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运用所学的人际交往理论和方法处理宿舍人际关系(精选)
如何运用所学的人际交往理论和方法处理宿舍人际关系
在最需要友情、最热情洋溢的年代,一群原本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因为共同的“志愿”相聚到了一起。一个宿舍几个人,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性格的差异,天天在一起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这些应该说是正常的。但如果宿舍内长期问题重重、矛盾不断或死气沉沉,则会影响到同一宿舍同学的学习和情绪。在校学习期间,宿舍就是同学的家,人人都希望宿舍气氛温暖和谐。当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出现时,宿舍人际关系自然便趋向不和谐。面对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来处理宿舍人际关系:
一.学会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对于舍友的隐私,我们不要想方设法去探求,无论多么亲密的人际关系,也应彼此保留一块心理空间。尤为注意的是,未经得舍友同意,切不可擅自乱翻其衣物。我们要格外注意这个问题,千万不要随随便便,以为是熟人就忽略了细节。同住一宿舍,有时难免知道舍友的某些隐私,我们也要守口如瓶,告诉他人不仅是对舍友的不尊重,也是不道德的,容易使宿舍产生不和谐因素。
二.学会感谢。大学是一个人发挥自身才能的大舞台,有人在这里如鱼得水,有人却默默无闻。由此产生的强烈对比很容易引起心理不平衡,甚至产生嫉妒情绪。若这种情绪产生在一个寝室里很容易破坏寝室和谐。其实向取得成绩的室友表达你真诚的祝贺分享她的喜悦的同时也会激励着你使得你进步,这时你应当感谢她给予你的榜样。只有播种真诚,才会收获别人对你的欣赏及感谢。
三.学会体谅。一个宿舍五、六个人,体谅是不可缺少的,况且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是自我意识很强的一代,而寝室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室友之间的磕磕碰碰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共同的作息时间很重要,作息时间只有大家协调一致共同遵守,才能减少争执,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如果你晚上待宿舍成员都睡了,才洗漱睡觉,这样就容易惊醒其他人,影响了舍友休息,久而久之,你就会引起舍友们的反感。因此,宿舍的全体成员应当尽量统一起居时间,减小作息差距。倘若实在有事,早起或者晚睡的成员也应尽量减少声响和灯光对舍友们的影响。
四.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时刻想着他人。宿舍的活动不单纯是一个活动,更是舍友之间联络感情的重要形式,应该积极参与配合。千万不要错误地把集体活动当作是无聊之举,表现出一副不屑为伍的样子。其实,那都是感情投资,不可或缺。舍友们决定一起去干什么,我们要尊重他们的选择,确实不能参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提出来,不要勉强参与反倒让舍友觉得你在应付了事,更不要一口回绝而伤了舍友们的兴致。可以说,集体活动的有无和多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宿舍的团结程度。倘若这样的活动你老是不参加,多多少少显得你不合群了。
五.互相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当舍友遇到困难,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如果有人生病或身体不适,应该相互关心照顾,离家在外孤单一人,难免会有思乡之情,如果能有室友的体贴和照料,定会倍感温暖,这样有利于增进舍友间的情谊。
总而言之,我们要设身处地,宽以待人。大家同一宿舍,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的意见相斥、发生口角、产生摩擦都是可能发生的事情,此时,要学会站在多角度看待问题,其中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尤其可以使冲突得到解决。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倘若我们都能够注意做到,相信对我们处理好宿舍关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篇:运用人际交往理论和方法处理宿舍关系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考核答题纸
(20 13--2014
学年第 一
学期)
课号: BK6G01A
课程名称:
企业管理与营销实务
阅卷教师: 金超剑
班级: 11会计3 学号: 114171527
姓名: 阮容容
成绩:
如何运用人际交往理论和方法处理宿舍关系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宿舍中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一些普遍的现象进行归纳和分析,结合人际交往理论和方法,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建议,让女生宿舍的人际关系更加和睦。
【关键字】人际交往 宿舍 问题现状 建议
什么是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总而言之,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一、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富兰克林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要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可见人际关系在生活中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对大学生而言,我们每天大约有30%以上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生活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搞好宿舍中的人际关系就至关重要了。
如果被分配在同一个宿舍的话,那么基本上就是4年都要一起生活了的。所以寝室的成员之间的接触是非常频繁的,而且相互之间的影响力是非常强大的。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同一个宿舍的女同学的生理期是很接近的。这足以见得其影响力之深。因而良好的人际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和生活,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都有巨大影响。
二、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和现状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可见女人是一种复杂并且麻烦的生物,男生之间 的友谊产生的很快,因为他们心胸比较开阔,不拘小节,或许可以因为一个游戏就变成死党。而女生不一样,女生比较细心,注重小细节,而且挺不容易交心的,往往要在一方做出“贡献”后,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回报”。正是因为女人的天性,导致女生宿舍的矛盾,特别多一点。
生活习惯矛盾。不同的生长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天差地别。有些人比较勤快,爱干净;有些人比较懒惰,不讲卫生;有些人做事雷厉风行,而有些人则喜欢拖到最后在做,这就导致了矛盾的产生。比如说厕所垃圾问题,那些比较勤快,又爱干净的人,总是在差不多快装满的时候,就主动去把它倒掉。一次二次还好,可是次数多了,不免心里就出现不平衡了,为什么这事都是我做呀,这垃圾又不是我一个人扔的。不管怎么样,一个不大不小的疙瘩就留在了心里。
现在宿舍条件好了,基本上都自备一个小功率电饭锅,不想出去吃饭的时候,就来一锅粥,简单有方便。可是吃完之后,刷锅问题又来了,大冬天的水这么冷,大家都不喜欢刷锅。然后就这么放着,结果发现每次都是那个勤快点的最先憋不住,把它给洗了。洗着洗着矛盾又出来了,有时候除了负责煮,还得负责洗,特别是你在洗的时候,其他人在那边悠哉的看电视,于是那小疙瘩就发芽了,并且茁壮成长。等他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就要暴发“战争”了。
性格差异矛盾。我觉得性格方面的差异就是一条导火线。有些人就是比较直,说话也是直来直去的,有啥说啥,偶尔不经过大脑,有时候会比较容易说出一些伤人的话;有些人就是比较“闷骚”,什么事都喜欢憋在心里,不太愿意表露自己的真心。第一种人就比较好相处,因为她遇到不满或是看不惯的就会直接说出来,大家摊开了说,交流过了,自然矛盾就会少了;而第二种性格的人,就难相处的多,大家没交流,你不知道她心里的想法,你也猜不透她的想法,那么当“战争”爆发的时候,她的杀伤力是很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考核答题纸
(20 13--2014
学年第 一
学期)
课号: BK6G01A
课程名称:
企业管理与营销实务
阅卷教师: 金超剑
班级: 11会计3 学号: 114171527
姓名: 阮容容
成绩:
悍的。因为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都会被她提出来,然后越演越烈,直到两败俱伤。
而且我发现,一般出现过这种大型“战争”之后,一个宿舍就分成了好几个小团体,无论是在宿舍还是不在宿舍,都不互相说话,互不搭理。这应该是属于对立型。这是最糟糕的宿舍关系了,但是这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数量也不少。
当然除了对立型的,也有友好型和冷漠型的。所谓的友好型,就是宿舍成员之间能通过互相体谅和磨合,形成和谐、友好的氛围。甚至通过更深入的交往后,能成为知己的那种。这是最好的宿舍关系了,也是我们都希望得到的关系。可是,这种现象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说要是一个宿舍感情太好的话,可能会排斥外部的交往。这样就不利于我们交到新朋友,接触新事物了。
冷漠型,就是有事的时候大家交流一下,大多数的时候彼此之间都是各顾各,各做各的事。与人交往的时候缺乏热情,人际关系冷漠、平淡、形同路人。这种现象和我们现在社会很像,人和人之间缺乏信任感,相互猜疑,将自己包裹在厚厚的保护壳里面。大学生形成这样的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也受社会的影响。
三、人际交往应具备的原则
坦诚。即坦率、真诚、表里如一。这是具备良好人际交往,建立稳固、融洽人际关系的基础。几乎没有人喜欢与口是心非、虚伪的人交往,这类人或许开始给人以“坦诚”的假象,为了让别人接受,大学生在宿舍的相处时间很多,随着交往的深入、了解的增多,“坦诚”的假象终会暴露,人们则会敬而远之,不愿与其交往。
尊重。每个人都有得到别人尊重的余姚,而且这种需要相当强烈,这是人类的天性。你想得到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正如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就如何无对待别人一样。这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尊重与社会地位高低、金钱的多少无关。
同情和理解。这也是人际交往必须遵循的原则,很多人在与人交往时很难做到真诚地同情和理解对方,这要求我们常常“换位思考”,真正地站到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去看待问题,考虑问题。
平等。在人际交往中总要有一定的付出或投入,交往的两个方面的需要和这种需要的满足程度必须是平等的,平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人际交往作为人们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主动的、相互的、有来有往的。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人的这种需要,就是平等的需要。
四、处理宿舍人际关系的建议
1.制定相应的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觉得适当合理的制定一些宿舍条例,有利于避免一些矛盾,不如说就上面所说的由倒垃圾产生的矛盾。而且大家都遵守这些条例的话,对每个人相对也是公平的,就没有所谓的“受委屈”这类的事发生了。2.学会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对于室友的秘密,我们不需要想方设法去探求,就算知道了某些隐私,我们也要守口如瓶,因为别人对你说她们的秘密是她们信任你的表现。无论多么亲密的人际关系,也应彼此保留一块心理空间。尤其注意的是,未经同意,切不可擅自乱翻其衣物。我们要格外注意这个问题!,千万不要随随便便,以为是熟人就忽略了细节。避免使宿舍产生不和谐因素。
3.不要嫉妒。大学是一个人发挥自身才能的大舞台,有人在这里如鱼得水,有人默默无闻,由此产生的强烈对比很容易引起心理不平衡,甚是产生嫉妒情绪。若这种情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考核答题纸
(20 13--2014
学年第 一
学期)
课号: BK6G01A
课程名称:
企业管理与营销实务
阅卷教师: 金超剑
班级: 11会计3 学号: 114171527
姓名: 阮容容
成绩:
绪产生在同一个宿舍里会破坏寝室和谐,其实向取得成绩的室友表达你真诚祝贺,分享她的喜悦的同时也会激励着你进步。
4.学会体谅和宽容。一个宿舍4个人,体谅是不可缺少的。况且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是自我意识很强的一代。而寝室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室友之间的磕磕碰碰避免不了。共同作息时间很重要,只有大家协调一致共同遵守,才能减少争执,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
5.互相帮助。当室友遇到困难,我们应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如果有人生病,应该相互关心照顾,离家在外孤单一人,难免会有思乡之情。如果能得到室友的照料,一定会感到特别温暖,这样有利于增进室友间的情谊。
总而言之,我们要设身处地,宽以待人,同一宿舍,在漫长的大学生活中同学之间的意见相斥、发生口角、产生摩擦都是可以常常的碰到事情。此时,要学会站在多角度看待问题,其中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尤其可以使冲突得到解决!对于别人所提出的建议,我们应该虚心接受其合理的一部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果我们都做好了,对我们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三篇:宿舍人际关系的处理
宿舍人际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对于自己的人际关系也十分的重视,因为大学就是一个人成年后正式建立人际关系的开始,有了好的人际关系不管是在学校里面还是在大学里面对于自身的学习还是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就以不同专业的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的学生作为被试,研究结果发现有近三成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宿舍人际交往的困扰;不同性别的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及宿舍人际关系困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的新生在宿舍人际关系困扰中也存在差异;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体验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情绪体验呈显著正相关。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满意程度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体验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体验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宿舍,人际关系,大学生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大学实行全面选课制的背景下,固定的班级概念被打破,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现象随处可见,为此,学院除了注重培养大学新生独立的生活能力外,更加重视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和塑造。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他们离开了父母的怀抱进入大学,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与宿舍同学熟悉和搞好关系的过程。而宿舍又是大学新生最直接参与人际关系的场所,宿舍人际关系是他们对于人际关系的一次最切实的尝试和理解。如果宿舍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不但会导致宿舍同学间关系冷漠,而且也会影响到学习的状态和效率,进而危及心理健康。在学生的心理咨询中有部分学生很大程度上的心理障碍都是由于与宿舍同学关系不融洽引起的。大学生的宿舍人际状况往往决定着个体对大学生活是否感到满意,那些处在不良宿舍氛围中的大学生常常显示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及难于合作的特点。在大学生的宿舍中,人际相处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比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更微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也显得较为严重和持久,[1]进而影响学生所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肖建伟(2005)对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均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2]
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有人给宿舍人际关系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庄国波和唐平秋(1999)认为:宿舍人际关系是宿舍成员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结成的以精神关系为主要内容,以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为媒介的交往中相互结成的关系。
[3]杨荣(2005)指出: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学生在校期间与室友在宿舍里交感互动中形成的心理关系。[4]马丽萍(2007)在研究中将宿舍人际关系定义为:学生在校期间与室友通过交往互动而形成的一种直接的心理联系。[5]
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都对宿舍人际关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毛小玲等(2005)认为在宿舍人际关系性别比较中,男女生存在一定差异。女生在人际冲突和扰他性上得分略低于男生,在人际和谐和亲融性上略高于男生。[6]许传新(2005)的研究表明,女生的宿舍交往情况要好于男生;女生在学习、日常生活、个人情感、同学关系方面的沟通多于男生。男生在个人前途、新闻时事方面的沟通要多于女生。女生在遇到烦恼或心情不好时比男生更有可能向宿舍的同学交谈;男女生在宿舍冲突的频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冲突的激烈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宿舍的人际冲突要比女生激烈。
[7]杨荣(2005)的研究表明:男生中表现较多的一些不良行为或卫生习惯对男生的宿舍人际交往影响较大;另外“性格内向”、“害羞”、“擅用他人物品”等因素对
男生的影响也较女生大,但“相互间沟通障碍和情绪态度”、“认识差异”等因素对女生的影响更大。[4]
岳庆利等(2004)对影响宿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宿舍成员的相互沟通对宿舍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成员间的沟通和理解是降低宿舍人际交往压力的重要手段。[8]杨荣(2005)对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发现影响师专生最重要的因素是沟通障碍和相互间情绪态度。[4]李林英(2005)在个案报告中指出,缺乏自我表露是导致当事人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
[9]
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幸福感标准的术语是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指主观心理感受。作为心理学专门术语,目前国内外的心理学家大多都认同Diener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即“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性评价”。[10]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有三个特点:主观性,指对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行动者本人内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相对稳定性,指虽然在评定主观幸福感时会受到情境和情绪状态的影响,但研究证实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整体性,指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评价,它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即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11]主观幸福感是反映某一个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指标,很多研究发现人际关系与个体的主观幸福观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张灵等(2007)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有中等负相关,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12]佐斌等人(2007)的研究发现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积极的人际关系会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13]上海大学作为首家成立社区学院的高校,积极拓展学生社区这一平台在大学新生教育与培养中的作用,本研究将以大学学院为研究基地,探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并揭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
二、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几个因素
小月的宿舍里。她没有朋友。大家不喜欢她的理由是:她半夜下课回到宿舍时把房门弄得“乒乓”响,严重影响别人休息;她爱翻弄别人的东西,爱偷看别人的信件;她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常在人前搬弄是非;她三更半夜与男友在宿舍里高谈阔论,弄得室友更衣就寝都很不方便;至于剩饭垃圾,数她扔得最多,但她总是不愿动手清理......在现实生活中,像小月这样心眼不坏但人际关系差的人为数不少。
社会是大群体,在这个大群体中,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借助一定的方式与别人交往。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功能在于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并逐渐形成较和谐的社会关系。就个体而言,人格的交往、沟通是人格发展成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人格发展成熟则意味着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适应该社会、文化环境的人格,掌握该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
影响人际关系三大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下面几方面:
(1)文化背景。主要包括交往的语言、语意差异,交往态度差异,以及接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平差异等。这些因素均可造成交往障碍。语言不通的异国移民无法一下子在新环境中广交朋友,便是这方面显而易见的例子。
(2)社会背景。主要包括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个人身份以及年龄、性别等方面。当年鲁迅先生指出,美国的石油大王何曾知道中国拾煤渣老太婆的辛酸,贾府的焦大绝不会爱上林妹妹。由此可见,悬殊的社会差异,必然影响人际间的交往。
(3)思想观念。主要包括双方在认知、情绪、行为方式以及个性特征等。具体来说,双方的思维定势、观点观念、情绪状态、气质、性格、兴趣、价值观、品行、能力以及看问题的角度等,均能影响彼此交往的深度和层次。有关人际吸引的研究表明,交往双方在空间上的接近性、在个性特征和态度等方面的相似性、在需要和期望等方面的互补性以及出众的能力和仪表等因素,都可增进彼此的吸引力。
怎样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
宿舍关系是我们大学阶段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我们日常最基本的活动单位。住集体宿舍,与宿舍成员搞好关系非常重要。关系融洽,心情舒畅,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也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倘若关系不和,甚至紧张,这就会给我们的生活涂上一层阴影,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宿舍关系呢?如果你能掌握以下八点,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与舍友统一作息。
一个宿舍有三四个、五六个,甚至更多的人在一起生活,宜有统一的作息时间加以调整。只有大家协调一致、共同遵守,才能减少争执,消除摩擦,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如果你是“夜猫子”,晚上睡得很迟,待宿舍成员都睡了,才洗漱睡觉,这样就容易惊醒其他人,影响了别人休息。久而久之,你就会引起舍友们的厌恶。因此,宿舍的全体成员应当尽量统一起居时间,减小作息差距。倘若实在有事,早起或者晚睡的成员也应尽量减少声响和灯光对舍友们的影响。
2不搞“小团体”。
在宿舍,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不要厚此薄彼,和一部分人打得火热,而对另一部分人疏远不理。
有些人喜欢同宿舍之中的某一个十分亲近,在平时,老是同一个人说悄悄话,无论干什么事、进进出出都和一个人在一起。这样就容易引起宿舍其他成员的不悦,认为你是不屑与之交往。结果,你俩的关系也许搞好了,但却疏远了其他人。这就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宿舍关系,也是得不偿失的。我们不反对建立有深度的友谊,但决不能以牺牲友谊的宽度和广度为代价。
所以在宿舍里,我们对每个人要尽量保持平衡,尽量和舍友们处在不即不离的状态,不搞“小团体”。
3不触犯舍友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也有足够的好奇心。对于舍友的隐私,我们不要想方设法去探求。对方把一个领域化为隐私,对这个领域就有了特殊的敏感,任何试图
闯入这个领域的话题都是不受欢迎的.。尤为注意的是,未经得舍友同意,切不可擅自乱翻其衣物。我们要格外注意这个问题,千万不要随随变变,以为是熟人就忽略了细节。
另外,同住一和宿舍,有时难免知道舍友的某些隐私,我们也要守口如瓶,告诉他人不仅是对舍友的不尊重,也是不道德的。以上就几个方面,我们要切实做到,否则触怒舍友,发生“干戈之争”也就在所难免。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宿舍的活动不单纯是一个活动,更是舍友之间联络感情的重要形式,应该积极参与配合。
千万不要幼稚地把集体活动当作是纯粹是费财费力的无聊之举,表现出一副不屑为伍的样子。其实,那都是感情投资,不可或缺。舍友们决定一起去干什么,我们要尊重他们的选择。确实不能参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提出来,不要勉强参与反倒让舍友觉得你在应付了事,更不要一口回绝而伤了舍友们的兴致。可以说,集体活动的有无和多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宿舍的团结程度。倘若这样的活动你老是不参加,多多少少显得你不合群了。
5别人有难要帮,自己有事也要求。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
当舍友遇到困难,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自不必说。那么,当我们有事时,是否宜向舍友求助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有时求助反而能表明你对别人的信任,能够融洽关系,加深感情。比如你有事需请人帮忙,倘你舍舍友而远求他人,舍友得知后反觉得你不信任他。你不愿求别人,别人以后有事又怎么好意思求你帮忙?
其实,求助舍友,只要讲究分寸,不使人家为难,都是可以的。
6不拒绝零食和宴请。
舍友买点水果,瓜子之类的零食到宿舍,分给你时,你就不要推,不要以为吃别人的难为情而拒绝。有时,舍友因过生日或其他事请你吃饭,你也应欣然前往。即使没有钱“回请”他,我觉得也无关甚要,因为互酬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不同于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它更体现在心理上。你接受别人的邀请,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给别人面子。
倘若不论零食或宴请,你都一概拒绝,时日一久,别人难免会认为你清高傲慢,就对你“敬而远之”了。
7不逞一时口快。
“卧谈会”是宿舍的一个重要活动项目。舍友们互说见闻,发表意见,本来是件很愉快的事,但也往往因小事而发生争执,“卧谈会”变成了“口舌大战”。
有些人喜欢说别人笑话,讨别人便宜,哪怕玩笑,也不肯以自己的吃亏而告终;有些人喜欢争辩,试图通过说服对方显示自己的能耐,让舍友“尊重”自己;有些人害怕被人看不起,就故意在“卧谈会”中唱反调,甚至揭人之短,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这种喜欢逞一时口快,在嘴巴上占便宜的人实际上非常愚蠢,给感觉太好胜,难以合作。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你夸夸其谈,想处处表现得比别人聪明,最后也只会引起别人反感,没人说你好。
8完成该做的杂务。
宿舍每位成员该做的杂务,不仅仅指做好自己一个人的事,也包括搞好集体的事。有些人在家懒惰成性,所有的事都指望家人打理,住集体宿舍难免恶习毕露:开水从来不打,每天喝别人的;衣物不注重整理,乱仍一气;宿舍的公共卫生更是不闻不问,扫地、擦门窗等事都指望舍友来完成------我想,没有哪一个集体会欢迎一个自私、懒惰和邋遢的人。
因此,你必须尽力搞好属于自己的那份杂务,不要指望别人来“帮助”你,凡事要养成亲力亲为的好习惯。集体的事,要靠集体来完成,你不做,或马虎了事,别人就有理由说你的不是了。
以上八点,虽都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倘若我们能够注意做到,对我们处理好宿舍关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小小“蚁穴”也能够将我们良好宿舍关系的“千里之堤”给毁了。
第四篇:人际关系理论下分析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关系理论下分析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80年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尤其是在城市,很大一部分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其本身性格特点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而“自私”“唯我独尊”的一些刻板印象也让非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产生不良的印象。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本文基于舒茨人际关系三维理论,通过文献法、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等三种方法对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进行收集和分析并加以总结,得出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关键字:人际关系理论,独生子女,人际交往
一、研究背景
独生子女群体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产物,在国外,独生子女翻译为“The only child”或者是“Only child”。独生子女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容小觑。人际交往即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对于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的解决,在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的方法。1980年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尤其是在城市,很大一部分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生长在改革开放、物质与精神文化丰富、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他们表现出头脑灵活、见识广博、智商较高等优点。但是特殊的生活环境也让独生子女越来越表现出两面性,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对于独生子女,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个不小的群体,而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独生子女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人际交往需要一定的环境,独生子女之所以人际交往存在缺陷,很大一部分因为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单一化的家庭结构以及封闭式的家庭交往使得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的机会很少,在没有兄弟姐妹的环境下,他们往往只能和自己的父母以及其他同辈群体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些因素对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独生子女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社会化是否健全也越来越吸引众多学者的眼球。在众多的研究中表明,独生子女在生活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而人际交往问题则相对突出。因此人际交往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独生子女生活的一大重要任务。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舒茨认为,每个人都有人际交往的愿望和需求,并且每个人的需求都会不同,因此他提出人际关系三维理论。基于舒茨的人际关系三维理论的角度出发,从包容需要、控制需要以及情感需要三个方面来研究独生子女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社工的视角提出解决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的方法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三种研究方法,即文献法、访谈法和实验研究法。
1、文献法
文献法又称作为历史法,文献法即是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去对已有的文献进行考察,并从众多文献中取得资料以判定事实真相并发现事物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对于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已经有很多的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将基于已有的大量文献和研究成果,广泛地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深入地研究众多的理论成果,为本课题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访谈法
访谈法是调查者依据调查提纲与调查对象进行直接面对面交谈来收集语言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会针对人际交往对独生子女进行交流,来收集有关独生子女人际交往方面的愿望和需求,以及其自身对待自己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的态度和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次访谈是以南京师范大学在校学生中的独生子女为访谈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名独生子女进行访谈,并在访谈之后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为分析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做准备。
3、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也称“书面调查法”,或称“填表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此次研究通过发放一定的问卷来收集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态度、表现和特点,以此分析出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此次调查也是以南京师范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与收回,并做简单的统计之后,得出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综述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80年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尤其是在城市,很大一部分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生长在改革开放、物质与精神文化丰富、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他们表现出头脑灵活、见识广博、智商较高等优点。但是特殊的生活环境也让独生子女越来越表现出两面性。在众多的研究中表明,独生子女在生活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而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直接关于独生子女的文献并不是很多,但是能够看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方面的关注度明显提高。
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关于独生子女的研究并不是太多,并且研究角度跟国内也有很多不同。国外虽然也存在着独生子女,但是情况与我国却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出现都是政策化的结果,而国外则是因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社会接受度提高自觉选择生育一个孩。但是对于独生子女人际交往方面,国外学者也做出了相应的研究。在国外,独生子女翻译为“The only child”或者是“Only child”。Schachter(1948)认为,独生子女作为家中唯一的一个孩子,会对父母产生很大的依赖性,从而不愿意与他人交往。Waddel、Ball(1934)也认为独生子女的父母缺少育儿经验,所以总是对家中唯一的孩子表现出过度呵护,使得他们缺乏集体相处机会和交往能力。Flbo、Cooper(1945)认为独生子女依赖性和自私程度比非独生子女要高,交往时会有困难。Hilton(1952)认为独生子女的交往欲望比较强烈,但是交往过程中的表现和非独生子女表现出差异。
国外学者注重从家庭中的父母的角度出发来思考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问题的存在以及国外学者重从家庭中的父母的角度出发来思考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问题的存在以及影响因素。不同的学者对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的研究成果不同,但是总体来说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可以通过方法得到提升和改善的。
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自然也有非常多的学者对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以及小组工作介入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独生子女人际交往能力如何,需要从多个视角去看待和研究。认为独生子女因其“独”而被认为是特殊群体。因为没有兄弟姐妹,什么东西都是他的,无需和别人商量,这让独生子女们不知道什么叫做“恳求”。和别人交往过程中,当别人质问时,他们会说“我就是要这样!”肖富群、风笑天(2010)认为我国的独生子女是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结果,并非人们生育意愿的真实体现。他们从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的影响因素方面做出研究,认为其人际交往能力明显存在不足。李慧(2014)认为独生子女往往会受到家长的过度保护而限制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他们和别人的交往。赵微(2014)则认为在同伴交往中,虽然独生子女交往需要和交往意愿强烈,但是交往成果不是很乐观,在同伴中不受欢迎的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独生子女的交往技巧相对薄弱,包括倾听、欣赏和理解同伴,同伴分享,主动关爱同伴。王月(2014)认为在独生子女中尤其是幼儿之中,即使有的孩子有了初步的人际交往的意识,但是很多这样的观念都是通过灌输得到的,因此在真正的人际交往时往往意识落实不到行动。陈科文(1997)则也从独生子和非独生子女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他的研究成果中表明,市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合群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别, 郊区独生女与非独生女也不存在显著差别,只是郊区独生子不如非独生子女。
他们研究的角度不同,自然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但是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总结出,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的确存在问题,但是并非处于特别消极的状态。学者们在对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研究时,将之与非独生子女作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总是表现出有主见,思想开放,但是确实交往存在困难。但是从众多研究中可以看出,并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四、理论介绍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舒茨认为,每个人都有人际交往的愿望和需求,并且每个人的需求都会不同,因此他提出人际关系三维理论。
1、包容需要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若是社会交往的经历过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正常的交往,儿童与同龄伙伴也缺乏适量的交往,那么,儿 郭丽英.城市独生子女问题观察与教育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9):17~19 童的包容需要就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与他人形成否定的相互关系,产生焦虑,于是就倾向于形成低社会行为,在行为表现上倾向于内部言语,倾向于摆脱相互作用而与人保持距离,拒绝参加群体活动。如果个体在早期的成长经历中社会交往过多,包容需要得到了过分的满足的话,他们又会形成超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中,会过分地寻求与人接触、寻求他人的注意,过分地热衷于参加群体活动。相反,如果个体在早期能够与父母或他人进行有效的适当的交往,他们就不会产生焦虑,他们就会形成理想的社会行为,这样的个体会依照具体的情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决定自己是否应该参加或参与群体活动,形成适当的社会行为。独生子女由于是家中的唯一一个孩子,父母或是其他家里长辈都对其格外溺爱,受到过分的保护,和非独生子女相比,缺乏缺乏兄弟姐妹以及同辈群体的交往。因此包容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便会出现低社会行为,2、支配需要
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个体在早期生活经历中,若是成长于既有要求又有自由度的民主气氛环境里,个体就会形成既乐于顺从又可以支配的民主型行为倾向,他们能够顺利解决人际关系中与控制有关的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确定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范围。而如果个体早期生活在高度控制或控制不充分的情境里,他们就倾向于形成专制型的或是服从型的行为方式。专制型行为方式的个体,表现为倾向于控制别人,但却绝对反对别人控制自己,他们喜欢拥有最高统治地位,喜欢为别人做出决定。服从型行为方式的个体,表现为过分顺从、依赖别人,完全拒绝支配别人,不愿意对任何事情或他人负责任,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这种人甘愿当配角。独生子女在家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里总是会尽最大可能去满足他们的需求,久而久之让他们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够通过控制别人而获得自己心里上的满足,更不允许别人对自己的控制或是反抗,人际关系受到消极的影响。
3、情感需要
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当个体在早期经验中没有获得爱的满足时,个体就会倾向于形成低个人行为,他们表面上对人友好,但在个人的情感世界深处,却与他人保持距离,总是避免亲密的人际关系。若个体在早期经历中,被过于溺爱,他就会形成超个人行为,这些个体在行为表现上,强烈地寻求爱,并总是在任何方面都试图与他人建立和保持情感联系,过分希望自己与别人有亲密的关系。而在早期生活中经历了适当的关心和爱的个体,则能形成理想的个人行为,他们总能适当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能适量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接受别人的情感,又不会产生爱的缺失感,他们自信自己会讨人喜爱,而且能够依据具体情况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可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虽然长辈的爱充溢着周围,但来自于同辈群体的关爱却是少之又少,而在与他人交往方便的情感得不到满足之时,便会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够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或者是由于过分想要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反而适得其反,在人际交往中失望多于期望。
五、研究结论
本文总结出关于独生子女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三个问题,分别为以下三点:
1、不愿意与人交往
通过调查和访谈得知,由于长期生活在无兄弟姐妹的家庭中,而父母又很大程度上忙于工作,他们往往都会选择将自己唯一的一个孩子关在家中。所以,独生子女要么是在家中由老人陪伴或者是一个人,要么是在学校和同辈群体进行交流。而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使得独生子女对人际交往产生了不同的态度。
其实在很多的人们的印象中,独生子女是不合群的,他们“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总是表现出一副不愿意与人交往的态度。在家中,独生子女作为家里的唯一一个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度很高,这使得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较弱的特点。尤其是在学校,幼儿时期,很多独生子女并不能像其他非独生子女一样能够很好地融入到班级的群体之中,反而更多的选择一个人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他们甚至也不愿意与老师进行过多的交流。当老师或者是同学问起时,他们的反应总是很迟钝或者是表现得很陌生,通常只是回答“嗯”或者是“哦”这样一些简单的词汇。这往往会让其同辈群体也就是同学有一种被冷漠,不被尊 肖富群.国内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研究综述.[J]青年探索,2008(4):23~25 重的错觉,从而对他们也渐渐地失去耐心和信心,不愿意与独生子女来往,久而久之,独生子女就会产生一种被排斥的感觉。这时,他们更多的是选择像在家里一样,一个人自言自语,自己陪自己玩。
而到了高年级甚至是大学,虽然经过多年的知识的学习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很多高年级的独生子女尤其是大学生基本都懂得了人际交往的道理,也都能对他人阐述出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往往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却很难。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受到父母的过度保护,使得他们的社会化并不能够很完善,在人际交往方面更是,很多到了高年级的独生子女在和其同辈群体交往过程中总是表现出一种随意的态度,甚至是不愿意与人交往。在他们的思想中,如果生活或者是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他们完全可以向自己的父母求助,没必要和一些“陌生人”进行交往。而此时很多的家长由于习惯于保护自己的唯一的一个孩子,总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为自己的孩子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这些错误的家长的举动会让独生子女产生错误认知,认为即使没有朋友,没有同学的帮助,他们也可以生活地很顺利。比如在大学校园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成年了的独生子女们入学报到时,很多都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入学,甚至很多人的入学手续都由自己的父母代办,还有的父母替子女收拾好床铺,各种叮嘱之后才选择离开。在这样的“百般呵护”下,便会使得独生子女往往表现出一种不愿意与同学交往的态度。而在现如今这样一个网络信息非常发达的时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网络产生的更多的依赖。这也使得从小就养成不爱与人交往的独生子女们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了网络的这个虚拟的世界当中去。所以,独生子女在包容需求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总是表现出低社会行为,表现出不爱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2、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
1980年出台的独生子女政策之后,许多学者对独生子女的生活以及学习等各方面展开了研究,许多研究也表明独生子女在生活上的确存在着各种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而在这种情况下,独生子女给人们更多的印象便是“自私”、“不懂得为他人着想”。因为没有兄弟姐妹,什么东西都是他的,无需和别人商量,这让独生子女们不知道什么叫做“恳求”。和别人交往过程中,当别人质问时,他们会说“我就是要这样!”以自我为中心,使得他们不懂得体会共享这一行为带来的欢乐,往往缺乏人际交往的协调能力。而家长的过度保护则会使他们得积极性和独立性严重受到限制,进而阻碍了他们的创造力的发展。处于家庭中心位置上的独生子女们在这样的“保护”下,与他人的正常交往受到限制,进而导致他们的身心也会受到影响。过度的保护并是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而是使得他们产生更多的焦虑、不安甚至是失望。当他们离开自己的父母,与其他人进行交往时,他们总是表现出不信任或者是不敢期待的样子。在交往过程中,总是在意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别人的感受,认为只要是自己开心便好。
许多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在与他人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总是希望凌驾于他人之上,希望别人能够听从自己的安排,否则便会产生不愉悦的心理。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倾向于去控制别人。由于他们在家中集所有宠爱于一身,所以独生子女往往有“小皇帝”、“小公主”的称号。并且每个孩子在父母的心目中都是最好的,于此,父母对于自己唯一的一个孩子往往表现出更多的表扬和赞许,对于孩子的要求,无论是合理的或者是不合理的,总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满足,长时间下来,独生子女便会形成一种只愿意听到表扬的习惯,不能接受负面批评,更接受不了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所以总会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因为得不到别人的肯定和顺从而大发脾气。
独生子女习惯于别人的给予而不是自己的付出,当自己在家中的所有要求都能够被满足,父母对自己百般呵护时,让很多独生子女都会形成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所以很多独生子女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将别人对自己的好看做是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而一旦这样的好消失了,他们便会觉得是这个“朋友”不够好,索性便耍小性子跟朋友“绝交”了。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独生子女对待与他人交往的态度便会更糟糕,问题也就自然出现了。
3、不懂得运用交往的技巧
人际交往即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很多时候,由于自身环境的缺陷,独生子女总是希望能够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丰富自身的业余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但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并不一定是很顺利,尤其是对于独生子女来说,从小没有兄弟姐妹的相处的经验,使 郭丽英.城市独生子女问题观察与教育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9):17~19 得他们不太懂得与人交往的技巧,或者是即使懂得,也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利用。
人际交往的技巧有很多种,热情大方、信任他人、肯定对方、克制自身以及最重要的换位思考。其实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和他人交往的态度往往就会决定自己在交往过程中的特质。但是,独生子女表现出交往的意愿,却不一定能与他人顺利的交往。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换位思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控制别人往往会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从小便过着受宠的生活,在他的生活中,更多的是他想怎么样,他的感受是什么,而不是别人的感受。人际交往重在把握一个“度”,每个人的脾气秉性是不相同的,在交朋友的时候要看对方的长处,不一定要与其性格类同。但是独生子女在这方面往往把握的不够好。独生子女在家庭里面处于中心地位,处处受到家人的保护、关心和照顾,缺少与外界的联络,自小就缺少对人的理解以及与他人交往的经验。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正确的认识一个人,把握一个人的特征、喜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由于在家中得到的肯定往往多于否定的特点,独生子女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也不容易学会认同,即认同别人的观点、看法和行为举止等等。找不到沟通的切入点,往往会使得交往不顺利。
温永慧.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人际交往技巧.[N]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5):2~3
六、参考文献
第五篇:基于群体理论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分析
基于群体理论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分析
[摘要] 宿舍作为大学生活中的一个小群体,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宿舍关系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大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因此运用群体理论研究分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群体理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建议
案例:
小可是家里的独生女,上大学第一次住校。刚开始觉得很新鲜,和舍友相处得也很好。可是由于小可骄横自私,不讲卫生,不做值日,并且喜欢追求物质上的东西,同宿舍的人开始逐渐疏远她。大二上学期她就一个人独来独往,不跟宿舍人交流。渐渐地,原本开朗的小可变得沉默寡言,脾气暴躁。心理医生对她的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她已患有轻度心理疾病,这与她紧张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很大关系。宿舍是大学生活的一个基本群体,宿舍成员朝夕相处,相互之间频繁接触,舍友之间产生不愉快甚至冲突时在所难免的,这些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日积月累,就会导致舍友见的误会和不和睦,严重的还会诱发心理疾病。
针对此问题,我对我们学校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问卷见附件一。
从调查结果中得出,宿舍成员反感某个同学的原因其实往往都源于生活细节,比如:东西乱摆放,在宿舍里上网放音乐打扰到别人,脏衣服长时间不洗,个人一些生活习惯等。而成长背景不同也是宿舍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一些从农村来的学生会感到巨大的文化差异,有的甚至觉得被孤立了。男生和女生处理宿舍关系的方式还有所不同。女生有问题喜欢憋在心里,采用冷战的方式,而男生惹火了,就一顿拳脚。有些学生从小一直局限在家庭和学校这些单纯的生活环境中,埋头于学业,没有闲暇和精力顾及人际交往,还有一部分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会替别人着想,他们对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人际冲突和矛盾的应对知之甚少,往往凭直觉、凭情绪、凭经验来处理各种人际问题,以至于弄巧成拙,导致各种人际冲突的发生。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五个基本类型,即:和谐型、弱和谐型、友伴群型、孤立单个成员型和失控分裂型,从宏观上看,宿舍整体关系类型可分为和谐型、弱和谐型、松散型、小群体型、失控分裂型五类。从微观上看,宿舍单个成员间关系可以分为友好关系型、思想封闭型、孤单与孤独型、对立关系型四种。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1、个人背景因素
(1)性别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女生在学习、日常生活、个人情感、同学关系方面的沟通多于男生;男生在个人前途、新闻时事方面的沟通要多于女生。女生在遇到烦恼或心情不好时比男生更有可能向宿舍的同学倾诉。男女生在宿舍冲突的频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冲突的激烈程度上差异显著,男生宿舍的人际冲突要比女生激烈女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现象具有四个新特点:一是出现比例远远大于男生宿舍;二是难以调和性;三是反复性或延续性;四是突发性。(2)年级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大学生宿舍生活心理适应有年级差异:一年级问题最多,二、三年级次之,四年级最少。研究表明,大三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不如大
二、大一学生融洽,其中二年级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最好。大一时宿舍人际交往频繁,大二时人际交往开始减少,大三时宿舍交往状况降到最低点,大四时宿舍人际交往又有所回升。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宿舍成员及其关系的评价也有差异。大一时对宿舍成员及其关系评价最高,大二时开始降低,大三时降到最低点,大四时又有所回升
(3)独生子女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常识”所认为的独生子女增加,会对大学校园的人际关系产生冲击和影响,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人际沟通、人际冲突、对宿舍成员的评价以及总体人际关系满意度都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4)城乡差异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农村大学生在宿舍生活中照顾体贴他人方面强于城市大学生。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要好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生活环境变化大,需要更长的适应期来达到较大程度的自我和谐。因此,有必要强调对农村大学生的早期关注。
(5)经济状况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宿舍人际关系质量最高的是自评经济状况处于中等水平的大学生,其次是自评经济状况处于中上等的大学生,而自评经济状况处于下等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最低。
2、心理社会因素
宿舍人际关系既有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又具有其独特性。在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心理社会因素中,除了如时空的接近、态度的相似性、需求的互补性、外表相悦、个性吸引等一般人际吸引的因素外,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些对宿舍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心理社会因素。缺乏自我表露是导致当事人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心胸狭窄、自私自利、自视清高、目中无人等不良道德行为品质是造成宿舍成员间排拒的主要心理因素,而学习较差以及性格方面的一般缺陷则是影响宿舍成员间排拒关系的次要心理因素。对影响宿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宿舍成员的相互沟通对宿舍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成员间的沟通和理解是降低宿舍人际交往压力的重要手段。体育系的大学生在对自我和室友感知方面存在差异,感受到室友的生活和存在给自己造成压力的比例大大超过自己给室友造成压力的比例。对宿舍成员间相互理解互动的认识也存在明显不同,总认为自己能够经常主动地理解室友,而认为室友对自己的理解总是很少。
3、管理制度因素
研究表明,有班干部的宿舍管理优于无班干部的宿舍,不同性格特征组合的宿舍气氛好于同性格特征组合的宿舍,不同专业的混合宿舍,其人际关系的融洽优于同班学生宿舍,因此建议学校实行互补式的搭配住宿方式。
学校的管理因素包括公寓社会化水平。院系辅导员的重视、班级自身的管理等并没有成为影响宿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体育系的大学生对外来因素介入宿舍生活的要求不是很强烈,个体化宿舍生活的趋向性明显。
二、建立和谐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建议
1.大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优化个人形象,做到自尊、自重、自强。自尊是人的自尊心是表现个人尊重自己而不容他人歧视和侮辱的一种道德情感,在人际交,往中,注重与别人的理解、沟通和吸引,将更深和更高的层次上与他人交流作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自重,就是独立自主,表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有独立的看法和主张,但决不强加于人,正视个体差异,有求同存异的意识。自强就是有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成就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就有了自我鼓舞的主动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对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同时竞争但不嫉妒。
2.从管理层面上,宿舍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加强合作,及时沟通,各负其责,不能越俎代庖,以管代教,尽量减少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期作的真空地带。如在寝室内部出现问题时,公寓管理人员应及时与辅导员取得联系,齐抓共管,将表层现象和深层问题共同解决。
3.大学生心理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要走出去,深入到学生中间,将来访记录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在保密的前提下及时与学生管理部门进行交流。就是说既不能片面地倾听某一单一个体的一面之词,也不能将真正存在的问题束之高阁,仅起到存档记录的作用,要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反映问题一一解决问题。同时对已经核实掌握的共性问题,要通过团体咨询或朋辈咨询等方式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咨询。
有的同学们还提出以下建议:
1、学会尊重与宽容
2、坦诚相待
3、与舍友统一作息
4、不搞小团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5、互相帮助,关心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6、多交流
7、学会分享
8、合理方式解决日常矛盾
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协调一个集体关系、形成集体合力的纽带。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大学生能否顺利地适应和处理好宿舍人际不仅关系到她们是否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也关系到他们是否能成为一
个从容的知识分子,能否将来成功地在社会和家庭中扮演好既定的角色。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