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专项练习【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时间:2019-05-13 11:1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专项练习【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专项练习【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第一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专项练习【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专项练习

【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铭”,刻在器物上的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文辞精炼、讲究押韵。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文中的主旨句是“何陋之有?”。

B.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他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C.新闻又称为消息,其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一则新闻通常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这五结构。

D.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的反应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的一首。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解析】

试题分析:A文中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B散文集《朝花夕拾》C新闻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这五结构。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5分)看 叶 宋·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1)第一句描绘了春天怎样的景物特点?(2分)(2)这首诗歌含蓄而富有哲理,请就此作赏析。(3分)

【答案】(1)百花凋零,芳草枯萎(2分。各1分答“春光不再”的得1分)(2)繁花似锦却容易凋谢,而绿叶繁茂活力长存,诗歌借景寓理(1分),表达了美丽如花的事物往往短暂,平凡如叶的生命却更为长久的哲理(2分)。(或者答“与其追求显赫荣华的人生,不如享有平淡而长久的人生)(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诗中景物的特点来理解,“红紫飘零草不芳”,红紫,指万紫千红的百花。百花凋零、芳草枯萎,呈娇斗艳的春天已经逝去。“始宜携杖向池塘”,此刻,眼前已无缤纷的美景可供观赏,最适宜的去处,则是俯视池塘中的落影。表达诗人历尽荣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考点:诗歌欣赏

点评:本题不难,诗词短小,略加分析便可作答。诗词短章,文字精练,一字一词皆有丰富的内涵,学点品析的方法,对欣赏诗歌很有帮助。

3.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和小思的散文《贝壳》,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体验。B.《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C.在《济南的冬天》中,老舍表达了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

D.《在山的那边》和《理想》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A中《贝壳》的作者应是席慕容。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

B.《背影》《信客》都是记人的散文,作者分别是朱自清和余秋雨。

C.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仙”。D.《大道之行也》一文中所描绘的“大同世界”与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有相似的地方,但又不完全相同。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C中杜甫号为“诗圣“。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6分)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小题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小题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答案】

【小题1】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小题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诗歌中“一位女子在荷塘中采莲”来分析“采莲女”的形象特点。【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先分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衬托),然后分析运用衬托这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突出采莲女的采莲情景特点)。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雨后池上(4分)(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①明镜照檐楹②。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③万点声。

【注释】:① 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②檐楹:池塘边房屋的瓦檐和楹柱。③荷心:荷叶。

【小题1】诗歌前两句用哪些词语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的静态美?(2分)【小题2】作者带着怎样的情感去欣赏这雨后池上的景致?(2分)

【答案】

【小题1】水面平淡磨 明镜 照檐楹评分标准:共2分,任选两个即可给分。

【小题1】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评分标准:共2分,写出恬淡、怡然自得即可给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握关键词语。【小题2】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所以作者是带着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去欣赏这雨后池上的景致的。

7.诗歌赏析 闻蝉 朱熹①

悄悄山廓暗,故园应掩扉。蝉声深树起,林外夕阳稀。

注释:朱熹:南宋徽州府婺源县人。此诗是他绍兴二十四年任同安县主簿之时所作。请找出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A.诗中抓住夕阳西下,山廓灰暗,深林蝉噪等典型事物,生动地描绘了故园黄昏的寂寥凄清景象。

B.诗中写对故园的思念着墨极少,只有寥寥的“应掩扉”三字,胜过千言万语,蕴含着对亲人家乡的深切怀念,C.第三句以耳边不时传来蝉鸣声,达到了“以声衬静”的效果,并与第一句中的“悄悄”相照应。

D.第四句运用了白描手法,以一个“稀”字,勾勒出夕阳稀薄昏黄的光辉,暗含了诗人当时思乡的悲伤凄楚的心情。

【答案】(3分)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中抓住夕阳西下,暮霭沉沉,山郭灰暗,深林蝉噪等典型事物,生动地描绘了异地黄昏的寂寥凄清景象及因蝉声而触发的乡恋。

8.名著阅读。(6分)

《西游记》和《水浒传》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请从下列四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其内容。(80字左右)

①吃人参果 ②收服红孩儿 ③杨志卖刀 ④武松醉打蒋门神

【答案】①“偷吃人生果”示例:唐僧师徒借宿五庄观。猪八戒听到镇元大仙的弟子在谈论唐僧不肯吃人参果的事情,便央求孙悟空去偷人参果来尝尝。孙悟空偷来人参果,他和沙僧细细品尝,而猪八戒心急,回圈吞咽,竟没尝出滋味。

②“收服红孩儿”示例:红孩儿掳走唐僧。孙悟空敌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观音菩萨帮忙。观音设计让红孩儿坐上莲花台,后又给他套上金箍儿,勒得他疼痛难忍。红孩儿愿人法门受戒,被观音收为善财童子。

③“杨志卖刀”示例:为筹措盘缠,杨志在汁京街头售卖祖传宝刀。泼皮牛二前来纠缠,要杨志验证宝刀杀人不见血,还要夺杨志的宝刀。两人扭打起来,杨志一时性起杀了牛二,投开封府自首,那把宝刀也被官府没收。

④“武松醉打蒋门神”示例:为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武松带着醉意大闹蒋门神的酒店。蒋门神闻讯赶来,与武松打斗,结果被武松打得跪地求饶,只好答应武松把快活林还给施恩。【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此题为名著的阅读考查,考查较上题更为深入。不仅要知道大概,还要对其中的细节部分有所了解。做题的技巧是,选择较为熟悉的部分来写,避难就易。当然,真正用心读名著才是解决这类题目的最根本的方法。

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小题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小题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答案】

【小题1】(3分)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小题2】(3分)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中精妙字的能力。奖赏这个字时,先要弄明白“斗”这个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然后表达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可。(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小题2】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1)理解诗句的内容。(2)抓住诗句中的“景物”的特点。(3)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即可。(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

10.阅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一诗,完成后面的题。(6 分)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该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小题1】此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3分)【小题2】这首诗后两句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是怎么表现的?(3分)

【答案】

【小题1】 画面: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作用:以凄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 【小题2】 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 比喻,以冰心、玉壶比喻自己的高尚品格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描述画面需要注意,不能翻译一下诗句的意思就行了。考生需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要求描绘出烟雨迷蒙、寒意沁心头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由文章的题目可知,这是借景抒发内心情感的。考点:扩展语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小题2】

试题分析:末写自己对洛阳亲友的关心,而转写洛阳亲友对自己的询问。四句出人意外,不说彼此的思念之情,不说客居的感慨,单用“一片冰心在玉壶”作结,意在告诉友人,自己是决不会被功名、宝贵所诱惑。“冰心”、“玉壶”,纯洁高尚,是清廉自守的。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名著阅读(2分)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 》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 ”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答案】《飞鸟集》 零碎的思想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近代文学 【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答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名著阅读

【小题1】保尔•柯察全是《 》书中的主人公,他具有有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是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

【小题2】《水浒传》中,一些极富个性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及时雨”指的是()

【答案】

【小题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题2】宋江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解题方略: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解题方略: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填空。

(1)祥子知道偷懒、敷衍、占便宜,甚至打架,这是在(填人名)死后。(2)汤姆·索亚认为当“海盗”比当“印第安大酋长”更有前途。后来他和乔、哈克一起到(填地名)当“海盗”。

【答案】(1)小福子(2)杰克逊岛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第(1)题考查的名著是《骆驼祥子》,第(2)题是《汤姆·索亚历险记》。解答时联系具体情节,记住相关的人名和地名即可。【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诗中的流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现了春天的活力。

(2)“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两句作赏析。

【答案】(1)燕飞、桃花(2)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涧水之香,想象落花之情景,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这是一道诗歌赏析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提炼能力。仔细阅读诗句,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进行提炼即可。结合诗歌中体现春天景色的意象来解读,“流莺”“燕飞”“桃花”等都显示出了春天的活力。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是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的了解。“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一句实写涧水之香,想象落花之情景,虚实结合,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

1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⑴ 怀旧空吟闻笛赋。⑵ 少小离家老大回。

⑶《木兰诗》中写木兰在北方艰苦生活的句子是:

⑷ 由“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可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这首诗中写友情的名句是:。

【答案】(1)到乡翻似烂柯人(2)乡音无改鬓毛衰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略

第二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专项练习【2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专项练习【24】

(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诗歌。(3分)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小题1】“龙钟”、“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1分)

【小题2】此诗是诗人天宝八年赴安西途中所作,请回答此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

【小题1】⑴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沾湿; 凭:托。

【小题2】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在语境中抓住相关词语“泪不干”“传”来理解“龙钟”“凭”两词的含义。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最后两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从诗人想传信给家人报平安的内容上即可体会到诗人的感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后面题目(共4分)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小题1】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①【小题2】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

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1分)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1分)【小题2】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物)抒情。(1分)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重在分析重点字的表达效果,解此题要在深入弄清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重在分析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一般格式为: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古诗赏析

阅读古诗《己亥杂诗》,完成下列各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题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小题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案】 【小题1】政治抱负,个人志向。

【小题1】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命运的一片痴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

4.走近名著(2分)

《童年》是 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塑造了 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答案】高尔基 阿廖沙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5.文学常识。(4分)

【小题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 朝花夕拾》 的一篇是()(2 分)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小题2】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2分)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答案】 【小题1】C

【小题1】罗刹(即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曾经与孙悟空结拜过兄弟,所以孙悟空称她为“嫂嫂”;她的儿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曾与孙悟空几次交战,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2分。每问1分,意思对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特别对四大名著的知识要点加强记忆。

6.阅读白居易的《暮江吟》,完成题目。(4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①本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②真珠即珍珠。③可怜:指可爱。②

③①【小题1】 请赏析首句中“铺”的妙处。(2分)【小题2】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铺”字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小题1】热爱自然、自求外任的轻松、闲适的心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

7.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4分)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小题1】这是一首乡情词,上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烘托静谧和谐的氛围。下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2分)【小题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

【小题1】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 老夫闲看儿童打枣

【小题1】这首词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读来琅琅上口,用日常口语和白描手法,表现朴素的农村生活,勾勒鲜明的艺术形象。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略

8.填空。(2分)

“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

选段中的“我”是指(人名),从信的内容看出“我”是一个 的父亲。

【答案】“我”是: 傅雷;“我”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傅雷的了解,注意结合《傅雷家书两则》的相关内容分析。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题。(2分)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认为诗中的“落”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答案】“落”字,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仿佛秋思如皎洁的月光般洒落人间似的,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试题分析: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此处“落”字,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仿佛秋思如皎洁的月光般洒落人间似的,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下列关于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

书人的迫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都是其中的作品。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C 《故乡》选自《呐喊》。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的掌握,这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对课本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内容、作品人物进行识记好归纳概括和掌握。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公德的文字,称为“铭本”,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试题分析: 考点:文学常识

点评:对于文学常识,学生要以基本篇目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为主,可将众多的作家、作品按古代、现代、外国三个方面分类整理、概括熟记。

11.名著阅读。(1)《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 《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这些诗里集中体现了、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2)《伊索寓言》中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来嘲讽人类缺点的,《蚯蚓和狐狸》嘲笑了 ;《蚂蚁和蝉》讽刺了。

【答案】

(1)泰戈尔 ;母爱。

(2)吹牛皮说大话的人 好逸恶劳的人。【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本题考查的是《繁星》《春水》《伊索寓言》几部作品,对其中的作者、人物、情节要有准确的把握。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作“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B.《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C.《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D.唐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他通过《桃花源记》表达了对和平社会的追求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B.《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C.《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孙犁;D.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下列对《逢入京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止。

B.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所以诗人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不能自拔。

C.诗中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归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D.该诗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理解诗歌《逢入京使》的内容和主旨,可以看出B项说法不正确。这首诗前两句写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后两句一方面表达诗人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答案】

【小题1】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小题2】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侧面描写(虚实相生、侧面烘托),借涧水之香烘托桃花之香,展现出一种幽美静寂的意境。【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清新诗意的写景语言,可看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小题2】试题分析: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是侧面描写,借涧水之香烘托桃花之香,展现出一种幽美静寂的意境。

15.名句填空。(7)

(1),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3)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4)最是一年春好处。(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5),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盈盈一水间。(《迢迢牵牛星》

(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

【答案】(1)海日生残夜(2)折戟沉沙铁未销(3)便引诗情到碧霄(4)绝胜烟柳满皇都(5)瀚海阑干百丈冰(6)——(7)略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名篇默写是近几年中考的常考题,考查方式多为填空。从内容上看,这些名句名篇,或是揭示了人生哲理,或是反映了生活的真谛,或是描绘了人物的情貌,或是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这里注意重点字词“霄”等的书写。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第三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精选课时练习【5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精选课时练习【5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名著阅读(3分)

《孟子》是 ①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 ② 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 想和政治策略。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通过严密论证,提出了 ③ 的主张。

【答案】①儒 ②战国 ③舍生取义(共3分。共3空,每空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先秦诸子百家 【解析】

试题分析: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郑愁予的《雨说》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B.《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全诗意境优美而又广大深邃,是诗人的生命情感对大自然的敏锐的心灵感应,使读者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C.《夜》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全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安适、宁静的心境。

D.《星星变奏曲》是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运用夸张手法,以情景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的。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试题分析:星星变奏曲》运用的是象征手法。

3.走近名著。(3分)

【小题1】根据要求填空。(1分)

“看看醉猫似的爸爸,看看自己,看看两个饿得像老鼠似的弟弟,小福子只剩了哭。”这段文字出自作家 之手。

【小题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繁星》《春水》小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B.《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回忆了儿时和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C.在《西游记》“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铁扇公主不肯借出芭蕉扇,原因是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她的丈夫牛魔王。

D.从《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可以看出,鲁提辖虽然急躁莽撞,不拘小节,但也是粗中有细。

【答案】 【小题1】老舍 【小题1】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

试题分析:“孙悟空一调芭蕉扇”原因是僧师徒四人,一路风尘仆仆,前方有座火焰山,方圆八百里寸草不生,热气袭人,难以忍受,只有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扇灭火后才能通过。(1)句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B句中《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散文文《朝花夕拾》,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D句此情节中写到鲁提辖先安顿好金氏父女不让其受伤害再去教训镇关西,故意用激将法让对方先动手,打死人后故意不慌不忙行金蝉脱壳之计,这些皆表现了鲁提辖的粗中有细。考点:文学常识识记。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只是大致了解《西游记》的内容,对细节不一定关注。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两小题。(6分)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小题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小题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答案】

【小题1】(3分)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

【小题1】(3分)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1)学生了解诗词中常用的手法特点,明确此手法的表达作用,学生表述合理即可;(2)学生发挥想象,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合理表达即可。

5.关于《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部小说的内容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由此得绰号“骆驼祥子”。

B.祥子经历了买车的三起三落,与之相伴的是他的命运三部曲“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D.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一度产生了自杀轻生的念头。

【答案】(3分)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骆驼祥子”的来历应与“祥子从军营中逃出来,用三匹骆驼换了几十块钱”因此得名。

6.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60字左右,7分)

【小题1】“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请简述与此诗相关的情节。

【小题2】 某海报上写着“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请简要概述与此相关的名著情节。

【答案】

【小题1】鲁肃为夺回荆州,设鸿门宴招待关羽。关羽只带领十几个随从,单刀赴会,席间关羽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未敢轻易下手。结果关羽安然离去。

【小题1】林冲误入白虎堂,被刺配沧州。两公差被陆虞候收买,途中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把林冲绑在树上,想打死他。危急时刻鲁智深救下林冲,又护送他安全到达沧州府。(7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7.名著阅读。(6分)

【小题1】下列对名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本散文集,共收入了10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等就是出自这本散文集。

B.《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赚城斩车胄”等。

C.《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当时刘备依附曹操,幸得天雨打雷,刘备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D.《鲁滨孙漂流记》记述了鲁滨孙遇险后在荒岛上生活的情景,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小题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4分,50字左右)

①“虎落平阳被犬欺”,林冲在野猪林也有此遭遇,请简述相关情节。

②“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这是华佗对关羽由衷的赞叹。请概述与此相关的情节。

【答案】 【小题1】B

【小题1】①林冲误入白虎堂,被刺配沧州。两公差被陆虞候收买,途中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把林冲绑在树上,想打死他。危急时刻鲁智深就下林冲,又护送他安全到达沧州府。②关羽进攻樊城被毒箭射中。华佗专程上门为关羽疗伤,关羽一边刮骨疗伤,一边下棋、谈笑、饮酒、吃肉,感觉好不痛苦。华佗大为叹服,敬为天神。【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名著重要情节的了解。B项中应该为“关公赚城斩车胄”。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海伦•凯勒,英国作家、教育家。

B.《我的老师》的作者是魏巍,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东方》、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C.《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D.《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A有问题,海伦•凯勒是美国作家。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9.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而强烈的反战、厌战情绪。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 试题分析:这首词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所以D项是错误的。考点:诗歌赏析

点评:此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要求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既全面又透彻的理解。

10.对作家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B.文言文中“君”“尊君”“家君”分别理解为您、您的父亲、您家的父亲。

C.《羚羊木雕》文末写我独自在冷冷的月光下行走的环境描写,作用是为了烘托“我”的孤独无助和内心的痛苦。

D.《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我与地坛》。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故B项错误。

考点: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赏析《明月几时有》,完成小题。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题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2】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小题3】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不同的另一种词风吗?并举一两个作家。

【小题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情感上都很出色,请简要赏析。

【答案】

【小题1】交待写作的时间及原因

【小题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小题3】婉约 李清照 柳永

【小题4】本句运用“转”“低”“照”等动词写出了月光的游转和时间的推移,表现了词人彻夜无眠思念亲人的形象,凝练传神,情感丰富。【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首词是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苏轼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 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后,已是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诗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上片望月,下片转入怀人,即小序中的“兼怀子由”。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就是说,人间固然有悲欢离合,而月也有阴晴圆缺,这些都是自然的规律,也就是说,从古到今世上哪能有完美的事。故哲理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3】

试题分析:中国宋词流派.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 考点: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4】

试题分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即朱红色的楼阁。“绮户”即刻有纹饰门窗。“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是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写,暗示夜已深沉。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名著阅读

《水浒传》里的鲁达,绰号,他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力大无比。为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 ;为救好友林冲,大闹。

【答案】花和尚,镇关西,野猪林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鲁达”“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力大无比。为救金氏父女”即可判断小说中的人物作答。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阅读郑谷的《莲叶》一诗,完成下题。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多谢浣纱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注】此诗系郑谷告老辞官归隐后而作。【小题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对象不相同的一项是。()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C.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D.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小题2】请揣摩诗人使用叠词“差差”、“柄柄”的好处。

【小题3】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小题1】C

【小题2】“差差”形象地写出莲叶高低不齐的情景,“柄柄”生动地写出莲叶挨挨挤挤的样子,表现了诗人对莲叶的喜爱;运用叠词也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

【小题3】诗人时而在荷塘中移动小船赏荷,时而倚着门槛赏荷,看风摇荷叶,又看鸳鸯嬉莲,表现了诗人对莲叶的喜爱和辞官归隐后闲适的心境。【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由题目可知描写的对象是莲叶,C项写的是海棠蓓蕾,故选C。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差差”、“柄柄”运用的是叠词,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郑谷的《莲叶》,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这首小诗吟咏莲叶,通篇不着一个“莲”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莲。诗中不仅描写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吹来,摇动着一柄柄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婉转表达出“浣纱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诗词赏析。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再到凝望,最后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谋篇布局的精妙奇绝。

【小题2】诗人妙笔生花,佳句纷呈。请结合对“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的理解,简要赏析“割”字的表达效果。【答案】

【小题1】近望(近观)俯望(俯视)

【小题2】“割”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阴阳两种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小题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割”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阴阳两种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

15.古诗词赏析。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小题2】请解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联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诗句原意:

衍生意义:

【答案】

【小题1】神奇秀丽 高大雄伟

【小题2】诗句原意: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衍生意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写出来泰山高大雄伟、神奇秀丽的特点。

【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句的意思的理解。诗句原意: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衍生意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点睛: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进行分析,通过意象分析特征。

第四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精选课时练习【7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精选课时练习【7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后面小题。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孟浩然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注释】①定:究竟。②祓禊诗:疑指王羲之诸人的《兰亭集》诗。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春堤杨柳发”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何作用?(6分)【小题2】诗歌颔联“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与前后诗句有怎样的关联,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2分)“春堤杨柳发”触景生情,(1分)交代了春天这一时间背景,“杨柳”勾起了诗人对昔日离别情景的回忆,“发”字有绵延生长之感,(或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2分)增添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1分)【小题2】草木一句承接诗歌首联“杨柳”意象,诗人临景而生发哲思,表达心中的无奈;(2分)以草木荣枯喻人生苦短,以草木无意衬人间有情,为后文表达思念之情起势。【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从“忆与故人期”一句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了思念远方的友人的情感。然后从触景生情方面阐述“春堤杨柳发”的作用。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从“承上启下”理解即可。承接上文的杨柳无情。为后面人有情做铺垫。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②①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小题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2分)【小题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小题1】(2分)比喻、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小题2】(3分)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1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第三四两句:“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紧承上文,以重笔渲染风浪的威势。先写风涛之迅疾,仿佛如万马破空而来,瞬息千里,次写风涛气势之猛,有横压三江五湖之概。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生动形象。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诗抒写了诗人于离任途中的复杂之情。第一联写出了身处环境的险恶,第三联写出了离任途中的孤寂,末联写出了年事已高而壮志难酬的悲辛。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名著阅读,根据阅读积累仿照下列句式填空。(4分)

名篇名著是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大餐。它能充实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情感,开启我们的心智。读 的《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曹雪琴的《红楼梦》,我们看到了 学诗时的执着、用功如痴如醉;读《 》。

【答案】罗贯中 香菱(后两空略)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对名著知识及仿写的综合考查,考查较为浅显,可选性也较大。只要知道其大概内容和文学常识即可。第一个空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即可作答。第二个空只要知道“学诗”的主人公是谁即可答出来。第三个空则是可选性最大的题,知道名著及人物、事迹或形象即可写出,如水浒传,我们领会到了武松嫉恶如仇、打报不平的侠气。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4.名著导读(5分)《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小题1】《童年》是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 》。

【小题2】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 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是 的人,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答案】

【小题1】高尔基 《在人间》《我的大学》。

【小题1】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学生要学会根据命题要求推荐文学名著。

5.名著导读。(3分)

来到法兰西,你仿佛会听到罗曼·罗兰在叙述贝多芬、和托尔斯泰经过苦难和坎坷,最终成为伟人的不凡经历,高度赞美他们的品格和

的精神。来到俄罗斯,你仿佛会听到高尔基在。

【答案】米开朗琪罗,顽强奋斗;叙说自己苦难童年的种种坎坷。【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____ ___》的开篇词。其作者是(朝代)的。

【答案】《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时一定要加强文学常识的识记。

7.填空(3分)

【小题1】《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 》第二乐章的歌词,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小题2】《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它通过(谁)的视觉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小题3】《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文章,抒发了作者。

【答案】

【小题1】《黄河大合唱》 【小题1】小弗朗士

【小题1】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3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了解教材中常见的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及作品内容及主题。

8.名著阅读。(4分)

【小题1】,法国烂漫主义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和《悲惨世界》。

【小题2】《格列佛游记》中,主人公格列佛发现小人国是以________来选拔官员的;第四次出游,来到________国看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

【答案】

【小题1】雨果 巴黎圣母院 【小题1】绳技或在绳上跳舞 慧因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

【小题1】熟记课内重要的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

【小题1】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9.阅读下面这首关于十二生肖的诗,完成下题。投鼠忌器存戒心,汗牛充栋学问深。猛虎一吼山川震,狡兔三窟宜脱身。青龙腾空主祥瑞,白蛇下凡觅知音。万马驰骋芳草地,三羊开泰物候新。金猴奋起千钧棒,雄鸡唱彻万户春。义犬忠诚尽职守,肥猪满圈地生金。十二生肖轮流转,天干地支定乾坤。

【小题1】在汉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十二生肖纪年法,并用动物来记人的生年。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你所属生肖的那一句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小题2】谐音是汉字独有的特点,由谐音而派生出来的“吉祥语言”,并由此创作出的“吉祥图案”可谓丰富多彩,妙趣横生。下列含有生肖的“吉祥语言”和“吉祥图案”没有借用谐音的一项是()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2】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注意要求是用正楷字将你所属生肖的那一句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小题2】诸事顺利借用的是“猪”、马上封侯借用的是“猴”、大吉大利借用的是“鸡”龙凤呈祥没有谐音借用。

10.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小说集。()

(2)《二十四孝图》着重批判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孝道。()

【答案】(1)错(2)对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平时要注意多阅读,多积累,多识记。《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答案】诗句描写了蛰虫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喜悦(惊奇、喜爱)的心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根据诗的描写即可知道诗中描写了春夜的美景,在此前提下,分析“虫声新透绿窗纱”所表现的春夜宁静的环境气氛,以此感知诗人的心情。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小题1】“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小题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小题1】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小题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中形象的能力。答题范围是词的上阕,要求学生鉴赏上阕中描绘的形象,这类题目的答题,最好是先概括,后具体还原描绘。本词上阕描绘的是一副初春的景象,有四幅画面:陌上、东邻、平岗、寒林,学生只要展开想象,进行适当描写即可。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常见表现手法的能力。最后两句,范围很小,仔细推敲,最后两句只描写了两个物象:桃李、荠菜花,它们分别处于城中、溪头,那么可以得出结论,这里使用了对比。作者这么写,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田园自然的热爱,反之,表达了他对世俗喧嚣生活的厌弃。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②①13.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伤故旧之情。他日令人请公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后人有诗赞关公曰:“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小题1】选段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作者是。【小题2】请用简洁语言概括上面这个语段的故事内容。

【小题3】“鲁肃魂不附体”、“肃如痴似呆”,选文中这样的描述对塑造关羽的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

【小题1】《三国演义》罗贯中 【小题2】关云长单刀赴会

【小题3】侧面烘托出关羽的勇武无敌。【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名著作者、朝代作者,这是比较传统的考查题目。学生平时要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对名著作家、作品、朝代、主人公等常识要加强识记。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试题分析:这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通过名著中的著名场景或精彩情节来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或概括的能力。学生平时对名著要广泛阅读,熟悉推荐的必读文学作品,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了解作品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初步欣赏作品中的形象。该题要注意通过人物语言的描写来把握关羽的人物性格;同时能结合对角色人物的刻画,来理解侧面衬托的写法。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默写填空(4分)

【小题1】《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小题2】《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小题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15.文体及文学知识

(1)词,是____兴起的一种_______歌唱的新体诗。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一般称为“______”,后来才称为“词”,又称“____”“_____”等。

(2)温庭筠,原名__,字____。晚唐太原祁人。是____派的重要作家。

(3)《武陵春》选自___________,李清照,____(朝代)女词人。号_______,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4)范仲淹(980--1052),字____,____(朝代)____、____。苏州吴县人。范仲淹在___、__、__等文体创作上均有名篇传世。

(5)苏轼,____(朝代)____、____。字____,号________,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是“_____大家之一”,与父____,弟____合称“____”。

(6)辛弃疾(1140--1207),字____,号____,著有_____,存词600多首。强烈的_____思想和____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答案】(1)唐五代; 配合音乐; 曲子词; 诗余; 长短句(2)岐; 飞卿; 花间(3)《李清照集校注》; 南宋; 易安居士;(4)希文; 北宋; 政治家; 文学家; 散文; 诗; 词(5)北宋 文学家 书画家; 子瞻; 东坡居士; 唐宋八; 苏洵; 苏辙; 三苏(6)幼安 稼轩; 《稼轩词》; 爱国主义; 战斗;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记死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第五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精选专项试题练习【1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精选专项试题练习【1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惟利是图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B.《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光是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C.《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字敏轩,选入本册书目的是《范进中举》。

D.《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表:古代向君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D句错误,《出师表》不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阅读下面古诗词。(4分)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注解】当路,当权者。假,提携。

【小题1】本诗哪一联是全诗的重点,也是枢纽()(2分)A.首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

【小题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尾联表明诗人归隐的坚决。

B.首联写落第后的景象。“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心情。

C.颈联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愤恨之情、心酸之泪。

D.颔联写惋惜之情,“惜”表示作者与王维断绝往来实属无奈之举,也显示了诗人的矛盾心情。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试题分析:这两小题可以结合起来分析,全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才不遇的嗟叹,“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正是表达了诗人这番感慨,所以第一小题选C。第二小题D句的分析是错的,“惜”不是表示“矛盾”的心情,是表达对友人的“依恋”之情。考点:赏析诗歌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赏析诗歌的方法掌握不好,所以本题学生难选。赏析,比之一般的分析句子,要细致些要生动些,细致,即要分析写法方法、关键词的妙处,句子表达的含义;生动,即分析的语言要有情感色彩,要有描述性,多形容多修饰,带有“赏”的特点。

3.阅读下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5分)告别母校

【答案】示例:“告别母校”是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主要表现出了学子在离别母校时的不舍之情。诗歌的第一、二诗节通过“鞠躬”、“呼唤”、“挥手”、“脚步”等意象表达另外我对母校的不舍之情,第三诗节通过回忆,展现了学子在母校的生活,为下一诗节的事情奠定了情感积淀。最后一个诗节诗人进行告别,通过“不负重托”等词表现了自己的一定要努力拼搏誓言。全诗情感真挚,运用多个意象,通过现实和过去的交叠,展现了诗人对母校的深深不舍之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试题分析:整体看去,诗歌写了“告别母校”时,对校园中种种生活情景的回忆、离别前对母校的不舍及“不负重托、展翅飞翔”的誓言。全诗流露出对母校的不舍之情。从语言的角度,第一节的动词运用很有特色,如“鞠躬”、“呼唤”、“挥手”“频频回望”等词语,既写出了离别时对母校的不舍,又为下节诗的回忆做了铺垫。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点评:对于诗歌的赏析,主要是欣赏诗歌的语言之美、意象之美、音韵之美、画面之美、手法之美、构思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等。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能自由地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词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B.“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形象于大胡子”。

C.以故事情节的叙述为中心,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这就是小说。

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一诗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C中应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这就是小说。

5.诗歌鉴赏:4分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题1】标题中的“送别”二字应该怎样理解?2分 【小题2】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

【小题1】“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作者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能够说出故乡的水送行舟这一意思即可)

【小题1】衬托 1分 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1)理解诗歌“送别”主旨;(2)赏析诗歌手法。

6.下列各选项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故乡》是一篇选材于作者亲身经历的小说,以“我”回乡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描写旧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遇与精神病苦。

B.《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C.《关雎》、《蒹葭》都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按体制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D.《论美》选自《培根论人生》,作者弗兰西斯•培根,法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培根应是英国人。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与朱元思书》的“书”、《童区寄传》中的“传”、《黄生借书说》中的“说”《小石潭记》中的“记”等都是古代文体。

B.现代文《三峡》的作者是余光中,通过对三峡的美景、历史进行描述,表达对三峡的喜爱以及引发的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索。

C.文言文《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课文主要写三峡在不同季节的各种景色和雄峻的气势。

D.《西江月.遣兴》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借酒浇愁,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答案】 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现代文《三峡》的作者是余秋雨。

8.对《格列佛游记》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作品,它讲述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B.作者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C.小说第三卷,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岛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殖民统治,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

D.小说虽充满童话色彩,但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作者借游记和外人之眼来评议自己国家的现状,隐藏着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 “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指的是慧马国。

9.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完成小题。(4分)

【小题1】鲁迅《朝花夕拾》中,刻画了很多人和物的形象:有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人名);也有让作者厌恶和仇恨的动物(动物名)。(2分)【小题2】阅读下面的寓言,回答问题。(2分))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上面这则寓言选自《 》,它的寓意是

【答案】 【小题1】(2分)范爱农 猫

【小题1】(3分)《 伊索寓言 》 寓意是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就找借口说时机未成熟。(意思相似即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略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4分)绝句 宋朝•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①〔短篷〕有篷的小船。②〔杖藜(lí)〕拄着拐杖。杖,拄着。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坚硬,可做拐杖,称藜杖。

【小题1】诗中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作者游兴正涨的句子是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陆游的两句诗,将杏花和春雨联系了起来,《绝句》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它是“

”。(2分)

【小题2】学了此诗后,有同学来了下面一幅画,与诗的内容相符吗?为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小题1】示例一:符合。画中一老太爷拄着手杖走过桥,向东而去,与“杖藜扶我过桥东”一致;画中柳枝在微微地拂动,与“吹面不寒杨柳风”一致。

示例二:不符合。画中的所有树木都青葱欲滴,不见有一棵“古木”,也不见“短篷”;虽然画中有杏花树,但太矮小,也不见杏花落下,连地上都找不到一片杏花,更不要说有“杏花雨”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略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其后的问题。(5分)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小题1】.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D.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小题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小题1】B(在西京是看不到烽火的,这里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小题1】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卫国立功的豪情壮志。【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略

12.名著阅读。(2分)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以上这段文字出自鲁迅先生《五猖会》,父亲让“我”背《_ 》,让“我” 感到痛苦。

(2)《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 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

【答案】(1)《鉴略》(2)迎神赛会,【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近代文学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记忆,只要阅读过《朝花夕拾》就很容易答出此题。即使没有阅读完《朝花夕拾》,人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名著导读的内容中,选择了《五猖会》的阅读。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5分)陇西行 陈 陶 ②①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①陇西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塞战争。②陈陶:唐朝诗人。③貂锦:将士。【小题1】从诗歌的一、二句中,你读懂了哪些主要内容?(2分)【小题2】联系诗歌内容,简析“犹是”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

【小题1】

一、二句写将士们的忠勇,(1分)战事惨烈、丧亡甚众。(1分)

【小题2】丈夫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中盼他 早日归来团聚。(1分)“犹是”把残酷的现实与妻子的美 梦连接在一起,产生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誓扫匈奴不顾身”写出战士的英勇,奋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写出战争的伤亡惨重。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整首诗歌的感悟,抓住关键词理解,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河边骨是梦里人。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③1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简称《国策》,为国别体史书,由汉代刘向整理改编而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著,是我国最早的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记事详备、文辞优美,《曹刿论战》就是其中的名篇。

C.《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305首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蒹葭》一诗出自“小雅”,表现了少女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D.《论语》、《孟子》均为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辑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语录,而《孟子》则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论。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蒹 葭》一诗出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而不是“小雅”。考点:文学常识

点评:文学常识涵盖面广,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典故等,在平日学习时需要进行整理,帮助记忆。15.阅读下面诗歌答题。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 答: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 答:

【答案】①倦梳头,泪先流;②又多又重。【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词语理解题,这种题型是要求理解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解读、联系作品内容解读;联系当时社会实际解读;联系自身经验解读。通过多方面的“联系”,并深入思考,对古诗文词句的解读就会正确而深刻得多。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②试题分析: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下载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专项练习【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专项练习【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