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确看待当前形势 自觉维护和谐稳定
正确看待当前形势 自觉维护和谐稳定
当我知道各地不时发生**时,我替我们这安定的社会捏了一把汗···这样祥和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
当我了解还有很多贫苦大众吃不饱穿不暖的活在社会最底层时,我替这社会感到羞愧···全面小康、人人小康到底还要等多久?
当我听到各地传来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消息时,我不禁一颤···不定什么时候这些可能就会发生? ·····
我内心也很恐慌,害怕和平、幸福这些美好的都将被一次次的残酷给带走。
自学习了学校安排的一次“正确看待当前形势
自觉维护和谐稳定”的讲座时,我才恍然大悟,当然同时我也为自己感到羞愧。既而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所应该具备的全面看待问题,不能片面化。而我却在此迷失了。我应该以科学文化知识来分析问题。而我却胆怯了···
一、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奋力作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了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具体体现在:
A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B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C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迅速,薄弱环节和薄弱领域明显加强 D 对外经济与对外贸易水平提升,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F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
G 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增强
H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实现了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加、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类数据显示: 1、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
2、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特别是2008年第三季度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均面临负增长或停滞困境时,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速并率先回升,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大贡献
3、我国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创造价值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4、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增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5、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自2006年超过日本,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总体而言,“十一五”期间的五年,是大力改善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它创造了巨大的物质、精神财富。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是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
二、理性看待当前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
去年年底以来,中东、北非地区局势持续剧烈动荡,已导致突尼斯、埃及政权倒台,利比亚
陷入严重混乱,也门、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苏丹、伊朗等多个国家局势不稳,这场局势还在蔓延扩大。
动荡的深层次原因:民生问题恶化是酿成局势动荡的导火索
1、中东、北非一些国家经济结构单一,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大,贫富悬殊,失业率居高不下,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
2、一些国家经济基础脆弱,严重依赖外部资源和市场,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影响,经济和民生困难加剧。社会矛盾激化。体制僵化致使各种矛盾集中爆发
3、中东、北非一些国家领导人长期实行家族式的专制统治,独断专行,思想保守,阻塞言路,贪腐成风,政府公信力下滑,民意基础消弱。
4、西方推波助澜造成危机升级。西方长期在该地区推行所谓的“大中东计划”,推销“民族”、“自由”,培植亲西方势力,对一些国家民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这些国家出现政局危机后,西方不断调整市场,从初期观望、摇摆不定到逐步施压,最后抛弃盟友,加剧局势动荡。
5、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称为重要推手。脸谱、推特等网络工具在**中成为发布信息、进行串联、组织示威、煽动情绪的重要平台。此外,西方媒体等对事件密集报道、妄加评论,在事态发展中起了很大助推作用。
动荡对我国内的影响的表现在: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极力将中东北非政局动荡与我国内问题挂钩,竭力煽动非法聚集活动,制造不稳定事端;其目的是要搞乱我国,遏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但实质却是要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场渗透与反渗透、破坏与反破坏、颠覆与反颠覆的严肃政治斗争。
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我国与中东、北非国家在政治体制、发展道路、发展现状等方面有很大不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中东、北非的动荡则更加表明: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3、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4、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5、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的公有制;
6、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
三、自觉维护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广大青年学生要理性看待中东、北非地区动荡局势,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自觉维护和谐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和谐稳定是人民之福。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在有了充沛的文化知识武装后,在有了对问题深层次的透析后,在有了对社会奉献的责任和义务时,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在涉及到党的领导,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问题上,必须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要自觉和政治性非法聚集活动划清界限,不串联参与、误入歧途。我们要对通过网络、手机等方式传播的煽动反政府的聚集游行示威活动,做到不偏听、不偏信,不传播、不参与。
我们要坚持与各种破坏社会稳定的现象做斗争,旗帜鲜明、理直气壮,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做维护社会稳定的模范。
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相信自己,相信社会主义,相信中国!
第二篇:认清当前维稳形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认清当前维稳形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当前正处在黄金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现期,各类层次矛盾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显露,这是改革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由于受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的压力也明显增大。做好当前新形势下的维稳信访工作,首先要充分认清当前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根源及维稳工作存在的困难。其次要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把维稳信访工作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把握。第三要认真研究,总结一套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一、社会不稳定因素根源及维护稳定工作存在的困难。
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既有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有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社会防控机制不健全带来的问题:一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文化意识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利益观、价值观、伦理观正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与碰撞,新旧观念交织,矛盾错综复杂。极少数不法分子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不择手段,铤而走险。二是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继续显露,随着改革的深化,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原有的利益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群众总体上在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企业改制也带来一部分职工下岗,事业单位全员聘任带来就业压力。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运行受国际经济影响加大,风险增加,由此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对政府管理经济社会、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的能力产生新的挑战。三是随着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农民工大量进城,一方面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也给治安管理带来挑战,旧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四是由公安机关作为“严打”斗争主力军,各部门、单位积极参与,人民群众密切配合为强大支撑的综治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五是法制、综治宣传力度不够,法制综治宣传形式单一,警示作用不强,以致有些群众遇到困难问题,或者自身权益受到侵害不能或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往往采取报复、伤害、闹事等过激行为,影响社会的稳定。六是一些基层干部素质、工作作风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不严格依法行政,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损害群众利益,引发群众集体上访。
二、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
1、改革是促进社会稳定的根本前提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在“文革”之后,社会处于极端混乱、极不稳定的状态下起步的,改革的动因之一,就是要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危险。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类矛盾在改革中保持了动态平衡。改革既是推动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促进社会稳定的根本前提,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是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的最基本经验。作为党和政府的各级基层组织,一是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推向深入,促进发展,让广大居民群众切实感受和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二是要及时认真地研究改革发展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
题,反复推敲论证,科学慎重决策,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推进改革的政策措施,坚决防止因决策不当而引发新的矛盾纠纷。
2、发展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最佳途径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中,发展是目标,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基础,三者内在统一的结合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把发展做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经验,只有加快发展,才能缩小区域差距、贫富差距,进而减少社会摩擦和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相对稳定。只有通过不断对社区集体资产进行改造升级,盘活资产,实现增值增收,通过分红形式增加居民收入,把发展的实际效果体现在居民就业岗位增加、居住环境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上,才能使各类社会矛盾在发展中得到化解,保持社会稳定。
3、作风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作风体现着一个部门、一名干部对待工作的态度,体现着一个团体、一支队伍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一个地方干部的作风和状态越来越决定着稳定的状况,成为影响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在近几年的一些上访事件中,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干部在工作作风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是直接导致上访的诱因。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各部门和每一个干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一心一意的为群众解难点、办实事,以实实在在的效果取信于民。
4、法制是保障社会稳定的有力武器
信访问题的社会性、现实性、复杂性越来越强,涉及面越来越广,协调处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此,实行依法治访,规范信访行为,依法解决
信访问题,是当前客观形势的需要,是增强全民法制意识,提高执法水平,维护人民利益的重大举措,也是实施依法治区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要认真研究,总结一套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就维稳信访本身而言,关键是要做到发现问题要“早”,解决问题要“快”,思想工作要做“细”,做到无访早预,有访必接,有接必办,有办必果,有果必稳。
发现问题要“早”。维稳信访问题只有“发现得早”,才能“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因此,解决维稳信访问题要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无访早预,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对排查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不安定因素,及时摸清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措施,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解决问题要“快”,就是说要有访必接,有接必办,有办必果。发现信访问题,有理的要尽快予以解决,以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要做到快调查、速处理、快结案,力争一次处理到位,不留后患,避免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的发生。要加强信访问题综合调处机制,对信访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的,采取一个部门牵头,多方联动,综合协调的方法解决。要充分发挥维护稳定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作用,定期集中研究解决疑难维稳信访问题。同时要借助社会各方力量,综合运用教育、协商、调解等办法多管齐下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使接到的维稳信访案事件,依照维稳信访有关条例的规定件件有回音,件件有结果。思想工作要“细”,即有果必稳。在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同时,加强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切实做好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切实把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的过程作为思想教育和政策法制宣传的过程,帮助群众了解实际情况,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各方面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
力,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达到解决一件稳定一片、无反弹、无后患,力求案结事了息访息诉。
第三篇:正确看待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
正确看待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
和平年代耳边的警钟
尽管已经远离了金戈铁马的饮水河,尽管已经用不着醉里挑灯看剑,尽管我们已经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可是,朋友,在你的心中是否还存在一片绿色呢?当前我国的的各种形势,需要我们去关注,去了解。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中国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统一的大国,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是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必要条件。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
当前周边形势
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
日本政局持续动荡。先是鸠山由纪夫前首相因驻日美军基地搬迁问题等处臵失措于6月份被迫辞职,由菅直人出任民主党新党首并于6月8日出任新首相,接着是7月11日举行参议院改选,由于菅直人的消费税改革方案“得罪”选民,致使由民主党与国民新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失利,在野党占据了参议院过半数议席,在野的自民党赢得选举、成为参议院第一大党,日本由此再次出现了朝野政党分别控制众、参两院的“扭曲国会”,民主党执政难度进一步增大,日本政局前景自2009年9月“变天”后重又趋于动荡不定;
朝鲜政权“换代”进程明显加快。2010年9月28日,朝鲜劳动党召开党代表会议,选举朝鲜劳动党最高指导机关。在朝鲜劳动党历史上,党代表会议只在1958年和1966年举行过两次。此举表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培养“接班人”的“紧迫感”增加。与此同时,在南太(平洋)地区,连政局一向平稳的澳大利亚居然也发生“政变”,陆克文总理因矿产资源税政策失误等严重影响其工党年底选情,陆克文迫于工党内部巨大压力提前辞职,吉拉德出任工党新党首并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吉拉德于7月17日宣布将澳大利亚议会选举提前到8月21日举行朝鲜“货币改革”以失败告终,国内经济困境加剧。
当前中国形势
当前中国周边动荡呈现普遍化、常态化、复杂化乃至一定程度的联动化,其中又以一国内部的政局不稳居多,也有两国之间的冲突甚至对抗,还有大国强权 的介入与角逐,不同类型的问题相互交织,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并存,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
就经济而言: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等国家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的经济迅猛的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的世界大国。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珠江、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频仍,民不聊生,对当前中国而言,最大问题莫过于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湾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国,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极大异议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台湾:“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形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中国与日本在东海的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参拜神社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留下的伤痛。
周边国家的重要性
首先,在国家安全上,周边地区是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捍卫中国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开展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是中国防御外敌入侵的前沿与前哨,是中国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缓冲带与战略屏障。
其次,在政治与对外战略上,周边地区是保障中国国际政治利益的重要区域,是中国崛起与成为世界大国不可逾越的环节与必经之地,是中国今后崛起为多极格局中单独一极的主要支撑点与战略依托带,是中国与其他力量中心打交道的主要平台。中国崛起与和平发展对外主要体现在对周边地区影响力的上升,周边地区是中国对外展示实力与施加影响的主要场所,是中国对外发挥国际作用的主要地区,是中国担当“负责任大国”力所能及的主要舞台。
再次,在经济上,周边地区关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市场,也是中国能源与资源进口的主要来源,还是中国能源资源进口战略通道(陆上油气输送管道与铁路、海上航线)的集中区域。
解决措施
应建立稳定和谐的周边环境:我国的周边外交立足于国家的战略利益,在与周边各国的交往中,我们注重外交理念的和平性,军事战略的防御性,安全政策的合作性,承认各国的自主性,尊重地区的多样性。
和平协商,合情合理的解决边界纠纷。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指出,一要尊重历史和现实,和平协商,互相尊重各国的利益,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巩固的国防,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人民安居乐业。人民解放军正向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不断发展和提高。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高效能的司令机关。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没有健全的、具有头脑作用的、富于科学的组织和分工的司令机关是不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发出了“建
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号召,强调“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队现代化”。这是对“建立强大的国防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目前,人民解放军正沿着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道路,为达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要求而继续奋斗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 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从小学,中学,高中,我们都接受过教育。可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却未真的理解过当前中国的各种形势,这是一直在我心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正确认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自觉维护我国安定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
第四篇:自觉维护稳定 做好本职工作
自觉维护稳定 做好本职工作
通过学习,对新形势下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素养,增强了党性修养,强化了宗旨意识,净化了思想灵魂,转变了工作作风,促进了本职工作,较好地达到学习教育目的。
在全面总结近年来自己在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的情况,检查剖析了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了党性分析,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理论学习抓得不紧。因为工作岗位在办公室,天天接触中央、省市委文件及领导讲话,平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多,就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系统的理论学习,特别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经典著作原文的研读。即使有时拿起书本来学习,也是缘木求鱼、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学得不深,不求甚解,失之片面。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致使自己在工作(主要是文稿综合)中常常达不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宽度和深度。
2、深入实际不够,解决实际问题少。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写东西,大都是按自己的经验或主观意识办事,深入实际的时间少,下基层学习调研少,了解掌握基层一线情况少。致使自己有些文稿理论多,说教多,鲜活生动的事例少,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脱离实际,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自己也常常觉得“山穷水复疑无路”,时常有闭门造车之感。
3、工作有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由于自己年轻,工作经验不足,工作能力还有所欠缺,对事物内在规律把握得还不好,处理问题有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到,加之平时工作量大、领导要求高、工作难度大,有时任务一压下来、工作一紧张,就显得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以致影响工作质量。
4、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常常只求“独善其身”、“只扫一屋”,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
二、主要原因分析
1、缺乏对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改造世界观的需要,是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思想素质的需要,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认为自己是一般干部,又不搞理论研究,只要简单地学一学,掌握一些主要精神就行了。因此,学得肤浅,收效也少。
2、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由于长期身处机关,天天接触文字,很少深入实际,很少亲身实践,渐渐地就丢掉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些我党的优良党风、学风 和工作作风,渐渐地就与基层的距离拉远了,与群众的感情也随之淡薄了。
3、缺乏砥砺意志、锻炼能力的主动性。在机关呆久了,从事文字综合工作时间长了,觉得自己搞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已基本具备了,渐渐就丧失了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激情和动力,对于领导交办的一些重点、难点工作,也没有当成砥砺自己意志、锻炼自己能力的难得机会。
4、缺乏党性修养的自觉性。没有认识到党性修养要求每名党员都要自觉地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每时每刻、一言一行都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常常抱有“但求无过”、“差不多”,“说的过去就行”的思想,要求和标准降低了,工作的主动性就差了。
三、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1、加强理论学习。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原著,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学以增智、学以明理、学以致用,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先进的理论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并积极地将理论学习的成果运用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去。
2、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多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 众,尽力掌握第一手资料。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力戒文牍主义、形式主义,杜绝假大空,说实话、出实招、办事实、求实效。始终从实际出发,贯彻中央、省州委方针、政策,努力做到文以载道、文以明理、文以增智、文以聚力,指导实践,促进工作。
3、加强能力锻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倍加珍惜时间,倍加珍惜每一次机会,将完成每一次工作任务,当作砥砺意志、锻炼能力的难得机会,认真对待,竭尽全力,发挥自己最高水平,力求做得最好。要勇于、乐于、敢于接受新的挑战和复杂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实践能力、领导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4、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党的领导,维护中央权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大局意识、执政意识,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进一步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政治立场上的坚定性,讲党性就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对党绝对忠诚,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正确行使权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五篇: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的台海形势和台湾问题范文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的海台形势和台湾问题
摘要:我国东南部辽阔的海疆决定了我国的安全战略必须高度重视海权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维护国家综合安全角度来看,借助海域来以海兴国,建立一个安定的海域环境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台湾始终是属于中国的岛屿,关于它是回归问题也是必须要在议程上加速的。
关键词:海台形势 台湾问题 战略发展 发展
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调整以及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海权竞争再度成为国际的焦点。我国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中国海域发展、岛屿的归属承载着我过崛起的诸多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中国的再度崛起与和平发展,必然要与国家海疆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中国存在争议的海域
海上边界不同于陆地边界,由于环境问题,海洋划分的复杂程度高于陆地划界。当前我国主要的海洋争端有三处。
(1)南沙问题:从宋代起,我国就已宣布对南沙行驶管辖权。而在20世纪70年代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诸国对整个南沙或其部分岛屿提出主权要求,并且出兵占领部分岛屿来宣誓对其岛屿的主权。围绕南沙问题,我国提出的:“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并未得到失效。20世纪80年代,我国与越南打了一场海战,收复了南沙部分岛礁,但仍有大部分岛礁落入他国之手。
(2)西沙问题:西沙群岛位于中国海南岛东南约180多海里的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20世纪50年代中期,越南对中国政府提出领土要求,并开始派兵占领西沙部分岛屿。1971年1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再次重申西沙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绝不容忍任何侵犯中国领土的主权行为。但是越南当局不顾中国政府严正警告,于1月15日至18日先后派军舰侵入西沙永乐群岛海域,并炮击和抢占甘泉岛。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1月19日,我方进行了自卫反击战。
(3)钓鱼岛问题:钓鱼岛列岛是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并行使主权的。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窃取了台湾及其附属列岛。日本二战战败后,归还了台湾于中国,但却把归属岛屿钓鱼岛等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20世纪60年代末,得知该岛附近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后,钓鱼岛争端再度升温。
二、海洋问题对中国发展的作用
纵观世界历史,现在称霸于世界的强国都曾是海洋强国,从国代的雅典、威尼斯到中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再到近代的英国、日本、美国,无不昭示着一个事实:海权在,国则兴,海权无,则国衰。
在这个问题上,曾经的清政府就给了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给我们,当时的闭关锁国,导致科技的落后,后来被当时的海上强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我国的大门,再后来因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被诸国控制了我国的大部分海域而导致中国的本土被进一步的蚕食。在这一个个铁的事实上,都无疑的告诉了我们一个安全的海域对我国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三、我国在海权竞争中面临的挑战
(1)我国的传统海域频繁遭受周边国家染指。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周边国家掀起了新一轮的海域“划界”热潮。目前,我国与多个海洋相邻国,海洋相向国存在潜在货现实的争端,范围涉及东海、黄海、南海三大海域3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官方公布的国土面积的约960万平方公里的三分之一!
(2)域外大国加紧插手我国周边海洋事务。为抑制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加紧推进海军力量东移,以美日、美韩同盟为基础,在我国周边维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存在。同时,英国、俄罗斯、印度等国也在不断的在我过周边扩大影响力,企图从我国有争议的海域中分一杯羹,这点,从日本今日来对中国钓鱼岛及其周围岛屿的争夺战美国和日本签定的《日美安保条约》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周围各国对我国的海域的威胁!
(3)我国传统海域面对周边国家的海域争端也严重威胁到了我国海上通道安全。我国是世界贸易大国,80%以上的外贸交易都需要海上运输,90%以上的进口石油需走海路。但是中国在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的过程中,却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海空军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并不具备普遍的打规模远程投送能力,难以完全依赖自身力量有效维护海上安全。另一方面,当前中国海外运输大多都需要经过哪些有争议的海域,所以经常发展冲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四、台湾问题
台湾是中国的一个战略重地,台湾地处西太平洋航道中心,是西太平洋海域的咽喉,镇守着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是我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联系的交通枢纽和海上天然屏障。它既是我国大陆岸线的重要屏障,也是进入大洋深处最近的踏脚石。因此对中国来说,台湾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我国能否发展成为一个“海洋大国”的问题!
南宋时期,就已有汉人在澎湖开垦。宋孝宗干道七年(1171年),正式驻兵澎湖,隶属闽南晋江县。1225年赵括所著蕃志提到:[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正式确认台湾离岛-澎湖,属南宋版图。所以台湾归属问题是无可否认的。
胡锦涛主席针对台湾问题,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标志我国在反“台独”问题上走入了正轨,在这个基础的支持下,给我国在反对任何的反“台独”反应的问题上打好了法律基础。
台湾回归是迟早是问题,但是在这个经济、政治竞争的这么激烈的世界格局下,加速台湾的回归也成了我国当前的重要问题。台湾虽然离开中国的关注很久,但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是绝对不允许台湾独立的,这不仅仅是中国政府的立场,因为是中国大陆同胞的立场,更是台湾人民的需要。台湾的回归我过可以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不仅在国土的完整性上中国不能让台湾独立,在国家安全的问题上,台湾也必须回归中国,台湾是中国最大的岛屿,地理位置相当的独特,在我国正在与周边国家面对我国的传统海域有争议的时刻,台湾的回归不仅仅是一剂强心剂,也是一个最有力的支持。
台湾问题的产生已经有半个世纪了,半个世纪的分裂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台湾问题对中国不仅仅是名族性、中国发展性的问题,也是中国安全性的问题。因为它不仅仅是中国面对世纪的一到窗口,也是中国对周边国家的一道坚固的大门,所以台湾必须回归中国!
参考文献:
【1】王珊。《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
【2】刘忠民。《海权与大国兴衰 世界海权兴衰500余年》,《文汇报》2010年6月13日
【3】胡锦涛。《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月14日 【4】赵括。《诸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