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江民俗民居暑假实习报告
一、关于“镇江”历史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镇江这个古老城市的历史。镇江市位于江苏省南部,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翼。北揽长江,南与常州、无锡、苏州联体构成苏南经济板块,是长三角重要的港口、工贸和旅游城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
镇江拥有3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江山秀美,物产丰富,古迹众多,气候宜人,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江南水韵城市的起点。美丽富饶风景迷人的镇江,旧时曾有朱方、谷阳、京口、润州等名,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二千年前秦汉开始建县,孙权几代在此称雄江东,与蜀、魏形成三国鼎立的历史局面,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东吴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长江与运河在镇江交汇,大江横陈,群峰环抱,地势险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镇江又是南北文化的交融处,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塑造衍生了丰富的民俗文化。镇江还是座爱情城市,四大爱情传说都发生在镇江:许仙和白娘子,丹阳的牛郎织女,丹徒上党槐荫村董永和七仙女,镇江新区姚桥镇华山村梁祝的传说。三国孙策、周瑜分别迎娶了镇江乔玄的女儿大乔、小乔;《三国演义》孙刘在镇江甘露寺联姻;东床快婿王羲之在镇江迎娶了郗鉴的女儿;辛弃疾在镇江迎娶了范邦彦的女儿;蒋介石和宋美龄,赛珍珠和布克,都是在镇江度的蜜月;白岩松是镇江扬中女婿;毛泽东孙子毛新宇也是镇江女婿。千百年来,历代名流大家纷至沓来,放歌题咏,挥毫泼墨,李白、白居易、苏轼、陆游、文天祥等人都留下了瑰丽的诗文。更有《白蛇传》-“水漫金山”、《三国演义》-“甘露寺招亲”、“梁红玉击鼓战金兵”等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给镇江增添了神奇美丽的色彩。
二、关于文人
在镇江这座江南古城的历史长河中,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先贤中,有贤臣名宦、科学巨子、文化名流以及释道宗师。当我们以寂静的心情,寻觅着他们的足迹时,会深沉地感悟到历史文化在我们心灵中的撞击,先贤典范为万世楷模,激发出我们更多的中华民族的热爱桑梓之情。
镇江扼南北要冲,得山水之胜,钟灵毓秀,代不乏才。历代文人墨客纷来寻幽探胜,寄情抒怀,耕耘风雅,播种斯文。其中有李白、杜牧、范仲淹、王安石、苏轼、陆游、辛弃疾等才士名贤。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辛弃疾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等成为千古绝唱,流风遗韵,至今袅袅不绝。李白的“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杜牧的“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范仲淹的“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沈括的“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萨都剌的“野人一过竹林寺,无数竹林生白烟”,冷士嵋的“槛外晴川甘露寺,窗前秋水玉圌峰”,是一幅幅活色生香的有声画、无声诗。东晋时,中原鸿儒显宦纷纷南下,移居京口者众多,或完成大业,或著书立说,著名的有: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寄奴),撰有《世说新语》的刘义庆,著有《晋书》的臧荣绪,选编《玉台新咏》、诗文与庾信齐名的徐陵,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的编纂者萧统,著有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文心雕龙》的刘勰等。北宋移居镇江的有:著有被誉为 1 “十一世纪的科学坐标”《梦溪笔谈》的科学家沈括,制造世界上最早天文钟“水运仪象台”的科学家苏颂,书画家米芾,抗金名将宗泽。
明清两代镇江名人有:官居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的杨一清,主持编修《大清一统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的张玉书。近代以来有:著有《铁云藏龟》和《老残游记》的刘鹗,著有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汉语语法专著《马氏文通》的马建忠,历史学家柳诒徵,飞机制造专家巴玉藻,华生电扇发明者杨济川,世界语运动开创者之一的符恼武,金融家陈光甫,桥梁专家茅以升,辛亥广州起义总指挥、被南京临时政府追授为上将军的赵声,辛亥革命著名将领李竟成、解朝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镇江籍5人,有爱国民主人士冷遹、诗人闻捷。此外,丹阳市为三国吴大帝孙权和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故里,近代有爱国老人马相伯,美术家吕凤子,当代有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句容市有被誉为医药鼻祖的葛玄,晋朝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和医学家葛洪,南朝道教思想家、医药学家陶弘景。
季札美德传千秋:镇江西南有个古镇延陵。据传春秋时期是吴国延陵季子的封邑,古镇名字也由此而来。
延陵季子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名季札。季札的美德表现在他先后三让王位,他不顾父王的遗愿、兄弟的苦心和吴人的拥戴,抛弃了家室财产,躬耕于鲜为人知的边区僻地,来实现“以让全志”的意愿。季札的到来,给延陵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文化,促进了这个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皎皎星日垂,万世怀道义”。季札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因为他为民造福、恪守信用,以至善美誉传颂久远,镇江九里人民建了季子庙,世代祭祀。苏轼曾在《延州来季子赞》中说:“泰伯之德,钟于先生。弃国如遗,委蜕而行。坐阅春秋,几五之二。古之真人,有化无死。”
沈括著述梦溪园:镇江市梦溪园巷内,有一座古朴典雅的建筑,这就是我国北宋世代伟大科学家沈括晚年定居镇江时的故居——梦溪园。
沈括是王安石变法运动中的中坚人物,担任过翰林学士、权三司使,负责管理全国财政。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变法失败,沈括被贬官,于元祐三年(1088)定居镇江,住了整整8年。沈括住在这里,过着完全隐居的生活,但他不甘寂寞,在梦溪园中专心著述。除了写有大量散文之外,沈括还写成了《梦溪笔谈》、《梦溪忘怀录》、《良方》、《茶论》等著作,其学术价值最高的《梦溪笔谈》是沈括将其一生的所见所闻,所研究、发现、实验、制作的许多属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分门别类的记载。
《梦溪笔谈》还记述了一些关于镇江的“故事”,如金山寺所藏“龙卵”,润州菜园中菜花的病变等,还指出某一书中所记润州掘得的一组晋代玉磬是仿造的假古董,润州地方官鞠真卿首先创造了对违禁者罚款的好办法等等。
祖逖击楫誓中流:祖逖生于晋武帝泰始二年(266),范阳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北)人,后迁居京口。
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在《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中有两句充溢着爱国激情的词句:“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气壮山河的诗篇《正气歌》中也有两句慷慨激越的诗句:“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他们在诗词中都讲到了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东晋时期的京口。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原来在黄河流域;秦汉以后,逐渐发展到长江流域。而三国之后,北方异族崛起,不断南侵,因此,形成了历史上所谓的“外患”。东晋而后的五个朝代,都偏安于江南。长江天堑成了南朝统 治者安身立命的防线。
京口“千山所环,中横巨浸,形胜之雄,控制南北”,“实天设之险”。晋元帝司马睿南渡长江,定都金陵,京口就成为外卫,其军事上的战略地位恰如杜佑《通典》所说:“京口因山为垒,缘江为境,建业之有京口,犹洛阳之有孟津。”当年在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的江面上,祖逖率领的北伐勇士拍成了一条生龙活虎的战阵,行到中流,巨浪腾空,滚滚向东。他看到这伟大雄壮的场面,心潮起伏,不禁又激起燕赵健儿之气,随即在船上拿起一把楫来,敲击着船舷,慷慨激昂地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各船上的健儿们群情激昂,大家奋力划桨、摇楫,战船很快乘风破浪到了对岸。
祖逖是当时最识大体、最有才能的杰出人物。他以京口为根据地筹划北伐,在京江中流击楫的慷慨场面,历千秋万代,永远为后人所称道。
刘勰著《文心雕龙》:刘勰的祖父刘灵真是宋朝司空刘秀的弟弟。他们世居京口(今镇江),成为南朝文化世家。
大约永元三年(501)左右,刘勰37岁时,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文字理论著作《文心雕龙》在镇江告成了。清人孙梅曾说:“五十篇之内,百代之精华备矣。”他认为《文心雕龙》确是全面总结了先秦以来文字创作的重要经验,把握了文字艺术的一些基本规律,因而通过此书,可以鸟瞰晋宋以前的文字概况及其精华。《文心雕龙》以“神与物游”为文字创作的特殊方法,以“述志为本”为文字创作的特殊任务,以“写物图貌”为文字创作的特殊形式,对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文心雕龙》方兴未艾,一门新兴学科——“龙学”正在蓬勃兴起。
米芾京口得“天趣”:镇江焦山碑林中有一块镌着“城市山林”四字的横额石刻,书体超妙入神,是北宋大书画家米芾题于他在南郊“鹤林精舍”的。
据说米芾初到镇江,深爱此地江山壮丽,拟就此定居,但苦于无宅营建。恰值苏才翁之孙苏仲恭学士在北固山下有一片荒园废地,古木森森。米芾认为这是镇江佳绝之境,于是以自己一座珍爱非常的小石山问苏仲恭学士家换得了北固山的房产,在山的西麓建了“海岳庵”,门前题额“天开海岳”,字号海岳外史,又称家居道士,日日吟哦其中。
米芾对镇江是有特殊感情的,他非常喜爱这里的山光水色,在其《净名斋记》一文中写到:“江山万里,十郡百邑,临流为偟者,缭山为城,临水为隍者,惟我丹徒。重楼参差,巧若图刓。地灵极倪,而云霞出没;星辰挂腹,而天光不夜。高三景小万有者,惟吾甘露。东北极海野,西南朝数山者,谓之多景„„”
米芾的突出成就要数书画两项。他自谓其书为“刷字”,其画为“心画”,可谓书画双绝,“颠不可及”。
如今,当你来到镇江南郊,还能看到修复后的米芾墓,墓碑上写着:“宋吏部员外郎米芾元章之墓”,碑文出自启功先生的手笔。
萧统选文增华阁:“读书人去刘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这是镇江南郊招隐山入口石牌坊上的一副对联。上联讲的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曾读书于招隐寺的故事。据《太平寰宇记》记载,萧统确曾读书于此。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文总集《文选》就是他和文学侍从之臣在招隐寺旁的增华阁编选而成的。
萧统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他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萧统觉得自己如果继续做皇帝,虽然尊荣至极,但是一旦辞世,还是与草木同朽,泯灭无踪。只有写文章才是千古之盛事,经国之大业,即使百世千年之后,也会有人阅读这些文章,追忆它的作者。所以,他宁可不做皇帝,也一定要在文字上作出不朽的贡献。
萧统和侍从学者们在镇江招隐山风雨晨昏、遨游书海、辛勤工作,终于编成了30卷的《文选》稿本,选录了上起周代,下迄梁朝130位知名作者和少数佚名作者的诗文词赋700余首(篇),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如今镇江的南山中,增华阁好像仍在同每一位前来观游的人们讲述着萧统那感人的故事。
名城镇江也曾有过惨烈的过去,镇江人民因此接受了特别严酷的锤炼。镇江城内外,曾发生过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殊死战斗。“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京岘山宗泽墓前的苍松翠柏,金山绝顶一年一度盛开的杜鹃,北固山“文天祥脱险渡口纪念碑”焦山抗英古炮台遗址等等,仍让人们回忆起宗泽弥留之际三呼“过河”抗金和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英雄气概,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操节,以及海龄等抗英将士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先烈和前辈们坚贞不屈、气节凛然的操守,为镇江增添了严峻、辉煌的色彩!
先贤典范,为万世楷模,光照后人。宋末宰相陆秀夫幼年随父迁居镇江,故宅就在镇江东郊的汝山下,与民族英雄宗泽墓相距不远。“陆相门前新涨海,丞相墓上古松声。”陆秀夫自幼秉受了爱国志士志概操节的教育,在宋元两军决战,宋军大势不可挽回之际,他背负幼帝跳下了滔滔南海,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所以,我们当代大学生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家乡,发扬先贤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艰苦创业的优秀传统。
欢迎大家来镇江探访古仁人之心。
三、关于建筑
镇江的风景名胜无处不体现着自然与人文、山水与文化的交流与融洽。“金山之雄,焦山之秀,北固之险,南山之幽”,尤以“江、山、寺、洞、泉、林”景观俱全而著称,形成了优良的风景名胜体系。先人造就了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和北固山“寺冠山”的精妙特色,堪称江南建筑艺术瑰宝。还有“律宗第一山”-宝华山,是明清时期全国最大的传戒道场和被誉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茅山,每到香期,上山香客达三、四十万人及镇江赏樱胜地-宝塔山等。
第一站:江苏赛珍珠故居
位于镇江市区西北登云山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占地约400平方米,是一座青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1992年10月31日被命名为“镇江市友好交流馆”,用以收存陈列赛珍珠的著作和相关物品、资料及中美友好交往的有意义的展品。1917年5月,赛珍珠与卜凯结婚,婚后定居宿州。她俩燕尔新婚的蜜月,就是在宿城度过的。宿州城内,南小隅口稍东,大河南街路北,一所灰砖青瓦的四间中式平房,就是这对海燕双栖之所。该处原为王氏公祠,也开过当典,有一较大的院落。西边几间房屋临靠南门大街,是宿州基督教的布道所。院内住的人家,大多是教会的工作人员。从赛女士住地东行不远,就是福音堂,教会办的启秀女校也在同一条街——大河南街的西头。赛女士由家去学校步行不用十分钟即或到达。大家都称呼她为“卜师母”。“师母”一词,是当时知识界、教会人士对已婚妇女的尊称。那时,她还是一位双十年华稍过的少妇,颀长、苗条的身材,一张椭圆形的脸上,鼻梁高高,两道弯弯的浓眉下,一双碧色的大眼睛,不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人们眼中,她同样具有东方的女性美。
第二站 :梦溪园
梦溪园在市区东面,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晚年住处,在这里他完成了不朽的著作《梦溪笔谈》。梦溪园占地十多亩,园内的建筑物有花堆阁、岸老堂、肖肖堂、壳轩、深斋、远亭、苍峡亭等。壳轩是沈括著书的房间,厅堂里安放着沈括塑像,陈列着沈括当年的著作及使用的工具、实物等。梦溪园位于市区东侧的东河边中段,是被列为世界名人的中国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晚年在镇江定居的住宅,沈括在此完成了闻名古今中外的不朽著名〈梦溪笔谈〉。沈括(1030-1094),杭州人,自幼好学,钻研学术,嘉祜进士,神宗时积极推进支持王安石变法,是一位进步的政治家。官至翰林学士。他博学善文,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用功极勤。在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地质、生物、化学、医药等方面都造诣很深,颇有贡献,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一流科学家。他晚年在梦溪园所著的《梦溪笔谈》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科学著作,其中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就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历史的权威李约瑟博士把沈括称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独的人物,并且赞《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该书现有英、法、德、意、美、日等国家的译本。沈括已成为国际上知名的历史人物。
第三站 :五柳堂
镇江市明清民居建筑群五柳堂位于市区演军巷,前后共七进平房及一座藏书楼,现原地保护三进平房和一座藏书楼。第一进为楠木厅,第二进为斜厅,第三进为阁楼厅,均为面阔三间的硬山式平房。楠木厅系明代建筑,梁架、立柱均为楠木,梁架用才硕大,立柱呈棱柱状,顶部有卷刹,做抬梁,次间山面无脊柱。这种宋元遗制实例甚是可贵。斜厅建于清代前期,整个屋身斜形而立,与楠木厅不在一条中轴线上,颇具个性。阁楼厅与斜厅依回廊相连,东西间附建阁楼,颇为独特。藏书楼亦名游经楼,两层,取陶潜诗“游好在六经”之意,建于民国,为陶蓬仙藏书、写作之处,他曾在此编纂《润州唐人集》等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五柳堂宅主陶氏,祖居江西浔阳,后迁居镇江,凭“络丝”手工劳动逐步发展成江绸业巨擘。陶氏系五柳先生陶潜之后人,故题“五柳堂”堂名以示对先人的尊崇之情。
1995年4月,江苏省政府公布“五柳堂”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五柳堂建筑群,延续明、清及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代表着镇江古名居的特点和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了加强保护,1999年12月至2000年11月,镇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本着“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对该建筑群进行了大修。
第四站 :西津古渡
西津古渡街坐落在镇江市西边的云台山麓,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令人称奇叫绝的古街,全长虽仅五百公尺,但有自唐宋以来的青石街道、元明的石塔、晚清时期的楼阁,都是别具风情的建筑,沿坡而建的几道石门古色古香,门楣上历代名人的题字清晰可见,西边的小码头街仍保持着唐宋风韵,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是在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内散步,可以领略当年古城地处要塞,商旅繁荣的风貌。
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
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
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离。西津渡不远处有一待渡亭,即是古人迎来送往或者小憩避雨等待摆渡的场所。
三国时期,这里曾驻有孙权的东吴水师,唐代以后这里更是专门派有兵丁守卫巡逻。
宋熙宁元年(1608)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次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元朝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 波罗从扬州到镇江来,也是在西津渡登岸。街两旁至今还有毗邻相连的座座雕花木楼,是当年的香火铺。
由此可见,至少从三国时期开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长江渡口。镇江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则是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惟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自三国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陆游途径西津渡时,曾对渡口每日运送上千的兵源感叹不已。清代诗人于树滋所写的诗更道出了西津渡口人来舟往的繁忙景观:“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稳渡中流入瓜口,飞章驰驿奏枫宸。” 这些历史的印记,无不向我们娓娓诉说着这「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走在这条被车轮磨出深深印辙的青石板路上,使我们感受到无限的遐想和思古之幽情,但这却是再也不会重演的历史景像,「西津古渡」已在历史的洪流及
动荡中走向衰落,千年古渡,已荒废残缺.........第五站 :张云鹏故居
张云鹏是江南名中医,其故居建于清末民初,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坐北朝南,青砖小瓦,四进九间,庭院深深,移步成景,具有典型江南近代民居特色。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当时这是中国大陆唯一获此殊荣的古民居。令人赞叹的是,张云鹏故居一直居住其家人,张云鹏1958年去世后,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全部生活在故居里。本报8月15日报道的《兄弟俩同日结婚同吃同住33年》就发生 在故居里。故居的每一个遗存,乃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全是家人自己出资维护打理。该故居在联合国榜上有名后,成为名扬海内外的镇江“名片”,引来海内外近万人慕名参观。对每位来访者,主人不收分文,一一热情接待。
第六站 :冷御秋故居
冷御秋故居 一处独院住宅,主楼是一幢坐北朝南中西合璧式的两层楼。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位于丹徒黄墟镇。冷御秋,丹徒黄墟镇人,1902年考入安徽武备学堂,1906年加入同盟会,与赵声等共同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他作为广西民军帮统出师北伐援鄂。1912年元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授予他中将军衔和文虎勋章,委任他为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后又任安徽都督府参谋部长、第九师师长。1913 年第九师改编为江苏陆军第一师,他任师长,驻守徐州。1913年任军务院参议厅厅长。后又参加孙中山先生的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总参议、代理内务部长。护国运动失败后,他回到丹徒从事实业,创办了永安蚕种常1945年7月1日,他与黄炎培等一行6名民主人士赴延安,在机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的热情迎接,与中共领导人共商大事。解放战争期间,他利用省临时参议长的身份,营救地下党和新四军及革命群众,获救者近百人。建国后,他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历任华东军政委员兼华东水利部部长、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为了纪念他的生平事迹,2002年将故居改建成冷御秋纪念馆。
镇江传统建筑保留了以木构架为主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和砖、瓦、木、石作的传统工艺,并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科技水平、审美观念和民俗风情,兼容了北方 10 建筑的“雄浑”和南方建筑的“纤秀”,融汇了宋、元、明、清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镇江传统民居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类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多建于明、清两代;另一类则是中西结合式或仿西式民居,建于近代。
受徽派建筑影响,镇江传统民居以黑、白、灰为主色调。俄罗斯抽象主义画派大师康定斯基对黑白二色有过精彩的描述:“白色虽为无色,但可以看出一种伟大的沉默,而那沉默绝不会是死的,而是新生的无,是诞生之前的无。而黑色是绝对的虚无,具有无未来、无希望,而永远沉默似的内在音调”。镇江传统民居采用了这种“伟大而沉默”的白色和黑色。封闭内向的院落,青砖墙高大幽深,高约丈余,对外不设窗,现有的窗户多为后人所改开。黑色或灰色瓦顶,三峰、五峰马头墙层层跌落,组成跳跃式的黑边,具有节奏性的美感,产生了素丽而古朴的视觉韵味。而与徽派建筑近乎张扬的雕刻相比,镇江建筑雕饰则显含蓄。大门正面一般不作过分装饰,多为高大简洁的清水磨砖墙,门前置圆形抱鼓石或方形门枕石,其上雕刻生动的珍禽瑞兽或植物花草。考究一点的民居,则在檐下挑出青砖门罩,但也是极其简洁概要,绝不似徽雕般风芒显露。
四、关于民俗风情
每年的正月初一,镇江民间有“秤江水”的习俗,《至顺镇江志》风俗篇中介绍:“京口江中沙田户,每岁旦,收一瓿以秤水。水重,则江水大,水轻,则江水小。岁岁不差。”这种风俗,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就有部分展示。
正月初五财神日,有“骑驴上金山”的风俗,俗称“拾金子”寓意幸福发财之说。“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的元宵灯会,也吸引着许多民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如今这一习俗还在镇江有所保留。
五月初五端午节,又有观赛龙舟的习惯。明代张岱曾拿镇江的龙舟赛事与南京、杭州、无锡等地做过比较认为:“西湖竞渡,以看竞渡之人胜,无锡、苏州亦然,秦淮有灯船、龙船,不瓜洲相比,而看龙舟亦无金山寺比。”可见金山竞渡早已名震四方。
端午节时镇江人吃棕子还要食“十二红”,孩子们要穿老虎衣,挂老虎肚兜,系“长命缕”等辟邪之物件,而这些习俗,又都与起源于镇江《白蛇传》有关。
黄明时节上chui山,每年的清明节前,上万人爬上chui山登高远眺的场面十分壮观。民居古迹
镇江的民居古建筑众多,保存完好的多集中在大西路、京畿岭一带,尤以“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而闻名天下的西津古渡最具价值,这里聚集了从六朝到唐、宋,从元代到明、清的古西津渡口遗迹,石塔、观音洞、救生会等等,沿街两旁,晚清时代繁华的店铺依稀可见,五十三坡旁的街道店面多为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棂,下层铺子上层居人,这些极具区域文化特色的古建筑群,无不展示着镇江人的勤劳智慧。
丹徒上党的田间民歌号子、三山的南乡服饰等具有鲜明吴文化遗风的地方特色。另外丹阳的“河蚌舞”、|“秧歌灯”极负盛名。丹徒东乡的“双推手”、“唱麒麟”也各具特色;扬中的花灯唱凤凰别具一格,句容的“火灯舞”、“火流星”也都是民间一绝。镇江的剪纸、雕刻、正则绣、竹帘画、华山泥叫叫等民间手工艺术在国家比赛中曾屡屡夺魁,吸引着各地的民俗爱好者来此追踪寻艺。
镇江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且具有奇特的个性和魅力,也是古城镇江深厚的文化历史宝藏。
婚嫁习俗:这里介绍的有些习俗已经不存了,现时的婚嫁已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了新的含义。
大概的程序是:庚帖,由女方用红纸写明姑娘的生辰八字交给媒人,男方也写明了一起去“合婚”,然后开始“议婚”、下聘、择日、迎娶、回门、会亲。其中的过程有许多讲究,如:婚礼的日子要逢六,接嫁妆需要六个人,暖房要有童男子压床,开门要有开门封(红包),进门要喝三早茶,鞭炮不断催轿,姑娘出门要换鞋,舅舅背外甥女出门,到男方要新郎官背进门,近郊农村在大门前还要铺上新麦草——意为走金光大道,挑馒头——蒸蒸日上,闹公太爷——不闹不发的习俗,等等。
喜事一定要有整条鲢子头——有头有尾、年年有余,丧事忌用鲢鱼——年年有丧。
生日习俗:小孩满月,百露,抓周,逢十、二十、三十大庆,俗语:三十不做,四十不发,花甲以上大寿要闹寿,中面晚酒,送寿幛、寿面,讨寿桃、寿碗,寓意:讨寿添岁。
茅山的香期庙会
每年的香期庙会,茅山道士都要为香客游人做道场。主要分早、中、晚三朝。早朝起经、净坛、请神、接驾、安位,中朝上表,晚朝送神。茅山的三宫是正一派,所做道场主要是“斗姆科”、“仙翁科”。五观是全真派,所做道场主要是“铁罐科”。做道场的目的是祈福兆祥和超度亡灵。
按照茅山的规矩,赴香期庙会的人们,早在三天前就应斋戒沐浴,否则神灵是会责怪的。当人们回去时,还一定要请回两件法宝:“一炷香”,这是为了讨吉兆,含“回香(乡”得福”之意;“黄丹箩”,一共有二十九只,形似竹篮,有鹅蛋大。它的含义是:其中二十八只,代表二十八宿,中间一只,代表祖师炼丹的丹炉。请回之后,挂在灶上,到腊月二十四日“送灶”时一起焚化。
茅山香期庙会长达三个月之久,内容丰富多彩,既为信徒提供了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又是广大游客游览观光的胜地。
镇江端午节京口赛龙舟
龙舟,是一种以龙造形的木舟。这种木舟的首尾都雕有巨龙的图案。在古代,龙舟唯有帝王才能享用,后来我国民间划船竞赛,也渐渐有了用龙舟的习惯。每逢端午节那天,许多地方都要举办龙舟竞赛,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怀石投江的楚国著名诗人屈原;宋代诗人余靖在《端午日寄酒庶问都官诗》中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枪神”。
京口在端午节也有举办龙舟竞赛的习俗,—方面纪念大诗人屈原,一方面作为民间的一项大型文体活动,其规模、场面都是很大的。举办龙舟大赛的那天,12 全城的百姓都倾城而出,纷纷赶到江边去观看。从焦山至金山漫长的江堤上,人来人往,站满了观赛的人群。许多邻近县乡的百姓,也在此日赶到京口,观看这一年一度的比赛。
当时,丹徒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学者赵彦称曾在其《三愿堂日记》中描写过道光二十九年(1849)时京口龙舟大赛的盛况。他说,京口龙舟最盛,比其他地方的龙舟大赛要展开。从岸边望去,竞渡时江上波涛起伏,巨浪间百舸竞发,前呼后涌,排桨挥动,鼓舞沧波,一瞬间,“金翠眩目,镇鼓艳耳,游观者舟次鳞列,约不下千万”,气势是非常壮观的。
京口龙舟大赛,不仅比速度快慢,而且要比水手的技巧;尤其是水手的潜水功夫。传说比赛的项目中有江面抓鸭和潜水捉鱼等。抓鸭是由几组龙舟圈成一个大圈,然后在圈的中央放一只活鸭子,一声令下,众舟一起合围,哪一艘龙舟上的水手先捉到鸭子,哪一艘龙舟就算获胜。有时,鸭子见人,就潜入水中,这时,水手们就必须跃入江中捕捉,竞争场面十分热闹。潜水捉鱼,在竞赛中算高难项目,比捉鸭子要费力得多,一般潜水功夫相当棒的小伙子才敢参加此项赛事。根据竞赛规则,事先在数条黄鳝的头上各扎上一根红绸带,然后待发令时放入水中,比赛开始时,先由各个龙舟推出自己潜水功夫最出色的水手参加比赛,以抓获黄鳝的多少来决定名次。随着锣响,黄鳝被放入江中,四周龙舟上的.水手纷纷潜入江底捕捉。要捉住黄鳝是很不容易的,它又滑又会钻,往往水手们多次潜入水中都无功而返,只有潜水功夫特强又善于捉鱼的极少数幸运者才能享受到胜利的欢乐。
京口龙舟大赛一直持续到清末,后因观赛的人越来越多,安全难以维持,以及风浪不测,常常为比赛要淹死不少人,才被官方禁止。
镇江除夕习俗
镇江人过年有镇江人吃的特产。除夕前几天,各家各户就忙着蒸年糕、馒头、包子等。蒸的枣糕底层很大,一层一层的往上垒,大约有七、八层,越到上面越小,有点象宝塔尖;又有点象(生日)蛋糕,但每一层都没有那么厚,每做一圈,四周都有花纹,每朵花中嵌一只红枣,一只枣糕大约有上百只红枣,白里透红,煞是好看。枣糕好象主要不是给人吃的,而是上供,供菩萨、供祖先。新鲜的枣糕,供到月半,干得象沉甸甸的,塞到嘴里硬梆梆的,一点胃口也没有了。但大人总是不厌其烦的谆谆教导:“吃下去啊!神吃过的,吃下去长得快,长得大。” 再就是一根整竹竿的竹枝上挂满了一个又一个的红纸包。摇竿时,每摇下一件东西,孩子们总要抢上去打开红纸包看个究竟。摇下什么东西,大人就说什么吉祥话,摇下桂圆是“团团圆圆”;摇下花生是“长生不老”;摇下零钱是“恭喜发财”;摇下枣子是“早生贵子”,这些孩子们都不是太感兴趣的,孩子们感兴趣的是“摇”,因为拴什么东西到竹枝上事先是不让孩子们知道的,因此孩子更加觉得稀奇,总想竿上会掉下一个稀罕物,因此,摇的劲头更大了。
晚上,吃年夜饭了,有的人家吃年夜饭,老规矩总是吃素。据说从大年三十吃到年初一,象征着吃了一年的素。明明是豆腐里打滚,蔬菜里翻身,但偏偏要叫个荤名,什么炒虾仁,实际是山药糯米粉;烤鹅是烤豆腐皮;醋溜排骨是醋溜炸面粉裹藕。年夜饭最后总是吃素饺子。小孩子吃了一个还要再吃一个,不是素 饺特别好吃,而是打零钱。因为每年晚上都要宣布,谁吃到水饺中的零钱,谁就发财。
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镇江民谚:“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三为“试灯日”,正月十五,家家放爆仗,户户吃汤圆(元宵),正月十八落灯,晚上合家吃面条。象征团圆、吉祥、长寿之意。父母在元宵节前给新出嫁女儿送灯,名日“吉庆”。
镇江元宵节向有张灯、放灯、观灯习俗。苏东坡《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寄鲁元翰》诗:“西湖弄水犹应早,北寺观灯欲及辰。”赵尧注:“北寺在润州,上元最盛。”可见,古代镇江灯会是很盛行的。
“两浙(浙东、浙西)大抵以琉璃灯为贵,京口多剪纸为之,以斗女工之纤巧。”每逄灯会,五色灯彩斗艳,银花火树照人。所制花灯有“走马灯”、“兔儿灯”、“老虎灯”、“鲤鱼灯”、“金蟾灯”、“螃蟹灯”、“龙灯”、“水漫金山灯”、“唐僧取经灯”、“灶灯”、“西爪担子灯”、“荷花灯”„„,只只奇巧争艳。过去,现在大都用彩绢、色纸精扎而成,大都改为五色塑料花灯。
第二篇:民居测绘报告
安 徽 考 察 报 告
2013年安徽考察报告
一、考察时间:2013年10月29日——2013年11月5日
二、考察地点:安徽黟县南屏、关麓
三、考察人物:艺术设计学院环艺专业
四、考察内容:民居测绘
五、考察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测绘工作的分工与组织
3、现场测量
4、测绘原则
六、考察人员:高冬冬,李菁,张晶,贺梓源,王鑫,王潇冉,呼晓鹏
画里乡村 古黟南屏
2013年10月30日,在老师的统一安排下,大家拖着重重的行李带着向往乘上了去往安徽的火车上,此次考察之旅启程了。然而接下来的长途大巴令我们很无奈,尽管十几个小时的车程让人疲惫,可是细心的司机让我们感受温暖,几乎每到服务区师傅都会停车休息,当车平稳的驶进安徽境内时,别样的景致让昏昏沉沉的我们一下子精神起来,这个时候我听见车上同学的对话“安徽人肯定很有钱!”“为什么啊?”“你看他们的房子好高啊”车窗外一栋栋高大的房子划
过视角,带着小小的疑问我们走进了徽州。一路上的风景变换这,从城市的建筑到这郊野的纯自然,就这样我们开始了贴近大自然的隐居生活。没有了城市的喧哗,没有了城市里的污染。在接近一个星期的安徽考察中,我们先后去了南屏,关麓,宏村等徽州古民居村落。观赏了大量的徽州古建筑,有居民的老宅,有历史变迁的城府。在那里我们收集了资料,开阔了眼见。
与我们生活的景致完全不一样,但却在个体的差异间辉映着整体的共性,彰显的是自然的魅力,是人文的多彩,是历史的回顾!高高的房子,并不规整的水田,满山遍野的茶树,以及让人并不适应的盘山路成为了最初的南方印象。终于在长途跋涉过后到达我们考察的第一站——南屏。
初来这个古老的村落,同学们似乎并不是很欣喜,有人笑说来到了山沟沟,有人埋怨拥挤的住宿以及不完善的生活条件,有人不适应潮湿的环境,更有人独守思念„„这一切现在看来真的是个假象,因为这些在后来的慢慢适应与慢慢感悟中一点点变化着,起初也许我也像同学一样,真的有点浮躁,草草的画几笔便跑去逛村子了,虽然在偷懒,可是这一逛却逛出了收获,逛出了一份别样的感情。
穿梭在迷宫一样的小巷子里,似乎走进了一个时代,古时徽州男人在外经商,留在家里的只有老人妇女以及孩子,高高的围墙为的是防盗防坏人,其实高高的围墙是徽州人筑
起的平安的心墙。保存完好的老房子里那精湛的雕刻与鎏金艺术不禁让游客惊叹!徽州人家的摆设很别样,男人坐在左边,女人坐在右边,左边摆着一个花瓶,右边摆着一面镜子,旁边放有两个帽瓶,中间摆有一古老的摆钟左边花瓶寓意平安,同时细瓶颈,粗瓶身寓意商人粗进细出,右边镜子寓意女人在家要心平如镜,与中间摆钟一起寓意终生平静,帽瓶的摆放更是一种信号,古时徽州男人都带瓜皮帽,而帽瓶就是用来放帽子的,如若帽瓶上有帽子,那么说明男主人在家,方便打扰,反之则不方便打扰。美好的寓意流传到今天。
南屏,位于安徽省黟县西南,是一座有千年历史、规模宏大的古村落,因《菊豆》、《卧虎藏龙》等多部著名影片在此拍摄,被称为中国影视村。全村有近三百多座明清古建筑,村中有
36眼井,72条巷,从村头到村尾二百多米的一条中轴线上,至今保留这八个大小祠堂,这种祠堂群在全省也是仅此一家。
自元朝末年叶姓从祁门白马山迁来后,村庄迅速扩展,明代已形成叶、程、李三大宗族齐聚分治的格局。特别是清代中叶以后,由于三大姓之间的相互攀比,竞争进取,促使南屏村步入鼎盛时期。全村一千多人丁,却有36眼水井,72条古巷,300多幢明清古民居。且村中至今仍保存有相当规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被游客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宗祠林立
一、南屏最具特色的建筑应属祠堂群。“邑俗旧重宗法,姓各有祠,支分派别,复为支祠。”南屏至今还保留着8座祠堂,大多坐落在村前横店街长约200米的一条中轴线上。
其中有属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属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还
“家祠”。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群。
二、位于南屏村心的叶氏宗祠“叙秩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坐东朝西,占地近2000平方米。当年大门上端挂有“钦点翰林”、“钦赐翰林”、“钦取知县”等金字匾额,门联为:“石林派衍家声远,武水澜回气象新”。大门两侧有一对用黟县青石精雕细刻的石鼓,非常威严。一进大门,有80根硕木柱支撑着宏伟的建子上挂着派衍家声水澜回气象
就见大的这座筑,柱“石林远,武新”等木制对联。横枋上悬有“贡元”、“进士”、“经魁”和“松筠操节”、“津逮后生”等功名、褒奖之类的横匾。祠堂共由80根粗大的圆柱支撑,分上、中、下三进大厅。大厅为享堂,中厅为祀堂,下厅是吹鼓奏乐之地,也可搭台演戏。中厅为礼堂,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大厅,上厅为享堂,楼上放置本族的祖宗牌位。中厅和上厅可容纳数百人举行仪式。序秩堂大门以往只在重大节庆才开,平时走边门进出。其大门的高度比其余7座祠堂都要高,同姓的一切支祠、家祠均不可逾越。
三、序秩堂就是张艺谋拍摄电影《菊豆》的主要场地,至今仍保
持着拍摄《菊豆》时的原貌。墙上张贴着《菊豆》剧照,祠堂中摆放着染布、晒布的台架、绞车、染池等,“老杨家染坊”的横匾也高悬在序秩堂大门上方,成了游人欣赏的佳景。
四、南屏村的支祠与家祠,大都因做官、发财者而建造。建于明弘治年间的叶奎光堂,是当年叶姓祭祀其四世祖叶圭公的会堂,现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圭公名文圭,字天瑞,号南屏,明成化二年岁贡,曾任山西太原府岚县知县。李氏支祠则是祭祀晚清徽商巨贾李宗眉的。
五、祠堂建造高大、宽敞、华美、气派,与各宗族在祭祀上追求隆重的场面相适应,使人在它面前产生肃穆和敬畏之情。参加祭祀有严明的规定,包括与祭人员要穿戴与身份相应的衣冠,祭品的定式,等等。通过参加这种场面宏大、礼节繁多的仪式,可以增强族众对所在宗族的自豪感。有的家族还规定,年龄稍长之后的男孩子都要参加宗族内一些礼义和祭祀活动,让他们从小掌握做人得各种定的思维模式。祠堂实质上是一个家族精神教化的圣殿。
古私塾园林和古民居建筑
一、除了祠堂林立,南屏村的古私塾园林和古民居建筑也比比皆是。位于村庄上首的“半春园”,又名“梅园”,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村中富商叶自璋为子女读书而营造的私塾庭院。园内有三大间书屋及半月形的庭院,还有对联曰:“静乐可忘轩冕贵,清游端胜绮罗尘”。因清代著名散文家、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的《西园记》而遐迩闻名的“西园”,坐落在叶氏宗祠前,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占地
近1公顷,内设牡丹园、梅竹园、山水园、松柏园四大部分,是当时村
惜西园现已毁坏,今只留下石雕“西园”两字大门额紧及西园溪、西园桥及古樟等遗迹。村中还有“培阑书屋”、“陪玉山房”、“梅园家塾”等。
中国影视村
说南屏是“中国影视村”,那是因为名导演、名演员在这里共同创作出了多部享誉国内外的名片-----《复活的罪恶》、《大转折》、《菊豆》、《卧虎藏龙》等等。许多当年拍摄时的花絮剧照、许多拍摄时搭制的场景和道具都留在了这里,成了南屏诱人的另一景。
景点介绍
南屏是皖南古村落中以幽深街巷、祠堂群和古民居群组合构成、独具特色的村落建筑景观典型代表。南屏村山水秀美,人文荟萃,古风依旧,民风纯朴,是穿越历史时空,解密古徽州几百年徽商人家兴衰、解密古徽州宗法制度、解密古徽州村落布局风水原理的必去之地,也是走进乡村、回归自然、体验古风的好去处。
南屏景区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抱一书斋”是李氏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当时作为私塾供家族中子弟读书之用。房主李火眉,又名李金榜,当年由于家境贫困,只读两年私塾就外出经营谋生,深知书到用时方恨少。当其事业有成时,便回家乡大兴土木建了三所私塾,这是其中的一所,免费供自已家族中的子弟读书。
穆贤堂为当年先生授课之地,中间挂有孔夫子画像,两边挂有对联:“慈孝后先人伦乐地,诗书朝夕问性天”。室内文化气息浓厚。院内布局和苏州园林的格式相同,有廊亭、回廊和美人靠。
冰凌阁始建于清朝中期,共有200多年历史。冰凌阁由正
厅、偏厅、回廊三部份组成,正厅系五体连珠式结构,布局精巧。
偏厅分上下两层,均装有莲花门,门上为西湖十景图,回廊与正厅相 对,曲径通幽。房屋整体布局与北方的四合院有异曲同工之妙。
南薰别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约170余年,因其大门正对风光秀丽的南屏山而得名。南薰别墅的大门不开在正厅的中轴线上,而是开在正厅左侧,使人有一步到堂之感。正厅是明三间布局格式,宽敞明亮,光线透进宽大的天井,一直可照射到厅堂后部。太师壁正中挂有“忠孝传家永,诗书处世长”金底黑字对
“万云轩”,绣楼的摆设体现主人当时的富有,绣楼上的镜子及美人靠上的彩色玻璃都是当时主人经商所购的外国货。“南薰别墅”虽小,但环境幽雅,布局合理,木雕精美,紧凑的安排让人有“小巧玲珑”的感觉。
叶氏宗祠,即叙秩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距今有530余年历史。叶氏宗祠占地约1000平方米,是一座由54根粗大的圆柱支撑起来的宏伟建筑,分为上、中、下三进大厅。下厅为族人举办活动击鼓奏乐的场所;中厅是祀堂,为宗族举行祭祀仪式或重大活动的正厅;再往前为上厅,是与中厅相连的台式三间二层楼房,楼上一般是放置本族各家祖宗牌位,供族人瞻仰祭拜的地方。1989年,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电影《菊豆》中80%的镜头都在此取景,现仍保持着当时拍摄时的原貌。
叶氏支祠,即奎光堂,始建于明弘治年间,距今490余年历史。叶氏支祠占地千余平方米,系南屏叶氏祭祀其四世祖叶文圭公的会堂。该祠为三进三开间结构,祠堂由六根“黟县青”大理石柱及86根白果木柱支撑,整体结构高大轩昂,明朗开阔。是当今保留完好几座祠堂中规模较大的一座。叶氏支祠悬挂着三块匾额,分别是“钦点翰林”、“钦赐翰林”、“钦取知县”。
门前立有用黟县青大理石雕琢的石镜。石镜下面的镜座雕刻精细,图案优美,旁边的两幅“福禄寿禧”图栩栩如生,象征着丰衣足食。1999年,由李安导演、周润发、章子怡主演的电影《卧虎藏龙》选此为剧中雄远镖局内景地。
特色建筑
南屏最具特色的建筑应属祠堂群。“邑俗旧重宗法,姓各有祠,支分派别,复为支祠。”南屏至今还保留着8座祠堂,大多坐落在村前横店街长约200米的一条中轴线上。其中有属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属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还有属于一家或几家所有的“家祠”。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群。
南屏村大姓叶氏宗祠“序秩堂”就是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歇山重檐、端庄轩敞的古祠。祠堂门前照壁矗立,门楼高大,一
4根大石柱托着额枋,上面雕刻着古鼎宝瓶类的祭器。序秩堂分上、中、下三厅。一进大门,就见有80根硕大的木柱支撑着这座宏伟的建筑,柱子上挂着“石林派衍家声远,武水澜回气象新”等木制对联。横枋上悬有“贡元”、“进士”、“经魁”和“松筠操节”、“津逮后生”等功名、褒奖之类的横匾。下厅是吹奏鼓乐的地方,也可以搭台演戏。中厅为礼堂,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大厅,上厅为享堂,楼上放置本族的祖宗牌位。中厅和上厅可容纳数百人举行仪式。序秩堂大门以往只在重大节庆才开,平时走边门进出。其大门的高度比其余7座祠堂都要高,同姓的一切支祠、家祠均不可逾越。序秩堂就是张艺谋拍摄电影《菊豆》的主要场地,至今仍保持着拍摄《菊豆》时的原貌。墙上张贴着《菊豆》剧照,祠堂中摆放着染布、晒布的台架、绞车、染池等,“老杨家染坊”的横匾也高悬在序秩堂大门上方,成了游人欣赏的佳景。
祠堂建造高大、宽敞、华美、气派,与各宗族在祭祀上追求隆重的场面相适应,使人在它面前产生肃穆和敬畏之情。参加祭祀有严明的规定,包括与祭人员要穿戴与身份相应的衣冠,祭品的定式,等等。通过参加这种场面宏大、礼节繁多的仪式,可以增强族众对所在宗族的自豪感。有的家族还规定,年龄稍长之后的男孩子都要参加宗族内一些礼义和祭祀活动,让他们从小掌握做人的规范,懂得各种礼节,形成特定的思维模式。祠堂实质上是一个家族精神教化的圣殿。
除了我们自己观览、品味这里的建筑和景色,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里之所以这么美丽与融洽是因为这里建筑融合到了自然环境之中,“环境决定格局”这是老师告诉我们的第一个要点,之所以要“天人合一”是因为大自然有规律,而没有规矩,人的规矩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村落选址大都利用天然地形,依山傍水,枕山环水,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随坡就势;大都选择在山谷内相对开阔的阳或山侧南向缓坡上。扫帚形村落的形成,成功地实现了人与大自然的紧密相融。依山依水的徽州
与大自然刚柔并进、顺其自然,形成现在这样一幅完美的画卷。徽派建筑也带给了我们许多对现代建筑的启示。首先,正像老师所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尊重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因地制有宜营造村落。南屏村落身处地阻山隔,但南屏人却创造精美的建筑和如诗如画的生存环境、道路,而让世人称奇,吸引很多人在这里选景拍摄,多部电影在这完成,因此被称为“中国影视村”。古代徽州人展现出的创造智慧和适应并改变生存环境、尊重人与自然和系的精神,今天仍很大的启示。南屏重“风水”,扫帚次栉比的房屋,纵
谐统一的关然给我们一村落建设注的村落,鳞横交错的巷
道,既考虑的取水、排污、放火、审美趣味,集功能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的是适合生存、布局合理、富有诗意的人居环境。还有,建筑的人文色彩及装饰美。被国内外专家及中外游客称之为“东方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局 ,还是在陈设、装饰 ,都显示出浓郁的中国特色和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建筑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造、延续的产物,我们在建筑创造上应该借鉴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优势,保持文化内涵,并“智取”外来的精华。如梁思成早年提出的“中不古,新而不洋”。所以中国当代的民居建筑,不是将农村城市化,也不是把古村落从新农村的版图中单独出来,而应该将农村的山水、耕地、植被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和谐发展为一体。最后,建筑环境设计的园林化情调和建筑规划上仿生学的运用。古民居规划营造的尊重自然的精神与文化应当被继承和发展,并赋予现代民居以生气,使之富有生命力,使其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充分和谐的理想生存环境。南屏村的规划、街道形式、建筑和装
饰以及房屋与水系相结合的“扫帚”形规划布局,被中外专家认为是“将科学与诗意完美结合、建筑与环境珠联璧合的典范”,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作为中华文明甚或说是人类文明的南屏,其文化艺术魅力让人敬畏。我和同学来
到这里不仅仅是写生,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色被我们用画笔记录在本中,更是对古老的皖南徽派民居建筑文化艺术熏陶,在艺术创作中得到滋生与运用。短短的实习虽然很快就结束了,但是从这里的一草一木,从人文建筑到整个人文风情都深深印入了我们的脑海中,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里,这里的景色,这里的风采,这里的韵味……
如今这个屋子已经有130年的历史了,清末年间主人用他来接客,而房子的主人又曾是福建莆田县的县令,房子见证了主人的失败与成功,也见证了时代的兴衰更替。
这座房子除了历史较为悠久之外,同时也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所房子位于南屏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所以也是显得愈加灵秀,房子建于清朝,一直完好至今,它也同样经历了战乱,但幸运的是,这里山坡众多,战乱时期鬼子也不易侵犯,所以也顺利的成为人们的一个逃难的场所,它从此便与世隔绝,成年男子在外经商,老人孩子们在这过着太平安稳的日子。
房子的所在地在三国时期曾取名为南蛮,在过去时光里就曾被视为是养老的场所,这恰恰也验证了我眼前看到的这片和谐安宁的景象。
现在在房子里居住的是主人的孙子,里面同时居住着前来探亲的女儿和刚刚出生的外孙女,看着这一大家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我更是愈发爱上了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温暖的精致的房子,但愿若干年后,再次来到这还能和同学们相聚在这。
第三篇:客家民居门楼的民俗艺术
客家民居门楼的民俗艺术
本文作者:发表文章360期刊网网址:http:///摘要:门楼是客家民居中最为人注意的突出部位之一。由于受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客家民居门楼充满着浓郁的客乡风情,其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往往内在地蕴涵着深刻的客乡文化,体现了客家人的生活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审美观念。
关键词:客家民居门楼民俗与艺术文化特征
一、客家门楼的类型及影响门楼安置的因素
门楼是一栋大型建筑物的最主要甚至是整栋建筑物的通道 口,是人和物进出的主要通道。客家民居的门楼通常包括大门、侧门、斗门三大类。大门是整个民居的中心,其位置与造型、装饰都是非常重要的。有安全、交通、分隔、采光、保温等功能,还具有风水、象征功能。围龙屋、五凤楼、土楼等所有的客家民居都必有大门。门的造型和色彩对客家民居的整体装饰效果影响很大,因此,一般都将其纳入建筑总设计的重中之重。围龙屋的大门两旁,设方形石座,有的设石狮。大门进去则是下厅,过天井之后则是上厅。
侧门是围龙屋、五凤楼等府第式客家民居特有的门类,是堂屋两侧横屋的外大门,呈对称在大门两边。小的民居有一对,大的民居有三对,根据两边的横屋排数而定。有些客家民居正大门前有禾坪,其周围有高高的墙,在墙的两端各开一个大门,叫“斗门”。外围门楼的功能有如现代住宅小区的出口和保卫室。客家民居通过房屋的外墙和围墙把整座民居、门坪、池塘等围成相对独立、而紧骤的一个区域。一般来说,整座民居里居住的都是叔伯、妯哩等近亲,传统的近亲意识比较浓郁。
1.百年开基观念
在客家人看来,客家民居的修建将是百年立基的开始,而客家门楼的安置则是整个建筑中的关键事项,甚至被认定将影响整个家族未来发展是否兴盛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它的朝向、它的安置时刻、它的大小规格甚至于它细微局部的装饰如色调设计等,所有这些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性。
敬祖是中国传统家族制度的一个核心。客家人的敬祖思想表现得更显着更强烈,他们对祖宗的崇敬在客家民居中得到充分的表现,不管是土楼、五凤楼,还是围龙屋,祖堂总是处在中轴线上,是整座民居的中心,祖堂正对大门人口,开间比环周的房间显着加宽,一进民居大门,一眼就能看见它显要突出的地位。
2.家族、宗族观念的影响
客家人有着强烈的家族聚居观念。客家地处山岭重叠的山区,往往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其间溪流密布,山水之间大小不一的盆地便成为客家先民南迁时~村一族聚居的好地方。光绪《嘉应州志》说:粤东“无平原广陌,其 田多在山谷间,高者恒苦旱,下者恒苦涝。”严酷 的生存环境也往往要求他们共同开发耕作。为适应当时当地的环境,客家人的民居建筑也形成 了典型的集群居住特征,通廊式方楼、圆楼突出地显示出了家族宗族的群体性。居于中心的祖祠显示着宗族的尊严,而防盗、防火、饲养、加工储藏等各种生活设施综合在一起,血缘近亲聚居在一个屋顶之下,连为一体,达到在生活和生产中互助合作 的目的。这种建筑形式显然有利于家族宗族的安居乐业和兴旺发达。而所有这些观念则都使整个建筑处于一个宏观的整体之中,使门楼往往成为整个建筑的核心出口,维系着整个家族的大统一。
3.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影响
客家生活除去出外谋生的外,留下者多以农业为主,因此,农业生活对房屋布置也起着很大的影响。为了从事农业生产方便及就近看守农作物,住宅常常建于所垦种的田野中,造成住宅各个分散,并不紧密排列的布局。为了要解决农务上打谷、晒谷、扬谷及其它杂粮整 理的需要,一般住宅大门外就都有禾坪的设置。再外筑围墙、池塘和斗门,使之显得相对独立与安全。
4.门楼突出的防护功能
客家民居的外墙很厚,围龙屋除中间大门及横屋前端的小门外,很少再设其他门户出入。土围楼就只有一个大门出入。整座民居窗户开得少而且狭小,具有特别强的防御性。一方面则是因为客家人所有的“家当”都集中在楼内,必须给予很好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对“敌人”或者“外人”的防范。客家住宅大都建于平地山坡交界的地方,前置禾坪、后设堂楼、左右夹峙横屋以及“围龙”、炮楼、枪眼,既可以护卫自己,又可以居高临下,击退敌人。为了避免敌人的侵入,所有民居在房屋内部的门却开得极多窗也很大,可以畅行无阻。这既使敌人难于攻入,而自己却能迅速调配力量。此外,春房、磨房、鸡舍、猪圈、牛栏、柴房、谷仓、水井等设于宅内,在必要时可作为老弱妇孺及贵重财物的避难场所。
5.地理环境和风水观念
客家民居非常注重地理环境,包含龙脉(山神地理走势)风水等,特别是其中的风水观念,门楼则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客家先民热衷于祈求自己住宅的安全与族人的平安。汉族本来就有信赖风水先生的习俗,而客家人显得尤为热心。所谓风水,是以相看墓地、家宅的防卫和形状来判断凶吉的迷信;所谓风水先生就是鉴定风水的人。迷信风水与客家住宅的兴建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讲究风水,必须慎重地观测研究其来龙去脉,选择优良的位置。因此往往找到的位置不一定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而必须以高价购买,所以对客家人来讲,要盖房子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不但是选择地形注重风水,就是选择吉日良辰兴工,又必须与全家的出生时辰相配合房子的高矮大小式样,除财力因素外,基地的高低房屋的方向及建筑的结构都决定于“地理风水”的要求。因此,尽管同在一个地方,有些是圆楼,有些是方楼,主要是依靠风水先生鉴定的结果而修筑的根据古老的传说,面向正南,可以人丁兴旺,所以建筑大都采取朝南的方向。但在客家山区民居的方向依山形而定的多,理想的座北朝南并不多见。因而有些在地理环境上不能向南的,也都尽可能使大门单独朝向南方,使一些住宅出现大门与住宅本身方向不一致。此外,受门前有水可以“聚积财富”、“有财有势”的观念的影响,如果建筑附近有河的,大门都面向河流上游,以示财势源源而来。没有河流的,则在禾坪前面砌筑鱼塘来象征它,希望取得吉利的兆头。当然,造夯土墙需大量的泥土,挖塘的泥土起到重要作用。
二、客家民居门楼装饰的社会文化与审美特征
建筑装饰是附加于建筑构件上的一种艺术处理,如柱梁的雕饰、屋面脊饰、外檐装饰,大门入口装饰等。其艺术特征是充分利用材料的质感和工艺特点进行艺术加工,恰当地选择我国传统的绘画、雕刻、书法、色彩、图案等多种艺术特点,相互结合,灵活应用,从而达到建筑风格和美感的协调和统一在客家传统的民居建筑中,所有这些装饰的目的除了美化建筑物外,也有着严肃的心理和文化意义,尽管它们在生活中不一定会影响建筑本身的实用价值。
1.客家民居门楼装饰的一般社会意义
在我国传统封建等级社会中,民居建筑的装饰是显示户主地位和财富的标志。据史料记载,民宅使用装饰装修的制度规定极严。宋制规定“非官室寺观,毋得彩画棱宇及朱黑漆梁柱窗雕。”明制规定,“庶民所居房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及彩色装饰”。直到清代,有关民居建筑装饰的制度限制才被放宽,南北各地民宅装饰有了很大发展,不但在木材上施以雕饰,而且充分运用了传统的石雕、砖雕等优秀工艺,各地各民族结合和发挥各地区的传统技艺和特点,创造了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装饰。
在客家民居的 门楼装饰中,也深刻地体现表现门第贫富贵贱观念。门楼装饰中的各种木雕、石雕绘画装饰,其目的是把装饰部位显示出来为人们观赏,也是表现门第贫富贵贱的一个重要部位,故户主都不惜花费资财,从用料、式样、题材到色彩、装饰等各方面,竭其能力而为之。有些在海外的客家华侨不惜花重金从海外运来材料,耗时多年建一客家民居。客家民居主大门是客家礼仪、礼俗的重要场所和必经之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地说,客家礼仪活动,如敬祖、嫁娶、做寿、乔迁、回乡等都首先要进大门。而平时则无所谓大门侧门,只要方便即可。因此,大门的装饰大都尽可能用木雕、石雕装饰梁柱,图画装饰墙 面。这足以说明大门的地位以及风俗特点。
2.客家民居门楼装饰与表达祈望心理的文化特征
现存的较完整的传统客家民居主要是清中期和清晚期时的建筑,典型的如粤东大埔县黄塘乡张弼士故居“光禄第”、大埔百侯的“通尔第”、黄砂乡的“进士第”、梅县松口铜琶村谢姓“荣禄第”等。这些建筑外型堂皇美观,布局严谨,多采用我国民族传统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结构,且其用料讲究,多采用三合土或青砖为墙,雕梁画栋,工艺精美。清晚期,客家华侨将传统的客家房屋结构结合西洋的建筑艺术,在故乡修建了一些中西混合式民居,典型的有梅县白宫的“联芳楼”、程江乡的“万秋楼”等,其外观上吸收了西洋的艺术装饰,内部则仍然是道地的客家民居传统结构。
从现存完整的客家民居看,门楼装饰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意匠特征。它的表现充分运用了我国传统的象征寓意和祈望的手法,将客家人的哲理、伦理等思想和审美意识结合起来。门楼装饰的象征性,通常是形声或形象来表达。如用狮、麒麟表示吉祥、瑞庆、权势,牡丹有富贵之意义,用莲花托大斗(斗与升同形),斗中置三层,意为连升三级等。这些图案花纹大多反映了客家民众的吉祥愿望,幸福追求,欣赏趣味,美学观念以及风俗习惯等。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门楼的楹联、匾额是极有特色的建筑装饰,也是民族精神和文化在建筑上的一种体现。这个传统随着客家人的南迁也带进了坐落在偏僻山区的民居中,并生根发展。门楼上首先是楼名。在客家民居中,几乎每一座楼都要取一个楼名。楼名大多用吉祥文字组合,讨吉利祥和的兆头如梅州梁姓人的承德楼、梅县桥溪的继善楼、大埔百侯的通尔第等。其次是楹联,很多以楼名作藏头嵌字联,作为大门的对联,进一步阐明涵义、催人奋进构成传统族训的核心。如大埔的方形石楼泰安楼泰然一室,安住层楼;怀永第:怀远于德,永享其隆维新楼:维系循良世泽,新绳教友家风;等等。客家民居内各户房门都张贴对联,可以说是有门必有对联。客家门楼的对联往往是无声的教诲,它对恪守封建伦理与家族规范持续不断地起着灌输、训诫、警策的作用,教育子孙后代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奋斗、如何成才,从而形成客家民居内部独特的文化氛围,体现了客家人的价值观念与审美理想,是客家人重教思想在民居建筑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表现。
3.客家民居门楼装饰的审美情趣
客家民居门楼装饰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使门楼建筑物美观悦 目,并不是随
意使用装饰就能表达出来的。因而也是客家民居外观装饰最重点部位,无论在装饰题材,用料工艺、色彩,甚至尺度处理上都是最突出和隆重的。客家民居门楼外观属比较庄重朴实的屋檐式。较富裕的住家常对大门两侧墙面进行装饰,墙裙、墙基、门楣用麻石雕饰。檐下梁枋用木雕,木雕装饰结合实用功能在建筑构件上进行装饰,增加了建筑的精巧与美观,大门上方的梁柱木雕通常采用通雕或空雕法,外观表现简朴粗犷,适合于远视。门屏等雕饰则用浅浮雕、工艺精致,适合于近观。门楼装饰中的收口部位,通常进行雕饰处理,既藏拙又美观。如大门梁架的桃尖粮头,有的地方称为楚尾或倒吊莲花。
第四篇:镇江夏令营,镇江暑假军事夏令营,镇江小学生军事夏令营
2012镇江夏令营 镇江青少年军事夏令营 镇江小学生暑假夏令营,2012镇江军事夏令营
西点国际行为教育研究院联合南京市十月军校举办2012年东方西点军事夏令营。
“东方西点军事夏令营”是根据世界最著名的军事院校,也是以世界上最好的商业院校——美国西点军校(westpoint)的学习理念为主线,结合了东西方国家夏令营的特点,糅合了国内中、小学学生“好习惯培养绝招”的夏令营。
让每个家庭都拥有最坚强、最勇敢、最自信、最健康、最快乐的孩子!
“东方西点青少年军事夏令营”主要活动有:桥世界游戏、重走长征路、参观国防馆、射击、军体拳、地道战、开展拉歌比赛、篝火晚会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
不同的模式给您的孩子不一样的教育,每天定时组织夏令营专长游戏专人负责,保证安全,实现健身娱乐与文化两不误。
活动期间,电视台全程拍摄,为每个孩子录制活动光碟,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亮丽、自信的风采。让每个孩子都留下珍贵的回忆。军旅生活,难忘体验。熔炼心志,快乐成长!
一、东方西点青少年军事夏令营招生对象:
1、中小学生(8---16岁),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2、须由家长代孩子填写报名表,并经家长签名同意!
二、活动费用是多少?都包含什么费用?
活动费用为1980元/人,包含伙食、住宿、保险费、枪弹费、训练拓展费、迷彩服一套、体育娱乐用品、活动光碟、交通费用。
三、夏令营在哪里举行?时间怎么安排的?
地点:南京市十月军校训练基地(南京市栖霞区栖霞镇)
时间:2012年7月3日 至2012年7月9日
2012年7月10日至2012年7月16日
2012年7月17日至2012年7月23日
2012年7月24日至2012年7月30日
2012年7月31日至2012年8月6日
四、报名地点在哪里?怎么联系?报名什么时候截止?
地址:南京市龙蟠路177号人口学院2楼
公司电话:025—85431289 52407927
联系人:姜老师 手机:***
即日起至2012年07月30日止
五、报名方式
1.电话报名:
拨打电话025—85431289 52407927,说“找姜老师,我想了解夏令营报名事宜”,我们的客服人员会全程为您解答。由于报名人数多,会出现忙线,请您耐心等待。
2.手机报名:
手机发送短信“夏令营”至***,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10分钟之内与您联系。
3.QQ报名:
添加QQ:2410358129(名字:东方西点夏令营),发送信息“夏令营报名”,我们的工作人员会为您提供报名指导。
4.网络报名:
登录我们的官方网站:,找到“网络报名”,点击进入,填写网络报名信息表,提交,即成功报名!(注:推荐人手机号填写:***)
5.缴费方式:
报名成功后,需要交纳300元报名费用,确认参训名额,此费用定制军训服装和装备;其余费用可以通过银行汇款或者现场交纳!
汇款信息——请把款项汇至以下银行账户:
中国农业银行南京龙蟠路分理处 帐号:***3214 户名:柴志刚中国建设银行南京市城东支行 帐号:622700***78 户名:柴志刚
汇款后,请联系柴老师,电话025—85431289 52407927,进行确认!
更多信息,请登录我们的官方网站: 进行网络报名,推荐人手机号为:***
镇江暑假夏令营 镇江青少年军事夏令营 2012镇江军事夏令营
镇江2012小学生、中学生夏令营,暑期夏令营,2012镇江夏令营火热报名了!做个“小军人”,圆孩子一个绿色军营梦,欢迎小战士参加体验!
第五篇:暑假实习报告
暑假实习报告
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严于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所以在这个暑期我参加了实习,经过在荆门正圆会计商务咨询公司的实习,我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专业业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使自己更加充分地了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此次实习,我主要跟着事务所的杜科长学习。由于我是初次接触实际的会计工作,一切都要从基础开始。杜科长很首先耐心地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基本业务、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各类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然后又向我讲解了作为会计人员上岗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要领,对我所提出的疑难困惑,杜科长总是有问必答,尤其是会计的一些基本操作,他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说句心里话,我真的非常感激他对我的教导和帮助。虽然暑假的这次实习不像正式工作那样忙,那样累,但我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了,因而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当然觉得收获也不小。在杜科长的帮助下,我迅速的适应了事务所的工作环境,并开始尝试独立做一些事情。
实习的第一天算是熟悉了一下公司的基本情况,第二天,我按照上班的时间早早地来到单位,先把办公室的地板、桌椅打扫干净,然后又把玻璃擦了擦,第一项工作完成了,我满意的给了自己一个微笑。
在刚进去学习时,杜科长就安排我浏览一下公司以前所制的凭证。开始的时候我还有些抵触情绪,毕竟我在大一时就做过这些了。一提到凭证,我想这不是我们的强项吗?以前在学校做过了会计模拟实习,不就是凭证的填制吗?心想这很简单,所以对于凭证也就一扫而过,总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大学里学的理论对于区区原始凭证可以熟练掌握。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杜科长让我尝试制单时,我还是手足无措了。这时候我才想到杜科长的良苦用心。于是只能晚上回家补课了,我把《基础会计》搬出来,认真的看了一下,又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毕竟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对此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记帐做好准备。随着一本本记账凭证的学习,我发现我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比如,不同的企业单位的做账方式不同,同样的事项在不同的时间段也不一样……在看了一个多星期的记账凭证后,杜科长开始安排我做些辅助工作。登记凭证,整理凭证,然后是登记银行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等等。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账,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账,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账计算产品成本。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账用逐步结算法中的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对账(编试算平衡表),根据给出的相关内容编制本月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史上崭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首先带来数据处理工具的改变,也带来了信息载体的变化,电算化会计后对传统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变革。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促进着管理的现代化。与在学校实习运用的“用友”软件不同,正圆会计主要用的是“南北”软件。虽然软件不同,但是主要的操作方式基本是一样的。我们主要是运用这套软件记账,结账,打印凭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等。在杜科长手把手教我做了一个企业后,我开始尝试自己操作。首先,我先做好一个单位的记账凭证,然后交给杜科长审核。完成后就用电脑软件做账。刚开始时我操作的很慢,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多,我也对这项工作熟悉起来。
众所周知,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会计工作有了以下更深的了解。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结束了,我在这几周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非浅,是这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作为学习了差不多三年会计知识的我们,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
同时,我也学习到了为人处事的一些事情。就像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尽量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例如市场部等其他部的同事相处好,那样工作起来的效率才会更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东西。
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财务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而且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由于电算化并不是每一个单位都可以普及,现在我国很多会计主体都是以半手工、半电算化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有的事务所也用珠算计算一些东西,所以在实习的同时对学校没有学到的珠算知识也进行了自学,虽然学的不是很理想。
处在这个与时俱进的经济大潮时代,作为一名财会专业的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应更好的学好财会专业里的专业知识,努力打好基础,在财务实习的时候按要求认真参与每一个实习的机会,总结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积累学习中自身的不足,密切关注和了解会计工作发展的最新动向,为以后即将从事的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名副其实的财会专业人才,在大浪淘沙中能够找到自己屹立之地,让自己的所学为社会经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080808112
会计
(一)班
陈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