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13:5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第一篇: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一、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拉大了。为确保社会稳定与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五个统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与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在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切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本文将以社会调查实践和调查问卷分析及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各方面成因、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不利影响及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来探讨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如何体现公平正义。

二、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不利影响;对策;

三、正文

1、实践目的及范围: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中的多项进行研究和调查,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合理与可行的建议,进而深入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其意义是提高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培养一种社会责任感。虽然范围和数量有限,但其具有代表性,因为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地,且各自情况差异较大。

实践地点:云南警官学院 实践对象:在校师生

2、实践内容

经过分析,结合各方因素,我将调查对象定位于我校在校师生,并对他们进行随机调查。事先根据本组成员的了解和访问,先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制作成问卷调查表,将调查表随机发放并回收,如果被调查对象是学生,要求其以家庭平均状况为标准填写问卷。对于问卷上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到一系列结果,而且得到了一些好的建议以及解决办法。撰写实践报告时,我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和调查问卷,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实践报告的格式及主要内容。

3、实践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下图),中国目前城镇居民人口有66557万,占人口总数的49.68%;农村居民人口有67415万,占人口总数的50.32%。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结合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统计数据分析,城镇化水平提高并不意味着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反而中国目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拉大。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49529.9亿元,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增长了81.5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大幅提升:1978年为381元,2012年为18934元。每年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民生产总值的稳步增长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但是国富并不意味着民富和民强,更不意味着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缩小。事实上,我国居民城乡差距在不断拉大,整体来看,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收入都是在不断增加的。但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速度差距决定了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整个趋势。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在1984年以前是农村超过城镇。1985以后,除个别年份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都要小。

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表现是贫富差距在拉大,地区之间的城乡收入差距也存在显著差异,如南部和西部地区(如下图所示),因调查对象的地域因素问题,这里的南部地区主要是西南地区。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第一、历史因素

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发展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和开始工业化时期都是通过对外扩张、侵略、掠夺殖民地等手段逐步积累原始资本的,例如,英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就发生了所谓的“圈地运动”。而我国发展工业化道路时,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世界大市场已经形成,世界各国已经纷纷独立,我国通过对外扩张、掠夺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已经不可能,不现实了,再加上我国开始发展工业化时西方国家都在制裁中国。新中国继承的是经过多年战乱的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烂摊子。1949年-1952年随着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以及民主革命遗留问题的解决,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53年中共中央又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即“党要在相当长得一个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其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那么我们走工业化道路,实现供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所需的原始资本从哪来呢?只有剥削农民和农村,通过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城乡社会二元结构等经济的、行政的多种手段才逐步积累起我国发展的原始资本。然而在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直接表现形式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过程中收缴农民的农用生产工具,甚至锅碗瓢盆等大炼钢铁,大搞小土群,忽视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和规律,以致严重耽误农业生产。人民公社化运动又以“一大二公”为指导方针,大力推崇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以贫穷为荣,严重好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系列的“左”倾错误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造成农业生产的长期落后,从而使农村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第二、政策因素

政策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的经济政策在财政和税收方面都存在倾向性。政府在执行就业、资金投入、财政税收政策时,物质资料的价格有升无降,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现在的中国是10%的人口掌握了95%的财富,而这些财富主要集中在城市。城乡收入差距比发达国家更加严重,在有些发达国家比如日本,现在就没有城乡之分。除此之外,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这十几年、二十年中,中国政府虽然在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和其它福利改革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这些改革具有政策倾向性,应该用于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等的支出,政府一概推掉,或者减少,相反对于城市的这些支出是有增无减。所以农村居民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的现象非常严重。还有社会保险方面也做得不好,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长期以来被忽视,因此农民即使有钱也不拿出来投资,而是存进银行,以防御大灾小难。在财政政策方面,30年以来,我国的财政政策长期坚持以支持城市化建设为主,偏向于城市。对农村的支持与投入则比较小,虽然最近几年政府的财政支农投入有所增加,但总量依然不足,与城市相差甚远。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自身特点也要求国家大力支持,增加财政对农业投入力度,以弥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所存在的弊端。我国现在就出现了政府对农业投资不仅总量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随着历年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用于农业的财政支出额也在增加,但远远比不上用于在城镇的支出,农业只占了财政支出的10%左右,而城镇却占了财政支出的另外的90%左右,两者间巨大的差距,使得农业投入过少,国家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公共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从而使农村交通道路、电力、通讯、信息公共服务等大大落后于城镇,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与农民收入的提高,从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在税收方面,近阶段,我国城乡税费体制仍然呈现二元制结构,城乡差异十分明显。虽然近些年国家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农村税费改革,即从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和大部分的农村收费,各级政府也对农村进行了各种农业补贴,如粮食补贴、农资综合直补以及农业牲畜养殖补贴等等一系列的惠农补贴。这些实质性的政策也一定程度上使农民得到了些好处,使农民收入有所提高,日子比以前好过了,但这却不能掩盖我国城乡二元制结构的税费格局。具体表现在:在取消农业税的同时,并没有把城乡税制统一起来,就是没有确立农村的主体产业-农业的税收政策;虽然取消了部分农副产品税的征收,但并不全面彻底。实际上还是因为我国城乡税费改革仍然有城乡政策差别才造成这种局面,城乡间实行不同的税费制度,就将从事农业生产而获得农业收入的群体排除在工商税体系之外。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这就要求对农业和农村的支付和投资继续加强,而农村公共设施投资也将加强,以便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使社会资源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和协调,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但现行的二元结构税制严重不符合这种要求,不仅使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也不利于城市公共资源合理流向农村,阻碍了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从而造成城乡差距被拉大的局面。第三、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因素

二元经济体制,就是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得过程中,对城市和农村、对工业和农业、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而这种经济政策把大量的资源重点分配在城市、工业与城市居民,对农业的政策定义是服务于城市发展与国家工业化,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发展总是要落后与工业,城市与城市居民的发展。而二元结构体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是通过一些制度使农村的农业剩余转向城市,以支持工业化的发展,这样就会使农业的发展越来越滞后于工业与其他部门的发展,使农民收入不断落后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收入,这就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二是通过一些渠道体制,使城乡分割,限制农村居民的自身发展与提高,使城乡居民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导致农村居民能力的贫困,从而限制农民的发展,进一步导致城乡差距扩大。第四、市场机制因素

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以及经济系统开放化。虽然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的时候就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在十四大时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强调了国家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随着我国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价值规律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一些高风险、高科技企业,其职工收入远高于从事一般性行业的职工。而在农村,由于粮食品质不高,而成本却是很高,加之农产品本身又进入了买方市场,因此农民收入基本上只能维持温饱,大部人被迫进城务工,这样城乡居民之间这收入差距自然拉大。

第五、户籍限制因素

中国当代户籍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的户籍制度可谓古已有之,源远流长。户籍制度大约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当时政府实行户籍登记是为分配土地、征收税赋和摊派徭役提供依据。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中国户籍制度的功能基本是一致的,没有大的变动。户口限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禁止农业人口的自由流动,根据政策规定,只有少数几种特殊情况才有资格申请将农村户口转为城市非农业户口并迁入城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务工,形成了巨大的“民工潮”,而他们大部分是处在城市中的最下层,待遇和工资都是最低的,而且常常受到城里人的歧视。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城市户口、没有国家干部或国家职工编制。城乡户籍制度的限制造成城乡分割,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各项惠民政策的惠及,从而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第六、教育因素

在现实社会中,受过高等教育人员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未受过教育或受过很少教育的成员(如下图所示)。目前教育软硬件投资明显不足,特别是农村地区、西部地区。据2002年9月12日的《经济时报》报道,各级财政教育投入分配格局为: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但只分别承担了义务教育经费的2%和11%,也就是说只承担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极小部分责任,县乡政府财力薄弱,却分别负担了经费的绝大部分。事实上,县乡财政收入的大部分却是对农民的征收,这就客观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而城镇居民则是无需缴纳这部分费用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第七、不公平的城乡社会保障机制因素 我国之所以会出现二元制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因为二元制的经济结构体制造成的。在这种二元制的社会体制结构下,城镇居民可以享受到很多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而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只能得到很少的待遇或者根本就享受不到,差距很大。在这种体制下,城镇的一切公共设施建设所需要的经费都是由国家和政府及全民单位负担,自己完全不用出钱,而农村居民要想享受到这种政策就必须得自己出钱,政府在农村投入的社保明显和城市差据很大。这也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拥有城市户口的居民可以享受失业、养老、医疗等一系列福利和社保,而拥有农村户口的农民,则享受不到任何与此相关的福利,只能自己花钱。据调查,近年来,城镇职工每年的养老金额高达2000—3000亿元,而农村每年只能得到用于扶贫开发和“五保户”的200亿元而已,由此可见,两者差距甚远,这就使农村缺乏必要的公共卫生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这就使农民收益比城镇居民收益减少,也照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局面。

此外农村居民仅依靠种植农作物或养殖牲畜的方式获取收入,收入结构单一,收入风险较大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信息及思想观念闭塞等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

3)城乡收入差距的不利影响

(1)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许多农村居民因为得不到与其贡献相应的报酬而使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流动,导致部分耕地闲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位,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少数农村居民为了快速摆脱贫困,不惜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影响社会稳定,败坏了社会风气。

(2)长期存在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使得农民怨声载道,直接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产品供给的稳定增长,易引起社会不安,增加投资者的心理成本;降低农村居民劳动的积极性;不利于资源有效地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3)形成马太效应,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使农村居民地位更低、机会更少,其人力资源不仅得不到应有开发,甚至出现相对和绝对地萎缩。而由此导致农村居民产生消费性紧缩倾向,不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统计表明,消费平均每增加1%,GDP就会相应平均增加0.755%。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城乡消费水平差距扩大,农村居民产生消费紧缩倾向,不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5)由于收入差距扩大是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部分农民贫困同非法致富形成巨大反差,致使一些人弱化了对改革的信心与支持力度,产生了“怀旧”心理。增加了改革的成本,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4)对于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建议及对策 第一,完善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国家针对“三农”问题持续出台几个“中央一号文件”,给予了农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支持。虽然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为了保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应该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如财政支持、土地政策支持、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特别是在土地政策方面,要完善当前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流转,保持中国8亿亩的土地红线,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第二,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第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即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又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此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第四,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推动劳动就业创新 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使城乡之间形成了一条不可逾越而且差距很大的壁垒,而这个屏障不仅阻碍了技术、资金、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流动,更严重的阻碍了城市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也使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不能正常进行,所以就使城乡之间不能同步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所以只有彻底改变目前的二元户籍制度,使劳动力逐渐转移,才能促进劳动就业和创新。这才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所在改革户籍制度并不是对现行的户籍制度全盘否定,现行户籍制度也有它存在的合理之处,也有它的好处,所以说改革要做到“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把现行户籍制度中合理的部分,坚定的肯定并贯彻落实下去,而现行户籍制度那些不合理的地方要坚决地剔除。而现行户籍制度对社会管理仍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国民经济规划与劳动力配置提供很重要的数据,也通过户口登记确定了公民民事权利与行为能力,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的稳定。现行户籍制度存在不合理,急需改革的地方在于随着户籍制度而诞生的就业权、受教育权、迁徙、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和其他福利措施。所以说只有正确对待户籍制度,才能使对它的改革顺利进行下去。

户籍制度的改革,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所以,要在户籍改革的时机,清楚所有阻碍到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歧视性政策法规,制定城乡同意的就业资格准入制度,建立与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让农民有机会参与到城镇岗位的竞争之中。然后,就要规范企业的行为,落实《劳动法》及其他法规的相关规定,保证农民的合法权利,杜绝“同工不同酬”现象发生,这样才能推动劳动力就业创新。第五,重视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素质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发展农村教育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素质,促进社会公平,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然而,目前中国的农村教育落后,劳动生产率低,教育水平低,使农民素质不高,收入不高。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提高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们必须优先和农村教育的发展。首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与支持,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体制。要发展农村教育,首先就得继续贯彻和落实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落实最基础的教育,使农村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其次要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大力推广农业技术,培养有文化、有技术的农民,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后要加大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促进和推动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第六,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的稳定社会促进和谐,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的缩小城乡差距、稳定社会、促进和谐、实现小康。但在这一阶段,由于社会保障体系长期困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很多地方还存在偏差,导致社会保障水平低下,社会发展滞后,同时也存在管理的不和谐现象。农村居民享受到的社会保障与城市居民相差甚远,据调查全国有70%的农村居民享受不到10%的社会保障。因此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完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使农村居民“能看病,看得起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四、社会实践结论

通过实践,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有关问题,我们了解到了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详细分析,更直接真实反映问题现状。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还是城乡有关政策不同,如教育政策、户籍问题等等。大部分人认为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将一些城市政策带到农村是解决差距问题最好的办法。由于城乡差距被普遍认为已经超过了基尼系数的警戒线,也超过了城乡差距的社会容忍度,影响到部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的负面影响。例如,在政治上,容易出现农村居民针对城市居民的仇富心理,导致城乡之间的对立,不利于城乡的和谐发展,导致社会不稳定状况的出现,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经济上,容易出现城乡资源不合理配置,流通不畅,影响我国经济效率的提高,放缓社会发展的步伐;在社会风气上的影响相当明显,容易导致城市人看不起农村,农村敌视城市的不良现象,社会的治安会受到威胁,社会风气每日愈下,人们的心态不健康。所以国家应该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十二五规划”期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时期。新的区县功能定位、新的规划实施以及城乡统筹力度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为我国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我国将在加快建设新城市的同时,着力做到城乡统一规划,全面推进,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改造农村环境、完善社区服务、发展农村产业、创新村庄管理机制、改变农民精神面貌,促进农村向社区化、城镇化转变,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们相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导下,新一届领导班子会带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继续保持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中国梦,进而最终实现我们的最高理想——共同富裕!

参考资料: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修订版)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修订版)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4.《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5.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资料

(注:本报告相关数据部分来源于调查问卷,如有出入,尽情谅解)

第二篇: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及对策探讨

目录

摘要:............................................................................................................................1 1.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1 1.1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变化呈阶段性特征..............................................1 1.2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2 2.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3 2.1历史因素..............................................................................................................4 2.2制度及政策因素..................................................................................................4 2.2.1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力度不同导致城乡收益不同.......................................4 2.2.2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4 2.2.3分配与再分配中对农业的投入少、索取多................................................5 2.2.4政策上重工轻农............................................................................................5 3.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等因素..............................................................5 2.3.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5 2.3.2城市化水平....................................................................................................6 2.3.3人力资本........................................................................................................6 3.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6 3.1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6 3.2完善保障体系,实现制度公平..........................................................................7 3.3 加大“三农”投入,实现政策公平.................................................................7 3.4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机会公平......................................................................7 结论:............................................................................................................................8

参考文献:...............................................................................................................8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无论是城镇居民抑或是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却也在不断的拉大。为此,本文主要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简要介绍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的意义还有目的;第二个部分主要是介绍中国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所造成的问题和不良影响,第三个部分则是分析造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而第四个部分就是讲关于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相关对策。只有在城乡之间实现均衡发展,我国的经济才会持续、健康、稳步地发展,社会公平问题才会得到一定改善。

关键词:居民收入;收入差距;现状;问题;原因;对策;改善

前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农业大国,虽然近年来农村人口的数量正在逐年下降,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给农村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我国一直以来都在花大力气解决农业的落后、农村的凋敝、农民的贫困问题。然而,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开始显现,近年来表现出不断扩大且没有缩小减缓、甚至有加快扩大的趋势。这种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势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秩序造成巨大威胁。所以,为了中国坚持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这一严重问题。

收入差距一直以来就是世界各国民众及其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而正处于体制转轨的中国来说当然也不例外。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当中有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由此可见这一问题向来都是被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结合中国目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找出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并根据中国的发展要求,提供一些解决该问题的措施,以便能够使我国快速走上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增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

1.1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变化呈阶段性特征

图1显示了用城乡人均名义收入比和城乡人均实际收入比所表示的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由图可知,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总体趋势在不断扩大,且城乡名义收入差距变化呈阶段性特征:1978-1983是缩小阶段;1984-1988差距扩大;1992-1994进一步扩大;1995-1997有所缩小;之后又一直处于扩大趋势。

图1 城乡人均收入比值示意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2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

由表1可看出,对于城乡居民名义收入增长率和实际收入增长率,中国转型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都明显大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在大部分年份都是如此。例如,1998年,城镇居民名义收入增长率为5.1,实际收入增长率为5.77%;农村居民名义收入增长率为3.4%,实际收入增长率为4.48%,前者的增长率都大于后者;2003年,城镇居民名义收入增长率为10%,实际收入增长率为9%;农村居民名义收入增长率为5.9%,实际收入增长率为4.27%,城镇居民名义收入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分别大于农村居民4.1%, 4.73%。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分省统计年鉴计算和整理。

2.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随着近年来制度的改革,政策的颁布,经济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可以说是愈演愈烈。物极必反,过大的收入差距势必会引发出各种问题,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必须找出根源。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主要有历史因素,制度及政策因素,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因素。

2.1历史因素

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发展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和开始工业化时期都是通过对外扩张、侵略、掠夺殖民地等手段逐步积累原始资本的,例如,英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就发生了所谓的“圈地运动”。而我国在发展工业化道路时,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世界大市场已经形成,世界各国已经纷纷独立,我国再通过对外扩张、掠夺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另外我国在开始发展工业化时西方国家都在制裁中国。新中国继承的是经过多年战乱的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烂摊子。1949年-1952年随着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以及民主革命遗留问题的解决,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53年中共中央又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即“党要在相当长得一个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其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那么我们走工业化道路,实现供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所需的原始资本从哪来呢?只有剥削农民和农村,通过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城乡社会二元结构等经济的、行政的多种手段才逐步积累起我国发展的原始资本。然而在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直接表现形式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过程中收缴农民的农用生产工具,甚至锅碗瓢盆等大炼钢铁,大搞小土群,忽视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和规律,以致严重耽误农业生产。人民公社化运动又以“一大二公”为指导方针,大力推崇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以贫穷为荣,严重好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系列的“左”倾错误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造成农业生产的长期落后,从而使农村经济停滞,甚至倒退。

2.2制度及政策因素

政策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的经济政策在财政和税收方面都存在倾向性。政府在执行就业、资金投入、财政税收政策时,物质资料的价格有升无降,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2.2.1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力度不同导致城乡收益不同

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是人民收入增加的基础。我国城乡居民都在改革过程中得到收益的同时,也因为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力度的不同而造成了巨大差异,城镇居民收入明显要高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从现在的形势看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缺乏持续性;改革也主要集中在解放生产力的层面上进行,没有把重心放在如何解决怎样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上。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虽然晚于农村,但相比于农村却是持续性的,它不仅解决了如何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并且还在这一问题上持续深入。改革的目标也是指向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化的城市经济体制。

2.2.2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在广大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是相当低的,和城市相比,我国目前针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依旧不成体系,并且存在很多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当中有绝大对数都无法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福利,并且其正当的合法权利大多也因种种原因而不能享有。在公共服务方面,农民工的子女上学问题是现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很多地方没有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当地义务教育体系之中,有时甚至还需额外缴纳“入学费”,再加上上学所需的各项费用支出,农民的工经济负担可谓是加重了一重又一重。2.2.3分配与再分配中对农业的投入少、索取多

在我国工业化发展初期,国家对工农业产品价格实行“剪刀差“制度,也就是说在压低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提高工业产品的价格。这种“剪刀差”政策拉动了工业化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使得广大劳动农民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1952年到1999年这47年间,农业部门通过“剪刀差”政策为城市工业提供的资金为8707亿元,而通过税收提供的资金仅为1527.8亿元,通过储蓄提供的资金是1404.8亿元,扣除同期国家对农业的各项投入,农村为城市工业化提供的资金净额也为1000亿元。与此相反,城市职工虽然工资水平不高,但由于有较多的补贴和福利,其生活水平任然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城乡收入差距也由此出现。

2.2.4政策上重工轻农

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国家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而且无论是当时的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都对国家的发展非常不利,所以为了快速恢复国家的经济,使国家的工业体系逐步建立,所以我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也正是如此,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一直不足,另外再加上国家对农业设施的管理和经营存在缺陷,导致无哦过农业发展十分缓慢。继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我国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一直是以农支工,以乡扶城的两步走策略,首先重点发展城市工业化,然后再去发展农业。具体来说,国家在资金资源的投入上都是偏向于城镇发展,而在农业投入上则相对较少,且都是以延缓农业发展为代价,来换取工业化的迅速建立,然后再以工业化来带动农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虽然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同时也使得城乡间的差距日益拉大,特别是在居民的收入上出现了很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均等现象。而这种严重的收入不均等正是由于中国在发展经济时所主张的先发展城市,再去发展农村策略所造成的。

3.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等因素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非始于今日,而我国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也就是城乡分割管理体制正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2.3.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根据二元经济发展理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城市集聚了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农村则汇聚了传统的农业。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城市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高,而农村的比较低。在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下,产业链中比较效益最低的仍然是传统农业,而农民普遍以传统农业,尤其是以效益趋于零的粮食种植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增加收入难度很大。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低,尽管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高,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很低。二元对比系数降低,造成城乡发展的差距加大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

2.3.2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收入的差距会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是城市化进程减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加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有利于降低城市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城乡劳动力收入水平差距会不断缩小直至大体接近。从长期来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促使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直至最终消除。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也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业化的推进最终会消除。我国转型期城市化发展滞后一般来说,工业化伴随城市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这一方面限制了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另一方面限制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延缓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而且阻碍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总的来说,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2.3.3人力资本

根据西奥多·舒尔茨等人的人力资本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对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就可能得到较高的收入,反之就可能得到较低的收入。根据卢卡斯的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理论,城乡之间收入的差距的根源在于在于城市比农村具有更多的人力资本存量,城乡收入差距实质是城乡经济增长的差距,而城乡经济增长的差距主要在于城乡人力资本的差距。我国城乡人力资本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从城乡受教育程度来看,2003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显示,2000年我国巧岁以上人口中农村占了3/4;城市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0.20年,而农村是7.33年,二者相差2.87年;我国城乡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结构也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比例是20:9:1;受高中教育的比例为4:3:1;受初中教育的比例为0.91:1.01:1;受小学教育的比例为0.37 : 0.55:1,可见城镇人力资本积累基本处于中等和高等教育阶段,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仅处于普及初中和小学教育阶段。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2005)数据,截止2000年,我国农村地区15-64岁人口中文盲和小学人口仍然高达48%左右,初中文化人口占43%,高中文化程度占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3%。我国城市、县镇和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0.25年、9.12年和7.25年,城乡人均受教育年限差距为3年;农村地区文盲比重过高,小学和初中人口比重分别占30%和42%。

3.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3.1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能够逐渐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并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的收入差距。政府亦可通过政策调整,来促进城乡间的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的一体化,从而改变我国的城乡之间的经济结构现状,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相互促进,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上享有同样待遇和福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计划和目标,并且充分考虑到农村未来的发展需要,合理分配资源配置,保证农民素质水平的提高,确保农民收入的增加。此外,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更要突出我国大力推行的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重点的两型社会发展目标,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发展农村产业、居住、交通、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等各方面,努力实现城乡空间资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发展格局,从根本上消除城镇与农村的界限,立足区域空间范围,明确城市和农村的功能定位,以大中型城市为中心,周边小城镇为纽带,以农村发展为基础,促进城乡相互依托,互利互惠,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利学合理的布局城乡第一、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实现城乡的优势互补,保证城乡各项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利学引导农村居民的梯度转移。同时,政府也要像抓城镇工业化发展的理念来重点抓农业领域发展,用城镇现有的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加快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

3.2完善保障体系,实现制度公平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制度公平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建立健全而完善的‘三农”发展保障体系,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举措。要围绕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农村建设、保障农民增收,改革与完善各类相关制度,实现制度公平。要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核心,逐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征地用地政策,既保障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也保障农民从中受益,使农民能够从土地流转和征用中增加财产性收入。同时,要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为基础,逐步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方而的制度,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减轻农民额外支出。此外,要加快户籍制度、财政制度、保险制度、税费制度等方而的改革,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制度,为农民收入的合理稳定增长提供法制保障。

3.3 加大“三农”投入,实现政策公平

对‘三农”的投入,既包括财政的投入,也包括政策的投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主要用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地方财政也相应加大了“三农”财政投入。对‘三农”财政投入的增加是保证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三农”财政要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加强农村水、电、路、气这些和生产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扶持,根据当前的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的波动状况,对农民的生产性经营给予更多的补贴。要加强对“三农”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保证各类资金依法有效运用。在政策投入上,要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促进农业稳产增产,不断提高粮食等农产品保障能力。

3.4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机会公平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使农村和城市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是给予城乡居民公平发展机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我国一直在探索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而不断努力。口前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46.6% ,我国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口标是今后五年内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5%。可以说,我国城镇化己经进入了一个 快速发展向协调推进的阶段,今后我国城镇化将重点解决城市发展不均衡、中小城市和城镇辐射力不强、城镇化与工业化不同步等问题。其中,更重要的是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和农村人口城镇化不一致的问题,据调查,相对于农村土地大量向城市转移,我国农村人口并没有与之相应的进入城市,一些城市甚至存在从农村征用来的土地闲置率高达55%以上的现象;还有约2.2亿农村转移人口未获得城镇户籍。因此,要想彻底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必须有人口的城镇化,也就是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在城镇定居、生活、就业、生产。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于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加强权益保障。从根本上通过城镇化推动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推动资源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合理配置,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结论:

由于本文是学年论文,字数有所限制,所以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模型没有深入介绍,只是文字性地主要介绍了一些较为基础性的知识。即文章的四个主体部分: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和目的、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引发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的探讨。其中,收入差距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由一定经济发展水平等所导致的自然差距,因此需要采取的就是协调城乡的发展,以便保持利于当下最合适的收入差距;而另一部分呢就是生产力等的差距所造成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为缩小这一部分差距则需要采取措施缩小城乡之间的生产力,加大农业投入,发展农村的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投入。而从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刻不容缓,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我国的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公平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李梦凡.现阶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结构特征—基于收入来源视角的比较与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2】 秦克成.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制度成因和对策分析.[D].济南大学国民经济学.靳贞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3】 张杰,胡海波.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12年第2期.【4】 王晓华.关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现象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5】 张鑫.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成因的演化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6】 彭真善.中国转型时期城乡收入差距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7】 靳贞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8】王凤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及缩小差距的措施研究.[J].特区经济.2010年10月.【9】 汤洋.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探讨.[D].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0】 曹霞.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缩小的措施[J].工业技术经济.第24卷第2期.

第三篇: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及对策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及对策

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之势备受社会关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快农村发展,是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户籍制度不利于农民增收。它剥夺了农民平等参与收入分配的权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可以进城务工,但仍没纳入制度范围之内。

2、劳动力素质差距较大。劳动力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水平,而城镇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远高于农村。

3、农村人口增长过快。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多农村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城市居民收入高、人口少,财产趋于集中、增加;农民收入低、子女多,财产相对分散、减少。

4、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根据我国二元经济体制的分工,城镇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农村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在处理农业和 工业、农村与城市关系的问题上,仍然存在“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观念,农村在资源配置上处于不利地位。

5、市场体制不完善和监管不力。由于体制不完善和法制不健全,一部分人不是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而是通过各种非法途径和不正当手段攫取社会财富,扰乱了市场秩序,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6、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由于中国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能够享受,而私有企业,乡镇企业的员工却很少享受,农民的福利待遇远低于城市居民。

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对策 :

1、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积极发展中小城市,不断扩大城市规模,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尽快取消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的相关规定,鼓励更多农民参与城市的经济活动。

2、精减乡村机构,大大减少农民供养的人员。

3、加快税法建设,优化税制结构,加大调节高收入力度。

4、彻底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现行的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具有束缚和阻碍作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和流动,能够有效抑制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一方面,农村外出劳动力虽然收入不一定很高,但把收入可以带回后则提高了家庭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一部分劳动力的外出,为没有外出的劳动力提供了获取更多劳动报酬的机会和可能,提高了农民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

5、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所需经费可由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合理分担。

6、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拉开差距是实施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但要控制好幅度,否则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首先要全面分析城乡居民的收入现状,认真制定措施办法,及时理顺分配关系,坚决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

7、严格控制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因为在许多农村,“多子多福,生男孩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形成“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在西部和贫穷地区更是如此。

第四篇: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这已成为社会敏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着人民整体迈向小康社会的步伐。两会刚刚闭幕,城乡收入差距又成为十大热点之一,引起专家、学者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我们值得对城乡差距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本文从中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的分析入手,找出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一直以来,农业收入是中国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劳动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一直维持在90%以上,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单一,风险较大,比较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收入的增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关系重大,因此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在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的形势下,实行规模经济,提高农村经营的效益;根据市场变化,对农产品的种植进行调整,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在本地农业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农村工业化建设。

2.扩大就业与鼓励创业,创造优惠的就业环境,完全开放劳动力市场,彻底改革现有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政府还应该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取消限制农民工进城的不合理规定,取消针对农民的不合理和不合法费用,整治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在当前经济增长难以提供就业岗位的情况下,加大财政投入,把提高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向能够兼顾效率、扩大就业的工程项目倾斜,以便为失业者和再就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自由竞争、优胜劣汰、价格机制、利益驱动机制下,不可避免地将导致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也有助于提高效率,如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就很难纠正过来。因此,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十分重要。

4、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劳动力素质及科学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投资收益大小的决定因素,也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性因素。在大力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居民整体文化素质的同时,要增加职业技术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造就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制定优惠的人才政策,稳定包括教师、科研人员等各种人才队伍,同时积极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去。

第五篇: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摘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一定程度的扩大。造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扩大表面上是由于农民收入增长低于城镇居民,实际上,造成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和经济原因。本文试图整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过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且找出缩小差距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在收入分配领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势在必行。

1.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及变化过程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呈现的趋势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农村,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已经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4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扩大到3.23:1;2011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09.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2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3:1,绝对差距达到14832.49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从下表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城乡的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

表1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

年份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元)133.6 160.2 191.3 223.4 270.1 309.8 355.3 397.6 423.8 462.6 544.9 601.5 686.31 708.6 784 921.6 1221 1577.74

343.4 405 477.6 500.4 535.3 564.6 652.1 739.1 900.9 1002.1 1180.2 1373.9 1510.16 1700.6 2026.6 2577.4 3496.2 4282.95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1926.1 2090.1 2162 2210.3 2253.42 2366.4 2475.6 2622.2 2936.4 3254.93 3587.04 4140.36 4760.62 5153.2 5919 6977.29

4838.9 5160.3 5425.1 5854 6279.98 6859.6 7702.8 8472.2 9421.6 10493 11759.5 13785.81 15780.76 17174.7 19109.4 21809.78 从表中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现为:在改革开放之初相对较大——逐渐缩小——几句拉大的差异特征,即居民收入差距经过了一个倒V字形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4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渐缩小。这一阶段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城镇居民收入相当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倍数从1978年的2.57倍逐步下降到1983年的1.82倍。这是由于我国的经济改革率先在农村进行推进,国家对农业和农产品收购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政策。1983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对人民公社体制进行改革,一是实行生产责任制,特别是联产承包制;二是实行政社分开。至此,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由改革试点向全国推广。相对而言,城市的市场化改革进程较农村滞后,计划经济的分配模式并未有根本改变。因此,在80年代初期,城市居民收入多元化特征并不明显。

第二阶段:1985年至200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在此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则不断攀升。1994年,城镇居民一年所得收入相当于农村居民一年所得收入的2.86倍;其后,城乡居民收入之比除了个别年份(1996、1998)相比较低外,其余几年基本上徘徊在2.7~2.9倍的区域内。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城乡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随着城市改革的逐步推开和不断深入,城乡收入绝对差距由2001年的4493.2元上涨至2011年的14832.49元,收入比也由2.90倍上升至3.13倍。由此可以看出,近些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2.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农民收入增长低于城镇居民,实际上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是与经济发展、体制改革、政府政策等因素分不开的。归纳起来主要是经济和政治原因。

2.1 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不合理的农业内部结构、财政政策的不平衡及缓慢的城市化进程。

一是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我国城乡二元对比系数远远低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城市和农村通过各种资源的交换,共同构成完整的国家社会经济体系,而二元经济结构切断了城乡联系,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严重背离,这种背离使二元结构僵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到限制,制约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减少,农村市场发展受到制约。

二是城市化进程缓慢。我国城市化进程很缓慢,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致使农业劳动力的边际效益递减,劳动生产力不断下降。我国目前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是乡镇企业,城市化缓慢不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同时,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其固有的社区性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扭曲了劳动力价格,降低了劳动力需求量,阻止了就业规模的扩大,反过来也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三是落后的农村科技导致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农户比较利益偏低,农业收入水平低,制约了农户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抑制了农户采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导致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提高农业资源的转化率,促进农户增产增收,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经济原因。

四是不平衡的财政政策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缓慢,其比重一直很低,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缺乏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保险体系等重要保障机制。城乡税制不统一,加重了农民负担。政府对教育的投资不均衡,从人力资源的源头上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2.2 政治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二元户籍制度、过度集权的行政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及非明晰化的农地产权制度。

一是二元户籍制度是城乡居民收人分配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在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的安排下,农民还享受不到平等的国民待遇,他们在尽到自己公民义务的同时却没能享受到应有的权利,使中国在社会事实上有两个不同身份的阶层,因此造成了社会结构的分裂和平行运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正是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回复到不开放的生存状态,造成农村的愚昧与贫困,限制了农村的发展;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城市的流动和转移,延缓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阻碍了我国统一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孕育和发展。

二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发挥的作用很不理想。对于农村基层政府来说,上级政府的政治支持使其产生的效用权重大,农民支持的权重很小,行政制度上的过度集权,致使基层领导人行为的外部性。在很多集体经济薄弱的农村,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整合力,管理能力和带头作用很差,出现了一定的空缺地带,乡镇机构部分丧失了其在政府决策中的应有作用。

三是国家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影响农民收人水平提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是不顾资源约束而实行的赶超战略,导致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城市化进程受阻。在当时资源相对稀缺的特定环境中,通过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和统购统派形式,为重工业发展提供国家资本原始积累,农业的发展处于被抑制和停滞状态。重工业高积累的成本很大部分被转移到了农业等传统经济部门,农民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奉献了原始积累,放弃了最基本的应得收人。

四是现行土地产权制度是城乡居民收人分配差距的重要成因。现在的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民利益在政府强权下受损的重要因素,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造成了农户生产的短期化倾向,联产承包责任制下非明晰化的土地产权制度,降低了农户经营主体对土地及其它生产要素的长期关切度及对土地维护、投人的责任心,造成农户生产行为的短期化倾向。土地经营规模过于狭小和分散,不利于土地区域性种植、机械化耕作和集约经营,降低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收人的增长。

3.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研究 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思路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农民民主权利为目的,推进市场化改革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国民经济总体协调发展中解决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3.1 废除二元户籍制度。二元户籍制度是导致城乡居民收人分配差距的重要制度因素。现行的户籍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农民受到不公平待遇,农民的利益严重受损;城乡分割,不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限制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因此,为了更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人差距,必须正确对待并深人改革现行户籍制度,采取国家依法规范、社会市场调节、个人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逐步实行公民迁徙自由。

3.2 加快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保障;广开社会保障费用渠道;改革社会保障管理方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之法制化。完善和强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需要,应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资金来源,在目前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应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以稳定资金来源。使失业者退休者残疾者和低收入者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保持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3.3 加快给农民“减负”与“剪缚”(取消其制度束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中国农民收入分配低下的直接原因在“重负”,根本原因在“重缚”(多种不公平制度政策束缚)。必须尽快大刀阔斧地精简乡村机构,大大减少农民供养的人员。帮助农民成立各种群众组织以适应市场和维权。加快取消束缚农民多年的户籍、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不公平制度和剪刀差政策等,实行平等的统一的城乡制度和政策。从国家全局出发,从各个地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各自的优势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3.4 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实行城乡同步发展战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5 加快税法建设,优化税制结构,加大调节高收入力度在建立健全个人收入透明的核算体系(设立个人收入账户实行储蓄实名制、个人信用实码制和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等)基础上,借鉴西方,建立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辅之以遗产税等覆盖个人收入全过程的税式调节体系;建立健全个人收入实现环节的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个人收入使用环节的特别消费税;个人收入积聚环节的财产税和不动产税;个人收入转让环节的遗产税和赠与税等。提高起征点,实行累进税率,加强税收征管。

3.6 加快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取缔、杜绝非法收入力度。非法收入对基尼系数贡献率在0.07~0.1之间,是社会最不满意的丑恶现象之一。务必尽快颁布严法予以严惩,建立新制予以根治。根据中国历史和国外经验,某种犯罪长期蔓延须出台严法予以严惩的做法,颁布严厉的反腐败法,严惩非法收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法举报非法收入重奖法,审理非法收入案党政机关不得干预法等法律体系。加快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杜绝以党代政,以党代法,加强行政监督,堵塞权钱交易渠道。

参考文献:

[1]赵兴罗.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收入分配体制[J].生产力研究,2005(7).[2]丁桂茹.基于基尼系数角度分析我国收入分配问题[J].技术与市场,2009(5).[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11)[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4]朱胜香.浅析我国现阶段的城乡差距[J].现代商业,2007(4).[5]李红英.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7).[6]李振国.政府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对策探讨[J].经济学家,2005(3).

下载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目 录 摘要一、 现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存在的问题二、城乡差距的根源及产生的原因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具体措施(一)实现农业现......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 改革开房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随之增长。但问题也在不断的扩大,城乡居民之间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就是其中最显著的问题之......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及思考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及思考 摘 要:一个地区存在着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的必要产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一定范围内的收入差距的意义是积极的。但当收入差距比较大时,就会对经济......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对策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论文提纲 11级思政专转本班冯芊芊1120220098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迅速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我国......

    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原因调查

    话题缘起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是今年“两会”上最热门话题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普遍提高,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甚至悬殊,成为......

    城乡收入差距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均大幅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不断扩大。本文综述了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整体上看,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奠定了向小康社会迈进......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全球最大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全球最大《经济日报》记者林海/联合新闻网提供 (2011.09.21 12:08)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报告指出,中国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比高达 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