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印象 │郭礼勋书法作品赏析(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12:5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翰墨印象 │郭礼勋书法作品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翰墨印象 │郭礼勋书法作品赏析》。

第一篇:翰墨印象 │郭礼勋书法作品赏析

翰墨印象 │郭礼勋书法作品赏析

中国当代草书名家 《郭礼勋书法作品集》

编辑出版:中国魅力杂志社

封面题写:李刚(中国书画收藏协会副会长)﹁ 郭礼勋书法作品赏析 ﹂ 文/李刚

欣赏郭礼勋书法,感受最大的就是它使人心情变得十分愉快,压力得到舒缓,精神得到解放。欣赏时,我可以不把我的脑子陷入到非常繁杂的世俗事务里去,它让我感觉有一个地方可以给我以精神寄托,让我得到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人的工作是动态,在外面交友也是动态,但是人只在动态中生活不行,还需要有静态,矛盾是统一的。欣赏郭礼勋的书法作品使我在经历一个非常繁忙的过程以后,能够让我静下来,养心,养身,养神。郭礼勋的书法作品将内在的情感和笔力全都投注到了毛笔上,这是在静态中的一种爆发,这时静里面就有动,可这种动是一种非常安静状态下的爆发,就像平静里面的跳跃,这种状态,对我作用很大,我因此把事情看得很开,不拘泥于小事,很少陷入琐碎的事情里。欣赏其书法作品让我明白了工作要有节奏,要有计划性,就是章法问题。在我看来,郭礼勋书法作品里的字和字之间就像在说话,左边的字和右边的字建立起了必然的关系,这边的字墨大水大,那边的就要用飞白,采用节奏、起伏的变化,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郭礼勋草书书法作品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它的节奏,里面单个的字拿出来不一定好看,就像音乐,你只唱123,不好听,但是如果你把它组合起来,它就是音乐。在我看来,郭礼勋的书法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它的章法,这种章法,在大范围内是秩序,在小范围内是程序。由此我们得到启示,工作也要有节奏,也要讲究章法。

书法是一门复杂的艺术,草书艺术的欣赏,更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草书之美美在表层的外形美和深层的蕴涵美,草书艺术之美宛若无言而有诗篇之意蕴,无动而有舞蹈之神形,无色而有绘画的斑斓,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细观其书法作品,感觉郭礼勋书法创作时而速去援来,应规入矩,就象交响曲的引子,意和气平;时而写得兴起,笔势渐转放纵,点画相连,钩环牵引;时而随逸兴遄飞而达到高潮,只见笔下生风,波诡云谲,尽情挥洒。首尾兼顾、高潮迭起、一气呵之奇伟瑰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使观赏者静下心来,拂去杂念,沉浸于此,逐渐心领神会,渐入妙境。

感谢郭礼勋,感谢您带给我们丰富精神内涵的书法作品!

(本文作者系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驻会副会长)郭礼勋作品欣赏﹀﹀﹀李白

将进酒

120×367cm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68×68cm 太上隐者

答人

知行合一

68×138cm虞世南

诗两首

68×138cm 苏轼

论书养拙藏名联

178×48cm×2苏轼

赠岭上梅

68×68cm佛容疏散联

138×68cm×2墨留萍水相逢客

纸纳书山同道人

68×68cm李峤 《风 》

68×68cm苏轼 《赤壁赋》

节录曹操《短歌行》178×96cm花落香锁联136×36cm×2李西台《杨少师题大字壁后》68×68cm龙翔鹤舞136×68cm 郭礼勋艺术档案﹀ ﹀﹀

郭礼勋,笔名慕藤,字享耳,号长江。别号芒砀山人,睢阳墨痴。别署归德耕夫。1968年生于郑州、大专学历。祖籍河南商丘,现居北京。为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驻会书法家,中国扇子艺术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秘书长,中国书画名家联合会理事。自幼爱好书法, 初学唐楷,尤喜钟繇。本想追秦溯汉,无奈悟性欠佳,半途而废。即又潜心行草,好二王之风。逢不惑之年,特嗜草书,书于情写于性。孙过庭,黄山谷,王铎,傅山,徐渭,祝允明等诸家皆临,乐此不彼,故擅大草。临池不辍,涉猎还算广博。从多年刻苦临摹古今书法大家作品,到专注于自我创作,书法作品自认为达到了“融诸体之长、触类而旁通之”的境界。其书法规范而极具法度,讲究一气贯注、笔致具存,飘逸不失婀娜、婀娜不失刚健,工于用笔、隽拔刚断,书风极力追求老辣飘逸、灵动秀美,朴实敦厚、不事雕琢,其书作被众多国内外名士所收藏。

第二篇:章勋儒先生书法作品

在中国首届书法创作训练班暨研修班合影照片上,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和李铎先生面前蹲着一位穿枣红色夹克的年轻人,现已是花甲之年,是日前中国书画名家作品走进欧洲国际邀请展的章勋儒先生。

虽然早已知道章勋儒先生爱好书法,直到在大粤网上看到《无愧故乡的问候》一文,才了解他幼时就受父亲的强调开始练习毛笔字,参加工作后业余时间一直坚持临摹古代碑帖,还自修了北京语言文学自修大学课程。1983年9月在《湖北青年》杂志上发表行草书屈原《湘夫人》书法处女作,原《襄阳报》以《龙飞凤舞在笔端》报道。1984年春节入选首届《襄樊之春》美术、摄影、书法展览。1984年4月“发奋读书,振兴中华”和“桃李满天下”两幅行书作品发表于北京《语言文学自修大学讲座》(地质出版社)。荣幸1985年2月“桃李满天下”同伟人邓小平题“北京自修大学”校名墨迹一起选刊于《语言文学自修大学讲座》专刊,当初有评论:现在“书法家”不少,但有特殊的书法记录者少。1987年10月在无锡书法艺专《书法艺术报》头版发表《试论书法作品的整体美》。1994年3月参加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中国首届书法创作训练班暨研修班”。1994年11月书法作品入选国家卫生部举办的首届“皇家杯”书画大赛。原《襄樊日报》和《谷城报》曾多次报道,《健康报》和《国际商报》曾有报道。

1995年底调广州工作,业余时间继以古代碑帖相伴,以笔墨虚实浓淡为日课。认真研读了《中国书法史》(江苏教育版)、《中

国书法风格史》、《十大行书赏析》、《近现代百家书法赏析》、《启功讲书法》、《欧阳中石谈学习书法》、沈鹏谈书法《临帖、悟帖、出帖》和陈方既《书法的正道》等。订阅书法专业报刊和认真观看书法教学光碟,从《书法报》(创刊号)至今30年连年订阅。还时常讨教武汉《书法报》副总编杨坤秉老师。为了一本《徐渭书画集》跑遍了广州大大小小的书店,最后在广州购书中心的旧书柜里找到了一本旧书回收的版本。在手头拮据的情况下不惜花一千多块钱,在广州北京路古籍书店买了仅此一套吉林美术出版社因当年为毛主席要看收集出版的《历代千字文墨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书法到了一定的程度必须要相应的好笔,好纸,好墨和好印才行。他常说:自古琴棋书画都是富家子弟的事,我们普通收入的人咋玩得起?因此,他除了穿衣吃饭,喝点低档茶再也没有其它浪费了,节省钱买书和文房用品。所以,在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他对书法的真爱真情。

2000年9月有行书作品“雅俗共赏”入选中国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2001年5月书法作品被人民画报社收藏。2002年6月书法作品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2003年7月入选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纪念“日本·中国书法绘画展览”,在日本东京中央美术馆展出,并同国家文化部有关领导等一起出访日本(日本《每日新闻》有报道)。2004年3月书法作品被中论时代(北京)图书中心收藏。2004年8月获广东省首届卫生系统摄影

书画展览一等奖。2005年9月入选“岳安杯”第一届国际书法展暨国际书法论坛。2007年7月,杨坤秉老师看到他的“北国风光„„”篆书作品后,在回信中评写到:“书法作品照片收后仔细阅读,知你书法水平非同一般。所写篆书点画、线段全是中锋行笔,用笔很灵活,点画线段中实内厚,有浮雕感,圆润感,挺劲感;如锥画沙,如折钗股,力透纸背善用笔,不容易做到。有的‘书法家’搞了一生还不会用笔,写出的线段达不到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效果。仅此一点就是值得庆贺的。” 2003年和2008年两次出席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国务院机关礼堂“中国精神——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座谈会暨国庆庆典”。

撰著有《明明白白学书法》、《米芾(虹县诗)帖读临细说》和《无愧故乡的问候》等。事记和书法作品见诸帅瑜《从沟沟岔岔抠出来的新闻》、《襄樊书苑》、《花都区“弘扬社会主旋律”征文赛获奖文集》、《中国当代广州人物志》、《模范广东》、北京《名家艺术》和《艺海名流》(封面人物)、《中国卫生美术书法摄影精品集》、《世界艺术家·中国艺术家专号》(中英文版美国屠新时主编)、香港《今日中国书法》、《中国辉煌·文化艺术卷》、《留香——聚焦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和《中国书画名家作品走进欧洲国际邀请展作品集》等。

先生现已退休随子女寓居北京东城南门仓,每天仍像小学生做作业一样临帖写字,读书。并以“砚田无涸时,偷闲乐躬耕,天道酬人情,笔底有明珠”自勉。

陈文 陈米

第三篇:杨进才书法作品赏析

杨进才书法作品赏析

我们正迎来书法艺术的繁华时代,书法艺术及其创作者从未像当下受到如此的重视和尊崇。书法创作异彩纷呈,创新求变、各领风骚者令人眼花缭乱;书法创作者人才辈出,技惊四座、卓然有成者令人目不暇接;与此同时,与艺术创作荣损与共的艺术品市场更是异常火爆,令人感喟惊叹。

在书法界杨进才有为的崇敬欧阳中石老先生,在后辈中较看重武旭斌。欧阳老先生在中国书法界的地位,他是书法专业博士后导师,可他却没有举办过一次个人书法展,也没有担任过书法大赛的评委。武旭斌82年出生,年纪轻轻就成了中华鼻尖书法创始人。同时杨进才的书画作品深得欧阳中石、廖靖文等书画大师的指点与好评。如今他的书画艺术作品也越来越被国内外更多书画爱好者、社会名流及艺术机构所钟爱和收藏。

杨进才书法作品

1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重文重道,师造化法心源,笔墨才能诞生五彩光辉,水墨下展示大千世界,一花一叶,一笔一划,回锋转向中,有深刻的心相,杨进才笔下的文字不是生米做成熟饭,是将米酿成多年醇醨的好酒,让人一咏三叹,赏之韵味无穷。

杨进才书法作品

2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最挑战书法家的是书法家的心,融于繁华而摒弃浮躁,在名利诱惑中坚守精神家园,在浮躁流风中抱守厚重拙朴就显得难能可贵。杨进才的书法在浮躁的今天还坚守着一份书香的“静气”,实现了一个书家的坚守与抱持。

杨进才书法作品

3真正懂得传统的人,才会有崇高的敬畏心;真正的书法大家,才会有水墨气质。杨进才数十年静心师古、全心师古,不慕流行、不喜跟风、不搞所谓的“标新立异”,在与古人穿越时空的对话中,寻古风、得古韵、达古意,从而使作品气息古雅、端庄厚重,以今人之笔达古人之境,成就一番古今交融之气象。

如果要在欧阳中石的名字前面加上头衔,可以是诗人、画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可他却习惯称自己为“教书匠”;如果要计算欧阳中石的学生数量,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可他却始终念念不忘教导过自己的诸位恩师;如果尊称欧阳中石为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开山鼻祖,毫不为过,可他却称这一切只是“顺理成章”。

欧阳中石: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

如果要论欧阳中石在书法上,他诸体兼备,而汇通于行草,以东晋书风为宗,博采周金汉石、碑刻法帖之长,形成飘逸沉稳、刚健温润、灵动厚重的独特艺术风格。他博学多才却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近日,记者走近了这位书法大师。

“向泰斗大师学习终生受益匪浅”

很早就有耳闻,欧阳中石与人聊天时,总能让人感觉到他机智幽默、旁征博引、宏论滔滔的谈吐,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他作为大学问家长于思辩的智慧锋芒。而且他精于诗词曲联、擅长写意绘画、京剧为奚派嫡传。

面对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长者,记者竟有些不知从何谈起。中石老人却饶有兴致地给我们讲起他拜师学艺的故事。

欧阳中石从6岁开始学习书法,十四五岁时,已能撰碑属文了。然而他深知艺无止境,决定

造访名师。经过家人亲友四处打听,访得隐蛰济南的武岩和尚是一位书艺高手,于是携习作造访。虽说这位老和尚在苛责了他不会写字之后还是答应了收他为徒,却让他买其5块钱的宣纸来写。5块钱在当时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员的月薪。于是就为这5块钱的宣纸,他每次一笔一划都写得格外认真,基本功练得非常扎实。然而等他学有所成,母亲才告诉他,买宣纸的5块钱老和尚根本没收,每次都退回到了母亲手中。

这么多年过去了,中石老人如今跟我们讲起这个故事,感触颇深地说:“我的这位老师,不但书法好,而且懂得教学法。轻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珍惜,对学习机会也一样。武岩和尚之所以要我交5块钱,就是借此给我施加压力,激发我的学习热情。这使我学习任何东西都很快,可以说使我一生受益无穷。所以我觉得我一辈子都感激他。”

后来欧阳中石又跟天津的吴玉如学过书法,跟齐白石大师学过画花鸟,跟奚啸伯先生学过京剧。在文学、史学和哲学方面,有汤用彤、冯友兰、金岳霖、张岱年、郑昕、贺麟、季羡林、王宪均、汪奠基、周礼全、任继愈;诗词方面,有局顾随、张伯驹;艺术方面、有齐白石、奚啸伯;书法方面,有吴玉如等。还有山东的栾调甫、王恭甫、澹澄秋、崔复瑗、顾谦、熊柏龄,跟这样一批中国学术界和艺术界的泰斗大师学习,终生受益匪浅。欧阳中石说:“我就是拼命拉着他们的衣襟往前奔,也觉得跟不上他们的脚步。”

“我只是个教书匠”

也许是中石老人觉得自己一生受众位老师影响太大,他从1954年大学毕业后也献身教育事业。这一教,就是半个世纪。

很多人因为中石老人卓越的书法成就而称其为大书法家,他却打趣地说:“不要叫我书法家,最多称我书学教师。我自认为只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教书匠,教过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带过博士后,也曾教过小学生,教过中学生。作为教师,我教过书法,也教过语文、数学、历史、美术、体育、化学、逻辑、哲学等。”

在学术上,中石老人经常教导学生“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切时如需”,这也是他对于书法的一贯主张。对于这16个字,他解释道:“在今天,‘作字行文、文以载道’的功能,不是只有书法才可以完成。印刷的书籍和电脑的信息化处理可以更加快捷地完成,那我们的书法还能干什么呢?书法可以焕发‘文’与‘道’的光彩。可以把文章写得非常工整,展示内容的肃穆、庄严;也可以用草书的办法来写,展示内容的灵动、节奏。这个‘彩’是用手展示出来、焕发出来的。但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切时如需’,就是要切合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

作为老师,教书更要育人。中石老人始终把“教人以德”放在第一位。在他看来,德是取得成绩的基础,德是使人成长的关键。这源于教导过他的大师们的言传身教。在聊到教育话题时,中石老人始终对他的老师们念念不忘。“教我的那些老师,为人师表的风范,崇高的育人精神,以及他们的教学方法,教育我如何做人,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可贵的。”事实上,他也如同教他的老师一样身体力行。在公共场合,他十分注意尊老敬贤,从不向前靠。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甘居人后”。尽管现在中石老人的书法艺术在社会各界都享有盛誉,却从未见他举办过书画展。当记者好奇地问起这个问题时,他坚定地说:“个人终生自鉴。为什么?怕丢丑,怕浪费别人的时间。”简单的回答就是中石老人治学严谨的体现。

第四篇: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在于他将篆书的笔意引入到楷书与行草之中,创立了完全不同于王羲之楷书方笔的楷书圆笔,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

1.《祭侄文稿》

这是颜真卿行草书的代表作。当时正值颜真卿半百。书法界有说字如其人。颜真卿出生忠烈之家,为人大气凛然,这种精神同样寄托于书法作品中。从建稿起,经过后期修文改善,正反映出颜真卿行文构思特点,详尽交代文路始末,将情怀完全抒于行文,文笔神采飞扬,走笔雄浑,凸显特色,舒畅写实,将所有的运笔和收线都做到恰到好处。全篇运用圆润强健的笔法,秉承篆书的流转神采,从开头到结尾,撰文中虽然实在毛笔的墨汁干枯时再醮墨,导致墨色因停顿有新墨开始,墨汁有浓有淡,变化万千,但是整篇文章一笔完工,行文流畅。此帖被后世书法界赞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2.《麻姑仙坛记》

颜真卿曾游览于南城县麻姑山一座古坛时,在土壤里中发现螺蚌壳化石。他便有感而发,为此著作《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这并不单是为了记叙这件事情,而是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这个碑文行文庄重严厉、雄浑娟秀,深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成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又一力作。这部作品是颜真卿楷书风格已经有所造诣的时候的作品,后期欧阳修评价这部作品时说道,这幅碑文俊秀雄浑,运笔精悍,笔画强劲有力,后世常常赞叹此碑为“天下第一楷书”。

3.《东方朔画像赞》

《东方朔画像赞》是颜真卿楷书的力作,碑文记载汉朝名士东方先生画像,当时颜真卿正值46岁。苏轼曾高度评价这幅碑文,指出在颜真卿所有的作品当中,只有这部作品现实了清俊与雄浑的风格。字里行间不乏清晰与深渊,与其他版本截然不同,但都不如颜真卿这部作品深刻、隽永。明朝更有人赞誉这部作品的书法峻峭力拔、奋笔求张,认为这确实是颜真卿的又一力作。

4.《颜勤礼碑》

本部作品的全称为《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这幅碑帖是颜真卿在71岁的时候为他的曾祖父颜勤礼所作的神道碑,主要用于古人墓前开阔道路所用,修建石柱来作为标志,将这个标志称为神道,就是所说的墓碑。碑文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颜氏祖辈们所做的生前功德,并记载颜家后世子孙的丰功伟绩,现在这副碑文已经被定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5.《多宝塔碑》

全称是《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这幅碑文就是颜真卿早期的得意之作,书写严谨真实,承接虞、褚的风格,同时借鉴唐人当时的书法风格而作,这显示出颜真卿在虚心求教的同时,有特别注重汲取民间艺术的优势特征,将整篇碑文构造严密结构,字里行间雄浑娟秀,收笔饱满,字正方园,入笔苍劲有力又活灵活现,这是他继承传统书法风格的代表作。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1.入笔坚实,行文刚劲,但也不缺雄浑与妖娆

“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是在颜真卿50岁以前。这时候的作品如《多宝塔》等,从行文中可以看出,颜真卿主要风格是用笔稳健、雄厚,入笔坚实,行文刚劲,笔墨浓厚,而且字的结构凸显紧实、刚正、稳健,将文字写的天圆地方,字里行间不乏清晰、深远之特色。颜真卿还力求雄浑与妖娆的相结合的境界,每次入笔都刚劲有力,运笔尽显妖娆。他最主要的作品还是以真书、草书为主,偶尔涉猎隶书、篆书之类的作品,但为数不多。颜真卿从初唐开始,但又超脱初唐的旧有风格,自立“颜体”,这是受张旭的影响颇深。

2.精准把握字体书写,体现磅礴字体

“颜体”形神兼具且走向成熟实在颜真卿从50岁后至65岁,这段时间颜真卿将所有情感寄托于书法,反复推敲“颜体”,要求自己的书法要有形有神,反复操练,终于取得成就。从这段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加大腕部的力量,中锋运笔,采用篆籀的手法,圆转藏锋,犹如印泥版字体。笔画形成园头细尾,直画凸显待发弓箭的气势。每一个字都遵照横细竖粗的书写方法,在钩捺的尾端都将笔锋转细,凸显刚劲之势。在写捺的时候,则采用一波三折的运笔原则,将每一种转钩都写得饱满、霸气,弧度均匀,饱满有力。颜真卿在书写折笔的时候,则采用提笔和暗转的风格。从字的构造来看,字正大气,入笔平实稳健,字形严谨。书法上的成就已经到了不可多得的境界,颜真卿已然摒弃了之前的楷书风貌,创立出变法新意,雄浑妖娆的“颜体”。

3.书法主题凸显哲理,寓情于书法当中

在颜真卿晚年的作品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李玄靖》等典型碑刻中,颜真卿主要注重将鲜活的生机寄托于老辣的行文中,使行文充满活力,使行文疏中有密、密中显梳,将炉火纯青的书写功力彰显无遗,在雄浑圆厚的书法风格中透露自己的豪放不羁。颜真卿晚年更多的是将对生命的感悟和体会彰显于书法作品中,并将生命哲学与书法连贯汇通,运用笔墨的动势生命哲学活灵活现的表达出来,使行文彰显着盎然的生机与活力。

颜真卿历史地位

颜真卿作为中国书法楷书的三个重要人物之一,在中国书法史上的拥有崇高地位。然而,颜楷书法在后代的传承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继承。纵观历史,学颜能化又出新意者,千年来惟有东坡一人而已。有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学颜楷书大家有钱沣、谭延闿、华世奎等,而以钱沣最为成功。“学楷当学颜,学颜当学钱”。学颜先从南园书法入手似乎成了定律。但颜体是一座丰碑,越一步便非故我,守住程式只会步入僵化。从继承的角度来看,钱南园楷书的笔画过于平滑光洁,特别是横和竖这两大笔画,少了些浑厚和自然。结构有些造作,显然这是对颜体楷书书法的简单化处理。简单化的理解导致了简单化的技巧方式,其实遗憾就出在这里。往往平正的东西,使我们容易觉得简单,但大道又往往蕴于平正之中。钱南园的行书比楷书好得多,虽然还是典型的颜面,但一股浩然正气扑面而来,这可能和书体有一定关系。后人对二王和颜真卿的理解都存在着大问题。从平正这条路创出自己的风格是很难的,如果具备技巧难度还能拓而广之,就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赵子昂是个例外,董香光也是个例子,但他们走的还是二王流美的行书路子,这种成功的个案实在太少。

钱南园的楷书博大也有,气象、格局也不错,但篆籀味没了,古朴少了,生动活泼也式微了。钱南园是一位勇士,他选择几乎不太可能成功的颜体为其艺术旨归,而结果也证明了他并未成功。如果将颜鲁公比作一颗耀眼的行星,仰望时,会发现它的旁边还有钱南园这颗不算晦暗的卫星。诸如卫星的还有吴琚之于米南宫,俞和之于赵子昂,吴宽之于苏东坡等。

第五篇:徐传法书法作品赏析

徐传法书法作品赏析

徐之腾为徐传法先生造像徐传法先生近照

徐传法,1971年生,山东临沂人。2008年获西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师从周永健先生、曹建先生;2015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钟明善先生;现为山西忻州师范学院书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临沂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

近年有学术论文30余篇发表于《书法研究》《中国书法》《书法》《艺术百家》《美术观察》《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等期刊;入选全国第九届、第十届书学讨论会等全国性书学研讨会六次;获第七届、第九届山西省文联文艺评论三等奖;著有《兰亭集序>—生命悲欣的咏叹调》《历代经典碑帖技法解析-乙瑛碑》等;多次参与国家社科课题、省部级课题研究。

书法作品入展全国首届手卷展、第二届草书展等全国性展览近十次;2013年曾在深圳举办“墨分五色”五人书法联展。西南大学博导、中国书协理事曹建教授评语:

传法于书法之热爱,源于内心,十数年不改初衷,近年来无一日不亲近笔砚,其与笔墨之亲,已成日常。或许因为书法的熏陶,其人性情恬淡,志气和平,其书作遂于笔法精进之中多显书卷之气。就书体而言,其篆、隶、行、草均有较大进境,尤其行草书更擅胜长。其行草铸基二王、孙过庭一系,广以旭、素,畅以明清大草,率意流畅而颇具法度,笔势生动而爽爽有一种风气。素处以默,渊默如雷,这或许正是徐传法书法的此在与彼在,而一以贯之的静默、本真正是其以书法为生存的基本状态。

坚守本真,出以真我,于艺术家自身创作而言,弥足珍贵。就书法成就人生之至境来说,或可再进。以我之笔表我之意与以我之笔写无我之意或有不同,而后者的忘己,或可达于无己,无己之艺术,或可更具有生命力与拓展力北京大学博士崔树强教授评语:

我与传法熟识,是他在西南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那时候,给我的深刻印象是,他很勤奋,也善于思考,在读书期间就发表了不少文字。后来,他毕业去了山西,我更是时常从书法报刊中拜读到他的文章。他也勤于临摹,频频参加各项展览。他的书法,根基于传统,浸淫于二王帖学一脉尤深,能得流变飘逸之趣。从他的小楷和隶书作品来看,可以感觉到他锤炼笔法所下的功夫。在信息越来越开放的今天,他的书法不能说丝毫不受时风的影响,但总体上还是秉承了中国传统书法的主流精神的。他既为文,又为艺,游心于艺,吐露为文,这是一种以生命体验的文化心态来建构他自己的艺术世界的。山西师范大学硕导杨吉平教授评语:

传法君文静、瘦弱,为典型之文弱书生。彼此虽然经常问讯,但总少谋面,因而基本属于相见亦无事,别来忽忆君一类好友。

一个人令人思念最起码说明他是一个好人,这个非常重要。傅山先生云: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从书如其人的角度讲,书法艺术是好人的艺术,换句话说是君子的艺术,小人、乡愿等等应该与书法艺术是无缘的。

传法的人品好,文章也写得好,经常看到他的短评、体会等小品文章,文气芋纤,每有心得,启人良多。也拜读过他研究姚茫父的长篇大作,分析条理,评价允当。可见,他是一位有思考的书法家。

为往圣继绝学 求正气之所由

山东大学 张传旭 文

传法,而立之年,从东海之滨,入川求学;三年后,又举家迁往山西,其好学之精神,诚可嘉也,其艰辛劳顿,亦可知也。

传法从学习期间始,书法作品,评论文章,时时见诸报端。书法清新雅致,日渐进步;文章惊拔,超越时俗之外,大家有目共睹。

传法的作品,以行草见长。行气一脉贯注,笔法明朗清爽,结字秀美,气息纯正,格调清雅。以传法的悟性与勤奋,沿此溯流而上,心无旁骛,假以时日,成就不可限量。一些大幅书作,以当今书坛的标准来衡量,与当代名家的大作相比,亦不逊色。但如果把目光仅仅局限于当代,则目光不可谓不短浅也。当代书法之凋敝,书坛之平庸,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所处之时代,经济昌盛,交通发达,出版繁荣,前所未有。各种珍稀法帖,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前世名家,王侯将相,何人能有此等奢侈之条件?只可惜,我未见一人能潜心于一碑一帖,不亦悲夫!欧阳询遇残碑断碣,驻足数日,竟成大家;黄庭坚见怀素自序,三日顿悟草法。传法当三思!

隶书,八法之渊薮,钟、张、大王之源泉。如同汉代之学术,可谓百川归于大海,博大、隐秘、玄妙,深不可测。清代之隶书,诚如清代之经学,真可谓“小学”者也!当代之隶书,又拾清人之牙慧,惨不忍睹!传法认识到隶书在整个书法史上之地位,识见远在同侪之上,可谓独具慧眼。只可惜实践上的功夫尚未跟上见识,诚可叹也!眼高手低,进步指日可待,自古至今,尚未有眼低手高之书家也!

当代书坛之最大弊端,在于书道正气之丧失殆尽。油滑、小巧、做作、丑陋、浮躁,成为书坛主流。君不见书坛名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观其书,则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听其言,则束书不观,胸无点墨。记得徐无闻先生曾说过,如何能雅? 远离书坛也!传法入川学习,不知思考过徐先生的箴言没有?

正者,止于一。一者,道也,尽善尽美之谓也。纵观书坛,正统、正大、正气之作,稀若麟凤。孟子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传法如能深入书法正典,研读古今圣贤之书,善养浩然正气,正大气象方能充塞于书法之中。无有正大气象,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书家。传法等青年才俊,躬逢盛世,识见卓越,书道之振兴,或许有望也!书法名家陈巨锁先生评语:

临沂徐传法,其书能传乡梓二王法脉,所作小行书尤为精到,形质古朴,法度雅正,笔姿流美,神采涣然。是卷墨香四溢,韵致可人,当可传诸久远也。

隶书斗方

团扇2 行草书斗方

隶书条幅

下载翰墨印象 │郭礼勋书法作品赏析(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翰墨印象 │郭礼勋书法作品赏析(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郭荣勋董事长个人事迹(xiexiebang推荐)

    郭荣勋同志个人事迹 郭荣勋,男,汉族,1965年5月2日生,河南开封人,1988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后于清华大学深造,获EMBA学历。 现任汇金集团董事长,焦作市人大代表。 1988......

    陂头村优秀党员先进事迹--郭礼炎

    廉洁自律 服务群众 ------郭礼炎的先进事迹 作为一名奋战在基层农村的普通党员,始终保持坚强的党性,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崇高的职......

    2014晒佛节——画家杨连升书法作品赏析(五篇范文)

    杨连升(前)参观兰州成功美术馆 成功书画家网讯2月13日在兰州成功美术馆举办“佛光·甲午年晒佛节美术名家甘南行”笔会活动已圆满结束。在笔会活动中,画家毛水仙、檀东铿、刘......

    郭碧勋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共五则范文)

    郭碧勋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4日纠错 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郭碧勋 (2014年1月23日) 同志们: 这次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是我县在......

    郭礼水李家河水库北干Ⅳ标段项目经理的辞职报告

    项目经理的辞职报告 尊敬的公司领导: 你好! 十分感谢你对我的信任,让我任北干Ⅳ标段项目部负责人一职。一起共事让我感到非常荣幸,但鉴于本人的实践能力和目前公司人员机构的现......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五篇]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原文翻译及赏析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原文翻译及赏析1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檐......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原文翻译及赏析《种树郭橐驼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传记作品,以树喻人,讲述了种树育人、治国养民的道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原文翻译及赏......

    赏析安徽郭惠宇的听听那冷雨

    赏析安徽郭惠宇的《听听那冷雨》 教学目标:体会作品中诗意的漫想,诗性的意境,诗化的语言和诗人的气质。 教学过程 一、初识诗人,感受雨意 1、读人:余光中——“乡愁”——乡愁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