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开复10个启示
谢谢赵院长,谢谢各位同学还有各位分会场的同学。今天我想用讲故事的方法,来传播我的一些理念和想法,就像我最新的一本书《世界因你而不同》一样,我希望用更生动有趣的方法来讲故事,然后希望你们从这些故事里面得到一些启发。
今天我就从我的出生讲起:我出生于1961年,台湾。在这个图上可以看出来哪一个是我么?最小的、最胖的、头最秃的。不过,现在我已经是家里最高的,还可能是最瘦的,也还是头发最多的。我出生在1961年,我的父母亲在当时已经是53岁和43岁,但是他们还是决定要把我生下来,所以这是我最感谢他们的第一个理由。但是,我更感谢他们的一个理由是,他们是非常开明的父母,他们让我有一个非常快乐的童年,而且他们让我有一个非常调皮的童年。很多人说,为什么一个人会有创意,为什么有些人会很聪明。我觉得理由可能有不少,但是其中之一重要的理由是,父母亲让他有一个非常快乐的童年,让他有很多机会发挥自己的创意,虽然有时候这些创意有点顽皮甚至有点不乖。我小时候做过很多的这种顽皮的事情。有一次我发现,邻居跟我们说他的家里的池塘有100条鱼,但是我怎么想怎么不对,然后基于父母亲教我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就去数。数来数去,我发现鱼游的很快,我数不清楚到底是不是有100条,但是我认为这数目是不真实。所以基于一个科学家打假的精神,我就把池塘的水放光了,然后数得非常清楚,只有50条鱼。当然,这个打假“专家”当时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奖励,邻居到我家去抱怨,我母亲对他赔罪。但我隐约在我赔罪的母亲的眼角和嘴角看到了一丝得意——得意这个孩子虽然很调皮,虽然害她去道歉,但是蛮可爱的、蛮调皮的、蛮聪明的、满创新的、蛮大胆的。母亲并没有打我,在这样的母亲的鼓励之下,我继续做我的调皮的孩子。
我在小孩子的时候,最讨厌的事情,就是睡觉。怎么样能晚一点睡觉呢?每次我哀求我的母亲能晚一点睡觉,得到的答案都是NO。于是我想办法:我不能改变你的想法,但是我可以把你的钟和表全部都改了。有一天晚上,我真的把所有的钟表都改晚了一个小时,让我也晚睡了一个小时。可是,第二天,当姐姐起来,全家鸡飞狗跳,每一个人迟到,——上班迟到、上学迟到,都在抱怨我的时候,我又看到我的母亲的眼角和嘴角有丝丝的安慰鼓励,而且觉得我很可爱。可能因为我的母亲本身也是很调皮的,她从小聪明顽皮调皮的,也许她更能够对我这种做法容忍。
她常跟我我们说她小时候的故事。她在东北长大,当时因为抗日战争,她从东北来到了北京,她就坐上了火车。她父母亲对她很好,给了她半个西瓜,让她慢慢吃。然后是她发现火车外面有很多小混混对她指指点点的,因为我母亲年轻的时候长得很漂亮。然后她就很不高兴,她想该怎么办呢?在火车快要开走的时候,她看着一个小混混说,哎,过来过来。然后小混混就很高兴的就走到她的旁边,她就把半个西瓜盖在他头上。这就是我母亲从小告诉我她的故事,也激励我做一个顽皮的孩子。
激励、放权、鼓励,这就是我开明的父母亲。让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情,当我入学之前,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那时候我5岁,在台湾6岁上小学,当时我4岁多5岁。我读幼儿园读得非常枯燥,我就跟我的父母亲说我想读小学,我想大部分的父母亲会说,“胡闹,读什么小学,乖乖读你的幼儿园”。但是我的父母亲,耐心听了我的理由,然后说好,那公立的小学是进不了,因为它必须达到年龄。但是只要你能考进私立的学校,我们让你去读小学,考不上就继续读幼儿园。然后,我就去考,还真考上了。考上了的时候,我母亲和我一起去看放榜的时候,我记得,她的不仅眼角和嘴角,她的整个脸和整个身体都在笑,因为她非常自豪有这样聪明的一个孩子。我更感谢的不是能够让我早一年读书,其实一年的光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让我一个5岁的孩子,就认为自己是个人,不是个附属品,可以做决定,被父母亲信任。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但父母亲虽然非常放权,非常信任我,但是也不是从来不惩罚我。在适当的时候,他们会给我非常严厉的惩罚。就在读这个小学读了一个月之后,一个隔壁的阿姨来到家里,阿姨就问我说“啊,还在读幼儿园呢?”我说:“不,我早就在读小学了”。她说,“小学?你读的来么?”我说:“当然读的来了。”她说“你的成绩如何?”我说“我啊,还没见过99分呢。”因为我的成绩都是100分,多神气啊!当时我看到我的母亲,她的眼角嘴角没有任何微笑。但是她也没有做什么事情。一个星期以后,我得了一个90分回家。我就被狠狠的打了一顿。我说为什么要打我,90分也不错,比我少得还有很多啊。她说:“我记得一个星期以前你说过,你没有得过、没有看过99分,那么今天你得了90分,我就要打你一顿。”我说“那也不要成绩不好就打成这样子啊?”我妈说,“不是打你成绩不好,是打你不谦虚。”她说:“我们从小让你做决定,信任你,让你走你想走的路,因为我们看你很聪明,希望你自信。但是自信是必须要建设在谦虚的基础上,自信是必须要建设在自觉的基础上的。自信是不是自大,不是自夸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知道了么?” 这就是今天的第一个启发:
自信不能够失去谦虚。(第一个启发)
在母亲和父亲的信任的环境中成长,也在他们不断地把中国的传统美德的教给我的环境中成长。到了10岁的时候,又有一件事情发生了。我10岁的时候,我哥哥从美国读完了博士,回到台湾。这就是我哥哥回到台湾时的照片,我是右后方那个挺着胸的、正装的十岁孩子。哥哥跟我说,为什么不跟我一起回美国?当时我记得母亲又一次让我做决定。但是,这一次她是非常引导我的决定。她说:“你记得么,你小时候爱看的书《海伦凯勒传》《林肯传》《爱迪生传》,这些伟人都是来自美国。我认为中国人一点都不输美国人,甚至超过美国人;但是,为什么这些自传,这些了不起的人都是美国人呢?这是因为美国的教育。我认为你应该考虑到美国去读书。当然如果你觉得不习惯,如果觉得不在父母身边生活,你也可以绝对不要去。”最后,我还是决定听妈妈的,还是去美国读书。这是我的第二个最重要的决定。我想如果母亲给了我生命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她给我选择,是第二件最重要的事情;她在我十岁的时候,给我自由是第三件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作为家里的幺儿你可以想象,她还是多么不舍得让我去。但是她为了我好,还是让我到美国去做小留学生。去了以后,还又感觉不舍得,然后她又花了一半的时间在美国陪我。这也是很大的牺牲,因为作为不懂英文,在美国,整天在家没事做,除了帮哥哥嫂嫂和我做饭以外,她任劳任怨在美国跟我呆了3年半的时光。所以我对母亲给我爱,给我生命、选择和自由是牢记终身的。
在美国,我也感受到了美国的教育。美国的教育是一种鼓励的、支持的,是一种放权的。我记得当时我的数学,他们觉得我的数学特别好,然后他们就让我感觉我就想数学天才一样,给了我非常大的自信。最后让我在美国田纳西州立数学比赛中得了第一名。当然后来我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数学天才。但是我发觉,当大家鼓励都你的时候,你就对自己有信心,甚至对这么枯燥的数学发生兴趣。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学习。同时,我也发现有些科目不是很好,比如历史,你想一个11岁的孩子去学美国历史,这也是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记得老师跟我说,考试考不完,你可以回家去考,你可以翻字典,你可以用整晚去做这一小时的考试。但是我相信你不会去翻书。这句话也让我牢记终身。他就意味着对11、12岁的孩子就有一种信任,让我理解了诚信的意义,让我理解了责任感的意义。在这美国的环境中呢我也得到了很多的机会,包括了创业的机会。在高中的时候,我得到了很多的创业的机会,我得到了一个特别的奖赏。然后高中毕业之后,我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当时,在哥伦比亚大学,记得父母亲最担心的就是:啊,那是纽约啊,离哈伦区离黑人区很近啊,是不是很危险?于是我的父亲、姐姐,还有妈妈(没有在这张照片里)还有姐姐的孩子一起去纽约看了一遍。最后,他们说纽约很危险,但是哥伦比亚大学很安全,你可以读。
30年之后,我太太跟我妈妈说一样的话,因为我女儿也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所以,今年的4月,我们全家也是跑到哥伦比亚大学,去看了一遍。但是,结论是:纽约很安全,哥伦比亚大学也很安全。因为纽约市长在这么多年做了很多好的工作,纽约已经不是那么危险的一个城市了。
在哥伦比亚大学,我得到了很多。得到了最多的是,虽然作为偏重理工的学生,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个很特殊的要求,就是要求每一个学生要学哲学课、文学课、艺术课、音乐课。当时很多像我一样的理工科的学生或者像我这样偏理工的学生,都认为:这些课读来干什么?有什么用?可是读完了以后,还是觉得蛮有意思的。这是当时我读过的课本。从柏拉图到Nietzsche(尼采)到Freud(佛洛依德)都读过。读完了以后还是觉得蛮有意思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来回顾,我才觉得读这些哲学和文学的作品,还有那些哥伦比亚大学的大师帮我们讲解,对我来说,让我有了一个更开拓了的视野,让我有更多的方法来思考问题。那么理工科和学人文的,左右脑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在哥伦比亚大学我得到了比较平衡的发展,这对我是相当有帮助的。甚至我想,如果不是哥伦比亚大学,也许我写不出这四本书,也许我不会做这些演讲。所以,这样的一个学习,我觉得非常有用。所以,我鼓励在座的理工科的学生,不妨选修一两门这类课程,尤其是那些对此有兴趣的。
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真的是我的课本,在右边中间的那本,《文言文入门》。那是当时,我跟老师说,你怎么老教西方哲学,东方哲学呢?他说,对不起,东方哲学你要去选修。我说好,选修就选修。然后我就到中文系里面,选修了《文言文入门》。所以,如果你看了《做最好的自己》,里面说了很多庄子老子的话,然后你怀疑11岁到美国的李开复,这一定是别人代写的,他自己是不可能知道老子和庄子的,其实是不对的,当时我确是都读了。只是当时真的记得么,也不一定。但是我发现加入了Google之后,什么文言文一句话,不能全部记得,没关系,只记住一段,其他谷歌一下就知道了。你打入“学而时习”,然后其他的它就告诉你,是不是?所以文言文也是当时学到。所以,这个非常开阔的一个教育,一个人文的教育,在英文叫做humanistic education,liberal education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当时我选择的是政治系活法律系,那是哥伦比亚大学非常著名的,仅仅排在哈佛和耶鲁之后第三名的系。当时呢,我实在读的非常辛苦,因为我每天上课就想打瞌睡。虽然我进入的时候,感觉自己很有理想,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我想就像各位进入南大的时候,想着自己要修什么课,要做什么专业,都是抱着满腔热血,但是有时候一读起来就发现有点枯燥。当时,我读政治系的课程,确是感觉每天就想是打瞌睡,不知道怎么办。当时打瞌睡的时候还有很有趣的一件事情,就是还有一个人陪我打瞌睡,这个人就是现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认得出来时他么?是不是人到中年,反而更帅了?——我把这当作对我的一个赞美,谢谢!可是我非常幸运的是,我发现我的最爱,电脑。虽然我不爱法律,但是我很爱电脑。怎么找到电脑的呢?其实也是很偶然的,我就是在高中时就对电脑产生兴趣,读大学的时候,虽然是选择法律系,但是,我总是想着要不要去选修一些有兴趣的东西,于是我就选修了电脑课。一修就发现,这个真的很酷。就想到电脑有没有可能改变世界,有没有可能电脑可以取代人脑,虽然当时电脑的就业是不容易的,不像今天这样。法律系的就业是非常明确的:毕业之后,读了law school,然后做律师,然后再从政或者什么的,是非常明确的。电脑是非常不明确:当时能够雇computer scientist的,恐怕只有IBM一个公司。但是,当时我并没有想这么多,我只是想着这么好的东西,一定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更重要的不是说就业的方向在哪里,而是说这是我心中想做的事情。然后我就告诉自己说,我应该转系。然后我就从法律系转到了计算机科学系。
为什么?如果说想一想,为什么我会突然找到我的最爱?我想,主要理由,就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
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第二个启发)
就算它不是,它也会变成这样。因为,你想想,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有天赋,你做的很好,周围人的都夸奖你,然后你都是得第一名。那慢慢的,你就会想,哇,我好厉害了,我好有兴趣啊,没有兴趣,也变成有兴趣了。如果你想象对一件事情,你有兴趣,然后吃饭睡觉洗澡,都在想他,那么你当然就会做得很好,因为你想的时间,你爱他忍不住是做他,最后你没有天赋也做出天赋了。所以我觉得兴趣和天赋两个是相辅相成的。当然不是百分之百,但是百分之九十九,应该不为过。
我以前也喜欢数学,后来喜欢计算机,都是这个道理。还有一点提醒各位同学,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不妨想想你的天赋在哪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不妨想一想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如果你觉得两个都不知道,那不妨像我一样,对那些有趣的课程,先去选一选或者旁听一下,也许你就会像我一样,从计算机里面或者你选的课里面,找到你的兴趣。
83年,我从哥伦比亚毕业,到了Carnegie Mellon去读我的博士学位。在Carnegie Mellon,我有两个教授,对我有非常大的影响。第一个教授是我的系主任Nicole Hagerman,是我进入学校见的第一个老师,当时我就问他说,“Nicole,你对我们有什么期望?对我们的博士论文有什么期望?”。他说,“非常简单,我希望你在你的狭窄领域里,成为世界第一人。我希望你的论文,成为你的狭窄领域里的世界第一人”。当时,我觉得非常震撼,作为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怎么能想世界第一人,世界第一的论文?这怎么可能呢?我就问他,怎么有这个可能?然后他告诉我说,“先让我解释一下,不是让你成为计算机的第一人,也不是让你成为人工智能或者语音识别的第一人,而是说你的论文题目是什么,在这个论文题目的狭窄领域里,你的论文就是世界最好的论文,你就是在这个论文的狭窄领域里,世界的第一人。这就是你应该有的期望,至少应该朝着这个目标去做,即使做不到,也要努力的去做。这句话我就牢牢记在心中。”
然后我又问他说,“所以,我从Carnegie Mellon带走的,最大的礼物,最重要的财产就是我的博士论文,这么说,对么?”他说,“不对,你的博士论文做完就过时了,你的领域可能做完就换了。但是你的读博士的几年过程中,学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做学问,如何从不同的多的观点来看事情。你会学到,看到未解的问题,如何去开始分析它、解决它、解决它。当你看到一个未解的问题,你会首先理解,一个问题不是非黑即白的,是从很多的观点来看问题,你会学会尊重别人的思考,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然后从众多的观点里面挑选一个最合适你的,来做你要做的学问。这就是你从Carnegie Mellon带走的。” 所以,我把他说的这句话,转换成了一个比较中国式的描述。我们中国常常说,传道、解惑,但是在21世纪,尤其在研究的领域里,我想说的是:
思考其实比传道更重要,观点其实比解惑更重要。(第三个启发)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就是说,老师做老师,可以做应该做的,不仅仅是把一个道理教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如何思考。这样他毕业以后,可以自己去学新的学问,学问而不是需要老师。这就告诉我们,学生有一个问题,老师不仅仅告诉他说,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什么;而是告诉他,每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来看它。当他理解了众多观点之后,他再去挑哪个观点,而不是认为每个问题只有一个回答。
这是我的系主任带给我的第三个启发。
之后,我就选择了我的导师,我的导师是Raj Reddy。我的导师让我做语音识别,当时他告诉我说,你想让计算机变得跟人脑一样,能取代人脑,那我们就取代人脑一个事情,你来做一个懂语音语言的系统。我觉得这很好,那么怎么来做呢?他说你应该用“人工语音专家系统”来做,他说这个事是最hot的technology,我说OK。然后我就做了一年。做了一年发了一篇论文以后,我想到这个论文可以延续下去,但是做不了像Nicole Hagerman说得那样,成为该狭窄领域里最好的一篇论文。所以我想了半天以后,我觉得说,也许要跟我的导师探讨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做语音识别系统。那么,刚好有一个师兄,他教了我一些语音识别的统计学的方法和统计的模型,于是我就大胆去见了我的博士导师Raj Reddy。我跟他说Raj,我觉得语言识别,你给我指的路我很喜欢;但是你让我用的方法,专家系统,我觉得可能行不通,我希望用我的一种方法,统计的方法来做语音识别的问题。当时我的导师听晚了之后,他给了我的回答,让我牢记终身。
他是这么说的,他说,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第四个启发)
我们都知道哲学家伏尔泰说过一句话,他说我不同意你,但是我用我的生命来捍卫你说话的权力。这是一种言论自由的一种描述。但是我觉得我的导师Raj Reddy更了不起:因为他不仅是捍卫我发言的权力,他还要来支持我;而且他不仅仅嘴里支持我,他行动上也支持我。他后来给我买了最好的机器,给我买了最全的数据,然后,真的让我来做出了一个当时最好的语音识别的系统。事后,有人问他说,你的学生来挑战你,为什么你这么有胸怀,来接受他的意见?他的回答,也让我牢记终身。
他说,“这其实不仅是一种胸怀,而是科学家应该有的精神。因为在科学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都是面临一些未解的问题,我并不能确定我的方法比开复更好;但是我可以有权力有我的意见,开复也有权力有他的意见。我个人认为当两个意见都可能可行的时候,他应该用自己的意见来做,因为这是他的兴趣,他的信念。他走他的路可能会比走我的路更有有利,也可能更成功。所以我要用这个方法来支持他。”这是他的回答,其实他这句话不仅代表一种胸怀和雅量,而且是一种很珍贵的领导力。
博士论文在88年成为一个语音技术的突破,也在《纽约时报》和《商业周刊》登出来,被选为当年最大一个突破。现今天也成为很多语音产品里面的核心技术。但是在这些成功的论文之中,我又碰到了一个巨大的挫折。这个挫折,就是我在我读博士的第二年的暑假,我接了一个教书的机会。这个机会,是我来教60位宾州的天才,教他们如何编程,共有8个礼拜的时间。当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工作,而且还可以赚点外快。我就每周一三五的8点钟到教室,1个半小时我教他们编程。我记得很清楚,当时黑板从左到右,擦掉然后再从左写到右,一直到一个半小时结束。下午,我再在实验室教他们编程。8个星期之后,他们都会编程,而且编的都很好。当时,我感觉非常的欣慰,我觉得自己真是个好老师。一直到后来,我到我到我老板的办公室去拿我的薪水,才发现我的老板桌子上旁边有一叠纸。我问老板,那是什么东西。老板说,哦,那是学生对老师的评语。我说,我可以看看么?他说,你呀,别看了吧。我说没关系,我看了明年才会学习,才会教的更好。他说,明年你还要教啊?这时候我就知道情况不妙了,拿来一看,果然惨不忍睹。他们把我评为最坏的一个老师,给我起了各种绰号,包括开复剧场。我今天还记得很清楚,Kaifu theatre。“他在上面讲话,我们在下面睡觉。”还有些说,“从来没见过目光不接触的老师,他对着黑板讲话,我们听都听不见。”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提出来,当时我受了巨大的打击。我面临了一个十字路口,是不是以后就不演讲了,不要沟通了?
但是我想起来在大学时代,在哲学课里学到的一句话,Heraclitus(赫拉克利特),希腊的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能够思想,但是不会沟通、不会表达,其实他等于没有思想。那我怎么都不能让自己做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于是我决定,要学习如何沟通。我找了各种老师问他们,尤其是那些演讲很好的老师,问他们,你们演讲的秘诀是什么?他们就告诉我说,你的学生怎么批评你?我说,他们说我目光不接触。他们就教我如何目光接触,就是随机的看人,依次看他的眼睛,3-5秒钟,不可以这样看下去,这叫机关枪式扫描。但是我说如果这样盯着人眼睛看,我会不好意思的,而且我想到他们是不是又该给我起绰号了。老师说,你先紧张没关系,你看最后一排你的同学,看他们的头顶,因为他们在最后一排,他们也不知道你在看他们。然后老师说,你会紧张么?我说本来不知道会不会,但是现在你说了肯定会。你会发抖,很简单,你把你的双手放在讲桌,用力的压下去,你就不会发抖了。其实,今天我已经不再发抖了,没有发抖对吧?但是我已经习惯性的把手放在这里了,因为这是我老师教我的。
讲这些故事的目的,不是要教你如何成做一个优秀的演讲者,虽然你有兴趣,在网上我也有一篇叫做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讲者的一个PPT。但是讲这个故事,是让我们知道,人生会面临很多挫折,面临很多挫折,我们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受了惩罚,为什么这么倒霉,为什么是我,我这么惨,我好可怜,我能不能把他忘掉?
不对,受到挫折,你不能把他忘掉,受到挫折你要想想看,为什么受这个挫折?然后问问看自己,以后要怎样做,才不会碰到这些问题。自己有什么问题缺陷、缺点,自己怎样去弥补,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成长。
我发现我的一生成长最多,都是来自于挫折,而不是来自于成功。所以当你碰到挫折碰到失败碰到了不如意的事情,一定要想记住这句话:
挫折不是一种惩罚,而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第五个启发)
90年到96年我离开了学校,然后88-90年,我在学校做了两年的教授,90年呢离开了学习,到了苹果。在苹果,我继续把语音识别做到了苹果机器里去,然后做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在苹果我从一个科学家,也幸运成为一个经理人,而且在6年中成为了苹果的副总裁。可能有人纳闷的说怎么可能科学家这么快成为副总,怎么可能这么快?其实这个地方,我要解释一下,其实在苹果我没有能力成为副总裁,只是这个时候苹果面临了巨大的问题,一两年都要裁员一次,一边裁普通的员工,一边是副总裁跳槽。6年之内几乎全部跳走了,然后一个一个的总监升副总裁,经理升总监。然后,我就在这样一个蜀中缺大将的情况之下,成为了Google的副总裁。但是就算如此,我还是在苹果学到很多东西。我在苹果学到了做产品一定要把用户放在第一位;一个科学家做事情,往往是只会想到什么是最新的,但是工程师一定要先想到用户的利益,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我在苹果也学到了,如何去做一个好的管理者。我记得当时我成为一个管理者,是非常的偶然。当时我的老板到我的办公室说,开复,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一个?我说,先听坏消息。坏消息,是你的项目被砍了。我说,好消息是什么?好消息是,我们还砍了几个别的项目。我说这算什么好消息。他说,我们把砍掉的项目,都归你管,恭喜你成为经理了。当时我说,你确定我能做经理么?他说,我觉得你可以。我说我没有经验啊,我没有学过做经理,没有这个技能。
他说,其实一个好的领导者,他最重要的不是什么管理技能,这些都可以学的;最重要的是他能得到周围人的信任和尊敬。(第五个启发)我觉得你可以做到这一点,其他的我都可以教你。
这是我学的非常重要的,所以到后来我挑选我的团队里面,谁能成为经理,谁能成为领导者,我就会想谁是最被别人信任的、被别人尊敬的人,而不是谁最会拍马屁,也不是谁最会讲话,也不是谁最会抢功劳。信任和尊敬是最重要的。
在苹果经过了6年的裁员,最后,我终于受不了了,到了SGI。到SGI很不幸,又碰到裁员。后来我太太还曾经跟我说,你好像是一个带来厄运的人,到了什么公司,他都裁员。后来她跟我说,像你这样的,只能到微软去了,只有像他们这样财大气粗,估计不会裁员。这是开玩笑,但是,在SGI,我进去的时候是非常风光的一个公司,是技术非常富有的公司。当时在好莱坞的电影,比如说《魔鬼终结者》,里面的这些特殊效果都是SGI制作的。可是在SGI,一方面,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我们做网络服务器,赚了很多钱;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管理研发的团队。但是我们也做了很多错误的决定,最大的错误的决定,就是我们做了这样一个软件。这个软件其实非常酷,它能让你在一个浏览器里浏览三维的环境,当时你知道还是1996年,13年前,还没有三维加速器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一个三维的环境,这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没有任何一个公司可以做得到。因为SGI很懂三维的技术,能做这样一个三维的动画,在浏览器里面。当然今天都能做得更好,因为PC快了几十倍。但是当时,真的只有我们能做出这样的东西了。所以我们这批工程师,就有点得意忘形,就说好,我们知道怎么做了,把这样一个做成一个产品,让Netscape、让IE去用,然后去做一个开发的工具,然后它就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三维动画的工具,甚至我们可以改编网络革命,可以做一个像second life这么酷的personal reality。我们可以做一个比flash更好的flash,三维的flash。当时这就是我们的梦想。但是这批疯狂的工程师,他们懂技术,但是真的没有想清楚,市场在哪里。我们又想让三维的环境,让三维reality的人高兴,又想让三维flash的人高兴,最后做出了一个下载2M的Netscape flogging。可能在座的各位会说,下载2M的有什么了不起的,现在都是2M的。但是当时2M,在美国都是拨号上网,2M下载要用差不多20分钟,所以根本很少人使用。然后我们试着去说服Netscape去捆绑,很好的消息是它捆绑了,但是IE不捆绑。所以很多用户都无法看内容,它无法看内容,那网站还为什么要用你这样的技术呢?最后种种的理由,结果这样的一个部门失败了。他失败的理由也就是没有看清楚,市场的需要,想满足两各用户群,最后两个都没有满足。然后太乐观的,把技术的优势,把科学家的又新又酷的满足感,取代了一人商人的对用户体验应有的商业价值,应有的商业模式。
这是我们犯的一个错误,这个错误非常惨痛。当时,记得老板把我叫到办公室告诉我,你的部门要取消了。然后我跟他说,这个我可以卖钱呢。他说好,能卖多少钱?我就告诉他能卖多少钱。他说那你就去卖,我给你6个月去卖。我说好。他说回来回来。我说怎么了?他说你后面有多少人?我说一百人。全给我带走,付不起那么多薪水。我说OK。再回来回来,你也给我走。
这就是他对我说的话。在6个月之后,我们就把这个部门卖掉。但是很不幸的是,买这个部门的公司,他也养不活这100个工程师,因为这个项目实在做得太大了。他把90个都解雇了。当时我遇到了一个人生的低谷,感觉到我不但一个产品失败了,犯了巨大的错我,而且我影响了90个人,和他们的家庭。这是有一个当时觉得,几乎不可原谅的错误。然后我进入了非常抑郁的状态,甚至去看过一些大夫。但是,我最后还是站起来了。
当时我想到的是,我演讲的挫折,让我学到了教训;那么产品的失败,让我学到什么教训呢?
我学到的教训,一句话来说,就是创新本身并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第六个启发)
这是一个科学家转型,常常会碰到的问题。因为在学术界里面,我们永远在衡量的是不是新的,是不是前人已经做过的,做过的我就不再做了,没做过的我才去做。只要证明它没有别人做过,我就可以出论文,我就可以毕业,我就可以评职称。当然学术界,尤其是大学的学术界,需要如此。因为他们站在学术的前沿。但是在公司里,创新必须要让位给有用;我们宁愿做一个有用但是不创新的产品,也不愿意做一个创新但是没有用的产品。作为一个商业运营的公司,我很不幸的忘记了这一点。然后,我告诉自己说,以后,我要把有用创新作为我个人作为我的每一个做产品的一个衡量。
在98年我又做了一个巨大的决定,在把公司卖掉之后,尤其抑郁之后,我加入了微软,回到了中国,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为什么做这么大一个决定呢,从一个商业公司的副总裁,又回到了学术界,而且从美国回到了中国,而且从一个副总裁,变成了非副总裁。从各种角度看起来,都是走了一个回头路,走路不是往前走而是向后。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决定,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决定?因为91年的时候我的父亲过世了,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他对孩子所说的话。他在49年来到台湾,之后只有一次机会回到故乡,回到四川。回到四川之后,他每一次谈到他的故乡,就会落泪。而他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而且从来不笑不哭的人。但是,他却不能自已的怀念他的故乡。当他在他的病床上的时候,我记得非常清楚,他已经快要神志不清了,但是他说他做了一个梦。他告诉我们说他梦到了,来到一个海边,在海边一块石头,石头上有张纸,纸上写着四个字,这四个字是“中华之恋”。这种爱国情操,怀念故乡的思维,让我们孩子非常震惊。这样一个不苟言笑的人,是什么震撼了他,他藏在心里对故乡的怀念,终于在他过世的那一年他表露了出来。而且他当时正在写一本书,《周恩来传》。当时国共合作的时候,他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这本书他并没有完全写完,后来他生病了,他在病床上的时候,我就问他,我说爸爸,我会帮你找你的学生来完成这本书的。然后他说,这本书写不写完不重要,我其实还想写另外一本书,就是《中国人未来的希望》。当时他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所以我就没有再继续问他,中国人未来的希望是什么。但是这种情景,总是在我心中无法挥去。所以我一直想什么时候可以回中国工作,可以更多理解他对祖国有这样的一种情感。他在过世之前把他的孩子们叫到它的身边,他说,我希望你们能够有一个未来到中国工作,而且最好能把先进的教育也好,技术也好带回中国。在91年的时候我正在苹果工作,我还没有看到这种机会。在苹果也回到几次中国,但是当时会想如果回到中国,加入国企或者当时的高校,我会非常严重的水土不服,我不能提供我的价值。而且当时的高校或国企也不会,不能够,让我发挥出我的潜力。所以一直不能够做我父亲想让我做的事情。一直到98年,当微软要到中国。我觉得说,有了微软,有了微软研究院的力量,而且是世界第一的软件公司,它聘请了我,这样,我会在我非常熟悉的环境里工作,然后回到当时还不能说怀念而是好奇的故乡。
所以九八年,在我所有同学的不理解下,我放弃了副总裁的头衔,放弃了在硅谷的家,放弃了已经成为一个商业领袖的地位,回到了一个非副总裁的普通管理者的职位,到了一个研究院的地方,然后回到了中国。但是我觉得这是我心里想做的事情,是我父亲想看到的事情,然后我就做了这个事情。
这个事情做得时候,我的朋友非常不看好。我记得我告诉我的朋友说,我要到中国创研究院了,多酷而且在微软。你们跟我一起回来吧,他们都在给我泼冷水,他们会告诉我说,聪明的人会从中国到美国,没有从美国到中国的。他们告诉我说,我决不跟你回去,而且你最好也不要去。但是我总是认为我可以把这件事做成功,当我听到很难做的事情的时候,我碰到一些挑战和挫折的时候,我总会问自己,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当时我看了看中国,当时研究院的情况呢,是一塌糊涂。无论是高校国企外企,没有一个有做出一个世界一流二流甚至三流的研究的地方,甚至外企,也只是把这个当作进入中国的一个交换礼物而已,没有人在认真做研究的工作,没有一个把自己最好的人送到中国。所以我告诉自己说,就算这些人全部不跟我回去,我一个人就找十个学生,倾囊售出我心中的所有绝活,让这十个人成为世界可以接受,不是一流的但是可以接受的科学家,这我绝对可以做得到。我在学校教过书,我再苹果做过研究,我绝对可以带出十个人,让他们做出不错的工作。虽然不是世界一流,但是应该可以做到当时的中国外企的第一。这是最坏的打算,我说好吧,最坏就做到这样吧。然后我就回去了,但是非常幸运的是,在回去以后,又发现,在我做这个决定,在宣布出去之后,得到了媒体关注之后,倒是有一批在美国的中国人,他们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包括张亚勤,包括其他的一些加入微软研究院的朋友,慢慢就形成了非常强大的研究的力量。完全不是我带的十个学生,而是我带的非常厉害的十个研究员,他们各带了十个学生,慢慢微软研究院就成为了一个旗帜性的一个中心。它在中国,是计算机界的第一的研究机构,在亚洲我认为也是世界第一的研究机构,在世界也被认为是一流的,这里可以看到麻省理工学院评委把它评为hottest lab,这个事我非常自豪的一个成就。
在做了两年之后,比尔盖茨把我调回了总部。去负责一个新的项目,因为时间关系,不多介绍这个项目细节。回到了比尔盖茨身边,在他身边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学到了微软这么大的一个软件机器是怎么运行的,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知识。
可是从02年的时候,我就发现在这个巨大的机器里头我仅仅是一个零件,也许是一个很光鲜的零件,也许是一个很被重视的零件,但是绝对是一个可以被替代的零件。于是我就在想我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同时我也很怀念在中国工作的,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工作的那两年,我在想有没有什么机会可以让我回到中国。所以我四处的打听慢慢的去找,终于在05年的时候,注意到Google准备进入到中国的消息。然后我就想也许这就是最好的机会,因为我周围的很多人,大概有三四百个科学家离开了微软来到了中国,他们去了以后都非常的快乐。他们说,我为什么不考虑一下。但是我一直都没有考虑,一直到我看到这个消息,因为我觉得Google是个很酷的互联网公司,他有很好的创新模式我都想学。但是,没有足够的动力离开西雅图到加州,从一个美国公司加入到另一个美国公司。但是当Google准备进入中国的时候,这个时候好像觉得可以一石二鸟了:既学到Google的创新模式,又回到了我热爱的中国工作,所以我就问Google说,唉,你是不是真的到中国?如果是的话,也许我有兴趣。然后很快就得到了Google的offer,但是呢,微软发现这个事情以后,微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在05年的7月,我和Google被微软告进了法庭。当时是一个很轰动的消息,这个消息在媒体有很多报道,且有很多报道都是负面的,而且是不实的。当时我看到这些负面的不实的报道,几乎让我痛不欲生,因为这些报道里面,他们质疑了我的为人,质疑了我的诚信,而他的这些质疑都是在不实的信息里面,错误信息基础上的质疑。但是我作为一个官司暴风眼里的被告人,我不可能出来讲话,所以对我这样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来说,最糟的事情就是被冤枉了,却不能自己辩解,而且非常无助,就是那种感觉,而且我似乎又进入了抑郁的状态。但是我又想到了一句话,这句话其实很早就是我的座右铭,我也很早就把他分享给中国的学生,当时我想到了,我早就告诉中国学生这句话,我自己有没有做到呢?
这句话就是: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这两者的不同。(第七个启发)
当时我就想到了,在诉讼这个暴风里,我不能改变的是什么,就是媒体的报道:媒体会继续的报道,媒体会夸张的报道,媒体的错误的报道,媒体的不公的报道。但是这些报道我无法改变,因为我不出来辩解,他们就会不断的把信息放大,不断的把负面的信息放大,不断的把错误的信息放大。但是,这是媒体的偏信,我没办法我只有接受,但是我可以不去看他。所以我就取消了所有的报纸,取消了所有的报章杂志,然后连网都不上了。整天没有任何媒体的信息。
那么不能改变的是媒体的报道,哪儿什么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改变的是,让法官判定我没有违约,我可以加入Google工作,我可以去多的理解这个官司背后的那些信息,然后来挖掘各种的证据来提交给法官,让他看我可以回到中国,加入Google工作。于是我就每天16到18个小时的工作,一周七天的工作,六个星期做下来。我在各种信件中挖掘,而且碰到了很多阻碍,比如,为了得到我需要的证据,我们和微软要了十几封邮件,这十几封邮件很快就给了我们,是一叠DVD。这十几封邮件,怎么会一叠DVD?一放去才发现时30万封邮件,在座的同学,可能会问30万封邮件,也不会有一叠DVD?但是,我还要补充的是,这30万封邮件不是文字,是照片。因为根据美国的法律,提交文字信息是允许用照片格式来提交的,提交照片的格式就算你搜索什么文件,也是很难搜的。但是他们可能低估了Google和我,我用了更好的OCR的program,而且还是微软提供的,应该是中国的某一个机构做的,然后放在office的插件里面,我发现转的还蛮准的。我就用那个program把所有的照片都转换成文字,里面有些错误,但是大部分还是很准的,然后我用Google的desk search 去搜里面的内容,所以我那十几封邮件,最后都被找了出来。然后提交了上去之后,法官当然就答应了我回到中国工作,微软在两个月之后就撤诉了。这个事情就得到了圆满的结束,我如愿的到了Google工作,然后回到了中国。但是很有趣的事情就是,我当时到了中国之后呢,我还想进行澄清,我的公关公司对我说你就不必说了,没有人在乎的。我说怎么可能,当时写的那么沸沸扬扬的,这个那个的,怎么说现在就不在乎了呢?他说你打赢了官司,就是答案了。我说那不用解释所有的信息,他说,大家觉得你打赢了,就都是假的,没有人会问。不行,我还要讲。我的公关经理说,那这样,如果有人问,你就讲;如果没有人问,你就不要讲。然后我就出来了,没有人问。我准备了半天信息,就这样一直没讲。
所以学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就是说,当时改变媒体的想法是不可改变的事情,所以当时我就专注官司打赢,但是很有趣的事情是,官司打赢了,不可改变的事情也改变了。媒体就不在相信以前的事情了。所以专注可以改变的事情,不要浪费一秒钟的时间在那些无能为了的事情上,因为我们人生是有限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九月我就很有幸得在Google工作,这个工作说是在工作,其实更应该说是在学习中。就像我说的,我想学习Google的成功,学习在互联网上Google为什么那么了不起那么成功。这里我给同学的建议是,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你们毕业第一份工作主要看能不能学习,第二份工作还是要看能不能学习,第N份工作,还是要看——不是主要看——但还是要看能不能学习。为什么我在微软最后的两三年做得不舒服呢?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我再原地踏步没有进步,没有学习。当时那时候不是说一定要跳槽,因为有时候一个公司会给你另一个平台,让你换一个工作。但是如果在这个公司整个岗位如果你工作没有学习,没有进步,你就应该换一个工作,因为,尤其在科技界,科技改变的这么快,如果科技改变这么快,你没有在进步,那很快的你就落伍了。
在Google我到底学到了什么东西呢?
我们先讲第八个启发:求知若饥,虚心若愚。(第八个启发)
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的,像想文言文的一句话,是哪来的呢?是苹果的总裁Steve Jobs说的,他说这句话很奇怪,“Stay hungry,Stay foolish”,让你不断做一个很饿很笨的人。这什么意思呢?这就说我们在求知的时候,肚子永远是饿的;而求知的态度,应该认为自己是笨的,别人是聪明的,所有的知识是值得学习。这是一个很虚心,要学习,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意思。那我在Google到底学到什么呢?Google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是最精准的搜索,是最大规模的数据量中心,是最好的创新模式,是如何成为让人向往的公司,这是在做各位会想到的四件事,当然这四件事很重要,我也都学到了。但是这四个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在Google学到的一个最重要的秘诀是,可以说是他的文化,也可以说是他的管理的方式。
Google管理方式很特别,就是用你希望被别人管的方法来管理别人。怎么说呢?Google著名的事情,就是他雇聪明的人,聪明人应该怎么去管他们?其实聪明人你不可以管的,所谓管理应该少管多理。应该提供一个环境,让聪明人觉得他们被信任被放权;给他们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能量,提供各种条件,让他们不要走太多弯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聪明才智,被理解被感谢,这就是聪明人想要的事情。问问你自己,问问你周围的同事,以后你想要有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当你成为管理者的时候,不要被你的权力所迷惑,忘记了你还是未做管理者,只是一个聪明的工程师或者科学家的时候,你希望的环境,就是你应该提供给你员工的环境。那么Google的环境是什么呢?就是非常的放权,让员工有自己的时间,让员工有20%的时间,做想做的项目。各位显而易见的,这都是聪明人想要的,我都不要解释了。
第二个,是没有特权的阶级,每个人都不平等,多听员工的声音;理解每一个人,他的贡献,然后用非常明确的方法来感谢。不要泛泛的说good job,而要非常明确的提出他的工作特点在什么地方,要让他知道,你不仅仅感谢他的聪明,而且知道他的这项发明或者这项产品,或者这个程序,到底有什么特点。还有提供很好的资源和环境,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
这些就是Google的秘密,就是要管聪明人,就要给他们很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发挥信任,并且付诸实践。这就是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用你想要被管理的方法去管理别人。第九个,我最后又离开了这个环境。大家会觉得奇怪了,为什么他描述的这么好的理想国的环境,Google中国
下面我要讲的就是第九个启发:就是追随你的心,用你的心引领你的生活,其他的都是次要的。(第九个启发)
这句话来自于Steve Jobs,非常著名的Stanford大学的一个演讲,如果你没有看过,建议你去看一看。
他是这么说的,“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信条所囿,盲从信条是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让任何人的意见淹没了你的心声,最重要的是要拥有,追随那些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和直觉,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切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他告诉我们就是说,你的心,每一个人不一样的,不要被社会,不要被舆论,不要被周围的人,不要被你的同学,不要被你的环境,所影响。他们都要做这个所以我也要做这个,他们都要我做这个,所以我要做这个。你自己要什么,你的心中,应该很清楚;去仔细的听,你的心怎么样告诉你。
另外一位我的朋友,兰迪教授,他用更简单的方法说的是一样的事情,他说我们的一生都要lead your life,不要live your life。不要活一天所以天,要用你的心,和你的梦想去引领你的一生。如果你这么做了,姻缘将会带来一切,你应得的。
所以我的一生,从出生到做创新工场,谈了很多,做了很多选择,包括我做了从政治到计算机的选择,当时我的心告诉我说,这是我的兴趣,这是我的偏爱,无论就业前景如何我都要去做这件事情。我可以选择听博导的话还是挑战博导,但是我告诉自己说,我要做狭窄领域的第一人,听博导的话做不到,所以我要大胆的挑战他,然后我得奖励。我可以博士毕业以后留在学校,但是我参加了苹果,因为当时苹果的副总裁,他告诉了我一句话,打动了我的心,这句话就是“你要留在学校里,继续写像废纸一般的论文么?还是要加入苹果来,改变世界?”
我当时可以留在硅谷创业,但是我回到了中国,打动我的心的那一次,是我父亲对祖国的热爱。我可以留在微软,但是我选择加入了谷歌,因为我的心告诉我想学习这个最了不起的互联网公司是如何创新的;我的心也告诉我要经过他回到中国。
最后我选择没有留在谷歌,我加入了创新工场,这又是一次从心选择,为什么说是一次从心选择呢?我们又回到了Steve Jobs说的一句话,Steve Jobs告诉我们说,其实人生面临选择的时候,往往你告诉自己心里想做什么事情,就像画了一个点。所以在我一生中,从我前面的9个启发,你可以听到,我做了很多选择:选择进入了软件,选择进入了计算机,回到了中国,做了创新,在哥伦比亚得到了人文教育,和青年学生的缘分,等等等等,都是我心里告诉我的选择。这一个一个选择都是一个点,当我做这些点的选择时候,我跟随了我的心,但是我并不是很确定,它未来会怎么样串联,成为一个优美的曲线。但是当我想出了创新工场这个点子的时候,非常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就是它把我一生的每一个点都串联起来。因为创新工场这样一个创新平台,是创新的,是创业的,它是面对互联网的,它是成为一个中美桥梁的,它是定位在中国,它是能够帮助和培训新一代创业家和工程师的,它是帮助中国青年创业的,它是能经过我们的沟通努力,感染我们这一批人,还有更多的人的。所以,在我的一生做过很多这里面的三个点四个点五个点,但是这一次,它可以全部串起来。Google中国可以串起来不少点,微软可以串起来不少点,但是创新工场,可以串联所有的点。所以我决定来做这个创业者的黄埔军校,来做这个创业资源的整合者,来这样做一个全方位的创业平台。
最后在我讲第十个启发之前,我想谈谈人生目的。我的故事以及讲完了,但是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拥有很多的钱,但是拥有很多的钱之后,你会发现你真的会快乐么?不妨想一想这个问题。
我讲一个故事,一个在微软碰到的故事,有一个同事,他的墙上总是挂了一幅画,没有人知道这幅画是什么意思,画长得像这个样子。终于有一天我们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里面说,“你们总是问我这幅画是什么意思,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这幅画,蓝线是我微软股票的价值,绿线是我退休需要的钱,今天蓝线碰到了绿线,我退休了,拜拜。” 我想这是非常典型的,拥有更多钱,拥有够了就去享受人生。他离开了之后,我认为再也不会见到他了,但是一年以后,他又回来了。他说,当时我认为钱是人生的目的,我拿了这笔钱,我带着全家去环游世界,非常的快乐,过了一个暑假。但是秋天到了,回到了家中,太太上班了,我在家里,煮饭、烫衣服、带孩子,才发现我拥有很多钱,但是并不快乐。我可以回来做我以前的工作。我发现我人生目的其实不是拥有更多的钱,而是写软件,改变人生的生活。
所以人生的目的,绝对不是拥有更多的钱,那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觉得每一个人可以拥有不同的人生目的,有些人的目的可能就是让他家人快乐,有些人的目的可能是去打造一个中国的品牌,有些人的人生目的可能是去证实一件事情,有些人的目的可能是体验人生,让自己快乐起来。
那我个人的目的是什么呢?我的人生目的是,世界因你而不同。
这句话,怎么说呢?在大学的时候,我记得有位教授,他曾经这么告诉我们,人生的哲学意义可以这么来定义,想象有一个世界有你,有一个世界没有你,这两者的差别,就是你个人的贡献,就是你给世界留下来的。所以你应该,让自己的每一分钟,让你自己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选择,都要考虑着,我要怎么选择怎么走,才能最大化我的影响力,让有我的世界更好,让世界因你而不同。这句话可以用在我的科技管理和路程上,也可以用在我和学生的缘分上。其实我画这一个点,当时和中国学生的缘分,是非常偶然的。我说能不能写一封信,能帮助中国青年的学生。他如果有影响力最好,没有就算了。但是让我非常惊讶的是,学生非常喜欢读我的信,于是我就写了七封。我写我的第一本书也是这样的,我想能卖就好,不能卖就算了,然后发现青年学生还喜欢读我的书,我就写了四本。同样的,刚开始做讲座,老是讲微软这个微软那个,有一次我在讲讲成功,我发现学生都喜欢我讲成功,超过听我讲微软,于是我就越来越做更少的技术讲座,做更多的有关人生有关成功有关成长的讲座。这些是慢慢发掘出来的。我发现这些方面我和学生有非常大的缘分。有时候,人会因为缘分做一些事情。但是同样的,我必须坦诚,因为有这么多学生,愿意听我,让我感觉到,我在学生中,可以有影响力。所以我也越来越认为,我的学生工作,其实也是符合我的人生的目的。甚至有一天,在我加入Google的一年半前,还在微软的时候,我在考虑做什么,我曾经尝试过做一个项目,在中国,我创立一所大学。就是因为我和学生的缘分,我希望做我的影响力,就希望世界因我而不同,我尝试着创立一所大学。创立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有趣或者艰辛的事情。因为创立大学需要很大的捐赠,于是我去见了很多的香港台湾的最有钱的人,当时的富豪大多数都在香港台湾,大陆会比较少。每一个富豪都很乐意见我,因为他们以为我要从微软出来跟他们合作,一见到我,他们发现又是一个来要钱的人。一次一次碰到闭门羹之后,我终于碰到了一个富人,他告诉我“说我可以捐赠,我可以捐赠一大笔钱。”我非常感谢他,当时我就跟他说,那如果你愿意捐赠一大笔钱,我们办成了一所大学,那我们的大学就应该由你的名字来命名。但是他说不要。为什么不要呢?他说我捐的钱虽然是一个巨额的捐款,但是,不够,你会需要更多的钱,几年之后你就会用完了,你还需要募款,当你募款的时候,已经用我的名字的话,别人就不肯捐钱了。所以我建议你取一个普通的名字,把命名权让给下位富豪,这句话让我非常非常的感动,让我了解了一件事情,就是第十个启发。
因为大家都想在这个世界拥有更多,但是这个富人用他的一句话让我了解了:你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第十个启发)
有一句英文非常有名的话,就是The richest man is not the one who has the most but one who need the least。这句话就说,一个最有钱的,最富有的人,不是他拥有最多,而是他需求最少,欲望最少。这样的一个人,他才会专注的它能够留下多少,留下的不是名,而是世界因他而不同。而是他其实跟我当时想的一样的,怎么样能够做一些事情,让世界因他不同。学校由他的名字来取或者下一个人名字来取,并没有世界因他不同,但是他这笔钱拿出来,把机会让给下一个人,这样才能筹到两笔款子,这个有可能让世界因他不同。最后这个大学虽然没有办成,但是他这句话却相当程度感染了我。没有办成,我还是继续做我的学生工作,写书,演讲等等。可是回顾一下,对他来说也好对我来说也好,我们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我们留下的多少?人生目的不是拥有多少,而是留下多少,什么是你真正留下来的呢?我觉得可以用一个测试,来看你留下了什么东西。
人生留下的,还是用墓志铭来测试吧:想象你离开世界,你的墓碑上刻着什么字?当你的后代来,甚至是陌生人来看你的时候,你想他们想到你的时候,想到一句什么话?这一句话就是你人生留下的,就是你人生的理想。所以,不妨用用墓志铭测试,看看你希望用什么样一句话来描述你自己。
如果说我个人有一个墓志铭的话,我在职场20年的工作,很可能是这样的一句话:李开复,科学家企业家,他曾经历过三个顶级的高科技公司,把繁杂的技术转换成为人人可用人人获益的产品。但是刚才讲到,我教育的工作。在过去十年前,我可能只有这么一个,今天我可能要两个。第二个会是什么呢?第二个可能是我更想得到的。
我相信经过了我和学生的工作,我看到众多学生,因为我得到了帮助;我看到了我的书演讲造成的影响;我尝试了做大学,但是没有做成功,这个艰辛过程中,我学到了一切。让我觉得说,如果有第二块墓志铭,就是下面的,甚至这两个必须挑一个,我可能会挑选第二个墓志铭。
这个墓志铭上面会说:李开复,热心教育者,经过写作、网络、演讲、创业辅导,他在中国崛起的时代,帮助了众多的青年学生,他们亲切的呼唤他,开复老师
第二篇:李开复励志故事的启示
在大学教书的日子过得轻松惬意,这里工作不多,薪酬不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可是,李开复总是觉得生活中似乎缺少了一些什么。在无数个难眠的夜晚里,他辗转反侧苦苦思索着这个问题。
他发现虽然自己也非常喜欢现在这个在大学教书的工作,但是自己更希望能进入一家电脑公司去做自己最喜欢的电脑编程工作。他喜欢那种依靠自己的努力,可以创造出改变世界的电脑产品的乐趣。他觉得这才是他人生最大的兴趣,也是自己愿意用一生去追求的事业。兴趣就是天赋,人只有在自己有天赋的领域里才能过得愉快活得成功。
一边是待遇优厚的工作,一边是充满未知的未来,李开复也曾犹豫过,但他最终还是追随着自己的内心,凭借心的感觉做出了选择。他觉得生命就是一种感受,感受爱,感受丰富,感受自己在拥有天赋的领域里取得成就。于是,为了拥有全新的生命体验,为了将自己的天赋完全发挥出来,李开复最终还是下定决心离开了工作两年的大学,加入了苹果公司。
刚进入苹果公司不久,李开复就靠自己过人的技术和勤奋的努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李开复自己也对这份工作充满了自信,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最好,将会是公司里最成功的一个,也永远是最出色的一个。在和同事们私下里聊天的时候,李开复也向大家表示过这种自信。同事们听完之后,只是微笑着看着他,也不多说什么。
可是,李开复没想到在这个精英聚集的地方,自己却不是想象中最好的那一个。这家公司到处都是充满了电脑智慧的头脑,他们中很多人在电脑方面的天分让李开复敬佩不已。和一些同事相比,李开复自己在电脑方面的水平绝对不是最好的。渐渐地,曾经自信爆棚的李开复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挫折感。
这种挫折感让李开复情绪低落了一段时间,痛定思痛,李开复发现自己以前的自信有些过了头。自信没有错,可自信的同时也要懂得谦虚,这样才不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压力。从此,李开复便把这次挫折的经验当做一个学习的机会,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李开复终于明白每个人的天赋和能力各有不同,我们无法改变上天赠与的礼物,但是我们却可以在挫折的经历中反思如何将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发挥出来。我们需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既然自己不是最好的技术人员这个事实无法改变,那就主动接受它,并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经过长时间和团队的磨合,李开复发现自己的技术能力不是最好的,但是自己在电脑网络方面带领团队的管理领导能力却是很不错的。于是,李开复立刻调整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把成为公司里最好的技术高手这个目标改变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脑网络开发团队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恰当的人生定位带来了人生的辉煌。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李开复终于找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李开复的成功,是一个不断寻找自我定位寻找成功途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李开复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这些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地吸收借鉴:
1、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天赋是什么,那就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也就等于是找到了自己的天赋;
2、追随你的心,用它引领你的一生,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3、自信中要不失谦虚;
4、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5、我们需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第三篇:对李开复十个启示演讲的读后感
成长中的十个启示
看了李开复老师的演讲,触动很大,他的演讲更深刻的认识他,也更深刻的思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为什么要称为老师呢,因为我认为他在授予我们人生的智慧。李开复老师他不是以一种说教的方式去要求我们接受他的想法,而是循循善诱,以自己的经历为例生动的给我们一些启示。其实在看这个视频之前,我是不愿去看李开复老师写的那几封写给大学生的信的,因为我觉得他一定会是说那些大道理,离不开那些我们已经知道的,理想啊,创新啦,坚持-----但很难做到的理论,且在此之前我没去了解过,李开复老师到底经历过什么风浪,我理所应当的以为他的一生是扶摇直上的,我认为他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他过人能力,其他都是次要的,但是观完后,有许多都颠覆了。
不是乖乖听话的,不吵不闹的小孩才是好孩子
李开复老师讲述了自己的调皮童年,让我想起了我一个同学说的一句话—自己的孩子当然希望他调皮有点,虽然带起来会辛苦点,但是值得。当时我听得一头雾水,现在总算明白了,调皮好动的孩子动手能力强,胆大,活泼,开心,创造性强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母亲43岁高龄产下小开复,这对李开复老师的成长过程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他比别人更珍惜他的生命,因为他的生命是母亲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他比别人更爱他的妈妈,更有孝心,;他比别人更坚强勇敢,这是他母亲给他上的第一堂课。
疼爱小开复的母亲因为小开复的自夸而打他,打他不懂谦虚,打他夸下海口却做不到,对孩子,他母亲没因为疼爱而一味放纵,她明白是非对错,明白轻重。
李开复老师的爸爸的临终遗言是说希望他的一个孩子能回国发展,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开复老师的心里,是他人生选择时的天平。一句话,他的父亲就把一个祖国放进了他的孩子的心里。李开复老师的父母对一个五岁的孩童给予支持,这有多少人做得到呢?中国的父母,大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服从,不信任小孩。但是开复老师的父母教会他---父母亲希望我自信,他们信任我,让我做选择,但自信里不能失去谦虚,谦虚里不能失去自信,可以自豪但不能自夸。想起自身,我觉得信任真是一种动力,是一种保持好的人格的良方。
原来他也有这样的时候
他居然会在政治课上睡觉,他也是有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突然觉得他好可爱。
他也要面对挫折
原本以为他是一帆风顺的,凭借他的机智,机遇,慢慢地,自自然然地就有今天成就了,可是我错了,他的挫折多到让我惊讶,使我对他更加敬佩他,他处理挫败的态度是我们年轻人所应该学习的。
对待被冤枉进入法院-----我们要用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有一天那些不能改变的会变成能改变的。
对待自己的教学方法被别人批判------一个有想法的人他如果不能沟通,那等于他没有想法。对待没人愿意一同回国-----做事情总会想最坏的打算是什么
在这些别人看来很倒霉的事,他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很好地处理。
均衡的人文教育
在开复老师的演讲中我品出了儒家精神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他具有现实意义的话就是:最好的管理的方法就是你想要被管的方法去管他人,是换位思考。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把自己当做很笨,地向别人学习心之所向---智慧都在你的心里,心会告诉我们,我们要做个什么样的人
心会告诉我们我们要做什么选择
李开复老师说第二个你的天赋就是你的兴趣,你的兴趣成就你的天赋,他也践行了此话。在专业选择的时候,他放弃了康庄大道政治系(一个读完就读法律,做律师,法官啊,前途无限好)选了计算机,他的兴趣,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或者说他一直在捍卫自己的选择。
以前我不解的“跳槽”
从苹果到微软到谷歌到创新工场。哇都是世界顶尖的企业啊,多少人求之不得。他说当自己在一个巨无霸公司时,公司变成一个巨大的机器,自己只是机器中的零件也许是光鲜的但却是可替换的零件,那么这时他就会选择离开。其实他真正想要的是在工作中学习,工作岗位上觉得在原地踏步了,他就会离开。现在理解了他,也了解到一个人不是等待机会来敲门,而是懂得洞悉,懂得我自己选择
看完十个启示,我收获的不止十个,更多的是心灵的触动。
第四篇:对李开复十个启示演讲的读后感
成长中的十个启示 看了李开复老师的演讲,触动很大,他的演讲更深刻的认识他,也更深刻的思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为什么要称为老师呢,因为我认为他在授予我们人生的智慧。李开复老师他不是以一种说教的方式去要求我们接受他的想法,而是循循善诱,以自己的经历为例生动的给我们一些启示。其实在看这个视频之前,我是不愿去看李开复老师写的那几封写给大学生的信的,因为我觉得他一定会是说那些大道理,离不开那些我们已经知道的,理想啊,创新啦,坚持-----但很难做到的理论,且在此之前我没去了解过,李开复老师到底经历过什么风浪,我理所应当的以为他的一生是扶摇直上的,我认为他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他过人能力,其他都是次要的,但是观完后,有许多都颠覆了。
不是乖乖听话的,不吵不闹的小孩才是好孩子
李开复老师讲述了自己的调皮童年,让我想起了我一个同学说的一句话—自己的孩子当然希望他调皮有点,虽然带起来会辛苦点,但是值得。当时我听得一头雾水,现在总算明白了,调皮好动的孩子动手能力强,胆大,活泼,开心,创造性强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母亲43岁高龄产下小开复,这对李开复老师的成长过程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他比别人更珍惜他的生命,因为他的生命是母
亲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他比别人更爱他的妈妈,更有孝心,;他比别人更坚强勇敢,这是他母亲给他上的第一堂课。
疼爱小开复的母亲因为小开复的自夸而打他,打他不懂谦虚,打他夸下海口却做不到,对孩子,他母亲没因为疼爱而一味放纵,她明白是非对错,明白轻重。
李开复老师的爸爸的临终遗言是说希望他的一个孩子能回国发展,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开复老师的心里,是他人生选择时的天平。一句话,他的父亲就把一个祖国放进了他的孩子的心里。李开复老师的父母对一个五岁的孩童给予支持,这有多少人做得到呢?中国的父母,大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服从,不信任小孩。但是开复老师的父母教会他---父母亲希望我自信,他们信任我,让我做选择,但自信里不能失去谦虚,谦虚里不能失去自信,可以自豪但不能自夸。想起自身,我觉得信任真是一种动力,是一种保持好的人格的良方。
原来他也有这样的时候
他居然会在政治课上睡觉,他也是有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突然觉得他好可爱。
他也要面对挫折
原本以为他是一帆风顺的,凭借他的机智,机遇,慢慢地,自自然然地就有今天成就了,可是我错了,他的挫折多到让我惊讶,使我对他更加敬佩他,他处理挫败的态度是我们年轻人所应该学习的。
对待被冤枉进入法院-----我们要用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有一天那些不能改变的会变成能改变的。
对待自己的教学方法被别人批判------一个有想法的人他如果不能沟通,那等于他没有想法。对待没人愿意一同回国-----做事情总会想最坏的打算是什么
在这些别人看来很倒霉的事,他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很好地处理。
均衡的人文教育
在开复老师的演讲中我品出了儒家精神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他具有现实意义的话就是:最好的管理的方法就是你想要被管的方法去管他人,是换位思考。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把自己当做很笨,地向别人学习心之所向---智慧都在你的心里,心会告诉我们,我们要做个什么样的人
心会告诉我们我们要做什么选择
李开复老师说第二个你的天赋就是你的兴趣,你的兴趣成就你的天赋,他也践行了此话。在专业选择的时候,他放弃了康庄大道
政治系(一个读完就读法律,做律师,法官啊,前途无限好)选了计算机,他的兴趣,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或者说他一直在捍卫自己的选择。
以前我不解的“跳槽”
从苹果到微软到谷歌到创新工场。哇都是世界顶尖的企业啊,多少人求之不得。他说当自己在一个巨无霸公司时,公司变成一个巨大的机器,自己只是机器中的零件也许是光鲜的但却是可替换的零件,那么这时他就会选择离开。其实他真正想要的是在工作中学习,工作岗位上觉得在原地踏步了,他就会离开。现在理解了他,也了解到一个人不是等待机会来敲门,而是懂得洞悉,懂得我自己选择
看完十个启示,我收获的不止十个,更多的是心灵的触动。
第五篇:李开复、、读后感
读《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有感
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以后,我感触很大。作为一名即将跨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这七封信中所赋予的意义是非比寻常的,在这七封信中,李开复博士在其中分别为我们讲述了:坚守诚信对于社会立足的重要性、从优越到卓越的价值观前进方向,成功、自信、快乐间必然的联系,大学生活我们应当如何充实的度过,我们应当积极主动的与家长、老师一起规划自己的人生,有智慧的选择成功的路线和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七种人才。
对于诚信,我觉得在社会工作当中,只有当你真诚的对待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真诚的对待,和上司的赏识。虚以委蛇,最终只会让自己失去别人的信任,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道理流传亘古,至今仍是不变的真理。真诚,首先我觉得应该是自己要对得起自己,只有当你能够过去自己心理的关卡,才能够真正的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价值观的选取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学生而言,是困扰了许多年的话题。作为新生活照耀下的青少年,我们所受过的苦太少,不懂事,价值观取向仅仅局限于一个很小的空间。看;了李开复博士的这封信,我感觉豁然开朗,原来从优越到卓越的价值观离我们并不遥远。细节决定成败,认真的对待每一份工作,每一件事。我们便已经进入了这份境界,然而,要真想做到却并不容易,欺骗别人容易,欺骗自己却很难,真正的认真对待给一件事,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自己的惰性,因为不论什么事情,长久的做下去都会让人感到烦躁,厌倦,如果你能够长久的坚持下去,你就比别人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李开复博士在第三封信中提到了:成功,自信,快乐三者间的关系,我觉得非常赞同,只有自己喜欢的工作,才会有兴趣把他进行和坚持下去,只有拥有充足的自信,才不会半途而废。平时的一些小事最能看清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不能松懈,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最好,这样起码自己有了面对的勇气和成功的动力。成功,自信,快乐我的理解是,自信是成功的基础,快乐是成功的必要要条件。我们要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要相信自己努力去面对,去拼搏。敢想不敢做,最终一事无成,敢想敢做,才是真正的勇士。行动永远都要比语言有效,我们不能够做语言上的巨人,要做就做行动上的巨人。
看到李开复博士第四封信中,关于大学生在校生活的论述,我才真正反思自己的大学生活,信中讲到:“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活,真的是如此吗,很少有人这样积极主动的控制大学生活。中国学生潜在的思想是,苦中学,玩大学,实际上大学才应该是我们最需要努力的时候,在这我们学习的是以后面对生活的技术,能力等。
对于“我们应当积极主动的与家长、老师一起规划自己的人生”我觉得有道理,每个人自己的前途都掌握在自己手上,但是,家长,老师作为过来人,他们的经验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多听一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能让我们以后少走弯路,对我们的更快的寻觅到成功的捷径有莫大的帮助。
有智慧的选择成功的路线。老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然而为何仍有那么多失败者呢?我觉得就是因为他们在成功的道路上走了弯路,岔路。有智慧的选择成功的路线,所谓智慧,就对自己有一个真实可靠的定位,认清自己的阶级档次,为自己量身定下一个合适阶位。然后才能有智慧的选择成功的路线。李开复博士为我们提出来八种选择成功的智慧:用中庸拒绝极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掌控抉择;用自觉端正态度;用学习积累经验;用勇气放弃包袱;用真心追随智慧。”这将是我们一身的教科书。
在李开复写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七封信中提到了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其中
人。才。1.融会贯通者。作为一个毕业大学生,如果是一个只会背书和考试,而不善于灵活应变、融会贯通的人,将完全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这是考验一个人的逻辑,思想以及应变能力。如果你只能照搬书上的知识,那么这些知识永远无法为你所用,一个杰出的人应该擅于将别人的知识化作自己的知识。
2、创新实践者,一个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人,是所有公司都需要的。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是这个时代背景下,最杰出的能力之一,一个敢于创新实践者,必将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3.跨领域融合者。所谓跨领域融合,我的理解是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一定的涉猎,能够对与工作相关的一些领域,有自己的见解,这样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为公司节省资源,能够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4.三商(IQ + EQ + SQ)兼高者。据调查统计,三商高的人,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高智商(IQ, Intelligence Quotient):高智商不但代表着聪明才智,也代表着有创意,善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前面谈到的融会贯通、创新时间、跨领域思考都是“21世纪”高智商的代表。高情商(EQ, Emotional Quotient):情商是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参与团队合作等相关的个人能力的总称。在高级管理者中,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重要性的9倍。高灵商(SQ, Spiritual Quotient):高灵商代表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否分辨是非,甄别真伪。那些没有正确价值观指引,无法分辨是非黑白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强,对他人的危害也就越大。有了这几方面的能力,成功之门已经向你打开。
5、擅于沟通合作者,社会工作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公司工作,沟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都非常大,一个好的者能够影响一个项目的所有,这也是21世纪不可缺少的人才,也是我最希望拥有的能力之一。
6、热爱工作者,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收入最丰厚的工作,而不管自己是否真正喜欢这项工作。希望有钱不是坏事,但是一个仅仅为钱工作的人所能发挥的潜力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他凡事都会想“怎样才能赚更多的钱”。那些真正自觉、自信的学生,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工作——因为只有做自己热爱的工作,才能真心投入,才能在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满激情和欢笑。
7、积极乐观者。有了乐观的态度,主动把握机会甚至创造机会的勇气和能力,是社会工作中非常可贵的精神和能力。这样的人往往可以将工作带离困境,走向成功。
看完了李开复博士的这七封信,我收获很大,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这让我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所以我要为
此而努力。
机电系公共关系部罗创2010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