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一首精心创作的
那一首“精心创作”的“打油诗”
泉溪村小学
何芬
每个人如果能时刻让自己的心湖蓄满爱心、温情、鼓励和信任,那么洒向世间的定是缕缕明丽的阳光。我们教师的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课间,我走进教室把批阅好的作业交给学习委员发下去。只见王雨杰、高婕、戴玉龙等几个同学对欧阳子文“围追堵截”,扯的扯衣服,拉的拉胳膊,拖的拖脚。欧阳子文一脸乌黑汗流浃背,双手抱着个篮球拼命挣扎,大声嚷嚷:“放开我,哥们等我打篮球呢!”这位欧阳子文同学可是班上出了名的淘气包,不知又什么事招惹了同学。
“发生什么事了?拉拉扯扯的干什么?”我一脸严肃地问道。见到我,这几个孩子立刻收手,欧阳子文赶忙把篮球藏在身后,耷拉着脑袋,站在一边。
“何老师,您不该把欧阳子文硬搭在我们这一周记小组。”
“我们想方设法把周记写好,准备评选优秀小组的,被他一人拖后腿。”
“唉,谁跟他一组谁倒霉!” ……
这几个孩子向我大倒苦水,原来是为了周记的事。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让学生五人为一小组,轮流合作写周记。共同使用一个周记本,一周内轮流每人写一篇,内容题材不限,每周评选周记优秀小组。这样的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使学生很容易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对写作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时就特别留心周围的事物,搜集写作素材。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逐步提高,收到较好的效果。当初分组时,其他学生都是自由组合,只有这位欧阳同学因为写作能力差,又调皮捣蛋,久久得不到任何一个“组织”的“接纳”。没办法,我这个语文老师为了他不得不动用手中的一点“权力”了。刚好这一组只有四个学生,而且作文都写得不错,我好说歹说把欧阳“指定”到了这一组,也好让那几个同学帮助他提高嘛!当时这几个学生嘴巴翘得都可以挂油瓶了。
“欧阳子文写了什么引起公愤?”我好奇地问道。
王雨杰马上掏出周记本,递到我面前,“何老师,您看看,写了啥玩意。“”我们拖住他让他重写,他却只想着打篮球。”高婕附和着。面对同学的“义愤填膺”,欧阳同学脑袋垂得更低了,一言不发。我轻轻翻开他们的周记本,快速浏览。这组同学有写短片科幻小说的,有诉说自己烦恼的,有写养螃蟹观察日记的,有为今年六一学校的红歌赛出谋献策的……内容相当丰富嘛!甚至每篇文章还配了自己创作的插图,显得相得益彰,没什么不妥呀!我翻到了最后一页,刚才的得意劲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见上面歪歪扭扭“画”了几排“豆芽菜”。我把眼睛睁圆了,好容易才看清楚,上面写着:
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天气:阴
新编《锄禾》
作者:欧阳子文
扫地日当午,瓜皮扔下土。李白踩中了,摔个二百五。
顿时,我哭笑不得,气不打一处来,当即把欧阳子文“请”到了办公室。其他老师读到欧阳同学的“大作”无一不笑得前俯后仰。他站在我面前战战兢兢的,始终不敢看我,手里还不忘抱着篮球呢!唉,真是恨铁不成钢啊!我准备劈头盖脸地好好说说他,“好不容易把你分到这一组,就争口气嘛!你看你什么态度,吊儿郎当的人写吊儿郎当的诗,还指望作文水平有提高?”没想到他一下子哭了起来,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老师,我是认真的,这首诗是我花了几小时精心创作的!”
我喝到嘴里的茶差点喷出来,就这诗,还精心创作?看他一脸的委屈,我突然意识到刚才的话有些伤他的自尊。我们不是提倡赏识教育吗?不是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使学生克服对作文的畏惧心理,逐渐爱上作文吗?如果他备受同学“嫌弃”,“精心创作”的诗又被老师说得一文不值,还有什么写作兴趣可言?说不定这首诗还真是他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我静下心来,思考着:这首诗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找不出任何闪光点吗?对于这个平时连语句都写不太通顺,作文通常只有结尾处有一个标点的学生我能以其他同学的标准来要求他吗?
我摸摸他的小脑袋,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能在周记里写诗,独树一帜,很夺人眼球呢!其他同学就没想到。”他渐渐停止了哭泣,眼角挂了几滴泪。我又接着说:“你能在《锄禾》这首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这是很有新意的。还知道用‘新编’这个词,说明你的确动了脑子。” “真的吗?”他眼里放射出欣喜的光芒。
我微笑着:“你的诗言简意赅,还很押韵,读起来顺口,好记。你创作了首打油诗。”他竟然破涕为笑,问我什么叫打油诗,我告诉他通俗易懂、诙谐有趣、朗朗上口、精短好记的诗叫打油诗。
“你怎么扯到李白了?”我颇为不解。
他巴眨着眼睛看着我,反问道:《锄禾》“不是李白写的吗?”办公室里又是一阵哄笑。我忍住了笑,给他纠正:“那是诗人李绅写的。”他抓了抓脑袋,脸一阵发红。
“看得出你想当小诗人吧!肯花几小时想一首诗,这说明你学习上有了上进心,这确实值得表扬。”欧阳的脸上洋溢起一种从未见过的微笑。
“不过——”我故意扯长了音调,“古诗讲究意境美和图画美,语句相当凝练。我们学过这么多古诗,你也能感受到这一点吧。你的诗作语句通顺但太直白,格调不高,还要把李白这么伟大的诗人摔成‘二百五’。你这样写是否太残忍了?”他不好意思,吞吞吐吐地回答:“其实我没真想让他摔,就为了读顺口呗。以后不这么写了。”
“老师,我……我……可以写出好诗吗?”这句话从欧阳同学嘴里问出来还是让我有些意外。
我郑重地点点头:“你很聪明,肯用功当然可以!不过写诗首先要学好语文,要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平时多积累多练笔,你会发现你的文章你的诗会越写越好的,你想让同学刮目对你刮目相看吗?”“想!”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儿童诗文选》,又拿出一个崭新的作文本,用钢笔在上面端端正正地写上“欧阳子文诗集”几个大字,递到他面前,“未来的小诗人,这书是老师借给你读的。以后你的诗文都收录在‘欧阳子文诗集’里。写好了,我都会念给全班同学听的。老师做你的忠实读者,想让我连字都看不清吗?”他不敢相信地看着我,好久才回过神来,放下篮球,双手接过书和作文本,鸡啄米似的点头,“我肯定写好肯定写好,”然后抱着篮球乐颠乐颠地跑回教室了……
我如释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庆幸自己控制好了情绪,否则一个孩子对写作的热情说不定就被“扼杀”了。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欧阳子文变“乖”了许多。虽然有时还有些调皮,有时还会丢三落四,但作业总能及时完成,尤其是作文一篇比一篇写的长了,“欧阳子文诗集”里又多了好几首诗,都可圈可点。而我则努力寻找他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他。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都怕写作文。他们感觉作文无话可说,写不出新意,得不到老师的欣赏与表扬。于是就胡编乱造,文章充斥着“假、大、空”。我们的作文应当以学生为本,应引导他们说真话,抒真情,敢于展示他们的个性。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尤其后进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心里有着自卑感,不愿动笔写作文,不爱表现自己。能让后进生写好作文,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确实得花一番功夫。我们教师要真诚以待,热情鼓励,不能厌弃差生,更不能另眼看待。鼓励他们在愉快的课堂中学习作文,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写好作文。我们要打破惯例,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高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不要畏惧写作文,别人做到的事,自己一定也能做到。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的杰作。”被别人认可、肯定、赏识的渴求是学生内心深层次的欲望,这种心理一旦得到满足,学生很快就会出现彰显个性,挖掘潜能,放飞情愫,体验成功的动人的一幕幕。我们应始终努力发掘着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放弃过任何一个使学生走向成功的机会。
教师的爱心、温情、鼓励和信任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心、温情、鼓励和信任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冷的感情也会消融。
第二篇:从一首新作谈诗词创作的感受
从一首新作谈诗词创作的感受
从一首新作谈诗词创作的感受
星 汉
2013年10月我去了一趟广东,得《虎门销烟池怀林则徐》一首七律。此诗在对仗、用韵等方面较有特点,本文想通过此诗,谈谈我在诗词创作中的感受,以此与海内诗友们交流。全诗是:
收拾一池除祸根,脊梁高耸并昆仑。龙旗飞影翻龙穴,虎旅传声荡虎门。宿抱但能怀赤子,征鞭何惧到乌孙。今朝且看珠江口,战舰千艘壮国魂。
应当说刚出炉的作品,就公示于众,犯了诗词创作中的一种忌讳。我在《赢得生前身后名——诗词创作精品意识浅谈》一文(《当代诗词》2005年第4期)就有这样看法:
诗词创作不能一脱手就拿出去发表。要反复斟酌、推敲,从立意到章法,从词句到每个字,从韵律到音节,都要作细致的研究、修改、加工,才能出以示人。其实古人早就教给了我们处理稿件的办法:一是“请别人看一看”。白居易说:“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与元九书》)。二是“要自己放一放”。李渔谓:“文章出自己手,无一非佳;诗赋论其初成,无语不妙。迨易日经时之后,取而观之,则妍媸好丑之间,非特人能辩识,我亦自解雌黄矣”(《闲情偶寄》)。这些,都是古人欲出佳作的宝贵经验。
广义地说,不管通过什么方式,只要把诗词作品示人,就算是“发表”了。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题诗》中说:“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元稹写在“墙”和“柱”上的诗,在当时来说,就已经“发表”。当今有些诗友,和我一样,急于把自己的作品示人,利用网络的有利条件,诗词一出手,就马上挂上去。星汉常看有些诗友的诗词,写作随便,佳作偏少。特别是一些唱和、步韵之作充斥网络,大有“拣到篮里就是菜”的味道。殊不知,这种懒于删汰的作品,对自己的声誉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也许有些网络作者是想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诗词水平,以期得到诗坛的认可,但其结果是画虎成狗,适得其反。
星汉从事诗词创作40余年,也出版了几本诗词的书,在刊物上也发表了一定数量的诗词,有些作品也得到了诗友的谬奖。我不敢说我的歪诗俚词达到了一个什么高度,但是我写诗填词的态度是认真的。我遇到许多诗友,特别是老年诗友,请我看诗,诗稿递过来后,往往又补上一句话:“我是写着玩儿的。”这句话,也许出自真心,也许是对其作品不够理想的托词。不管怎样,对这样一句话,我颇不以为然,我往往回答一句话:“我作诗填词是玩命的。”为了写诗而“玩命”当然是夸张的表示,我的意思是,要有好的或是比较好的作品出现,首先要有个认真的态度。唐代李贺,“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的故事(李商隐《李贺小传》),就是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宋代欧阳修“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的故事(沈作喆《寓简》卷八),就是要是对千千万万当代和后代的读者——“后生”负责。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写好诗词的基础。
有了认真负责的态度,就会认真对待自己创作的每一首诗词,丁是丁卯是卯,不能随便涂鸦。当今有的诗友却不是这样,没有到过某地,就凭想象作诗。比如某诗词组织要去某处,有些诗友提前就写好了,以示其“出手快”。当今风景、事物,通过网络,可以获得许多信息,有文字,也有图片,但是这和身受还是不一样的。不至其地,而写其诗,一般来说,是不会出现好的作品的。李贺的创作是,外出“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到了“上灯”后,才“研墨迭纸足成之”的。这里的“所得”即是“每旦日出与诸公游”之后,得到的好句子。就是后人颇多非议的“闭门觅句”的陈师道,也是先“与诸生徜徉林下”,然后才“径登榻,引被自覆,呻吟久之,矍然而兴,取笔疾书,则一诗成矣”的(徐度《却扫编》卷中)。古人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当细心领会。我对销烟地虎门向往已久,只有亲到,才敢下笔。
这首诗的颔联写林则徐领导军民销烟,其对仗使我大费踌躇。“龙旗”对“虎旅”,虽然工整,但是不费事。“龙穴”对“虎门”,是地名对地名,就不是很容易。我在虎门镇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时,见到一副大型的油画,上面画着林则徐属下的大清兵在销烟时,挥动着传令旗,威武雄壮,器宇轩昂,于是就有了“虎旅传声荡虎门”这句诗。这样就定下了用“平水韵”十三元的韵目。作诗过程,也和古人相仿佛,是回到乌鲁木齐后才“足成之”的。这一句原作“虎旅呼声荡虎门”,但是“呼”字和两个“虎”字同音,读起来拗口纠结,也就是犯了《文镜秘府论》所说的“八病”中的“正纽”。随后,改成了现在的样子。求之上联“虎门”对了“龙穴”。龙穴,就是位于珠江口的蕉门、虎门水道出口交界处的龙穴岛。林则徐《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中称作“龙穴洲”。本人愚钝,上联一个普通的“翻”字,我竟然换过十几个平声的动词。有几个夜里,刚熄灯就寝,想起了某个字,就又翻身起床,打开电脑修改,最后,定下这个“翻”字,心中稍安。
颈联写林则徐被贬伊犁。十三元中有个“孙”字,我想起了“乌孙”这个词。乌孙,林则徐在伊犁《致郑夫人书》:“伊犂在北魏为乌孙国。”“赤子”对“乌孙”,当然是绝对。但是首先使用这个对仗的是清代的洪亮吉。其《将发伊犁留别诸同人》有“一体视犹同赤子,十旬俗已悉乌孙”句。其《北江诗话》也以这两句对仗“人以为工”而自负。通过这首诗的对仗,我“自我表扬”的是,我作诗的态度是认真的。
这首诗中作为地名的“龙穴”和“乌孙”两个词,毕竟有些生涩,会给一般读者带来隔膜。这就牵扯到要不要加注的问题。我想,如果读者不熟悉“龙穴”是个专用地名,理解为“龙潭虎穴”的意思,也能说得过去,只是觉得对仗欠工罢了。“乌孙”的前面是个“到”字,一般读者理解为地名还是没有问题的;再者,人们都知道林则徐被贬往伊犁,在理解原意上不会有大的偏差。故而对以上的两个词就没有注释。对于诗中自注,我在《诗词的题目、序文和注释之我见》一文(载《全国第二十五届诗词研讨会论文集》)中谈到我的看法:“清人萧雄在《西疆杂述诗·例言》中说:‘作者自注,前人讥之。’笔者同意这个看法。一般来说,诗是案头文学,是给人看的,少量加注,倒也无妨。但是大量加注,或加长注,似不可取。那样会喧宾夺主,破坏了诗词的整体艺术。”我又说:“如果删却自注并不影响诗意的完整,那就要考虑这个自注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果删却自注就不知诗意所云,那就要考虑这首诗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了。”我还说:“至于有些诗人词家在作品中用一些冷僻的词汇或是典故,而后再加注解释就大可不必了。笔者以为,这种作法,要么是在炫耀自己的才学,要么是在轻视读者的智商。”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就是用典。那么“赤子”和“乌孙”也在用典之列。李志忠教授《求一个“新”字罢了——星汉诗词当代意识浅论》一文(《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谈了当代诗词用典的看法,并且“表扬”了我,他说:“为了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最好是不用典,次之是少用典,再次是活用典,慎用生典、僻典。诗词的语言要高度浓缩,力求精炼,有时候用典可以加大诗词的容量,但是,滥用生典、僻典,以此来炫耀自己知识的渊博,就难免有‘掉书袋’之嫌。倘用典能无堆砌痕迹,如水中着盐,食有味而觅无形,自是高手。本文所举星汉诗词各例,就是不用典、少用典的范例。”我感谢李志忠教授在文章中对我的鼓励,我更是赞同李志忠教授对诗词用典的看法。
诗词是一个人的人品、修养、学养、经历、见识、性情等抽象物的综合体。其中学养是很重要的一点,而学养又和读书有着必然的联系。“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语),要有学养,就要读书。读书未必能写好诗,但是要写好诗必须读书。比如追求语言的平淡,读书多、有生活的诗人的语言,犹如薛宝钗服饰的朴素,美观大方;反之,就是刘姥姥服饰的朴素,总露寒俭。
而今诗词作者的读书情况无非三种。一是读书少或是不读书的一批作者。这类作者也有一定的悟性,偶尔也会有上一两首出自天籁的好诗,但是由于欠缺文学功底,很难持续写出较为满意的作品。二是读书多,文人气和书卷气很浓的一类作者。这类作者中不少人以书本为创作的源头,喜用典故,且滥用生典、僻典,以此来炫耀自己知识的渊博。这样的诗词难免与读者之间产生一种隔膜,甚至与“当代诗词”的“当代”二字相去甚远。诗词和学问有关,但诗词创作不是卖弄学问的地方。三是读书多,且能活学活用,走进书本,也能走出书本的一批作者。这类人即便用典,也能运化无迹,不见斧凿痕。这才是诗词创作所需要的。我正在多读书,多实践,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星汉以为,在格律上最好不要出错。律绝两体,在形式上的三大要素是:平仄、押韵、对仗。平仄和押韵,主要是为了好听。为达此目的,当然要按格律的要求来安排。“三平调”和“孤平”,会使句子声调单一,缺少节奏感,达不到好听的目的。但是三仄脚却没有那么严重,查《唐诗三百首》,便不乏其例。如“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怅望千秋一洒泪”(杜甫《咏怀古迹》)等。我的诗作也就不避三仄脚,如“弦翻木卡姆,人住柳中城”(《癸巳春过鲁克沁》)的出句。著名诗人杨金亭曾经对我说过:“不要为了一个字出律,就把整首好诗报废了。”我同意这种说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林黛玉之口,以为“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毛泽东“乱云飞渡仍从容”(《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犯了“三平调”;叶剑英“内行内战资强虏,敌后敌前费运筹”(《重读毛主席〈论持久战〉》),对句犯了“孤平”,都是“不以词害意”的句子。
《虎门销烟池怀林则徐》一诗,用的是平水韵十三元韵。这个韵目,包含《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中横行的an行韵母和en行韵母。这里只用了en行中的字,这样就使选择诗韵的范围变小,加大了作诗的难度。
我发表在《中华诗词》2009年第4期《“该死十三元”平议》一文,得到诗友们的认同。本文通过对清代文人高心夔故事中“该死十三元”一语来龙去脉的分析,认为:
“十三元”为科举考试和平时作诗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作诗的人当然痛恨“十三元”。这种脱离实际语音的平水韵,让科举的考生们吃尽苦头,他们当然想废除这种音韵,但是时代不允许。我们在全国通行普通话的今天,再去创作传统诗词,为什么还用平水韵和由平水韵改造过的“词林正韵”呢?“十三元”该死,难道整个平水韵系统就不该死吗?
我在拙著《天山韵语·后记》中说:“我主张诗韵改革,拙文《今韵说略》和以《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为依据,分十五韵部的《中华今韵简表》,在《中华诗词》2002年第一期全文发表。但我是一个‘两面派’,作诗仍用平水韵,填词仍用《词林正韵》。作诗填词时,为使音韵和谐,尽量把平水韵中的有些韵目,用普通话读来两个以上韵母的分开使用。”我对平水韵的妥协作法,曾经受到诗友们严厉的批评,认为我“言行不一”。2005年第8期《中华诗词》卷首语中认为认可新韵、提倡新韵,而又“言行不一”者,多是“旧韵驾轻就熟,使用方便,不肯为韵多付辛劳”所致。我不排除自己“不肯为韵多付辛劳”的懒惰,但我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怕使用平水韵的诗友们说我“外行”。当今出现的各种新韵韵书,都是个人或是诗词组织所为,没有平水韵由“礼部”颁发的权威性。对于新韵,我期待着上层官方机构的认可,起码得到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认可,然后“诏告天下”,公布施行。到那个时候,就不怕有人说我“外行”了。
星汉要通过《虎门销烟池怀林则徐》这首诗要讨论的问题还多,比如章法结构、表现内容、诗词风格等。限于篇幅,只能再找机会与诗友们交流。本文主要讲的是律诗,我想诗的其他样式,以致词、曲,当是同理。
第三篇:为那一段你我精心剪裁的时光
我发现自己开始喜欢,繁华过后的那一场沉寂。在沉寂的时光里,记着刚开谢的桃红梨白,想象你一直都还在,感谢你让我邂逅过一片温暖的海。
一场沉寂,就权当做时间给不安分的青春一次安静,让曾经年少太纯真的心变得或是冷漠或是疲懒。而那一场你我一起精心剪裁过的时光,在无人的时候想起,悲伤莫名,只好抚曲再叹。
常常一个人静坐,呆呆的望着天空,想念一个人;常常一个人旅行,悠然迈着步子前进,渴望寻找到往年如烟的风景。细细碎碎的悲伤流转,着时间多少寂寞成烟花燃出流岚,我在时间的罅隙里,把记忆翻遍,只寻到当初那些斑驳旧梦的思念,而曾经花前月下的甜蜜,和我们一起走过的林间青石小路一般,早已被疯长成的青苔掩盖。
我一直以为只四月烟雨难期,婉转温情如水一般柔情的你,不想五月也依然缠绵。风清雾白,看不见如画苍山。我在雨中的思念,是丝丝线线的婉约,犹记得曾经有个柔情似水的女子,陪我在雨中看天,任雨水打在脸上,湿了眉发,也湿了眼眶。我微微心疼,那一刻,我忍不住希望,把你的温暖揉进我一生的年华。
一些事情,往往经历过后才会真正的懂得。我以前以为,“人生若自如初见”只是一种诗意。经历过青春岁月那一场场繁华过后的沉寂,无法述说的寂寥,才明白那是一种无奈的叹息,是痛至深处的明悟。不同于那些醉后温馨的幻想,那是凝泪入眸,清清醒醒的写实。想想相爱许多年,却不能浮生相守,素年似锦却不能相依相偎,笑脸迎离别,却在心底流了多少撕心裂肺的眼泪?而如若初见,那会如何?
浮光掠影地想着那些曾经的片段,竟情不由己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想我们年少的心事,多是无言的爱着。一字成茧,我们自缚于身,把那些不忍和心痛写在纸上,默默隐藏。却还是暗自琢磨彼此的心事,如今想来,那真是一场如烟的寂寞„„
我安然自若的淋一场五月微凉的雨,任雨水洗洗这些年俗染的心事。然后以一个看客的身份去回看一下那一段时光,原来那些温暖,与幸福有关。网上百家乐,真钱百家乐
第四篇:那一件事
那一件事,拨动了我的心弦
生活就犹如一条流动不息的小河,而我们就是河中的一块有棱角的石头,遇到的事情就是小河里的每一滴水,日日夜夜,慢慢的将这些石子的棱角磨平,这些石子就会变得光滑无比。我们只有经历了这些事情,才会真正的长大。
有一天,我与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正当我们结完账准备回家时。我看到了我永生难忘的一幕:一个老爷爷,穿着皱巴巴的迷彩服,宽松的裤子和破烂的鞋子,这位老爷爷应该七十出头了,满头银发,脸上的皱纹多的数不过来,我能想到最适合形容他的就只有四个字了:饱经风霜!更重要的是,他挑着一个扁担!扁担两旁还有两个破篮子。我有点心酸,因为我的爷爷跟他差不多大,可生活环境却天差地别!突然。有一位穿着保安服的人过来了,看来是保安。保安一过来,就大吼道:喂,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快滚出去!那位老爷爷只是笑笑,并没有多说什么。保安有大吼道:笑什么,快滚出去!这一次,保安声音中还掺杂着几分不耐烦。老爷爷还是笑笑,没有什么过多的表示。旁边围观的人在窃窃私语:这老头怎么回事啊,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啊?、这保安太凶了,怎么可以这么对老人。保安怒了,接着,保安的一个动作令我惊呆了,只见他突然跳了起来,然后重重的踢了老人一脚。人群骚动了,老人脸上的笑凝固住了,变得有些尴尬。保安又骂道:你个老不死的,快滚出去!那个老爷爷低下了头,我隐隐忽忽看到老爷爷的眼眶里多了一些透明的东西,是眼泪!我的心颤动了,那一刻,拨动了我的心弦。老爷爷转身离去了,看着他的背影,我的心中五味杂陈。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位老爷爷只不过是想跟他的孙女买个发卡,今天是他孙女的生日。我的心有说不出的难受,穷,有错吗?他愿意穷吗?难道穷人就不是人了吗?难道穷人就得被别人欺负吗?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想着想着,我的眼泪竟流了下来。
这位老爷爷,只不过是想跟孙女买个礼物,他没有错,错的是那个傲慢的保安。那件事,彻彻底底的拨动了我的心弦,而这拨动我心弦的这只“手”,是愤怒和同情。
小草拨动了我的心弦
古往今来,很多人都爱花、赞花,而我却要赞美小草,为它顽强的生命力而高歌。春天来了,暖洋洋的阳光洒在我身上,却无法融化我心中的坚冰。望着粉白的墙壁,闻着浓重的消毒水的味道,听着来来往往的脚步声,我郁闷极了。来医院已经三天了,我的病渐渐好了。我常想:“我只是一株小草,不会引起别人的关注。
今天,我的邻床终于有人了,那是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孩,我总算有个伴了。她滔滔不绝地与我谈论她的生活,我的心情舒坦多了。第二天,她在两床之间放了一盆泥土,我正纳闷时,她沮丧地告诉我,她去年在这盆里埋下了一粒花种,到现在也没有发芽,可能以后也不会了。看着她的神情,我不知道该怎样安慰她,只是祈祷花儿快快长大。
在她的陪伴下,时光如水,又过了两三天,我该出院了,在整理床铺时,我不经意地瞥了一眼这盆“泥土”,忽见点点绿色,是什么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仔细一瞧,是一株小草。我禁不住惊叫了一声,邻床的女孩以为花发芽了,兴冲冲地凑过来看,只看了一眼,刚刚的惊喜之情就烟消云散了。然而我很开心:小草,从不引人注目,被人看到还要斩草除根,可它全然不顾,仍然凭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发芽了。小草,拨动了我的心弦。我真正出院了,不仅治好了身上的病,也治好了心理上的病。当我挥手向女孩作别时,她把那个只长了一株草的花盆送给了我,再见了!后来,我把它放在了书桌旁,从不浇水施肥,它却越长越茂盛了。小草,再次拨动了我的心弦。这平凡的小草,它虽比不上花儿的五彩缤纷,比不上大树的挺拔高大,但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新春添上了一点新绿。我要为它高歌。
人们赞美雄鹰,因为它搏击风雨,冲天翱翔;人们赞美江河,因为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人们赞美山峰,因为它耸立雄伟,直插云霄;人们赞美英雄,因为他敢于斗争,勇于拼搏;而我赞美小草,因为它顽强拼搏,淡泊名利。我会时刻记着那棵拨动我心弦的小草。
你轻轻的拨动我的心弦
人来人往城市中央,弥漫着期盼和感伤,跳动的心灵,寻找爱的方向,吉他把最美的音乐拨响。——题记
那是零九年的一天,父母快乐的把我“关进”了初中校园,从此我成为了一名初中生。我记得那是我们班不是在学校上课,而是在教学点,一个小小的学校里。我刚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的,但有许多好心的同学都会帮助我,但在这种关怀下我还是感到陌生,第一次在那里我有了一种害怕、空虚的感觉。
晚自习了,我看到我的班主任还在和同学们聊天,我真的也想去,想去抱她因为她看起来是那么的像妈妈。我小心翼翼地坐到离他们不远的地方。
“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回去呢。”“老师我可以买东西上来吃吗?”„„
我一直看着她们,我似乎感到了什么,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把我推向了她,我紧紧
地抱住了。知道我的手酸痛我才放下小手。“我想妈妈,我要回去。”是老师又抱住我,我的泪下来了,我不知道这样坐了多久。我想老师应该不记得那一回了吧。或许她不知道,我一直把她当做是妈妈。
后来,我逐渐适应了这三点一线的生活。
其实,我写这个题记是因为,这个题记还有一个故事。记得在一次作文点评上,你在读我的题记时,有大部分同学都笑了,我想是因为“爱”字吧。那时的我们还什么都不懂。我看着同学们笑我,有点不知所措。“爱也有很多种啊,你看都想到哪里去了。”我呆呆的看着„„
没错,我今天写的爱,是您对我的爱,它总是拨动着我的心弦,让我倾听着这样一份爱。
拨动心弦的微笑
那天,我到火车站去接汉口来的客人。
清晨的车站广场上,稀稀拉拉的,没有几个人。我正要走进售票大厅去买一张站台票,门口的角落里,突然走出一个男人,他向前跨了两步,有些犹豫地朝我喊了声“大哥”。
起初,我以为听错了,因为我并不认识他。回头看了看,身后并没有其他人。接着,男人又叫了一声“大哥”。他的目光怯怯的,有些无助,也有些无奈。我说,你叫我吗?我想证实一下。他点点头说,大哥是这样的,下公共汽车的时候,我的钱被人掏了,我回不了家了,我是想„„
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我的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了许多画面:弄残了肢体的行乞者,编造家里遭受灭顶之灾的行骗者„„繁华的街角、车站、码头,这样的人到处都是。就在刚才,售票大厅的外面,还有一个老婆婆趴在地上,摇动着饭盒,向人们要钱呢。我怎么办?这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骗子?是一走了之,还是施救于他?我飞快地在心里忖度着。男人低着头,惴惴不安地等待我的回答。就在这时候,一个六七岁的女孩跑过来,说,叔叔,真的,我爸爸的钱真的丢了!说完后,她朝我微微一笑。这个小女孩的笑容真漂亮,那纯净而甜美的笑容,像清泉,一下子流到我的心坎里。
男人一见女孩跑过来,突然扯开嗓门嚷了一句:让你站在一边等着,谁让你过来的!女孩被父亲的厉声呵斥吓坏了,她紧紧扯住了父亲的衣襟,不松手。
这会不会是父女俩为我上演的一出戏?我的脑海里立刻冒出这样一个念头。但一想到刚才女孩那纯净的笑容,心里不免犯嘀咕,不会吧,他们怎么会是骗子呢?我在心里暗暗地骂了自己一句。小女孩说,叔叔,您要是不相信,我会唱歌,我给你唱一首歌吧。说完后,小女孩又甜美地一笑。她松开扯着父亲衣襟的手,一本正经地摆了个站姿,歪着头想了一下,便唱了起来:秋风秋风轻轻吹,棉桃姐姐咧开嘴,你看她露出小白牙„„这是熟悉的一首儿歌,我俯下身一把抱住女孩,说,孩子,别唱了„„我一连说了几个别唱了,然后站起身,对男人说,大哥,你需要多少钱? 我,我需要„„我需要150块钱。男人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因为难以启齿,总之吞吞吐吐半天,才说出这个数字。我把钱递给他的时候,他问我要地址,说将来要还我。我摆摆手说,不用了。我俯下身子,拍了拍小女孩的脸蛋,说,小家伙,真可爱!说完我就走了。
在站台上,我等到了要等的火车,也接到了要接的人。然后,顺着站台往回走,快上天桥的时候,我突然听到沉闷的敲吉窗户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那父女俩。他们坐在即将开行的一列火车里,正咧着嘴,一边朝我摆手,一边朝我微笑。啊,他们不是骗子。是啊,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骗子。
那一刻我为什么会突然坚决地拿出钱来帮助那个男人呢!现在想起来,应该是那个女孩的那首儿歌,还有她那甜美纯真的微笑,突然拨动了我心弦的缘故吧。
微笑,是不是上帝赋予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呢?你看,这甜美的语言,像一只温柔的手,一下子就触到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我想说的是,不仅是这个小女孩,当我们也试着用微笑面对别人的时候,会不会一下子拨动整个世界友善的和弦呢!
第五篇:十五首古琴名曲创作背后的故事(共)
十五首古琴名曲创作背后的故事
一、《阳关三叠》:唐代诗人王维作《送元二使安西》,流传甚广,被入乐唱咏之余更被谱为琴曲,是为《阳关三叠》。此曲初见于《浙音释自琴谱》,旋律在稍加变化后重复三次,以表达一唱三叹、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
二、《醉渔唱晚》: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泛舟松江,听渔人醉歌而作此曲。曲谱初见于《西麓堂琴统》。音乐利用切分结构、滑音指法和音型的重复来表现豪放不羁的醉态。其中有表现放声高歌的音调和类似于摇橹声的音调。全曲素材精练,结构严谨。
三、《渔歌》、《樵歌》:南宋末年著名琴师毛敏仲最有影响的两首作品。《渔歌》表现柳宗元“唉乃一声山水绿”的诗意,曾名《山水绿》;《樵歌》原名《归樵》。这两个作品在名称改变的同时,音乐本身也经浙派徐门不断加工,精益求精。乐曲中运用主题贯穿和转调等手法,显示出作曲艺术的新水平。
四、《阳春》:《阳春白雪》被称为曲高和寡的代表作品,后来被分成两个不同的作品。《神奇秘谱》的解题中说它“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
五、《酒狂》:曹魏末期,在司马氏的恐怖统治下,名人学士很难保全自己。阮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只好“托兴于酒”,借以掩饰自己。传说此曲是他的作品。乐曲通过醉酒的神态,抒发了内心愤懑不安的情绪。
六、《渔樵问答》:存谱初见于《杏庄太音续谱》。乐曲中通过渔樵对话的方式,在清山绿水之间赞美自然风光。曲中有一些悠然自得的乐句重复或移位再现,形成了问答的对话效果。还有一些模拟摇船和砍树的效果,造成了对渔樵生活的联想。近代《琴学初津》中说它“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唉乃,隐隐现于指下,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七、《潇湘水云》:作者郭楚望,南宋末年著名琴师。由于当时政治腐败不堪,对异族的侵略无能为力,作者在潇、湘水畔北望九嶷山北云雾所遮蔽,有感于时势,作此曲以表达他忠贞抑郁的情绪。乐曲中运用按指荡吟的手法,以及不同音色迭次呼应等手法所创造的水光云影、烟雾缭绕的艺术境界,十分吸引人。
八、《普安咒》:又名《释谈章》。初见于《三教同声琴谱》。根据琴谱旁的梵文字母的汉字译音来看,像是帮助学习梵文发音的曲调。古代曾有普安禅师,也可能是此曲的作者。乐曲使用了较多的撮音,帮助音乐造成了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曲式上不同于一般琴曲,有些类似于丝竹曲中曲牌联结的形式。
九、《良宵引》:初见于《松弦馆琴谱》,为虞山派代表曲目。乐曲虽短小,却有器乐化的特点。是一曲美好夜晚的赞歌。
十、《平沙落雁》:初见于《古音正宗》等琴谱中,近三百年来流传极为广泛,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变化。乐曲描写在秋高气爽之季,雁群在天空飞鸣,然后歇落沙滩的情景,借乐曲淡雅恬静的意境引出与世无争的思想。
十一、《鹿鸣》:古琴曲。为《诗经—小雅》首篇,也是汉代仅存雅歌四篇之一。蔡邕《琴赋》、《琴操》均有此曲目。明代张廷玉将此曲收入《理性元雅》琴谱,直至清末仍有刊传。
十二、《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该书编者说,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谱中分段小标题有“取韩”、“投剑”等目。近人因此认为它是源于《琴操》所载《聂政刺韩王曲》。现存曲谱共四十五段,其中头尾几部分似为后人所增益,而正声前后三部分则很有可能保留着相和大曲的形式。
十三、《大胡笳》:唐代的著名琴家董庭兰、薛易简都擅弹此曲。当时与《小胡笳》并称《胡笳两本》。初唐琴坛流行的祝家声、沈家声,就以这两曲著称。董庭兰继承了两家的传统,整理了传谱。该曲现存于《神奇秘谱》中,共十八段。《小胡笳》:唐代著名琴曲,与《大胡笳》并称《胡笳两本》。《神奇秘谱》将它编入《太古神品》。它的谱式更多地保留了早期琴曲的面貌,与《广陵散》章法非常接近,对了解古代琴曲作品提供了难得的实例。
十四、《鸥鹭忘机》:内容原来表现《列子》中一则寓言:渔翁出海时,鸥鹭常飞下来与之亲近,后来他受人指使,存心捕捉它们,鸥鹭就对他疏远了。清代的《鸥鹭忘机》则是一首动听的抒情小品。表现了“海日朝晖,沧江夕照,群鸟众和,翱翔自得。”
十五、《龙翔操》:清代广陵派琴曲。以《蕉庵琴谱》所刊最为流行。音乐恰如标题所示。以流畅的曲调表现了翔龙飞舞,穿云入雾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