架,女方惯用手段是哭、闹、上吊,经过无数实践最终得出要一哭二闹三上吊,那么哭、闹、上吊为获胜而使用的方法,而对三者的排序便是策略,三都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而教材所编排的策略亦是如此,我们把四个年级教材“策略单元”单元页内容对比便会发现语文学习策略是在一步步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阅读。

同时还要明确的是“策略单元”的出现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应用作铺垫,语文的两大核心能力是“读”和“写”,二者密不可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读”和“写”的迁移,做到阅读与表达并重,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到像作家

一样去观察,你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精彩;像作家一样去思考,你才能在平凡中见到深刻;像作家一样去表达,你才能把所思所想和更多人去交流,所以统编教材的单元文本组合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堂中要倡导“1+x群文阅读”的方法,将课外阅读课程化。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作用是什么呢?

精读课文是:给例子,教方法。

略读课文是:用例子,练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交流平台”进行“教”与“学”,因为“交流平台”的作用是通过人物对话的内容提示我们每一课用什么

方法学,学些什么内容。同时不能忽视“阅读链接”,因为它的作用是对前面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迁移,既帮助理解课内又用于学到的方法的检测。有一则案例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狗学叫》,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习生字和多音字,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生字以词组形式分别以加拼音、去掉拼音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又将多音字放在句子里学习,虽是略读讲课文,也做到了重视“识字与写字”的教学。

第二环节:首先提问学生预测的方法,接下来从题目入手连续设计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预测,期间穿插朗读教学和标点教学。

第三个环节:对故事的三种结局进行预测并与原文结局相比较,讨论交流自己的猜测与作者思路的异同。这一环节是在预测基础上引导学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根据课后练习题设计的,所以除“交流平台”外设计教学时“课后练习”也要充分考虑。

第四环节:教师对如何阅读地一个总结,并顺势出示了一篇课外阅读《死了一百万次的猫》,授课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头,讲到猫死了两次以后便戛然而止,要求学生猜测以后猫是怎么死的?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尝到的阅读策略——猜测、想象发挥到了极致,并引起了阅读原著的兴趣。这堂课到此也充分展现了“1+x群分阅读”的作用与优势,同时提升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低年级又该如何教学呢?

汉字的特点是“以言著象,以象尽意。”低年级的孩子仍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主,但要与阅读相结合,让本课生字在语境中反复呈现,最终达到语用的目的。

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夜宿山寺》,本课要求认识的8个生字其中6个是本诗中的,在教学中应将生字放入语境当中学习识记。如“宿”字,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拆字想象,宝盖——房子,单人——人,百字先了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百”在古代是人用来躺着的席子,所以百——席子,这样通过识记生字进而理解了题目“夜宿山寺”是诗人李白到山里游玩到天黑,无法回家而找了一家寺庙借宿。既教会了孩子学习的方法也使他们在想象中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1、预测类,提问类,提速类课文,不能提前预习。

2、老课文在新单元有新任务,要用新办法解决它。

3、类似《好的故事》这样的文章,要借助相关资料读。

4、古典名著要读起来、读进去、读出来,不要强调积累,不要因任务而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

第三篇:增强六个意识剖析

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

2016-08-22 08:36阅读:115 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

-----陈先云理事长在部编教材培训会上讲话实录(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何小兵整理)

X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借用一句诗句来表达我对部编教材的一些感受,叫做“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从2012年4月28日以来,部编教材的编写已历时近五个年头,在大家的热切期盼中终于看到了教材的真面目,所以叫“千呼万唤始出来”。后续教材今天我会讲一些,因为部编教材的审核程序非常复杂,比如专家审查,编审会商修改,百名特级教师审读,专家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相关部委、马列主义工程委员会、民主党派审查,然后刘延东委员审查过关后交由刘云山常委审查,最后还有可能呈报总书记审阅。前后共要进行二十轮左右的审查。所以不是都讲出来,这就叫做“犹抱琵琶半遮面”。

关于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温教授的讲座里面关于“语文教材编写的总体思路或者叫总体特色说得很具体,我就不赘述。但有一点一定给老师说明白,我们这一套教材很好地接受了国外的一些教材编写的经验,体现得最明显的地方就是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都编了一个阅读策略的单元。一个观点—— 一套好的语文教材能够有效地指导本教学,涉及语文教学改革,让语文老师不再纠结于“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课改以后经常出现的词语,这个观点没有错,但是一定得弄懂这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它涉及到三个方面:首先是课程,其次是教材,第三是教学论。目前我们国家对“课程论”的观点都有分歧,如果连“课程”的概念都没有搞清楚,怎么样用教材教呢?再有就是“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区别和联系。所以我们认为一套好的教材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对于这套教材我还有一个认识就是“部编教材好教,农村也好城市也好,拿到我们这套教材第一印象就是好教,但教好并不容易。”文学修养、汉字的一些理论、文化等方面对老师的要求都非常高。所以我今天讲的主题就是“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尽管部编教材不好教,但是我们一 起来努力,争取把教材教好。

这六个意识第一个意识就是“国家意识”,第二个意识是目标意识,第三个是文体意识,第四个是读书意识,第五个是主体意识,第六个是科研意识。温教授讲了教材的编写背景,教材的总体思路,教材的七大创新点,那么我就从这六个意识来讲教好部编教材。

首先谈第一个意识。按照中央的指示我们的教材要编成“统编本”,而今天我们的教材是“部编本”。“统编本”的教材是大势所趋,那么国家为什么还要编写部编本的教材呢?因为国家要体现国家的意志,要通过语文课程的育人优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知道,学校教育首先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制约,要体现国家意志,要体现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这是每个国家的共性。所以我建议你们在指导老师的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树立国家意识。因为我们语文课里传达出来的理念,我们老师传达给学生的思想都在塑造着孩子的价值观。比如说《麻雀》一课,有的老师认为老麻雀不该救小麻雀,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还如《小猴子下山》一课,有的老师认为小猴子有创造性,这就是价值取向有问题,这是从小的方面来说。从语文课程方面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对党的认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我还记得曾经指挥德国军队打败法国的元帅毛琦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普鲁士最终的胜局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小学语文具有育人的优势,国家的未来、党的未来就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手里,看你们培养出什么样的接班人。我们当前正在制定我们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初稿已经出来,正在讨论。本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已经用核心素养替代了原来的三维目标。那么我个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可以聚焦在两个层面:首先是品格,其次是能力。品格首先体现在学生的道德素养、道德水平,关系到一个社会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的问题。我和温教授也在琢磨修订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有可能核心素养会成为未来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和研究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课程改革也将要从对三维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关注上向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关注上过渡。小语会六月中旬在新疆举办的第二届小学语文研讨会和2016年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上,我对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列了一个清单。我主要是从“语言的理解能力、语言的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的审美能力”四个维度来提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改以来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脱离了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我要在核心素养里面将其单独提出来。

我们讲部编教材要体现国家意志,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供老师们参考。第一个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的三科教材以图谱的形式向中央汇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比如我们识字课第一课《天地人 你我他》,“天地人”取材于《三字经》中“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那么“三才者”出自于哪里呢?“三才之道”出于《易传》,《系辞》讲《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周易》最早最明确最系统最深刻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伟大学说,这个学说早就深入中华民族之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人伦日用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对天地与自然持有极其虔诚的敬爱之心。而我们“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就有“和谐”二字,那么我们向中央汇报的就是《天地人 你我他》这一课体现了“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比如这篇课文体现的是“爱国”,这篇课文体现的是“自由”,那篇课文体现的是“诚信”,一目了然,清晰地以图谱的形式向中央汇报。第二个方面是革命领袖和革命传统教育。这套教材共有四十篇选文是反映革命领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文章,中央领导和教育部的领导明确指示这是绝不可以删减的。第三个方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概一百二十四篇,这是深入落实总书记在北师大讲话中提到“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话精神。第四个方面是民族团结教育。打开书的第一页便是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的画面,这幅图我们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进行创作,并请了中华民族博物馆给我们审核。第五个方面是海洋与主权国家意识教育。第六个方面是法制教育。所以老师们一定要把这套教材这六个方面的内容了解清楚,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来达成课程的意图。第二,目标意识。温教授反复强调这个,刚才的几位教师也在强调。本世纪初的基础教育改革,语文课程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基本的特点和属性,这个理念是没有错的。但是我们送审通过的十二套小学语文教材包括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都是按照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特别是02、03年编写的教材尤其明显,也就是说一年级和中年级的教材尤为明显。教材的语言训练目标不够清晰,但当时若不突出人文性而强调语言文字训练的话教材送审根本通不过。所以当时中年级的教材中我们就只能用没有办法的办法——泡泡图来落实语言的训练点。那么我们的新教材使用中,你们的教学理念要跟着转变,要树立一个目标意识——我们要大胆地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我强调的是“必要的语文知识”,要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这套教材是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而编写的,我们强调的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关于新教材中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具体有哪些,因为目前大家没有看到整套新教材,是不得而知的。但是我建议大家可以参阅一下92年的“教学大纲”,那个上面既有教学目标又有教学内容,我们这套教材的编写也参阅了“大纲”。我们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但我在一些地方的听课中发现了老师们对这个方面的认识上出现了一点点偏差。当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最容易被一个专家或者是一个观点所左右,比方说一个专家说语文课该动动笔了就动笔,该练复述了就练复述。一些地方认为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让学生动笔学习,认为动笔写一写是运用,这是认识上的一个偏差。实际上阅读理解是运用,我们在引导学生交流的时候、分享的时候也是运用。现在有一些学校啊在开展课外读书的时候一读书就要求学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带有非常强的功利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变得无趣。希望我们的学校以后在开展读书活动的时候尽可能少提一些阅读方面的要求,放手让学生愉快地去阅读,有一个说法叫“为了写的阅读是无趣的”。“增强目标意识,强化训练意识”是我们新教材的一个“根”,所以教我们这套教材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语文要素。记得八九十年代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读写训练项目”,教材就是以这个为主线来编写的。这次的教材是以“双线”来组织单元内容的,所谓“双线”,就是“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均衡递进。曾经有一个试教区的老师怎么也不理解新教材的编写体系,比如对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王二小》等几篇课文编在一个单元怎么也不习惯,因为他们完全习惯了以人文主题来编排,我想说的是希望老师们不要在人文主题上钻这套教材的牛角尖,一定要克服人文主题的思维定势。首先要看我们的训练目标,要看我们这个单元、这篇课文要训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我们的教材编写以语文要素为主线、明线,这就体现在单元的导语上,一看导语就知道这个单元训练什么,我抓什么语言训练点。所以我们对语文要素的概念定义为“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我们以“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作为主线、作为明线。新教材与原来的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的读写训练项目同中有异,不是照搬。第二个是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这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史上的一大突破。我们小语室通过对中国百年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整理与研究,从清末的《读经》到《国文》《母语》,再到建国后的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对一百年来的小学语文教材发展的脉络是比较了解的。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春风夏雨》这篇课文就是借鉴的民国教材里的内容,还比如我们将民国教材中的《田家四季歌》改为《农家四季歌》,仅改一个字。自清末以来,我们的部编教材是唯一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的。从中年级开始每个年级编排了一次阅读策略的单元,三年级叫“预测”,四年级叫“提问”,五年级叫“阅读与速度”,六年级叫“有目的的阅读”,呈现层层递进的规律,前面的内容没教好,那么后面的学习便很难开展。当然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是有区别的。我们这套教材还有一个创新就是以习作指导为主线编排独立的习作单元。又一个创新是目标序列化,具体体现在我们统筹规划语文要素。先按低、中、高的层次将语文要素罗列出来,从三年级开始我们按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安排训练要素,每一册又有两个重点训练项目,要区分重点和一般。我们从方法、能力和习惯三个方面安排语文要素,目标又围绕阅读和表达两大系列。这套教材的口语交际特别加强功能性的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所以我们老师在运用理解、把握教材的时候一定要从人文主题中跳出来。我们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编排不光有人文主题的一面,还有功能性的一面。教学中一定要把目标装在脑子里,把语文要素牢牢地扎根在你的脑子里。部编教材的单元导语指向性、操作性更强。第三个是语言设计活动体现学与用的结合,这是教材的又一个特点。我们这套教材最大的一个优点是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年级、每一册书安排了哪些训练要素体现了目标的层次性,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包括我们的单元导语、课后习题、交流平台、词句段的运用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安排。所以“整体性”是我们这套教材的又一个特点。单元之间的整体、年段的整体、全套教材的整体强调的非常清楚。

第三个是文体意识。本世纪初的语文教育改革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就是文体意识淡薄。从课程设置的理念上存在着弱化训练,淡化文体的训练,主要表现在不管是什么文体基本上按照记叙文的方法进行教学。不管是文学作品也好,比如小说,分不清哪个是真实的,哪个是虚构的。小小说《桥》,很多老师就把它上成了纪实作品,甚至有名师也把《普罗米修斯》这个神话作品上成了纪实作品。文体在我们这套教材中非常强调,还记得2015年广州举行的教材会议中那几堂研究课就非常重视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解读,表达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语言特色等等。比如小说的教学我们要抓住哪几个方面呢?我们抓人物的形象、环境的描写、情节的发展,只要把这三个要素抓住了,小说的目标就清晰了。所以不同的文体要有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方法。但小学阶段对于文学作品的学习历来存有争议,包括我跟曹文轩教授有一个观点也有所不同。曹文轩教授非常强调儿童文学,他非常强调绘本的学习。但我认为小学阶段首先要有文学作品的需求,这套教材的文学作品已经超越了建国以来历套小学语文教材,就是民国时期的《国文》和《国语》教材,它的文学作品的比例也不及这套教材。我们希望老师们拿到这套教材后一定要认真研究,比如四年级下册有篇课文《海的女儿》,过去是中学教材,把握到什么程度?里面很复杂,有爱情故事,也有为爱情殉情的,那就要看我们怎么把握了。所以我们的新教材选编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从我们这套教材的单元组织方式来看,很多单元就是以文学体裁来编排的。有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现代诗歌,有文学巨匠,有中国古典名著和外国名著,有的现当代寓言故事与童话故事区分度不高,很多人把民间故事当成了神话故事。其实我们古代的神话故事是不多的,包括国外的,很多都是民间故事而已。教研员特别要注意的是“神话故事带有宗教色彩”,把握不好甚至会让你“丢饭碗”。怎样区分哪是宗教的哪是神话的,比如《盘古开天地》是创世纪,而《诺亚方舟》也是创世纪,但它具有宗教色彩,包含有西方那套“普世价值”。这与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悖的。我们的义务教育法对宗教有明确的规定:在我们国家是不允许把宗教的内容带进我们的学校,带进我们的课堂。带进课堂就是犯法。还有就是现代诗歌的教学,现代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在我们的教材里比较多见,但百分之九十的老师把现代诗歌教错了,把现代诗歌当成了散文来教,我们这套教材要提示学生对现代诗歌文学样式的审美。老师们要认真看看我们那个核心素养的清单,这个跟我们的这套教材的结合是十分紧密的。四年级下册单独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现代诗歌,要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掌握朗读现代诗歌的一些方法。第四个意识就是读书意识。部编教材三至六年级的课文由原来的三十几篇减少到二十几篇,但是阅读量却增加了,其增加的地方就在课外阅读上,具体说就在“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这套教材把课外阅读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克服了课外阅读的边缘化,促进了儿童的阅读进教材、进课程,体现了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的思想。国务院李克强总理每年的答记者问都在提全民阅读,可这几年老不能实现,我们的部编教材就正在努力地好落实他的讲话精神—— 通过孩子和家长一起读书来实现全民阅读,走向一个全民阅读的社会。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单凭一本国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多看一些书,越多越好。”读整本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还可以练习速读,读整本书是我们这套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我们说课文篇数少了,那么就正好去读整本的书,这样阅读量自然就大了。读整本的书究竟要读什么书呢?怎么读好书呢?家长有困惑,老师也有困惑,大家都困惑,我的建议就是把孩子带到图书馆去,那里边的书都是健康的,孩子喜欢看什么就看什么。当然多读书、读好书还得要有好的方法来引导。我们的教材在第一学段就推进了读童谣、读儿歌、读情节简单有趣的儿童故事,让学生对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老师们在平时引导儿童读书的时候要关注书的名称、书的作者、书的目录、书的封面,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怎么样爱护图书。对于低年级我是不赞成读绘本的,我曾在多种场合都表示低年级的学生读绘本是在浪费时间和时机,所以我没有让绘本进入我们的部编教材。因为孩子读带文字的书不但巩固了所学的字,而且还在自主阅读中认识了很多新字,丰富了自己的积累,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如果孩子爱上了绘本以后就很难爱上带文字的书,特别是到了中年级以后有些长文达三千多字,学生就更有恐惧感了,而长文章正是我们这套教材的一大特点之一。叶老有一个思想叫做“长文短教、难文浅教”,我们这套教材就要特别落实叶老的这个思想。低年级安排儿歌、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读着读着就背诵了,对儿童的吸引力就更好,比绘本好很多。到了二三年段怎么办?我们就可以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到了高年级我们就开始读整本书。

第五是主体意识。我从语文课程的形态这个角度来谈,我把语文课程的形态表述为四个方面:标准课程(也是国家课程);文本课程(就是教科书);实施课程(就是我们的教学);经验课程。我认为课程改革有一个失误就是把九十年代我们小学语文改革几个好的试验点给堵上了。比如中年级识字体现读写谁敢提,叶澜讲的“双轨运行、单轨读写”没有吧,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没有,李吉林先生的“情境教育”也没有。吴立岗先生的“素描作文”也没有…… 今天我就从怎么教这个角度讲讲主体意识。纵观我国历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最终要通过教科书来落实,通过广大的老师来具体实施。课改之初吸收的指导思想是有一些问题的,过分地强调师生的平等对话,过分地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了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按此逻辑,不想学什么就不学了吗?修订过后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得到了重视,但是我也看到有些语文课堂过去过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现在我们讲了语言文字运用以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被弱化的苗头了,表现在语文教学的串讲串问。之初我们倡导的小学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多见了,小语会中搞的教学观摩活动表现得很明显。所以我在这里强调两点:

一、强调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表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语文的训练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体现自得、自悟、自能的过程。就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要重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作为老师“该扶就扶,该放就放,扶放结合、扶放适度”,这是处理好“主体”与“主导”两者的关系我总结出来的十六个字。

二、我们强调目标意识、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但我不希望我们的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不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回到过去那种机械的、繁琐的语言训练的老路上去。这一点我希望引起我们老师的重视和关注。我们语文的训练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要体现出训练的层次性、阶段性、连续性。训练的面要扩大(面向每一个孩子),训练的时间要缩短,训练的效果要提高。训练要区分开“重点训练”和“一般训练”,比如说做好文字的训练,要打好文字的基础,为什么近年来强调笔画、笔顺,强调偏旁部首,这就是文字的基本功。总之,我们的主体意识,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是有激情的课,是有意思的课,是下课的铃声响了却忘记了下课舍不得下课的语文课。

第六是科研意识。温教授反复要我强调怎么样用好这套教材,树立科研意识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2015年8月,刘延东主持对三科教材的第三次审定,明确指出三科教材推广使用后,要以科研课题的形式加强对三科教材的跟踪研究。所以我希望各省市要确定当地的研究课题,人教社课程研究所可以对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予以立项。课题最好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进行申报,课题可大可小,可以从设计出发,从教学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要有问题意识,要把这些问题提炼出来形成课题。按照中央的安排,我们这套教材还要继续修订、继续完善、继续提高质量变成统编教材。那么这项工作需要建立在各位老师的科研课题之上。

我给大家几个宏观上的建议,比如思想性问题、科学性问题、适应性问题,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如教材的思想性在传递核心价值观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教材在适应沿海地区、内陆城市、西部地区以及山区孩子的实际中又有什么问题。微观的如微课、课程资源等方面也可以研究。另外,我希望老师们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和经验的积累,我提几点要求:一是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涉及教材好不好教,学生喜欢不喜欢,我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方面都要记录下来。要做教学的有心人,这样就可以成为专家、名师了。二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特别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最满意的设计、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甚至是孩子在课堂上精彩的发言以及对自己的启发等都可以记录下来,还可以把这些装入学生成长的记录袋,见证学生是怎么样一步一步的成长的。比方说可以用现在的一年级生字表对入学前的学生进行一个识字调查,有多大的差异,对识字多的怎么办,识字少的怎么办。等到了中年级的时候又进行一次调查,差距缩小没有,是怎么样缩小的,这个过程又有什么差异,有什么启发。三是尽量做小一点的科研,包括今天很多老师发言的第一大板块我都给删掉了,没用!你们以后写文章也是这样,第一个板块就少写,课标上的东西不宜大量弄出来,那个东西大家都知道。还有的老师说我从网上看到什么什么,网上的东西是不可信的,不能把网上的东西作为依据。

这次新教材的使用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希望老师们多出经验、多出成果,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语文老师。至于后续的教材值得你们的期待,好教,但教好不易。

对于新教材的培训工作,首先我要强调一定要改变培训模式。希望下一次的新教材的全国培训多来些一线的教师,我们可以有正式的代表,也可以有列席代表。对于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材培训我们编写组的能去尽可能去,地市一级的教材培训必须由省教研员来完成,或者是地市教研员来完成,这是我给你们提的要求,你们来参加此会的目的就是要接受培训后再培训的。第二,要树立一个意识——教材培训要与教研工作相结合。今后的教研工作要与国家教材的使用相结合,通过教材的培训活动培养一批优秀的老师。舞台是自己的,大家一定要把握好机会,为什么把自己的培训机会给别人来做呢?今后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你们做,比如配套品种的研发,优秀课例的拍摄都需要你们做。我们现在正在组建全国教材培训的专家队伍,你们就是最好的备选对象。第三,参与部编教材试教的六个省市,一年级教材的培训工作由省教研员负责,各个出版单位不要找我,我已经给你们安排好了,这六个负责人完成不了省市、地市培训任务找我,这六个负责人培训有什么困难找我。我相信他们,从今天上午的发言汇报来看,他们做的很好嘛。让他们做,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你们要尽早把时间、地点定下来。第四,建议其他省市的教材培训也由省教研员负责,组建培训队伍,我对他们都非常了解,他们学术素养、研究水平、工作能力都非常强,相信你们做得很漂亮。出版集团的同志要抓紧时间跟他们联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第五,凡是各省地市自主组织教材培训活动的大会为他们提供素材,包括PPT、温教授发言的稿子,不要指望我在网上发。当然,我们人教社给大家开讲课费。只要把这个培训模式改变了,一切都好办了。我给各个出版单位一个建议,先跟各个省的省级教研员沟通。今后你们各地有教研活动请我们去参加,我们要结合你们的课例来进行听、评活动,这样的效果更好。也就是说到各地来一定要有课来看,教材把握到不到位、目标准确不准确、方法恰当不恰当、教学效果好不好,通过课例给你们讲一讲,效果非常好。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后续教材的试教进行培训,依托网络平台进行数字化的全员培训,利用《小学语文》这个国家级期刊新开一个栏目进行培训。总之,我想有了各个省市教研员以及老师们的大力支持,有各省出版代理单位的大力支持,这套部编教材不仅仅是非常好教,一定会教好。谢谢大家!

第四篇:六个意识想法[小编推荐]

团结意识:

同志间开诚布公、平等相处、谦和冷静、互尊互谅;工作上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取长补短、拾遗补缺;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爱护。努力营造团结融洽、心情舒畅、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环境。

团结不是表面上一团和气,更不是称兄道弟的哥们儿义气,而是政治上的统一意志,工作上的默契配合,敢于指出他人的缺点,勇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形成良好的风气,共同进退。

创新意识:

创新是要想没想过的,做没做过的。创新有大有小,却无处不在。重大的发现,重大的创造,重大的改革是创新;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也是创新。如何创新,主要从以下着手: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要进行有效创新,首先要加强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视野不断开阔,经验不断丰富。知识越丰富,越能善于发现新问题,越能有效地选择工作中适合创新的角度,提出精辟的见解。

二、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工作水平

首先,要增强责任意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创新活动。只有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有进一步做好工作的愿望,才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出强烈的创新欲望。

其次,要增强敬业意识。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事情办好。敬业的人越多,敬业精神越强,这个时代进步就越快,这个民族发展就越迅速。

服务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强化服务意识,一是就要弄清服务的对象和服务的内容,以增强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必须以人为本,待人谦和。要时时刻刻保持 1 头脑清醒,谦虚谨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三是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要发扬求真务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

我们单位是一个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单位,服务是主线、是基础,服务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始终。服务好了,才能体现管理,才能体现出工作成绩。这就需要把服务意识、服务要求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执行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去。

担当意识:

担当意识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气魄。面对困难和挑战,要迎难而上不能有丝毫退缩,要挺身而出不能有丝毫逃避,要全力以赴不能有丝毫懈怠,这是对事业心、责任心最直接的考验。要敢于担责。干部能力强不强,作风硬不硬,关键看困难之时、危难之处。越是最困难、最艰苦、最危难,越是考验干部、成就干部。对待困难和问题、艰难和险阻、矛盾和纠纷,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确保不误事、不怕事、不出事,要拿出一种“亮剑”的精神,一种壮士断腕的决心,一股动真碰硬的狠劲,要坚决做到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大张旗鼓!

增比意识:

增比进位:这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要求,至今已成为全省上下推动工作、加快发展的热词。增比进位,从总体上来看,一是比思想,二是比实力,三是比管理。比思想,体现在对发展的认识到不到位、思路开不开阔、决策是否有超前意识?比实力,主要指经济实力、环境实力、发展潜力。没有经济实力想干什么干不了,没有环境实力想干什么干不成,没有发展潜力想招商引资也不可能。比管理,实际上是比服务,但是没有好的管理,服务就没法跟别人比。从当前情况看,本人认为应着重抓好项目建设,包括基础设施、招商产业、资金项目等。

廉洁意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更加注重廉政思想文化建设,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一要强化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努力提高理论素养。二要强化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力求成为行家里手,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提高认识,严格执行规定管住小节。作为一名干部,要认识到放纵小节的危害性,理智地管住自己的小节,严格执行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做到防微杜渐,竖不攀,横不比,扎扎实实管好自己。

淡泊名利,正确看待并具有满足感。党员干部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让心灵超脱一些。想想那些英雄先烈,比比那些先进模范人物,看看那些生活困难的群众,我们应该为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感到满足。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作风养成和能力建设,真正做到在名利上和待遇上不计较、不攀比、不失衡,倍加严于律己,多动手,不伸手,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以敬畏之心对“权”,以淡泊之心对“位”,以律己之心对“利”,扛得住艰苦,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

遵章守纪,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第五篇: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教案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大青树下的小学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

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需要更多优质资料可加老师微信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

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第2课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

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②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教学准备:

有关泰戈尔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质疑。

2、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文。

2、汇报朗读,点评。

3、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四、学写生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画一幅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

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②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2、点评学生绘画。选择一段配画朗读。

3、指导背诵第一小节。

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1、介绍作者泰戈尔。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有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3、课后阅读泰戈尔的作品。

教学反思:

《花的学校》同步练习

一、比较下面的字,再组词。

裳()碰()棵()

棠()湿()课()

二、猜字谜。(答案从课文中找)

1.把“党”字中的“儿”换成另一个字,可以组成()字。

2.一只狗从洞里跑出来,是()字。

三、看看下面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几个。

一群一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哗啦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急忙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你知道这些花经常穿什么颜色的衣裳吗?

()的丁香花()的月季花

()的玫瑰花()的牵牛花

五、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也试着写几个富有诗意的句子。

泰戈尔的诗句:

1.湿润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2.花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3.雷拍着大手。

你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当雷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的东风走过_________,在竹林中_________。于是_________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跑出来,在_________上跳着_________的舞。

七、下面的花有哪些是春天开的?请为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加上花朵)

梅花 丁香 桃花 荷花

菊花 玉兰花 月季花 牡丹花

3《不懂就要问》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和熟字组成的新词语。

2.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第2、3题,能正确回答练习第1题中的两个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2.重点理解“学问”“照例”“私塾”等词语。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

(二)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三)能借助拼音,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讲读课文,理解内容,能回答课后练习第1题的两个问题。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教育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并掌握1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词义。

(二)初读课文后,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

(一)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这篇较长的课文。

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不懂就要问

2.谈话导入:简介孙中山(可挂画像)。

同学们听说过孙中山这个名字吗?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会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1.借助拼音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3.指名二人读课文,回答问题。

(共9个自然段。本课书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

4.指名读本课由生字组的词,全班对对。

(三)自学生字,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四)检查自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

(1)孙中山小时候读的什么书?那时候怎么上课? 2.理解词语“私塾”、“至于”。3.小结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本段,思考问题,并在文中标出有关语句。

(1)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2)理解词语“照例”、“流利”。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板书这两个词并讨论。

(“照例”就是按照平常的做法。“流利”就是读得很通顺、熟练。说明了孙中山每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他学习认真、成绩好。)

2.提问: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问的?(孙中山不满足于只会背,不理解意思的现状,他认为糊里糊涂地死记硬背而不懂得意思是没有用的。由于这个原因,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提出讲解有关教材意思的要求,渴望老师帮助,态度非常诚恳。

3.小结段意:

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有一天,他因为不懂书里的意思就站起来请求先生讲解。

过渡:孙中山这一问引起了什么?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第3~7自然段。

1.默读第4~7自然段,理清思路。

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谁?怎么做的?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2.指名5人读,每人读一段后回答问题。(第3段讲同学们吓呆了;第4段讲先生厉声责问孙中山会不会背;第5段讲孙中山背出了这段书;第6段讲先生答应讲解;第7段讲先生详细讲解,学生认真听。

3.从这几段课文中找出反映当时课堂气氛和先生态度的词语,讨论理解回答。板书:吓呆、鸦雀无声、拿着、厉声。

4.提问: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了呢?

(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他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写得很认真。他要求先生讲文章的意思,是想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

无理取闹。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板书:收起,讲得详细。5.把3~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要读出文中先生态度的前后变化的语气来。过渡:孙中山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指名读第8、9段,思考回答:

(1)什么叫“学问”?孙中山是怎么理解学问的?

(2)孙中山为什么敢向先生提问?为什么认为“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呢?

2.讨论回答问题。(然后老师补充总结)(“学问”在这里指的是知识、学识。孙中山认为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就是“不懂就要问”,要问个明白,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为了弄清书里的道理,为了学到知识,他当时宁愿挨打,这种精神是可贵的。在当时情况下,孙中山敢于提出问题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是需要有胆量,有魄力的,是求知的强烈欲望促使他这样做的。孙中山这种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让学生在文中圈画出反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词句,再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说一说。)

(六)作业。

1.写本课生字词和“读读写写”的词各三遍。2.熟读课文。

【需要更多优质资料可加老师微信号***】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1)课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要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这样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反映了孙中山认为胡里胡涂背没有用这一看法,要用反问表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这句话是那个同学不明白孙中山怎么敢问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得稍重些,表示出恳求、期待的语气。

(2)第三段是一个长句,要读出课堂上当时紧张的气氛。可按下面的停顿和重音来读。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

得|鸦雀无声。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出示小黑板)1.比一比,组词语。列()

孙()

通()例()

孔()

诵()提()

厉()

堂()题()

历()

党()2.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生字,再组词语。董()________

昭()________ 卷()________

木()________ 3.填空组词语。

弄清()

摇头()

胡里()连连()

壮着()

()无声

4.从下面的词语中各找出两组近义词和反义词填空。照样 认真 糊涂 详细 马虎 仔细 明白 照例近义词:()——()

()——()反义词:()——()

()——()5.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1)心里拼读,对齐拼音写汉字,默读句子。(2)指名读拼音写出两句话,纠正错的,再齐读。

(三)听写本课生字词。

(四)作业。

1.把听写中的错词各改三遍。2.写课堂练习题。3.熟读课文。

下载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小编推荐)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这种理念的形......

    部编版语文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春/朱自清 2.济南的冬天/老舍 3.雨的四季/刘湛秋 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写作:热爱......

    提高执政能力领导干部需增强六个意识

    提高执政能力领导干部需增强六个意识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对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伟业,都具有......

    如何教好小学一年级语文(最终版)

    讲课文时,给孩子们讲一下关于此课的课外知识或者与孩子们做一个关于本课的小游戏(你是一个老师吧,如果是老师的话这件事应该很简单),最好都做,这样可以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需要......

    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教好小学语文古诗

    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

    部编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部编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金凤街道白岩小学 严龙 为了让我们一年级的教师能准确把握新修订版教材的精神实质、体系结构,我县于2017年7月20日举行了2017年"部......

    部编教材分析

    守正创新 特色鲜明──2016年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徐 轶 人民教育出版社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

    部编教材学习

    教好新教材要有六种意识 全国小语会会长 陈先云 从2012年4月28日以来,部编教材的编写已历时近五个年头,在大家的热切期盼中终于看到了教材的真面目,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