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品社下册2.2.2两岸人民血浓于水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心中有祖国
学习主题二 同是炎黄子孙 活动主题二 两岸人民血浓于水
董家镇中心小学 马丽
主题内容分析
“两岸人民血浓于水”这一主题活动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图片、看新闻等形式,指导自古以来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课标内容分析
我们的国家:1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学情分析
关于台湾的领土问题,对于高年级的同学来说,通过看新闻、图书报刊等渠道了解一些,应该不是难点,但是如何通过课堂的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血浓于水”的亲情有一定难度。活动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是一家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荣誉感,对维护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使学生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是每个中国人责任是重点。教学方法设计
课堂上,教师应着重指导学生围绕台湾的历史故事展开讨论,让学生理解海峡两岸同胞是血肉相连的一家人的事实。
组织学生走出教科书,查阅更多的典型事例,并进行交流。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美好情谊向台湾小朋友表达出来。教学准备分析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海峡两岸关系、台湾省的资料等。教学组织过程及实施方法设计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展示图片(台湾水果)
2.你知道这些水果的名字吗?它们的产地在哪里?
导入:自古以来,台湾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水果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专题研究台湾与祖国密不可分的关系
1.过去的联系
2.现代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两岸人民联系逐渐加强,在很多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沟通。你知道那些两岸互动的事例?
3.小组讨论两岸人民交流沟通的感人事例。4写出自己的感受。
5.拓展:你对台湾有哪些了解?
三、总结延伸,表达统一心意
1.结合收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公开信。2.每个小组可以自己选择题目,如:给台湾小朋友的信。3.宣读本组同学的信。4.请小记者随机采访。
拓展作业设计
了解今天台湾和大陆的关系 现场情境测试
我们能为海峡两岸友好往来做些什么呢?可以画一幅画可以写一封信送给台湾的小朋友,让他们跟多的了解祖国大陆。
第二篇:《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教学设计
《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教学设计
(歌曲《我的中国心》,正式上课前的背景音乐)活动一:出示熊猫,了解台湾当局。
早就听说咱们文登大众完小的同学最聪明,那我就先来问问你:你知道今年春节晚会上,亿万观众纷纷发短信为谁起名字吗?
请同学们看屏幕。睢,这两只可爱的大熊猫今天也走进我们的课堂。(播放大熊猫录相)
你知道这两只大熊猫的名字吗?
为什么给它起这个名字?(“团团”“圆圆”的名字寄托了中华儿女对团圆的渴望。)
师:是呀,大熊猫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国宝。向台湾同胞赠送大熊猫,表达了人们对两岸和平双赢的良好祝愿。
师;可是你知道现在大熊猫送到台湾了吗?为什么?
师:是呀,尽管台湾民众,特别是台湾的小朋友们从去年五月以来急切地盼望大熊猫早些入台,可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陈水扁等小部分人策划台湾独立,说什么要以国与国之间互送才可以接受。
师:可更让我们气愤的是,台湾当局一心想搞台独,任意修改历史,还在小学生中进行去中国化教育。说什么一边一国,还扬言台湾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他要搞台独,我们炎黄子孙能不能答应?为什么不能答应?
《对于昌狂的台独分子,你想说什么?(随着陈水扁权贪案的水落石出,岛上倒扁的呼声越来越高,台独也只能是死路一条。)》他们的阴谋能不能得逞? 活动二:交流资料,了解台湾历史
师:说得真好。我们都知道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可事实更胜于雄辨,你能用铁的事实来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吗? 课前同学们分组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下面请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我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找的理由最充分。(组长代表发言。要发挥小组合作)(分组交流可以从五方面。)
先交流地理、历史、血脉、政策、文化等方面。(板书)
生交流:
1、台湾与福建省隔海相望,最近处只有130千米,相当于威海到烟台的距离。大约一百万年前,台湾岛与祖国内地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地壳下沉,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所以台湾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理)
出示地图,贴在黑板上。这是我国台湾省的版图,这是中国大陆的一部分。生交流资料:
2、大约三万年前,台湾原居民的祖先从大陆东南沿海迁居台湾,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开创了台湾古代文明的先河。)血脉
生交流
3、台湾民间的习俗与大陆差不多,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的各个节日里,海峡两岸的同胞们互相思念,企盼能早日团圆。(文化)
师:祖国大陆与台湾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大陆与台湾一水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同、骨肉相亲,海峡两岸人民自古是一家。
师小结:据考古学家查证,海南岛的黎族与台湾的高山族,特别是阿美族,他们的生活习俗、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着太多的相同或相似。比如:他们打猎的工具、装酒的竹节,杀猪杀牛的方式等都是一样的,他们打猎高兴了都喜欢跳舞,还喜欢把一些干粮吊在槟榔树的支架上。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台湾与大陆自古就是一家人。
(最后交流历史)当生交流到历史时,出示历史资料:
(第一段)师:我们知道从三国时期到清代,历代君主都在台湾设立管辖机构,促进了台湾的发展。
生交流历史;(第二段历史)
师:我们来看,虽然台湾曾经被荷兰人占领,但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了台湾。虽然1895年又被迫割让给日本,但两岸中国人从来也没有放弃夺回台湾,终于在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虽然有小部分想搞台独,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政府必然有能力再把它收回,让我们的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妈妈的怀里。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活动
三、欣赏《乡愁》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分别从地理、历史、文化、政策、血脉等方面论证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神圣不可分割。但就因为1949年国民党战败而退据台湾,造成了两岸人民的再度隔绝。特别是在国民党败退台湾初期,推行“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坚决杜绝和大陆的交往。这让多少骨肉的分离,多少家庭离散,多少兄弟姐妹不能团聚。妈妈再也听不到孩子亲妮的叫声,孩子再也享受不到亲人的温暖。这给多少人心中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痛。请我们一起来欣赏《乡愁》(在大屏幕上打出,师:只一水之隔,便把亲人分离两岸,夫妻不能相聚,母子不能相认,他们只能隔着海峡远远地相互眺望。多么令人伤心呀!(不过台湾同胞们虽然身处台湾,但日日夜夜都在思念着祖国以及祖国的亲人。)活动
四、亲人相见
但可喜的是,1987年以来,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台湾同胞纷纷来到大陆,找寻失散多年的亲人。两岸亲人终于可以团聚了。你找到这方面的材料吗?
(台湾明星喻可欣1987年回到家乡重庆,终于见到了40多年没有见面的哥哥。他们从少年时代就盼呀盼呀,直到头发花白,终于可以见面了,在无限的思念中,在饱受煎熬的分离中,渡过了漫长的四十年,现在他们终于见面了,怎么能不分外激动呢,在两位老人执手相望的一刹那,他们都忍不住泪流满面。)(课件图)
师:你还收集到其他寻找亲人的材料了吗?
还有咱们熟悉的《还珠阁阁》的作者琼瑶阿姨,在1987年时也来到大陆,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分离几十年的亲人终于相见了。这怎能不让他们激动呢?(拿到护照的那一晚,我就失眠了.脑子里奔流着黄河,奔流着长江.不止长江黄河,还耸立着五岳和长城!我只觉得乡愁像一张大网,已把我牢牢地网住.)活动
四、两岸经济交流
师:随着两岸亲人的互相往来,两岸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多。课前同学们分小组分别从经济、文化、政策、台湾当前形式等方面收集了大量资料,请同学们找出来,在小组内先整理一下,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找的资料多,一会儿交流的最好。
生说连战时讲:他们的来访证明我们两党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同时也向世界表明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有能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大陆行第一站是拜谒黄帝陵,证明了两岸人民在血脉与民族立场上同根同源中秋包机
去中国化。(两岸和平小天使图)经济往来。
台商在威海投资,带动了威海经济的发展,同时台商们也从中赢取了丰厚的利润。所以我们两岸经济是互补互利的。只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能让两岸经济和平共赢。
其实两岸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来看。请快速阅读资料,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出示课件(两岸交流资料十条)
师;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师:是呀,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心愿。活动五:两岸情深
师:在两岸人民越来越紧密的交流中,滔滔的海水再也隔不断根植在两岸人民心中的同胞情、骨肉爱。其间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你知道哪些感人故事? 抽生交流。
师:这是我国内地首例向台湾同胞捐献骨髓的小伙子闫善义。今年年初,台胞郭台成突然查出患有急性白血病,病情十分危急,必须马上进行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可是在台湾慈济骨髓库近三十万份的资料中没有找到合适的干细胞配型,亲人们心急如焚,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几乎要绝望了。就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们猛然想起向有着共同血脉的中华骨髓库求援。中华骨髓库接到台湾的紧急通知,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干细胞配型。全国捐献骨髓的志愿者也纷纷报名,要共同挽救台胞的生命。在众多的志愿者中,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干细胞配型,这就是哈尔滨的闫善义。他接到通知,义无返顾地来到北京为台胞捐献骨髓。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骨髓移植非常成功。两岸人民的心贴得更紧了。
师: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闫叔叔真有爱心。
师:每个人都有骨髓,可要找一个与白血病人同一个类型的骨髓却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几千几万个人中才能找到类似的一个,找到了有的也不一定愿意捐献。
师:老师也觉得很了不起,骨髓对一个人的生命来说非常非常重要。为了挽救台胞的性命,闫叔叔无私地捐出自己宝贵的骨髓。当殷红的骨髓穿越长长的海峡,便接通了两岸人民的血脉,证明了两岸人民的同源,更宣示着两岸人民同心!
师:还有谁想继续交流?当生交流到921地震时,师讲: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台湾突然发生一次慘绝人寰的世紀末大地震,死亡人数2735人,伤10002人,房屋倒塌无数,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人数在20万人以上。这时候,台湾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他们最需要的是帮助。生:他们需要重建家园。师:是谁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生:是大陆同胞。是呀,灾情牵动着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人们纷纷解囊相助。暮捐场地上急切赶来的有各行各业的代表,有孩子,有老人。小学生拿出自己积蓄的零花钱,老人们拿出自己的养老钱。他们送去的仅仅是一点钱和一些衣物吗?送去的是一份真情,是一份亲情啊!在他们心目中,我们是一家人,台胞有难,我们义不容辞。
还有谁想继续交流。
当生交流到台胞捐款给大陆时讲:
师:其实一直以来,台湾人民始终关注着祖国的一切,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一起;当祖国遇难,台湾同胞也慷慨解囊,鼎力相助。
师:越是在灾难面前,越显示出两岸同胞感情的天然和诚挚。两岸人民从来就是互相关心,互相给予,就像兄弟姐妹一家人。所以两岸人民之间是什么关系?生说,师板书“血浓于水” 活动
六、情感升华
师:小结:两岸同胞同宗同缘,血脉相连,这种 “血浓于水”的情感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无法改变的。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同胞的心灵世界,让我们心连心,让我们用心来顷听他们的心声。
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跟着唱一唱。
师:台湾虽然与大陆又分离了50多年,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们的心依然是中国心,他们的根都在祖国大陆上,他们多么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中来啊。此时此刻,面对离家50多年的游子,面对热切企盼回家的——台湾,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课件 “台湾,快点回家吧!”
此刻,让我们站在祖国大陆上,面对海峡彼岸的台湾,一起深情地呼唤:台湾,快点回家吧!
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让我们的声音越过海峡,飞到台湾去,让所有台胞都能听到我们此刻的心声。就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早日统一,让这位离家50多年的游子台湾早日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
作业:同学们如果感到意犹未尽,课后可以设计一条宣传语,来表达你对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
第三篇:《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教案确定稿
《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同是炎黄子孙》重的第二个主题。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都期盼着和平统一,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知道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都是中国人,早日完成祖国的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企盼,也是大势所趋。
3.培养学生对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首先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余光中的诗作《乡愁》,在带领学生感受到台湾同胞浓浓乡愁的同时,引入本课的主题;接着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历史事实,来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后教师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实例中感知大陆和台湾同胞之间的血肉联系;最后安排课外诗歌朗诵,让学生感受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爱国热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祖国统一的信心和决心。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一)重点 两岸人民的交流。
(二)难点 台湾问题的由来。
(三)教学突破
本课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融入到教学的情景中去体会“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情感。首先让学生欣赏余光中《乡愁》,营造氛围,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状况;然后,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历史材料,了解民族英雄的故事;最后,让学生了解现在两岸的交流情况。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关于两岸交流的资料等。2.学生准备
搜集宝岛台湾的资料和了解相关时政新闻。教学设计:
一、诗歌导入,激发情感。
活动1:欣赏余光中的诗歌《乡愁》。1.活动导入。教师播放诗歌《乡愁》,多媒体出示诗歌内容,提问:听完这首声情并茂的诗歌,大家感觉诗人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学生发言。学生1:乡愁。
学生2:游子对母亲的思念。„„ 3.活动总结。
教师: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一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更是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为什么余光中先生会有这样的感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两岸人民血浓于水。
二、讲解新课。活动2:走进宝岛。1.活动导入。
出示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找台湾的位置,看看与中国大陆的哪个省最邻近,学习相关地理知识。
2.小组发言。
教师:课前大家都收集了有关台湾宝岛的资料,现在请各小组发言,简要说说你们所搜集的资料。
学生1:„„ 学生2:„„ „„ 3.台湾风景展示。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的人文自然风光图。4.活动总结。
教师:大家踊跃的发言,说明同学们课前是做好准备的。总之,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岛屿,与中国大陆连成一体,是一个大陆岛。
活动3:民族英雄郑成功。
1.活动导入。阅读教材第41页有关台湾的历史资料。2.小组讨论。
教师:阅读完材料,你知道了什么。3.阅读教材第41页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资料。4.小组讨论。
教师:阅读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郑成功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学生1:收复了台湾。学生2:发展了台湾经济。„„ 5.活动总结。
教师: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为了祖国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被我们永远传诵着。大家要学习郑成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活动4:两岸交流。1.活动导入。教师:改革开放以来,两岸人民的联系逐渐加强,在很多方面进行了交流与沟通。同学们观察教材第42页两岸交流的图片。
2.学生发言。
教师:观看完以上的图片,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1:„„ 学生2:„„ „„
3.两岸交流的感人事迹。
(1)阅读教材第42页台湾同胞援助我国南方洪涝灾害的事迹。教师:同学们感受到什么? 学生发言。
(2)阅读教材第42页我国大陆同胞援助台湾地震灾民的事迹。教师:同学们感受到什么? 学生发言。
4.你还有哪些关于两岸人民的感人事迹要告诉我们吗? 学生发言。5.活动总结。
教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陆与台湾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而深入。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我们希望祖国早日统一。
三、拓展与总结。1.拓展。
教师:咱们今天学习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这个主题,我们再来读一读闻一多先生写的《七子之歌》之台湾篇。(多媒体出示《七子之歌》中的《台湾》)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对台湾小朋友说的话呢?大家可以写封信给台湾的小朋友,向他们表达我们的感情。
2.总结。
教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两岸人民都期盼着和平统一,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祖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心所向。今天我们就在歌曲《七子之歌》中结束今天的教学(播放歌曲)。
第四篇:五年级下册 品社
第一单元 寻根问祖
上课时间:9月3日
我们共同的祖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2.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
3.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产生民族认同感。〖教学准备〗
1.事先掌握学生对“炎黄子孙”这一称呼的了解程度。
2.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准备一些有关炎帝、黄帝及其他一些远古神话传说。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布置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文字及插图。教师提问:“身着不同服装的孩子各自站 立在什么位置上?请你们猜猜看,他们手里举着的是什么?”(图中展现了埃及的象形文字
―――在羊皮上、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在泥板上、印度的梵文―――在贝多罗树叶上和中
国的汉字―――在纸上。)
2.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几条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 的古老河流―――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和长江。在这些大河的两
岸,诞生了最早的人类,它们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并孕育出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
国这四大文明古国。”教师提问学生:“我们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有哪些特点?”(中国是
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没有间断过的国家。)
3.全班讨论。教师引导:“作为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
关我们国家历史的内容。同学们一定都听到过„炎黄子孙‟这个名称,谁能来解释一下,它是什么
意思?”请学生自由发言,并引导学生了解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领袖,被尊为中
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4.阅读与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页的文字,并适当地予以解释。重点应放在,我 们国家很早就有了农业文明,远古先民很早就懂得了种植小米和水稻。在没有文字之前,历史
主要靠人们口头传递,而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许多故事就是这样被流传下来的,并且与许多神话 结合在一起。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页有关炎帝与黄帝的文字,以及小文的话,并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围绕炎帝和黄帝的各种传说,教师也可以做适当的解释:由于没有文字记录,而且时间过于久
远,人们很可能把许多人的发明、贡献都归于这两个人物了。
5.同伴阅读。同桌之间共同阅读教科书第5页有关伶伦和仓颉的文字,并相互交流各自的看
法。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向同桌介绍自己知道的其他的古代传说。
6.自由讨论。请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与同桌阅读与交流的结果。
7.教师总结,应特别突出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以及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家庭作业〗
1.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5页的填空作业。
2.让学生搜集一些古代的神话和传说。
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和中国。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 历史。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产生民族认同感。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唐朝盛世
4月18日—4月22日
教学目标:
1.知道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2.知道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唐太宗的资料。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国古代最辉煌的时期是什么时候?盛世的唐朝是怎样一种状况?”教师简介:唐朝(公元618―917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2.讨论与讲解。学习有关唐太宗的内容,全班交流:“关于唐太宗,你知道多少?”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的补充说明:
李世民被称为中华帝国的千古一帝,为唐朝的第二位君主,他是高祖李渊的次子。唐太宗即李世民,“世民”的含义是“济世安民”。
唐太宗受到历代帝王将相和百姓的推崇与赞美。唐太宗在位共23年,虽然他在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远远比不上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但其业绩却是在历史上最杰出的。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处于当时世界上领先地位。
3.探究与交流。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8页关于唐太宗的简单介绍,并通过以下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从这篇短文和你从其他地方了解到的,你能否说出唐太宗治理国家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吗?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地方?为什么?你怎样理解‘皇帝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也能把船打翻’这句话?你怎样理解‘任人唯贤,取人之长’这句话?它有什么好处?”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8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故事。教师提问:“什么叫‘纳谏’?什么叫‘进谏’?(谏,是意见、主张,臣子对皇帝提意见叫做进谏,皇帝倾听意见叫做纳谏。)什么叫‘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你觉得魏征这句话有什么道理吗?在你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事情由于‘兼听’带来了好的结果,哪些事情由于‘偏听’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魏征常常顶撞唐太宗,而唐太宗不但没有杀他,反而把他比做自己的一面镜子,从中你是否体会到了唐太宗与众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4.教师总结:“由于唐太宗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秩序安定的局面。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贞观之治’。” 家庭作业
阅读有关唐太宗的历史记载或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长安城的了解,进一步感受唐朝的强盛。
2.通过学习鉴真东渡、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通婚的历史史实,理解民族融合的意义,进一步感受唐朝在民族友好交流中所体现出的强盛。
3.初步理解交流对于文化和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4.提高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世界政区图。
2.教师了解学生以前在其他课程中学过的以及通过其他渠道所了解的有关唐朝的知识,以便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利用。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教师引导:“有谁见过北京古城的照片或者图画?北京古城内的布局有何特点?北京古城是明清时期修建的,但你知道吗,它是仿照唐朝的都城长安城修建的。” 2.阅读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长安城结构图,并提问学生:“它与你知道的北京城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学生阅读课文,并提问:“长安城的特点是什么?宫城和皇城各是什么地方?西市、东市各是什么地方?从中你看到长安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有‘唐人街’,那里是海外中国人集中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由于唐朝在当时的世界上地位非常高,加上中国的使者和商人也出现在亚洲各国,所以外国人便将中国人统称为“唐人”,现在的西方人有的仍然称呼中国人为“唐人”,“唐人街”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也说明了唐朝的对外交往是很频繁的。)3.探究与思考。“你能通过教科书第40~41页所出示的资料,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吗?”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教科书所提供的资料,说明当时的唐朝都与哪些国家有来往;引导学生从图片和图表中寻找答案。例如,留着大胡子的阿拉伯使者、铜镜上的地中海风格的花纹、琵琶上的波斯风格图案、有胡服(少数民族服装)特点的唐装,以及“主要外国使团入唐次数一览表”等都是学生探究的资料。教师可出示世界政区图,引导学生查找与唐交往的各国的位置,并让学生在这些位置上做出标记(可用颜色鲜艳的红纸),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唐朝在当时世界中的显赫地位。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学生:“广泛的交往给双方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4.阅读与思考。教师可通过示意图和“不怕艰辛的文化使者”等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教师提问学生:“读了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故事,你怎样评价鉴真?”教师应注意从鉴真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对传播世界上最先进的唐朝文化所做的贡献等方面加以引导。
5.自由讨论:“关于文成公主,你们又知道多少呢?文成公主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唐朝不仅对外交流频繁,而且也注重与各少数民族进行友好往来和交流,文成公主入藏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6.教师小结。通过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及繁荣的情况,强调交流对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某一方面,搜集有关唐朝文化的历史资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繁荣昌盛的唐朝文化。2.感受和体会唐朝文化的发达。
3.在某个方面加深对唐朝文化成就的认识。教学准备:
1.教师就教科书出示的内容,搜集有关唐朝文化的资料。
2.了解学生此前学过的或了解的有关内容,如语文课中学过的唐诗等知识。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引导:“前几节课,我们分别从唐朝的政治、经济、国际交往等方面了解了唐朝的强盛,那么,唐朝的文化是怎样的呢?教科书第43~44页向我们展示了唐朝文化发展的一些情况,其中有人物、艺术、书法、诗歌等,请同学们分成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探究,也可以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进行选择,并准备在下次课上向全班做介绍。”
2.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巡视,并适当地进行启发。教师应提醒学生写出提纲。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需要在课后补充的内容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应鼓励小组成员全员参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选择,或者由教师指定。(1)欣赏敦煌壁画。(2)欣赏颜真卿书法。(3)探究筒车:作为一种农业灌溉器械,它是怎样发挥灌溉作用的?教师可适当地补充资料,例如,用水力来推动,大大节省了人力与畜力,是古代少有的“自动化”机械。它能够把水提高到33米高的地面进行灌溉。如果将两部筒车相接,就可以把水提高到66米。这在古代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创造,而且它的结构又如此简单,对许多地高水低地区的作用尤为显著。这个筒车的动力,既可以是人力或畜力,在具备较高流速与较大水量的地区也可以是水力。(4)赛诗会:学生可以做简单的道具、服饰,仿唐人吟诗。既可以小组先排演,然后向全班做表演;也可以个人参赛,比一比谁背的诗多;还可以通过配画的形式来展现。请学生自己定评比条件、评比规则。(5)阅读陆羽写的《茶经》,讨论饮茶的习惯和历史。(6)阅读“大度的娄师德”一文,并提问学生:“你欣赏娄师德吗?为什么?”
3.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
4.教师总结。对于唐朝在文化上多方面的灿烂成就做简要总结。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完成“唐朝小百科”。
课后反思:通过与学生一同学习这一课,深刻地体会到,老师的知识储备很重要,功夫下在平时,多看、多记、还要将这些平时积累的知识灵活运用,这是关键。
第五篇:2018五年级下册 品社教学计划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经过半年的引导,感觉孩子们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学习习惯也有好转,学习自觉性提高了,特别是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初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2、学习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冲突和挫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第二单元
1、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从对古代文化的探究与古今的对比中,知道历史是如何记账下来的,如何去了解历史。让学生学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根源,都有其过去和未来。
3、了解和探索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第三单元
1、了解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
2、了解我国主要的文化遗产,借助文化遗产,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历史与文化。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文物古迹保护状况,激发学生对文物古迹受损的忧患意识和保护文物古迹的责任意识。
第四单元
1、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区域划分、人种分布等常识。
2、了解世界上的主要国家,了解人种和语言、文化差异及与居住环境、气候的关系。懂得对差异持尊重和理解的态度。
3、知道人们在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并对这种探索精神产生崇敬之情,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及为此做出贡献的愿望。
4、学会使用世界地图和地球仪,并能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原来的学科教学模式,突破各学科教学之间的界限,在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进入多学科背景的人文学习领域,进行体验和探究性学习。
2、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多渠道的搜集知识的信息,不局限在课本。让学生懂得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询等途径找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学会学习,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3、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4、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评价方式
1、在评价方法上进行尝试和研究。力求使评价过程化、多样化,评价的方法适合学生。
2、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激励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3、根据“课后练习与评价”册,信息收集、社会实践、期末考查、学生课堂常规,发言情况、学习态度等进行多元评价。
六、课时安排:3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