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唐宋的著名诗人

时间:2019-05-14 12:3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中国唐宋的著名诗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中国唐宋的著名诗人》。

第一篇:谈谈中国唐宋的著名诗人

谈谈中国唐宋的著名诗人

1.“诗杰”王勃

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王勃的诗风也受到了王绩的影响,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的功劳尤大。在当朝,世人并不公认王勃以及“四杰”的诗文,但他的诗对后世诗人颇有影响,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名篇佳句都是公认的唐诗极品,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绝唱。“诗圣”杜甫赞赏“四杰”的诗文是“不废江河万古流。”

2.“诗狂”贺知章

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为 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3.“诗骨” 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在文学方面针对初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 王昌龄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天子”。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5.“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

6.“诗佛”王维

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7.“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在形容自己的诗艺时,杜甫曾说过:“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的确,杜甫的七古、五古、七律、五律在唐代都是一流的,古体的七言诗在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在他手里变了格调,在“温柔敦厚”外另开“沉着痛快”一派,五律,杜甫以前用来写艳情、写山水,他却用来写广大的实在的人生,拓宽了诗歌领域。他的五律最多,差不多穷尽了这种体制的变化,七律精于组织,富于变化,七绝虽直抒胸臆,但颇有清新刻画之句。他不大做乐府,但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源于乐府。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杜甫推崇儒家思想,再加上其诗歌的影响,被后世称为“诗圣”。

8.“诗囚”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进士出身,曾任溧阳尉、协律郎等职。

在孟郊的一生中,“春风得意”的日子非常的短暂。他一生几乎都贫困潦倒,连死后的丧事也是韩愈等友人集资操办的。虽然他生活贫困,仕途短暂,但正是这样的生活困境,才铸就了他阴郁、冷峭、朴重的诗风,成为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

诗多不平之鸣,用字追求“瘦”、“硬”。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称之为“诗囚”。有《孟东野集》。被人们称为“高天厚地一诗囚”,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9.“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10.“诗魔”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1.“诗奴” 贾岛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族。字浪(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

贾岛的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有《长江集》10卷,录诗370余首。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12.“诗鬼”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

一、《京城》、《嘲少年》等。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3.“诗虎”罗邺

罗邺(825—?),字不详,余杭人,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父为盐铁吏,家赀钜万。子二人俱有文学名,罗邺尤长律诗,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以七言诗见长。在咸通、乾符年间(860—879),时宗人罗隐、罗虬俱以声格著称,遂齐名,号“江东三罗”。其诗写身世之感,颇有理趣,如《仆射陂晚望》中有“身事未知何日了,马蹄惟觉到秋忙”之句,颇受宋人称许。间用俚语入诗,晓畅明白。

明代有人将罗邺置于“三罗”之首,辑有《罗邺诗集》一卷,《全唐诗》卷六五四收其诗。罗邺在唐咸通中,屡下第,有《下第》句云:“故乡依旧空归去,帝里如同不到来”。江西观察使崔安潜侍郎廉平时就很仰慕罗邺诗作,问江西,时罗邺适漂泊湘、浦间,欲用之,为幕吏所阻。既而俯就督邮,不得志,踉跄北征,赴职单于牙帐。在光启末年至大顺间(888—891),罗邺以垂老之身,踉啮北行,往帐前任职。生活在万里沙漠中,举目无亲,举事无成,前途无望,郁郁而终。罗邺去家愈远,万里风沙,满目谁亲,郁郁而终。光化中(898—901),以韦庄奏,追赐进士及第,赠官补阙。罗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14.“诗神”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第二篇:唐宋著名诗人词人字号

唐宋著名诗人词人字号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

3.王维,字摩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4.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6.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7.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8.杜牧,字牧之,人称“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9.王勃,字子安,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10.刘禹锡,字梦得,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1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1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属豪放派。13.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名第七,故名柳七。14.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诗风以豪放为主。15.李清照,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人 16.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

17.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18.李煜,世称李后主。

19.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

诗词文学常识积累

古诗自唐代开始分为古体诗和今体诗,今体诗又叫格律诗,分为绝名(4句)和律诗(8句)。词按风格分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与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第三篇:中国历朝历代著名诗人

中国历朝历代著名诗人大全

中国历朝历代著名诗人大全

巍巍中华五千年出现了数不清的风流人物和诗词名家,每个朝代都有其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下面就跟随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都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吧。还可以点击相应链接查看其代表作品,希望对您鉴赏古文化有所帮助!

一、先秦至隋【点击查看代表诗词】

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楚国贵族,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而死。【介绍及代表作】

2、荆轲(?—前227),战国时卫国人。卫人称为庆卿,燕人称为荆卿、荆叔。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不中,被杀。【介绍及代表作】

3、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击败。【介绍及代表作】

4、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介绍及代表作】

5、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介绍及代表作】

6、李延年(?—约前90),中山(治今河北定州)人。汉音乐家,善歌,又善创新声。【介绍及代表作】

7、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官至丞相,封魏王。【介绍及代表作】

8、刘桢(?—217),字公幹,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介绍及代表作】

9、徐幹(171—218),字伟长,北海(治今山东潍坊西南)人。东汉末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10、曹丕(187—226),即魏文帝。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公元220—226年在位。【介绍及代表作】

1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著名诗人。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介绍及代表作】

12、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介绍及代表作】

13、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文学家。相传左思写成《三都赋》后,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介绍及代表作】

14、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诗品》中称他为“隐逸诗人之宗”。【介绍及代表作】

15、吴隐之(?—414),字处默,濮阳鄄城(今属河南)人。曾任中书侍郎、广州刺史等职,官至度支尚书,东晋后期著名廉吏。【介绍及代表作】

16、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宋诗人。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曾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山水诗派的开山祖师。【介绍及代表作】

17、鲍照(约414—466),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南朝宋文学家。曾任临海王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擅长七言诗。【介绍及代表作】

18、陆凯,生卒年不详。字智君,代(今河北蔚县)人。南朝宋诗人。谨重好学,以忠厚见称。【介绍及代表作】

19、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齐诗人。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后世与谢灵运对举,称小谢。为李白所推许。【介绍及代表作】

20、范云(451—503),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信阳)人。南朝诗人。齐代官至广州刺史,梁代为吏部尚书。

21、释宝月,南朝齐时僧人,生平不详。【介绍及代表作】

22、沈约(441—512),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代。撰《四声谱》,倡声病说,对格律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介绍及代表作】

23、何逊(?—518),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梁诗人。诗风与谢朓相近。【介绍及代表作】

24、吴均(469—519),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诗人。其文体清拔,有古气,当时称吴均体。【介绍及代表作】

25、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有山中宰相之称。【介绍及代表作】

26、王籍,生卒年不详。字文海,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南朝梁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27、萧纲(503—551),即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南朝文学家,宫体诗的主要倡导者。【介绍及代表作】

28、阴铿,生卒年不详。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朝陈文学家。诗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与何逊诗风相近。【介绍及代表作】

29、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编有《玉台新咏》。【介绍及代表作】

30、邢邵(496—?),“邵”一作“劭”。字子才,河间(今河北任丘)人。北朝魏齐时无神论者、文学家。【介绍及代表作】

31、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北周文学家。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扣留。北周时官至开府义同三司,世称庾开府。【介绍及代表作】

32、江总(518—590),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南朝陈诗人,随后主游宴后庭,多作艳诗。【介绍及代表作】

33、薛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荣河)人。隋朝诗人。历仕齐、周,至隋累官司隶大夫。【介绍及代表作】

34、孔绍安(577—约622),隋唐之际诗人。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介绍及代表作】

二、唐代【点击查看代表诗词】

35、王绩(约589—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隐居东皋,号东皋子。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乐,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语言朴素自然。也能文。有《王无功文集》。【介绍及代表作】

36、骆宾王(约638—?),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与王勃等人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介绍及代表作】

37、李峤(约645-约714),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他写的多为咏物诗,十分讲究格律,唐玄宗曾称赞他是“真才子”。著有文集五十卷,可惜大多散佚。【介绍及代表作】

38、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与杨炯、39、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现存诗作以五言居多,清新流丽,朴质自然,对促进五律的成熟作出了贡献。有《王子安集》。【介绍及代表作】

40、宋之问(约656—约713),唐代诗人。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他的诗讲究声律对偶,对唐代近体诗的完善和发展有较大贡献。有《宋之问集》。【介绍及代表作】

41、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性格豪放旷达,喜欢喝醉了酒以后挥笔写诗,被杜甫称为“酒中八仙”之一。他和大诗人李白情趣相投,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贺知章不但诗写得好,还擅长隶书和草书。【介绍及代表作】

42、张说(667—730),唐代诗人。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今属河南省)人。睿宗、玄宗朝官至宰相,封燕国公。擅长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为“燕许大手笔”。有《张燕公集》。【介绍及代表作】

43、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先天年间进士。他的诗流传不多,相传宰相张说把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在政事堂上,让当时的读书人作榜样。【介绍及代表作】

44、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大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的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感遇》诗十二首是他的代表作。有《曲江集》。【介绍及代表作】

45、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善于描写塞外风光和征战生活。他的七绝《凉州词》与五绝《登鹳雀楼》都是唐诗和中国诗史上的绝唱。【介绍及代表作】

46、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王维齐名,被称为“王孟”。他的诗清淡幽远,长于写景。有《孟浩然集》。【介绍及代表作】

47、王昌龄(约698—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年间进士。因担任过江宁丞和龙标尉的职位,后人也称他为“王江宁”或“王龙标”。善于写七言绝句,被人称作“七绝圣手”。有《王昌龄集》。【介绍及代表作】

48、常建,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开元年间进士,与王昌龄同榜。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风格与王维、孟浩然接近。有《常建集》。【介绍及代表作】

49、刘长卿(?-约789),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年间进士。他的诗多表达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气韵流畅,音调谐美。擅长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的美誉。有《刘随州诗集》。【介绍及代表作】

50、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进士。作品以描写山水自然为主,多写田园隐逸生活,擅长状景绘物。有《祖咏集》。【介绍及代表作】

51、李颀(?—751),唐代诗人。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西)人。开元进士,曾任新乡县尉。所作边塞诗,风格豪放。寄赠友人之作,刻画人物形貌神情颇为生动。有《李颀集》。【介绍及代表作】

52、崔颢(?—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年间进士。早期诗多写闺情,后来去过边塞,风格变为雄浑奔放。有《崔颢诗集》。【介绍及代表作】

53、高適(约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他早年生活贫困,流落在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后受人推荐,做了个县尉。“安史之乱”后,官至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他的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诗风也大致相近。有《高常侍集》。【介绍及代表作】

54、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河东人。早期的诗题材丰富,积极向上,体现出奋发进取的精神。晚年作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不时流露出消极的情绪。他的诗写景如画,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宋代文学家苏轼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介绍及代表作】

55、裴迪,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关中(今属陕西)人。曾与王维一同隐居终南山。其诗多描绘自然美景,风格与王维相近。【介绍及代表作】

56、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出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大诗人,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李白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才,他的诗想象力丰富,语言流转自然,是屈原以来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有《李太白全集》。【介绍及代表作】

57、崔曙(约704—739),唐代诗人。宋州(今河南登封)人。开元二十三年第一名进士,但只做过河南尉一类的小官。曾隐居河南嵩山。其诗多写景物,同时寄寓乡愁友思。【介绍及代表作】

58、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一生坎坷,备尝艰辛。其诗真实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擅长各种诗体,尤其以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现力。有《杜工部集》。【介绍及代表作】

59、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他的边塞诗以具有特色的语言,鲜明的情调,把西域地区的雄伟壮阔、绮丽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历来被认为是“边塞诗”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个。与高適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诗集》。【介绍及代表作】

60、张继,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天宝年间进士,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他的诗以写景居多,风格清丽,朴实自然。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以这首《枫桥夜泊》最为有名。有《张祠部诗集》。

61、韦应物(约737-约791),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他的诗以写田园山水居多,寄情悠远,语言简淡;也有关心民众疾苦的作品。后世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有《韦苏州集》。【介绍及代表作】

62、卢纶(748-约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多为送别和酬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有《卢纶诗集》。【介绍及代表作】

63、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尚书。卒谥文,世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诗风奇崛雄伟,对宋代诗歌影响很大。有《昌黎先生集》。【介绍及代表作】

64、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元和年间进士,武宗时做过宰相。与白居易、元缜等诗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写诗追求通俗平易。《悯农》二首是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介绍及代表作】

65、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为现实服务,作品反映民间疾苦,揭露弊政。他的诗形象鲜明,语言通俗,诗风平易。《新乐府》、《秦中吟》等是体现他的诗歌主张的代表作,而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有《白氏长庆集》。【介绍及代表作】

66、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是王叔文政治集团的重要人物,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势力,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后官至太子宾客。他的诗歌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同时,十分注意向民歌学习,形成活泼明快的独特风格,被当时人称为“诗豪”。有《刘宾客集》。【介绍及代表作】

67、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与刘禹锡一起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调任柳州刺史。他的诗大多数作于被贬之后。诗的风格淡雅,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有《柳河东集》。【介绍及代表作】

68、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为僧,法号无本,后来经韩愈相劝还俗。他的诗以清奇和凄苦著名,大多是写自然景物和闲居情致。诗风清淡朴素,意境荒凉枯寂,与孟郊齐名,被后人称作“郊寒岛瘦”。【介绍及代表作】

69、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不顺,又多病早衰,生活困顿,诗中对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天纵奇才,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后人将他的诗风称为“李长吉体”。有《昌谷集》。【介绍及代表作】

70、马戴,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虞臣,海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人。会昌年间进士。与贾岛、姚合为诗友。其诗很为时人及后世所推崇,尤以五言律诗著称。有《会昌进士集》。【介绍及代表作】

71、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有《樊川文集》。【介绍及代表作】

72、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因为受到排挤,一生都很不得志。擅长写律诗、绝句,诗富于文采,风格色彩很浓,音调和谐优美,意境朦胧抒情,多用典故,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介绍及代表作】

73、温庭筠(?—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属山西)人。才思敏捷,每次应试,八叉手就能写成八韵。精通音律,熟悉词调,是“花间派”的鼻祖。他的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介绍及代表作】

74、崔涂,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礼山,江南人。光启年间进士。诗以怀乡、送别、旅愁等题材为主,情绪低沉,意境比较深刻委婉。《全唐诗》收其诗一卷。【介绍及代表作】

三、宋代【点击查看代表诗词】

75、柳开(947—1000),原名肩愈,字绍先,后改名开,字仲涂。大名(今属河北)人。北宋散文家,以韩愈、柳宗元的继承人自居。【介绍及代表作】

76、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宁化人。初仕南唐,入宋后中进士,累官兵部员外郎。著《江表志》,记录南唐史事。【介绍及代表作】

77、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文学家。在宋朝初年提倡平易朴素的诗风,推崇杜甫、白居易。【介绍及代表作】

78、寇準(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官至参知政事,封莱国公。【介绍及代表作】

79、林逋(967—1029),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隐居西湖孤山,终身不仕,也不婚娶,有“梅妻鹤子”之称,卒谥和靖先生。

80、范仲淹(989-1052),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参知政事。他的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介绍及代表作】

81、曾公亮(999—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人。宋代政治家、军事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撰《武经总要》。【介绍及代表作】

82、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介绍及代表作】

83、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北宋诗人。论诗重政治内容,反对靡丽文风,对宋代诗风转变有较大影响。【介绍及代表作】

84、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人,迁居开封。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风格豪健。【介绍及代表作】

85、张俞,生卒年不详。字少愚,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属四川)人。北宋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86、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诗人,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介绍及代表作】

87、李觏(1009—1059),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世称盱江先生,又称直讲先生。北宋哲学家、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88、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者。【介绍及代表作】

89、刘攽(1023—1089),字贡父,或作戆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曾帮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介绍及代表作】

90、王令(1032—1059),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北宋诗人。以教书为生。诗风奇崛豪放。【介绍及代表作】

91、张舜民(约1034—1100),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治今陕西彬县)人。北宋诗人。官至吏部侍郎。【介绍及代表作】

92、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官到中书舍人。擅长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介绍及代表作】

9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介绍及代表作】

94、孔平仲,字毅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北宋诗人。与兄文仲、武仲都有文名,合称“清江三孔”。【介绍及代表作】

95、王雱(1044—1076),字元泽,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儿子。官到龙图阁直学士。【介绍及代表作】

96、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介绍及代表作】

97、道潜(1043—1102),字参寥,俗姓何,本名昙潜,赐号妙总大师,杭州於潜(今浙江临安)人。北宋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98、晁冲之,字叔用,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江西诗派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99、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北宋诗人。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介绍及代表作】

100、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也擅长诗文。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介绍及代表作】

101、程颢(1032—1085),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与弟弟程颐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介绍及代表作】

102、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诗宗杜甫,锻炼辛苦,为江西诗派代表作家。【介绍及代表作】

103、徐俯(?—1140),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外甥,诗属江西派。【介绍及代表作】

104、吴涛,字德劭,崇仁(今属江西)人。北宋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105、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宋代诗人、诗论家,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介绍及代表作】

106、汪藻(1079—1154),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宋代诗人。高宗时任翰林学士。【介绍及代表作】

107、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一号病翁,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哲学家、诗人。朱熹曾向他问学。【介绍及代表作】

108、朱淑真,号幽栖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北宋女词人,亦能诗。【介绍及代表作】

109、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南宋女词人。也擅长诗文。【介绍及代表作】

110、曾幾(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南宋诗人。陆游曾向他学诗。

11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介绍及代表作】

112、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南宋诗人。诗出于江西诗派,而自成一家。【介绍及代表作】

113、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将。为秦桧所陷,以“莫须有”之罪被害。谥武穆。【介绍及代表作】

114、萧德藻,字东夫,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南宋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115、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一生主张坚决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排挤,爱国热情却始终不变。【介绍及代表作】

116、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南宋诗人。官至参知政事。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介绍及代表作】

117、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他的诗自成一家,人称“杨诚斋体”。【介绍及代表作】

118、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介绍及代表作】

119、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介绍及代表作】

120、张栻(1133—1180),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南宋学者。和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介绍及代表作】

121、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词人。诗为杨万里所称道。【介绍及代表作】

122、徐玑(1162—1214),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晋江(今属福建)人,自其父时移居永嘉(今浙江温州)。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介绍及代表作】

123、赵师秀(?—1219),字紫芝,号灵秀,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翁卷、徐玑并称“永嘉四灵”。【介绍及代表作】

124、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介绍及代表作】

125、雷震,南宋诗人,生平不详。

126、戴复古(1167—1248),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温岭)人。南宋诗人,江湖派重要作家,曾师从陆游。

127、叶绍翁,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属浙江)人。其诗属于宋朝后期的“江湖派”,尤其擅长七言绝句。【介绍及代表作】

128、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官至工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谥文定。江湖派最大的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129、志南,南宋诗僧,生平不详。

130、严羽(1192—1245),字仪卿、丹丘,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南宋诗歌批评家,论诗推崇盛盛,强调“妙悟”和“兴趣”。【介绍及代表作】

131、周密(1232—约1298),字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文学家。【介绍及代表作】

132、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大臣、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133、汪元量(1241—?),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为宋宫廷乐师,被掳北上,后以道士南归。【介绍及代表作】

134、郑思肖(1241—1318),字亿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宋末太学生,宋亡后隐居苏州。诗有很强的遗民特色。【介绍及代表作】

135、谢枋得(1226—1289),南宋文学家。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宋亡后被强制送往大都(今北京),坚贞不屈,绝食而死。门人私谥文节。

136、卢梅坡,南宋诗人,生平不详。【介绍及代表作】

四、金辽元明清【点击查看代表诗词】

137、王庭筠(1156—120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又号黄华老人。【介绍及代表作】

138、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元之际最有成就的诗人。其诗风格沉雄,豪放超迈。【介绍及代表作】

139、陈孚(1240—1303),字刚中,天台临海(今属浙江)人。元代诗人。诗以雄浑刚健著称。

140、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县)人。元诗人。古诗学陶、柳,近体学唐,以感情深挚著称。【介绍及代表作】

141、赵孟(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湖州(今属浙江)人。元代书画家、诗人。宋宗室,入元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介绍及代表作】

142、黄庚(1260—1328),字星甫,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宋元之际诗人。宋亡不仕,以教馆为业。诗以近体见长,清丽纤巧。【介绍及代表作】

143、杨载(1271—1323),字仲弘,浦城(今属福建)人。元代诗人。与虞集、范椁、揭傒斯合称“元诗四大家”,以骨力遒劲著称。【介绍及代表作】

144、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四川仁寿人,侨居崇仁(今属江西)。元代诗人,“元诗四大家”之一。也擅长散文。【介绍及代表作】

145、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官至翰林待制、侍讲学士。元代诗人,“元诗四大家”之一。诗风清丽婉转。【介绍及代表作】

146、王冕(?—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元末著名画家,尤其擅长画梅。其诗遒劲纵逸。【介绍及代表作】

147、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诸暨(今属浙江)人。元末最负盛名的诗人,其诗号“铁崖体”。【介绍及代表作】

148、倪瓒(1301—1374),原名珽,字元镇,号元林,无锡(今属江苏)人。元代画家,与黄公望、吴镇、王蒙称“元末四大家”。其诗清旷萧散。【介绍及代表作】

149、萨都剌(1272—?),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居雁门(今山西代县)。元代文学家。官至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介绍及代表作】

150、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封诚意伯。诗多古体,苍莽萧瑟。【介绍及代表作】

151、袁凯(约1310—?),字景文,号海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诗人。曾任监察御史,后托疾归。【介绍及代表作】

152、杨基(1326—?),字孟载,号眉庵,嘉定州(今四川乐山)人,迁居江苏吴县。明代诗人,与高启等合称“吴中四杰”。【介绍及代表作】

153、毛铉,字鼎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诗人,其诗富于生活气息。【介绍及代表作】

154、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初成就最高的诗人,“吴中四杰”之一。官至翰林编修、户部侍郎。【介绍及代表作】

155、王恭,字安中,闽县(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永乐初年授翰林典籍。【介绍及代表作】

156、杨士奇(1365—1423),初名寓,士奇是他的字,泰和(今属江西)人。明代诗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介绍及代表作】

157、李昌祺,名祯,字昌祺,庐陵(今属江西)人。明代诗人。永乐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

158、刘球,字求乐,更名廷振,安福(今属江西)人。明代诗人。官至翰林侍讲。

159、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大臣。官至兵部尚书,土木之变后拥立景帝,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剌军。后英宗复辟,被害。【介绍及代表作】

160、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诗以清新雅丽见长。【介绍及代表作】

161、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明代诗人,创茶陵诗派。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介绍及代表作】

162、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诗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介绍及代表作】

163、李梦阳(1470—1530),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明代诗人,为“前七子”领袖,诗雄深峻伟,刻意学杜甫。【介绍及代表作】

164、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诗人,“前七子”之一,又为“吴中四才子”之一。【介绍及代表作】

165、周在,字善卿,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代诗人。官至浙江右参政。诗以清新见长。【介绍及代表作】

166、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明代诗人,与李梦阳同为“前七子”领袖,作诗提倡复古。【介绍及代表作】

167、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明代著名学者,官至翰林修撰。诗学六朝,独树一帜。【介绍及代表作】

168、谢榛(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一号脱屣老人,临清(今属山东)人。明代诗人。与李攀龙、王世贞等提倡复古,号“后七子”。【介绍及代表作】

169、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诗人,“后七子”领袖。古乐府学汉,近体学唐。【介绍及代表作】

170、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嘉靖年间任兵部员外郎,因弹劾权相严嵩,下狱死。【介绍及代表作】

171、徐渭(1521—1593),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书画家、文学家。【介绍及代表作】

172、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治今蓬莱)人。明抗倭名将、军事家。他编练的戚家军是抗倭的主力。【介绍及代表作】

173、钱福(1461—1504),字与谦,号鹤滩,华亭(今属上海)人。明代诗人。弘治年间会元、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介绍及代表作】

174、高攀龙(1562—1626),字云从,又字存之,号景逸,无锡(今属江苏)人。明代诗人。官至左都御史。诗朴素自然。

175、袁中道(1570—1627),字小修,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明代文学家。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诗人。

176、陈子龙(1608—1647),字人中,一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明代诗人。官至兵科给事中。明亡后起兵抗清,兵败被捕投水死。【介绍及代表作】

177、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属浙江)人。明代诗人。鲁王时官至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被俘就义。【介绍及代表作】

178、夏完淳(1631—1647),南明诗人。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随父亲和老师起兵抗清,兵败后被捕就义。【介绍及代表作】

179、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明清之际诗人。诗风凄丽苍凉,多纪时事,有“诗史”之称。【介绍及代表作】

180、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泰州(今属江苏)人。明清之际诗人。入清不仕。其诗着力反映民生疾苦。【介绍及代表作】

181、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忠清,入清后更名炎武,又作炎午,号亭林,曾自团蒋山傭。昆山(今属江苏)人。明遗民,著名学者、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182、尤侗(1618—1704),字同人、展成,号悔庵、艮斋、西堂老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清文学家、戏曲家。【介绍及代表作】

183、毛奇龄(1623—1716),本名甡,字大可;一字齐于,号僧开、西河、初晴居士、河右僧,人称西河先生,浙江萧山人。清代学者。工诗文,善书画。【介绍及代表作】

184、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诗人。官至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介绍及代表作】

185、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代诗人。论诗标举神韵说。【介绍及代表作】

186、查慎行(1650—1727),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馀,号初白。海宁(今属浙江)人。清代诗人。擅长七律。【介绍及代表作】

187、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论诗鼓吹格调说。【介绍及代表作】

188、纳兰性德(1654—1685),初名成德,字容若,满州正黄旗人。清代词人。亦工诗,诗作感情细腻。【介绍及代表作】

189、徐兰,字芬若,又字芝仙,常熟人,流寓北通州。清代诗人。长于白描人物,诗无一语不奇。

190、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诗宗宋人,为浙派重要作家。【介绍及代表作】

191、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人。清代诗人、书画家,属“扬州八怪”之一。做过几任知县,同情民生疾苦。【介绍及代表作】

192、屈复(1668—?),字见心,号悔翁,晚号金粟道人。蒲城(今属陕西)人。清代文学家。

193、蒋士铨(1725—1785),字心馀,一字苕生,号清容,又号藏园定甫、离垢居士。铅山(今属江西)人。清代诗人,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介绍及代表作】

194、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仓山叟、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为乾隆诗坛之盟主。【介绍及代表作】

195、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号石云。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四库全书馆”总纂官。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介绍及代表作】

196、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菘,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介绍及代表作】

197、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桐城派散文大家。论诗主张雅正。【介绍及代表作】

198、黄景仁(1749—1783),字仲则,一字汉镛,小名高生,自号鹿菲子。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代诗人。一生坎坷,诗多愤世嫉俗、伤感愁苦之音。【介绍及代表作】

199、席佩兰,字道华,一字韵芬,号浣云。照文(今江苏常熟)人。清代诗人,袁枚女弟子。善画兰。

200、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介绍及代表作】

201、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第四篇:著名诗人简介

著名诗人简介

一、唐代诗人

骆宾王(约638—约684)

今浙江义乌人。唐初文学家。从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曾经当过侍御史,这在当时算是很大的官了,可当了没多久就得罪了很多人,进了监狱。获释后,被贬到浙江临海当县丞。擅长写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笔调高昂,风格雄放。与当时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合称“初唐四杰”。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李峤(约645—约714)

今河北赵州赞皇人,唐朝诗人。唐高宗时考中进士,先后见过高宗、武后、中宗三朝皇帝,当过中书令。他的诗多数以风、月、雨、露为题材,语言清新,讲究声律,当时很有名气。

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四岁应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溺溺水死,年仅二十七岁。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进士,武则天时官尚方监丞,中宗时入选为修文馆学士,因诌事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士林所不齿,玄宗先天年间赐死。所作多粉饰现实,歌颂升平,价值不大,但律诗在初唐时有一定地位。

贺知章(659-约744)

今浙江萧山人,唐朝诗人。他性格狂放,喜欢喝酒,自称“四明狂客”,是李白的好友。武则天女皇期间考中进士,当过太子宾客、秘书监等官,晚年退休还乡后当了道士。少年时就以写诗而闻名,特别擅长写景诗和咏物诗。他的诗清新通俗、意境优美。他的书法也很有名,草书和隶书写得特别好。

王湾(?-750)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开元五年任荥阳主簿,终洛阳尉。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这首《次北固山下》为最著名。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州(今浙江萧山)人,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曾任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自号四明狂客,与李白、张旭等人在长安称“饮中八仙”。工书法,尤善草隶,诗多祭神乐章和应制之作,偶有小诗清新可喜。

张旭(675-750?)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

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

崔护

字殷功,博陵人。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王之涣(688-742)

字季淩,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做过县主薄、县尉等小官,由于遭人诬陷,一度放弃当官,四处漫游。他的诗与高适、岑参、王昌龄齐名,风格也相似,内容大多描写边塞风光,表现出热情进取的人生观。

孟浩然(689-740)

今湖北襄阳人。比李白大十二岁,是李白所敬仰的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做诗。四十岁时到京城长安考进士,没有考中,非常失意,回家后仍然过隐居生活。他的诗以写田园隐逸生活为主,诗风恬静淡远。著有《孟浩然集》。

王翰

生卒年不详,今山西太原人。唐朝诗人。进士出身,唐玄宗时被招为秘书正字,后来被贬为道州司马。生性豪迈,能文善诗,尤其以写边塞诗闻名。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高适(约700-765)

字达夫,今河北景县人。唐朝诗人。他早年过着流浪的生活,很不得志。他比较熟悉边塞风光和军队生活,他的诗多反映当时的边疆形势和士兵疾苦。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王维(约701-761)

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著名诗人。做过左拾遗、尚书右丞等官。晚年参禅信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他多才多艺,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他的山水诗大多描写空寂、宁静的自然景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韵味十足,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在今甘肃静宁,出生于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朝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朋友。李白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精通剑术,一心想为国家建功立业。他一生曾两次做官,结果不是遭宦官排挤,就是被皇帝流放,很不得志。他写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很有艺术感染力。后人称李白为“诗仙”。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官司勋员外郎。早期有过一段风流不羁的生活,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历边塞,诗风变得雄浑豪放。

刘长卿(709-79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移睦州司马,官司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受,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五言诗成就较高,被称为“五言长城”。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今河南巩义人。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早年漫游南北各地,途中结识了李白等许多朋友。曾两次去京城长安赶考,都没有考中。杜甫一生有很大的抱负,可惜没有机会实现。他曾经当过左拾遗,在皇帝身边工作,不久便因为仗义直言,触怒了皇帝,被免除了官职。安史之乱时,他到处颠沛流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四川成都西郊建了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当时镇守剑南的节度使严武见杜甫很有才能,就请他担任参谋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严武死后,杜甫生活失去了依靠,又开始四处漂泊,五十九岁时死在长沙去岳阳的船上。杜甫的诗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全面反映了唐朝社会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赢得了“史诗”的称誉。他的诗题材多样,富于变化,风格深沉抑郁,语言抑扬顿挫,耐人寻味,到达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略史。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卢纶(748-约799)

字允言,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诗人。几次考进士都没有考中,后来做过几任小官。他的诗多数写送别和酬答,也有一些优美的风景诗。最被后人称赞的,是他那几首反映边塞生活的绝句。著有《卢纶诗集》。

李益(748-827)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宪宗时官秘书少监,终礼部尚书。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郎”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是韩愈的学生,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孟郊(751-814)

字东野,今浙江德清人。唐朝诗人。年青时隐居嵩山,性情耿直,很少与人来往。年近五十才中进士,做过小官。他是韩愈最赏识的诗人,但一生穷困潦倒,被成为“穷酸孟夫子”。他的诗大多抒写胸中不平,倾诉穷愁孤苦的心情,也反映了一些民间疾苦。他善于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诗风朴实深沉,语言精练。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贞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朝“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他曾经当过翰林学士、左拾遗。因敢于直言,得罪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来又在杭州、苏州等地当刺史。杭州西湖有一条白堤,相传是白居易任职期间所筑。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他的诗形象鲜明,语言通俗,相传老太婆也能听懂。

李绅(772-846)

字公垂,今江苏无锡人。唐朝诗人。他与当时的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他在唐朝元和年间考取进士,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宰相的职位。但他对普通百姓还是很有同情心,在不少诗歌中流露出对百姓穷困生活的关心之情,这在封建社会当官者当中是非常难得的。

柳宗元(7743-819)

字子厚,今山西运城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当时唐顺宗希望依靠翰林学士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革新损害到宦官的利益,握有兵权的宦官迫使顺宗让位于宪宗,王叔文被杀。参与革新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先后贬至邵州、永州、柳州。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尤其有名。他的诗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

贾岛(779-843)

字浪仙,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诗人。早年屡试进士不中,曾出家当和尚,所以他的诗多数描写荒凉、孤寂的意境。他写诗注重炼字炼句,以苦吟诗人著称。传说,贾岛骑着毛驴进京赶考,一边行路,一边吟诗。当时他想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其中的“敲”字开始想用“推”,接着又想用“敲”,想来想去,定不下来,于是不停做着“推”和“敲”的手势,不觉冲撞了别人的马车。幸好坐在马车上的人是当时很有名的文学家韩愈。韩愈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与他一起商讨,认为“敲”比“推”好。“推敲”一词由此而来。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与白居易同为早期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诗亦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其实,无论是反映生活的广度与深度还是诗歌艺术,元稹都远不能与白居易相比。

张继

生卒年不详,字懿孙,今湖北襄樊人。中唐诗人。在江南一带做过盐铁判官和检校祠部员外郎。他写有不少旅游题咏诗,善于用白描手法写自然风光。著有《张祠部诗集》。

张志和

生卒年不详,字子同,今浙江金华人。唐朝诗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擅长诗词,能作画、击鼓、吹笛。诗歌多写隐居时的闲散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和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及剑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诗豪爽清丽,自成风格,人称“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亦作词,是“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李商隐(约813-约858)

字义山,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统治集团里宗派斗争最激烈的时代,与当时对立的牛僧孺、牛德裕两派朋党都有关系,成了两派斗争的无辜牺牲者,因而内心感到非常苦闷。他写的许多诗都曲折地反映了这种心境。他的诗文字和音调很美,多用象征手法,浪漫色彩很浓。他的抒情诗情调感伤,意境朦胧,对后代影响很大。

罗隐(833-910)

字昭谏,今浙江富阳人。唐朝诗人。他生活在唐朝末年的大**时代,对当时的社会黑暗很不满,所以他的诗多为讽刺现实之作。他的诗中善于运用口语,民间流传颇广。韦庄(836-910),字端已,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为前蜀皇帝,任命他为宰相,诗词都很有名,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拟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但示授官。后任五代梁太祖朱温的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其诗语言通俗,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

二、宋代诗人

辛弃疾(1104-1207)南宋诗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天圣进士。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集》,词集有《六一词》、《近体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编》。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于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词调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性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王安石(1021-1086)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豁。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晏几道(约1040-1112年)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颖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北宋景德中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性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原有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类书《类要》,今存残本。后人称之为“词人宰相”。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苏轼中进士时二十一岁,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1080年(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

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其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词属豪放一派,意境开阔。其书画也自成一家。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名第七,故名柳七,宗安(今福建)人。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姜夔(1155-1121)字尧章,鄱阳人。号白石道人,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四库全书提要: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江苏)人。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等职。坐元祐党籍。绍圣后累遭贬调。文辞为苏试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词诗,词多写男女情爱,伤感身世之作,是婉约词人中一大家。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士长短句》。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李煜(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

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岳飞(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贫寒,二十岁应募为“敢战士”,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绍兴十年(1140)统率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但朝延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后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有《岳武穆集》,为后人所编。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相对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风格变得十分慷慨激昂(著名的如《过零丁洋》)。其存词不多,但大多笔触有力,感情强烈,风骨凛然,表现了诗人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有震撼人心之力量。三首《酹江月》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其中又尤以前两首流传最广。“蛟龙,元不是池中物”之句常为后人所引用。有《文山先生全集》。

李纲(1083-1140)

字伯纪,绍武(今属福建)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后抑郁而死。宋代著名爱国民族英雄,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著有《诚斋集》。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都官郎中。晚年往来于杭州、吴兴间,过着优游的生活。词作与柳永齐名,号称“张三影”。今传《安陆词》、又名《张子野词》。

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晚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杭州)人。张俊六世孙,宋亡,落拓而终。他的词尤以咏物词名重当时,其作词圣“清空”之说,词有《山中白云》及词学专著《词源》传世。

朱淑真(约1135-约1180)

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冯延巳(903--960)

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陈与义(1090--1139)

别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

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绍兴三年(1133)以荐补右迪功郎,五年(1135)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刘辰翁(1231--1297)

别号须溪,南宋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进士出身。做过濂溪书辽(当时讲学的地方)院长。他对专权误国的贾似道不满。后来坚决不肯担任官职。宋亡后,埋头著书。在南宋遗民里面,他的词反映的爱国思想是比较强烈的。

周密(1232-1298)

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不仕。著有《齐东野语》等杂著数十种。善书画音律,能诗,尤好藏弃校书。其词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范成大(1126-1193)

字至能,自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官司至参知政事。以诗著称。有《石湖集》。

叶梦德(1077-1148)

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居乌程(今浙江湖州)。绍圣四年(1097)进士。徽宗时,累官司龙图阁直学士。南渡之初,官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总四路漕计,为支援抗金作过重要贡献。词风简淡,感怀国事之作有雄杰之气。

张泌

字子澄,淮南人。生卒年不详。初官句容尉上书陈治道,南唐后主征为监察御史,累官至内史舍人。随后主归宋,仍入史馆,迁虞部郎中。后归家毗陵(今江苏常州)。现存词二十七首。其作大多为艳情词,风格介乎温庭筠、韦庄之间而倾禹于韦庄。用字工炼,章法巧妙,描绘细腻,用语流便。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庆历新政”的主要主持者。也是有名的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词只存五首。

张孝祥(1132-1169)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后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水有政绩。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其作与张元干的爱国词章一起,对后来辛派词人的创作很有影响。作品有《于湖集》,词集为《于湖词》。

吴文英(1212~1272)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人。一生未仕,但平生所交,皆一时显贵,作词较多,是一位重要词人。其词典丽而工,多雕琢,音律合谐。今传有《梦窗词》。

史达祖(1163~1220)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人。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今传有《梅溪词》。其词工于咏物。

王沂孙(?~约1290)南宋词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会稽人。宋亡,归隐,在西湖结社唱和。有《花外集》、一名《碧山乐府》。碧山词多咏物,寄托遥深,哀婉动人。

吕本中(1084-1145)

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初授承务郎。徽宗宣和六年(1124),为枢密院编修官。后迁职方员外郎。高宗绍兴六年(1136),召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罢官。江西诗派著名诗人。其诗颇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又学李白、苏轼,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格,诗风明畅灵活。其词以婉丽见长,也有悲慨时事、渴望收复中原故土的词作。感情浓郁,语意深沉。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年少聪颖,博览群书,纵论古今,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淳熙五年(1178)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光宗绍熙四年(1193)策进士,擢为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存词70余首。陈亮力主抗金,曾多次上书孝宗,反对“偏安定命”,痛斥秦桧□邪,倡言恢复,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第五篇:著名诗人知人论世

杜甫:现实主义的手法,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旅居四川时也有些描写自然美、人性美的清新之作。李白: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浪漫主义(想象、夸张)的手法,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气势雄壮的主调,壮志未酬的遗憾。王维诗含蓄生动,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宁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描写边塞风光,表达思乡,反战,建功立业等主题。杜牧诗含蓄绰约,以怀古诗为主,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吊古伤今。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批“花间派”词人词风既有农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作品。李煜词,亡国之恨,颓糜伤感却又细腻感人。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建功立业,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李清照两类,美好生活的描摹,国破家亡,亲人离散的悲凉凄苦词婉约凄切,杨万里词新鲜活泼。陆游的诗忧国伤时,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另外的格律派词人姜夔的特点却是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下载谈谈中国唐宋的著名诗人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中国唐宋的著名诗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泰著名诗人

    中泰著名诗人“李白”与“soonthornphu”(介绍作风和性格的相同点) 摘要:中国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和泰国著名诗人被誉为世界诗人之一 “soonthornphu”。虽然不是同一个......

    中国著名诗人常州行(共5篇)

    王学芯 获奖作品:组诗 《夜筑的鸟巢》 作品见《诗歌月刊》2015年第十期 王学芯,生于北京,长在无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代为江苏青年诗人“男朋友”诗社成员。迄今在《......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填空选择题

    1.王维兼擅山水诗画,苏轼誉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绘塞外奇丽雪景的传世佳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昌龄《出塞》诗的......

    谈谈中国教师节

    谈谈中国教师节 1985年9月10日,是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1985年举行的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每年公历9月......

    著名诗人王维诗集(最终定稿)

    著名诗人王维诗集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王维《画》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维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唐] 王维促织鸣已急,轻衣行向......

    世界著名诗人名录

    英国 莎士比亚 T·S·艾略特 艾·丁尼生 爱恩·哈密尔顿 奥顿 拜伦 本·琼生 勃朗宁夫人 查尔斯·托姆林森 狄兰·托马斯 菲利普·拉金 华滋华斯 济慈 克·马洛 路易斯·麦......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大全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1、王 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风格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风格(格式:作家——人生经历——思想内容——艺术特点) 王维——身陷叛军,皈依佛门——前期积极,后期求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人生经历:(公元70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