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委会兴办公益事业捐资捐助管理办法
村委会兴办公益事业捐资捐助
管理办法试行(草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村内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建设,促进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增强和完善乡村承载功能,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护捐资捐助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捐资捐助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捐资捐助应坚持自愿无偿、诚实守信的原则,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规定捐资捐助标准,不得以捐资捐助为名从事营利活动。
第三条 农村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与村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做好这些工作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全面发展具有十重要的意义。
第四条 农村的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一般是指涉及村民的公有公用和公共利益的事业。它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公共设施的建设。如村(镇)规划和建设,农村道路的规划、修建和维护,公共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修,各种文化设施的建设等;
(二)社会优抚工作。如开展拥军拥属活动,优待军烈属;
(三)救灾救济和扶贫工作;
(四)农村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工作;
(五)实行义务教育。如办好村小学、托儿所、幼儿园和扫 盲夜校等;
(六)搞好公共卫生,整顿村容村貌,建立合作医疗制度,实行计划生育;
(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资源。
(八)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
第二章 捐赠与受赠
第五条 所有受赠行为统一由村委会负责接收,任何个人或其它组织无权接收和处置。
第六条 村委会应当与捐资捐助人(单位)签订捐资捐助协议,就捐资捐助性质、用途、内容进行相应约定。
第七条 捐资捐助人(单位)对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及捐赠项目的建设情况有权查询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村委会对于捐资捐助人(单位)的查询应当如实答复,意见建议应重点考虑。
第八条 捐资捐助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捐资捐助协议,按照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资捐助财物转移给村委会。
第九条 捐资捐助人(单位)捐助的物品应具有使用价值,并符合安全、卫生标准;捐赠食品、药品的,应当提供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第十条 捐资捐助人(单位)捐赠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的,要符合村内发展规划,并且要经相关单位审核批准。
第十一条 捐资捐助人(单位)在开展捐资捐助行为时,不得附加任何政治、利益等条件,不得干扰所在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第十二条 捐资捐助人(单位)不得在村委会换届前后以任何方式或名义发放物品。
村委会接收捐赠特定用途的物资后,应当及时用于救助活动。
第十四条 村委会应当按照协议约定的用途,使用捐资捐助财物,不得擅自改变捐资捐助财物的用途。如果确需改变用途的,应当征得捐资捐助人(单位)的同意。
第十五条 对于可重复使用的捐赠物品村委会要应当及时回收、安排专人妥善保管。
第十六条 村委会完成捐资捐助建设或发放行为后,要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向捐资捐助人报告捐资捐助管理使用情况。
第十七条 村委会对于接收的捐资捐助物资不再有使用价值后,在经得捐资捐助人(单位)同意后,可以转让。
转让情况及转让的资金或物资使用计划要通报捐资捐助人(单位)。
第十八条 村委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积极实现捐赠财产的保值增值。
第十九条 捐赠的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由村委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并组织施工或者由村委会招投标后组织施工。工程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捐赠的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竣工后,村委会应当将工程建设、建设资金的使用和工程质量验收情况向捐赠人通报。
第二十条 捐赠的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过程中,村委会要适时邀请捐赠人到项目地开展调研活动。
第二十一条 捐赠人对于捐赠的公益事业工程项目可以留名 纪念,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认定。
第三章 规范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 村委会应设立捐资专项账户,专项管理。捐赠物资建立分类账,登记表册。
第二十三条 村委会应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保证会计核算资料合法、真实、完整,并接受乡镇经管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四条 村委会在接收捐资捐助时,要向捐资捐助人(单位)出具相应的国家承认的接收凭证。
第二十五条 村委会发放款物以及因发放款物需提取办公经费的,要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民主表决。要登记造册,要公开发放程序等,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手续完备,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六条 捐资捐助的财产及其增值为社会公共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损毁。
第二十七条 村委会在接收捐赠物资后未及时发放造成损坏、变质等不能正常使用的,由村委会负责补足并发放。
第二十八条 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捐资捐助财物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捐资捐助人不得以个人名义在村内开展捐资捐助行为。
第四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卫生计生单位接受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最终版)
第一章 总则
卫生计生单位接受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鼓励捐赠,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保护捐赠人和受赠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卫生计生事业单位、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业务主管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基金会和其他公益性社会组织(以下简称卫生计生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捐赠是指国内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捐赠人)自愿无偿向卫生计生单位(以下简称受赠单位)提供资金、物资等形式的公益性支持和帮助。
第四条 卫生计生单位接受捐赠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二)自愿无偿;
(三)符合公益目的;
(四)非营利性;
(五)法人单位统一接受和管理;
(六)勤俭节约,注重实效;
/ 14
(七)信息公开,强化监管。
第五条 卫生计生单位可以接受以下公益事业捐赠:
(一)用于医疗机构患者医疗救治费用减免;
(二)用于公众健康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
(三)用于卫生计生人员培训和培养;
(四)用于卫生计生领域学术活动;
(五)用于卫生计生领域科学研究;
(六)用于卫生计生机构公共设施设备建设;
(七)用于其他卫生计生公益性非营利活动。第六条 卫生计生单位不得接受以下捐赠:
(一)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二)涉及商业营利性活动;
(三)涉嫌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
(四)与本单位采购物品(服务)挂钩;
(五)附有与捐赠事项相关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科研成果、行业数据及信息等权利和主张;
(六)不符合国家有关质量、环保等标准和要求的物资;
(七)附带政治目的及其他意识形态倾向;
(八)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九)任何方式的索要、摊派或者变相摊派;
(十)承担政府监督执法任务机构,不得接受与监督执法工作有利害关系的捐赠。
/ 14
第七条 卫生计生单位应当将接受捐赠和使用管理作为单位领导班子集体或内部民主议事会议研究决策事项。
第八条 卫生计生单位应当明确承担捐赠组织协调管理的牵头职能部门,负责管理日常事务(以下简称捐赠管理部门)。
第九条 公益性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经社会团体书面授权可以代表社会团体接受捐赠收入,不得自行接受捐赠收入。
第十条 捐赠人向卫生计生单位捐赠,应当由单位捐赠管理部门统一受理。卫生计生单位其他内部职能部门或个人一律不得直接接受。
第二章 捐赠预评估
第十一条 捐赠预评估是卫生计生单位收到捐赠人捐赠申请后,在接受捐赠前对捐赠项目开展的综合评估。卫生计生单位应当建立接受捐赠预评估制度。
第十二条 预评估重点内容:
(一)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二)是否符合卫生计生单位职责、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领域;
(三)捐赠接受必要性;
(四)捐赠人背景、经营状况及其与本单位关系;
/ 14
(五)捐赠实施可行性;
(六)捐赠用途是否涉及商业营利性活动;
(七)捐赠是否涉嫌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
(八)捐赠方是否要求与捐赠事项相关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科研成果、行业数据及信息等权利和主张;
(九)捐赠物资质量、资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与要求等;
(十)是否附带政治目的及其他意识形态倾向;
(十一)是否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十二)卫生计生单位认为必要的其他内容。
第十三条 卫生计生单位捐赠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单位财务、资产、审计等部门,以及相关业务部门,建立评估工作机制,及时对捐赠申请提出评估意见。
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及有关监管部门参与评估。第十四条 捐赠预评估意见应当经卫生计生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或履行内部民主议事程序。
第十五条 卫生计生单位领导班子集体或内部民主议事会议确定意见应当及时书面通知捐赠人。
不予接受的捐赠,卫生计生单位应当向捐赠人解释和说明。
第三章 捐赠协议
第十六条 卫生计生单位接受捐赠应当与捐赠人协商一
/ 14
致,自愿平等签订书面捐赠协议。捐赠协议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或经法定代表人书面授权与捐赠人签订,并加盖受赠法人单位公章。
第十七条 书面捐赠协议应当明确以下内容:
(一)捐赠人、受赠人名称(姓名)和住所;
(二)捐赠财产的种类、数量、质量和价值,以及来源合法性承诺;
(三)捐赠意愿,明确用途或不限定用途;限定捐赠用途的,应当附明细预算或方案;
(四)捐赠财产管理要求;
(五)捐赠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六)捐赠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七)解决争议的方法;
(八)违约责任。
第十八条 用于卫生计生人员培训和培养、卫生计生领域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捐赠,捐赠人不得指定受赠单位具体受益人选。
第十九条 卫生计生单位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特殊任务期间接受捐赠的,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简化书面捐赠协议。
第四章 捐赠接受
/ 14
第二十条 捐赠财产应当由受赠法人单位统一接受。公益性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经授权接受的捐赠收入应当缴入社会团体对应账户统一核算,不得截留。
第二十一条 受赠单位应当积极协助捐赠人按照法律法规和捐赠协议按期足额交付捐赠财产。
第二十二条 接受货币方式捐赠,原则上应当要求捐赠人采用银行转账方式汇入受赠法人单位银行账户。
接受非货币方式捐赠,鼓励受赠单位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非货币捐赠财产价值进行评估、确认或公证。
第二十三条 受赠单位接受捐赠,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货币金额或非货币性捐赠财产价值,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并加盖受赠法人单位印章的公益事业捐赠票据,及时将捐赠票据送达捐赠人。
第二十四条 受赠单位接受的捐赠工程项目,捐赠人可以留名纪念或提出工程项目名称等。
第二十五条 捐赠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入境、许可申请等手续的,受赠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财务管理
第二十六条 受赠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捐赠财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
第二十七条 受赠单位接受的捐赠财产应当全部纳入单
/ 14
位财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单独核算。
必要时,可以申请设置捐赠资金专用银行账户。第二十八条 受赠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及时按照书面捐赠协议对捐赠财产进行逐项核对、入账。
第二十九条 受赠单位接受的非货币性捐赠,财务部门应当会同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按照捐赠协议验收无误后,入库登账,纳入单位资产统一管理。达到固定资产核算起点的,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有关规定管理。
第三十条 受赠单位应当严格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对接受捐赠财产的规定,确认捐赠财产价值,区分限定用途资产和非限定用途资产,真实、完整、准确核算。
第三十一条 会计结束后,受赠单位应当将本接受捐赠财产情况在财务报告中专门说明。
受赠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部门决算报表要求,一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
受赠卫生计生业务主管公益性社会组织应当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要求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第六章 捐赠财产使用管理
第三十二条 受赠单位应当尊重捐赠人意愿,严格按照本单位宗旨和捐赠协议约定开展公益非营利性业务活动,不得用
/ 14
于营利性活动。
捐赠协议限定用途的捐赠财产,受赠单位不得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用途。如果确需改变用途的,应当征得捐赠人书面同意。
第三十三条 受赠单位应当根据捐赠协议和使用原则,按照优化配置、提高效率的原则,统筹协调,汇总编制捐赠财产使用方案和执行计划,报单位领导集体或内部民主议事会议研究审定。
第三十四条 受赠单位捐赠财产使用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审定批准的捐赠财产使用方案和执行计划。
受赠单位捐赠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捐赠财产使用管理。
第三十五条 货币捐赠使用遵循以下原则:
(一)捐赠协议限定用途的,受赠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责、宗旨和捐赠协议约定内容,制订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参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明确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支出审核审批程序和权限等。
(二)捐赠协议未限定用途的,受赠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使用范围,结合本单位职责或宗旨开展公益活动,并严格执行单位统一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制度。
(三)受赠单位以政府名义接受未限定用途的货币资金,8 / 14
应当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要求,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及时足额上缴同级国库。
(四)受赠单位不得支付与公益活动无关的费用。
(五)受赠单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或内部民主议事会议决定。
(六)受赠事业单位不得用捐赠财产提取管理费,不得列支工作人员工资福利等;受赠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业务主管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除捐赠协议约定外,不得用捐赠财产提取管理费和列支工作人员工资福利支出;受赠基金会相关支出应当符合《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
(七)受赠单位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八)受赠单位应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降低活动成本。第三十六条 非货币捐赠财产使用遵循以下原则:
(一)捐赠协议限定用途的,受赠单位应当按照捐赠协议约定内容,制订财产使用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责任、使用范围和使用流程。
(二)捐赠协议未限定用途的,受赠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使用范围,结合本单位职责或宗旨开展公益活动,并严格执行本单位统一的资产管理规定,合理安排财产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 14
(三)受赠单位不得用于开展非公益活动。
第三十七条 受赠单位接受的捐赠财产一般不得用于转赠其他单位,不得随意变卖处理。对确属不易储存、运输或者超过实际需要的物资,在征得捐赠人同意后可以处置,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应当用于捐赠目的。
第三十八条 捐赠项目完成后形成的资金结余,捐赠协议明确结余资金用途的,按捐赠协议执行;捐赠协议未明确结余资金用途的,受赠单位应当主动与捐赠人协商一致,提出使用意见。
第三十九条 受赠单位应当建立接受捐赠档案管理制度。对捐赠协议、方案、执行、审计和考评情况进行档案管理。
第七章 信息公开
第四十条 受赠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受赠信息公开工作制度,通过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向社会公开受赠相关信息,提高受赠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第四十一条 受赠单位应当向社会主动公开以下信息:
(一)捐赠接受管理制度;
(二)捐赠接受工作流程;
(三)捐赠管理部门及联系方式;
(四)受赠财产情况;
(五)受赠财产使用情况;
/ 14
(六)受赠项目审计报告;
(七)受赠项目绩效评估结果;
(八)依照法律法规应当公开的其他信息。
第四十二条 受赠单位应当在规定时间公开受赠信息:
(一)每年3月31日前公布上一本单位受赠财产、财产使用和管理情况;
(二)受赠项目审计报告和绩效评估结果完毕后30个工作日内;
(三)捐赠协议约定的受赠信息社会公开时间;
(四)国家有关法规对信息公开的要求。
第四十三条 受赠单位应当在单位门户网站或当地主要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开受赠信息。
鼓励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建立统一的卫生计生公益事业捐赠信息平台。
第四十四条 对公众和捐赠人查询或质疑,受赠单位应当依法及时、如实答复。
第四十五条 受赠项目完成后,受赠单位应当及时主动向捐赠人反馈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以及项目的实施结果,听取捐赠人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十六条 受赠单位应当对其公开信息和信息答复的真实性负责。
/ 14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七条 卫生计生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捐赠管理使用责任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十八条 受赠单位接受捐赠管理和使用情况应当纳入单位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第四十九条 受赠单位应当定期开展捐赠管理检查和审计工作,并及时将检查、审计结果予以公开。
对受赠金额大、涉及面广的项目,应当实施项目专项检查、审计和项目绩效考评。
第五十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所属单位和业务主管社会组织捐赠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定期组织检查和专项审计。
必要时,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对受赠单位和受赠项目的专项检查和审计,并适时向社会公开检查和审计情况。
第五十一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卫生计生单位公益事业捐赠作出突出贡献的捐赠人予以鼓励和表扬。
第五十二条 卫生计生单位应当主动接受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依法监督管理。
第五十三条 卫生计生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经征求捐赠人意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捐赠财产交由其他宗
/ 14
旨相同或相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管理,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予以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细则。
第五十五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业务主管的其他社会组织接受公益事业捐赠,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卫规财发〔2007〕117号)同时废止。
/ 14
抄送:财政部,审计署,国务院法制办。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5年9月21日印发
校对:
/ 14
第三篇:青龙镇老里硐村委会村级公益事业项目案例分析报告
青龙镇老里硐村委会村级公益事业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促进新农村建设
基本情况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农村工作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自2008年至今,我村委会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单位,以此为契机,聚全村人民之智,聚全村人民之力,真抓实干,取得了上级满意、干部满意、群众满意的绩效。
自2008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财政、农业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全村人民的辛勤劳动,争取到了上级财政奖补资金470280元,这是一个十分理想的结果。
到目前为止,全村共实施完成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2793926元,项目涉及7个自然村,受益人口3066人。
老里硐村委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围绕“大局观念、创新观念、群众观念”,以“资金大整合、人力大集中、工作大发展、农村大变样”的理念,正确处理好“发展观、政绩观、群众观”,达到了“小资金撬动大投入、小补助推动
大建设、小投入发挥大效益”的目标,取得老百姓满意的答复,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
一是有力推动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推动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调动了农民参与农村公益事业的积极性,群众要求建设、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是改善了村容村貌及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方便了群众的生活。
四是转变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从以前“事难议”到“主动议”,从“等、靠、要”到主动出资出劳,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从分散投入到整村推进。
五是促进了农村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在实施建设过程中,村组民主选举产生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小组和工程民主理财小组,增加了工程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村民自治的意识和能力,有效促进了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
六是明确了村级公益事业管护体制,全镇各项目主体以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或者村规民约的形式制定了相应的管护制度,确保了村内公益设施长期发挥应有效益。
七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干群关系,密切了群众关系。很多原来存在的干群矛盾、邻里纠纷逐步得到化解,村组的纠纷调解明显减少和降低,为社会稳定、和谐奠定了基础。
主要做法
(一)围绕一个目标
我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既是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得的一次政策机遇,同时也是现阶段深化老里硐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全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目标是:争取5年左右的时间,使全村自然村村内道路实现硬化,村民喝上清洁卫生的水,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有明显提高。
(二)做到三个明确
一是明确部门职责。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相关文件,成立领导小组,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负责。
二是明确工作步骤。我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按照以下四个步骤实施:宣传动员,调查摸底阶段,主要是传达贯彻相关政策,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完善措施;项目申报审批阶段,主要是按照规定进行项目审查、核批;项目实施阶段,全面组织项目实施,并按时竣工;项目竣工接受上级验收、结算、考评、总结阶段。
三是明确报批程序。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需申报财政奖补资金的,由小组长提出申请,村委会初审后报镇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落实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是一项惠及民众的大好事,机遇难得,我村成立领导小组,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广播、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进行广泛宣传,真正做到既埋头拉车,也抬头看路。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领导小组不定期或者定期的检查,确保奖补项目高标准、高品质按时完成。
(四)坚持五项原则
一是坚持民主决策,筹补结合。尊重民意,以村民决策、自愿出资出劳为前提,政府给予适当奖励补助来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二是坚持量力而行,注重实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充分考虑村情、民情和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既不盲目攀比,又解决群众需求最迫切、反应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看得见,摸得着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
三是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兼顾,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实施,既考虑面上的问题,又有重点、亮点。
四是坚持分类奖补,项目整合。以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奖补结合,考虑各小组的不同情况,加大对条件较差的自然村的扶持力度。同时,将相关项目进行整合,加大投入力度。
五是坚持规范管理,阳光操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筹资筹劳、村民议事、政府奖补、资金使用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的监督。
(五)实行六项制度
一是项目公示制。项目建设前,将项目内容、工程概算、资金构成、施工日期、人员组成等情况向村民进行公示;项目建设后,将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群众满意度情况、检查验收情况等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二是项目议事制。以自然村为单元,做到大多数群众愿意干,对少数意见不同的群众,多做工作,积极引导。
三是项目自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动群众自建,降低工程成本。
四是区别项目责任制。项目由议事主体负责,责任、任务、职责落实到人,做到人尽其职,各负其责,分记其功。
五是项目验收制。项目建设后,先由村委会组织初验,再由镇政府组织验收,并做出初评。
六是项目管护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由村小组组织负责管理和养护。
税费改革后,农村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展壮大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是稳定农村经济体制有效保障和措施,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因地制宜,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品,改革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农村经营体
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序,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协调、组织功能和作用,壮大集体经济服务实力。
建水县财政局青龙财政所
2011年12月6日
第四篇:南阳师院上海校友会会费及捐助管理办法
南阳师院上海校友会会费及捐助管理办法(拟)
(2014年12月28日上海校友会大会公示)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南阳师范学院上海校友会会费的收缴、使用与管理,根据《南阳师范学院校友会章程》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南阳师范学院上海校友会会员需每年交纳会费,校友会更鼓励有条件的校友以个人或者单位名义捐助校友会。
第三条 会员交纳的会费,是南阳师范学院上海校友会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
第四条 会费的收缴、使用与管理,坚持取之有度、用之得当的原则。
第二章 会费标准与缴纳
第五条 会员按照下列标准交纳会费:
(一)来沪不满一年的刚毕业年轻校友免收会费,待届满一年后再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收取会费;
(二)普通会员每人每年不低于人民币100元;
(三)秘书处理事成员及核心会员每人每年不低于人民币500元;
(四)副秘书长以上每人每年不低于人民币1000元;
(五)副会长以上每人每年不低于人民币2000元;
(六)凡缴纳的会费超过收取标准,将按照“校友捐助”来处理。
第六条 关于校友捐助
(一)对于校友捐助,校友会采取自愿、透明、公开的方式,数额不限、专款专用;
(二)鼓励广大校友以非现金方式进行捐助;
(三)对于校友捐助,在征求本人同意后,其名单和金额将定期在本校友会网站公布。
第七条 会费收取
为方便广大校友交纳会费及捐助,在上海校友会没有正式设立账户前,本校友会委托虎林林开设专门银行账户对会费和捐助进行专项财务管理。会费收取方式如下:
(一)现金方式:
1、校友会现场直接交给校友会会费收取工作人员,并开具收据;
2、校友现场将会费装入资料袋中的信封内,注明交纳人,直接投递到会议现场的会费捐助箱中,会后校友会将及时邮寄会费收据。
(二)银行汇款和支付宝汇款两种方式:
1、会员将会费或捐助款,汇至以下银行帐号:
户 名:虎林林
开户行:浦发银行
账 号:6225 2201 1503 6576
2、会员将会费或捐助款,汇至以下支付宝帐号:***,户名:虎林林。
3、会员在将会费或捐助款汇入该账户后,请务必电话联系或短信告知校友会财务管理人员:虎林林***,有捐助的需同时说明捐助金额。
4、校友会在确认收到会费或捐助款项后,将及时邮寄收据或电子拍照。
第八条 会费收取时间
定于每年12月20日至28日统一收取会费。
第三章 会费的使用和管理
第九条 为顺利实现第一届上海校友会提出的校友间资源共享,大力支持校友会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校友会的持续发展,所有会费将“取之于校友、用之于校友”。
第十条 会费具体使用用途如下:
(一)南阳师范学院上海校友会年会活动、论坛和专题活动支出;
(二)南阳师范学院上海校友会建设及相关机构的活动支出;
(三)南阳师范学院上海校友会接待母校、兄弟校友会来沪及参与兄弟校友会活动的支出;
(四)对母校有关重大事件和发展事件给予支持支出;
(五)对困难校友或者需要帮助的校友给予援助支出;
(六)在沪校友生病住院慰问支出,原则上支出费用不超过会费的10%;
(七)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通过的其他必要开支。第十一条 会费管理
(一)会费收入独立建账,会费的收支情况每年向理事会汇报一次;
(二)定期在南阳师范学院上海校友会网站上进行公示,接受广大校友监督;
(三)会费的开支设置审批权限,由会长陈海洲审批,虎林林担任出纳。涉及使用会费事宜500元以上经秘书处汇报至副会长以上成员,采取新媒体(微信、短信)方式,听取授权,获得授权和意见后方可使用会费,开展活动;500元及以下由秘书长授权。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经2014年12月 28日召开的南阳师范学院上海校友会会员代表大会通过,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十二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于南阳师范学院上海校友会理事会。
南阳师范学院上海校友会
2014年12月28日
第五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下简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资金。
第三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使用和管理:
(一)民办公助,适当奖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坚持以农民民主议事为前提,以农民自愿筹资筹劳为基础,严格禁止变相加重农民负担。政府通过民办公助的方式,对符合规定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给予适当奖补。
(二)分清责任,明确范围。对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的村内道路、农田水利、村容村貌改造以及村民通过民主程序议定需要兴办且符合本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黑龙江省、广东省中央直属垦区,下同)有关规定的其他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国家按规定给予奖补;跨村以及村以上范围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继续通过现有专项资金渠道解决,不得列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农民房前屋后的修路、建厕、打井、植树等投资投劳由农民自己负责。
(三)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项用于对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补助。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不得用于村办公场所建设、弥补村办公经费、村干部报酬等超出财政奖补范围的其他支出。
(四)直接受益,注重实效。坚持办实事,重实效,以社会效益为目标,重点支持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
第四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实行分级管理。省以下各级财政部门的管理职责,由省级财政部门研究确定。
第五条 财政部负责制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政策,对省级财政部门分配、下达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组织实施对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和使用财政奖补资金的目标考核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 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本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政策,对省以下财政部门分配、下达财政奖补资金,组织实施对下级财政部门管理和使用财政奖补资金的目标考核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 省以下财政部门依据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规定,管理和使用上级财政部门下达的以及本级预算安排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
第八条 中央财政在年初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地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并根据中央财力状况适度增长。
第九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本地区有关规定,将本级财政负责安排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列入预算,逐步增加资金规模。
本级财政安排的奖补资金,应与上级财政部门下达的奖补资金一并用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第十条 中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主要依据农业人口、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分配,并考虑对各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情况的工作考核和监督检查结果。
第十一条 省、市、县级财政部门对下分配一事一议奖补资金时,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农业人口、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并考虑对下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情况的工作考核和监督检查结果。
第十二条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支出在“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科目中反映。地方财政部门可按照“渠道不乱、权限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其他财政专项支农资金捆绑使用,放大强农惠农政策效用,但不得将其他专项资金列入“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科目。
第十三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在县、乡两级实行项目制管理。县级财政部门或乡镇财政所在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时,必须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项目。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开展应坚持规划先行、先议后筹、先筹后补的原则,按照村民议定、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级审批、省级备案的流程自下而上进行。
县级财政部门或乡镇财政所应建立项目库,建设项目优先从项目库中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应实行项目预决算、考核验收、绩效评价等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资金的安全性、有效性。
第十四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推行报账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原则上实行乡镇报账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县级报账制。只有在村民筹资、村集体投入、社会捐赠资金到账,具备项目开工条件后,才能由村级提出申请,由县级财政部门或乡镇财政所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办理清算,多退少补。
第十五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项目应实行公示制度。县乡财政和农村综合改革部门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全面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政策标准、实施办法、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并督促村委会依据村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公示有关情况。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应当接受村民代表的全程监督。已建成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对村民筹资筹劳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明细等应张榜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和农村综合改革部门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辖区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对下分配财政奖补资金的参考因素之一。
工作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组织保障、资金安排、项目规划、制度建设、监管系统建设、政策落实等方面。工作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 省级财政和农村综合改革部门每年应选择部分地区或项目,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绩效评价,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资金支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果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每年3月1日前应将上一绩效评价结果和本绩效目标报告财政部。
第十八条 财政部对各省管理和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省级财政部门对省以下各级财政部门管理和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原则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结果应及时报告财政部。
第十九条 乡镇财政所应当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审核、实施、验收、资金拨付等环节的监督检查。
县级财政部门应认真做好与乡镇财政之间的信息沟通传递工作,把上级财政部门(包括本级财政部门)下发的有关政策、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项目计划批复等及时下发、抄送乡镇财政,确保其有效开展监管工作。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探索建立财政国库机构、商业银行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信息监管系统联动机制,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进行动态监管。
第二十一条 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江西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流程图 提出议事申请
召开项目自村或受益人村民会议或代表大会
上报项目申请 审核申请项目
建立项目库、审批建设项目 项目公示、筹资
项目实施 项目竣工验收
工程决算
申请财政奖补资金
汇总项目资料
年初可由村委会或1/10以上村民或1/5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一事一议项目申请。
对一事一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讨论和表决,推选建设项目理事会。
村委会向乡镇政府报送村民大会讨论通过的一事一议项目申请。
乡镇政府组织村账乡代理机构审核上报的一事一议项目申请,并报送县综改办、减负办。
县综改办根据乡镇政府报送一事一议的项目申请建立项目库,并进行遴选后予以审批。
村委会根据县综改办项目批复进行公示、筹资,开具筹资收据,并全额缴存一事一议筹帐户。
村委会或理事会负责进行工程发包、签订施工合同、组织项目实施。乡镇初验后,县综改办根据上报的项目验收申请,组织相关单位逐项目实地验收。
验收合格后,村委会或理事会及时进行工程决算,并向全体村民张榜公布。村委会提供验收合格项目相关资料,经乡镇汇总后向县综改办报送财政奖补资金申请。
根据县综改办项目批复的奖补额度将财政奖补资金直接支付给项目承建单位或个人。财政所或农综站进行项目财务会计决算。
县综改办汇总财政奖补项目粢资料,进行资料整理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