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散文比较

时间:2019-05-13 10:3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唐宋散文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唐宋散文比较》。

第一篇:唐宋散文比较

唐宋散文比较

苗卫昆

【摘要】: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辉煌的阶段。这一时期,文学体裁丰富,文学流派纷呈。尤其是唐诗宋词,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期。散文的发展在这一阶段也取得重大收获。

古代汉语在问题意义上使用的“散文”一词,出现在南宋。散文是一种具有实用功能的文体。唐宋散文诗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期。散文发展到唐宋,可谓真正从经史子中分离出来,有应用性向文学性转变。散文于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有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笔者在此仅从唐宋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唐代散文的特点、宋代散文的特点、唐宋散文的比较做分析。【关键词】:唐代

宋代

散文

比较

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尤其是唐朝,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繁荣的经济,开明的政治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于是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孕育而生,唐宋散文一改六朝浮靡的文风,提倡更接近生活的“古文”,是秦汉散文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文学史上里程碑似的时期。

一、唐宋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

从汉代发端一直到魏、晋时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体,后人称它为骈文。骈文跟古文很不相同。古文是散行单句、不拘格式的。骈文却讲究字句的对称,全篇以偶句为主;还要讲究音律(协调平仄)、辞藻和运用典故。骈文作品也有不少优秀的名篇,这些作品既言之有物又富有文采,历久传诵不绝。但是骈文发展到末流,过分追求形式,句子字数和对仗越来越要求工整精巧,辞藻的华丽浮艳也十分惊人。据有人统计,六朝骈文用得最多的是颜色、金玉、灵禽、奇兽、香花、异草等类的词语,有些骈文仅颜色一类的词语即占全文被除数的十分之一以上。至于用典之多更是不在话下,有的骈文通篇都是典故的堆砌,几乎成了文字游戏。这就不能不影响它去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极大地限制了思想内容的表达。特别到了齐梁以后,君主荒淫,贵族和官僚腐化,骈文往往成为他们表现自己腐朽堕落的思想和生活的工具。骈文的浮艳文风和形式主义的恶性发展,终于使它走进了死胡同。在韩愈、柳宗元之前的一百多年间,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起来探索改革文风的道路。有的提出了古文的理论,但往往是空洞的、缺乏现实内容的儒家教义,并且否定屈原、宋玉以来的诗文辞赋。有的进行了古文的创作实践,然而还只是发端,如唐李子昂,但是成就并不显著。那时,改革的途径还不很清楚,时机也不成熟,所以不能扭转风气,形成一个有力的运动。

韩愈、柳宗元所处的八世纪末到九世纪二十年代,是唐代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衰落后转向中兴的时期。当时,社会危机仍在深刻发展,所谓“中兴”也只是一种苟安的太平局面。不过被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的社会经济,毕竟暂时地重趋稳定并有所发展,使得唐王朝能通过两税、盐政、漕运、矿冶等方面的收入维持它的统治地位。当时,新兴的中小地主集团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与大地主官僚集团的斗争十分激烈,积极要求革新政治。经济的暂时复苏,政治的要求改革,不能不影响和推动文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从文学本身来说,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广阔复杂,骈文阻碍表达思想和反映现实的严重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用古文来代替骈文以适应时势要求的呼声也就越来越强烈。经过韩愈、柳宗元及其同道们的共同努力,先前许多有识之士要求改革的伏流,至此终于奔腾而出,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刻。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打破了六朝以来骈文独霸文坛的局面。但是,韩、柳的继承者没有坚持住古文运动健康的方向,反而发展了它的消极面。他们一方面把古文变成了宣扬孔、孟之道的道学书,一方面又把追求奇异怪癖理解为“创新”,导致了古文运动的衰落。到了晚唐时期,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文学适应着统治阶级的需要重新发展起来李商隐、段成式的骈骊文风的兴起,更使古文运动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李商隐写的四六文(骈文的一种),成为宋代初期西昆派文人的楷模。西昆派的文章艳丽雕镂,“风月,弄花草”,一时霸占了宋初的文坛。

但是,这种局面刚刚出现,便又遭到很多作家的反对,他们力主改革文风,并逐步形成了一次新的古文运动,其领导人就是欧阳修。

二、唐代散文的特点

唐代散文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开启了一代新风,特别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秦汉散文传统,革新文体和文学语言,并鼓励在内容上反映现实生活,发扬儒家“文以载道”的精神,在中国散文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唐初主要以骈文为主。

大多数文人沿袭了六朝以来的风格。谈到唐代文人鄙人想很容易想到大诗人李白。其实李白不光诗歌出众,对于写作他也无愧于一个好手,在古文观上中收集了他的两篇名作,其中之一《春夜宴桃李园序》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骈体抒情小品文。文章以清新俊逸的风格、婉转自如的笔调记叙了作者与故人在桃李芬芳的名园集会的盛况。文章风情并茂,是为历代传诵的名篇。但李白毕竟是位诗人,他的文章虽好,却并非登峰造极。而鄙人认为真正能代表唐初骈文风格,能流传千古的文章是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滕王阁序》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此鄙人就不多家评论了。倒是《吊古战场文》被收入了《古文观止》不才认为《古文观止》收编的都是历代名篇,而《吊古战场文》为精品中的精品。其中“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苍苍蒸民,谁无父母? 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手如足,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之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等可谓千古名句。另外“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晰晰。”等句更有楚辞的风格,将楚辞应用于骈文之中浑然一体。不才初读此文感其气势磅礴,再读则触目伤怀,三读便有泪盈眶,不才不得不为文章中所写而感动,不得不同情文中百姓。所以此文为千古名篇。其与《滕王阁序》一悲一喜,一寒一暖,反应出唐初骈文特点。

2、唐初虽以骈文为主,但已开始出现由骈入散的倾向,并在理论上提出改革要求。

中唐前期一批崇儒复古、谋求革新的作家相继出现,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中唐后期朝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使古文到达全盛阶段,一直发展到唐末五代。

唐代散文结束了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从生活中取材,从语言中提炼新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的表达能力,有进步意义。韩愈的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正,艺术特色多样化,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的骈俪文风。他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推陈出新。他主张“文从字顺”,创造了一种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后人对韩愈评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刘开言“韩子冠于八家之首而犹屈”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代古文的发展道路。

在唐代,散文的发展变化与诗歌的发展变化并不同步。当诗歌已经高度繁荣的时候,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才开始。文体文风的改革,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今人习惯上把它称为“古文运动”。

三、宋代散文的特点

宋代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长河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古代散文演变的历程来看,宋代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鼎盛时期。正如明代文学家宋濂所说,“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300余年间,出现了众多的散文作家和散文作品。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就占了六位,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从吕祖谦所编的《宋文鉴》、庄仲方所辑的《南宋文范》和今人所编的《全宋文》等散文总集来看,宋代散文数量繁富,佳作纷呈,风格流派众多。同时在散文理论和体式上也多有开拓,从文体理论的角度来看,宋代是“散文”概念提出并渐趋成熟的时期。

宋代散文承中唐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而来。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宋代散文一是多以讲学为目的的言道之文,二是多以论政为目的的政论之文,三是多以记录见闻为目的的笔记之文。言道之文具有很强的哲学性,政论之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笔记之文具有机很强的趣味性和学术性。宋代散文的特点分期论述如下:

1.北宋初期,承袭晚唐五代之风,以骈文为主,也有人作古文。这一时期的最大的成就乃在于古文运动的再次兴起。代表性作家有柳开、王禹偁、石介、范仲淹、尹洙等。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这些古文家的最大特色是言道与论政密切结合,教化性较强;从艺术上看,其最大特色在于提倡平易自然,但创作实践上尚不能尽如人意,有时不免露出辞涩言苦的毛病。北宋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唐代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至北宋诗文革新才取得最后胜利.后代散文家所借鉴的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传统,北宋就有六大家.他们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表现技巧空前成熟,有大批优秀作品流传后世.北宋初期主要作家有柳开,穆修,王禹称,范仲淹等.他们都是散文革新家,或从理论上,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向宋初不重视思想内容,偏重浮词丽藻的文风进行了斗争.柳开强调文章应密切联系时政,但他的作品未脱艰涩之病,影响不大.王禹城提出“传道而明心”的口号,并反对“句之难道”,“义之难晓”的古奥文风.他的《待漏院记》,“用规于执政者”,告诫宰相必须勤政,反映了作者要求改革的政治愿望,观点鲜明,文笔生动.《黄冈竹楼记》把简陋的竹楼诗意化,表现谪居的乐趣,寓意深远.语言浅近清新,质朴流畅.其成就远在柳开之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生动描写和对牵客骚人两种不同“览物之情”的否定,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文章写景宏阔,议论精辟,行文简而有法,音韵和谐,历来脍炙人口,是诗文革新的最初战绩.2.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古文运动取得成就的时期。欧阳修实际上为此期的领袖。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言理与论政逐渐分开,以程颐为首的理学家提倡“文以载道”,言理遂成为理学家的目的;以欧阳修为首的古文家则强调关心百事,言政遂成为古文家的主要内容。从艺术实践上来看,古文家不但把宋初平易自然的理论主张完全付诸实践,而且还发展了古文的艺术韵味,使之更具有文学性。

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发展的黄金时代.活跃在文坛上的有著名的散文家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等.苏洵长于议论,他的《六国论》最见风格.文章借古讽今,层层剖析,宏论滔滔,颇有战国纵横家遗风.曾巩散文以说理精密,语言简洁著称.他的《墨池记》解释理论,文章题小议宏,笔调婉转有致,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苏辙的散文,议,记,书,传各体兼备,一策论最佳.他的议论文笔力雄健,说理清晰;记叙文文笔灵活,波澜起伏.他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对于散文创作提出了杨启智说,强调阅历和修养对写好文章的意义,因此他认为司马迁“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使得至于他“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他这种主张把读书与参加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的观点,对我们今天学习写作也有启发意义.此外周敦颐,司马光也有名篇传世.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歌颂洁身自好的君子品格,体物言志,寄托深远,语言隽秀,意味深长,深为世人喜爱.3.南宋初期散文创作充满爱国激情,文人纷纷以文言政,要求抗敌北伐,批判投降求和,具有高度的战斗性,其文风也慷慨激昂,气盛势足,理明词畅。

4.南宋中期又是散文创作相对发达的时期,其中尤以鼓吹北伐、议论国是的政论之文和倡明理学、论辩哲理的讲学之文成就最高。前者以辛弃疾、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陈亮为代表,后者以朱熹、陆九渊叶适等人为代表。这两大内容在写作上皆条分缕析、切当翔实,较之北宋散文更富有论辩力和逻辑性。

5.南宋末期的散文呈现衰落趋势,自中期以来就出现的萎靡文风此时有增无减。但在南宋亡国之际出现的文天祥、谢翱、邓牧、王炎午等一大批作家,都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纪实抒情散文,其内容仍以抒发爱国情怀为主,但在亡国之际风格更显得悲慨沉痛。

三、唐宋散文的比较

(一)唐宋散文实践者的不同特点

韩愈、柳宗元领导古文运动的成功,主要在于他们敢于逆流而进,不怕讽刺打击,长期地坚持为古文运动的胜利而冲锋陷阵;在于他们有比前人更为完备的、合乎实际需要的、比较进步的古文理论;还在于他们有优异的作品,他们的古文创作赢得了社会的支持。韩愈提倡古文始于唐德宗贞元(785-805)前期。当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始而惊,中而笑且排(排斥)”,只有李翱、张籍等少数人拥护他。但韩愈始终不遗余力地大声疾呼,并且通过倡导儒学复古运动取得广大中小地主阶层的拥护来推动古文运动。到了贞元末年,古文的影响就逐步扩大了。唐宪宗元和(806-820)以后,韩愈得到柳宗元的积极支持;柳宗元用他杰出的古文创作成就与韩愈并肩作战,促进了古文运动的蓬勃发展。最后,到韩愈去世时(824),古文终于占据了文坛的统治地位。韩、柳在倡导古文运动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提携同辈,培养青年作家,热情地传授写作经验,使古文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欧阳修和他的同道们为了击败西昆派的浮艳文风,在理论上重新提出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关系。欧阳修二十多岁时与尹洙等补缀校定当时已经极少流传的韩愈文集加以刊行,扩大影响。欧阳修并曾通过主持科举考试来打击华而不实的文风。此外,欧阳修同样善于团结同辈作家,热心奖掖后进,在他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极有成就的古文作家,如苏洵、苏轼、苏澈、曾巩、王安石等等。欧阳修和他的同道们经过了三十年的努力,终于奠定了一代文风。他死后,苏轼继续领导新古文运动,成为当时文坛的领袖。苏轼无论在北宋还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大作家,他的散文和诗词体现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宋代的古文运动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二)唐宋散文的理论方面的比较。

韩、柳的古文理论是强调文道合一而以道为主的。韩愈打着儒学复古主义的旗号,树立了从尧、舜、禹、汤、文、武到周公、孔子、孟子的所谓“道统”,并以“道统”继承者自居。这种传统的儒学之道,是维持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首先的。但韩愈所说的“道”还有文学的思想内容这个内涵在内,他认为“道”(内容)对于“文”(形式)起着决定的作用;而且“文”不可忽视,“辞不足不可以为文”,这基本上是正确的。柳宗元同样主张思想内容重于艺术形式,并且重视“道”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作用。与此同时,韩愈提出“气盛(精神饱满),则言(作品)之短长,与声(音调)之高下者皆宜”,从作家创作的角度发挥了内容决定形式的见解,又指出“气”是由不断加强品德和文学修养取得的。柳宗元也认为:“凡为文,以神志为主”,说自己写文章时不敢有轻忽懈怠之心,昏昧、骄矜之气,不然,作品中就将出现浮滑、松散、杂乱等毛病,同样强调作家精神状态和品德的高下决定作品的好坏。他们所说的品德,自然离不开儒家的道德标准,但这对于扭转轻薄浮华的文风是有积极作用的,能引导作家从加强品德和文学修养入手来不断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韩愈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主张,认为一切文辞就同自然四个坚持各种声音一样,都是不平则鸣的,将文学和现实斗争联系起来突破了一些儒家的传统偏见,这就使他的许多作品言之有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矛盾,反映人民疾苦,他的善鸣其不平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在同时代的作家中很少有人能同他相比。

韩愈古文理论的中心内容和精华所在是文体改革论。它的具体标准是:

一、“唯陈言之务去”,认为言贵独创,词必己出;

二、“文从字顺各识耶”,认为文字必须通顺流畅,讲究词的次序、位置和作用,也就是要求符合语法规律。两个标准总起来说就是:用自己创造的词汇,通过正确的语法,通顺流畅地来表达文章的内容。他树立这两个标准的目的,就在于创造出一种比东汉以前的散文表达力更强的散文来。

欧阳修认为必须文道并举、道先文后,他继承韩愈的“不平则鸣”论,进而提出了“穷而后工”论,认为作家对贫苦生活有了深切的体验后,才能取得较高的创作成就,这样来强调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他们又提出作品必须有作家自己的个性特色,反对因袭模仿;同时大力提倡学习和继承韩、柳,发展唐代古文运动的优秀传统。欧阳修、苏轼等根据当时政治和经济的需要来革新文风。他们通过理论宣传和创作实践,大力提倡并逐步形成宋代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风格;在布局谋篇方面形成曲折舒缓、务达疏畅的特色,结构严密而逻辑性强;在语言方面注意提炼当时的口语,主张“其言易明而可行”,用词造句着眼于“自然”、“平常”,因而他们的散文大都以明白如话见长。

(三)唐宋散文风格的比较

宋代的古文运动,虽然是韩、柳古文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但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在散文创作上,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宋代的散文风格,和唐代的散文风格是不大相同的。大致有下列几个方面:

1、宋代散文舍弃了韩柳散文的古奥艰深、「沉浸浓郁」的特点,发展了平易自然、文从字顺的特点。欧、苏、王、曾的长处虽各有不同,但却有共同特点:他们的风格比起唐代散文更见议论透辟,叙事生动,写景自然,抒情真实,这些完全是在适应历史的环境下发展起来;更切合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因此,宋文对后世的影响远较唐文为大。

2、谋篇布局不大相同:唐文讲求纵横开阖、波澜起伏的气势,在转折连接处,讲求出人意外;宋文贵乎迂徐舒缓,不露锋芒,要如行云流水,舒展自如,洋洋洒洒,而又富有逻辑性和表现力。

3、语句安排不大相同:唐文注重推敲字句,时杂入险怪新奇句式及字眼;宋文平顺简易,语言通达流畅,最为特色。

4、创作风格不同。八大家都在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大体上来说唐代两家之文,雄健奔放,奇崛峭厉。宋代六家之文平易畅通,委曲迁徐。这也是唐宋散文主要区别所在。细而言之,不才认为同属唐代的韩、柳,同属宋代的欧、曾、王,甚至同属一家的苏氏父子,其文风也各有特点。宋人李涂说:“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青人吴振乾说:“奥若韩、崤若柳、逸若欧阳、醇原若曾,峻浩若王,既已分流而别派唉。既眉山苏氏父子兄弟相师友,而明允之豪横,子瞻之畅达,子由之折,亦有人树一帜,各不相袭者”。他们的话虽不一定确切,但都看到八大家之文的不同特征有可取之处。

总之,宋代的散文创作吸取了韩、柳文体改革的特点,又着重在文风上加以探索,创造了比韩、柳更为平易流转的风格。明代艾南英说:“文至宋而体备,至宋而法严”(《再答夏彝仲论文书》)。

后世出现了许多关于唐宋散文的选本。明代茅坤编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即选辑了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八位作家的散文作品,作为人们学习唐宋古文的范本,后人也因此而称这八人为“唐宋八大家”。【参考文献】:

1、郑力戎.从唐宋古文大家看骈散之争[J].文史哲,1988.3.2、成松柳.从“文以载道”到“书写性灵”—唐宋散文的传承与拓展[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5.1.3、周振甫.唐宋八大家论[J].文学遗产,1996.6.4、洪本健.从韩柳欧苏文看唐宋文的差异[J].文史哲,1998.3.5、张国俊,张瑞年.古文运动是形成艺术散文的运动—对唐宋古文运动的再认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1.

第二篇: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唐宋这一散文发展高峰期中各阶段各类型散文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散文史发展的系统讲授,并精要评价重要文学现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使学生全面了解唐宋散文的发展概况,熟悉这一时期的散文流变,理解唐宋散文的流派和文体特征。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散文的能力和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认识唐宋散文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掌握唐宋散文发展的基本轮廓和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 2)配合“作品选”的讲解,能够凭借工具书或注解阅读文学作品,并体会领悟蕴涵在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3)能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评述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情感、审美、艺术等特征; 4)能够熟读并背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总论学时 1 主要内容:

• “散文”的定义

• “古文”的定义及其特点 • 介绍唐宋散文研究现状

• 现代学者对古代散文“文学性”问题的争论 • 如何学习唐宋散文 教学要求: 1、了解:(1)古人对唐宋散文的研究,如元末明初朱右编选的《八先生文集》、明代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

(2)近现代学者对唐宋散文的研究,如钱冬父的《唐宋古文运动》、郭预衡《中国散文史》等、了解:古文的特点、掌握:根据清代古文家、朱自清、林慧文、郭绍虞、姚鼐、方东树、张裕钊、刘大櫆等人的观点分析“散文”与“古文”的异同。4、掌握:学习古代散文的方法。重点、难点:

古人和今人对唐宋散文的研究;当今学术界对“散文”与“古文”的比较分析;学习阅读古代散文的方法。这三点是这部分的重点与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对学习唐宋散文的兴趣。

注意学习本章对以后学习的指导作用,并且可适当介绍唐宋散文的学术研究前沿状况。

(二)第一章初盛唐散文的发展学时 3 主要内容:

• 唐以前散文革新思想的萌芽 • 唐初魏征、王绩的改革 • 陈子昂:(1)陈子昂“兴寄”与“风骨”的文学革新主张(2)由《谏用刑书》分析陈子昂散文的三个特色: A、政治性、现实性 B、条理清晰、文辞雄辩 C、文风疏朴、不加藻饰

• 张说、张九龄、王维、李白与盛唐散文:(1)由《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分析王维的散文特色

(2)由《与韩荆州书》分析李白的散文特色 • 元结:阅读《新唐书·艺文志》中元结的散文创作,分析其文学主张与散文成就 教学要求:

• 了解:唐以前散文革新思想萌芽的事实 • 了解:初唐文风和盛唐散文的骈散分工

• 掌握:分析王维、李白的散文创作以及陈子昂和元结的文学主张与散文成就 重点、难点:

唐初至唐中叶韩柳发起古文运动前的散文发展概况;阅读分析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与李白的《与韩荆州书》;陈子昂和元结的文学主张。这三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指导学生比较初盛唐的骈文与散文。

引导学生关注初盛唐散文研究的学术发展动态。

(三)第二章韩愈、柳宗元和唐代古文运动学时 8 主要内容:

• 唐代古文运动(1)古文运动在唐发端的社会及文化背景(2)唐代古文运动理论: A、主张文道合一 B、强调作家的修养

C、反对因袭、主张独创。(3)唐代古文运动的性质

(4)唐代古文运动取得成就的原因 • 韩愈:(1)生平思想:结合《韩愈评传》了解韩愈其人其文其思想(2)通过《进学解》、《师说》、《答李翊书》、《答尉迟生书》解读韩愈的散文理论:

A、闳中肆外

B、务去陈言、辞必己出 C、强调“惟其是”

D、师其意,不师其辞

E、向民间新兴文学吸取营养(3)通过《祭十二郎文》、《毛颖传》、《原道》、《柳子厚墓志铭》、《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论佛骨表》等名作分析韩愈的艺术成就: A、人物个性的刻画

B、托物、托事的抒情、议论 C、议论文的形象化

D、妥帖、富于诗意的语言 • 柳宗元:(1)生平思想:结合《柳宗元评传》了解柳宗元其人其文其思想(2)通过《报崔黯秀才书》、《报袁君陈秀才书》等文解读柳宗元的散文理论: A、倡导文学革新 B、文以明道

C、道要凭文辞而传

D、文以行为本,在先诚乎其中 E、语言畅达、语法完整(3)通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种树郭橐驼传》、《三戒》、《封建论》、《始得西山宴游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名作分析柳宗元的艺术成就: A、议论文写作“校练名理”、“锋颖精密” B、擅长社会下层人物描写 C、托物言志的寓言

D、笔力独到的山水游记 教学要求:

• 了解:古文运动的发展过程 • 掌握: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 应用:韩愈的散文理论及其在文体革新方面的贡献

• 应用:柳宗元游记和寓言在中国散文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重点、难点:

分析韩愈散文的思想艺术性:从内容可分论说、记叙、抒情、应用四类,每一类的代表作品;艺术上追求推陈出新,彻底摆脱骈文的束缚,并且创造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汇。

分析柳宗元的散文成就:其作品可分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四类。他将寓言从一种文学手段发展成独立、完整的文学样式,成为讽刺文学的重要体裁。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的精华,富有诗情画意,既刻画出山水的自然个性,同时又寄寓自己的个性,成就极高。

掌握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这三点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 • 古文对抗骈文的发展过程。• 唐代古文运动的遗憾:(1)、思想上给古文套上了无形的枷锁。(2)、消极因素在于贬低以追求美为宗旨的文学的价值。3、唐代古文运动对后代散文的影响。、20 世纪 70 年代在台湾引起很大争论的“谤韩案” 可组织学生对韩愈、柳宗元的部分著名散文(如 《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张中丞传后叙》、《论佛骨表》、《段太尉逸事状》、《永州八记》等)进行课堂主题发言。

可布置关于赏析韩愈或柳宗元散文的小论文。注意对学术前沿研究概况的介绍。

(四)第三章中晚唐散文的衰落学时 3 主要内容: • 中唐散文:(1)中唐前期散文(2)韩派作家:欧阳詹、李观、李翱等(3)刘禹锡、白居易及其《与元微之书》、元稹 2、晚唐散文:(1)杜牧及其《阿房宫赋》、孙樵与晚唐散文(2)唐末小品文、晚唐散文走向衰落的原因 教学要求:

• 了解:中唐前期散文作者数量众多,但成就不及韩柳的原因 •

了解:晚唐散文走向衰落的原因

• 掌握:风格各异的韩派作家在古文运动中的理论实践与创作实践 • 掌握:杜牧和孙樵在晚唐散文走向低潮时的创作与成就

• 掌握:皮日休、陆龟蒙及唐末小品文作为唐代散文发展支流的生存情况 重点、难点:

中唐前期几个主要散文家的创作;中唐散文成就不大的原因;以及晚唐散文走向低潮的原因。这三个都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简述被鲁迅誉为“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的唐末小品文的成就。2、简述“唐宋十大家”中的李翱和孙樵的散文理论与成就。

(五)第四章北宋初期散文的复兴学时 3 主要内容:

• 北宋初年的形势主义文风 • 西昆派的出现与王禹偁、穆修 • 柳开、石介与文学复古 教学要求:

• 了解:北宋初期古文运动重新崛起的原因 • 了解:当时文人对西昆体的态度

• 掌握:王禹偁、穆修的创作实践及对五代体的变更 • 掌握:柳开、石介在文学复古中的贡献及遗憾 重点、难点:

王禹偁、穆修对五代体的变更以及柳开、石介在文学复古中的贡献及遗憾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 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注重教学的系统性,紧扣唐宋文学承上启下的特点。并且尽量援用前沿学术成果,充实课堂教学。

(六)第五章欧阳修学时 3 主要内容:

• 欧阳修的生平与文学活动:结合欧阳修传记及中国文学史等资料了解其生平与文学活动

• 结合《昌黎先生文集》分析欧阳修散文的思想内容及文学主张: • 文学不可脱离现实 • 写人要求“事信言文” • 对“骈文、西昆”持论公平• 主张“取其自然” • 结合《醉翁亭记》、《秋声赋》、《与高司谏书》、《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文章分析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 • 平易流畅、意能曲达 • 纡徐柔婉、吞吐抑扬 • 散文诗化、风味曲包 • 用语纯熟、丰富多彩 教学要求:

• 了解:欧阳修生平、政治生涯与文学活动 • 掌握:欧阳修最主要的四点文学主张

• 应用: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重点、难点:

结合欧阳修的散文创作了解欧阳修文学主张与艺术成就,进而明确其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这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 1、“太学体”的产生与消亡。、欧阳修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可以设计让学生就欧阳修的单篇著名散文如 《醉翁亭记》、《秋声赋》等进行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关注欧阳修散文研究的学术发展动态。

(七)第六章曾巩、王安石与北宋中期散文学时 3 主要内容:

• 结合《曾巩集》等著作,了解曾巩生平及散文成就 • 王安石的生平、思想

• 结合《临川先生文集》等书籍,掌握王安石的文学主张与艺术成就 • 范仲淹、司马光的散文创作 教学要求:

• 了解:曾巩的散文创作与散文成就

• 了解:北宋中期范仲淹、司马光等人的散文创作 • 掌握:王安石生平与文学主张

• 应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王安石散文的艺术成就 重点、难点:

北宋中期散文发展的概括;王安石的文学主张与散文成就;对王安石著名散文的解读与赏析。这三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组织学生对曾巩、王安石的部分散文(如《留侯论》、《答司马谏议书》等)进行课堂主题发言。

可结合作品引导学生思考: 1)中国传统政治思维对王安石散文的渗透。2)从后世评论看曾巩散文的历史地位。

(八)第七章苏轼学时 3 主要内容:

• 通过阅读《苏轼评传》了解其家世及生平

• 结合中国文学史、散文史等材料了解苏轼的思想、政治倾向及文学活动 • 结合《答谢民师书》、《传神记》以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理清苏轼的文学主张: • 以意为主、文尚实用 • 意能称物、言能尽意 • 妙在言外、巧于传神 • 文贵自然、反对艰深

• 结合《文与可画 筼筜谷偃竹记 》、《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等文章分析苏轼的散文成就及其影响: • 文有实用、语必明达 • 远思宏远、论事明晰 • 说理抒情、文有诗味 • 写人写景、白描传神 • 语言明快、妙极自然 教学要求:

• 了解:苏轼生平及政治倾向

• 掌握:苏轼丰富的创作实践和独特的文学理论

• 应用:分析苏轼散文的语言特色、风格特色等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具体作品掌握苏轼各类散文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

• 从道学内涵的差异比较韩愈、欧阳修、苏轼散文风格的不同。• 结合《石钟山记》等著名散文分析苏轼“记”体散文的艺术成就。• 后世散文对苏轼散文的继承。

可让学生模仿苏轼或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写一篇小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苏轼散文研究的学术发展动态。

(九)第八章苏洵、苏辙学时 2 主要内容:

• 苏洵、苏辙的生平

• 苏洵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绩 • 苏辙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绩 教学要求:

• 了解:苏洵与苏辙的生平、思想

• 掌握:通过分析具体作品掌握苏洵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践 • 掌握:通过分析具体作品掌握苏辙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践 重点、难点: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掌握苏洵与苏辙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践,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引导学生对苏洵和苏辙的《六国论》进行比较赏析。

(十)第九章北宋后期及南宋散文的发展学时 3 主要内容:

• 北宋后期的散文作家及其创作(1)黄庭坚、秦观、李师道(2)李格非、晁补之、南宋前期的散文作家及其创作(1)宗泽、岳飞、胡铨——政治家之文(2)李清照、陆游、范成大——文学家之文(3)朱熹、陈亮——学者之文、南宋后期的散文作家及其创作(1)文天祥(2)谢枋得、林景熙、结束语:总结并梳理唐宋散文 教学要求:

• 了解:结合具体作品了解北宋后期、南宋散文作家的创作情况 • 掌握:结合文学史了解北宋后期至南宋末的散文发展概况 • 掌握:再次理清唐宋散文的发展脉络

• 应用:比较唐宋散文的异同——唐文:峭、曲、瘦; 宋文:平、直、肥

• 应用:明确唐宋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元明清散文创作的影响 重点、难点:

北宋后期至南宋末期的散文发展概况、唐宋散文的发展脉络以及唐宋散文对后世散文的影响,这三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 • 简述南宋理学家的散文成就。• 简述朱熹的文论。

• 梳理唐宋散文的发展脉络。

三、教材与学习资源: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年 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 漆绪邦.中国散文通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年 董诰.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 年

严可均、苑育新.全宋文.商务印书馆.1999 年 吕祖谦.宋文鉴.江苏书局.1886 年

葛晓音.唐宋散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 王水照.唐宋散文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年

王洪.中国文学宝库 / 唐宋散文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2 年 李道英.唐宋古文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 钱冬父.唐宋古文运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

孙昌武.唐代古文运动通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 年 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中华书局.1985 年 吴小林.唐宋八大家汇评.齐鲁书社.1991 年

吴孟复.唐宋八大家概述.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 年 冯中一.唐宋八大家散文选.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年 柳宗元.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 年 韩愈.韩昌黎全集.中国书店.1991 年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 年 苏轼.苏东坡全集.中国书店.1986 年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 年 曾巩.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 年

苏洵、周振甫.苏洵散文选.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年 苏辙.苏辙集.中华书局.1990 年

第三篇: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 荔枝赋并序教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 荔枝赋并序学案

一、导入:回忆描写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苏东坡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

“卓绝类而无俦,超众果而独贵”(汉)王逸”

“嚼凝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银白肉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香气清远”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

“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唐)张九龄 《荔枝赋并序》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明)徐渤

二、作者简介:

张九龄(公元678年740年),又名博物,字子寿,谥文献。唐朝韶州曲江(今韶关)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宰相的岭南人,有“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美称。他一生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后任职20余年,历任左拾遗、左补阙、中书舍人、秘书少监、中书令等职,“开元之治”凝结着张九龄的不朽功绩。

在位期间,张九龄为政清廉、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竭力匡扶社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积极推行务实而有远见的改革,为巩固“开元盛世”以及防止唐朝由盛转衰和暴政局面的出现等作出了相当重要的历史贡献。后世称誉张九龄的历史功绩、刚直气节以及政治远见为“曲江风度”,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

张九龄不仅是一位审时度势、锐意改革的政治家,还是继张说之后的一代文宗,首倡唐诗中山水田园诗派,是唐诗由初唐进入盛唐的桥梁与标志。

三、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谬 miù 禀 bǐng 裔 yi 厥 jué 爰 yuán 棼 fén 恶 wù 肇 zhào

谧 mi靡 mǐ 攒 cuán 竦 sǒng 醴 lǐ 燠 yù 煜 yù 愦 kuì 玳 dài 曷 hé 嶠 qiáo 擢 zhuó

四、分析课文内容

(一)、第一段:

1、重点词句: ì

其实:它的果实 固:通“故” 信:相信

斯:这 蒲桃:通“葡萄”

方:方位,地域 就:完成 轻:形活动“轻视” 效:施展

因:于是

诸公莫之知:宾语前置,“诸公莫知之”.

而固未之信:宾语前置,“而固未信之”

2、翻译:及理郡暇日,追叙往心,夫物以 不知而轻,味以 无比而疑,远不可验,终然永屈。

等到治理岭南的闲暇,抓紧时间完成以往的愿望写这篇赋文,事物因为 不为人知而被忽视,味道因为 无法比较而受到怀疑,长期不可验证,最终还是受到委屈。

3、分析内容:本段为“序”的部分,意在表明写作此赋的缘由,并简单概括了赋的基本内容。那么本文的写作缘由是什么?

明确:“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

即为不被人发现赏识,不能施展才华的文人士子鸣不平。(二)、第二段:

1、重点词句: 厥:于是 乃:竟,竟然 匪:通“非” 卑:低下 妄:错误

孔翠于斯:介词结构后置“于斯孔翠”。

果之美者:定语后置“美果之者”。

2、翻译句子:灵根所盘,不高不卑,陋下泽之沮洳,恶层崖之崄巇,彼前志之或 妄,何侧生之见疵? 有灵气的树根盘踞的地方,不高也不低,鄙视洼地的低湿,又厌恶层崖的高险,那些以前的记载有的是错的,为何说荔枝生于侧枝而(使它)被指责呢?

3、分析内容:第二段写了荔枝树的哪些特点?

这一段是写荔枝树的生长环境:受气于东方,生长于偏远的南方

生活习性:向阳生长,寒暑不凋

外 形: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树形如盖。

生长之地:不高不卑,枝干刚直

(三)、第三段:

1、重点词句:

肇:开始 丰:形活使动“使---丰盛” 华:通“花” 甘:形活使动“使-甘美” 骈:并列

匹:比拟 玉齿:名活动“用玉齿咬” 一:数做形容词“一样”

2、第三段写了荔枝的哪些方面?

写荔枝的种种奇异珍贵之处。

生长的季节

荔枝花穗花香

荔枝的果实

(四)、第四五段

1、重点词句:

缋:通“绘”,华丽,有色泽. 信:确实 沉:形容词做使动“使---沉” 浮:形容词做使动“使---浮” 羞:形容词做动 曷:通疑问代词“何”,“怎么”

2、第四段是写什么内容的? 该段紧承上文继续写荔枝的甘甜美味。荔枝是华美宴席上不可替代的珍品;美味远远胜过甘瓜和甜李;有益气治内之功效;为四时果品之最。

3、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和前文有什么关系?

在前文的充分描摹展现了荔枝珍奇的基础上,写它完全可以被进献给宗庙王公,但因生于偏僻远地山川阻隔而难于被“贵人”所知。

这段是对前文的深化,是作者言志的部分。

由荔枝不被“贵人”发现赏识自然而然地引出对那些不被“贵人”发现赏识的文人士子命运的哀叹,由物及人,体物写志。

小结:

文章两大部分,一为“序”,一为“赋”,两部分重心各有不同但又互相映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篇章来铺陈描绘荔枝的珍贵奇异,进而抒发对被弃置埋没而不能充分施展才华的仁人志士的同情以及对命运的思考,荔枝的珍奇、生命的悲哀,全部融为一体。

比较阅读:

荔枝图序(白居易)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花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荔枝部》

阅读《荔枝图序》一文,比较和本文有什么不同?

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是一篇以介绍荔枝的各方面情况为主的说明性的文字,比较容易被人接受,而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骈文,作者的目的不是在介绍荔枝,而是借荔枝来表达心中的感怀,因而写作的目的、方式、语言、方法等都是不同的。

第四篇: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期,才高位低;高宗时期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他们真正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2.“上官体”: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婉媚绮错为本。上官仪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上官体”。特点是:细致体察,情思婉转,对偶工整,致力于修辞性和装饰性的美而缺乏激情与生气。代表作:《早春桂林殿应制》《奉和山夜临秋》。

3.七绝圣手:指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大力用七绝写作,留存下来有70余首绝句,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

4.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四妇的思想感情,大都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5.韩孟诗派:指的是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在唐朝经过长期发展并取得极大成就后,注意更广泛地从前代诗歌中吸取营养,有意打破传统的表现手法。发掘新的形式、语言、意境,创立自己的新风格。虽有因翻新出奇而不免流于晦涩险怪,却避免了中国诗风滑向柔弱浮荡一途。除韩孟外,这一派的诗人还有贾岛、姚合、卢

、刘叉等。

6.元白诗派:指中唐元稹、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的参加者张籍、王健、李绅等人所形成的诗派。此派继承了从《诗经》]汉乐府到建安文学、杜甫诗歌等现实主义传统,主张诗歌为政治服务,强调诗歌的讽喻性、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总的特点是明白朴实、通俗晓畅,但不够含蓄精练、失之浅切。

7.唐宋八大家:是对我国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由此而得名。

8.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我国最早一部文人词总集)。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等。这一词派的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很。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向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及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9.婉约派: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北宋文学家承其余续,晏舒、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其特点主要是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10.豪放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豪放作为文学风格,气度超拔,不受羁束。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等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甚至失于狂怪叫嚣。代表作家为苏轼和辛弃疾。11.宋初三体:晚唐体、白体诗、西昆体

(1)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代表诗人有“九僧”、潘

、魏野、林

等隐士。

(2)白体诗:“白体”诗人,使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铣等。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等人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3)西昆体:因杨亿将馆阁文士的唱酬之作编成《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诗歌流派。《西昆酬唱集》收集了17位诗人的247首诗作,如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他们的诗作描写馆序生涯,词采华丽、对仗工整;但内容贫弱、脱离现实,片面追求词藻。

11.大历十才子:最初见于姚合编的《极玄集》,指的是李瑞、卢伦、吉中孚、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瞩目。歌颂升平、吟咏山水是诗歌的主要内容,讲究格律词藻,工于白描写景。

12.新乐府:所谓“新乐府”,由白居易提出,《乐府诗集》分乐府为十二类,其最后一类标为“新乐府诗”,即来自于白居易的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是乐府诗的继承和发展。其特点是:用新题;写时事;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运动”:是现代人赋予的概念,指的是贞元末期到元和初期的几年间,先是李绅后是元白,以“新乐府”等形式,写作大量讽喻诗,并提出理论,对当时政治和其后诗歌的发展起了显著影响的这一历史事实。

14.江西诗派: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因为领袖黄庭坚及诗派中的诗人都是江西人,所以谓之“江西诗派”。他们的创作主张及特色有: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兼有。

15.唐传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本。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轶事。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代表作:陈玄佑的《离魂记》。

16.江湖诗人:南宋后期,一些没能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卖文为生计,成为江湖谒客。一个叫陈起的书商为他们及另外一些低级官员、隐逸文士刻印诗集,总称为《江湖集》。这些江湖谒客为主的诗人就被称为江湖诗人。擅长写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白描,风格效仿“四灵”;但境界较为开阔,他们基本上代表了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代表诗人是刘克庄、戴复古。

17.永嘉四灵:南宋后期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

。四人都出自叶适门下,且名或字中都有一个“灵”字,叶适就将他们合称为“四灵”。他们师法夹道,诗歌内容单薄,多数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只有少数写民生疾苦或时事。以五律为主要诗体,注重白描,但因过分注重炼字逐句,其五律虽句子精警但意境不够完整,倒是七绝间有意境浑圆之作。

18.变文: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变文”之“变”指的是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变文的体制由散文与韵文相结合而成,散文作讲述之用,韵文用来歌唱。有三种类型:一是演说佛经故事的宗教性作品;二是演说历史故事的讲史作品;三是演说民间传说题材的作品。南宋四名臣:李纲、赵鼎、李广、胡铨

宋末的诗派有:江西诗派、江湖诗人、爱国诗人 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过零丁洋》《正气歌》; 遗民——谢翱:《效孟郊体七首》 “王荆公体”:即“半山体”,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诚斋体”:杨万里的诗体,字诚斋。“长吉体”:李贺,字长吉。形成凄艳诡谲的诗风,“虚幻荒诞”是其主要特色,又城“昌谷体”。“元白体”:又称“元和体”,“长庆体”,都是对白居易、元稹的诗风体制的称呼。

1.诗文革新运动的作家与内容:

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提”为代表的淫靡之风。这场文学运动,同时对诗、文进行革新,与政治斗争关系更密切。士大夫文人要求改革政治,提倡写作反映现实的诗文,推崇韩愈、白居易,便形成了对立的文风。其代表作家有范仲淹、王安石、梅尧臣、欧阳修和苏氏父子等。

2.周邦彦的词有何特色?

周邦彦的成就在于融合各家之长,力避各家之短,将词写得更为精致。其主要表现在:

 第一,在音乐上,周邦彦确定并创制了许多新调。他利用在大

府任职的机会,对前代和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进行了重新审定,确定了各调中每个字的平仄,使各种词调定型。与此同时,他还制作了一些新调,例如《六丑》《华胥引》《花犯》等。

 第二,在语言上,周邦彦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典故的运用以及对前人诗句的融化,因而形成了一种典雅工丽的语言风格。

 第三,在结构上,周邦彦的词比柳永、苏轼等人的作品更复杂曲折。

3.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人(今江西)。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散文、诗、词、文学理论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在历史学和考据学方面也有重要贡献。他同时也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明代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钞》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第五篇:唐宋文学填空题

唐宋文学填空题

3、初唐四杰批评初唐诗风“__骨气都尽,刚健不闻______,__________。”

4、卢照邻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是__长安古意_________。

5、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___山水田园诗; _________。他在诗中创造出“___诗中有画,画中有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6、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王昌龄__。

7、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____”。

8、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韩愈____。

9、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指___谢脁_____。

10、杜甫的《_____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__》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11、李贺《雁门太守行》表现大兵压境:“__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14、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郎”指____杜牧____。

15、唐代文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__安史之乱_____________为分界线,前后起了很大的变化。

17、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可分前后两期,以四十四岁时被贬___江州司马____________为分界线。

18、五代词有两个创作中心,一为____________西蜀___,一为南唐。

21、.现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董解元的《_______西厢记诸宫调________》。

23、词的兴起,以及某些具体格律和修辞特征的形成,与____燕乐_________有关。

26、李白用“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美唐代诗人___孟浩然______。

27、杜甫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见于《_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________》一诗。

29、_____感伤诗、___和___闲适诗_____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30、刘希夷的代表作是《代悲白头吟; ________________》,诗中写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____________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_,______________”,深藏着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

41、柳永大量创制___慢词______,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

45、韩愈、柳宗元明确提出“______文以明道___”的主张。

49、韩愈的《____《祭十二郎文》_》,被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50、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是:《___《花间集》、__》,它产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 ____西蜀_(国)。

5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__波撼岳阳城___。”(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54、唐传奇晚期作品反映豪士侠客事迹的名篇是《___虬髯客传________》。61、“初唐四杰”为_____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___四人 64、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的是诗人__陈子昂________的三十八首《感遇》诗。

65、陈子昂诗歌创作理论的中心是“__汉魏风骨_________”和“_______风雅兴寄____”。66、张若虚的《____春江花月夜_______》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71.苏轼在《东坡志林》中确切地指出了王维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___诗中有画,画中有诗_______,__________”。

72、盛唐边塞诗名家中,诗人___岑参_____“好奇”,笔调瑰丽。

73、李白(701—762),字太白,号___青莲居士________,祖籍陇西。80、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_、讽喻、闲适、感伤、杂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新乐府的创作特点是:“句首标其目,_______卒章显其志_______。”

82、白居易感伤诗以《______长恨歌____》和《_____、琵琶行_____》最为有名。

85、韩愈(768—824),字___退之___,后人称他为韩昌黎。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集》。

86、李贺偏爱描写鬼魂,故有“___鬼才、_____”之称。其诗独特,谓之“___长吉_____体”。87、刘禹锡,字梦得,白居易赞之为“___诗豪_______”。

88、_______刘禹锡_在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创作出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柳词。89、___韦应物、___和___柳宗元___在山水诗的创作上齐名,故被人称为“韦柳”。90、李商隐,号____玉溪生______。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91、苦吟诗人贾岛、孟郊的诗风被宋人总结为“__郊寒岛瘦__________”。97、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___文言短篇______小说。

98、白行简的《______李娃传______》是一篇完全摆脱志怪气息的社会人情小说。99、唐传奇的发达与唐代“____行卷、温卷________”之风有关系。100、唐传奇《柳毅传》的作者是__李朝威、、________,《莺莺传》的作者是_______元稹___,《霍小玉传》的作者是___蒋防_______。101、_____杜光庭; _____的《虬髯客传》,是晚唐游侠小说的代表作。其中人物虬髯客、李靖和红拂被后世誉为“___风尘三侠_______”。

103、_______敦煌曲子词__证明了词起源于民间的说法。104、温庭筠(812—866),字_飞卿______。

105、温庭筠在晚唐诗坛与__李商隐_____齐名,号称“温李”。

106、______温庭筠_大胆写侧艳之词,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107、韦庄有著名叙事长诗《秦妇吟_______》。108、《______、花间集_____》由后蜀赵崇祚编辑,选词十八家共五百首。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109、李煜(937—978),字重光,世称李后主; ________。他和____李璟、冯延巳____、_______的作品被视为南唐词的代表。

110、李白诗歌具有“清水出芙蓉,____天然去雕饰_______”的美。

111、杜甫诗“清新庾开府,____俊逸鲍参军_______”是赞美李白诗歌的风格的。112、杜甫享有“___诗圣、____”的声誉,他的诗被称为“_诗史______”。113、杜甫(712—770),字__子美_____,世称杜少陵,后人又称为杜工部。114、_________杜甫___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

115、柳宗元的《___________永州八记___》标志着山水游记体的确立。116、《锦瑟》是晚唐著名诗人____李商隐______的作品。117、“四六文”是___骈文_____的异称。

下载唐宋散文比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唐宋散文比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唐宋文学填空题

    1、陈子昂在《与东方左使虬孤竹篇序》一文中,正面提出他的诗歌革新主张。 2、“文章四友”是指、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 3、初唐四杰批评初唐诗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唐宋爱情诗词

    长恨歌 唐代·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

    唐宋作品选教学大纲

    唐五代作品选教学大纲 十四、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2学时) 1、本文的性质。 2、作者自抒怀抱的两方面内容:命途多舛,穷且益坚。 3、应酬性与文学性的结合。 4、骈文......

    唐宋文学试题

    唐宋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3.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2、上官体: 初唐前期的诗坛,为梁陈余风所笼罩,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沿袭六朝的华艳风习。上官仪的作品尤其“绮错婉媚”,当时号为“上官体”。 3、初唐四杰: 指......

    唐宋诗词之最[范文模版]

    古诗之最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

    唐宋诗词论文

    2015-2016 年第1学期 《唐诗宋词》课程论文 姓名孙仲期 班级城市地下空间工程1401 学号 0202140108 论文题目《秋风词》:此时此夜绵绵不绝 任课教师周秋良 【内容提要】李白......

    唐宋文学教案

    唐 代 文 学 概 说 一、隋唐五代的历史概况 二、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 1、诗人、诗作数量多。 2、诗歌体裁完备。 3、诗歌十分普及。 4、唐诗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