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异同(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13:5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外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异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外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异同》。

第一篇:中外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异同

中外行政体制比较论文

中外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异同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越来越注重社会公共服务建设。近年来,随着公共医疗卫生问题的突出,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在不断努力完善各自医疗保障体制的前提下,积极向民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服务。对中外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有利于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一、医疗保障制度基本概述

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化进步的产物,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保障。深入理解医疗保障制度的内涵,有助于更好的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制,从而避免决策的失误。

(一)医疗保障制度的含义

医疗保险始于1883年德国颁布的《劳工疾病保险法》,医疗保险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保险原则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的制度。它是居民医疗保健事业的有效筹资机制,是构成社会保险制度的一种比较进步的制度,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相当普遍的一种卫生费用管理模式。在我国,医疗保险保障的内容主要是疾病,而且强制权利义务相结合和互助共济原则。其建立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们就医难的问题,减轻人们的医疗费用负担,保障广大公民的健康安全,增强的社会公平性和公正性。

(二)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在社会化制度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其大致发展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医疗保障、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医疗保险和全民医保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的医疗制度的改革已经取得重要的进展,新型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确立,对于建立全民医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尽管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有限,但是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已经形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救助范畴构成了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城乡分割三元构架的医疗保障体系被目前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新三元构架体系所替代,新型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仍然很低,与“低水平、广覆盖”的目标相

中外行政体制比较论文

差甚远。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政府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不到位,医疗保障水平参差不齐,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并且政府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工作的重心和方向,导致建设进度缓慢。

二、西方国家不同政体下的医疗保障制度

由于社会发展的过程和手段不同,不同的国家有着不一样的政治制度,因此,对于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各国也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一)美国公私互补的医疗保险模式

美国是西方国家中惟一没有实行全民医疗保健制度的国家,美国的医疗保障分公私两大块,以民间商业医疗保险为主体,辅以政府的社会医疗保险。除少部分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可以参加由政府提供的社会医疗保险外,总人口的70%以上都是参加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私人医疗保险,其中大部分是企业为职工购买,这也是美国企业福利的主要组成部分。美国医疗保障体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医保体系,主要由社会医疗保险、私营医疗保险和管理式医疗组织三大体系构成。美国医疗保险于1966年开始实行,保障对象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扩大到任何年龄的残疾金领取者,属于强制性保险。

按规定,凡参加老残、遗属社会保险的企业和个人,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按一定的比率均匀负担(1985年为1.35%),包含在社会保险税中。这一保险又可分为两部份:一是转院保险,投保者因疾病短期住院,可报销大部份医疗用度,一般转院一次不得超过90天;二是补充性医疗保险,属自愿性医疗保险,实在施范围要比转院保险宽,投保者可向保险机构报销一般就诊、治疗用度和药费等。

(二)德国现收现付制医疗保险模式

德国医疗保险的内容。医疗保险的任务是在投保者及其家属生病时或采取预防措施时,提供用度和服务,以保障和恢复投保人及其家属的健康。具体内容有:增进健康、防止疾病,早期发现疾病、治疗疾病、医疗康复及病人护理等。

德国法定医疗保险带有强制性,法定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是投保人和雇主交纳的保险费,国家一般不给直接补贴。企业雇员的投保,由雇主和雇员各交50%的保险费,但是雇员的收进每月在481-610马克时,其医疗保险费全部由雇主交纳。交纳的保险费占其工资收进的比例各保险机构不同。而义务疾病保险的治理机构是疾病保险所,它的义务是:为参加保险者提供免费检查和看病的凭据,称“实物支付”,为参加保险者在生病期间提供必要的经济资助,称“现金支付”。

另外除职工本人外,赡养的家属也可以享受疾病保险,只要他们的月收进不

中外行政体制比较论文

超过430马克。疾病保险承担的用度包括外科、内科和牙科的治疗、药品,以及无力支付的住院用度等。近年来,德国为了控制日益庞大的医疗保险支出,对医疗保险制度作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实施固定用度制,达到病有所医,又防止奢侈浪费的目的。二是建立医疗单位、疾病保险机构和医疗投保人之间经济利益约束机制。

(三)英国医疗保障制度总体构架

英国采用以公共合同方式为主的卫生政策。医疗服务分为公立医疗体系及私营医疗服务两种;公立医疗服务又称为国民健康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由国家用税收来购买医疗服务,覆盖绝大多数的英国人;私营医疗服务是公立医疗服务的补充,服务对象是收入较高,对医疗服务要求也较高的人群。

英国医疗保障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体系,将由疾病治疗为主的医疗保障内容向以疾病治疗为核心并兼疾病预防、康复等保健服务的方面转变。保证向国民提供较充分的基本医疗保障,解决“病有所医”问题。此外,政府还应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引导用人单位积极发展补充医疗保险,比如提供税收优惠,以缓解基本医疗保障的压力。同时加大医疗医疗救助,提供最后的保障防线,资助无力参加医疗保险的居民参加国民医疗保险制度,以及保证在参保后切实享受医疗保障服务。政府还可切实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和商业性医疗服务发展,以减轻国民对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的依赖。

(二)优化医疗管理制度

医疗管理制度包括医院管理制度、医疗用品流通管理制度以及医疗公共资源管理制度等。医疗管理制度的不合理会影响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针对医疗卫生事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政府应加大力度整治。一是针对医院中乱收费现象,政府应统一管理,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的工资等手段减少这一行为的出现;二是针对药品生产市场准入机制的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力及药价虚高现象,政府应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倒卖假药的行为,积极推动医药生产与流通体制改革,关注药品生产、流通和销售三大环节,加强对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及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降低医疗保障建立的风险和成本;三是实行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恢复公立医院的人事权和决策权,恢复其提高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四是摒弃医疗费用的报销制度,推行医疗费用预付制,通过医疗保险机构对医疗治疗过程中的监督,提高医疗服务的透明度,防止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投机行为。同时优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提高运行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加强卫生体制改革的统筹与规划,加大对落后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投入,缩小医疗服务水平差距,为全面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扩大覆盖面,尽快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主要措施有:一是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将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的基础上,争取统筹解决其他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二是推进大学生参保。将新入学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已经参加商业保险的大学生做好衔接,保障其基本医疗。三是加大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参保力度,落实选择参保政策,提高参保率。四是新农合参合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同时,按照全民医保的目标,探索建立引导各类人员长期参保的机制,减少有病参保、无病退保的“逆向选择”。

提高并均衡医疗保障待遇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主要措施有:一是提高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考虑均衡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待遇水平,中外行政体制比较论文

不断缩小差距,促进公平。二是进一步降低大病、重病患者个人负担。在规范相应的治疗指南和疾病治疗服务包的基础上,逐步探索解决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儿童重大疾病患者个人负担过重的问题。四是拓宽保障范围并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在资助城乡所有低保对象、五保户参保的基础上,对其经医保报销后仍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逐步开展门诊救助,充分发挥政府建设的主导作用。

四、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前瞻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不断完善。党的十七大已经确定了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的宏伟目标。按照中央的要求,近期医疗保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通过现行制度的有机整合,从城乡分割三元制度变成城乡融合的二元制度,再发展成为区域性的统一国民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当前工作的重点是加快完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和社会救助范畴四项制度的建立,从重点保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并做好制度之间的衔接。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会继续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从而朝着全覆盖、高层次、上水平、求统一、扩内涵等目标方向发展,致力于建立一个国家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和现有医疗保险体系相结合的新型医疗保障体系。在城乡优化改革、城乡差距缩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并应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从而保证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 [M].人民出版社.2008.10 [2]张一名.社会保障知识读本 [M].红旗出版社.2010.5 [3]曾俊、黎玉芹.浅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2009 [4]丁凌云.社会保障:理论、制度、实践[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9 [5]吕学静.社会保障国际比较[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9 [6] 翁小丹.医疗保险的基础风险与医疗保障制度建设[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4 [7]卡特琳.社会保障经济学[M].法律出版社.2003.11 [8]莫西洛斯.欧洲保障筹资:欧洲的选择[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8

第二篇:中外童话故事的异同

中外童话故事的异同

东方与西方,这两个异质文化圈有着不同的文化个性与文化视角,也有着不同的创作经验与文学要求。然而,在形成这诸多的不同之前,我们的出发点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都曾是一张洁净的白纸,都曾作为一个孩子,傻傻的看着天空,想着未来。但我们能否想到,一切最伟大的理念与构想,在它最核心的地方或许都与孩子的那份单纯与天真相契合?虽然我不是小飞侠彼得潘,但我也不想长大。所以,还是挥手向柯南道尔与江户川乱步告别,离开我熟悉的侦探们,去开启我心目中已久未触及的童话世界,在比较中外童话故事的异同中,来探寻那一份最初的美好.......在我的感觉里,文化间所存在的差异往往是最直观强烈的。而共同点则类似于深处暗藏的联系,要等我们拨开纷繁复杂的表象,才能发掘到共有的本质。同样,童话故事中的异与同,“异”也要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就此,我尝试着将其归纳为两个方面:

其一,浪漫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当西方人高呼口号,用幻想开辟世界的时候,我们把双脚紧踏现实,用联想对照未来;当小汉斯大喝一声,告别父母,骑着公鸡四处游历的时候,我们的马良得到了一枝神笔,并用它来与官府对抗,造福人民。显然,前者富于理想的色彩,小小的汉斯对未来怀着大大的期待。他无所畏惧,一路凯歌,并且追求享乐,快意生活。我们知道,浪漫主义是肯定人生欢愉,追求个性自由的。汉斯的勇敢奔放、幻想张扬,恰是对浪漫风格的集中体现。相比之下,马良就没有这份潇洒,他的肩上多的是一份济世救民的责任。我们看,马良除了天赐神笔之外,并没有非凡之处。他与众不同的,在于拥有一颗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的正义之心。笔的神性最终还是与马良的人性相结合,让整则童话处处闪耀着社会的折光,渗透着现实生活中的观念与情思。其实,何止这两则,我们看《海的女儿》中表达的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看丑小鸭的华丽蜕变,在看《黑猫警长》这种直接取材于警匪交锋的童话,便能始终感受到浪漫与现实的强烈对比。

其二,对娱乐本身的侧重与对教育意义的追求。其实,几乎所有的童话,都肩负着娱乐与教育的双重功能。但对二者的不同侧重,却形成了中外童话的显著差异。还记得《小蝌蚪找妈妈》吗?它讲述的就是一群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认识了自我与周边世界,最终获得成长的故事。就这一则简单的童话,既表达了小蝌蚪对母亲的亲情,又提倡了独立生活,勇于探索的态度,甚至还加入了生物方面的知识,真可谓集德育与智育于一身了。而欧洲童话往往推崇娱乐胜过塑造,要想象的抒发而非知识的灌输。那一则被拍成电影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说的不就是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在梦中追逐一只兔子,而掉进了洞穴,开始了漫长而惊险的旅行吗!这则童话并没有扑面而来的教育色彩,有的只是惊险与幽默相间杂的美妙体验。我们的古代文学课不是教过:“不关风化事,纵好也徒然”吗,中外之童话,显然有“文以载道”与“快乐至上”的区别。

但即使文化不同,观念不同,童话终究都是童话,殊途也要同归。面对着不同的孩子,阐述的是同样的主题。在我看来,所有的童话都是作者在向儿童讲述“真善美、假恶丑”的故事。作者面对着天真无邪、稚气未脱的孩子,小心翼翼的打点好生活与社会的弊病,既避免让不幸的遭遇伤害孩子,但又让他们逐渐明善恶、知是非。是的,用善良融化冷漠的坚冰,用正义驱散周边的黑暗,所有人性的亮点,都是童话永恒歌颂的主题。

马上就要圣诞节了,我想起了街头灯光璀璨的圣诞树,想起了橱窗里色泽金黄的烤鹅,想起了那一抹转瞬即逝的火光,想起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女孩。今天,我们早已长大,不再流连于童话,但不论中西,所有的童话都曾在我们的内心里早早地埋下了坐标。现在,当我们回溯这些坐标,进行异质文明的比较,在发现异同的结果之余,又重新感受到了儿时的怜悯与纯真!

文法学院汉语言1101班 黄宋睿

第三篇:中外家族企业管理异同

中外家族企业管理异同

据调查,在我国的私营企业中90%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无论是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还是解决就业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只有20多年,而西方国家的家族企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相比之下,我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西方家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本文比较了中外家族企业的差异,以期对我国家族企业的改革能有所帮助。

从家族企业存在的现实状况看,在现代经济社会,家族企业仍是最普遍的组织形式。世界500强的大企业中,被家族控制的达175家;股票上市的大型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43%,像沃尔玛、福特、摩根银行、松下、丰田等世界级著名的大公司都是家族企业。从国家和地区来看,在西方发达国家,家族企业是主流的企业组织形式。美国90%的企业由家族控制,据美国《商业周刊》调查显示,在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公司当中,有177家属于家族企业——创始人或其家庭成员在企业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企业。英国8000家大公司的76%是家族企业,产值占GNP的70%;德国所有企业的80%是家庭企业;澳大利亚80%的非上市公司是由家族控制的。在亚洲,家族企业也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在韩国,家族企业控制了企业总数的48.2%;泰国的五大金融集团都是家族企业,储蓄额占全国70%以上,总产值占GDP的50%;在印度500家大公司有75%由家族控制。拉丁美洲家族企业占所有私人公司的80%~90%。

在中国,家族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2002年,私营企业户数已经达到243.5万户,注册资金达24756.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5339亿元,上缴工商税收945.6亿元,吸引就业人员达到3409.3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929.4亿元。调查发现,在这些私营企业中,90%是家族企业,如新希望,太太药业,格兰仕,既有家庭作坊式企业或单一业主制企业,也有合伙制企业、共有制企业,甚至还出现了家族成员保持l临界控制权的企业集团。中国家族企业的兴起是在国内经济体制剧烈变革、游戏规则不断变更的背景下产生的。家族企业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被认为是最有普遍意义的企业类型。家族企业与其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相适应,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美国,家族企业创造了78%的就业机会,占美国雇员人数的60%,创造了全美GDP的50%。

一、与西方家族企业相比,中国绝大多数家族企业奉行的还是比较原始的企业制度,还有不少家庭作坊式企业或单一业主制企业

据统计,中国家族企业决策权与经营权、主要投资者与主要管理者的身份都呈高度的二者合一。2001年企业主兼厂长经理的比例为96%,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由主要投资人单独决定的比例为39.7%,由主要投资人参与决定的为29.8%。规模越小、学历越低企业的企业主越倾向于直接掌握管理权,如实收资本20万元以下或小学学历的企业主,64%持这个主张。虽然很多中国家族企业也设置了董事会,例如,中国家族企业设董事会的比例2002年提高到47.5%,设监事会的有26.6%,设股东大会的占33.9%。但董事会在家族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并没发挥,重大经营决策由董事会决定的比例仅为30.1%。而美国的家族企业普遍设置了董事会,且34.1%在董事会下设置了审计、报酬、行政、人力资源、财金、战略规划委员会等专门机构。董事会批准公司的重大决策与战略,决定家族企业接班人选及高管层的报酬。

二、西方国家家族企业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往往是清晰的,而中国的家族企业在这方面则是模糊的国内家族企业往往只重视家族整体占有的企业股权,却忽视了在家族董事会成员中具体的股权占有状况。由于股权占有状况的不明,导致了决策过程中责、权、利含混不清,管理决策效率及质量很难保证。许多

家族企业的创业团队往往因为产权的划分而引发诸多冲突,最终影响了企业的持续经营。产权模糊在创业时或企业规模还小时问题不怎么明显,但企业壮大后就会成为其发展的瓶颈,甚至出现创业者分家产从而导致企业四分五裂的状况。如四川希望集团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私营企业,是一个纯家族企业。企业发展到相当规模时,出现了家族的内部革命,四兄弟各自独立,一分为四。

三、中国的家族企业在权力交接上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权力交接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坎儿。家族企业要实现权力交替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选择合适的职业经理人。但中国民营企业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常面临着“两难境地”,即在企业发展壮大后,如果企业家事无巨细什么都管,既管不过来又缺乏效率。因此,许多民营创业型企业家为改善治理结构,就从外部引进职业经理人,这就需要分权。而现实困境是,一方面企业家不懂得如何与职业经理人打交道,对职业经理人既想重用又不敢放权,彼此之间缺少信任;另一方面是职业经理人一旦掌权就分心,利用信息不对称,形成内部人控制,与老板分庭抗礼。这就导致企业家要么不敢分权,要么就频频“削藩”,使企业处于不断的动荡和分化之中。这也是民营企业家不想看到的,所以往往选择“自家人”才是最保险的做法,因此,“子承父业”就目前来讲是中国民营企业目前选择接班人的主要模式,是主流。而欧美大型家族企业都有一套“接班人计划”和“领导力培养”计划。通过制度化的体系实现接班人的产生、选拔、培养、更替,不仅产生了领袖人物,而且产生了一个团队。产生接班人靠的是机制、制度,接班人好比种子,机制和制度是使种子发芽、成长的土壤。

四、我国家族企业平均规模偏小、技术比较落后、附加值较低

和国外同类型的企业相比较,我国家族企业由于复苏和发展时间比较短暂,再加上筹资方面的缺陷,大多数家族企业的规模扩张不快,企业规模比较小。当前,绝大多数企业仍是小型企业,即使在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企业规模都不大,如浙江的中小私营企业数量占到全省企业总数的98%以上。另据全国工商联2003年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中国家族企业平均年销售收入为580万元,平均雇工60人,而同期美国家族企业平均雇工与我国相似,但销售收入规模是中国的67倍。当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也涌现出了少数家族大企业,如用友软件、新希望集团、太太药业、广东榕泰、天通股份等。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家族企业的平均规模偏小,而从国外来看,规模庞大的家族企业比比皆是。如沃尔玛公司,年销售额高达2178亿美元、雇有130万员工;福特汽车公司,年销售额达1624亿美元;其他如西门子、松下、丰田等都是行业里的巨无霸。

我国大多数家族企业也不具备持续的研发和创新能力,经营的产品多是低技术、低附加值的,而且其技术往往也是从其它地方抄袭、复制而来。即便有些企业能从功能或外观上给产品增加某些特色,但这些增值部分一般技术含量不高,当其他企业也开发出类似产品后,原有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跟不上(没有足够的开发人才和资源),产品又陷入同质化的境地。这种情况在餐饮、食品加工、成衣(西服、衬衫、领带)、鞋类、小家电、打火机、日用五金等行业中经常能看到。家族企业在行业中处于二流地位,规模小、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企业扮演着技术和市场跟随者的角色。这些企业一般不知名,在媒体上很少能看到其行踪。而大众熟知的、能够排在行业前面的企业,虽有从家族企业发展来的,但它们都已经或正在转型为具有现代管理模式的企业。

五、我国家族企业内家族成员的角色难以分清也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一方面,家族成员是企业的员工,是董事长、总经理的下属,需要听从上级的指挥;另一方面,家族成员又是董事长、总经理的亲属,兄弟、姐妹,甚至长辈,这样家庭成员必然陷入一种角色冲突之中,不能处

理好工作关系。而在其他员工眼中,家族成员都是特权阶层,自己的贡献却得不到认可,从而打消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这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极其不利,血缘文化严重地制约了家族企业的发展。在西方,家族公司是常见的企业形式,但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同样的企业前景却完全不同。西方的亲情是松散的,乃至短暂的,而中国这种紧密的血缘亲情关系却不可能用制度来代替。在中国很多家族企业里,家族成员之间的制度形同虚设,因为制度意味着彼此不信任,而人情的价值恰恰就是信任。而一旦没有了制度,就没有了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对资本、对分工、对贡献都没有明确的认定与衡量,所以企业不容易搞大,反而容易走向分裂。

第四篇:香港医疗保障制度

港通国际

版权来自www.xiexiebang.com

香港医疗保障制度

香港医疗保障制度基本上沿袭了英国的全民健康服务制度,由政府直接主办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护理服务,為市民提供高品质、全方位的医疗健康服务。市民也可以自行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享受商业健康保险有关待遇。由於香港公立医院提供的服务品质高、收费低,市民一般都选择公立医院提供住院和专科门诊服务。在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下,香港的私立医院和商业健康保险的还没有充分发展。

由於受亚洲金融危机和经济调整影响,香港经济发展趋缓,对医疗保障制度產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香港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政策(—)保障对象

香港医疗保障制度覆盖所有持有香港身份证的市民。确定这样的覆盖范围,是因為香港医疗保障制度的出发点是面向全体市民提供整体医疗体系,保证没有任何市民会因為经济能力不足而无法获得应有的医疗服务。(二)筹资方式

香港公立医院的经费主要来源於税收,由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提供。政府採取预算拨款的形式给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经费。医生和有关人员均享受公务员待遇,接受政府统一规定的工资待遇;所有香港市民看病只需交付 港通国际

版权来自www.xiexiebang.com 少量的费用。(三)管理体制

香港公立医院由医院管理局(HOSPITALAUTHORITY,简称HA)管理,目前,HA辖下有超过40间的公立医院、50间专科诊所和15间普通科诊所。另有在基层的65家公立的普通科诊所由卫生署管理。(四)个人付费

香港市民去公立医院和诊所看病只需支付少许费用。公立医院和诊所的收费标準是,普通病房每日收费68元(2002年11月29日上调為100元),一切膳食、住院、化验、药物及手术费用均包括在内。公立普通科门诊诊所每次诊症收费37元,专科诊所每次诊症收费44元。香港的公立医院和诊所收费水準远低於成本,据测算,公立医院普通病房的成本是每天3100元,而收费标準连零头都不到。

另外,经济困难的市民还可以申请看病时减收或豁免个人支付的这部分费用。而政府则要对申请者进行家计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储蓄、个人工作、劳动能力、年龄等),以确定申请者是否可以减收或豁免看病时的个人支付费用。(五)服务的提供

除公立医院外,香港也有私人诊所和医院,这些私人诊所和医院採取市场化运作,依据医疗服务成本自主确定价格。由於香港公立医院提供的住院和专科门诊服务品质高、收费低,目前,全港94%的医院服务是由公立医院提供的,另外6%由私人医院提供。普通科门诊则主要由私营的普遍科医生提供,主要原因有:一是病人向私营的诊所看病,可以自主选择 港通国际

版权来自www.xiexiebang.com 医生,诊疗时间也更有弹性(公立诊所等待期长);二是私营的普通科医生每次诊症收费约 150元,大部分市民都能负担得起,并认為“物有所值”。(六)药品管理

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香港卫生署负责全港药物的登记和註册、社区药房和本地药厂的监管及有关药剂法规的执行。各医院、诊所的药剂管理则根据管理机构或性质的不同分為三个体系:HA负责统筹公立医院及其门诊的药剂服务;卫生署则负责维持普通科门诊的药剂服务;私立医院和私人医生的药剂管理由他们自行负责。

HA管理的公立医院的药品支出占全港药品支出的大部分,因此,香港药品管理的关键在於HA所负责的药品管理。HA总部的总药剂师办事处(总药办)是负责公立医院药品管理的具体执行单位。HA对药品管理主要通过建立“两个委员会”、确定“两种制度”来进行。

“两个委员会”指中央药物建议委员会和药物评选委员会。其中,中央药物建议委员会负责管理新药的引进,由医院“药事委员会”向中央药品建议委员会提交引进新药的申请书,委员会成员就新药的效用、安全性和成本效益,对各医院的申请作出评核和建议,并提出适当的用药方针。药物评选委员会负责非专利药的审评,香港為确保公立医院药物的素质,所有需使用的非专利药品,必须由药物评先委员会审核通过。

“两种制度”指医院协定处方制度和中央採购制度。医院协定处方制度的内容包括药品目录、新药评估、用药范围等,未纳入协定处方的药品需市民自付。药品能否纳入协定处方即取决於医院所需,也因其安全、效能和成本而定。中央採购制度指总药办把总开支较大及用量稳定的药品列 港通国际

版权来自www.xiexiebang.com 為中央採购,通过竞价投标签订购买合约。

二、香港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一)政府直接提供医疗服务為主

香港的公立医院所需资金完全由政府供给,医生享受公务员待遇,因此,香港的公立医院不是一个独立的利益单位而是附属於政府的,没有营利的动机。这与其他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存在第三方付费的制度是有本质区别的。香港这种政府直接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不存在医院利用医疗服务的专业性谋取利益的问题。因此,政府的政策方针也易於在医院中贯彻执行,对医院的管理成本也较低。但同时,医院依附於政府,HA一方面通过对所属公立医院拨付经费,就服务的种类和范围代表公眾与各医院谈判,另一方面又负责管理各医院,以确保医院能平稳运行,并為其职工提供工作和福利保障。因此,HA既是公眾服务需求的代言人,又是医院和医生的利益的代言人,当医院利益与公眾利益不一致时,由於医学界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优越,HA就有可能為/医院的利益而损伤公眾的利益。(二)强调可及性与公平性

可及性、公平性和效率通常作為衡量医疗保障制度的宏观指标。香港的医疗制度特别强调公平性和可及性。关於可及性,一是政策上可及,所有市民都覆盖在医疗制度中,二是地域上可及,不论市民身在何处,大都能在30分鐘内抵

达医疗服务的地点,并备有救护车以保证市民的紧急医疗需求及时得到满足。关於公平性,从筹资方面看,经费来源於税收,收入高的人对税收的 港通国际

版权来自www.xiexiebang.com 贡献也大,因此,香港医疗制度的筹资从社会角度来看是比较公平的;从待遇水準看,全港市民不论贫富,在公立医院看病支付同样的费用,能得到同样的医疗服务。但就微观来看,也不儘然,如果考虑同样的支出对不同收入的家庭的负担是不一样的,香港医疗制度的待遇也有不公平性的一面。在服务效率方面,儘管政府对提高效率有所关注,但公立医院仍存在专科就诊排队等候的情况,目前市民首次预约专科门诊的等待期约為四个星期。

(三)以医院為中心提供服务

儘管卫生署和HA对健康教育和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香港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也颇有起色,但香港的基层医疗服务的发展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一方面是基层医护人员特别是家庭医学专科医生人数偏少,目前,全港符合资格的家庭医学专科医生大约只有120名。另一方面,公眾对家庭医学的优点认识不足,仍希望到医院接受医疗服务。香港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等诸多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都是依託医院进行的。1999年设立的健康资讯天地(主要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场所)就设在HA大楼,与九龙医院紧临。而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力军也多是社会自愿者。同时,在制订医疗服务的发展计画和分配资源时,都先考虑医院的需要。香港的这种以医院為中心的服务提供方式,促进了医院的发展,近年来病人住院人次数、门急诊人次数均出现两位元数的速度上升。但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导致医疗服务品质难以提高,医疗经费的使用也未达到最大效益。

三、香港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和採取的改革措施 港通国际

版权来自www.xiexiebang.com 就目前而言,香港医疗保障制度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2001年,全港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5.2%,当中政府支出占GDP的2.7%,低於美国的14%和英国的近7%的比例。而香港的人均预期寿命男性為77岁,女性為82岁,高於美国人均预期寿命(男性為74岁,女性為80岁),也高於英国人均预期寿命(男性為74.3岁,女性為79.5岁)。但随著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变化,全民卫生服务的医疗制度也正面临著越来越多的挑战。(—)经济不景气

目前,香港经济已持续通缩几十个月,物价下降幅度累积达13%,部分市民收入水準持续下降,财富萎缩,失业率不断攀升,同时,政府收入大幅度减少,公共开支继续增加,财政连续数年出现赤字,政府对医疗卫生预算呈递减趋势。再加上医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消费水準的提高,医疗保障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突出。香港的经济和财力支持现有医疗保障制度的能力令人怀疑。(二)人口老龄化

目前,全港670多万人口中约有11%為65岁或以上的老人,预计到2019年,这个比率将增到15%。老年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全社会医疗费用负担增加。因此,即使保持香港市民的现有医疗服务享受水準不变,由於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也将要求政府不断增加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政府财政将面临巨大压力。(三)疾病谱变化

香港市民所患疾病以慢性病居多。与以往相比,传染病的发病率已下降不少。现在造成医疗费用负担的疾病和残疾多是由慢性病引起,这类疾 港通国际

版权来自www.xiexiebang.com 病需要长期护理,加上涉及大量人力和高新医疗技术,费用十分高昂。这也给财政和医院带来巨大压力。

香港政府和医疗管理局目前已针对上述挑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主要有:

(一)增加个人收费,抑制不合理的医疗需求。

—是从2002年11月29日起,将公立专科诊所每次诊症收费由44元调整為100元;二是从2003年4月1日起,将公立医院住院收费由每天68元增加到每天100元,并对药单中的每一类药物收费10元。(二)整合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从明年起,将现由卫生署管辖的68所公立普通诊所划归HA管理,以加强普通门诊与专科门诊、住院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同时,香港HA正在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专科转诊指引,為住院或专科病人转入普通科或私立医院提供据。

(三)建立资讯管理系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香港拟在各公立医院之间建立共同的资讯平臺,以期资讯共用,这样一方面可以杜绝重复掛号,另一方面也可為市民提供各医院的就诊人员情况,引导市民合理选择医院,从而缩短病人的等待期。(四)提出了建立颐康帐户的设想,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所谓颐康帐户,指每名市民从40岁开始,直至64岁,必须把大约1至2%的收入存在个人帐户,用以支付本人和配偶将来的医疗开支。除非供款人患上残疾,他们必须年满65岁,才可开始提取供款,用以支付公立或私立医疗和牙科服务的费用,或向私营保险公司购买医疗和牙科保险。建立这 港通国际

版权来自www.xiexiebang.com 一帐户,旨在鼓励公眾在年轻时进行储蓄,以提高自身年老时抵抗疾病风险的能力。

提出并尝试实施以上措施,说明香港的医疗保障制度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但是这些措施能否推行并奏效还难断定。应该看到就香港的医疗保障体系来看,这些措施还是围绕著原有制度进行的改良性调整,并没有触及基本的医疗保障模式,也没有採取切实措施促进私人医疗机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因此,医疗保障体系的结构性调整还没有提上日程。

转载www.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1.现状

农村医疗保险体系还得不到广大农民的认同。据调查中农民反映,每人每年交纳30元,这个资金农民都能接受,但在门诊看病1年仅能报销200元医药费,且报销标准为超过30元按比例报销,很多医疗费用都不在报销范围之列。我国现行的新型农村医疗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忽视了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需求,而真正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这样看来,参合农民受益面小。

问题

1部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不高,基金难以征收。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合作医疗政策缺乏了解、认识。一是对参加合作医疗表现积极的一般都是经常有人生病的家庭和今年享受了医疗补偿的家庭及其邻居。二是农民思想上依然存有侥幸的心理,壮年群体参合费收缴将会是一大难题,如一村民说他只交老人孩子的参合费,而不交自己的,究其原因是他本人身强力壮不生病,怕交了钱而不得病,钱被别人使用,心理上不平衡。三是对具体的报销程序和报销比例了解很少,存在模糊认识。只知道交纳了合作医疗基金,但不知道具体内容和报销程序,在不是定点的医院看了病却无法报销;四是部分农户的医疗保险意识不强,主要是低收入家庭医疗消费观念尚未建立,部分农户对政策不理解,仍处于等待观望状态。

2.参保期限制了新生婴儿的享受,在参合费收缴后出生的婴儿因没有交今年的参合费就意味着新生儿出生的第一年得不到大病医疗保障,而新生儿患病的概率是比较高的,有的孩子生病住院就没有无法报账。

3.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不高,自费药用得过多。有农户反映,医生在开处方前首先就问是否参加了“新农合”,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一个处方将会多5至10元,他们认为医院是在做生意,不愿再交明年的参合费了。有的医院不按规定正确使用自费药品,而使用大量“新农合”范围外的药。

4.门诊报销范围窄、比例低,定点单位过少,住院报销门槛太高。

5.市外就医报销手续繁杂。台州市外就医报销手续繁杂,不方便外出务工农民及时就近就医,给重病、大病患者造成困难。

建议与对策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目前在新农合政策宣传方面还存在宣传形式单一,宣传内容不全,宣传效果不佳,政策解释不到位等问题,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要抓住宣传对象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必须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在村宣传栏上举办特刊、组织医务人员进村给农民检查身体、举办“新农合”知识竞赛等,让农民真正吃透理解上级政策。

2.完善参合基金筹资渠道与专项管理制度。通过行政命令由驻村干部逐年逐户上门收缴资金,可能在基层出现梗阻现象,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失去生命力。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目标,一些地方对部分筹资困难户往往采取先垫资后筹资的办法,许多村组干部对此苦不堪言,他们表示,如果再没有妥善的筹资方法,又必须去完成相应的指标,他们也会由抵触到反对,使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无法开展。应相对降低农民筹资标准,增加省、市政府的补助标准,才有利于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农民的“救命钱”,且数额巨大,一旦出现问题,不仅砸了合作医疗的牌子,更会伤了群众感情,毁了政府形象。为此,要建立合作医疗基金收、管、存分离和封闭运行的管理体制,做到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保证了合作医疗基金安全运行。

3.推行科学合理的农民参合补偿机制,更大限度让利于民。合作医疗基金的支付,建议将基金分为门诊补助基金、住院补助基金、大病二次补助基金、风险基金四个部分。制定了补大又补小、稳妥又积极的“个人家庭门诊账户+大病统筹+二次补偿”运行模式。即将农民缴纳的“小钱”建立家庭账户,用于门诊费用报销,增加参合农民受益机会,扩大受益面;将各级财政补助的“大钱”列入大病统筹基金,用于报销参合农民的住院费用,年终根据基金结余情况,在留足风险金和健康体检金的前提下,对花费医药费超过一定数额的重大疾病患者,再给予一次补偿。

4.改善农村卫生基础条件,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要加强农村卫生设施设备建设,强化村级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二要建立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和建设一支与农村卫生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三要切实落实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加强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全面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四要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加强农村医药市场整顿力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切实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是农村群众的迫切要求,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现实。

问题与解决方案

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医疗保险中个人所承担费用较高

农民是十分重视既得利益的群体,期望最少的付出获得尽可能多的回报。调查显示,农民期待能够报销70%~100%,然而,农民到荆州市市中心医院就医报销比例是30%~35%,到乡村医疗单位就医报销比例是70%~80%。由于乡村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差,医务人员短缺,且整体素质不高,长期得不到培训,业务骨干流失严重,很难满足农民就医需要。实际情况是农民一看病就往大医院跑,大医院就医条件好,但报销比例低,这种比例与期望的差距使农民心理产生一种失落感,直接影响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2.2“供方诱导需求”现象突出

在目前医患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定点机构在给病人诊治时并不按对病人最有利的方式治疗,普遍存在开大处方,即多开药、开贵药,过度消费医疗服务的现象严重,这加重了农民的就医负担,导致农民对医保不满[1]。

2.3缴费方式不够灵活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个人缴费实行集中缴费的方式,部分外出打工的农民因错过缴费期而无法享受翌年的合作医疗待遇。同时,还有一些外地的农民不能及时在迁入地交医保,这样在就医时引起一些麻烦。

2.4报销手续繁琐

从票据上报、审批到取款需要很长时间,农民往往需要在指定医院看病后,返回到用户所在乡镇地审批,审批通过后再返回指定医院报销,加大了农民的交通费用开支,尤其是对偏远地区的农民更是存在诸多不便。

3完善农村医疗保险的对策

医疗保险是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又进一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医疗保险解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发展;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解决农民看病难、报销难的现状,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的基本措施。

3.1加大对乡镇卫生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

一是政府应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农村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机制,保证农村公共卫生费用不断增加。政府每年增加的卫生投入要重点支持乡镇及村级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巩固和完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医疗网络建设。二是政府应积极鼓励各乡镇医院运用市场调节手段,注意吸引民间资本,采取合资入股、设备租赁等多种方式,改变医疗机构单一公有制的产权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和经济收益[2]。

3.2提高乡村医疗水平

一是加强对村卫生室的扶植和管理。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院的行政联系,在村卫生所人员的资格确认、管理及专业能力培训等方面给予乡镇卫生院一定权力,这样既增加了村卫生室对乡镇卫生院的向心力,又提高了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二是在业务及药品采购方面应推动村医疗卫生所与乡镇卫生院之间的互利合作,以提高农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应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对现有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交流学习。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吸引大学毕业生或退休专家坐诊或寻找对口扶持单位进行交流,从整体上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四是为乡镇卫生室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并邀请专业人员教授村医正确使用和维修设备的方法,改变农村卫生所治病缺乏医疗设备的局面。

3.3大力普及各项卫生保健知识

一是在医保进行初期,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宣传活动,通过印制“医保政策管理解答”等宣传资料,并组织人员将宣传资料发放到各乡镇每家每户,同时通过在各乡镇、集市、交通要道等重要位置悬挂宣传条幅,力争居民医保政策知晓率达到100%。二是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宣传活动期间和活动后期,工作人员向居民讲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新政策和报销流程,并耐心、细致地就社区居民提出的相关问题做出解答,让居民近距离了解城乡居民医保新政策,提高大家参保意识。三是定期组织市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到乡镇卫生院及预防保健站进行宣传和知识讲座,现场解答农民关心的医疗热点和难点问题,加深广大农民对卫生常识和保健知识的了解。

3.4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应进一步简化补偿手续,提高补偿比例,降低起保线,提高封顶线,使农民获得最大的实惠。同时,要降低起付门槛,扩大补偿范围,应将慢性病、住院分娩、人为事故等列入补偿范围。合理提高分级分段报销比例,实行二次补偿[3]。积极探索大额为主,兼顾小额的医疗费用补偿方式,尽可能做到,大病大补,小病小补,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问题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上的自愿原则与实际做法上的半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群关系 政府政策引导,农民自愿参加”,这是新农合的基本政策要求,但在动员、组织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时,各地各级政府官员将其作为政绩来体现,一些地方政府将农民“参合率”作为考核的目标之一,农民“参合率”指标级级下达,使得一部分基层从事这一工作的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得不采取各种方式和方法动员、甚至强制农民参加。有的乡镇为了达到完成“参合率”目标,甚至硬性规定,哪一个村完不成任务,就从哪个村的村干部工资中扣除。村干部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采取种种手段来完成参合率,从而引发一些社会矛盾

2.2 管理成本太高

这主要体现在对农民参合收费成本和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成本上。从收取“参合费”方面讲,一般每年农民自筹参合经费是在上年的10月到次年的2月由村委会干部每家每户上门收取,以前每人10元钱还好一点,现在的每人30元,如遇到人口较多,但家境不太好的农户一时也交不起这些钱。在调查中乡镇干部和村委会干部反映,这四个月的基本工作就是收钱,有的农户一次没有两次,多的一户跑过十几次,才能将钱收到。有的只好村干部自掏腰包为其垫付。不少村干部反映,这种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干群矛盾,好事并没有办好。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对村干部这种半强制性收费,意见很大。

这主要体现在对农民参合收费成本和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成本上。从收取“参合费”方面讲,一般每年农民自筹参合经费是在上年的10月到次年的2月由村委会干部每家每户上门收取,以前每人10元钱还好一点,现在的每人30元,如遇到人口较多,但家境不太好的农户一时也交不起这些钱。在调查中乡镇干部和村委会干部反映,这四个月的基本工作就是收钱,有的农户一次没有两次,多的一户跑过十几次,才能将钱收到。有的只好村干部自掏腰包为其垫付。不少村干部反映,这种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干群矛盾,好事并没有办好。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对村干部这种半强制性收费,意见很大。

1.3 管理机构无编制,人员临时抽调,经费紧张,管理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据调查了解到目前为止,江西省所有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新农医中心,都是挂靠在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之下,由卫生局副职任主任,临时从各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管理机构。有的县连办公用房也是临时租借的。新农合制度已经由过去的试点到现在全面实施,试点县已经有六七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临时性机构,没有机构编制,没有干部职数。这种状况与其工作职责极不相称。我们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民生工程,社会关注度高,管理机构职责重大,其工作性质:政策性极强,专业性要求很高,事务性非常突出。因此在人员配置上要求很高,既要懂政策,又要有医、药、财会、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做大量如审核、审查、监管、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等事务性的工作。但现在由于属于临时机构,人员也属临时抽调,这显然不利于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加之经费紧张,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势必会受到影响。

1.4 实施范围窄,覆盖面小

我国农村医保体系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保障覆盖面小,参保率低。目前,只有极少数地区单兵突进初步建立了覆盖面较广的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其它大多数县区不同程度实施了医疗救助制度,但一般农民都没有受益。据初步测算,我国农民患病后应就诊而未就诊和应住院而未住院者均超过30%。贫困户中31%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5 保障功能差,保障水平低

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仅在小范围内实行,保障基金调剂范围小,合作医疗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减轻了部分农民的医疗负担,解决了部分农民“病有所医”的问题,但因为投入财力有限,住院医药费起付点相对较高,最高报销额相对较低,对大多数农民来说,患小病时得不到补偿,影响其参保的积极性,而在患大病家庭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时,又很难得到强有力的医疗保障和救助。这种状况不仅削弱了医疗保障制度对患病农民的保障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社会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进程。

1.6 筹资模式有待完善

目前,农村医疗保障筹资模式基本采取中央、省、县、乡镇四级财政共担的方式,从短期看,这一做法对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逐步引导农民增强参保意识,扩大农村医保覆盖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长远看,这种福利模式的做法,往往容易使农民产生依赖思想,不利于建立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以自我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机制,一旦经济滑坡,就会面临瓦解的境地。

2.针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问题的建议

2.1 积极稳妥,逐步提高覆盖率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的经济能力以及保障意识有较大差距,同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短期内让全体农民普遍参加进来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以富裕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作为突破口,逐渐摸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通过如此试点实践,找到有关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般共性原则和规律性,总结经验教训,然后结合各个地区、不同类型农村的具体情况由点及面,逐步推广。

2.2 因地制宜提高保障水平,增强保障功能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部分地区农村开展了医疗和救助工作,但从总体上看,保障水平差,标准较低,没有做到应保尽保。今后应该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解决医疗保障问题。如合作医疗、医疗保险、村里或企业发展医疗补贴、大病统筹等形式。另外,要抓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基层卫生机构的监管,规范医疗行为,让务实的农民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

.3 规范运作,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在农村搞社会医疗保险,必须坚持“实帐户”,不能搞个人空帐。要不断强化医保基金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机制。真正做到科学管理,民主监督,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挤占、挪用现象发生,使农民真正受益。要切实完善制度,做好保值增值工作,条件成熟时可以在目前存银行和购买国债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投资领域,进一步提高盈利率。

2.4 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农村医保体系建设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政府的主导行为包括:①舆论引导。利用下发文件、广播、电视、报纸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农民广泛宣传参加医保的好处,提高农民自我保健意识、互助共济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让农民自觉自愿参保。②健全网络。健全各级医保队伍,尤其是稳定县、乡、村三级业务经办机构及人员,提高人员专业素质是开展农村医保工作的基础。③规范政策。已经实施医疗保障的地区要明确各级财政负担的比例,其目的除强化政府责任外,更重要的是希望借此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但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资助能否及时足额到位。

2.5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即使同一乡镇村庄之间,同一村庄相邻农户之间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单一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很难照顾到各方面的要求。所以,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保障制度,因地制宜地建立以基本社会医疗保障为主体,乡村集体保障和家庭储蓄保障等并存的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在具体操作中也可以借鉴有些省市的先进经验。

搞好合作医疗,有利于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有利于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的初级阶段,虽然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我们只要提高对合作医疗的认识,正确对待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用事实来打消农民心中的疑惑与困惑,相信这项为农民服务的政策必将深入民心,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向前发展。

下载中外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异同(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外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异同(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基本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

    关于中国医疗保障制度

    (原创)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医疗保障制度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医疗保障制度作者:醒思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以下简称医改),事关每一个国民的健康、生活,因此,它必然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非......

    医疗保障制度(推荐5篇)

    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5篇《医疗保障制度》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篇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统一覆盖范围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覆盖范围......

    医疗设备保障制度

    医疗设备保障制度1、目的 为了规范医疗设备规范管理,确保医疗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满足临床需求,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保险原则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的制度。它是居民医疗保健事业的有效筹资机制,是构......

    医疗安全保障制度

    医疗安全保障制度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意外,特制定本制度。 1.医务人员必须按作息时间上下班,遵守医院工作制度; 2.医务人员必须按本职岗位职责工作; 3.医务人员必须......

    中外建筑法规的异同

    中外建筑法规的异同我国的建筑法规体系从1949年开始制定,知道1994年才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法规体系。我国在制定法规体系的过程中,大量吸收了国外先进成熟的立法经验,所以中国整......

    中外企业文化管理的异同

    中外企业文化管理的异同 企业文化这件事,在我国企业和外国企业之间,完全是不同的套路。中外文化管理差异的第一个表现形式,就是文本的差异。我们的企业文化手册、大纲、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