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提案(范文)
关于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1336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家发改委会同科技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办理 提 案 人:李君如 主 题 词:节水,发展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目前人均淡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根据几次全国性的水利调查,截至目前,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不仅像北京、天津这些北方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南方城市里缺水现象也处处可见。2010年年初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以及2011年北方的大范围干旱,都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大,水资源供需矛盾还会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缓解我国水资源困境已经十分紧迫。
我们与上海浦东能效研究中心经过长期研究,注意到调水、蓄水、节水等传统的解决缺水办法只是对有限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而且成本越来越高,新问题不断出现。要解决缺水问题必须另辟蹊径,“开源”是缓解我国水资源困境的新途径,是必须实施的一个长期战略。由于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中海水占97.3%,淡水只占2.7%。淡水资源中冰山、冰川水占77.2%,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占22.4%,湖泊、沼泽水占0.35%,河水占0.1%,大气中水占0.04%。因此,“开源”,就是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要积极利用已经比较成熟的高新技术向“海洋、地下、空气”全面要水。
具体建议如下:
(一)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海洋水量占地球水量的97.3%,对人类而言海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将海水淡化,就可以为人类提供大规模的淡水。它非常适用于我国渤海湾、东南沿海缺水较为紧迫的地区。海水淡化产业在世界范围里处于蓬勃发展期,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
1、建设大型海水淡化工程
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有20余种,而适用于大型海水淡化的方法只有多级闪蒸、低温多效和反渗透法,总体上成本依然很高。从国内海水淡化建设项目来看,能源成本占海水淡化总成本的50%以上,因此,为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关键就是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积极探索研发更加高效的海水淡化新方式。如上海浦东能效研究中心正在发展的板式换热器海水淡化方法,热交换效率高于目前大规模应用的管式换热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2、积极推广小型海水淡化设备
使用灵活的小型淡化设备,不仅能解决岛屿居民的用水问题,同时可以带动无人岛的开发,对于捍卫我国领海主权更有长远战略意义。且小型海水淡化设备主要消耗能源为电能,也有利于新能源如太阳能等的利用。由于海水淡化产业的投资具有金额高、见效慢、周期长的特点,建议国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优惠,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建设积极性,使海水淡化向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多样化发展。并强化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二)开发和利用地下苦咸水。我国对于地下水淡水的利用已经开展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对于地下苦咸水的开发和利用还尚在起步阶段。农村一般居住较分散,多数地方水源也比较缺乏,应用小型的海水淡化设备可以将苦咸水淡化,即节省了大规模的管网建设投资,也能有效的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国内已能生产5~5000立方米每天的各种规模的苦咸水淡化设备,可根据当地的水质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特殊设计,力求做到高效、耐用。该设备还可适当增加装置用于处理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国家已有规划逐步解决苦咸水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议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苦咸水淡化集中供水站,分质供水。推动这项民生工程的建设,有利于老百姓的生活,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利用设备进行空气制水。空气制水是通过冷凝空气中水份,进行过滤和消毒,使其能够达到饮用水的标准。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空气制水设备需要空气湿度大于30%可完成制水,当湿度大于70%时,运行效果最佳。可用于极度干旱地区、缺乏水源的海上油田、岛屿、边防哨所等。根据我国气象局的统计资料,我国各个地区包括大多干旱地区基本都能满足空气制水的湿度要求。空气制水不仅对于干旱地区有重要意义,对于城市同样有意义。假设我国30%的城市人口应用空气制水机,按每人每天需要2000毫升饮用水,那么每年将节约用水1.3亿立方米,大大减轻市政供水的压力。而目前空气制水机市场售价依然偏高,缺水的偏远农村地区无购买能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通过严格的质量认证,保证制水机的质量和用水安全;宣传使用空气制水机节能、节水、为市政减负、为家庭省钱的多重功能,提高用户认知度;将空气制水机纳入节能、节水项目,如同对节能汽车和家电下乡一样,对购机用户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对列入国家重点扶贫的严重缺水地区,可发动社会力量开展“一户一机”的慈善捐助活动。
寻求利用多种有效的水源开发模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方法,能避免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生态等难以解决的问题,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稳定人民生活。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二篇:关于大力发展水资源再生利用,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的提案
关于大力发展水资源再生利用,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状
况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187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大力发展水资源再生利用,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办理 提 案 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 题 词:城市,水资源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国城市中有约2/3缺水,约1/4严重缺水。我国目前的年用水量已突破6000亿立方米,约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的74%,不少地方水资源开发已超过承载能力。如黄河流域开发利用程度已达76%,海河流域已超过了100%。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3年第一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451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45亿立方米/日,较2012年底新增污水处理厂111座,新增处理能力约300万立方米/日。从理论上说,污水的处理量,就相当于再生水的生产量。这么大的再生水量,城市利用的却很少。据辽宁省环保厅介绍,目前辽宁省污水处理后作为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只占污水处理量的十分之一,或更少。
据相关专家粗略估算,城市供水量的80%变为城市污水排放入管网中,收集起来再生处理后,70%可以安全利用。二者合计起来,即城市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可以变成再生水,回用到城市水质要求较低的用户中,同时置换出等量的自来水,相应可增加城市一半的供水量,等于为城市开辟了第二个水源。
当前,水资源再生利用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
1.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各项标准衔接不够。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城市水资源再生利用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制定实施的6个相关水质标准,相互间也缺乏有机衔接。
2.国家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目前,国家已明确了相关部门对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再生利用的职能,但相关部门之间,仍未能形成良性互动,缺乏有机衔接与配合。
3.没有将再生水资源利用纳入国家水资源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对再生水资源仍未能与其它水资源一道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配置,没能在供求关系之间架起一座水资源再生利用的桥梁,导致再生利用的水资源销路不畅,甚至只好直排河道,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4.缺少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制度体系。目前我国仍没有建立一套适合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制度体系,包括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运行监管、水资源再生利用投入等在内的制度体系。
5.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投资和处理成本较高。主要是初期投资和处理成本较高,因此许多地方没能给予水资源再生利用以足够的重视和经济支持。二是缺少配套设施。目前,我国仍有一大批早期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未能同步建设水资源再生利用设施,排放标准偏低,没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在一些领域还不能直接利用,需要提标改造,配备必要的配套设施,进行再处理。三是管网建设没跟上。再生水经过再处理之后,还需通过输水管网向客户输水,而输水管网必须要求建设另一套给排水系统。但由于目前使用再生水的企业和住宅小区还较少,加之担心投资风险,导致相关单位积极性并不高。
6.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一方面,由于技术和规模等问题所限,导致水资源再生利用的成本偏高,再生水水价超过了任何水源;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因素所致,我国自来水价格偏低。这两个方面,导致再生水作为自来水在某些用途上的替代品时,价格高于自来水等其他水源,缺乏价格优势,丧失了竞争力。
7.公众意识欠缺。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包括缺水地区甚至严重缺水地区,公众甚至于部分领导同志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意识仍很欠缺,对再生利用的水资源普遍存在着一种偏见,甚至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抵触。
为提高水资源再生利用率,建设“第二水源”,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水资源再生利用的立法进程。要加强法律法规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约束力度,规范指导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建设和发展。包括在城市规划的初始就规划水资源再生利用系统;对适合使用再生水的行业,应强制使用再生水,包括工业用水、农业灌溉和车辆冲洗用水等;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惩罚措施等。
2.加强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统一管理。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上下游之间要实现管理资源共享,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要将再生水利用纳入国家水资源管理体系,与其它水资源一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配置。
3.加强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制度体系建设。要尽快健全完善包括水资源再生利用标准、运行监管和工程投入等在内的制度体系,加强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制度建设。
4.加大水资源再生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包括要加大配套设施投资建设的力度,如水资源再生利用管网等。新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要与水资源再生利用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实施和运营。新区开发必须实施分质供水,老区改造也要按规划实施分质供水。
5.确定合理的水价促进水资源再生利用。要合理确定水资源费与城市供水价格,科学制定污水处理费及再生水价格,使再生水与自来水之间有较大的差价,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培育市场,增强使用再生水的内生动力。同时,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强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如对再生水生产实行单一电价、免收公共事业附加费;企事业单位利用再生水的免征污水处理费;在进行景观规划、房地产批复时,优先考虑利用再生水的企业单位等。6.要不断探索水资源再生利用的新途径。如建立再生水厂与用水大户企业之间的供需循环链条,既要保证再生水厂的稳定运行,也要确保用水大户对再生水的需求。可实行“一对一”服务,即分散建立一些小型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实行一个再生水厂为一家用水企业服务,使用水企业的污水实现就地回收处理利用,既可以减少运输成本,还可以避免多区域回收污染类别复杂的问题。
7.大力开展水环境和节水重要性的宣传,普及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具体知识,提高公众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认识,解除公众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心理障碍。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三篇:浅谈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及节水措施
我国水资源概况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位列世界第121位,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缺水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不仅如此,水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分布严重不均。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一的长江以南地区拥有全国五分之四的水量,而面积广大的北方地区只拥有不足五分之一的水量,其中西北内陆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我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万亿立方米,其中54%即3.2万亿立方米左右通过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布又回到大气中,余下的约有2.8万亿立方米绝大部分形成了地面径流和极少数渗入地下。这就是我国拥有的淡水资源总量,这一总量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但因人口基数大,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是很少的,仅为 2200 立方米,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将进入高峰时期,届时人均水资源量大约只有1750立方米,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全国668座城市中有 400多座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每年就影响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此外,伴随着主要河流下游及干流普遍出现的断流和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还引起了如沙尘暴频发等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为了改变这些现状,中国政府投资4860亿,于2002年底启动 “南水北调工程”,计划用6到8年时间,分别建设东、中、西三条输水干渠,连接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向北方“注水”。人们期望这项工程能发挥巨大作用,但国土资源部张宗祜院士指出,“不节约用水,南水北调也难以根本解决缺水问题 ”
《新安全》(2004年 第五期)浅谈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及节水措施(2)来源: 作者: 时间:2011/09/24 推荐工程纠纷律师:
二、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几点方向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1.农业节水中长期发展规划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并与各地的农业发展规划、水资源规划及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协调,并充分考虑我国加入WTO后农
二、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几点方向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1.农业节水中长期发展规划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并与各地的农业发展规划、水资源规划及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协调,并充分考虑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节水的需求。
2.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前提,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雨水、灌溉回归水及城市污水等的开发与利用。实行以供定需的方针,以水定产业结构,以水定经济布局,以水定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统筹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做到量水而行。
3.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经济发展水平等,确定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农业节水发展模式。
4.根据我国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际,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以农业节水为龙头适时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二)建立有利节水农业发展的投入机制
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应成为水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对农业和城市工业用水的研究分析说明:通过全面建设节水高效农业,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的用水效率;通过推行工业的清洁生产,使工业用水量降低,这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而且可使城市废水量相应减少,大大削减污染负荷。目前全世界灌溉面积中,喷微灌面积已占总灌溉面积的,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较大,但所占比例仍然较低,是世界上现代灌溉技术应用程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喷微灌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很小。我国作物水分生产率平均为0.8kg/m3粮食,也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很少一部分。不少学者研究指出,如果能积极采取有效节水措施,我国农业用水的节水潜力十分巨大。
(三)以节水为核心改革灌区管理体制
1.明晰产权,实行灌区企业化管理。根据“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明确产权。拥有产权的政府部门可将灌区改造成国家控股公司,聘请企业法人,用企业管理方式经营管理大中型灌区。
2.改革和完善灌区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对灌区实行以节水为主的多指标考核。如考核完成灌溉面积、灌水定额、节水指标、工程维修管理等,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主要依据。探索对灌区投资及经济管理的新方法,以解决目前灌区靠多卖水增加收入的问题。
3.积极引入世界银行推荐的灌溉公司管理模式。灌区作为农业供水批发商负责支渠以上建筑物的管理和维护。经民主选举成立的用水者协会可作为灌区用水的零售商,按政府定价把水售给用户,收取水费,并承担斗、农渠及田间工程的管理、维修,对节水大户给予奖励。
4.井灌区实行县级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组织或成立灌溉公司。由县水务局统一管理全县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统一发放地下水开采许可证,总体控制机井布局和开采量。乡镇负责具体实施和技术服务,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村级管理组织。也可成立县、乡、村灌溉服务公司,在县统一管理下实行有偿灌溉服务,协商定价,政府规定最高限价。
参考文献
[1]贾大林.农业用水危机与粮食安全对策[J].农业技术经济,1999,(2).
[2]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罗其友.北方旱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决策模型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9,(2).
[4]陈敏建,梁瑞驹,刘玉龙.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水和粮食问题[J].水利学报,1999,(1).
[5]张岳.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J].
[6]山仑,黄占斌.节水农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金英杰(1974-),女,山东博兴人,博兴县水务局钻井大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管理。
第四篇:关于缓解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提案
关于缓解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302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缓解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办理 提 案 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 题 词:城市,交通,管理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诺贝尔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曾做过一个测算,全球每年因交通拥堵造成的损失大约相当于全球GDP的2.5%。交通拥堵已成为严重磨损社会运行效率的“顽症”,给社会经济运行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交通拥堵的定义是: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外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m,或车辆在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三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拥堵路段则定义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lkm的状态。交通拥堵是目前世界各国各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大城市关注的焦点。
一、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1.交通供需间的矛盾
交通需求增长速度大于交通供给增长速度而产生的交通供需不平衡,是导致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城市交通需求增长主要表现在人们的出行频率增高、距离延伸、范围扩大、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等方面,交通供给增长表现在新增轨道交通、新(扩)建城市道路桥梁、地面公交扩容等。由于道路增长速度远低于人们的交通需求,且城市道路的可建设面积一般约为城区总面积的20%—25%左右,任何一个城市可供修建的道路面积都是有极限的,因此在这种供需不平衡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交通拥堵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2.城区建设规划方面的问题
我国大城市城区开发强度过高、规划不当,导致与路网容量不匹配的交通需求。一定区域内的交通需求量是由单位面积土地开发强度(容积率)决定的,土地开发强度越大,单位面积产生的交通需求也就越大,交通需求过大最终会导致周边路网无法承载而产生交通拥堵。例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过多的大型商场、写字楼、宾馆饭店等高层建筑,很容易导致城市中心和主干道成为最大的交通发生源和交通吸引源,从而造成交通拥堵。
3.城市交通管理方面的问题
城市交通建设与交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规划建设不好,或建好之后管理不好,都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我国大城市传统上较重视主干道的建设,但对小路、辅路重视不够。比如主干道路很宽,但辅道低密度、小路太少,交通组织和交通分流不科学。如许多小区、楼房四周一般仅有一面邻道;一些小区明明有三、四个出入通道可供车辆出入却仅开放一个通道;道路网中存在大量的断头路等等。有关部门公共行政管理能力偏弱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拥堵程度,比如,城市道路反复开挖,城市路口间距设置不科学,路旁停车场,禁左禁右、红绿灯规划设计不科学,交通设施的配置不足等等。
二、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建议
1.增加城市道路的特别供给
增加城市道路供给并非单纯地多修路,而是要完善城市交通建设的总体规划,完善路网建设,提高交通组织和交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即为“特别供给”。建议:系统、有计划地对城市中心区楼房和道路实施一揽子“加密计划”,增加小路和辅助道路的开发密度,打通城市的毛细血管;通过地方立法,要求所有的小区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必须开放所有进出车辆通道;科学设置禁左禁右以及单向行驶。
2.限制车辆的使用量
一是私车方面。道路等公共设施是公共资源的一部分,路权是全体市民的路权,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讲,市民完全有权拥有小汽车,但对于紧缺的公共资源—市区道路,向占用者收取一定费用是合理的。建议借鉴发达国家城市交通需求管理解决交通堵塞的做法,即限制小汽车的使用量而非拥有量,划定一定区域收取交通拥堵费。比如,运用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在城市主轴、交通动脉、快速路上设置ERP自动扣费而无需停车或减速,并通过不同的收费标准来引导车辆流量。但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实行拥堵收费必须同时具有以下三项重要前提:一为现代自动化信息系统的运用,二为公共交通的价廉、高效、便捷,三为整个实施操作过程中的开放、公开、透明,以取得大多数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二是公务车方面。建议按建设现代服务政府、廉政政府的要求,尽快公布各大城市公务车数量、公务车使用情况(如里程数、油耗开支、保养费用等)信息,紧密结合公务车改革,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制定公务车使用等奖惩机制,挖掘压缩公务车数量潜力,大幅度降低公务车的使用频率。
3.重新思考公共交通
一是树立公共交通适用于所有人的出行方式的观念,彻底扭转公共交通只适合低收入人群的狭隘观念。以此理念发展公共交通。建议大力实现公共交通舒适、高效的出行;发展多元化的公共交通,形成由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公共汽车等多种公交方式组成的立体公交系统,满足不同人群、不同目的、不同层次的多样化出行需求。二是实施“大公交优先”,而不是“公共汽车优先”。确保各种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优先。建议大力发展最具效率的地铁交通,发挥其在公共交通中的核心作用,有计划地增加城市中心区的地铁密度,完善地铁中心枢纽和配套服务功能,结合产业布局和人口流向原则使地铁在城区内四通八达;坚持实行低廉票价,大力吸引市民乘坐,减少地面交通数量和流量。三是控制城市人口容量。不是简单的限制户籍进入,而是要通过先进的城市规划、建设,达到人口与交通相匹配的目的。建议:抓紧修建中心城区与卫星城之间便捷的轨道交通连接,使人口疏散到卫星城中去,避免城市建设“摊大饼”形成交通拥堵;合理规划产业区域与居住区域,避免产生上下班高峰。
4.大力提高公共交通的管理水平
一是转变观念。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应当算大帐,善于运用经济杠杆从正反两方面鼓励公共交通和抑制私家车上路,建立低廉、方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增强公共交通对市民的吸引力。二是努力缩小乘客候车时间。在科学测定乘客候车时间,测定各站点同路车辆10钟以上的时间间隔及其发生的频率,而不是用平均数说明问题,改善市民对“乘车难”感知,减小市民对出租车、私家车的使用冲动。三是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设计。科学规划各路公交运行线路、线路长短、换乘情况、车辆投放数量及其覆盖人口。四是做好换乘设计、站点规划和乘车付费手段管理。建议:以最大限度方便市民、节约资源为原则,全面推进刷卡换乘,做好公交线路与未来的地铁、高铁线路和站点的接口规划与设计,包括地铁、公交间的刷卡换乘等。五是科学设计公交站台。有条件的路段可以适当延伸站台的长度,减少同时停靠多辆公交车时后来车等候时间。六是进一步优化运行时间。公交车的运行时间应适当有所延长,公交车收车太早,不利于广大市民出行。
5.规范占道停车
这里指的占道行为是指经过了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的占道且有专人执行收取停车费。当前,在一律取消占道停放不现实的情况下,建议取消容易造成长时间拥堵路段上的占道停车,同时在设计上进行改进,以利交通顺畅。例如在街道的出口方向及其附近,右侧不允许停放车辆。
6.政府率先垂范
治理交通拥堵,不仅需要先进的交通规划设计理念、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同时更需要的是政府与市民的良性互动。我国国情决定互动的主动权在政府一方,建议政府率先垂范,切实采取各种手段,以表现出政府的最大诚意。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五篇: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分析
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分析
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分析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污染,又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已引起国际社会以及我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水资源我国浪费污染
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是甘甜的。但有时又是苦涩的;水是宝贵的,但有时它又泛滥成灾;水是清冽的,但在一些地方它却变得污浊不堪;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但在一些特别需要水的地方,它却变得那样吝啬„„面对我们日日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一-水,我们知道的到底有多少?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十分有限 据世界银行1998年对132个国家的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排到了82位。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量2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1000立方米为人类生存起码要求。目前我国有15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严重低于缺水线,有7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辽宁、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生存的起码要求。
那么,我们面临的水资源现状到底有哪些呢?
水污染程度严重,损失巨大 据水利部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公里河长开展的水资源质量评价,46.5%河长受到污染;10.6%的河长严重污染,水体己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在全国七大流域中,太湖、淮河、黄河流域均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海河、松辽河流域污染也相当严重,污染河段占60%以上,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水污染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众生活、生存环境。
河湖萎缩,黄河断流 黄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到1998年的27年间,黄河利津站共有21年发生断流,断流频率已达四年五断,共计断流1050天,平均每个断流年份50天,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断流河段长达704公里,占下游河段总长的90%。海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河流基本干涸,河口淤积加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由于径流剧减,城镇排出的污水得不到稀释.形成不少污水河,被形象地称为:“无河不干,有水则污。” 调查表明,近30年来,我国湖泊水面面积已缩小了30%。
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后果堪优 我国己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此外,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全国每年因水土流失新增荒漠化面积2100平方公里,因同样原因而损失的耕地面积达7万多公顷。黄土高原每年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达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产量。赢水污染事故频发。近些年,全国各地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平均每年在1600起以上。1994年淮河特大污染事故,造成苏皖两省150万人饮水困难。1996年春节后,淮河再次发生污染事故,使蚌埠市70万人陷入水荒。近
10年来,仅海河流域的水污染事故就达数百起,由水污染导致的地区间纠纷不断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这样严峻的形势,对我们国家的将来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有关专家指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从人口增长看,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减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从经济增长看,今后几十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期,到本世纪中叶,国内生产总值要增长10倍以上,城市和工业用水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也将相应增加。从城市发展看,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率可能达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必将更加尖锐。从粮食生产看,我国北方产粮区水资源条件并不富余,2050年前国家需要增加1.4亿吨粮食的要求,将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开源节流和保护水资源的任务十分艰巨。
据统计地球表面的水储量大约有140亿亿立方米,但淡水资源只有3.5亿亿立方米,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仅有0.3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由于分布不平衡,生活浪费,全世界60%的地区供水不足,严重缺乏用水,情况严峻。
各种有害的物质,如农药、重金属、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以及各种废弃放射性物质……,被人为地排入水中,并超出了水本身的进化能力,于是就发生了水污染。大量的污水物排入河流,造成内陆水域污染,继而使湖泊和海湾污染,就连地下水也难逃厄运。水污染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菌可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各种工业废水、农药等有毒物质排入水中,可使饮水人中毒。重金属污染的水进入人体,会使人慢性中毒等等。
因而,我们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使用无磷的洗衣粉„„。我们要大力宣传水资源的保护知识,看见破坏水资源的行为,要向有关部门举报。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危机,国家和政府将做不懈的努力
据了解,国家将在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采取实际步骤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工作。在计划上,改变以往单纯的工程计划方式,将节水、水资源优化调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摆到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和发展。在体制上,切实加强流域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城市水务局管理体制的建立,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体制保障。在管理上,制订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充分利用水价、水资源费等经济杠杆,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在法治上,坚决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配套建设,特别是《水法》的修改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管理水资源。在科研上,突破以往水利工程科学的科研模式,不仅要加强水利基础科学,而且要发展综合学科、交叉学科,不仅要研究水利工程特别是枢组工程问题,而且要紧紧围绕我国水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各种治理措施的相互关系,科学配置,促进水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要解决水资源短缺危机,我们自己又该做些什么呢?
1、要有惜水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应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际差别很大,年内也变化莫测,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紧缺,自来水更加来之不易。爱惜水是节水的基础,只有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2、养成好习惯,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水有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热水,而白白放掉许多冷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3、使用节水器具,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为了省钱,很多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交这么多水费长期下来是更不合算的。使用节水器具,既省钱,还能保护环境,岂不是一举两得?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随便用上几个就为节水做出了不少贡献啊!
4、查漏塞流,在家中“滴水成河”并非开玩笑。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发现漏水,要及时请人或自己动手修理,堵塞流水。一时修不了的漏水,干脆用总开关暂时控制水流也好。管好水龙头,把水龙头的水门拧小一半,漏水流量自然也小了,同样的时间里流失水量也减少一半。
就生产而言,特别对一些高消耗水的行业,我们要围绕如何优化水系统的运行,如何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技术攻关,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对产品水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并作为一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减少浪费现象。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有节约用水的理念,但缺少具体的行动,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人认为家大业大,再加上身处长江边,总认为这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少节水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如果真正到了“水比油贵”之时,我们再抓节水工作就悔之晚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水资源势在必行!
曾经有人说,地球应该叫做水球。因为当一个人在太空向地球了望时,他将看到一颗巨大的蓝色球体,因为他看到的是覆盖地球大部分的海洋,因而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因为在表面积为 5.11×108平方千米的地球中大部分都是海洋、江河、湖泊只有 1.49×108平方千米是陆地,因而科学家得到了一个结论: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因此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地球上的水有那么多,浪费一点也没有事,反正地球上的水用之不尽,取之不竭。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全球虽然有71%为海洋,但是供人类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在全球71%的海洋中,约有97%为海洋水,即咸水或其他人类不可用的水资源,而人类所需的淡水却仅占全球水量的2.5%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我国是一个贫水的国家。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6位;若按人均水资源计算,则仅为世界水平的1/4排在第110位之后。缺水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而且又不断加剧的趋势。以城市供水为例,全国大约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
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污染,又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加剧了
水资源的危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已引起国际社会以及我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
请不要让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保护水资源要从我做起,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参考文献:《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环保》
《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
《危害+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