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教学反思
《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教学反思
东区小学
郭海珍
本节课,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联想、讨论、交流,准确地得出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完成知识的构建,教学进程非常顺利,我觉得主要做到:
1、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自主探究、寻找新知与旧知间的联系,从而完成新知的构建。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愈来愈受到老师的重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来的知识理解才能会更加深刻,才会掌握得更加牢固。在本案例中,学生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来构建新知。如学生在学习小数转化百分数的过程中,有利用小数的意义联想到百分的分母固定为100,进而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达到解决小数转化百分数的目的。也有学生根据利用任何一个整数都可以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引用到小数中,再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进而解决小数转化成百分数问题的关键。也有学生根据在一个数的后面添加百分号,从而引起数的变化,要使所化的百分数与原数相等,应先把原数扩大100倍(即把原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从而达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目的。最后再根据以上所说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小数化百分数的最简方法,从而完成小数转化百分数的新知构建。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更好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能更好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尽情地发挥学生的思维。在本案例中,一开始,我就提问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探究它们之间的转化方法(规律)呢?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当每一位发言的学生在说出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方法,听到老师的热烈掌声时,学生的表现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争相发言,使课堂不致冷场,激发学生想说、敢说、愿说,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再通过各种方法的进行比较,从而达到统一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规律,最终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第二篇: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设计
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分课时 第2课时 总课时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百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
情感与态度: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提高数学素养。
重点: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进行两者之间的互化。难点:归纳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过程:
创境激疑
一、复习导入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指生回答。生1:带有百分号的数叫百分数。
生2:表示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2、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要把百分数单独列一单元?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不能带计量单位;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叫分率,也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能带计量单位。
百分数与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在生活中广泛的运用到,所以有必要单独为一单元。
3、我们学过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板书课题
合作探究
二、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为什么要转化? 生2:怎样转化?
师:对呀,为什么要相互转化呢?引导学生说出转化的意义。一是便于计算,二是便于比较。(板书),那怎么转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内容。不过,百分数怎么转化成小数,小数又怎么转化成百分数,老师想把讲台让给你们,请同学们来当小老师,让讲台成为你们的舞台。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学生自学课本84页(两分钟)
2、小组讨论(三分钟)
3、指生上台汇报,集体交流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1)出示例1:(要求学生讲)
(2)小老师甲: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3÷5=0.6= =60%
4÷6≈0.667 =
=66.7%(3)小老师乙: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个过程先把小数化成了分数,显得麻烦了些。而我可以将小数直接化成百分数的。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就行了。(4)教师说明: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
4、师:学到这里也累了,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完了吗?(没有,还有百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方法没学),噢,那我们接着学百分数如何转化成小数的。(1)出示例2:(要求学生讲)
(2)小老师丙: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3)启发学生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板书: 750×20% =750÷
=750×0.2 =150(人)750×20%
=750×
=750×
=150(人)
(4)小老师丁:老师,我的方法更简便,能将百分数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了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拓展应用 做一做
总
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作业布置 练习十八6、7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与小数互化
例1、3÷5=0.6= =60% 4÷6≈0.667 =
=66.7% 例2 750×20% =750÷
=750×0.2 =150(人)750×20%
=750×
=750×
=150(人)
第三篇:《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教学反思
学习完百分数的意义之后,紧接着就是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教学,为以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铺平道路。教材中没有先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直接提出“怎样互化”的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回忆小数转化成分数的方法:一位小数化成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化成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化成千分之几……然后提示学生再把这些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因为学生对于小数转化成分数的方法早已经掌握,而转化成百分数只是再多了一步,因此学生掌握较快。而在接下来的百分数转化成小数的过程中,我原先的教学设计是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小数。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直接提出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可以了,既然学生已经找出规律,因此,我就直接改变了我的教学过程,就让发现规律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到规律的?再小组讨论一下小数转化成百分数有没有规律,这样一来,学生更加主动,而且规律的发现也是由学生来完成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因此在接下来的巩固练习中,学生完成得很投入。
第四篇:《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下课铃声一响,就给我的一堂课判了个死刑,小结如下:
一、小安慰
由于本堂课教学是将“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知识融于实际应用中,所以对于数量关系的分析比较清楚,特别是对出勤率、发芽率、合格率等,谁占谁的百分分之几,学生理解比较好,也正好弥补了上节课小曾老师的缺失。
二、大黑呀!
1、对于4/6≈0.667=66.7%,为了教学表示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我首先写成4/6=0.666≈0.6667=66.7%,然后我再板书成4/6≈0.667=66.7%,显然步骤上有画蛇添足之嫌,学生反而不知该咋办了。
2、“将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再添上%”强调得不够。
3、对于小数化百分数讲得过多,所以教学“百分数化小数和百分数化分数”的份量不够。
相对而言,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容易的,却是近阶段以来教学最糟的一次。下节练习课时弥补了。
第五篇:六年级《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仅仅围绕“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关键,在教学中,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生活感悟、自助探究、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具体的认识,深刻的理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以生活的方式呈现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注意问题中,明确指出,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而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去搜索生活中的百分数的例子,去发现生活中的百分数,利用已有的分数的知识基础与生活中对百分数的认识,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内容,使学生体验到现代生活中教学应用的意义,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体现“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人生”的教学。
二、重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师的教学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坚持以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学生通过看、思、说、试,使多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创造百分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百分数与小数的区别和联系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使个人实践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结合,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这节课主要通过创设“初步感知——合作探究——实践应用”的学习过程,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应用,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理解。探究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获得新知、学会学习是教师共同认同的。但是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如何找准教学的起点,如何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充分地进行研究、讨论和交流,从而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同时使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和谐的发展任然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