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国观后感(评曹操)
[三国观后感(评曹操)]
我本想把全部看完再写这篇有感的,不过到今天晚上为止已经差不多快结束了,讲的是三国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站“彝磷之战”,刘备vs孙权,以刘备失败而告终,刘备病死白帝城,从此蜀国元气大伤,三足鼎立局面确立。基于后面的故事对我来说并不是非常有吸引力所以就先写写,不然怕到时候想写时没感觉了。
三国里面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可能大家对曹操的形容最多的是“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奸臣”,而民间所传是那个“大白脸”的大奸臣曹贼。我个人认为曹操绝对是个英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歪曲事实,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我想之所以后世很多文人都喜欢骂曹操,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觉得他“不正统”,认为他“名为汉臣,实为汉贼”,照我说这些文人是自诩清高,口是心非,其实他们很多人心里肯定是对曹操佩服的不得了,举个例子,就像我们读初中或高中的时候,老师说不能早恋,辩论赛时很多学生都不赞成早恋,说早恋怎么怎么不好,其实我想那些人在骨子里都是想谈恋爱的,说不定他们冠冕堂皇的在说时已经在对某女生yy了,读后感《三国观后感(评曹操)》。。东汉末时期,天下动荡,群雄逐鹿,诸侯割据,天下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而此时的汉朝早已名存实亡,按照历史规律来讲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强权来一统天下,曹操有抱负,他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只能说明他聪明,有谋略,“时势造英雄”,曹操是那个时代的需要,是时代造就了他,我想即使没有曹操这个人也会有其他的人来取代他。而世人一直以他篡汉为名对他口诛笔伐,这其实就是人“虚伪”的一面!后世文人骂曹贼不是不敢真实表露自己就是为了迎合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是为了给人们带上精神枷锁,要人们做顺民,不得造反。个人认为曹操胆识过人,谋略出众,有治国安邦之才,说其有帝王之气绝不为过;曹操爱惜人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也许有人说曹操爱猜疑,我想人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曹操那句“宁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我们暂且不说这句话的真伪,即使曹操说过,从道德层面来讲是有瑕疵,但我觉得即使是真的那么在那个动荡的战争年代,弱肉强食,曹操能够说这句话说明他真的适应那个时代,是个强者。其实每个人都有弱点,曹操并非神人,要知道圣贤也有犯错的时候何况是他。我们不能单单从他性格上的一点瑕疵而否定这个人。
我喜欢曹操除了他那杰出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外很重要一点是他的诗词。曹操的诗词真可谓气吞山河,不说别的,就说他那《短歌行》就足以让天下文人敬佩的五体投地,我想若不是有王者之风是绝对写不出如此有气魄的诗,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次他的这首诗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第二篇:三国曹操读后感
三国曹操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日籍华人陈舜臣先生的作品《曹操》,我对曹操这个人又有了新的认识。
每当人们想起曹操,就会想起白脸奸臣,想起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可读了《曹操》后我明白了,这只是对曹操的片面评价个很有本事的人,在政绩上,有过一定的贡献。比如:经过战争的冲洗,中原地区出现了白骨蔽平原的悲惨景象,农业生产遭受极其严重的破坏,是曹操采用屯田方针,才使中原农业得以恢复。
还有,曹操打破了汉末以来依照门第高低用官吏的标准,宣布重用那些出生微贱、门第低下,虽有偏短但有专长的人,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是生活有些小缺点的人,都可以量才任用。如:曹操手下的张辽、徐晃……他们虽然出身低微,但有一技之长,都被提拔成了大将。
曹操不仅爱惜人才,而且在战斗中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把被动改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比如:公元199年袁绍想以10万大军的优势兵力,一举消灭曹操。曹操那时才两万兵力,当他得知敌人要发动总攻时,同谋士分析形势,利用了袁绍的弱点,平定了北方。
通过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知道了怎样看一个人。我还要提醒大家,以后可千万别轻易说曹操是一个大奸臣了,在我心目中,他可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最后,我得到了一个结论:凡事不能只看片面,一定得看全面。
三国曹操读后感(二)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说的正是曹操。
在文学史上,曹操是大诗人,做出了重大贡献,故有三曹之说,其诗也至今传诵,流芳千古。
而在军事、政治上,曹操却是失败者,故后人称之为奸雄。如果除了官渡之战外,都以败局收场。曹操的失败,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也正因为他心胸狭窄、疑伸疑鬼、一意孤行。
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中曹操疑伸疑鬼、贪身怕死,使一代神医华佗冤死在狱中,《青囊书》也从此失传。
曹操骄傲自大,心胸狭窄,心理容不下别人,杀杨修、祢衡就是实例。杨修聪明过人,口才又好,但他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对于曹操也毫无顾忌。因而曹操十分讨厌杨修,心生杀念,把杨修赶尽杀绝。
而祢衡学富五车,记忆力惊人,思维敏捷,而且为人正直,有胆有识,嫉恶如仇,伶牙力齿。在曹操面前毫不客气地数落曹操手下的虾兵蟹将,令曹操恼怒不已,祢衡面不改色,尖嘴薄舌地说曹操不分贤愚,是眼睛脏;诗书不读,是嘴脏;不听劝告,是耳朵脏;不懂历史,是身体脏;不容诸侯,是独自脏;想篡权,是心脏!奸雄曹操也容不下祢衡,挟走了祢衡。
曹操的品质、野心、肮脏也被暴露无遗!
一读到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曹操的文学贡献也被历史尘埃所淹没,这尘埃好比是人们对历史中曹操的评价,奸雄也成了曹操。千古留下的骂名也不由得令人摇头叹息,感到悲哀!
三国曹操读后感(三)
今天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有一个让我喜欢又让我讨厌的三国人物一曹操深深地吸引了我。人们提起曹操,我就会联想到一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说他是奸臣,主要体现在他的疑心太重了,在刺杀董卓失败后,他结交了陈宫,躲到了他的亲戚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出去打酒招待他们。他却坏疑吕伯奢一家要打他们,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更可恶的是吕伯奢打酒回来途中遇到了曹操,曹操一下就杀了吕伯奢,还理直气壮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最终陈宫因为此事而离开曹操。这是我讨厌曹操的原因。
但是我们只看到曹操的阴险狡诈的一面,却未看到他冶国有方的另一个方面,曹操其实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经过多年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于是曹操积极召集老百姓,编成组来开荒种地,屯田农民直属国家管理,可以不服徭役,收获时只交给国家四至五成的粮食,边防将士守边种地,收获的粮食全都上交给国家。由于曹操此举,才使中原农业得以很快的恢复。
此外,曹操的善于用人也是很突出的一个优点。他宣布重用那些出身彽贱却有专长的人。如曹操手下的张辽,徐晃等虽然出身寒门,但却被曹操重任,使他们的才华不被埋藏。
这就是让我喜欢又让我讨厌的三国人物一曹操。
第三篇:读三国,品曹操
读三国,品曹操
这是我的一篇演讲稿,跟大家分享下:
中华五千年历史,如浩瀚的大海,任你学富五车,也不能穷尽他的底蕴。又如一幅幅画卷,你可以随心所欲,欣赏他的每一道风景。如果你想汲取智慧,就回到先秦,孔孟庄周,诸子百家。如果你热爱诗歌,就回到唐朝,和李白对酒,与杜甫高歌。如果你喜欢英雄,那就翻开三国。东汉末年,汉失其鹿,群雄逐鹿中原,文韬武略,各显其能。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周公瑾英姿俊朗,年少轻狂;赵子龙长胜不败、勇冠三军;关云长义薄云天,气贯长虹;每次读三国,我都能融入其中,化身孔明,化身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风生,巧用计谋,指挥若定,感受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气魄。
三国之中,我最喜欢曹操,喜欢他为杀董卓,舍命献刀的气魄与勇气,喜欢他收留刘备,义释关羽的胸襟与度量;喜欢他诗中大气磅礴,狂放不羁的热血与豪情;喜欢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谋略与智慧;喜欢他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自信和霸气。我更喜欢曹操的笑,他的一生始终在笑,看到大臣们为讨董卓无计可施而嚎啕大哭时轻蔑的笑。听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时超然的笑。越是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他越是情不自己,仰天长笑。濮阳之战,他被吕布打败,身受重伤,命在须臾,仍然面色不改,笑容依旧。潼关之战,被马超追赶,割须弃袍,绕树而逃,仍然挥鞭纵马,大笑不止。赤壁大战,他损失惨重,狼狈逃走,三次经过峡谷险峻,都在马上扬鞭大笑:“周瑜无谋、孔明少智。”他笑的豁达,败的坦荡,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再来,厉兵秣马,重整旗鼓,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败袁绍,马踏塞北,剑抵辽东,威震天下,笑傲苍穹。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笑周瑜,若你有曹操胸怀和度量,不会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壮志未酬,饮恨而亡。笑刘备,若你有曹操的豁达和坚韧,不会白帝托孤,留下千古遗憾。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我喜欢曹操,喜欢他在失败面前的豁达与豪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喜欢曹操,喜欢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坚韧与执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时光荏苒,千年之后,另一位伟人毛泽东写诗赞颂曹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邀一轮明月照往事,品一壶浊酒煮英雄。看的尽的三国,读不完的英雄。我喜欢曹操。
第四篇:三国人物点评——曹操_600字
三国人物点评——曹操_600字
曹操,诸位必定是再熟悉不过了。今日,我们便来聊聊这位乱世之奸雄。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三国演义》里对曹操的描述可令人不敢恭惟,特别是在“曹操误杀吕伯奢”那段中,曹操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更是令人毛骨悚然。心想:这人怎么这么狠那?
可是当我们从一个方面来看曹操:曹操是西门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又和袁绍共同集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绍、吕布、袁尚、袁谭、刘表、马超等割据势力,挟天子以令诸侯,并统一北方,这样的人又何尝不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大野心家呢?
许子将曾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当然,所谓奸雄、奸雄,就是要奸。“奸”在曹操看来可不是骂他当年曹操和袁绍决战于官渡,因惧怕袁绍的大军,曹营中有许多人私下给袁绍写信,希望可以保全自己一命。
没想到曹操后来竟一举得胜并搜出了那些宦官员的私通信件.正当大家惶惶不可终日时曹操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烧光所有私通信件!这招真是“奸”啊!既表现出了自己“慈悲为怀”还让自己的部下对自己更加死心踏地.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孙权的江山是继承下来的只有曹操的江山是自己打下来的.”没错作为一个军事家就是要狠狠不下心就会被别人吞并、打败.现在我们再次回顾“曹操误杀吕伯奢”事件发现其实曹操这么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若果吕伯奢一家真是要谋害曹操而曹操却心慈手软恐怕历史就将被改写!
曹操虽“奸”却是合乎常理的“奸”.一名卓越军事家应具备的“奸”.当他的奸诈终使他成就了一番霸业时我们不由惊呼:“曹操真奸雄也!”
第五篇:曹操才是三国真英雄
曹操才是三国真英雄
看了多遍的《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也看过不少关于三国的资料。总的来说,对于三国这段特殊的历史,我是很有兴趣,同时也有不少的感慨。三国可以说是第二个战国,只不过这次只有三雄。三国和战国都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事实却是诸侯、军阀割据混战。更为重要的是,三国也涌现了在军事、兵法、谋略、外交、文学等方面的优秀人才,而且围绕这些人的事展开了整个三国,这都与战国有许多相似之处。
要还原一个真三国,应该去看陈寿著的《三国志》,那才是正史,基本是可靠的。至于《三国演义》,那只是小说,很多故事都是虚构的。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少人知道《三国志》,对于三国,大多数人还是简单地说曹操是奸臣,刘备是正统。显然,这是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由于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宣扬的正是这种思想。这是很错误的。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真英雄,没有他,便没有三国。正如曹洪所说“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诚然,是曹操造就了三国。对于曹操,我是很敬佩他,不论是他的人格,还是他的才智,都令人叹服。只有他,在那个乱世,做一个真霸主。
三国出现了许多优秀人才,然而,我认为只有曹操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从讨董卓,编青兵,迎献帝,攻徐州等,一路戎马,胜多败少。鏖战官渡,大败绍众,之后便开始统一北方的征程,最后大破乌桓,勒马碣石,以观沧海,何等威风。如此方显英雄本色。
谁是英雄?曹刘?孙仲谋?我看只有曹操是英雄。刘备,曹操视其英雄,天下人呼为皇叔。然而,他做的又是什么事。狡诈的取得荆州,而后又夺得益州,荆、益两州的州牧都是他刘家人,他以忠厚自居,行的却是夺自家人的地盘,而且是以狡力取得,实在令人不齿。也许,在那乱世之中,想成就大业,都必须虚伪狡诈,似刘备这样的方法夺人城池,不是英雄作为。至于孙权,他只能说是守业之主,靠的还是他父亲,哥哥的那班人打下的基业,之后便很难有进展。不过,孙权在那乱世中,能守住江东那么久,也是很不容易。
曹操开创了三国时代,然而,只有他没有称帝,魏武帝是他儿子强加的。曹操的志向在他的《让县自明本志》里面有提到,他说最初只想做汉征西将军之类的官就满足了,没想到时势把他推到了历史的顶峰,让他取得了丰功伟绩。
曹操是真英雄,对历史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却背了奸臣这一骂名,何时才能洗去?叹叹。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斯人已远,吾将何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