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唤醒我精神财富的人[最终版]
唤醒我精神财富的人
吉大附中五四制实验二班 李则宾
晚风习习,夏夜窗外蝉声聒噪,如杂草刺在我的心头,使我黯然神伤„„
想着曾经与我一同欢笑,嬉戏玩耍的同学们,如今一半去了A班;望着窗外那神邃的星空,繁星闪耀,但我的心中却不觉黯然„„
刚刚得知的消息的那个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整个屋子被我弄得凌乱不堪。我把门关得严严实实,不顾门外父母的交谈,自顾自的在屋里纠结。
门悄悄的开了,父亲那熟悉的身影闪了进来。他那慈爱的声音打破了屋中的宁静,“这几个字是我给你挑的,就挂在墙上吧!”。他一边说着,一边把那副字展开,那潇洒的字迹一下子映入我的眼帘“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多么熟悉的诗句,而如今却是那么刺眼。
我不觉与父亲那慈爱的目光相对。他用手捏了捏我的肩膀,缓缓地说道:“这次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下次不是还有机会吗?”我轻轻地嗯了一下,“虽然还有机会,但你若天天如今天这样,为前日的失败懊恼,那你的成功又怎会来?下次的机会不一样会错过?”他的目光一直停留在我的脸上,而我却不敢面对。他又补充说道:“今日的失败只是晚一步的成功,但你若就此一蹶不振,才是真正的失败。”说到这父亲的语气不觉有了几分严厉。
我忍不住抬起头,接下了父亲那鼓励的目光,不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多了几分内疚。
我的目光再一次落在了那几个字上,仿佛每个字都在为我加油,给我鼓励,仿佛有种力量在支撑着我„„
父亲的身子向我移了移,又给我讲起了故事,英国的物理学家威廉汤姆生,1958年建造了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不幸的是几个月就出现了严重故障,七年的努力付之一炬。而他依旧乐观,他再一次建造,而七年再造的电缆,又在中途断掉。在大家心灰意冷的时候,他却依旧坚持。又是七年,第三条电缆终于完工。这次,他成功了。
父亲说:“不怕失败,探究失败的原因,修正自己,才是成功的根本!”
于是我懂得了,不懈的努力才是我应该做的。每每望见那幅字,都好似父亲那鼓励的目光,给我力量。我知道,是您唤醒了我的精神财富,教导我不言放弃„„
第二篇:您是我的精神财富
您是我的精神财富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老师是不可缺少的人生坐标。可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确是一位与我接触时间很短的老师,他就是我补习学校的老师。
他高高的个子,胖胖的身躯,大大的肚子像个蒙古包。红嘟嘟的脸颊永远绽放着孩子天真般的微笑。他虽然年近四十,但在他的身上却永远有一股朝气蓬勃的气息!
他与其他老师的讲课方式迥然不同。因为他在课堂上时不时的就给我们穿插一些小笑话,使课堂的气氛变得十分活跃,没有一个学生显的拘束和无精打采。老师为了逗我们开心,有时甚至站起来手舞足蹈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所以在他的课堂上从未有人打过哈欠。他的特长语文课就不说了,就是小课——地理也讲得蛮有趣味!为了让我们记住少数民族,他还特意编了一个小故事:你姨出嫁了(彝族),嫁给了了一个土家族的男方,男人的名字叫蒙古,穿的衣服有点脏(藏族),别看这样,两个人生活得很幸福。生了两个女儿,一个亭亭玉立叫苗族,一个浓眉大眼叫(维吾尔族),两个孩子满月回家了就是(满族和回族)。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我们就把要学的知识很快掌握了!还记得有一次,老师正在课堂上讲地理,忽然有一位同学举手问老师什么叫“直辖市”?老师讲道:“直辖市就是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城市。”看那个同学似懂非懂的样子,老师眉头一皱好像在想什么“歪点子”。只见老师指着他的女儿说道:“她就是直辖市,我是他父亲,她直接由我来管辖。”同学们听后都哈哈大笑,那位同学直说:“这回我可懂了!”就这样在老师特殊的教学氛围中,就连大家最不受重视都不爱学的副科,现在也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常说:“语文要想好,作者必须是一个杂家!”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个令我非常尊敬的人。夜晚,当老师疲惫一天的身躯终于可以躺下休息的时候,他却再一次的忙碌起来。老师打开电脑此时已是半夜零点,恰巧我没睡在上网。他是在回忆自己美好的人生写博客呢 “活着别总睡,死了要长眠。”多精辟呀!老师自从得了糖尿病更加珍惜时间。此时,他正在写一首让人唱起来仿佛浑身有劲一般的军歌。但在这创作的背后老师又付出了多少!当歌词马上就要结束时,结尾有时却令他伤了脑筋,最后熬了一个多小时才使歌词有了一个结尾。是呀,没有付出怎能有回报!老师的成功仿佛是蜿蜒的河流微笑着拥抱着寂静山丘,而溪流也跟着那风儿歌唱!
因为老师的幽默,让我对小科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老师的外形,也让我感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温暖亲切;更是因为老师的谆谆教导——揣好梦想上路,路的坎坷便是平仄,让我收获着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第三篇:中共的精神财富
中共的精神财富
一、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紧紧围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三者紧密结合的“工农武装割据”这一中心政治任务迸发出来的一种革命精神。
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其中坚定的革命信念是这一精神的主题,体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最显著特征。作为我党我军历史上最早的一种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开创性和奠基性。
二、长征精神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长征精神所包含的大无畏气概和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正是对井冈山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和弘扬。
三、延安精神
从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至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十年间,中共中央在延安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由弱到强,为打败国民党军队积累了实力,并形成延安精神。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实事求是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等,是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结晶,是共产党人理想与品格的体现。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四、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
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痛恨日寇、鄙视汉奸的坚定立场。
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
五、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是指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驻西柏坡期间,所体现和创立的一系列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①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
②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人民参政)的团结、民主精神。③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创业精神。
④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自律精神。“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主题。
第四篇:苦难也是一笔精神财富
苦难也是一笔精神财富
当下社会,我们看待一个人往往给他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比如,他是一个专家,他是一个学者,他是一个学生,然后以此为标准,去度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为什么人们对成功的评判标准如此单一呢?难道成功的结果仅是那些看的见的物质财富吗?又有谁在乎过前面十分之九的痛苦着的过程岂不比那十分之一的成功的结果是更大的一笔财富呢?
冰心:“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不错,也正是因为经历了那个痛苦的过程才使得我们拥有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
海明威:“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巴尔扎克:“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泰戈尔:“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绝唱。”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激励、奋进的话,但学会正确对待苦难更有现实的意义,毕竟,苦难不是幸事,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在一次聚会上,那些堪称成功的实业家、明星谈笑风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小镇,父母早逝,是姐姐帮人洗衣服、干家务,辛苦挣钱将他抚育成人。但姐姐出嫁后,姐夫将他撵到了舅舅家,而舅妈更是刻薄,在他读书时,规定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还得收拾马厩和剪草坪。刚工作当学徒时,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将近一年多时间是躲在郊外一处废旧的仓库里睡觉„„丘吉尔惊讶地问:“以前怎么没有听你说过这些?”艾顿笑道:“有什么好说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摆脱受苦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苦的。”这位曾经在生活中失意、痛苦了很久的汽车商又说:“苦难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战胜了苦难并远离苦难不再受苦。只有在这时,苦难才是你值得骄傲的一笔人生财富,别人听着你的苦难时,也不觉得你是在念苦经了,才觉得你意志坚强,值
得敬重。但如果你还在苦难之中或没有摆脱苦难的纠缠,你说什么呢?在别人听来,无异于就是请求廉价的怜悯甚至乞讨„„这个时候你能说你正在享受苦难,在苦难中锻炼了品质、学会了坚韧。否则,别人只会觉得你是在玩精神胜利、自我麻醉吧。”
艾顿的一席话,使丘吉尔重新修订了他“热爱苦难”的信条。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那么,让苦难不再成为屈辱的前提是,坚强面对,不屈不挠,勇于奋斗,最终战胜苦难,而让它成为你人生中真正的值得汲取的财富!
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因疾病被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这般令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只会让他更加坚强,更加顽强,终于在研究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获得常人难以比肩的成就,成为国际著名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被授予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终身教授,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北宋女词人李清照,一生颠沛流离,晚年凄苦孤寂,家庭破碎,国家沦丧,人生的苦难让她的诗词成为文学史上的朵朵奇葩。当苦难来临的时候,不要象一个懦夫那样如临深渊,而要象一位勇者,用才智和毅力将苦难化做人生的财富。
苦难之所以能成为财富,在于苦难能够磨练人的意志,锻铸伟大的人格,成为坚强、勤奋、强大的人。
美丽的浪花在海浪与礁石的猛烈碰撞中绽放,幽香迷人的腊梅在严冬寒风中产生,人的价值往往是在与苦难艰巨的斗争中显现。在生活的道路上,只有那些不畏风吹鱼打、扬帆前进的人,才能感受到人生的磅礴,才能看到人生的壮丽。把握苦难,让它成为人生的财富。苦难让生命精彩,在人生的苦难中锤炼意志,这样才能在苦难中成就一个个的英雄,越王勾践,战败忍辱负重,十年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忍受住了苦难的考验,终成霸业,青史留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家境贫寒怕什么,只怕没有志气和努力;容貌丑点怕什么,只怕没有爱心和信仰。经受住困境中的痛苦,这样才能成长,透彻人生的价值与方向,一步步迈向成功的彼岸。不要害怕苦难,更不要逃避苦难,苦难之于人生,实在是一笔丰厚迷人的财富。
第五篇:出师表的精神财富解读
《出师表》的精神财富解读
罗德勇
(毕节市第十三中学,贵州毕节551700)
摘要: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是历代表文中的精品,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教人为官,二是教人做人,三是教人干事;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出师表为官做人干事精神财富解读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部伟大的著作让诸葛亮成为全中国是家喻户晓之人,小说中他简直是智慧的化身,鲁迅评价作者对诸葛亮的描写时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一、诸葛亮其人
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也是一位倍受后人景仰的贤相,字孔明,人称卧龙,曾担任蜀汉丞相,一生辅佐刘备成就帝业和接受遗命尽心辅佐后主刘禅,为国事操劳过度,后病逝于军中。唐人杜甫在《蜀相》一诗中高度赞颂了诸葛亮的功绩,杜甫一直希望能像诸葛亮那样建立盖世功业,他在对诸葛亮赞誉的同时,也是在宣泄内心的感情。其诗为: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诗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了精炼的概括。据陈寿《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是少有大志之人,并以管仲、乐毅自许。刘备兵败屯驻新野,徐庶辅助刘备并替其打了几次小胜仗,刘备由此非常器重徐庶,但曹操派人召徐庶母亲以要挟徐庶,刚烈的徐母用自杀的方式以求成全儿子辅佐刘备建功立业,徐庶在不知实情的情况下不得不赶赴曹营,临行前极力推荐诸葛亮代替自己,从侧面展示诸葛亮的才华出众。接着刘备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一心想兴复汉室的刘备谓诸葛亮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详细为刘备分析了四个方面的形势。一是曹操方面,指出不可与争锋;二是孙权方面,指出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三是荆、益方面,指出荆州主刘表不能守、益州刘璋暗弱、张鲁不知存恤,此二地刘备可图;四是刘备方面,指出刘备如果运用他的战略方针
1的话则能图荆、益之地。诸葛亮以远见的卓识替刘备谋划了宏伟的政治蓝图。诸葛亮则给了刘备一个十分满意的回答,即著名的隆中对策。从此以后,诸葛亮精心辅佐刘备,二人相处融洽、鱼水甚欢。以后的形势一如诸葛亮隆中所预料的那样,刘备吞并荆、益,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建立了蜀汉政权,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形成中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可不幸的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身死敌手。刘备急于报仇,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率军伐吴,被东吴将领吴逊打败,遗恨千古。杜甫《八阵图》诗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刘备伐吴失败让诸葛亮的苦心经营受到重创,刘备自己也弄得个兵败身亡的结局,不得不托孤于诸葛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之后刘备撒手人寰,治理蜀汉的重任落到诸葛亮身上。
二、《出师表》精神财富解读
让诸葛亮更加增色的是他的《出师表》一文。表属奏议的一种,是臣子专门向君王陈述策略的专用文体,且用以陈述较为重要的问题。齐梁之际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云:“至于文举之荐弥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刘勰评价诸葛亮的《出师表》志尽文畅,抒发真情实感,毫不为过。南宋陆游作《书愤》诗赞该文云: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外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诗把诸葛亮和伊尹等古代名相并举,同时也借诸葛亮上表伐魏的史实来表明自己恢复中原的决心。接受刘备托孤以后的诸葛亮,殚精竭虑,把全部生命都扑在了辅佐刘禅治理国家上。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表后主,即《出师表》(诸葛亮在六次伐魏过程中,曾向刘禅上了两次表文,后人称《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本文所论即诸葛亮第一次伐魏时所上之表,即《前出师表》),此表遂成为诸葛亮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给后人三个方面的精神财富。
(一)为官尽职尽责,敢于直谏
表文开头诸葛亮就直接向后主进谏,先分析蜀汉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
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接着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然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接着告诉后主怎样有机地统一起这两方面的条件,变不利为有利。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三条建议,即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并强调亲贤远佞的至关重要性。诸葛亮所推荐的文臣武将,均是先帝时的旧臣。诸葛亮言下之意是说,他们既能辅佐先帝成就帝业,也定能辅佐后主您成就帝业,并且委婉告诉后主,他伐魏也是为了完成先帝遗命,并非自作主张。这样便让君臣之间不互相猜忌,从而避免小人进谗言,有利于伐魏战事的顺利进行。唐朝时,太宗曾问魏征怎样才能成为明君,魏征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可见,诸葛亮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赏罚分明对国家和军队来说都至关重要,不赏罚分明的后果就是分崩离析,绝对不会有任何侥幸。亲贤远佞这一条对国君来说简直是真理,可许多领导人物偏喜欢佞人,值得反省。诸葛亮用和先帝谈论东汉王朝桓、灵二帝宠幸宦官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的史事来从反面规劝后主不能轻信小人,一定要任贤举能,这样才能实现君臣之间的共同目标——兴复汉室。诸葛亮完全尽了一个臣子应尽的职责,他敢于指出后主处理政事中的不足,既不超越君臣之界,又义正词严。
(二)做人不忘根本,不谋私利
表文中诸葛亮不忘自述身世和接受托孤之重的情况,他写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对自己的身世,诸葛亮以卑鄙之人自居,没有因自己现在的飞黄腾达而得意忘形,值得后人效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身为朝廷权臣,诸葛亮没有假公济私,甚至在临死时仍告诫属下:“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一个洁身自好的忠臣形象便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同时,他时时不忘先帝托孤之重,努力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史为证,他做到了。
(三)干事执著专一,敢作敢当
诸葛亮自辅佐刘备开始,便始终奉行“联吴抗魏”的策略,为他“兴复汉室”的崇高理想一步一步作努力。所以他在表文请求伐魏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兴复汉室是诸葛亮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最大目标。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诗道: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尹,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杜甫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颂扬,对其壮志未酬发出由衷的感叹。他在执著干事的同时,还敢于承担责任。在这方面,诸葛亮堪称楷模。许多人在某个职位上,想到的是更高的职位,而没有想到更多的是职责,这一点,今人都要多向诸葛亮学习。为什么诸葛亮能够做到这个地步,这与他的人生境界是分不开的,他已经能忘却得失了,还有什么不敢呢?所以在表文后面,他明确指出君臣各自应承担的责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一句“不效,则治臣之罪”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世上哪有自己贬损自己的人,但诸葛亮做到了,这便是他的伟大,他的干事风范。
人们常说,不读《陈情表》,不知何为孝,不读《出师表》,不知何为忠。从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贡献来看,确实如此。后人有一联赞诸葛亮云: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对联巧妙用“一”至“十”十个数字对“五行”“五方”,高度浓缩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表文结尾,诸葛亮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十二个字来表达自己的忠诚。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形象再次浮现于读者脑际,这就是诸葛亮及其《出师表》一文的巨大魅力所在,在历史的长河中,吹尽狂沙始见金,其人其文最终成为后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