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串讲资料三1
简单上网简单学习尽在www.xiexiebang.com
8.《答司马谏议书》
作者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书信体驳论文。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针对性。
掌握本文驳论点的反驳方法。
理解王安石反驳司马光观点的说理步骤。
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柔中寓刚,语言委婉有礼,意志坚决果断。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3)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4)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5)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6)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简单上网简单学习尽在www.xiexiebang.com
简单上网简单学习尽在www.xiexiebang.com
(3)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4)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5)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6)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9.*《论毅力》
本文选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了解本文的针对性。
理解本文各段中的比喻句和层递句,掌握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2)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3)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4)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5)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6)被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简单上网简单学习尽在www.xiexiebang.com
简单上网简单学习尽在www.xiexiebang.com
(1)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
(2)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3)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4)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5)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10*《灯下漫笔》
作者鲁迅,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文是鲁迅写的一篇文艺性论文。
概括说明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心论点,说明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第一部分中作者对历史的剖析和鲁迅所指“第三样时代”的含义。
理解第二部分中作者对复古主义者赞美的“固有精神文明”和军阀统治的现实的剖析。
理解本文行文中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文艺性、形象化说明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掌握本文所用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方法。
11.《论气节》
作者朱自清,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
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结合有关段落,说明本文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方法。
简单上网简单学习尽在www.xiexiebang.com
简单上网简单学习尽在www.xiexiebang.com
掌握文中具有对应关系的词语,说明其对应意义。
12.*《论快乐》
作者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掌握本文所揭示的“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人生哲理,理解作者阐发这一哲理所选择的角度。
理解本篇随笔见解深湛、征引繁富、联想丰赡、妙趣横生、词采精妙的写作特点。
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比喻和警策语。
13.《心灵的灰烬》
作者傅雷,现代著名翻译家。这是一篇书信体散文。
理解“心灵的灰烬”的含义。
理解本文反映的作者人生态度。
理解文中太阳、雨水、古战场等比喻对强化本文哲理的作用。
14.《选择与安排》
作者朱光潜,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理解本文关于写文章应该如何选择和安排材料的主要观点。
理解本文广征博引、取用精当的特点。
掌握本文所运用的类比推理方法。
简单上网简单学习尽在www.xiexiebang.com
简单上网简单学习尽在www.xiexiebang.com
15.《论学问》
作者培根,英国16世纪哲学家、散文家。
理解本文阐述的两个问题:一是治学的目的,一是治学的方法。
理解各种学问对人精神的影响、作用。
理解本文用比喻和精辟的语言阐述深刻道理的特点。
16.《郑伯克段于鄢》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左传》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理清本文情节发展的主要脉络。
了解郑庄公、共叔段和姜氏的性格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一段文字:自“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至“不义不暱,厚将崩”。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2)姜氏何厌之有?
(3)不如早为之所。
(4)多行不义,必自毙。
(5)君将若之何?
简单上网简单学习尽在www.xiexiebang.com
简单上网简单学习尽在www.xiexiebang.com
(6)公赐之食,食舍肉。
(7)其是之谓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亟请于武公。
(2)都城过百雉。
(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4)无庸,将自及。
(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6)公伐诸鄢。
(7)请以遗之。
(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9)爱其母,施及庄公。
17.《冯谖客孟尝君》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其整理编订者是西汉刘向。
了解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了解冯谖为孟尝君“市义”行为中蕴涵的“民本”思想及积极意义。
简单上网简单学习尽在www.xiexiebang.com
简单上网简单学习尽在www.xiexiebang.com
分析冯谖的性格特征,掌握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3)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4)窃以为君市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3)孟尝君怪之。
(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5)驱而之薛。
(6)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18.*《李将军列传》(节选)
本文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
掌握李广性格的主要特征;说明作者通过李广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简单上网简单学习尽在www.xiexiebang.com
简单上网简单学习尽在www.xiexiebang.com
掌握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理解本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在刻画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
(1)自“匈奴大人上郡”至“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2)自“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至“士以此爱乐为用”。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2)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3)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4)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5)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6)(程不识)为人廉,谨于文法。
(7)胡虏易与耳!
(8)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9)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简单上网简单学习尽在www.xiexiebang.com
简单上网简单学习尽在www.xiexiebang.com
(2)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3)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4)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5)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
(6)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7)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8)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9)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10)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11)为虏所生得。
(12)急诣部,如书。
(13)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14)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简单上网简单学习尽在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2010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串讲资料
总要求
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复习考试内容
一、汉语基本知识
「要求」
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作家作品知识
「要求」
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
「要求」
1.议论文
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证论)、比喻论证等。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2.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3.诗、词、曲、赋
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而富有形象性;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词有词牌,写词必须受词调的限制,句式以长短句为主,押韵比较灵活。
曲可分为散曲和剧曲。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散曲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赋是汉代形成的特殊文体,讲究铺叙、文采、对仗和韵律,一般采用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结构方式。
4.小说
小说一般具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
四、写作知识
「要求」
1.主题和题材
主题即文章的思想观点,要求正确、深刻、鲜明、集中。题材即用于写作的材料,要求真实、典型、新颖。
2.结构
结构即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包括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文章的结构要求完整、清晰、严谨。
3.表达方式
(1)叙述
叙述的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叙述要线索清楚,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
(2)描写
描写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光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等。描写要有的放矢,突出特征,富于情感。
(3)抒情
抒情的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方式。抒情要自然真挚。
(4)议论
议论要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典型,论证严密充分。
4.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文章的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洁。
五、作品阅读分析
「要求」
理解课文的主旨,把握结构特点,掌握表现手法,体味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操,提高人文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篇目:
议论文
1.*《季氏将伐颗臾》 《论语》
2.*《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3.*《秋水》(节选)《庄子》
4.*《谏逐客书》 李斯
5.《陈情表》 李密
6.《答李翊书》 韩愈
7.*《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8.《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9.《论毅力》 梁启超
10.*《灯下漫笔》 鲁迅
11.《论气节》 朱自清
12.《论快乐》 钱钟书
13.《心灵的灰烬》 傅雷
14.《选择与安排》 朱光潜
15.《论学问》 培根
记叙文
16.*《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17.《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18.*《李将军列传》(书选)《史记》
19.*《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20.*《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21.《报刘一丈书》 宗臣
22.《马伶传》 侯方域
23.《往事》(——之十四)冰心
24.《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
25.《故都的秋》 郁达夫
26.《沙滩上的脚迹》 茅盾
27.《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
28.《箱子岩》 沈从文
诗词典赋
29.*《氓》 《诗经》
30.《国殇》 屈原
31.*《陌上桑》 汉乐府
32.*《短歌行》(其一)曹操
33.*《饮酒》(其五)陶渊明
34.《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35.《山居秋暝》 王维
36.*《行路难》(其一)李白
37.*《蜀相》 杜甫
3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39.《杜陵叟》 白居易
4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41.(泊秦淮)杜牧
42.*《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陆游
43.《炉中煤》 郭沫若
44.《再别康桥》 徐志摩
45.*《北方》 艾青
46.《门槛》 屠格涅夫
4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48.《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49.*《水调歌头》(明月见时有)苏轼
50.《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5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52.*《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53.《长亭送别》 王实甫
54.*《前赤壁赋》 苏轼
小说
55.*《宝玉挨打》 曹雪芹
56.*《**》 鲁迅
57.*《断魂枪》 老舍
58.*《米龙老爹》 莫泊桑
59.《苦恼》 契河夫
60.*《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
(上列篇目中带*号者为精读篇目)
六、课文知识要点
1.*《季氏将伐颛臾》
本文选自《论语。季氏》。《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说明孔子反对季康子攻伐颛臾的理由;理解本文所体现的孔子关于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了解本文的驳论性质,掌握本文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的议论方式。
识别本文所用的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种论据,理解本文运用论据的多样性。
理解文中重点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比喻作用及其含义。
理解本文的反诘句,说明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1)求,无乃尔是过与?
(2)何以伐为?
(3)焉用彼相矣?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是社稷之臣也。
(4)无乃尔是过与?
(5)是谁之过与?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寡人之于国也》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和孔子合称孔孟,同属儒家学派。
掌握本文中心:围绕为何“民不加多”与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着重表现盈轲的王道仁政思想。
理解和掌握“不违农时”至“王道之始也”和“五亩之宅”至“未之有也”这两段文章所采用的连锁推理句式:以前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这种说理方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承接紧密,气势充沛。
理解和掌握本文排比句在加强文章气势上的作用。
理解本文“五十步笑百步”这个著名比喻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2)邻国之民不加少。
(3)弃甲曳兵而走。
(4)谷不可胜食也。
(5)斧斤以时入山林。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7)谨庠序之教。
(8)申之以孝悌之义。
(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俄莩而不知发。
3.*《秋水》(节选)
本文书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和老子合称老庄,同属道家学派。
掌握本段文字的宗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理解本段文字在客观上对今人的启迪:学无止境,认识无止境,因此不能满足,应努力进取。
掌握本文以寓言形式阐明观点的写作手法;掌握本文以大量比喻说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东面而视。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4)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望洋向若而叹曰。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3)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拘于虚也。
4.*《谏逐客书》
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是李斯写的一个奏章。
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始终正反并论、利害对举的说理方法;掌握本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和选词炼句的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自“臣闻地广者粟多”至“此所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2)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3)强公室,杜私门。
(4)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5)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6)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7)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5.《陈情表》
本文是西晋时李密写给武帝的奏疏。
了解作者所陈述的不能奉召出仕的个人理由,是为侍奉自幼相依为命、现已年老多病的祖母;体味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一“抗命”行动的积极内涵。
掌握本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方式。
理解本文夹叙夹议,以情动人的艺术特色。
了解本文骈、散结合的文体特点。
掌握沿用至今的成语、短句,并理解其意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6.《答李诩书》
作者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书信体议论文。
理解本文提出的作家品德、学问修养与文章写作的关系。
掌握下列两个比喻句的意思:
(1)根之茂者其实遂;
(2)膏之沃者其光晔。
理解韩愈“唯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
理解韩愈“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的写作主张。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耶?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耶?
(2)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3)虽如是,其敢自谓见于成乎?
(4)志乎古,必遗乎今。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2)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3)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4)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7.*《五代史伶官传序》
作者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五代史。伶官传》的序文,也是一篇史论。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国家的兴亡衰败,主要取决于人事。
掌握本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对比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了解本文所使用的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3)请其矢,盛以锦囊。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6)智勇多困于所溺。
8.《答司马谏议书》
作者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书信体驳论文。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针对性。
掌握本文驳论点的反驳方法。
理解王安石反驳司马光观点的说理步骤。
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柔中寓刚,语言委婉有礼,意志坚决果断。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3)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4)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5)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6)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3)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4)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5)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6)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9.*《论毅力》
本文选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了解本文的针对性。
理解本文各段中的比喻句和层递句,掌握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2)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3)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4)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5)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6)被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
(2)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3)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4)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5)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10*《灯下漫笔》
作者鲁迅,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文是鲁迅写的一篇文艺性论文。
概括说明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心论点,说明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第一部分中作者对历史的剖析和鲁迅所指“第三样时代”的含义。
理解第二部分中作者对复古主义者赞美的“固有精神文明”和军阀统治的现实的剖析。
理解本文行文中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文艺性、形象化说明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掌握本文所用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方法。
11.《论气节》
作者朱自清,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
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结合有关段落,说明本文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方法。
掌握文中具有对应关系的词语,说明其对应意义。
12.*《论快乐》
作者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掌握本文所揭示的“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人生哲理,理解作者阐发这一哲理所选择的角度。
理解本篇随笔见解深湛、征引繁富、联想丰赡、妙趣横生、词采精妙的写作特点。
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比喻和警策语。
13.《心灵的灰烬》
作者傅雷,现代著名翻译家。这是一篇书信体散文。
理解“心灵的灰烬”的含义。
理解本文反映的作者人生态度。
理解文中太阳、雨水、古战场等比喻对强化本文哲理的作用。
14.《选择与安排》
作者朱光潜,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理解本文关于写文章应该如何选择和安排材料的主要观点。
理解本文广征博引、取用精当的特点。
掌握本文所运用的类比推理方法。
15.《论学问》
作者培根,英国16世纪哲学家、散文家。
理解本文阐述的两个问题:一是治学的目的,一是治学的方法。
理解各种学问对人精神的影响、作用。
理解本文用比喻和精辟的语言阐述深刻道理的特点。
16.《郑伯克段于鄢》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左传》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理清本文情节发展的主要脉络。
了解郑庄公、共叔段和姜氏的性格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一段文字:自“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至“不义不暱,厚将崩”。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2)姜氏何厌之有?
(3)不如早为之所。
(4)多行不义,必自毙。
(5)君将若之何?
(6)公赐之食,食舍肉。
(7)其是之谓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亟请于武公。
(2)都城过百雉。
(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4)无庸,将自及。
(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6)公伐诸鄢。
(7)请以遗之。
(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9)爱其母,施及庄公。
17.《冯谖客孟尝君》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其整理编订者是西汉刘向。
了解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了解冯谖为孟尝君“市义”行为中蕴涵的“民本”思想及积极意义。
分析冯谖的性格特征,掌握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3)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4)窃以为君市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3)孟尝君怪之。
(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5)驱而之薛。
(6)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18.*《李将军列传》(节选)
本文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
掌握李广性格的主要特征;说明作者通过李广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理解本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在刻画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
(1)自“匈奴大人上郡”至“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2)自“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至“士以此爱乐为用”。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2)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3)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4)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5)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6)(程不识)为人廉,谨于文法。
(7)胡虏易与耳!
(8)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9)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2)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3)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4)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5)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
(6)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7)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8)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9)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10)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11)为虏所生得。
(12)急诣部,如书。
(13)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14)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19.*《张中丞传后叙》
理解“后叙”的含义。掌握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是叙事和议论并重、文章前半部分议论与后半部分记叙的有机结合。
掌握本文前半部分为许远辩诬所采用的论证方法;掌握作者补叙南霁云事迹所采用的写作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几段文字:
(1)自“守一城,捍天下”至“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2)自“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至“公有言,云敢不死”。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2)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3)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4)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
(5)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能通知二父志。
(2)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3)以此诟远。
(4)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5)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6)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
(7)弃城而逆遁。
(8)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20.*《种树郭橐驼传》
作者柳宗元,中唐著名作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寓言性传记散文。
掌握全篇主旨:把种树之道,移之于治民之道,揭示“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病,以及由此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
掌握本文运用类比和对比手法说明道理的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2)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4)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5)故不我若也。
(6)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7)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且硕茂,早实以蕃。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夭„„
(3)其莳也若子。
(4)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5)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6)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7)吾小人辍飨饔以劳吏者。
(8)故病且怠。
21.《报刘一丈书》
作者宗臣,明代“后七子”之一。这是一篇书信体的记叙文。
了解本文揭露明代官场腐败风气的写作目的。
理解本文“干谒者”、“权者”、“门者”的形象特征。
掌握本文在揭露“干谒者”奴颜婢膝的丑态和“权者”虚伪贪婪嘴脸时所采用的细节描写的手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2)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3)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4)袖金以私之。
(5)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何至更辱馈遗„„
(2)书中情意甚殷。
(3)上下相孚。
(4)而主者又不即出见。
(5)恶气袭衣裾。
(6)闻鸡鸣,即起盥栉。
(7)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
(8)官人幸顾我!
(9)相公又稍稍语人曰„„
(10)间道经其门。
(11)斯则仆之褊哉。
22.《马伶传》
本文作者是明末清初的侯方域。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赞美马伶不甘失败,不怕吃苦,对技艺精益求精的精神。
理解本文的借鉴意义:艺术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深入生活,以间接生活体验来弥补直接生活之不足。
理解“见昆山犹之见分宜”的讽刺意义。
掌握本文运用的倒叙手法。
了解与文章内容关系密切的人名、地名、剧目名等:
(1)留都(2)桃叶渡(3)雨花台(4)《鸣凤》(5)椒山先生
(6)河套(7)严嵩(8)顾秉谦(9)昆山(10)分宜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
(2)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3)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4)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5)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问桃叶渡,游雨花台。
(2)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3)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4)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
23.《往事》(——之十四)
作者冰心,“五四”以来著名的女作家。本文选自冰心散文集《往事》,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掌握本文拟人化的修辞方法。
理解文中大海形象的象征意义。
掌握全文赞美大海的品格,号召年轻人做“海化”青年的中心思想。
24.《故乡的野菜》
作者周作人,现代散文家、学者。本文是一篇反映浙东地方民情风俗的散文。
理解本文以小见大、比较烘托的表现手法。体味作者眷恋故乡的真挚情感。
掌握本文运用俚歌谚语随意点染、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25.《故都的秋》
作者郁达夫,现代著名作家。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
理解本文所写北京秋天“清、静、悲凉”而又“色彩浓、回味永”的特点。
理解本文选取富有北京地方色彩的景物表现故都秋色的写景方法。
分析本文通过“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对比,突出全文中心思想的写法。
分析概述全文写景、抒情、议论三者结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6.*《沙滩上的脚迹》
作者茅盾,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会”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本文是一篇具有象征意义的散文。
理解本文通过“他”在沙滩上寻找、追求“真的人的足迹”所表达的心路历程,及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理解文中不同意象的象征意义:如“夜叉”象征黑暗势力,“人鱼”象征诱惑,“光明之路”象征欺骗,“穿着人的靴子的妖魔的足印”象征奸诈等。
27.《爱尔克的灯光》
作者巴金,现代著名作家。本文是记叙文中的抒情散文。
理解文中“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含义。
分析并说明全文中心思想。
理解文中三种灯光的象征意蕴。
理解本文以灯光为线索贯串全文的特点。
理解本文所展示的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掌握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8.《箱子岩》
作者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
归纳本文的主题。
划分赛龙舟一段的描写层次,并联系全文说明这段场景描写的作用。
理解作者两次游箱子岩所见到的值景之间的对比关系,以及从这一对比中所引发的思想感情。
掌握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29.*《氓》
本篇选自《诗经。卫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常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本篇是一首叙事诗,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层次。
本篇又是一首“弃妇诗”;分析本诗女主人公(弃妇)的性格特征。
指出诗中的比兴句,理解其含义。
重点句子:
(1)秋以为期。(2)载笑载言。
(3)二三其德。(4)言既遂矣。
(5)夙兴夜寐。(6)信誓旦旦。
重点词语:
(1)匪我愆期。(2)将子无怒。
(3)犹可说也。(4)自我徂尔。
(5)淇水汤汤。(6)渐车帷裳。
(7)女也不爽。(8)总角之宴。
30.《国殇》
本诗选自《楚辞。九歌》。作者屈原,我国古代第一个有伟大成就的爱国诗人。《九歌》是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共11首。
解释“国殇”的含义,概括全诗的主题。
掌握全诗语言整齐、节奏短促的特点和刚健豪壮的风格。
重点句子:
(1)身既死兮神以灵。
(2)子魂魄兮为鬼雄。
重点词语:
(1)凌余阵兮躐余行。
(2)平原忽兮路超远。
(3)首身离兮心不惩。
31.《陌上桑》
本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是一首著名的汉代乐府民歌。
概述本诗主要内容,掌握主题思想。
分析罗敷的性格特征。
分析本诗刻画罗敷形象所使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理解罗敷夸夫一节的构思特点、述说层次及在揭示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借由此篇,了解汉代乐府民歌的形式特征。
重点句子:
(1)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3)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重点词语:
(1)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2)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3)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4)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5)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32.*《短歌行》(其一)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作者曹操,汉代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又是一位诗人。
划分本诗的层次,理解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招纳贤才的急切心情,分析诗中所表现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了解诗中所用比喻和典故的含义,以及化用《诗经》成句赋予新意的特点。
重点句子: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重点词语:
(1)对酒当歌。(2)沉吟至今。
(3)枉用相存。(4)契阔谈宴。
33.*《饮酒》(其五)
这是一首田园诗、五言古诗。作者陶渊明,东晋末年著名诗人,古代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分析本诗写景句子所体现的思想意蕴。
理解全诗平淡醇美,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的特色。
背诵全诗。
34.《从军行》(其四)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边塞诗。作者王昌龄,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擅长七言绝句。
理解本诗所反映的边地激烈战斗情景和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分析诗中所表现的将土们的卫国热情与英雄气概。
重点词语:
(1)青海长云暗雪山。
(2)黄沙百战穿金甲。
(3)不破楼兰终不还。
背诵全诗。
35.*《山居秋暝》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山水诗。作者王维,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融诗、画、音乐、理趣于一体,风格清新淡雅。
分析本诗以动写静、动静相衬,写出夜间山中宁静优美景色的表现手法。
理解本诗“诗中有画”的写作特色及诗中所表现的诗人情趣。
以本诗为例,掌握律诗的对仗特点。
重点句子: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重点词语:
(1)竹喧归浣女。
(2)王孙自可留。
背诵全诗。
36.《行路难》(其一)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七言歌行体。作者李白,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划分本诗层次。了解诗人是如何表现从茫然、激愤到希望、自信的感情的,体会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理解诗中比喻句的含义。
说明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内涵。
重点句子: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重点词语:
(1)玉盘珍羞直万钱。
(2)多歧路,今安在?
(3)直挂云帆济沧海。
背诵全诗。
37.*《蜀相》
这是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作者杜甫,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理解、分析本诗各联的内容。
了解本诗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体味诗中所寄寓的感慨。
说明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特点。
掌握本诗颔联对仗工整的特点。
重点句子: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重点词语:
(1)锦官城外柏森森。
(2)三顾频烦天下计。
(3)两朝开济老臣心。
背诵全诗。
3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边塞诗。作者岑参,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掌握本诗写景笔调夸张、比喻新颖、联想奇妙的特点。
找出诗中的夸张句和比喻句,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重点句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重点词语:
(1)瀚海阑千百丈冰。
(2)中军置酒饮归客。
(3)风掣红旗冻不翻。
背诵全诗。39.《杜陵叟》
这是一首叙事诗,新题乐府诗。作者白居易,中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划分全诗的层次,概括全诗的主题思想。
理解诗中由第三人称叙述转为由杜陵叟用第一人称直接控诉的作用。
掌握全诗语言浅显通俗的特点。
重点句子:
(1)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2)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重点词语:
(1)麦苗不秀多黄死。
(2)长吏明知不申破。
(3)急敛暴征求考课。
(4)京畿尽放今年税。
(5)手持尺牒榜乡村。
(6)虚受吾君蠲免恩。
4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爱情诗。作者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分析本诗的抒情层次。
理解颔联所用的修辞手法和比兴意义。
理解颈联推己及人的表达作用。
重点句子: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背诵全诗。
41.《(泊秦淮》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在诗坛上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
体味本诗的深刻主题。
理解本诗构思精巧,表达含蓄,语言凝练、清丽的特点。
重点词语:
(1)商女不知亡国恨。
(2)隔江犹唱后庭花。
背诵全诗。
42.*《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作者陆游,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划分全诗的层次,归纳全诗的主题思想。
理解本诗以“月夜”贯串全诗的结构特点。
分析本诗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
重点句子:
(1)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2)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3)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重点词语:
(1)朱门沉沉按歌舞。
(2)沙头空照征人骨。
(3)中原干戈古亦闻。
(4)遗民忍死望恢复。
背诵全诗。
43.《炉中煤》
作者郭沫若,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本诗选自郭沫若诗集《女神》。
理解本诗所抒发的爱国激情和献身精神。
分析说明诗中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理解本诗用反复咏叹手法表情达意的特点。
44.*《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本诗选自徐志摩的诗集《猛虎集》。
掌握本诗诗人故地重游所抒发的复杂情感。
理解本诗飘逸清丽的艺术风格。
理解本诗所体现出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45.*《北方》
作者艾青,现代著名诗人。本诗选自艾青诗集《北方》。
理解本诗在写作上注重用形象展示作者思想感情的特点。
分析本诗的结构:前三节用一系列具体形象表现北方的悲哀,以此展现出北方人民在抗日战争年代蒙受的灾难;末一节抒情述理,着重表达诗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必胜的信念。
46.《门槛》
作者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本篇选自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集》。
理解这是一篇充满象征意蕴的散文诗。
分别说明“一座大楼”、“门槛”、“一位姑娘”等的象征意义。
4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煌。
理解本词是一首抒写亡国伤痛哀怨的词。
理解、分析词中触景生情、对比和比喻等表现手法。
重点句子:
(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重点词语:
(1)春花秋月何时了。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背诵全词。
48.《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作者柳永,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婉约派词人。
分析上片描写秋景所用的铺叙手法,并划分层次。
分析下片抒情曲折的特点,并划分层次。
理解全词情景交融、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
重点句子:
(1)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2)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重点同语:
(1)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2)望故乡渺邈。
(3)何事苦淹留。
(4)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4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辙,北宋著名作家、艺术家,豪放词的开创者。这是一首著名的中秋词。
分析掌握全词围绕明月抒写作者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体味词中蕴涵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重点句子: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重点词语:
(1)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转朱阁,低骑户,照无眠。
(3)千里共婵娟。
背诵全词。
50.《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
分析全词是怎样表现在国破家亡之后,词人的凄惨心境和孤苦哀愁之情的。
理解词中九组叠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重点句子:
(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重点词语:
(1)凄凄惨惨戚戚。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背诵全诗。
5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辛弃疾,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
理解上片写景抒情的内容。
理解、分析下片借用三个历史典故分别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句子:
(1)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温英雄泪。
重点词语:
(1)遥岑远目。
(2)倩何人。
背诵全词。
52.*《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元代有名的散曲家,人称“曲状元”。这是一首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
理解前三句遣词造句的特点:用三组各写三种景物的词语构成“鼎足对”。
分析最后一句在全篇的作用,概括全篇的主题思想。
掌握这首小令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背诵这首小令。
53.《长亭送别》
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本篇是其代表作《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理解这折戏的主要矛盾冲突,分析崔莺莺的离愁别恨和叛逆精神,理解本篇的主题思想。
掌握作品情景交融、语言优美雅致的特色。
分析作品所采用的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重点句子:
(1)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3)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重点词语:
(1)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
(2)煞强如状元及第。
(3)谨赓一绝,以剖寸心。
54.《前赤壁赋》
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掌握本文情感变化线索,据此划分段落,并概述每段大意。
理解本文所反映的作者思想矛盾。
分析清风、明月、江水三种景物与抒情、说理的关系。
由本文了解文赋具有主客对话、抑客伸主的结构特征和骈散相间的语言特色。
重点词语:
(1)举酒属客。
(2)纵一苇之所如。
(3)凌万顷之茫然。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5)舞幽壑之潜蛟。
(6)泣孤舟之嫠妇。
(7)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8)侣鱼虾而友麋鹿。
55.*《宝玉挨打》
作者曹雪芹,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三十四回。
理解宝玉挨打的导火线及其根本原因。
说明贾宝玉、林黛玉、贾政、薛宝钗等人的性格特征。
掌握本文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掌握本文在同一事件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不同人物不同性格的特点。
56.*《**》
本文选自鲁迅的《呐喊》,写的是1917年张勋复辟在江南水乡引起的**。
掌握本文的主题思想。
了解环境描写在表现时代背景、烘托小说主题中的作用。
理解小说以“辫子事件”为线索贯串全文的结构特点。
分析七斤和赵七爷的性格特点。
分析说明人物对话、白描手法、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掌握小说结尾在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
57.*《断魂枪》
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
理解小说中时代背景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所起的作用。
分析拳师沙子龙的性格特征。
掌握本文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理解文中用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的写作手法。58.*《米龙老爹》
作者莫泊桑,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
了解小说中故事发生的背景。
理解本文运用倒叙笔法的作用。
掌握小说的主题。
分析米龙老爹的性格特征。
分析小说中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理解小说人称互换的叙述特点。
59.《苦恼》
作者契河夫,俄国著名作家。
理解主人公姚纳苦恼的主要内容。
掌握本文的主题思想。
分析小说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和性格的表现手法。
分析小说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的写法及其深刻含义。
60.*《麦琪的礼物》
作者欧。亨利,美国现代著名短篇小说家。
理解“麦琪的礼物”的含义。
掌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分析小说主人公德拉和杰姆的性格特征。
理解小说运用两条线索,一虚一实的结构方法。
分析小说通过外部行为和表情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写作手法。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比例:
作家作品知识 约15%
文言文阅读 约30%
现代文阅读分析 约20%
作文表达 约35%
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 约10%
填空题 约5%
词语解释题 约5%
文言文翻译题 约5%
简答题 约15%
分析题 约25%
作文题 约35%
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 约30%
中等难度题 约50%
较难题 约20%
试卷语文能力层次比例:
了解 约30%
理解表达 约50%
分析掌握 约20%
第三篇: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分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问:(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2)这两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请找出这段文字中的喻体和被喻体。
答:(1)对比。
(2)反映了贫富悬殊、尖锐阶级对立的现实。同时也揭露了统治者不顾百姓的死活。
(3)喻体;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被喻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2、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问:(1)在这段文字中河伯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起河伯心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河伯心态变化说明了什么?
(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引出一个怎样的成语?
答:(1)由沾沾自喜到自识其丑,“望洋兴叹”。
(2)因为它离开了黄河狭小的天地,看到了大海辽阔的景象,才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3)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4)望洋兴叹。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问:(1)这段话告诉我什么道理?
(2)什么叫“曲士”?
(3)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
答:(1)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2)生活在穷乡僻壤里的人物。
(3)比喻和排比。
4、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问:(1)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从这段文字来看,庄子的散文在运用比喻的时候有什么显著的特点?
答:(1)说明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市十分有限的。
(2)类比法和对比法。
(3)排比句和反诘句。
(4)连类而及,层次叠出。
5、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傒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问:(1)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3)本段文字所列举的秦国四大君王用客成功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答:(1)“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
(2)归纳法和对比法。
(3)写秦穆公重在写他求士称霸;写秦孝公重在写他变法图强;写秦惠王重在写他四面扩张;写秦昭王生在写他打击豪门,加强中央集权。
第四篇: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练习三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练习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成语“分崩离析”出自()
A.《庄子》 B.《孟子》 C.《论语》 D.《左传》
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倡明的政治观点是()
A.克己复礼 B.仁政、王道 C.无为而治 D.小国寡民
3.《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
A.渭河之神 B.淮河之神 C.长江之神 D.黄河之神
4.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是()
A.苏轼 B.韩愈 C.柳宗元 D.王安石
5.所谓伶官是指()
A.民间艺人 B.宫廷艺人
C.著名优伶 D.朝廷授予官职的宫廷艺人
6.《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是指()
A.司马迁 B.司马谈 C.司马光 D.司马炎
7.朱自清《论气节》是一篇()
A.演讲稿 B.社论 C.文艺评论 D.抒情散文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 B.《秋水》
C.《陈情表》 D.《五代史伶官传序》
9.鲁迅《灯下漫笔》发表在()
A.《语丝》 B.《莽原》周刊 C.《小说月报》 D.《创造》周刊
10.《选择与安排》选自()
成人高考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A.《西方美学史》 B.《诗论》 C.《谈文学》 D.《文艺心理学》
11.钱钟书的《论快乐》是()
A.叙事散文 B.回忆录 C.抒情散文 D.随笔
12.培根是()
A.德国哲学家 B.法国史学家
C.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D.美国小说家
13.代表沈从文艺术创作高峰的一部中篇小说是()
A.《萧萧》 B.《湘西》 C.《边城》 D.《长河》
14.下列作品中,哪个不是傅雷的译作()
A.《约翰·克利斯朵夫》 B.《贝多芬传》
C.《高老头》 D.《匹克威克外传》
15.《战国策》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
A.孔子 B.左丘明 C.刘向 D.司马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
17.一生创作三百多篇短篇小说的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
18.《故都的秋》中的故都是指_____________。
19.选自巴金散文集《_________》的《爱尔克的灯光》,是一篇记叙文中的抒情散文。
20.《氓》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______________。
21.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____________。
22.《从军行》的作者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_____________。
23.《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诗、____________。
24.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
25.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诗人。
成人高考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谨库序之教
谨:
27.公伐诸鄢
诸:
28.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绝:
29.以此诟远。
诟:
30.闻鸡鸣,即起盥栉。
盥栉:
31.问桃叶渡,游雨花台。
问:
32.黄沙百战穿金甲。
穿:
33.直挂云帆济沧海。
直:
34.东风无力百花残
残:
35.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关山月》)
成人高考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将军不战空临边:
37.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8.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
妆楼颙望:
3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千里共婵娟:
40.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42.试说明《天净沙。秋思》中的鼎足对。
43.莺莺的叛逆精神是怎么表现的?
44.什么叫文赋?5.宝玉挨打的导火线是什么?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第七节诗,回答文后问题。
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七节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成人高考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46.两节诗一是头,一是尾,各起了什么作用?
47.两节诗在句数、字数、句式、用词、重复、变化几个方面的关系怎样?
(二)阅读《**》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人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惟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
48.这里揭示了赵七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49.行文之间是否运用了讽刺手法?请具体说明。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50.本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清指出作者、题目。
51.孔子和孟子的话观点是否一致?和结句“成败之数,视此而已”有何联系?
52.文中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四)阅读《宝玉挨打》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宝玉半梦半醒,刚要诉说前情,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悲切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黛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他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禁,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旧倒下,叹了口气,说道:“你又做什么来了?太阳才落,那地上还是怪热的,倘或又受了暑,怎么好呢?我虽然挨了打,却也不很觉疼痛。这个样儿是装出来
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给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别信真了。”
53.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手法?
54.对宝玉的挨打,林黛玉是怎样反应与表现的?
成人高考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55.这表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怎样的关系?
七、作文(50分)
56.题目:有志者,事竟成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B.不少于800字。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B 5.D 6.C 7.A
8.D 9.B 10.C 11.D 12.C 13.C 14.D 15.C
二、填空题
16.往事知多少 17.短篇小说之王 18.北平
19.龙。虎。狗 20.弃妇诗 21.乐府旧题诗
22.王昌龄 23.田园诗 24.将登太行雪满山 25.现实主义
三、词语解释题
26.认真地从事 27.之于 28.横渡
29.辱骂,污蔑 30.洗脸梳头 31.探访
32.磨穿 33.毫不犹豫 34.凋败
35.歌曲名《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作,代亡国之音
四、翻译题
36.将军不打仗白白来到边境。37.在明亮的月光下不忍心回头看故国。
38.在妆楼抬头凝望。39.相隔千里共赏天上明月。
40.细雨点落在梧桐树上。
五、简答题
41.通过描述秋日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感,抒发自己渴望北伐而不得的虚度光阴的苦闷,也是对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的鞭苔。
成人高考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42.该曲开头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每句都是三种景物,词性及句式结构相同,对仗工整,因称“鼎足对”(鼎这种古容器就是三条腿的)。
43.主要表现在她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看重自由恋爱,两人如同并头莲,朝夕相处,永不分离。也表现在对母亲背信弃义、通张生进京赶考的怨恨。
44.又赋就是散文化的赋,一般采取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形式;散文句与对偶句交互使用;也讲押韵。
45.贾政素日就不满宝玉常与优价交往,不在仕途经济上用心,以致王府派人来查询、怪罪。贾环借机拨弄是非,成了宝玉挨打的导火线。宝玉和贾环之间,存在嫡庶之间的矛盾。
六、分析题
46.《再别康桥》的一头一尾这两节诗,句式、节
式相同,只是在相同部位更换了词语,一是引入,一是收束。两相呼应,突出了抒发主人公重游旧地,物是人非、感慨万干、轻来悄往的复杂心态。
47.两节诗句数相同,句式相近,均用叠词,都有“我”、“我走了”、“云彩”等重复使用的词语,自然也有变化。这表明诗人在追求新诗的建筑美、音乐美;两节诗关系密切,前呼后应。
48.揭示了赵七爷作为农村的复辟势力,是个不学无术、十分凶恶狡猾的人。
49.显然用了讽刺手法。说赵七爷“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三国志》,还能说出“五虎将姓名”,便以三十里方圆内的出色人物、学问家自居。盘辫子,胡说八道,也是对他的嘲笑。
50.本段文字出自梁启超的《论毅力》。
51.孔孟的话观点是一致的。和结句“成败之数,视此而已”,也是一脉相通的。孔孟都反对功亏一篑,主张做事要坚持到底。
52.运用了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53.采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人物描写手法。
54.林黛玉十分同情,极为悲痛,“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55.这表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封建家族的青年叛逆者,他们心心相印,相知相爱,相互同情,相互关心。
七、作文(略)
成人高考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分析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民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五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
问:(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2)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
答:(1)到“此五帝三五之所以无敌也”为第一层,后面是第二层。前面写纳客之利,后面写逐客之害。前后形成对比。
(2)前一层的中心名是“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后一句的中心句是“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也”。
(3)类比法和对比法。
(4)比喻、排比、对偶。
2、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伏惟圣明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郞署,本图官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徽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问:(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归纳每层的大意。
(2)文中的“圣朝”、“伪朝”分别指哪一个具体朝代?
(3)作者特意标举“圣朝以孝治天下”,这是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1)第一层至“特为尤甚”,打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作为自己不能奉召出仕的最重要的道德依据。第二层至“在所希翼”,表明自己不能奉召出仕,并不是忠于前朝,保全名节,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第三层,叙述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情况,表明自己尽孝祖母的心迹。
(2)圣朝指晋朝(西晋),“伪朝”指蜀汉。
(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4)比喻。
3、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将薪至于古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与势力,养其根而埃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铧,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问:(1)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2)这里的“根”和“膏”比喻什么?“实”和“光”又比喻什么?
(3)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除比喻外门这里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1)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才能取得成就。
(2)前者比喻修养,后者比喻为成就。
(3)类比。
(4)对偶。
4、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问:(1)“气”和“言”指的什么?
(2)作者认为“气”和“言”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怎样的?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1)“气”指的是人类在精神的修养 “言”文章的语言。
(2)气盛则言宜。
(3)类比法。
5、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问:(1)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中两个长句论证说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3)这2个长句构成何种关系?最能体现这种关系的语句是什么?
(4)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认证方法?
答:(1)成败皆自于人。
(2)前一个长句先赞其兴国之壮,后一个长句叹其亡国之衰。
(3)对比。壮和衰。
(4)例证法和对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