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类是否应该敬畏大自然
辩论赛“人是否应该敬畏自然”正方观点
(——注:这是本人网上百度整理出来的)之所以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结果往往导致自然被破坏,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敬畏”,从字面上说,是又敬重又畏惧。敬重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课文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大自然的智慧“深邃、高超”,“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作为或听天由命,而是说当人这个智慧生物在改造自然并让其服务于自身时,要充分考虑大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规律,或对自然规律不能破坏得太多。比如,对于江河湖海,即使危及到人类的利益,也不能以违背自然的方式去征服它,而是应当像大禹治水那样,以顺应自然的“疏”去治理,而不是用违背自然的方式去堵。这一点,黄河三门峡水库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和惨痛。
敬畏自然也不是说不要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而是指人类在利用科技时,应当顾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以及它们与我们长期生存中所建立起来的平衡、制约、互利、互生等关系。
敬畏自然并不是说不要利用人类发明的科技手段去造福人类、保护人类,比如使用抗生素战胜疾病,而是说在发明和使用抗生素时,不能一味指望以抗生素的力量对一切微生物加以歼灭。敬畏自然还指的是,人在利用科技的力量使自己生活得更为舒适时,还应当顾及到另一些人或另外一群人的利益与生活状态,因为人与人的关系归根结底也会转移到人与自然及人的生存状态上来。海平面升高是这次印度洋海啸惨重伤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引起海平面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造成的气候变暖。因为众所周知,海啸是海底大地震导致,并非人类的活动引起的,与人类是否敬畏大自然毫无关系,除非你真的相信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世界自然基金会做了调查,凡是珊瑚礁和红树林保存完整的地方,海啸受灾程度明显轻于其他地方,敬畏自然还指的是,人类在利用科技力量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时,是以人类的利益来划分正确与否,可行与不可行的,这显然有失公允。而且,即使就科技的终极目标——揭示真理(而非把科技当作一种有用的工具)来看时,人类科技所揭示的真理也只是人所认识的真理,而这样的真理最终还得用大自然来检验。当然,人类生活的实践检验也是一个方面。
人类尽管有强大的科技力量,但不能以为自己拥有了这样的力量就可以不顾一切,为所欲为。这倒不是说自然和其他生物也有制约人类的力量,而是指人类不应当用科技君临一切和主宰一切,更不应把科技当作“神”来供奉。即使从多样性的原则来看,也应当给自然留出一定的位置。就像马丁·海德格尔提出的著名困惑:在技术化的千篇一律的世界文明时代中,是否和如何还能有家园?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结论是人类理应敬畏自然。敬畏,就是又敬重又畏惧。敬畏之下就是爱护。人类既然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人类智慧应该领悟大自然的智慧,人类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时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说明改变遗传基因对一个物种的危害,让我们纯自然的农作物种子中的遗传基因和其它生物的遗传基因融为一体,在短时间内看不出来,但却不明显的,缓慢的危害我们人类的身体,几百年或几千年之后,多年累积起来的危害就会明显的暴露出来,到 那时候,悔之晚了。
对于“远古时代,没有。。也是大自然。。”回答 是啊,但是对方辩友别忘记了:那样的情境下,人类还能生活的很好吗?
人类曾经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可是,人类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全球气候变暖,瘟疫肆虐,印度洋海啸使30万人丧生。
“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如何对待自然:一是观点态度──应该平等对待自然;二是思维角度──要换位思考;三是行为方式──应该爱护自然。
“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井呢?”
反敬畏派认为环保的目的是为了人,而敬畏派则主张为了大自然而环保。汪永晨质问:“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员,大自然存在多久了,而我们人类才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多少年,为什么一有了我们人类,就要以我们人类为本?,“愚公移山”是前人很早就提出来的,在《列子传》中就记载了这个寓言。还有那世界独一无二的万里长城,从北京到杭州的隋朝大运河都是古代不怎么敬畏自然的杰作。
你说人类的力量很大,北方缺水、南方涝,要将南方的水调往北方。我说,到时说不定你建好了水渠,铺好了水管,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工程结束时南方则无水可调了。人们真得必须冷静下来,思考灾难给予的警示破坏森林资源这种恶劣行为,不给森林树木活路,就断了水的活路,不给水的活路,水就不给人活路。
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是啊,我方的观点就是“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从而更好的生活环境,否则,人又怎么能更好的生活?更不要说什么以人为本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良好的环境,有赖于和谐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本身就是以人为本,而且是以全人类为本。大自然造就了人类,人类的未来依然仰仗自然,很显然,人和自然的关系首先是个逻辑问题。总而言之,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我们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恰恰是把以人为本作为依托,正确协调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在环境和资源分配方面的诉求。人类,永远是地球的一部分,无法取代什么,也只有一次次的进步,才懂得敬畏自然,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一个整体,人与自然,只有真正地相辅相成,才能真真正正地和谐下去,才能有人类更美好的未来。的辩证关系?
与其以科学之名反对敬畏大自然之心,倒不妨以敬畏大自然之心,去做科学的工作。
敬畏大自然,所敬者不局限于自然,它也包括对人的尊敬。以自然为本,就是以人为本!作者的观点中充满了手握科学利器唯我独尊的“科学决定论”的意味。作者还把人与自然循环往复、错综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简单归结为对立关系,似乎以人为本,就不能以生态为本、以环境为本。却不知道在人类和自然的历史关系中,我们既能够看到相互冲突带来的悲凉惨痛,也不乏和谐相处之下的田园牧歌。
人和自然简单对立起来的观点,恰恰是生硬地割裂了环境与人类共性的一面,而代之以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事实证明,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当人征服自然的能力越强,其破坏自然的能力也就越强。征服自然其实是孩童期人类懵懂之中的一种幼稚幻想,已经步入成熟期的人类应该从先贤的智慧和文化中汲取精髓,展拓自己成熟宽广的胸怀,理性地看待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正如我们不可因科学的负面影响就因噎废食,放弃对科学的追求,但认为科学就能搞定一切,和因噎废食同等狭隘。,“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什么“群众一声吼,高山也低头”,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等,有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很快就付出了昂贵的学费,有些则给子孙后代留下了祸根。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是说,一切发展都应以人为本,都应尊重自然,保护和爱护环境,造成一种“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局面和氛围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敬畏大自然,同时又应努力掌握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敬畏,是在一定的语境下,这是对自然的一种神圣的态度,是遵重自然,保持它的生态平衡,从而更好地改造它。并非敬畏自然,就是对自然的盲目崇拜,而不加以利用。人类曾经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可是,人类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全球气候变暖,瘟疫肆虐,印度洋海啸使30万人丧生。不必违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难以找到一块净土。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当我们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 华北地区沙尘暴大举入侵,这都是我们滥耕滥伐的结果。近年发生的非典、猪链球菌、禽流感、口蹄疫的爆发,也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但愿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泪,不是我的眼泪,更希望不是地球母亲落下的最后一滴带着绝望的泪!
敬畏自然不是极端环保主义,环保主义是伴随着自由主义经济(简单讲即不干涉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环保主义,就是保护环境的一种主张,极端环保主义是环保主义的一种极端表现。
人永远也不能征服自然,征服自然是痴心妄想,南北两极的冰山溶解,没有那个人能够控制了,人是破坏大自然的罪魁祸首,人无非是提高科技手段来适应自然的变化,如水利设施,地震,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提前预报等等。
现代化的室内装饰,人造板、胶合板、壁 纸、各种涂料、化纤地毯等,都会释放出醛、苯、酚类有害气体。室内办公设备及家用电器,也会形成严重的室内污染。据德国 专家指出,电视机的“放毒”现象必须引起警惕。厨房内煤气、液化石油气、燃煤、也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油烟、一氧化碳和氮 氧化物。美国环保科学家发现有11种有毒化学物质浓度高出室外,其中6种是致癌物质。
这次海啸给人类另外一个启示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不能无所作为,还是要有所作为。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在文中旗帜鲜明地说:应该以人为本。他表示绝不反对保护环境和保护生态,但需要弄清楚一个观念,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目的是为了人。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破坏”一下环境、生态,改变一下环境和生态,但也是为了人。
要按照何先生的话,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要为人类服务了。树我们可以砍,动物我们可以杀,江河我们可以想怎么截断就怎么截断。不知道何先生知道不知道还有生物链,今天一个物种的灭绝对明天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在这个大家庭中,所有的存在都只是为了人类一个孩子,这是不公平的。人类再进步,科学再发展,大自然也不仅仅为我们人类而存在。
在我们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
马克思曾说过:“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才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
第二篇:敬畏大自然
敬畏大自然
江苏省兴化市钓鱼中心校八(3)班刘汉文
它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部由人类杰出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虫共同谱写的生命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它就是《昆虫记》。
《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一人性观照虫性,书中描写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不严肃的学术著作如同有没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而且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读罢《昆虫记》我颇有感触。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社会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生产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看,天空不再蔚蓝,流水不再清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美好景象已成为往事。听,一棵棵倒下的参天大树在哭泣,绿色正在慢慢地消失。忍耐了多时的大自然终于爆发了。沙尘暴、洪水泛滥正向人类袭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远去,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于是乎,迷途知返的人类开始了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把对大气的污染降到最低。
岂是如此这般,我只想说四个字:敬畏大自然。自然与人生一样,如同一面镜子,你对她笑,她就对你笑;你对她哭,她就对你哭。不漠视自然,不漠视人性。“敬畏自然”,不是分析哲学,不是数理逻辑。它仅仅是世界上最有可能美好起来的一个庸俗。
法布尔不愧是“昆虫世界的维吉尔”和“昆虫之父”。他是凭借着广播的知识、诙谐的趣味以及精彩的文笔把我们一次次导向昆虫世界的,面对他的诚心引领,我们不仅无法拒绝,而且还会对他充满深深的感恩。因为他让我们最终明白:在这个世上,人与自然需要和谐,人与动物需要友谊。只有学会尊重大自然,敬畏自然界中的大小生命,人类才会有光明的坦途。
我幸福地憧憬着:在蓝天白云下,鸟语花香,蜂蝶翩飞,鱼游潜水,人们在灿烂地微笑„„
第三篇:人类必须敬畏自然
人类必须敬畏自然 人类必须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说之一)
王紫馨(方悟)2005.1.25
非主流中,我是一直支持何祚庥、方舟子二位的,但在“该不该敬畏自然”的问题上要发表点反对意见。讨论这一问题首先要统一对“敬畏”概念的认识,其次要讲清为什么该敬畏或不该敬畏,我从这两点来说明个人见解。
“敬畏”一词从字面理解,“敬”为敬重、尊重,“畏”为畏惧、害怕,另有一意为谨慎,《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603页词条释为“又敬重又害怕”。语言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理解和含义,它也在发展中,作为现代人,我取“谨慎”意。原始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神,巫祝权威甚至大于部落酋长,当代人有多少人还拜自然神?中国古代讲天人感应,也要求神问卜,现代人中只有少数人还讲迷信,而敬畏自然的思想却流传了不止万年,社会主体对它的认识能一样吗?方先生不理解这种历史性,不区分语言的时代特征,硬说现代人的认识与“原始人的泛灵论、中国古人的‘天人感应说’一脉相承,都是把大自然当成有意识、有人格的神灵,担心冒犯了它就会遭到报复。” 网上调查,有近半数读者赞成敬畏自然,他们中有几人会相信泛灵论和天人感应?我想大多数人,包括反敬畏派中的多数,都希望尊重自然规律,不任意破坏自然环境,不要把人道强加于天道,与我主张的尊重自然规律,在改造自然中谨慎行事,三思而后行的“敬畏”含义相同。反敬畏的中坚人物都是“人定胜天”论者,都是“大干快上”的支持者,只顾眼前利益,只做短期行为是某些人的行动原则,“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是某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立项的潜意识。辩证法讲事物发展都是自我扬弃,我们破坏了自然环境,不是自然界要报复人类,而是人类自己会惩罚自己,只不过这种惩罚落在了他人与子孙后代身上。
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一是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生存是和自然发展密切相关的。部分与整体同一,整体受损,部分也受损,长远利益丧失,眼前利益最终也会化为乌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部分要服从整体,局部要服从全局,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何老不了解人类和自然的同一性,反对以环境为本、以自然为本,总是用形而上学对立性认识来看问题,认为人和自然是对立的。人和自然的同一表现在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空间,破坏自然环境等于破坏自己的生存空间,你去破坏或占据别人的生存空间会遭到反对,同样,任何破坏子孙生存环境的行为也应予以反对,何老却说:“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破坏’一下环境、生态,改变一下环境和生态,但也是为了人”,实为谬论。自然与人是一个整体,以自然为本就是以人为本,把一个整体分为对立的两部分而只顾其一,就是形而上学的孤立性、片面性意识。你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头几年得点粮食,有点眼前利益,随后就要为频繁的水旱灾害和荒漠化付出更大代价。三门峡水电站建起来了,几十年效益抵不上陕西一年的损失,黄河至今不清,天下也不太平。
必须敬畏自然的第二个原因是由于自然力远大于人力。系统论讲系统功能大于要素功能,作为最高系统层次的自然界的自然力也远大于作为低层级系统和要素存在的人类社会的人力。大家都承认人类没有阻止地震、海啸的力量,实际等于承认自然力大于人力。热力学第三定律讲不能达到绝对零度,不是自然界没有绝对零度,而是凭籍人的力量不能实现绝对零度。绝对零度只有黑洞的强大磁场下才能达到,而黑洞的形成要借助百亿颗中微子恒星核的集体力量。光速不变是相对论基本前提,它是纯能量的光波和电波的传输速度,许多科学界人士力主超光速,电子在加速器中都只能接近光速,你拿什么去超?你即使把自身质量全部转化为能量,也不过是等于光速。许多人认为宇宙无限,人驾驭自然的力量无限,无视热力学诸定律给自然和人类设定的各项限制:第一定律设定了宇宙总能量及各具体空间系统能量的限度,第二定律设定了过程方向即时间方向的限度,第三定律设定了人力限度,第零定律设定了每一平衡态能量的限度。按牛顿力学三定律规定的两作用力相反的原理,引力作用和斥力作用相同,方向相反。光波即斥力波,光速即斥力波速,引力波速与斥力波速同一,都为每秒三十万公里,你能完全克服引力场作用你就能达到光速(仍不能超光速)。凡有质量的物体都受引力场制约,人与各种航天器都是重物,怎能达到无质量的光子的运行速度。
人们看到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就认为人无所不能,“人定胜天”成为社会主导思想,许多人甚至否认物理学基本定律的有效性,反相对论、反热力学、反光速不变居然也成科技界主流意识。我多次强调宇宙的界度层系关系,天地生人国家身,人类处于自然界的低层级系统中,他的力量不能超越其层级系统,因此人力不足以和自然力对抗,“人定胜天”是虚妄之言。人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也就不能以一个地表重力圈中的生物物种来称霸地球,更不要说宇宙了,你拿什么征服自然?方舟子举了个天真学者曾提到的用核武器轰击小行星的例子(许多学者坚持生物进化和地球发展变化的外因说,认为小行星撞地球导致生物物种大灭绝,否认地球物种变化原因来自地球自身地质变化的内因说,我曾在《站在巨人肩上》一文中专门作了说明):“假如未来有一天,又有一颗小行星迎着地球飞来,人类面临灭顶之灾。那么人类是应该采取一切手段(例如用核武器轰炸)去征服它,还是高喊‘敬畏自然’而坐以待毙?那样的‘敬畏自然’岂止是反科学,简直是反人类。”需特别指出的是: 我们在月球、金星、水星、火星上都可以看到许多环形山,除了某些是火山成因外,大都是彗核撞击而成,它们并没有引起各星球全球性变化,地球上的陨坑也没有相应的全球性变化证据,一些人仅以局部例证推测生物大灭绝是小行星撞击所致,为什么不看一看同期地质板块发生了哪变化呢?在地质考察中,我们可以在各历史地层中看到明显的地质变化证据,地球内能变化和内力场变化所导致的板块运动引发的地质灾难才是生物物种灭绝的因素。我在《也说彗星》中指出,彗核或解体的彗核—流星,是按重力场要求运动的,当它达到一定密度时,必须就近回归重力中心,即各星核。如果有一个彗核向地球飞来,你是用任何方法也不能阻止它的运动的,因为引力规律或叫重力规律非人力可以左右,你能改变的仅是落地点,它的运动趋向在任意点上都只指向地心。
讨论中涉及的怒江上修水电站的问题集中在怒江大峡谷地段,我和许多环保人士都仅反对在此地段修水电站。完整地保留大峡谷原始环境,把它作为自然保护区保护起来,有节制地开办旅游,作为长远收益远比发点电效益大得多。发电站可建在远离大峡谷的上游和下游地区,如果设计合理,一样不少发电。北京古城的保护就很能说明问题:按梁思成、林徽因原样保护的观点,北京可以分新旧两城发展,古都风貌得以保存,城内200万人完全可靠旅游业生活而千年无忧。拆毁古城,盖起高楼,好象现代化了,几百万人的吃饭问题你得给解决,更重要的历史文化被毁灭不可再生。你的那些洋楼哪个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拆了老文物,再建假古董,瞎折腾耗费了多少民脂民膏,居然也成了为官者政绩。三门峡水电站当初罕有反对意见,四十年历史见证了反对者的胜利,但社会为此付出了极大代价。长江三峡工程我相信黄万里的预言,有二十年我们就可看到它的灾难性后果,历史仍然会站在少数人一边,不尊重科学,不敬畏自然规律,人们就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古人倡“天人合一”,以人道去合天道,也是敬畏自然之体现;今人主张“人定胜天”,妄以人道制天道,违背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
必须敬畏自然的第三个原因是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老子讲有无相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联系是普遍的,虽然科学尚不能说明地质变化和人类活动关系,但地球大气变化及地表环境变化中人的因素是重要因素已成共识。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因揭露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而被冠以 “反文明反科学”的帽子,但历史给了她最公正的评价。方舟子先生说:“海啸的爆发和生态状况毫无关系,它是大陆板块的相互碰撞导致的海底大地震引起的,是纯粹的天灾。” 哲学范畴中的普遍性即绝对性,也就是说普遍性联系的存在无一例外,世界上没有不互相联系的事物,事物只有联系程度和形式的差别,纯粹的、孤立的东西不存在,讲海啸和人类活动及环境破坏毫不相干是认识上有误区。我们知道光和热的产生皆来自内能的释放,当有外部能量输入时,释放的首先为外部输入的能量,当无外界能量输入时,释放的是内禀能量。热力学第零定律规定了物体一定热平衡状态下的能量数值限度,当可燃物燃烧释放能量时,为遵守第零定律规定就要以减少质量来求得平衡,拉瓦锡氧化说认为燃烧前后物质质量不变是违背热力学定律的(我正在写一篇论述热力学定律的长文,为配合敬畏自然的讨论,先发第一部分)。从物质结构看,正、负电子相湮灭转变成光子释放光能,释放出电子对的中微子带走部分能量(实质是中微子自身的纯质量),一切内禀能量的释放都有中微子退出。我们过去总认为中微子来自太阳或宇宙中其他恒星,是因不知道它有无质量,所以认为它可穿越一切宇宙空间,在实验已证实中微子有质量的情况下应改变原有认识。我们在宇宙全景图上看到的大尺度各向同性显示了总体能量的均衡分布,而在星系以下的空间的能量分布却是不均衡的,核心部分集中了大部分能量(质量),外层各区域能量(质量)也呈团状分布,所以宇宙空间大部分为真空状态。观测事实说明宇宙有空间结构,它是按照重力从内到外,由重到轻排列的。中微子是纯质量粒子,为宇宙中最重物质,所以它成为一切空间结构的质心。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引力之前加“万有”二字,就说明引力作用的普遍性,它除对无质量的光(电磁波)不起作用外,对一切有质量的物质都起作用。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同一,引力作用即重力作用,所以认为中微子可到处乱跑不符合引力和重力场理论。太阳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中微子不可能穿越宇宙空间,它只能回归于恒星核—太阳质心。地球人工测试装置检测到的中微子皆来自地球自身,我在另一文章中提到两个试验设想来检测地球中微子:一是在与现有装置中心点垂直的上方(因中微子重力作用直指地心),进行大规模爆炸或燃烧试验,看检测器接收到的中微子是否骤然增加。二是在新建的热电厂锅炉正下方几十米地下建中型检测装置,再在非锅炉区建同型对照装置,前者应能检出较多中微子反应。在炼钢炉下或核锅炉下建检测装置也有同样效果。把小型放射性装置拿到现有装置上方(几米高)直接进行检测的方法也可试一下,但我不知较少的中微子释放能否被检测到。我曾在兰州火流星事件后呼吁对疑似点和疑似物进行放射性检测,无人响应,错失低成本验证中微子问题的机会,今后如遇同类情况,包括产生爆炸的流星雨或流星,都应立即进行放射性检测。
为什么要检测中微子?因为一切地质变化都和地核变化相关联,地核正是由中微子构成的,一切核裂变或说燃烧过程都同时产生两种力、两种作用,一是斥力,向外辐射和释放能量的作用;二是引力,向内辐射和释放纯质量的作用。燃烧释放的中微子回归地核的重力作用又转变成推动地幔和地壳向外膨胀的作用,地球板块运动的能量就来自中微子大量集中于地核的重力加速度的转变能量。虽然太阳辐射是地球中微子产生的主要因素,但人类自学会用火以来对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也产生了相当数量的中微子,如果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力可以亿年计,人类对地球变化的影响就在千百年的数量级上。也就是说,如果人类活动规模缩小一些,我们虽然不能制止地震、海啸,但能使之爆发后延,晚爆发百年,也许我们就能准确预报地震、海啸,就可减少损失。在这个问题上,环保人士的认识高于科技界,是比较科学的。
量子力学早已告诉我们,我们不是纯粹的观测者,在任何自然过程和实验过程中人也是参与者,没有哪种变化是不和周围环境紧密相联的,宇宙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构成的具有界度层系特征的有机整体。敬畏自然者正是看到了这种普遍联系而生敬畏之心,反敬畏者缺乏这种科学认识,拒不承认普遍联系,历史虽会给予公正评价,但代价会落在全人类头上,这正是站在前沿者痛心之处。何老说得对,这确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宇宙观错了,许多认识都会出错,我期待更多的人从对立性形而上学中走出来。
第四篇:敬畏大自然阅读答案
敬畏大自然作者:张雨生
尽管人类忙着去认识月球,认识金星火星,认识太阳系以外的天体,但是,对自己脚下地球的认识,却是盲区多多,知道的东西很有限,研究的进展很缓慢。汶川地面下29千米处,岩层蓄积应力,迫使地壳破裂,瞬间释放出来能量,相当于爆炸250多颗广岛原子弹。可是此前,我们对此毫无所知。认识地下的研究,比认识天上的研究,投入的人力物力少得多,而地下带来的利益及灾害,却比天上带来的大得多。
惨痛的灾难,带血的教训,警示人们必须讲究科学,顾及自然规律,以把家园建设得更坚实,更安全。这些天,地震专家一再指出,中国是多地震国家,汶川一带是地壳的断裂带,板块的挤压带。对于这一自然现象,不能不顾及,不能不重视。地震中,有一种情况最让人揪心:学校是重灾区,压得最多的是孩子,一个中学有260多个孩子遇难。今后,把家园建在哪里更好一些,建筑物应该怎么设计,施工达到什么标准,不能不作科学论证。
前些日子,我去了鄂西南的恩施,那里是大山区,民居不是藏在峡谷中,就是挂在山坡上。我想看看他们别具风格的吊脚楼。当地人说,现在很难找到。果然,跑了利川、咸丰、来凤等县,只在山凹里见到几幢,公路两旁的乡镇和村子。全部换成了砖石结构的小楼。当时,我想到了唐山地震,对当地人说,还是吊脚楼好。木结构,不易震塌,塌了,上面只有瓦片,伤害不会大。如今盖小楼,农民为了省钱,没有钢筋水泥立柱,只是石块墙托着水泥板。山坡的倾斜度那么大。稍微有摇晃。就会塌下来,日本是多地震国家,警钟长鸣,非常重视房屋的抗震性能。我们居安也要思危啊。
敬畏大自然,不是仅指抗震救灾,仅指民居建筑,许许多多工作,都不能藐视自然威力,不能不顾及自然规律。违背大自然,破坏大自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敬畏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会得到大自然的恩惠。人类对大自然要怀有一颗爱心,这爱心还应该升华,成为一颗敬畏之心。
(选自2008/6/23/《今晚报》)
阅读训练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向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1)这里所说的敬畏,不是图腾时代的愚昧,不是封建时代的迷信。
图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许多多工作,都不能藐视自然威力。
藐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明确地告诉人们要“敬畏大自然”,从文中看,我们应该怎样敬畏大自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所举的汶川地震学校是重灾区和鄂西南恩施“吊脚楼”换成了砖石结构的小楼这两个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许许多多工作,都不能藐视自然威力,不能不顾及自然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怎样理解“人类对大自然要怀有一颗爱心,这爱心还应该升华,成为一颗敬畏之心”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暴雨、雪灾、地震等,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危害,请你结合本文内容,针对这一现象写一条警示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一般用作本氏族的标志。(2)轻视,小看。
2、正视灾害的严重性,正视自然的巨大破坏力,从而科学地认识大自然,正确地适应大自然。
3、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说明’了地下带来的灾害,比天上带来的大得多。
4、说明人们建设家园不大讲究科学,不顾及自然规律,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
5、违背大自然,破坏大自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敬畏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会得到大自然的恩惠。
6、自然养育了我们,我们热爱大自然,就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讲究科学,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7、示例:呵护自然,就是呵护子孙后代;破坏自然,就等于置后代于危难之中。
第五篇:敬畏和感恩大自然
敬畏和感恩大自然
1、知道大自然也是会生病的;
2、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恩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大自然为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所以我们要感恩、爱护大自然。否则大自然就会发“脾气”,形成如沙尘暴、山洪等自然灾害。这些都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大自然一旦发脾气了,那将是我们人类不能抗拒的。总之,我们要感恩和敬畏大自然。
知识屋:大自然也会生病
正如人的身体机能运行一样,大自然也有她固有的运行规律。我们的身体机能出现问题时会生病,如果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被破坏,她同样会生病。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反常现象,例如: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都是大自然的病态显现。也是大自然用这样一种特殊的语言告诉人类:她病了!
人生病了可以用药治好,大自然一旦生病了,是很难治愈的。
为了不让大自然生病,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知识屋: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
由于过度放牧,昔日的草原已经变成了荒漠,于是沙尘暴席卷而来;由于过度砍伐,昔日绿色的山头只剩光秃的岩土,于是泥石流奔腾而至……我们对大自然一味的索取与破坏,终将导致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受着大自然的恩惠而生存,破坏大自然其实就等于伤害自己。我们要学会对给予我们生命的自然感恩,还给自然以美丽与宁静,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我们该如何保护大自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