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中大附中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广东中大附中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参差cī
熨帖yù
未雨绸缪móu
横波回澜lán B.湍流tuān
编纂zuǎn
载笑载言zǎi
亘古不变gân C.福祉zhǐ
悖理bâi
街谈巷议xiàng
相形见绌chù D.罹难lí
夙昔sù
一沓贺卡dá
前合后偃yǎn
2、下列选项中两个短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爱而不见
贻我彤管 B.匪女之为美
夙兴夜寐 C.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 D.士贰其行
隰则有泮
3、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此时几乎万人空巷,大马路虽宽,也有人满为患之虞。
B.安居工程实施的消息传来,小羊圈的老住户弹冠相庆,这下他们能有新房住了。C.新的班主任对我们的关心无所不至,从学习到生活,到娱乐处处关怀着我们。D.如果我们为了突出政绩而把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掩盖起来,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B.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刻的主题,使得金庸的小说具有大气、深沉。C.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D.学生集体到科学宫参观学习,对科学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有了更深的体会。
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
阅读文段回答第5—12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一)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赠送)
夫唯捷径以窘步(困迫)B.否泰如天地(坏运气)
榆柳荫后檐(遮盖)C.渠会永无缘(他)
脉脉不得语(含情相视的样子)D.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出来)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通“悦”,喜爱)6.下列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言”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B.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D.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C.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7.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C.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8.与“桑之未落”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B.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C.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不能舍也 D.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二)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写太守家操办喜事的豪华排场,是为了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B.面对兄长逼婚,她允婚,表现了她对自己处境、对未来的清醒认识、估计和对兄长淫威的蔑视;同时也表现了她的顺从性格。C.“阿母”的话,表现了刘母并不理解兰芝的真实想法,没有站在女儿的立场考虑,却在为儿子的逼婚推波助澜。D.“六合”是指迷信的人所认为的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都相合的意思。10.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是 A.“婀娜”是“轻轻飘动的样子”,“赍钱”是“赠送钱财”。B.“杂彩”是“各种颜色的绸缎”,“流苏”是“用五彩羽毛做的下垂的缨子”。C.“登即”是“立即”,“踯躅”是“缓慢不进的样子”。D.“交语”是“交相传话”,“交广”是“交往的人多”。
11.下面各句的“适”与“处分适兄意”的“适”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A.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B.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C.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12. 与“登即相许和”的“相”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D.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13.翻译下面句子(6分)
(1)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3分)
(2)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3分)
(三)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共7分)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是写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只用“地白”二字点出清美的意境。
B.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丝丝寒意,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此句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C.诗的前两句写景,却不提一个“月”字,第三句也只是写他人望月,诗人并没有由月宫的凄凉而引出自己入骨的相思。D.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2)你认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妙在哪里?(4分)15.默写(10分)
(1)静女其娈。,说怿女美。
(2)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3),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4)纤纤擢素手。终日不成章。(5)曾子曰:“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本大题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小题。人 生 的 艺 术 化 朱光潜
①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②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③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④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⑤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
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⑥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⑦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
⑧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赏,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班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艺术家是最严肃不过的。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划也不肯苟且。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这样认真。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换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已经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以见“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风谊。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似小节,而善于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愿降周,这种风度是道德的也是艺术的。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
⑨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在中国人告别习用语之下加上三个字奉赠:“慢慢走,欣赏啊!”(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6-17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卷“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6.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6分)A.人生不能离开艺术,创造和欣赏既是艺术的,也是人生的。B.完美的生活中的小节如果错过了,也不会与全人格相冲突。
C.由变动不居的物与我交感共鸣产生的情趣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造化。D.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这样的生活不是艺术的生活。E.艺术家在艺术范围之内是最严肃不过的,但是在生活上最为随便。
17.对文中所举事例或引用诗文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事例,说明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B.把西施和东施进行对比,突出生活的妙处在于自然真实。
C.引用朱晦庵的诗,说明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D.举曾子和吴季札的事例,说明艺术家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18.联系文意,理解作者在文中结尾处的赠语的含义。(4分)
19.根据文意,我们该如何生活才能实现“人生的艺术化”?(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文学类),回答问题(15分)
①40年代初期,我在重庆郊外歌乐山闲居的时候,曾在英文《读者文摘》上,看到一个很使我惊心的句子,是: ②May there be enough clouds in your life to make a beautiful sunset.③我在一篇短文里曾把它译成:“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④其实,这个sunset应当译成“落照”或“落霞”。
⑤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但我直到几十年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⑥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⑦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⑧一个生命会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自转。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 1985年4月26日清晨
20.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提到四十年代读到过“很使我惊心的句子”。第五自然段中写到自己几十年后的体会“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6分)
(1)使作者心惊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20字)(3分)
(2)作者体会里的“云彩”实质上是指什么?(不超过12字)(3分)
21.第五自然段中作者用拟人手法写“霞”,对表现作者的性格心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请用概括的语言,表述这段中拟人手法的好处和作用。(6分)
采用拟人的手法的好处是□□□□□□□□□□□□□□□□□□□□□□□□□□□□□,利于表现作者幼年时□□□□□□□□□□□□□□□□□□□□□□□□□□□□□□。(不超过30字)22.作者最后一句说:“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走去„„”,这句话是要表明什么的?(不超过12字)(4分)
五、语言运用(12分)
23、调整下面画线部分的语序,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删减)(6分)
你的奔放决定你的豪爽干练,你的精细严密决定你的内秀,你的开朗决定你的热情奔放,你的耐得寂寞决定你的忍性,总之,你的性格决定你的生活作风和态度。
24、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这个图案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联想。请在线相应横线上填上适当话语,从三个不同角度解读苹果公司的徽标创意。内容要切合画面,表达要有韵味。(6分)
五、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中国式接孩子”又成网络热门话题。每到下午放学时间,全国各地小学门口,便会上演“中国式接孩子”,家长们开着二轮、三轮、四轮等各式交通工具,早早就在翘首以待,人群之众、秩序之嘈杂彷如集贸市场。与之相对照,在国外多数地方的小学门前,几乎不可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也许每天都会见到年长的亲人或者邻居接送小孩的情形,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用书信体的方式,给你同学写一封信,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要求:
1、观点鲜明;
2、有自己的思考;
3、800字左右。
中大附中2013届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6 17 答案 D D B B A D D C D D A B C
BE D(1)不久我会回家,回来后必定接你回来。为此,你就受些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的话。(记分点:归还、相、下心意、慎各1分)
(2)那些结党营私的人苟且偷安贪图享乐,(致使)国家前途黑暗、险恶。(记分点:党人、偷乐、幽暗各1分)
21(6分)
思路解析: 答好处的时候,要答出两种修辞手法的共性,同时也要答出在此处的特殊作用。答案:
好处:生动活泼,亲切感人,把云霞写得有活力,有一定的灵性。(3分)表现内容: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乐观,积极向上的天性。(3分)22(4分)
思路解析:这句话的含义比较难理解,但读文章时要抓住作者的思路,前后句子一定联系起来,因为写文章或说话,其思路是连贯的。用这样的思路来思考,前后联系一下,答案还是能够得出来的。答案: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23(6分)
你的奔放决定你的豪爽干练,你的开朗决定你的热情奔放,你的内秀决定你的精细严密,你的忍性决定你的耐得寂寞。24(6分)
有人说,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就要咬一口尝尝。有人说,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有人说,残缺也是一种美。有人说,原本平凡无奇的苹果图案,有了“咬掉一口”的创意,就格外引人注意了。有人说,咬第一口只是个开始。
第二篇: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6小题)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1.下列各图中P、Q两球之间不存在弹力的是(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
A.B.C.D.【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图两球间若有弹力则小球将向两边运动,PQ间无弹力;B图中若两球间无弹力则小球将向凹面的底部运动,PQ间有弹力;C图两球间若无弹力则小球P将向下运动,PQ间有弹力;D图两球间若无弹力则小球P将向右下运动,PQ间有弹力;本题选无弹力的,故选A.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图示大致反映了这一研究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是真实的实验现象,丁是经合理外推的结论 B.利用斜面做实验,解决了时间难以测量的困难 C.甲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现象更明显 D.丁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现象更明显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甲乙丙均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故A正确;伽利略的时代无法直接测定瞬时速度,就无法验证v与t成正比的思想,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到,若物体初速度为零,且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v正比于t,那么它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只要测出物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验证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由于伽利略时代靠滴水计时,不能测量自由落体所用的时间,伽利略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由于沿斜面下滑时加速度减小,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这个方法叫“冲淡”重力,故BC正确,D错误。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就是学生对于物理常识的理解,这些在平时是需要学生了解并知道的,看的就是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
3.如图所示,将一张A4纸(质量可忽略不计)夹在物理书内,书对A4纸的压力为3N,A4纸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要把A4纸从书中拉出,拉力至少应为()
A.0.9N B.1.8N C.3N D.3.6N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4纸与书两面接触故考点:滑动摩擦力。
【名师点睛】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
1.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1)两物体间有弹力;(2)接触面不光滑;(3)两物体发生了相对运动(滑动). 2.大小:(1)两个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与正压力FN成正比,即F=μFN.(2)对公式F=μFN的理解与应用
①公式中的μ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反映接触面本身的特性,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受力情况均无关,没有单位.
②公式中的FN是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俗称“正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力),压力的大小在许多情况下需结合物体的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③滑动摩擦力F大小与FN成正比,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两物体的接触面相切并且跟它们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警车有三种行进方式:a为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为先减,D对。
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时的速度也为速再加速;c为先加速再减速,则()A.a种方式先到达
B.bc两种方式平均速度一样,一齐到达 C.c种方式平均速度最大,最先到达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先加速再减速,平均速度大于,根据,b先减速再加速,平均速度小于,c,知c的运动时间最短,b的运动时间最长,c种方式先到达.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通过定义式分析判断,本题也可以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分析判断.
5.电视台讲解棋局节目中棋盘竖直放置,棋盘由磁石做成(与棋子间体,若某棋子静止,则()A.棋盘面可选足够光滑的材料
B.若棋盘对棋子的磁力越大,则对其摩擦力也越大 C.棋盘对棋子作用力比棋子对棋盘作用力大 D.棋盘与棋子间有三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竖直方向上二力平衡知:f=G,G应不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则有:,),棋子可视为被磁石吸引的小磁F一定,要使棋子不滑下,应增大最大静摩擦力,为此应增大,棋盘面应选取较粗糙的材料,故A错误.棋盘对棋子的吸引力与棋盘面对棋子的弹力平衡,静摩擦力与棋子的重力平衡,棋盘对棋子的磁力增大大,对其摩擦力始终等于重力.故B错误.棋盘对棋子作用力与棋子对棋盘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错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个力各对应一个相互作用力,即:①磁性黑板对它的支持力和它对黑板的压力;②黑板对它的吸引力和它对黑板的吸引力;③磁性黑板对它向上的摩擦力和它对黑板向下的摩擦力.故磁铁受到三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故选D.【点睛】首先对棋子进行受力分析,根据棋子的运动状态,结合平衡的条件分析棋盘面应选取的材料.然后掌握平衡力时应注意其关键点:二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明确这一点即可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进行区分.
6.设有一架直升机以加速度a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起飞,已知飞机在上升过程中每秒钟的耗油量(p、q均为常数).若直升机欲上升到某一定高度处,且耗油量最小,则其加速度大小应为()A.B.C.【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设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高度为h,由
得,则消耗的油量 D.,知考点: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二、多选题(4小题)
时,油量消耗最小,解得,故B正确。
7.下列所给的质点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中能反映运动质点回到初始位置的是()A.B.C.D.【答案】AD 【解析】试题分析:在位移时间图像中,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规律,图A中物体的始末位置相同,都在x=0位置,故回到初始位置,图C中初位置在x=5m处,末位置在x=-5m处,没有回到初始位置,故A正确C错误;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与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轴上方表示正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位移,在图B中面积不为零,图D中面积和为零,所以D正确B错误; 考点:考查了运动图像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要明确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要能区分出斜率与面积等的含义.
8.物体以初速度竖直上抛,经3s到达最高点,空气阻力不计,g取A.物体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B.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5m C.物体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5:3:1 D.物体在1s内、2s内、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9:4:1 【答案】BC,方向竖直向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点睛】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为g,方向竖直向下,上升阶段:匀减速直线运动,达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加速度还是g,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
9.如图所示,已足够长传送带以速度顺时针转动.B端一行李包(可视为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左滑上传送带后,先向左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向右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已知行李包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下列关于行李包所受到的摩擦力分析正确的是()
A.行李包向左运动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B.行李包向右加速运动时,受到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C.行李包从滑上传送带到与带一起匀速运动前,一直受到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D.行李包与传送带一起匀速时,也会受到传送带施加的向右的静摩擦力 【答案】AC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传送带足够长,物体冲上皮带后,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物体减速向左滑行,直到速度减为零,然后物体会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加速,故AC正确,B错误;当行李包与传送带一起匀速时,不受摩擦力作用,故D错误.故选AC.【点睛】本题关键是对于物体返回的过程分析,物体可能一直加速,也有可能先加速后匀速运动。10.如图所示,质量为2m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地面上的质量为3m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定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质量为M的物体C,物体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一切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A一定受到重力、绳子拉力和弹簧弹力三个力作用 B.轻质弹簧对A的弹力可能向下
C.轻质弹簧若是压缩状态,压缩量一定小于D.物体C的质量M不可能大于【答案】BCD
【解析】试题分析:当M大于2m时,A要保持静止,则弹簧要伸长,故弹力对A的弹力向下,当M小于2m时,A要保持静止,则弹簧要压缩,故弹力对A的弹力向上,当M等于2m时,A要保持静止,则弹簧的弹力为0,处于原长,因无法确定M与2m的大小关系,故不能确定A受几个力作用,故A错误,B正确;若轻质弹簧是压缩状态,对A,由平衡条件:整体受力分析可知,当B刚好离开地面时有:故选BCD.三、实验题(2小题)
1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____________(请选择“低压直流”、“4-6v交流” “220V交流”)电源,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选择“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2)图甲为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计数点,解得:,故C正确;对AB,得:M=5m,为M的最大值,故D正确.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
……,取平均值;
方法B:由 取平均值。
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____________;方法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B中有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_(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__(填写系统或偶然)误差。
图乙为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计数点,但由于疏忽第3个计数点位置被污物遮盖,无法看出。该同学仍可直接利用图中的数据可求得:①该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② 打下第2记数点时的速度约为__________
。(以上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220V(2).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3).(5).B(6).偶然(7).0.74(8).0.40
(4).【解析】试题分析:(1)电火花计时器的电源应使用220V交流电压;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由于小车运动较快,可能会使打出来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方法A:,,故,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数据只有,不利于减小偶然误差;方案B:,,故,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数据只有,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偶然误差;故方案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
设1、2间的位移为,2、3间的位移为,3、4间的位移为,4、5间的位移为;因为周期为0.02s,且每打5个点取一个记数点,所以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s;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又,得:,根据某段平均速度等于中时刻的瞬时速度,第2点的速度为
12.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1)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图,纵轴是钩码质量m,横轴是弹簧的形变量x.由图可知:图线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 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字);
(3)如图(丙)所示,实验中用两根不同的弹簧a和b,画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F-L图像.下列正确的
(g取)(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是(______)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弹力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答案】(1).毫米刻度尺(2).弹簧自身重力(3).4.9(4).B 【解析】试题分析:(1)实验需要测量弹簧伸长的长度,故需要刻度尺;(2)图线的物理意义是表明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量大小成正比。由k=
=4.9N/m。由图可知,当F=0时,x=0.5cm,说明没有挂重物时,弹簧有伸长,是由于弹簧自身的重力造成的。故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弹簧有自重,实验中没有考虑(或忽略了)弹簧的自重.
(3)F-L图像横坐标的截距表示原长,故b的原长比a的长,选项A错误;由k=
=
知,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选项B正确、C错误;图线的物理意义是表明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量大小成正比,选项D错误。
考点: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实验
四、计算题(2小题,)13.一辆客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客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为速度大小的速度行驶,如果司机发现前方有突发情况,采取刹车措施。已知t0=0.6s(司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措施经历的时间),客车刹车后,以加的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1)该客车的刹车位移的大小。
(2)若司机发现的是正前方46m处有一货车正以客车是否会撞到货车上?
【答案】(1)243m,(2)不会撞上.的速度沿同一方向匀速行驶,又问此后的过程中
(1)由题意得:
,代入数据解得:
…①(2)客车开始减速时两车相距:客车匀减速至与货车速度相同,经历时间t,有
…②
客车位移货车位移 因…③ …④,故不会撞上.
和14.木块A、B质量分别为,与原长为、劲度系数为轻弹簧相连接,A、B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此时弹簧被压缩了5cm。已知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推力F=2N作用在木块A上,如图所示(g取(1)求此时A,B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当水平推力不断增大,求B即将开始滑动时,A、B之间的距离(3)若水平推力随时间变化满足以下关系开始滑动前A受到的摩擦力
图像。
, 求A、B都仍能保持静止状态时间,并作出在A),【答案】(1)向右,向左;(2)11cm,(3).【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A、B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关系,根据平衡条件进行求解;(2)当B要开始滑动时弹簧弹力不变,则A、B的距离等于原长减去压缩量;(3)A开始滑动时B静止,则弹簧弹力不变,求出此时的时间,在A没有滑动前,根据平衡条件求出 的表达式,并作出图象。(1)由:此时假设A、B均仍保持静止状态 由题得:对A有: 方向向右;
对B有:
则假设成立
(2)当B要开始滑动时,此时,由则:
A、B间距离:
方向向左,(3)在A没有开始滑动前,A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弹力不变 则有:得:
设t时刻A开始滑动,此时B静止,弹簧弹力不变 对A:
代入数据解得:t=26s 作出在A开始滑动前A受到的摩擦力
图象如图所示
第三篇:重庆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秘密★启用前
2013年重庆一中高2016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
语 文 试 题 卷 2013.11
语文试题卷共7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5题为选择题,45分;第16至24题为非选择题,105分。满分15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15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16至24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原创)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通缉(jī)淬火(cuì)炽热(zhì)挥斥方遒(qiú)....B.漫溯(sù).C.慰藉(jiè).D.租赁(lìn)
.绯闻(fēi).桎梏(gù).
拖累(lèi)
.
场院(cháng).
滂沱大雨(pāng).
锐不可当(dāng).忤逆(wǔ)剽窃(piāo)一哄而散(hōng)...2.(原创)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横亘 戮力 提纲挈领 陨身不恤 B.坍塌 撕杀 睚眦必报 不胫而走 C.凄婉 沉疴 意兴阑珊 寥若晨星 D.凋敝 喋血 委曲求全 嗔目结舌 3.(原创)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香港《文汇报》8日报道指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峰会上提到,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难啃的硬骨头。主席的讲话有的放矢,出新三中全会改革路线图。②中国电信内部已经开始进行CDMA版iPhone的内测,而且计划提供比联通更高的补贴,如果最终属实,在苹果iPhone热销的背后,运营商难免背上沉重的 压力。
③随着重庆车展的开幕,网民对车展关注指数屡创新高,记者发稿时,网民的关注度达到了近期的顶峰,相比车展开幕前攀升了80%。
A.披露 盈利 截止 B.透露 盈利 截至 C.透露 营利 截止 D.披露 营利 截至 4.(原创)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厦门导游大赛中,参赛选手韩伟把多位当红明星的招牌动作和代表作品重新编排,他绘声绘...色的模仿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B.经过旷日持久的艰苦训练,女排队员掌握了新拦网技术,形成了严密而有效的攻防组合阵势,....终于在大赛中击败对手,重新夺冠。C.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收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D.北京教委提出2016年高考语文变为180分,英文却从150分变为100分,英语在高考中占的比重大大降低。这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地开始酝酿英语考试改革,准备拿英语“开刀”。.......5.(原创)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
B.航母是一个国家军力的象征,中国航母的成功海试,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海军位于世界一流水平,足以保障国家的安全。C.为提升城市形象,沙坪坝陈家桥街道将在河道边修建公园,给当地居民提供温馨舒适的休闲、玩乐和健身。
D.《变形金刚4》在武隆天生三硚热拍,这让武隆成为了全球影迷关注的焦点,其宣传效果无疑是巨大的。
6.(原创)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①顾计不知所出尔 顾:考虑 .②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 .③大礼不辞小让 辞:计较,讲究 .④越国以鄙远 鄙:把 „„ 当作边邑 .⑤秦武阳奉地图匣 奉:奉献 .⑥乃令张良留谢 谢:感谢 .⑦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好,交好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①②④ D.③⑥⑦
7.(原创)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范增数目项王 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 ⑤ 使使以闻大王 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⑦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⑧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晋军函陵 ...A.①③⑨/②⑥/④⑤⑦⑧ B.①③⑥/②⑨ /④/⑤⑦⑧ C.①③/②⑥⑨/④⑤⑦⑧ D.①②⑥⑨/③④/⑤⑦/⑧ 8.(原创)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敢以烦执事 常以身翼蔽沛公 ..B.秦王还柱而走 拔剑切而啖之 ..C.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9.(原创)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沛公奉卮酒为寿
C.使毕使于前 具告以事 D.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12题。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
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诗》曰:‚大夫夙退,无.使君劳。‛又曰:‚温恭朝夕,执事有恪。‛此之谓也。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汉〃刘向《列女传〃楚庄樊姬》)10.(原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 擅:擅长 .B.丘子避席,不知所对 对:对答 .C.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夙:早 .D.非刺虞丘,蔽贤之路 非:非议 .11.(原创)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樊姬“善于劝谏”的一组是 ①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 ② 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
③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 ④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 ⑤(虞丘子)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 ⑥樊姬谦让,靡有嫉妒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原创)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喜欢打猎,夫人樊姬不断劝谏,不吃禽兽肉,终于使庄王有了改变,勤理政事。B.庄王曾经上朝,散朝时很晚。樊姬迎接他,问他为什么回来这么晚,难道不感到饥饿疲倦吗,庄王说是跟贤者在一起就不觉得饥饿疲倦了。C.虞丘子听了楚庄王转告樊姬对他的评价,马上以实际行动推荐孙叔敖,辞退了不贤能的官员,改正了任人唯亲的错误。
D.楚庄王的夫人樊姬毫无嫉妒之心,胸怀豁达,知人善任,历史上对她的评价很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
我自失道。‛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13.(原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善骑射,杀首虏多 用:由于,因为。.B.皆惊,上山陈 陈:同“阵”。摆开阵势 .C.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坚:使„„坚定 .D.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竟然 .14.(原创)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①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饮食与士共之
③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④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15.(原创)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李广学习军事的一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结果三个匈奴人射伤了宦官,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被迫逃回到李广那里。
B.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引刀自刭。
C.李广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不善言辞,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D.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是司马迁最擅长的方法之一,在本文中作者就抓住李广最突出的特点,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细节,着力加以描写,使人物形象极为鲜明。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16.(1)把上面两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3分)
②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3分)
(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4处,2分)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选自苏轼《晁错论》)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咏荷上雨(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请简要分析下片“却是池荷跳雨”一句中“跳”字的好处。(3分)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3分)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3)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__________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4)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5)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6)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7)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8)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
证 人
飞机继续在羽田机场的上空盘旋,丝毫没有要着陆的意思。机上的旅客只被告知因为地面气候恶劣飞机暂时无法降落。因为飞机一直在天上飞着,所以我既无法打电话也不能回复电子邮件。这样一来,编辑部的同事们肯定急得一塌糊涂了。我正负责编辑一部短篇小说集,现在小说的作者大概也脸色铁青地急得团团转了吧。小说的校对已基本结束,可是到现在书名还没有着落。如果不尽快同相关部门联系敲定此事,那么小说的出版计划将会落空。我必须马上做的就是想个可以打动人并能被认可的书名。
我的座位在飞机中间三人座位靠右侧过道,旁边坐着一对父子。那位父亲是一个头戴巴拿马帽的中年男人,而儿子看上去还是一个刚上学的小学生。也许是飞行时间太久的缘故,孩子开始坐立不安了,这不,现在又不见了,一定是跑到乘务员那里添乱去了。我一直在思考着书名的事,可是由于这个小崽子——抱歉,这个称呼太粗鲁——不停地折腾,我简直无法集中精神思考,真是烦躁。不行不行,一定要集中精神,集中集中,我告诫着自己。书的主题是‚谎言‛,所以应该找一个能与此相关的短语,那么用‚谎言‛?‚撒谎‛?抑或用‚撒谎的法式黄油炸鱼‛?——都不行,谁听说过这样的书名?
‚哎呀,怎么还不降落呀?真没意思。快降吧快降吧。‛那小东西又跑来拽着父亲的袖子闹着。‚别闹,老实点。‛也许是感到了我厌恶的目光,那父亲哄着孩子并稍稍地朝我这边注视了一下。‚你不是跟妈妈保证过不闹人吗?‛‚可是,说一个小时就到了,现在都过去两个小时了。‛‚爸爸,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呀?‛父亲没有回答,只是面带愁容,长长地叹了口气。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从手提包里拿出了一个带盖子的容器,并打开了盖子:‚看看,猜猜这是什么?‛‚噢?什么?‛孩子提高了声音。父亲语气沉重地回答:‚这个是——舌头!‛‚啊?舌……舌头?‛孩子说着用手指着自己嘴里伸出来的舌头:‚是人的舌头吗?‛‚是啊。把舌头拽下来然后烘干就成了这个样子。‛‚为什么要那么做?‛孩子的声音在颤抖。‚为了教训那些坏孩子呀。‛父亲说着抓住了孩子的下巴:‚你也要别人把你的舌头拽下来烘干吗?‛孩子的嘴巴在父亲的手里被弄得一张一合的,他想叫但却叫不出声来。‚即使爸爸不把你的舌头拽下来,‛那位父亲威胁似的继续说,‚像你这样答应得好好的却说话不算数的家伙,死了以后也是‘只有会说好听话的舌头’能到天堂去,而身体却要掉到地狱里去。就算这样你也愿意吗?‛孩子惊恐万分地哭了起来。我皱了皱眉,长
长地叹了口气,‚别哭了!‛父亲对我歉意的微微一笑,有些慌乱地带孩子去洗手间了。
我的目光投向放在座位上的那个容器,里面果然装着满满的熏制的舌头——上等的鸭舌。这可是绝妙的下酒小菜呢。看着这些舌头——熏制鸭舌,那位父亲的话又回响在我的耳边:‚‘只有会说好听话的舌头’能到天堂去,而身体却要掉到地狱里去。‛——嘿,书名就是这个了。
飞机终于着陆了。尽管这时我和大家一样已经疲惫不堪,可还是立即打开手机拨通了那位作家的电话:‚书名已经想好了!‛作家关心的却不是书名:‚炸弹,没事吧?‛‚炸弹?!‛我被问得一头雾水。原来我乘坐的这班飞机之所以迟迟不能着陆,是因为地面指挥塔接到一个电话,说我们的飞机上有一枚待爆炸的炸弹,飞机降落到一定的高度炸弹就会爆炸,所以在情况彻底弄清楚之前飞机是不能降落的,于是飞机就一圈又一圈地在机场上空飞行了一个多小时。
结果却是有人恶作剧。
因为恶作剧而受到限制,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让人无法忍受的。事情并没有结束。
深夜,我打开电脑上网看当天的新闻,突然被一条新闻吸引住了:‚渎职案的证人因飞机晚点延误了时间而未能出庭作证。据警方证实,飞机晚点与渎职案有关。‛因为下一次的开庭要拖到大选以后,这对于案件当事人以及相关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有利的喘息机会。
照片上未能出庭的证人正是飞机上的那位父亲,面带愁容!
19.怎样理解文章划线句“‘只有会说好听话的舌头’能到天堂去,而身体却要掉到地狱里去”的含意?(2分)
20.小说第三段除了用对话描写外,还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塑造“父亲”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21.请以“我”为中心,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4分)
22.小说以“证人”作为标题,有哪些丰富含意?(4分)
23.明明是熏制的鸭舌,那位父亲却说成是“说话不算数”的人舌头,那位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方法有没有问题?请结合实际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分)
四.作文(60分)24.‚Tuhao‛(土豪)无疑是现今中国社会最热门的词汇,而且这个词不仅风靡中国,还‚走向世界‛。不久前,英国广播公司(BBC)就专门为‚Tuhao‛(土豪)一词做了一档节目。无独有偶,在此之前,《华尔街日报》也专门使用‚dama‛(大妈)这个用汉语拼音得来的单词关注中国大妈不容小觑的黄金购买力。
对“Tuhao”(土豪)、“dama”(大妈)之类的词成为英语的热词,你有何理解?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命题人:杨宾飞 审题人:杨小康
2013年重庆一中高2016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
语 文 答 案 2013.11
1.C【解析】A. 炽热chì B拖累lěi D.一哄而散hòng 2.C【解析】A.殒身不恤 B.厮杀 D.瞠目结舌
3.B【解析】披露:指公开发表、公布消息 透露:泄露或显露(消息、意思等);盈利:获得利润,属于客观结果 营利:谋求利润,属于主观行为;“截止”强调停止,完了,“截至”强调某一时刻,但是并未结束,后面仍继续。
4.D【解析】A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对象不当;B.旷日持久:指耗费时日。拖延得太久,含贬义;C.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望文生义;一石激起千层浪:比喻一句话或某一细小行动,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5.D【解析】 A.语序不当,应为:精神不振,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B.位于„„水平搭配不当;C.成分残缺,缺宾语,“健身”后加“环境” 6.B【解析】 ①顾:不过,只是;⑤奉:通:“捧”,两手捧着;⑥ 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义 7.B【解析】 ①③⑥名词作状语/②⑨ 名词作动词/④形容词作动词/⑤⑦⑧动词作使动
8.B【解析】A.以,介词,拿,用 B.连词,修饰关系,不翻译‘连词,顺接关系,可译为“就”C.乃:副词,相当于“就”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翻译
9.B【解析】B第一句是定语后置,第二句是省略句.A是判断句C是状语后置.D.是宾语前置 10.A【解析】擅:独占 11.C.【解析】①是写樊姬对王的迎接
④是虞丘子的行为
⑥是樊姬的谦让个性 12.C【解析】“进贤退不肖”有错,只有进贤,没有退不肖。13.D【解析】竟,最终,一直到 .B【解析】①是李广面对匈奴军的策略,不属于平素治军的范畴。③句写李广的轻财⑥句写百姓对李广之死的悲痛。15.A【解析】“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有误。原文“杀其骑且尽”中“且”是“将要” 16.(1)①庄王让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以为”,“三季”“以霸”各1分。)
②等到他死的那天,天下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尽情哀痛。(“及”,“知”,各1分,省略句“为之尽哀”1分)
(2)断句: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参考译文:古代的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但要有超出普(通世)人的才华,也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过去大禹治水,打通龙门,疏通大河,来使河流流进大海。当他的功业尚未成就的时候,也有溃堤、渗露(冲突也是溃堤渗露的意思)等等可怕的灾祸,只有能够预先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来了(就可以)不畏惧,而且(能够)慢慢地为这件事情谋划,因此能够得到最终的成功。
17.(1)“跳”就是“跳动、跳跃”之意。雨点在荷叶上快速跳跃,一方面有力衬托了雨势之急(1分);另一方面也是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描写得绘声绘色,生动别致。(1分)
(2)开始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满湖烟水,闻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1分);忽然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使诗人午梦惊醒(1分);诗人醒来眼前却出现了“荷叶跳珠”、“水银流泻”更加美妙的境界,欣喜之情又油然而生(2分)。(不拘泥于答案,只要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18.(1)百舸争流(2)在星辉斑斓里放歌(3)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5)泣涕涟涟(6)札札弄机杼(7)何时可掇(8)羁鸟恋旧林
19.只说好话,言而无信的人,可得暂时的好处,最终得不到好下场。
20.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各1分,分析3分,如“也许是感到了我厌恶的目光”“抓住了孩子的下巴”“歉意的微微一笑”表现父亲对孩子严格要求,对我心怀歉意。
21.我在飞机上为书名而焦虑;我从父子的对话中得到书名;我下飞机,了解到飞机晚点的原因;我看新闻,知道父亲是一个证人。(各1分)22.“证人”指代丰富:①那位父亲是一件渎职案的证人;②“我”是那位父亲欺骗威胁儿子的证
人;③“我”是那位父亲因飞机误点而延误了时间未能出庭作证的证人;(3点答到任意2点得4分)
23.答案示例①有问题。(1分)诚信是教育的根本,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当中,教育者的诚信显得更为重要,只有教育者做到诚信,受教育者才能在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中学会诚信。(观点2分);结合实际,略,3分。
②没有问题。(1分)孩子还小,当时情况又特殊,那位父亲心里也很急,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观点2分);结合实际,略,3分。
《列女传·楚庄樊姬》译文
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庄王登上皇位之后,喜欢打猎,樊姬不断规劝他,于是樊姬不吃禽兽的肉。楚庄王改正了过错,努力治理政事。庄王曾经上朝,散朝时很晚。樊姬迎接他,问:‚为什么回来这么晚?难道不感到饥饿疲倦吗?‛庄王说:‚跟贤人在一起,就不知道饥饿疲倦了。‛樊姬问:‚王所说的贤人是谁啊?‛庄王说:‚是虞丘子。‛樊姬听了,掩着嘴笑起来。庄王问:‚你笑什么呢?‛樊姬说:‚虞丘子算是贤了,不能说是忠。‛庄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樊姬说:‚我伺候大王十一年了,派人到郑国、卫国寻求贤女献给大王,现在比我贤的有两人,跟我并列的有七人,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爱宠吗?我听说堂上女子多,就可以用来观察她们的才能,我不能因为私情蒙蔽国事,想要大王多见到一些人,了解别人的才能。我听说虞丘子任楚国丞相十余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那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我笑这些,不也是应该吗!‛庄王听了很高兴。第二天,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丘子,虞丘子离开座位,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他推荐给庄王,庄王让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楚国史书这样记载:‚庄王成为霸主,是樊姬的力。‛《诗经》说:‚官员们早点退朝,不要使国君太辛劳。‛又说:‚整天温和恭敬,认真办事。‛说的就是这些情况。
颂:樊姬谦让,没有嫉妒。推荐美人,跟自己在一起。非议讽刺虞丘子,挡住了贤人进身的路。楚庄王听从她,成就了楚国的霸业。
《史记〃李将军列传》译文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到了半夜,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然后比射箭,按射中较密集的行列还是较宽疏的行列来定罚谁喝酒。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李
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后来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塞以后 从东路出兵。军中没有向导,军队糊里糊涂地迷失道路,会师时落在大将军的后面。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
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第四篇: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总结反思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总结反思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总结反思
又是一次笔尖的较量,又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总喜欢把人生比作是牌局,每个人都想把手上的那副牌打好,明知输赢是命定,可不到最后谁也不肯认输。其实这世上无非你我他,今日你的赢,就是他的输;明日他的赢,就是我的输。但每一次翻牌的时候,总忍不住问,输的那个人会不会是我?可到底什么才算是输?只要生命不断,任何的输局都可以反败为胜。只有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就真的是一个输者了,与这世间的一切诀别,什么也带不走。只是做一个纯粹而干净的人,一无所有地离开,就是真的输了吗?时光也学会了沉默,那是因为它早已读懂了人世的悲喜,懂得再繁复的情节、再美丽的故事都会散场。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早早给人生结局埋下了一个完美的伏笔,却不知道,世事无常,并不会按照你的意愿行走。结果往往是与你设定的方向背道而驰,在毫无防备的时候伤的你措手不及。那是因为人太渺小,而这个苍茫的人间太寥廓、太深远。操纵命运的神灵不可以成全我们的生,同样也不能成全我们的死,而最终降落在身上的是幸运还是不幸,只看自己的造化。
分流考试近在咫尺,而自己始终处于那种迷迷茫茫、朦朦胧胧的状态,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每一次考试过后,总为几门考得较好的科目沾沾自喜,哪几门过平均分了,又是哪几门进全班前五了,从来没有认真去分析究竟还有哪些不足,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许,这也是我的成绩始终无法稳步前进的原因之一吧。每次考试过后都会写反思,然而又有多少是自己真正做到的呢?答案也许只有自己知道。现在,应该给自己这次期中考试来做个总结了,另外以后的一些注意也写上了。
语文:关注基础 仔细考试
在学习的这么多门科目中,也许语文是我比较擅长,也是比较感兴趣的一门。然而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我的语文分数并不算太高,追根究底,还是因为那次的全科竞赛考得还可以,以致于这次考试前都没有花多少时间去复习。而且,在考试期间,阅读短文时根本就没有静心去体味、去感受。因此,才会名落孙山。在以后的学习中,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我应该脚踏实地,用心去积累,去学习,关注基础。
数学:勇敢面对 多做拓展
这次的数学考得十分不理想,无论是普通的试卷,还是加试试卷。也许,我天生对数学就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就退缩、就放弃,最后导致数学成绩直线下降。这一次的加试其实并不算难,然而我在阅读过题目后就在心底里将这条题目在心底的天平上测量了一下。凡是觉得有些难度的就不想挑战,最后试卷空白一片。这也是现在我面临的最大的危机,平时上课时不动脑思考,考试时就会大脑空白一片,这期间是有必要的联系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我应该逐渐去接受数学,慢慢去适应数学,坚持每日做一道数学题,让我不再望而生畏。
英语:多看错题 勤奋积累
英语其实每一次加试都考得不算太难,关键是要上课认真听讲。其次就是做题要有耐心,尤其是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时,更应该反复阅读,直至自己弄懂了文意,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这次的英语加试我花了大约40分钟就做完了,剩下的20分钟,我是在等,等待下课,等待收卷,等待吃饭,丝毫没有想过应该把剩下的时间用来检查,所以这次英语加试的分数也一些难看。第二点,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积累,多积累生词。现在我们做的完形填空一般都会出现十至二十个生词,有些生词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测,而一些则需要平日的积累。几次考试下来,我发现:凡是英语考得好的,都是完形填空扣分较少的,而完形填空扣分较少的,都是词汇比较丰富的。在以后学习英语的道路上,我会多看看错题,多积累词汇,好好考试。
物理:不惧难题 深入思考
物理其实现在还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科目,然而作为xx科技特长班的一份子,就应该把它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科目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这几门学不好,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将会学习的化学。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应该不惧难题,有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提出来,知道弄懂为止。
总结到这里也差不多了,先提出了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我应该先把这些基本的问题解决之后,再去改正深层次的问题。做那个最棒的自己。
第五篇: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总结
同学们盼望已久的期中考试终于结束了!这是大家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次大型考试,它可以对大家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也是我们向家长、老师交上的第一份“答卷”。几个月前,同学们还在初中紧张备考。当大家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一瞬间,心中一定充满了太多的喜悦与决心——我终于有机会、有能力再一次站在高中的起跑线上,奋力拼搏、不断进取、追求卓越,不负家人的期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由于本届学生是初中“课改”的首批毕业生,又正好赶上高中“课改”,各初中的化学教学内容从广度、深度等方面都不尽相同,这些都给我校高一化学顺利进行初高中衔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虽然高一化学备课组8位老师都是高三把关教师,都有丰富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经验,但还是分别先后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新教材研修,系统深入地学习、比较了3套新教材,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人教版”新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知识的呈现方式既注意了“学科与社会”相融合,又关注“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突出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模糊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精心设计了“科学探究”部分,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材设计灵活、有弹性,例如,以化学必修(1)教材的第一、二章为例,两章教材共5节内容,教材中在10处设置了“思考与交流”栏目,共提出了16个供学生思考与讨论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弱化了计算,学生计算能力比较差,对某些计算的问题,一些学生不会做,或错得一塌糊涂;强调了学生动手能力、探究方法的培养,而削弱了对学生整体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两本必修教材由原来高中三册书(三年用)内容的精华浓缩而成,难度大,内容多,只给72个学时,课时不足;有些实验设计不理想;教材课后习题量较少,学生学完新内容后难以得到必要的巩固和训练„„
针对以上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全学年统一进度、难度、广度、习题、测验、讲评、反馈、答疑。编写了《新课标化学导学》,选配了《同步练习》、《随时练》、《单元检测》、《自主练习》、《复习提纲》等。从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
本次化学考试范围是新教材必修(1)前2章。由于新教材知识体系的安排决定了几乎都是化学实验以及基本概念理论知识,没有元素化合物。试卷难易适中、考查全面。
从答卷看,绝大多数同学达到了预期目标。极个别同学成绩不理想,我们认为有以下原因:化学相对于其他学科,学生接触比较晚;主观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掌握它的学习方法;还沿用初中的方法,没有紧紧跟住老师、积极配合老师;只“专心听讲”不记书面笔记;主动减少了自己的作业、练习数量,特别是隐形作业;没有抓住“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总结”的认知规律;对老师试卷讲评的重视程度不够;定期总结、查缺补漏不够;化学用语要加强;平时不愿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只重视题目答案,忽略了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可能这些都要或多或少地影响化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