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电视大赛征题

时间:2019-05-14 12:2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语言电视大赛征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汉语言电视大赛征题》。

第一篇:汉语言电视大赛征题

南津关小学501班汉字(成语、古诗词、文化常识)征题

汉字(出题人:黎军)

1、下列词语中有5个汉字的注音错了,请把这5个汉字写在后面的横钱上。

xiōnɡ bǔ

zhânɡ jīnɡ

qī xī

xù 胸

震 惊

栖 息

陆 续

jǐ yǔ

kuān yù

lún liú

huānɡ liánɡ

给 予

宽 裕

轮 流

荒 凉

yǔn shí

chōnɡ jǐnɡ

hún dùn

zhēnɡ tuō

陨 石

憧 憬

混 沌

挣 脱

zēnɡ tiān

xiānɡ qiàn

bàn xiǎnɡ

ɡān ɡà

增 添

镶 嵌

半 晌

尴 尬

———— ———— ———— ———— ————

2、下列词语中有5个错别字,请在它的下面划上一条短钱,然后把正确的写在横线上。5% 大惊失色

垂头丧气

举世闻明

风尘仆仆 多难兴邦 饥寒交迫

学无止竟

风餐路宿

落英缤纷 同舟共济 刻舟求箭

奔流不息

双龙戏珠

千里迢迢 守望相助 不约而同

买椟还珠

惊弓之鸟

浩月当空 悲天悯人

———— ———— ———— ———— ————

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使它成为成语。

既往不()不()言笑 义愤填()跌()起伏 惩前()后 浮光()影 功亏一()顿开()塞 蓬头()面 事必()亲 闻名遐()口诛笔()

4、下面括号内是对前面一个词的解释,选出解释全对的一组。4%()

A不速(邀请)之客;不毛(皮毛)之地;缄(封闭)口结舌;不修(修剪)边幅 B差(稍微)强人意;功败垂(接近)成;尔虞(欺骗)我诈;诚(确实)惶诚恐 C温故(旧)知新;厉(严厉)行节约;屡见不鲜(少); 先斩后奏(向上报告)D借箸(筷子)代筹;刮(擦)目相看;事倍功(功德)半;任人唯(唯一)亲

5、有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缩略了,按要求写出相关成语。5%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这句话现在缩略为成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有时可以缩略为成语——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这句话有时省略为成语——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这句话有时缩略为成语——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话有时缩略为成语——

6、把下面的单词组成一个符合习惯的成语。4% A斟、酌、字、句()

B孤、寡、称、道()C歌、舞、轻、曼()

D毛、皮、将、之、焉、不、附、存()

7、请你把下面17个词,组成4个成语,不得重复使用和漏用。

疏、遗、然、贤、而、才、渴、期、志、大、不、然、不、求、拾、若、道

—————— ———————— ———————— ———————

8、成语的形成,有的是一个历史事件的浓缩,有的是历史著作中一句话的浓缩。按照成语形成从早到晚的顺序,选出下列成语排列正确的一项。()

A得陇望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退避三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B得陇望蜀、退避三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得陇望蜀、退避三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D退避三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得陇望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9、有些成语是由对立关系构成的,比如“南腔北调”中的“南”和“北”;比如“上窜下跳”中的“上”和“下”;再比如“改邪归正”中的“邪”“正”,请你写出具有这种对立关系的成语4个。

—————— ———————— ———————— ———————

10、下面的词语解释,有对有错,请你用χ和√在词语前面的括号中表示。

()俊俏——形容相貌清秀好看。()遗产——遗失的财产。()遐想——思索。遐:想。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温和可亲。颜:颜色。()如愿以偿——按照自己的愿望实现了。

()宾至如归——宾客到了这里就像到了家里一样。()青梅竹马——表示年幼时就亲密无间。

()改辕易辙——比喻改变原来不适宜的方法。易:简易。()国泰民安——指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安乐。()拍案叫绝——指拍手大声叫好。案:手。

11、下面的成语都与某个历史人物相关,请你各选出直接相关的一个,把字母写在词前的括号内。

()相煎何急—— A曹操 B曹冲 C曹植 D曹雪芹

()扑朔迷离—— A花木兰 B西门庆 C娘子军 D穆桂英()图穷匕首现——A刘邦 B荆轲 C易水寒 D孙膑()闻鸡起舞——A西施 B东施 C祖逖 D赵王

()指鹿为马——A 赵高 B秦始皇 C诸葛亮 D司马昭()卧薪尝胆——A 王安石 B夫差

C商鞅 D勾践

12、下面的成语都与某个地点相关,请你各选出直接相关的一个,把字母写在词前的括号内。()得陇望蜀 A宁夏与四川 B甘肃与重庆 C甘肃与宁夏D甘肃与四川()夜郎自大 A我国东南 B我国西南 C我国东北 D我国西北()黔驴之技 A贵州省 B广西 C云南省 D广东省

()逐鹿中原 A黄河中下游 B黄河上游 C长江以南 D长江以北

13、词语的内部结构有所不同,比如“陈规陋习”中的“陈规”和“陋习”是并列的,而“金蝉脱壳”中的“ 金蝉”与“脱壳”表示谁怎么样。下列几组词语中都有一个与其他几个不同结构的,请选出后把序号写在括号内。

()A藏龙卧虎 B不卑不亢 C勃然大怒 D俯首帖耳()A百家争鸣 B步履维艰 C肝胆相照 D广开言路()A步调一致 B东施效颦 C憨态可掬 D畅所欲言()A不毛之地 B嗟来之食 C别具一格 D孤芳自赏

14、成语的感情色彩有所不同,比如“卑鄙无耻”带有贬义,而“坚如磐石”带有褒义,“不可或缺”则是中性的。下列几组词语中都有一个与其他几个不同感情色彩的,请选出后把序号写在括号内。

()A不负众望 B赴汤蹈火 C出类拔萃 D臭名昭著()A附庸风雅 B同工异曲 C偷天换日 D飞扬跋扈()A趋之若鹜 B耳濡目染 C大惑不解 D若即若离()A 虎视眈眈 B夸夸其谈 C老生常谈 D求贤若渴

15、请你写出以“轻”、“望”、“众”字为首字的成语各4个。12%

轻()()()()望()()()()众()()()()

16、有些成语包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比如“月明星稀”,意思是月亮很亮很亮,看上去星星就稀少了。从下列成语中,选出也包含科学道理的成语4个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树倒猢狲散、博大精深、剜肉补疮、孤芳自赏、插科打诨、唇枪舌剑、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博闻强记、逆水行舟、审时度势、得道多助、官逼民反、不到黄河心不死

—————— ———————— ———————— ———————

17、有的成语、俗语或名句,有相关的两句组成,请在括号内写出另一句。

(),不亦说乎?

人无完人,()。(),下有苏杭。

千里送鹅毛,()。山重水复疑无路,()。

绳在细处断,()。

18、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A、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

()B、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

()C、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D、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

()E、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

19、从括号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成语,把序号写在句前的空括号里。

()○1当这个犯罪分子正要挟持等候公共汽车的女青年时,被巡防的联防队员当场抓获,从而(A追根究底、B乘胜追击、C顺藤摸瓜、D举一反三)查获了这一罪大恶极的犯罪团伙。

()○2天文学家告诉我们,距离太阳几万光年的星(A不厌其烦、B不计其数、C漫无边际、D众所周知)。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A销声匿迹、B逃之夭夭、C万马齐喑、D鸦雀无声)。

()○4马克吐温在文坛上的名声大振之后,社会上一些(A前呼后拥、B崇洋媚外、C急功近利、D趋炎附势)之人,竟以同作家相貌相似为荣,竞相写信给马克吐温。

20、根据拼音写汉字(越多越好)

qīng()()()()()

jìng()()()()()

参考答案

1、脯、震、混、挣、晌。

2、明应为名、竟应为境、路应为露、箭应为剑、浩应为皓。

3、咎、苟、膺、宕、毖、掠、篑、茅、垢、躬、迩、伐。

4、B。

5、前车之鉴、多多益善、地利人和、亡羊补牢、见仁见智。

6、A字斟句酌B称孤道寡C轻歌曼舞D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7、才疏志大、不期然而然、道不拾遗、求贤若渴。

8、D。

9、略。

10、√χχχ√√√χ√χ。

11、C、A、B、C、A、D。

12、D、B、A、A。

13、C、D、D、D。

14、D、B、A、D。

15、略。

16、树倒猢狲散、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得道多助、官逼民反。

17、学而时习之、金无足赤、上有天堂、礼轻情意重、柳暗花明又一村、冰在薄处裂。

18、√√χχχ。

19、C、B、A、D。20、略。

二、成语:(出题人:黎军)

1,根据意思写成语

1)像喝醉了酒一样陶醉了。(如痴如醉))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转弯抹角)

3)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4)形容不紧张也不匆忙。(不慌不忙)

5)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 速。(不假思索)6)形容非常瘦,瘦的像一根柴。(骨瘦如柴)7)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不由自主)8)形容兴趣浓厚,情绪很高。(兴致勃勃))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 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响彻云霄)10)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 地希望得到。(梦寐以求)

2、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一口同声()提心掉胆()专心至志()错手不及()穿流不息()迫不急待()再接再励()专心致至()阴谋鬼计()全神惯注()精兵简政()以身作责()垂头伤气()莫不关心()换然一新()原形必露()

3、读下面的成语,想想每组中带点字的意思,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入横线。A、没有相同

B、两个相同

C、三个相同

D、全部相同(1)左顾右盼

顾全大局

奋不顾身

瞻前顾后

以上词语中“顾”字的意思__________(2)举不胜举

举例说明

举世闻名

举国上下

以上词语中“举”字的意思__________(3)身临其境

居高临下

如临大敌

临危不惧

以上词语中“临”字的意思__________(4)引人入胜

举不胜举

战无不胜

转败为胜

以上词语中“胜”字的意思__________

三、古诗词:(出题人:黎军)

1.大李杜和小李杜分别是指谁?

答:大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谁?

答:屈原。

3、“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这里的“李杜”指的是()和(),他们分别被尊称为()和()。

答案:李白、杜甫 诗仙 诗圣

4、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 》、《 》、《 》、《 》。答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答案: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 6.、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A、颐和园 B、园明圆 答案:B

7、“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 A、象形字 B、表意字 答案:A

8、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通报消息 B、娱乐健身 答案:A

9、“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A、湖北 B、河南 C、河北 D、湖南 答案:B

10、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答案:A

11、四书五经是什么? 答案: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12、“五岳”是哪几座山?

答案: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13.七曜是指:日、月、金、木、水、火、土 14.古代兄弟排序是:伯仲叔季

15.我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是哪几部? 答案:《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16、“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什么? 答案:三个季度

1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什么? 答案:小篆

18.王维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中描述哪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答:重阳节

19、《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 》中有关 “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三国演义 》)的作者是(罗贯中)。20、《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 》中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 》改写的,由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 “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

21、《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牧)(王维)的七言绝句。(王维)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才十七岁,他多才多艺,还是著名画家,且擅长书法,又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并称为(王孟)。

四、文化常识:(出题人:黎军)、《卜算子 咏梅》是一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毛泽东)和南宋爱

诗人(陆游)都写了一首题为《卜算子 咏梅》的(词)。

2、《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其体裁是(诗歌)。乐府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它的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叫做乐府。

3、《七步诗》是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所作,他的字是(子建),是(曹操)的儿子。

4、《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 祖国花朵中 》的插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

5、《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 》中有关 “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三国演义 》)的作者是(罗贯中)。

6、《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 》中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 》改写的,由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 “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

7、《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牧)(王维)的七言绝句。(王维)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才十七岁,他多才多艺,还是著名画家,且擅长书法,又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并称为(王孟)。

8、《地球万岁 》一文选自(薛卫民)的抒情诗集《为一片绿叶而歌 》,该诗集获得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他还出版了《 含笑的蓓蕾 》、《 快乐的小动物 》、《白玫瑰 寂寞的风景 》、《 三角帆 》、《 彩绘新童谣 》等多种抒情诗集和童话。

9、《峨嵋道上》是蒙古族小说家(玛拉沁夫)所作《 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 》是他的处女作。还创作有《 茫茫的草原 》《 **的故事 》《 草原晨曲 》《 祖国啊,母亲》等小说和电影文学剧本,是著名的(小说家)、(电影剧作家),是国内成名最早的蒙古族作家。

10、《惠崇春江晚景》作者是(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人。是(苏洵)之子,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前赤壁赋》、《 祭黄几道文》等

1、《西湖的绿》作者是(宗璞),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成名作是《 红豆 》,代表作有《 弦上的梦 》《三生石 》、《 我是谁 》和《 南渡记 》等。

2、《落花生》是一篇现代优秀的(散文),作者是(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13、《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郑振铎所作。他的著作有《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文集》等。

14、《桃花心木》是(林玄清)的一篇散文。林玄清是当代作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 莲花开落》、《 冷月钟笛 》、《 温一壶月光下的酒 》、《 鸳鸯香炉 》等。

15、《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或咏物言志)的散文,是(当)代作家(袁膺)的作品。

16、《月光曲》的作者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家(贝多芬),它是作者于1801年作的一首(钢琴奏鸣曲)。作者是(德国)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交响乐九部,其中第三、第五、第六部又称作(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第九部称(合唱交响曲),这些作品都是享有盛名的交响曲作品。

17、《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的作者是(叶圣陶)。他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又名(叶绍钧)。选入小学语文课本里的《陶罐与铁罐》和《爬山虎的脚》也是他的作品。

18、《狼和鹿的故事》的作者是(西奥多.罗斯福),生于(1858),1901年任(美国)副总统,同年,总统麦利遇刺身亡,继任总统,(1909)年卸任。是(美国)第(26)届总统。

第二篇:大一汉语言二班征文稿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我的群众观

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著名英雄,力大无比,无人能与之抗衡。为什么呢?原来,他每次与敌人决斗遇到困难时,往大地母亲身上一靠,就会获得无穷的力量,从而战胜对手。依靠大地获取力量是安泰克敌制胜的法宝,共产党人就像安泰,人民群众就是大地,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保持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我们党才会永葆生机和活力,才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荀子•王制》中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意思是说:统治者是一条船,而广大的民众犹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起来,也可以将船淹没掉。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至一个朝代的政权,小至一个政府的官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关系自身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甚至连帝王李世民也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规律,所以他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现实的惨痛教训也同样验证了上述道理。所以,现在的时代,我们的群众才是这个社会的主导,是这个世界的生产力,我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群众地位的一种肯定。2011年8月15日,刘云山同志在《求是》上发表了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文章,指出了我们的群众路线。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迫切要求我们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发展

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朴实无华、耳熟能详的话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

从历史到未来,从过去到将来,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人

民群众见证,共同成就了现在的中国。建立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就是要对人民群众抱着深厚的感情做事。无数历史经验表明,只要是

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事的事业是民心所向则战无不胜,攻无

不克。新时期,我们面对更加复杂的形势和环境更应该对人民群众抱

着深厚的感情,要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鼓励,才能推进社会改革发

展深入进行,早日实现小康社会。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是初升的太阳,向前冲的我们切实领悟了

这几句话,让我的群众观有了新的变化。所谓群众,即人民大众,是

田间地头务农的农民,是工厂车间劳作的工人,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是老百姓。走群众路线就要走进乡村,走入工厂,走到基

层。但是,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对群众的理解不应该泛泛化,我们的认知应该更清晰,只有准确的界定好群众的范畴,群众路线才

能走的好,走的稳,走的准。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我想谈谈我的群

众观

一、为了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

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回答好“为了谁”,是为了我们未来够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目标,明

确努力的方向,是为了搞清楚为谁服务、为谁谋利这个根本性方向性的原则问题,是为了始终坚持我党的宗旨和性质、时刻提醒 “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立党之本。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提升

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解决群众问题、指导实践工作的能力。要把人

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

二、依靠谁——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回顾历史,每当党的事

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总

是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

众、紧密团结群众,这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弄清“依靠谁”,我才找到工作的方向;从事基层乡镇工作的我更应该汲取广大群众的智慧,从领导、同事、朋友、农民中获取动力获取智慧。不断开阔工

作视野、完善自己的工作思路、谋划工作、集思广益,才能够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我是谁——我只是共青团全员,但是是共产党党员的后备力量,为了党员在很努力地在争取。共产党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而不是虚情假意。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群众,了解群众,信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自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

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

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真正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贴心人。

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

雄。我们对群众应该有感情、必须有感情。我们对人民群众要深怀感

激之情;我们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人民群众。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

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真正将人

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只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只有把农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提

升自己,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农牧民以至社会服务。

我们要继续加强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深入学习,找准学习的力量源泉,正确自身定位,加强学习交流,提高认识,深化实践,贯穿工作的点点滴滴,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统治者与人民大众永远是鱼水关系,水逝则鱼亡。我们不应当为了

某方面利益的点点油水而去放弃干群之间的浓浓鱼水情。统治者应当

珍惜群众给予的色彩,努力构建国家未来的美图;应使用好自己的权

力,演奏出群众为之叫好的乐章。应当珍惜现状,继续艰苦奋斗,为

中国更好的前景做出努力以更好的去服务于人民大众。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

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

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

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总之,爱国

是实实在在的言行,不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也不是非要到战场上

去冲锋陷阵。爱国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行动中,点点滴滴,日积月累,于细微处见精神,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豪言壮语。作为新中国的公民,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勇挑重担,攻坚克难。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不畏艰难,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勤学习多钻研,为了祖国繁荣昌盛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 大一汉语言二班 刘璐 联系电话:*** 演讲稿

第三篇:汉语言文本科毕业论文题选(DOC)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参考题目

文学编

一、文学史篇 1 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 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 3 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 4 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 5 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 6 解放区文学:大众化走向得失探 7 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轨迹 8 论“革命传奇”小说 9 论“样板戏” 论“知青小说”的演进流变 11 新时期诗歌的多元化格局 12 建国以来农村小说题材的时代性 13 论新时期战争题材小说抒写对象的位移 14 论新时期小说抒写对象的平民化意识 15 新世纪女性诗歌新格局 16 论“文革”叙述模式 17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 18 论新时期长篇小说的盛产及质量 19 论新时期短篇小说兴盛的原因 20 论21世纪文学的继承与走向

二、文学思潮论 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再认识 2 “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纵横谈 3 “京派”与“海派”论争小议 4 “乡土小说”派创作探 5 “胡风主观论”的再认识 6 论“朦胧诗” 7 论“后朦胧诗” 论“新写实小说”的民众性 9 论新历史小说 论新时期的女性小说 11 论“寻根文学”思潮 12 论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创作

三、作家论 1 鲁迅小说创作论 2 鲁迅散文创作论 3 郭沫若创作思想论 4 郭沫若创作论 5 茅盾创作思想论 6 茅盾评论特色论 7 巴金早期创作思想探 8 巴金小说创作论 9 老舍的平民观探 老舍的小说创作风格探 11 曹禺的生平与创作之关系 12 曹禺的话剧的诗意特征 沈从文描写湘西与都市文化内涵的得失探 14 张爱玲小说的“仇恨”情结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学与悲剧意识 16 赵树理模式得失探 17 金庸武侠小说创作论 18 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论 19 古龙武侠小说创作论 20 论孙犁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21 论区青的艺术追求 金庸对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之分析 2

3汪曾祺小说创作之分析

作品篇(小说)1 浅论《狂人日记》的先锋性 2 鲁迅《故事新篇》“油滑”小议 3 浅论叶圣陶《倪焕之》 4 郁达夫《沉论》的艺术特色 5 茅盾未完成小说探 吴荪甫:民族资本家的封建性 7 老舍《猫城记》之寓言式结构探 8 老舍与虎妞形象塑造 沈从文《边城》的“民族寓言”解读 《边城》人物与符号论 11 张恨水《啼笑因缘》论 12 萧红《呼兰河传》的地方特色探 13 钱钟书《围城》失探 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末日恋情 15 论萧红《生死场》的原始生气与生命体验 16 池莉小说创作的媚结倾向 17 论方方的小说 论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 19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旧式农民”形象 20 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四、21 论《红旗谱》中的朱老忠 22 论《林海雪原》的浪漫主义色彩 23 论杨绛的《洗澡》 24 论贾平凹的《废都》 25 论王安忆的《长恨歌》 26 论陈忠实的《白鹿原》 27 论张贤亮小说中的女士形象 28 论莫言的新历史小说 论韩少功小说表达手法的多样化 30 论王蒙小说的社会意义 31 论余华小说的宿命感 32 论汪曾祺小说的文化风格 33 论王蒙式创新小说 34 论王小波式的幽默 35 论王小波与知识分子话语 36 苏童小说的创作论 37 论王朔小说语言特色 38 王朔故事叙述模式 39 论刘震云《手机》 40 论卫慧的小说创作 41 论韩寒的小说创作 42 论棉棉的小说创作 43 论海岩的小说创作

论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 45 论白先勇的小说创作

从《故事新编》看鲁迅的艺术创造性 47 论张爱玲笔下现代女性的病态 48 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之我见 49 从《四世同堂》看中国国民思想 50 从《南行记》解读艾芜笔下的“人生”51 二诸葛与三仙姑形象分析 52 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之分析

53分析茅盾之《子夜》

作品篇(诗歌)1 浅论郭沫若别致的诗 2 论闻一多诗中的想象 3 论戴望舒的诗 4 论徐志摩的诗 艾青:绘画与诗歌艺术的探求 6 论小叶诗人 7 论穆旦的诗

论北岛诗歌中的“英雄主义”情结 9 论舒婷的诗歌创作 论顾城的诗歌 11 论多多的诗歌 12 论海子的诗歌 13 论郭小川的诗 14 论冯至《十四行集》 15 论北岛诗后期诗作的失宠 16 从《野草》读鲁迅的人生哲学 17 分析臧克家的诗歌

作品篇(散文)1 论鲁迅的《朝花夕拾》 2 论周作人的《自己的园地》 3 论林语堂的《剪拂录》 4 论何其芳的《画林录》 5 论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 6 论梁实秋的《雅舍小品》 7 论杨朔散文创作的得失 8 论刘白羽的散文 9 论秦牧散文的联想 论余秋雨散文的话语策略 11 论素素的散文 12 论石娃的散文 13 论史铁生的随笔 论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 15 论巴金的《随想录》 16 瞿秋白散文之分析

作品篇(剧本)1 曹禺《雷雨》周萍论 2 蘩漪悲剧探 3 论郭沫若的《屈原》 4 《白毛女》的现代版解读 5 论高行健的实验话剧 6 《白毛女》艺术魅力探 7 张艺谋电影创作之审美追求

五 比较论 论存在主义思潮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2 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影响3 世纪末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之关系 4 曹七巧与三仙姑异同论

论蘩漪与陈白露性格的异同 6 李瑞珏与薛宝钗思想性格异同论 7 孙犁、刘白羽的小说风格之比较 8 比较《雷雨》与《北京人》

六 古代文学篇 论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 2 论《诗经》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 3 论屈原的人格美及其诗歌的艺术美 4 论《左传》战争描写艺术 5 论《孟子》的论辩艺术 6 论《庄子》的想象艺术 7 论“汉赋”的铺叙艺术 8 论《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成就 9 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论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 11 论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美 12 论骈文的艺术美 13 王、孟山水诗艺术之比较 14 论王、孟山水诗中的盛唐气象 15 高、岑边塞诗艺术之比较 16 论杜甫早期诗歌的浪漫精神 17 论李白七绝的艺术美 18 论杜甫七律的艺术成就 论白居易咏物诗的思想、艺术价值 20 李商隐无题诗的意象分析 21 论《金瓶梅》的思想意义 22 《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 23 “三言”、“二拍”的市民意识 24 “三言”、“二拍”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25 《西游记》主题思想新探 谈《水浒传》在我国小说艺术典型化方面的贡献 27 论《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叙事视点” 28 论“二拍”的叙述视角与道德判断 29 论西方文学对近代谴责小说的影响 从儒学的政治文化语境看《三国演义》的美学特征31 《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从《聊斋》女子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 33 初唐宫廷诗歌的再评价 34 谈唐诗分期中杜甫的归属问题 35 杜甫对中唐诗歌的影响略论

简论韩愈诗论与文论精神实质的一致性 37 陶(渊明)韦(应物)比较论 38 杜甫韩愈比较论

论晚唐小品文对古文运动的继承与发展 40 温(庭筠)韦(庄)比较论 41 《诗经》雅颂诗试论

《诗经》赋体与汉乐府叙事的比较 43 楚辞体的特点及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44 汉诗的发展与诗赋的消长

《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抒情风格的比较46 汉代郊庙歌辞试论 47 论汉乐府中场面描写的特点 48 汉赋四大家与大赋的演进

论曹植诗的艺术及其对中国诗歌的影响 50 曹丕在建安诗坛的地位试论 51 论阮籍的《咏怀》诗 52 谢灵运与六朝诗风的关系 53 “文笔之辩”之我见

《文选》选诗标准与文学的自觉 55 陶渊明的被误解与被理解 56 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 57 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 58 王维“诗中有画”试议 59 隐逸方式与唐代山水田园诗 60 唐代怀古咏史诗的演变 61 李白与民歌

杜甫七律诗的艺术贡献 63 元和新体的特点试论 64 “以文为诗”刍议 65 论韩愈对儒家道统的贡献 66 论李贺在中晚唐诗风演变中的作用 67 李商隐诗对词的影响 68 “词别是一家”之我见 69 花间词与南唐词的异同 70 冯延巳对宋词的影响浅议 71 论苏辛词的不同 72 论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南宋风雅词派的艺术特征及影响 74 论苏轼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作用 75 山谷体对宋诗的影响略论 76 宋元话本对中国小说的转变作用

董西厢论

元曲作家的基本思想特征试论 79 元明散曲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80 关汉卿杂剧的结构 81 马致远在戏曲史上的影响 82 论古代戏曲的大团圆结局

谈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典型化性格塑造的进程 84 诗人之诗与学者之诗 85 明清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失落 86 杜十娘形象浅析 87 汤沈之争与明清传奇 88 明清诗文的拟古与反拟古之争 89 纳兰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90 梁启超与近代文学的演进 91 论宋词繁荣的原因 92 论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93 论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94 论宋话本对中国白话小说的影响 95 论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96 论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7 论《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98 汤显祖传奇“临川四梦”之比较 99 论《桃花扇》的民族意识及兴亡之感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红楼梦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论陶渊明的思想矛盾

《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

李商隐诗中的意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纳兰性德爱情词探析

《三国演义》的理想人格类型

论宋诗中的理性人生感悟

《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桃花扇》的双重主题 111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七 外国文学篇 1 “卡门”新论─梅里美《嘉里曼》人物形象分析 2 论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特征 3 论卡夫卡的艺术创新 4 试论包法利夫人的女性意识 试论《雷雨》的悲剧主题─《雷雨》与《俄狄浦斯王》主题比较7 ******110

《老人与海》的深层内涵新探 《尤利西斯》:空间形式的解读 二十世纪的“哈姆雷特”《尤利西斯》与《哈姆雷特》人物形象之比较 9 论《静静的顿河》创作的美追求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之比较 11 论希腊和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 12 美狄亚与《氓》中弃妇形象比较 13 论果戈理的讽刺艺术 托尔斯泰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15 论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16 论《简爱》的经久性魅力 17 论《百年孤独》的表现手法 18 论卡夫卡笔下的异化世界 19 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美的徒劳: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浅论 至悲至美的境界:析《静静的顿河》中的女性之死 22 安娜与娜拉形象比较 23 论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24 《高老头》人物形象论 25 论《飘》斯佳丽形象 26 论《雪国》中驹子形象 27 于连与拉斯蒂涅形象比较 28 卡列宁与海尔茂形象比较 29 苔丝形象之我见

文论与写作篇 金庸与古龙比较研究 2 金庸武侠小说研究 3 言情小说研究 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比较研究 5 王小波小说研究 6 陶渊明诗歌研究 道家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8 佛家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9 儒家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10 小说结构学研究 11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 12 苏东坡诗词研究 13 王维诗歌论 14 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 邓小平文艺思想及其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影响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新时期中国文学 17 《野草》研究 鲁迅杂感的思想意义和文学意义 19 现代主义诗歌在当代的发展 20 论现代性汉诗的“民间”性质 廿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汉语诗歌新格局及其意义的研究 22 “中间代”诗人研究 23 “70后”诗人研究 中国古典诗学之现代性转换 25 论我国新时期的诗歌创作 26 我国新时期戏剧创作嬗变研究 27 论我国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审美态势 28 新时期的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研究 29 新时期文艺思潮嬗变浅论 30 王安忆创作研究 31 池莉创作研究 32 徐坤创作研究 33 陈染创作研究 34 李肇正创作研究 35 孙惠芬创作研究 36 女性小说创作类型研究 37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现状研究 38 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探讨

汉语篇

论汉民族思维方式对汉语语法结构的影响 2

谈古今汉语词形的演变 3 古今词汇的词义比较研究 4

论语境与修辞的关系 5

试论标点符号的修辞效果 6 试论汉英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 7 常用汉字文化解析 8 汉字与汉民族的审美意识 9

谈避讳与中国古代文化

论汉语的言语风格及其文化内涵 11 汉字结构与汉文化 12 汉字与古代社会生活 13 试论偏义复词的类型及成因 14 汉语新词语的形成方式及结构特点 论兼语句式与主谓短语作宾语句式的主要区别16 从“示”部字看古代信仰崇拜

汉字结构的语义关系分析 18 述宾结构带宾语研究 19 词性变化与语法结构的关系 20 试论省略与语法结构的发展 21 名词作状语的语义指向及区别 22 汉语成语的结构特点及语义关系 23 谈谈钱钟书《围城》中的修辞运用 24 广告语言的艺术美 25 庄子的修辞观 略论佛教文化对汉语修辞学的影响 27 《说文》读后 28 “平仄”刍议 29 现代汉语语义场研究 30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研究 31 网络语言 32 老舍语言风格谈 33 汉字中的阴阳文化论 34 论广告用语的修辞效果 35 试析上古语音至中古演变规律 36近体诗格律论 37 谈谈“之”的用法 38 论词义与现实的关系 39 论语言发展的特点 40 语言的文化现象研究

粤语次方言研究(或茂名地区粤方言研究)42 现代汉语义素研究 43 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研究 44 同义词研究 45 修辞格的比较研究 46 现代汉语语境研究

从文学的意象角度赏析毛泽东诗词作品 48 论苏轼的作品与人品 49 汉字与文化

论李商隐无题诗的含蓄美 51 《长恨歌》主题与艺术特色论 52 《春江花月夜》意境美管见 53 老舍的语言艺术 54 陈染作家作品论 55 池莉小说的艺术特色 56 论汪曾祺小说艺术特色 57 亦舒小说的艺术特色 58 三毛小说论 59 《围城》的比喻艺术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语言艺术比较 61 余华小说论

《红楼梦》的修辞艺术 63 古汉语特殊语序述论 64 论古今称数法之异同 65 《围城》语言艺术论 66 广告语言艺术/广告修辞艺术 67

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68 论矛盾语义的文化成因 69 论文学语言与民族文化 70 论汉语谐音修辞与民族文化 71 汉字构形与文化研究 72 试论某个虚词的用法 73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功过 74

试论传统“六书”的优缺点 75 老舍的语言艺术

豪放词风与婉约词风的语言特征 77 白话与粤方言的联系与区别 78 茂名地区口语对古语词的保留 79 自由诗对格律诗借鉴和发扬 80 汉语成语中传统文化的透视

第四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选题范围

说明

1.所列选题均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老师提出,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以利于形成观点;

3.专题写作教材中有论文范文,可作参考;

4.毕业论文还有更具体安排。

一、语言学方面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说汉语的音节说同音词说同义词说汉语的词类划分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汉语的借词

二、现代汉语方面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普通话语音研究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网络汉语研究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词典释义研究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汉字和汉文化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部件研究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如何整理异体字如何整理异形词规范汉字的研究汉字的前途“修辞与语境”浅谈“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谈词语的“巧妙配合”谈“成语的活用”谈“叠用句”谈“四音节语音段落”谈“比喻”

三、古代汉语方面对汉字性质的认识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论穆旦的诗论钱钟书《围城》论贾平凹的散文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论余秋雨的散文论余华的小说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舒婷诗作简析王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作的意义评王安忆的《长恨歌》评铁凝《玫瑰门》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论王朔的《动物凶猛》论韩东的诗歌写作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东、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

我读海子的诗

重读寻根小说

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王曾祺笔下的昆明、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

五、中国古代文学方面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论《诗经》的婚恋诗论《诗经》的妇女形象论《诗经》中的战争诗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论《诗经》的讽刺艺术孔子与《诗经》《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诗经》与楚辞比较论楚文化与楚辞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论屈原的人格美论《离骚》的艺术构思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出山水、田园)中唐山水田园诗(可任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李白山水诗研究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刘禹锡咏史怀古诗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种对比研究)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琵琶行》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汪道昆之短剧徐渭的《四声猿》汤显祖孟称舜

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地塑造论《水浒》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论孙悟空形象)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论王熙凤形象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六、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论《日瓦戈医生》中俄罗斯精神

七、中国古代文论方面“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先秦儒家文论研究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发愤著书”说综论“文学自觉”说新探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李渔戏曲理论研究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论亚里斯多德的“净化”说贺拉斯《拾遗》与亚里斯多德《诗学》比较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价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说比较

八、西方文论方面

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议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论黑格尔的自然美与艺术美论泰纳的文艺思想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从叔本华到尼采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精神分析学和文艺学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李白咏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研究钱钟书论“通感”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

九、比较文学方面

十、美学方面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美感特征简析论审美想象论悲剧与崇高论艺术的美学意义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论审美鉴赏的创造性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第五篇: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题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题

一,请分析下列汉字的字形并指出其本义(21分)常 脩 勝 盥 星

二,请指出下列字组内两字之间的关系

秋/鞦 禽/擒 强/ 彊

三,请写出下列作家的一部作品(十人)郭璞 陆法言 陆德明 陈澧 江永

桂馥 王引之 郝懿行 徐锴(徐铉?)

四,请说出下列作品的出处

《中庸》 《告子》 《说难》 《孤愤》 《性恶》

《季孙》 《货殖列传》

五,请用汉语拼音写出下列反切的读音

德红切 古见切 徒贡切 乃都切

六,名词解释(全)

上古音 韵脚 韵 字母 破读

七,请指出下面《诗经-()女》所押的韵部,并指出韵脚字

八,(一道语法题)

九,“姜氏何厌之有”的“何厌/之有”有两种可能的分析,即“何厌/之有”、“何/厌之有”。请分析下列句子有几种可能的分析:(八例)

1、何蜀之敢望

2、臣何力之有焉

3、何不可之有

十,请分析“为之所”和“无使滋蔓”的语法特点。

十一,请指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十二,请标点下文并翻译成标准的现代汉语

文公出亡——————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贞何如。

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翟

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従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 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 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

下载汉语言电视大赛征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语言电视大赛征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

    传承经典,做美德少年 ———“泰山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观后感 东疏镇第一小学 3.3班吴加鑫 最近观看了中国传统文化诵读节目,感受颇深,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

    电视大赛合作方案

    第十届CCTV少儿艺术电视大赛合作方案甲方:中央电视台威海影视城乙方:甲乙双方经过友好磋商,就第十届CCTV少儿艺术电视大赛合作事宜签定以下协议。一、双方共享权利:1、大赛决赛......

    汉语言文字学期末考试押题卷

    1.关于“六书”,我们通常采用许慎的名称和 班固 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基本上符合汉字发展的规律。最早对“六书”加以说明的是许慎,只是过于简单,每一......

    2009年中级《汉语言文学》真题

    2009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试题《汉语言文学知识》 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上,在试题上做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

    楼盘形象大使电视大赛策划案

    SN市首届精英置业顾问暨XX楼盘形象大使电视大赛草案大赛宗旨:提升SN房产业的品牌形象,传播时尚的人居理念和生活方式,普及房地产基本知识,彰显楼宇风貌,展示售楼精英的魅力,选拨优......

    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08年真题(精选合集)

    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名称 汉 语 言 文 字 学(050103) 考试科目 现 代 汉 语B(673) (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统一印制的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 一、改错题(找出......

    自考汉语言文学课程古文翻译题

    古文翻译题 §1.---------------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

    《循环经济促进法》电视大赛试题

    《循环经济促进法》电视大赛试题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循环经济促进法》由哪个机构审议通过? (A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国家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