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助人为乐谈感悟[定稿]
助人为乐谈感悟
助人为乐,是指怀着道德义务感,主动给他人以帮助,并引以为乐的一种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俗话说得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乐于助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经传承并发扬了数千年,这种美德已代代相传,源远流长。它作为一种社会公德,一种良好的品质表现,成为人们推崇的行为规范。
在人生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相帮助的。碰到问题,要想方设法;遇到困难,要互帮互助;遭受困境,要鼎力相助。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当看到别人跌倒了,则会不由自主地扶他起来,这就是助人为乐。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助人是人的一种本能,一种境界,一种美德。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互帮的人际关系,是人的健康与自身的修养的必修课题。
由此可见,古今中外乐于助人作为一种社会公德,一种良好的品质表现,成为人们推崇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此时,往往会有一种无助、失落的心情,这时的一声安慰、一双热情的手,或者微不足道的同情话都会令人感动。这不仅仅是帮助了别人一次忙,更是温暖了一颗心,复苏了一份希望。
那么,助人为乐有那些意义及重要性呢?个人理解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中国是礼仪之邦,乐于助人历来为育人大计的重中之重。这是一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幸福!
助人为乐,是人生的快乐之本。助人为乐乃一种美德,人不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此时,人往往会有一种无助、失落的心情,这时的一声安慰、一双热情的手,或者微不足道的同情话都会令人感动。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将不再会看到别人得不到帮助时焦急的脸庞。乐于助人,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通常心地善良、与人为善、经常帮助别人的人,心中也总存欣慰、愉悦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帮助了别人一次忙,更是温暖了一颗心,复苏了一份希望。
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助人为乐”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公民在助人为乐做好事中,不计报酬、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和谐、健康、向上的风尚,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各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是一种有力的抵制。在“助人为乐”中“点亮自己,照亮别人”,既帮助了他人,又净化了自己灵魂,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精神世界,提高人的素质。如果人们都不讲助人为乐,自私自利甚至尔虞我诈,那么社会就难以顺利发展,人们就会寸步难行。
助人为乐,是人格升华的标志。对一个人来说,人生是风水轮流转,本来这个世界上,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没有一个人永远走运。道德是基本的善,道德是燃烧的光,在帮助人的过程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所以助人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助人为乐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人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助人为乐,是做人聪明的行为。助人为乐、勇于奉献正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规律。如果每一个“自己”都不关心他人,那么你自己也就没有人来关心了。把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人看成是傻瓜,实际上就等于把关心自己的他人看成是傻瓜。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要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只有像雷锋那样“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才能用高尚的爱心去引发他人的爱心,换来人间充满友爱的春天。
那么,助人为乐应该从那些方面努力呢?个人理解主要着眼以下四环节:
做到助人为乐,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常做好事,做善事,就会觉得能使别人快乐,自己心里也快乐。只不但体现崇高的做人境界,而且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激励,体会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只有把为他人谋福利当作自己的义务和幸福,树立正确的处事观,遇事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要树立正确的知行观,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锻炼、去实践,在千百次的实践中去铸造自已良好的道德品质。
做到助人为乐,要从细微之处见精神。助人为乐大量的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靠平时的点点滴滴来体现。要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情操,有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不惜牺牲自己去换取别人幸福的宽广胸怀,做一个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尽力为他人排忧解难的人。例如在公共场所,主动搀扶老弱病残,给问路人耐心指路,见到群众有难相求热情给予帮助,等等,都是助人为乐的具体行动。
做到助人为乐,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毛泽东同志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人要跳出个人主义的狭小圈子,同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自利观念,以及“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损人利己”的个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人应该把助人为乐作为培养自己优良的道德品质,为社会多作贡献的目标,为人民做有益的事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实现美好的人生追求。
做到助人为乐,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荀子曾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归根到底要落实到行动上。有的人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做了好事,想让别人知道,想自己出名,这与“助人为乐”精神格格不入,这样一来不是在助人,弘扬美德,而是借机捞取政治资本,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这种人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助人为乐不在事情大小,只要是好事,都应该做,都有责任做。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如在公共场所看到果壳纸屑拾一下,出门乘车给老弱病残让个座等,举手之劳。“粒米成箩,滴水成河”,只要肯做好事,坚持做好事,道德修养就会象树一样越长越高,象水一样越流越大,从而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而言之,助人为乐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道德准则,永远是道德生活的主旋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把每一颗善良的心都变成道德的高地,让温暖的涓涓细流汇成和谐的滔滔江河。
第二篇:助人为乐感悟(热门3篇)
篇1:助人为乐的感悟
“助人为乐”顾名思义,意思就是:帮忙人就是快乐。虽然这句话听起来、看起来、写起来都很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并非易事。助人为乐的模范有很多,数不胜数。如果我为大家说雷峰等人们,大家肯定不用我说都知道吧?!那我就为大家说几位我们身边的“活雷锋”吧!
他,长相不出众,学习却很好。他,永远微笑应对生活,总是那么乐观,那么幽默。他,总是不走寻常路,总是干一些别人不会做的事情!他很个性,在路上遇见老师就会像好朋友一样打招呼。跟学弟学妹们见面似乎很合得来。他经常在食堂里帮忙在食堂工作的老师们端碗,干这干那。这在我们学校就应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看到别人遇到挫折,会像离了弦的箭般第一个冲上去。看到一点纸屑就会捡起来乖乖地放进垃圾桶。有些人或许会以为他像个傻瓜,但我却觉得他值得我敬佩,正因他和别人不一样,有着一颗乐助于人的心。
如果你经常在我们班,你肯定会知道接下来我要说的是谁了。在乱哄哄的教室里,她总是第一个帮忙做值日。即使这天不是她的值日。在嬉笑打闹无人管理的教室里,第一个站起来训诫我们的是她。即使她不是我们的班干部。在有人感到无聊到都能睡着的课堂上,最专心听讲的也是她。即使有的知识她可能听不懂。她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我肯定她肯定是最发奋的那一个。他永远铭记着:“学文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格言。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他会尽自己所能帮忙她、他。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周围有许多类似这样的“活雷锋”,他们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好榜样。在此我想对你们说:“帮忙只是举手之劳,或许正因我们的举手之劳,人们会顺利地度过难关,过上快乐的生活!如果你遇上一个需要帮忙的人,就请给他一点帮忙吧!
篇2:助人为乐的感悟
助人为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闪光点,亦是做人的道德。
助人为乐,是正直善良的人怀着道德义务感,主动去给他人以无私的帮忙,并从中感到快乐愉快的一种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我国古代先贤们有许多关于助人为乐、成人之美的处世格言,如“忽已之慢,成人之美”,“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已”,“趋人之急,甚于已私”,“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言皆为良药”。两千年前墨子就倡导:“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其意思是说,对别人有利的事,即使从头顶到脚跟都受到损伤,也要干。这种精神发扬到此刻,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
助人为乐要有一种忘我的奉献精神,并要把它贯穿在自己的生活中,作为为人处世的一种准则。当见人遇风险时,要先人后已。《三国志·蜀书》中有句名言:“每有患急,先人后已。”它要求人们,临危不惧,见义勇为,这是助人为乐最高思想境界的体现。《世说新语》上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华歆、王朗二人一齐乘船避难。半途遇有一人想要搭乘便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幸而船上还有空余,为什么不许可呢?我们要多做帮忙人的好事才对。”这个人上船后不久,就听到后面杀气四起,原来是盗贼追来了。只见盗贼离船越来越近,在这事态险恶之时,王朗想抛弃之后的这个人,但是华歆说:“我原先之因此犹豫,正是正因思考到这种状况,既然已经理解他的请托,怎样能够正因形势危急而见死不救呢!”最后,他们最后使那被盗贼追赶的人获救。
见人遇到灾难时,要排他人之忧。我国古代名医华佗,不仅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他的助人为乐精神感动了许多人。华佗行医不像当时其他医生那样,必须要病家寻上门来才给医治。他经常是主动去给病人治病。为减轻病人的痛苦,他常常跋山涉水,餐风宿露,到几千里、上百里以外去给人医伤治病。有一次外出看病回来,天已经很晚,途中碰到一个人蹲在路边呻吟,他就主动走上前去询问。路人说:“肚子突然痛得厉害,什么东西也不想吃。”华佗就在路旁为他诊断,告诉他说:“你肚子里有虫,可向附近小店要三小杯醋酸,喝下去就会好了。”那人照办,果然肚子不疼了。当这位病人要感谢时华佗时,华佗却连名字也没有留下就走了。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华佗的一生中不知有过多少次,经他抢救而生存下来的病人不计其数。
一个人,在助人为乐的道德实践中,会自然地使思想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坏。”世界是个展览。我们从人品的“展览”中看到:世间的助人为乐者都不是庸庸碌碌、自私自利之徒。
要做到助人为乐,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快乐观,把为他人谋福利当作自己的义务和快乐;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处事观,遇事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再有,要树立正确的知行观,要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锻炼、去实践,在千百次的实践中去铸造自已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个人的潜质有大小,但是有了助人为乐的品德,就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篇3:助人为乐的感悟
当人们寻找快乐的源泉,不难发现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其实,助人为乐是的一大美德。人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或者说从上了自己,使自己也得到了快乐。有证据表明,无私的行为能够增加人们的快乐。
有这样一个故事:爱丽斯几年前因失恋得了忧郁症,从原来居住的美国东北部移居到中西部来生活。爱丽斯很快就发现,中西部人们的生活习惯与东北部居民有很大的不同。中西部的生活节奏缓慢,民风比较纯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和谐。好几次,她从停车场出来上车道,尽管车道上排着长长的车队,可是总有人给她让道。这种彬彬有礼、先人后己的行为,让她深受。一个早晨,她让一辆大卡车先行,结果深受的卡车司机后来在路上从后视镜里发现爱丽斯的车没油停下来了,他就停下车取出自己的备用汽油加进爱丽斯的车里,并“护送”爱丽斯到附近的加油站加足了油,后来这两个年轻人竟然喜结良缘。爱丽斯的忧郁症也从此不治而愈了。
这听起来很像个浪漫的电影故事,学家却认为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美国一家学杂志发表了一个大型问卷的调查结果,发现经常帮助别人的人明显比不乐于助人的人快乐;从精神病学的角度来看,前者患忧郁症的可能性要比后者低得多。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是预防和治疗忧郁症的'良方。助人为乐的结果往往是双赢,既帮助了他人,同时也留给自己一份金钱买不到的快乐。
第三篇:道德讲堂谈感受( 助人为乐主题 )
道德讲堂-“谈感受”环节:
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好像有一股暖流在涌动、翻腾,难以平静。看完两位模范那看似平凡却震撼心灵的故事,那朴实无华却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话语,还在我的耳畔回响,让我的心灵再次得到了洗礼。
200多年前,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地震动。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时至今日,星空依然明朗璀璨,而道德却随着时代的变迁在逐渐淡漠。我们需要道德榜样的力量引领我们回归本真,我们更需要一起行动,共同找回日渐遗失的道德温暖。
高尚的道德并不是非得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而往往体现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捐一次善款、献一次血、给老人让个座……都能让那颗浮躁的心得到一份宁静,一份满足。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这就是助人为乐的含义。道德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道德交谈,千万不要把行为习惯看作小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谢谢!
第四篇:谈人生感悟.
谈人生感悟
先前读过朱光潜的《谈人生价值》。文章虽没有感心动耳的韵味,荡气回肠的气势,但富有哲理,饱含真知灼见,竟道出我许些压抑很久的感触。
于是,朱的文章便成了我书写人生感悟的诱惑。我本以为自己对生活的体会颇为深切,行笔定当挥洒自如,却断断续续写了将近半月,勉强落笔,拿起来读时,味同嚼蜡,再偷偷地与朱的文章对比,更是黯然失色,不禁让我有些失望。
毕竟,朱的老成是学不来的,也是空洞的生活中挖掘不到的,那是对生活感悟的积累和沉淀,而我看完朱的文章后,便也想写些闳中肆外的文章,这就仿佛嗅着从别人呼吸器官过滤出来的香烟,虽犯了烟瘾,却解决不了根本,仍需自己品上一支,然后再深深地吸几口,才能弥漫出淡淡得烟雾。
人生不是在逢场作戏,走马观花,而要去仔细聆听,耐心品位,等到悟性提升到一定境界,思维提议日趋成熟是,自然会恍然大悟。
读懂了朱的老成后,渐渐明白了感悟的真正含义。人生的感悟是一种点滴积累的过程,既非三言两语所能表述,又非几度春秋所能收获。它又是一种广种薄收的产物,植于宽广的胸襟,熟于泰然的肺腑,不论是沧海桑田,还是薄物细故,甚至是秋毫之末,都可能成为灌溉它的源泉。
感悟能驱散走人生中的浑浑噩噩,理顺人生中的千丝万缕,揭开人生的真面目。正因如此,我对拥有感悟的欲望愈来愈强烈。从与旧友风流云散,再到伴随着应接不暇的工作逐渐随波逐流,直到双手再也捧不起被那未知的命运激流撞
击得灰飞烟灭的梦想时,我一直都在追随感悟的影子,却看不到感悟。无奈,在蹉跎的岁月中,只能借着那蒙胧的影子聊以自慰。
究竟感悟在何处,我终于找到了。看那些饱经世故,翻越过人生的高山峻岭的人们,他们用将天地连成一线的足迹见证了荆棘密布的坎坷,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抚平了人间的沧桑,他们才拥有感悟。而我还没有翻越过人生的大山,只是岁月将我的激情冲逝,孤独把我推向了苍老的年轮边缘,让我与那些人们同处在以沧桑为高度的封闭的等高线上。
我们同在这条围绕着生命的等高线上,都依偎在那座大山的脚下。
一面是刚要上山的人,一面是已经下山的人。
抬头仰望,山永远要比人高。
其实,路在脚下,感悟在心中。
第五篇:谈人生感悟
谈人生感悟
人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美好的风景却在终点,在通往美好的道路上处处充满着荆棘,经受一次次的磨难,可能会遍体鳞伤,伤痕累累,但在每次挫败中,总有一种力量会推动你前进,它告诉你:如果你不逼自己,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所以为了最后的美好,你要不断克服困难,不畏艰险,勇敢的朝前方走去……
现在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漫,在大千世界中的形形色色“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不可能”。只有你自己经受过、亲身体验过,你才能够真正的知道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慢慢地你就会懂了,在经历一次次过后,你的人生阅历也丰富了许多。有一些人或物吧,一开始你可能不习惯不喜欢,但是经过时间的冲刷你会觉得慢慢就好了……
那些曾经的美好也仅仅只是回忆而已,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无论是好是坏,好的就当作“典范”吧,坏的就让它随着时间一起流走吧!现在所回忆的美好想用在现在或以后,那是不可能的,现在应努力为今后创造更美好的回忆!这个社会很现实,不能有活在梦境中的想法,要脚踏实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不要去想一些缥缈毫无边际的东西。
曾经有人说过:性格这种东西是与生俱来的,你很难改变它。无论怎样,自己的性格就是个性的。其实你可以去改变,外表要很强很强,要具备攻击性,要好好地保护自己,内心的强弱不需要表现出来。你不能总那么软弱,在某些时候,软弱真的不是一件好事,宽容和忍让并不是会感动每一个人,所以当别人对你不讲理蛮横霸道时,你不应该不还击,又不是你的错,对待那些“自娱自乐”的无聊人士,你没有必要迁就。因为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人可能的……算了,一切的一切都会烟硝云散的,何必想太多,自己愁自己!人就应该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世间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