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文行文注意事项
一、依据机关职权范围和隶属关系行文
不同的机关有着不同的职责权限,体现在公文的运行中,就形成了不同的行文关系,包括上下关、平等关系、隶属与非隶属关系等。军队各级机关的各行文关系,应根据本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各地方关系起着规定和约束公文按照一定方向和程序运行的作用,它要求各级机关必须认真履行职责,既不能失职,也不可越权。军队团以上机关都可以按各自权限正式行文,团以下单位原则上不能正式行文。军队机关的行文关系体现在具体的公文运行上,就是: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行文,应当是请示、报告工作;上级机关对部属行文,应当是实施指挥和管理;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行文,应当是告知事项、商洽工作。任何违反上述原则的上、下级机关以及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公文运行,都是不符合行文条件的。
因此,在文种使用上,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行文,应使用请示、报告文种;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行文,主要使用命令、通令、决定、指示、通知、通报、批复等文种;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行文,属告知事项的,可使用函或通知文种,属商洽工作的,只能用函。公文具体用语和内容,也应当与行文职级和使用文种一致起来。尤其是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以及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不能出现作指示、下命令的语句。
二、坚持逐级行文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行文在直接的上、下级机关之间进行,不应越过直接上、下级机关行文。虽然有特殊情况可以越级向上行文,但由于军队各级职责权限规定得很具体、很明确,越级行文往往会打乱正常工作秩序和超越直接上级机关,所以,不到万不得已都不应运用越级行文的方式,仍要坚持逐级行文,具体来说,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正确理解“越级行文”的内涵。何谓“越级行文”?越级行文通常指下级机关越过自己的直接上级机关,向更高层的上级机关或首长行文。那么,上级机关下发的行文,有时需要扩大发送范围,如总部文件印发到军级单位,军区的文件印发到师一级单位,算不算越级行文?显然,这不属于越级行文,而是属于多级行文。这种行文方式有利于迅速将有关精神传达到下级,提高工作效率,而不会导致上下行文关系的混乱。两者,上级机关与有隶属关系的直属单位之间的直接行文,如某集团军与直属的陆航团、通信团、工兵团之间的行文,是不是越级行文呢?回答也是否定的。因为,虽然之间隔着“师”这一级,但由于是直接的隶属关系,也就构成了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因而是可以直接行文的。二是处理好允许越级行文与慎用越级行文的关系。“允许”不等于不顾条件、不加限制地滥用,一定要在“特殊条件”下才能使用越级行文。这些“特殊条件”通常为:情况重大紧急,如逐级行文易误时、误事,造成损失的事项;上级交办的并指定越级请示、上报的事项;被直接上级机关搁置而又急需解决的事项;与直接上级机关争执不下,一时难以解决而又急需处理的事项;上复非直接上级机关的径直询问等。从军队工作的实践看,简而言之,就是只有越级行文才能解决问题或遇到特殊、紧急情况时,才能允许越级行文,这一条必须牢牢把握住。三是上级机关应尽量少要求非直属下级机关向自己越级行文。造成越级行文的原因,并非都在下级机关,有时是执行上级机关的指示而为。作为上级机关,也要按照正常的上下级渠道办事,遵循逐级行文的原则,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要求非直属下级机关向自己越级行文。四是如确实因情况特殊而必须越级行文时,下级机关在各地方时应当说明理由,并将该公文抄报越过的机关。这样做,既达到了办事目的,又能够对自己的直接上级机关有所交待和解释,以利直接上级机关了解情况。
三、正确把握平等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
平等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可相互行文,但在行文内容上,应当是告知事项、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而不是下命令、作指示。在行文种类上,应区分两种对象:一是军队内部行文,大多数情况下用“函”;但属职权范围内的、要求平等或不相隶属机关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也可以使用“通知”文种。但是,这类形式的行文使用时一定要慎重,必须是涉及职责范围的工作才能这样做。二是向地方的行文,除省军区系统外,不论何种情况,只能用“函”,不得使用请示、报告、批复、指示、通知等文种。由于省军区系统是地方党委的军事机关,接受军队上级机关和地方党委的双重领导,确有必要时,可行文向地方党委请示、报告工作,但一定要掌握好尺度。
四、联合行文要职级相当 军队机关之间、军队机关与地方机关因工作需要,可以联合行文,在办文实践中,联合行文还是较多的。但联合行文时应当注意:一是确有必要。通常是一份文件中涉及军队多个系统、多个部门的工作以及军地双方的工作时,才联合行文。从另一个角度讲,一份文件中如涉及军队多个系统、多个部门的工作或军地双方的工作时,一定不能只以某一个机关的名义行文,而必须以涉及到的所有机关的名义联合行文,否则,就超出了这个机关行文的职责权限。二是军队机关必须是同级机关才能联合行文。军队机关,各级有各级的职责权限,不同级别的机关制定的公文,所规范的范围及其效力也不同,因此,只有同级机关联合行文,才能保持机关职责与规范效力的一致性,同时,也才能保持公文运行的严肃性。三是军队机关与地方联合行文,通常只与党政机关联合行文,不与地方企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联合行文,而且,职级也应相应。常见的是省军区系统与地方党政机关的联合行文,如省军区(警备区)与省(市)人民政府联合行文,省军区(警备区)机关与省(市)部、委、厅、局联合行文,依此类推。有时,也可以军区名义与省(市)人民政府联合行文。一般情况下,不以司令部的名义与地方联合行文。
五、注意协商办文 公文内容经常会遇到涉及两个以上同级机关职权范围的问题,如司令部下发的一份关于组织战备演练的文件,可能会涉及演练所需油料、弹药、经费等事宜,而这些事宜属后勤部业务工作;政治部下发一份关于培养两用人才的文件,可能会涉及兵员的管理以及与军事训练时间的比例问题,这些问题属于司令部的工作权限;后勤部下发一份关于加强军队农场建设的文件,可能会涉及政治建设、农场兵员和行政管理、编制等事宜,这些是属于政治部、司令部的业务工作;各大部承办的文件中,也会经常涉及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问题。诸如些类情况,主办机关和部门都应主动与有关机关和部门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再报首长审批。日常公文处理工作中,有的机关和部门有时不大乐意主动与别的机关和部门协商问题,有的期望综合部门去协调办理,有时越过有关职权机关和部门径直送首长审批,这些都是需要加以纠正的。当然,综合部门有协调办文的职责。有些事情也可以通过首长定夺,但主办部门对协商办文的职责一定要很明确,要把协商工作做在前面,不能事事都靠综合部门协调,靠首长拍板。
如协商后机关和部门间的意见仍不一致,而又必须行文的,可由综合部门进一步协调,最后由首长确定。但不得不经协商或协商后未达成一致意见就各自向下行文,以免造成混乱,影响机关威信,贻误工作。
六、合理确定分送范围
一份文件发到什么范围,主送谁,抄送谁,要根据公文的具体内容严格掌握。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下发部属执行的公文,主送范围应与执行机关一致,或者说,只有执行机关才能列入主送范围。需要了解情况的机关列入抄送范围。如,以军区名义制发一份有关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文件,需各省军区、警备区贯彻执行,同时,也需要各集团军了解情况,那么,各省军区、警备区就是主送机关,集团军就是抄送机关。公文处理中,还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单位下发部属执行的公文,同时也需本级机关一并执行,按照主送范围应与执行机关一致的原则,本级机关也应作为主送机关。如上述有关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文件,如需军区司、政、后机关一并执行,则主送机关中应标明“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联勤部”字样。二是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需上级机关了解情况时,应抄报直接上级机关。如,军级单位下达年度军事工作指示、政治工作指示、后勤工作指示,由于是全年的工作安排和要求,很有必要让上级机关了解这些情况,因此,应分别抄报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联勤部。一般性业务公文,则不必抄报上级机关。三是受双重领导的机关上报公文时,应根据内容确定主报机关和抄报机关,既可以向其中的一个领导机关行文,将别一个领导机关列入抄报,也可以只主报一个领导机关,还可以同时主报负有直接领导职权的两个上级机关。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时,根据需要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
七、遵循对“请示”的特殊行文要求
“请示”通常是为了解决对有关方针、政策、法令、指示中不了解的问题,本机关职权范围内不能决定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工作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或无规定而难以处理的问题,因本部门、本机关特殊情况难以执行统一规定需要变通处理的问题,等等。由于这些问题都是涉及到政策、规定方面的事宜,因此,“请示”有着特殊的行文要求。归纳起来:一是要逐级请示,一般情况下不越级请示,因情况特殊必须越级请求时,应说明理由并抄报越过的机关。这些内容在前面已讲过。二是“请示”通常只送上级主管机关,不得多头主送。必须送两个以上机关的,应同时分报。需要了解情况的机关列入抄报。通常情况下,以司令部、政治部、联勤部、装备部名义的单独的请示,一般单独报上级主管机关。以机关大部名义的联合行文,一般报对应的上级机关。比如,以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联勤部、装备部名义的单独的请示,一般单独报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以军区四大部或其中两个部名义的联合请示,一般报三总部或对应的总部机关。除领导同志直接交办事项或特殊情况,不得直接报上级领导同志个人,以免造成行文混乱,请示不得下发。三是“请示”应一文一事。一份请示,有时是某一项单一的工作,如关于申请调拨抗洪救灾器材的请示,文内可能只涉及到申请器材的事情,也有时是某一个方面的工作,如关于组织某部队检验性演习的请求,文中可能涉及参演部队,动用武器装备的数量,需要的油料、弹药、经费等项事宜。虽然涉及到不少部门工作,但都是围绕检验性演习这件事讲的,因而,这种形式的请示,也应属于一文一事的范畴。如果将几件互不相关、没有联系的事情硬凑合到一份请示里,那就违背了一文一事的原则。四是不得在“报告”中附有请示事项。从办文角度看,作这样的规定是完全必要的,否则“报告”、“请示”两个文种就无法加以区别,公文内容也会互相交叉。但从实践看,有些“报告”的内容又似乎介于“报告”和“请示”之间,比如,贯彻上级会议或指示精神,下级机关往往要行文报告贯彻的情况。有时可能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有关问题或下一步工作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又比如一份调查报告,既要反映所调查的情况,又要根据调查的情况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诸如此类情况,在使用文种方面是没有疑义的,只能用“报告”;但在内容上,这些意见、建议又不完全属于报告的范畴,带有请上级确定的成分,如果把这些意见、建议都视为“请示”,而要作另文处理,那就割裂了一份完整的公文。所以,处理这类特殊性的“报告”,首先在提出意见和建议的用语上要避免“请示”二字,其次是不得出现纯粹的“请示”事宜,第三是在公文内容上,一定要以报告的事宜为主,提出的意见、建议为辅,以免喧宾夺主。如不提意见、建议同样能达到行文目的,则不必再提意见、建议。
八、正确确定以何种名义行文
军队机关公文中,用于向部属下达作战任务、调动部队、调配武器装备和部署其它军事行动,发布军事法规、军事规章,变更编制体制,授予荣誉称号、任免干部,授予军官军衔的“命令”,以及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向部属宣布奖惩事宜(不包括授予荣誉称号)的“通令”,应由首长署名,即以首长名义行文,其余公文,应以机关名义行文。对能否以机关业务部门的名义对下行文问题,要作具体分析。从工作需要看,大量业务性的工作确实需以公文形式加办理,但如将业务工作都以领导机关名义行文,必然会把原属于业务部门可以办理的事情纳入领导机关公文的范围,这样不仅会提高公文等级,而且将会大大增加以机关名义行文的数量,因此,只能以业务部门名义行文。但从行文要求的角度看,由于机关业务部门不是一级领导机关,虽有对口的下级业务部门,但只有业务指导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因此又不能提倡以业务部门名义行文。怎样处理好这一对矛盾呢?应当兼顾到各个方面,也就是说,要把工作需要与行文要求结合起来。一般说来,可以允许以业务部门名义行文,但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尽量减少以业务部门名义向下级行文,军以下机关的业务处、科一般不正式行文;二是以业务部门名义行文,仅限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业务工作,只能向对口的业务部门行文;三是不得以业务部门名义向下发指示、下命令。能否以非常设机构名义行文,也是应当研究的问题。目前,军队系统从上到下,都有成系统的非常设机构,如各种领导小组、委员会等。这些机构不是一级行政机关,但大都有实体机构在兼管,也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对能否以这些领导小组、委员会名义行文,全军未作统一规定,各单位做法也不尽一致,但总的看来,以些名义行文的单位居多。在全军未作统一的情况下,为理顺行文关系,方便工作,倾向于应当允许以非常设机构的名义行文。这是因为,总部机关以领导小组、委员会名义向下级的行文还是较多的,下级机关需行文贯彻尤其是上报贯彻情况时,只能对应使用领导小组、委员会的名义,再者,如不以非常设机构名义行文,大量的工作只能以常设行政机构的名义行文,将会增大常设行政机构的行文量,所以,当前以允许用非常设机构名义行文为宜,但在以非常设机构名义行文时应注意:一是行文不能太滥,不能不管什么事情,哪怕是当面或电话可以解决的问题,都要以领导小组、委员会的名义行文,要尽量压缩非常设机构行文量。二是只能同对口的非常设机构行文,一般不以非常设机构的名义向行政常设机构行文。三是格式上应有特殊要求,发文字号不编常设行政机构发文字号,而应单独编非常设机构发文字号;承办单位应标注非常设机构办公室,而不应标注常设行政机构。
九、控制和减少行文数量
公文是各级用以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要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严格控制和减少行文数量,使各级机关从文件堆中解脱出来,深入基层实施指导。
控制和减少行文数量,要做到可发可不发的公文坚决不发,能用电话或当面解决的就不发公文,经批准在报刊公布和内部印成单行本出版发行的公文不另行文。控制和减少行文数量,还要做到严格控制公文的颁发范围,按公文内容确定范围,该哪一级了解和办理的事情,就分发到哪一级。控制和减少行文数量,关键在于端正指导思想,并把它作为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现在有的机关,总是爱把起草和分发了多少文件作为成绩加以总结,把起草和分发公文提高到不应当的地位,于是乎文件越写越多,越发越滥,所谓的成绩也就越来越大,最后导致“文山”越堆越高。诚然,运用公文对部队工作实施指导,是机关的重要职责之一,应当加以重视,但绝对不能仅凭写了多少文件来衡量一个机关的工作实绩,尤其不能以此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因此,一不定期要端正机关办文的指导思想,切实转变光靠文件实施指导的工作作风,才能将机关人员从文字堆中解放出来,大大精减文件数量,提高文件质量,切实履行好机关职能。
第二篇:第六节 公文的行文原则与注意事项
第六节 公文的行文原则与注意事项
一、行文关系与原则
公文是实实在在的办事工具,制发出来的文件不是上报、下发,就是平行往来,总之它总是要运行的,这就是“行文”。行文是公文制发全过程得重要一环,指的是一个机关给另一个对方机关或内部机构发文,这一发一收之间必然构成一对行文关系。机关、团体、单位之间的关系,通常包括上下级关系、平级关系、业务指导关系等几种,公文的行文关系必须以这种隶属和相互关系为基本原则进行行文,不可超越这个原则。
按照上述原则,各级机关或单位之间的行文可分为:下行、上行、平行三个方面。
(一)下行文
下行文是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在下行文的行文关系上,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六点:
(1)要选准下行文种。包括决定、决议、命令(令)、指示、通知、通报、意见、会议纪要、批复等。属于非法定文种的文件,对下不可直接发出,应另加通知作为主体,将下发的非法定文种作为附件,一并下发。
(2)一般只发直属下级,也可以扩大所属各级。
(3)公文性文件(如公告、公报、布告、通知),凡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直接和冠达人民群众见面而不另行行文的,应视为正式公文。
(4)对下属受双重领导的单位,一个上级机关向这种单位下行批复、专门性的决定和通知时(例如领导成员的任免、机构的增减、业务上的重要事项等),应当根据需要,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5)上级机关不可与下级机关联合向基层行文。
(6)本机关的党组不能向下属机关的党组直接行文,更不能向下一级行政机关行文。因为它们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一个行政机关的党组,只对本机关行使党的领导,对上只对上级或同级党委负责并报告工作。以党组名义报给上级党委的请示、报告,党委可批转(转发)下属单位的党组织要求贯彻执行。
(二)上行文
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包括有业务指导关系的上级机关在内)的行文。在上行文的关系上,应注意把握以下四点:
(1)要选准上行文种。即请示、报告和上报的意见。议案在某种意义上讲应视为上行文种。向上级报送非法定文种的公文时,如总结、计划、调查报告等,可另加以报告作为载体的“文件头”,如系简报可直接报送。
(2)一般不能越级行文。
(3)党政不能直接交叉行请示、报告性文件。
(4)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在向上级报送“请示”时,应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不可一并主送。
(三)平行文
平行文是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在平行文的关系上,应注意两点:
(1)要选准平行文种,即函和周知性的通知。
(2)平行文在写法上要做到态度谦和,多用商量的语气,不能强加于人,更不能用指示性的口吻。
二、行文关系中常见的错误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产生都有其客观规律性。公文的行文关系,也不是随意发生的,是按照机关的性质、地位、隶属关系及职权范围来划分的。不论是公文的撰写还是传递,都要正确地按照行文关系去做。只有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使公文起到办理公务的“一种重要工具”的作用。这对于提高党和国家机器的组织管理效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公文的制发中,存在着不符合正确的行文原则的现象,这给公文的正常运转和准确、快速的传递、处理造成不少麻烦,而且给实际工作也带来很多不应有的失误。其具体表现是:
1.党政机关上下之间相互行指令性、报告性、请示性文种 如某局党委直接向局属各公司的行政机构发指示,某县委向县直各行政部门发指示性通知(这些机关、部门的党组仍然存在),这两种情况应以向各公司及县政府和县直各单位的党组、党委行文为宜。
再如某县粮食局以局行政机构的名义向县委报送工作总结,某一农垦总场以行政机构的名义向县委报送工作总结,某一农垦总场以行政机构名义向各分场党组织发紧急通知等,这些行文方
法也是不妥当的。前一种情况则应改为以粮食局党委的名义向县委报送为妥,后一种情况则以改为农垦总场党政联合行文为好。
2.上下级行政机关的党组相互上行文或下行文,以某一机关党组的名义向外机关行指令性文种
如:某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直接向市政府所属的行政机构发指示性通知,要求各局、委、办和市属各企业、事业单位认真宣传贯彻中央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并要求这些单位将宣传贯彻的情况予以报告,这样行文是不合适的。因为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与市直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名义就有关安全生产法规的宣传贯彻问题提出具体意见上报市委,请求批转全市各单位的党组织,予以贯彻执行;或以市人大常委会的名义,直接行文给它的执行机关——市人民政府,再由市政府或采取转发的形式,或采取另行发文的办法,要求市直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
3.党政不分、多头主送
如某市所属一个区的公安分局,在报送《关于我区当前治安主要情况及今后工作的意见》时,主送机关写的是“区委、市局”。这不仅在行文上造成党政不分,而且容易给工作带来一定麻烦。要么造成区委、市局都不批复,要么造成双方都作出批复而批示的意见恰恰相反的现象,这就不便于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
4.上下级机关联合行文
例如某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文件头却是与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并列行
文。市政府与安全生产监督局不是平行单位,后者是前者的下属局。市政府作为全市的最高行政机关,这样行文足以解决问题,而挂上一个管理部门,不但没有增加市政府的权威性,相反却有失行文的严肃性,显得多次一举。
5.平行单位之间使用上、下行文文种
某市教育局向市财政局发送《关于召开我市教育工作会议所需经费的请示》,双方本是平行单位,按照行文关系的原则,平行单位之间不能用请示或报告,同样平行单位之间也不能使用批复。正确的做法是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只能使用“函”这个文种。结果市财政局不但安然受之,而且给对方发出《关于同意拨付我市教育工作会议所需经费的批复》。这样行文显然不当。
6.上级部门向下级机关行指令性公文
按照行文关系原则,上级机关所属的主管部门,只能根据本级机关授权或已有规定,答复上级机关向本部门联系、商洽或申请批准的问题,但无权作指示、下命令。
例如:某市教育局给各区、县的卫生局、教育局行文,这显然也是不恰当的。市教育局与各区、县的卫生局没有工作上的指导关系,这样行文极易给工作带来指挥上的混乱。
7.部门内设机构对外正式行文
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例如:某市煤炭生产管理局安全处,以处的名义行文给下属的32个煤矿生产单位,要求各单位吸取某煤矿严重瓦斯事故教训,立即开展安全大检查,发现隐患、堵塞漏洞,严防类似事故发生,并要求各单位安全检查整顿的情况作出书面报告。这一行文,内容十分必要,但方式极其不妥。此事应以市煤炭生产管理局的名义行文为妥。
上述种种,均属公文行文中应当注意和防止的问题。因此,要本着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慎重地对待公文的行文关系,以确保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
第三篇:公文行文格式要求
格式要求
页边距:上3.5cm,下2.5cm,左2.8cm,右2.8cm 标题:方正小标宋简体,二号字 副标题:楷体_GB2312,三号字
正文:仿宋_GB2312, 三号字,数字及字母字体为新罗马3号Times New Roman 正文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字 正文二级标题:楷体_GB2312三号字 正文三级标题:仿宋_GB2312三号字,加粗 行间距:固定值27-29磅,段前段后间距为0行 页码:外侧(样式:— 1 —)大小:半角宋体四号字 文号:例,城中政发„2015‟1号,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此符号如用搜狗输入法可直接输入“v1”进行快捷符号选择,勿使用“[ ]” “【 】”这两个符号。)
落款:单位名称右空两个字符,日期右空四个字符。(注:需要套红头的文件可不落单位名称,不套红头的文件需要落单位名称。)
附件: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
名称的首字对齐。
版记:红头文件需要有版记,版记必须放在偶数页,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后加“印发”二字。
抄送:如有抄送机关,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编排。“抄送”二字后加全角冒号和抄送机关名称,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名称后标句号。
如需把主送机关移至版记,除将“抄送”二字改为“主送”外,编排方法同抄送机关。既有主送机关又有抄送机关时,应当将主送机关置于抄送机关之上一行,之间不加分隔线。
政办、政发公开方式黑体三号 政报需要写联系人,写在版记之上。
第四篇:公文行文规则
公文行文规则 1目的
规范公文种类、发文类别、公文格式、行文规则等公文处理工作,提高公文效用。2范围
适用于公司公文行文的规范管理。3术语和定义
本公司所称的公文:指公司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不含签报),是公司开展业务和管理活动的重要工具。4职责和权限 4.1公司办公室
负责起草公司有关公文管理的规章制度,指导和管理公司的行文规范工作。4.2公司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公文行文规范管理工作。5工作程序
5.1公文种类及其适应范围:
1)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的安排,嘉奖和处分有关单位或人员;变更或撤销部门不适当的决定。
2)通知:适用于传达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会议、文件、指示精神;发布规章制度;转发上级单位、同级单位
和不相隶属单位的公文,批转下级单位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构办理和需要周知、执行的事项;任免干部。
3)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4)报告:适用于向上级单位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答复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的询问。
5)请示:适用于向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的请求指示、批准。6)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单位的请示事项。
7)意见:适用于对某项工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设性意见;答复对方征求对某项工作的意见。
8)函:适用于无隶属关系的单位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部门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等。
9)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5.2公文类别及适用范围
以公司名义的正式发文:包括行政类、党务类发文字号。5.2.1行政类发文
1)金交所发:适用于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及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的会议、文件精神,公司重大决策和部署全系统工作等的重要文件。
2)金交所函:适用于向无隶属关系的单位,通报、商洽、询问、答复有关事项。
3)金交所报:适用于向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请求指示、批准,汇报工作,反映情况,陈述问题,提出建议或答复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询问等文件。
4)金交所任:适用于干部任免和聘用。5)金交所复:适用于答复下级单位请示事项。
6)金交所办发:作为公司发文的补充,适用于日常业务和管理活动的文件。5.2.2党务类发文
1)金交所党发:用于公司党委重要发文。2)金交所党办:用于公司党委一般发文。
3)金交所党:用于上行文,公司党委向上级党组织请求指示(包括干部任免请示)、报告工作和反映情况。
4)金交所党任:用于公司系统党内人事任免。5)金交所纪发:适用于公司纪委发文。6)金交所工:适用于工会委员会发文。7)金交所团:适用于公司团委发文。5.3公文格式
5.3.1公司公文由发文单位、发文种类、密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单位、正文、附件、印章、发文日期、主题词、抄送单位、本公司发送部门、校对和时间等部分组成。
5.3.2发文单位: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联合发文,应将主办单位排列在前。
5.3.3公文密级:涉及国家秘密和公司商业秘密的公文应根据《保密工作管理规范》分别标明秘密、机密、绝密等密级,不标明密级的文件视为不涉密文件。
5.3.4紧急公文:应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标明“特急”、“急件”,紧急程度不标明的文件视为“一般”。
5.3.5发文字号:发文字号包括单位代字、年份、序号。联合发文,只标明主办单位发文字号。发文单位标识下空2行,居中排列;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公元全称,用方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发文字号之下为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线。
5.3.6公文标题: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不要包含公司名称。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公文标题居于红线下适当位置,字体用二号宋体字。如标题字过多也可用三号黑体字。标题呈倒梯形排列,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
5.3.7主送单位:主送单位即公文的主要受理单位,主送机关名称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
5.3.8公文字体:除标题外,发文字号、主送单位、正文、附注、落款年月日、抄报送单位、内部发送、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等文字使用3号仿宋字体。正文中如插入图表或其他文字等,字体字号可自行设定,但要搭配美观得体。
5.3.9公文正文:正文为公文的主体,包括事由、要求、建议和措施等。
5.3.10附件:公文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之后、成文日期之前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大写数码(如附件:“
一、XXXX”);
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5.3.11印章:公文除会议纪要外,应当加盖印章。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时间。联合发文,发文单位都应当盖章,联合发文的盖章顺序,应与文头单位排列顺序相同。当公文排版后所剩余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用调整行距、字距或正文字数等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5.3.12成文日期:成文日期以签发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单位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成文时间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成“O”。会议通过的文件,以通过日期为准,并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前注明会议名称和通过日期。
5.3.13主题词:公文应标注主题词。主题词是用于文件的分类和检索的标识符号,由类别词、类属词和文种词三部分组成。主题词应按照《公司常用公文主题词表》的内容和归档进行标引。上报的公文,应当按照上级单位的要求标注主题词。主题词一般不超过四个。5.3.14抄送单位:抄送单位指除主送单位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他单位,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并按上级、平级和下级的次序排列。抄送单位左空1字,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用顿号
或逗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
5.3.15 内部发送:位于抄送单位之下位置,标明在本单位内发送范围。5.3.16 印发单位和印发时间:印发单位左空1字,印发时间右空1字。印发时间以公文付印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
5.3.17公文用纸:公文纸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型,左侧装订,每页22-24行,每行26-28个字。
5.3.18 公文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为“
(一)”,第三层为“
1、”,第四层为“(1)”,第五层为“a”,第六层为“a)”。5.3.19 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
5.3.20 计量单位: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5.4行文规则
5.4.1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凡可发可不发的公文,可以以电话通知、发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处理。
5.4.2公司各部门不得以部门名义对公司系统外行文,确因工作需要,可以部门名义对公司系统外发送便函。
5.4.3公司发文除有特定发送范围的,均应发送公司领导和办公室。一般性业务工作文件,应根据业务需要发送公司相关部室。5.4.4 根据来文拟办的文稿,必须将来文附在文稿后面,以便审核和存档。6相关文件
6.1《保密工作管理规范》 6.2《公司常用公文主题词表》 7相关记录
无
第五篇:公文行文规则
公文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的含义
行文规则是指各级机关公文往来时需要共同遵守的制度和原则。行文规则的作用
遵守这一原则,有利于公文传递方向正确、线路短捷有效,避免公文旅行,阻止部分公文进入不必要的流通过程,抑制无价值公文的产生。行文规则规定了各级机关的行文关系,即各级机关之间公文的授受关系,它是根据机关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的。
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是由各自的组织系统或专业系统归属、地位、职责、权利范围等因素决定的。它对行文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规定着公文传递的基本方向。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有如下几种类型:
第一类,处于同一组织系统的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第二类,处于同一专业系统的上级主管业务部门与下级主管业务部门之间存在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第三类,处于同一组织系统或专业系统的同级机关之间的平行关系。如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之间。
第四类,非同一组织系统、专业系统的机关之间,无论级别高低,均为不相隶属关系。如军事机关与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之间。公文行文分类
根据公文授受机关的工作关系不同,可以将公文划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上行文和下行文主要存在于以上第一类和第二类工作关系类型中,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发送的公文,如报告、请示等;下行文正好相反,是上级机关向下级发送的公文,如批复、指示等。平行文存在于以上第三类和第四类关系类型中,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相互发送公文都是平行文,如函等。行文的基本规则
正常有效的行文应当遵循以下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则:
一、按机关隶属关系和职责范围行文的规则
这条规则要明确两点:一是按机关隶属关系行文。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可以作指示、布置工作、提出要求;下级机关可以向直接的上级机关报告工作、提出请示,上级机关对请示事项应予研究答复。除了这一层关系外,在我们国家现行管理体制中,还形成了一种各业务部门上下垂直的条条关系,其中有些部门属本级政府和上级部门双重领导,大部分和上级业务部门之间虽然不属直接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在业务上的确存在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也就形成了直接的上下行文关系。二是按机关的职责范围行文。这一点的要求是,行文的内容应是本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而不能超出,超出了即为越权。如果干涉了别的机关事务,不仅在实践中行不通,而且会造成政令混乱。当然,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也有公文往来,那只能是商洽工作、通知事项、征询意见等,而不存在请示、报告或布置任务的性质。
二、授权行文的规则
这条规则是上一条规则的引申。如果一个部门的业务需要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按隶属关系和职责范围又不具备布置工作提出要求的行文权限时,这就可以通过授权行文来解决。具体说,这个部门可向本级政府请示,经本级政府同意并授权后,向下级政府行文。在操作中,应将文稿拟好,由本部门领导签署,请本级政府分管领导审批。经政府领导审批后的文稿,在行文时,才能在文首或文中注明“经**政府同意”的字样。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的行文都具有授权行文的性质(内部事务除外)。各级政府办公厅(室)以及各部门的办公室是政府和部门的综合办事机构,对外行文都是代表政府和部门的,与本级政府和本部门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下级机关(部门)都应贯彻执行,可不在文首或文中标注“经***同意”的字样。
三、联合行文的规则
这条规则仍属第一条规则的引申。同级政府与政府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部门与下级政府之间可以联合行文;政府与同级党委、军事机关之间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党委部门、军事机关部门之间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之间,就某些互相有关的业务,经过会商一致后可以联合行文。
联合行文,既可联合向上行文,也可联合向下行文。联合行文应当确有必要,单位不宜过多。四、一般情况下不越级行文的规则
不越级行文体现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一般情况下不能破坏这种原则,破坏了,就会造成混乱,也影响机关办事效率。所以通常情况下不越级行文。遇有特殊情况,如发生重大的事故、防汛救灾等突发事件或上级领导在现场办公中特别交待的问题,可越级行文,特事特办,但要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否则,受文机关对越级公文,可退回原呈报机关,或可作为阅件处理,不予办理或答复。
五、不越权行文的规则
第一条规则中已明确要求按机关职责范围行文,如果有涉及其它部门职责范围的事项又未与其它部门协商,或虽经协商但未达成一致意见,不可以单独向下行文。如果擅自行文就构成侵权行为,会造成工作中的许多矛盾。上级机关如发现这种情况,有权责令纠正或撤销这类公文。现实中,这类情况时有发生,因此造成“文件打架”、“政出多门”。解决这类问题,应提倡部门之间多协商、多对话、多沟通,通过联合行文或授权行文的方式解决。
六、“请示”不直接报送领导者个人的规则
“请示”直接报送领导者个人,其危害性大体上有三点:一是未经文秘机构签收、登记,成了“帐外公文”,公文的流向、处理情况不得而知,查无踪迹,成了“断线的风筝”;二是这类公文到了领导同志手里,领导同志也颇为难,批,没有部门的审批意见,只能以经验、凭感觉办事,往往失去决策的科学性;不批,也有可能影响报送单位的工作;三是现实中一些单位拿着直送领导的批示件当“尚方宝剑”,到有关部门要钱要物,借领导批示向对方施加压力,引起矛盾。所以,领导同志一般不受理这类直报的请示,而退给文秘机构统一签收、登记、分办,这便形成了公文“倒流”,它破坏了公文处理的正常程序,造成了不必要的紊乱。如果上级领导个别交办、答应的事项,由此而上报的“请示”,最好也应主送该领导所在的机关,并在公文中作出说明。收文机关在分办时,自然会把这份公文分送给这位领导同志批阅。
七、“请示”规则
这条规则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一文一事。机关或部门都有明确分工,各自只能办理职责范围内的事,如果一文数事,必然涉及几个主管部门,给公文交办带来困难,即使勉强交办出去,可能谁也不愿牵头办理,造成互相推诿、扯皮。二是请示公文只主送一个机关。请示内容是要求答复的事项,主送机关有责任研究并作出答复。相关的机关或部门采用抄送形式,以便主办机关征求意见或会签。如果多头呈送,上级机关一般不予受理。如果办理,会造成机关之间相互等待或意见不统一,增加协调难度,影响工作效率。三是不同时抄送下级机关。请示内容是未决事项,在上级机关还没有批准前,向下级机关抄送透露,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或矛盾,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因此,请示事项只能在上级机关答复或批准之后,通知下级机关。
八、“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的规则
“报告”和“请示”是两种不同的文种,适用范围有明显的界限,不能混用。“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或向上级机关提出意见、建议,供上级机关决策参考。上级机关对“报告”一般不作答复,如果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很容易误事。如果既想汇报工作,让上级掌握,又想请示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办法解决:一是将“报告”和“请示”分开,形成两份公文分别上报;二是以请示公文为主,将报告的内容作为附件,附在请示后面作为背景材料,让上级了解请示的充分理由。
九、公文由文秘机构统一处理的规则
为了使公文按正常的渠道运转,按规范的程序办理,机关都设有专司公文处理的文秘机构或配备专人处理公文。公文的正常流程应该是:“收”由文秘机构统一签收,拆封,清点分类,登记,拟办,分办,催办;“发”由文秘机构统一核稿,分送领导签批,然后再回到文秘机构登记编号,缮印,校对,用印,分发,分发前,要经过复核或第一读者认真阅读无误后,才可照单分发。这样,无论是公文收进或发出,都经过专司公文处理工作的一个口子把关,就能保证公文在机关有秩序地运转,规范办理,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保证公文质量。
行文规则中还要说明的是党的领导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向同级政府及部门或下级政府机关行文;而政府机关不得向党的组织行文作指示、交任务。
经批准的报刊上全文发布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应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可不再发文。发文机关可印制少量文本,供存档备查。非法定公文的格式和行文
[1] 何谓非法定公文?它在公文系统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它应具备什么样的格式?如何行文?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法定公文。
在公文写作学界,非法定公文是相对于法定公文而言的,这已经是广大文秘人员和研究者大家的共识。根据《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以下简称《办法》)两大公文法规规定,我们认为:公文是社会政治集团,即党和国家机关在领导党的事业和治理国家施政方面,表达意志,传递策令的重要文字工具和手段。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定公文文种,即《条例》和《办法》中明确规定的公文。《条例》中规定的文种有14个,分别是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和会议纪要。《办法》中规定的文种13种,分别为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和会议纪要。两大公文法规共列举了27个文种,其中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和会议纪要9个文种是两大公文法规中共有的,所以,党政公文的法定文种(亦叫“正式文种”或“主要文种”)合计为18个。
非法定公文,即《条例》和《办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文种,它们中大至工作总结、计划、规划、调查报告、会议记录、会议讲话稿类文书,小到专用书信、便函等。非法定公文在整个公文体系中处于次要、从属地位,既没有法定的格式,也不具备独立的行文资格。尽管如此,作为辅助性公文,非法定公文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关中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较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机关公文行文格式(行文部分)
正文部分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等构成。
(1)标题:完全性、省略性标题均可。位于行文部分开首居中。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2)主送机关:
A.上行文只能标注一个主送机关,如果还有其他机关需要掌握有关情况,可以用抄送形式,但“请示”文种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上行文的主送机关要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B.下行文分专发性和普发性。专发性的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如“批复”。普发性在排列主送机关名称时不能一一注出,要确定一个合理的顺序,一般采用统称的写法,如“各区、县人事局”。
C.公开发布的普法性公文和会议形成的公文,如“公告”、“通告”、“决定”、“会议纪要”等一般不标注主送机关。
D.主送机关的称谓要准确科学,党政机关不能混用,机关与个人不能混用。主送机关位于标题之下,顶格从左向右标注。回行时仍顶格。
(3)正文:主要内容。
(4)附件说明:应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附件主要包括:随文颁发的规章制度、文件中的报表、统计数字、人员名单等。
(5)发文机关:在正文下方(如有附件,则在附件下方),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落款处可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表示成文日期。联合行文,应并列标注各发文机关名称,主办机关排列在前。
(6)成文日期:用汉字书写,年、月、日三者俱全。确定成文日期,常规行文以单位负责人签发之日为准;会议通过的文件,以会议通过之日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7)印章:尽管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应当加盖公章。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机关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加盖印章。
加盖印章要清晰、端正、不丢不漏。位置在成文日期上侧,会议通过的机关公文,成文日期标注在标题下圆括号之内。印章要求上不压正文,下要齐年盖月。
(8)附注:位于成文时间下方左侧,顶格在圆括号内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