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写作”开题报告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写作”开题报告
作者:珠海市实验中学语文课题研究小组 时间:2010-5-26 23:51:41 来源:lxwfzhxd转发 人气:3048
在市教研室容理诚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珠海市教研室将“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写作”课题交付我校实验。为使实验顺利进行,我校于2007年9月成立了课题实验小组,并拟写此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个性指的是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如果说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直接动力,那么个性则是孕育和形成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心理依据。其最重要的品格是特殊、新颖。所以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写作具有新颖的审视角度、独有的价值判断、独特的审美倾向、真诚的情感体验、灵活的表达方式,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共同探讨的实践过程。
个性化阅读就是在安全自由的环境和心态下独立的、自主的、探究的、发现的、各自感悟的、各取所需的、大胆表达的阅读。这是与先入为主、人云亦云、崇尚从众的阅读相对立的一种阅读。其目的在于把阅读当成一个动态的,充满生命灵感的个性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以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个性化写作就是在安全自由的环境好心态下的独立自主的、真情流露的、从立意、拟题、文体、构思、内容、语言、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方面都彰显个性,富有创意、展示才华的写作。它要求教师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
二、课题的意义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这一研究课题,是在准确把握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家教育改革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国际性和前瞻性的课题,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可行的课题。
1.它顺应了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趋势
纵观近二十年的世界教育改革,都不约而同的高举起个性化教育的旗帜。崇尚个性张扬的美国在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目标设置上都强调“个性化”、“特色化”,即强调突出学生个体独有的特殊优势。法国等欧洲国家也正在开展建立阶段性学习的尝试,是中小学教育的体制变得更灵活、更有弹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适合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在亚洲,日本的课程改革把“重视个性”视作核心思想,力求打破传统中的划一性、僵化性、封闭性,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新加坡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实行弹性课程制度以满足中学生在学习态度、能力、方向上的差异。可以说世界教育的中心开始转向人的“个性”,把“人的价值”,“人的个性”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2.它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们强调同一的教学目标,规定同样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用同一种学习方式,最后得出同一的结论,不容许有任何的偏差和背离,不能有任何的疑惑和反思。在这种教学状态中,语文教学只能在“少、慢、差、费”的高耗低效的老路上缓慢前行。
面对我国教育滞后的状况,国家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提倡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发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多次指出:“高中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设置中,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寻找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主体判断和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地、创造性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在保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共同基础上,充分注意发现和发展学生们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发掘学生们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新课程标准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
3、它适应了我校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我校高中部的开办虽只有短短五年,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教学成绩斐然,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已连续三年获得高考质量一等奖,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学校规模的逐年扩大,教师队伍的逐步稳定,广大教师也在努力探索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将学校办成能为广大学子提供优质教育,信息化、创新型、实验性、开放性、可持续性发展的品牌学校,朝着全国千所示范高中的目标迈进。
“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写作”这一课题有着先进的指导思想,明确的课题目标、成熟的实施策略、高效的教学成果,一定能唤起老师们的科研热情,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我校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
1.研究宗旨
①为语文教育理论建设服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语文个性化教学基本规律,构建语文个性化教学体系(案例、模式、理论框架),进而丰富语文教育理论。
②为课程改革服务。通过对语文个性化教与学的探索,解决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学层面的问题即怎样教的问题,将新课程的理念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
③为校本教研服务。将本课题的实施纳入校本教研规划,通过课题的形式,达成“专业引领”的目标,让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行动反思”,使学校、教师参与课题校本化、自主化。
④为教师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服务。通过课题运作,为参与课题的教师搭起个人发展的平台。
2.研究原则
①发展为本的原则
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要使学生在语文个性化学习中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教师的指导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客观准确地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处理好顺应与引导的关系,特别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自主的行为。
关注教师的发展。教师不是被动参与课题,而是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使研究成为教师工作的组成部分,将从事课题研究作为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课题的设计要适应教师的实际需要和工作特点,总课题组、各子课题组及参与课题的学校都要考虑教师的发展,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关注学校的发展。课题工作要为校本教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课题的形式促进参加课题研究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教研及教学水平,注意从其他实验学校中发现好的经验并及时推广。
②求真求实的原则
在课题研究中要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从实际出发,通过实验,探索语文个性化教学规律。重点通过系列教学案例的设计、实施、评价,构建语文个性化教学体系。
③探究创新的原则
探索性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新规律,获得新的科学理论。探索性实验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发现新经验,新方法并及时总结交流。
④动态发展的原则
实验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本课题采取滚动式推进不间断实验的研究策略,以求推陈出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⑤整体推进的原则
语文个性化教学既包括教师个性化的教,更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学,教师个性化的教要为学生个性化的学服务。就研究内容说,本课题着重研究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表达,同时兼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及信息技术整合等方面。
⑥多元开放的原则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百花齐放,求同存异。广泛吸收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广泛团结志同道合者,摒弃门户之见,共同切磋探讨。
3.研究项目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学现状的调查
采用问卷及访谈的形式,分阶段调查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的教学现状,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学校特别是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接受度、理解度和适应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等。
②普通高中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研究
通过教学实验,探索并构建个性化阅读教学体系(目标、内容、方法、模式、课型等)
③普通高中个性化写作教学实验研究
通过教学实验,探索并构建个性化作文教学体系(目标、内容、方法、模式、课型等)
④个性化阅读评价研究
研究个性化阅读的评价目标、方法、标准等,并编制评价方案。
⑤个性化作文评价研究
研究个性化作文的评价目标、方法、标准等,并编制评价方案。
4.研究重点
①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转换学习方式。传统上的教学是灌输式,强调整齐统一,课堂上只有集体行动,而无个体思考,只有老师指挥下的齐步走,而无个体的散步。我们将不去要求学生从一个角度、用一种方式去理解,在保证参考答案相对一致的情况下,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让语文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成为提供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空间。如在学习诗歌单元的时候,将尝试学生选择学习法。学生或吟,或读,或书或画,求思或悟。最后的作业也是丰富多彩,有诗歌赏析,有自己朗读录音,有诗歌意境赏析作画,甚至还有根据诗的内容改写的剧本。这样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留有空白让学生主动地学,将会使学生找到独特的学习方式,享受独特的学习快乐。
②压缩统一的学习时间,腾出大量时间进行个体的研究性学习。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教学大可不必挂在课本一根桩上,可以大胆地把教材分为精读和泛读,并补充大量的阅读材料。除了精读部分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学习外,泛读部分可以由学生自主阅读。此外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个性阅读,思考,写作,每个学生制定自己的个人读书计划,和教师一起进行修改,然后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具体进行个性化学习。
③提倡个性化作业。现在语文作业大量是抄课文,做选择题,或是做试卷,但是学生真正喜爱的作业很少,更不用说是有个性化作业。而个性化的学习必然就要有个性化的作业。“读书札记”,“读书质疑”,“每日一得”是最常见的个性化语文作业,还有,读后感、文章点评、文章比较等等。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或用作业本,或电脑课件,或几位学生进行讨论。当然每学期可布置学生做长作业,写专题论文或调查报告。作业的评定可以用学分制,不同的作业形式可以换成相应的学分。
④建立个性化的写作体系。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写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语文能力,语文个性化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写作学习的个性化。个性化写作,就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写作的自由和乐趣。我们的思路是写作学分制,只要写到一定的量,就可以满一定学分。而且凡是能够独特感受的,就可以加分,发表文章同样可以加分。建立班级文库,出刊班级文集,鼓励同学自由写作。充分利用网络建立班级作文园地,同时鼓励大家发表见解和评语,代替老师的评语。给学生以充分写作自由,统一题目写不出可换一个题目,写了一篇感觉不好可以重写,老师都认可。到了一定阶段,作文评改中强调独特和创新。组织写作兴趣小组,将有共同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互相商量,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写作能力。相信随着个性化的写作空间的建立,学生的写作活动会有一个全新的面貌。个性化写作必然促进个性发展,而充满个性的写作又会使学生习作呈现生机和活力。
⑤拓宽个性化的语文学习空间。“语文学习的空间等同生活的空间。”因此,生活空间无限大,语文学习在空间也是无限大。我们所说的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主要是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教师所做的只是指导,参与。例如,推荐读书书目,与学生共同制定个性化课外语文学习计划,建立学生个体语文学习档案,指导学生撰写文章,或进行研究性学习,或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学生在课外的个性化学习,可分为休闲性学习,娱乐性学习,完善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这些学习都要支持和指导。如学生在课外看武打小说,这不应反对,关键看什么,怎么读,有没有益处。再如娱乐性学习,看些通俗小说,进行网上聊天,只要指导得法,同样可以学到许多知识。
5、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对学校的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现状做适时的问卷调查,作为课题研究计划和课题研究的本底材料。在研究中,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等方式,对实验过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适时的调整,为实验的有序进行和最后的调查报告、理论总结作准备。
②综合实践法:在每学期的第十三周左右定期开展个性化教学研讨课、专家报告会。
③文献调研法:通过调研大量拥有的相关文献,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批叛性的借鉴其中有用的东西,并融入到本课题研究中。同时,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收集和利用这些有效信息资源。
④行为研究法: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题,依靠一线教师多纬度的参与,在实践教学中边实验边归纳,边作及时调整,趋向完善,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强调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动态结合,为师生双方的发展奠基。
6、研究过程
①准备开题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1月)
制定研究实施方案,筹建课题组,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请有关专家提出方案修改意见,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方案。
②具体实施阶段(2007年11月——2)
第一阶段:核准实施方案;确定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对相关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收集资料;写作专题论文;做好有关第一阶段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按照计划开展研究实验,收集相关的研究数据、事例等资料;准备阶段示范课、总结阶段研究成果;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和专题论文。
第三阶段:准备示范课例;召开经验交流会;收集、分析、整理资料,课题组研究成员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接受专家评审。
③成果总结阶段
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
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学生的体会和收获;
制定课题延伸计划;
请市区专家进行评估验收。
7、预期成果
①调查报告: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教学情况调查(阶段)
②系列论文: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写作实验研究和阶段报告
③结题报告: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写作教学实验报告
④课例设计: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写作教学活动创新课例设计
⑤汇编资料:高中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活动流程资料汇编。
四、课题组成员分工
第二篇:个性化阅读开题报告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
陈小平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实验课题,是江苏省教研室批准立项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六期重点课题(苏教教研〔2005〕56号)。本课题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大量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构建科学性、普及性、操作性较强的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的模式、途径、方法等,从而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建议非常具有时代特征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多年来,国内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著述甚多,主要围绕教师“教”的行为,而涉及到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却极少,也就是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实践”的行为。我们之所以提出“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这一课题,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化的实现有着很多因素,其中人的现代化是不可缺少的。当今时代已逐渐进入以人为本的时代,人的个性化、人性化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时代的发展呼唤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原因有三:首先是学生的阅读参与意识较之于过去更浓厚了;其次是今天学生的知识比之于过去要丰富得多、现代得多;再次是未来社会对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学生除了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技巧外,还必须要掌握阅读的策略。
二是学大于教的需要。“教”与“学”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在现有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的是“教大于学”或者“教等于学”的现象,造成学生阅读水平的低劣。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理念和“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当建立在“学大于教”的逻辑起点上,只有具备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学生所学的知识才会超过教师所教的内容。
三是传统教学的反思。中国的传统教学思想,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对象或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自学,重统一而不重多样。阅读现象千人一面,一样的阅读方法,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样的阅读结果,甚至连考试的答案也一样的标准,对个性差异的学生从没考虑要去创造条件,或者去营造培植的土壤。这样做会极大地抹杀学生能动的一面,又与当今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一致。
四是课程标准的需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部分已经明确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不管是原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把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方式、阅读的品质,从而形成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界定
1.内涵揭示:个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在个性之后加上“化”,则构成了动词,表示转变某种性质或状态。因此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所达到的不仅仅是感受和理解,还是有创造和有批判意识的阅读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阅读习惯的目的,并且使其得到长足发展的个性阅读行为,所关注的是学生生存性的问题。
2.外延揭示:指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超越文本,使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3.特点揭示:对于阅读实践活动而言,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学..-生个体从书面材料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二是学生和作者平等的对话活动;三是一种探究性、创造性行为,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鉴定文本的过程。可以说个性化阅读具有自主性、创造性、体验性、批判性四个基本特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5个子课题:①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实施策略的研究;②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③小学生个性化阅读与表达运用关系的研究;④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地位与素养的研究;⑤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评价策略的研究。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②调查研究法;③实验研究法;④总结法。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从2005年8月到2006年1月为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课题进行整体设计,构建实验研究的基本框架,为课题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
①组建课题组,建立课题研究班子,健全研究制度,培训实验研究人员。②查阅文献资料,从理论上搞清课题的界定,并寻找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③制定实验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④论证实验研究方案,聘请有关专家、顾问进行课题论证,修订完善实验研究方案。⑤进一步完善研究条件,深入调查研究对象,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
第二阶段:从2006年2月到2008年6月为实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抓实验工作的全面开展,并逐步推进。
①召开开题论证会,进行全面的宣传、发动。2006年2月25日举行了开题论证会,由开题论证组专家对课题进行认真评议、指导。
②2006年3月份,各子课题组根据开题论证会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子课题实施方案。③2006年6月7日-8日,课题组专门邀请著名特级教师袁浩、顾美云及苏教版教材副主编李亮一行3人,到课题实验学校——大丰市第三小学调研、指导课题实验。
④2006年9月-11月,各子课题组就第一阶段实验情况进行小结,并写出书面小结报告,排查实验以来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矫正实验的方向。
⑤2006年12月5日-6日,课题组在滨海县实验小学召开课题实验研讨会。课题组全体成员、各县(市、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及滨海驻城小学的部分教师代表200多人参加了研讨活动。各子课题组交流了前一阶段实验情况,并就下一阶段实验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思路。
⑥课题实验研讨会结束后,东台市实验组又进一步扩大了实验范围,实验学校由原来的安丰、许河两所小学增加到唐洋、三仓、头灶等5所小学。
⑦2007年8月-10月,各子课题组进行课题实验中期总结,就课题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应对措施,进而更好地做好下一阶段的实验工作。
⑧2007年11月——2008年6月,课题组负责人分别到各实验学校了解实验进展情况,指导下一阶段的实验工作。
第三阶段:从2008年7月到2008年12月为总结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撰写总结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①课题组及各子课题组进行认真的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②广泛收集实验过程的研究资料,整理、汇编研究成果材料。③自我评估,申请结题验收,邀请有关专家召开结题鉴定会。
五、初步研究成果
经过3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究,本课题取得了如下初步研究成果:
...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3年来,我们课题组始终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一核心理念开展扎实有效的实验研究。我们对实验学校、实验年级的学生和非实验学校、非实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比对研究。从课堂反映观察,实验班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表达的欲望强,语言运用能力较强;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实验班学生喜爱上语文课,喜欢说话、写话练习的高达93%以上。从测试情况看,实验班学生组词、补充句子、阅读借鉴、看图写话、作文及讲故事、回答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且同一话题的作文也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语言特色,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思维优势。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个性化阅读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了自觉学习的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实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控、个性评价、个性发展,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2.初步探索出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模式。3年来,课题组立足课堂教学,采用示范课、研究课、常态课等多种形式,深入研究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依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课堂呈现状态、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教学环境以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念,通过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式:即情景导入——感知体验——对话探究——建构生成。
——情景导入。这是个性化阅读课堂的基点与起始,是营造阅读氛围、吸引孩子进入阅读情境,激发好奇、生疑、探求的冲动阶段。这样的情景引入,才能在课堂起始的第一时空里把孩子的视听、注意力拉过来进入个性化阅读课堂境界。
——感知体验。这是情景导入的自然走向:走进文本、感知文本、体验文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感知体验中得以个性化阅读,此时此境的感知体验是真正个体意义上的阅读。
——对话探索。对话是生本、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个性化阅读中体现个性的最佳区域。孩子从感知体验中得到的收获、乐趣、思想,需要在对话探究中沟通交流;对感知体验中产生的疑难、设想,需要在对话中互相质疑、碰撞、争论、辩白,甚至还有必不可免的争吵,这是孩子发表的丰富多彩的不同意见的撞击,在撞击中闪现智慧的火花,产生奇思异想。因此,对话探究的过程是最丰厚的个性化阅读的过程,这是个性化阅读课堂最期盼诞生的美妙境界。
——建构生成。建构生成是情景导入、感知体验、对话探究的个性化阅读课堂全程的顺理入情的结果。建构生成什么,这是设计课堂模式时早先预设的个性化阅读目标。建构生成的过程是拓展、是检验,又是新的建构生成。课堂上要创设新的情境,让孩子已生成的知识、技能、智慧实现新的“个性化”。
3.初步探索出学生可持续阅读的指导模式。《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课外阅读应是一个美妙的捷径。课外阅读使语文学习变得更丰盈。盐城市第一小学子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以课外阅读为突破口,从学生的阅读环境、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指导模式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一套值得推鉴的做法。
①着染一种阅读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我们在教室四周的墙上进行设计和创意,把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贤士恋书、醉书、迷书、痴书的事迹和感想择要张贴其中,用以标示和激励所有学生想读、乐读和常读,也可把身边耳闻目睹的“读书精英”的事迹和感言上墙感召其他同学。
②创造新的阅读机制。一是师生共同阅读;二是小组合作、比赛阅读;三是开好“三会”,即好书推介会、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成果汇报会。
③改变单一的阅读方法。一是以实践者的角色迁移方法;二是以研究者的角色投身阅读;三是以表演者的角色朗读美文。
④精选一批阅读内容。课外读什么书,不仅是许多家长感到很头疼的事,同时也使一些语文..-教师感到不知所措。课题组在这方面加大了研究的力度。我们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及学生不同年段的年龄特点,形成了一个比较科学、实用的小学阶段不同年段的推荐阅读书目(见研究成果),同时我们还根据这个研究成果,编著出版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手册》。
⑤构建三种阅读模式。模式之一:探究美文内在价值的深度阅读。
模式之二:推进整本书阅读的主题性研读。模式之三:顺应社会而生的专题性品读。4.初步探索出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评价改革仍然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没有现成的做法和经验可借鉴。特别是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评价,更没有一个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滨海县实验小学子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并形成了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阅读教学评价操作模式,即“四步评价法”: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综合性评价。
①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行为评价。通过收集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种种准确的数据,按照认知规律对小学生阅读技能的形成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以评价信息来指导学生新的阅读过程。为了把学生平时阅读的发展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子课题组设计了一张小学生语文学习行为观察评价表贴在教室里,评价内容包括听力、朗读、作业、背诵、检测等等,凡是在各项阅读活动中优异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印在表上)。这样及时地给学生的阅读过程给予监控和评价,并给学生予以肯定,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竞争的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
②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一种状况评价,是对学生一个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测试、了解,看学生完成具体目标的程度,主要是对因受卷面考试限制而不能测评的知能点进行分散测试。如听力、说话、朗读等。
③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目标达成评价,是在学期末或学年末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为确认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进行的总结性测试。我们把期末测试分为“听力部分”、“朗读部分”、“阅读部分”、“作文部分”四大类。听力测试可以参照英语听力测试的办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年级段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测试题型,对于容易听清的内容采用听记、填空的形式,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采用判断、选择、问答的形式。朗读测试主要通过对学生朗读的技巧来进行评价。如朗读的重音、朗读的速度、朗读的停顿、朗读的感情。阅读主要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作文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用、表达能力。
④综合性评价。综合性评价是在前3种评价的基础上,把一定阶段学生素质发展的成果采用素质发展报告单的形式展示出来。我们把综合性评价分为:行为评价、成绩评价、特长评价(兴趣发展)、健康评价、评语评价5个方面,主要以表格的形式来展示。行为评价从品德行为到学习行为分为若干项,以打“☆”的方法来评价。成绩评价是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按3:3:4等级制填写。特长评价主要指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表现在语文上的有:写作、朗读、写字、书法,要求每人必须有一项兴趣特长。评语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同桌互评、老师点评、家长馈评等。
这样一个过程性、全方位的评价,保证了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
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们的课题是在“问题即课题、实践即探索、过程即收获”的思路指引下,经历了一个“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的循序渐进过程,在这样的一个实践过程中,所有参与课题实验和研究的老师都得到了专业提升。一是加强了学习。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加强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一些实验学校还建立了学习共同体。大丰市第三小学子课题组在实验过程中,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出了阅读推荐书目(见研究成果)。二是教科研能力明显增强。参与实验的基层老师不仅知道了课题实验的基本流程,而且学会了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特别是总结、提炼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3年来,参与课题实验的老师有30多篇相关论文在报刊上发表或获奖(见研究成果)。三是一批实验教师快速成长。几年来,先后有50多..-位参与实验的教师在国家、省、市、县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由课题组直接指导、由参与实验老师执教的充分反映个性化阅读教学的3节课在全国大赛中获大奖(2006年4月市一小周海燕老师代表盐城市,参加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国首届阅读课堂教学大赛荣获一等奖B组第一名;2006年10月大丰市第三小学陈飞老师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荣获一等奖;2008年11月市二小汪明华老师代表盐城市,参加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国第二届阅读课堂教学大赛荣获特等奖)。
六、实验体会
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①只有基于草根化的课题研究,才能激起教师教育科研的热情,新课程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才能真正得以体现,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②追求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必须摒弃应试教育,拆除束缚学生身心的桎梏,彻底解放学生的心灵,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习创造。
③课题的研究不仅需要专家的科学、规范的引领,需要一线骨干教师的倾心实践,更需要教科研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这样,课题研究才能真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
(此课题已获江苏省教学研究第六期课题成果一等奖)
(陈小平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指出:“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境界。”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把‘平等+个性’当作新世纪的追求”、“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发展的未来”、“要把个性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等等。让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的本性要求,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改革是承前启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运动发展过程。一个学历型的社会正在向学习型的社会转化,“学会学习”已成为人类在21世纪获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个性化阅读教学不仅注重知识与能力,更注重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在评价中,既对学习的结果进行描述与判断,又对学生产生这一结果的各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既看到学生智力发展的一面,也看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作用的一面,对人的一生的学习与发展必将奠定良好的基础。
3、阅读教学发展的需要
当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阅读教学时,发现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仍是一个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归结起来,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没有摆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始终没有转移到学生主动学习的轨道上。语文阅读评价则依然存在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式单
一、评价过程残缺等诸多弊端。《语文课程标准》启示我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阅读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尊重学生的个性等等。
(二)、概念界定 个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在个性之后加上“化”,则构成了动词,表示转变某种性质或状态。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所达到的不仅仅是感受和理解,还是有创造和有批判意识的阅读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阅读习惯的目的,并且使其得到长足发展的个性阅读行为,所关注的是学生生存性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在课堂,即主渠道中的阅读教学,同一材料、同一篇课文对于个性差异的学生,认识不同、理解不同,就是针对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的“教”与“学”,不断地来培养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并且能够使之经常地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当中去,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调整,逐渐养成个性化阅读行为。所以,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1)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习并运用基本的阅读方法。
(2)在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在阅读文章时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灵活转换阅读的视角,表现自我的独创意识。(4)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进行个性化的自我评价。
(5)鼓励学生课外延续个性化阅读,成果可以在随笔、作文中体现。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条件研究
“个性化阅读”其实是一种主体性阅读、体验性阅读、差异性阅读,强调自由、自主、自为。这种情况下,教学不能泛化,需要研究“个性化阅读”可以在什么样的课堂中进行实施,对实施的文本(如文学作品)、师生具体有何要求,让个性化阅读努力成为自主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2、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既研究“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学,如摸清学生差异,分层实施,也研究教,如个性化阅读的指导策略,主体激发策略等;同时研究“个性化阅读”课堂构建的教学流程,追求基本模式与个性化教学的统一(巢宗祺语),建立教学的“常式”与“变式”。
3、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的研究
在教学中进行多元化的阅读评价,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中自我评价的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进行个性化的自我评价。
4、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作文双向提升研究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而“读”与“写”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鼓励学生课外延续个性化阅读,成果可以在随笔、作文中体现。阅读兴趣的尊重与阅读主体的激发能够促进学生的写作,课题实施中需要研究其对学生的双向提升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等,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
2、行动研究法:积极开展语文教材实验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机制。
3、个案分析法: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4、经验总结法: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升教学理念。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自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具体拟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2月):(1)确定课题,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2)收集与本课题实验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筹备资料库。(3)学习各种现代教学理论、学习领悟新课标的精髓。
2、实验阶段(2008年3月——2009年8月):(1)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实验工作。
(2)开展课题实验公开课、研讨课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做好经验总结,并整理收集各种有关资..-料。
(3)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筛选出能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策略。通过推广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课题研究。
3、总结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2月):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本人努力下,顺利进行了本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我对课题的研究不敢谈取得怎样成绩,但我的阅读课堂教学至少有了改进,符合课改理念,这与我研究的宗旨和出发点是一样的。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了“个性化”阅读的基本特征:
1、自主性
个性化阅读的第一个特征是自主性。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指导权。教师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一些开放情境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点拨,重点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
2、创造性
阅读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读者个人的经历不同,在阅读活动中对于文本的解释也不相同。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多留一点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于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开创性的思维来陈述自己的见解。
3、体验性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阅读体验有两个特征:一是情感。二是整体。基于阅读体验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阅读,在朗读中分析、赏析、体验课文,引发学生的共鸣。
4、批判性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首先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经常性的树立一些靶子,让学生提出质疑,展开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有可能得到培养。
(二)寻求了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五大策略策略一 :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实践的机会。我们的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时空,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阅读活动就应该让学生把主要经历放在阅读原文上。阅读时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底座,进行不同层次地读,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台阶状前进,完成全程阅读。我们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让学生反复地通过不同目的的“五读”(读通、读懂、读好、读熟、读深)完成课文学习。
1、给足时间。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阅读时间,并让学生自我监控达成度。
2、全员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应是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排练场,不是少数学生表演的小舞台。特别是自学性阅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草草收兵。策略二:让学生固守内心独特的阅读感受。在教学中,虽然教学步骤是一致的,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的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也不一样。由于各人的知识经验不尽相同,阅读后获取的结论也各有差异。所以需做到:1.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2.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3.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当学生有了个性化体验后,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此,要与学生共同讨论哪些理解最合理,哪些又为什么是不合理的。但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过程。更要引导学生分析解读文本的过程,无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是怎样得出来的,对症下药,推究、评论,以完善认知结构。策略三: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方式。
1、鼓励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阅读方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他们的个体阅读中包括读、说、画、写、划、背、唱等多项活动。作为教师不应以成人化的、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只要是他们处于内心与文字的交流状态就应支持他们这种个性化阅读方式。
2、倡导合作探究的阅读氛围。在阅读教学中更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平台,鼓励学生随时有问题提出来,给时间、创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精心组织探究。策略
四、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课外读物进行拓展阅读。
1、“趣”字引路,博览群“书”。
2、指导方法,保证质..-量。为使学生能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阅读方法指导。1)提早安排略读、速读训练,并鼓励尝试运用。2)加强实践锻炼。多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读书能力在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3)指导高年级学生做好笔记。策略五: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自主评价。学生从评价他人到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一种积极的过程。”这较之以往的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是阅读个性化行为的重要内容。
1、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兴趣。
2、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机会:(1)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2)教师要学会“倾听”。(3)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我主要采取三方面做法教会学生评价的方法: 首先建立了课堂评价的常规。其次指导学生掌握评价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三)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我通过教育教学杂志,网络等上面的有关个性化阅读研究方面的理论、经验、课例的学习,以主题教研课为突破口,利用这个载体进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探讨我所教年级段的个性化阅读的特点,探讨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并在课后及时进行评课,探讨,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做好书面记载。同时及时总结、反思、完善。促使自己的主题教育科研能力得到开发,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这项课题研究真正的受益者是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喜欢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的语文兴趣日益高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语文课堂上,学生能说得头头是道,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家长们很为孩子们的阅读能力称好,我也甚是欣慰。
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还是应该上好阅读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今后,我的研究工作将进一步侧重于课堂的阅读教学,向课堂阅读教学要效益。我们将不断建立完善阅读多元化评价体系,真正让学生爱读、乐读、会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下一步的具体做法:
1、每学期联系课题开展一次专题教学观摩活动,展示教师教学的个性化风格。
2、每学期组织参加实验的学生开展一次现场阅读分析能力竞赛等活动,检验学生学习情况,推进实验进程,展示学生个性化发展风采。
3、严格抓好平日的教学常规工作,认真上好每一节阅读课,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训练,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古语“教不严,师之惰”,以此相互勉励。
4、条件成熟时,举办对外的教学公开观摩活动,推广实验的成功经验,提升实验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走向语文个性化教学 》
洪世昌 张国强 《个性优化教育的探索》
盛群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孙景华 《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
黄亢美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在我班开展研究一年多来,我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严格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立足课堂,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了让研究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实施,现对前期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开展调查研究,明确课题研究方向
从课题立项起,我就着手对我班的阅读教学状况展开调查。首先,我对06—07学期末考试我班的语文卷的阅读题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情感、态度方面,39%的学生书写马虎潦草,审题能力差,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或没看清题目就随便做,..-阅读不能进入状态,对阅读题怀有恐惧感,许多学生认为遇到阅读题不知道从何做起。在技能技巧方面,41%的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不理想。在和学生座谈中了解到:喜欢读书的学生较少,许多学生家有书却不读,不喜欢积累和背诵,许多学生不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受课文人物、事件、美好的环境和优美的语言并乐于与人交流。
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量和课外阅读时间,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如下)
你喜欢看课外书吗?
很喜欢
一般
不喜欢
25%
50%
25%
你每天看电视花多少时间?
超过1小时
超过半小时
41%
28%
你看课外书时会做些什么?
摘抄
圈点
看看而以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松原市宁江区新城小学
孙晶
我校《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是经我区科研部立项的区级重点科研课题。经过有关领导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现已开题。
..-
一、报告人明确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在课堂,即主渠道中的阅读教学,同一材料、同一篇课文对于个性差异的学生,认识不同、理解不同,就是针对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的“教”与“学”,不断地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并且能够使之经常地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当中去,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调整,逐渐养成个性化阅读行为。具体的研究内容为:
1、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所具有的特点,以寻找其操途径、方法和基本模式等。
2、小学生个性化阅读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小学生个性化阅读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1)给予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让学生阅读实践。每个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口味,阅读水平也有差异,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不同阅读要求,培养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教师应该做到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定范围的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允许学生根据兴趣来选材、来组建阅读小组,进行阅读实践。(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将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进一步强调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这一原则,揭示了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课程。(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讨论,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了交流,通过多提问、多讨论,思想会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个人的体验,对于学生的个性体验,教师首先应该爱护,继而应该是培养和尊重学生的阅读,而不能用教学参考去套套框框。处理和对待学生这些个人体验将会影响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形成。(4)调动学生大量阅读和搜集处理信息的积极性。进行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培养不能光读少量的精品文章,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接受尽可能多的信息。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的阅读来源不再是教室,他们可以从报纸上、网络上、影视中、图书馆等信息源搜集处理信息,进行大量阅读,获取新的知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进行大量阅读、摘录读书笔记就是课内阅读能力的强化和延伸,久而久之将会形成自能阅读的行为,这真是我们每个教师所期待的。(5)倡导学生开展阅读期待、阅读创造、阅读批判活动。此策略重在尝试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意识。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阅读期待可以在各年段进行,学生面对文本,由于体裁的不同,产生的期待心理也会不同,比如面对童话和面对散文,他们..-的希望、预期、期待等肯定是不同的。阅读创造和阅读批判可以在小学高段中进行,从各类阅读实践活动中反复地积累、反复地巩固,逐渐构建起符合各自特点的个性化阅读行为。
3、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造就我校科研型、创新型教师队伍。
二、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知识经济竞争时代的到来,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创造性、创造能力以及良好社会适应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社会所淘汰。21世纪呼唤有创造性的人才,呼唤有知识、有思锥、有素质、有独立个性的,能与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的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具有的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我们提出“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主要依据是:
1、学大于教的需要。“教”与“学”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在现有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的是“教大于学”或者“教等于学”的现象,造成学生阅读水平的低劣。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理念和“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当建立在“学大于教”的逻辑起点上,只有具备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学生所学的知识才会超过教师所教的内容。
2、传统教学的反思。中国的传统教学思想,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对象或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自学,重统一而不重多样。阅读现象千人一面,一样的阅读方法,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样的阅读结果,甚至连考试的答案也一样的标准,对个性差异的学生从没考虑要去创造条件,或者去营造培植的土壤。这样做会极大地抹杀学生能动的一面,又与当今课程改革的大潮相逆,更不要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感觉。
3、课程标准的需要。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曾在《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一书中认为:“每一阅读瞬间都在刺激记忆,而被激发的记忆则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视角的方法使各个视角活跃起来,并且逐一个性化。”这一理论清楚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随着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已经明确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不管是原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都把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主要目标的全新的个性化阅读,最终使学生掌握自行阅读、自能阅读的方法技巧,..-形成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内涵揭示:个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在个性之后加上“化”,则构成了动词,表示转变某种性质或状态。因此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所达到的不仅仅是感受和理解,还是有创造和有批判意识的阅读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阅读习惯的目的,并且使其得到长足发展的个性阅读行为,所关注的是学生生存性的问题。
2、外延揭示:指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超越文本,使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一切行为。
3、特点揭示:对于阅读实践活动而言,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学生个体从书面材料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二是学生和作者平等的对话活动;三是一种探究性、创造性行为,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鉴定文本的过程。可以说个性化阅读具有自主性、创造性、体验性、批判性四个基本特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在课堂,即主渠道中的阅读教学,同一材料、同一篇课文对于个性差异的学生,认识不同、理解不同,就是针对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的“教”与“学”,不断地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并且能够使之经常地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当中去,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调整,逐渐养成个性化阅读行为。具体的研究内容为:
1、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所具有的特点,以寻找其操途径、方法和基本模式等。
2、小学生个性化阅读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小学生个性化阅读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1)给予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让学生阅读实践。每个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口味,阅读水平也有差异,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不同阅读要求,培养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教师应该做到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定范围的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允许学生根据兴趣来选材、来组建阅读小组,进行阅读实践。(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将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进一步强调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这一原则,揭示了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课程。(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讨论,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了交流,通过多提问、多讨论,思想会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个人的体验,对于学生的个性体验,教师首先应该爱护,继而应该是培养和尊重学生的阅读,而不能用教学参考去套套框框。处理和对待学生这些个人体验将会影响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形成。(4)调动学生大量阅读和搜集处理信息的积极性。进行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培养不能光读少量的精品文章,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接受尽可能多的信息。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的阅读来源不再是教室,他们可以从报纸上、网络上、影视中、图书馆等信息源搜集处理信息,进行大量阅读,获取新的知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进行大量阅读、摘录读书笔记就是课内阅读能力的强化和延伸,久而久之将会形成自能阅读的行为,这真是我们每个教师所期待的。(5)倡导学生开展阅读期待、阅读创造、阅读批判活动。此策略重在尝试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意识。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阅读期待可以在各年段进行,学生面对文本,由于体裁的不同,产生的期待心理也会不同,比如面对童话和面对散文,他们的希望、预期、期待等肯定是不同的。阅读创造和阅读批判可以在小学高段中进行,从各类阅读实践活动中反复地积累、反复地巩固,逐渐构建起符合各自特点的个性化阅读行为。
3、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造就我校科研型、创新型教师队伍。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势,转变教育观念,在思想上能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贴近,反思自己的教学。选定研究的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等。
2、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依据实施方案与语文教学实际,扎扎实实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努力使本课题研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借此改变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实践个性化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注意收集实践与研究中的有关资料,积累阅读教学案例。
3、总结阶段(2012年1——2012年3月)整理研究所积累的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等。
..-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2009年4月,我申报并批准了《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旨在彻底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千人一面、缺乏个性表达的现象,还阅读教学以应有之义,还阅读教学之本来面目。因此,结合班级及本人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了这样的阅读教学实验课题。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验重点在于通过指导学生课内阅读,不断地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并且能够使之经常地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当中去,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调整,逐渐养成个性化阅读行为,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一、研究背景
学会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的一大主题。培养创新能力是以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为前提的。因此,改革传统教育,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的绝对解释权,阅读课长期呈现琐细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的模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被限制在教师的理解范畴之内。教师重“教”,轻“学”,更轻“个性地学”。阅读现象千人一面,一样的阅读方法,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样的阅读结果,甚至连考试的答案也一样的标准,对个性差异的学生从没考虑要去创造条件,或者去营造培植的土壤。这样做
极大地抹杀学生能动的一面,同时又使阅读这一个性特征明显的行为,演变成了片面追求“共性”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就难以得到张扬,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另外,调查表明:现在的学生的阅读水平表现出不断退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学生的绝对阅读时间量和容量不足;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心理自由;迷失了真正的阅读价值;没有了阅读的成就感,最让人悲伤的是,因为学生们的阅读不再是自我的,而是“他我”了。因此,从阅读教学的现状看,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学,积极探索、研究其策略已是必然。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段话有两层意思:
一、阅读是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亲历亲为,而不能让教师包办代替;
二、阅读这种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应该是个性化的,不能用共性淹没个性,更不能以共性取代个性。语文是多义的,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同一作品的阅读,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为此,阅读教学就要创造一个“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教师、学生、作者,以文本为载体进行平等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并且这种交互应是多元的。因此,追求个性化的阅读是我们语文教育的必然。
极大地抹杀学生能动的一面,同时又使阅读这一个性特征明显的行为,演变成了片面追求“共性”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就难以得到张扬,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另外,调查表明:现在的学生的阅读水平表现出不断退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学生的绝对阅读时间量和容量不足;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心理自由;迷失了真正的阅读价值;没有了阅读的成就感,最让人悲伤的是,因为学生们的阅读不再是自我的,而是“他我”了。因此,从阅读教学的现状看,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学,积极探索、研究其策略已是必然。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段话有两层意思:
一、阅读是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亲历亲为,而不能让教师包办代替;
二、阅读这种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应该是个性化的,不能用共性淹没个性,更不能以共性取代个性。语文是多义的,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同一作品的阅读,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为此,阅读教学就要创造一个“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教师、学生、作者,以文本为载体进行平等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并且这种交互应是多元的。因此,追求个性化的阅读是我们语文教育的必然。
二、概念界定
个性化:《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在个性之后加上“化”,则构成了动词,表示转变某种性质或状态。阅读:是认真地看(书报、文件等),并领会其内容;是信息的处理,思维的发展,审美的体验,人生的享受„„
个性化阅读:是在遵循阅读鉴赏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对文本进行某个角度或多个角度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所达到的不仅仅是感受和理解,还是有创造和有批判意识的阅读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阅读习惯的目的,并且使其得到长足发展的个性阅读行为,所关注的是学生生存性的问题。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能够促使教师掌握正确的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策略,处理好课程目标,文本意义等与个性阅读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实现思维的深化、个性化。
3、有效改进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让二者皆能沿着良好的态势发展,寻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二)研究内容
1、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特点。
2、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四、实验原则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本课题将在“以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为本”思想指导下,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发展的目标。
2、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更新观念。实践和研究表明,“教者好教”并不等于“学者好学”。我们要改变过去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现象,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能正确处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活动、自主评价,展示自己的个性。
3、管理性原则
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尤其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建设校园文化网络,形成一种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有效的个性发展优化结构。积极开展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实验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途径方法。
4、针对性原则
教育活动中要有因人而教的针对性,因材施教,差异发展,..-
建立以爱为核心的师生、同学、亲子之间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进取的、和谐的、自由的、愉悦的发展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与别人不同的个性,每个学生的个性都需要教师去发现去培养,在发现与培养中要用科学的、欣赏的、爱抚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5、操作性原则
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三次调查。第一次是课题研究开始前,第二次课题研究进行中;第三次在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课题研究中将分段,分年级进行评估要求,并有侧重点。建立数据库,运用检测法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等,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
2、个案分析法: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3、经验总结法: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升教学理念。
五、研究的具体实施
在课题研究实施中,我始终坚持“科学、有效、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一)初步摸底,搞清基础
从课题立项起,我就着手对我班的阅读教学状况展开调查。首先,我对09—10学期末考试我班语文试卷上的阅读题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和找部分学生座谈,我们发现,在情感、态度方面,39%的学生书写马虎潦草,审题能力差,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或没看清题目就随便做;阅读不能进入状态,对阅读题怀有恐惧感,许多学生认为遇到阅读题不知道从何做起。在技能技巧方面,41%的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不理想。不会提问题,只在一些不重要的词语意义、读音方面提问;课内阅读训练单一,没有向课外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小,导致词语积累贫乏,作答内容太肤浅,停留在零碎的表面感受,语言表达能力不理想。在和学生座谈中了解到:喜欢读书的学生较少,许多学生家有书却不读,不喜欢积累和背诵,许多学生不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受课文人物、事件、美好的环境和优美的语言并乐于与人交流。
(二)针对现状,分析原因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似曾相识”的重要原因:
教师方面:教师的阅读教学指导还是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一讲到底” “一问到底”的现象还是大有存在,课堂教学还是“一言堂”的模式。在和老师的座谈中也发现不少老师以课时紧、任务重、学生能力差为由而以讲代读,剥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时间,以致造成阅读效率少慢差费(读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
学生方面:没有阅读氛围,没有激励措施,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习惯不佳,对阅读怀有恐惧感。
所以,我们认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指导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读,并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加强个性化的指导。首先要提供一定的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不断地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灵..-活把握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其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这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给他们一些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机会,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张扬,个性化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三)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1、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收集了许多有关个性化阅读的文章资料定期学习,并做好专题记录收集存档。此外,在内容上看,我还学习了有关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章,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的指导性文章和切合课题研究的专题性理论。通过学习,为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2、立足课堂,探索研究策略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一方面,我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每学期,坚持围绕该课题开展1-2次课题研究开放日活动,并做好以备课、听课、评课为中心的过程管理,请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备课、听课、评课的研究全过程。使自己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提高。
2、反思小结,提升研究成果
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勇于实践,还要求教师成为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研究型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能否自觉积极地进行反思总结,其重要性更是不可低估的。两年多的研究试验中,我把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感触,通过案例、反思、论文等形式表达出来。撰写的论文《洋溢
..
第三篇:个性化写作之管见
个 性 化 写 作 之 管 见
枞阳县金桥中学 李贵进
有这样一句妙趣横生的广告语:“拥有一只我的手机”。这种说法与“我拥有一只手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的“手机”富有个性化,是“我的”,自信之感油然而生,后者则流于通俗,毫无特色可言。学生作文也是如此,没有个性特色的文章就是“应试文”、“新八股”。教师应培养、鼓励他们发出这样的呼声:不是“我写作文”,而是“写我的作文”。当写作的动因发自学生内心深处时,写作就成为马斯诺心理金字塔中最高一层的需求,一种验证自己能力的过程,一种不吐不快的心灵宣泄。
诚然,“教育个性化”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一股强劲的教育潮,是各国教育改革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指导思想。重视“人”的地位和研究,强调教育教学的个性化是现代教学思想区别于传统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倡导个性化的作文不仅是教育个性化的要求,也是作文的本质体现。刘锡庆教授认为,“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的‘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因此,作文应该是“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然而,在大力倡导并推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在重实践重过程的写作改革的大环境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一些所谓的“个性化写作技法”指导性的文章在诸多大报小刊上频频抛头露面。长期以来,我们的写作教学受概念化和形式主义的影响十分严重,难道我们还有戴着新课标的面具再次陷入到传统作文教学的牢笼中吗?应该说作文教学的本体不是指导,而是以学生参与为主要教学特征的活动。那种纯理论性的作文写作指导是一个误区,它把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上,并且还要在崇尚人本主义思想的今天,打着个性的“幌子”,大侃如何点题、开头、过渡、照应、结尾,甚至力图尝试对作文进行所谓的“格”的训练,而对写作的内容则轻描淡写、漫不经心。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对学生而言无异于纸上谈兵。它完全忽视了对写作个体审美需要的尊重,把具有独特体验和个性创造的写作活动视为机械化的批量生产,缺乏情感交流、缺乏审美的愉悦、缺乏想象和创造。这样做必然导致形式主义盛行,助长无病呻吟、哗众取宠的不良文风,也不利于学生健康的个性、高尚的情操、创新的品质和能力的培养。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初中段写作的要求,可以说是语文教学对长期僵化的作文教学反思的结果。作文原本是非常个性的精神活动,新课标的这一要求,体现的正是个性和创新的作文教学时代的精神。今天,当我们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施教于创新求真的殿堂,我们本不应急功近利,重新陷入到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纠缠在技法至上的泥沼中,而应该对个性化作文写作进行科学的定位和不懈的探究。
一、个性化作文的概念分析与价值透视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作文一旦注入了学生的个性,便成为有生气、有灵性的东西。冰心说,这个世界“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写作是心灵世界的展现,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世界。个性化作文就是要文文相异,各尽其妙,“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
看,用自己的手来做”(郭沫若语),是一种为自己、为人生、为创造的本能冲动。我们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就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上,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学生“空洞无物,无病呻吟”、“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作文现状,才能彻底根除当前作文教学所存在的伪主体、伪生活、伪科学的病根。
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文是一种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作文教学中只有实现个性化教学,才能够改变当前语文教学的状况,因为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其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发现与领悟,在思考中的焦虑与收获,在收获中的喜怒与哀乐,无不可以通过作文来体现和完成。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罗杰斯提出,传统的教学忽视了人,压抑了人,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等。这种教学重书本、重学习的知识,但从来不考虑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小奴隶”、“小容器”,而不是生气活泼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其实,个性化写作教学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中也就是要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二、影响作文“个性因素”的探究及策略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于生成的环境,个性作文也不例外。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规矩”与“方圆”的包围之中,缺乏利于个性发展的多元的教育环境,作文教学也只是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训练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依自己的方式训练学生作文,以自己的责任和权威压迫学生的主体性,强迫学生按照一定方式,一定的标准去写作;学生只能奉命而行,依葫芦画瓢,不敢越雷池半步。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受定势束缚,个性也被限制,作文了无生气。在某些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有其师必有其弟子,教师的作文意识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面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法 卢梭《爱弥儿》)。由此可见,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以及作文教学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下面,笔者就针对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感悟谈谈影响作文“个性因素”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打破价值的认同,注重生命的体验
古人说:“牢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里讲的就是读书与写作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阅读教学淡化了人文精神,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对文学作品主题的盖棺定论,价值霸权,从而压抑了学生创造的潜能和热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灵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能用冷漠的知性分析取代动情的文本感受,不能用教师既定的教案框限学生多样的心得。清代学者赵翼在《闲居读书》一诗中写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做一文题,各自擅其妙。问此胡其然,各有天在窍。”强调的是不同的读者读文和作文会有不同的领悟、创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敢于蔑视权威,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当然,这与教师广博的学识储备、正确的教学意识和科学合理的引导是密不可分的。譬如,在学习汉乐府《陌上桑》时,文中的使君历来被看作是邪恶与愚蠢的小人。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展开讨论交流,甚至将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给予学生收集资料、研究佐证的充裕时间,或许使君的形象在我们学生的眼里会是一位有礼有节、儒雅豁达的君子。诚如是,阅读教学也必将成为我们学生磨砺个性的天堂。
其次,反思以往作文训练,过多地强调了材料主题的价值取向。“材料是否有深刻主题可挖掘”被反复强调,主题要“舍小取大”不揭露生活的阴暗面,不表现成长中的过失,有意义的事必定是好事,小草就象征着生命力强,教师必定
是忘我奉献的蜡烛„„,在这种“价值认同”的写作理论制约下,学生的写作就背负了沉重的心灵枷锁,几乎没有张扬个性,抒发自我生命体验的空间。因此,在主题材料的确立上应当从重表现“大我”到重抒写“小我”,让学生尽情放松的去写他们的所爱、所思。如:小动物、好伙伴、足球、网络、外星人等,这样的作文才会真实,才会萌生独到的感悟。只有写好了“小我”才有可能写好“大我”;有了那种对小生灵的原初之爱,才会养育出人类对社会的博大之爱。在主题材料的确立上,还应该注重让学生去探索未开垦的思想言论的处女地,要让学生崇尚真、善、美,但更要敢于面对假、丑、恶,真正的“健康”与“正确”,总是在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的较量中才得以凸现的。只有认识了假丑恶,才更加懂得真善美,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写出具有真知灼见、充满个性的文章来。
(二)、改革作文命题,写出真情实感
众所周知,由教师命题的作文,常常使学生感到无话可说而又不得不写以应付老师的苦恼。
这种“挤牙膏”式的学生习作,要么就是空洞无物、东拉西扯、没有个性,要么就是胡编乱造、无病呻吟、言之无物。曾经同样的题目,南方与北方、过去与现在、爸爸和儿子,文章的结构、所用的语言、表达的感情等几乎都差不多;有的老师多年的写作教学几乎是一个面孔,有的作文题目用了一届又一届,有的弟弟或妹妹索性把哥哥或姐姐的作文拿来抄,结果仍然可以蒙混过关。这何尝不是对作文长期命题千篇一律的绝妙讽刺。教育部中考改革《指导意见》指出:“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当然,话题作文的一度出现给个性化作文指出了一条新路。不过,我们同样应该考虑到虽然中学生初步具有了对一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但由于受生活阅历的限制,他们的视野毕竟不够广阔,如果我们的话题作文不考虑学生的特点,过分的成人化,势必对真性情作文倡导又重新设置了阻碍。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命题是在继承中不断创新,题型和选材范围灵活富于变化,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多元化命题时代。其内容也是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着眼于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充分展示学生的才情、张扬个性、鼓励创新、崇尚美德。这种命题形式的变化充分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和《考纲》的精神内涵。
中学生本应就是思想最活跃、个性最鲜明的群体。他们有告别童年的天真与步入少年的喜悦,有花季的憧憬和青春的困惑,有成功的笑容,也有失败的眼泪,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的细腻丰富而又色彩斑斓。其实我们的学生大都喜爱写日记、随笔,这提示我们教师平时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拟题目,以便于学生调动个人鲜活的经验积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灵感,开拓学生独特的角度、独特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独特的感受。叶圣陶先生曾经主张:“课内作文最好令作应需之文,易言之,即令叙非叙不可之事物,令发非吐不可之议论。课内练习,固将求其应需,非欲其徒然弄笔也。”因此,我们的作文训练应尽可能从宏观方面入手,不要在微观里面兜圈子,一味的限定作文的题材范围无异于画地为牢,作文教学应该把写作的权利真正的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从虚假的套路中解放出来,形成一种我手写我心、我思故我在、个性飞扬的写作局面。我想,这是语文届所应积极倡导和热切呼唤的。
(三)、淡化文法指导,强调文学熏陶
传统的作文教学被称为“作文指导”,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写作。教师在“技
法至上”的教学观念下,不去指导学生细致研究材料的分量,不注重学生深入挖掘材料所包含的人文情感,不强调学生思考如何用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内容表达出来,反而舍本逐末,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文体特点等许多方面向学生传授着一成不变的秘诀,其结果必然是扼杀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匠”气十足的教师是挖掘不出学生释放心灵的奇思妙想。摒弃形式主义,废除条条框框,我认为在学生还不懂得怎样的写作方法之前,就是最好的写作方法(只要有一定的词汇量、语汇量,总之只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想用心表达)。这个时候最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也就是个性思维,那么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将会是别出心裁,各有千秋,这种作文才能真正的吸引读者的注意。
写作是生命的律动,是心灵的放飞。只有把学生从旧的作文教学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才能让他们在写作中真正的审视生活、饱蘸真情。当然,“解放”不等于“放弃”,作文训练还要落实到阅读教学中,阅读中“读者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这是自我在量上的增加;读者的观念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高;读者的思想感情升华了,这是自我在价值上的飞越”(曾祥芹、韩学屏《阅读学原理》)。通过阅读学生获得人文素养的提高,而良好的人文素养又寓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形成中,从而有所超越、有所创造,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其次,要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拓宽阅读生活的视野。引导学生多面向社会、所关注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以建立真情实感并将其融入到写作中,这样也就不愁文章没有真情、没有个性了。
(四)、给予人文关怀,提倡学生互评
写作评价一直是写作教学和研究的弱项。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作文的评讲流于形式,批语很多是千篇一律,空话、套话盛行,无效信息过多。作文评讲不作分析、光读范文,徒劳无益。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他给的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他的话说明了造成目前这种写作教学现状的根本原因: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科,不关注人。现在的中学生厌恶写作文、写不好作文,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作文应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是一种心灵的释放,一种内心的独白,具有一定的秘密性和可交流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性情,批阅时不可忽视“文”后的活生生的生命的存在;批阅的过程应视作生命体之间情感交流和对话的过程。关注学生流露的愉悦、焦虑、幸福、痛苦、迷茫等等生命的体验并动情的写下自己或慰藉或理解或激励或警策的话语,这是作文批阅应有的人文关怀。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当教师把自己的精力和爱心投注到每一个稚嫩的生命个体上时,这将是一项多么艰辛的劳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时的将自己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教师应该完成的对学生作文的反馈和评价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去做。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里的学生同时担任写作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当写作者向同学讲述或者朗读自己的文章时,他其实已经获得了一批很真实的读者。我想,他会很注意对方的反应,来自同学最真诚的反馈,将是促使写作者修改文章的最好的指导。当学生在听别人的文章时,他不仅在给写作者以帮助,而且自己也从中受益匪浅。这样学生在一种相互信赖、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心智的启迪和潜能的激发,更有利于学生丰富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尖锐地指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
们不能让体现素质教育精髓的“新课程”仍然败在以不变应万变的老师手中,输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教师只有改变“教育观”、“学生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作文教学的环境,培养他们的个性心理素质,让他们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心路历程和思辨过程,也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放射出个性的光辉。
第四篇:教案初中生个性化写作
《初中生个性化写作》教程(入门一)(授课流程及意图稿)
让文章灵动飞扬
——修辞语言与景物描写
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个性化读与写》优秀学术指导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少教多学高效课堂研究》课题主持人 教育部2011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获得者
河北省中考命题专家组成员、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中学高级教师。
让文章灵动飞扬
——修辞语言与景物描写
教学目的:
一、研究学习巧用修辞著华章的方法。
二、感受写景美文的行文风格。教学重点:
一、修辞格语言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及作用。
二、展示初中生个性化写作的训练流程及其方法。教学方法:
一、个性化写作训练技法,个性化激趣法。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
一、个性导语:
小同学,看了本节课的题目,觉得有点儿深奥是吧?那咱先不管它,咱先按照习俗走。中国有个世代承传的习俗或者叫礼节,那就是见面先亮明自我。我先介绍我自己。一会儿呢你再介绍你自己,这样,我们就认识了。我是谁呢?你手中那本泛着淡淡墨香的书《个性化读与写》还有《画里画外话楚辞》两本书上都有一个小小的名字——张锁军,那就是我。
我还有一个自画像,是用个性化文字画的,想不想欣赏一下。好,但欣赏是有前提的,你要找出自画像里用了哪些修辞,起了什么作用,你还要试着为自己画像。
出示:
我的自画像
阳光、灵活、简单,就像守护魔戒的霍比特人,永远长不大,即使装模作样,也显得幼稚纯朴,就像一支滴油的奶油巧克力,有让人心疼着又爱怜的感觉。
睿智的眼神,含笑的嘴唇,极具男人的帅气而微带一丝女性的羞赧和心细。事事都巨细热情,周身洋溢着亲切平和的温度。
一张不太英俊的娃娃脸,与卡通式的幽默感自成一格,邻家男孩般的亲切气质,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受气小男生”形象。
瘦削干净的脸,眼镜片后的微笑深邃,内敛中的静、绽放着的喜、亲昵般的美,沉醉里的经典,气质文雅,成熟,神气。
礼貌、健康、向上、执着、平和、幽默。与之相处开心至极,笑泪常流。
给朋友的承诺:是太阳,给朋友以阳光;是玫瑰,给朋友以芬芳;是钻石,给朋友以永恒;无私而又正直的好男人。
同学,你看,这写得像我么。如果像的话,说明这自画像的文字功夫不错,而这给文章增色的恰恰就是使用了修辞。(如果不像,哪里还不够)前两句是我写的,有点自嘲,还有点诙谐。后两句有点自诩,还有点自豪,是我儿子为我写的,儿子之所以能考上北大并就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与他高考时的满分作文成绩是分不开的。
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有一次,他放学回家对我说,爸爸,老师就不讲如何 作文,只给个题目就让做,我都不知道怎么写。我说,爸爸给你讲怎么写作文,这样,从初中到高中,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我都要给他讲一次作文,开始是给他一个人讲,后来他带同学来听,我于是在六年里写了72个个性作文指导教案,爱人说,这是由于父爱的推动,也许是这样。后来又承担了教育部规划课题“个性化读与写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了全国各地的中考高考情况,还系统了我的作文讲座,后来我出版了一套《初中生个性化写作》。
回到咱们的主题,同学您能找出其中使用修辞的句子吗?(让学生找)比喻,排比(学生会找出)使用了比喻和排比。(这个环节意在个性化导入课堂教学。使用性开门见山的导入,不但拉近了和学生间的距离,还直接引到课堂教学的主题上,能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修辞,文章就显得灵性生动,一下子就能让人记住这个人个性特征。
你能像“我的自画像一样”,为自己画一幅像么?给你3分钟的时间。(这个环节意在摸清学生灵活自如地使用修辞,表情达意能力技能的底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无论好与坏都要瞪大一双发现优点的眼睛给予肯定。)
你用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个性,你的确有很多优点,你要在平时放到自己的优点,淡化自己的缺点,成为一个外感自信,内心强大的人才。
看来我们找到一个规律,文章要想靓丽起来,先要漂亮地使用修辞。这就是咱们今天重点研究的话题。
让文章灵动飞扬——修辞语言与景物描写。这是一个看似深奥的话题,但是我不想讲一些深奥的东西,我是想借今天的时间把你带到一个最美的去处,去感受祖国壮丽河山之美,这将是很有趣的一项活动。
人的快乐往往在于他内心贮藏着美。走出户外看世界,世界也看你。山高人为峰。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你能用最优美的语言描述你见过的丘陵,高山,山脉吗?你能用最纯美的语言描绘你见过的海、河、湖、小溪吗?给你二分钟的考虑时间,老师希望听到你用流利的语言描述最心中最美的风景。
好,你说得很好。运用美丽动听的词语痛快淋漓地表达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有了这个能力伴你终生,你就会万事顺利,人生旅途一帆风顺。
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观山则情满于山,看水则情溢于水。这句话形容高涨饱满的情怀,自然流露出来的感情,比山高,比海阔。所以啊,我们要带着情感去观察,同样是旅游,同样是看一处风景,谁和谁感受到的美是不一样的。
下面呢,我就以我写的一篇小文,来阐释如何用最美的语言描绘最美的风景。在一个美丽夏天,我看到了天下最美的水,你信不信?
后来我把这个美景写下来,文章的名字叫《水韵九寨》,然后投稿发表,分别在“散文报”“散文选刊”《新读写》“上海教育时报”等20多家报刊发表,后收在我的“初中生个性化写作》一书中的290页。
先给大家讲一个背景故事:在七十年代,四川的一个大山,林木蓊郁,伐木工人铮铮的伐木声震彻山谷。一队伐木工人为了寻找大树,一边伐树开路,一边向大山深处挺进,当他们砍倒一棵千年古树时,眼前豁然开朗,他们惊呆了,他们发现了震惊世界的美,于是派人报告给党中央,报告给周总理,报告的人由于 没有文化,见到总理就说:我们发现了好山好水,周总理说好在哪里,报告人说,反正是好,你去看看吧。总理派人将美景拍摄下来,于是,这里的美景在混乱的大跃进世代被保留下来。在去年的夏天里的一天,我去了那里,看到了这震惊世界的美景,写了下来。原文文字很长,在这里我只精选了包含修辞的文字在咱们这节课上共享。
文章的开头句是:“黄山归来不看松,九寨归来不看水” 意思是说,没有比黄山松更美的松,没有比九寨沟水更美的水了。究竟多么美呢?我们没有必要读全文,我们只在看画片的同时,读部分文字来感受带有修辞的语言到底给我们的文字增色多少?
二、老师依照幻灯片儿精读重点语句,边读边品味,提醒学生咀嚼修辞句。教师泛读全文。(依次放幻灯片)„„
A. 比喻句
作家秦牧说:“精彩的比喻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发生神奇的变化。美妙的比喻真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
蓝天白云下是青翠欲滴的山,远离尘世的大山深处,净土之中流淌着震惊世界的美——仙界一般。
“流淌着震惊世界的美——仙界一般”——这是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一种比喻的化用。美可以流淌么,是不可以,只有水可以流淌,这样一来,我们认为水是美的,那么流动的自然是美了,这是一种巧妙的比喻。
课外例子1:教师节,看到学生短信的瞬间,心底倏然泛起柔软而温暖的涟漪,几十里外,有一群孩子,想我了。
摆脱树丛的阻隔后,着急的水流就堆成了一个个小水峰,像洁白的藏羊,成群结队,推搡着漫撒而来。
珍珠滩瀑布犹如一面巨大晶莹的珠帘,从天涯云端垂挂而下,而在跌落过程中遇凸石,则又跌成一瀑中瀑,层层叠叠,壮美至极。
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能扮靓作文语言,使作品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请同学们找出书中《选材百宝箱》中有关比喻的句子,带有情感地读出来。
B排比句
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格,运用排比句能够增强语势,加深感情,提高表达效果。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巧用排比能将问题透彻地陈述出来,文章的气势瞬间爆发,使文章读起来有节奏感,如打击乐铮铮有声。
文前的排比句能起到开宗明义,热烈入题的功效。文末的排比句能使文章紧扣中心,使文意透彻心扉。(请同学们以颐和园为题写一个开头排比句)
与山峰相望我饱览了生命的绿色;与蓝天相望我拥有了洁白的云朵;与水相依我顿然有了心灵的澄澈。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四个排比句语气贯通,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高尚的情操,可爱之情溢于言表。其他的修辞手法各有其神妙的表达作用。
C,拟人句
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将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 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一般在赋予物以精神特质时出现。
珍珠滩水流蹦蹦跳跳着一路走来,只顾得兴高采烈地赏景观天,没成想一脚踏空,随众姐妹一起扑入深潭,摔成浪花朵朵,碎成珍珠万颗。
溪流、瀑布、深潭,深一脚浅一脚地一路下来,趋于平静后,水还不甘心,心想,我何不逗留片刻玩一玩呢?
这海子大多喜好悉心沉绿,恨不得贮藏天下所有绿色。连千年古树也为之倾倒,整冠挂袍地平躺在这水晶里,钙化之身成植物珊瑚状,千年不腐。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拟人修辞的句子。
然后提问一:同学,先说这景美不美,再说,这文美不美?你觉得这篇文章属于什么题材?散文,美文。(美文)
师:中考高考作文中,高分文散文居多,而满分作文往往是带有散文特征的美文。美文是可以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文,读来或令人感慨万端,或神清气爽,都是美,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如何使语言美起来,使文灵动飞扬呢?你也看到了,那就是让修辞美化自己的语言。
修辞,能使文章语言形象鲜明,音韵和谐,气势贯通,给读者以艺术享受。
所以我说:修辞是语言的盐,语言有了修辞才有味道,才鲜活,才有生命力。换而言之,在你纯情而又纯真的文字中,在你冥思苦想而成的作文中,如果你善用修辞,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化抽象为具体、化贫瘠为丰满、化粗略为细腻。语言就会鲜活灵动,魅力四射,从而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刚才我们在赏析《水韵九寨》时感受到了运用修辞的魅力,也看到了其表达效果。
四、如何提高自己的修辞语言功夫呢?
(一)善于修辞句集锦。教材中,著名作家作品均有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范例,如梁衡《夏感》、刘成章《安塞腰鼓》、朱自清《春》、流沙河《理想》、张晓风《行道树》、宗璞《紫藤萝瀑布》、老舍《济南的冬天》等,认真阅读课文,找出这些句子,或制作美句卡片背诵、或抄写在《美文美句集锦》本上。
(二)、上网找运用修辞的佳句,摘抄背诵。
(三)、写文时积极尝试修辞格说话。
五、如何写景
(一)注意确定标题:
确定一个诗意的文题不但能受到阅卷者青睐,还有利于自己思考。
(二)审题
《水韵九寨》题目限定了要写九寨沟的风景,但是要以写水为主。写水要写出水的灵动、水的精神。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很适合写景的文章。
(三)立意
巧用修辞成文的文章在立意上要深入浅出。或者把抽象的道理说的具体形象,或者由此及彼地引发联想。总之意境要深邃高远。
(四)选材
第一、请两个同学读
技法一:巧用比喻句,使语言形象化。
人们把比喻誉为“艺术中的艺术”。善用比喻会让你的文章生动形象,满文生辉。
例(1)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例(2)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群山后退了一些。
例(3)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的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例(4),本体“山”与喻体“花蕊”,原本极不相干,但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新奇地将其“联”在了一起,表现了“山”的“花蕊”之形。“花蕊”慢慢地“绽”开的形态,传神地写出了群山这静态之物在“破晓之时”因光线的变化而给人的动态感,产生一种奇妙的艺术效果。例8把“山”比作“一望无际的水面”,喻为“辽阔无边的天空”,增强了所绘之物的形象性,撩起人的联想。将“小屋”比作“飘过”的“一片风帆”,“掠过”的“一只飞雁”,不仅从“点”、“面”上表现出形态特征,还使静态的景物显得扑扑欲动,楚楚迷人,令人由此延伸出无穷的遐思来。
巧用设喻描写,即用比喻对事物进行描绘和渲染,使被描写的食物具体可感,形象直观,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比如中考满分作文《掌声》中是这样运用比喻进行描写的:“我是一条鱼,一条游弋在题海中的鱼。日复一日,我感到呼吸被扼杀在无边的压抑中,眼泪干涸在苦涩的题海中,忧郁如流沙般吞没我„„
我是一只蚂蚁,一只穿梭于城市高楼间的蚂蚁,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我躲在面具后面品尝着一个人的寂寞世界„„
(巧用比喻将作者内心的压抑和落寞表达的淋漓尽致,少年心中的忧郁脆弱自卑让人刻骨铭心扣人心弦。)
技法二:善用排比,强化气势
排比节奏分明,便于叙事,长于抒情,它有如“集束炸弹”,创造出语言璀璨的光芒,给文章增色,无疑会给读者惊喜。
例9 在跋涉的道路上,跌倒时希望有人扶持,忧虑时希望有人分忧,寂寞时希望有人陪伴,失败时希望有人鼓励。这都需要倾听陪伴。渴望倾听之人对倾听的向往如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般迫切。倾听是春天刚发芽的嫩草,充满活力与希望,也给人带来新生力量和希望之火。倾听犹如炙热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把枯燥与烦闷一拂而尽,送来愉悦轻松的感觉。倾听是心灵之花,倾听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它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倾听是划破漆黑夜幕的流星,能给人们带来希望;倾听是一朵开不败的花,它能绽放出生命之蕊,换取人们的欣赏和信任。
第二、在选材百宝箱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话,读一读,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比喻
1、四姐听到这消息时的表情,就好像天上掉下张大馅饼。2他把两眼熬成了红红的桃子好不容易才把稿子啃将出来。
3老头有五十来岁,两只小眼灵光四射,花白的胡子硬得像钢针,还真有点仙风道骨
4两个孩子像两只美丽的康乃馨正借助母亲的生命生长、怒放。5羊像一片棉絮,伏贴在青山坡上。排比
微笑是一朵温馨的花,微笑是一把绿色的伞,微笑是一间爬满常青藤的小屋,微笑是无言的对视,微笑是梦幻与现实的结合体。拟人
山里的风硬把天上的星星吹得直打牙巴骨,只好钻进厚厚的棉絮般的云层中睡大觉去了。
1、太阳从窗口挤了进来。
2、天的确很冷,厚厚的雪压得村子喘不过气来。
3、夜里,所有的星星都在不停地颤抖。
4、那一本纯美的粉色日记,至今仍躺在政教处的玻璃橱里,孤独而忧伤。排比
5、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白云。
6、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7、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纯朴的执著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
六.实际片段练习(教师播放风景片段录像,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写出来)指明生一:生二: 七.教师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悟了修辞格语言的魅力,我们还通过新出版的《初中生个性化写作》一书,了解了使文章灵动飞扬的方式方法,但愿对您的作文有所启迪。
我们都知道,美的语言是生命的音符,能将人带入最美的心境。请同学们用最美的语言描绘最壮丽的人生吧。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八.接下来老师给你留个终生作业:
多将自身置入佳景,多写游记,遇美景写美文,或三言或两语,或长篇,即兴随笔,随遇而安,随写而喜。你的人生就会一路灿烂。
同学们,再见!
第五篇:高中个性化写作探究
高中个性化写作
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充满着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从而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对此,《高中语文新课标》在写作教学中提倡个性化写作,其具体的阐述是: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在这里,语文课程标准对个性化写作的阐述,涉及了三个层次的问题,或者说是从三个维度提出了个性化写作的目标要求:一是从个性出发写作,强调写作教学回归生活,关注自我;二是形成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准确而完美地呈现生活;三是为了个性发展而写作。通过写作改善自己的生活,促进个性的成长与生活的完善。
基于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以“展现个性、创造性”为主导。这是现代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优化作文心态的需要。教学中,学生作文的乐趣从何而来?来源于生命的自我表现和个性的舒展。如果作文教学摒弃了创造,远离了学生的生命体验,那还有何乐之有?由此引发出的学生对作文的厌烦和惧怕心理也就不足为怪了。那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构建学生个性化写作教学体系呢?
一、打破统一刻板的教学步骤,寻求多元化的作文教学方式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将不同水平的学生置于同一个起点,同一个模式中进行教学。由此使得天南地北的学生在对同一问题和事物的认识、表述几乎保持着几十年一以贯之的惊人相似。作文本里流动的是人云亦云的复制型思维,既无新颖超拔之意,更不用说有什么深刻和犀利了。本来,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视界是最明澄的,个性是最独特的,生命意识是最鲜活的,可作文里他们都显得老气横秋,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差异。其根源在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是被动的教育,学生的大脑成了他人任意践踏的跑马场,从而挫伤了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形成一种盲目从众的思维惰性,最终造成学生思想的缺陷,个性的失落。
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设计或提供培养目标、方案,而应在充分洞悉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从理解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出发,设计多样化的写作目标和方案,让学生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以充分发掘其个性成长的潜能和特长。当然,教师在学生个性化写作过程中,不是放任不管,放弃指导的职责。相反,教师的重要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选择符合自己发展个性的写作方式,当学生偏离其个性化写作轨道时,及时地给予提醒和纠正,必要时还要鼓励学生尝试其他方式的写作,以丰富和促进其个性化写作。
二、更新作文评价观念,突破单一指向的评判方式学生视作文为畏途、提作文就头痛与教师的作文评价观有很大关系。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用统一的应试标准去规范学生活泼舒展、风格迥异的“另类”作文,使学生谨小慎微地就范于套路或模式,教师撰写的评语常流于浅、泛、空,尤其缺乏鼓励创新的强大内驱动力。实际上,学生写作是与生活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更是与教师对话。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第一位读者,这位读者反映如何,将直接影响着作者的后续写作的动力和兴趣。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却在更多地扮演着裁判员和审判官角色,很少以一名热心读者、知心文友和欣赏者的角色与学生平等对话。因此,要引导学生写出有个性有新意有真趣的作文,教师首先必须更新评价观:一是要学会理解和尊重;二是要学会欣赏;三是不要求全责备。
传统的观点,总是把教师对作文是否精批细改作为衡量教师责任心的重要标志。事实上,好作文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不是教师改出来的。学生一稿就写出好文章不大可能,文章需要修改,但必须是学生自改。教师批改多了,就会越俎代庖,妨碍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最终提高写作能力。
三、张扬学生个性、拓展写作天地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写作应该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应鼓励学生在写作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思维,将他们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要通过突破常规、寻求变异、伸展扩散、多角度思
考,逐渐唤起他们的个性觉悟,激发他们的个性追求,形成他们的个性品质——或真诚、或乐观、或宽容,确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作文教学新理念。只有把张扬个性放在首位,作文创新才能成为有本之木。新课标谈到的“独特感受”,“有创意地表达”,“展开想象和联想”无一不是这方面的体现。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其人生经历和体验。其次是构建生活本色化内容作文模式。中国人写文章自古就强调“文”和“道”的联系。凡作文便要“载道”,凡教文便要“解道”,而学生学文则要求“悟道”,离开了“道”,教文似乎没有了依托,作文似乎也失去了意义。受此观念的影响,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笼罩在一种严肃的气氛中。学生写作文必须道出个所以然,老师评判作文更是要看学生是否道出了“所以然”,是则然之,否则非之。弄得学生望“文”生畏,闻作文而生厌恶之情,很多学生把作文当作沉重的负担,为了完成任务,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写,东拉西扯,七拼八凑,所得之文假不忍睹,空不堪读。这是由我们的作文教学长期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所造成。
因此,在高中作文课教学中,教师不妨营造一种全面的“对话”氛围来发展学生的个性、拓展写作空间:一是与自然对话。即引导学生投身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二是与自我对话。倾听自我的诉说,发现自我的烦恼,发现自我的快乐,发现自我的特长,审视自我的价值追求,畅想自我的美好未来。三是与社会对话。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尊重自己、珍惜生命,形成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四是与大师对话。所谓大师包括思想的大师、文学的大师、科学的大师,等等。这些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顶尖人物留下的诗文,他们的传记和言论,都是人类智慧宝库中最鲜活的东西。走近这些大师,可以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启迪自我的智慧和灵气。这样,学生的写作天地就会拓宽,个性也会得到良好的发展,个性化写作自会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