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 ——写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上)
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 ——写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上)
任仲平
(一)时间在这一刻重新开始。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有屈辱和苦痛,封存在历史深处。一个新的纪元,随着五星红旗的升起,随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宣告,开启了。
从那时到现在,岁月的脚步已经走过60个年头。在中国流传了近五千年的“天干地支”计时系统中,60年代表一个轮回。然而,当新中国的历史即将迈入下一个甲子,俯仰中华大地沧桑巨变,这个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古老民族,分明已经打破封建王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兴衰周期律。时间的指针,不可逆转地指向现代化,指向世界,指向未来。
历史的细节,时常内有乾坤。2009年春天的伦敦,很多人注意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新闻中心的时间显示墙上,只悬挂着3个时钟,依次为“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中国道路”。全世界都在适应这个重新走向舞台中央的大国,希望从它的足迹里,解读这条迥异于西方的现代化路径。正如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所说的,“中国在世界中地位更替的作用如此之大,恐怕须三四十年才能找到新的平衡。仅仅将它看成一个加入进来的大国是不行的,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个”。从贫穷走向富庶,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60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演绎了民族史册上自强不息的传奇。它将一百多年的苦难和落后、几代人的迷茫和彷徨,甩到了身后,也将对一个新生国家的封锁和围堵、对一种新兴制度的质疑和敌视,甩到了身后。
6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全球发展的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二)考量一个国家的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透视:历史、地理。历史的基本要素是时间,地理的基本要素是空间。
这句话看似平常,仔细琢磨却并不简单。面对走过60年历程的新中国,我们该从何处去寻找历史的时间流变,又向何处确定地理的空间方位?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两千年的封建王朝、百余年的屈辱历史、六十年的沧桑巨变„„过去和现在,如何集合那万千点滴,在百转千回中汇成一个民族顽强生长的脉络?
古老文明的荣耀、“中央帝国”的迷梦、山河破碎的痛楚、“巨龙腾飞”的辉煌„„中国与世界,如何统揽这千年巨变,在跌宕起伏间呈现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转身?
这正是考察中国问题的复杂性。新中国60年,不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时间片段,却承载起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开天辟地的“历史单元”,标注了几近亡国灭种的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空间坐标”。从内部说,这60年关乎一个延续几千年的古老文明的生死;从外部看,这60年涉及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东方大国的兴衰。这两大课题,恰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两大历史使命相呼应,与中国共产党人60年不变的治国理想相契合——
在前不久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的伟大事业,再次强调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回首新中国60年历程,一个主题格外突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一个路径相当鲜明:中国人民坚定地把现代化视作走向复兴的路径。
现代化是一个过程,中国曾经被抛在这个过程之外。这是1949年之前一个多世纪里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和屈辱的缘由,也是在此之后一个甲子里神州大地所发生的变迁与进步的动力。尽管直至今日,人们对现代化的具体内涵还有不同认识,但三百余年世界近代史演进所锤炼的共识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共同目标,是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如何应对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兴衰的最终因素、成为决定一个民族命运的关键抉择。
就让我们沿着现代化这条主线,梳理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由此来看新中国改天换地的贡献,看60年沧桑巨变的意义。
(三)英国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发端于欧洲的世界近代史,都是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节点作为时间标志。在这个时间体系里,中国是一个落后者。
“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黑格尔对“中华帝国”近乎残酷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却表达了一种客观的真实。鲁迅先生慨叹,仿佛时间的流逝,独与我们中国无关。
循环往复的时间背后,盘桓着止步不前的社会进程。尽管也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当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人类向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之时,东方的老大帝国依旧沉浸在封建帝制的落日余晖里。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响,将沉睡几百年的中国,逼到现代化的大门口。在列强环伺瓜分豆析的民族生存危机之中,在落后了西欧工业革命一个世纪之后,中国被迫开始了现代化的“象征性”启动。
从1840到1949,这百余年的抗争中,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的各种抗争与探索,都是希望寻找中国现代化的捷径,获得走向现代世界的“入场券”。然而,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虽然慷慨激烈,却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一个使马可·波罗惊叹不已的东方大国,一头拿破仑也不敢惊醒的睡狮,坠入危若累卵任人宰割的境地。
这是我们认识“新中国”最为清晰的时空坐标。为什么1949年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新纪元?因为,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时间,完成了自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献身的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彻底改变了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扫清了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用60年的时间,推进了两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现代化航程,让年轻的人民共和国伫立于世界文明的潮头。以1949年为节点,这个新纪元把一个四分五裂、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团结统一、前途光明的新中国,进而把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时间开始了!
“一切愿意新生的/到这里来吧/最美好最纯洁的希望/在等待着你”——面对年轻的共和国,诗人这样书写新生的感受。新生的希望,美好的希望,凝聚着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期望,表达着人民群众对人民政权的信心。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既创造了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也承受着百余年山河破碎、丧权辱国的巨大痛楚。也没有哪一个民族,有着如此强烈的复兴意志。这种只争朝夕的复兴理想,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上最强大的凝聚力。
复兴,复兴。背负着这样的理想,年轻的人民共和国面对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现代化更为严峻的挑战。
一个西方世界眼中轻轻一推就会倒下的“泥足巨人”,一个刚刚从百余年受压迫、受奴役、受欺凌的黑暗中走出的国家,一个拥有世界1/4人口的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这是1949年新中国面临的国内境况。
开国大典的礼炮声还没有远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成立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锁、禁运”的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封锁者宣称,“共产党政府解决不了自己的经济问题,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这是新中国诞生时严酷的国际环境。国民生产总值不到美国的7%,重工业几乎为零,轻工业只是少数的纺织业;80%的人是文盲。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许多地方仍处于封建农奴制阶段或奴隶制阶段,不少地方还是“刀耕火种”。毛泽东感叹:“我们除了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连一辆汽车、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是共和国起步时面临的贫寒“家底”。
作为一个后发追赶型现代化国家,中国发展的困境典型地反映出人类现代化的困境。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现代化运动出现以后所拉开的巨大“历史鸿沟”,更深刻地包含着两个重要的逻辑——
一是先发国家的现代化运动不会像圣火一样自然地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传递,相反,早期现代化国家的进步还往往以牺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为代价。二是后发型国家通往现代化的路途,已经没有了早期先发国家的各种资源和条件,只有通过时间的加速度实现跨越性发展,才能追赶上现代化的时代潮流。
新中国必须用改天换地的双手,拨快走向现代化的“北京时间”。
(五)赶超,跨越。新中国这个现代化的后来者,既要在短期内完成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现代化任务,又要避免落入“现代化陷阱”;既要考虑同世界现代化接轨,又要考虑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现实可行性;既要有统一的总体目标,又要与现代化的动态过程相适应。
60年之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新中国交出的现代化答卷,令所有了解历史的人惊叹——1949年,我们连铁钉、火柴、煤油都是“洋玩意儿”,现在,我们每五天创造的经济总量,就相当于1952年一年的经济总量。“两弹一星”发射、太空漫步、“嫦娥”飞天,我们已经跻身于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这些高端技术的国家行列,成为“亚洲的新领头羊”、“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在这块曾被称为“停滞的帝国”的土地上,奔驰的时间划出一道人类发展的炫目曲线——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到10.9%;六七十年代,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新加坡1968—1973年年均增长率为10.1%。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却以几乎同样的速度飞翔了整整30年。
当速度变快时,时间仿佛停止了流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许能够解释这样的观感:“西方国家在午餐后小憩的瞬间,中国就变成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并“顺便让一半中国人摆脱了贫困”。
60年间,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在“北京时间”跳跃的数字中迈开奋进的脚步。世界,从“北京时间”铿锵的报时声中,感受青春中国的辉煌奇迹。
(六)奇迹是什么?
当今天的人们探询中国现代化动力,寻找“中国奇迹”发展秘笈时,往往会陷入矛盾和纠结之中。
有人分析,“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是决定性因素”,但选择市场体制的发展中国家并不少见,为什么中国能取得与众不同的成就?有人解释,是“中国人民比其他国家的人们更吃苦耐劳”,但历史上中国人民从来勤劳,为什么只有在这新中国的60年造就了奇迹?有人认为,是“变革推动了发展”,但从拉美到前苏联,选择变革的国家不为少数,结局却是政治动荡甚至国家解体,为什么独有中国能在平稳中推动现代化巨轮破浪前行?
各种观点,对诠释中国的成功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却都不是决定乾坤的根本因素。布莱克在《现代化的动力》一书中曾如此论证,“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社会将固守于传统系统的政治领导转变为热心于彻底现代化的政治领导的过程。”对于新中国而言,“政治领导的决定性作用”,才是“中国奇迹”的核心因素。
发展政治学有关研究已经表明,一个强大的政党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这是新中国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有以人民利益为宗旨,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有着广泛社会基础、组织纪律严整、思想高度统一、社会动员能力强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以及它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是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回首鸦片战争后百余年历史,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之所以充满迷茫和挫败,其根源就在于,它们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领导,都未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建立集中统一、现代化导向的中央政权;都未能通过有效的社会制度变革,建立起一个支撑社会现代化变迁的制度框架。
新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不仅结束了“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的局面,让中国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也第一次让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来追求现代化,以强有力的国家机器保障现代化进程,这才开启了古老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改革开放之所以开辟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也正源于中国共产党人能把亿万人民的迫切愿望、以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创新认识,凝聚为国家意志。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到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现代化实践的先进理论,30年来,执政党永不停滞的开拓创新,启动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带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相应的变革,最后各种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塑造了我国现代化波澜壮阔的画卷。这是“中国奇迹”的第一推动力。
奇迹是什么?歌德说,奇迹是信仰最宠爱的孩子。
(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中国带入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对于中国而言,这既是人民的选择,也是现代化进程规律的选择。
新中国所创造的现代化“奇迹”,静态地讲,有一个因素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领导。动态地看,有一条道路贯穿始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0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旧中国巨变的根源,新中国腾飞的动力。
正是这条由“信仰”铸就的道路,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开启了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并在60年的岁月、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不断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表”,与中国国情和社会实践“对表”,与时代要求和世界潮流“对表”,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
这是一条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代化道路。自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浪潮让人类文明步入新的时空隧道。其后的二三百年间,世界历史的大舞台上演绎的恢弘长剧中,现代化先发国家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并试图为世界历史定位。在这种格局下,现代化似乎是一元化的单向演进,后发国家只能做追随者。欧洲中心论、欧美模式是现代化的唯一归宿吗?这是人类文明必须面对的重大命题。
马克思说过,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完全不同的结果。在人类现代化的这幕长剧中,中国改变了的“剧情”,改变了现代化的“单向趋同”,它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于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开辟出的这条现代化道路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仅是现代化的追赶者,也可以成为现代化的引领者——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八)1601年,明朝万历年间,一台庞大的机械钟表出现在京城街头。这是罗马天主教教士利玛窦送给中国皇帝的礼物。皇都北京,回荡起现代工业清脆的声音。
但在一个习惯用暮鼓晨钟计时的王朝,那是一个与世界无关的“北京时间”。远离世界的中央帝国,即使偶有现代化的声响扰乱清梦,却依然在沉睡中浑然不觉。中国远离着世界,世界却在现代化进程中突变。
短短60年,新中国将一个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标注为举世瞩目的“北京时间”。今日世界,“北京时间”已经不可或缺,“中国因素”日益举足轻重。它让人们想起十多年前,几十名前美国政要联合署名致国会的一封信:“中国注定要在21世纪中成为一个伟大的经济和政治强国。”他们预测,中国不仅强大,而且伟大。而一个伟大的中国,源于60年前那个开天辟地的时间。
第二篇:梦想 道路 旗手——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
梦想 道路 旗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
孙业礼
《 人民日报 》(2016年06月29日
07 版)
“述往事,思来者”。每到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人们总要回顾过往,以更好走向未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我们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冲刺的关键节点上,回顾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幅画卷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为实现这一梦想不断寻找和开辟道路,画卷的主角是作为旗手的中国共产党和在她的旗帜引领下的中国人民。读懂了梦想、道路、旗手的关系,就找到了读懂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密钥。
一
梦想是前进的动力和风帆。怀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主题,是当今时代全体中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我们必须牢记这一主题,不能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 1 前景。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看待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提供了科学的视角。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历史上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中华民族,鸦片战争以后却一步步跌入苦难的深渊。就像一位作家所写的:“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见得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予取予求。中华民族沦为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劣等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的文明,把自强不息的基因注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在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民族复兴的梦想成为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1894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兴中会”成立,明确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在此前后,中国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政治派别不谋而合地提出了与此大致相同的口号。振兴中华,成为全民族的共识,成为一个共同的梦想。为了寻找民族复兴的道路,中国人民开始了各种尝试。但各种努力都没能为民族复兴带来希望,各种尝试很快就失败了,各种学说和主张也渐渐被人们遗忘。
就在中国人民于黑暗中苦苦求索之时,1917年,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它像一缕曙光,照亮了暗夜中国的前程。但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走到一起,仍然需要历史的机遇,因为此时很多人对资本主义还抱有幻想。1919年,中国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反而受到了比战败国更大的羞辱。这一强烈刺激使中国人民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渴望演化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在五四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由爱国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转变。毛 2 泽东同志用一句话说明了这一转变的原因:“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
这就是历史的逻辑。实现民族复兴,我们别无他途。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近代中国的历史性课题就是实现民族复兴。正是这一课题使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来到中国,正是这一课题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大都是为民族复兴寻找道路的爱国主义者,有些就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同盟会会员。中国共产党从此接过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
历史的演进清楚地表明,正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把中国共产党推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党不懈的追求。邓小平同志直到晚年仍谆谆告诫我们:“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举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大家有一种共同的认识:我们党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担负着崇高的历史责任。”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溯本求源,鲜明提出中国梦,并强调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就是实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我们党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95年的奋斗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正是以自己为民族复兴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赢得了人民的拥护。着眼现实,面向未来,我们仍然必须紧紧抓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
二
道路正确是成功的关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载体。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融合、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正确道路,同时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展现出光明前景。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中国的历史文化、历史命运、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些重要论述,把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整体紧紧联系在一起。
社会主义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梦想,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对未来的美好梦想。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的彻底解放指明了道路,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人民当家作主,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和谐与共同富裕等,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美好憧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重要的内容。这些恰恰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实现这些美好愿望。舍此,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一粒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关键要看有没有合适的土地。社会主义的追求不仅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追求相契合,而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 天然的联系。社会主义在中国拥有丰厚的土壤。我国典籍《礼记·礼运》就详细地构想了未来大同社会的图景,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美好而公正社会的强烈向往。大同的梦想在中国从未中断。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此更是情有独钟。南京中山陵“天下为公”四个字,浓缩了他人生理想、奋斗目标、思想观念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也折射出他对社会主义的浓厚兴趣。在那个年代,社会主义不只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选择,也是许多进步中国人的朴素向往。1933年,《东方杂志》组织了“梦想的中国”主题征文。在当时白色恐怖的环境下,依然有许多人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憧憬。曾是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的柳亚子说:“我梦想中的未来世界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同世界”;作家谢冰莹说:“我梦见一个没有国界、没有民族、没有阶级区别的大同世界”;文学家郁达夫的梦想是“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的压迫。”从这些对梦想的表达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在中国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基础,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相通的。
理论逻辑和价值认同不能代替实践。95年的实践更是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一有着光明的前景。95年来,在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指引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的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同时也使得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处于低潮时,在中国依然展现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和光明前景。
95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 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三
旗手引领前进的方向。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一直高举旗帜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前列,以自己的奋斗牺牲感动鼓舞着中国人民,以自己的创新理论成果和真理的力量吸引着中国人民,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梦想、道路和旗手的关系。
伟大的进军需要伟大的旗手。旗手的第一职责就是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95年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个历史时期,面对各种困难和危险,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冲锋陷阵的排头兵和生力军。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28年的浴血奋战中,几百万名中共党员英勇牺牲。纵观世界历史,没有其他哪个国家的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他们当中,有为了信仰坦然面对死亡的李大钊,有留下《清贫》《可爱的中国》等动人篇章的方志敏,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等。新中国成立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人 民的好公仆”焦裕禄、“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响应党的号召,带领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新时期铁人”王启明、“知识工人”邓建军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带动群众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95年来,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民族复兴的重任扛在肩上,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感动和鼓舞着中国人民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旗手的旗帜是否鲜明,是否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至关重要。95年来,中国共产党总是能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民族复兴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向着共同的伟大目标前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梦想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引领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推进民族复兴,形成和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推动我国快速发展,推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进步的潮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基本遵循。
在95年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找到并掌握了把社会主义与民族复兴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途径。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 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使我们的旗帜更加鲜亮,更加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从而把全体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95年的实践成就了社会主义与民族复兴梦想结合的伟大事业,也成就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党本质。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工人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而奋斗的远大抱负,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和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严密的组织纪律和强烈的爱国情怀,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雄健的精神、不屈的意志、广阔的胸襟和无限的创造活力。中国共产党当之无愧地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领导力量。
现在,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作为伟大进军旗手的中国共产党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担当,也更加充满自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引领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的画卷上续写新的传奇。
(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第三篇:历史的选择读后感——写在建党90周年之际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写在建党90周年
之际
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种作用的认可程度。人民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能够带领自己前进的领路人。近代以来,为了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直到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才真正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光明道路。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 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在长期的艰苦探索中,中国共产党 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事业。中国人民正是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惊天动地伟业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
向,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人类社会是按照历史的规律和法则前进的。人民之所以信任和拥护我们党,历史之所以选择我们党,最根本的在于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于我们党在关系中华民族命运和前途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个重大关头,始终能够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站在时代的前列,依靠并带领人民,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改革开 放、与时俱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全面落实科 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经济社会长期保持较快发展势头,社会 生产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道路,中华民族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党长期执政,既是人民的意愿,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四篇:不辱使命—写在市委市政府督查局成立一周年之际
濮阳市:不辱使命—写在市委市政府督查局成立一周年之际
编者按 市委、市政府顺应濮阳赶超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于2011年3月组建督查局。督查局的组建,从形式上改变了过去两个督查室力量分散、重复督查、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了工作合力,创造了“1+1>2”的聚合效应。从工作重心上,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及全市中心工作,集中力量重点督查,使多年来形成的政策落实瓶颈迎刃而解,保证了政令畅通和工作落实,为推动濮阳赶超发展提供了体制和机制保障。濮阳督查局的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认可。濮阳的督查经验被中央、省级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今日本报特推出长篇通讯,对督查局的工作创新和实践进行诠释,以期全市上下全面认真学习领会,并付诸行动,为推动濮阳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再立新功。
八个产业集聚区如火如荼,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竞相发展;
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繁忙依旧,一批重大项目或开工、或在建、或投产;
濮阳新区、东南片区建设全面启动,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道路、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城市画卷;
城市综合提升工程扎扎实实,道路改造、绿化美化、交通治理,整个城市显现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颐和路征地拆迁,几经波折,拖延13年之久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这只是解决难点的一个缩影;
市民反映强烈的“三无”小区问题,经过督查治理,城区已有390个小区从“三无”变“三有”(有主管单位、有人管理、有治安防范措施),覆盖3.6万多户,惠及居民11.5万人,广大群众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安全感普遍增强,这是解决热点焦点的一个范例;
造林绿化、美好家园、设施农业、民生工程„„
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全面落实,久拖未决的难点问题迎刃而解,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有效解决,干部作风问题得到切实转变。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一创双优”活动的持续开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建立的一套推动工作落实的体制和机制,得益于我市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组建的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工作的扎实推动。
站位全局顺应生
“十二五”的征程已经开启,中华龙乡的新画卷渐次展开;中原经济区建设鸿篇开卷,濮阳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新时期、新希望、新使命、新任务、新目标,需要我们用新观念、新思路、新政策、新机制、新作风、新标准、新要求、新举措,认认真真做好每一项工作,浓墨重彩谱写加快濮阳发展的新篇章。
市委、市政府站位全局,高瞻远瞩,科学定位,作出了把濮阳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出海通道、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前沿和省际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两年赶上全省平均水平,三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五年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的“二三五”赶超目标。濮阳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前进的方向已经明确、冲锋号角已经吹响。要把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做、关键在实、关键在效。为适应加快发展、赶超发展的迫切需要,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紧紧结合濮阳实际,着眼督查机制创新,大胆推进督查机制改革,整合市委、市政府两个督查室力量,于2011年3月30日组建成立了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赋予其督促检查、督查调研和综合考评三大职能,为实现濮阳科学发展、赶超发展出实力、动真格、献实招、见实效。
创新机制求实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机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障。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建局以来,围绕科学督查、有效督查,注重探索和总结督查工作特点和规律,创新督查方式方法,逐步实现了督查工作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由文来文往向现场督查、连续督查,由承办具体事务向抓大事、谋全局、当高参的转变,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面实施台账管理,加大跟踪督查、连续督查力度。对各类督办事项,一律建立工作台账,紧扣时间节点,跟踪问效,一抓到底,问题不解决不放手,工作不落实不销号。
严格督查程序。对所有列入督查范围的事项,严格按照“立项交办——跟踪督查——临近提醒——到期催办——通报批评——启动约谈——建议问责”的程序进行督办,着力增强督查工作规范化水平。
推行一线工作法。牢固树立一线意识,在实施文电督查、会议督办的同时,对市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全部深入一线,现场督办,现场核查进度,现场协调解决问题。每月定期对市定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一轮现场督查,阶段性工作随时督办,真正掌握一手资料,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协调解决。
实行督办与协调服务相结合。对于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部门自身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主动帮助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及时通过督查专报等形式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县区督查机构及新闻媒体配合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强与市效能办、“一创双优”办的工作衔接,对督查中发现的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推诿扯皮、弄虚作假等行为,及时建议问责。
建立完善电子台账系统,提升督查信息化水平。联合移动公司开发了电子台账系统,将政府综合台账、重点项目台账、部门工作台账全部纳入台账系统监控。在原有监控、预警、督办等功能的基础上,今年又扩展了电子督查、流程追踪、公文传输、短信端口等功能,实现了网上交办、督办、提醒、反馈,并把机关各科室下发的督查通知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实时监控台账进度及工作推进情况。同时,启动二期工程,将台账系统逐步延伸到市直单位内设科室,构建无缝隙监控体系,提高行政效能。
围绕中心抓督查
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组建以来,始终定位于推动落实的尖兵、领导决策的参谋、联系群众的桥梁和干部作风的表率,坚持紧贴中心、服务大局,以抓落实为首要任务,以台账管理和通报问责为抓手,以自身建设为支撑,把着力点放在影响落实的人和事上,放在制约工作推进的部位和环节上,忠于职守,真督实查。
突出决策督查,确保政令畅通。对市委常委会、重点项目周调度会、市委办公会、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研究确定的重大事项,无论会议召开时间早晚,分解任务、建立台账、下发督查通知“不过夜”,真正做到“决策作出之时即为督查启动之机”,决策事项落实不到位,督查人员不撤、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对进展缓慢事项,弄清情况,区分原因,及时启动通报问责程序,加大督查力度,有力推动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强化重点工作督查,确保目标完成。对市委经济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及市委市政府重大会议确定事项,全部建立工作台账,逐项确定工作任务,界定时间节点,明确责任单位,按照督查程序,实施跟踪督查、现场督查。先后组织省市重点项目、产业聚集区、春季造林绿化、城镇化建设、新区建设和建成区综合提升、招商引资、城中村治理等集中督查活动60余次。定期通报市政府综合台账、重点建设项目、民生工程、招商引资等工作进展情况,保持高压、紧逼态势。共下发督查、提醒、催办通知1466份,编发《督查专报》、《督查通报》等673期,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狠抓专项查办,确保问题解决。市委市政府督查局按照“批必查,查必办,办必果”的要求,秉承“群众诉求无小事”的理念,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履职尽责,一年来,共办理领导批示件857件、网民留言1900余条,交办各类议案提案505件,接待来访群众60余人次,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目前,我市《人民网》网民留言及时办结率达到98%以上,留言量和回复量分别位居全国地市级第4位、第3位。我市还被人民日报社评为全国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同时,在濮阳督查网公布了热线电话,开通了局长信箱,认真受理行政不作为、慢作为投诉举报,督办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
加强督查调研,服务领导决策。把督查与调研紧密结合,针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在督导城区路网建设中,每周向市领导报告工作进度及存在问题。在办理领导批示和网民留言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敏锐捕捉舆论热点,以便领导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先后组织对全市设施农业建设、城市“六乱”治理、林下经济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及去冬今春植树造林等工作进行督查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40余篇,被市领导批示25次,植树造林、农村公路建设等方面的建议被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部分建议初步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制度机制。
强化目标绩效管理和综合考评,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根据省市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全市总体目标方案,层层细化分解,将1231项责任目标逐项落实到7个县区和82个市直单位,进入台账管理系统,强化过程监管。制定完善了县区、市直部门和乡镇办考评办法和实施细则,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全市7个县区、126个市直单位和85个乡镇办实施了综合考评,考出了正气,评出了导向,在此基础上,协调、组织了全市6000余人规模的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奖项50项,表彰先进单位1487个、个人1958名,在全市上下进一步营造了加压奋进、争先创优、明争暗赛的浓厚氛围。
有作有为结硕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成效是最有力最正确的答案。
通过强力督查,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协调解决了一大批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了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建局以来,该局先后组织现场督查3800余次,帮助协调解决问题1300余个,使大批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破解。如打通城区颐和路工作历时13年不能开工。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将其作为重点攻坚项目,安排专人紧盯不放,上门坐催,多方协调,抽丝剥茧,逐一破解拆迁补偿方面的难题,维护了群众利益,取得了群众支持,村民于2011年11月20日自行拆迁。针对城区路网建设拆迁难问题,该局指派专人每周一次现场督办,现场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督促有关单位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加快了道路施工进度。为做好服务企业工作,该局向全市近300家重点企业发放了督查服务卡,只要企业有诉求,工作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帮助协调解决,深受企业好评,为招商项目落地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去年《市政府综合台账》223项工作任务,年底完成210项,完成率94.2%;246个市定重点项目,除个别因政策、资金等客观因素未完成外,绝大多数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今年市政府综合台账186项任务和市定252重点建设项目,正按时间节点扎实有序推进,多项工作进度明显快于往年。
通过强力督查,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解决了一大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部分居民反映强烈的因房屋开发建设手续不全无法办理房产证问题,该局按照领导批示要求,切实加大督办力度,多次与市房产、规划、土地、财政等职能部门协调沟通,目前已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有望近期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对市委集中交办的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联系的30起复杂信访案件,建立专项台账,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逐件认真督办,逐项抓好落实,推动解决了一批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陈年积案。通过办理领导批示件和网民留言,及时回应了群众诉求,理顺了群众情绪,维护了群众利益。督查局组建之前,两个督查室月均办理领导批示件42件,网民留言37条。目前分别为78件、190条,同比提高86%和414%。督查工作已经逐步成为民意诉求的直通车和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服务中心、服务群众的作用逐步突显。
通过强力督查,有效推动了全市干部作风转变。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还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级领导及市直部门工作实效性公开暂行办法》、《濮阳市督促检查与效能问责衔接办法》,建立了督促检查与行政监察、媒体监督配合联动机制。对重点项目建设、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农业农村工作等方面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以及推诿应付、弄虚作假等行为及时公开曝光,先后通报典型案事例35起,涉及单位50 余个,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受到了惩处。在全市上下引起了震动,发挥了警示教育作用,广大干部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明显增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执行力明显提升。
通过强力督查,有效助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督查机制,特别是台账管理制、通报问责制、督查奖惩制的建立和运行,使我市广大干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心思变、人心思干、人心思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濮阳的督查模式也得到省委、省政府督查部门的充分肯定,河北邢台以及洛阳、安阳、漯河等地前来学习考察。《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及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对我市创新督查机制的做法予以宣传报道。
自强素质铸铁军
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组建以来,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紧抓不放,班子成员带头,大力倡导“忠诚、务实、高效、廉洁”的团队精神,一心一意干工作,凝心聚力促落实。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逐步确立了“3456”的基本思路,即,坚持“三个不过夜”:书记、市长的批示件及网民留言办理不过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分解督办不过夜,督查中发现重大问题专报整理不过夜;严守“四个一律”:一律不接受督查对象的任何宴请,一律不收受督查对象的任何馈赠,一律不提出与督查无关的任何要求,一律不参加任何可能影响公正督查的活动安排;打造“五个一流”:带一流班子,建一流团队,育一流作风,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把握“六个突出”;突出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突出市委市政府会议决策事项,突出领导批示件及网民留言办理,突出城镇化、新区建设和建成区综合提升,突出民生工程和实事项目,突出机关工作作风等六个方面的督促检查。实实在在的工作,初步树立了务实督查、高效督查、廉洁督查的良好形象,增强了督查权威,推动了工作落实,助推了濮阳发展。
一年来,该局一班人以推动濮阳赶超发展为己任,自觉把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化为干好工作的实际行动,切实把督查事业当作家业来经营,把督查事项当作家事来办理,把来访群众当作家人来对待,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他们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的困难,从班子成员到一般同志,每周自觉实行6天工作制,每周一三五晚上固定加班。在日常督查中,多是白天一线督查,晚上加班整理材料,时常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尽管工作任务繁重,但同志们都能以大局为重,视责任高于一切,不分份内份外,不计名利得失,没人喊怨叫苦,没人推诿退缩。许多同志推开了繁重的家务,放下了急需照顾的老人和子女,有些同志带病坚持工作。正是靠着大家这种牺牲和奉献精神,靠着“阳光、真诚、简单、责任、激情”的干部文化,督查工作才得以高效运转,实现了良好开局。
濮阳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已成为抓落实的一把“利器”,督查干部队伍已成为市委、市政府信得过、用得上、靠得住、过得硬的抓落实的重要力量。
就像市委书记段喜中3月28日到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调研时所强调:“要重视督查、利用督查、理解督查、支持督查,努力使督查职能发挥得更充分,作用更明显,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督查助推濮阳赶超发展,督查成就强市富民伟业。
督查事业平凡而又光荣,督查工作任重而又道远。
第五篇:唱响奋进的青春之歌——写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之际
唱响奋进的青春之歌
——写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之际
穿越90年历史长河,追寻90载火红青春。5月4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迎来成立90周年。
抚今追昔,一代代优秀青年在党的召唤下,一批批有志青年在党的旗帜下,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在开创祖国美好未来的征程上贡献智慧力量,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响乐中激浑的青春乐章。党对青年的嘱托和期望,激励着广大青年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谱写绚丽的青春和灿烂的人生
广州越秀南东园横路。一幢红白相间两层洋楼格外醒目。大门边上镶嵌着一块石碑,上刻大字‚东园‛。90年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在这里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诞生了……
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发挥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在党的领导下,一批批热血青年踏上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满怀革命理想的共青团员和革命青年,在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冲锋陷阵、抛洒热血、英勇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青年‚把青春献给国家工业化‛,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建功立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忘我劳动、艰苦创业、竭诚奉献。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青年以实现祖国繁荣富强为己任,奋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奏响‚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时代 1
最强音。
90年非凡的岁月留下了青年奋斗足迹,90年宏伟的理想激励着青年奋勇前进——
用热血和青春实践‚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誓言的张太雷,临危不惧、舍身炸碉堡的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面对敌人的铡刀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刘胡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与滔滔洪水殊死搏斗中英勇牺牲的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扎根基层、拼搏奉献的当代青年榜样秦文贵……
点点星光汇成灿烂银河。一代代青年紧跟党走,不屈不挠地奋斗,历尽艰辛地求索,创造了辉煌的青春业绩。
50多年前,红旗渠工程青年突击队队长任羊成带领队员们腰系大绳,飞崖下堑,凌空除险,被群众称为‚飞虎神鹰‛。
‚你觉得苦不苦,你为什么能做到常人觉得做不到的事情?‛有人问任羊成。他说:‚我的想法就是宁愿苦战,绝不苦熬。林县历史上十年九旱,水贵如油。只有苦干。苦战10年,就有希望,如果苦熬,就没有尽头。‛
志当存高远,路自脚下始。今天,‚红旗渠‛这面伟大的精神旗帜仍然在高高飘扬……
青春,人生中最美好的黄金岁月。充满着激情和创造力量的青春,总是与祖国的发展进步紧密相连。
作为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第一批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杨华带领垦荒队员奔赴黑龙江萝北荒原,扎根边疆,拓荒创业,打响了新中国城市青年向艰苦农村进军的战役。
1983年5月1日,在华山游览的第四军医大学11名学员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抢救从崖梯上跌落下来负伤游人,在悬崖边组织50多米长人墙,保护游人安全下山。
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自强不息的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创作和翻译作品100多万字,为群众进行无偿医疗治救达1
万多人次……
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
一切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贡献的青年,他们的青春业绩将永远镌刻在共和国光荣史册上……
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升华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运载火箭呼啸升空的发射场,在‚生命禁区‛雪域高原的青藏线,在铁流轰鸣的三峡工程截流现场,在边远地区的贫困山村,在座座石油井架耸立的戈壁深处……
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代代青年人为之不懈奋斗。一批批青年以特有的激情和活力勇立时代潮头,踊跃投身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伟大实践中去。
他们中间既有扎根边疆和农村的创业者,也有勇攀科技高峰的专家才俊,既有立足本职争创一流的普通职工,也有海外毅然归国创业的时代弄潮儿,既有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也有见义勇为、奋不顾身的铮铮铁骨,既有自强不息的生活强者,也有矢志为国争光的体坛健将……
青年志愿服务者陈蒙说,踏踏实实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一些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
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实践中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03年开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活动蓬勃开展。10万名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青年学子,走进西部贫困地区、走进社会基层,为西部地区人民送去智慧星火,奏响了当代青年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时代强音。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数以万计的青年学子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捐款、捐物、义卖、义演、献血……在任何与受灾群众有关的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默默付出。
《澳大利亚人报》当时报道说:多数志愿者都是20多岁的年轻
人,他们完全是自发自愿的,没有任何人的行政命令。他们有的驱车几千公里到灾区救助受灾群众。
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不只出现在抗震救灾一线。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场内外,大学生志愿者们在烈日下奔走,在大雨中微笑,用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被国内外媒体誉为‚中华民族全面崛起的群体担当‛;上海世博会场馆内,10多万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时代风采……
扶贫开发、助老扶幼、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海外服务……目前,全国各规范注册的3000多万青年志愿者,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在磨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创造,在创造中奉献。
12万平方公里柴达木盆地,被人们称作‚聚宝盆‛。但‚抬头不见鸟,低头不见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的恶劣环境,又使这里成为‚生命禁区‛。然而,几代青海石油人就是在这里,执著地探寻着黑色宝藏。
1982年8月,秦文贵从华东石油学院开发系钻井工程专业毕业后,满怀着报国的志向,来到了这里,在大西北茫茫的戈壁荒原,在平均海拔逾3000米的青海油田,坚持在钻井生产一线苦干实干,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为西部油田的开发和建设作出突出贡献。青春,人生中最美好的黄金岁月。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每个青春故事都在创造一段历史。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豪迈的语言,勾勒出当代青年无悔的人生、永恒的青春。
与祖国共进步·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斗
唱响新时代更加嘹亮青春之歌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经中央同意,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由此,一批批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富于活力的青年学子唱响新
时代更加嘹亮青春之歌。他们走进田间卷起裤腿就成了地道的农民,有的担任农业技术员,有的成为‚农民律师‛,有的积极组织文体活动。他们被亲切地称为‚村里的年轻人‛‚村里的大学生‛……河北省柏乡县内步乡内三村小学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学校教室年久失修。‚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1995级本科生郭华彬来到这里担任党支部书记后,多方筹集资金,一座漂亮的村小学拔地而起。为此,乡亲们向他伸出大拇指。
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当代青年挥洒汗水、奉献智慧和热情,在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增添绚丽光彩。
勇攀高峰,勇挑重担。‚少年时,我就为加加林的飞天创举激动过,被阿姆斯特朗勇敢登月的‘一小步’激励过。从此,我决心长大后要做一个航天人。‛火箭设计师马佳说。有一次在发射前夜,意外出现推进剂微泄漏现象。马佳不顾推进剂散发出的有毒气味,迅速登上塔架,和大家一起采取补救措施,并与抢险人员彻夜蹲守。第二天,火箭准确地把卫星送入轨道……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赵毓忠的眼里,焊花和鲜花一样美丽:‚耀眼的焊花和芳香的鲜花同样蕴含着神奇的力量,同样可以使世界变得美丽。‛从一名焊工开始,赵毓忠在飞溅的焊花中刻苦钻研,创造了世界最大转轮整体焊接的奇迹。
在经历13年留学生活后,谭铁牛于1999年和妻子双双向英国雷丁大学递交了放弃该校终身职位的辞职书,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开辟了一系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方向,取得累累硕果……
‚我们和亿万进城务工青年朋友一样,都来自农村,为了追寻人生的梦想,走进了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迈出人生崭新一步。‛全国十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陈明钰道出了年轻人的心声——只要将自己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与祖国共进步、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斗,就可以找到建功立业的平台……
时光如川流逝,岁月如歌;精神薪火相传,青春永恒。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这既是历史的生动写照,也是时代的深切呼唤,是对广大青年致力于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殷切期待。
永远跟党走!亿万朝气蓬勃的中国青年,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新华社记者李亚杰、李菲、华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