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区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培训活动资料[定稿]

时间:2019-05-14 12:2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市区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培训活动资料[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市区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培训活动资料[定稿]》。

第一篇:新市区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培训活动资料[定稿]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新市区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培训活动资料

培训时间:2006年9月21日 培训地点:化纤小学 负责组织:新市区教研室

参加人员:本区四年级语文任课教师

主讲人:新市区小语兼职教研员

刘艳玲 示范课:胶片小学

冯茹

经验介绍:胶片小学

师艳英

陈宏 相关资料:

语文版A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介绍

这套教科书是在研究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经验,研究国内外母语教育的规律,认真学习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发挥我社语文专业优势,在语文课程专家的指导下,集中语文界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精心编写的。教科书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科学精神和健全人格。

我们的目标是:认真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改革理念,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儿童学习语文的特点出发,致力于探索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新教材的体系。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直接依据t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现代社会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教材要有时代气息,也就是说教材理念要新,内容要新,设计要新,让人看了有耳目一新之感。

3.体现母语学习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力求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要注意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

4.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科学安排教学序列,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避免繁琐,致力于学生语文索养的整体提高。

5.以学生为主体,从内容选择、编排方式到练习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要留有足够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本册教材内容安排及特点

体例安排

本册教科书仍然以学习板块的形式组元。全册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暗含主题,但不单一,比较宽泛,信息量大。每单元四篇课文,全册32篇课文。

每单元由课文、课后题、语文乐园三部分组成,各部分互相联系,具有整体性。课后题注意引导闷读能力的培养,词语的理解和积累,注意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把握t同时也注意设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计结合课文和儿童生活的思考拓展型题目。课后继续安排了“我的词语库”,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习惯。课文后的“信息窗”,提供有关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语文乐园仍分三大板块,“语海抬贝”重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整台与训练{“阅读欣赏”重在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语文生活”继续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动脑、动手、动口、动笔相结合,使语文生活化、活动化,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习作能力,提高语文的运用能力。

本册识字写字继续分两条绒走,全册要求会认184个常用字,会写244个字。课文中要求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列在课文后,双线栏内是会认字,田字格内是会写字。会写的字都是本课的字,有的是本课要求会认的,有的是以前认过出现在本课的。为了方便学生阅读,本课中(包括语文乐园)不要求认的难字,随文加注了拼音。识字方法仍然以随文识字为主,同时在语文乐园的“有趣的汉字”中继续给以多种识字方法的指导。本册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硬笔字。毛笔字学习的内容继续安排在每个单元后,供老师教学参考。有的学校单设写字课,可以把写毛笔字这部分的内容合并到写字课中。至于写字课上是使用教材的内容,还是另有安排,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教材特点

1.本册教材继续保持了“选文新”这一特点。选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贴近儿童的经验世界,文学因素强,有可读性,适合学生学习。如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培养自信品格的《为成长鼓掌》《海浪花变成的镜子》;反映爱心的《少年总编》《父爱深深》}反映美丽大自然的《秋的原野》《仙人掌王国》;讲诚信的《比金钱更重要》;反映正义勇敢的《生命的签证》I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的《飞翔的信念》《玻璃公公一家》;表现多元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雪姑娘》《小人国》《斑竹姑娘》等。

2.整体设计合理,思路简明清晰。单元的编排基本做到由浅人深,符合学生接受能力。每个单元课文、课后题、语文乐园相互联系,具有较强的整体性,体现了对知识的整合,是单元学习的延伸和拓展。中段是习作的开始,“浯文生活”把习作和语文活动整合起来,有利于学生进入写作状态,解决无内容可写的困惑。

3.课后题和语文乐园的编排,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探索发现,比较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经验,突出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语文生活,把多种形式的括动、口语交际与习作融为一体,有助于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册语文乐园中的“语海抬贝”继续加强了字义的理解和词语的积累,而且注意趣味性,让学生体会汉语词征丰富的表现力,举一反三,进一步发现汉语的奥秘。语文活动的设计也紧贴儿童生活实际,突出语文实践,内容比较丰富,如“漫谈星空”“绕口令比赛”“读广告写广告”“关注世界儿童”等等。

4.本册教材内容特别注意选取培养学生爱心的文章。如《心愿》是当今希望工程的一个缩影;《父爱深深》通过父亲和“我”一起做音箱的经历,启发学生领悟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少年总编》写一个少年通过办杂志赚钱,买鞋袜送给生活贫困的伙伴;《提灯女神》《勇敢的少年》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一种责任和爱心;像《秋的原野》《雪姑娘》《斑竹姑娘》则表现了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三、使用本册教科书应注意的问题

1.树立新的教材观。教科书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文本,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文本作为例子,来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各项目标。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了解教材,把握教材,灵活地使用教材。

(1)教科书的编写是面向全国的,尽管考虑了各种情况,但不可能照顾到每一地域的特色,地方特色的内容可以通过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去补充,老师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一些内容。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2)一本教科书的容量是有限的,它给出的是基本的东西,有些操作层面的东西还需老师根据课标要求和当地学生的实际设计。当然,编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给老师提供参考资料。

2.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主体意识。《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t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教学中要始终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放在首位。

在教学中老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关于识字写字教学。进入第二学段识字量虽然减少了,但在教学过程中,一样要予以重视。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教科书仍然以随文识字为基本方法,密切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识字教学中,老师要利用学生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在识新字的同时,要注意在阅读中复习巩固过去的识字成果,防止返生。

写字教学要继续指导使用钢笔写字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配套的《写字》中还同步安排了每课的会写字练习和写法提示指导。单字练写和组词练写相结台。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写规范,写整洁,写好。

毛笔字的教学可根据学校的情况安排,配套的《写字》有毛笔同步临帖练习。

4.加强阅读环节,坚持以读为本,重视积累感悟。

多读,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只有多读才有丰富的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只有多读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在了每个学段阅读目标的第一条,并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一位教育专家指出:“学生要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形成能力,需要200个小时。”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每课时朗读的时间不应少于15分钟。朗读是激发朗读兴趣、培养语感、提高理解欣赏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确读的目的,读的要求。此外,读的形式要多样。如教师的泛读、领读、学生小声自由读、个人读、分角色读、接读、配乐朗读、齐读等。在指导朗读时,读的面要大,兼顾大多数学生,读的时间要保证,使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盲,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受到思想启迪。新教科书有些课文篇幅较长,更要在读的方面下工夫,要在重点段、重点词句上下工夫。语文乐园中“阅读欣赏”的文章,主要是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以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辨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我们在配套的《同步阅读》中进行了适当的安排。因此。提倡教学中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从小让学生接触和感受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此,从本册开始,每册教材中安排一课文言课文。本册安排的是《寓言二则》(《揠苗助长》《自相矛盾》)。文言文教学要求不能高,本册安排的两则寓言较短,意思不难理解,重点同样在读,多读多背,不必进行字词句的分析。原文后附有现代汉语译文,学生可通过译文理解原文的意思,同时也能初步感受古今语言的不同。

5.“语文乐园”中“语文生活”的教学要灵活。“语文生活”是一个综合性的栏目,整合r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老师要分析每个“语文乐园”中“语文生活”的内容,各有所侧重,比如有的以口语交际为主,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有的以综合活动为主。有些活动的安排,老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和学生情况做相应调整。

这里还要说明,本教材没有单列“口语交际”的栏目,并不等于没有口语交际的内容。在课后题结合课文有这方面的内容,在语文乐园的语文生活中也有这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与语文活动整合起来了。把口语交际贯穿于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整体性。在完成这些题目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做好各个环节的整合,使学生在括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生活中把习作和活动整合在一起,使学生的习作有了基础.有了源泉。活动中搜集资料,处理资料.整理资料,进行活动的过程,也是习作的准备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习作应该有话可说,可写。要注意让学生敢写、愿写,轻松进人.逐步提高。要指导学生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自我提高}也可以通过学生互读习作,互提意见,互相提高;还可以通过老师讲评好的习作,带动提高。

四、教材的配套

与本册教科书配套的资料有:供教师使用的《教师用书》《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语文教案》l供学生使用的《同步阅读》《写字》《助学手册》《语文课课练》以及生字卡片、朗读音带等。《同步阅读》是配合教科书编写的,是扩大学生阅读量最基本的读物;《写字》上要写的生字与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同步,同时还有组词练习的内容,并有简明实用的写字指导}《助学手册》不同于过去的课堂练习,既注意知识的积累和巩固、拓展与延伸,又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些简单资料直接放到助学手册中,供学生学习时参考

经验介绍:

保定市新市区乐凯小学 陈宏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我有时也感到困惑,通过今天冯老师这节课,得到一点收获,受到一些启发,下面说说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创设诗境,感知整体

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冯老师这节课中这方面做得很好。冯老师用两幅画面把全诗的意境具体化,尤其是第二幅图,把“露似真珠月似钩”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配以古朴典雅的乐曲,让学生一下就进入了意境,把学生脑海中的抽象画面转化为具体画面,既形象有直观。

二、填补丰富,体验创新

诗歌语言是凝炼的、含蓄的、富有跳跃性的,诗人也往往只撷取生活中美丽的“碎片”加工 成诗,因而要再现诗歌形象,就要求读者作必要的补充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知识,把一些隐 含在字里行间的内容挖掘出来,把“碎片”还原成完整的形象。《暮江吟》这首诗正是如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想象:当时天空什么样、秋风吹拂江面时的景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把当时的景象补充完整。冯老师把这个补充留为作业,如果把这一环节放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更有利于学生进入诗境。

三、诵读深化,进入诗境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诗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的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景象和情感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为之动情。在教学中往往难以达到,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诗是有声的画”,教学古诗时,当学生有了情感体验后,立即趁热打铁,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加深对诗人情感的体味,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冯老师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从初读古诗,到初步理解后的朗读,在到有感情的朗读,实现了情感的升华,逐步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四、指导古诗学法,读懂诗句

学习古诗,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是必要的。古诗学法具体概括为七个字:扩、留、补、换、调、嚼、连。冯老师这节课中也用到了这些方法。

扩:浓缩的词语要“扩”,将单音词扩成双音词,使意思明显化、具体化。

留:古今通用的词语要保留。

补:诗句中省略的成分要补上,使之通顺。

换: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更换。如“真珠”一词要换成“珍珠”;“可怜” 一词要换成 “可爱”。

调:词语的顺序颠倒的要调整。

嚼:诗中关键、传神的、富有哲理的词句引导学生细心咀嚼、品味。如“铺”与“照”的对比教学。

连:将各句中解释的词语连起来翻译。

保定市新市区乐凯小学

师艳英

小学古诗教学中的 “五、五、四、三”

一、小学古诗教学的五个环节

诗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教好这部分内容,应把握好五个环节。

(一)领会大意是前提

对于一首古诗,只有领会了大意,才能谈得上欣赏。领会大意的内容包括:作者简介、作者写诗的时代背景、写作意图、诗的大意以及诗中所描述的事物或所表达的感情等。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积累较少,阅历层次较低,一首新诗的大意往往需要老师在讲新课前作一番简明扼要的介绍。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交给了学生一把进入诗的艺术境界的钥匙。如果能讲一则与本诗有关的诗话故事,效果则会更好。

(二)理解词句是关键

要进一步领会诗的大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读懂诗句。在一首诗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 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而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就要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为此,一是要充分利用课本注释。如陆游《示儿》一诗“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中,“悲”字和“同”字,课本既没有注释,学生按已有知识也难以确切理解。这时老师补充注释如下:“悲”当“可悲:引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申为“遗憾”讲;“同”当 “大同”,即“统一”来讲。学生就明白了这句诗的意思是:“只遗憾没有见到祖国的统一”。

(三)激发情趣是目的

小学古诗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趣。这里的“情”是指从诗中领略的思想感情:“趣”指的是阅读古诗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古诗主要应达到这两上目的。在讲《示儿》和《闻关东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时,通过讲述作者的身世经历和时代背景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时穿插介绍一些诗话趣事,作者经历等,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又可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四)训练朗读是重点

小学生学古诗,固然要讲,但不宜多讲,讲得太深。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朗读指导上。因而在教古诗时要注意做到“五读”:一是范读,老师有表情地先读一遍,引发兴趣;二是领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体会节奏;三是讲读,老师逐句讲明诗句节奏、停顿、轻重缓急等,并让学生做出标记;四是指名学生读,检查学生领会程度,纠正不正确读法;五是离开课本读,即背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程度。通过这样反复地读,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

(五)培养能力是归宿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在古诗的教学中,词句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归宿到能力的培养上。我们在教古诗课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朗读能力;二是理解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三是诗的欣赏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说明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古诗教学来说,它也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把握好以上五个环节,小学古诗教学就能达到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基础训练与能力培养兼顾的目的。

二、小学古诗教学应注意 “五当”

当今小学界越来越重视古诗的教学,古诗教学的风格也越来越多,有重视“逐词逐句稳步理解诗意” 的扎实式教学,有追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也会吟”境界的诵读积累式的教学,有崇尚“在自学中提高理解古诗能力” 的放手式教学,有沉迷“进入意境,品味诗意,写成小品文”的赏析式教学等。不管采取何种教学风格,小学古诗教学必须处理好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一)当问则问

古诗与现代文不同,字少意深,理解诗意是教学中的头等而事,而借助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平铺直叙地逐词逐句地提问讲解或问题居高临下,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均会影响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效果。我认为,问题的提出,关键所在是把准脉搏,切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中要害,难度适中,当问则问。如教学《山行》一诗,我主要提了“全诗写了那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一个问题,顺着对这一问题的逐步理解,结构严谨的诗当现代文来学,化难为易,学生学来积极踊跃,老师教来轻松自然,丝毫无“滞”、“涩”之感,效果明显。

(二)当讲则讲

小学教材中所选古诗大多属于唐宋时期,历史久远,文言色彩浓厚,故很多字词的意思与现代文相比,相差很大,学生往往会产生异解现象。对于这些词,老师若让学生采用查阅资料等自学方式去理解,势必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且凭小学生的能力未必能找到确切答案,反而影响了对整首诗的理解;若片面追求启发式,必生搬硬套,故弄玄虚,使古诗教学苦涩无味。我以为,像这些词,就应“当讲则讲”,即向学生毫不保留地讲解,灌输。如《山行》一诗,对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中“坐”、“于”两字的理解,就可采取老师向学生完全讲授的形式,省时省力,效果实在、明显。

(三)当议则议

古诗,讲究韵律,结构严谨,用字精当,有些字词意思似乎很明白,但放到具体诗句中理解一时又很难与整体连成一片。这些字,往往要经过老师的诱导和学生集体的讨论才能逐步得出结果。同时也很好佳地锻炼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字词理解,决不可轻易放弃,应“当议则议”。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寒山”的理解就是此例,若让学生自学则会理解成“寒冷的山”,若老师讲解则让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理解也不会深刻。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小问题诱导学生讨论:

1、诗写在什么季节?

2、秋季山上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3、这样的景色特点给人什么感觉?在回顾全诗逐步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自然深刻地领悟了“寒”字的意思。

(四)当品则品

古人在作诗赋词时,在词句推敲上是非常讲究的。古诗中有许多经典之词句,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轻易放过,如《暮江吟》中的“铺”字,《泊船瓜洲》中“绿”等都应重点品味。

(五)当放则放

大凡唐宋古诗,内涵丰富,意义深邃。而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境遇,不同 的文化水准对诗都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所以古诗教学,若局限于对表面诗意及浅层次的且固定式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上,不仅把美诗学死了,还遏止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以为,古诗的教学,能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意和思想感情外,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等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会作者当时当地的心境,对诗进行较深层次的感悟,即需“当放则放”。如《山行》的教学,在学生能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没有结束教学,而是设置一个学生能自由发挥的过程,即让学生根据诗所描绘的意境,扮作诗人,亲自去感受大自然,再感悟诗意,并写成小品文。而之后,当学生再一次回过头来品味诗的时候,看到的不再是一句句生疏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一个个生动的场面。

以上所述,是古诗教学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在教学中不是独立分开的,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而是融会贯通的。而要真正把握好这五方面,教师必须严把教材关和学生关,切中要点,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弄巧成拙。

三、小学古诗教学 “四不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了较多的古诗篇目,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小了解古诗这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文学形式,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有效的授课。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不要过“细、全”

由于小学生对古诗不如对一般文章熟悉、了解,因而在教学中首先帮助学生集中精力领会诗文的大体意思,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如果过全过细的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是遥远的历史知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正确的方法是选择与该古诗有密切关系的且有助于帮助理解诗意的内容,左右重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诗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

(二)古诗翻译时不要过死

教学中可通过口述的方法将诗意、想象、语言进行有机联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避免了就词释句、就句诠文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从而产生较好的效果。每篇古诗下面都有一个醒目的作业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体内容。只要学生翻译的文章不扭曲诗的原意,只要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切莫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

(三)分析讲解不要过“深”

新课标要求,小学古诗教学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热爱古代文化,学会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用学到的知识去丰富。从入学到现在我们要求学生人人背诵古诗80首,效果较好。

(四)体会感情和意境不要满堂“灌”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古代诗人写作的一大手法,诗人直抒胸臆或极强的渲染环境表情达意。教学时可通过分析诗句,点拨诱导和展示有关图画,或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可采取诗中画、画中诗、并边读边想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快活中学习枯燥抽象的诗文,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总之,古诗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

四、小学生古诗诵读三注意

儿童诵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诵读古诗文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像力,而且可以让古诗文陶冶孩子幼小的心灵、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人格的全面成长,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儿童“古诗文经典诵读”是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也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教师要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抓好学生对优秀诗文的背诵积累,不要让学生错过了积累的黄金时段。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儿时诵读过的名家名篇、儿歌,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这是因为读是语言实践练习最重要的途径。

(一)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

多读多背多诵,丰富语言积累,有助于对语言的感知、吸收、积累,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

(二)提高诵读兴趣。

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兴趣:如唱诗、名句大比拼、赛诗会、以古诗为主题自办报等等。

(三)不作过高要求。

我们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多背点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参与增长知识,学生学起来轻松,知识掌握的牢固,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第二篇:新市区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师暑期培训活动资料

新市区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师暑期培训活动资料

培训时间:2006年8月26日---28日 培训地点:新市场小学 负责组织:新市区教研室

参加人员:本区一年级语文任课教师 主持人:新市区小语教研员

张炜 培训过程:

26日上午

常规教育专题讲座

主讲人:杭亚娟(新小副校长图一)26日下午

教材分析

主讲人:张

炜(新市区教研员)27日

分组学习教材,进行教学设计。28日 上午

示范课

第一节 《拼音教学b p m f》授课教师:董

鹏(实验小学)第二节 《灯塔妈妈》

授课教师:张

娅(新市场小学)第三节 《数字歌》

授课教师:冯

茹(胶片小学)

28日下午

专家讲座

主讲人:杨振兴(保定市教科所副主任图二)

(图一)

(图二)

相关资料:

语文版A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法答问

娄湘生

北京市特级教师,首都师大初等教育学院教学法专家

王欢

北京市特级教师,东城区分司厅小学校长

问:语文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 6年级)一年级上册课本,令人耳目一新,它的内容、特点,许多是我们在过去的课本中所没看到过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如何使用呢? 娄:语文出版社编写的这套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的确如你所说,是一本全新的语文教材,它不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而且很有特色。老师使用这册教材前,首先要认真学好语文课程标准,领会和掌握课标精神{另外要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问:一年级上册课本,开篇见文,一开篇就是课文,与过去的教材安排不同了,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娄:开篇见文,这样安排是尊重儿童已有的母语基础,从母语学习的衔接考虑的。儿童入学前母语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了,入学后口语和书面语如何衔接。过去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这本教材把它解决了。开篇见文,第一课就接触书面语,不但满足了刚入学儿童学习的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把入学前后母语的学习联系起来了。

王:尊重儿童已有的基础很重要。过去我们的教材和教学基本上是从零起点出发,先学拼音,学了拼音再认字,再学词,再到句,最后到阅读,一学期已过半了。把母语学习的衔接隔断了。另外,有的孩子人学前在幼儿园或家里也学过一些拼音和字,入学后还是这些内容,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家都觉得这里有问题,又不知从何人手解决。现在教材这样安排,就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空间。

问:使用这套教材,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应注意哪些环节,从哪个环节入手呢?

娄:使用这套教材,首先要抓住阅读这个环节,从阅读环节人手。教材开篇见文,就是要先读。从第一单元的三篇课文看,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校园生活这个主题的。都是儿歌,内容浅显易懂,也很平实,贴近入学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心理,容易读。因为学生刚开始接触课文,老师要先范读,让学生认真听,也可以听朗读音带。在教学时不要过多地分析和讲解课文,主要让学生去读、去背,在读、背的过程中,感悟学校生活的快乐。

王:“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的目标之一。本册教材每篇课文后都有读或背的要求。在开始教学时要注意,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听准读音,注意语速。老师范读之后要领读,读时要由句到文。要纠正顿读和唱读现象。顿读就是一字一顿,唱读就是拖着长腔,没有停顿,不管语速快慢。在领读时让学生把字音读准,避免方音的干扰。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问:学生刚开始学习朗读时,老师的示范和引导是很重要的。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一开始养不成好的习惯,将来改就不容易了。

娄:一定要把阅读的权力还给学生。课文要让学生多读,读通、读顺。要用普通话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获得初步的感悟。老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和具体课文予以指导,提高阅读质量。此外,读的形式要多,读的面要大,让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

问:语文课程标准还对阁读的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如何落实这个目标?

王:落实这个目标,要扩大阅读面。本册教材中,阅读资源比较丰富,除了正式的课文,还有语文乐园中的阅读材料,学拼音中的儿歌短文,首先要把这些资源利用好。还可以阅读与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中的文章。这样,基本能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当然,仅仅这些是不够的。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图书馆或家庭藏书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

问:关于阅读的话趣先到这里。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重点,教材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请您谈谈教学中要注意些什么。

娄:低年级学生识字重在打好基础,保证质量。本册教材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规律。识字和阅读联系紧密,识字和认识词语句子结合起来,字音字形字义结合起来,符合汉字识记规律。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生字,在阅读中认识生字,发挥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不要一开始就拿出识字卡片教学生字。在学生自主识宇的基础上,着重解决重点宇,这里所谓重点字,不是教材规定的,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带有共性的难认的宇。教学生字时形式要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注音识字、韵语识字、部件识字、猜谜识字等等各种识字方法,都可渗透到教学当中。老师在具体教学时也可采取跳读的办法,不要总按照生字表中的顺序去机械地读。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

问:有些学生在课文中生字都认识,离开课文有的生字就不认识了。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王:这不奇怪,识字有个积累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尤其刚开始,不要一堂课就要求学生全部过关。识字只有在反复阅读、不断复现的基础上才能掌握。上面提到扩大阅读量也有助于学生巩固识字的成果。此外,老师还要注意,也许学生还认识了课本中生字以外的字,要随时注意了解学生识字的情况。

问:本册教材识字写字分两条线走,多认少写,先认后写。写字教学要注意些什么?

娄:教材从第三课开始要求写字,也出现了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在字的形和义上已有了初步的要求。所以,一开始就要打好基础。如第三课的四个字:一、二、三、十,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数字都是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不同,要引导学生区分开。不要忽视了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横、竖是笔画名称,先横后竖是笔顺规则,都要教给学生。有些内容不考,并不等于不学。

问:刚开始学习写字,还应该教学生认识写字本和田宇格。如,什么叫横中线、竖中线,哪是左上格、右上格。

王:对,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东西。因为写字的时候,字在田字格里有一个占位的问题。笔画占哪一格,起笔在什么地方,收笔在什么地方,都要给学生讲清楚。要注意指导学生按正确的笔顺书写,教材配套的《写字》里有每个会写字的笔顺,学生写字时可以参考。

现在好多地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写字,形象直观,起到了好的效果。但是,老师的范写也很重要,这也是老师的一个基车功。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作业应该在课堂上完成,不要拖到课下,一来避免增加学生负担,二来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时课堂上可以适当做一下评价,要多鼓励,提高学生写字的自信心。

问:教材对拼音的安排化整为霉,先分散再整合。这种安排是其他教材所没有的,是一种独创,具有新的思路。那幺,在具体教学时,应怎样去把握呢?

娄:开篇见文,拼音分散,这是一个整体的安排。体现了编者对母语教育规律的认识。所以,在正式进行拼音教学前就要有所准备。比如,虽然没学拼音,但课文开篇就都注了拼音,这实际上是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老师教学时,可以顺便提示一下,人学前在幼儿园学过的,自己可以试着拼读认宇}没学过的,可以说一下汉字上注的是汉语拼音,以后会专门学的,让学生先熟悉熟悉。经过三课的熟悉,正式学拼音时,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在期盼着学习。这时,学起来应该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问:这是化难为易,给学生一个熟悉拼音的过程,先有个感性的认识。说句通俗话,就是先来个热身赛。

王:在教学汉语拼音时,要充分利用课文给的资源。比如,可以从观察情境图人手,并结合儿歌引出要学的内容。以第一单元“学拼音一”的“ a o e”为例,以往一般采用单幅图教学的方法,本教材采取的是整幅情境图,引导学生从对图的观察和读文人手,引出单韵母。他们说图上有一条河,就引出了he,他们说图上有大公鸡就引出da,大公鸡喔喔叫就引出了o,结合读儿歌,这样就引出了字母a、o、e。这时候教师出示马、鹅、河的图片,然后练习a、o、e的发音。这就是本教材情境图与其他教材单幅图教学的不同。音、图、文的结合和情境的变化,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练习发音时老师可以利用以往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问:汉语拼音分散学习,避免了集中学习的枯燥,降低了难度,但由于分散学习,在整合时应注意些什么?

王:汉语拼音的整合,教材已经注意到了。第一,每个单元“语文乐园”中都有复习拼音的内容,复习的方式不是字母一个一个地出现,而是以音节的形式出现,这也是一种整合。第二,课文都注了拼音,老师也可以有意识地结合字词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可以利用拼音识字,也可以利用汉字巩固拼音。总之,老师要有整合的意识。

问:教材中每篇课文后有课后题、会认字、会写字、我的词语库等项内容,教学时各有什么要求?

娄:课后题的设计以阅读为主,几乎每课都有朗读或背诵的要求,这是积累语言和感悟思考的基础。有的课后还设计一个拓展延伸的题目,教学时要具体设计实施的步骤。比如第三课《数字歌》的“填一填,说一说”,既是一个简单的口语交际,介绍自己,又和本课的写字结合起来。完成这个题目,先要介绍自己“我叫×××。我是一年级×班的学生。我认识了×个新朋友。”在说的基础上,填上自己的名字等内容。这也是说与写的一种整合。有的老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自己做名片,互相交换,既增进了同学问的友谊,又拓展了识字的范围,很有创意。也是一次综合性学习。

问:会认字、会写字前面谈识字写字已经涉及了,还需注意些什么?“我的词语库”教学时有什么要求?

王:这里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这套教材里课后的会认字、会写字与过去教材不同。会认字都是本课的生字,只要求认识,不要求写。而会写字有的是本课认的,有的是前面已经认过的,写的时候要注意巩固和复习。写字主要是要求写正确,写端正。要指导学生养成写字的良好习惯。写字要讲究质量,每个字写的次数不能太多,每次不超过五遍为宜。一个字写十遍二十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的词语库”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自主积累词语,让学生念念即可,不要求记,也不考查,但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问:语文乐园是单元学习的整合,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教学时应该如何把握?

娄:语文乐园内容丰富。“语海拾贝”中有拼音复习和整合的内容,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注意重点指导读音。“有趣的汉字”主要是向学生举例性地介绍或展示汉字的特点、识字的方法,目的是增加知识,开阔视野,不必作为考查的内容。“写字板”中练写的四个字,主要是笔画的复习和比较,有的给予笔顺和写法的指导,目的是把字写正确写好。词语和句子的有关练习也应是以积累为主。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不把学生的学习局限在书本上。“阅读欣赏”以读为主,以学生自学为主。不要把工夫花在理解分析上。阅读材料也可不限于此,老师可以另选,也可把“学拼音”中的阅读资源利用起来。

问:乐园中的“语文生活”是一个亮点,它整合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王:“语文生活”的教学,一要体现综合性的特点,二要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设计,突出重点。老师要研究设计好每一次的活动步骤。比如乐园二“和爸爸妈妈一起看课程表。向大家说说爸爸妈妈小时候喜欢哪些功课,自己喜欢哪些功课”。这一活动既有实践性,又有人文性。学生完成这个活动首先要和父母一起看课程表,这是一种亲情的交流。通过交流了解父母小时候喜欢什么课,这是学生的岛我语文实践,是一次口语交际,而且是互动式的。在此基础上,学生把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信息归纳,然后向同学介绍爸爸妈妈小时候喜欢的功课,自己喜欢的功课,这又是一次口语交际,是以介绍为主。老师事先要给学生说说完成这个题目的步骤,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语文生活”的活动要照顾到每个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娄:总之,教科书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教学的重要的范例,老师在理解教科书内容、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要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老师自己的实际,建构自己的教学体系,合理设计教学策略。灵插地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真正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努力。

语文版A版小学《语文》低段教学对策

娄湘生

语文版A版小语教科书问世三年,以它明确的编写指导思想、独到的体例、鲜明的特色,受到全国广大师生的好评。师生们普遍认为A版教材好教好学。老师们一致肯定它体现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和目标和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结各实验地区的教学经验,不难看出,把握好1—2册汉语拼音、识字、阅读课文的教学对策,必定事半功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文的教学对策

“开篇见文”是A版教材的一个特色。在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安排了《上学去》《一年级》和《数字歌》。一些中青年教师被“学拼音识汉字读课文”的“拼识一读”方法约束,误以为没掌握汉语拼音就无法教识字,就不能读课文。且不说在没有注音字母、汉语拼音之前的识字教学方法,单以当前的分散识字、集中识字、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字族识字来说,也显示了各自识字教学方法的优势。诚然,注音识字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但不是惟一的识字方法。况且,“开篇见文”是要把口语和书面语尽早结合,是要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是要调动入学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开篇见文”,第一单元的二篇课文,即使初学了汉语拼语,有些音节还投接触,遇到生字课文怎么教?这就涉及“听读教学法”的运用。

听读教学的识字、阅读及其教学流程一般是这样安排的:范读→领读→教学生字→跳读生字→组词语→朗读→评价。从这个流程中不难看出,听读教学的识字、阅读,是强调声音和文字符号的结合,先把这个汉字“念什么”(音)和“什么样”(形)初步结合;是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读文中识字做到“收一散一收”,真正做到字在词、句、文里能认识,脱离了词、句、文也能认识,从而巩固识字。

关于阅读的教学,《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A版教科书在低段编写的课文,内容是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文字是平实浅显的,要相信学生能够读懂课文的内容,理解文词的意思。因此教师不要过多地做不必要的分析讲解,不必去勾沉所谓的微言大义,更不必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的知识。纵观当前小学阅读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分析人物形象,讲述事物形态,点评写作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没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教学中的这种痼疾在低段的教学中应当避免和根除。

《课标》在低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结合上下文和生 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与不同文体的文本对话中向往美好的情境”,“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表明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更要重视“以读为本”,从一开始就抓好“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把阅读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舍得在课堂上拿出时间让学生“低吟以体其味,诵读而达其情”。在课上要注意读次和读量的把握,注意指导朗读,把学生的读看做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是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是语言积累、语感培养、情感升华的重要过程。

注意“开篇见文”的特点,把握好相应的教学流程;少一点不必要的分析讲解,多一点琅琅的读书声,以读为本,让学生喜欢阅读,在阅读中巩固识字,逐步培养阅读能力。请掌握好课文教学的这些基本对策。

二、识字教学的对策

在识字教学中有一个认识问题要解决:孩子们是在母语环境里浸润成长的,他们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所见的都是汉字,他们已然无师自通认识了一些汉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上,教师不能以为学生是“零起步”,误以为所有的汉字都要由老师一个宇一个字掰开揉碎地教音、形、义。教师缺乏大语文观,是造成识字教学少、慢、差、费的一个原因。比如《教字歌》里从“一”到“十”这10个汉字,又如上、下、大、小、中这些极常见的独体字,就真的只有老师教,学生才会认会写吗?

另外,就识字教学的方法而言,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A版教材是随文识字,是大分散小集中,多种方法识字。一些老师忽视了随文识字这个特点,还习惯上课伊始先把生字表里的字单拎出来,冠名为“扫除阅读障碍”,结果文离了字,字离了文,识字无助学文,读文不能巩固识字。更甚者是死按生字表的顺序教识字,殊不知在检测评价时,学生是背熟了课文,哇啦哇啦能把课文顺下来,似乎认识了生字;但一把字从文里拿出来调换一下顺序,反而不认识了。

二是忽视了重点。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而识字的难点在形,这是因为有些汉字笔画多,间架结构复杂,况且汉字的形近字多,因此要在字形的指导上多着力,绝不能在音、形、义上平均使用力量。比如“画”字,读音、字义并不难,恰恰难在它的形上。又如“鸟”和“乌”,难在形近的比较上。再如“孩”字,难在笔画多和间架及占位上。再者,虽然有的课文要认的字较多,例如《虎王开会》要认13个字,像王、开、点、走、牛这些字,在读音、字形上真的要和召、怎、迟一样去教吗?平均使用力量,不分音、形、义,不管重点和难点,这是当前小学识字教学存在的大问题。此外,当学生第一次和生字见面,是“瞬间记忆”,必以强刺激,才能让学生对要认的字产生有意识的、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所以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强化字与事物、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然后通过多次读文,不断让生字呈现,以期由“短时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化,达到巩固识字的效果。

三是识字能力的培养。低段从独体字向合体字过渡,要让学生逐步掌握诸如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字形结构的知识,在识写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简化识形”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学用加一笔、减一笔,换偏旁,猜字谜的方法让学生记牢字形,但有时离字义、离造字法相去甚远。说到底,要培养低年级学生利用部件、笔画、熟字或熟宇部分,最大单位地去综合、分析一个汉字的“简化识形”能力。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A版教材要认的和会写的字都应扎扎实实地抓紧抓好。

三、关于汉语拼音教学

把汉语拼音学习化整为零,是A版教材的又一特色,适当分散的五大优势明显凸现。

无论用哪一套“课标教材”,学习汉语拼音都要求“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地拼读音节,以达到解决字的读音和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明确了这一点,就可看出A版的“学拼音”是把汉语拼音原本一个个单列的学习内容,放在三个不同单元里去整合,强调单元与单元之间拼音、汉字、学文的整合。

“学拼音”安排在三个单元里,既有整幅的情境图和单幅图,又有儿歌、歌谣,带出了声母、韵母的音或形,这就把“音图一文”三者整合,把汉语拼音和识字整合,凸出汉语拼音的功能。在图中认识拼音,在阅读中了解拼音,在识字中巩固拼音,这就是强调部分的功能和部分与部分的联系,以求整合的效果。以“学拼音一”为例,学6个单韵母,8个声母和2个专用母(y、w).把声调教学、韵母定调和二拼法加以整合,出现148个音节,对帮助识字极为有利。到“学拼音二”出现13个声母,再与单韵母整合,同时学习三拼法,还掌握了更多的整体认读音节。一单元和二单元之间的汉语拼音教学内容又进行循环递进的整合,同时又在二单元的随文识字中,通过阅读课文和识字教学强化声韵结合,巩固汉语拼音。

“学拼音”中有文有图,但文与图是为学习拼音服务的。“学拼音”的重点内容切不能丢,例如“学拼音三”中复韵母、鼻韵母不同声调要读准,三拼连续要顺当。像《北风吹》《杨柳谣》只起辅助作用,不必像学习课文那样着力.以免耗时费力冲淡了重点内容。

学会汉语拼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它受各种因素制约,不能操之过急。关键是教学方法要得当,要多照顾学拼音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练习的机会,防止两极分化。

因为A版是把汉语拼音学习化整为零适当分散,音节是由少到多逐渐出现的,课文中的一些字虽然带有音节,但学生不一定会拼读,遇到这些问题不要急,先带过去,好在有听读教学法能解决,不会影响识字学文,待拼音复习结束,进入第四、第五单元,自然水到槊成。

教师要善于把课程文本转化为教学文本,不拘泥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提供的范例,这才是最为紧要的。

第三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说课稿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说课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上册

(一)上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上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编写特点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围绕专题精选课文。每一组都围绕专题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课文,力求内容涉及面宽,内涵丰富,语言规范。例如: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前两篇是丰子恺的《白鹅》和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是不同的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是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有利于通过比较体会表达方法的异同。

2、各项教学内容都围绕本组主题。每一组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都围绕主题来安排。例如第一组,在导语中就点出“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他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要求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像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地描写”。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就是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先口头交流,再写下来。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让学生积累的也是描写自然奇观的佳句。其余各组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可以说,除了“语文园地”中的趣味语文,其他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来安排的。

3、每组的前后内容互相联系,环环相扣。首先,注意了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通过略读课文前面的连接语,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的学习。其次,许多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活动,大多在前面有布置,有铺垫。例如,第二组的专题是“观察与发现”。习作要求写自己近来观察中的发现,或者整理写过的观察日记。这在前面的学习中有过多处的引导。在《爬山虎的脚》一文后,有两个小伙伴的对话“我想泡点豆子,每天去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我想和小伙伴一起去观察蜻蜓的飞行,还要把观察的结果记下来”。还安排了“阅读链接”介绍托尔斯泰随身带着笔记本,坚持写日记的故事。在《蟋蟀的住宅》一文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有了这样的准备,习作就有了基础。习作也就成为了学生展示自己观察与发现成果的一种需要。

(二)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1、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这些泡泡有以下几种形式:有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如《蟋蟀的住宅》中“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有的是体会用词的精妙,如《颐和园》里“慢慢地滑过”这个“滑”字用得真好。有的是引导理解句段的内容,如《爬山虎的脚》中“我来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的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白鹅》第二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我体会到了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还有的是读了课文以后所产生的联想,如《去年的树》中,“这时候鸟儿会怎样想呢?”

2、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有的是自己提出朗读积累的要求;有的是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有的是就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与大家交流感受。这样的编排,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学,学会与老师、同学合作学习。

3、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这是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一种形式。“词语盘点”中所列词语只是保底的要求,还可以要求学生补充自己在本组课文学习中注意到的其他词语,甚至是在课外学习中的词语。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4、“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一些语言现象,发现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第一单元,边读边想画面;第二单元,认真细致观察才能表达清楚;第三单元,童话体的特点;第四单元,明贬暗褒与词语的感情色彩;第五单元,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第六单元,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第七单元,边读边想,提出问题;第八单元,规范使用汉字。

展示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

宽带网——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三)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1、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链接了周恩来东渡日本写的著名诗篇;在《猫》的后面链接了周而符和夏丐尊写的两则写猫的片断等。从四年级开始,每册都向学生推荐几本好书。四年级上册推荐的是《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推荐的方法:一是在相关的课文后介绍;二是让学习伙伴交流对这两本书的阅读体会。

2、从生活实际的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例如:我看到了„„;我们的奇思妙想;保护文物。

3、安排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学童话;续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在“展示台”举办关于童话的墙报和小组编的童话故事集等。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作一简要介绍,并就如何凭借教材改进语文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 “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本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该字列入要求认识的字为止;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时不再注音;选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均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多音字注音用方括号。课文中的生字,都是注的本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变调或读轻声,在教师用书中加以提示,供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参考。

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

上述四个方面的特点,是教材各个部分的共同特点。由于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在编排上还有些不同的特点。

一、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所附选读课文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要有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都留到课外。教

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四年级上册仍然单独编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教材,要凭借这些教材,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

二、阅读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材,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1.练习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默读的练习也是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四年级上册教材,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等。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能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事实上,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会有所不同的。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加以肯定。当然,如果学生的讨论交流偏离了对课文的理解,纠缠于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或者学生的感受明显与课文的思想内容不符,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是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引导的地方。

3.领悟表达的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教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教材中还特别安排了侧重学习表达的“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读了《白鹅》和《白公鹅》,我们会觉得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那样相同,形象都栩栩如生,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又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但写法完全不一样,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会受到很多启发。

对于表达方法的领悟,教材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现,有的是先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这个特点,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领悟过程。

4.积累语言。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到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

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5.向课外扩展延伸。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有的引向课外进行观察,有的安排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还有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

以上五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某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所侧重。教师可参照教材中的安排,因文而异,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每课的特色。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要求不同,一般只要求读后能粗知文章大意。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适当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对内容的大致理解和读后的感受,有兴趣的地方还可以再读一读,特别感兴趣的也可以背一背。在词句的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

三、口语交际教材与教学

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四年级上册教材注意突出口语交际的这个特点,而且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有的以交流为主,如,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自己喜欢的动物,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的以讨论为主,如,讨论如何保护文物;有的要模拟生活情境练习交际,如,感谢和安慰;有的带有比赛游戏的性质,如,看图比眼力;还有的是讲故事、演短剧,如,第三组的讲童话、演童话,第七组的讲成长的故事、演成长的故事。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充分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这一特点,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上出特色。如,进行以交流为主的口语交际,首先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讲清楚;还要设法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再如以感谢和安慰为题的口语交际,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或引导学生回忆,再现生活中的情境。如果能捕捉学校或班上发生的具体的相关实例引入教学,面对面地感谢、安慰,或模拟情境表示感谢、进行安慰,效果可能更好。

“成长的故事”那一组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几种选择,除了讲成长故事、演成长故事外,还有交流读了《乌塔》以后想到了什么和讨论王虹来信中提出的问题。对此,可以有

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

四、习作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三年级一样,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在每组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8次。这8次习作,有4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4次小练笔。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习作,有以下四个特点。1.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了写实和写想象。

教材中安排的写一处自然景观、写观察中的发现、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导游词、写成长故事,都是练习写实;写童话、看图作文、写奇思妙想,都是练习写想象。

对于写实的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就是要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编。这样,既能切实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记实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对于写想象的习作,则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四年级的孩子受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想象不一定合理,所以在这方面的要求不能过高。学生只要敢于想象,并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下来就行。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教材中的习作都不搞命题作文,每次习作都只是提出一个范围,而且所提的范围很宽泛,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特别是安排综合性学习的两组,提供了多种选择,而且有的可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有的则可以先写再说。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条件。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里专门提了这样一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四年级上册教材,采用多种形式引导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例如,“语文园地七”的展示台中:“这是我给王虹写的回信,我给大家读一读。”“语文园地二”的习作提示,让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在一起交流。再如,“语文园地五”练习写导游词,“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使学生从交流和展示中获得习作的快乐,逐步提高习作的能力。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们编写的中年级习作教材,体现了这样一个思想,就是:修改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同时起步,修改的习惯在习作开始之日起就加以培养。在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对修改自己的习作继续作了引导。

当然,在中年级,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不能过高。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中提到:“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什么叫“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不能从语法的角度严格要求,主要是指别人看不明白的,或是与事实明显不符的,也包括一些错字和明显的用词不妥当的地方。

习作教材的这几个特点,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改革习作教学的精神。教师可以凭借教材,安排习作教学的过程。进行作文前的指导,应重在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则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习作后的讲评主要应突出习作的展示交流和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教材中有几组的习作安排给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作后讲评时,要兼顾到供选择的几个方面。例如,“成长的故事”那一组,有的写真实的成长故事,有的写

“从《乌塔》想到的”,有的是针对来信写回信。讲评时,既要兼顾这几个方面,还要适当突出一下对写信的评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练习写信,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写,但要通过作后的交流与评改,使每个学生在怎样写信方面都有所收获。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写多练。每学期的八次习作,应切实抓好,使学生练得确有成效。但仅有这八次远远不够,必须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结合课文的阅读进行练笔和写日记,都是有效的形式,教材中已经作了一些安排。但是,教材中的安排毕竟是有限的,需要老师们在用好教材的同时充分发挥创造性,为学生的多写多练提供更多的机会。

五、综合性学习教材与教学

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的主体性。教材注意体现这个特点,同时考虑到孩子还小,独立活动的能力有个培养锻炼的过程,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既放手又适当辅导的思想。教材中对综合性学习引导的具体步骤是:先在该组的导语中点出,再在第一篇课文的后面作具体的布置,最后在语文园地中进行交流展示。与三年级的教材相比,去掉了“综合性学习提示”这一步。这体现了逐步放手的思想。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都是展示交流的形式。展示台中只是举出几个例子,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创造,例如,“成长的故事”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学生可能还会有采访的录音,拍摄的照片等。教师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

第四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计划语文资料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计划语文资料

一、目标

识字和写字

1、会读生字表

(一)中的生字;会写由生字表

(二)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字典: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默读短文,有一定的质疑能力。

3、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能比较有条理交流地阅读感受。

6、能正确地使用逗号、句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问号、感叹号。

7、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句段。

习作

1、能比较有条理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新奇、有趣、印象深、最受感动的部分。

2、会写书信。

3、能用常用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病段。

听记

能认真倾听短文,把握主要内容。

二、具体措施

识字和写字

1、读由二类生字组成的词语,给二类词语中的生字注音。(抽查,一个单元/天)

2、听写由一类生字组成的词语。(家庭作业)

3、专题训练:

(1)查字典;填表格。(抽查,一个单元/天)

(2)多音字。(抽查,一个单元/天)

(3)近、反义词(抽查,一个单元/天)

阅读

1、朗读课文。(一个单元/天)

2、背诵课文、语文园地中要求背诵的句段。(一个单元/天)

3、听写文中的生词、词语盘点。(家庭作业)

4、专题训练:

(1)阅读题:默读短文,回答问题;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感情、交流感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标点练习。

(3)句式练习,含关联词语的使用、把字句、被字句、反问句、陈述句、排比句、双重否定句、拟人句、比喻句的改写等。

(4)修改病句。

(5)听记训练:听短文,填空。

(6)积累型练习,含文中优美句段、对联、名人名言等。

(7)理解综合型练习。

习作

1、写作文:自己的见闻(景)、童话、感动的一件事。

2、复习书信的写法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四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四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数的产生。

3.十进制计数法。

4.亿以上数的认识。

5.计算计算工具的认识。

6.用计算器计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亿以内、亿以上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会正确地读写大数。

3.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4.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

三、编排特点

1.优化教材结构,集中认数。

现在对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的认识加以整合,中间的十进制计数法是对亿以内的进行归纳整理,并作为亿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样的编排,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较三年级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够接受丰富而系统、逻辑较为严密的数概念内容;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相对集中,便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获得新知,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时,先在万以内数读写法的基础上教学整万数的读写法,再教学含有两级的数的读写法,以便于学生的迁移类推,同时突出了我国的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

2.提供丰富的素材,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的渗透。

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学生对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教材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科学知识:一个人一年的心跳次数,地球赤道长度,蓝鲸的重量,光传播的速度,蜻蜓的眼睛由多少只小眼组成,一小滴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地球、太阳的直径,全球人数,天鹅飞行高度,九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地球陆地、海洋总面积,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的星星数。

环保教育:新闻中的数据(共有多少少先队员参加“手拉手”活动、“保护母亲河”活动)、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数量。

国情教育: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公路总长度,我国小学数量,六个最大省份的面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青藏高原的面积,主要农产品的产量。

爱国主义教育:天安门广场面积、可容纳人数,故宫占地面积,长城长度。

3.突出数概念的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十进制的原理,培养数感。

和以往的教材一样,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

十进制是数学的基础。整数、小数、十进分数从数学本质上是一致的,再结合各种计量单位中的十进制,使很多数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数感的培养:P4“你知道吗?”通过直观的素材让学生体会1亿有多大。

4.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

教材在安排具体内容时,一方面图文并茂地提供教学的丰富素材,另一方面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

(2)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3)亿以上数的读、写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出示六个省市的人口和我国的总人口,为大数的认识提供现实的背景。学生通过这些背景来初步感知大数,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教学时,老师可以结合本省的情况来说一说,或者让学生调查一些身边的大数在班上进行交流。

2.亿以内数的认识。

(1)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首先,教材利用天坛图呈现北京市的人口数使学生理解认识大数的必要性,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接下来,利用计数器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和“十万”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利用类推,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揭示各计数单位的关系,突出规律性。这里的规律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最后,教材给出亿以内的数级和数位表,让学生根据数位表说出每个数位上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的概念。

例1的“做一做”中,第1题是通过数数帮助学生掌握计数规律;第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让学生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2)例2。教材这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先由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过渡到――整万数,让学生自己发现万级的数只要按个级的数的读法,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即可。再推广到一般的数。读完后,再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自己总结含两级的数的读法。特别是当数位上出现0该怎样读?

(3)例3。教材利用电视播放新闻中的数据引入写数,说明生活中有这样的需要。写数时,给出数位表,让学生对着数位写,从整万数到――一般数。关于数的写法也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4)例4。学生已经有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经验,教材这里给出六个数据(我国面积最大的6个省份的面积),让学生两两比较。自己总结归纳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5)例5。教材提供的素材:有关人体血液中红、白细胞的数量和作用的科普知识。让学生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体会改写的作用。

(6)例6。教材用拟人的方式给出地球、太阳的直径,结合具体数据来介绍“四舍五入”法,以及如何用“四舍五入”将非整万的数改写为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以前我们也学过估算,由于在估算中不是完全都是按照四舍五入法这种固定的方法来计算,所以四舍五入法放到这儿才学习。

3.数的产生。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教材在这里只列举了几个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符号记数――数字出现)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给出它的概念和自然数的一些特点。

4.十进制计数法。

计数方法有许多,而十进制是最常用的一种。教材利用我国人口数引出更多的数级,给出数位表,把数位、数级、计数单位综合整理,给出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同时也为下一步认识亿以上的数做准备。

5.亿以上数的认识。

例1教学读数;例2教学写数;例3教学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求近似数。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利用前面亿以内的相关知识,自主探索。

6.计算工具的认识。

这里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并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关于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教材通过丰富的直观图展示了他们的实际应用情景和他们的结构。

(1)算盘的认识。首先通过两种应用情境,说明了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记数。接下来介绍了两种算盘,让学生认识算盘上每格代表的数以及如何用算盘表示数,并自己收集有关算盘的信息。

(2)计算器的认识。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计算器。通过计算器的直观图来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计算器大致分为以下3种。算术型:有加减乘除简单的四则运算;科学型:还可以进行乘方、开方、指数对数三角函数等运算,以及具有统计的功能;程序型:可以编写程序,把一些复杂的运算步骤存储起来,可以进行多次重复的运算。

7.用计算器计算。

(1)例1。教学一般四则计算。加减法的运算把按键的顺序和屏幕结果对应起来,具体讲解。乘除法的运算让学生自己完成。

(2)例2。这里先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教学时让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几题,根据因数和积的关系,猜测规律,写出后几题的答案,再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但在教学时要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要让学生牢固掌握,但不要像以前一样把现成的结论、法则教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亿以上的数的认识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2.要培养学生收集生活中大数的习惯和能力,加强数感的培养。

教材上有一些小的实践活动,例如:第4页“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通过这些收集信息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数感。

实践活动:1亿有多大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2.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培养对1亿大小的感性认识。

二、具体编排

⒈ 首先,小精灵提出问题:“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让学生先猜想,引出要研究的课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2.接下来给出一个活动的示范:

第一步,确定方案:看看1亿张纸摞起来一共有多高?

第二步,开始测量、计算

第三步,建立1亿的表象(1亿张纸大约有1万米高,也可用比较的形式,这里是和珠穆朗玛峰来比较)

3.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方案来建立1亿的表象,如可以选“1亿颗黄豆有多少”“1亿粒大米有多少”“1亿个人可以站多大面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4.最后通过小组交流,加深对1亿大小的感受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一、教学内容

1.直线、射线和角。2.角的度量。3.角的分类。4.画角。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三、编排特点

1.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如线段、射线、直线的关系,角和射线的关系,各种角之间的关系等,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

另外,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都是借助直观过渡到抽象的,如手电筒的光线,探照灯等。

2.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

从一点画射线、直线可以画多少条,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实际测量角,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通过这些操作活动来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四、具体编排

1.直线、射线和角。

(1)射线、直线的概念。

首先,通过试验,借助手电的光线,直观描述什么是射线和直线,直接用数学化的语言给出两者的概念。接下来,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

(2)角的概念。

借助射线的概念,结合探照灯的具体情景,给出“角”的数学化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然后再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角的表示法和读法。

2.角的度量。

(1)角的度量。

首先,介绍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度)。教材由学生比较角的大小比较自然的引出角的度量,通过出示了量角器的直观图和1度的直观图帮助学生认识量角器,并且形成1度的正确表象。接下来,小组讨论如何测量角的度数。教材上两个角的方向不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测量。

(2)例1。通过测量角度来比较,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验证以前建立的结论。角的大小和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和角两边的长度无关。这在二年级上册的练习中学生就已经有所体会了。

3.角的分类。

(1)例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两把折扇的实物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同时注意区别它们与直线、射线的关系。

(2)例3。首先,用量化的角度来判断,并说明直角、平角、周角的关系。接下来,让学生利用平角和周角来求出两相交直线所成四个角的大小。与前面的练习相呼应。4.画角。

例4教学用量角器画角。教学时,可以直接给出画角的步骤,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

五、教学建议

1.恰当把握目标。

本套教材把角的认识分成三段编排,每段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同时前后也有连贯性,教学时,老师要把握好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教学时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数学中所说的“点”是没有大小的,“线”是没有粗细的,“面”是没有厚薄的。因此,教学时必须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3.加强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因此,课本上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的步骤等都没有出示文字说明,而是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这样的操作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材中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等这里就可以渗透极限的思想,猜想、验证的方法等,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意识的加以引导。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编排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后面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往往只需要估算就行了,不一定都要精确计算。所以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例题来学习估算,让学生理解估算的合理性,也就是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提供了六种不同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为后面的例题提供素材。在这儿第一次出现“千米/时”的表示法。

2.口算乘法。

例1: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100以内)――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

(1)16×3可以用口算法,也可以想竖式。

(2)以16×3为基础来学习它的变形160×3,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对比16和160的关系,总结几百几十乘1位数的口算方法。

2.笔算乘法

(1)例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教材这里给出了估算、笔算、计算器计算三种算法,其中笔算的算理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索,教材在这里只呈现了竖式结果。

(2)例2。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整十数。计算时,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算法,能口算的就用口算,不能口算在笔算。

(3)例3。首先用直观描述的方法教学“速度”的概念。这里注意突出速度的内涵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如每分钟、每小时等。接下来教学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让学生来体会这种符号表示的简明、快捷的特点,并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例3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再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4)例4。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里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同时渗透函数思想。

(5)例5。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估算也是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但是估算没有固定的法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适当的策略。教材在解决买票要准备多少钱的问题时,提供了两种估算方法。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估算好一些,也就是说要选取怎样的估算策略,这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一点。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估大,什么情况下要估小,才能符合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旧知,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2.允许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计算方式。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教学内容

1.垂直与平行。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重联系现实素材,利用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几何概念。例如,在垂直和平行中,我们借助运动场上的一些器械,相单杠、双杠等,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我们用推拉门、楼梯的扶手,等提供了他们的生活原型,同时还有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四、具体编排

1.垂直与平行。

(1)主题图。垂直和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体图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原型:单杠、双杠、攀杆、跳高杆、跑道。等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例1。教材通过小组画直线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又有不同的情况,有成直角的和不成直角的。在此基础上给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的变化,特别是中间的小男孩画的两条直线在第一幅图中还没有相交,通过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再画长一些以后,发现在第二副图中他们相交了。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平行线的本质特征,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时注意三点:从两条直线的关系整体把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因为这都是两直线的特殊关系;不能孤立地说某条直线是垂线或平行线,要注意相对性;避免思维定势,认为只有水平线和铅垂线才能说垂直或平行,老师在这里可以设计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

(3)例2。过直线上一点画该直线的垂线,教材通过连续的动态图描述画垂线的方法。这里没有给出文字说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过直线外一点画该直线的垂线,让学生自己探索画法。教材提供了两组(直线水平或斜着),使学生更明确地掌握画垂线的方法。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实验、尝试,发现点到直线间垂线段最短的性质,这也是垂线段最重要的性质。然后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后面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作准备。

(4)例3:画平行线的方法

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教材用直观图呈现平行线的画法,这里只给出直尺和原直线垂直的示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尝试把直尺斜过来,借助三角板的其他两个角,看看画出的是不是平行线,其实都是利用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性质。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接下来,让学生自己画图,通过测量发现平行线之间所夹的垂直线段同样长。实际上这里就是到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但这儿只是让学生知道这种现象,不要提过高的要求。最后让学生综合应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规定尺寸的长方形,首先要让学生回顾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根据特征来画。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主题图。主题图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原型:推拉门、楼梯、垃圾筒等。

(2)例1。首先从一般四边形入手,让学生画出四边形(有已认识的特殊四边形,一般凸四边形、凹四边形),并进行分类。整理出长、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给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接下来由小精灵的问题让学生探讨长、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揭示长、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一致性。最后用集合图来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例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来体会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不稳定的性质。这个性质学生在前面通过实验已经初步认识了,在这儿的重点是观察平行四边形变形后还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3)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梯形底、高、腰,等腰梯形的概念。

为以后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作准备。通过图示直接给出以上概念。这里要注意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对应性。

五、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一方面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就积累了许多表象;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出发,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一些内容。

2.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像“平行与垂直”这一内容如果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就不难发现它的学习既需要直线及角的知识做基础,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3.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

尽管教材在素材的选材上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现实背景,设计了一些学以致用的习题,如借助于运动场上的一些活动器材引出垂直与平行,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修路最近等,但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这就有待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必要的充实和拓展,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这一单元涉及到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

1.口算除法。

2.笔算除法。

二、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了解商不变的规律。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

5.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精减教学内容,加大教学步子,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力度。

本单元例题从原义务教材的16个减为现在的6个,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2.利用丰富的现实情境为除法计算提供素材。

本单元提供了给书打包,看书,喂猪,寄特快专递,吃药„„等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四、具体编排

1.口算除法。例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口算。

第(1)小题是整十数除以整十数,教材由分气球的具体情景来引出计算问题,口算方法不惟一,呈现了两种方法: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来算除法;用表内除法计算,想8÷2=4,算80÷20=4,这里渗透了商不变的性质。接下来,利用以上口算安排了相应的估算,为试商作准备。第(2)题编排同第(1)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

2.笔算除法。

(1)例1。教学两位数、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教学时让学生利用前面的除法估算进行试商,也可以借助小棒和直观图帮助理解算理。这里要解决的难点是:定商;商书写的位置。

(2)例2。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第1小题是用四舍调商,第2小题是用五入调商。教材这里用虚框的形式详细说明试商、调商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例3。利用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教学灵活试商。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教材在这里呈现了不同的试商方法:一种是一般的试商,就是看作整十数来试商,但这里也有它的巧妙之处,就是当把26看作30试商4小了的时候,不是改为商5再试,而是直接根据余数36里还有1个26直接确定商⒌ 所以它既是一般的方法,又有灵活处理。另一种是,把26看作25,一次就试出商。这里也为学生留有余地,学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方法,比如把商看成20试商。这里是否需要调商,需要调一次还是两次,需要视具体数据而定。学生通过交流不同的试商方法,来体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试商的方法。

(4)例4。前面的都是商一位数,也就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都是前两位不够除,这儿出现前两位够除的情况,计算方法和前面一样,只是商的位数多了,需要注意的是商的书写位置。具体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完成。这里两个小题包括一般的和商末尾有0的情况。最后让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和一位数的除法进行比较,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算理。

(5)例5。教材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来探讨商的变化规律,这里有三种:被除数不变,除数变;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同时变。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同时这里也是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五、教学建议

1.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一方面,教材为学生计算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背景,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另一方面,学生已经有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基础,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笔算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2.重视口算、笔算、估算技能的共同发展,互为促进。

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特别是遇到不同的问题,学生可以选取不同的算法。保证必要的练习。这部分内容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第六单元统计

一、教学内容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纵向和横向两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统计表或单式统计图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三、编排特点

1.让学生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较多的条形统计图,并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本单元就是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并讨论复式和单式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建立学生的统计观念。

2.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本单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利用统计看到数据的变化趋势,如城镇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根据两种饮料销售量的统计决定如何进货,人均寿命增加,找出绿化对降水量的影响,人均住房面积逐年增加,用电子邮件通信的逐年增加等。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3.让学生开放性提问,寻找信息。

例题和练习中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别是数据分析时,学生可以不局限教材提出的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提出更多的问题,发现更多的信息。

四、具体编排

1.例1。例1教学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首先,利用统计表先让学生画出单式条形统计图,再进行合并。这个过程让学生自己完成。接下来,让学生说一说复式条形图和单式的有什么区别,体会新旧知识的关联。最后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统计图表发现: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总体人口逐年上升,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

2.例2。例2教学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编排同前。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这里数据的分析比例1更加开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找出信息。学生通过交流后会发现:两个停车场共同的特点:轿车停放的数量最多。由此初步判断:其他停车场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进而推广到整个社会车辆中,也是轿车的数量最多。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重要功能:通过抽样调查——反映总体的情况。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时应该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己完成教学任务。除了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实际,灵活的选取素材来进行教学。

综合应用:你寄过贺卡吗?

一、教学目标

⒈ 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⒉ 通过数学计算,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二、具体编排

1.阅读文字材料,了解信息,初步感知节约用纸的必要性。

2.调查统计,计算平均数。

3.计算。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伐多少棵大树。

4.开放性讨论。

5.实践行动。把讨论的结果付诸于行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来进行环保教育。

三、教学建议

还可以利用其他素材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如计算每家平均每天用多少垃圾袋,全校每月用多少垃圾袋。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或一些比较经典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向学生渗透初步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编排特点

教材利用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或经典的数学问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由于这些思想方法比较抽象,必须借助一些具体的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这些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典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具体编排

1.例1。教材通过烙饼问题:怎样烙最省时间让学生体会优化理论。教材给出不同的方案,学生通过计算和讨论,找出最优的方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硬币等物品来摆一摆、试一试,记录下结果,通过操作来发现。解决烙三个饼的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扩展到4个、5个„„10个,让学生探索奇数个饼和偶数个饼的烙饼方案有什么规律,实际也是一种化归的思想。

2.例2。教材由一个生活情景来引出问题,并给出沏茶的各项工序及所需的时间。这些工序有先后顺序,有些顺序可以改变,有些不能改变。如洗茶壶、接水、烧水、沏茶顺序不能改变。但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比如在烧水的时候可以洗茶杯、找茶叶等,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这里的方案可以多样化,但最终要实现最优化。教材这里用流程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来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中找出最优的方案。这里重点要突出优化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体会优化的作用。

3.例3。教材通过让学生解决“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总和最少”的问题体会优化的作用。码头上三艘货船同时到达,如何找到最优的卸货方案呢?这里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卸货的顺序是一个排列问题,一共有6种不同的卸货方案,学生可以一一列出这6种方案,计算出每种方案中的总时间,比较得出最优的方案。也可以先判断:如果先从等候时间最长的货船开始卸货,那么其他两艘船等候的时间就长了,而从等候时间最短的开始,总的等候时间一定最少。从而找到答案。最后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的规划有什么实际意义?体会优化的作用。

4.例4。:对策论

教材这里由“田忌赛马”的故事来引入对策论的应用问题,这个故事学生都听过,但并不是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的,这里就是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优化思想也就是运筹思想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运用了,比如战国时期的“田忌赛马”就是对策论的应用。对策论是优化的一种,它研究的是竞争的双方采取怎样的策略能战胜对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育比赛中像乒乓球团体赛时,如何安排选手的上场顺序,就要用到对策论的方法。

教材首先让学生完成表格,也就是田忌所采用的对策,虽然他的每个等级的马都不如齐王,但最后获胜的却是他,体会对策论方法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列出所有可能的对策,看田忌采用的这种方法是否唯一能战胜齐王的方法。最后在说一说这种方法在生活有哪些应用,体会对策论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要恰当把握教学要求。优化(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是比较抽象、系统的数学思想方法。这里我们只是通过简单的事例让学生体会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到最优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时,老师要把握好教学要求,教学中避免出现运筹、对策论这些数学术语。

下载新市区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培训活动资料[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市区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培训活动资料[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八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照专题进行编组,涵盖了八个专题,分别是:自然奇观、观......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目录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组 1 观潮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3 鸟的天堂 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6 爬山虎的脚 7 蟋蟀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梳理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梳理 一、教材解读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培训2013(5篇范例)

    ●参观植物园--结合"除法"单元设计 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感兴趣的"参观植物园"的事情,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综合应用 知识解决参观植物园这个活动中租车和设计参观线路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各组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研说教材

    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研说教材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要进行研说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最终定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为了帮助老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建议做一简要说明,仅供老师们教学中参......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网络培训心得体会在xx小学参加了2019年上期小学语文四年级统编版教材网络培训》,常志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介绍及教学注意的问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