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强化练习【10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强化练习【100】
(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各题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小题1】下列句子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架炭车碾冰辙。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小题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4 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迟暮萧瑟、明朗绚丽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词中“老树寒鸦”“白草”可以判断写的是秋季,选项中,A项描写的是春天,C项描写的是冬天,D项描写的是春天。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分析这首曲子可知,前面部分的“落日残霞”写的是傍晚,“老树寒鸦”给人萧索之感。后部分“青、绿、白、红、黄”颜色多种,明丽。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故乡》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通过二十年前后故乡的变化,揭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进一步破产的社会现实。
B.《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于勒的遭遇的描绘,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C.小说《心声》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一堂语文课上的小故事,提出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某种严重的问题。
D.《孤独之旅》借一个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展示了人生旅途上的一个普遍规律:磨炼使人不断走向成熟。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变化来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的。主人公不是于勒,而是菲利普夫妇。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上文章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3.诗歌鉴赏。(4分)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题1】从诗中的“ ” “ ”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暮春时节。(2分)【小题2】“急走”“追”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2分)
【答案】
【小题1】(2分)花落
未成阴
菜花
【小题1】(2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能从词语运用中,体会暮春时节的特征和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
4.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外祖母是《童年》中最光辉、最富人性的形象,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最深刻。
B.《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浩繁的一部纪传体史书,由元代丞相脱脱等人主持修撰的。长篇抒情诗《木兰诗》是北朝一首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C.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其作品主要反映社会**和人民疾苦,因而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D.词是兴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李清照、柳永等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等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B《木兰诗》为叙事诗。
5.诗歌鉴赏(6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小题1】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小题2】前两句侧重于写景叙事,展开联想和想象,试描绘其中所展现的画面。(2分)【小题3】 选择一个角度,对后两句进行赏析。(2分)
【答案】
【小题1】表达了诗人对谪戍友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
【小题1】庭院的柳絮纷飞,杨花落尽,风里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枝上的杜鹃,声声泣血,哀转久绝。
【小题1】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以人的情思,将自己对朋友的一腔挚情交予明月传递,艺术而真切地表达了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略
6.默写填空:(附加题)(10分)
⑴、在文学史上,有“诗仙”、“诗圣”之称的诗人分别是、,其中 的诗因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而被称为
⑵、儒家经典有“四书”、“五经”,其中《大学》、《中庸》、《 》、《 》合称为“四书”,《诗经》《 》、《 》、《 》、《 》合称为“五经”。
【答案】⑴李白、杜甫,杜甫、诗史 ⑵《论语》、《孟子》《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略
7.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前者是小说,选自《呐喊》;后者是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按体制分“风”“雅”“颂”三类,常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C.战国时的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采取层层推理论证的方法,通过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结尾概括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D.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莎翁悲剧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答案】B(3分)(《诗经》,收录的是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及对课文的理解,平时应注意积累、牢记,更应注意名篇、名家、名作的积累。那么,回答此题会很容易。B、《诗经》,收录的是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8.根据提示,填写句子。(4分)
(1)《曹刿论战》中能够体现“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2)请写出表达送别之情的两句古诗。
【答案】
(1)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2)答案示例: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记和默写能力,考查等级为A.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牢记古典诗词及文言名篇,还应注意“名句”的具体意境应用。
9.下面古诗句描写的景色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B.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试题分析:ABD三项都是描写的春天的景色,C项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诗句描写的意境。
10.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B.“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句中的“朦胧”“橘红”“实在”都是形容词。
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是个病句,应删掉“给”。
D.“要弄清楚蛋白质在体内为什么不可或缺?就要了解它对人体的作用。”这个句子没有问题。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病句辨析 【解析】
试题分析:B中“实在”是个副词;C项不是病句;D项中“问号”用错了,应改为“逗号”。考点:名著阅读 语法知识 病句类型
点评:做好此题的关键点在于熟悉初中教材中的名著篇目,了解汉语短语的类型、病句的类型等相关知识。名著要了解作者、作品特点等;常见的短语有以下几类: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方位短语、介宾短语等。明确各种短语的构成特点等等。
11.(4分)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小题1】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哪些特点?(2分)答:
【小题2】第三、四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答案】
【小题1】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小题2】流露了作者内心的惆怅,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仔细阅读第一、二句诗,理解其意思是“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从描写中可以看出梨花颜色淡白、花开繁茂的特点。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仔细读后两句诗,意思是,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内心的惆怅,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目。丰乐亭游春(其一)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①【小题1】诗歌写了哪些景物来体现丰乐亭景色明媚、生机勃勃的特点?(至少写出两个)【小题2】“鸟歌花舞太守醉”中的“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小题1】绿树、山鸟、晴风、落花。
【小题2】表达了是诗人对明媚春光(或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意象,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诗歌写到了绿树、山鸟、晴风、落花。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古诗思想情感,阅读诗歌,把握诗歌主要内容,通过古诗借景抒情的手法,诗歌描绘了丰乐亭景色明媚、生机勃勃的春景图,“醉”是“陶醉”“醉心”的意思,作则陶醉于美景之中,表达了诗人对明媚春光(或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对大自然的赞颂,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雨说》、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唤起我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体验,使我们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
B.《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对照“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我们的人生价值会有更深的领悟。C.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他的作品《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
D.《陈涉世家》选自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D、“编年体”为“纪传体”。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元曲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萧瑟(萧索)、荒凉
【小题2】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答“思乡”或“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 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也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小题2】试题分析: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点睛:诗词赏析中体味情感类的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结合背景来分析;分析“诗眼”;解读意象;借助典故等。抓住其中的一点或几点进行分析就可以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15.古诗文默写(多字少字错字别字均不得分)。(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野望》)(2)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3)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4)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曹操《龟虽寿》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精神。(6)《与朱元思书》中,面对奇山异水,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一番感慨“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__。”这是作者追求功名利禄的一种否定。
【答案】 山山唯落晖 晴川历历汉阳树 岂不罹凝寒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老骥伏枥 鸢飞戾天者 窥谷忘反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默写时,不要添字、漏字、有错别字。要注意“晖”“汉”“罹”“骥”“鸢”“戾”“窥”的书写。
第二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专项练习【2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专项练习【24】
(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诗歌。(3分)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小题1】“龙钟”、“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1分)
【小题2】此诗是诗人天宝八年赴安西途中所作,请回答此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
【小题1】⑴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沾湿; 凭:托。
【小题2】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在语境中抓住相关词语“泪不干”“传”来理解“龙钟”“凭”两词的含义。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最后两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从诗人想传信给家人报平安的内容上即可体会到诗人的感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后面题目(共4分)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小题1】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①【小题2】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
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1分)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1分)【小题2】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物)抒情。(1分)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重在分析重点字的表达效果,解此题要在深入弄清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重在分析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一般格式为: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古诗赏析
阅读古诗《己亥杂诗》,完成下列各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题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小题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案】 【小题1】政治抱负,个人志向。
【小题1】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命运的一片痴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
4.走近名著(2分)
《童年》是 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塑造了 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答案】高尔基 阿廖沙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5.文学常识。(4分)
【小题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 朝花夕拾》 的一篇是()(2 分)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小题2】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2分)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答案】 【小题1】C
【小题1】罗刹(即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曾经与孙悟空结拜过兄弟,所以孙悟空称她为“嫂嫂”;她的儿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曾与孙悟空几次交战,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2分。每问1分,意思对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特别对四大名著的知识要点加强记忆。
6.阅读白居易的《暮江吟》,完成题目。(4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①本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②真珠即珍珠。③可怜:指可爱。②
③①【小题1】 请赏析首句中“铺”的妙处。(2分)【小题2】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铺”字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小题1】热爱自然、自求外任的轻松、闲适的心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
7.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4分)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小题1】这是一首乡情词,上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烘托静谧和谐的氛围。下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2分)【小题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
【小题1】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 老夫闲看儿童打枣
【小题1】这首词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读来琅琅上口,用日常口语和白描手法,表现朴素的农村生活,勾勒鲜明的艺术形象。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略
8.填空。(2分)
“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
选段中的“我”是指(人名),从信的内容看出“我”是一个 的父亲。
【答案】“我”是: 傅雷;“我”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傅雷的了解,注意结合《傅雷家书两则》的相关内容分析。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题。(2分)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认为诗中的“落”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答案】“落”字,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仿佛秋思如皎洁的月光般洒落人间似的,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试题分析: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此处“落”字,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仿佛秋思如皎洁的月光般洒落人间似的,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下列关于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
书人的迫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都是其中的作品。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C 《故乡》选自《呐喊》。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的掌握,这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对课本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内容、作品人物进行识记好归纳概括和掌握。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公德的文字,称为“铭本”,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试题分析: 考点:文学常识
点评:对于文学常识,学生要以基本篇目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为主,可将众多的作家、作品按古代、现代、外国三个方面分类整理、概括熟记。
11.名著阅读。(1)《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 《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这些诗里集中体现了、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2)《伊索寓言》中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来嘲讽人类缺点的,《蚯蚓和狐狸》嘲笑了 ;《蚂蚁和蝉》讽刺了。
【答案】
(1)泰戈尔 ;母爱。
(2)吹牛皮说大话的人 好逸恶劳的人。【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本题考查的是《繁星》《春水》《伊索寓言》几部作品,对其中的作者、人物、情节要有准确的把握。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作“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B.《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C.《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D.唐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他通过《桃花源记》表达了对和平社会的追求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B.《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C.《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孙犁;D.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下列对《逢入京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止。
B.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所以诗人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不能自拔。
C.诗中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归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D.该诗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理解诗歌《逢入京使》的内容和主旨,可以看出B项说法不正确。这首诗前两句写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后两句一方面表达诗人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答案】
【小题1】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小题2】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侧面描写(虚实相生、侧面烘托),借涧水之香烘托桃花之香,展现出一种幽美静寂的意境。【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清新诗意的写景语言,可看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小题2】试题分析: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是侧面描写,借涧水之香烘托桃花之香,展现出一种幽美静寂的意境。
15.名句填空。(7)
(1),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3)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4)最是一年春好处。(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5),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盈盈一水间。(《迢迢牵牛星》
(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
【答案】(1)海日生残夜(2)折戟沉沙铁未销(3)便引诗情到碧霄(4)绝胜烟柳满皇都(5)瀚海阑干百丈冰(6)——(7)略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名篇默写是近几年中考的常考题,考查方式多为填空。从内容上看,这些名句名篇,或是揭示了人生哲理,或是反映了生活的真谛,或是描绘了人物的情貌,或是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这里注意重点字词“霄”等的书写。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第三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强化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强化训练【40】
(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体四言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B.《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它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净化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C.《山市》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世称“聊斋先生”,柳泉居士。
D.老舍,原名舒庆春,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还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蒲松龄的是清代小说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鼎湖山听泉》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以游山的行踪为序,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故乡》以作者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描写了旧时代的农民的生活遭际与精神病苦,表达了作者憎恨旧社会、同情劳动人民、渴望创造新生活的感情。
C.《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了当时英国统治阶层的腐败和罪恶。
D.《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惟利是图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B《故乡》是一篇小说,不能说是“作者”,因为小说中的“我”一定不是作者本人的。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A.《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由果到因、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
B.茅盾的《白杨礼赞》运用象征的手法,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借物抒情,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C.散文诗《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文章抒发了对席卷一切腐朽势力的革命风暴的热情讴歌。
D.北宋韩愈的《马说》、郭沫若的《石榴》都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达作者思想。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B 项的说法不全面。
4.名著阅读。(6分)
【小题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地塑造了_________(主人公)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___________的精神。(2分)
【小题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压制的文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3】有人说:鲁迅是民族的灵魂。鲁迅是近百年来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了解最深的思想者,也是最具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的伟大作家。请你结合有关的作品和情节说说读过《朝花夕拾》后你思想受到的启发或影响。(2分)
【答案】
【小题1】保尔,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等(答对2个即可)【小题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
【小题1】例:《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描写了长妈妈的善良、朴实,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充满尊敬和感激。对我的启发:要尊重劳动妇女,宽容同情弱势群体。(篇名和情节1分,启发或影响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5.名著阅读。(4分)
“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这两句话与某古典名著里的故事情节有关,这部名著是《 》它称赞的是,所报答的“主”指,“义释”的是。
【答案】《三国演义》 关羽 刘备 曹操(每空1分,共4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6.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4分)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小题1】以上这段文字出自《 》(作品名),作者是。(2分)【小题2】请结合鲁达的行为谈谈对这部作品主题的理解。(2分)
【答案】
【小题1】《水浒传》 施耐庵
【小题1】鲁达打抱不平,拳打镇关西,(1分)体现了《水浒传》所颂扬的“替天行道”的思想主题(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略
7.下列有关课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按空间变换的顺序叙事,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得心理,真实生动再现私塾教育的若干层面。
B.《月迹》一文线索清晰。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全文重点部分是议月亮,立意深刻,富有童趣,想像丰富。
C.《三颗枸杞豆》一文写自然环境,生动细致,极富感染力;全文采用倒叙手法,以回忆的方式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与教育。D.《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标题的含义是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在于在设计中融入了华夏建筑的精华,向世界展示的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全文重点部分是寻月亮。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问题。(4分)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小题1】以标题和内容看,这首诗歌所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2分)【小题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绪?(2分)
【答案】
【小题1】中秋望月 【小题1】.寂静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略
9.古诗阅读(7分)
送柴侍卿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王昌龄(唐)李白
流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有离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小题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B.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
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小题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4分)
【答案】 【小题1】 B
【小题2】《送》诗在劝慰友人中表达出诗人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中“觉得有些薄情寡义”说法不正确,这里表明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一种朋友间豪迈之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送》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是一种豪迈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的是一种离别的怅惘。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小题1】本诗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
【小题2】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山 河 破 碎 风 飘 絮,身 世 浮 沉 雨 打 萍。
【小题3】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小题1】文天祥
【小题2】山 河 破 碎/风 飘 絮,身 世 浮 沉/雨 打 萍。(有错该题不得分)答: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
【小题3】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答“为国尽忠、视死如归的精神”也给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平时多积累,回答此题并不难,注意不要写错别字。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本题考查了诗句的朗读节奏。七言诗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按意义可划分““四三”。此题属要求按意义划分。
考点:理解语文语法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思想感情要结合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背景:此诗是南宋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抒发了作者爱国热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志精心安排,扮作普通商人,悄悄连夜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但在黄泥冈还是被吴用等人用混有蒙汗药的酒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
B.孙悟空本来就是一个来历不凡的石猴,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率先发现了在瀑布的后面别有洞天,于是大家推举他作为领袖,并尊之为“千岁大王”。
C.孙悟空第三次去借芭蕉扇与牛魔王打斗时,在哪吒和灵吉菩萨的帮助下,使牛魔王现出真身,最终牛魔王自己主动交出芭蕉扇。
D.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潜逃到了代州雁门县,恰巧遇上救助的金家父女,现与当地财主赵员外联姻。因官府行文通缉,鲁达只好暂避赵员外庄园,最后出家到五台山。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回顾作品内容和有关知识,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有关情节,比较判断。C中悟空三次来借扇,悟空与牛魔王大战,八戒、沙僧、哪吒及天神上前助战,最后把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固选C。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汗青”特指史册,“桑梓”指家乡,“芙蕖”“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称。
B.《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C.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闰土、阿长和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答案】 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C.阿长是《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人物。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诗歌鉴赏。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小题1】诗歌借助 “黄昏”之月、“无灯”小店、半死枫树等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联系全诗,体会“应有”二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全诗营造了朦胧、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小题2】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孤寂和怅惘、愁苦,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此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应有”二字,十分武断,看似无理,实则表达了诗人在孤寂愁苦中力求开拓的一种心情。同时,又告诉了读者:大江日夜奔流,过去的一切早被冲刷得干干净净。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填空。
① 苦将侬,_____________。殊未屑。(秋瑾《满江红》)
② 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
③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 强派作娥眉 蒹葭苍苍 人比黄花瘦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娥”“蒹葭”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点睛: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1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游山西村 江上 陆游 王安石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江北秋阴一半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晚云含雨却低徊。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青山缭绕疑无路,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忽见千帆隐映来。
【小题1】诗人在山西村中看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加以描述。
【小题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主人应声开门后,“我”这位不速之客会怎样解释自己的不请自来呢?请用第一人称表述。
【小题3】《江上》中“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其妙处作简要分析。
【答案】 【小题1】答案略。(农家设酒杀鸡招待客人的热闹场面;村人吹箫打鼓,热热闹闹迎接春社祭祀的场面。选择一处,展开想象和联像加以描写,翻译句子不给分)
【小题2】答案略。能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语句连贯,符合语境即可。【小题3】既写出了山水萦绕,千帆竞渡的自然风光,又借山光水色的变化寄寓了人生感悟:不甘屈从阴暗,不怕青山阻隔,便能得到千帆竞渡的开阔心境,就能战胜眼前的迷茫与困难。【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的理解能力。首先要对诗句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诗句的内容。注意描写不等于翻译诗句。围绕“农家设酒杀鸡招待客人的热闹场面;村人吹箫打鼓,热热闹闹迎接春社祭祀的场面”,任意选择一处,展开想象和联像加以描写即可。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表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语句连贯,符合语境即可。
【小题3】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确其中蕴含的哲理。《江上》中“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意思是在孤云低垂、青山缭绕、无路可行之际,却忽然看见远处忽隐忽现的帆船驶来,这告诉人们: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这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四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精选课时练习【5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精选课时练习【5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名著阅读(3分)
《孟子》是 ①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 ② 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 想和政治策略。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通过严密论证,提出了 ③ 的主张。
【答案】①儒 ②战国 ③舍生取义(共3分。共3空,每空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先秦诸子百家 【解析】
试题分析: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郑愁予的《雨说》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B.《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全诗意境优美而又广大深邃,是诗人的生命情感对大自然的敏锐的心灵感应,使读者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C.《夜》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全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安适、宁静的心境。
D.《星星变奏曲》是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运用夸张手法,以情景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的。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试题分析:星星变奏曲》运用的是象征手法。
3.走近名著。(3分)
【小题1】根据要求填空。(1分)
“看看醉猫似的爸爸,看看自己,看看两个饿得像老鼠似的弟弟,小福子只剩了哭。”这段文字出自作家 之手。
【小题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繁星》《春水》小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B.《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回忆了儿时和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C.在《西游记》“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铁扇公主不肯借出芭蕉扇,原因是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她的丈夫牛魔王。
D.从《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可以看出,鲁提辖虽然急躁莽撞,不拘小节,但也是粗中有细。
【答案】 【小题1】老舍 【小题1】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
试题分析:“孙悟空一调芭蕉扇”原因是僧师徒四人,一路风尘仆仆,前方有座火焰山,方圆八百里寸草不生,热气袭人,难以忍受,只有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扇灭火后才能通过。(1)句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B句中《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散文文《朝花夕拾》,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D句此情节中写到鲁提辖先安顿好金氏父女不让其受伤害再去教训镇关西,故意用激将法让对方先动手,打死人后故意不慌不忙行金蝉脱壳之计,这些皆表现了鲁提辖的粗中有细。考点:文学常识识记。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只是大致了解《西游记》的内容,对细节不一定关注。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两小题。(6分)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小题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小题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答案】
【小题1】(3分)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
【小题1】(3分)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1)学生了解诗词中常用的手法特点,明确此手法的表达作用,学生表述合理即可;(2)学生发挥想象,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合理表达即可。
5.关于《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部小说的内容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由此得绰号“骆驼祥子”。
B.祥子经历了买车的三起三落,与之相伴的是他的命运三部曲“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D.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一度产生了自杀轻生的念头。
【答案】(3分)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骆驼祥子”的来历应与“祥子从军营中逃出来,用三匹骆驼换了几十块钱”因此得名。
6.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60字左右,7分)
【小题1】“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请简述与此诗相关的情节。
【小题2】 某海报上写着“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请简要概述与此相关的名著情节。
【答案】
【小题1】鲁肃为夺回荆州,设鸿门宴招待关羽。关羽只带领十几个随从,单刀赴会,席间关羽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未敢轻易下手。结果关羽安然离去。
【小题1】林冲误入白虎堂,被刺配沧州。两公差被陆虞候收买,途中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把林冲绑在树上,想打死他。危急时刻鲁智深救下林冲,又护送他安全到达沧州府。(7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7.名著阅读。(6分)
【小题1】下列对名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本散文集,共收入了10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等就是出自这本散文集。
B.《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赚城斩车胄”等。
C.《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当时刘备依附曹操,幸得天雨打雷,刘备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D.《鲁滨孙漂流记》记述了鲁滨孙遇险后在荒岛上生活的情景,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小题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4分,50字左右)
①“虎落平阳被犬欺”,林冲在野猪林也有此遭遇,请简述相关情节。
②“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这是华佗对关羽由衷的赞叹。请概述与此相关的情节。
【答案】 【小题1】B
【小题1】①林冲误入白虎堂,被刺配沧州。两公差被陆虞候收买,途中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把林冲绑在树上,想打死他。危急时刻鲁智深就下林冲,又护送他安全到达沧州府。②关羽进攻樊城被毒箭射中。华佗专程上门为关羽疗伤,关羽一边刮骨疗伤,一边下棋、谈笑、饮酒、吃肉,感觉好不痛苦。华佗大为叹服,敬为天神。【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名著重要情节的了解。B项中应该为“关公赚城斩车胄”。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海伦•凯勒,英国作家、教育家。
B.《我的老师》的作者是魏巍,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东方》、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C.《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D.《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A有问题,海伦•凯勒是美国作家。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9.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而强烈的反战、厌战情绪。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 试题分析:这首词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所以D项是错误的。考点:诗歌赏析
点评:此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要求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既全面又透彻的理解。
10.对作家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B.文言文中“君”“尊君”“家君”分别理解为您、您的父亲、您家的父亲。
C.《羚羊木雕》文末写我独自在冷冷的月光下行走的环境描写,作用是为了烘托“我”的孤独无助和内心的痛苦。
D.《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我与地坛》。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故B项错误。
考点: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赏析《明月几时有》,完成小题。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题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2】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小题3】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不同的另一种词风吗?并举一两个作家。
【小题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情感上都很出色,请简要赏析。
【答案】
【小题1】交待写作的时间及原因
【小题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小题3】婉约 李清照 柳永
【小题4】本句运用“转”“低”“照”等动词写出了月光的游转和时间的推移,表现了词人彻夜无眠思念亲人的形象,凝练传神,情感丰富。【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首词是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苏轼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 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后,已是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诗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上片望月,下片转入怀人,即小序中的“兼怀子由”。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就是说,人间固然有悲欢离合,而月也有阴晴圆缺,这些都是自然的规律,也就是说,从古到今世上哪能有完美的事。故哲理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3】
试题分析:中国宋词流派.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 考点: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4】
试题分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即朱红色的楼阁。“绮户”即刻有纹饰门窗。“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是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写,暗示夜已深沉。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名著阅读
《水浒传》里的鲁达,绰号,他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力大无比。为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 ;为救好友林冲,大闹。
【答案】花和尚,镇关西,野猪林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鲁达”“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力大无比。为救金氏父女”即可判断小说中的人物作答。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阅读郑谷的《莲叶》一诗,完成下题。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多谢浣纱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注】此诗系郑谷告老辞官归隐后而作。【小题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对象不相同的一项是。()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C.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D.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小题2】请揣摩诗人使用叠词“差差”、“柄柄”的好处。
【小题3】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小题1】C
【小题2】“差差”形象地写出莲叶高低不齐的情景,“柄柄”生动地写出莲叶挨挨挤挤的样子,表现了诗人对莲叶的喜爱;运用叠词也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
【小题3】诗人时而在荷塘中移动小船赏荷,时而倚着门槛赏荷,看风摇荷叶,又看鸳鸯嬉莲,表现了诗人对莲叶的喜爱和辞官归隐后闲适的心境。【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由题目可知描写的对象是莲叶,C项写的是海棠蓓蕾,故选C。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差差”、“柄柄”运用的是叠词,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郑谷的《莲叶》,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这首小诗吟咏莲叶,通篇不着一个“莲”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莲。诗中不仅描写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吹来,摇动着一柄柄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婉转表达出“浣纱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诗词赏析。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再到凝望,最后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谋篇布局的精妙奇绝。
【小题2】诗人妙笔生花,佳句纷呈。请结合对“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的理解,简要赏析“割”字的表达效果。【答案】
【小题1】近望(近观)俯望(俯视)
【小题2】“割”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阴阳两种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小题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割”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阴阳两种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
15.古诗词赏析。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小题2】请解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联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诗句原意:
衍生意义:
【答案】
【小题1】神奇秀丽 高大雄伟
【小题2】诗句原意: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衍生意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写出来泰山高大雄伟、神奇秀丽的特点。
【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句的意思的理解。诗句原意: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衍生意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点睛: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进行分析,通过意象分析特征。
第五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精选课时练习【7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精选课时练习【7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后面小题。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孟浩然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注释】①定:究竟。②祓禊诗:疑指王羲之诸人的《兰亭集》诗。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春堤杨柳发”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何作用?(6分)【小题2】诗歌颔联“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与前后诗句有怎样的关联,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2分)“春堤杨柳发”触景生情,(1分)交代了春天这一时间背景,“杨柳”勾起了诗人对昔日离别情景的回忆,“发”字有绵延生长之感,(或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2分)增添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1分)【小题2】草木一句承接诗歌首联“杨柳”意象,诗人临景而生发哲思,表达心中的无奈;(2分)以草木荣枯喻人生苦短,以草木无意衬人间有情,为后文表达思念之情起势。【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从“忆与故人期”一句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了思念远方的友人的情感。然后从触景生情方面阐述“春堤杨柳发”的作用。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从“承上启下”理解即可。承接上文的杨柳无情。为后面人有情做铺垫。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②①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小题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2分)【小题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小题1】(2分)比喻、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小题2】(3分)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1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第三四两句:“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紧承上文,以重笔渲染风浪的威势。先写风涛之迅疾,仿佛如万马破空而来,瞬息千里,次写风涛气势之猛,有横压三江五湖之概。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生动形象。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诗抒写了诗人于离任途中的复杂之情。第一联写出了身处环境的险恶,第三联写出了离任途中的孤寂,末联写出了年事已高而壮志难酬的悲辛。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名著阅读,根据阅读积累仿照下列句式填空。(4分)
名篇名著是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大餐。它能充实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情感,开启我们的心智。读 的《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曹雪琴的《红楼梦》,我们看到了 学诗时的执着、用功如痴如醉;读《 》。
【答案】罗贯中 香菱(后两空略)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对名著知识及仿写的综合考查,考查较为浅显,可选性也较大。只要知道其大概内容和文学常识即可。第一个空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即可作答。第二个空只要知道“学诗”的主人公是谁即可答出来。第三个空则是可选性最大的题,知道名著及人物、事迹或形象即可写出,如水浒传,我们领会到了武松嫉恶如仇、打报不平的侠气。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4.名著导读(5分)《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小题1】《童年》是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 》。
【小题2】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 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是 的人,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答案】
【小题1】高尔基 《在人间》《我的大学》。
【小题1】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学生要学会根据命题要求推荐文学名著。
5.名著导读。(3分)
来到法兰西,你仿佛会听到罗曼·罗兰在叙述贝多芬、和托尔斯泰经过苦难和坎坷,最终成为伟人的不凡经历,高度赞美他们的品格和
的精神。来到俄罗斯,你仿佛会听到高尔基在。
【答案】米开朗琪罗,顽强奋斗;叙说自己苦难童年的种种坎坷。【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____ ___》的开篇词。其作者是(朝代)的。
【答案】《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时一定要加强文学常识的识记。
7.填空(3分)
【小题1】《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 》第二乐章的歌词,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小题2】《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它通过(谁)的视觉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小题3】《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文章,抒发了作者。
【答案】
【小题1】《黄河大合唱》 【小题1】小弗朗士
【小题1】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3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了解教材中常见的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及作品内容及主题。
8.名著阅读。(4分)
【小题1】,法国烂漫主义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和《悲惨世界》。
【小题2】《格列佛游记》中,主人公格列佛发现小人国是以________来选拔官员的;第四次出游,来到________国看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
【答案】
【小题1】雨果 巴黎圣母院 【小题1】绳技或在绳上跳舞 慧因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
【小题1】熟记课内重要的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
【小题1】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9.阅读下面这首关于十二生肖的诗,完成下题。投鼠忌器存戒心,汗牛充栋学问深。猛虎一吼山川震,狡兔三窟宜脱身。青龙腾空主祥瑞,白蛇下凡觅知音。万马驰骋芳草地,三羊开泰物候新。金猴奋起千钧棒,雄鸡唱彻万户春。义犬忠诚尽职守,肥猪满圈地生金。十二生肖轮流转,天干地支定乾坤。
【小题1】在汉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十二生肖纪年法,并用动物来记人的生年。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你所属生肖的那一句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小题2】谐音是汉字独有的特点,由谐音而派生出来的“吉祥语言”,并由此创作出的“吉祥图案”可谓丰富多彩,妙趣横生。下列含有生肖的“吉祥语言”和“吉祥图案”没有借用谐音的一项是()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2】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注意要求是用正楷字将你所属生肖的那一句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小题2】诸事顺利借用的是“猪”、马上封侯借用的是“猴”、大吉大利借用的是“鸡”龙凤呈祥没有谐音借用。
10.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小说集。()
(2)《二十四孝图》着重批判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孝道。()
【答案】(1)错(2)对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平时要注意多阅读,多积累,多识记。《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答案】诗句描写了蛰虫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喜悦(惊奇、喜爱)的心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根据诗的描写即可知道诗中描写了春夜的美景,在此前提下,分析“虫声新透绿窗纱”所表现的春夜宁静的环境气氛,以此感知诗人的心情。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小题1】“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小题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小题1】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小题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中形象的能力。答题范围是词的上阕,要求学生鉴赏上阕中描绘的形象,这类题目的答题,最好是先概括,后具体还原描绘。本词上阕描绘的是一副初春的景象,有四幅画面:陌上、东邻、平岗、寒林,学生只要展开想象,进行适当描写即可。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常见表现手法的能力。最后两句,范围很小,仔细推敲,最后两句只描写了两个物象:桃李、荠菜花,它们分别处于城中、溪头,那么可以得出结论,这里使用了对比。作者这么写,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田园自然的热爱,反之,表达了他对世俗喧嚣生活的厌弃。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②①13.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伤故旧之情。他日令人请公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后人有诗赞关公曰:“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小题1】选段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作者是。【小题2】请用简洁语言概括上面这个语段的故事内容。
【小题3】“鲁肃魂不附体”、“肃如痴似呆”,选文中这样的描述对塑造关羽的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
【小题1】《三国演义》罗贯中 【小题2】关云长单刀赴会
【小题3】侧面烘托出关羽的勇武无敌。【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名著作者、朝代作者,这是比较传统的考查题目。学生平时要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对名著作家、作品、朝代、主人公等常识要加强识记。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试题分析:这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通过名著中的著名场景或精彩情节来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或概括的能力。学生平时对名著要广泛阅读,熟悉推荐的必读文学作品,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了解作品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初步欣赏作品中的形象。该题要注意通过人物语言的描写来把握关羽的人物性格;同时能结合对角色人物的刻画,来理解侧面衬托的写法。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默写填空(4分)
【小题1】《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小题2】《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小题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15.文体及文学知识
(1)词,是____兴起的一种_______歌唱的新体诗。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一般称为“______”,后来才称为“词”,又称“____”“_____”等。
(2)温庭筠,原名__,字____。晚唐太原祁人。是____派的重要作家。
(3)《武陵春》选自___________,李清照,____(朝代)女词人。号_______,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4)范仲淹(980--1052),字____,____(朝代)____、____。苏州吴县人。范仲淹在___、__、__等文体创作上均有名篇传世。
(5)苏轼,____(朝代)____、____。字____,号________,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是“_____大家之一”,与父____,弟____合称“____”。
(6)辛弃疾(1140--1207),字____,号____,著有_____,存词600多首。强烈的_____思想和____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答案】(1)唐五代; 配合音乐; 曲子词; 诗余; 长短句(2)岐; 飞卿; 花间(3)《李清照集校注》; 南宋; 易安居士;(4)希文; 北宋; 政治家; 文学家; 散文; 诗; 词(5)北宋 文学家 书画家; 子瞻; 东坡居士; 唐宋八; 苏洵; 苏辙; 三苏(6)幼安 稼轩; 《稼轩词》; 爱国主义; 战斗;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记死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