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题常用答题步骤

时间:2019-05-14 12:0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阅读题常用答题步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阅读题常用答题步骤》。

第一篇:高考阅读题常用答题步骤

高考语文阅读常用答题步骤

※答题总体要求:对(准确切题)、全(全面完整)、好(语句通顺)。

※高考题型:

一)、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 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 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1)、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在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 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1)、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二)、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要求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答题要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三)、审美鉴赏性试题,属于文学评论中的一种,是读者对作品的观点和看法,即短文赏析的中心论点;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其艺术效果,把握其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4)、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5)、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6)、从文章结构鉴赏:①铺垫呼应,结构严谨。②前后对比,鲜明突出。③先抑后扬,曲折有致。④环环相扣,层层深入。⑤先总后分,层次分明。⑥板块结构,美观严谨。⑦一线贯之,形散神聚。⑧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注: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答题时只需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高考语文阅读常用答题步骤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1、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2、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1)、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2)、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重视语言标志,即那些表现或暗示作者思维进程或文章结构层次关系的标志性词语,臂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之类的表示顺序的词语,还有“一方面”“另一方面”之类的范围词。同时还要注意分号、冒号、句号等标点符号的作用。

3)、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答题时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有什么特色?

※文首:

1).结构上,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统摄全篇、奠定基调、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2).内容上,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或中心(记叙文、小说),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首尾呼应、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这些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等。

2、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考查方式: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答题模式: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直抒胸臆,展现了作者„„的胸怀或思想情感。

※主题句一般是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意思?

※关键词句位置:文章每一段特别是首段或末段的首句或末句,文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答题模式:通过„„的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5、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肖像)描写

△描写景物(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描写(叙述)方式:正面描写、反面描写(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描写作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抒情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或神奇景象描述作用:增加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侧面烘托)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欲扬先抑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6、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或讲解道理;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1)、比喻说理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2)、比喻叙事能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作用:

△表现喜爱的事物:栩栩如生,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丑态毕露,强烈的厌恶感。

1)、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引起共鸣,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夸张作用:

1)、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2)、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态度,强烈地唤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形象地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度和表达效果,烘托环境气氛,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排比作用:加强语气(增强气势)、强调内容(突出中心)、加重感情(强烈奔放);

(或: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1)、排比写人,入木三分、细致入微。

2)、排比写景,层次清楚、细腻动人、形象可感。

3)、排比说理,透彻清楚,令人信服,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4)、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感情洋溢,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引用作用: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1).语言凝练,言简意明;

2).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如说明文中引用诗文;

3).加强真实性,如引资料;

4).增强说服力,起证明作用,如引名人名言或格言等作理论论据。

※反复作用: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叠词、短句作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借代作用:突出事物本质特征,增强语言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 对偶作用: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1).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

2).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反问作用: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设问作用: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1)、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

2)、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象征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第二篇: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这几年的诗歌鉴赏题,依据考点,它的问题设置主要有这几种类型:意象意境型、表达技巧型、语言特色型、炼字型、情感主旨型、评价型、比较评价型等。

一、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景物有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描摹出主要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在描摹出图案或图景后,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炼的话概括,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如:

画 堂 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提问: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回答: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的景象,(步骤一)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残春图。(步骤二)表现了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步骤三)

二、表达技巧型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衬哀情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6)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赏析角度及常用名词:(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对比映衬、象征、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答题步骤:

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

3、析效果,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例如:

醉落魄

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提问: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回答:主要运用了烘托(衬托)的手法。(步骤一)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步骤二)来烘托鹰的形象。(步骤三)

三、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如: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回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多用口语,(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句)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简析某字在某句中的表达效果。联系全诗,赏析某字的表达效果(妙处、作用)。某字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答题步骤:

1、找字。(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叠词、拟声词、表色彩的词语)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情境,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如:

过 香 积 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提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回答:“诗眼”分别是“咽”“冷”。(步骤一)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二)“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步骤三)

五、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步骤:

1、写什么,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怎样写,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此点一定要结合诗句本身灵活运用,因为在此类型题的考查中也许所选诗歌并未涉及技巧的考查)

3、为何写,抒发什么情感,或反映什么社会现实、表现什么情趣、寄托什么情怀等。

例如:

南 柯 子

王 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提问: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回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此诗在此处并未运用表达技巧,故可省略步骤二)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步骤三)

六、评价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只是前六类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例如: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提问: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回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七、比较评价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情感、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例如

越中 览 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环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鹄飞。

石 头 城 刘禹锡

山围古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提问: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

回答: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手法,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与现实显示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为辉煌历史哀鸣的翻飞“鹧鹄”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旧时”月亮,各自形成对比,共同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凉感;《越中览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笔,振起全篇。《石头城》以“旧时月”暗转,隐隐反照的是东晋到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

不同点:《越中览古》由历史典故发轫,由昔向今延伸,侧重状昔日的繁华,引渡到现实情景,勾勒出一幅动态画面;《石头城》从今往昔推移,反方向运作,侧重描绘今之荒凉,定格于一个静态镜头。

以上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关于诗歌鉴赏答题类型的一些总结,因为诗歌鉴赏术语的积累已经不属于解题步骤,在此没有讲解。而本文所写的也只是诗歌鉴赏过程中的一部分,希望可以帮助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使其表述的更清晰严谨。

总之,我们千万不要忽视答题步骤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更希望在今后的诗歌鉴赏中力求做到紧扣问题,回归诗歌;运用术语,适当展开;明确步骤,表述严密;自圆其说,大胆做题!

第三篇:2012高考题

2012年河北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

语文

一、单项选择Ⅰ(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远岫.刺绣.衣袖.秀.外慧中乳臭.未干B.晋.升灰烬.觐.见进.退两难噤.

若寒蝉C.驿站后裔臆断神采奕奕自怨自艾D.阡陌悭吝翩跹谦谦君子牵强附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伏法坐标棉里藏针和言悦色 B.精简栽脏恬不知耻嬉笑怒骂 C.幅员厮杀甘拜下风唇枪舌剑 D.影牒膨胀严惩不贷搬师回朝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张教授把祖辈__下来的秘方献给了当地的医疗部门,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⑵望着那__的夜空,他又回想起那__的童年,因为每一颗星都闪烁着小时候妈妈讲给他的许多动人的故事。

⑶新上任的检察长衣着__,其貌不扬,但脸上刚毅的神色似乎在告诉人们些什么。A.流传悠远幽远俭朴B.留传幽远悠远简朴C.留传悠远幽远俭朴D.流传幽远悠远简朴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公安部门正式介入调查足球赌博案,调查对象涉及足协高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B.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为政清廉,自觉接受“八荣八耻”教育,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开车,对这种火中取

栗....的行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D.张彦因为一件小事跟室友发生口角并大打出手,虽然老师极力斡旋..,双方矛盾仍未消除。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父亲的《背影》为什么会给朱自清留下最难忘的印象?课文是怎样紧扣着《背影》来写,使内容和题目互相照应的?

B.会后,许多代表抓紧时间查阅资料、补充、修改学术报告,许多代表互相访问,交流研究心得和学习体会。C.鲁迅先生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自己的写照。

D.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个钟头,就有人陆续交卷了。

B.艺人们过去一贯遭人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会着人间的温暖。

C.我们应该做好消防工作,避免生命财产少受损失。

D.近年来,有不少海外学子相继学成归来,报效桑梓,他们在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已经崭露头角。

7.将下列五个语段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我攀登长城,漫游故宫。。。①它们都凝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②故宫的宫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威严

③我同样喜欢近年来并肩崛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④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冷峻⑤他们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使人感到格外亲近A.①②④③⑤B.③①④②⑤C.④②①③⑤D.⑤①②④③ 8.对下面四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他肚里有墨水儿,脑瓜又活,看个文件什么的,都比别人

理解快。②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③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捡走了草地上的露珠。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A.借代 拟人 比喻 夸张B.借代 比喻 拟人 夸张C.借代 比喻 比喻 比喻D.借喻拟人 拟人 夸张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杜牧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小李杜”。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静女》是《诗经》的第一首,是我国爱情诗歌的“开山之作”。

C.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纪年完整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操吴戈兮被犀甲

B.斩木为兵,揭竿为旗C.一尊还酹江月D.终老不复取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1——12题

舟中读元九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11.对这两首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014高考复习全攻略知识点全集一模题库二模题库三模题库高考真题

A.白诗一、二句写自己在夜晚对着荧荧灯火,读好友元稹的诗,直到灯油将尽夜静更阑 还放不下。

B.元诗一、二句是写诗人在一个晚上听到了好友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消息,顿觉灯光

黯淡,灯影摇曳不定,这是由于内心悲痛而造成的错觉。

C.白诗的第三句,是说诗人由于眼痛而吹灭了灯,躺下也不能入睡,只好在黑暗中再坐一 会儿。

D.元诗的第三句,是传神之笔。诗人已经病倒“垂死”,听到消息竟然能够艰难地“坐起”,课件对朋友关切之深。“惊”字写出了震惊之情,“坐起”,写出了震惊之状。1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写了“残灯”,白诗侧重于客观写实,元诗侧重于主观感觉。

B.两首诗的结句都用景物描写,把深情寓于景物之中,是景语,也是情语,耐人寻味,加 强了表达效果。

C.两首诗都描写了诗人怀念朋友,独坐孤灯,夜不能寐的情景,抒发了一种凄苦悲凉的感 情。

D.从这两首诗的第三句可以看出,元稹对白居易的思念和关怀特别强烈,而白居易对元

稹的关怀和思念就显得一般,不够强烈。

二、单项选择Ⅱ(每小题2分,共8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16题种子银行 赵涵漠

一座巨大的保险库矗立在距离北极点仅有1100多公里的永冻土上。

每年,只有1900多名捕鲸的渔民或游客和5000多只北极熊会登陆保险库

所在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尽管人迹罕至,但保险库却拥有可与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相媲美的安全系数,甚至能够抵御原子弹爆炸的冲击和6级地震。

但是,人们在这座零下18摄氏度的地窖里找不到黄金、钻石或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只有约1亿粒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作物的种子。

建立这座“种子银行”的全球农作物多样性信托基金会负责人相信,即便地球经历气候剧变、核战争或恐怖主义袭击,“种子银行都能够让人类在这个星球上重新建立农业生产。它是送给全人类的礼物,它为地球农业购买了一份保险单。”

这并不是在危言耸听。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全球已有3/4的农作物品种在上世纪消失,其中80%的玉米种类在上世纪30年代便宣告消亡。在美国,84%的豌豆品种不再生长。粮食品种多样性已经陷入了一个大麻烦。

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世世代代的农夫都知道,如果在一块田地里种同一个品种的粮食,一片嗡嗡飞过的蝗虫或一次突如其来的降温就可能让他们颗粒无收。相反,如果在许多片田地里种上几百个品种的庄稼,那就稳妥得多。

如今,似乎只有闭塞的乡村才遵守千百年来的古老守则。在更多的现代化农庄里,玉米杆和豆秧像等待检阅的卫兵一样整齐排列。《纽约时报》曾发表评论称,“如今在许多农田里,农民为了提高产量,仅种植一到两种作物。与‘纯种的狗更娇贵’的道理一样,如此培育出来的 植物更易受到害虫侵害。”

高产作物曾经是人类的救星,可当农民们越来越依赖于单一品种的作物种植时,危险已经悄悄逼近了。在18世纪初,以土豆为主食的爱尔兰人大多种植一个名为“拉姆泼”的品种,尽管这种土豆高产,抵抗力却弱,一碰上马铃薯晚疫病菌,就会像小麦碰上锈病一样迅速死亡。灾难发生在1845年,致命的晚疫病菌孢子在爱尔兰全境扩散,饥荒导致数百万人饿死或逃难。

挪威的“种子银行”在2008年冬天建成,不过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这一想法。在贫穷山村长大的俄罗斯植物学家尼可莱•瓦维洛夫曾走遍五大洲,收集了无数罕见粮食品种和野生谷类的种子。他领导的一家位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研究会专门负责保藏他收集到的种子,那就是全世界第一座“种子银行”,当时存储着40万份种子、根苗和果实。1941年著名的列宁格勒战役爆发。但是在那时,前苏联官员只顾着下令转移冬宫的艺术品,没有人理会理会瓦维洛夫历尽艰险才建成的“种子银行”。瓦维洛夫研究会的一群科学家选取了部分种子样本装箱,搬到地下室里,并轮班守护它们。在那场残酷的战争里,最终有几十万人饿死或冻死。当1944年的春天,列宁格勒解封时,死亡名单上有9个名字正是负有守护任务的科学家,尽管他们就在粮食种子旁边,却始终一粒都不肯吃。而在此之前,瓦维洛夫搜集种子的行为被当局斥为“资产阶级科学”行为。1943年,这位一生都在试图解决饥荒问题的科学家,最终在伏尔加河的一个集中营里被饿死了。

(选自2011年10月19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3.这篇文章前四段的中心意思是()

A“全球农作物多样性信托基金会”在距离北极点仅有1100公里的永冻土地带修建了种子银行。B.“全球农作物多样性信托基金会”在距离北极点仅有1100公里的永冻土地带修建了温度为零下18摄氏度的储存了黄金、钻石或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的地窖。C.“种子银行”已经抵御了原子弹爆炸和六级地震。D.种子银行能抵御1900多名捕鲸者,甚至5000多只北极熊进攻。

14.“它(种子银行)是送给全人类的礼物,它为地球农业购买了一份保险”在文中的意思是()

A.“全球农作物多样性信托基金会”用与美国国家黄金储备相当的金额给全球农业购买了一份巨额保险。

B.“全球农作物多样性信托基金会”用与美国国家黄金储备相当的金额购买了礼物送给全人类。

C.“种子银行”的建立,使得全人类即便遭遇地球气候剧变、核战争或恐怖主义袭击,也可重建农业生产。

D.“种子银行”的建立,使得人类不再担心地球气候剧变、核战争和恐怖主义袭击带来的巨大损失。

15.文章第七段说“如今,似乎只有闭塞的乡村才遵守千百年来的古老守则。”这里的“古老守则”是指()

A.种植玉米和豆类等作物以整齐有序为好,应该像卫兵一样整齐排列。B.与“纯种的狗更娇贵”的道理一样,独特品种的农作物更值钱。

C.在一块田里只种一个品种的粮食,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而种上多个品种的粮食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

D.在一块田里只种一个品种的粮食,某种自然灾害可能使其绝收,而种上多个品种的粮食就保险得多。

16.下列与本文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在北极永冻土地带建立“种子银行”库,是为了充分利用这里低温的自然条件。

B.挪威“种子银行”建成于2008年冬天,但最早提出这一想法的科学家尼克莱瓦维洛夫,1943年在伏尔加河的一个集中营饿死了。

C.“种子银行”是个比喻性说法,是说储存种子将有好的经济效益,应交给专业化的“全球农作物多样性信托基金会”运营管理。

D.“种子银行”是个比喻性说法,如钱存在银行一样,是由“全球农作物多样性信托基金会”建成管理。

三、单项选择题Ⅲ(每小题2分,共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B.而又不随以怠.怠: 懈怠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看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 之相:帮助,辅助 18.下列加点字与“常在于险远”中的“险远”活用相同的一项是()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且庸人尚羞.之C.而高.其直D.朝.

歌夜弦,为秦宫人 19.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余之所得也A.掭以尖草

B.夫六国与秦皆诸侯C.可使有勇D.今日之事何如

20.下列句中“而”表示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弃甲曳兵而走D.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21.故国神游。22.故知一死生为虚诞。23.座中泣下谁最多?。

24.《春之声》是用“意识流”手法写成的小说,作者是。

五、应用文写作(共5分)

25.请根据以下信息,以校长办公室的名义拟一则通知:班主任带队,统一穿校服,禁止携带手机,保持卫生,5月20日上午8点,精神文明标兵表彰大会,校体育馆。(限200字以内)

六、阅读(共十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9题一只碗 安妮宝贝

我对奈良持有一种淡淡的乡愁式的牵挂。雨后初晴的午后,流连于它平实而幽僻的旧巷子里,每每觉得仿佛回到童年的浙东小城。青石路,杂乱交错的电线杆,墙角边的秋菊花盆。整个深秋午后,清凉空气里几乎什么声音都没有。如此相似。现今,记忆中的童年小城早已被改造成商业气息沸腾的新城,奈良却似持久地停滞在一种旧日的意兴阑珊和波澜不惊之中。在狭小悠长巷子里,走过间或相隔的隐蔽餐厅和宁静的庙宇,见到密密的一小间一小间的手工作坊店铺。麻布、瓷器、布料、纸张,种种。不经意走进一个陶器作坊,主人不在,也许在里面的工作间。素色木架上摆出作品,各式杯子、杯托、盘碟,调色和质地看起来显得细密而温润,简洁天真之中隐藏着细节中的讲究。是极为稳敛的风格。

一个白色陶土大盆,描着清雅拙朴的菊花一朵,线条洒落的枝叶。边上一枚小小标价签,价格极昂贵。显然,手工作业的主人,知道它的分量所在。这样的大盆若搬回家里,是该供起来,还是用起来/按照一贯作风,我也许会把它尽可能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日夜相对,时时碰触交会,这样才不辜负美意。也许会用它来盛米或盛水。

在我衡量过它的重量和体积决定放弃之后,它至今还在我的心里时时浮起,从未忘记。以此,我认识到,一个人若碰到心中喜爱的物品,不妨随缘,尽可能与它互相归属,这样彼此才是完整。

所以,寻常人家需要去尝试领会和体验美好物品的价值。不使用美好的日用品,人的生活氛围缺少优雅丰富的能量,缺少心与物之间的惺惺相惜。惜物,惜缘,这本是一种温柔真切的情分。让心中相悦的优美物品包围身边,以此观照到内心,本身也是一种熏染。如果人们不需要这些,即使美的物品出现,它们存在也不长久。一般境地是,要么被定义成昂贵稀少,只被一小部分人得到,要么就逐渐陷入惨淡经营消失破落的境地。

记得一次旅途中,在僻远乡村的农家吃饭,看到主人用来盛汤的青花大碗很有古风——线条疏朗,落笔洒脱,说不出来的潇洒秀丽。而她用来盛饭盛菜的小碗也都一律好看,使用长久,有些略有缺口,摆放全然不经意。这样的有年份的碗,现在城市中人早已无福享用。山里人生性节俭,不愿也无力喜新厌旧时时替换,所以保留这些老碗至今。

心有感慨,那真是不复返的时代。曾经普通山野人家的一个汤碗,都这般风景。

我喜爱的物品,美,可以寻常使用,与人的生活贴近,实际而厚实,并不美得超凡脱俗,却美得丰衣足食,心平气和。平日习惯四处搜集瓷器,简单的杯碟盏碗。一只一只包扎妥当,用手拎着大袋,小心翼翼带上飞机,带回家里。它们都是被再三精挑细选的,旅途中人的时间精力有限,行李重量也有规定。

厨房里有一个玻璃橱柜,专门盛放这些物品。有旧朋好友,或远方客人来,挑选若干取出来,清洗拭干,在上面放置坚果、水果、点心、花枝,泡上

一壶清茶,桌边小叙。这般,对着如此优美而耐人寻味的小杯小盘,眼目也是清明喜悦的。它们因此组成一段一段美好时光的回忆。

日常生活才是所有的美之中心,蕴含着文化的根源。人类的真正价值,就在日常生活中最为直接地得以表现„„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

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选自2012年《读者》第10期,有删改)

26.作者为什么会对奈良“持有一种淡淡的乡愁式的牵挂”?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2分)

27.“美得超凡脱俗”与“美得丰衣足食,心平气和”,在文章中各是什么意思?(2分)

28.“一个人若碰到心中喜爱的物品,不妨随缘,尽可能与它互相归属,这样彼此才是完整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29.下列对本文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全文紧紧围绕“一只碗”展开写作,赋予了“一只碗”深刻的哲理与人生意义。B.根据文意推断,假如作者花了大价钱买回了那个“白色的陶土大盆”,一定舍不得使用,会把它珍藏、保存起来。

C.作者认为,如果美的物品不能融入人的日常生活,那么它们的存在也不会长久。

D.作者喜爱的瓷器,都是昂贵的、稀少的,用这样珍贵的瓷器待客,主人会感到自豪、有面子。

七、写作(60分)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

第四篇:古诗鉴赏分类及答题步骤[模版]

诗歌鉴赏无从下手?突破秘籍我这里有!

诗歌鉴赏怎么做,其实在你把它分类之后,再将题型归类,掌握相应的答题术语,做些练习,就结束战斗了。今天我们就来看下诗歌的分类,一窥其貌。

诗歌鉴赏1: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特点归纳】

1、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写作技巧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实战演练】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诗歌鉴赏2:送别诗鉴赏

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

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

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是因为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

【情感特点】

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2:宽慰

别董大(情深意长的勉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3: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长的勉励)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4:表诗人志节

芙蓉楼送辛渐(坦陈心志的告白)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5: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6:朋友间的友谊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常用表现手法】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鉴赏方法】

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

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1)杨柳

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2)长亭、短亭、劳劳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3)南浦

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实战演练】

(一)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做法。

(三)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诗歌鉴赏3:山水田园诗鉴赏

【例】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小结】

山水——风光优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情怀田园——生活恬然

【思想内容】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写景的方法】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1、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诗歌鉴赏4:借古讽今感怀身世——怀古咏史诗鉴赏

【特点】后代诗人对尘封往事发思古之幽情。它常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了诗人对社会历史的感触。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解读要求:

(1)基础: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

(2)关键: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

【分析鉴赏】

例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一)鉴赏方法

1、弄清触发的媒体:古迹、典故、人物等。

2、弄清史实:作品涉及到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典故。

3、体会意图: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

4、领悟感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

(二)所抒之情

1、叹朝代兴亡变化。

2、感慨岁月瞬息变幻。

3、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

(三)常用表现手法

1、以景衬情

2、由议论引发

3、正反对比,侧面烘托

【作者在咏史时所站的角度】

1、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诗人不置身其中。

如下面两首: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①(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②,肯为君王卷土来③?

注释: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③肯:岂肯,怎愿。

赏析点拨:王诗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诗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认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2、把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

过陈琳墓(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叙写自己对陈琳的景仰之情,而今日漂泊江湖路过陈琳的坟墓。)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是全篇寄寓之意所在。)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即景抒情。前句是墓前之景,下句是墓前的遥思。)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

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贾 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不是感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借题发挥,借咏贾谊故事,尖锐地指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视人才,让他们在政治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汉文帝史称有道明君,尚且如此,其他君主自然更勿论。李商隐把从古以来贤才不得重用的叹息与自身流落不遇的感慨,通过贾谊的典型事例抒写出来。前两句以欲抑故扬的手法,叙述文帝求贤,召见才能卓异的贾谊,使人以为下面必有关于国计民生大事的咨询;三四句却转而揭出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讽刺的意味极深而出之以唱叹,尤觉情韵悠远。

【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两诗所咏之历史均为三国时候东吴与曹操在赤壁对垒的一场仗,东吴仅几万兵力,面对曹操数十万大军,由于周瑜抓住了敌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扬己之长以制胜,结果火烧赤壁,大败曹军。这是一场奠定三分局面的战略性大战,也是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所以引起后世许多文人墨客的怀古之情。

请分析两首诗歌抒情角度的差异。

杜牧诗写了一个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又联想到关于“二乔”、“铜雀台”这些历史上的人与物,虽然没有直接亮出自己的观点,却能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

胡曾诗写法却不一样,直接歌颂周瑜的才能、功绩以及这场胜仗的重要意义,充分流露了赞美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出塞图(王思廉①)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注】①王思廉:元朝初年诗人,历经宋、金灭亡等历史事件。②龙庭:指匈奴集会祭天的地方。③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将王昭君的悲剧归为画工之责,故有“怨丹青”的说法。

(1)这首诗在描写人物方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衬托。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衬托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掩泪听”琵琶的悲伤情状衬托弹琵琶者王昭君的悲苦、哀怨。

(2)与《西京杂记》的记述相比,这首诗在主题思想上具有怎样的进步性?

《西京杂记》将罪过推到画工身上,意在说明个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贤妒能造成的。而王思廉的这首诗将矛头指向汉朝统治者,表明由于国家民族的衰弱,因而使很多妇女成为牺牲品,所以,王昭君的悲剧便具有更深的历史意义。由此看来,王思廉的这首诗跳出了个人荣辱的圈子,以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为主题,深化了昭君出塞的意义。

诗歌鉴赏5:秦时明月汉时关 ——边塞征战诗鉴赏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1.边塞诗派

举例: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归纳特征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家乡——思乡念亲;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2)风格——雄壮豪迈。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3、赏析方法

(1)词句分析法(2)形象分析法

4、常见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5、主旨

①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②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③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④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⑤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⑥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分析举隅】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前两句是写景,所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景物特点: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辽阔、寒冷的沙漠景象。

内容特点:劝别友人,前路莫愁。

情感特点: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2、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请略作分析。

表达:

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

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课堂演练】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将军不畏艰苦,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末句,用比兴的手法,写唐军荡平敌寇的雄心壮志,豪气干云的盛大气势。全诗虚实结合。

【实战练习】

1、阅读卢纶的《塞下曲》,回答问题。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⑴“月黑”句在全诗的作用。

月黑,无光;雁飞高,无声。渲染出夜晚的深沉寂静,为下文单于遁逃唐朝将士追击作了铺垫。

⑵诗中能表现主题的形象是什么?

主题是表现边境战争艰苦,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能表现这一主题的形象在最后一句,一支骑兵列队正要出征,刹那间,将士的弓刀上落满了大雪。

2、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回答问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⑴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

⑵“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的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慷慨。

诗歌鉴赏6:商女不知亡国恨——感时伤怀类

这类诗歌的重要特征是即事抒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多哀惋幽怨之作。

情感:报国忠君之志,忧国忧民之情,壮志难酬之愤,仕途失意之苦,人生命途之舛。

诗歌鉴赏7:不识庐山真面目——哲理感悟类

哲理与诗情有机统一,或触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于情、情理交融。披文探理,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

想要诗歌鉴赏不丢分?做对这7道题就够了!

挺长时间没有给各位同学普及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了,也没有同学提醒我~今天补上这一课,想要学诗歌鉴赏答题套路的同学坐直了。

诗歌鉴赏题的7种问答模式

纵观历届高考诗歌鉴赏题,大体上可以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就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故凡属景情关系都属于这类题型。

3、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绘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规范的表达为两个双音节形容词。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伤感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伤感。

4、答题示例

绝句 二 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作者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杜甫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魅力的初春景象(季节特点的总结,之后加上冒号):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光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营

造了一种明净绚丽的春景;(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5、练习巩固

题义公禅房(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依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义公是一位高僧,此诗写其禅房周围环境。

问:义公禅房周围环境有怎样的特点?写这样的环境有何作用?

答:禅房空林环绕,秀峰迎门,幽谷临阶。夕阳雨霁之时,山峦格外清净,又有水汽飘落,更显庭院阴凉;这一环境恰如莲花般纤尘不染,脱俗绝世;衬托了义公的清德高风,情调高雅,襟怀绝俗,从而寄托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二、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等)两种,侧重考查间接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虚实、对比、白描、动静等。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另外也考查设问、反问、反语等。

3、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注意全面考虑,观点准确,考试时,有时为了降低难度,题目中已经明确指出从某个角度加以鉴赏,则这一步就不必了。)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说明做主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这一步即是第一步的论证,必须结合原诗)

第三步:此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回归主题,回答技巧对主题的作用)

4、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巧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抒写了诗人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步骤三)

5、联系巩固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这首诗是杜甫入蜀后,抒写的羁旅异乡的感慨。首两句入嵌在镜框丽的风景画。请分析此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答:该诗运用了映衬的手法。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色彩明丽,景象清新。全诗以乐景写哀情,极言春光之明丽,更能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情致。

三、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自此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解答的词一般有:(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委婉、简练生动„„

3、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春怨(盖嘉运)

托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多用口语。(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5、巩固练习

邯郸东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东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作者通过想象中的画面,即东至深夜,家里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的。诗的语言质朴无华、明白晓畅。

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

(1)X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为什么?

(3)你认为X字好在哪里?

2、解答分析

沈德潜曾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就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所炼之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五言炼第二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五言炼第三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五言炼第五字:“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五言炼二、五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七言炼第二字:“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七言炼第五字:“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七言炼第七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七言炼第二、五字:“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从词性的角度而言,古诗炼字一般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等。(参看上一节:值得注意的词)

3、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字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的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 ”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5、巩固练习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邹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问: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摄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自是很妙。

五、“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等。所以,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方向

(1)该词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2)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4、答题步骤

第一步:写了什么。

第二步:所起的作用。

5、答题示例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为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 崖 州 城 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砸千遭绕郡城。

问: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答: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一为援 手的急切期待。

6、巩固练习

湖州歌(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问: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答:对全诗景物描写起统领作用。

六、观点不同型

1、提问方式

(1)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2)有人热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

2、解答分析

解答这类题,思考的方向主要是手法、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首先,要确定一种观点,然后依据原诗词的内容分析找到关键的几点理由,分条作答。

3、答题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塌,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答:“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好。因为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仿佛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为映衬。“引愁心” 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也可以)

4、巩固练习

渔翁(柳宗元)

渔翁也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逢。

问: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

答:同意,删去两句平淡闲远的尾巴,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以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 ”,而且“奇趣更显”。

或答:不同意。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香,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其孤独无伴才可知。删去后影响了孤独之情的表达。

七、对比鉴赏型

1、提问方式

(1)两首诗或词出现进行内容与主题、手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2)说出相同点或不同点。有的指氛围、情感,有的指风格、方法的对比。

2、解答分析

依据原诗词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

3、答题步骤

先对诗词相关原句作一解释,中欧啊到题眼;再列出几条作答。关键是抓住其不同点,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

4、答题示例

夜游记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问: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和异同?

不同点:词句抒发了自己不被理解的感慨,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小尾

套路在这儿,剩下的就看你的了。答: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第五篇:申论答题步骤与解题技巧

申论答题步骤与解题技巧

一、步骤一:审题

(一)审题步骤

1、把握出题人的意图:

题型要求、阅读范围、身份定位、关键词句、作答形式、文体要求、语言风格、字数要求。很多同学之所以失分,多是由于审题不清所致,从而出现偏题现象,所答非所问属于非技术层面十分。

2、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找到所需材料。

如:915联考,材料源于20120810人民日报,所以要求我们提高阅读效率,找到关键信息,找到关键词句。通常考试的时候,题目和材料多是一一对应的,题目一:材料2;题目二:材料1; 题目三:材料三„„,所以我们在平时一定要做好强化练习,考试的时候方能形成条件反射,同时要注意通过练习提高阅读速度。但是一定要注意带着问题阅读,这样方能做到有的放矢

3、把握题目间的逻辑关系。

在2008年以前的申论题,1、概括主要内容——

2、分析原因——

3、提出对策——

4、大作文,根据此脉络,前三道题稍作总结即可形成一篇大作文。但是此种考法已经越来越少,但是仍然对谢大作文有一定的帮助。如2012年421联考:

一、根据“给定资料1”“活熊取胆”事件中存在着一些具体争议,请归纳争议的焦点问题并作简要说明(2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40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媒体报导,针对H区暴发狂犬病疫情以及“屠狗”的行动的前前后后所暴露的问题,请提出你的解决建议。(15分)

要求: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条理清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不超过200字。

三、为了维护M县的声誉,挽回“虐猫事件”造成的负面影,请以M县政府的名义的处就“虐猫事件”的处理情况写一份宣传稿,在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公布。(25分)

要求:

1、态度诚恳,对象明确;

2、内容全面,条理清楚;

3、不超过500字

四、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人与动物”关系的体会与思考。(4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独立见解;2.可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启示1:通过法律规范创造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也是人类历经数百年理性思考的结果,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文章标题:以法制促进人与动物关系和谐; 启示2:论点:通过法律规范创造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启示3:(对策)通过法律提高动物福利(针对活熊取胆而谈的);通过法律惩治伤害虐待动物行为(针对虐猫事件而谈的);通过法律加强动物管理(通过屠狗事件而谈的)

Attention!对于提对策,很多人会提到完善法律,但是多为不合适的,类似于万能八条,所以要慎用,且会用,避免套路化!

(二)审题的内容

1、把握题型要求

常见申论题目类型有归纳,分析,对策,公文等,注意把握各自不同的要求。题型分别举例如下:(1)归纳概括题

例如1:425联考第一题:市政公用事业建设有哪些主要内容 例如2:

1.“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分析:按点给分,10分总分,平均需要5到6个点,做到不漏点;对于同类项,学会合并,实现概括和归纳。方法可用:按主体;按时间顺序(2)分析理解题

小题里最难,需要进行思考得出,分析原因,常见信号词为分析、解释、评价、表明观点、进行反驳。(3)提出对策题

多是从材料中反映出问题,要考生根据问题提出对策,具有一定的针对性,(4)公文类题目

现在纯粹公文类的题型鉴于字数等原因,不容易考出来,现在的特征是更多的灵活,且多需要结合实际来做答。如,2012年国考《编者按》、2013年国考《演讲稿》。

Attention!!此四类题目并非泾渭分明,多是互相交叉的,同学们要注意掌握和灵活运用

2、注意阅读范围

题目多是指定阅读范围的,所以要注意把握范围。如:

1.“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从资料1 和资料2中间找出答案!

三、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根据给定材料,所以要注意把握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并作出总结。

3、注意身份定位 举例如下: 1)例1

二、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分)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3)不超过400字。

分析: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要写给农村群众,学生的家长,所以要通俗易懂;且要具有具有可执行度,要贯彻落实。2)例2

三、假设你是沿海某省省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备的报告》的内容要点。(20分)要求:

1.内容全面,有针对性;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分析:

注意身份把握,身份是省政府工作人员,是写给省长、国务院看的,属于上行文,要注意规范用语。

五、请以“让„„大放异彩”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35分)要求

(1)用恰当的文字替换“让„„大放异彩”中的省略号部分,是指构成一个完整具体的文章标题;

(2)主题应与“给定资料”相关,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对策;(3)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4)字数800-1000字

分析:要切忌空谈对策,所以要避免万能八条,借用习主席的话来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根据材料中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3)例3

三、“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要求:

(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3)不超过400字。

分析:一定要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否则,容易失分。交通协管员,要注意身份把握,且对策要具有可行性,切忌什么加大投入,交通协管员没有此项权限。

4、注意作答形式 举例如下:

1)例1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分析:

注意把握内容要点 2)例2

二、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请参考给定资料,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20分)要求: 1.体现国家节约水资源的有关精神,说明为什么要节水; 2.简明、通俗,利于老百姓理解; 3.不超过400字。分析: 格式

标题——抬头——主体——落款 3)例3:

(三)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6~8,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5分)

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不超过400字。分析:

开头:居民朋友们:你们好 内容:指导意见 形式:下行文 落款:XX街道各社区

答题时要注意语言风格,做到通俗简明、正式规范。4)例4:

2011年424联考大作文,“家底”,很多人读成“家庭”

二、步骤二:阅读

阅读能力是提高做题速度的关键,要提高阅读效率。

(一)阅读要求

要求1:关键词和要点要从材料中来

(做法:做到带着问题阅读;审题时注意把握关键词,养成把问题的关键词写在草稿纸上的习惯,学会在阅读中列提纲。)

根据不同题型看:

1)概括归纳题

考题中,归纳概括题90%-100%是源于材料。所以要学会概括。

2)分析题

二、“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真实(2)语言流畅,层次分明,有说服力(3)不超过400字

分析:对于分析题,论据要真实,观点要明确,这些都要从材料中找。

3)启示类题型:提升也多是根据材料寻找他因,从而实现拔高。

4)公文类题型:如2011国考省部级编写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内容要点多是源于材料;又如:关于节水,写给居民的一封信,主体部分怎样做:节水器具——中水利用——用水习惯

5)对策类:

答案来源:A、材料中直接提出,如专家学者、领导讲话、先进地区; B、根据问题本身找对策;C、结合生活实际提对策。

要求2、带着问题思维去阅读

注意把握5W1H原则:问题、问题的表现、问题造成的影响、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和意义、解决的具体措施。

(二)阅读技巧 1、首尾句原则。如:

“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节约用水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全国许多城市已经进行水价改革,并取得明显效果。这位专家列举了外省某市的例子。自实行阶梯水价以来,节水效果非常明显。1年零7个月的时间里,机关、企事业单位节水率达到3%~5%,居民节水率达到10%~15%。该市的正茂社区是个有1400多户居民的老社区,实行阶梯水价以来,整个小区的月用水量从以前的1.4万多吨下降到现在的4200吨左右,小区居民没有一户月用水量超过12吨的一级水价范围。今年,银川全市用水人口增加近2万,居民用水量却下降了15%,每天因节水减少了1万多吨的供水缺口。

分析:读第一句即可,后面的可忽略。

2、转折原则。但是、然而、却、更、不是而是,更重要的是„„此类转折后往往出现较为重要的内容。3、领导讲话、业内人士、专家学者、记者讲话、国外经验往往是重要性、原因和对策的所在。

如:过去是胡温,现在是习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一位官员则表示;最不可信的是网友观点!

同时,要注意信号词。

1)提出观点:针对„„,对此„„,当„„,表示„„,认为„„,指出„„等等

2)表明重点:但是„„,然而„„,尽管如此„„,主要是„„、关键在于„„

3)做出结论:因此„„,由此可见„„,总之„„, 4、精读与略读原则。

国家大政方针政策、领导讲话精读。数字,大量数字不需要阅读。案例略读。国外事例,借鉴做法抓住重点浏览

1)2)理论材料——精读!

案例型材料——要注意总结主体、对象、观点、原因和推论,同时找到具体做法、正确经验,或者错误做法,总结失败经验,其余可略读。3)分析型材料——精读!

例如:

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以儒家的性善论为主流,在实践中,儒家以礼与法的结合作为人性在他律方面的补充。然而在一个道德松驰、舆论不张、管理乏力的社会里,“他律”的作用会大打折扣。某省委宣传部E部长认为:解决他律问题,道德教化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当前主要应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通过教育,使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人道主义情感、正义感、自尊感等都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当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建立了具有良好公德共识的体系,一个社会的发展便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推动力。

三、步骤三:组织成文

组织成文:要对信息点进行整合、拆分。按照类别把要点进行整合,删除同义、多余的要点,丰富隐含的要点,按照逻辑层次将信息点用公文化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出来。

行文前提:打草稿/列提纲。过去 行文要求:

1、关键词一个都不能少,但是注意在字数范围内要宁多勿少,做到避免漏点。

2、注意逻辑顺序。如:并列、重要程度、正反对比

3、使用小标题

4、要有条理

5、注意分段

6、注意答题结构,使用总分结构。

如:总:简答描述问题;

分:XX问题具体表现在:1234 又如:总:争议的焦点是„„

分:1234

这样做答,可以获得格式分,另外,可以体现条理性,阅卷人可一目了然。

下载高考阅读题常用答题步骤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阅读题常用答题步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鉴赏题答题步骤

    诗歌鉴赏题答题步骤 1、第一步: 读懂内容: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解。 看作者:定诗风、明情感。 看诗句:意象选择、情感表达、字词锤炼、画面描述。看注解:背景材料、特......

    红楼梦高考题

    2018年,简答题,6分,红楼梦里贾府被抄后,贾母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大家,体现了贾母怎样的人物形象? 分析:这道题是今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卷里关于红楼梦的题目,目前试题在网上还看不到,题......

    高考题回放

    “公益广告的创作”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自2004年全国卷“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题闪亮登场,就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2005年全国卷、山东卷,2006年北京卷、辽宁卷等再次出现此类......

    2011四川高考题

    2011 四川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A.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

    2009山东高考题

    1.(2009山东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 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诗后两句表......

    高考题 上善若水

    文学作品阅读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也是比较大的。语文网小编今天推荐的是:上善若水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

    高考题目录

    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只是,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3)比较图9、......

    历年高考题

    历年高考题:1 当前不少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有人选择看电影,有人则喜欢读原著。请你以“Film or book, which do you prefer?”为题,按照下列要点写一篇英语短文: 1、 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