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报道:大手拉小手——立新小学开展爱心捐赠活动
大手拉小手
——立新小学开展爱心捐赠活动
9月18日上午,立新小学校园内爱意浓浓,老师与困难学生结对帮扶 “爱心捐赠”活动如期举行。
立新小学一直把“扶贫济困”帮扶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每年都要举行结对帮扶活动。这次活动学校全体老师与困难学生结成对子,这些孩子大都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教师们精心为孩子们准备了学习用品,书包、文具、图书等,还送上了他们满满的爱和祝福。学校要求老师们不仅要了解帮扶的困难学生急需的物品,还要帮助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但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更关注他们的思想状态,坚决引导孩子朝着一个健康向上、活泼文明的教育方向发展。
一位爱心捐赠的老师说:尽管我们捐赠的物品不多,但我相信带给同学们的是一种正能量,希望同学们能勇敢面对暂时的困难,我们愿意成为同学们前进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立新小学 吕丹
2017年9月19日
第二篇:大手拉小手活动总结
“大手拉小手”活动总结
为了更好地为学校环境卫生做贡献,进一步净化校园环境,维护学校秩序,提升学校品味,创建文明校园,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目的,我校开展了“小手拉大手”主题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准备。
为了抓好此项工作,我们广泛宣传,营造气氛。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动员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家长了解“小手拉大手”活动的意义,让学生影响和带动家长积极参与勤劳致富、步入小康,早日实现“中国梦”。学校利用宣传栏、周一升旗仪式讲话、班会、中队会等多种方式,营造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争取做到人人参与,家家受益。
二、多彩活动,效果显著
1、学校利用宣传栏、周一升旗仪式讲话等多种方式,营造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2、组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 绿色出行 ”的主题队会活动,学校组织各班召开“小手拉大手,绿色出行”主题班会。号召同学们们带动家人做到尽量选择公共汽车、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做到每周“少开一天车”; 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自觉践行平安文明出行。
3、各班举办了“小手拉大手节水护水”宣传画、手抄报等系列活动,教育并引导学生节约水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爱水、惜水、节水、护水”观念。
4、发一封告家长书,以“小手拉大手”宣传秸秆禁烧。向家长大力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以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重大意义,努力劝说家长和乡邻禁烧秸秆,真正把秸秆禁烧工作宣传到全镇的每一个角落,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5、由学校组织、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小手拉大手”活动档案,及时记录活动内容。
总之,在本次“小手拉大手”主题教育中,我校极响应组织的号召,从学生日常文明习惯入手,加大“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角度,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这一活动,使学生和家长一起践行文明规范,增强文明意识,养成良好文明习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一定会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改善学校育人环境。
太平镇中心小学 2017年10月26日
第三篇:大手拉小手活动总结
大手拉小手活动总结
新课程的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少数人的发展仍然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作为一线的老师面对新课改的“后遗症”——两极分化现象的突显,我们应在实践中迈出坚实的脚步以行动改变现状,努力搜寻切实可行的途径来弥补如今新课改带来的不和谐,进而最大程度上缩小两极分化现象。一.审视教材,用活教材
新课程为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保证,教材成为作者、编者、教师、学生之间共同对话的文本,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1.合理重组,体现科学
恰当地重组教材,教师不能唯书而教,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思考:怎样的教学才能更适合学生实现知识链接?我们应把具有极强类同关系的内容适当调整,注意揭示知识之间本质属性,将整体结构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实现迁移。
如“多位数加减法”分在两个单元进行教学,为使学生建立起整数加减法的整体认识,可进行组合整体式教学。在百以加减法基础上,将多位数加减法呈现出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试算,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实现知识我,掌握计算方法。适当增删教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难度,可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一些内容,以形成合理的知识技能,拓展学生思路。2.有机补充,丰富教材
教材总是以静态形式出现的,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老师要努力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数学活动,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如二年级上册的“排列与组合”,教材例1给出了一幅学生用数字摆两位数的情境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操作平台,例1下面安排的是做一做的两个练习题。编者把排列与组合的知识巧妙地蕴含在其中,真是简明扼要,妙不可言。我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在去感受生活中的排列与组合,我就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福娃参加游戏活动的教学情境,并把丰富的教学素材有机地贯穿于课的始终。从福娃摆两位数的个数,解决问题后而握手的次数,看动物表演时动物好朋友的对数,猜三个数字组成的可能的电话号码数,到加限制条件猜电话号码等等,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解决了一系列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情境使干巴单调的教学内容更加丰满,也使知识更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3.分步呈现,提高效率
如果情景图中有大量的对话、丰富的图案则教师必须教师分步呈现教材的情景图。对情景图进行“再加工”,增加故事性,分层分步叙述情景图的内容、对话,减少学生理解的困难。二.关注学生,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是有效避免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良方。注重“双基”教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新时期我们对“双基”内涵的理解也应与时俱进,要以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而不能仅以学科需要和发展来定位,应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缩小两极分化。1.用爱营造,融洽学习环境
对学生的爱,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的更多的爱,是他们付出努力、战胜困难的最有力支撑。“爱”如果只停留在嘴上,那只能使学生反感。为了让师生共同建立起爱心的堤坝,我用了四招:即保护自尊,学会宽容,体现赏识,鼓励自立。在班级建立起爱心制度,细化爱心表现,杜绝嘲笑和歧视。对农民工子女和学习环境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要给予他们“特别的爱”,老师和同学都要平等地对待他们,帮助和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在校内、班级里为他们营造好融洽的氛围,在学习方法上多给予指导。课堂上适时对爱心行为重墨点评,以强化爱心体验。为了激发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特别是鼓舞起那些后进生的勇气,课堂上要尽量多给他们以表现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让他们作为小组内讨论集中后的统一意见的发布者,让他们作为浅显问题的回答者,促使他们成为集体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班级的激励机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定期多方听取意见及时调整,以利于每位学生的进步。在课堂上,我们努力创设条件,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促其参与。(1).优先提问。
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老师提出问题后,只要发现有“学困生”举手,立即让他回答,答对了立刻表扬鼓励,答的不完整或不正确,可以让他坐下想一想,静听别人回答后再让他重答,答对了再作表扬。这样让“学困生”一次不成功还有第二次的机会,努力鼓舞“学困生”的上进心和满足“学困生”的成就感。(2).优先板演
板演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审美情操,使学生集中精力分析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最美的表现和最高的水平展现给观众。教学前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调查了解“学困生”掌握旧知识情况,为他们在课堂板演作准备。课堂上遇到“学困生”会做的题目时,就让他们优先板演。同时不但要求“学困生”用心算、认真写,还要面对全班同学讲讲这样做的道理,锻炼他们积极参与的胆量,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自信,强化了“学困生”的成功体验。(3).游戏活动优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尽量多让“学困生”参与,使他们在游戏的乐趣中理解掌握知识,让他们的智慧不断闪光。通过给“学困生”提供优先活动,极大鼓舞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迫切愿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游戏中能主动探究、理解掌握知识,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从而诱发他们获得成功的欲望。(4)作业批改优先
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面批面改,像应用题、图形之类错误,还得当面订正示范。讲评时,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以正面表扬为主进行讲评。表扬必须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批评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不点名,不讽刺挖苦。如对内向学生的作业,戒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讲评其缺点。讲评要看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加以鼓励,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分层教学,体现个性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方式,是减少两极分化加剧最好的做法。教学时主要做好练习分层,练习是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获得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数学练习。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练习安排上,往往让全班学生在同样长的时间里做同样的题。结果是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分层练习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每堂数学课上,设计三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供学生自主选择:A级,基本题,模仿性练习,要求全班学生都必须掌握;B级,提高题,发展性练习,为数学中等和中等以上水平学生设计的练习题;C级,深化题,创造性练习,为数学学习能力较高学生设计的练习题。这类题目不要求人人会做,但鼓励人人思考、探索。在学生练习中,教师要注意用较多的时间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指导,促其获得成功。(1).异题分类,各得其“题”
根据实际,我们首先把练习进行分层,根据练习的难易程度分成三类:第一类,基础题;第二类,变式题;第三类,拓展题;要求A层学生完成“基础题”;B层学生完成“基础题+变式题”;C层学生完成“变式题+拓展题”。当然,考虑到同一层次学生的差异及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中掌握情况的不同,这样的要求不是强制的,可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类型的习题进行重新组合练习。(2).同题分层,自主选“题”
即同一习题,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这种形式的分层练习设计比较简便,练习要求由浅入深,前一题是后一题的基础,各要求之间具有相连性,反馈讲解时各层学生都可以一起参与,便于操作。案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练习设计:出示一个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 a.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b.如果在这个长方形里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c.剩下的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d.剪了以后周长跟原来相比,增加了多少?
请你自主选择问题进行解答,老师相信你一定行!
这四个要求由易到难,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需求。在学生自主选题时,但我们采用的是“隐性分层”策略,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层次,操作起来有一定困难。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题,达不到分层练习的目的。所以分层练习时,教师的鼓励、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鼓励C层次学生有余力时做中层次习题,也要鼓励B层次学生有余力时做高层次习题,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个别辅导,引领前进方向
新课程改革以来,对教师的冲击是巨大的。很多教师以为新理念一来,原来好的传统做法都是不对的,我们不用再象过去一样重视知识与技能了,追求的是一种热闹的课堂氛围,眼中只留下了那些敢于发表意见的优等生,失去了我们传统的“补差”意识。虽然学生自身素质差异是造成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但是教师如果缺乏整体观念,没有原有的“培优补差”意识,也会加剧两极分化。要减少两极分化就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困生由于某些原因,要他们把一堂课的知识点全部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不能重点加以个别辅导,势必造成他们的知识衔接上的不牢固,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课改不排斥补差,课堂中,我们应多有目的地巡视、发现学困生的思维障碍与偏差,对他们进行及时地指导与点拨;也需要必要的课后辅导。只是这样的辅导不再是一味的加班加点,机械地重复操练。新课改下的辅导,应该是教师充满关爱的引导,是教师帮助学生重立自信的过程。新课改下的辅导也不再是教师的专利。课改强调“人与人的交往与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外辅导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结对合作,可以是优秀生与学困生间的结对帮扶。优秀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之间,感染着学困生,引领着学困生前进的方向。
三.立足课堂,去除浮华——铲除两极分化滋生的土壤
新课程中强调变革学习方式,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工夫,但是如果探究学习操作不好,就会造成能力强的学生愿意去探究,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成为了教学的旁观者。这样,就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对弱势群体关注不够,如果对合作学习或者探究学习等教学方式掌握不好,或不能正确使用,就可能会造成两极分化扩大。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都会让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牢牢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把“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学透用好,不搞“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凭理性打造真实,让课改远离“浮燥”,从而缓减两极分化。
1.弃“有如摆设”的“虚”情境,还“价值非凡”的“真”情境。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把原来学科味浓、离学生生活很远的一些素材,通过现实情境转变成具有浓厚的生活味和趣味性的材料。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通过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动促静,引发学习的动机与欲望,使学生从创设的情境活动中轻松学到知识。学生对生活是有体验的,有时比教师体验还更深,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真切”,既要与教学内容相吻合,又要符合生活实际,要让人感到有必要,有价值,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就是多余的,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情境只有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
例如:在一年级的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元、角、分”之前,大多数同学不仅对元、角、分有了一定的认识,有此还会使用和换算,许多同学或多或少都花钱买过东西。这节课如果还把教学的起点定在“认识元、角、分”,显然不符合学生实际。因此,可以把教学起点调整为“用元、角、分纸币、硬币换算”,设计和现实生活接近的换币、买卖的教学情境,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相学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使认知基础不同的学生都有提高,同时更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弃“有形无质”的“空”合作,还“高效互助”的“真”合作。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不失时机地安排学生开展充分的合作和讨论交流,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必须追求实效,切不可流于形式,用来作秀。要正确处理好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关系,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基础,不可取而代之。要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合作中有事做、有话说、有成功和快乐,事前对全班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是一个慎重的工作。一个小组就是一个集体,作为集体中的成员,相互尊重是合作的前提。各自的职责是对内要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外要竞争,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对于合作探索、讨论交流这样的集体活动,我们有“约法三章”:一是参加活动一个都不能少。既然是组内成员,集体活动必须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人人担当责任;二是表达意见不可自作主张。各组代表参加大组交流,表达的必须是组内统一意见,而不是自己独立的主张;三是研究成果组内首先分享。分享的目的一是品尝喜悦,二可强化“双基”——讲解者锻炼了能力,求得了认同,倾听者获取了知识,开拓了思路。小组合作学习、参与讨论、交流观点并非是学生与生俱来的本领,要在方法上做好引导和示范。我在课堂上开展专项“听、看、评”活动。全班聚焦一个小组,“听”即听组内成员是否全部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是否认真倾听。“看”即看合作时每位成员是否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交流时即使意见相同也不能以一句“我同意某某的说法”结束发言,可以重复他人观点或换一种说法——不能完全丢弃模仿和记忆——籍此,一可促进学困生注意倾听,二能强化其有意记忆。“评”即评价合作与讨论过程中每一位成员的表现,对表现不佳者给出期待。
因此,在大力倡导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我们首先应该全面完整理解其意义,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按照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必定是信息量流通的最佳过程的原理,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极佳的教学式。
例如:在《统计》一课中,多媒体显示了繁华的马路上在1分中内开过的各种车辆,欣赏了一遍后,教师马上抛出问题:“请你帮老师看看各种车辆分别有几辆,请作好记录。”一听这个差事,学生觉得简单,积极性也很高,马上作好准备。可不到几秒钟,教室里就出现了喧闹:“不行的,这么多车,记也记不牢”,“车开得太快了,看得眼睛都痛”,“车又多,开得又快,一个人根本就来不及”„„就这样,不到半分钟,学生都泄气了,做了半途中的“逃兵”,最后老师的“忙”无人解决。这时教师趁热打铁:“怎么会这样,看来我的这个忙大家是帮不成了,有没有其他办法呢?”经这么一说,再加上前面学生自己亲身遇到的问题,他们马上意识到一个人不够,必须几个人合作才行。听到这个答案,老师会心一笑,但并不就此而止,又紧接着追问:“那么大家认为我们该几个人合作呢?怎么合作?”“老师,这里共有四种车辆,所以四个人合作够了,每人数一种就行了”“老师,如果不到四个人,还是很麻烦,又可能要数错”“对,再多也可以的”“多了数的时候就会一种车辆有几个人数,浪费”“我不认为是浪费,这样可以保证正确”„„就在这人人参与的激烈的谈论中,需要合作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并且连几人合作、怎么合作都一目了然。而整个过程,从觉得需要合作到最后的四人小组分工合作,都是学生自己在学习的矛盾冲突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出来的,而丝毫没有老师强加的意思,我想,课堂中,这样的合作应该才是新课程下所积极倡导的有必要、有价值的“真”合作吧?因此,领会合作学习的精髓,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牢牢把握合作的“真”谛应当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这样,让学困生也学有所获,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达到缓解两极分化的目的。
3.弃“寻寻觅觅”的“假”自主,还“廉价快捷”的“真”引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开手脚,只要把握好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索之间的度,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将会相得益彰。数学新课堂也需要适当讲解。例如,“一个数除以分数”这一教学内容,教材编排的有关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比较简洁凝练,即使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依赖自身的认知水平,恐怕一时也难以理解。采用“自学生疑——小组探究——启发讲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学中产生疑问,在小组中也不能解决,进而产生了需要教师讲解的学习需求,这时教师准确精当的讲解及时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有效突破了认知难点,这样的教学融自学、探究、讲解等多种方式于一体,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教师一开始并没有讲解,而是当学生在小组探究之后,产生的问题全班学生都不能解决的时候,选择了讲解。学生听时全神贯注,学生听后恍然大悟,这样的讲解,时机恰到好处,贴切到位。一般来说,下列情况下教师应当讲解:学习新知时必需的、学生又缺乏了解的背景知识;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难点;易被学生忽视和混淆的概念;知识单元与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时间不容许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探索时;学生自学不能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时,教师需要在这基础上加以适当的点拨、归纳、总结、概括等。
5.弃“放任自流”的多样化,还“简单易学”的优化法。
我们认为,算法多样化不等于全面化,算法多样化,必须注意优化,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在学生展示了多种算法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并学会相对简单、优化的方法(如上面案例中的凑十法),以促进学困生思维的发展。作为学困生,单纯面对
一、两种算法,或许能接受或模仿某一算法。所以对学困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运用“返璞归真,强化模式”的方法。
新课程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在学习方式上强调亲身经历、体验与感悟,反对机械化地模仿与被动接受知识。但这种学习方式的主角绝对不会是学困生,对于任何事物我们不能搞一刀切或是绝对化。面对算法多样化的负面影响,我们应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计算教学中,不妨通过讲解让学困生掌握最简捷的算法,并进行适度地模仿,从而形成知识和技能。知识与技能是学习的基础,如果失去了它,学困生们还将如何学下去?又能拥有什么?
模式化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但它能促进学困生对基本算法的理解与掌握。我们不提倡大面积地进行模式化教学,但在“局部地区”进行适当的模式化是形势所迫,是学困生的发展所需,让他们得到“模仿——尝试——选择——掌握”的机会。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地发展”的理念所求,更是缓解两极分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第四篇:学习部“大手拉小手”活动策划书
贸行学院“大手拉小手”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大手牵小手 爱心满校园
二、活动目的:
帮助小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启发他们对未来的思考,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地生活学习,同时让大学生用所学服务社会,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让大学生和小学生这两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此次活动中相互学习,进行积极充分的交流,能够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向来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关爱社会,希望将此次活动作为契机,向社会展现重庆大学贸行学子的风采,同时也让贸行学院的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11年5月26日 下午
四、活动地点:
重庆市人民小学(大学城分校)
六、主办单位:
贸行学院团委学生会学习部
七、活动流程:(由学习部主办,青协协办)
(一)准备工作
1、搜寻资料 在网上或咨询当地学生找离本学校较近的小学,并初步了解该学校的状况(地址、设施、师资等),确定适合本次活动的学校
2、在重庆大学贸行学院学生会学习部进行充分讨论,整理出本次活动的基本策划,并且分配工作。
3、联系人民小学,并征求贵校的意见及要求并作好记录。
4、活动前的宣传学院范围内招募志愿者。
5、对志愿者进行短时间的培训。培训基本事项的交代包括:基本礼仪、基本安全知识等。
6、拉赞助,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中
我们对。。进行宣传,感谢他们对本次活动的支持。
(二)前往人民小学并进行活动
1、介绍重庆大学,并且宣传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2、说明我们的来意和此次活动的目的3、具体活动列表
4、感谢校方的积极配合5、代表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表示我们对于小学生这一社会群体的关爱和希冀
(三)后期信息反馈
听取校方意见
八、注意事项
1、为保证教学的质量及我校声誉,对参加活动的同学进行严格筛选
2、不打扰接受人民小学的正常上课秩序
3、要求每一名参加活动的人员佩戴“重庆大学”校微,文明礼貌,热情开朗,着装整洁。
5、考虑好当天的天气情况并做好防护措施
九、活动经费
赞助由提供
贸行学院虎溪校区团委学生会 学习部
2011-5-6
第五篇:党团大手拉小手活动策划
党团大手拉小手,群众路线一起走
——研究生第十五党支部、高分子1202团支部团日活动
一、活动主题“党团大手拉小手,群众路线一起走”
二、活动目的:为响应学校全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做好基层团组织建设,增强学生对党组织、团组织的归属感,充分发挥党支部、团支部的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研究生第十五党支部,高分子1202团支部通过党团结合的形式,深入开展研究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未来在化学领域中哪个方向比较有发展前景。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11月份,地点待定
四、活动负责人:研究生第十五党支部,高分子1202团支部
五、活动内容
1.支持人开场,介绍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嘉宾及活动的程序。2研究生第五党支部与高分子1202团支部交谈熟悉,进行相互的自我介绍。
3开展活动,活动分为5个环节
(1)先请两名研究生讲讲自己的看法,针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自己对未来化学发展方向的预测,也可以说说对于要在化学领域中深入研究的学生的建议。
(2)党团疑难解答
团支部的成员可以向党支部成员提问,通过解答解开疑惑,并形成一个自己心中对未来的初步计划,如果将要在化学领域中发展,找到自
己的一个定位
(3)说出你的故事
由主持人主持,请两到三位研究生分享自己的考研之路,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充足,通过了解他们的考研旅程启发党团的各位成员,鼓舞他们奋发努力,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4)大手拉小手
党支部成员通过交流表达出对团支部成员的鼓励与期望。
(5)活动总结
每个党团成员在纸上写下对于活动的总结,以及开展活动对于自己今后有什么样的帮助。
六、主持人收尾,互留联系方式,背景乐(倔强)
七、活动意义:促进党团的交流,在交流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大家确立自己的目标,有方向性的去努力,不再迷茫,团支部在对党支部的研究生的了解中收到鼓舞,更加的想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党支部在与团支部的交流中更加的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榜样,党团活动将使全员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