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与社会的论文
关注健康,保住农民工的本钱
时间的的推移,眼看着春节就要过去了,历经艰难才可以返乡和家人团聚的农民工们又得忍着不舍,伴着无奈,眼含热泪和家人们告别,为了全家的希望而去异乡奋斗了。可日复一日的辛勤,却不能换来一些意外的消失。在新一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又开始了,可农民工的健康保障何去何从?
“小病拖一拖,大病扛一扛,实在不行上药房”、“小康小康,生病住院,全部泡汤”、“不怕穷,就怕病”„„这些话不是哪部小品里的台词,而是一些农民工讲述的切身感受。
很多人认为,农民工就是餐风露宿,在城里贡献体力的建筑工人,是不文明、没文化、没教养甚至是犯罪的代名词。而农民工真正的定义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
革命前辈教育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农民工来说更是如此,健康的身体才是农民工的本钱。有农民工表示:“像我们这一行每天早上7点不到就开门,晚上三点才休息,身体不好的人很难做到这样的,所以健康对我们十分重要。”健康对于农民工群体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打工者更关注的是生病后影响工作或赚钱的机会。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是我国最大的迁移人口。所以农民工对人群健康有着密切联系,主要表现为迁移对迁移人口本身健康的影响和对迁入地人口健康的影响,其中又以人口迁移与传染性疾病传播和流行的关系最为密切。由此可见,对农民工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存在着必然性和紧迫性。
可是农民工群体的健康内涵的理解现状让人担忧,农民工的健康意识普遍较低,对健康内涵的认识还处于生理层次,常见疾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不高,且存在一定误区;有强烈的健康需求,但参与健康维护的观念意识淡薄,健康责任观缺失,普遍寄希望于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健康服务。据调查显示,部分农民工对健康内涵的理解仍停留在生理功能的基本正常的较为消极的健康观,有20.5%的人认为健康是“身体强壮、精神饱满”;17.8%的人认同健康是“抵抗力强、没有疾病”的观点;有28.1%的人认为健康应是心理生理的健康;只有30.8%人认同“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健康的观点。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农民工本身的内在因素。农民工思维上受到农村社会传统文化的束缚,并且由于受教育程度低造成该群体对新信息的弱接受能力。二是由于城市在社会制度、社会网络和群众心理等各方面的排斥,这些排斥使得农民工群体由于获得收入能力受到剥削以及机会的丧失,而带出低收入、疾病、人力资本不足、社会保障系统的软弱无力、社会歧视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农民工群体缺乏享有健康服务的机会,农民工更易产生被歧视感和羞愧感。
如何才能对农民工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呢? 首先要提高农民工的健康意识,摒除传统观念。
在身份上,农民工既是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又是离乡背井的打工者,从以血缘、地缘关系为主的社会网络转变为以业缘关系为主的社会网络,会造成文化上的空间分离,在知识、态度、信仰、价值观和认识方面产生了文化冲突。作为农村中的流出者,尽管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形式上虽完成了由农村趋向城市一种空间转换,却仍是以农民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未能有效实现视角转换,容易在文化观念上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一套属于自己的、不同于城市现代化的方式和价值观念,农民工长期生活在健康文化匮乏的环境中,对健康这种社会意识缺乏了解和感性认识。
一、以城市建筑工地、大中型生产企业为重点场所,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发放传播材料、组织统一学习、大型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流入地农民工的健康教育,加强农民工岗前和岗位安全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铁路交通等流动过程中健康教育。春节返乡及麦收季节等农民工集中流动过程中,在全国铁路、交通港(站)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防病健康教育,加强卫生法规宣传,防止重大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提高对有关疾病的意识。
其次,强化的政府责任
一、加快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确立。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公益性和福利性要求政府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政府责任真正到位,才能保障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发展。首先,要从制度上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的问题,必须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居住地户口登记制,使他们能够在城市获得长期合法的居住权,给予农民工与市民平等的待遇;其次,建立城乡统筹就业的组织领导体制。应成立全国城乡统筹就业的领导小组,总揽全局,统筹规划,组织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协调解决各地区、各部门等方面的利益矛盾。各级政府要相应地成立城乡统筹就业领导机构,负责总体方案和各项政策的协调、制定与实施。再次,企业作为农民工群体的直接受益者,应承担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缴费责任,要意识到农民工医疗保障与劳动力资源之间的关系。当然,农民工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履行相关义务。农民工医保制度通过农民工个体承担一定比例的参保费用,在农民工可承受的范围内,分担企业的经济负担。同时提高农民工的控费意识,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医保制度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立法进程,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制度建设。在劳动法、老年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律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处于城市化和市场化转型的实际,应加紧制定针对新的最大弱势群体——农民工的医疗保险法律和法规,以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全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障资金的投入,明确资金的来源;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建立过程中的权、责、利关系,明确中央和各地方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改善农民工医疗保险费用的缴纳方式,依法管理农民工医疗保险基金,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商业保险试点工作,以此来增加农民工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还要设立相应的仲裁机构来解决医疗经费支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济纠纷。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肩负劳动法规政策的检查监督职能,应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应及时查处纠正,予以经济制裁和行政处罚,并在农民工权益受损时,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与支持,帮助农民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开展城镇集贸市场健康教育。针对从事饮食、服务、商品营销行业的农村流动人口,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政策法规和重大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力度,预防人禽流感、结核病、性病、艾滋病、食物中毒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四、开展乡镇企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宣传普及《职业病防治法》,倡导有益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和控制职业伤害、职业病及职业相关疾病的发生,为农民工提供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开展农民工安全生产训;和自我救护技能培针对女工生理特点,开展妇女“四期”劳动保护,加强有关生殖健康的健康教育。要强化乡镇企业经营者实施职业卫生与健康教育培训的工作职责与督导。要以点带面,开展以“安全-健康-环境”为中心的乡镇企业健康促进工程的试点工作。
五、满足农民工医疗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改善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环境之外,对那些有稳定住所、稳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农民工,纳入城市的基本医疗保障范畴,给予同城镇职工相同的医疗待遇。对那些只在农闲时才外出打工、没有脱离农业生产,生活重心仍在农村的季节性农民工,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这样既可以使他们通过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又可以得到医疗保障,免除其后顾之忧。对于那些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土地保障范围,在城市工作、生活,但没有固定住所,没有相对稳定工作,流动性强、稳定性差的农民工,建立全国统一的“流动医保账户”作为一种较为合理的过渡性政策。这样即使农民工经常变换工作地点,也不必去所在城市医疗保险机构参保和退保。
再次,提高医院方面对农民工的关注
在目前农民工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还无法充分实现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医院、医务工作者直接进入农民工密集区域,免费为农民工义诊,发放药品,传授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工伤自救和互救的有关技巧,全面组织对返乡农民工的免费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免费进行肺结核病筛查、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流感、流脑、麻疹和肝炎的主动免疫预防工作。以农民工集中区和流入地为重点,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和教育工作。针对农民工中存在的重大健康与疾病问题,以提高农民工基本健康标准为目标,强化农民工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解决农民工问题,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和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加强农民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方面,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建立切实可行、科学规范的管理评估制度,推进这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通过以上的措施,农民工、政府、医院,三管齐下,能提高农民工的健康意识,拥有强大的“本钱”。
第二篇:材料与社会论文
材料对人类社会文明的推动作用——论材料与社会文明的发展
摘要:(青铜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引至1.1),随后产生和发展的各种材料,起到了推动中国社会的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作为文明的载体,文明的传播方式,影响和丰富了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给人们展现出中华五千年璀璨的文明。新材料作为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比传统材料的性能更为优异的一类材料。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新材料的出现更给未来更多的期待,给梦想插上翅膀。如今,各种新材料已经是中国社会文明的强大支撑和载体,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大到航空航天设备,小到锅碗瓢盆,都有材料的身影。材料给国家建设提供帮助,为人类发展铺垫。
关键词:青铜铁器,造纸,建筑,航空航天。
前言:材料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原料,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材料的产生甚至成为了划时代的标志。了解和认识到材料对社会文明的贡献,有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以下我们将从材料的产生和发展来认识材料的魅力,发现材料的历史和现实价值。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青铜铁器、纸、建筑材料、航空航天材料为代表的高科技先进材料,具体而鲜明的展现材料发展的过去和将来。21世纪是新材料的世纪,如何发展我国的材料工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本,是时代的课题。正文:
一、汉字与材料的渊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众多说法,例如:八卦说、结绳和契刻、仓颉造字说、图画说。许慎《说文解字·叙》论汉字的起源说: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仪),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綦)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引至4)许慎认为,在汉字产生之前,曾有过一些过渡阶段。起初是庖牺(伏羲)氏创作八卦符号用来表示“宪象”即反映客观世界。其后有神农氏结绳记事,由于不能适应日益繁多的事物,巧饰作伪的事也逐渐萌生了。至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书契文字,百官由此得到治理,万民由此得到督察,这大约是由易卦中的夬卦得到的启示。从历年的考古发现来看,文字的起源应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器物上的刻画符号。(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和石柄上就已经出现刻画符号。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大批陶器上有刻画符号,在仰韶文化类型遗址的陶器中多有这种符号。引至1.2)文字正是通过由起初最原始的石器甲骨到陶器,再到青铜器纸等各种材料的承载不断发展成熟,形成今天的汉字。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无一不是由于材料的推动,就造纸术而言,纸这种材料的出现,让文字有了优良的载体,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美国的历史学家Michael Hart说:“如果没有蔡伦就没有纸,我们很难想像今天的世界将会是什么状况。”历史是辩证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去探求,去总结,去吸取。蔡伦的造纸术是从12世纪到14世纪之间先后传到欧洲诸国去的。欧洲从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而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而使欧洲的文明程度迅速增高。文艺复兴的书写载体—来自中国的造纸术和植物原料质地的纸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帮了大忙。以西罗马帝国灭亡为起始标志的欧洲中世纪是最野蛮的、人们思想被严重束缚的时期,这个保守落后的年代持续了千余年之久。世界历史告诉我们,正当欧洲千方百计捆绑人们手脚,大搞禁欲主义、大搞经院哲学和神学传统教条的时候,在地球另一面的中国社会,蔡伦发明的植物纤维纸却正在大行其道,民族文化正在以其为载体促进着国家的繁荣和进步。这一时期中,不乏“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应该说“纸文化”功不可没。这一时期中,蔡伦发明的纸还惠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阿拉伯,对这些国家与地区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东方的中国日益发达,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遥遥领先。由此可见,纸这种当时的新材料的出现不仅对中国社会文明的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更影响了世界。
二、青铜铁器与古老的文明
黄河流域的青铜器文化至今闪耀,青铜器文化是以青铜器为载体的礼乐文化,远古时期,鼎、盆、壶都是人们用来炊煮和盛食的器皿。酿酒业发明以后,人们在宴会或者祭祀中又发明了作为饮酒用器,这些器皿逐步被赋予了神圣的含义,这些青铜器成为了当时的礼器。商代贵族在礼器的使用方面有独立的文化系统,商朝后期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礼器使用形式。例如:妇好墓铜礼器的组合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每一类型的铜礼器成双或成偶数组合的形式成套出现。周代以后,周天子至尊的观念更加突出,古代礼器的组合形式还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理解和对美学的追求。《仪礼》中对宴请规格做了详细解释,正是通过青铜材料的使用,为古代礼制提供了便利,以及编钟的产生,让古代乐曲能够传唱下来,青铜时代创造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三、建筑材料与现代文明
人类最早穴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能制造简单工具的石器铁器时代,才开始挖土、凿石为洞,伐木搭竹为棚,利用天然材料建造简单的房屋。到了人类能够用粘土烧制砖瓦,用岩石烧制石灰、石膏之后,建筑材料才由天然材料进入了人工生产阶段。钢材、水泥、混凝土及其他材料的相继问世,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基础,而已有机材料为主的化学建材异军突起,如绝热材料、吸声隔声材料、各种装饰材料、耐热防火材料、防水抗渗材料以及耐磨、耐腐蚀、防爆、防辐射材料和其他环保材料的出现更是极大的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引至5)水立方、鸟巢、中国馆、环球金融大厦等建筑承载了更多的社会文明。
钢铁材料,钢是铁、碳和少量其它元素的合金。钢材是钢锭、钢坯或钢材通过压力加工制成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材料。钢材是国家建设和实现四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为国家建设提供支撑。钢材影响了建筑文明的发展,为建筑文明提供了展示的空间。
四、材料与国人的梦想——航空航天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其内容包括:经济资源,人力资本,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知识技术资源,政府资源,军事实力,国际资源。而材料,包含在综合国力要素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古代的中国人就有了登月的梦想,但正是因为航空航天先进材料的发明与使用,才最终将人类送上了月球。据悉,由航天机电(9.97,0.09,0.91%)提供的高科技复合材料将出现在“天宫一号”的关键部位。对于如今光伏产业已经占营业收入80%的航天机电来说,新材料业务虽占比不大,但其领先的新材料技术在未来仍大有可为。(引至6)材料在航空方面也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例如:水轰-5反潜机,其反潜系统中的HF-2航空声纳浮标及信息接收/处理系统、GTC-2航空磁异探测系统(引至7),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器全部集成进体积很小的T/R组件,这里面所用到的高科技材料,如半导体、隔热材料、防辐射材料等等为设备性能的实现提供了条件,让技术得以展现出来。由此可见,材料已经不仅仅应用在民间,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结:(冶金史,也就是材料史,实际上主要是金属材料的发展史。金属材料的发展几乎是和人类的文明史相互并进的。引至2.1)人类历史经历了石器时代,天然石经过人工材料加工,作为一种无机材料,成为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一个标志。人类改造自然产生和发展了人类社会文明。青铜器时代的青铜文明,材料作为文明的承载作用充分得到了体现,从此材料不再仅仅为了满足生活需求而产生,不再是简单的锅碗瓢盆,而是承担了更多的文明要素。现如今,材料发展日新月异,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信息材料和新能源材料正在深刻影响我们的认知,推动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纵观人类利用材料的历史,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和应用,都能大大加速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甚至成为划时代的标志。引至3.1)
参考文献:1.《黄河流域的青铜文明》李玉洁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1.1封面文字,1.2总序二;2.《金属材料学》戴起勋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1月北京第二版,2.1第1面;3.《科学技术史》张密生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二版,3.1第280面;4.《说文解字》许慎;5.《土木工程材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绪论第二面;6.2011年9月9日 11:49:24 来源:中国证券网
;7.军事文摘2012第二期上第19面;8.军事文摘2012第3期上第23面
第三篇:医学 社会调查报告
医学 社会调查报告
为了切合专业的要求,以及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医药和医德的需求,本人在镇医院里进行的三天观察和随机访问。调查中得知:人民对于医药的需求不断增大,然而对于药品的质量及医生的医德越趋于失望。可以看出医药市场的潜力非常大,同时期需要的监管力度也是极为强大的。
群众对医药的需求
一、在中西医两者选择的比较下,近80%的受访者更为相信中医,其相信的原因中占了一大比重是认为中医比较治本,相比之下也有少部分人认为中医适
合中国人的 体质和中医拥有非常大的价值;然而,选择西医的理由中除了认为西医见效快、能进行一些中医不能完成的治疗以外,也有相当大部分人认为如今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性都在慢慢下降。选择中医或西医,并没有对与错。问题关键在于探讨两者在中国市场中的潜力。调查证明,中医在中国具备的实力势不可挡,但我们必须保证其质量才能使其精髓代代相传。
二、当被问及当发现自己患上了如感冒、咳嗽等病症时,是否会立即求医?只有25%的受访者会选择马上就医,而67%的人会选择自己到药房去购药,自己为自己治病。问及原因时表示大部分人认为这些是小毛病,能自己治就自己治,省下一点钱。同时很多人也指出上医院不方便:
1、医院少,路比较远又信不过门诊;
2、医院里等候的时间长,一去就花上一个多小时;
3、医院收费贵,小感冒上了医院动辄就是五六十块以上。剩下8%的人却采取“自生自灭”的方
式,感觉情况好转了就算,假如病情恶化了再去求医。“病向浅中医”几乎是人人能懂的道理,但由于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我们都放弃了。深究到底,这是如今医疗建设的最大弊病:不能为患者提供方便,接下来我认为医药行业的改革应从这方面大力入手。
三、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品已成为药品市场的一大宠儿。近7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有需要同时在实际生活中也购买了医疗保健品来增强体质,而另外的25%的人就表示对虽然自己有购买医疗保健品的需要但就不会购买,其中原因大多在于保健品的质量和功效存在不可靠性。针对上述问题,医生则表明保健品本身就起着一个延缓衰老和辅助医学治疗的功效。然而如今市场中充斥着大量名不副实且有可能危害人体的“保健品”,打击了人们对保健品的信心。
医院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四、对于医院的现状,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了解。
五、病人对医生的看法
六、在问及作为病人对医生最不满的地方时,有42%的受访者表示是医生的态度,其中指出了目前许多医生都不能体谅病人的急切和环境,尤其是医生的冷漠的言语严重地影响他们对于自己病情严重与否的判断。有38%的受访者认为是医生最令人不满的地方是收受药商的提成而将一些对治疗没有帮助的“贵药”在处方中开给群众吃。此外,还有人认为是为人医者却没有注意自己的卫生情况、欠缺一颗医者父母心、做事得过且过…….医术水平纵使再高明,假若欠缺医德的话,也称不上是一位好医生。医生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
七、各行各业的廉洁奉公已成为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之一。当被问及是否支持医学行业里应该提倡廉洁时,几乎
所有人都表示赞同。然而对于医生收受“红包”,只有不到70%的人表态反对,有27%的受访者表示能够理解。这到底是因为人们认为医生收受“红包”已成为一个潜规则还是病人也持着一颗体谅医生的心呢?本人认为这是法制教育制度不健全的体现。
首发公文范文
第四篇:医学 社会调查报告
为了切合专业的要求,以及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医药和医德的需求,本人在镇医院里进行的三天观察和随机访问。调查中得知:人民对于医药的需求不断增大,然而对于药品的质量及医生的医德越趋于失望。可以看出医药市场的潜力非常大,同时期需要的监管力度也是极为强大的。
一、在中西医两者选择的比较下,近80%的受访者更为相信中医,其相信的原因中占了一大比重是认为中医比较治本,相比之下也有少部分人认为中医适合中国人的 体质和中医拥有非常大的价值;然而,选择西医的理由中除了认为西医见效快、能进行一些中医不能完成的治疗以外,也有相当大部分人认为如今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性都在慢慢下降。选择中医或西医,并没有对与错。问题关键在于探讨两者在中国市场中的潜力。调查证明,中医在中国具备的实力势不可挡,但我们必须保证其质量才能使其精髓代代相传。
二、当被问及当发现自己患上了如感冒、咳嗽等病症时,是否会立即求医?只有25%的受访者会选择马上就医,而67%的人会选择自己到药房去购药,自己为自己治病。问及原因时表示大部分人认为这些是小毛病,能自己治就自己治,省下一点钱。同时很多人也指出上医院不方便:
1、医院少,路比较远又信不过门诊(本镇只有一家医院,门诊只有一两家,皆为私人门诊);
2、医院里等候的时间长,一去就花上一个多小时;
3、医院收费贵,小感冒上了医院动辄就是五六十块以上。剩下8%的人却采取“自生自灭”的方式,感觉情况好转了就算,假如病情恶化了再去求医。“病向浅中医”几乎是人人能懂的道理,但由于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我们都放弃了。深究到底,这是如今医疗建设的最大弊病:不能为患者提供方便,接下来我认为医药行业的改革应从这方面大力入手。
三、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品已成为药品市场的一大宠儿。近7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有需要同时在实际生活中也购买了医疗保健品来增强体质,而另外的25%的人就表示对虽然自己有购买医疗保健品的需要但就不会购买,其中原因大多在于保健品的质量和功效存在不可靠性。针对上述问题,医生则表明保健品本身就起着一个延缓衰老和辅助医学治疗的功效。然而如今市场中充斥着大量名不副实且有可能危害人体的“保健品”,打击了人们对保健品的信心。
四、对于医院的现状,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了解。
五、
六、在问及作为病人对医生最不满的地方时,有42%的受访者表示是医生的态度,其中指出了目前许多医生都不能体谅病人的急切和环境,尤其是医生的冷漠的言语严重地影响他们对于自己病情严重与否的判断。有38%的受访者认为是医生最令人不满的地方是收受药商的提成而将一些对治疗没有帮助的“贵药”在处方中开给群众吃。此外,还有人认为是为人医者却没有注意自己的卫生情况、欠缺一颗医者父母心、做事得过且过…….医术水平纵使再高明,假若欠缺医德的话,也称不上是一位好医生。医生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
七、各行各业的廉洁奉公已成为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之一。当被问及是否支持医学行业里应该提倡廉洁时,几乎所有人都表示赞同。然而对于医生收受“红包”,只有不到70%的人表态反对,有27%的受访者表示能够理解。这到底是因为人们认为医生收受“红包”已成为一个潜规则还是病人也持着一颗体谅医生的心呢?本人认为这是法制教育制度不健全的体现。
第五篇:初中历史与社会论文
初中《历史与社会》论文
永恒的追求
内容摘要: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四方面粗浅的看法:
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有效教学的基本点;
二、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有效教育的出发点;
三、加强师生合作——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四、巧用教学资源——有效教学的发展点。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成为可能。但无论如何改,“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课堂应该是快乐的场所,改变历史与社会课枯燥、冷漠的面孔使之趣味盎然,一直是众多教师为之努力的方向。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使用教学策略的水平关系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思想品质。因此在新课改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中,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有效教学的基本点
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进一步的探究和活动只能是空中楼阁,这样的教学就不具有有效性。但我们不能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来教”,可以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教材、不用把握教材意图。我认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的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到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都要做到“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最后,教学上采取“灵活设计”的策略。教师除了事先设计一些预备内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情况,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有效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例如我在讲“议会对王权的胜利”时,刚分析完革命的背景后,就听到有几位同学在讨论:与法国大革命背景有相似之处。一部分同学也把眼光转向这几位同学。我灵机一动,布置了一个思考题:同时期同在欧洲的法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又是如何呢?这样一来就打破了原来的教学预设,让同学们自己去比较探究英、法两个国家两场革命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显然,我没有被自己的预设方案所束缚,而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追根究底的欲望,激活了课堂教学。
二、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有效教育的出发点
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解读学生同样不可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的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如今,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以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如我在教学“秦朝一统”时,考虑到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各种媒体对秦始皇有了一定了解而调整了教学顺序。上课时我先把“对秦始皇的评价”这一环节提前,让学生从影视中谈谈对皇帝的认识,通过师生谈话,很自然地引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意义和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入手,设计一幕历史剧:有一布商,从楚国买布匹,到秦国贩卖,买卖方再加上一解说员共四为演员,随着剧情的发展涉及到战国时楚国、秦国两国不同的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这幕剧既反映了战国时代各国经济交往的情况,也说明了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意义。我们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识收获和学科感悟。
三、加强师生合作——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我在教学中常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质疑,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是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历史教育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学生能经常运用思辨学习法来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个合作探究的课堂,拓展思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在教学中,我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上课时我常常并不是按照以前“一对几十”的面对面讲授方式,而是将学生分作若干小组。上课时教室里出现的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讲授,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聚集在一起。我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由过去的以教师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民主、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学习才能成为现实。
在《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中,我把全班分作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清政府、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农民阶级,通过四个场景表演重现当时的历史,探索不同的救国救民道路。这种方式使学生耳目一新,他们兴奋地坐在了一起,针对当时的国情和救国方案进行探讨。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认真积极,他们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地探究。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的,每一个学生都在“动”:动脑(想)、动嘴(说)、动手(整理)。他们快乐地笑着,快乐地讨论,快乐地记录着他们合作学习的果实。这种方式达到了我以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达到的效果,打破了过去那种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几个学生跟着老师走、大部分学生无动于衷的授课方式,真正地让学生坐在了一起,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四、巧用教学资源——有效教学的发展点
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在准备教案时的大量资料及信息主要是通过书本、挂图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送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教师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查找到学科的多方面的信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完整,教学方法更加多样、灵活。甚至教师还可以制作出丰富的课件,借助先进的多媒体工具,想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点对点、面对面的学习。还有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善于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善于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机遇”。如学校周围和社区附近的历史遗迹、展览馆或博物馆等,可安排调查、参观等活动;可利用某个历史纪念日,如“九·一八”、端午节等布置学生画一幅画,表达自己最想说的话等等。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的情、趣、理的挖掘,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①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② 马长远:《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