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独店中学 王 博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没有反思的经验,就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能停留在经验的积累上。只有经常不断地反思,教师的教育智慧才会随着岁月不断增长。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不断学会教学,从而教会学生学习。
一、撰写教学反思过程中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教学反思的撰写已逐渐成为各个学校评价、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写教学反思是迫于学校的压力,所以对教学反思在认识上和操作上还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认识上尚有偏差,坚持开展教学反思的教师比率偏低。农村学校教师的课业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写教学反思,即使部分教师写了教学反思,也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写。有些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了反思行为的缺失。
问题二:教师缺少相关方法,反思能力较差。部分教师想写教学反思,但不知怎样去写。有些教师虽然写了,但教学反思的质量偏低。一位教师的教案本上有10节课后的教学反思都是同一句话:“进展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有些教师的教学反思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简单“回顾”,只是教学过程的重现,而没有思想冲突,没有产生新的感悟。可见,多数教师的反思方法不足,反思能力比较欠缺。
问题三:优势方面写得多,不足之处挖掘得少。一些教师写教学反思时,尽量少写或不写不足之处,担心反思写出来后,被同事或领导看到后会影响自己的形象,或被领导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
问题四:写作形式单一,千人一面。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仅限于写教后记,写作形式千篇一律,一般都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成功之处;二是不足之处,且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反思中多次出现。由于缺少深度挖掘,空话、套话较多,反思不仅没有任何价值,反而还浪费了时间。
问题五:重现象描述,缺乏深入思考。大量的反思都停留在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的描述上,而对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发展水平的影响、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教材的运用、学生综合能力的变化、今后教学的影响等方面的思考却相对缺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问题六:重教学方法,轻教育观念。教师的根本素质在育人,教学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深刻,不能单看对教学问题的反思,还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教师优化教学反思的对策
要解决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教学反思的内涵。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
第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勤于反思。
新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教学反思。教师是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育者的观念。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农村教师的课业负担普遍偏重,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农村,一名教师同时任教几个学科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但这不是回避教学反思的借口,只要想在业务上有所进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抽出反思的时间。同时,教师不仅要有反思意识,还要经常性地认真总结经验,把自己在课堂中的一些想法、做法、体会、感受等用反思日记或问题单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来,以便于今后对比、分析、总结。
第二,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性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并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我。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教师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第三,个体反思和总结反思。①“课后思”:一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②“周后思” 或“单元思”:
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③“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④“期中思”:即通过期中质量分析进行反思,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针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效果进行宏观反思。
第四,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是指几个同事一起观察自己、对方的教学实践,并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这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第五、征求学生的意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
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所以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二篇: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独店中学王 博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没有反思的经验,就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能停留在经验的积累上。只有经常不断地反思,教师的教育智慧才会随着岁月不断增长。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不断学会教学,从而教会学生学习。
一、撰写教学反思过程中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教学反思的撰写已逐渐成为各个学校评价、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写教学反思是迫于学校的压力,所以对教学反思在认识上和操作上还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认识上尚有偏差,坚持开展教学反思的教师比率偏低。农村学校教师的课业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写教学反思,即使部分教师写了教学反思,也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写。有些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了反思行为的缺失。
问题二:教师缺少相关方法,反思能力较差。部分教师想写教学反思,但不知怎样去写。有些教师虽然写了,但教学反思的质量偏低。一位教师的教案本上有10节课后的教学反思都是同一句话:“进展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有些教师的教学反思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简单“回顾”,只是教学过程的重现,而没有思想冲突,没有产生新的感悟。可见,多数教师的反思方法不足,反思能力比较欠缺。
问题三:优势方面写得多,不足之处挖掘得少。一些教师写教学反思时,尽量少写或不写不足之处,担心反思写出来后,被同事或领导看到后会影响自己的形象,或被领导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
问题四:写作形式单一,千人一面。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仅限于写教后记,写作形式千篇一律,一般都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成功之处;二是不足之处,且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反思中多次出现。由于缺少深度挖掘,空话、套话较多,反思不仅没有任何价值,反而还浪费了时间。
问题五:重现象描述,缺乏深入思考。大量的反思都停留在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的描述上,而对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发展水平的影响、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教材的运用、学生综合能力的变化、今后教学的影响等方面的思考却相对缺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问题六:重教学方法,轻教育观念。教师的根本素质在育人,教学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深刻,不能单看对教学问题的反思,还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教师优化教学反思的对策
要解决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教学反思的内涵。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
第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勤于反思。
新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教学反思。教师是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育者的观念。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农村教师的课业负担普遍偏重,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农村,一名教师同时任教几个学科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但这不是回避教学反思的借口,只要想在业务上有所进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抽出反思的时间。同时,教师不仅要有反思意识,还要经常性地认真总结经验,把自己在课堂中的一些想法、做法、体会、感受等用反思日记或问题单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来,以便于今后对比、分析、总结。
第二,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性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并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我。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教师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第三,个体反思和总结反思。①“课后思”:一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②“周后思” 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③“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④“期中思”:即通过期中质量分析进行反思,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针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效果进行宏观反思。
第四,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是指几个同事一起观察自己、对方的教学实践,并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这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第五、征求学生的意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所以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三篇: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凤县双石铺中学
王金茂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反思的经验,就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能停留在经验的积累上。只有经常不断地反思,教师的教育智慧才会随着岁月不断增长。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不断学会教学,从而教会学生学习。
一、撰写教学反思过程中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教学反思的撰写已逐渐成为各个学校评价、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写教学反思是迫于学校的压力,所以对教学反思在认识上和操作上还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 认识上尚有偏差,坚持开展教学反思的教师比率偏低。农村学校教师的课业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写教学反思,即使部分教师写了教学反思,也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写。有些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了反思行为的缺失。
问题二: 教师缺少相关方法,反思能力较差。部分教师想写教学反思,但不知怎样去写。有些教师虽然写了,但教学反思的质量偏低。一位教师的教案本上有10节课后的教学反思都是同一句话: “进展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有些教师的教学反思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简单“回顾”,只是教学过程的重现,而没有思想冲突,没有产生新的感悟。可见,多数教师的反思方法不足,反思能力比较欠缺。
问题三: 优势方面写得多,不足之处挖掘得少。一些教师写教学反思时,尽量少写或不写不足之处,担心反思写出来后,被同事或领导看到后会影响自己的形象,或被领导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一位教师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反思中,花了较长篇幅写了两个成功点:
一是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海底的奇异,用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没有见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的动植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是通过自由读、推荐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活动,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谈到本堂课的不足时,仅用一句“这节课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努力,使课上得更精彩,更受学生的欢迎” 来带过,没有明确教学的缺陷在哪里,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问题四: 写作形式单一,千人一面。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仅限于写教后记,写作形式千篇一律,一般都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成功之处; 二是不足之处,且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反思中多次出现。由于缺少深度挖掘,空话、套话较多,反思不仅没有任何价值,反而还浪费了时间。
问题五: 重现象描述,缺乏深入思考。大量的反思都停留在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的描述上,而对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发展水平的影响、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教材的运用、学生综合能力的变化、今后教学的影响等方面的思考却相对缺乏。
问题六: 重教学方法,轻教育观念。教师的根本素质在育人,教学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深刻,不能单看对教学问题的反思,还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教师也需要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才能促使自身观念不断更新、不断发展。
二、教师教学反思的对策
要解决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教学反思的内涵。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
1.要提高思想认识,勤于反思。
(1)教师的自身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 次重复; 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任何一名理性而成熟的教师都是在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之后才成长起来的,教师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学反思也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反思是校本教研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个人或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动机。
(2)新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教学反思。教师是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育者的观念。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3)要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农村教师的课业负担普遍偏重,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农村,一名教师同时任教几个学科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但这不是回避教学反思的借口,只要想在业务上有所进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抽出反思的时间。同时,教师不仅要有反思意识,还要经常性地认真总结经验,把自己在课堂中的一些想法、做法、体会、感受等用反思日记或问题单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来,以便于今后对比、分析、总结。实践证明,凡善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中,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
第二,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性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并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我。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教师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境界。
第三,个体反思和总结反思。① “课后思”: 一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② “周后思” 或“单元思”: 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③ “月后思”: 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 ④ “期中思”: 即通过期中质量分析进行反思,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 也可以针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效果进行宏观反思。
第四,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是指几个同事一起观察自己、对方的教学实践,并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这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互相观察彼此的教学,并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每个观摩的教师都要写教学反思,都要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再共同研讨,重在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此外,每个教师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问题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幢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
3.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明确教学反思的目的。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以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反思中谈到的优点与不足,都是积累的资料、研究的素材。教师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思课堂,要用学而不厌、从善如流的态度听取同行的意见,收集教学信息,并将同行的意见和自己的感悟一并写入教学反思中。
4.征求学生的意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 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所以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对他们意见的征询,结合自己的思考,教师还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
5.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我教学的重新构建。教师构建自己的认识方法,构建自己对各种事物和观察的理解,构建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的办法和策略,再监测实施策略的效果,从而对教学真正做到客观评估。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在教师的主动建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成功地建构自己,建构课堂。
第四篇: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师只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自我价值。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反思的经验,就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能停留在经验的积累上。只有经常不断地反思,教师的教育智慧才会随着岁月不断增长。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不断学会教学,从而教会学生学习。
一、撰写教学反思过程中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教学反思的撰写已逐渐成为各个学校评价、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写教学反思是迫于学校的压力,所以对教学反思在认识上和操作上还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 认识上尚有偏差,坚持开展教学反思的教师比率偏低。农村学校教师的课业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写教学反思,即使部分教师写了教学反思,也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写。有些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了反思行为的缺失。
问题二: 教师缺少相关方法,反思能力较差。部分教师想写教学反思,但不知怎样去写。有些教师虽然写了,但教学反思的质量偏低。一位教师的教案本上有10节课后的教学反思都是同一句话: “进展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有些教师的教学反思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简单“回顾”,只是教学过程的重现,而没有思想冲突,没有产生新的感悟。可见,多数教师的反思方法不足,反思能力比较欠缺。
问题三: 优势方面写得多,不足之处挖掘得少。一些教师写教学反思时,尽量少写或不写不足之处,担心反思写出来后,被同事或领导看到后会影响自己的形象,或被领导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一位教师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反思中,花了较长篇幅写了两个成功点:
一是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海底的奇异,用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没有见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的动植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是通过自由读、推荐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活动,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谈到本堂课的不足时,仅用一句“这节课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努力,使课上得更精彩,更受学生的欢迎” 来带过,没有明确教学的缺陷在哪里,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问题四: 写作形式单一,千人一面。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仅限于写教后记,写作形式千篇一律,一般都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成功之处; 二是不足之处,且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反思中多次出现。由于缺少深度挖掘,空话、套话较多,反思不仅没有任何价值,反而还浪费了时间。
问题五: 重现象描述,缺乏深入思考。大量的反思都停留在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的描述上,而对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发展水平的影响、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教材的运用、学生综合能力的变化、今后教学的影响等方面的思考却相对缺乏。
问题六: 重教学方法,轻教育观念。教师的根本素质在育人,教学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深刻,不能单看对教学问题的反思,还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教师也需要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才能促使自身观念不断更新、不断发展。
二、教师教学反思的对策
要解决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教学反思的内涵。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 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
1.要提高思想认识,勤于反思。
(1)教师的自身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 次重复; 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任何一名理性而成熟的教师都是在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之后才成长起来的,教师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学反思也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反思是校本教研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个人或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动机。
(2)新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教学反思。教师是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育者的观念。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3)要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农村教师的课业负担普遍偏重,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农村,一名教师同时任教几个学科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但这不是回避教学反思的借口,只要想在业务上有所进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抽出反思的时间。同时,教师不仅要有反思意识,还要经常性地认真总结经验,把自己在课堂中的一些想法、做法、体会、感受等用反思日记或问题单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来,以便于今后对比、分析、总结。实践证明,凡善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中,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
第二,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性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并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我。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教师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境界。
第三,个体反思和总结反思。① “课后思”: 一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② “周后思” 或“单元思”: 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③ “月后思”: 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 ④ “期中思”: 即通过期中质量分析进行反思,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 也可以针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效果进行宏观反思。
第四,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是指几个同事一起观察自己、对方的教学实践,并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这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互相观察彼此的教学,并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每个观摩的教师都要写教学反思,都要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再共同研讨,重在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此外,每个教师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问题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幢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
3.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明确教学反思的目的。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以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反思中谈到的优点与不足,都是积累的资料、研究的素材。教师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思课堂,要用学而不厌、从善如流的态度听取同行的意见,收集教学信息,并将同行的意见和自己的感悟一并写入教学反思中。
4.征求学生的意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 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所以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对他们意见的征询,结合自己的思考,教师还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
5.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我教学的重新构建。教师构建自己的认识方法,构建自己对各种事物和观察的理解,构建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的办法和策略,再监测实施策略的效果,从而对教学真正做到客观评估。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在教师的主动建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成功地建构自己,建构课堂。
第五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规模小,资本和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与自身及市场经济发展均不适应的情况。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落后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企业的所有者同时也是经营者,这种管理模式会给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使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不清晰。另一方面,这些中小企业的集权现象比较严重,相对而言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比较低,思想观念落后,造成企业的管理混乱,就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财务分析能力差,投资缺乏科学性
由于财务管理的水平低,缺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不能进行科学的投资分析和市场论证,造成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新产品的开发等投资浪费,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甚至陷入破产的境地。
投资缺乏科学性。一是投资缺乏整体的战略意识,一些中小企业在市场中发展速度过快,根本没有进行很好的战略规划,所进行的固定资产的重大投资只是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没有跟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联系起来,造成投资浪费。二是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为了避免单一的经营风险,试图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风险,然而分散投资很容易导致原有经营项目上的运营资金周转困难,从而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三)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虽然我国建立起较为独立,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但融资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是由企业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即企业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使企业的信用等级降低,资信相对较差。二是国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小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即国家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三是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在社会中的信誉比较低,使用资金不能按期归还,所以银行对其贷款不够热心。
(四)管理基础薄弱,内部控制不严格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特殊性,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这就使得企业在决策和经营管理方面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缺乏一套比较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法。第一对现金的管理要求不够严格,形成企业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甚至误认为持有的现金越多越好,这就造成了资金闲置,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第二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以致出现问题时无人追究。第三是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严格,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当企业对外销售产品或办理其他业务时,没有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和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在期末很难收回,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资金浪费。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更新企业外部环境
1.政府应尽快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小企业促进法》也即将出台,可见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政府能加快进程,不断完善政策法规,给中小企业更多平等竞争的机会。中小企业可以成立带有金融性质的机构,如成立中小企业基金,这样就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融资难的困境。
2.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小企业在社会上的资信比较差,因此银行不愿意对其提供贷款,面对此种不利的局面,企业应争取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企业要积极和银行建立联系,加强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在贷款到期时要按期归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遵守信用,为以后开展的工作奠定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同它们增进交往,共同商定企业的发展规划,以获得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3.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是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而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担保费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在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过程中要把信用担保制度和其它形式结合起来为企业的融资担保提供多样的化的服务,这会给它们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这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金融部门要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推动器。为了更好的发挥金融部门的作用,金融机构要切实转变观念,突破传统观念和制度的障碍,加快信贷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适应民营经济发展需求,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民营经济的注入极大的活力,金融部门要突破观念,吸纳推出国际国内先进的金融产品,如专利贷款,品牌质押贷款等业务,更好的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要改进贷款决策程序,建立适合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审批机制。要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信贷管理机制,提高信贷人员的信贷营销积极。
(二)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1.更新财务管理理念,重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摆脱原有传统的模式化的财务管理观念,树立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管理理念。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战略要渗透到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的各个层面,建立起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监控体系。
2.正确的进行投资决策。中小企业进行投资时要正确的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进行整体的战略规划。要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各项指标为依据分析企业自身的状况,树立正确的投资方向。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看各项投资是否与企业的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相适应,同时也要规范项目的投资秩序。
3.强化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财务控制。一是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要形成合理的资金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使资金应用得到最佳的效果。在改善资金结构的同时要维持一定的付现能力,以保证日常资金运用的周转灵活,预防市场波动和贷款困难的制约,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一般来说,流动性强的资产收益低,这就意味着企业应尽可能的减少闲置资金,即使不将其投资于本企业的资产也要将其投资于能产生收益的其他资产,避免资金闲置带来的损失。当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额大于最佳的现金持有量时,可采用偿还债务、投资有价证券等策略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反之当实际现金余额小于最佳现金持有量时,用短期筹款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二是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的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企业蒙受损失。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编制账龄分析表,看有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对不同时间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则应提前作出坏账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
4.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的素质。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的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这就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的会计帐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并且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针对此种状况,一是从企业的财会人员做起,加强培训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管理,要求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二是对企业的领导来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通过企业财务人员和领导人员甚至全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提高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