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模拟试题(一)
2016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模拟试题
(一)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选 择 题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2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帖tie 妥帖 请帖 字帖 俯首帖耳
B.屏bing 屏息 屏退 屏障 屏除成见
C.模mo 楷模 模糊 模具 模棱两可
D.创chuong 首创 创伤 创新 创造幸福
参考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词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倍增(成倍地增长)倍尝辛苦 股份 恰如其分(办事的做法正合适)
B.毕露(全部显露)毕恭毕敬 辨析 辩才无碍(泛指能言善辩)
C.雏议(自己的议论,谦辞)雏凤展翅 假寐 不假思索(无须假装思考)
D.厉行(严厉实行)厉精图治 精萃 出类拔萃(品德才能超出常人)
参考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实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1)计算机最初一批设计者表达年份时简单地使用了二位数字,从而造成了__________世界的“千年难题”。
(2)美国最高法院12月1日就佛罗里达州总统选举计票 __________ 举行了听证会。
(3)要查清国有企业目前的财政状况,防止个别企业、个人借改革之机大肆__________国家财产。
(4)我们要让世界了解中关村,进一步 __________ 与各国IT业的交流渠道,以便取长补短。
A.困扰 纠纷 侵蚀 开拓
B.困惑 纠纷 侵吞 拓宽
C.困惑 争端 侵蚀 开拓
D.困扰 争端 侵吞 拓宽
参考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许多看到过极光的人在描写极光时往往语焉不详,只说些“美得语言无法形容”之类的话。
B.宽带上网是电信业的热门,但推广太慢,这是因为它的价格过高让市民叹为观止。
C.尽管使用纯净水是否有益健康依然是人言啧啧,但纯净水进入千家万户已是不争的事实。
D.以巴冲突愈演愈烈,美伊战争迫在眉睫,中东局势战云密布,这使许多投资者退避三舍。
参考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每当我看到顾客总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和愉快。
B.最近全行业进行的质量大检查,促进了建立技术管理制度这项工作的开展。
C.这起重大的中学生中毒案件,从始至终牵动着无数大江南北的学生和家长的心。
D.公司解决了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不但实现了第一季度生产计划,而且比去年同期增长10%。
参考答案:B
6.填入横线处,语气自然而有情趣的一组句子是()
过了两道小门,真是眼前豁然开朗,另有天地。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__________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__________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来得好。
①棵挨着棵,枝连着枝,显得挤得慌,②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③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
④四角上各种一棵,疏是疏了,可是不好看。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B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7—10题。(16分,每小题4分)
大海的波涛声是自然界最淳美、浑厚,且颇具神秘色彩的“音乐”。然而是谁“弹奏”了这一曲曲动人的音乐呢?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浪花中大大小小的气泡便是一位位天才的“演奏家”。
海洋学研究所科学家认为,涛声的音质取决于形成海浪所特有的浪端气泡的体积大小。他们分别对在实验室水池中和开放的海洋中拍摄到的高速录像进行了分析,并测算了浪端气泡的体积,进而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浪花中气泡形成的完整图画。
根据测算,科学家将气泡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种类,“大气泡”直径约在1毫米至1厘米之间,而“小气泡”的直径则小于1毫米。科学家介绍说,大气泡和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尽相同。海浪形成初期,浪尖会卷裹一部分空气形成一个管状空洞,当海浪下落时,这个空洞便被分割成若干部分,从而形成大气泡。当浪尖与海水再次相遇,飞溅起的浪花将海水表面的空气带入水中,小气泡就此诞生。根据科学家的结论,小气泡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要比大气泡更为激烈。虽然大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同,但两种过程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这一规律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如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现象中都可以找到它。
科学家认为,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不起眼的气泡,它们不仅是“大海之音”的缔造者,更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通常,大大小小的气泡会将空气带入海水中,为海洋生物提供大量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大小决定着海水溶解二氧化碳气的数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气中这一温室气体的含量。与此同时,气泡在海面爆裂的一瞬间,又向空中输送了丰富的水汽,有助于云的形成。上述看似简单的正反两个过程,却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
7.第四段中加点的“两个过程”指的是()
A.气泡将空气带人海水中,同时为海洋生物提供二氧化碳气体。
B.飞溅的浪花形成小气泡,并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
C.气泡将空气带入海水中,并向空中输送丰富的水汽。
D.气泡溶解二氧化碳气,并将它提供给海洋中的生物。
参考答案:C
8.能作为海浪气泡“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结论依据的一项是()
A.海水中大小气泡的形成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
B.海浪气泡的多少和大小对减弱“温室效应”至关重要。
C.形成海浪的浪端气泡的体积大小决定着涛声的音质。
D.不起眼的气泡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
参考答案:B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海浪中的气泡能发出淳美、浑厚的声音,这是海洋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测发现的。
B.地球上二氧化碳气的数量影响着大气的温度,而二氧化碳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海水中的大小气泡决定的。
C.科学家将气泡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种类,大小气泡形成的过程不尽相同,但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
D.浪尖卷裹的空气被海浪分割成大气泡,海水表面的空气同时被浪花带入水中形成小于1毫米的小气泡。
参考答案:B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气泡是管状空洞被海浪切割形成的,其直径超过了1毫米,因此在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也就更急促、更洪亮。
B.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现象中都可以发现能量守恒的规律,可见这个规律是对物质运动现象的准确的抽象。
C.有关科学家都很重视改善大气环境,他们对海水溶解二氧化碳的研究,可能为减弱地球“温室效应”提供新的思路。
D.浪花气泡成了弹奏动人音乐的天才的演奏家,这种奇妙的比喻表明科学和艺术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答案:A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5分)
雨
巴金
窗外露台上正摊开一片阳光,我抬起头还可以看见屋瓦上的一段蓝天。好些日子没见到这样晴朗的天气了。早晨我站在露台上昂头接受最初的阳光,我觉得我的身子一下子就变得十分轻快似的。我想起了那个意大利朋友的故事。
路易居·发布里在几年前病逝的时候,不过四十几岁。他是意大利的亡命者,也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不能和解的敌人。他没想到他没有看见自由的意大利,在那样轻的年纪,就永闭了眼睛。1927年春天,在那个多雨的巴黎城里,某一个早上阳光照进了他的房间,他特别高兴地指着阳光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可喜的事。我了解他的心情,他是南欧的人,是从阳光常照的意大利来的。见到在巴黎的春天里少见的日光,他又想起故乡的蓝天了。他为着自由舍弃了蓝天,他为着自由贡献了一生的精力。可是自由和蓝天两样,他都没有能够再见。
我也像发布里那样地热爱阳光,但有时我也酷爱阴雨。
十几年来,不打伞在雨下走路,这样的事在我不知有过多少次。就是在1927年,当发布里抱怨缺少阳光的时候,我还时常冒着微雨,在黄昏、在夜晚走到国葬院前面卢梭的像脚下,向那个被称为“18世纪世界的良心”的巨人吐露一年轻异邦人的痛苦的胸怀。
我有一个应当说是不健全的性格。我常常吞下许多火种在肚里,我却还想保持心境的和平。有时火种在我的腹内燃烧起来。我受不了熬煎。我预感到一个可怕的爆发。为了浇熄这心火,我常常光着头走入雨湿的街道,让冰凉的雨洗我的烧脸。
水滴从头发问沿着我的脸颊流下来,雨点弄污了我的眼镜片。我的衣服渐渐地湿了。出现在我眼前的只是一片模糊的雨景,模糊„„白茫茫一片„„我无目的地在街上走来走去。转弯时我也不注意我走进了什么街。我的脑子在想别的事情。我的脚认识路。走过一条街,又走过一条马路,我不留心街上的人和物,但是我没有被车撞伤,也不曾跌倒在地上。我脸上眼睛看不见现实世界的时候,我的脚上却睁开了一双更亮的眼睛。我常常走了一个钟点,又走回到自己住的地方。
我回到家里,样子很狼狈。可是心里却爽快多了。仿佛心上积满的尘垢都给一阵大雨洗干净了似的。
我知道俄国人有过“借酒淹愁”的习惯。我们的前辈也常说“借酒浇愁”。如今我却在 “借雨洗愁”了。
我爱雨不是没有原因的。
1941年7月20日
11.本文题目是“雨”,作者为什么用近一半的篇幅写“阳光”?(4分)
答:(1)因为作者热爱阳光,阳光代表着作者所追求的自由和光明。(2)写阳光是为下面写雨作铺垫。
12.作者说:“我有一个应当说是不健全的性格。”其中“不健全的性格”指的是什么?(6分)
答:(1)常常在肚里吞下了许多火种却还想保持心境的和平。(2)常常想借雨浇熄心火。
13.“我的脚上却睁开了一双更亮的眼睛”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5分)
答:作者经过雨水的洗礼,是不会走错路的。
14.作者为什么写路易居·发布里?(5分)
答:(1)表达自己与发布里有相同的追求。(2)表达对发布里天亡的遗憾、怅惋的心情。
15.根据文意概括回答,作者为什么爱雨?(5分)
答:(1)可以荡涤心灵的尘垢。(2)可以洗却内心的愁苦。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18题。(25分)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日: “丞慢我。”履日:
“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日:“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日:“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日:“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明史·循吏传》)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文字的大意。(5分)
答: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造册,老百姓十分恐慌。
17.知县周以中先“怒”,后来“益怒”,他为什么会这样?(5分)
答:知县周以中先“怒”,是因为巡视时受人冒犯又没抓住罪犯;后来“益怒”,是因为他误认为吴履轻慢自己。
18.吴履在南康为官六年,为百姓做了哪些好事?(6分)
答:整治南康的治安,使坏人“相率敛迹”;然后“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使淫祠杜绝。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9—20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9.从整体看,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分)
答:营造了一种禅寂清幽的意境。
20.动静相衬是这首诗写法上的显著特点,以后两联为例试做分析。(5分)
答:第三联上句写动下句写静,“悦鸟性”,使鸟性悦,“悦”字既有鸟鸣之声又有鸟飞之态,此句写动,是为了下旬写静。倒映在潭中的花木的浓阴,更使人心境一片空寂。第四联上句写静下句写动,万籁俱寂,唯空中残留着一声悠悠的钟响,正所谓静中之动,弥见其静。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男人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进了大门后,迎面又见两个小门,一扇门上写着:美丽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美丽的。男人推开“美丽”的门,迎面又是两扇小门,一扇门上写着:年轻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年轻的。男人推开“年轻”的门,迎面又是两扇小门„„
一路往前走,男人推开了美丽、年轻、善良、温柔、有钱、忠诚、勤劳、文化程度高、身体健康、有幽默感等九道门。当他推开最后一扇门时,门上写着一行字:您追求的过于完美了,请您到大街上去找吧。原来,他已经走到了婚姻介绍所的后门。
故事中的男人是追求“完美”的,这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完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略
第二篇:成人高考高升专试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单选 小说《苦恼》的作者是()
A.高尔基
B.屠格涅夫
C.契诃夫
D.莫泊桑
参考答案:C
第2题单选 曹禺的第一部多幕话剧是()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参考答案:A
第3题单选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A.王安石
B.欧阳修
C.苏轼
D.曾巩
参考答案:B
第4题单选 有“曲状元”之称的元代散曲家是()
A.马致远
B.王实甫
C.关汉卿
D.白朴
参考答案:A
第5题单选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A.不忍登高临远
B.叹年来踪迹
C.渐霜风凄紧
D.是处红衰翠减
参考答案:A
第6题单选 《论毅力》一文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参考答案:C
第7题单选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
A.七言古诗
B.七言律诗
C.七言排律
D.七言绝句
参考答案:B
第8题单选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诘修辞格的是()
A.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参考答案:C
第9题单选 以下词人的风格是“雄劲豪迈,悲壮沉郁”的是()
A.柳永
B.辛弃疾
C.李清照
D.苏轼
参考答案:B
第10题单选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论语》
B.《礼记》
C.《大学》
D.《中庸》
参考答案:A 第11题单选 老舍是我国现代()
A.著名诗人
B.著名文艺评论家
C.著名作家
D.著名游记作家
参考答案:C
第12题单选 下列传记作品中,带有寓言色彩的是()
A.《张中丞传后叙》
B.《种树郭橐驼传》
C.《马伶传》
D.《李将军列传》
参考答案:B
第13题单选 下列句子中的“则”表示顺承关系的是()
A.兵强则士勇。
B.既来之,则安之。
C.若是,则与吾业者。
D.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
参考答案:B
第14题单选 描写按对象分类,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
A.细节描写
B.直接描写
C.心理描写
D.环境描写
参考答案:D
第15题单选 下列作品中,充满了象征意蕴的散文诗是’()
A.屠格涅夫《门槛》
B.艾青《我爱这土地》
C.冰心《往事》(一之十四)
D.茅盾《香市》
参考答案:A
第16题单选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象征意义是()
A.心绪茫然
B.壮志难酬
C.前途暗淡
D.道路凶险
参考答案:B
第17题单选 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司马光强加给王安石变法的罪名是()
A.在位日久,未能助上大有为
B.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C.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天下怨谤
D.一切不事事,碌碌无为
参考答案:C
第18题单选 茅盾参与倡导并组织成立的是()
A.新月社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语丝社
参考答案:C
第19题单选 在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象丰富、词藻瑰丽、汪洋恣肆而著称的是()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参考答案:B
第20题单选 曹操《短歌行》诗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格是()
A.借喻
B.借代
C.比拟
D.比喻
参考答案:B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9分。
阅读曹操《短歌行》(其一)中的诗句,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21题简答 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译成现代汉语。(4分)
参考答案: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第22题简答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希望得到贤才辅佐,共建功业的心情。
第23题简答 哪几句用了比喻修辞手法?(4分)
参考答案:这八句中,前六句都是比喻,前四句以乌鹊择枝比喻贤才寻找明主,后两旬是以山不厌其高,海不厌其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24题简答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对“涂有饿莩”的现实,不应该归罪为年成不好,而应该是对人民施行仁政。
第25题简答 如何理解本段的比喻句?(4分)
参考答案:用拿刀杀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作比喻,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
第26题简答 分析这段话的论证方法。(4分)
参考答案:类比推理。“刺人而杀之”,很明显,责任在人。把杀人的责任推给兵器,是极其荒谬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那么,治国不善致人饿死,责任也在人,而不能把责任推给“岁”。
阅读《种树郭橐驼传》结尾两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问者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日:“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日:‘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日:“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1
第27题简答 郭橐驼的种树之道可否移为为官之理?扣紧课文回答。(4分)
参考答案:可以移为为官之理。因为种树之道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而唐代官吏,是与此相反,政令繁多,扰民到极致。郭橐驼要求的是“有暇生产”、“生活安定”。
第28题简答 郭橐驼是怎样批评唐代官吏的政令繁多而扰民的?(4分)
参考答案:郭橐驼批评唐代官吏:“好烦其令”,令多扰民,朝令夕改,让百姓忙于应酬、接待,无暇生产。
第29题简答 柳宗元“传其事”的目的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柳宗元“传其事”的目的是表达他不满唐代官吏的令烦扰民,他完全同意郭囊蓑对唐代官吏的批评。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9分。
阅读屠格涅夫《门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姑娘跨进了门槛。——厚厚的门帘立刻放下来遮住了她。
“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
“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
第30题简答 “姑娘跨进了门槛”象征什么?(4分)
参考答案:象征革命者决心投入艰苦的革命事业。
第31题简答 “傻瓜”的咒骂象征什么?(4分)
参考答案:象征市侩主义者对革命者的不理解和诬蔑。
第32题简答 最后一句评价表现了什么?(2分)
参考答案:表现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赞美与崇敬。
阅读《我爱这土地》中的下列诗句,回答下面小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第33题简答 诗人为什么要强调“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4分)
参考答案:诗人是用假设的手法,说自己是一只鸟。当了鸟,仍然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表明诗人要用自己的诗作唤醒民众,积极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去。他要表达的是人民对侵略者的悲愤、激怒,对未来黎明的向往之情。
第34题简答 怎样理解假设与排比在本诗中所起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诗中先运用了假设的手法,变“我”为鸟.具体抒情。然后又连用了由“这”开头的三个排比旬:“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三句诗充满了对侵略者(暴风雨)的仇恨,对被侵略者奴役、欺凌的同胞的同情,以及自己和中华民族对敌人的愤恨。排比句正是诗之精华,加强了全诗的力度。
第35题简答 诗人为什么强调“鸟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2分)
参考答案:这既是假设,又是进一步的推论。用以表现“鸟”(诗人)对“土地”(祖国、人民)的永久的依恋,死了也不离开“土地”,让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阅读茅盾《香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第36题简答 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2分)
参考答案:场面描写。
第37题简答 这段文字分为几层?各层的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分为四层,每句话为一层。第一层,着眼于整体,说明香市的主要节目是“吃”和“玩”。第二层,从视觉角度,描写庙前的热闹情况。第三层,从多种感觉的角度,描写庙里的红火情景。第四层,从听觉角度,表现声响的嘈杂。
第38题简答 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写昔日香市热闹的场景,是为了通过今昔对比的方法,衬托今日香市的冷清。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香市变化的原因是军阀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入侵。
四、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把弯路走直了,欣喜于找到捷径;有人把直路走弯了,惊喜于巧遇美景。
请以《捷径与美景》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第三篇:2011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2011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24分,第小题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相同的一组是(A)
A.勉强 强迫 强词夺理 强人所难
B.树冠 冠名 冠状病毒 冠冤堂皇
C.横财 蛮横 飞来横祸 横七竖八
D.济南 救济 人才济济 假公济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A.宣泄 沉缅 见风驶舵 破釜沉舟
B.磋商 名片 挺而走险 攻于心计
C.白晰 苍桑 以逸待劳 一筹莫展
D.弘扬 琐碎 再接再厉 义不容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
①赵老师身体一直不太好,头晕,不齐,还经常失眠。
②他不听同事的劝告酒后驾车,出了这么严重的车祸。
③在两会上,人大代表就能源问题向有关管理部门,以期得到满意的答复。
④新课程标准指出,学校 用考试的方法激励学生,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A.心率 以致 置疑 纯粹
B.心率 以至 质疑 单纯
C.心律 以致 质疑 单纯
www.xiexiebang.com
D.心律 以至 置疑 纯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A.“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能文过饰非,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就是好同志。
B.自从采用了新的操作工艺,第二季度产值翻了一番,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C.不管赛场上出现什么情况,丁俊晖都无动于衷,稳如泰山,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D.北京旧城区改造方案一提出,立即在大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代表们或赞成,或反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为了摘掉贫油的帽子,地质勘探队的同志餐风露宿,足迹踏遍了千里戈壁。
B.在新春团拜会上,温总理所说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番话,让人鼓舞,也让人充满憧憬和期待。
C.看看电视剧《苍天在上》……难道它对我们,尤其是做领导工作的同志,不无一点启发吗?
D.老人临终前向国家图书馆捐献了《方氏墨谱》《天工开物》等一批明代古籍,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极具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6、选出下文开头最恰当的一句是(A)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名作《徐霞客游记》: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作和小说;著名数学家罗庚、苏步青,常常从数字王国到文字王国来换换脑筋。
A.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有较高的文字造诣
B.说起科学,还应当想到它的一门嫡亲——文学
C.文学作品不但具有文学价值,还有宝贵的科学价值
D.科学上的许多问题往往借助想像力丰富的文学来解决,那些流芳千古的科学家,都著有具有文学性的不朽篇章
二、(16分,每小题4分)www.xiexiebang.com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0题。
一个人的内耳里有很多毛细胞,这些小东西能帮助捕捉声音信号并且把它们传到大脑,从而让我们听到声音。如果长期处于80分贝以上的噪音中,包括MP3开得很大的音乐声或者在演唱会、电影院、KTV包房、快餐厅你所听到的巨大声响,内耳毛细胞就需要大量的血液和氧气才能保持工作,而长时间负荷工作下的毛细胞会因血液循环不畅和缺氧而坏死。暂时性失聪或耳鸣是这些毛细胞试图自我恢复的表现。但是时间越长。这些恢复就变得越来越难,听力就会受到永久性的伤害。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喜欢听MP3,当其声音开到最大的时候,声音可达到104分贝,而根据欧盟的安全标准,这一分贝数几乎赶上了螺旋桨飞机启动时的声音110分贝。据耳病专家分析,长时间听MP3会加速耳内毛细胞的死亡,导致现在的人比父辈甚至早30年耳聋。因此合理的建议是降低MP3的音量,减少每天的使用时间,专家门认为最好是每天只使用1小时耳机。但是这样的建议却很少被采纳,《泰晤士报》的一则报道中称,根据英国皇家全国聋学院的调查,39%的18—24岁的青年都不会按照安全标准(60分贝)听音乐,更不用说每天听一个小时了。有人会认为专家的意见危言耸听,但听力受损并不是短期就能显现的,而最终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表现出来。
噪音不但会损害人的听力,还会引发心脏病、肿瘤和肥胖。柏林夏里特医科大学的斯特凡维利希博士说,噪音是引发心脏病的一大因素。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报告称,经常处于噪音之中的人患上脑神经肿瘤的危险比常人要高两倍。宾夕法尼亚的研究人员也发现因为噪音所引起的焦虑和压力会让人忍不住多吃东西,这一情况在女性身上尤为常见。长期处于有持续噪音的环境中,即使是你觉得习惯了,噪音仍然在不知不觉地损害着你的健康,使荷尔蒙失调,加剧人的抑郁情绪。有时候那些为了安抚或改善人的情绪而播放的背景音乐,比如超市、餐厅和水疗中心的音乐,也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那不是我们自己选择听的声音,我们的身体会对此产生消极的反应。
7、下面对人的听力受到永久性伤害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
A.人的内耳里有许多毛细胞。
B.人的内耳毛细胞坏死。
C.人的内耳毛细胞没有大量的血液和氧气。
D.人耳出现暂时性的失聪或耳鸣。
8、下面不属于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的一项是(D)www.xiexiebang.com
A.MP3的最大音量
B.演唱会里的巨大音响
C.螺旋浆飞机启动时的声响
D.超市里的背景音乐
9、认为噪音会引起肥胖的研究人员是(D)
A.英国皇家全国聋学院的耳病专家
B.柏林夏里特医科大学的斯特凡维利希博士
C.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
D.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
10、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A.MP3会杀死的内耳毛细胞。
B.24岁的青年都不会按照安全标准听音乐。
C.长时间的噪音不但会损害人的听力,还会使人更抑郁。
D.水疗中心的背景音乐使人产生消极情绪。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5题
幸福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它使我们由衷地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义,人生是多么美好。因此,幸福的体验直接地包含着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自已生命意义得到了实现。不管拥有这种体验的时间多么短暂,这种体验却总是指向人整个一生的,因为它所包含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总体评价。
www.xiexiebang.com
当一个感觉到自己很幸福时,他的心中就会响起这样一个声音:“为了这个时刻,我这一生值了!”如果你没有这种感觉而又说自己“幸福”,那就是滥用了大字眼。所以,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幸福只是灵魂的事,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苦难与幸福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都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遇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的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有灵魂的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也只能是一个精神事件,却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那它一定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快感和痛感是肉体的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则完全属于灵魂。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两者凸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
幸福是生命意义得以实现的鲜明感觉。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因为苦难与幸福并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当然,在更多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确实生命意义的受挫。但是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领悟悲剧需要有深刻的心灵,人生的艰难关头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浅。有的人一生遭遇不幸,却未尝体验过真正的悲剧情感。相反,表面上一帆风顺的人也可能经历巨大的内心悲剧。
11、从第一段的文意看,“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就是
(4分)
12、根据第一段、第二段的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为什么说“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
(2)快感和幸福有什么不同?
13、根据第三段的文意,解释“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一句中包含的下列词语的意义。
“它”是指 “肯定”是指 “否定”是指
www.xiexiebang.com
14、根据第四段文字表述,完成下表。(每个方框只填两个字)(6分)
(正体验)(负体验)
15、用一句话概括第五段的中心意思。(不超过20个字)(3分)
四、(25分)
阅读《石钟山记》,完成16—18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6、翻译划线的句子。(5分)
17、作者认为石钟同命名不能流传的原因是什么?(6分)
18、作者实地考察石钟山命名缘由后有何感慨?表现了他怎样的治学精神?(6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9—20题。
春夜喜雨
杜甫
www.xiexiebang.com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9、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问好雨具体表现在哪里?(4分)
20、全诗描写所闻、所见、所感,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用一字来表达),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幸福是舒适与享受,幸福是亲情与关爱,幸福是奋斗与成功,幸福是责任与奉献。生活中幸福其实无处不在,幸福在亲情中,在友情中,在爱情中。请以“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2016年成人高考高升专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年成人高考高升专英语模拟试题
一、语音知识(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在下列每组单词中,有一个单词的划线部分与其他单词的划线部分的读音不同。找出这个词。
二、词汇与语法知识(共15小题;每题1.5分,共22.5分。)从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的一项。
三、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通读下面的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可填入相应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A.distancing
B.moving
C.tearing
D.breaking()22.A.anxiety
B.difficulty
C.anger
D.suffering()23.A.spirits
B.emotions
C.feelings
D.moods()24.A.sense
B.love
C.hurry
D.purpose()25.A.calm
B.follow
C.stop
D.hug()26.A.depress
B.cover
C.change
D.express()27.A.prepared
B.served
C.bought
D.brought()28.A.join
B.cook
C.satisfy
D.help()29.A.recall
B.realize
C.examine
D.remember()30.A.various
B.right
C.calm
D.deep()31.A.better
B.settle
C.correct
D.enjoy()32.A.morning
B.afternoon
C.evening
D.week()33.A.cruel
B.nice
C.lovely
D.special()34.A.kind
B.reasonable
C.easy
D.happy()35.A.lowest
B.loudest
C.sweetest
D.happiest
四、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阅读下列短文,然后根据短文的内容从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的一项。
五、补全对话(共5句;每旬满分为3分,共15分。)根据中文提示,把对话中缺少的内容写在横线上。这些句子必须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打句号的地方,用陈述句;打问号的地方,用疑问句。
提示:Jane和Michael商量周末去野餐。他们讨论要去什么地方,带些什么。Michael 建议邀请John和他的女朋友参加。最后他们决定星期六早上8点出发。
六、书面表达(满分30分)你刚寄了一套科普DVD节目Discovery给你的朋友Sunlan。
就此事给她写一封信,说你最喜欢这套节目,而且,相信她也一定会喜欢。让她收到后发个e-mail过来。参考答案
一、语音知识
二、词汇与语法知识
应用的标准。
三、完形填空
四、阅读理解
五、补全对话
六、书面表达
第五篇: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综合测试
(一)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B.曲线
大曲
是非曲直
曲意逢迎 .......C.落款
落枕
光明磊落
丢三落四 ............D.供给
口供
仅供参考
供认不讳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粹
矍铄
再所部惜
人情世故 B.部署
好像
金碧辉煌
细水常流 C.梳妆
赋与
人才辈出
破涕为笑 D.坐落
针砭
山清水秀
各行其是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几个月,他一直深入矿区体验生活,终于写出了这部人人都______的好作品。
②经过努力,我国已完成SARS疫苗的研究,即将进入临床______。
③北京市西部和北部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东南为一片_______低缓的平原。
A.夸耀
实验
逐步
B.夸奖
试验
逐渐 C.夸奖
实验
逐步
D.夸耀
试验
逐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养老院的老人们饱食终日,过着幸福....的日子。
B.汽车在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厅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目不..睱接。..C.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D.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5题。
什么叫做联想呢?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甲唤起乙的联想通常不外乎两种原因:或是甲和乙在性质上相类似,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到调节之士;或是甲和乙在经验上曾相接近,例如看到扇子想起荧火虫,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苏东坡。类似联想和接近布设时混在一起,“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词就是很好的例子。词中主人何以“记得绿罗裙”呢?因为罗裙和他的欢爱者相_______;他何以“处处怜芳草”呢?因为芳草和罗裙的颜色相________。
意识在活动就是联想进行,我们差不多时时刻刻都在联想。听到声音知道说话的是谁,见到一个词知道它的意义,都是起于联想作用。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如果没有它,知觉、记忆和想象都不能发生,因为它们都得根据过去的经验。由此可知联想的作用广泛。联想有时可用意志控制,作文构思时或追忆一时记不起的过去经验时,都是勉强把联想挤到一条路上去走。但是在大多数情境之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听课读书时本想专心,而打球、散步、吃饭种种意象总是不由自主地闯进脑里来,失眠时越怕胡思乱想,越禁止不住胡思乱想。这种自由联想好比水流湿,火就燥,稍有勾搭,即被牵绊,未登九天,已入黄泉。由此可知联想的散漫飘忽。
联想的性质如此。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
在音乐方面,联想的势力更大。多数人在听音乐时,除了联想到许多美丽的意象之外,便别无所得。他们欢喜这个调子,因为它使他们想起清风明月;不欢喜那个调子,因为它唤醒他们以往的悲痛的记忆。钟子期何以负知音的雅名?因他听伯牙弹琴时,惊叹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李颀在胡笳声中听到什么?他听到的是“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白乐天在琵琶声中听到什么?他听到的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苏东坡怎样形容洞箫声?他说:“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些数不尽的例子都可以证明多数人欣赏音乐,是欣赏它所唤起的联想。
就广义说,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创造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因此就不能离开联想。但是我们通常所谓联想,是指由甲而乙,由乙而丙,辗转不止的乱想。就这个普通的意义说,联想是妨碍美感的。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联想则最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专一,使心思由美感的意象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在审美时我看到芳草就一心一意地领略芳草的情趣;在联想时我看到芳草就想到了罗裙,又想到穿罗裙的美人,既想到穿罗裙的美人,心思就已不复在芳草了。
联想大半是偶然的。比如说,一幅画的内容是“西湖秋月”,如果观者都不聚精会神于画的本身而任意联想,则甲可以联想到雷峰塔,乙可以联想到往日周游西湖的美人。这些联想纵然有时能提高观者对于这幅画的好感,画本身的美却未必因此而增加,而画所引起的美感则反因精神涣散而减少。
11.根据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