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五平移和旋转
案例五
《平移和旋转》教学与设计
(一)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19~21页的内容及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在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并能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五、教具准备
“看一看”的图片,方格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去过雪山游玩吗?那里有哪些游乐设施?(滑草、飞龟、遨游太空……)你知道它们是怎样过运动的?(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
(二)探索新知
1、投影片出示课本“看一看”中的四幅图。
1同桌互相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画面?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并用手比划一下。2全班交流。
3小结:缆车、国旗的运动都是平平直直地走而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运动是在固定地转动。
4让生上台演示升旗和缆车的运动。5让全班学生用手演示升旗和缆车的运动。
小结:我们把像、缆车、升国旗这样的运动成为平移。(板书:平移)6让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做平移运动。7让生动手演示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运动。
小结:我们把像螺旋桨、风车这样绕一个固定点转动的运动称为旋转(板书:旋转)8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做旋转运动?
2、判断平移、旋转运动。1出示课本第19页的“说一说”。
先独立思考判断,在书上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雪撬、火车的运动是平移; 转盘、水龙头的运动是旋转。
2做一做:先做一个平移运动,再做一个旋转运动,让同学先在小组内做、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人做给全班看。
3、出示课本20页试一试。
1移一移,说一说。教师演示,学生数格说一说,向下平移了几格。
2填一填,教师演示,学生数格,说一说蜡烛向右平移了 格。小鱼向平移了 格。3小结: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只需看这个图形上的某一点移动了多少格。(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最后师总结。)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20页“试一试”的(3)。先让小组讨论,找学生到黑板演示。
2、让学生做课本21页练一练1。
3、让学生做课本21页练一练2、3题。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像升降电梯、收害机这样的运动就是平移,如果一个物体绕一个固定点转动这样的运动称为旋转。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平时注意观察,把收集到的与同学分享。
案例六
《平移和旋转》教学与设计
(二)教学内容:对称图形(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9—20页)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校每周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
国旗沿着旗杆徐徐上升,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一运动现象叫“平移”。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也是平移。还有另一种运动方式叫“旋转”。如:风车迎风旋转,直升飞机起飞时的螺旋桨运动等。
二、探究新知
(一)说一说
1、独立思考,判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运动是旋转。
2、全班交流
师可适时问一问:为什么这一运动是平移(或旋转)?
3、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 a小组交流 b全班交流
(二)做一做
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1、小组进行
2、选好的全班做一做
三、拓展练习、运用
1、移一移,说一说。
2、填一填。
3、画一画。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教学反思
案例七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
(一)一、教学内容 欣赏与设计
课本第23~26页的内容及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并能应用这一知识创作自己喜欢的图案。
2、使学生通过欣赏身边熟悉的图案,感受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进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使学生通过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到数学中蕴含的内在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会到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准备
各种图案,不同规格的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第23页的四幅图:
1、你们知道这四幅图吗?他们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甲:第一幅图是紫荆花图案,它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学生乙:第二幅图是奥运五环图,它代表世界的五大洲。学生丙:第三幅图是我国的风筝图样——燕子。
学生丁:第四幅图是一个美丽的圆形图案,可以应用于织毯、绘制陶器等方面。
2、这些图案美吗?美在哪里?
学生甲:美在它们组合很有规律。学生乙:美在它们都有相同的规律。
学生丙:美在都是通过旋转或平移得到的图形。
3、导入新课。
请大家仔细观察,每幅图的图案是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体会图案中的平移和旋转。(1)先独立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2)集体交流。
“紫荆花”是由一个花瓣绕中心旋转得到的。
“奥运五环”可以说是由一个圆环平移后得到的,也可以说是绕圆环的交点经过多次旋转得到的。
“风筝”是由一只燕子平移后得到的。
图形图案,可以说是每朵花绕圆的圆心旋转后得到的。(3)上面的哪幅图案是对称的?
“奥运五环”、“风筝”图、“圆形图案”都是对称图形。
(4)拿出你收集到的图案,在小组里说说,它是怎样得到的。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2、动手设计、绘制图案。
(1)打开课本第25页,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学生:先独立画,然后与伙伴交流、分享。
教师:注意发现有创意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赞赏。(2)完成课本第25页“练一练”的第2题。学生:可合作完成。教师:(同上)(3)完成课本第25页“实践活动”的第(2)题。
教师:注意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引导学生互帮互助,使学生能够从伙伴中得到启发。
(4)动手制作“雪花”,课本第26页的第(1)题。(5)动手制作“装饰物”,课本第26页的第(2)题。
3、作品展览、鉴赏。
全体同学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寻找作品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现象,并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巧手奖、互助奖等等,使学生得到美的启示。
(三)练习巩固
1、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2、下面的图形是旋转得到的画“○”,是平移得到的画“—”。()()()()
3、课本第24页的第2题。
4、下面的图形都是利用我们学过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的知识设计的图案,请你把它们补充完整。
5、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四)课堂小结
平移、旋转和对称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设计师。
第二篇:《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移和旋转”
一、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在《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关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标准》中指出:“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标准》的要求,本套教材增加了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平移与旋转”是两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平移与旋转现象在生活中却无处不在。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同时注意突出所选事例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能抓住特征并达到初步感知的效果。
本课安排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帮助学生积累这方面的经验。教材中呈现的缆车滑行、国旗徐徐上升、直升飞机螺旋桨的旋转以及小风车迎风旋转等,都是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直观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与旋转的特点。二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感知的经验,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具体实例,通过这些活动体会到平移与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感受平移与旋转现象的普遍性。三是能用形象的手势表示平移与旋转的动作。这实际是让学生通过形体语言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运动特征的理解。四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方格纸上图形的平移,以及画简单图形的平移,来感受平移的几何特征。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因此,教学的认知要求是初步认识,对于旋转的知识只要能分辨旋转现象即可;对于平移的知识,除了知道生活中平移的现象之外,要能在方格纸上确定左右(水平方向)或者上下(垂直方向)的平移。五是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去设计一幅美丽图案,使学生体会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得到,从而形成以简驭繁的思想。
二、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前后、上下、左右方位顺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分类,并且学生很早就有了物体或图形运动的一些经验,因此认识平移和旋转观察只需让他们构建一个概念。对于平移了多少格,学生可能会遇到数的方法不正确导致格子数的不准确,画的时候不知从哪里着手。
三、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结合教学实例联系生活经验,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区分这两种现象。
2、能根据平移现象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图形沿水平(左右)方向、竖直(上、下)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培养空间观念。
3、了解可以用图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图形变换中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四、教具准备:有关平移和旋转的多媒体课件、画有船、淘气和笑笑的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
(一)构建平移转概念
1、谈话引入,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师: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我们一起游乐园去看看吧!(课件出示:高空缆车、碰碰车、摩天轮、游船、旋转木马)师:你喜欢哪个游戏活动,它是怎样运动的?用手势比划比划。
学生汇报后,师提问:这些游戏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分分类?小组活动,教师参与活动。
小组汇报
生:摩天轮、旋转木马是一类;缆车、碰碰车、小游船是一类。
2、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1)分析归纳,揭示概念 师: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生:高空缆车、碰碰车、小游船它们都是平平的、直直的运动把它们分为一类;摩天轮、旋转木马都是在转圆圈归为一类。师小结:我们把缆车,碰碰车,游船这些物体所做的直线运动叫平移。把旋转木马,摩天轮这样围着一个固定点所做的圆周运动叫旋转。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平移和旋转)
学生齐读课题
师:现在我们一起用手势做一个平移的动作,做一个旋转的动作。(师生一起用手势做动作)
(2)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的?(学生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师:老师这里有一组物体运的动画,你能说说它的运动是平移的还是旋转的吗?(多媒体出示:国旗,水笼头,转盘,开窗户,电梯)
师:请你根据下面的图片所反映的物体运动的不同方式分分类.(多媒体出示车子,大风车,汽车,钟面,滑雪橇)
(二)教学平移距离
1、激趣
师:今天同学们学的真不错,一会就认识了平移和旋转。淘气和笑笑今天也来到了游乐园,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多媒体出示淘气和笑笑在船上的画面)看,他们正准备划船呢,笑笑在船头,淘气在船尾。船开动了,船在做什么运动?
生:(异口同声)平移。
2、设疑
师:对.走了一会后,笑笑和淘气为谁走的路长一点发生了争吵。同学们,你们评评理,究竟谁走的路长一点呢?
生1:笑笑走得远。因为她坐在船头又在前面。
生2:一样远。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不同,笑笑在前面走,淘气在后面跟着走,他们原先的距离并没有改变,所以他们走的一样远。
4、验证
师:刚才大家说的意见都不一样,我们得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想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 生1:把他们的船开到的位置做上记号,再用尺子量。生2:让他们站在同一侧,再把船开到原来的位置。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方法都不错,老师这里有一种新的方法——数格子,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验证,其他方法同学们下去以后自己验证。
四人一小组,用方格纸数淘气和笑笑分别走了多远?组长做好记录,填写记录卡。
学生汇报结果。
生1:淘气走了8格,笑笑也走了8格,他们走的一样远。生2:淘气走了7格,笑笑也走了7格,他们走的一样远。
师: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他们走的一样远,但有的说走了8格,有的说走了7格,我在下面观察发现还有走6格的,到底走了几格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课件演示,师生共数,得出一致结论:7格)
师:淘气走了7格,笑笑也走了7格,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船走了多远?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数一数船走了多少格?
(小组活动,师参与活动)
小组汇报,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数法。生1:我从船头数起,船走了7格。生2:我从船尾数起,船走了7格。生3:我从船上红旗数起,也是走了7格。
„„
5、小结
师:刚才我们看船走了多少格,大家有几种不同的数法,结果都是7格,从这里你能发现什么吗? 生:不管从哪儿数都是一样多。
师:我们看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移了多少格,只要找这个物体(或图形)上一点平移了多少格,这个物体(或图形)就平移了多少格。
(三)习题设计:
1、师:我们帮淘气和笑笑解决了问题淘气和笑笑又继续前进(多媒体显示)这时,淘气发现船后游来了一条小鱼,淘气把手中的面包扔给了小鱼,想一想:小鱼必须向前平移几格才能吃到面包?
生口答,师演示结果
2、师:刚才我们学会了物体的平移,现在我们把物体换成图形大家来移一移(学生完成书本上P19试一试第1题)
学生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本题主要希望通过让学生动手移一移,加深对平移方向和平移了多少格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师:现在我们来画画平移后的图形,学生完成P19试一试第3题(此题主要让学生利用平移了多少格画简单的图形平移)
(四)拓展创新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应用非常广,舞蹈演员得用平移和旋转跳出了优美的舞蹈。设计师运用平移和旋转设计出优美的图案,古老的上海音乐厅得用平移,整体移动366米。(多媒体出示上海音乐厅的相关资料)老师这里也有相关资料,同学们看一看(学生边看边演示)
课后,请同学们利用我们今天所学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去设计一幅美丽图案。
六、教学反思:
1、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在试教的第一节课时,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课件制作的素材大都是网上下载的,到上课时才发现课件的制作并不适合我们农村的孩子学习,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耽误学习的时间。
2、用手势比划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学生用语言叙述不清,但用手势表示清楚了平移和旋转,并且能加以区别。形象的手势表示平移与旋转的动作。这实际是让学生通过形体语言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运动特征的理解。这无疑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为我以后教学空间与图形这一内容又提供了一个好的方式。
3、在学生数方格的方法解决笑笑和淘气谁走的远的问题过程中,有学生数的是7格,有学生少数的是6格和8格,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仅仅只是和学生一起又数了一遍,确认了7格是对的,但对答案是6格和8格的同学错误的原因并没有弄清楚,以至于在后来习题中还是有些同学把格数数错。如果我能在当时多问一句:你是如何数的?也许就能从学生的思维当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学生可能就不会再出错了。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能抓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是把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七、案例研讨:
1、形象的手势语言用的好,在培养空间观念中直观显得也是很重要的。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把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特征叙述的很清楚是不容易的,但它们的特征显而易见的,用肢体语言的描述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显得很直观。如果在教学中能把这两种图形的运动方式用形象的符号表示出来,就更好了。这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符号思想,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明性。
2、预设和生成的问题。在本节课中至少有两个地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在教学平移距离时,走了一会后,笑笑和淘气为谁走的路长一点发生了争吵。同学们,你们评评理,究竟谁走的路长一点呢?有一个学生说:“一样远。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不同,笑笑在前面走,淘气在后面跟着走,他们原先的距离并没有改变,所以他们走的一样远。”我觉得这个学生的回答是很精彩的,学生的这句话中其实包含着一个对应点的问题,物体平移的距离就是物体平移前后对应点之间的距离。这可能是老师在预设当中没有想到的。对于生成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应该把它放大,原先的距离指的是什么?是不是还有现在的距离?通过这样的问话和实际的操作,就能让学生知道物体平移距离跟物体平移前后对应点之间的距离是有关系的,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二是用方格纸数淘气和笑笑分别走了多远时,虽然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远,但有的是7格,有的是8格,还有6格的,对于这个问题,老师可以问一问学生是怎样数的?就能了解到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就能发现他们只是数的方法不同而已,7格的数的是格数,8格的数的是点数,既数了头,也数了尾,6格的数的也是点数,但没数头和尾。最后教师就能统一方法,达成共识,后面的学习当中就不会在出错,也就提高了教学效率。
3、教学中要彰显学生的个性。在教学平移距离时,对笑笑和淘气谁走的路长,同学们也出现不同的看法,到底谁对谁错,需要验证,学生也提供了不同的方法,这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验证,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验证的工具就行。也许有的学生也会想到用方格纸去数,不必要老师硬性规定用方格纸来数,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发展空间观念也不利。
4、追求数学的文化价值做的好。在课的最后,通过出示上海音乐厅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了平移的作用,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课后,让学生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去设计一幅美丽图案,使学生体会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得到,从而形成以简驭繁的思想,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为学生喜欢数学奠定基础。
第三篇:《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清苑区孙村乡戎官营小学戎艳珍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感知旋转平移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
2、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解决策略::在观察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描述,充分感受物体的运动方向,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运动吗?你喜欢做什么运动?(学生自由说一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物体运动时的录像。依次出示10个物体运动的画面(飞机飞行、转着的风扇、转圈圈的舞蹈演员、吊起货物的起重机、钟表面指针的运动„„)。请你看看它们是怎么运动的,你也可以一边看,一边跟着做做动作。想想看,这些运动的形式相同吗?你能把他们进行归类吗?(学生试着归类。)把像飞机飞行一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归为一类(平移),把像风扇一样围绕一个固定点转圈圈的归为另一类(旋转)。
教师:正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运动,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如此的可爱,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旋转和平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谈话中,使学生明白,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而且运动的形式并不相同,并用最后的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悬念,使本课的教学任务更加明确,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概括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点
观察平移的物体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沿着直线运动
观察旋转的物体有什么相同之处:围绕一个固定点或轴做圆周运动
根据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各设计一个符号:平移符号(——),旋转符号(○)
三、亲身体验平移、旋转的过程
(1)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推书的过程,并讨论这个动作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明确,这个过程是书沿着一个方向作平行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就是平移。你还可以用你自己桌上的、或周围的物体做平移活动吗?(2)学生把用绳子拴着一块橡皮的铅笔转动起来,观察这是什么运动方式(旋转),你还可以用其他学具创造运动现象吗?(削铅笔、翻书等)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没有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给学生了很大的空间,老师不累,学生爱学。)
四、找一找生活中的平移或旋转现象。
师:生活中有很有旋转和平移的现象。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平移或旋转现象呢?你能给大家举个例子吗?
(设计意图:旋转与平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让学生举例,既链接了生活,体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丰富学生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表象认识。学生举的例子很多,但在语言表述方面还有点欠缺,这就需要教者旋转及时给予评价引导。比如说,同样是窗户的运动,有平移的也有旋转的,因而必须明确“我们教室的窗户的运动是平移”,“我们教室门的运动是旋转。)
五、找一找平移与旋转的不同
教师提问:平移与旋转有什么区别呢?
交流。左右平移、前后平移位置变化方向不变。像风扇的叶片、直升飞机螺旋浆、钟面上的指针它们这样的以一点或一个轴运动的叫旋转,旋转的方向会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现象的对比,使学生准确掌握了旋转与平移的特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六、做平移或旋转课间操。
在背景音乐中,领操员带领大家做操。如转头、耸肩、甩臂、转圈、扭腰、抬腿等,学生一边跟着做一边说出该动作是平移还是旋转。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一连串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实际上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他们用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并能正确地区分几何空间中的这两个数学概念的特征,从而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
七、自己做一些动作表示出平移和旋转。要求:先在小组内表演,比一比,谁做的动作最有创意,和别人做的不一样。
学生活动。然后让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判断属于什么现象。(设计意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获取新知识。小学生具有爱和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小组合作,为他们创造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有利于其思维的发展。这个环节中的小朋友们在相互协作、相互竞争中体验成功、获得进步,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八、练一练:
第1题:找一找下面事物中的平移或旋转现象。
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在回答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表达要准确和完整。
例如:电视橱门的开关是旋转。电视橱抽屉的开关是平移。等。重点说出移与旋转的特点。
第2题: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分别在□中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
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些习题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在说的过程中,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九、知识拓展
1、欣赏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美
同学们,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还运用平移与旋转创造了美丽的图案。看一看,这些图案用到了我们今天学到的那种运动方式,看谁第一个发现。(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实现可持续性的数学学习。)
2、运用今天我们的所学有关平移与旋转的指示,自己设计一幅图画,看谁设计的最有创意。
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习心理学表明:“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学习者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做”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且最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因为这种能让学生大脑和双手真正动起来的学习,不仅能让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参与去学习数学,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而且在这种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增强了自信。)
十、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有一个系统性的总结,使知识成一体系。)
课后反思:
1、课一开始,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现象,并根据这些现象进行分类,这是认识运动现象的前提。由于前面的观察、模仿做动作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表象,所以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物体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时,学生的视角就较为广阔。
2、生动形象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帮忙的热情。
3、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下一节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4、讲练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明显。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第四篇:教材内容 旋转和平移
教材内容
旋转和平移
设计者
何洁仪
单位 儋州市军屯文化园
1.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旋转与平移是《数学课程标 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内容,《标准》中第一学段对这一部分的具体要 求是: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学生很早就有了物体或 图形运动形式的感性认识,但只是个初步的印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从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并体会出他们不同的特点。并可以使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 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推导的基础。所 以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见到过许多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他 们的头脑中已有一些旋转与平移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对于 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加入图画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只是 没有很清晰认识,因为抓不住这些现象的本质特征,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受他 们生活的局限性,好多现象没有见到过,难以想象。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2、能正确判断、区别旋转和平移现象。
3、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旋转和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 力。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结合实例及生活经验,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过程,体验旋转和平移现象。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认识周围世界,强化数学的应 用意识。
2、感受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从而增强与人交流、合作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教学重点: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教学难点: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4.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让生用手比划火车的运动。多媒体出示身边的物体运动的现象
2、手势演示这些物体的运动 生演示:
3、演示电风扇的运动。生演示 比较异同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4、观察图片上物体的运动方式并边说边用手势比划。生分类并比划 师:对,象拍球、飞机的飞行、火车的运行等沿着直线运动的(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可 以叫平移。(板书平移)那么,象风扇、地球仪、钟面的时针等围绕一个点或轴转动的,我们可以把它叫旋转。(板 书旋转)闭眼想象旋转和平移是怎么运动的
5、用手势表示
6、小结:对,平移不但可以上下移动,还可以前后,左右移动。
7、多媒体出示:(P25“想想做做”第 1 题)、请用画“—”的符号表示平移,用画“○”的符号表示旋转。生练习
8、同桌互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9、汇报小结: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广泛存在,人们利用这些特征做了很多 了不起的大事呢。让我们看一段录像吧。(上海音乐厅)生谈观后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动作表演平移和旋转现象,实际就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他 们用独创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从分感知这两 种运动方式。)
二、探究平移的距离。平移的力量可真大啊,提出这种想法的工程师们更是了不起。今天我们也来当一会小小工 程师吧,我们这儿也有一间房子需要平移,但平移之前我们要先学会观察:
1、出示房子的幻灯片: 师:小房子向什么方向移动?从哪里可以知道呢?(箭头 对这个箭头是表示平移的方向 的,在平移的图中是不能少的)房子向右平移了几格呢?(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2、房子究竟向右平移了几格?从房子的哪个点比较容易看出它平移的格数?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演示)
3、引导学生找其它的对应点。(除了看这一组对应点之外,还可以看哪些对应点?)
4、交流讨论,达成共识:要知道是平移了几格,先“找点”,找出两处相对应的点,比如房 子的房顶就是一组对应点,然后看对应点之间移动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对应点不止一 对,所以还可以继续找第 2 对、第 3 对……,但数一数后会发现,每一组对应点之间都相 差 4 格。
5、练习:课本P24 的练习。
6、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订正。
7、小结:我们要知道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我们只要先“找点”,找出两处相对应的点,然 后数一数,这两个点之间平移了几格,那整个图形也就平移了几格。(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并用电脑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格数的 规律。借助动态效果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化难为易。)
三、根据特征、画平移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根据图意,知道了平移的情况。现在你能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吗?
1、出示三角形
2、学生先试一试
3、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找点、移点、描点)问:画完后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吗?什么没变?(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没变,但位置是改变了的。)(设计意图: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格数的规律后,亲自动手画一画,议一议,比一比,加 深对平移的理解,有效的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生汇报收获 师总结(设计意图: 结合媒体片段的欣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
5.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旋转现象 围绕一个中心转动 找对应点——数格子——连线平移现象 直直地移动
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火车吗?生:见过 师:它是怎么运动的呢?用手势比划一下。生用手比划。师: 其实物体的运动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运行在半空中的缆车,在公路上奔跑的汽车,还有我们头顶上的电风扇等。(多媒体出示)
2、师:能不能用手势说明一下,这些物体将会如何运动?生演示
3、师:有谁能把电风扇的运动用手势形象的比划出来?生演示 师:大家对比一下刚才这两个同学比划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一样?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4、师:这几幅图片是从我们的生活中找来的,认真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你能按照刚才 的运动方式分类吗?边说边用手势比划。生进行分类 师:对,象拍球、飞机的飞行、火车的运行等沿着直线运动的(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可以叫平移。(板书平移)那么,象风扇、地球仪、钟面的时针等围绕一个点或轴转动的,我们可以把它叫旋转。(板书旋转)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平移”和“旋转”。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 一想,平移和旋转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生闭眼想
5、师:你会用手势表示平移和旋转吗?生: :会
6、师:小结:对,平移不但可以上下移动,还可以前后,左右移动。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你能判断吗?
7、多媒体出示:(P25“想想做做”第 1 题)请用画“—”的符号表示平移,用画“○”的符号表示旋转。生做练习题
8、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同桌互说
9、师:汇报小结: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广泛存在,人们利用这些特征做 了很多了不起的大事呢。让我们看一段录像吧。(上海音乐厅)(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动作表演平移和旋转现象,实际就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他 们用独创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从分感知这两 种运动方式。)
二、探究平移的距离。师:平移的力量可真大啊,提出这种想法的工程师们更是了不起。今天我们也来当一会小 小工程师吧,我们这儿也有一间房子需要平移,但平移之前我们要先学会观察:
1、出示房子的幻灯片: 师:小房子向什么方向移动?从哪里可以知道呢?生:箭头 师:对这个箭头是表示平移的方向的,在平移的图中是不能少的,房子向右平移了几格 呢? 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2、师:房子究竟向右平移了几格?从房子的哪个点比较容易看出它平移的格数?我们一 起来看(多媒体演示)
3、引导学生找其它的对应点。师:除了看这一组对应点之外,还可以看哪些对应点?
4、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要知道是平移了几格,先“找点”,找出两处相对应的点,比 如房子的房顶就是一组对应点,然后看对应点之间移动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对应点不 止一对,所以还可以继续找第 2 对、第 3 对……,但数一数后会发现,每一组对应点之间 都相差 4 格。
5、练习:课本P24 的练习。
6、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订正。
7、师:小结:我们要知道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我们只要先“找点”,找出两处相对应的 点,然后数一数,这两个点之间平移了几格,那整个图形也就平移了几格。(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并用电脑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格数的 规律。借助动态效果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化难为易。)
三、根据特征、画平移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根据图意,知道了平移的情况。现在你能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吗?
1、出示三角形
2、学生先试一试
3、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找点、移点、描点)问:画完后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吗?什么没变?(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没变,但位置是改变了的。)(设计意图: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格数的规律后,亲自动手画一画,议一议,比一比,加 深对平移的理解,有效的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我们一起走进了“平移与旋转”的世界。其实,大自然对于平移与旋转的创造,还远不止这
些,仰望苍天,俯瞰大地,何处没有平移与旋转足迹?看啊,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 星红旗迎着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中缓缓升起,“神舟”五号带着国人的希望,载着我们的英雄 离开了发射台,直冲太空,这些你难道没有感受到平移的力量吗?奥运赛场上,链球运动 员借助旋转的力量打破了奥运记录,再看看浩翰宇宙中的行星运转吧,难道你没有感受到 旋转的神秘吗?同学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借助平移与旋转的力量,一起走进生活,走进数学吧。(设计意图: 结合媒体片段的欣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7.教学反思
1、“平移和旋转”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本节课教学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感知出发,从学 生身边的现象出发,引入新课,让学生从感知中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
2、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 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 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 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 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现 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3、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教材只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转”的实 例,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这节课我结合多媒体 教学给学生更为直观、生动的体验。如在第二个环节找对应点,数平移距离时,能在两个对 应点之间设计数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数格子的方法。毕竟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主要有以下两点:
1、教师有时还是忽略了个别学生,没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还缺乏指 导。在学生活动时,教师应该多走到学生中间去,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做出及时的指导,真 正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没能调动全班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
3、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更注意抓住学生的生成资源,如:学生再出现从原点数起时,让学 生互动交流,质疑问难,从而得出正确的方法。
第五篇:《平移和旋转》说课稿
《平移和旋转》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体系。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并体会出他们不同的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移和旋转》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平移和旋转》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平移与旋转》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P41—42页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辨认锐角、钝角,建立了有关几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中的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平移与旋转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学会分辨平移和旋转。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旋转和平移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渗透了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
教学难点: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实践操作法
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建构主义学也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2、游戏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创设图片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巩固所学新知识。教育心理学中也说游戏是儿童的本性,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我以图片和游戏作为载体由浅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学法
1、情境学习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物体,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法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五、说教学过程
依据以上的教法学法,本课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1、实物导入,初步感知(3分钟)
新课标认为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而且儿童的注意力有强烈的直观性和色彩性的特点,容易被生动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就利用窗户和钟表揭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观察窗户上窗的移动情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窗户的运动情况并让学生用手画出窗户的移动路线,形成对平移概念初步的感知。接着,我再出示钟表,让学生观察秒针的运动情况的同时让学生用手画出秒针的运动路线,形成对旋转概念的初步感知。
2、创设情境,感受体验
在学生形成初步感知后,我再创设图片情境加深理解解。(利用主题图及课本中的图片揭示平移、旋转现象)
《平移和旋转》说课稿(二)一、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一知识内容是学生的第一次学习。教材以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素材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判断出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空间想像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已经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只是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对于平移的方向,学生容易理解;但对图形平移的距离,学生往往会把平移前后图形间的格数误认为平移的距离。
三、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提高参与度
1、重现生活,感知特点。
在课堂的一开始,出示一些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缆车、风扇叶片、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升国旗等物体运动的小动画,由学生观察并交流玩的感受,用手势表示出自己的感受,说明各物体的运动方式,然后再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情况分一分,根据学生分类揭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板书。
本环节的设计,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他们通过观察,比划,分类,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感知,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建构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2、感受生活,发现特征。
接着我让学生来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让学生看着图片跟着模仿做上面的动作,一边做一边想一想它们分别是平移还是旋转,让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有进一步的认识。
然后出示一个静态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判断一下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现象是旋转,进一步巩固平移和旋转。
本环节的设计,借助学生的体态语和学生例举的生活中的实例,并通过判断,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物体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加深对两种现象的理解,并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点的平移,示范引领。
首先出示房子图,让学生判断平移的方向。再让学生说一说向右平移了几格,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接着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就来研究房子各个部分的平移情况。数一数屋顶向右平移了几格,学生都能数出来,这个时候引出对应点,再让学生数一数其他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就发现每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因此看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到一组对应点看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练一练:出示“想想做做”4中的金鱼图、松树图、蘑菇图及问题,组织学生独立用方格纸数一数方格,填一填问题,再小组交流后全班反馈。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情况,选取学生容易错的图形组织学生同桌用图片再移一移,数一数,帮助学生正确建构数平移距离的思想方法。
本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经历多次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找平移距离的方法,为下一步画平移后的图形积累操作经验。
2、面的平移,深化、提高。
(1)出示书上25页“试一试”1中方格纸中的三角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怎样将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然后独立尝试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2)教师组织反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的图形,并组织交流画法。针对学生可能出现找一个点,找三个点,找边画等不同情况,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集体评议出自己认为方便的画法。
然后总结画一个图形平移几个后的图形的方法:
第一步:找对应点
第二步:把对应点连起来。
第三步:画出运动方向
让后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
本环节的设计,考虑到学生对方格纸上图形的平移认识比较清楚了,我就放手让学生独立研究,同时考虑到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个难点,为此重点加以指导,使他们充分享受自学成功的乐趣,提升学习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深化发展
综合练习:我准备安排书本“想想做做”第5题这样的练习,组织学生先独立数一数,移一移,再画一画,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图形平移的特征,并能较熟练的利用平移知识画出图形,从中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
《平移和旋转》说课稿(三)一、说教材
1、设计理念
我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曾接触、感悟到的大量生动事物中,领悟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构建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態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新教材中,对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进一步感悟动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年级引入这个内容,用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掌握平移、旋转的运动规律及平移方法,为儿童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提供了重要的认知工具,并为后继学习习近平行线、角的分类,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等内容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等活动: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规律;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移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2)学生在经历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索过程中:
体验平移和旋转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丰富问题解决的技能;受到数学美的熏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交流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规律,能区分平移与旋转现象。
难点:体会物体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二、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课程标准》与建构主义理论,我采用了:师生互动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我适时而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交流的环境,搭建起师生积极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进行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发现其规律。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
三、学法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体现了: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规律
1、观察比较、建立模型
观察观缆车、弹射塔、转盘、空中飞船等,建立平移、旋转的模型。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直观动态,能反复再现的优势,在学生大脑中留下具体的、动态的印象。孩子们根据物体的运动特点进行分类,在对比中感悟、理解,从而由具体现象抽象出平移和旋转的模型。]
2、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1)肢体表演游戏
[设计意图:用严谨的数学语言描述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象,对三年级学生会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用肢体语言来感知和表述这两种运动特点,用动作的准确性来弥补语言描述的不足,从而获得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2)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活动,孩子们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老师也从中反馈到他们对这个内容把握情况的信息,继而进入下面的环节。]
(二)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
体会物体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现象;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设疑引思,自主探究
比较:谁经过的路长一些?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受知识经验和思维特点的局限,容易把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误解为两个图形间的距离。通过这样一个比较位置变化的参与性活动,他们动手操作,检验或修正自己的想法,数物体向某一方向平移的格数这一难点,就在孩子们的积极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2、观察推理、拓展思路
小老鼠吃苹果。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激励评价中,思路得以开拓,既巩固了平移的方法,又体验到物体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现象,培养其求异思维,尝试接纳并欣赏他人。]
3、水到渠成、学会画图
画平移轨迹图。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掌握了方法,突破了难点。]
(三)活用新知,巩固升华
1、基本练习
(1)判断下面物体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移一移,说一说
(3)涂一涂,画一画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想让学生沿知识构建的顺序,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规律,掌握平移的方法。]
2、提高练习
[设计意图:从这道练习中,我们看到了,“小课堂——大社会”。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3、发展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体会到变换的数学思想,在感受数学美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回顾总结、反思评价
[设计意图:这样多层面地让学生参与总结,既达到对新知的回顾反思,又让其享受自我、伙伴及老师评价的喜悦。]
五、课后小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旋转、平移现象,把它画下来或拍下来,加上文字说明,放到班级公共邮箱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