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录精品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 高 娃 课前交流
师:我的名字叫高娃,猜一猜我是来自什么地方的老师? 生:我猜老师来自内蒙古。师:为什么?
生:我在电视里听到过高娃一般都是内蒙古的名字。师:有没有人知道高娃是什么意思
生:我猜老师的父母是希望你尽快长高,高大,你的知识也每天在成长当中。
师:你的猜想我的父母包好这美好的祝愿。可是高娃这两个字来自蒙语中的词语,意思是美丽。师:教学生用蒙语问好
师:我们来聊聊天。512大地震哪些报道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有个小男孩自己被压在废墟底下,还唱歌,让营救的队员不紧张。生:有个小男孩躺在担架上敬礼。
生:有个小女孩自己跑到半路后来回去叫同学,埋在废墟下。生:有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背为孩子挡住了坚硬的石块。
生:一个父亲从下午就开始挖,只用一双手,一个人默默地挖,……第三天夜里终于挖到儿子,儿子已经死了。他抱着儿子坐了一夜。师:听了他的介绍,天底下所有的人都会为父母之爱感到震撼。有一年,在洛杉矶发生了同样大的地震,我们就去看看这次地震中发
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上课
师:这册书第6单元安排了一组有关父母的文章。默读导读,看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的要求。
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自由读课文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标上自认段,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生:自由读书 【出示词语】 洛杉矶 混乱 昔日 疾步 保着 瓦砾
血丝 血迹 破烂不堪 颤抖
师: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非常动情,这些生字你能都读准确吗?谁来读第一行,生:洛杉矶 混乱 昔日
师:第二行。生:疾步 保着 瓦砾
师:也读得非常准确。疾步的“疾“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在这个词中选第几个。生:第四个。师:疾步是什么意思? 生:迅速走过去。师:第三行
生:血丝 血迹 破烂不堪 颤抖
师:黄色的字“血”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谁站起来读。生:血丝 血迹 流血
师:看看生字中哪个字非常难写。生:颤抖的颤。师:为什么?
生:下面的日怕多一横。生:破烂不堪的堪难写。
师:拿起笔,打开生字表,在你认为难写的字下面写一遍。生:写字
师:回顾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挖开瓦砾寻找他的儿子,结果找到了儿子。
师:谁再来说?
生: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为了寻找他的儿子,不顾消防人员和巡警的劝告,挖得双手流血,儿子终于解救出来。
师:你对事情的结果很关注。那么这对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生:父亲很伟大的,儿子很善良的。师:请你把这两个词写到黑板上。生:父亲伟大,儿子坚强。师:也请你把这两个词写到黑板上。
生:父亲做事坚强,坚持,一直挖了38个小时,儿子是善良的人,先不救自己,先救同学,他们之间的信任解救了自己,解救了同学。师:孩子你是个对文字很敏感的同学。生:他父亲很勇敢,不怕大爆炸,去找儿子。
师:正如同学们讲的,作者也在课文最后用一个词概括了这对父子。哪个词? 生:了不起。师:板书 了不起
师:你刚才说这位父亲非常勇敢,把这个词语写在这里。好不好。
师: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哪些文字深
深感动了你,让你觉得这位父亲很了不起,用波浪线画下来,简单写下你的感受。师:交流一下。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正音“血丝”。师:你再来读这两句。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这两句话还深深打动了谁?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师:还有谁,你来读。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父亲为了救儿子不顾一起去挖。生:他不顾艰辛,为了救儿子,也在努力地挖。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父亲的挖掘的艰辛。生:他挖了8小时,时间很久。师:他一共挖了多长时间?
生: 36个小时。
师:36小时有多久,算算,一天半的时间,两个白天,一个黑夜啊,这么长的时间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用意何在。
生:这样可以体现父亲挖了好长时间。师: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个句子。
生:(缓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你为什么读这么慢? 生:因为挖得时间很长。生:体现时间很漫长,很艰难。师: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在这个过程中,父亲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吧,他一定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危险吧,那从他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呢?你能想象出他的动作、神情和他的内心吗?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师:父亲在用力挖着,在这个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那位父亲用不满血迹的手在瓦砾堆上使劲地挖,布满血迹的眼睛在努力寻找他的儿子,时间过得很慢,也很艰难,他的衣服破烂不堪,但他仍然在挖。
师:流血的岂止是父亲的双手,还有他的内心啊。
生: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他心里想着的只有儿子,衣服破了,他依然坚持着没有放弃。
师:除了儿子,父亲此时心中完全忘了自己的安危。
生:这位父亲拼命地挖,一块石头接着一块石头挖,正是他想救儿子的心,让他忘记了伤痛,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寒冷。
师:看似简单的几个数字,却让我们通过想象体会到多么深刻的内涵。这不是简单的数字罗列,而是作者的匠心独运。让我们一起带着我们的感受齐声读读这段文字吧。
生:(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文中还有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生: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为什么这两句话深深打动你?
生:因为父亲为了救孩子,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
生:“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位儿子知道自己能出去了,可是他还是要最后出去,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感动。
师:说的非常好,可是刚才老师让你们说哪些句子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生: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这位父亲不顾他人的劝告,心中只有儿子,想救儿子。
师: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好多人都在劝告,只有父亲在挖。生:从第五自然段: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师:同学们,静静凝望这段文字,你有什么问题想来问吗? 生:同样是孩子的父亲与母亲,为什么只有一位父亲在挖,而其他人没有作出行动。
师:你很善于提问,非常好
生:我想问一下。这些路人为什么说太晚了,没有希望。生: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师:谁还有问题?
生:有好心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没有希望了,他们的孩子也在废墟底下,为什么不去挖,而是拉着这位父亲?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有价值,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这位父亲?
生:因为他们不相信这么大的地震孩子还能活下来。
师:多大的地震 生:非常大的地震
师:你从哪里知道这是大地震,读课文中句子。
生:有一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师:你能联系上文来理解非常好。
生:因为随时可能会发生大爆炸,如果没找到他,自己还赔上一条性命。
师:你能不能说为什么其他父母此时不来?
生:因为如果发生大爆炸,自己的儿子没找到,倒赔上自己的性命。生:他们没有这对父子之间的约定。
师:如果没有平时的真诚交流,怎会有此时震撼人性的行动。没有人来帮助他,其他的父母也同样爱这自己的儿子美女儿,可他们此时都已经绝望了,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这段话
生: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师:为什么父亲眼睛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生:他希望有人帮助他,找到他自己的儿子。
生:他用祈求的目光看着他们。
师:他的心中只有儿子,同学们注意到了他此时的神态。老师也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父亲会留下来挖,他心中怎么想的? 生:因为他爱他的儿子。
生: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他,儿子还活着。师:为什么他认为儿子在等着他?
生: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这就是父亲36个小时一直不停地挖,他心中记住对儿子的承诺。一起读。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这是父亲对儿子爱的承诺,也是父亲对儿子爱的誓言。读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同学们,父亲用生命和鲜血来诠释一句朴素的爱的语言。经过38小时的挖掘,父子终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你是否发现文中这些深深打动你的语句都是围绕父亲的哪些方面来写的,结合单元导读来说说。
生:他想救儿子的念头。
师:他的这些想法你是从哪些方面的描写中看出来的。生:时间描写,语言描写,还有动作描写。师:作者就是%D
第二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地震中的父与子》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细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2认读生字词。
3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会用概述主要内容。
二、合作交流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师:能说说图片反映了什么事吗?(板书:地震)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一下你的感受。(惊心动魄、令人恐怖、残酷、惨不忍睹、损失惨重„„)
师:是啊,地震是那么地残酷,它使很多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1月17日,一场里氏6.6级的地震侵袭了美国洛杉矶,在地震中,有一对父子用他们的真情,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出示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为使学生入情入境,我选取我国唐山大地震、巴基斯坦大地震、洛杉矶大地震的图片及文字说明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图片直面感受地震】
(二)、交流预习收获
1、我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大家预习得很认真,老师检查
洛杉矶 混乱 昔日 废墟 爆炸 瓦砾 砸着 颤抖 疾步
2、回想刚才的一组图片,你觉得从图片中可以读懂哪几个词语?
3、快速浏览课文
(1)、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
(2)、在这场地震中,父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3)、读了文章,你觉得这对父子怎么样? 小组之间就此问题进行讨论(1)、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
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30万人,不到四分钟,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请女生 A读这个句子)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今日是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请男生A读这个句子)
(2)、在这场地震中,父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有一年,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父亲从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他的14个同学,父子俩终于又团聚了。(其实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能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说清楚,那就是更明白了。谁愿意再试试。)
(3)、师;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生: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师板书)齐读。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
【设计意图:中年级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整体入手,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有助于他的阅读理解。】
三、品读体验(细研父亲的了不起)
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默读课文1—12自然段:
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父亲的了不起?画一画,可以在句子旁写写自己的感受
1、刚才读的很投入,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指名答
师:你说的太好了,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咱们一起来感受下父亲的了不起。
默读第十二自然段
1.体会父亲独自挖了很长时间。师:38小时到底有多长? 2.体会父亲很坚定。
师:这可不是普通的两天一夜呀!在这段时间里,父亲经历了什么,你们看到了吗?在课文中找一找。
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有消防队长、警察,还有路过的人)
师:咱们看看父亲是怎样回答的。(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我发现父亲的三句话都是差不多的意思,而且最后两句话还一模一样。)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来说说看。
(第一句话有点恳求的心情;第二句我感觉这句话里有急切的感觉。怎么体会的?再晚一点,儿子可能就有生命危险。他很想救出他的儿子,心情非常焦急。第三句,有一点生气。父亲听到警察的话,肯定这样想:“我的儿子还在废墟里,你却让我回家?”“你不是来帮我救儿子的吗?)
师:同学们不仅读出三句问话的不同语气,还分析了父亲的所思所想。真的,透过父亲这简简单单的三句问话,我们读懂了父亲这么多让人揪心的起伏变化,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老师和大家合作,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看大屏幕,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师:(引读)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生:(读)谁愿意帮助我?
师:(引读)消防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引读)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齐读三句话(注意语气)
我们还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师:38小时,父亲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8小时过去了,父亲一直在──(生:挖)12小时呢──(生:还在挖)24小时„„36小时„„他挖了8小时,1
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到处都是血迹,这就是父亲,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在这36小时会发生哪些触目惊心的场面,请闭上眼睛想想?放音乐。
这是包含着血泪的情啊,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样一份令人心痛的爱啊,我们一起来读读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们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执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有层次的朗读,感悟到语言文字的内涵。叶老主张,读书不能拘泥于文字,而应当驱逐着想象来看,看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能领会到它。因此在教学时,我依据学生思维导向,引领他们穿梭于语言文字中,想象联想,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文章重难点。] 4.体会父亲的艰辛。
师:你们看到他疲惫成什么样子了?大家都读读这句话,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看出父亲没吃没喝,没休息,身上还受了伤,教师适时引导)
师:哪儿让你们想到父亲肯定没休息过?
师:没吃没喝更没睡,眼睛全都熬红了,同学们读一读。师:衣服都剐破了、磨烂了,大家自己读一读。
师:伤痕累累,怎么会这样呀?
师:为了救儿子,父亲什么也不顾了。请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再读一读吧。
36小时的挖,我们看到了父亲——齐读:出示句子: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就这样不停地挖,挖了36小时,还要挖,因为当时父亲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是什么念头?(儿子在等着我。)这个念头源于父亲对孩子的一句承诺,什么承诺?
[设计意图:其他人都离开了,只有这位父亲坚持着自己的信念,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3.体会父亲的信念。
1.师:都是父母,他刚来到这里时也曾跪在地上大哭,但他现在怎么就这么不听劝呢?
(学生自由读书找答案:父亲想到自己对儿子的承诺)师:都读读这句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自由发言)
师:不论发生什么,想想会发生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现在发生什么了?(生答:地震)
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怎么理解?(学生围绕“父亲的信念”自由发言)
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人们都来阻挡他,劝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责任、信念、爱、决心、不离不弃„„)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就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师:一直坚持着,你怎样读?父亲在绝望痛苦时,想到常对儿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心情?自己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学生的个人阅读,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让学生的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师:(总结)我们分别从作者所描写父亲坚定、执着、信念这几方面,看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同学们,你们佩服这位父亲吗?
2、师: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
(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3、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学生在音乐中写话。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已经写完了的同学的话。请你动情地读给大家听。父亲靠这句话支撑,儿子又是靠什么鼓励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儿子是怎么对父亲说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儿子的心情)是谁给了儿子力量?(父亲、父亲的话),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设计意图:紧扣重点词句、语段,通过字面的感知、感受、感动,获得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感情,从而有所感悟──伟大的父爱能给父子两人巨大的勇气,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四、巩固延伸
1.同学们在我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想起了一本我曾经看过的书《感悟父爱》,在序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很感人,很有哲理,我想从给大家: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让我们永远记住——父爱如山!父母亲的怀抱,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家。我们活在父爱如山的背上,活在母爱如海的怀里。
2.师:我们是幸福的,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在地震中帮助同学,鼓励同学的。
下课。
[设计意图:语文学科具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阅读教学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为营造课堂气氛,选取适合情境的音乐。为凸显语言文字的感染力,选择重难点句制成幻灯片,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朗读,走进父子二人的内心世界。在课外延伸环节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感受现实的父爱,使学生更能体现父爱的伟大。本堂课,是《地震中的父与子》精读课文的第一节课,重点突出在父爱的伟大] 板书设计: 地震
坚定 了不起 执着
信念
第三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课前活动:音乐起,出现大屏,听一首师: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生:这首诗写的是我和爸爸的事。师:你能说说你的爸爸吗?生:有一次我生病了,爸爸背着我去医院,爸爸虽然流了很汗,但是一句话都没有说。师:你的心情怎样?生:很高兴。生:我爸爸工作很累,但是还是坚持给我煮饭吃。师:真是一个好爸爸。生:每当我有数学题不会做的时候。爸爸总是很细心地教我,我知道了爸爸很关心我的学习。师:看见爸爸这么关心你的学习,你会怎样?生:有一次雨下得很大,爸爸把伞给我,爸爸的全身都湿透了。师:我相信,当你长大后,一定会把这把伞倾向爸爸那边的,对吧?生:是的。生:我爸爸才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常常让我做事情,刚开始,我很恨我爸爸,到了五年级,我知道师:你明白了爸爸的用心,这个孩子就在爸爸的这种爱中渐渐长大了。师生问好师:同学们,今天我将一块儿学习17课生: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有这么多的父与子,为什么单独写这一对?师:还有什么问题?生:这一对父与子最后怎么样了?生:这一对父与子关系是怎样的?师:以上两个同学的问题可以合成一问题。生:地震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生: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师:问得真好。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生:小声地自由地读课文。师:这篇课文写了一场怎样的地震呢?生:生读课文第一段。师:说得很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如果语速再慢点儿就更好了。师:在地震中,许多楼房都成了废墟,出现大屏影音资料。(看半分钟)师:这一场地震中,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情。父与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刚才这位同学提出来的。生:一位父亲安顿好自己受伤的妻子,去救儿子,许多人都阻拦,随时有大爆炸的危险,父亲不顾危险和阻拦,一直挖下去,38小时过后,终于挖到了自己的儿子和他的同学,父亲对儿子的爱是很深的。师:你概括非常好,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生: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师:你关注到了课文的结尾,你真会读书。板书:了不起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师:请大家默读思考,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再你的四人小组中讨论。注意读书的姿势。师: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先请同学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再说一说自己的体会。生:读句子:师: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有这么深的体会,刚才你知道他挖了多少个小时。师:父亲在不停地怎样。师:多么了不起啊,还有谁找到了一些句子,也谈谈你的体会。生:读句子。师:这位同学能一边想象一边读书,很好。他挖师: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好象看到许多父母挖了一阵后就许弃了,可这位生:我好像里的钢筋把父亲的衣服都划破了,碎玻璃破师:对这段话你还有什么疑问吗?生:在这不过是36个小时,父亲完全可以在家里吃饭、睡觉,为什么他要师:他想问的是什么力量支持父亲挖了却36个小时。生:为什么课文写了8小时、26小时生:联系上下文师:你注意了课文的表达方式,真了不起。师:问题提出来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师:可以反复读句子,去理解,对吗?师:请同学默读课文,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师:课文为什么要从8小时写起。生: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时间很漫长父亲想挖到自己的儿子。师:你能读出你内心的感受吗?生:读句子。师:看着屏幕,想想怎样读更好。生:再读。师:读得很好,她感受到时间很漫长,这样写还有什么好处?还有谁体会到了什
么?生:36小比8小时长。师:你还是体会到时间的漫长。生:时间很长。师:他挖得怎样?还有谁有不同的体会。生:父亲一直挖着,没有人能坚持36小时,石头很重。师:挖得特别—— 生:辛苦师:读出这种感觉。生:读句子。师:读得很有感情,还有谁想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生读师:你读出内心独特的感受,就应该像他一样读书。师:父亲挖了36个小时,为什么还没有放弃呢?生:因为父亲曾经说过师:是曾经对儿子说生:读课文相关句子。师: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是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话。(板书)师:在地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生:在地震中,儿子在教学中,教学楼把儿子埋住了。师:课文中怎么说的?生读课相关句子。师:地震中还发生什么?生:有许多死人的骨赅没有找到儿子师:他是这样做的,别的父母是怎样的?生:其他父亲绝望都回去了。师:有哪些人在阻挡父亲,这位父亲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引读课文师:面对这么多困难父亲停止挖掘了吗生:没有师:为了要和儿子在一起,父亲克服了哪些困难呢,你能用不论……总这样的句式造个句子吗?生:不论别人怎么劝解,父亲总不停止挖掘生:无论父亲受了多少伤,总要把自己的儿子救出来师: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总是会和你在一起,总之,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永远和儿子在一起师:永远要和儿子在一起的坚定信念让父亲多么的了不起,同学们,读—— 生读师:配乐范读课文:“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到处都是血迹。师:谁想读一读指名生读师:你读出了内心的感受。还有谁想读。生读师:她是用心来读啊。让我们闭上眼睛,背这段话。师:引读课文父与子的对话部分:“当挖到36个小时,突然听到…… 师:为什么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儿子啊?
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说出你的体会。生:生读句子,我体会到这12个小时,儿子已经等了很长时间了,还没有等到他的父亲,当时他心里一定会很紧张很害怕,你会觉得父亲这么久没救他可能不会来了,但他想起父亲说的那句话,他相信爸爸会来救他的。师:还有谁有不一样的呢生:生读句。爸爸在38个小时挖掘中,儿子非常信任他,一回忆起爸爸说的那句话,他的信心就回来,他信赖他的爸爸。师:讲的真好,当她的像样挖掘了八小时……,同学们接读课文句子“等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生读师:对于阿曼达在废虚下漫长的等待中,你最想问什么?生:我最想了解在废墟里发生了什么事,她是怎样安慰同学的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是怎么生存的师:对于这些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先说给同学听。师:谁把想的说给大家听?生:儿子之所以可以支持38个小时,因为爸爸说过,是这种信念支持着他,他相信爸爸会来救他。师:对父亲非常的信赖生:我想补充一点,作为父亲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就可知道他们彼此之间的信任再加上父亲对阿曼达的热爱。师:你找了可以把父亲与儿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读一读生读师:是什么把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呢?师:刚才同学说过是信赖,是父爱把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这句话。生:告诉他们父亲和孩子信念和诺言多么重要师: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让父亲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师生: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师生: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师:让我们记住生:地震中的父与子师:让我们记住不论发生什么生: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师: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境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
朱自清的小练笔板书: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 挖 不论……总…… 了不起 父子情深 儿子: 等 只要……就……
[说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修改稿湖南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 朱爱朝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上午好!从八月的贵州之行,到十一月的武汉参赛,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思索,我探寻,我不断走进文本,贴近学生。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它促使我在专业上更快的成长,它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感谢全国小语会为我们语文老师搭设这样一个梦想舞台,感谢所有在我成长道路上洒下辛勤汗水的人,感谢为我这堂课付出无数心血的领导们、专家们、老师们。《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这是一篇老课文,很多名师都上过这一课,光是人教网上挂出的教学设计就有好几个,要寻求突破与创新很难。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反思我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以疑促读,简化教学环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 我觉得,教师应该教在学生有疑处。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疑问促阅读,并相机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回顾这一堂课,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自行发现、自我建构的过程。大家看,上课伊始,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从而带动了全篇的阅读;之后,学生针对父亲在废墟中挖掘的语句进行质疑,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伟大;接着,学生针对阿曼达在废墟下的等待质疑,进一步体会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以疑促读,简化了教学环节。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单纯明确:通过课文的具体描述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教学结构简单朴实,体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板块,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清晰明了;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贯穿全过程。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自主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发展。挖掘资源,丰富学生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崔峦老师也曾经说过:“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如学生从课文对父亲的外貌描写说出了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由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6小时,联想到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36小时,并由此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做,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与子的了不起。又比如,学生在用“不论……总……”进行说话训练的过程中,对父亲的了不起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感到一个直面困难、永不言弃的父亲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地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了扎扎实实的发展。我的这一堂课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中的词语,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受的伟大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三、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但是学生在理解文章中蕴藏的父爱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脱离生活的经历,对文本的理解是相当肤浅的。朗读不能有感而发。对此,学生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景并联系汶川地震,以及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三、教法学法
崔峦老师曾说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满活力,才能呈现出生动活泼、主动的“生命状态”。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教学时注重:情景教学法、想像体会法与朗读品悟法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心阅读文本,读中品情悟情,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体会,读中悟情。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教学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渲染情感,导入课题。
上课伊始播放汶川地震的资料图片。教师深情诉说: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8万余人遇难。1994年,美国洛杉机的一次大地震,在短短的四分钟时间内,有30万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透过这组照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好象听到了什么?
地震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见真情啊!地震中发生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使人类不得不望而生畏,然而,有另一种力量却能感天动地。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现场,去感受一对父子在地震中演绎的动人故事。——《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1、学贵有疑,有了“解疑”的兴趣、动机,才能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也才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实践。因此,我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初步质疑,然后把问题再抛给学生,鼓励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边读边思考,并提出深层次的新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后,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既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又解决了部分疑问,通过读书思考还会提出深层次的新问题。教师随机点拨,针对故事的结尾,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三)质疑解疑,理解感悟。
读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帮助学生解疑,我利用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交流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1、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为什么感动?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它。
2、用“——”划出父亲了不起的句子。用“~~~~”划出儿子了不起的句子。细细品读,写下感受,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课文主要有多个画面比较感人,考虑到学生可能从其中的一个画面说起,所以我将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了多套方案,学生说任何一画面后我都会顺应学情,梳理知识,推进后面的教学。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梳理相关的句子。重点品读:
(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我引导学生转换时间单位来体会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一天半,或者说两天一夜,或者说是五十多节课。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父亲在做什么?按道理正常情况下人应该做什么?休息、吃饭睡觉。而父亲只在做一件事,不断地(板书)挖。引读”他挖了…...“如果是你这么长
时间疯狂地挖,你会感到怎样?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累,当我们感受到一种无法想象的累时应该怎么读这首诗?继续启发学生想象父亲当时的样子,理解挖掘的艰难并配音音乐,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我随即追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连续不断地进行挖掘?是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父亲是这样承诺的: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回扣中心句)
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师:父亲在废墟里找了36小时,而儿子也在废墟下等了36小时,对于儿子来说,这是怎样的36小时呀?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感悟废墟里的艰险、儿子的坚强。
2、由学生的回答,品读两个重点句: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体会从哪里看出阿曼达的了不起?
3、假如现在你就是这些小伙伴中的一位,你会听到阿曼达说什么?
4、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这么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再次回扣中心句。
(四)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1、(出示课件)在父亲永不放弃的努力下,(接读)这位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2、究竟是什么让这对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信任;父子深沉而伟大的爱……)板书:爱
3、假如让你为这幅画加一个题目的话,你会加什么?说说理由。
4、阿曼达父子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折射出他们金子般的心。听吧!让父爱在我们的心中缓缓地流淌,滋润我们的心田。播放歌曲《父亲》
5、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感动也无处不在。把你的感动、你的心情,你想对父亲说的话,静静的想一想……让你的感动随着笔尖流淌吧……
生练笔
汇报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爱的故事将长久地流传下去,这样令人震撼的故事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在课后读更多的文章,感受亲情、友情的可贵,送大家一份礼物--《背影》、《游子吟》。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父爱的伟大,让我们将父爱珍藏在心中最温暖最柔软的地方,来一起大声告诉父亲:我爱你!爸爸!让我们时刻铭记父亲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音乐起)
六、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不放弃 责任感
了不起
伟大的父爱
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对同伴的责任
第五篇:课堂教学实录《地震中的父与子》
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
授课人:周明玉(江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教学实录)
师:好,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请坐。(生坐下)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地震中的/父与子(更有感情地读)。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在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就请同学们翻开书93页,自由地朗读课文,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注意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那就开始吧。读出声音来。
(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提醒学生的坐姿,读书发出声音。)
师:都读好了? 生:读好了。师:问题想好了吗? 生:好了。
师:那咱么来交流交流。第一个问题,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请你说。生1:这是一场大地震。
师:一场大地震。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啊?
生1: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30万人,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没有学生回答)师:请你再读。
生1: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师: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你还从哪儿看出来这是一场大地震?请你来。生2:(读)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师:昔日欢声笑语,如今是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的对比。周老师这儿有一组洛杉矶大地震后留下的图片,请同学们来看。(播放洛杉矶大地震的图片)高高的地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豪华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拦腰砸断;消防队长望着豪华的商业街变成了一地瓦砾,束手无策;地震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这幅模样。地震过后的洛杉矶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做——(课件出示“废墟”一词)
生:(齐)废墟。
师:在刚才的画面中,我们还看到了火光冲天的——(课件出示“爆炸”一词)生:(齐)爆炸。
师:还看到一片又一片的——(课件出示“瓦砾”一词)生:(齐)瓦砾。
师:这一课还有一个生字,咱们要读准它的平舌音。(课件出示“砸”)请你。生:砸
师:真好。女同学一块儿来读。(女生齐读:砸)
师: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语气是缓慢的,沉重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呢?谁来?
生1:在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大地震中,儿子阿曼达被压在废墟中。阿曼达的父亲不顾旁人的阻拦,救出了儿子以及他的十四个同学。
师:说的清楚、明白。这其实也就是咱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和结果说得更明白就更好了。还有谁愿意试一试?
师:好,请那位男同学。生2:在美国洛杉矶(师提醒:有一年)
生2: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学生阿曼达在„„在„„(师帮助),一位学生阿曼达被埋在了废墟里,他的父亲不顾大爆炸的危机,冲上前去挖掘,终于挖到了,他,终于救出了他的儿子阿曼达,他还救出了他的十四位同学。这位„„ 师:好,小伙子,别紧张。瞧瞧,在周老师的帮助下,咱俩合作一块儿把主要内容说得多清楚。下回有自信,好吗?(生点头)好,请坐。那么,在这样一场大灾难当中,其实人类就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之间就灰飞烟灭了。可是父亲和儿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那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来看看课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师:请你来说。
生3: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教师示意全班一起说)
生:(齐)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是啊,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
父亲
儿子)
师:这节课,先让我们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地默读课文1-12自然段,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这位父亲的描写,请仔细地读一读,看看,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画下来,也可以做上批注。开始吧。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巡视。)
师:许多同学已经读完了,没有读完的同学咱们一边听别人的发言,一边想想,好吗?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儿读出了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好,请你先说。
生1:我从第五自然段能够感受到。许多小孩子的父母劝他尽快离开,可是这位父亲并没有离开,而是继续挖掘,寻找他的儿子。从这里我能够感受(师打断,提问:只有许多父母劝他?有哪些人,给我们说说清楚。)
生1:有许多孩子的父母、消防队长,还有警察,都来劝阻他,让他离开,可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挖掘。从这里我能够感受到这位父亲是位非常了不起的父亲。
师:好,请坐。也就是课文当中的这一部分内容。课件出示课文的(自然段)请同学们再来看看,有许多好心人劝了他,有消防队长劝说了他,还有警察。咱么来看看,父亲的回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上这三句话改变颜色)请你自己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师:我给聪明的同学机会。请你来说。生2:他每句话说完之后都越来越消极。
师:这是你读完之后的体会。你有什么发现吗,就看看这三句话。这么多手举起来了,请你来说。
生3:他问别人的都是同样一句话:谁愿意帮助我?
师:他问的都是同样的一个意思。而且最后两句话是完全—— 生:(齐)一样。
师:那周老师的问题来了。虽然是一样的意思,虽然有些重复,可是父亲的心情是一样的吗? 生:(齐)不是。
师:谁来说说看,好,请你来说。
生:虽然是重复的问话,但是我觉得父亲的心情是不一样的。第一次当有些人告诉父亲没有希望时,父亲是恳求大家帮助他的。(师:我听出来了,第一次是“恳求”,接着说)后来消防队长来了。我从汶川大地震中知道,消防队员是专门负责救人工作的,父亲看见消防队长,觉得有希望了,所以是“焦急地问”。(师:听出来了,“焦急”这个词。)结果消防队长不帮他。警察又来叫他马上离开,要赶走他,父亲(师:这个时候,父亲心里怎么想呢?)父亲简直就要发疯了。父亲的第三句问话意思是:如果你是来帮助我就赶快,如果不是就不要浪费我的时间。
师: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不仅读出了父亲这三句问话不同的语气,还给它们分析了父亲心里的所思所想。透过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重复问话,我们读懂了什么?这么多让人揪心的起伏变化。那就让我们把体会放进课文,周老师和大家合作,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请你们就读父亲的问话。
师:(引读)当有些人上来拉住父亲,劝说他时,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生:(读)谁愿意帮助我?
师:(引读)消防队长过来了,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焦急地问—— 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引读)消防队长拦住他,警察又走上前来,要他马上离开。父亲一心要救儿子,听了这样的话,他简直要崩溃了,他问道——
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你,而震情又这样严重,你为什么不离开?请你来说说看。
生:因为当时时间紧迫,(师提示)如果我离开的话,我的阿曼达可能没有一丝生还的希望了。尽管现在有可能发生大爆炸,但还是要等下去。
师:再问,如果你是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你,你为什么不离开? 生:因为儿子在等我。师:等我?你为什么不离开? 生:因为我曾经许诺过儿子:无论什么时候,我一定会和你在一起。
师:联系上下文,会读书。我们来找找,父亲曾经对儿子有一句承诺,我们一块儿来读。无论发生——
生:(齐读)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原来是这样。我想问这位父亲(师又问另一学生),为什么不对大家说清楚呢? 生:因为现在时间非常紧迫,随时都可能发生大爆炸,而且我的儿子也可能体力不足,因而支撑不住,所以我现在没有时间和别人说那么多多余的话。我必须尽快救出我的儿子。
师:时间没有啊,儿子在等我,父亲的心里着急呀。这是因为他心里对他的儿子有一份—— 生:(齐)爱
师:深深的爱。所以同学们,就从父亲简单重复的三句问话中,咱们读懂了他深沉的爱。他的焦急,甚至有点儿崩溃,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是一位——
生:(齐)了不起的父亲。
师:课文中有什么地方让你读懂了父亲的了不起?好,请你来说。生:12自然段。父亲挖了很久很久,就能体现他了不起。师:能读给我们大伙儿听听吗?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课件出示这个句子)有和他一样也是画到这个句子的同学吗?你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一边读一边想一想,在这个句子当中,有哪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
生:(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哪一个?请你来说。
生:从“挖”字感动了。因为从“挖”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他没有任何工具,而他,从这个词也能体现出他挖得艰苦。
师:没有任何工具,就靠这一双手在拼命地挖。请你带着你的体会来读读这个句子。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还有别的体会吗?请你来说说你的体会。生:他挖了8小时
师:直接读给我们听了,先说说你的体会。
生:我看到父亲手无寸铁,但是他拼命地用手挖,一直挖了36个小时,他十分艰苦。师:你从这个“挖”字读出了父亲的艰苦。亲爱的同学们,再好好看看这个句子。这位父亲艰难地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小时,36小时,可是周老师不明白,在这个过程当中,他 做的也许不只是“挖”这一个动作吧。他可能要——
生1:他可能要刨。师:用手刨。他可能——
生2:他可能还要使劲地发出全身的力气,把这个石堆抛开。师:搬开。要扔开。好的。
生3:他还要把那些已经搬开的石头扔到旁边去。
师:可是作者就写了一个“挖”字,你从这一个“挖”字能体会到什么?
生4:从这一个“挖”字,我能体会到父亲挖了36小时,在这36小时里面,他是很疲惫的,但是他仍然坚持不懈,硬要找出自己的儿子。写出了他的艰苦。
师:是啊,一个简简单单的“挖”字,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涵。让我们体会到父亲的劳累和坚持。这就是作者要表达的,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就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同学们看着大屏幕,他挖了——
生:(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周老师想问,父亲此时此刻挖了36小时。可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而要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同桌之间讨论讨论,然后交流。
师:好,咱们请哪位同学,代表他们这个小团队,给咱们汇报汇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好,请后面的同学来说。
生5:我觉得,他罗列了时间,是想告诉我们,父亲在救他儿子时的艰辛、劳累、疲倦。师:真好。还有不同的体会吗?你觉得为什么要这样罗列?请你来说。
生6:我认为这个作者在这里把时间罗列这样子,可以让读者体会到这个时间是越来越长,越来越长,父亲的体力也在慢慢缩小。
生7:体会到父亲的艰难,时间的漫长。那就请同学们把各自的体会放进这个句子,你会怎样读好这个时间的进程?自由练一练。
(师提醒:自己练自己的)
师:谁愿意读给我们听?
生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周老师想问,读的这么缓慢、低沉,是为什么?
生1:因为一开始父亲是很有力气的,漫漫白天昼夜他都不停地挖着,力气越来越消减,所以他会慢慢的,所以要读得慢慢的。师:还有不同的读法吗?我想请后面那位同学来。她是读得缓慢低沉,你呢? 生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我听出来了。她读得越来越弱,这是为什么呢?
生2:因为父亲在挖他儿子的时候,要有很大的力气去搬开比较大的石头,会越来越没有力气。
师: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的艰辛。还有不同的读法吗?好,请你来。生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读得如此急促,又是为什么呢?
生3:因为他要救出他的儿子,他十分焦急,恐怕自己的儿子会发生什么事情,因此沃杜得非常焦急,体现出这位父亲的心情。
师:真了不起啊,咱们班的同学。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四个词,可是我们却读出了各自不同的感受。那就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是怎样情境下的36小时啊?
生:(齐)地震中的36小时。师:也许会发生—— 生:也许会发生大地震。师:余震。也许会发生—— 生:也许会发生爆炸。师:也许会发生—— 生:塌方
师:可是父亲依然坚持挖了——
生:(齐读)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时间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可是父亲始终一无所获,也许他会挖出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是他依然坚持挖了——
生:(齐读)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36个小时的苦苦挖掘呢?请你来说。生:他对儿子的一句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承诺支撑着他。还有什么支撑着父亲苦苦地挖掘?喔,请你来说。生:父爱。
师:我们通过“挖”这个动作来读懂了悲伤的父亲。而此时此刻,这苦苦坚持的挖掘,让我们又一次感叹,这是一位—— 生:(齐)了不起的父亲。
师:36个小时过去了,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父亲的形象。(课件出示)生:(齐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让我们记住,记住这位疲惫不堪,伤痕累累,却始终在坚持的父亲的形象。女同学。(全体女生读上面的语段。)
师: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全班学生齐读上面的语段)
师: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后始终定格在我脑海中的 这样一个动作,这样一段回忆
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这位在废墟中跪寻女儿的父亲,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小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此时此刻,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父亲的心。已经挖掘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这一刻,父亲会对儿子说点儿什么呢?就请拿起你的笔,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课件出示:小练笔——已经坚持挖掘了36个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未卜。这一刻,父亲会对儿子说点儿什么呢?请你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
师:如果有写完的同学,举手示意老师。好,请这位女同学读给我们听。生1:阿曼达,你要坚持。爸爸一定会来救你,一定会来救你。
师:(评价)两个“一定”,让我们读出了父亲斩钉截铁的承诺。还有谁来,请你来读。生2:亲爱的阿曼达,你一定要挺住,爸爸一定会将你救出来的。如果你怕了,就请想一想我常对你说的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评价)这简简单单的14个字,却分明让我们听到了父亲对儿子承诺的永远。还有谁来? 生3:儿子,你在哪里?千万要坚持,要等着爸爸。就是死,我也会把你救出来,我还要给你讲故事,还要和你做游戏呢。你要记住:爸爸永远爱你。(掌声)师:谢谢同学们。你们动情的话语,为我们描绘出这样一位深情的父亲。这让我想起这样一首小诗:总有一个人,把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将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
生:(齐)父亲。
师: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 生:(齐)父爱。
师:下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阿曼达,看看这样了不起的父亲又有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下课。
生:老师再见。师:谢谢大家,请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