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0课万章章句上(一、二)
第10课万章章句上(一、二)
教学目标1、2、3、反复诵读课文,能够准确而流畅的朗读课文。
通过诵读,让学生了解孟子的“孝”和“诚信”的思想。
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明白做人要讲诚信和孝敬长辈。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看舜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先了解,引出这一课的主题。
二、诵读经典,熟悉课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多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抽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朗读,诵读,吟诵,吟唱等),正确流利读懂文章,感知文章,体会内涵。
2、复述本章节的内容,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品读重点,理解文意
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译文:人在少年时,仰慕父母;知道爱好美色了,则思念年轻漂亮的了;有了妻子,就会思念家室;入仕作官就会思念君主,得不到君主赏识就会内心焦躁。只有最孝顺的人终身思念父母。
分析:本篇仍是对最佳行为方式的讨论,正因为大舜时时刻刻采用最佳行为方式,帝尧考察了天下才采用最佳行为方式将帝位禅让给舜。然而,被天下的读书人所喜欢,是每个人的欲望,而不能解开舜的忧愁;喜欢美貌的女子,也是每个人的欲望,娶了帝尧的两个女儿,而还是不能解开舜的忧愁;富裕,也是每个人的欲望,拥有了整个天下,也还是不能解开舜的忧愁;尊贵,也是每个人的欲望,身为天子那样的尊贵,也还不能解开舜的忧愁。这是因为舜并不将“人悦之、好色、富贵”等放在人生的第一位,舜认为处理不好与父母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惟有让父母顺心才能解开忧愁,这就是人生行为方式的选择问题。
小结:人在少年时,仰慕父母;知道爱好美色了,则思念年轻漂亮的了;有了妻子,就会思念家室;入仕作官就会思念君主,得不到君主赏识就会内心焦躁。这些都是人生的各种欲望,但如果只是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些,而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也就是背离了人生正确的道路。所以本篇就围绕着“孝”这个行为方式来进行探讨。
“孝”字,本意是继承先辈之志的意思,《书·文侯之命》:“追孝于前文人。”《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礼记·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在殷商甲骨文中已有“孝”字。西周时,周公告诫其弟康叔说:“元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尚书·康诰》),“友”即悌的意思。《诗经》里也有不少有关孝、悌方面的内容。但自从春秋战国以后,“孝”字逐渐就演变成为一般民众形容“孝顺父母”之意了。当然,“孝”本身也包含有“孝顺父母”的意思,所以孟子在此特别提出“孝顺父母”之意。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译文:象用敬爱兄长的办法来欺骗舜,所以舜真诚地相信而感到高兴,怎么能说是假装的呢?
分析:骗子有术,也有限。
有术就能使人受骗,不仅使普通人受骗,就是有德有才的君子,像郑国贤宰相于产那样的聪明人,也照样受骗。只不过这很有个条件,就是你得把谎话说圆,说得合乎情理,就像那个“校人”那样,把鱼开始怎么样,接着又怎么样,最后又怎么样说得来非常生动细致,活灵活现,难怪得子产要上当,要相信他了。这里面还有一层微妙的原因在于,越是君子,其实越容易受骗。因为君子总是以君子之腹度人,凡事不大容易把人往坏处想,结果往往上骗子的当。倒是真正的小人,以小人之心度人,把人往坏处想,往往还不容易被欺瞒过去。所以,说君子也难免受骗,这原本不应该是什么奇怪的问题。
当然,还是那句话,要让君子上当受骗,得有合乎情理的说法,否则,还是容易被识破的。这就是骗亦有限的话题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即使你是君子,是不是也应该保持戒心,多一分警惕,以免上当受骗呢!
小结:既然是要孝顺父母,那么在娶妻问题上,做儿子的就应该禀告父母亲。但是舜为什么不禀告父母亲就私自娶妻了呢?这个问题即使是在现代,也是做父母的人们所反对的。但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舜当时的处境,舜并不是不孝敬父母,只是因为父母过于宠爱那不成器的弟弟,而这个不成器的弟弟是不能继承舜的王位的。所以舜只好“不告而娶”,而帝尧亦不告而嫁。从另一方面说,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中国实行的是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只是在汉朝以后,由于董仲舒等篡改儒家思想,才弄成了父母包办婚姻的封建礼教。所以这个“不告而娶”的行为方式,并不是不孝敬的表现。
另一个问题,舜明知被骗和子产明知被骗是伪善吗?这就是孔子一再张扬的“诚信”和“最佳行为方式”的问题。所谓“诚信”,就是明知被骗但仍诚信对人,并不是因为我被骗了,我就要去骗人,或者把骗我的人杀掉。作为君子,即使是在被骗以后,仍然要采取最佳行为方式,即仍真诚地对待对方。就象舜一样,明知父亲要害他,但他不与父亲为仇,不搞什么以牙还牙,仍是尽到做儿子的责任,这就叫孝顺父母的最佳行为方式!▲
四、课外延伸
1.百事可乐大家都知道,但你知道它为何如此畅销吗?看资料(诚信)2.看视频,让同学知道“无诚信,无朋友”(诚信)3.看视频,让同学们知道孝的重要性 4.总结: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摘抄名句
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第二篇: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
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
改进意见 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第二课时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第三篇:2.【教案二】第10课 那树[定稿]
全品中考网 zk.canpoint.cn
第四篇:第10课 教案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
2、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2.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三.教学方法:
多角度导入法 讲解分析法 示例法 影像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二)探究释疑 1.预习案: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后,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
2.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出发,建设()的社会主义。
3.1987年他又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理论,并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即()。也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根据他的设想,十三大据此作出()的战略部署。
4.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结论: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南方视察的背景、时间、讲话内容、意义: 2.邓小平关于()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3、1992年,召开了党的(),高度评价了()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4.1997年,召开了党的(),把邓小平理论写进了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探究案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分)
(2)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3分)
(3)邓小平同志是在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3分)3.训练案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最早提出是在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十二大上 C十三大上 D十四大上 2.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所针对的问题是()A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姓“资”姓“社”的问题 C党内“左”倾错误 D党内右倾错误
3.十三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简称什么?
4.被称为“带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的事件是()A. 中共十六大召开 B.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 C.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 D.海南成为经济特区
5.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针对()A.资产阶级自由化 B.姓资姓无的问题 C.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D.姓资姓社的问题
6.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 的共同点在于()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经验
7.“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毛泽东、邓小平B.毛泽东、江泽民 C.邓小平、江泽民
D.毛泽东、周恩来
8.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写进党章是在()A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五.课堂小结:
一 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 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三 步走——第一步〃〃〃〃〃〃温饱 第二步〃〃〃〃〃〃小康 第三步〃〃〃〃〃〃比较富裕
四 次会议——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六.作业布置:
完成“阳光计划”上的14、15、16小题。七.布置预习:
预习第11课 民族团结 完成同步导练上的预习达标 八.教后反思:
不足之处:1.基础比较庞杂,重复较多,问题设置应简单,抓重点、抓考点,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新知识,节省课堂时间。
2.课件设置上,有点过细,应删除不需要的东西,机会节省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太村中学 刘亚妮
第五篇:第10课 组歌
《组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 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⒉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⒊ 模仿写作,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素材作好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作者纪伯伦的有关资料,准备在课堂上作相关介绍。教学内容:
⒈ 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这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品读欣赏,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3.通过模仿写作,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哪位同学能对此谈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所谓“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或者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
如屠格涅夫、波德莱尔、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我们学习过他的《金色花》。)我们还学习过高尔基的《海燕》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伦,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并肩。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况作些介绍?
学生介绍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参考教师用书上的“有关资料”部分。)
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颂。
2. 默读思考: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的浪 的雨
如:热情洋溢的浪 一往情深的浪 无比忠诚的浪 多情浪漫的浪 温柔善良的浪 痴情的浪 缠绵的浪 任性的浪等
滋润万物的雨 让山河欢乐的雨 让花草欢笑的雨 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 充满爱心的雨 启迪心扉的雨 沁人心田的雨等
3.“诗根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可以参考《教师用书》中的“整体感知”部分内容。
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散文诗,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
女声配乐朗诵《浪之歌》,音乐可轻柔、舒缓一点。男生配乐朗诵《雨之歌》,音乐可阳刚一点。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中美点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我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品读这两首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篇认真品读,自选角度,说一句或多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先说《浪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再说《雨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2.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可作如下小结: 同学们赏析的内容,综合起来,有如下美点: 第一,形象之美。
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不仅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在《雨之歌》里,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第二,意蕴之美。
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得到的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人生精义。从《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而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多么令人欣喜,它是慷慨无私的奉献者和殷勤的使者。自然万物因为它的滋润而生动而美好。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就是在这潺潺的雨水中,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以及深邃的精神世界。第三,表达之美。
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特别是《雨之歌》中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
四、美读,享受审美乐趣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现在,请大家自由选择组诗《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媒体展示:
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五、模仿,锻练自由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 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写作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六、布置作业
将本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写到摘抄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