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2日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时间:2019-05-14 12:3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2月12日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2月12日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第一篇:2011年2月12日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2011年2月12日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山东省人民政府省长 姜大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山东的发展进程极不平凡。在中共山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要求,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这是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全省生产总值接连突破2万亿和3万亿,去年达到39416.2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2400美元提高到6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279.1亿元,年均增长2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11.6亿元,年均增长18.9%;1 进出口总额1889.5亿美元,年均增长19.6%;实际利用外资累计463.9亿美元。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这是人民生活水平较快提高的五年。财政对民生投入累计达到7004.5亿元,2010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总额的51%。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趋于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946元、6990元,年均分别增长13.2%、12.2%。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5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0万人。解决了52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近400万户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这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五年。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结构逐年改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趋于协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调整振兴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2%;服务业发展提质增量,增加值所占比重比“十五”末提高4.3个百分点。“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这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十一五”时期新开工铁路项目18个,新增运营里程438公里、在建里程3151公里,相当于100多年来山东铁路通车里程的总和;新增高速公路1122公里,通车里程达到4285公里;港口吞吐量由“十五”末的4.1亿吨提高到9.2亿吨,机场客运量由986万人次提高到2231万人次。覆盖全省的 “五横两纵”500千伏主网架已经形成,新增可用电力装机容量2707万千瓦,海阳核电一期开工建设。158座大中型水库和388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和胶东调水工程进展顺利,治淮东调南下续建主体工程全面完工。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

——这是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五年。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20.5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由49%提高到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58%提高到80%;森林覆盖率达到22.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行政村通油路比例达到99.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86.8万户。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重要成果。注重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十一五”前半期,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在发展中相机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近两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坚决贯彻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决策部 3 署,迅速制定实施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21条政策措施,启动了8546个重大项目建设,采取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遏制了增速下滑,实现了经济企稳回升。去年以来,我们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与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成为全国少数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的省份之一,发展的协调性和内生动力增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进一步巩固。(二)坚定不移地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五年对“三农”财政投入累计4718亿元,年均增长36.1%。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着力培植高效特色产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去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67亿斤,实现连续八年增产;农产品出口达到127.1亿美元,年均增长13%。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五年累计完成技改项目3.7万项,技改投资2.6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4.2%和24%。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突出支持十大重点领域,着力培育“四大载体”,去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年均增长13.4%。旅游业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下气力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22.1%、20%和18%,省控59条主要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全省耕地面积保持在1.15亿亩。(三)坚定不移地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把促进区域发展与培植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区域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今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省在一年多时间内获国务院批准的第二个国家层面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起步顺利、开局良好,全区投资、进出口、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省会建设发展步伐加快。重视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去年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70个,其中过30亿元的11个。

(四)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先后组建了山东钢铁集团、山东重工集团、山东海洋投资公司、山东海运公司、泰山财产保险公司,国有企业的规模、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财税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取得新的进展。银行、证券、保险业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去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突破4万亿元,贷款余额、直接融资、保费收入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实施“深化日韩、提升东盟、突破欧美、拓展非洲”的全面开放战略,加强与台港澳地区的经贸合作,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引导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着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外贸进出口实现快速恢复性增长;围 绕转方式调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我省对外合作空间。去年外贸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

(五)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大学生、城镇困难家庭和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由2005年的808元提高到1510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覆盖到36%的县、1065万人;城市低保月人均标准增加到29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建立了价格上涨与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保障标准联动机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稳步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上调18.4%。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城市社区卫生覆盖率分别达到99.6%和98.7%,115个县(市、区)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开展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健全了覆盖各教育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素质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制定实施了全省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深化平安山东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连续九年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

(六)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和创意山东计划, 6 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去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230亿元,是2005年的2.4倍。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省博物馆新馆和省档案馆新馆等重点文化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全省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任务基本完成。成功举办一系列大型展会,创作生产了一批文化艺术精品。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我省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第十一届全运会、第十六届亚运会上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七)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群众和舆论监督。五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34件,制定政府规章41件,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4970件。“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省市县三级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政府公信力、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坚持不懈反腐倡廉,严厉查处了一批腐败分子。认真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慈善、残疾人、老龄等事业持续发展,气象、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五年来,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支持参与下,集中力量办成办好了一系列大事。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一个美丽、和谐、羌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新北川展现在世人面前。战胜严重浒苔灾害,成功举办了奥帆赛、残奥帆赛。举全省之力筹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取得了办赛服务和竞赛成绩双丰收。圆满完成了北京国庆60周年庆典和上海世博会参展的各项任务。这些都充分彰显了齐鲁儿女顾全大局、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和海纳百川、推陈出新、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必将形成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强大力量。

五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只要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持之以恒地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保持工作的正确方向。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结合山东实际不断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就一定能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只要我们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一定能够保持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只要我们把富民和强省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就一定能够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只要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看准的事情咬住不放、一抓到底,就一定能够每年办成几件大事,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中共山东省委科学决策、8 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省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鲁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驻鲁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山东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在总结五年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农田水利设施依然薄弱,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不高;物价上涨预期加强,资源、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已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长期性因素;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诸多制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及人才支撑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还不够快,消费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偏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上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不仅影响当前经济运行,还会制约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从今年开始,我们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全委会精神,省政府编制了《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及《说明》已印发各位代表,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对于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打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础至关重要。纵观国际国内环境,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些都为我们紧紧抓住并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发展,我省经济已具相当规模,产业体系更加完备,跨越提升的物质技术基础更为坚实;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科学发展的动力更为强劲;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提速,我省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我们完全有能力推动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 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以富民强省为目标,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要始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实施扩大内需方针,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格局。今后五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左右,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取得重大进展。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突出农业做优、工业做强、服务业做大,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体系。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48:4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十二五”期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与经济发展同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力争五年城镇新增就业500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600万人以上。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做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增幅更高一些。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构筑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建立健全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住房需求。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和服务,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十二五”期间教育、科技、人才和文化的支撑作用要显著增强。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全面发展包括民办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重要领域和关键技术研发,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完善“以用为本”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各类人才,人才竞争优势基本形成,进入人才强省前列。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筑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动经济文化融合发展。12 到2015年,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十二五”期间城乡、区域发展要更加协调。统筹经济与社会、当前与长远、海洋与陆地、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发展,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一体化,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区域协调发展、人口聚集加快、城镇体系完善的发展格局。力争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新农村建设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海洋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带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间绿色发展模式要基本形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加快生态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重视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搞好土地综合整治和矿产资源保护。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达到25%,让山东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加清新,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十二五”期间改革开放要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环境,突破改革重点和难点,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迈出重大步伐。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9%,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各位代表,经过五年不懈奋斗,到“十二五”末,全省生产总值将突破6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山东将成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备的省份,成为人民群众幸福感普遍增加、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省份,成为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省份,成为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的省份,一个文明、富足、开放、和谐的山东将在我国东部沿海蓬勃崛起。

三、2011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全力抓好抗旱保丰收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两项关系全局的紧迫任务,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提出10%左右的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综合兼顾了需要和可能。一方面,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调整结构创造宽松环境,引导各方面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均增长10%左右,这是近年来的最高预期。提出这一目标,一方面是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居民收入、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两个同步”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顺应了广大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但实现这一目标是不容易的,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优化需求结构,完善消费持续增长机制,保持投资合理适度增长,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扩大消费需求。一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继续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加大对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的补贴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企业工资监控和工资保证金等制度,逐步增加职工工资收入。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对高收入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政策。二是加强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提高农村市场商品统一配送率。做好城乡商业网络规划,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功能,培育城市商业中心,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和大型城市综合体。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及网络购物,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三是营造诚信经营环境。深入持久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促进放心消费、便捷消费。积极引导信用消费,加快建立商品流通质量追溯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走私贩私、传销等违法活动,保护消费者权益。四是培育消费热点。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做好建材下乡试点工作,研究制定进一步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电子、通信产品和服务消费,大力鼓励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型产品消费,推动养老、家政、培训、体育健身、社区服务、旅优化投资结构。一是把握好投资方向。继续抓好中央投资项目和省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在建和续建项目如期完成,有序启动一批“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重复建设,引导投资进一步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节水、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切实提高投资效益。二是加强现代能 源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工建设一批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新能源装机达到480万千瓦。积极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实施“外电入鲁”战略,今年接纳外省来电能力达到750万千瓦。加强重点港口、省际重要通道、城际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建设济南至石家庄客运专线等6条铁路、济南至东营等8条高速公路,建设好烟台新机场和济南机场指廊工程。三是拓宽融资渠道。继续深化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支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金融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设立不同形式的投资基金。四是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认真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管理好通胀预期。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适当增加重要农副产品储备,稳定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强化农产品产运销衔接,鼓励发展订单农业,搞好农超对接,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建立完善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严肃查处恶意炒作、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三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总体要求,坚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加快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斤的要求,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在稳定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调动各地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今年粮食总产850亿斤以上。全面实施十大特色产业振兴规划。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为重点,围绕蔬菜、畜牧、渔业、果业、油料、棉花、种业、苗木花卉、水系生态、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建设一批高标准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叫响高效特色农产品和农业优势产业“山东品牌”。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选择若干县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

加快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水利摆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加快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推进南水北调、胶东调 水等调水干线工程和区域水网建设,启动相关配套工程。突出抓好水毁工程修复及重点中小河道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进一步治淮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控制用水总量,促进用水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去年9月下旬以来,我省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目前旱情还在发展。我们要紧急行动起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社会动员,加大资金投入,依靠科技支撑,抓好抗旱服务队伍建设和抗旱物资储备供应,搞好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和春季麦田管理,确保越冬作物能够浇上水,确保旱区人畜饮水安全,坚决打赢抗旱夺丰收保民生这场硬仗。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鼓励农民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优化种养结构,增加生产性收入。扶持农民自主创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权益保护,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和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逐步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继续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深度调整产业内部结构,不断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与核心竞争力。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存量调整,继续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40个特色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再实施1000个重点技改项目,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力争全年技改投资8700亿元,增长15%以上。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开发等重点领域,出台实施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配套政策,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建设两个关键环节,实施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产业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三是深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突出企业质量主体作用,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加快构建质量诚信体系。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继续开展省长质量奖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活动。通过“练内功、挖潜力、增效益”,深化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四是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以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为重点,以资产、资源、品牌为纽带,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服务体系,破解融资瓶颈,减轻企业负担,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着重抓好140个重点镇的产业集群建设。五是加快推进信息化。推动“三网”融合,加强物联网建设,扩大增值服务。大力发展软件产业,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工业设计,加快云计算、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一卡通、无线城市等信息化工程 建设。六是大力开展“市场营销年”活动。鼓励企业占足省内市场,多占省外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大力推动名优特新产品“南下”、“北上”、“西进”。加强能源、原材料、资金、电力等生产要素的组织保障,为经济平稳运行创造良好环境。

推进服务业提质增量。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主要经济增长点,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一是突出发展重点。编制实施服务业十大产业发展规划,强化“四大载体”建设,增强引领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农村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加快发展与现代制造业密切相关的高技术服务业,积极发展投资和管理咨询、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业。大力推进金融产业化发展,促进产融结合,加强金融创新,积极稳妥地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加快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抓好旅游大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长岛休闲度假岛和荣成好运角旅游区,进一步提升“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巩固和强化旅游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二是加快非核心业务剥离。推进主体企业与剥离企业理顺资产、财务、劳动者报酬等关系,促进主体企业做专做强、剥离企业加快发展。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全面落实省支持服务业跨越发展的30条政策,完善服务业绩效考核机制。组织好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部分市、城区和园区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一是狠抓节能降耗。强化源头控制,重点抓好高耗能行业的节能监管,大力推广节能技术、产品和装备。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墙材革新和建筑节材,抓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加快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常态化节能预警调控机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各项任务。二是加强环境保护。以保障南水北调沿线和重点区域水环境安全为重点,巩固提高省控59条主要污染河流治污成果,实现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治理工业废气、城市扬尘和机动车尾气为重点,突出抓好城市建成区大气污染防治;以重金属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快构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以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置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海岸带、海域、海岛整治修复为重点,打造生态海岸、生态海洋。全面实施水系生态建设工程,新增水系生态造林150万亩、湿地恢复保护100万亩。落实好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三是强化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再制造产业,搞好工业、建筑、城市生活垃圾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力争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继续深化资源山东建设,打造一批矿产资源基地。四是强化责任考核。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各市各部门和重点企业的责任,加强指导,强化督查,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22(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科学确定区域主体功能,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努力拓展全省发展空间。

认真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抓紧出台贯彻《规划》的实施意见,修改完善相关专项规划, 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实施海陆统筹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布局优化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围绕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筛选启动一批项目,打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渔业、现代海洋制造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4个基地。落实好省市两级蓝色经济区发展专项资金,争取国家核准设立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金积极参与蓝色经济区建设。

扎实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紧紧围绕高效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这条主线,突出港口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高效生态农业品牌和产业集群,打造若干环境友好型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服务业。探索建立与周边功能区和内陆腹地之间的联动机制,搞好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沿海地区等周边功能区的联系对接。尽快完成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募集工作。

游休闲等服务型消费,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统筹推进区域发展。加快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突出青岛龙头地位,充分发挥胶东半岛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高端产业集群。抓住我省作为全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省的机遇,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推动全省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向高端发展,建设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加快省会济南建设,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今年6月要建成使用,编制实施济南与周边各市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提高省会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进枣庄、济宁等资源型城市转型,继续扶持菏泽等欠发达地区发展,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在推动科学发展、搞好城乡统筹、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出台新一轮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扎实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和对重庆等地的对口扶贫工作。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培育壮大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战略重点,搞好《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修编,积极构筑以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鲁南城镇带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力争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制定支持小城镇发展的资金、人才等鼓励政策,培育一批有一定产业基础、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名镇。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一县一场”目标。编制实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加快轨道交通、快速路网、停车场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及早研究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继续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 和新型社区建设,制定长期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改善农民居住和卫生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逐步解决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五)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认真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组建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落实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继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各部委的战略合作,实质性推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山东省国家新药研发平台和山东省超级计算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搞好济南、青岛、烟台3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开展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加强各类人才引进培养。全面实施我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把抓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完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和创业人才扶持机制,继续实施泰山学者、创新团队、首席技师、乡村之星等工程,推动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着力打造我省的“人才特区”。实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以用育人、以用聚才,重视培养本省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人才高地。

25(六)深入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加强改革的整体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抓好山东能源集团和融资租赁公司的组建工作。二是深化农村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水域和海域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加强土地综合整治,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三是推动价格改革。稳步实施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稳妥推进居民用电、用水、用气、供热计量价格改革。四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扎实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范围,从今年起,设区的市和国有资产规模较大的县(市、区)全部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债务风险。五是搞好综合配套改革。力争在城乡统筹发展、资源环境管理、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增创外贸竞争优势。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品牌,积极开展国际认证。组织实施“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提升发达经济体市场,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打造优势产业出口基地,提高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扩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覆盖范围,增强我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 包,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适时增加省内紧缺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指导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有效防范外贸风险。二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组织好境外高层次经贸活动,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研发环节。支持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推动省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融资。三是安全高效“走出去”。鼓励大企业积极参与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建设境外资源生产供应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合作,积极推动跨国并购,支持我省优势产能向境外转移,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扩大对外工程承包份额,提升外派劳务层次。培育我省的跨国公司。四是强化口岸建设。整合口岸监管资源,优化口岸功能结构,完善配合协作机制,创新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努力打造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山东口岸。五是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强化开放引领,吸引国际资本和优质资源向园区集聚,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增强承载带动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扩区升级,支持有关市设立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立各类园区动态管理机制。(七)办好民生实事加强社会建设。民生事关重大,群众利益无小事。各级政府必须把民生投入安排足,把民生大事保障好。今年,要继续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好几件实事。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坚持就业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增加就业容量。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做好退伍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开展城乡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平等就业长效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全面推行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做好失业动态监测、预警。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1)着力抓好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参照国家和省的试点政策开展自主试点。今年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莱芜、滨州等11个市实现新农保全覆盖,全省覆盖面达到60%以上。同时,研究提出城镇非从业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2)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月人均普遍增加160元。巩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完善养老保险基金归集、调剂办法,逐步统一企业缴费比例。(3)进一步提高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统筹层次,全省17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全部实现市级统筹。(4)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扩大工伤保险适用和认定范围,调整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5)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落实好对优抚对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家庭困难学生的临时价格补贴政策,保证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需要。(6)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 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400元。(7)保证集中和分散抚养孤儿每月基本生活费分别不低于1000元和600元。(8)继续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今年三个档次分别提高到1100元、950元和800元,比去年平均增长26%。(9)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扩大高龄津贴发放范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查体。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继续推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上述措施全面落实后,我省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将基本形成,主要保障标准可以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面实施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大幅度提高教育投入。(1)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抓好农村和城市新建小区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到2012年底,全省新增1100所幼儿园和2万名合格教师,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63%。(2)将农村初中和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分别提高100元,达到800元和600元。(3)将农村初中和小学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分别提高250元,达到1000元和750元。(4)提高各类高校和职业学校的生均拨款水平,其中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生均定额平均提高1200元,争取年生均拨款水平达到9500元。(5)将高校助学金标准由每人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6)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化解高校债务。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将为我省在2012年实现财政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20%的要求,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三年五项重点改革任务。(1)建立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2)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120元提高到200元,并相应提高报销比例。(3)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4)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搞好潍坊、东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5)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基层社区倾斜,探索建立城市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协作机制。(6)扎实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传染病预防和救治能力。(7)积极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8)大力改善农村饮水条件,今年再解决260万农村人口和60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我省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会得到有效缓解。

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1)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三年规划。今年省级财政对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奖补资金从去年的1.3亿元增加到5亿元,市、县政府也要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确保完成32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2)全面完成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三年任务,结合国家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建房的财政补助,今年新建农村住房80万户,改造农村危房20万户。(3)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强化城市政 府责任,建立工作问责机制,落实供地、税收、信贷、限购等政策措施,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要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加强薄弱地区、城市社区和流动人口管理,强化新型婚育文化建设,建立部门资源共享人口信息平台,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规模、结构、素质协调发展。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筹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重点抓好省、市演出场馆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市级图书馆和艺术馆、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达标改造,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使用管理,建设11000个村文化大院,基本完成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整合重组。加快振兴文化产业,规划建设一批文化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打造齐鲁文化品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档案史志事业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做好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筹备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协调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网络体系,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抓

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和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深入推进平安山东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打控防”一体化建设,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支持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廉洁执法,维护司法公正。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实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抓好矿山、交通运输、海上渔业、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强化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深化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高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保质保量地完成征兵任务,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和和谐创建活动,增强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努力打造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加强政府立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设定行政许可项目,规范 32 行政许可程序。出台《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细化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理性执法、文明执法。积极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实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完善行政复议机制,依法及时处理行政复议申请和投诉事项。搞好“六五”普法教育。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切实做好政府机关办公软件正版化工作,抓好政府门户网站、便民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推行网上电子审批,更好地方便群众办事。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强化公仆意识,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做到在感情上与群众“心连心”,工作中与群众“面对面”,为群众办事“实打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改革和完善公务消费制度,从严控制一般性开支。认真解决乱占耕地、土地征收、环境保护、劳动争议等领域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认真抓好反腐倡廉。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严肃查处腐败分子。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和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问责制度,有错必纠,有责必问。认真 33 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对各级公务员的教育和监督,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各位代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已经到来,山东正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起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山东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继往开来,乘势而上,抓住机遇,开拓奋进,用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申论万能八条:针对公务员申论考试提出对策的如下八点答题思路

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2.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3.36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技术(1)根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前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可见,物质上的满足是民心和社会秩序得到保证的基础。相反,资源的有限性,物质条件的不足都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当前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环境污染、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入不足。对于环境治理、节约能源等一些具体的、不可抗拒的技术性问题来说,依靠技术层面的具体措施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38(2)具体措施举例

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依靠„„技术,解决„„问题 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1)根据

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自何处?无外乎来自自身或者外部。来自自身就是靠平时的积累、靠总结反思,正所谓人不可以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理性的人总是具有反思和忧患意识的,通过不断的试错积累最终获得成功;来自外部的经验就是借鉴他人长处,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具体措施举例

总结„„的经验教训

借鉴国内外的各种先进经验

注意事项

第二篇:在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功放工作总结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总结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五”时期的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省政府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国共产党xiexiebang.com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及各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视察xiexiebang.com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变化,办好“十件大事”,实施“十项工程”和“十项民心工程”,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成功战胜非典型肺炎疫情和严重干旱及超百年一遇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经济社会在新的水平上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2005年各项预期目标顺利实现。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总体经济实力跨上历史性新台阶。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元大关,达到21701亿元,占全国的11.9%,比“九五”期末增加10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五年年均增长13%。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9.2∶46.5∶44.3发展为6.3∶49.5∶4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达6957亿元、7883亿元和42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15.0%和19.8%,五年年均增长16.6%、14.1%和20.3%。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2005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52.0,比2000年提高24.8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财税收入大幅增加,来源于xiexiebang.com的财政总收入达4432亿元,占全国的1/7,比上年增长25.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06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8.4%,五年年均增长14.7%。金融运行平稳,信贷结构优化,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3811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九五”期末翻一番,突破2万亿元。

——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取得新突破,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2005年67个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724亿元和1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1%和20.5%。支农力度明显加大,“十五”时期省级财政用于支农的资金达467亿元。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粮食总产量近两年保持稳定。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迅速发展。林业、畜牧业发展加快。海洋经济进一步壮大,产值约占全国的1/5。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省农业龙头企业达1482家,带动农户421万户,户均年增收1401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势头良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顺利。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3%。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制度。城镇化稳步推进,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电价进一步降低,2005年开始在全省免征农业税,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五年建成农村硬底化公路25200公里,修建、加固江海堤围6305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3522宗,营造生物防火林带3.96万公里。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植物疫病工作得到加强。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产业高级化、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2005年工业九大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治理发愣功8亿元、20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和20.6%,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九五”期末的70.2%、20.1%提高至73.7%、24.4%。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2005年增加值达1755.5亿元,稳居全国首位,比上年增长20.7%。以重大项目为带动,支柱产业、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汽车、石化、钢铁等重点产业带动作用增强,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九五”期末的48∶52转变为44∶56。产业集群化、特色化步伐加快,形成15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15个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159个专业镇。大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已达49家。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成效显著,创建区域国际品牌工作正式启动,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已达165个,总数居全国第一;华为牌程控交换机被评为全国三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之一。物流、商务、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汽车、住房、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成效显著,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对外开放迈上新水平。2005年外贸出口总额达238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3%,是“九五”期末的2.5倍,五年年均增长21.0%。贸易结构得到优化,一般贸易出口533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25.1%,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带动省内配套产值超过3000亿元。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提高至69.0%和35.1%。私营企业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获外贸经营权的私

第三篇:在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功放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十五”时期的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省政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xiexiebang.com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十六大及各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视察xiexiebang.com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变化,办好“十件大事”,实施“十项工程”和“十项民心工程”,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成功战胜非典型肺炎疫情和严重干旱及超百年一遇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经济社会在新的水平上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2005年各项预期目标顺利实现。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总体经济实力跨上历史性新台阶。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元大关,达到21701亿元,占全国的11.9,比“九五”期末增加10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五年年均增长13。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9.2∶46.5∶44.3发展为6.3∶49.5∶4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达6957亿元、7883亿元和42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15.0和19.8,五年年均增长16.6、14.1和20.3。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2005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52.0,比2000年提高24.8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财税收入大幅增加,来源于xiexiebang.com的财政总收入达4432亿元,占全国的1/7,比上年增长25.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06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8.4,五年年均增长14.7。金融运行平稳,信贷结构优化,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3811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九五”期末翻一番,突破2万亿元。

——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取得新突破,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2005年67个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724亿元和1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1和20.5。支农力度明显加大,“十五”时期省级财政用于支农的资金达467亿元。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粮食总产量近两年保持稳定。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迅速发展。林业、畜牧业发展加快。海洋经济进一步壮大,产值约占全国的1/5。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省农业龙头企业达1482家,带动农户421万户,户均年增收1401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势头良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顺利。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3。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制度。城镇化稳步推进,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电价进一步降低,2005年开始在全省免征农业税,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五年建成农村硬底化公路25200公里,修建、加固江海堤围6305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3522宗,营造生物防火林带3.96万公里。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植物疫病工作得到加强。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产业高级化、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2005年工业九大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6108亿元、20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和20.6,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九五”期末的70.2、20.1提高至73.7、24.4。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2005年增加值达1755.5亿元,稳居全国首位,比上年增长20.7。以重大项目为带动,支柱产业、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汽车、石化、钢铁等重点产业带动作用增强,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九五”期末的48∶52转变为44∶56。产业集群化、特色化步伐加快,形成15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15个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159个专业镇。大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已达49家。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成效显著,创建区域国际品牌工作正式启动,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已达165个,总数居全国第一;华为牌程控交换机被评为全国三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之一。物流、商务、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汽车、住房、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成效显著,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对外开放迈上新水平。2005年外贸出口总额达238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3,是“九五”期末的2.5倍,五年年均增长21.0。贸易结构得到优化,一般贸易出口533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25.1,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带动省内配套产值超过3000亿元。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提高至69.0和35.1。私营企业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获外贸经营权的私营企业累计近4万家,出口299.5亿美元。进口

工作得到加强,组织进口了一批关键技术、重大设备和重要原材料。吸收外资质量提高,2005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2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五年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43.5亿美元。工业九大产业和服务业吸收外资扩大,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76家在我省投资设立581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达246家。口岸通关环境和效率明显改善。我省企业到境外投资设立加工贸易企业、合作开发资源能源步伐加快,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扩大。外事、侨务、台务、旅游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成功举办xiexiebang.com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三次年会和2005xiexiebang.com国际旅游文化节。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交通网络优化升级,编制完成《xiexiebang.com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04-2030)》,与铁道部签订加快xiexiebang.com铁路建设会谈纪要,新落实建设11个铁路项目。五年新增高速公路1954公里,通车总里程达3140公里,所有地级以上市通高速公路,与陆路相邻省区的高速公路通道全部打通。基本实现所有县(市)通二级以上公路、县到镇通三级公路。建成梅坎、粤海等铁路,新增铁路里程414公里、地铁60公里。武广客运专线、新广州客运站、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广深四线、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广深段、洛湛铁路岑溪至茂名段等项目开工建设。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展开,已完成整治648公里。沿海港口群发展迅速,广州港继续位居世界十大港口之列,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四位,湛江港发展实现大跨越。能源建设大步推进。2005年省内发电装机容量4800万千瓦,比“九五”期末增长50.5,西电东送500千伏输电线路按期建成投产,目前经国家同意立项及在建的电源项目装机总容量达1648万千瓦,全省电力供应实现由持续紧张向逐步缓和的重要转折。xiexiebang.comLNG接收站建设顺利,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动工,一大批骨干电源和清洁能源项目加紧建设。环保、水利建设得到加强。珠江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工程扎实推进,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由2000年的18提高至45,完成燃煤燃油火电厂脱硫装机容量586万千瓦。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完成,潮州供水枢纽及北江大堤、重点江海堤围除险加固和安全达标工程进展良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全面启动。

——区域协调与合作发展取得新突破。山区经济呈现快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良好发展势头,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2005年山区5市生产总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1395.9亿元、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24.9;全省山区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5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9.3。成功举办两届珠三角与山区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山区和东西两翼与珠三角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扎实推进。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千村扶贫工程、农村安居工程顺利实施。东西两翼经济发展有新突破,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3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粤西地区重化工业、临港工业发展提速,粤东地区海洋经济、民营经济、特色经济有新起色。编制完成全省、珠三角环保规划和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珠三角作为世界重要的电子信息和家电制造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高新技术产业、重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广州、深圳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粤港澳合作按照“前瞻、全局、务实、互利”原则全方位展开,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联合招商引资和推介大珠三角活动成效显著,深港西部通道、珠澳跨境工业区等建设顺利进行,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扎实开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和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两大平台成功搭建,与“9+2”其他省区在经贸、交通、能源、劳务、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全面推进。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前期工作积极进行。援藏援疆及对口帮扶广西、贵州、重庆和三峡库区工作取得新成效。与东盟地区的合作交流深入开展。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按照构建公共财政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财务核算集中监管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调控和促进作用显著增强。2005年省级财政支出中,用于发展公共事业、维护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等方面支出的比重已达47.9,用于帮助欠发达地区运转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支出比重达到23.4。组建并完善了省市两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90的国有企业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国有经济综合实力增强。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民营经济大发展,2005年实现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近40;年末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分别达227.4万户和44.9万户,比“九五”期末增加75.2万户和26.5万户。与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成功举办两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金融改革与发展取得重要成果,组建了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稳步推进地方性商业银行重组,化解和处置了一系列金融风险,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省部合作推进全省国土规划编制工作。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在全国率先实行社会投资项目备案制。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省政府第二、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实效,取消和调整审批事项989项,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事业单位改革稳步开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价格和供销社改革深入进行。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建筑、人才、产权市场健康发展。坚持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传销和变相传销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各类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规范发展。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顺利。

——文化大省建设成果丰硕。大力弘扬新时期xiexiebang.com人精神,“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全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果,深圳、中山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范围扩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顺利实施。一批文化精品获国家级奖项,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中国音乐“金钟奖”扎根xiexiebang.com。新建成一批重点文化工程,省立中山图书馆改扩建、xiexiebang.com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大型文化工程开工建设。由文化部和省政府在佛山共同主办的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等一系列高水平重大文化会展活动成功举办。科技综合实力增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全国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至49。建立了一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公共技术创新平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粤港联合科技攻关取得新成效,高新技术园区建设上新水平。在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义务教育免杂费试点。推动中小学布局调整,完成了对山区、老区3548所小学的改造。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技工学校在校学生数翻了一番多。五年新增普通高校50所,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由2000年的29.9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87.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1提高至22。顺利完成广州大学城一、二期工程。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稳步发展。人才工作成效明显,人才队伍规模迅速扩大。基本建立公共卫生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人口覆盖率达50.5,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加强。成功举办第九届全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广州成功申办2010年亚运会,我省运动员在雅典奥运会和第九、十届全运会上成绩显著。积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水平提高。国防动员、兵员征集、海边防建设、民兵预备役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政、统计、人防、气象、地震、档案、参事、文史、方志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和谐xiexiebang.com建设扎实推进。全省呈现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发展势头良好的可喜局面。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4770元和4690元,五年年均实际增长8.0和4.1。“十项民心工程”实施以来,仅省级财政就安排345亿元用于全民安居、扩大就业、济困助残等民生项目。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绩突出。基本建立了具有xiexiebang.com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启动实施“xiexiebang.com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59.4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5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社会保险覆盖面大幅扩大,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565万、1131万、1605万、1235万人,均居全国首位,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社保基金滚存结余超千亿元,其中2005年征缴收入达633亿元,是2000年的3.3倍。初步解决了农垦和华侨农场职工参加地方养老保险统筹、企业军转干部养老和医疗保险等一批难点问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全省符合低保条件的171.9万人实现应保尽保。较好解决了农村180万群众饮水难问题。治理教育乱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等取得成效。劳动监察执法加强,建立了政府和企业家协会、工会三方协调机制,推动了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清理拖欠工程款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完成政府投资项目清理拖欠工程款任务。信访工作明显加强,群体性事件得到妥善处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成效,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两抢”等多发性犯罪以及其他各类犯罪活动,严厉查处“黄赌毒”。有效遏制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四五”普法规划全面完成。监狱劳教工作加强。依法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以铁的手腕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突出加强了对煤矿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7.02‰以下,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目标。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切实加强,全省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深圳、珠海、中山、汕头、惠州、江门等城市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林业生态省建设步伐加快,2005年森林覆盖率达57.5。江门、惠州、茂名、肇庆、湛江、开平等城市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循环经济加快发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积极推进。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认真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并向其报告工作,坚持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村民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7件、建议2380件,政协提案2444件;向省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52件、修订或废止法规36件;制定省政府规章34件,修改或废止省政府规章88件。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修订了《xiexiebang.com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健全,执法主体和执法行为得到规范,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稳步推进。强化审计、监察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和纠正违规行为。政务公开纳入法制化轨道,电子政务稳步推进。廉政建设不断加强,省政府向社会公开作出并认真履行四项廉政承诺。机关作风建设扎实有效,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有新提高。

各位代表: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我省经济社会进入新的繁荣发展时期,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这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指导和中共xiexiebang.com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团结一致、心齐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驻粤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我省发展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十五”时期的丰富实践,我们提高了驾驭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升华了思想认识。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不断开创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六个注重”:

第一,注重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我们牢记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总书记对xiexiebang.com的期望和重托,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树立“追兵就是标兵,对手就是老师”的观念,不断增强当好排头兵的信心,抢抓世界新一轮产业转移、我国加入世贸组织、CEPA全面实施等机遇,抓落实、重提高、促发展。结合实际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坚持有保有压,在优化结构中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注重增强发展后劲和提高发展质量。我们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打造世界制造业基地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并实施工业九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推动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在努力加快发展的同时,注意留有余地,集中力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统筹内外源型经济发展,在继续做优做强外源型经济的同时,加快发展内源型经济,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全面建设文化大省,积极实施科教兴粤、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良好环境。

第三,注重分类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我们坚持全面谋划、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因时因地制宜地指导珠三角、东西两翼和山区理清发展思路,提出不同要求。通过加快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强对两翼和粤北山区的扶持,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实施激励型财政政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解决“三农”问题等措施,力促省内不同区域协调共进。全面推进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第四,注重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我们抓住事关全省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精力抓好“十件大事”、“十项工程”,带动整体发展。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加快汽车、石化、钢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建设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以加强高速公路、铁路、内河航道、水利、环保建设等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保障煤、油、电等能源供应为切入点,积极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第五,注重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注意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以实施“十项民心工程”为载体,认真解决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生活。统筹城乡就业,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人民安居乐业。

第六,注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努力建设文明法治谅解宽容社会,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团结互助、友爱向善、扶贫济困、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风尚,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着力解决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外来员工权益保护等社会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仍存在明显的粗放特征,进一步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粤北山区、东西两翼与珠三角发展差距过大,县域经济还比较薄弱,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存在瓶颈,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治安、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体制改革有待深化,特别是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到位等。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解决。

“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综观国内外形势,我省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总体上面临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国际经济合作进一步扩大,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流动加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加速形成。我国政治社会稳定,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蓬勃发展。我省改革开放27年来积累了相当的产业基础、经济实力和成功经验。这些都有利于我省的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即将结束,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石油价格高企,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内兄弟省区市发展迅猛,我省的原有优势逐渐弱化,而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又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妥善应对挑战,坚持继承、创新、提高、发展,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根据中共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xiexiebang.com省委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省政府组织编制了《xiexiebang.com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以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xiexiebang.com和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为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自主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切实推动经济社会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到2010年比2000年翻一番;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3以上。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宽裕小康水平。

做好“十一五”工作,实现“十一五”目标,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省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坚定不移地把立足点从过多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上来。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千方百计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水平。二是正确处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工作必须紧紧抓住的关键。至关重要的是摆脱传统工业化模式的羁绊,加快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循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真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正确处理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的关系,促进外源型经济由大到既大又强、内源型经济由小到大转变。内外源型经济不协调是制约我省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要优化投资结构和布局,实行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更多地依靠消费需求拉动经济持续增长。要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四是正确处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关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不同区域共同发展是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珠三角要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山区和东西两翼要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努力做大经济总量。要推动珠三角与山区、东西两翼共建产业转移园区,实现互联互动、共同发展。五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进和谐xiexiebang.com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建设和谐xiexiebang.com的必然要求。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做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义务教育、文化卫生、安全生产等工作,促进社会事业的繁荣进步。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xiexiebang.com。六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支持和环境保障。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既千方百计消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又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大步推进改革与发展。

做好“十一五”工作,实现“十一五”目标,必须在“六个着力”上下功夫:

(一)着力增强整体经济实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推动国民经济再上新台阶,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要以发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巩固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重点产业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巩固提高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建设综合运输、能源保障、现代重化、平安保障等十大工程。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投资、消费和出口的稳定增长。抓住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二)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发挥广州、深圳以及珠三角等重点地区自主创新的龙头带动作用,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公共平台建设为主要形式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抓好重点领域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突破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推动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继续推动工业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重点建设汽车、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基地和重要产业项目,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发展和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深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三)着力增强发展动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动地方金融改革与发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优化利用外资和出口商品、出口市场、贸易方式结构,努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内外源型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按照适度超前发展的要求,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着重完善交通运输、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积极进行“西水东调”、“西水南调”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研究,建立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四)着力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县域工业化为龙头,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支持山区和东西两翼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快珠三角产业向山区和东西两翼转移,形成珠三角、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各展优势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鼓励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进一步落实CEPA,加强粤港澳大型基础设施、口岸和服务业合作,提升大珠三角的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创新合作机制,完善并实施合作规划,推动区域内投资贸易、高速公路、铁路干线、电力输送、能源建设等合作。

(五)着力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大力培育现代公民、造就现代文明、构造现代社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改革文化体制,推动文化与经济进一步融合,完善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设重点文化项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壮大文化产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职业、技工教育水平,构建具有xiexiebang.com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实施党政人才、企业家、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青年人才等六大人才培养工程,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创新力强的人才队伍。

(六)着力建设和谐xiexiebang.com。关心和改善人民生活,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统筹城乡就业,健全和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各险种参保人数年均增长5以上,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大力度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完善医疗卫生体系,繁荣体育事业,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加强社会管理和利益协调,认真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法治、诚信、公平、文明的市场环境。实施绿色xiexiebang.com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和合理高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省。认真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畅通民主渠道,促进民主管理,构建文明法治社会。

各位代表:展望我省“十一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对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充满信心,坚信经过全省人民的不懈努力,一个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文明、活力安康、稳定和谐的新xiexiebang.com将屹立在祖国南方!

2006年的工作安排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中共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的工作部署,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核心,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外贸进出口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5左右。

按照上述要求,实现全年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进创新型xiexiebang.com建设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完善鼓励支持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培育创新文化,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风险投资,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和科研激励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科技资源投入自主创新。鼓励原始性创新,加强集成创新,突出抓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积极组织实施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和省十大自主创新专题专项。支持广州、深圳成为国家自主创新试点城市。

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工业骨干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积极培育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围绕我省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一批国家和省级技术中心。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继续支持基础研究,加强应用技术研究。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进入企业的技术创新机构,与企业合作建立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建设高水平的创新与产业化基地。鼓励外资研发机构与我省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按照部省协议,推进我省优势企业与国家部属高校联合搭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共建产学研结合基地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健全自主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各类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区、产业集群、专业镇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建立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

培育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全民知识产权意识,健全知识产权法规政策,加快专利技术的应用开发,保护知识产权。深入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支持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开发。开展创建xiexiebang.com区域国际品牌试点,推动产业集群和重点城市创建区域品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

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推进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落实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做强做优工业九大产业。优先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汽车、石化、钢铁工业发展水平,着力延长产业链条。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发展提升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带,积极推进石化和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沿海石化产业带和环珠三角产业转移带。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启动液晶平板显示器项目,推进精密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发展。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实施数字家庭计划,推进信息技术普及应用。

发展提升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完善技术研发、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产业服务平台。加大关联产业招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配套产业,促进形成大中小型企业相互配套、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化协作的优势产业群体。落实中医药强省建设计划,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流通业为突破口,加快发展金融、物流、商贸、会展、设计、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良性互动发展。壮大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技术服务、文化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和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

三、认真解决“三农”问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进农业产业化,巩固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重在“多予”,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集约农业、规模农业和效益农业,壮大畜牧、海洋水产业。实施沃土工程,启动实施“百镇万亩、千村千亩改低示范行动”计划。引导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发展一批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扩大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展“双百千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植物疫情的防控工作。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坚持城乡规划一体化,实施省管到县、市管到镇、县管到村的规划管理。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完善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抓好农村改水、改厕、改路、改房、改灶。积极推进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农业信息化工程。加快实施农村安居工程,提前安排省财政补助资金,确保2007年前基本完成全省农村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任务。认真做好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和监管养护工作,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积极创建生态文明镇村,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综合利用或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大力推广应用沼气,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强化涉农收费和农资价格监管。推进“并镇、并村、并校”,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做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化解镇村集体债务的有效办法,严禁各种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防止产生新债务。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和安置机制。做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扫尾工作。实施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完善扶贫培训机制,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完成渔民减船转产任务。

四、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努力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推进十大工程建设。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62个,计划投资1050亿元。建成江珠、深港西部通道等项目,开工建设广深沿江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建设广贺、广梧等高速公路。加快武广客运专线、新广州客运站、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做好广珠铁路、厦深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内河航运和港口建设,完善珠三角骨干航道网,重点整治西江主航道及出海口。建设xiexiebang.com电网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农网改造三期工程、LNG接收站和一批大型骨干电源项目。加快环保项目、北江大堤加固达标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提高投资效益。

促进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认真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配合做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的制定工作,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进面向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设,鼓励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培训、质量检验、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民营企业创立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创建名牌产品。办好第三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进一步加快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建设。完善消费政策,规范发展消费信贷,大力培育旅游、汽车、教育、娱乐、体育、休闲、信息服务等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扩大居民即期消费。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引导企业开展各类经贸活动。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

提高吸收外资质量。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深入推进园区招商、产业招商和联合招商、网上招商、委托代理招商。积极引进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来我省设立生产基地、服务业外包基地和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重大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产和到山区、东西两翼投资。加强“大通关”建设,改善通关环境。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软件、机电产品扩大出口,扶持农产品深加工出口,提升纺织、轻工等传统产品出口档次。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加快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平台建设,积极促进加工贸易企业扎根发展和转型升级。大力开拓欧美、日本、南美、非洲和东盟等市场,继续组织企业到国外重点市场举办经贸洽谈活动。积极组织做好我省急需的能源、关键技术、重大设备和重要原材料进口工作。加强涉外经济管理和服务,完善重点出口商品反倾销预警系统。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对外投资,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加快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加强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和综合利用。鼓励电信、建筑等行业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提升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合作水平。深入落实CEPA,推进与港澳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口岸通关合作。继续联合港澳到国外招商、推介大珠三角。加快港珠澳大桥等跨境大型基础设施和珠澳跨境工业区建设或前期工作。加强与泛珠三角其他省区在交通、能源、信息服务、旅游、劳务、环保等方面的合作,抓好合作协议和签约项目的落实,推进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建设。积极推进与东盟的经贸合作。

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重组。国有资本要进一步向重要资源、重大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领域集中,着力打造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国企“航母”。推动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与民营资本合作、利用资本市场改革上市等,促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以强化财务监管为突破口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信息系统。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公示试点,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在省属政府公益性投资项目中加快推行代建制。

加快建设金融强省。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现代金融企业,吸引境内外著名金融企业来粤建立地区总部及分支机构。加快推进广州、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支持优质金融企业改制上市,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加快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发展壮大保险业。深化农村信用社和地方商业银行改革。建立地方金融稳定协调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地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处置。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土地、有形建筑、证券、产权、人才等要素市场,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深化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推动各地质量检查、卫生防疫实施统一标准。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继续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完善激励型财政体制机制,鼓励市县推行“镇财县管镇用”改革试点。推动县域招商引资,发展园区经济和民营经济。着力培育县域优势产业、企业和产品,大力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革户籍制度,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抓好城镇发展规划,继续推进撤并乡镇工作,增强县城、中心镇和专业镇经济实力。

加快山区开发步伐,推动东西两翼跨越式发展。加大对山区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山区公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适合山区资源条件的旅游、资源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为珠三角地区配套的产业。办好第四届珠三角与山区和东西两翼经济技术洽谈会,推进珠三角与山区及东西两翼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支持东西两翼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特色产业及其配套产业。加快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推动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推动珠三角结构升级、率先发展。推进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共建共享大型基础设施。加快产业要素集聚和资源整合,形成城市间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推动珠三角地区加快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水平和生产集约化程度。支持广州、深圳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完善配套服务功能。

八、切实做好财税工作,努力增收节支

严格依法治税。继续大力组织税收收入,积极培育税源和新的税收收入增长点。强化税收征管,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积极探索税收执法检查新模式,着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征管,大力清缴欠税。完善和推广纳税评估制度,优化纳税服务。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治税环境。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财政收入保障机制,增强财政调控能力。促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公共卫生、就业社保、基础设施、战略产业的投入。完善激励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积极推进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为核心的财政公共支出管理改革。建立健全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

加强财政监督。强化资金的审计监督和财政内部监督,完善实时在线财政监督系统。深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加大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农金会资产的保全和清收力度,有计划、有步骤消化政府现有债务。

九、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动绿色xiexiebang.com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发展环保型产业。构建企业、园区、城市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框架,依法开展清洁生产强制审核,抓好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试点,培育发展一批清洁生产企业。开展建设节约型城市试点,逐步建设全社会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体系。制定并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鼓励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加强资源节约和合理高效利用。节约能源和优化能源结构,抓好重点耗能行业、企业节能,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建立和完善强制性产品能效和再利用标识制度。节约用水,建立统一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节约和集约用地,依法编制和实施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地质勘察工作。节约原材料和推广再生能源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推进节约型企业、社区、学校、机关等建设,在全社会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保护饮用水源为重点,加强重点区域流域及河涌综合整治,继续加大珠江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建设电厂脱硫工程、危险废物和污水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发展和推广环保汽车。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逐步建立污染源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和重点企业环保信用档案。加强环保执法,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建立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完善应急预案,维护环境安全。加快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强化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围填海。深化殡葬改革。重视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在产业转移中防止污染转移,构筑我省绿色生态屏障。抓好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

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和服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机制。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队伍和服务网络建设。

十、繁荣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动文化大省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理论研究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进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在未成年人中开展“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教育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强化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文化服务。积极传承和大力发展岭南特色文化。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配合做好开平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省博物馆新馆、省立中山图书馆改扩建、xiexiebang.com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文化项目建设。打造文化品牌,鼓励发展民营文化集团。办好“文博会”、“音博会”等重大文化会展活动。

抓好教育和人才工作。巩固义务教育成果,逐步推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今年秋季起全面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免除全省农村户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办好一批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助学贷款工作。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加强城乡教师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创新人才管理机制,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加快高层次、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

全面发展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共卫生重点工程,严密防控重大传染病。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把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从人均30元提高到50元,覆盖面达到农村农业人口的60。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材集中招标采购和医疗服务项目及收费,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继续加大职业病防治力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巩固和提高农村药品监督网、供应网建设成果。认真备战2008年奥运会,积极筹备2010年亚运会,办好第12届省运会,积极参加2006年亚运会。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发展体育产业。全面贯彻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做好老龄工作。提高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海边防建设、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水平。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务、统计、民政、气象、人防、档案、方志、参事、文史等工作。

十一、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推动和谐xiexiebang.com建设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严格把住征地建设项目三条“红线”:对征地手续不齐全不完备的项目、没有与农民就征地补偿民主协商达成协议的项目、征地补偿款没有兑现到农民手里和各种补偿不到位的项目,一律不能开工。深入开展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工作,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要从信用管理、资质管理、市场准入等方面采取制裁措施,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加快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改善食品安全状况。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扩大智力扶贫规模,进一步做好扶持老区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妥善解决农村“五保户”和特困户的生活困难问题。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救灾救济。重视解决优抚对象、特殊群众生活保障问题。

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00万个。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完善再就业扶持政策,建立多种帮扶形式相结合的就业援助体系。优化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加强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建设区域人力资源交流平台、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和远程招聘系统。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险市级统筹机制,强化省级调剂功能。以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加快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推行企业年金,建立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建立以失地农民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鼓励发展渔业互助保障事业。

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深入研究和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推进劳动争议仲裁体制改革,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认真对待和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坚决遏制“黄赌毒”和非法传销的滋生蔓延。加强治安防控的科技装备建设,在珠三角地区率先构建全天候的治安视频监控网络。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和暴力恐怖活动。加强普法教育。抓好监狱、劳教工作,重视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

以铁的手腕抓好安全生产。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目标,以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为中心,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支撑、监督管理、应急救援、宣传教育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制度和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督办制度。加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执法力度,重点加强对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及消防、交通、建筑施工等的安全监管,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十二、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协商、决策参与和民主监督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依法加快推进村民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密切联系群众。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和社会领域的管办分离,政府集中精力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推广“一站式”行政工作模式,促进政府服务便利化。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统一审查制度。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探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政府立法、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监督。坚持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处理问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程序。加快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优化事业资源配置。

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为基层和群众多办好事实事。精简会议、文件,狠抓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的检查落实。减少各类评比达标活动,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公务员法,加强和改善公务员教育与管理,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承继“十五”辉煌,开创“十一五”伟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中共xiexiebang.com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为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xiexiebang.com和实现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2010年年1月25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二、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从总体上看,今年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但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世界经济复苏将经历缓慢复杂曲折的过程。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将进一步巩固。但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更加凸显,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纵观国内外发展环境,我们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又要足够估计困难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要求,继续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力求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有新突破,在谋长远、抓重点上有新推进,在搞改革、促开放上有新举措,在惠民生、保稳定上有新成效,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左右,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实现恢复性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主要约束性指标是: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需要说明的是,提出10%左右的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一方面,是考虑了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保持稳定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是希望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切实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转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提出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主要是考虑今年推动物价上行的因素大于下行因素,要切实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

实现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认真贯彻中央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要求,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努力把握好以下原则。第一,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同时,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着力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在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同时,抓紧完善和落实扩大消费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第三,大力提升发展的拓展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第四,努力实现发展的创新性。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人才培养引进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抢占制高点,形成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第五,全面强化发展的内生性。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第六,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强化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还要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准确把握国家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工作重点,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论证,充分集中民智,把我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好。

[编辑本段]

三、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稳定扩大需求规模,大力优化需求结构,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一)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一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稳定群众消费预期。二是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养老等便民服务,扩大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信息通信等服务型消费,引导汽车、住房等大宗商品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落实促进消费政策。增加家电下乡品种、扩大补贴范围,延长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下乡政策时限,简化手续,强化服务,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四是搞活城乡商品流通。发展城市商业新型业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工程,抓好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搞好“农超对接”,方便群众消费。五是努力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点产品的监管,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提高市场应急调控能力。

(二)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一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综合运用产业、土地、金融、节能、环保等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社会民生、高新技术、技术改造、现代服务业、住宅开发等领域。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防止各种类型的重复建设。二是抓好重点投资项目。强化工作责任,搞好监督检查,所有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必须做到“三个百分之百”。政府投资要保重点,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工程收尾,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三是搞好项目筛选储备。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滚动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引领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推进前期工作,落实建设条件,搞好项目接续。四是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鼓励民间资本以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三)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一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稳住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拓展俄罗斯、印度、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的机遇,全面开拓东盟市场。支持各类企业参加境外展会,鼓励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帮助企业用好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二是调整优化进出口结构。建设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培育出口产业集群,抓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产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省内紧缺物资进口,增加战略资源储备。三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正确引导外商投资方向,鼓励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外资参与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支持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功能性机构。用好国际金融机构优惠贷款,做好国外贷款项目筛选争取工作。四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省内符合国外市场需求的优势产能向境外有序转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鼓励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合作开发。推进境外工程承包,带动机电产品和劳务出口。五是提升园区开放承载功能。支持各类园区在区位调整、资源整合、产业提升、体制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提高园区集约发展水平。完善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功能,烟台保税港区要在年内封关运行。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积极构筑以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黄河三角洲城镇发展区、鲁南城镇带为主体的全省城镇体系。做大做强济南、青岛等区域中心城市,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中心镇,增强其带动周边新农村建设的能力。逐步改善农民工就业、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基本生活条件,把城中村、城边村失地居民纳入城市公共服务和保障范围。抓紧研究制定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的具体措施,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有序转为城镇居民。

(五)发挥财税金融的保障作用。加大财政对结构调整和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对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引导作用。用好管好省调控资金,确保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高度重视财源建设和财政增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和一般性开支。规范各类政府融资平台,重视防范财政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搞好对重点产业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加大对农业和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机构。支持企业直接上市融资,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推动保险业健康发展,提高风险保障和管理水平。

四、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这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无论克服当前困难,还是着眼长远发展,都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一)农业调整要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全面落实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以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为目标,加快农村产业调整。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抓好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全省粮食产量要稳定在850亿斤以上。二是发展高效农业。开展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设,扩大油料种植面积,实施果菜振兴计划,积极发展种苗花卉产业。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快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促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农产品知名品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三是强化基础设施。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要优先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继续改造农村道路,基本实现行政村油路村村通。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新增农村户用沼气60万户。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快沿海防护林、水系林网和农田林网建设。全面完成149座大中型水库和119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搞好15条重点河道治理,推进48处大型灌区续建工程,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293万亩。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四是促进农民增收。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利,毫不放松地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务工、经营和财产性收入。各级政府要把农民增收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

(二)工业调整要推动产业由大变强。工业是我省的产业优势,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要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抓好调整振兴规划实施,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大力开拓市场,加快工业由大变强步伐。一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新能源产业要重点扶持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海洋能源、核电装备及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形成太阳能热利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核能4大新能源集群。办好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新材料产业要重点扶持碳纤维、陶瓷纤维、离子膜、芳纶以及有机高分子材料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培育聚氨酯、有机氟、有机硅3个新材料产业基地。新医药产业要重点扶持生物医药、海洋药物、新型医疗器械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培育新型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新信息产业要重点扶持大规模集成电路、高端计算机及服务器、平板显示器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研发应用。同时,扶持通用飞机发动机及零部件、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二是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抓好国家和省投资支持的6大类1000个项目,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鼓励企业用好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税和国产首台(套)技术装备补助等政策,采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实现工艺和产品的优化升级。推动能源原材料产业由中低端向高端延伸,尽可能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快煤炭、化工、航运等企业的联合重组,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我省传统优势产能向省外转移。三是加强企业管理和质量建设。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加强战略、研发、节能和基础管理,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继续实施质量兴省和品牌带动战略,推动产品标准化建设,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树立山东品牌良好形象。四是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实施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成长、特色产业提升和小企业培育计划。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集群和重点特色产业镇。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引进人才技术难、产品销售难等实际问题,清理整顿涉企收费,努力减轻企业负担。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是我省发展的潜力所在,要高度重视,真心扶持,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技术创新、创造财富和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

(三)服务业要实现跨越发展。服务业是我省产业结构的“短板”,必须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总量、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一是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企业主辅分离,完善税收、供地、价格等政策,扶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和创意研发等产业发展,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加快实施现代物流业振兴规划,扶持济南、青岛2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临沂等一批省级节点城市建设。积极发展服务外包,推动软件园区和服务外包企业提高层次、壮大规模。二是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在城市,重点发展商贸服务、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社区服务、装饰装修等行业。在农村,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农村超市、公共澡堂、托幼服务等服务网点健康发展。落实国家关于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完善政策,整合资源,进一步打响“好客山东”品牌,建设一批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项目,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升级,积极发展以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文化业态,培育一批文化创意群体。以文化企业为主体,重点扶持100个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比较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项目,逐步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齐鲁文化品牌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资本重组,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推进广播影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全省有线电视网整合。四是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落实政府工作责任,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有效供给,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强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和市场秩序整顿,加大对囤积土地、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抓好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今年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一是抓好淘汰落后。把任务目标分解到市县,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企业,确保淘汰炼铁产能240万吨,关停小火电100万千瓦。二是抓好节能降耗。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加强节能产品认证,推广使用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抓好千户企业能源管理,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所有新建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新标准,加大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力度,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试行用水总量控制,全社会都要节约用水。三是抓好污染治理。执行更加严格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重点流域污染防治,争取年底前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以烟气脱硫除尘、集中供热、城市扬尘和汽车尾气减排控制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质量,构建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无害化体系。开展损毁山体治理和矿山环境恢复。以南四湖、东平湖和沂、沭、泗、汶河为重点,开展环湖沿河大生态带建设。四是抓好耕地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搞好对市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和实施指导,加强资源山东建设。

(五)抓好自主创新强化科技支撑。自主创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要切实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一要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明确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实施50项重大专项,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要建立一批技术创新联盟。整合企业、院所和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50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解决产业集成创新中的科技、工程和装备问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要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信息通信研究院、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建设。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知名研究院所的合作。依托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发挥科技园区在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四要发展一批创新型企业。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的活力。五要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实施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产业发展需要的工科专业和实训基地,继续实施好泰山学者、创新团队和首席技师三大人才工程,努力造就国内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六)继续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破除制约转方式、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一是推动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开展用电大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推进水价和天然气价格改革。二是搞好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好《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意见》,力争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规范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和企业投资行为。四是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加强管理服务,鼓励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五是抓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完善对县乡财政的激励、帮扶机制和省级对下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

五、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

重点区域带动是多年来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化,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引导生产力合理布局,推动各地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一)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科学论述,加快推进总体规划编制,争取进入“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是搞好重大课题研究。在海洋立体空间布局与资源开发、海洋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中日韩区域合作实验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拿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二是先期推进蓝色经济区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示范园区项目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抓紧开展胶东半岛大型国际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等一批铁路和高速公路重点项目,加强环海防潮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重点支持海洋高科技研发、海洋优势产业、临海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蓝色经济发展示范园区。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围绕财税、投融资、土地、海域等领域,研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按照“规划统筹、交通同网、信息共享、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互动”的总体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二)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抓紧出台贯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意见,分解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黄河三角洲开发在今年开好头、起好步。一是基础设施先行。加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形成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和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特别要先期搞好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建设,增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支撑能力。二是抓好重点项目。根据总体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依托东营、滨州、潍北和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启动一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探索资源高效利用、生态持续改善、结构不断优化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路子。三是区域一体招商。办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投资贸易洽谈会,打造区域招商引资新平台。四是落实改革措施。加强对规划政策的深度研究,促进土地开发、地方金融等政策尽快落实。

(三)扎实推进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济南和鲁南临港产业带建设。抓紧编制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立足于世界技术前沿,努力打造高端产业、高端产品和高端技术自主创新平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黄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大力发展省会经济,提高省会综合服务功能。启动济南与周边各市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促进区域交通通信一体化。加快出台鲁南临港产业带发展规划,推进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集中培植钢铁、电力、石化、木浆造纸等临港产业,带动鲁南地区加快崛起。

(四)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继续完善和落实对西部地区的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差距。西部地区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创新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定位,拓宽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县级财政实力。同时,扎实做好对西藏、新疆等地的对口援助工作,确保援建北川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六、加大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力度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持久动力。必须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内在要求,做到真心关注、真正落实、真见成效。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围绕重点人群统筹做好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机制,深入挖掘政策投资和大项目带动就业增长潜力,努力扩大中小城镇和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容量。继续做好援企稳岗工作。进一步完善财税、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和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城乡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快建立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机制,广辟就业渠道,组织好农民外出就业、就地创业。重点针对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破产企业职工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开发更多社会公益岗位,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健全失业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实现人口大省充分就业的目标。

(二)健全城乡社保体系。一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大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投入,完善配套措施,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保,把这件惠及广大农民的好事做细、做实。二是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搞好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强化工伤、职业病预防措施。推进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扩大基金支出范围,提高失业保险标准。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抓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失地农民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加快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城镇低保覆盖面,逐步把低保边缘家庭纳入救助范围,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实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计划,对纳入城乡低保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再给予不低于50元的生活补贴。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增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开展慈善活动,倡导志愿服务。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群众生活的安全网。要随着政府财力的增长,逐年加大投入,使我省社保体系实现广覆盖、可持续,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是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进一步扩大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试点,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城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不让一名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稳步推进高中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探索优质师资合理流动、均等配置机制,组织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完善“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课程核心、评价引领、督导保障”的素质教育工作机制,促进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实施教育问责制度,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重点推进教学方法、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强化计划,以就业为目标,加强县级职业学校建设,培植一批面向农村学生、强化就业能力的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加快完善以市为主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推动区域职教资源整合。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高校内涵提升工程,优化高校学科与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准确定位,突出特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稳妥化解高校债务风险。今年省属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再提高200元,医学专业提高300元。

(四)推动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一是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报销比例,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100元。完善新农合运行机制,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120元,开展部分重大疾病救治试点,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督。二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实施以人才和技术帮扶为主的“卫生强基工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今年规划建设中央支持的35所县级医院、93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完成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7%以上。三是加强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突出抓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疫情监测网络,提高传染病预防和救治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全面启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四是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国家和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实施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工程,加快中药产业发展。

坚持人口计生工作的大方向不动摇。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抓好县乡两级计生服务站建设,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搞好第六次人口普查,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水平。

(五)加快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是加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编制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3年规划,开展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规范住房保障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土地出让净收益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规定。今年新增廉租住房2万户,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4万套。启动政府公共租赁住房试点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大资金投入,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棚户区改造任务。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今年改造完成400万平方米,解决4.2万户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三是深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进一步完善资金、土地、信贷政策,加大对农民补贴力度,坚持规划引导,尊重群众意愿,重点推进城中村、城边村、乡镇驻地、大企业周边和经济强村的整体改造,同步实施村镇道路、供排水、照明、污水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今年再开工建设农房100万户,改造危房18.5万户。要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城镇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使广大农民逐步实现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生活的美好愿望。

(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哲学和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二是建立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规划建设济南大剧院、省美术馆和省艺术馆,加快市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升级改造,全面完成138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继续抓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严厉打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传播。三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继续实施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抢救性文物等保护设施建设规划,完善重点文物保护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资源利用。扎实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启动孔子博物馆和孔子学院总部国际青少年研修基地项目。筹办好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及相关活动,办好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和第三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启动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筹备工作。四是积极发展体育事业。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用好“十一运”丰富遗产,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办好第二十二届全省运动会,力争我省运动员在广州亚运会上创造好成绩。

(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职责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道路交通、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二是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完善监管机制,实现食品安全无缝隙、动态化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制假售假行为,切实维护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三是高度重视平安创建工作。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妥善处理土地征用、拆迁安置、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劳资纠纷和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扎实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国防建设、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四是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七、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今年,要在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的基础上,下气力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

第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促使更多的公共资源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政府机构改革中要求取消、下放、转移的事项落实到位。加快推进行政问责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大对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责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切实搞好政务公开。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围绕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事项,扩大主动公开信息量。建立健全社会热点跟踪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呼声,增强公开的针对性。强化政府决策公开,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前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决策后要及时向社会公开。要向社会公布行政职权目录和运行流程,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抓好政府门户网站、省(市)长信箱、政府服务热线等平台建设,更好地方便群众办事。

第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政行为,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加强政府立法和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对群众提出的与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有关的申请和投诉事项,依法予以受理,不推不拖,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

第四,努力加强政风建设。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强化服务和公仆意识,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力精减会议和文件,提倡视频会议和网上办公。自觉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杜绝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和各种铺张浪费现象。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营造学习氛围,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第五,认真搞好反腐倡廉。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提高制度执行力。继续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办腐败分子。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把政府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监督的阳光之下。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繁重,责任重大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夺取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更大胜利!

第五篇:在市政协第十一届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政协第十一届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春节刚过,正当全市人民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时,政协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了。召开这次会议,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及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团结和动员全市各族各界人士,按照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快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代表中共市委,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表示亲切的问候!

年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做大做强的目标,按照建设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克服了前所未有的非典和罕见的强暴雨、高温干旱等严重灾害的干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比预料好的成绩,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城市建设力度空前加大,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教科文卫体等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步,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党的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继续呈现出人心思上、人气兴旺、经济加速、城市变样的喜人局面,实现了省委提出的“一年有个新变化”的要求。

年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它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良好基础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时也是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卓有成效开展工作的结果。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始终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把握民主团结两大主题,紧扣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优势,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做了大量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为维护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推动加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去年在抗击“非典”过后,市政协组织开展了健全、完善全市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的调研,并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后经市委、市政府研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有效地推动了全市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建设。各级政协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对我市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调查、视察活动,提出的许多富有前瞻性、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市委、市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效地推动了全市各项工作的开展;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主动开展了大量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增进共识、团结鼓劲的工作,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加强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络和联谊,巩固和发展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实践充分证明,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协工作极端重要,大有可为!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市委向全体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年是实现省委提出的“一年有个新变化,三年有个阶段性大变化”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快速崛起的重要一年。前不久闭幕的中共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原则通过了《中共市委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研究和部署了今年的工作。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以及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围绕做好“两篇文章”和“一年有个新变化、三年有个阶段性大变化”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大力实施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核心战略,坚定不移地紧紧抓住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市场取向改革两个关键,坚定不移地按照“开放为先,改革跟进,城建加速,稳定保障,协调发展”的工作方略,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统筹兼顾,完善提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协调、持续发展,为实现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秘114版权所有

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具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市委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全市各级政协组织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突出团结、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履行职能,为加快发展再立新功。

一、要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动我市政协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也是指导政协工作向前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当前,要在我市各级政协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政协委员中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并把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结合起来。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和维护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为民务实意识,进一步提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力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的成效。

二、要充分发挥政协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更高层次上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政协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基础。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两篇文章”,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实现快速崛起,是市委的中心工作,也是全市上下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市政协委员集中了来自全市各个界别的优秀代表,有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有熟悉市场经济工作的企业家,有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有热心社会事业的知名人士,等等。市政协要充分发挥“人才库”和“智囊团”的独特优势,集思广益,集中民智,紧贴市委中心工作,主动服从并服务于加快发展这个中心,坚持把促进发展、服务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作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头等大事,紧紧围绕做好“两篇文章”,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等重大战略课题,广献发展之计,精谋建设之策,为市委、市政府提供重要的、高水平的决策依据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一是要围绕建设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建设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献计出力。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是我市的核心战略,市政协要着重从做大工业总量、做大支柱产业、做大龙头企业、做强工业园区等方面,集中精兵强将,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有价值、有份量、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打响“制造”、发展工业主导型经济鼓帆导航;要发挥人民政协拥有众多个私民营企业、拥有众多能较熟练地驾驭市场的企业家的优势,鼓励和引导个私民营企业参与制造业基地建设,推动个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造就经济最具活力和爆发力的增长点,继续为推进我市个私民营经济发展扬优造势;要围绕大举招商引资、推进大开放主战略这一根本之举,着重从投资环境、引进大项目等方面献计出力,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海外联谊广、交往渠道多的优势,多形式、多渠道地广泛宣传、推介,为发展开放型经济作出贡献。

二是要围绕建设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出谋划策。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建设既是市委工作的重点,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善有作为的主要着力点和载体。故郡,洪都新府。这座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在现代化建设中继承和彰显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打造好的历史文化名片,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政协组织汇聚了许多城市建设与经营方面的人才和专家、学者,过去在我市花园城市建设中作出了贡献,今年希望在这方面继续组织开展一些深入的调查研究。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全方位、多渠道、纵深化”经营好城市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更多地组织委员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和视察考察。既要善于为花园城市经营的大政方略建诤言、谋长策,又要善于在“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城市特色”等具体措施上出高招、妙招。要把发挥专委会基础作用与发挥委员界别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把尊重经营城市客观规律与发挥委员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以不同形式为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三是要围绕实现经济社会的共同进步、全面发展建言立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始终致力于推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政协组织不仅聚集了经济、科技人才,也拥有大量的文化、教育、法律等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和专家、学者,是促进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力量。政协组织要继续围绕我市科教文卫体事业、社会保障事业、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问题,组织成员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视察考察和专题调研活动,积极建言立论,提出富有前瞻性、创造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大力推进我市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服务。

三、要突出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营造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持续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做好“两篇文章”,实现的率先崛起,不仅是一个政党的行为,也不是少数人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而是全市人民共同的历史责任,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全市人民涌动的澎湃热情,并统一和运用到实现宏伟目标上来。人民政协是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本质和最大优势就在于大团结、大联合。希望全市各级政协组织,一要充分发挥最广泛的代表性、包容性的作用,发挥团结协调的功能,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各人民团体的联系与团结,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大局,切实有效地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努力夯实和衷共济、共图大业的社会基础,形成勤于谏言、乐于献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融洽和谐、生动活泼的民主政治局面;二要积极协助党委、政府维护社会稳定。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重视反映社情民意,畅通下情上达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要进一步发挥政协组织的优势,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向各界群众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及市委的各项政策,多做协调关系、消除隔阂、团结鼓劲、凝聚力量的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共同为努力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四、要继续加强和改进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为做好政协工作提供根本保证

政协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职能作用,做好新时期政协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把政协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来抓,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政治上关心、组织上保证、工作上支持”。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协党组在政协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对政协的领导。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执行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有关规定,认真听取来自政协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办理各项提案。党政有关部门要加强与政协的工作联系和配合,积极支持政协开展参政议政活动,主动帮助政协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政协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做到重大问题协商在党委决策之前,监督在决策实施之中,参政在决策实施的全过程。三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政府出题、党派调研、部门落实”的运作机制,使政协工作与党政工作协调有序,形成合力,共同把我市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四是要重视和加强政协干部队伍建设,把政治坚定、作风正派、热心政协工作,在各界人士中有一定声望,善于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优秀干部选配到各级政协班子,同时把政协的优秀干部选配到党政领导岗位,使政协机关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各位委员、同志们,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各级政协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同心同德,奋力拼搏,为全面完成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为实现快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祝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下载2011年2月12日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2月12日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