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全国高级导游员考试大纲
附件1:
2010年全国高级导游员考试大纲
(浙江省试点)
全国高级导游等级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笔试,笔试合格者,方可进入面试阶段,笔试、面试成绩全部合格者被认定为通过。全国高级导游等级考试分为普通话和英语两个语种。
第一部分 普通话高级导游员考试
一、笔试部分
(一)考试参考内容 1.旅游政策与法规
(1)掌握《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国务院1999年第263号令)和《全国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国家旅游局2005年)法规的基本内容;
(2)熟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关于旅行社业和导游素质要求方面的内容;
(3)熟悉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的背景、意义和若干新举措;
(4)掌握《旅行社条例》(国务院2009年第550号令)和《旅 行社条例实施细则》(国家旅游局2009年)的基本内容;
(5)掌握《旅游投诉处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10年)的基本内容;
(6)了解《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广东省设立旅行社申请审批办法》(国家旅游局、商务部2009年)的基本内容;
(7)了解《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2006年第26号令)的基本内容。
2.重大时事对旅游业的影响
(1)了解世界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等)、流行性疾病(如非典、流感等)、区域性的恐怖活动或**等对旅游业的影响;
(2)了解重大节庆活动(如世博会、奥运会等)对旅游业的影响。
3.旅游业态的发展状况
(1)掌握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掌握特色旅游(如乡村旅游、低碳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等)的含义及实现方式;
4.导游知识
(1)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和国策,熟悉民族、宗教、外交、环保等政策;
(2)掌握旅游资源知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分类和区域特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A级景区的基本情 况;
(3)掌握旅游者知识:从性别、年龄、职业、客源地、文化背景、组织形式、消费方式、旅游目的等角度对旅游者进行分类。
5.导游业务知识
(1)熟悉旅游危机事件的基本类型和相应的处理方法;(2)掌握旅游市场的规律,分析旅游市场的基本方法;(3)掌握旅游者投诉的心理、处理的原则与方法;
(4)掌握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和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旅游团队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
(5)熟悉旅行社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6)熟悉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地区的主要目的地国家概况与旅游相关的法规、礼仪;掌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地区的基本概况。
(二)考试要求
本部分主要测试报考人员对国家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业务、旅游文化等专业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要求报考人员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评价旅游现象,运用导游知识与方法对旅游案例进行有一定深度的分析,能够创作具有原创性、生动性和深刻性的导游词。
(三)考试题型
本部分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1.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题1分,40题; 2.论述分析题:共30分,2题中任选1题; 3.导游词创作:共30分,根据主题、情景创作1篇导游词(不少于600字)。
二、面试部分
(一)考试内容 1.导游词即兴讲解
讲解景点:浙江省内5A级景区:杭州西湖、舟山普陀山、温州
雁荡山、奉
化溪口、淳安千岛湖、桐乡乌镇、横店影视城。2.旅游争议处理
(1)旅游合同履行及变更责任争议;
(2)零团费、负团费陷阱与争议;(3)航班取消引发争议;(4)旅游投诉案件管辖争议(5)门票优惠票费归属引发的争议;(6)“网络旅行社”组团、接团引发争议;
(7)旅游过程(吃、住、行、游、购、娱)中引发的各种争议。
3、地方旅游相关问题分析
(1)浙江省旅游新业态、旅游市场、旅游资源等概况分析;(2)浙江省重大事件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分析;(3)浙江省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二)考试要求
本部分主要测试报考人员的讲解能力、处理旅游争议的能力以 及对地方旅游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要求报考人员:
1.能够在讲解过程中综合运用旅游相关知识,力求做到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深厚;
2.能够综合运用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危机管理及旅游投诉处理等知识,灵活处理在导游过程中发生的争议;
3.能够综合运用地方的旅游新业态、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和重大事件等知识,深刻分析其对地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以及地方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考试题型
本部分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每生30分钟。
1、导游词即兴讲解
本部分共40分,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在拟定的20个题目中随机抽取其中1题,并给予3—5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现场讲解8—10分钟,评委现场打分。
2、旅游争议处理
本部分共40分,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在拟定的20个题目中随机抽取其中1题,现场回答,评委打分。
3、地方旅游相关问题分析
本部分共20分,采用分析论述题型,要求在8分钟内完成;在拟定的10个题目中随机抽取其中1个;给予1—3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现场回答,评委打分。第二部分 英语高级导游考试
一、笔试部分
(一)考试内容
与普通话高级导游等级考试笔试内容相同。
(二)考试要求
本部分主要测试报考人员对国家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业务、旅游文化等专业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以及翻译技巧与写作能力,要求报考人员:
1.能够运用翻译的理论与技巧,翻译我国国情、旅游知识、经济发展、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等相关文章或段落;
2.能够运用写作理论和技巧,撰写具有原创性和生动性的旅游英语小短文。
(三)考试题型
该部分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1、单项选择题(40分)
(1)用英语命题,每小题1分,共40分;(2)出题范围与普通话笔试部分相同。2.英译汉(30分)
本部分为主观试题,长度为100词左右的英文文章或段落1篇。3.写作题(30分)
本部分为主观试题,撰写1篇关于旅游的英语小短文(不少于 600个单词)。
二、面试部分
(一)考试内容
与普通话高级导游等级考试面试内容相同。
(二)考试要求
本部分主要测试报考人员的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处理旅游争议的能力以及对地方旅游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要求报考人员:
1.能够运用英语口语表达技巧现场讲解导游词,力求做到语音、语调标准,讲解流畅;
2.能够综合运用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危机管理及旅游投诉处理等知识,灵活处理在导游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
3.能够综合运用地方的旅游新业态、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和重大事件等知识,深刻分析其对地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及地方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考试题型
本部分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每生30分钟。
1.导游词即兴讲解
本部分共40分,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在拟定的20个题目中随机抽取其中1题,并给予3—5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现场讲解8—10分钟,评委现场打分。
2、旅游争议处理
本部分共40分,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在拟定的20个题目中 随机抽取其中1题,现场回答,评委打分。
3、地方旅游相关问题分析
本部分共20分,采用分析论述题型,要求在8分钟内完成;在拟定的10个题目中随机抽取其中1个;给予1—3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现场回答,评委打分。
2010年9月13日
第二篇:2016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中级)考试大纲(试行)《导游知识专题
2016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中级)考试大纲(试行)
《导游知识专题》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题型包括单选、多选、简述三种题型。单选50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4个)20题(每题1分)、判断15题(每题1分)、简述3题(每题5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中国戏剧的特点、主要剧种、流行地区和代表剧目;中国书法的特色、汉字书体类别、代表人物和著名书法作品;中国绘画的特点、分类、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中国戏剧、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识别、欣赏能力和导游讲解水平。
考试内容:
一、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社会意识)四种形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六大特色。
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
了解夏代之前“公天下”的“禅让”思想;“三易”之名及“儒易”、“道易”和“学理易”、“术数易”的区别;“五行”、“阴阳”学说产生形成的过程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名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为我”等流派;孔子学说和儒家流派的发展演变;老庄思想的主要内容、“无为无不为”的思想方法和魏晋玄学“贵无”、“贵有”理论的实质以及佛教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
熟悉“八卦”的创造者,墨家、兵家、法家的创派时间、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要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名、记录其理论的有关典籍、孔子的认知、教育观和“仁学”的“仁”所包涵的内容、“礼治”的 功用、孟子的“民本”、“性善”说和儒家学派在四个发展演变阶段的四种形式,“道”的本质及道家以柔克刚、奇正互变的辩证思想、庄子“自恣,适己”、“大智”、“物化”、“游世”的思想要义以及中原佛教八大宗派的主要经典。
掌握八卦所代表的八种自然事物和现象,“五行”所代表的物质元素及其相生、相克关系,孔子修身观的要义、孟子在修身时所提倡的“三不能”、“苦劳饿空乱”名言、儒家学派四个发展演变阶段的代表人物及理论的核心要点,道家学派在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及有关著作,佛教思想流派中净土宗、禅宗的要义以及魏晋时儒、道、佛三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格局。
三、中国戏剧
了解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过程;京剧的产生、发展情况和现存的地方主要剧种以及中国话剧的基本情况。
熟悉不同阶段出现的戏剧的不同形式,京剧“四大徽班进京”、“徽汉合流”、“老三鼎甲”(“老生三杰”)、“后三鼎甲”(“老生新三杰”)、“四大须生”及“海派” 著名演员、京剧虚拟性的程式化特点以及昆剧、黄梅戏、豫剧、越剧、粤剧、秦腔、川剧、汉剧、晋剧、湖南花鼓戏、江西采茶戏、藏戏、评剧等地方剧种的腔调特点与田汉、曹禺及其话剧代表作。
掌握京剧传统剧目数量与“四大名旦”的有关知识、京剧角色种类、脸谱的象征意义、“四功五法”概念、我国主要地方剧种产生的时代、流行地区、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四、中国书法
了解汉字的起源、古文字和今文字、广义和狭义的大篆以及各种书体的概念。
熟悉汉字的体势、意蕴、笔墨、笔韵对书法视觉形象的美重要性以及书法艺术的感情性和个性对书法艺术的意义。
掌握大、小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的产生时代和其不同风格的书法流派、代表人物、著名书法作品,欣赏书法的方法。
五、中国绘画
了解西方油画的简单历史、中西绘画差异的文化根源、中国的“书画同源”说以及如何评价中国画。
熟悉中国绘画基本画科的不同分类、艺术形式、基本技法,中国绘画的流派、西方油画与中国绘画在写意与写实、点线与块面、层墨与色彩、构图虚与实、画面组合(诗、书、画、印、签名)复杂与简单、笔墨等方面的区别以及如何欣赏中国画的笔墨、画法,如何欣赏画面上诗、书、画、印组合和“留虚”,如何评价中国画的气韵和意境。
掌握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以及文人画的主要特征,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名家名作、“元四家”、“吴门画派”(“明四家”)、清“四憎”、“四王”、“扬州八怪”、“海上画派”、“岭南画派”、20世纪“传统派”、20世纪“中西融合派”、“江苏画派”、“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专题二:宗教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考查考生对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产生、传播、消亡的条件及其性质、功用及其基本教义、经典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基本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在正确认识宗教的基础上,在工作中尊重国内外游客的宗教信仰和习俗,正确宣讲我国宗教政策和宗教文化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中国宗教文化概况简述
了解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熟悉其存在、消亡的基础、条件及宗教的实质、功用,宗教文化与相关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
掌握学习宗教文化知识的目的。
二、中国的佛教
了解佛教传入中国的基本情况、“四圣谛”中各谛的内容、“八戒”、“十戒”、“具足戒”、度牒、僧服与饮食制度、寺院制度的内容和云南上座部佛教的出家制度以及佛教对汉语、文学和古代其他艺术的影
响。
熟悉佛教传入中国的三条路线和所形成的三大系,佛教“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要义,藏传佛教的**转世制度,“五戒”的含义、“纳衣”、喇嘛装所属僧别,“十方丛林”和“子孙院”的区别以及佛教对格律诗(包括词)形式、对山水诗、禅意诗、志怪小说、神魔小说和说唱文学,对佛塔建筑、雕塑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音乐艺术的影响。
掌握佛教完成中国化过程的标志,中原佛教八大宗派的创派人、祖庭,藏传佛教四大宗派名称、格鲁派创立人,云南上座部佛教中西双版纳地区的两派名称及其主张,藏传佛教各派别名及取名的因由,佛教“三法印“的内容、大藏经的组成以及对汉语词汇、句序、声韵、四声影响的典型例证。
三、道教
了解道教的产生与发展的简要历史,道教神学的创世思想、重己贵生、长生不老的人生观,有无双遣、心道相通的认知观(悟道观),《中华道藏》的价值,内丹道派的性命双修论、全真道的识心见性说与道教的服食以及道教对政权更迭、政治制度、社会伦理、节日、禁忌、风俗、音乐等的影响。
熟悉道教的创立人、创教时间、地点,“五斗米道”(天师道)、“太平道”、“新天师道”、“茅山上清派”、“太一道”、“大道教”、“全真道”等教派的创派人、创立时代。道教产生发展经历的五个阶段。
掌握道家与道教的联系与区别、道教的根本信仰与最高目标、唐代至北宋、金、元、明历代所编道藏的名称与价值以及道教哲学对宋代理学的影响,道教人士在中医医学方面著名的人物与成就;道教对二十八宿、北斗星的测定绘图、珠算之法、平面成像、凸透镜原理的发现,对水法炼铜技术,计时秤漏、飞行机械发明等做出的贡献;在四大发明中对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发明的贡献;有关道教内容的著名小说和对唐代著名诗人、词牌名称、永乐宫绘画、晋祠雕塑和民间习俗的影响。
四、中国的伊斯兰教
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入、传播和在中国的教派,伊斯兰教教
义一般内容,伊斯兰教经典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古兰经》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圣训》的基础知识。
熟悉伊斯兰教一般认为的传入时间、传入路线,我国伊斯兰教的“三大教派”、“四大门宦”名称和伊斯兰教“六大信仰”、“五功”的概念。
掌握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情况。我国大多数信徒为逊尼派、少数为沙斐尔派和苏非派的状况,以及《古兰经》与《圣训》的内容实质及其关系。
五、中国的基督教
了解基督教传入中国的一般情况及其教义的一般内容。熟悉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派别、名称,其第二、三、四次传入中国的时间、主要教派,基督教“三位一体”信条、上帝创世说、赎罪说、末日审判说以及“圣经”的涵义,“旧约”、“新约”的由来及其包括的主要内容。
掌握中国基督教的“三自”原则。
专题三:建筑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考查考生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和著名代表性建筑、中国大陆近、现代建筑的著名代表作和港澳台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以及外国建筑文化概况、外国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建筑的著名代表作,中西古代建筑艺术特征的对比等了解、熟悉、掌握情况,以提高考生对中国底蕴深厚的建筑文化的认知和导游宣讲水平。
考试内容:
一、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
了解中国建筑历史演进的四个阶段。
熟悉中西建筑在建筑艺术特征上的相异及其文化比较。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建筑的各种类型及其著名范例,中国大陆和港澳台近、现代建筑的著名范例。
1、住宅与聚落(邑)
了解中国的住宅与聚落的演变过程。熟悉住宅的结构、类型。掌握其范例
2、政权建筑中的宫殿建筑
熟悉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简要历程。
掌握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范例及其所达到的成就。
3、政权建筑中的庙祠建筑
熟悉中国古代组庙建筑的布局形式和意义。掌握中国古代庙祠建筑的代表范例。
4、中国古代宗教建筑
了解中国古代中原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佛寺、佛塔的类别。熟悉中国三大佛教建筑及其著名范例,石窟寺简要发展过程及其著名范例。
掌握中国古代佛塔不同种类的功用及其著名范例;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类型及其著名范例;中国古代伊斯兰教建筑的类型、主要组成部分及其著名范例;中国古代基督教建筑的风格、著名范例。
5、中国古代标志性建筑--风水塔 了解中国风水塔发展简要历程。熟悉中国风水塔的功能和样式。掌握中国风水塔的著名范例。
6、中国古代防御型建筑--城垣 了解早期城市的起源。
熟悉中国万里长城的发展简史、功用、意义。掌握中国古代表性城市建筑实例。
7、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熟悉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类型。
掌握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各种类型的著名实例。
8、中国古代的小品建筑
熟悉中国古代的小品建筑的主要类型、功用。掌握中国古代的小品建筑的著名例子。
二、外国建筑文化
了解外国古建筑的时限界定。
熟悉外国古建筑的主要功用和象征意义。
掌握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西亚、古印度、伊斯兰宗教建筑、中世纪(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以及西方近现代建筑艺术的类别、主要特征及其著名范例。
三、中外建筑文化对比
了解中外国建筑文化概述。熟悉中外国建筑文化的差异点。
掌握中外建筑文化的内容差异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专题四:饮食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食文化的相关知识、酒文化、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基本知识及其内涵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的鉴赏能力和宣讲中国饮食文化的水平。
考试内容:
一、饮食文化概论
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世界饮食文化的三大流派。熟悉饮食是文化说。
二、中国饮食文化
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食治文化。
熟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烹饪原料文化、工具和餐具文化、烹调技艺文化、饮食产品文化、饮食消费文化、饮食养生文化、饮食风味流派文化,古代有关烹饪典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以及其他有关文化如文学、语言、戏剧、观念、经营等方面的影响。
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三、酒文化
了解酒的起源和发展。熟悉酒的功用及饮酒者的别名。掌握酒文化的核心意义。
四、茶文化
了解世界三大饮料以及茶的故乡在中国。
熟悉茶的功用、制茶的基本工艺和茶文化发展的历史。掌握饮茶和茶文化的精髓。
五、西方饮食文化
了解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趋向。熟悉西方饮食文化发展简史。掌握法国菜的特点及其饮食文化。
专题五:武术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考查考生对武术和武术文化的基本概念、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中国武术主要流派的认识水平,以及世界上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武术赛事活动,以促进考生对武术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考生的武术鉴赏能力。
考试内容:
一、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
了解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
熟悉各历史阶段武术文化的发展原因及其特征。掌握武术与武术文化的基本定义。
二、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
了解中国武术文化蕴含的意义。
熟悉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掌握中国武术文化的伦理思想。
三、中国武术主要流派的特点及鉴赏
熟悉中国武术主要流派及其技击特征。
掌握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武术流派的比较差异。
四、现代武术主要赛事
了解武术赛事的简史。
熟悉中国武术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
专题六: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考查考生对中医学的概念、起源、形成,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以及中药的性能特点、功效分类、部分常用中成药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中医、中药治疗原理的认知和宣讲水平。
考试内容:
一、中医学的起源与形成
熟悉中国传统医学的概念定义、起源、形成简史。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代表性中医学著作、医学家或作者、内容和成就,金元时期的“四大家”医学流派。
二、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特点
了解阴阳变化、五行相生相克、四季变化理论。熟悉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掌握阴阳、五行、四季等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医的基本特点以及治未病(预防)思想。
三、中医常用治疗手段
了解中医常用治疗手段概论。熟悉中医常用治疗手段。
掌握中医常用治疗手段所医治的疾病。
四、中药基本知识介绍
了解中药的概念。
熟悉中药的“四气”、功效分类、药疗原理。掌握部分常用中成药及其名称、功用主治。
专题七:陶瓷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考查考生对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文化艺术成就、产品和技术输出,景德镇传统名瓷与艺术特点,紫砂陶器的起源、特色、功能、艺术成就及其与茶文化的关系,中国古代各著名窑场的及其瓷器、陶器的介绍、鉴别与选购的一般方法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陶瓷器基本知识的认知、鉴别和宣讲能力。
考试内容:
一、中国陶瓷概述
了解中国陶瓷历史演进简单过程(中国是瓷的故乡:商代烧成原始青瓷,东汉烧成真正意义上的瓷器,魏晋南北朝难返烧成青瓷、北方烧成白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宋代的五大名窑、六大窑系,元明清三代景德镇形成中国制瓷中心)。
熟悉中国的陶瓷文化,中国陶瓷文化对其他有关文化的影响。掌握中国陶瓷文化对世界陶瓷文化的影响。
二、景德镇瓷器鉴赏
了解景德镇四大名瓷。
熟悉和掌握15种颜色釉及景德镇颜色釉瓷,景德镇青花瓷的概念、发展史、特点、意义;青花玲珑瓷的概念、发展史、特点、意义;粉彩瓷的概念、发展史、特点、意义,薄胎瓷的概念、发展史、特点、意义。
三、宜兴紫砂陶器鉴赏
了解宜兴紫砂陶器的定义和发展简史。
熟悉紫砂具备的工艺性能(理趣、艺术表现空间)。掌握紫砂壶的功能、紫砂材质的特点。
四、其他名窑瓷器鉴赏
熟悉各重点窑口(龙泉窑、越窑、宋官窑、汝窑、鈞窑、耀州窑、定窑、磁州窑、建窑、德化窑、石湾窑、长沙窑、介休窑、当阳窑、)的分布区域及烧造的起迄年代,瓷器的特点、意义。
掌握唐三彩陶窑的烧造历史及其工艺、艺术特点。
五、瓷器鉴别与选购
了解仿制瓷器的历史。
熟悉瓷器鉴别的主要内容和古瓷鉴定的主要依据。掌握选购瓷器的一般方法。
专题八:珠宝玉石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考查考生对珠宝玉石的概念、分类、艺术与特色欣赏、加工与销售市场以及主要珠宝玉石的基本特征、品种评价与质量鉴别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在导游服务中对珠宝玉石的知识水平。
考试内容:
一、珠宝玉石的概念及分类
熟悉和掌握珠宝玉石的概念、分类。
二、珠宝玉石的收藏
了解珠宝玉石收藏知识。
熟悉珠宝玉石收藏的意义,儒家文化给玉所赋予的内涵。掌握西方对珠宝玉石在人的诞生月份和结婚若干周年纪念时所赋的名称及象征意义、世界上定为“国石”以及公认的“五大硬通货”的珠宝玉石。
三、珠宝玉石的鉴赏
了解珠宝玉石真伪鉴定的方法。熟悉珠宝玉石欣赏的要点、基本方法。
掌握珠宝玉石中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海蓝宝石、金
绿宝石、珍珠、琥珀、翡翠、欧泊等的基本特征、品种与评价、鉴别等方法。
专题九:游客心理与旅游服务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考查考生对影响游客行为的心理因素、旅游过程中与游客沟通的基本原则、分析游客心理和行为的方法、旅游活动不同阶段游客心理和行为的主要特征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的接待技巧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在导游服务过程中较好地洞察和判断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有针对性地做好导游服务工作。
考试内容:
一、游客心理概述
了解游客心理知识。
熟悉影响游客旅游心理因素的四个方面(旅游动机、知觉、态度、人格),游客心理特点。
掌握游客的六大旅游动机、旅游物体知觉的四大客观因素和五大主观因素;旅游社会知觉的四个方面以及对“晕轮效应”、“期望效应”的解释;旅游态度的三大组成成分、改变旅游态度的三大基本方法;游客人格的六大种类;游客心理特点决定的四种类型的人。
二、旅游服务中客我交往的特点与旅游心理服务技巧
了解旅游服务的双重性。
熟悉旅游活动中游客和导游人员交往的特点,旅游心理服务的技巧。
掌握游客和导游人员交往的四大特殊性,游客和导游人员语言沟通的三大原则,旅游语言服务中讲究措辞和语言的注意事项。
三、不同地区的游客心理及接待技巧
了解我国内地各个不同地区和港、澳、台地区游客、我国主要客源国游客的个性特征及主要特点。
熟悉和掌握接待国内各个不同地区和港、澳、台地区、我国主要
客源国游客时应注意的事项。
四、游客投诉心理
了解游客投诉的原因。熟悉游客三大心理要素。
掌握正确处理投诉的三大原则和七项程序。
专题十: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考查考生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地质地貌景观资源、水景景观资源和各种奇特的大气物理现象景观特征与其成因、生态旅游的了解、熟悉、掌握程度以及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工农业旅游、红色旅游、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熟悉、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在导游讲解中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按照旅游与保护原则开展旅游活动的自觉性。
考试内容:
一、地质地貌景观资源
了解熔岩地貌的类型和火山的种类,岩溶地貌的主要类型,“鬼城”的主要分布地区和鸣沙现象发生的地区。
熟悉花岗岩景观的主要特征与我国主要花岗岩山地的名称,流纹岩山地的景观特征与我国流纹岩典型山地的名称,锥状火山群与熔岩台地的主要特征和我国著名的火山地貌代表以及著名的火山群代表,我国岩溶地貌的分布地区和著名的岩溶地貌分类名称,丹霞地貌的特征和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名称,风蚀地貌和雅丹地貌景观的形态特征以及我国主要鸣沙地名称。
掌握花岗岩山地和石块景观、流纹岩山地景观形成的原因以及熔岩洞与岩溶洞形成机理的差别,锥状火山、火山群的形成过程及独特的景观特征,岩溶地貌不同类别所形成景观的差别与成因,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与外在条件,形成“鬼城”的必备条件以及构成风蚀
地貌和雅丹地貌的不同以及产生沙鸣现象的几种学说。
二、水景景观资源
了解地热水与温泉的区别和世界涌潮的主要发生地。
熟悉泉的类型、门类及世界上和我国涌泉与喷泉分布的著名地区,温泉的类型和对人体的主要功能以及湖汐景观的形态特征。
掌握喷泉与涌泉的异同及其不同的成因,温泉形成的原因及我国著名温泉的名称,瀑布形成的四大原因以及我国和世界代表性瀑布,潮汐景观形成的原因和我国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形成的原因,地表水体呈现不同色彩的成因以及九寨沟和黄龙景区的水景形态特征与形成的原因。
三、奇特的大气物理现象
了解蜃景、霞与虹的概念,我国大气物理现象所形成的著名景观及其所在地。
熟悉我国云海、云瀑、霞景观与虹景观的主要特征,佛光发生的环境,蜃景的类型以及极光的类型、景观特征。
掌握云海与云瀑的主要区别与成因和黄山云海、云瀑的主要特点和主要成因,霞与虹发生的时间、形成的原因及其出现同未来天气的关系,佛光形成的原因和峨眉山出现佛光频率最高的原因,“上现蜃景”、“下现蜃景”和“侧现蜃景”出现的条件和原因以及“蓬莱仙境”出现蜃景频率高的原因,极光现象的本质、形成的条件和原因以及我国出现极光、“白夜”现象的地方与其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主要原因。
四、生态旅游
了解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熟悉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生态旅游的作用意义和生态旅游五要素。
五、人文景观
了解人文景观的概念。熟悉人文景观的类型。掌握人文景观的三大特点。
六、工农业旅游
熟悉工农业旅游的内涵。掌握工农业旅游的作用和意义。
七、红色旅游
了解红色旅游概述。
熟悉红色旅游的范围以及红色旅游的根本和主题。
掌握红色旅游的规划景区、红色旅游的两个“感”、如何看待其经济性质。
八、中国的世界遗产
了解世界遗产的由来和国际管理机构。熟悉世界遗产的类型。
掌握我国迄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项目及其类型。
九、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了解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由来,我国在不同时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情况。
熟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评定标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的区别。
掌握我国迄今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中的项目。
第三篇:计算机辅助设计高级绘图员考试大纲
计算机辅助设计高级绘图员考试大纲
(试行版)
本考试大纲由“计算机辅助设计高级绘图员考试命题小组”编写,主要依据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培训和鉴定标准》。
考试内容 AutoCAD基本的操作和使用 1.1 建立图形文件 1.2 图层、线型 1.3 建立模板文件 二维图形的生成与编辑能力 2.1 投影基础知识 2.2 识读三视图 2.3平面绘图命令的灵活运用 2.4平面图型的编辑 2.5 图块功能使用 三维图形的生成及编辑能力 3.1 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3.2 图元分析 3.3 实体建模的操作方法 3.4 基本三维实体的建模 3.5 三维操作 3.6 实体编辑 3.7 实心体的切割 三维图形到二维视图的转换能力 4.1 模型空间与图纸空间 4.2 图页的使用 4.3 投影轮廓图的获得与修改 4.4 尺寸标注 4.5 特殊的修改 4.6 CAD制图与标准的应用 4.7 图形的输出及相知设备的使用 5 菜单界面的用户化定义能力 5.1 菜单文件的结构 5.2 多种菜单文件的编写(下拉式菜单、弹出式快捷菜单、图像菜单、屏幕菜单)5.3 快捷键与外部命令的定义 软件提供的相应的定制工具的使用能力。6.1 线型自定义设计 6.2 填充图案自定义设计 6.3 工具及工具栏自定义设计 7 形与汉字的定义与开发能力 7.1 形的认识 7.2 形文件的编写 7.3 形文件的编译 7.4 形的调用 7.5 字体的定义及应用 基本读懂AutoCAD软件中各种常用文本文件的能力。8.1 DXF文件的解释 8.2 DXF文件的输出及输入 8.3 认识命令组文件 8.4 命令组文件的编写 8.5 命令组文件的运行 AutoCAD软件的安装与系统配置的能力。9.1 系统配置设定的重要性 9.2 各种选项卡的控制 9.3 系统配置的输出与输入
第四篇:全国高级导游考试重启后
全国高级导游考试重启后
全国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在中断多年后,于今年4月正式重启。考试于2011年9月15日举行,日前多个省市已公布了经国家旅游局审核通过的合格考生名单。
此次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重大举措,也是对近年来旅游行业高级人才的一次大检阅。各省市旅游管理部门对此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广大考生珍惜机会,积极备考,形成了不断提升职业素质的良好风气,对我国旅游业高级人才的开发与储备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管理部门——多措并举周密安排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我国导游员按技术等级划分,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特级4个等级。但是高级、特级导游员的评选中断了多年。因此,今年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恢复后,各省旅游管理部门在如何处理高级导游考试申请材料、如何为考生提供指导等方面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多地旅游主管部门认真研究、周密安排,围绕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为进一步完善导游等级考试积累了经验。
安徽省旅游局在本次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的资格审查环节进行了探索。安徽省旅游局相关处室按照全国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委员会《2011年全国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工作意见》的要求,设计了《职业经历和业绩表现佐证材料》表格,并规定了填写要求。填写要求将职业经历与业绩表现细化为思想和学习、作风和纪律、成绩和不足等三方面内容,涵盖了导游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旅游基本理论知识、导游员的履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急避险处理等。
安徽省旅游局人教处李承志告诉笔者,今年2月20日全国导游工作座谈上指出“要全面提高导游的综合素质……加强导游的专业技能、应急避险、职业道德等培训”。因此,安徽省在资格审查环节中,对职业经历和业绩表现做了细化。李承志说:“我们要求导游员用3000字来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总结,目的就是让这次高级导游考试从报名这个环节就成为检验和提升导游员自身素质的有效工具。”
上海市旅游局对此次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高度重视,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对考生给予免除考试报名费、提供免费考前培训等服务。上海市旅游局组织行业专家、学者按照国家旅游局《2011年全国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大纲(试行)》商讨培训内容、编写培训资料,并对所有报考人员进行了4天的集中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专家学者通过对导游词创作、旅游业发展相关问题、政策法规与旅游争议处理、导游基本知识、导游业务知识等五个专题的讲授,帮助学员梳理相关知识点。在考前一周,旅游局还聘请多位旅游院校教授为考生答疑辅导,帮助考生“攻克”复习中的难点。考前培训有效提高了考生对相关法律条文的理解和对旅游案例的分析和导游词创作的能力。
据悉,海南省旅游委也组织了海南省全国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培训班。
从业人员——应着重考查导游员对旅游文化的独到见解
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开考,也是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广大导游员期盼多年的事情,因此这次考试备受考生的重视。很多考生把此次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看做是一种使命,这种使命在于用自己一言一行的表率作用,让业界的初级、中级导游员看到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北京旅游人才中心高级普通话导游员白劲杰是国家级导游师资库成员。他今年参加了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他向笔者慨叹,“由于考查范围广,知识要点多,又有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加上日常工作繁忙,备考任务十分艰巨。虽然如此,我们对高级导游考试仍十分期盼!”
他向笔者讲述了自己对恢复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的看法:“导游员的素质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体现,导游员素质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地未来旅游发展的水平。因此,恢复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选拔优秀导游人才,既对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有利,也对导游员自身有利。”
谈到此次考试内容,白劲杰坦言:“考试题目涉及内容十分庞杂,有些题目考生根本想不到。因此需要导游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进行积累。”对于考察方式和考试形式,他说:“考试结束后,北京地区的考生对试题进行了多次交流,许多考生建议取消填空题这个题型。因为填空题是对考生识记能力的考查,而这方面的考查主要应针对初级导游员。对中级导游员而言,近年来的考查重点已经放在对„旅游文化‟的掌握上,那么高级导游考试更应考查导游员对旅游文化的独到见解。”白劲杰希望今后的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能够留给考生更多自由发挥的余地来展现考生的知识积淀。杭州市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高级英语导游员潘伊玫去年参加了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浙江省试点),成为高级英语导游员。在她看来,“导游的„等级‟是对自己每一个工作阶段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的肯定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证明。”她向记者讲述了高级导游员带给自己工作和生活的诸多影响:“高级导游在业内为数不多,这更激励我认真对待每一次接待任务,无论是导游词创新还是为客人量身定制设计路线行程,我都希望能超越客人的预期,制造惊喜。对自己来说,„高级导游‟这个称号也让自己得到更多机会,走进宝岛台湾,走进旅游院校,为家乡的旅游做积极推广,为在校的学生传授实际工作经验。”今年,潘伊玫考取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硕士(MTA)研究生,成功地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她说:“研究生的学习让我们能够站在管理的角度去思考、去分析,无论是对工作、对生活,还是做事、做人,都得到了深刻的启发。”
深度剖析——高级导游员为何如此匮乏
笔者从国家旅游局导游管理处了解到,截至2011年10月,全国导游员总数(持有导游证IC卡)为65.6万人,其中高级导游员仅有1092名。这表明,高级导游人才已经出现严重断档。为此,国家旅游局《导游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中特别指出:“目前导游实行了等级制度,由于社会认可度不高,和导游人员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联系不紧密,加上多年考试中断,中高级导游比例太小,严重影响了等级制度的影响和作用,应该继续坚持和完善。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职业技能分类,探索形成合理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制,以提高职业认可度和忠诚度。”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高级导游员的匮乏原因有三:
一是导游队伍的职业倦怠与激励机制的滞后。导游工作本身具有复杂性、风险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导游员在工作中会投入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因此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保证导游员的职业认同,比如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自从21世纪初导游服务机构取代旅行社,实行导游管理职能后,导游从旅行社中的一个工作岗位演变成了一种社会职业,大大降低了导游的职业认同感,导游员得不到及时的激励与权益保障,这些都使导游员产生心理消极和工作倦怠,随时可能转行。而《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导游员取得初级导游资格满两年才能报考中级导游员、中级导游员取得中级资格满三年才能参加高级导游等级考试。事实上,不少导游员的职业生涯达不到中、高级导游员考评的最低年限。这就是我国高级导游员匮乏的一个原因。
二是导游等级制度与现行职称体系不挂钩。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上还没有“导游员”这一职业。制度的缺失削弱了导游员的归属感、荣誉感。职称代表了从业者在某一行业的地位,而现行的职称体系中没有导游员序列,大大降低了广大导游员对这一职业的忠诚度,使得行业人员流动频繁,人才流失严重。
另外,绝大多数导游员的收入与导游职业技能等级没有挂钩。事实情况是,不论是初级导游员还是高级导游员,他们的基本导游服务费几乎相同。这些情况阻碍了导游人才向高处流动。
因此,《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抓紧改革完善导游等级制度,提高导游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国家旅游局《导游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也提出“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导游人员职业的研究,包括准入的研究,力争以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性质进入新版《职业分类大典》。实现以导游职业标准为导向的变革。”
三是导游晋升制度不完善。《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确定了导游员申报等级时,由低到高,逐级递升,经考核评定合格者,颁发相应的导游员等级证书。
然而,在2010年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浙江省试点)开始之前,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自1997年以来,已经停滞14年。在这14年里,只有极个别中级导游员通过参加省部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导游技能大赛或因立功授奖、取得省部级以上称号而晋升为高级导游员。这一情况导致高级导游难以在全社会甚至旅游行业内得到认可。旅游行业主管部门显然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适时进行了全国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浙江省试点)并在试点基础上于今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
第五篇:2018年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中、高级考试大纲
全国统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大纲(2018
年)
来源:中国统计学会发布时间:2018-04-28 15:29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科目
一、考试目的
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对统计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国家相关统计法律法规的了解运用情况,考核统计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具备从事统计工作所需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法律常识。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统计学基础知识
1.掌握搜集数据的常用方法、特点及应用条件;熟悉统计学基本概念;了解数据来源的主要渠道。
2.掌握描述统计数据特征的基本方法及其适用性。
3.掌握单个总体参数估计的方法,掌握样本量的影响因素和确定方法;了解评价估计量优劣的标准。
4.掌握时间序列基本分析方法;了解时间序列构成分析。
5.掌握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二)统计法规
1.掌握统计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效力和基本原则。
2.掌握统计调查对象的权利义务、违法行为种类和相应法律责任。
3.掌握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的职责职权,违法行为种类和相应法律责任。
4.掌握统计行政许可项目的法律依据、认定机关。
5.掌握统计执法检查的对象、主要内容、机构和统计执法检查人员的主要职责和职权。
6.掌握统计法关于刑事责任的有关规定。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
一、考试目的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对主要统计指标的掌握情况,对统计设计、统计报表、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处理汇总、数据发布全流程的掌握情况;考核统计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具备从事统计工作所需的基本业务能力和解决统计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统计调查设计与管理
1.掌握我国现有统计调查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
2.掌握我国现有统计调查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了解我国现有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3.掌握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概念;了解我国现有常用统计分类标准的类别和主要内容。
(二)周期性普查
1.掌握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的种类和特点。
2.了解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的频次、标准时点、普查对象、普查范围、普查方法和主要内容。
(三)专业统计
1.掌握专业统计的基本概念、调查单位和调查方法。
2.掌握主要统计指标、统计口径范围。
3.熟悉主要统计指标在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作用和影响。全国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大纲(2018
年)
来源:中国统计学会发布时间:2018-04-28 15:32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科目
一、考试目的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统计方法、经济学基础理论、会计基础知识等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根据不同要求进行数据描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并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能力;利用统计和会计资料进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判断和分析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统计学基础知识
1.掌握搜集数据的常用方法、特点及应用条件;熟悉统计学基本概念;了解数据来源的主要渠道。
2.掌握描述统计数据特征的基本方法及其适用性。
3.掌握参数估计方法,掌握样本量的影响因素和确定方法;熟悉评价估计量优劣的标准。
4.掌握总体均值与比例的假设检验方法;熟悉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方法;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5.掌握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及检验;熟悉回归预测方法及效果评价;了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
6.掌握时间序列基本分析方法;熟悉时间序列构成分析。
7.掌握统计指数的编制原理及方法。
(二)经济学基础知识
1.熟悉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和价格供给弹性分析,熟悉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后果;了解消除市场失灵的政策与手段,了解收入分配理论。
2.掌握利用国民经济恒等式分析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关系,掌握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计算方法;熟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3.掌握IS-LM模型,判断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状况;熟悉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供给的过程;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及其适用条件,了解不同宏观经济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4.熟悉国际收支平衡表和汇率的影响因素,熟悉净出口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
5.熟悉不同类型通货膨胀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熟悉主要的经济增长模型和不同类型的经济周期;了解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三)会计基础知识
1.掌握会计要素、会计计量属性、会计等式及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与方法;熟悉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的基础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了解会计的目标、分类、核算对象、基本职能及会计法律规范等。
2.掌握企业主要业务的核算方法;熟悉会计科目及账户的分类,熟悉借贷记账法基本内容;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含义,了解会计科目设置原则及账户的结构。
3.熟悉会计凭证及会计账簿的基本情况及错账的更正方法;熟悉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及步骤;了解对账与结账的意义。
4.掌握各类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步骤及方法;熟悉财产清查的种类和方法;了解财产清查的概念和意义。
5.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熟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了解财务报表分类、编制要求及附注的主要内容。
6.掌握财务报表分析内容;熟悉财务报表数据分析方法;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统计工作实务》科目
一、考试目的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运用我国现有统计调查设计与管理、国民经济核算和专业统计等统计实务知识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利用统计和国民核算资料解决统计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统计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统计和处理统计违法案件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统计法规
1.掌握统计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效力和基本原则。
2.掌握统计调查对象的权利义务,违法行为种类和相应法律责任。
3.掌握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的职责职权,违法行为种类和相应法律责任。
4.掌握统计行政许可项目的法律依据、认定机关及许可程序。
5.掌握统计执法检查的对象、主要内容、机构和统计执法检查人员的主要职责和职权以及依法查处统计违法案件。
6.掌握统计行政处罚的特征、基本原则及实施机关,熟悉适用统计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熟悉相应的统计行政处罚措施。
7.掌握统计政务处分的适用对象、实施机关,熟悉适用处分的违法行为种类,熟悉相应的处分措施。
8.掌握统计法关于刑事责任的有关规定。
9.掌握统计行政复议机构、范围及有关复议的管辖和复议程序。
10.掌握统计行政诉讼的起诉、受案范围,熟悉如何依法进行统计行政应诉。
(二)统计实务
1.统计调查设计与管理
(1)掌握我国现有统计调查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了解统计调查设计在提高我国统计数据质量中的作用。
(2)掌握我国现有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我国现有统计调查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
(3)掌握我国现有的常用统计分类标准的类别及其主要内容、适用范围,并能正确使用各种统计分类标准。
(4)掌握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概念、认定方法、区别与联系。
2.国民经济核算
(1)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三种核算方法,分析判断三种方法的基本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分析GDP在宏观经济分析和中长期规划制定中的作用。
(2)掌握我国目前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理解投入产出表的含义,掌握分析方法。
(3)掌握我国目前资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分析资金流量表的平衡关系;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分析政府、企业、居民三者收入分配的关系;利用资金流量表进行经济分析;理解资金流量表的含义。
(4)掌握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计算国民总收入;分析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
(5)掌握我国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基本结构;理解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结构、主要平衡关系以及资产负债差额。
3.周期性普查
(1)掌握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的种类和特点。
(2)熟悉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的频次、标准时点、普查对象、普查范围、普查方法和主要内容。
4.专业统计
(1)掌握常规统计调查制度中主要指标的含义;了解我国现行常规统计调查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统计方法。
(2)掌握专业统计的统计范围、调查单位和调查方法。
(3)掌握主要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4)掌握主要统计指标在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作用和影响。全国统计专业技术高级资格考试大纲(2018
年)
来源:中国统计学会发布时间:2018-04-28 15:34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科目
一、考试目的遵循突出能力考核的原则,以统计工作流程为主线,全面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应用统计理论和经济理论知识,运用统计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分析、判断、处理统计业务和解决统计工作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统计调查设计
1.掌握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等统计用户需求,熟悉统计调查制度(方案),围绕特定统计调查目的,规范设计统计指标和调查表式或问卷,准确界定统计调查单位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划分统计调查范围,科学设计调查表式和指标。
2.熟悉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利用行政记录等数据收集方法的利弊及相互联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符合要求的调查单位,选择有效的统计调查方法和数据采集方法。
3.掌握各种抽样技术,能够根据特定的调查总体、调查目的和调查条件,拟定抽样方案,确定具体精度要求和样本量,选择合适的抽样方式和现场采样方法。
4.熟悉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规定,对统计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合理化建议,针对具体统计调查方案的效率、成本和可行性进行恰当的评估。
(二)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
1.掌握专业统计调查制度;熟悉周期性普查和常规统计调查制度的基本内容。
2.掌握国家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调查范围、调查单位、调查指标和调查方法等原则要求,结合实际拟定贯彻落实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的工作方案。
3.熟悉本专业的统计调查工作,能够组织实施较大规模的统计调查项目,能够解决本专业领域重要技术问题,或者独立解决本专业领域复杂疑难问题。
4.能够综合运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对采集、整理、汇总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和校验。
(三)国民经济核算
1.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和功能,熟悉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原则。
2.掌握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国际收支平衡表等基本核算表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3.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等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四)统计法规
1.全面掌握《统计法》及相关统计法规的主要内容,熟知统计部门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和统计监督的职权。
2.清楚了解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在统计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3.能够识别统计调查工作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依法选择对应处理措施。
(五)数据汇总整理与统计分析
1.掌握数据汇总与整理工作的全过程,按照调查目的和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数据汇总与整理方案。
2.熟悉逻辑审核、相关分析等主要数据质量审核评估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基础数据存在的问题。
3.熟练应用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正确运用统计指标,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其变化,评估政策效果。
4.熟悉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功能及适用条件,能够熟练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统计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撰写具有较高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或论文。
5.熟悉遥感技术、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