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本政治制度概况
三、政治概况与制度
(一)政治行政
日本国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原则,通过让国会(立法权)、内阁(行政权)、法院(司法权)这三个独立的机关相互牵制,保持平衡,以保障国民的权利和自由。国民也以各种方式与三个权力机关发生联系。日本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它是主权属于国民、按照国民意志开展政治活动的民主政治国家。作为主权者的国民通过选举选出议员,由议员组成议会,议会制定法律,将国民的意志反映到法律中。
→日本的政治制度:议会内阁制 图示:
1.国会——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也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
在所有的国家机关中,只有国会是由主权者——国民直接选举出的议员构成,最好的反映国民意志。
(1)国会的构成: ①两院制:
日本国会采用两院制,包括众议院和参议院。其目的是:a广泛反映国民的意见 b进行慎重审议,防止单议院失控 c使参议院具有补充作用,以填补众议院解散期间的政治真空。众议院参议院日本的众议院和参议院设在国会议事堂内,两院各有自己的会场和办公室。国会议事堂以中间的塔楼为界,正面右侧为参议院,左侧为众议院。☆众议院和参议院的不同:
②四种国会:日本的国会有四种,包括常规国会、临时国会、特别国会、参议院的紧急集会。常规国会:每年1次,在1月中旬召集。会期150天(最多延长一次),审议下一年度的预算等。
临时国会:由内阁决定,或任意一个议院议员总人数1/4以上者要求召集。或者,在众议院的任期届满后或参议院常规选举后30天以内召集。特别国会:在众议院解散总选举后30天以内召集。审议内阁总理大臣的提名等。
参议院的紧急集会:在众议院解散期间,有紧急需要时召集。但是,在下次国会上如果无法在10天内取得众议院的同意,则表决无效。☆国会的组织构成:
(2)国会的权限
①立法权:国会议员拥有法案提案权。法案原则上首先经由委员会进行审议,委员会表决通过后在正式会议上进行审议表决。☆立法过程:
△法案的提出:法案分为国会议员起草提出的议员提议法案和政府提出的内阁提出法案议员提议法案提交给该议院的议长,内阁提出法案提交给众议院或参议院的议长。
△两院协商会议:国会的表决原则上众参两院需一致。两院的表决不一致时,召开两院协商会议,有协商委员的2/3以上赞成时协商方案成立,经两院再表决通过后作为法律成立。协商方案不成立时,如有众议院出席议员的2/3以上多数再表决通过,则作为法律成立。②条约批准权:内阁拥有条约签订权,但事先或事后需要取得国会的批准。
③财政权限:日本实行税收法定原则,各种税金的征收和更改须根据国会制定的法律执行。此外,国会对内阁编制的预算进行表决,对决算进行批准。
④行政监督权: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提名。此外作为对于行政的监督职能,国会拥有内阁不信任表决权(仅限众议院)。如果表决通过,内阁必须在10天内辞职或解散众议院。⑤弹劾审判:弹劾审判是为了弹劾有失职行为的法官而设置的审判制度。也对已辞退的法官判断是否恢复其失去的资格。弹劾审判的法官由参众两院的议员组织。⑥国政调查权:宪法认定各议院拥有国政调查权,以便广泛进行与国政有关的调查。具体由委员会听取政府机关及相关人员的说明,要求提交材料,进行证人传唤。证人传唤的目的是为了就政治家的可疑事件、企业的丑闻等与国政有关的重要事项询问证人。
2.内阁——负责行政
(1)议会内阁制
内阁总理大臣获得国会提名后,任命国务大臣组织新内阁。内阁总理大臣及国务大臣需是“文职人员”,国务大臣的过半数必须是国会议员。内阁就行政权的行使对国会负有连带责任。内阁总理大臣可以罢免国务大臣。
(2)内阁的工作和权限
①召开内阁会议:内阁的最高决策会议称为阁僚会议(内阁会议)。会议对从经济政策、外交道防卫、社会保障、教育、国土保全等所有范围的内容进行讨论。内阁会议有每周两次的“定期内阁会议”,还有在必要时召开的“临时内阁会议”,还有不召集内阁会议,将内阁会议文件传阅给各位大臣以取得签名做出内阁会议决定的“巡回内阁会议”。
②签订条约:内阁拥有外交权,代表国家与外国进行交涉。其一是拥有签订条约的权限。③编制预算案:唯有内阁拥有预算的编制权。根据各省厅的预算预估文件,日本财务省汇总预算草案,经内阁会议决定预算草案后提交到国会。
④制定政令:为了实施宪法、法律的规定,内阁可以制定政令。
⑤提名最高法院院长和任命其他法官:最高法院院长由内阁提名,由天皇任命。最高法院院长以外的最高法院的法官和下级法院的法官们由内阁任命。
⑥国事行为的建议和批准:天皇没有与国政有关的权限,因此天皇实施的国事行为,必须有内阁建议的批准,内阁对此负责。
⑦各行政部门的指挥监督:内阁指挥、监督各部门(省厅等),并办理国家公务员的任用、免职等事务。(3)日本的行政机关:由1府12省厅及其附属机构(委员会、厅)构成。这些机关原则上归属内阁管辖,但会计检查院不属于内阁管辖,是独立的组织。
3.法院——独立,以实现公正的审判
(1)日本的司法制度 ①司法权的独立:日本国宪法规定“一切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由法律规定设置的下级法院”,仅限对最高法院及其下级法院赋予司法权。此外还规定了法官的独立,“所有法官依良心独立行使职权,只受本宪法及法律的约束”。
②三审制:日本采用三审制,对一个案件最多进行3次审判,通过公正慎重的审判,以防止错判,保护人权。(2)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是拥有司法权的日本最高国家机关,由1名最高裁判长和14名最高法院法官构成。最高裁判长基于内阁提名、由天皇任命。最高法院法官由内阁任命、天皇认证。
第二篇:《日本概况》教学大纲
《日本概况》教学大纲
适用四年制本科日语专业(参考时数:32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日本概况》是日语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有重点地学习掌握日本地理、历史、文化教育、经济、政治以及日本民族的风欲习惯的概貌。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日本地理
2.日本历史、政治 3.日本文化教育 4.日本经济
5.日本风俗习惯
三、课程内容
1.日本地理 1).位置和自然 2).行政区和交通 3).各地区
2.日本历史和政治
1).古代日本(原始社会)2).奴隶社会 3).封建社会
4).近代日本的崛起
5).现代日本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 6).国家制度和国家机关 7).政党 8).外交
3.日本文化教育 1).文化 2).体育
3).教育成果和展望 4.日本经济
1).战后经济高速成长及其原因
2).支配日本经济的六大垄断企业集团 3).目前日本经济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5.日本的风俗习惯
1).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 2).各种节日庆典
四、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讲课学时(含习题课)1.课程概述及日本地理2.日本历史和政治3.日本文化教育4.日本经济5.日本风俗习惯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姜三真编著.日本概况.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 2.刘笑明编著.日本国家概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六、大纲使用说明
1.《日本概况》涉及内容广泛、丰富,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专业的要求精选内容,重点讲授。
2.尽可能收集有关日本地理、历史、文化教育、经济和风俗习惯方面的实景有声资料,让学生观看,以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3.本课程评分:期末试卷成绩占90%,平时成绩占10%。
第三篇:日本文化概况
日本文化概况
自然地理: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与俄罗斯存在“北方四岛”(俄方名为“南千岛群岛”)领土争端,与韩国存在竹岛(韩方名为“独岛”)领土争端。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全国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富士山是全国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温泉遍布全国各地。境内河流流程短,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公里。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
日本的都、道、府、县是平行的一级行政区,直属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县都拥有自治权。全国分为1都(东京都:Tokyo)、1道(北海道: Hokkaido)、2府(大阪府:Osaka、京都府:Kyoto)和43个县(省),下设市、町、村。其办事机构称为“厅”,即“都厅”、“道厅”、“府厅”、“县厅”,行政长官称为“知事”。每个都、道、府、县下设若干个市、町(相当于中国的镇)、村。其办事机构称“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长官称为“市长”、“町长”、“村长”。43个县是:爱知、宫崎、秋田、长野、青森、长崎、千叶、奈良、福井、新舄、福冈、大分、福岛、冈山、岐阜、佐贺、爱媛、冲绳、群马、埼玉、广岛、滋贺、兵库、岛根、茨城、静冈、石川、櫔木、岩手、德岛、香川、鸟取、鹿儿岛、富山、神奈川、和歌山、高知、山形、熊本、山口、三重、山梨与宫城。
简史:公元4世纪中叶,日本出现统一的国家──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势力曾扩大到朝鲜半岛南部。公元645年发生大化革新,仿照唐朝律令制度,建立起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公元12世纪末进入由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封建国家,史称“幕府”时期。19世纪中叶,英、美、俄等国家迫使日本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实行封建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统治动摇,具有资本主义改革思想的地方实力派萨摩和长州两藩,在“尊王攘夷”、“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倒幕。1868年,革新派实行“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外逐步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904年挑起日俄战争;1910年侵吞朝鲜。1926年,裕仁天皇登基,日本进入昭和时代。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战后初期,美军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1947年5月实施新宪法,由绝对天皇制国家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
文化: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剑。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茶道也叫作茶汤(品茗会),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感仪式受到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现在,茶道被用作训练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养礼仪举止,为一般民众所广泛地接受。日本国内有许多传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不少宾馆也设有茶室,可以轻松地欣赏到茶道的表演。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因展示的规则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种流派,日本国内也有许多传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另外,在宾馆、百货商店、公共设施的大厅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
相扑来源于日本神道的宗教仪式。人们在神殿为丰收之神举行比赛,盼望能带来好的收成。在奈良和平安时期,相扑是一种宫廷观赏运动,而到了镰仓战国时期,相扑成为武士训练的一部分。18世纪兴起了职业相扑运动,它与现在的相扑比赛极为相似。神道仪式强调相扑运动,比赛前的跺脚仪式(四顾)的目的是将场地中的恶鬼趋走,同时还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场地上还要撒盐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因为神道教义认为盐能驱赶鬼魅。相扑比赛在台子上进行。整个台子为正方形,中部为圆圈,其直径为4.55米。比赛时,两位力士束发梳髻,下身系一条兜带,近乎赤身裸体上台比赛。比赛中,力士除脚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触及台子表面,同时也不得超出圆圈。比赛在一二分钟甚至几秒钟内便能决出胜负。相扑的裁判共由6人组成。主裁判由手持折扇“行司”登台担任,其余5人分别在正面、东面、西面及裁判席上。大力士的最高等级是“横纲”。下面是大关、关胁、小结、前颈,这四个等级被称为“幕内”,属于力土中的上层。再次是十两、幕下,除此之外还有更低级的三段目、序三段。最低一级叫序口。一个普通力士要想获得较高的等级是需要花费很大气力的;不经过艰苦努力,要想获得最低的等级,也是不可能的。
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的称呼。它在日本也称“着物”。和服是仿照我国隋唐服式改制的。公元八至九世纪,日本一度盛行过“唐风”服装。以后虽有改变形成日本独特的风格,但仍含有我国古代服装的某些特色。妇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别是区别年龄和结婚与否的标志。例如,未婚的姑娘穿紧袖外服,已婚妇女穿宽袖外服;梳“岛田”式发型(日本式发型之一,呈钵状),穿红领衬衣的是姑娘,梳圆发髻,穿素色衬衣的是主妇。和服不用钮扣,只用一条打结的腰带。腰带的种类很多,其打结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比较广泛使用的一种打结方法叫“太鼓结”,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有一个纸或布做的芯子,看去像个方盒。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和服背后的装饰品。由于打结很费事,战后又出现了备有现成结的“改良带”和“文化带”。虽然今天日本人的日常服装早已为西服所替代,但在婚礼、庆典、传统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场合,和服仍是公认的必穿礼服。
柔道在全世界有广泛声誉。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击、而是一种利用对方的力量的护身之术,柔道家的级别用腰带的颜色(初级∶白/高级∶黑)来表示。剑道是指从武士的重要武艺剑术中派生而出的日本击剑运动。比赛者按照严格的规则,身着专用防护具,用一把竹刀互刺对方的头、躯体以及手指尖。空手道是经琉球王国(现在的冲绳)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格斗运动。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
日本的传统戏剧—— 能剧 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能剧源于古代舞蹈戏剧形式和12世纪或13世纪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举行的各种节庆戏剧。“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而不是把它表现出来。现在这一剧种在日本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寿司(Sushi)是以生鱼片、生虾、生鱼粉等为原料,配以精白米饭、醋、海鲜、辣根等,捏成饭团后食用的一种食物。寿司的种类很多,不下数百种,各地区的寿司也有不同的特点。大多数是先用米饭加醋调制,再包卷鱼、肉、蛋类,加以紫菜或豆皮。吃生鱼寿司时,饮日本绿茶或清酒,别有一番风味。赠礼习俗日本人将送礼看作是向对方表示心意的物质体现。礼不在厚,赠送得当便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送日本人礼品要选择适当,中国的文房四宝、名人字画、工艺品等最受欢迎,但字画的尺寸不宜过大。所送礼品的包装不能草率,哪怕是一盒茶叶也应精心打理。中国人送礼成双,日本人则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数,但又忌讳其中的“9”,因为在日语中“9”的读音与“苦”相同。按日本习俗,向个人赠礼须在私下进行,不宜当众送出。日本人禁忌绿色。不喜欢荷花,而喜欢樱花、乌龟和鸭子。名胜:富士山(Fuji Mountain)位于本州中南部,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日本人奉之为“圣山”,是日本民族的象征,距 东京约80公里,跨静冈、山梨两县,面积为90.76平方公里。整个山体呈圆锥状,山顶终年积雪。富士山四周有剑峰、白山岳、久须志岳、大日岳、伊豆 岳、成就岳、驹 岳和三岳等“富士八峰”。富士山区还设有幻想旅行馆、昆虫博物馆、自然科学厅、奇石博物馆、富士博物馆、大型科学馆、植物园、野鸟园、野猴公园和各种体育、游艺场所等。坐落在顶峰上的圣庙──久须志神社和浅间神社是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的主要风景区。
东京塔(Tokyo Tower)位于东京市内,建成于1958年,塔高333米,这座日本最高的独立铁塔上部装有东京都7个电视台、21个电视中转台和广播台等的无线电发射天线。在100米高的地方,建有一个二层楼高的展望台;在250米高的地方,也设有一个特别展望台。展望台四边都是落地的大玻璃窗,窗向外倾斜。站在展望台上可俯瞰东京市容,全市景观尽收眼底。塔的下部为铁塔大楼,一楼为休息厅,二楼有商场,三楼是规模居日本及远东第一的蜡像馆,四楼是近代科学馆和电视摄影棚,五楼是电台发射台。
唐招提寺(Toshodai Temple)位于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确定为日本国宝。唐代高僧鉴真(公元688—763年)第6次东渡日本后,于天平宝字三年(公元759年)开始建造,大约于公元770年竣工。寺院大门上红色横额“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寺内,松林苍翠,庭院幽静,殿宇重重,有天平时代的讲堂、戒坛,奈良时代(公元710—789年)后期的金堂,镰仓时代(公元1185一1333年)的鼓楼、礼堂及天平以后的佛像、法器和经卷。御影堂前东面有鉴真墓,院中植有来自中国的松树、桂花、牡丹、芍药、“孙文莲”、“唐招提寺莲”、“唐招提寺青莲”、“舞妃莲”、“日中友谊莲”和扬州的琼花等名花异。
第四篇:美国政治制度概况
美国政治制度概况
Political institution(政治制度)
1.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is the oldest written constitution in the world.It was draw up in 1787 and went into effect in 1789.美国宪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它起草于1787年,生效于1789年。
2.In 1787,Congress called for a meeting of delegate from all the states to revise the 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1787年,国会召开各州代表参加的大会,主要目的是修
改有明显缺点的《联邦条款》。
3.The government is divided into three branched: the legislative ,the executive ,and the judicial.Each branch has part of the powers but not all the power.美国政府
被分为3部分: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
4.In either case, amendments must have the approval of three-fourths of the states before they enter into force.有两种情可以提出修改宪法条款,但不管是哪种,修正案
必须经过3/4的批准才能生效。
5.The President of the U.S is the head of the executive branch and the head of the state elected by the whole nation.The Constitution requires the President to be a natural-born American citizen at least 35 years of age.The president election was held every 4 years.宪法规定总统必须是美国本土出生的美国公民,至少年满35岁,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
6. In American ,the “winner-take-all” system applies in all states expect Maine.在美国,嬴者全赢的制度适用于除缅因州外的各州。
7.The electors of all fifty states and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a total of 538 persons-comprise what is known as the Electoral College.To be successful, a candidate for the Presidency must receive 270 votes.50个州加上哥伦比亚特区共有
538位总统候选人,他们组成选举团,要成为美国总统,候选人则要获得270票。
8.The presidential term of 4 years begin on Jan 20 following the November election, The president publicly takes an oath of office, whichis administered by the Chief Justice of the U.S.A president can be elected to office only twice.美国总统任期为4年,每位总统任期最多只能两届,总统宣誓就职仪式是由美国首席大法官主持的。
9. Article I of the Constitution grants all legislative power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to a Congress composed of two chambers, a Senate and a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The Senate is composed of 2 members from each state, Membership in the House is based on population and its size is therefore not specified in the Constitution.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由各州派出两名议员共同组成,众议院
成员数则按各州人口及大小而定,因此众义员数宪法没有具体规定。
10. The Constitution requires that U.S.Senators must be at least 30 years of age, citizens of the U.S for at least 9 years, and residents of the states from which they are elected.The senatorial term is 6 years, and every 2 years one-third of the Senate stands for re-election.宪法规定美国参议员必须是年满30岁有美国公民资格9年以上的公民,并且是选其为议员的州的居民,参议员任期为6年,且每月年改选1/3的议员。
11. Menber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 must be at least 25, citizens for 7 years, and residents of the states which send them to Congress.Today, the House is composed of 435 members.Since members of the House serve two-year terms, the life of a Congress is considered to be 2 years.宪法规定美国众议员必须是年满25岁有美国公民资格7年以上的公民,并且是选其为议员的州的居民,现在,众议院由来35名议员组成,由于众议员任期为2年,所以国会任期往往被认为是2年。
12. Each hours of the Congress has the power to introduce legislation on any subject, except revenue bills which must first come from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除
了税收法案必须首先由众议院提出,国会的两院各自有权就任何提议立法。
13. The Constitution provides that the Vice president shall be president of the Senate.He has no vote, except in a case of a tie.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choose its own presiding officer-the Speaker of the House.宪法规定由美国副总统担任参议院议长,议长不参加投票,除非出现两派票数相等的情况,众议院则选出他自己的主持官员,-众议院议长。
14.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 the judicial power of the U.S shall be vested in one Supreme Court.The judicial system has evolved into the present structure: the Supreme Court, 11 court of appeals, 91 district courts, and 3 courts of special jurisdiction.U.S.judges are appointed by the President and confirmed by the Senate.根据宪法规定,美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司法体系结构为:最高法院,11个上诉法院,91个地方法院,3个有特殊司法权的法院,美国的法官是由总统任命并由参议院批准的。
15. The Supreme Court is the highest court of the U.S and is the only organ which has the power to interpret the Constitution The Supreme Court at present consists
of a Chief Justice and 8 Associate Justices.最高法院是美国最高等的法院,也是惟
一有权解释的机构,目前法院由一名首席大法官和颜悦色名助理法官组成。
16. The Supreme Court has original jurisdiction in only two kinds of cases: thoseinvolvingforeign dignitaries, and those to which a state in a party.高
等法院最初只对两种案件拥有司法权:涉及国外达官贵人,一个州为一方当事人。
17. In general, American has a two-party system.There are two major political parties in America: the Democrats and the Republicans.There have been four periods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parties in American.一般说来,美国实行的是两党制,两大主要政党为:民主党和共和党,美国政党的历史可分为四个时期。
18. The first period of the party system in American refer to the appearance of the Federalists and the Anti-federalists.The third phase of the two-party system ran from the 1860s to the 1920s with the Republican Party dominating the political scene for most of the time.美国政党制的第一阶段出现了两个主要党派,联邦派各反联邦派,第三阶段从容不迫9世纪60年代到达9世纪20年代,绝大部分时间是共和党执政。
(2002,21题)
19.In the 28 terms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from 1933 to 1989,the Democrats enjoyed a majority of 26 terms, in the Senate, the Democrats had a majority for 23 terms.从1933年到1989年的确届众议院中,民主党在于6届中拥有多数席位,在参议院中民主党在于23届中拥有多数席位。
20. After the 1828 election of Andrew Jackson, the Democratic-Republican party split.The main faction, led by Andrew Jackson, called themselves the Democratic Party, while the faction opposed to Jackson formed the Whig party in 1834.1828年安德鲁。杰克逊当选总统后,民主共和党分裂,由安德鲁。杰克逊领导的主派自称为民
主党,反对杰克逊的一派于1834年另立辉格党 待续。。。
英国国体: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资产阶级掌权的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君主立宪制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4国家机构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①国家元首 虚伪元首 仅扮演仪式性角色
②立法机构 议会
③行政机构 内阁
④司法机构 法院
关系: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机构有国王、议会和内阁。其中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国王按内阁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权利,承担国家元首等礼仪性职责。国王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既有分权也有制约,体现了英国政体运行的特点。
5政党制度
①主要党派:主要党派有自由党, 工党, 国家党, 民主党等.其中自由党和工党为朝野的两大党派。
②政党制度类型:两党制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逐步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其政治制度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以两党制、常任文官制以及地方自治为主要特点。它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产生了很大影响。
同其他国家的宪法相比,英国的宪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英国的宪法是不成文的宪法。英国宪法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它从未以一部单一法典的形式出现,而是由13、14世纪以来,在各个不同时期通过的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形式上多种多样的具有宪法性的法律构成。主要有《大宪章》、《人民公约》、《权利请愿书》、《权利法案.》等。
2、英国宪法是柔性宪法。英国的宪法性文件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同普通法律一样,其法律地位也是同议会制定的其他法律一样。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英国宪法的非法典化,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任何一届议会能够约束它的继任议会,也没有任何议会不能改变它的前任议会的立法,这样,在英国的政治实践中,很难形成关于宪法限制或权限的统一模式。
3、政治习惯的作用。政治习惯是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的,为人们认可和接受的行为规范。在英国,政治习惯是几个世纪的有意识的努力的结果。这样的政治习惯有:国王必须委任下议院的多数党领袖组建政府,内阁必须向议会负责并向议会报告工作等等。这些习惯被政治实践者认真遵守,以至于它们成了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三权分立国家。首相可以被看作当代英国政治中最有权势的人,首相是政府的首脑,是内阁的主持人,是议会的议员,同时也是女王的最高政治顾问。首相、内阁、议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议会(多数党)←←←←←←←负责←←←←↑
↓领↑
↓袖↑
首相 —领导— 内阁 —领导— 政府
与其他国家相比,英国的政治制度既古老而又有鲜明的特色,这主要体现在它的君主制与民主制的结合、“议会至上”的议会内阁制。
英国选举制度是单选区相对多数票取胜,这对两大党有利。一般而言,在大选中获胜的大党,都没有得到总票数的50%,但当选的议席超过一半以上而单独执政。不论工党或保守党获胜都是如此。而自由党最吃亏,它取得不低的得票率,但所获得的国会议席很少,与得票率完全不成比例。(自由党在1988年与从工党分裂出去的社会民主党合并,改称为自由民主党)。
英国的两党制并不是铁板一块、完美无缺的,它也存在着很多弊端。首先,从两党制中产生出来的执政党不能充分代表民意。英国两党制是由英国的选举制度作保障的。英国现行选举制度是单选区出线制,以大选中获议席多少定胜负,而不是依选票情况。这就造成这样一种矛盾现象:有时反对党所得选票反而会超过执政党,其次,两党制对小党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小党在选举中的得票率同其在下院所得席位不成比例。第三,两党制造成英国政治上的保守。最后,两党制促进了英国公众中的政治冷淡主义倾向。两大垄断政权,使得许多对两党都不喜欢的人无从选择。在大选中,一部分这种人把选票投给了他较不讨厌的那个大党,而相当一部分选民根本就不参加投票。投票率低是英国的一个突出现象。尽管投票率在整个西方国家都有下降趋势,但英国属于最低的国家之一。
今年的英国大选,打破了两党制传统。
第五篇:日本政治制度的特点
日本政治制度的特点
当今社会,东方国家多走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多走资本主义道路。然而,地处亚洲的日本,却是一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东方国家。日本,它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制度的支持,日本的政治制度必然也有值得探讨与学习的地方。
日本现行政治制度是以1947年5月3日生效的《日本国宪法》为主要依据的。根据宪法,日本采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三权分立”原则,实行了同英国类似的议会内阁制。“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国会对行政、财政、司法拥有监督权,可决定内阁首相从选,有权审议和通过政府预算和国家财政议案,可对玩忽职守和违反法律的法官进行调查和起诉甚至予以罢免。众议院有权通过内阁不信任案。
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在内阁总理大臣(首相)的领导下,总揽全国行政大权,领导和监督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它除执行一般行政事务外,还有权解散众议院,宣布国会大选,召开国会或决定召开国会临时会议,有权提名最高法院院长人选,任命各级法官等。
司法权属各级法院。最高法院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形式上同国会、内阁处于平行地位,有权决定一切法律、命令、规则以及处分是否符合宪法,有权提名下级法官。检察机关是各“检察厅”,统管检察官事务,但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归内阁法务省管辖。法务大臣有权统一指挥检察工作,但不能直接指挥每个检察官,而只能通过检察总长进行。
除三权分立外,日本实行中央与地方相对分权的地方自治管理形式。地方自治体行政首长、议会议员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官员由地方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地方自治体有管理财产、处理事务以及执行行政的权能,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制定条例。“仅适用于某一地方的特别法,非经该地居民投票半数以上同意,国支不得制定”。
而且,日本现在还存在天皇制。根据宪法,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全体国民的意志为依据。天皇不再拥有政治上的一切权力,只是根据宪法的规定从事一些形式上和礼仪上的国事活动。
二战后日本政局动荡,各政党分化组合频繁,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依新宪法建立的政治结构成为日本宪政民主的主要载体。在战后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日本特有的政治结构。
日本实行议会内阁制政体。其特点为议会中心、内阁集权、“议”“行”相容、议会内阁互相制约。
根据日本内阁制原则,哪个政党执政,取决于其在议会拥有多数议席或能结盟凑足多数。所以政党活动首先而且主要围绕争夺国会议席进行。只有在国会选举中获胜,政党才能组阁,否则就沦为在野党。政党发挥的影响力也取决于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
议会是政治舞台的中心,但只议政表态,实际的问题,要政府解决,政府的权力又集中在内阁乃至首相手中。日本首相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集中权力,取决于执政党能否在选举中获得稳定多数及其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相当微妙和复杂。如果首相是党内最大派系的领袖,便可以像英国首相一样大权独揽,甚至在下野后仍可以操纵大权。
日本内阁制政体的形式是“议行合一”,但“议”谁都可以“议”,在“行”上只是由议会极少数人控制。这部分人就是内阁成员,他们既是议员又是行政上层首脑。“议”“行”的一致还取决于执政党在议会有无优势,有多大优势,能否保持这种优势。自民党在1993年以后都是和别的小党组成联合政府,如果照顾不到小党的利益,就会产生政府下台的危机,所以自民党不容易推行自己的政策。
日本议会对内阁的制约主要体现在监督政府的活动,特别是在必要时可以通过不信任案迫使内阁辞职;当然,内阁反过来也可解散议会。若是前者,议员还可以照当;若是后者,议会和内阁要重新组成。议会要政府下台,政府就要议会解散,所以双方互相制衡,都不能轻举妄动。
说到日本的政治制度特点,就不得不分析日本政党政治了。战后民主化促进了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使日本保持了一极多党的政党体制。自民党得到美国的支持,是日本最大的保守政党。从1955年成立以来就把持政权,除自民党外,还有社会党(1995年更名为社民党)、公明党、共产党、民社党,在1993年后出现了民主党、自由党、保守党。自民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控制政权,是因为它在国会占有多数的席位,每每强行通过法案。1993年,自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导致政党分裂,虽然很快和在野党组阁重新执政,但在议会的议席数一直不能超过半数。因此像以前一样惟我独尊,我行我素是不可能了。1996年实行小选区制后,有利于多党两极制的实现,但现在尚无这种苗头,所以很可能走向意大利式的不稳定的一极多党制。
二战以后,日本处于美军占领时期,可以说,日本是在战败后一下子就完成了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但是,这种西方式的民主观念及其行为方式,却不可能一夜之间就为日本各阶层所接受。与西方的“天赋人权”不同,日本信奉的是“天赋国权”、“国赋人权”。因此日本的政党政治和西方的政党政治可以说有着形同实异的一面,带有“日本特色”。它既有一部西方式的民主宪法,又有日本传统政治的游戏规则。
日本的政党政治的一个特征是“派阀政治”,这一点继承了战前日本政治的传统。派别林立是许多资产阶级政党的一个共同特点,其客观基础是资产阶级内部存在的各种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和其他国家的政党相比,日本政党的这一特点更为突出。各派别不但思想上、政治上自成体系,而且具有自己的组织形式。各派都根据需要建立了事务所、会计和执行机关等具体机构,管理本派事务,研究本派的活动策略。每个派系还有自己的基层组织,通常以“会”的形式出现,如中“曾根派”的“新政治调查会”等;各派别除了自己的核心组织外,还有各种类型的支援团体。在一个政党内,一个派阀首领作为一名实力人物,培植自己的亲信,尽可能多地网罗忠实“子孙”,组成自己的家族式派阀集团,目的是千方百计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更有资格成为这个组织的领袖,自己比别人更有能力使这个组织坐稳政权的宝座。在日本“只要有三个人就能形成派阀”。派阀首领自己对派系性质的概括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派阀与政党的并容与互利关系。我认为,日本的政治还是以金钱促使产生的。在日本,政治是属于有钱人的。一直以来关于日本的选举就有三大“神器”之说,即“看板”、“地盘”和“钱袋”。“看板”指社会地位与声望,“地盘”指选区与行业,“钱袋”指竞选过程的经费。国会议员选举通常需要上亿日元的竞选资金,在这样的选举现实下,纯粹由个人负担整个选举经费是很难想象的。正因如此,为了维持自己的政治生命,现任的国会议员们不得不投身于某一个“派阀”中,借助“派阀”的势力和依靠“派阀”的经济资助。而作为“派阀”的掌门人,如何大量筹措选举资金,也就成了该“派阀”性命枚关之所在。而日本的政治家们在这方面几乎个个是行家里手。外界把这称为“金权政治”。
日本代议民主制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建立的。保护私有财产是其制度的根本目标,政治结构的变化也是围绕如何促进私有制的发展,巩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进行的。
所以,日本政治结构的发展应有以下特点:
1、政党体制将由一极多党制向二极多党制转化
2、自1955年以来,自民党在国会成为多数党,主政长达38年之久。1993年7月沦为在野党,但不到一年又实现了对政局的主导。直到现在自民党在议会的席位一直没有超过半数,不得不和其他政党组成政党联盟。持续十几年的经济衰退,使人民对自民党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自民党主导的构造改革趋于失败,自民党面临分裂的危机。1996年成立的民主党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二大党,民主党可能会更加强大,3、选举制度的变化
日本1996年实行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在小选区制下,每个选区选举一名议员,所以有利于自民党等大型政党。而比例代表制可以使小党有生存的空间,但比例代表制为“灰色高官”的再当选提供了机会,丑闻缠身的自民党议员即使在小选区落选,也可以在比例区当选。在小选区有几个候选人时只要30%~40%的选票就成为多数,可以当选。所以小选区产生的“死票”要多于中选区。小选区制今后会不会取消也是值得注意的。
4、自民党决策体制的变化
小泉提出政府政策的决策过程脱离政调会完全由内阁控制,加强内阁主导可以使自民党迅速调整政策,适应政治形势的变化。但此举遭到自民党议员的反对,能否成功还要看以后的发展变化。今后自民党政府还会继续抵制族议员对政府政策的干预,但目前来看,族议员还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5、构造改革对今后的影响
实行小选区制后,自民党政策加速向中间政策转变。日本在社会经济总体崩溃的状态下,已经没有力量保护落后企业了,自民党面临政策转型的考验。
社会政策与日本人口的发展
周 云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100871)
【摘 要】社会政策已成为很多国家调整国内人口发展的重要手段。面对总和生育率多年来不断下降的
趋势,日本政府自1994年开始出台各种有利于人们生儿育女的社会人口政策。这些政策在目标、影响人群、法律效力及涉及政府部门方面有所不同。就目前来看,一些改善育儿环境、间接提高受孕几率的政策是有效 的,但这些政策对最终提高出生水平的效果却不理想。在任何人口和文化中,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无论是多 生还是少生,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键词】人口发展;人口政策;日本
【中图分类号】C924.24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00301),女,山东青岛人,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面对人口压力时很多国家都试图利用包括人 口政策在内的社会政策来调整人口总量的发展。在诸多可控因素中,多数国家都将目标放在了生 育和迁移(而非死亡)这两个重要的人口学要素 上。当迁移,尤其是国际迁移不被一些国家所重 视或开放时,生育就成为可依赖的控制人口发展 的唯一有效途径。Weeks曾总结过控制生育政策 的途径,包括了直接和间接的政策。[ 1 ]但他所讨 论的政策多为降低人口数量或人口增加速度的政 策,并不适用于人口发展速度已经十分缓慢的国 家。根据联合国2006 年发表的《2005 世界人口 政策》的报告,世界范围内对本国生育水平满意 的国家比例从1976 年的53%降至2005 年的 36%。认为生育水平过高的国家比例则从1976 年的37%上升至2005年的41%。在发达国家地 区,自1976年以来,几乎没有国家认为本国的生 育水平过高。相反,认为生育水平过低的国家比 例从1976年的21%上升到2005年的65%。[ 2 ]也 就是说,超过3 /5的发达国家已对低生育的水平有了强烈的感受。发达国家目前被与发展中国家 完全不同的人口问题所困扰,也就是生育水平过 低、人口高度老化的问题。[ 3 ]如何鼓励国民生育, 提高整个国家的生育率是这些国家追求的直接目 标。日本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正是在发达国家祈 盼提高生育水平这样一个背景下,本文试图利用 现有资料,分析日本有关人口发展的社会政策的 变化历程,政策的内容,以及相关政策对人口变动 的实际影响效果。通过日本这样一个代表目前世 界上低生育水平国家对本国生育行为干预的各种 努力结果,思考人口相关政策的实际作用和特点。
一、日本人口变化的趋势及后果 人口变动是社会制定和改变社会政策的基本 依据之一。日本自1920年开始几乎每5年进行 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称“国势调查”),目前已 经进行了18次。[ 4 ]这些连贯、高质量的普查为我 们分析人口变动提供了方便。根据日本多年的普 查, 日本的人口, 特别是生育率在逐年下降(图1),总和生育率的下降程度更是在世界上少 有(图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的生育 率在经历了短暂的上升之后在1950 年降到了 2813‰, 1960下降到1713‰,而到1991年则降至 1位数的919‰的水平。与其相伴的是总和生育 率的直线下降:从1950年的3165下降到1960年 的2100, 1975年左右跌至人口更替水平之下,而 到1980 年为1175、2000 年1136、2005 年1126!— 3 — 这种状况引起了日本社会和政府的担忧。小川等 人认为,如果日本持续其2005年的1.26总和生 育率,其后的每代人将以40%的速度减少。[ 5 ]以 目前生育水平为基础的人口预测说明,日本的人 口总量将连续下降。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认为 日本人口总量到2050年将下降至8 900万,如果 不采取任何制止下降或提升增长的措施, 500年 后日本将剩下15万人口。[ 6 ]持续的低生育水平让 人感到整个日本民族会因此消亡。当然担忧的问 题并不限于生育率本身,也涉及到因生育率的降 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老龄社会的负担问题。政 府担心生育率的下降会使日本经济失去活力,社 会难以支撑社会保障系统;[ 7 ]个人更担心“谁来 为我养老”。[ 8 ] 图1 日本出生率的多年变化图2 日本总和生育率的多年变化 资料来源: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人口统计资资料来源:同图1.料集, 2007 [ Z/OL ].http: / /www.ip ss.go.jp.日本社会对生育水平极度关注始于1990年。当时日本总和生育率跌至1157,社会上对此反应 强烈,以致于出现“1157振荡”之词,说明1157的 总和生育率已经超出了社会可接受和承受的水平。根据联合国的相关数据(表1),日本在1976 年对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是满意的,但到2005年 则认为人口增长过慢。这种“过慢”的看法早在 1996年时就已出现,只是到2005 年政府才明确 表示需要有提高生育水平的国家政策。与此同 时,日本政府改变了一贯的“直接支持”民众采用 避孕措施的态度,在2005年转向“间接支持”的 策略。虽然我们没有日本官方资料说明这种态度 转变的原因,但从其他国家鼓励人们采用避孕措 施来降低生育率的理性逻辑来看,日本政府的这 种做法是有其提高生育水平的考虑。也即少用避 孕措施可增加受孕、生育的几率。
表1 日本政府对相关人口问题的看法(197612345 1245 资料来源: http: / /www.un.org/ esa /population /publications/WPP2005 /wpp2005.htm.注: 1 拯救母亲的生命;2 维持身体健康;3 维护精神健康;4 强奸或乱伦;5 经济和社会原因.在意识到生育率过低之时,人们也试图了解 和分析为什么总和生育率会下降到如此低的水平。目前流行的解释是: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参与,包办婚姻的减少,婚后与父母 同住比例的减少以及婚前性行为的大幅度增 加。[ 9 ]政府的解释则是人们未婚、晚婚以及已婚 夫妇生育的减少。[ 10 ]正是在对人口现实的这种认 识和忧虑的背景下,日本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有利 于人们生育的社会或人口政策。
二、日本与人口相关的社会政策 “人口政策”是一个社会为达到特定的人口变 动趋势而采用的一种策略。[ 1 ]Weeks认为,这一策 略可以是单一目的,例如在多长时间内将某种人口 指标降至或升到某一水平;也可以是多层面的,例 如提高妇女的生育健康。人口政策通常是在有了 证据说明若没有一定的人口政策,既定人口目标无 法实现的情况下而制定的。它可以分为直接的人 — 4 —
口政策(直接干预影响人口变动的行为的政策)和 间接人口政策(间接地影响人们行为的政策)。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例如中国),日本在 当今人口增长对国家发展如此危险的情况下似乎 也没有公开的、直接以增加人口数量为目的的人 口政策。但我们应该看到与其他发达国家相似, 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些会直接影响人们生育行为、但没有明确人口数量目标的人口政策。特别自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针对不利于人们 生儿育女的社会环境,着手制定了多项社会政策, 努力提高其生育水平。表2反映了近年来日本政 府一系列提高生育率的努力,从中可以看出政府 的迫切希望和政策方向的焦点。
表2中的信息主要说明,日本提高生育率的 表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相关人口政策 时间政 府 对 策政策经手的相关部门
1994.12 “有关今后支援育儿措施的基本方向”(也称“天使计划”, 19952004)大藏、文部、厚生、劳动、建设、自 治6大臣
2001 “有关工作和育儿并存的支援政策方针”2 内阁会议决定 2002 “少子化对策再加1”政策32003 “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62009)由“少子化社会对策推进会议” 决定
2006.3 设置“有关少子化对策的政府·执政党协商会”-2006.6 “有关少子化的新对策”8 由“有关少子化对策的政府·执 政党协商会”的对策会议决定
资料来源:根据日本政府相关网站内容整理.注: 1 这是“天使计划”的一个部分。这一方针确定了在2002年开始“等待入托儿童0人作战”计划。3 其中提到全体社会都来支持下一代的培养,“下一代人的培养”首次成为官方文件中的使用语言。
4“少子化社会对策会议”是根据“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于2003年在内阁府内成立的一个特殊机构。政府内阁总理大臣担 任会长,内阁官方长官、总务大臣、法务大臣、外务大臣、财务大臣、文部科学大臣、厚生劳动大臣、经济产业大臣、国土交通大
臣、环境大臣、防卫大臣、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为委员。这一法律阐明了如何支援那些生育承担着未来社会重任的健全子女的人们以及如何完善培育子女环境的一些基本理念。6 这是2003年7月30日通过、同年9月1日实行的第133号法律。这一法律的基本内容包括了“雇用环境的完善”、“育儿服务 的充实”、“地方社会对育儿支援体系的完善”、以及“母子保健医疗制度的充实”、“宽松教育的推进”、“生活环境的完善”、“经 济负担的减轻”以及“教育和启发”等。[ 11 ] 7 提出为迎接未来5年左右人口转变期,日本全国应努力推动改变少子化潮流的各种政策。涉及对育儿的支援、工作方面的改革以及其他相关重要政策的各种规定。
各种政策包括了政策的目标、影响人群、法律效力 的强度以及涉及政府部门的不同这几个层面上。首先,面对1990年总和生育率“1157震荡”的现 实,政府用了4年多的时间确定了首期“天使计 划”。目标是给婴幼儿的成长提供社会支持,通 过社会的努力来分担人们养育子女的经济和日常 照料的担子。这些政策的部分目的是让民众不要 被育儿的重担吓倒而少生或不生。第二,政策的 影响人群不仅包括了婴幼儿,也包括了对婴幼儿 父母的支持。例如2002 年的“少子化对策再加 1”政策强调帮助那些因照顾子女辞去原有工作 却希望再次就业的父母找工作,考虑男性的工作 方式对育儿和低出生率的影响。[ 10 ]在2000年之 前,日本的人口政策多强调“少子化”,而2002年 左右开始,政府的相关政策更强调对“下一代人 培养的支援”。这种词语上的微妙变化可能更体 现了政策的目标虽然是提高人口数量,但在政策 的表述方面则更强调社会对个人需求的满足的责 任,使人口数量问题看上去更是一个社会政策问 题。第三,日本政府的人口政策最终上升到了法 律层面———《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国家希 望利用法律的形式,规范社会、企业等应付低生育 率问题的责任和义务。最后,近十几年来日本政 府有关低出生率问题的不同提案和法律是由政府 — 5 —
不同部门牵头制定的。开始是由多部委和领导牵 头商讨制定,而进入21世纪以来则多由“少子化 对策推进关系会议”牵头决定。
除上面对日本人口相关政策的归类外,我们 也可以把日本有关人口的政策分为减少育儿家庭 的照料负担和增加育儿父母经济收入的直接有利 于婴幼儿成长的政策以及增加避孕措施的种类、减少人工流产和弃婴例数的间接增加人们受孕、生育几率的政策。
11儿童津贴制度。这是直接面向儿童的社 会政策。这一制度随着生育率的降低而增加着补 助的范围。1971 年只有第三胎才可享受到补助(从出生到初中毕业), 1983年扩大到第二胎(从 出生到上小学), 1992年则放宽到第一胎(3岁以 内)。政府的儿童补贴享受年龄在不断变化,从 早期的部分子女初中毕业前、1992年的所有子女 3岁以内、2000年的6岁以内到2004年的9岁小 学毕业之前。[ 12 ]补助的额度也有所变化, 2000年 时头胎和第二胎每月各补助5 000日元,三胎以 上每月则各补助1万日元。[ 10 ] 21针对父母的补助。这主要体现在1992年 实施的不带薪的“父母产假法”,到1995年人们 可带25%工资休产假, 2001 年可带40%的工资 休产假。[ 12 ] 31增加避孕方法的选择范围。日本人在避 孕方法的使用方面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例 如,高避孕套使用率、荻野方法(安全期)的普及、避孕药的低使用率以及绝育手术的低比例(图3)。这种特点的形成与日本个人计划生育的 历史长、对一些方法的推崇、使用习惯、不同方法 的技术发展阶段以及法律法规的限制有密切关 系。尽管村松稔提到日本法律法规的分布及传媒 的宣传顺应了民心, [ 13 ]但不应忽视的是法律法规 和政策确会影响人们采用哪种方法,或社会能够 提供哪些方法。例如,日本是较早开发IUD(Ota 环)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但1931年日本政府规 定避孕行为为非法, 1936年禁止使用Ota环。[ 14 ] 1974年厚生省又再次允许使用IUD;1999年准许 使用铜环IUD。
低剂量口服避孕药也是一个例子。这种在其 他发达国家十分流行的方法直到2000年才在日 本正式得到认可。而1999年1月日本政府在接 到“伟哥”上市申请6个月后就给予了批准。[ 15 ]这 与长久以来人们使口服避孕药合法化的各种努力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暂不论日本政府的性别差异 的态度,仅就允许“伟哥”上市的事实就可能说明 “日本政府在用各种方法增加生育率”,“因为让 人怀孕的药物得到了政府的批准,而阻止怀孕的 药品得不到批准”。[ 16 ]或者说,尽管日本人现在有 更多的避孕方法上的选择,但长久以来政府对有 效避孕或提高受孕方法的控制政策,多少会影响 到人们的生育行为。
图3 日本不同避孕方法使用的变化 资料来源:同图1.41降低人工流产水平。人工流产在日本人 口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早期生育率的下降过程中 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对人工流产有影响的早期法 律有1880年出台、禁止任何形式的人工流产的刑 法和1940年出台的优生保护法。之后又有1948 年通过、1949 和1952 年修正的优生保护法。1991年厚生省颁布了一个法令,将人工流产的孕 期时间要求降低到22个星期内。1996年政府提 议并迅速通过了修正法律。新法律删除了所有与 “优生”相关的字眼,并更名为“母亲保护法”。[ 17 ] 现在做人工流产手术已经没有了优生的考虑,法 律规定不得对精神病患者和有精神障碍的人做绝 育手术。做人工流产的理由只能是母亲的健康可 能因为身体、经济等因素受到伤害以及被强奸等(见表1)。
在日本,人工流产数量之多促使政府和学者 考虑如何改变这种现状。2000 年日本“21 世纪 健康快乐家庭”委员会提出一个到2010年10年 间开展母婴保健全民运动的计划,其中明确提到 要降低青少年中的人工流产率。[ 18 ] Goto 等人认 为,为阻止非意愿性妊娠和人工流产,日本有必要 开展更为全面的计划生育活动,包括改善妇科保 健、加强生殖健康的教育、制定基于人们避孕需求 研究和分析的政策。[ 19 ]针对那些虽然没有做人工 流产、生了孩子却不想养育子女的个人,社会还为 此有所准备。例如2007年5月10日日本熊本市 的慈惠医院在日本首创了“弃婴摇篮”,接受出于 不同原因被遗弃的婴儿。医院根据相关法律于 — 6 —
2006年12月向熊本市提出了设立这一设施的申 请。但市政府以“这一设施超出现行法律预想” 为由,向厚生劳动省提出商定的要求。基于厚生 省“没有违法性”的答复,熊本市在2007年4月5 日发放了设立“弃婴摇篮”的许可证①。[ 20 ]可以想 象,这一计划若被各地所效仿,必定对增加婴儿的 存活和生长有积极的作用,或者说对日本人口的 增加、出生率的提高有正面的作用。
三、相关政策的效果
对于现代社会的家庭来说,生儿育女已经不 是一件自然和简单的事情。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 中,人们对子女的依赖程度降低、扶养子女的经济 和精神上的负担越来越重、家庭的传统角色在淡 化或消失、个人也越来越追求自我享乐和舒适。人们已经不需要生育很多子女来实现个人的社会 价值,也有越来越多的方法达到少生少育的目的。日本政府也正是通过间接影响人们的生育行为来 试图改变其人口减少的趋势。如果从政策目标来 看,相关政策的效果不一。
就各期“天使计划”,其直接后果是幼儿园和 入园儿童数量的增加。例如,入园儿童的人数从 1994年的159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197万人,其 中3岁以下儿童的入园人数则从41万人增加到了 62万人。[ 10 ]因此在改善就托环境和就托儿童数量 方面,日本的人口政策是成功的。政府的政策为人 们放心生育提供了良好的育儿环境。降低人工流产的努力也颇有成效。从图4的 趋势来看,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人工流产数占 全国人口出生数的66% ,之后这一数字不断回 落。到1990年,日本生育率水平凸显过低、政府 开始准备有所动作之时,人工流产的例数仍占出 生人数的近38%,也就是每出生100名婴儿时就 有近40个胎儿被流掉。但这一数字到2005年时 则下降到27%。尽管这一水平相对其他国家来 说仍然很高,但从日本本国的趋势来看是在下降 且达到了近年来的低点。虽然我们在这里无法断 定降低的人工流产数的后果,也即生育是否是其 结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数字的降低并不单 纯是人们避孕成功的后果,因为避孕方法历来都 存在且可得,只是在2000年时低剂量的避孕药加 入到避孕方法的选择类别中。另外,避孕方法的 现用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55%左 右徘徊(图5)。因此我们认为人流与出生人数比 例的降低有其以最终婴儿出生为结局的一面,这 也是日本政府所期待的结果。
图4 日本人流与出生人口的比例图5 日本人避孕方法现用率的变化
资料来源:同图1.资料来源:同图1.然而针对提高人口出生率和总和生育率的问 题,如果日本生育率下降的原因真如Retherford 等人[ 9 ]解释的那样,那么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政府 认为对生育率的提高会有所帮助的各项人口、社 会政策就可能不会发挥太多的影响。例如,我们 不可能再让妇女少受教育、只待在家中不外出工 作,也不可能再为年轻人包办婚姻。或者我们可 以认为,日本生育率的下降是个人观念性改变的 结果。当人们的生育观念有所转变,特别是受到 社会经济的强烈影响时,在短期内改变人们的生 育观念和行为是非常困难的。经过日本政府近1 5年的各种努力,日本的生育率和总和生育率的
①日本的群马县自1986年开始设置了5年称为“天使的宿地”的弃婴收养设施,因设施的条件不够好,发生过婴儿被冻死的事件而
关闭。熊本市的弃婴窗口则接受了这一教训,慈惠医院将弃婴窗口设施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6摄氏度。一旦有人放入婴儿(必须是出
生后2周的婴儿)设施自动锁住,外人不可再开启;同时医院相关部门的警报鸣响,医院的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地抱回婴儿。另外,在弃婴
窗口附近设置有摄像头,但角度只能看到弃婴的影像。[ 21 ] — 7 —
变化并不大,且有持续下降的趋势。例如厚生劳 动省2008年元旦对2007年生育水平的总结是: 出生人数低于2006年,总和生育率从2006年的 1132略微上升到1133。[ 22 ]尽管总和生育率略有 变化,但仍远远低于人口更替和提升水平。说明 人们的生育观念依旧停留在小家庭、少生育的水平上。因此,从生育水平的角度看,日本目前实行 的提高人口数量的政策仍然没有达到目的。对日 本这样的低生育水平的国家,如何改变人们的生 育观念、提高个人生育意愿将会是一个现实而严 峻的问题。同时,日本的经验也再次告诉我们,人 口问题的解决需要有科学和前瞻性眼光。低生育 水平发达国家的苦恼和社会政策的出台也为世界 上不同类别生育水平的国家提供了很多应避免的 教训和可借鉴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