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教材第一章)

时间:2019-05-14 13:5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授课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教材第一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授课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教材第一章)》。

第一篇:授课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教材第一章)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1.2.4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面临的主要难点(P20,掌握)...............................................................14 1.国有产权代理难.......................................................................................................................14 2.现行干部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相冲突...................................................................................15 3.国有企业历史包袱重...............................................................................................................15 4.国有企业冗员严重...................................................................................................................15 5.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过高...........................................................................................15 1.2.5 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分析(P21,了解)...............................................................................15 1.2.6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P21,掌握)...............................................................................16 1.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继续推动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家重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16 2.继续做好债转股企业的转机建制工作...................................................................................16 3.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制度.......................................................................................................16 4.推进分配制度改革...................................................................................................................17 1.3 现代企业(补充)...................................................................................................................................17 1.3.1 现代企业的概念和条件.........................................................................................................17 1.现代企业的概念(掌握)...........................................................................................................17 2.现代企业应符合的条件(掌握)...............................................................................................17 3.现代企业的组成要素(掌握)...................................................................................................18 4.现代企业的活动内容(掌握)...................................................................................................18 5.现代企业的基本任务(掌握)...................................................................................................18 1.3.2 现代企业的特征(掌握).........................................................................................................18 1.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18 2.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19 3.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19 4.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19 1.3.3 企业的功能(掌握).................................................................................................................20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又怎样去生存、去发展?再说经营管理合理化也不是一个空泛的词,管理绩效也不是一句时髦用语,它也要通过盈利来反映啊。我们说今年是质量管理效益年。这里就含有盈利要求,现在企业实行承包制,承包什么,利润难道不是其中一个内容吗?”

老赵说:“老兄,你误解我的话了,我是说要强调搞好企业工作,经营管理合理化。”

老王不等老赵讲完话,说:“什么是经营管理合理化?什么是搞好企业工作?搞好企业要做很多工作,国家要做工作,企业自身也要做很多工作。搞好企业正是要体现在资产增值上的。”

老赵争论说:“搞好企业工作难道仅仅只表现在资产增值上?” 就这样,赵、王两人就“什么厂算好”这个问题热烈地争论着。那么什么样的厂是好厂呢?你能就“什么厂算好”说出几点标准来吗?

1.1 现代企业组织形式

1.1.1 企业的起源与边界(补充,了解)

企业的概念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企业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在企业产生以前,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家庭。随着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家大量雇工和协作劳动为特征的经济组织大量出现,一些工厂、商店、农场等成为从事社会生产和流通活动的基本经济单位。

在原始的市场上,交易活动的当事人大都是个体生产者,他们以家庭为单位,独立地进行生产或销售。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取代了个体生产者,成为社会生产和销售的基本组织形式。为什么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和形成“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式呢?

传统的企业理论主要从协作效益、规模经济等生产技术因素分析企业产生的根源,把企业看成是一种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即以一定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一定的产出)的生产函数。诚然,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生产函数并非全无道理。但问题在于,企业的存在还有制度方面的原因。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20世纪30年代,由著名学者科斯所开创的现代企业理论从制度分析出发向传统企业理论提出了挑战。

任何社会经济活动或协作生产都需要一定的组织方式去调节。科斯发现,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组织方式:市场组织和企业组织。在市场经济中,在企业之外,经济活动由市场组织、市场交易以特有的有效方式,把成千上万经济活动当事人的活动联系起来,结合成一个社会的经济体系,而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于是,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市场是协调经济活动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什么还需要用企业这种组织方式来取代市场呢?科斯用“交易费用假说”开辟了这个解决问题的门径。

如果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方式永远因节约交易费用而优于市场组织方式,那么,在利润最大化动机下,企业就会无限扩大,最终完全取代市场,使整个经济变成一个大企业,如同中国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一样。然而,事实上,企业与市场总是同时存在、相互依赖的。这是因为,企业运行本身也是有成本耗费的。企业组织其活动,如劳动考核、奖励与监督的成本就是一种交易费用。当企业规模变得过大,以致需要追加的企业的组织成本费用超过了从规模扩大取得的好处时,继续扩大企业规模就变得不经济了。概言之,企业规模扩大造成的内部管理和监督费用(简称为“管理费用”,也是一种“交易费用”)的边际增加,正好与节约下来的市场交易费用的边际减少相等时,企业规模便停止扩大,这时企业规模与市场规模处在“均衡状态”上。超过了这个规模,企业的管理与监督费用就会过高,高于市场组织,即协议买卖的交易费用。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追加的交易的费用刚好等于在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的费用的地方,就是企业的边界所在。这就是科斯等人给出的解释。1.1.2 古典企业制度的企业类型

1.业主制企业(P13,了解,自己看)2.合伙制企业(P14,了解,自己看)1.1.3 现代企业类型

1.按照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分类(P14,掌握,自己看)⑴独资企业 ⑵合伙企业 ⑶公司企业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2.按照企业组织形式分类(补充,掌握)

按组织形式一般可分为单一企业、多元企业、经济联合体和企业集团。⑴单一企业

单一企业指一厂一店的企业。这类企业的经营领域往往比较专业,比较单一,但也必须承担财产责任和经营责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⑵多元企业

多元企业指由两个以上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工厂或商店组成的企业,它是按专业化、联合化以及经济合理的原则由若干个分散的工厂或商店组成的经济法人组织。如由两个以上分公司组建的公司,由一些分店组成的连锁企业等。

⑶经济联合体

经济联合体指经济组织之间按一定的章程或协议,在生产、技术、科研和贸易等领域的经济合作。经济联合体是由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打破所有制、行业、部门和地区的界限,本着专业化协作和合理分工的原则,进行部分和全部统一经营管理所形成的经济实体。它是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主要形式有专业公司、联合公司、总公司和各类合资经营企业。

⑷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是企业联合组织中最成熟、最紧密和最稳定的企业运作模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形成的有层次的企业联合组织,其成员企业是相对独立的企业法人。其特点是规模大型化、经营多元化、资产纽带化。

企业集团一般分为4个层次: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表1—1 我国政府统计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4.按照企业所有制关系分类(补充,掌握)按照企业所有制关系,企业可以分为以下6类: ⑴国有企业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并且代表全民的国家作为所有者的一种企业形式。它的基本特点是:国家作为全体人民的代表拥有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国有企业规模较大,技术设备较先进,技术力量强,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决定性因素。

⑵集体所有制企业

集体所有制企业是生产资料归群众集体所有的一种企业形式。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集体所有制企业存在着多种具体形式。农村有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和股份经济组织,从事农、林、牧、副、渔生产和工业、建筑业、运输业以及其他服务型劳动生产经营活动;城镇主要有手工业合作社或股份合作社、合作或股份合作工厂、街道工业生产或生活服务组织以及机关、学校、部队等单位举办的集体经济组织等。乡镇企业是集体所有制的典型代表。

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特点有:①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②坚持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原则,具有较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③实行民主管理,企业干部由企业全体成员民主选举或罢免。

⑶个体私营企业

个体私营企业是指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主要依靠雇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的企业。在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的产生和存在是由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是国家政策法令所允许的,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私营企业一般有3种形式: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⑷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把国外资金引入国内,同国内企业合股经营的特殊形式的企业。这种企业特点是: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

⑸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由中外双方根据平等互利原则建立的契约式经营企业。中外双方权利、义务、责任,由共同签订的合同、协议加以确定,而不是根据出资额确定,一般由中方提供场地、厂房、设备、设施和劳动力等,外方合作者提供资金、技术、主要设备、材料等,合作双方根据商定的合作条件,进行合作项目或其他经济活动,确定产品分成、收入分成或利润分成比例。

⑹外资企业

外资企业是指除土地外,全部由外方投资经营的企业,其全部资本都是外国资本,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及利润全部归外方投资者所有,但这种外国资本企业,必须遵守我国有关政策和法律,并依法缴纳税金。

5.按照企业内部生产力各要素所占比重分类(补充,掌握)按照企业内部生产力各要素所占比重,企业可分为以下3类: ⑴劳动密集型企业

指使用劳动力较多,技术装备程度低,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所占比重大的企业。如纺织、服装、饮食等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⑵资本密集型企业

它是指原材料成本较高,或产品生产技术复杂,所需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投资较多,使用劳动力较少的企业。它一般具有劳动生产率高,物质和活劳动消耗少,竞争能力强等优点。如钢铁企业、重型机械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石油化工企业等通常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

⑶技术密集型企业

它是指运用现代化、自动化等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较多的企业。例如计算机企业、电脑软件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技术咨询管理企业等。有的技术密集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型企业需要较多具有较高程度科学技术知识和能力的科技人员从事科研与生产经营,因此也被称为知识密集型企业。

1.2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是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特点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产权明晰、权责清楚、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专家经理经营为特征的新型的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惟一出路。1.2.1 传统国有企业的内在缺陷(P16,了解)

1.产权不清

虽然计划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在宪法中明确界定为归全体人民所有,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但实际经济运行中,具体由谁承担责任是不具体、不确定的。由于在这个基本层次上的产权主体不确定、没有得到具体落实,因而,就不具备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那样的投资主体责任,不能形成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从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克服代理问题的激励—约束机制。

2.政企不分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应是自主经营的,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缺乏基本的经营自主权。企业的基本权利分散地集中在与企业发生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各级政府部门手中。企业运营的行政化体现在各个方面:一是要素供给的行政配给制。企业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由物资部门调拨;企业的用工指标需由主管的劳动部门决定;企业的资金由财政或行政性的银行拨付等。二是经营管理者的行政任命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按行政级别享受待遇。三是企业产品的调拨制。企业的产品一般不直接面向市场,而是由物资部门统一调拨。四是企业利润的统收统支制。企业利润由财政部门统收统支。

3.责、权、利不明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不论是与政府之间,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尤其是企业内部的相关利益者之间,不仅责、权、利应该分明,而且对于每一主体,责、权、利既要具有统一性,又要具有对称性,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具有竞争动力和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约束力。而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国有企业在各个方面的主体之间不仅权、责、利的界区不明确,而且不统一、不对称。普遍存在有权无责、有责无权或者有责有权而无利等情况。同时,在分配中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4.管理不科学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在利润动力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双重驱动下,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加强管理。而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不清、政企不分和权责利不明,行政管理替代企业管理,尤其是企业缺乏进行制度创新和加强管理的动力,因而,不可能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

1.2.2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P16,了解)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骨干,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市场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的承担者,是国家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技术进步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主要力量。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转换其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关键所在,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问题,是提高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具有充分的活力和完善的经营机制,才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要,有效参与市场竞争,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与发展。

毫无疑问,对于中国的经济改革来说,国有企业改革成败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伴随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至今已有20年的历程。可以说,20年的经济改革之所以较以往的体制调整更为深刻,更富于革命性意义,重要的一点便在于这场改革不仅真正触及了企业制度,而且随着改革深入越来越从根本上触及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以往计划经济时代虽然也有若干次较大的体制调整,但处理的核心问题是协调所谓“条块之争”的矛盾,即在经济体制上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并未触及企业。国有企业无论是收归中央政府(条条管理),还是下放给地方政府(块块管理),其本身的权、责、利是没有变化的,只是变化主管的行政单位。而这场改革则不同,从改革伊始便提出以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从企业责、权、利机制改革入手,引导和推动其他方面的改革,从而使这场改革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均是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以往的体制调整所无法比拟的。

既然以企业改革为核心,那么,无论人们主观上愿意与否,最终改革不可能仅仅停留在分配关系和管理方式的改变上,必然深入到企业的产权制度,尤其是在明确了整个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而改造以往与计划经济相吻合的传统国有制企业产权制度,就成为不可避免的命题。目前,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但用规范的公司制标准来衡量,国有企业的改制还不够彻底、不够完全,如有些企业的公司章程还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落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母公司对子公司实施管理、监督、控制和协调的功能尚未有效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在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理顺;等等。1.2.3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P17,了解)

1.放权让利阶段(1979~1983年)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统得过死过多,致使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针对于此,国有企业改革首先是从放权让利的改革开始的。所谓“放权”,就是主管政府部门向所管企业下放部分权力,扩大企业自主权;所谓“让利”,就是提高企业利润留成比例,以扩大企业自主支配的财力,增强企业的动力。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简政放权,放权让利,并且重点是放权让利。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不仅利润全部上缴,而且提取的折旧费也是全部上缴,因而企业自身不仅对于扩大再生产,而且对于简单再生产都无独立决策权,极大地抑制了企业自身的积极性。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自1979年起,在我国农村全面展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本内容的改革的同时,城市经济也开始进行改革。就企业改革而言,主要采取的措施便是放权让利,允许进行改革试点的企业留利3%,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2.税利改革和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1983~1985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和规范国有企业与政府间的利益关系,重点是“利改税”,就是国有企业将原来的上缴利润的形式改为上缴税赋的形式;所谓“拨改贷”,就是企业资金来源由原来的财政无偿拨付改为向银行借贷。改革的核心是调整和规范国有企业与政府间的权、责、利关系,重点是实行“利改税”和“拨改贷”。在利益分配体制上,对国有企业自1983年开始采取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税,即把国有企业应上缴利润和税合并,采取利税合一的方式,按照统一确定的比例上缴财政,其余则属于企业。开始时,只是对国有企业利润的50%采取“利税合一,按章纳税”的方式,其实50%则仍全部上缴财政;到1984年采取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以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为标志,整个改革的目标明确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国有企业的改革明确为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本目标,国有企业的改革从以往主要在分配关系上,特别是在企业与政府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上进行调整,转向从产权制度上进行改革。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决定,特别强调了国有企业必须从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上进行根本改造,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出国有企业制度改造的目标是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离,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大又进一步提出所有制结构调整,即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国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而把国有企业改革纳入整个社会经济所有制结构改革中。与之相适应,自1994年起开始贯彻“分税制”,即不再以总量上承包的方式确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比例,而是根据税种来划分哪些属于中央财税税源,将以往33种税合并调整为18种,又进一步将这18种税分为国税、地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三大类。

5.建立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阶段(2002年至今)以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作为标志,国有企业改革从外部环境到改革本身的深入程度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应当说,这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任务比较中共十四大之后,并无根本变化,还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大型和特大型同时又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培育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另一方面是对大量的中小型,同时又处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的国有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非国有化改造,使之真正脱离政府行政控制,进入市场机制。不同的是,经过十四大之后的10年时间,上述两方面国有企业改革任务推进的程度及面临的外部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⑴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国有企业资产比重由改革初期的近90%下降为40%左右,国有企业的产值比重由改革初期70%以上,下降为25%左右。

⑵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布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国有经济的结构性转移和战略调整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一方面国有经济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大规模退出,另一方面在铁路、航空、电信等交通、通讯基础性产业,石油、电力等能源动力产业,钢铁等重要原材料产业,汽车、电子等重要的制造业、金融、保险等命脉性产业,以及相应的公共品领域和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经济部门,国有制不仅继续保持垄断性地位,而且,其企业的竞争力和对国际市场的开放程度及进入程度都有极大的提升。

⑶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及特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公司制改造进展显著 基本上实现了公司制改造,同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造取得了显著进展,至少在制度形式上实现了现代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的构建。

⑷政府与国有企业的相互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一是政府由以往对国有企业生产和经营全面干预逐渐转为集中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的权利;二是以往国有企业的财产权、生产经营权、领导人选择权等相互分离的状况有所改变,相对集中于同一政府部门;三是政府代表国家对国有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的方式有所变化,由以往的中央集中代表并集中行使出资人权利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行使出资人权利。

⑸企业与外部经济联系的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一方面伴随中国市场进程的加深,整个国民经济中绝大部分资源是由计划调控转变为市场调控,市场已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因而,国有企业相互之间,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联系方式越来越是市场化方式;另一方面伴随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尤其伴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国有企业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程度显著提高,约束国有企业行为的规则越来越多地成为市场竞争性和国际开放性规则。1.2.4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面临的主要难点(P20,掌握)

国有企业改革是艰巨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不仅要设计一种可行的目标模式,而且要解决旧体制留下的一系列的难题。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方面:

1.国有产权代理难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改制的核心。但首要条件是股东必须在位,统筹全局。国有成分在大公司资本总额中还占相当比重,因此,国有股权由谁代表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国有产权与企业经营之间,关键是解决政府与企业的“界面”问题。组织持股公司并没有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在一级持股公司——二级持股公司——运作公司的“嵌套关系”中,持股公司的建立解决了运作公司的“业主在位”的问题,但是,持股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制组织,也有一个所有者是否在位的问题。

2.现行干部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相冲突

在国家控股和持股的公司解决了主要股东即国家股的产权代理问题之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本来是明确的:召开股东会,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由董事会决定公司高层经理人员聘任,由高层经理人员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但是,这一习惯做法,同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矛盾,不少公司制企业的主要领导甚至中层领导,仍由权利组织部门任命。不改变这种组织人事制度,整个公司治理结构就无法正常运转。

3.国有企业历史包袱重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有企业的离退休人员、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住房等支出是由企业负担的。如果不解脱由传统体制带来的历史性包袱,企业就很难搞活,难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国有企业冗员严重

至今,国有企业中存在大量富余人员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这种状况与劳动人事制度相结合,导致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国有企业的过量冗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公司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把富余职工从经营项目中分离出来。但分离出来后的安置又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不解决国有企业的冗员问题,企业资源配置就难以实现。

5.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过高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国有工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很高,其中半数企业超过80%,甚至还有一些企业是全额负债经营。这一状况不仅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弱化了企业的偿债能力,还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的居高不下。“债转股”的改革没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1.2.5 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分析(P21,了解)

回顾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两方面的特点极为突出。一方面,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上,20多年来,经历了从主要改变分配关系向集中改造产权关系的深刻转变。从改革初期的放权让利到利改税,从利改税到承包制,可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国有企业改革是围绕如何改变并协调企业收入目标和政府财政收入目标的关系而展开的,能动的主要是国家、企业及与职工个人的利益分配关系。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之后,尤其是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任务之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心才真正转移到企业所有制上,转移到企业产权构造上。另一方面,在改革的方式上,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从自上而下政府行政性推动向自下而上企业自身市场性推动的转变。这种改革方式的转变与改革内容的转变相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并触动产权关系,只是以分配关系为重点时,只能由政府行政性地自上而下的行使改革权,这种改革权既是行政权利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政府作为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的代表所行使的产权,在企业产权与政府行政权融为一体的制度中,企业产权的行使只能是行政性地逐级行使。但企业产权制度本身发生改革后,包括采取非国有制改造和股份制的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造以及国际资本进入的参照等产权变革后,企业产权的行使便不能不日益提高其市场化程度和程序化程度,政府的行政性干预和直接性干预在企业产权制度上不能不受到限制,从而使企业改革本身越来越成为企业本身展开的并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过程。1.2.6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P21,掌握)

1.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继续推动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家重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改革必须坚持先重组改制、后上市的原则。中小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要实施破产。在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要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逃废银行债务。

2.继续做好债转股企业的转机建制工作

对注册成立的新公司要帮助它们做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分流富余人员的工作,转换经营机制;对新办企业,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新公司。

3.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制度

一方面,坚持不懈地推进人事、劳动、分配3项制度改革;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鼓励企业在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采用先进信息化管理技术,努力实现企业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优化和管理创新。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4.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在中央直接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中,选择一批监管到位、内部管理规范、资产经营责任制度健全的企业集团进行分配制度改革试点,重点探索企业经营者分配制度和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1.3 现代企业(补充)

1.3.1 现代企业的概念和条件

企业是我们这个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最具活力也是最为复杂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它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乃至个人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1.现代企业的概念(掌握)

企业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

现代企业一般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企业的概念:

(1)现代企业是以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得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现代企业不同于政府部门、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等非经济组织,它必须追求经济效益和获得盈利。利润既是企业创造附加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社会需要的认可和报酬。

(2)现代企业必须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

现代企业要实现生产经营的目标,就必须能够根据市场的需要,独立自主地使用和支配其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对其经济结果独立地享有相应权益,并承担相应责任。企业还必须自负盈亏,用自负盈亏来制约自主经营。

(3)现代企业作为法人实体,必须具有法人地位

现代企业是民事活动的参加者和重要的民事主体,是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并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现代企业应符合的条件(掌握)现代企业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1)依法在国家政府部门注册备案,完成登记手续;(2)有专门的名称,有固定的办公和经营地点及组织章程;(3)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可以独立支配的财产,实行独立核算;(4)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对外开展各种经济活动。3.现代企业的组成要素(掌握)

现代企业的组成一般包括下述6类要素:(1)拥有一定数量和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和资金;(2)具有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一定规模的场所;(3)具有一定数量和技能的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4)从事社会产品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5)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并具有法人地位;(6)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获取利润。

其中最本质的要素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获取利润,要为社会提供服务(社会责任)。

4.现代企业的活动内容(掌握)

现代企业的活动内容一般包括下述两个方面:(1)从事社会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2)为社会提供能满足需要的产品、商品、服务。5.现代企业的基本任务(掌握)现代企业的基本任务包括两项:

(1)向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这种产品或劳务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2)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利润。社会需要包括市场显现的和潜在的需要:获取盈利必须以收抵支并有盈余。1.3.2 现代企业的特征(掌握)

现代企业具有下述4个基本特征: 1.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

企业首先是一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它不同于政治、文化、军事、福利性机构等其他组织,也不同于非组织的个人,它的基本目标是在市场上取得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企业是根据市场反映的要求来从事多方面的活动,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有工农业等生产性活动,也有商业或劳务的交换性活动。企业只有在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中获得利润,才能维持其生存,促进其发展。对于当今的企业来说,追求经济性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多的财富。所以,用什么方法和观念来取得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道德要解决的问题。

2.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

企业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组织。企业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从属于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微观系统。它是人类历史长河的一定阶段内,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随着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现代社会中,企业是一个向社会全面开放的系统,企业产、供、销运作过程已不单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政治、法律、道德、心理、社会等要素的综合体现。企业的经济活动必然受到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等的制约和影响。企业从事的生产、销售和其他服务性的活动,其直接表现就是向社会提供商品和劳务,通过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获利。同时,企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对社会发展、政治进步、文化繁荣产生重大影响,并发挥重要作用。企业的目标不仅是追求利润,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如企业制度模式、企业创新、特别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如何对待人、如何对待社会,也是企业管理必须回答的问题。

3.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

企业是以“法人”对应于企业的经济特征。企业在法律上具有“法人”资格,是独立享有法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具备合法性。

所谓独立法人,表现为企业是依法设立的、能够独立享有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的经济组织。根据企业的不同法律形式,如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在设立时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设立条件和程序。

4.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

企业除了独立法人的自主权与责任所要求的自主行动之外,还应是一个自主经营系统。企业是产权关系明确、具有独立利益的资金运动实体。在市场活动中,企业是具有明确收益与风险意识的利益主体,基于自身的利益进行独立的经营决策和市场选择,根据市场信号变化所提供的信息从事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充分的经营自主性,不应受到其他方面的直接干预;“自觉”负责,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即遵循“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和自我制约”的原则,通过合法方式自主进行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1.3.3 企业的功能(掌握)

从个性考察,企业的功能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从社会经济系统的角度考察,企业是一个资源转换体。它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就是将有限的资源转换为有用的商品和服务,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文明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有企业实现其资源转换过程的有效性。所谓资源转换过程的有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既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也为社会提供社会效益。

企业的经济效益。人们往往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同利润等同起来,这是不对的。因为企业经济效益标志着企业这个社会经济细胞在经济方面所做的贡献。企业在经济方面的贡献,不只是利润,而应是全部的新创价值。全部新创价值是企业完成一个资源转换过程所创造的商品与服务的总价值扣除外购资源所转移的价值以后的价值,也称为附加价值。

企业的社会效益。企业以新的科学原理、新技术、新材料创造出全新的产品为社会提供前所未有的使用价值,或以取之不尽的廉价材料取代昂贵的社会短缺材料而使商品的功能不变,这都属于直接的社会效益。除此而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还会对社会利益发生间接的影响,我们把它称之为间接的社会效益。这种间接的社会效益通过企业对社会环境的正负影响表现出来。正面影响即为企业利益,负面影响即为社会费用。比如,企业对职工的文化技术培训,企业文化对社会精神文明的辐射,企业对社会文化体育事业的赞助等,均属于社会的正效益,而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则属于不利于社会的负效益。

第二篇: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专题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企业文化建设

第一,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发展具有导向、凝聚、激励、规范、协调、辐射等各种功能和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的是为了将企业尽快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现代企业建立制度要在理清产权关系、劳动关系的同时,还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现代管理体系和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员工队伍。这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第二,领导文化的先导作用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将显得更为重要。企业领导文化是企业的决策文化,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每一个企业领导者应当成为既是懂得当代科学技术的硬专家,又是懂得当代社会和人的软专家。如果企业领导群体,由一批文化综合型的优秀企业家所组成,那么这个企业一定能塑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优秀的企业文化一定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

第二,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

有学者指出,企业文化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道理的,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

第三,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企业,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中充满了哲理与思辩,可谓左右逢源,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中时,需要将其操作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随着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越来越规范,那些津津乐道于依赖社会资本的企业被打垮、被击败就在所难免。企业文化不是对社会文化的玩赏,而是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第四,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标准化,但侧重点和价值内涵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三、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第一,企业文化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确立新型的观念文化,才有生命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首要的问题是教育引导全体员工转变观念,确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观念文化。企业文化理论必须切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研究企业文化理论,应着眼于树立良好价值取向,培育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培育追求合理利润的经营思想,建设和谐向上的内部环境。

第二,进一步普及企业文化知识。

许多企业都热心企业文化建设,然而,把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科学运用的只有少数企业。冷静分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还没有真正形成强烈浓厚的氛围,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转变观念和作风,以达到领导与职工上下共识,形成群众意识和行为的过程。使职工弄清什么是企业文化,从而使企业文化成为职工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

第三,制定规则,循序渐进,积累经验,稳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要树立整体价值观,确定企业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及发展战略。制定企业文化规划不仅能为企业文化的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正确的指导,而且也能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行为准则和检验尺度,它是稳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道工序。制定规划要严肃认真,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反复论证。注重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实施重点,发展阶段,建设网络等内容。

第四,把握重点,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要放在培育具有个性特色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塑造企业形象三个环节上。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反映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塑造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企业形象,巩固企业在用户心中的地位,夺取市场竞争的胜利,已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作者单位: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第三篇: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章 企业

第一节 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或个人称为市场主体。个人、家庭、机

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都是市场主体。其中,个人、家庭主要是作为

消费者而存在,他们中也有一些个人、家庭从事生产经营,但在社

会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有限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必须 拥有一定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有独立的财务会计等核算机构,对 自己的经营活动成果承担经济上的责任,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同时按照现 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审批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具有重要的地位。第一,企业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和生产要素的需求者。企业好比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它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生生不息,决定着市场经济的生机和活力。企业既向社会提供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同时又从市场上购买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离开了企业以及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市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产品的丰富程度和市场的活跃程度起着直接的影响。第二,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社会生产及其产品的流通,都要通过企业来完成。比如,铁矿石由采掘企业开采出来后,通过选矿企业的拣选,由运输企业送到钢铁企业冶炼,轧制成钢材,然后靠经销企业在市场上销售,制造企业用购买到的钢材制成各种各样的成品,再由经销企业在市场上销售。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都会导致社会财富不能最终实现。

第三,企业是社会技术进步的直接推动者。企业拥有社会生产所需要的技术力量和技术手段,具有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基本动力和条件。市场竞争的压力促使各个企业不断研发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社会提供更新更高的物质技术装备,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技术进步。

企业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组织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在社会生产中,众多企业相互联系,相互竞争,相互促进,构成国民经济的有机整体,因此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是社会生产的直接组织者,正是在企业中,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才得以实现,构成现实的生产力,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企业对市场的资源配置具有灵敏的反应,从而影响资源的供给和流通。企业是社会经济资源流通的直接承担者,只有在市场中产生众多富有活力的企业,资源才能实现有效配置。资源配置就是企业通过市场供求、竞争等机制和价格信号对资源进行及时的吸纳引进或收缩售出。

第三,企业可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方面是随着垄断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随着巨型企业、跨国企业的出现,其企业的运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某一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影响社会需求,从而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对国民经济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我国在企业改革中通过国有资产重组而形成的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第四,企业对社会经济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不仅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体现者,而且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各种关系的调整来对社会经济关系产生影响。在社会主义企业中,理顺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管理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企业的分类

和基本形式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生产单位,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行业属性和产品划分,企业可分为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科技企业等。

根据经营规模和综合生产能力,企业可以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据2003年2月颁布的《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规定,各相关领域的中小企业标准分别确定如下:

——工业领域内中小企业标准: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标准: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中小型企业标准: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

——批发业中小型企业标准: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

根据所有制性质及有关法律规定,企业可以划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个体)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

混合所有制企业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有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由各种所有制主体相互交叉,共同投资,联合生产或经营的企业。包括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其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统称“三资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中国合营者与外国合营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并按投资比例分享利润、分担风险及亏损的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中国合作者与外国合作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按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分配收益或产品、分担风险和亏损的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有关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的分公司、代表处等分支机构。

在数百年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基本的企业制度: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一)个人业主制企业

个人业主制企业,即个体企业,由业主个人出资兴建,自己直接经营并享有企业的全部经营所得,同时对企业的债务负有完全责任。其规模一般较小,内部管理机构简单。我国的个体户和许多私营企业就是个人业主制企业。

个人业主制企业的优点是:产权关系简单明确、产权转让比较自由、经营方式灵活、决策迅速、利润独享、保密性强、精打细算等。缺点是:财力有限、偿债能力弱、难以取得贷款。所以,这种企业制度很难从事需大量投资的大规模商业活动,主要存在于零售业、服务业、农业、自由职业(如律师)等行业。

(二)合伙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出资者共同投资并分享企业所得、共同监督和管理、对企业债务共同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制度。

合伙制企业的优点是:与个人业主制企业相比,由于合伙人共负偿债责任,筹资能力和信誉明显提高。缺点是:增减合伙人具有法律和经济的复杂性;由于所有合伙人都有权从事

经营和参与决策,因而容易造成决策的迟缓和差错;由于所有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有连带无限清偿责任,从而使那些投资少且又不控制企业的合伙人面临很大风险。一般来说,合伙制企业存在于规模较小、个人信誉具有明显重要性的企业,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诊所等,常采用合伙制企业的组织形式。

(三)合作制企业

合作制企业是指由农村和城镇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进行经营的自愿、自助、自治的经济组织。它是本企业或合作经济实体的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为特征的企业。

在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中,企业的产权属于企业职工和合作社成员所有。利润中的一部分用于企业内部劳动者的按劳分配,另一部分则按股本分红。这样的合作制企业实现了两个结合,即劳动者与所有者结合,按劳分配与按股金分配结合。

(四)公司制企业

公司是依法设立,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它有自己的独立财产和法人资格,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公司制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大中型企业通常都采用公司制形式。公司制企业有多种形式,其中主要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行为负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有限公司不对外发行股票,股东的出资额由股东协商确定。因此,这种公司筹资能力有限,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一般来说,中小规模的企业常采取这种公司形式。

股份有限公司又称股份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大中型企业最适合采用这种公司形式。

在股份有限公司中,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股东大会由持有公司股票(或股权)的成员组成。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是董事会,股东大会选举并委托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董事会聘任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此外,公司还设立监事或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督,是公司的监督机关,对股东大会负责。

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是发行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持有股票的人就是股份公司的股东。股东凭股票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收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

——中共十五大报告 入称为股息,又称股利。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股份有限公司将资本分为等额股份,发行股票可以迅速筹集大量资金,居民用自己闲置的资金购买股票,主要是为了取得股息和从股票升值中获得收入,是一种投资行为。

这类企业基本上是在集体或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它仍然保持了原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的基本内核,同时又引进了股份制,吸收职工入股,从而使原公有制经济吸收了职工个人股份。股份制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股东。决策方式是不论拥有股权多少,一人一票,使劳动者利益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从而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目前股份合作制企业在实行中过于注重集资功能,而忽视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因而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转让,能够依法买卖或抵押,买卖股票实际上就是购买或转让一种领取股息收入的凭证。在我国,并非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都能上市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其中要求股本总额5000万元以上,连续3年盈利,并且须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或证券管理部门授权的部门批准。股票买卖一般是在股票交易所进行,我国现在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沪市)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市)。

股票的价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额有所不同。股票的票面金额仅仅表明投资入股的货币资本数额,它是固定的;而股票价格则是变动的,通常总是大于或小于它的票面金额。

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1984年7月26日,我国第一家股份公司成立。截至2005年11月底,沪深两个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1377家,市价总值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4%,境内股票筹资总额超过9000亿元。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就股份制企业自身的性质而言,它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性质,资本主义可以用来作为私有制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同样可以用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控股权控制在谁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其基本框架包括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部分。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一种新型企业制度。

(一)产权清晰

产权清晰,主要是由法律明确界定出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权利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利。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出资者的财产(包括资金和实物)一旦投入企业,便不能直接支配,更不能随意抽回,可以通过选举企业董事会行使其约束权,以保证投入财产的保值增值。法人财产权表现为企业能够独立地占有、支配和依法处置法人财产,而不受出资者的干预,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从而实现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二)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指所有者(出资者)同企业经营者具有各自明确的权利和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以其出资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财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三)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是指企业和政府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应依法破产。政府只能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来间接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应对分工监管的企业国有资产负责监管职责,根据需要派出监事会,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监管。

(四)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指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系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建立合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企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实现高效运转。

进入90年代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风云突变,国有企业经历了通货膨胀、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严重冲击,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国有企业数量多,行业分布过于分散;资本结构单一,自有资本金不足,负债过高,部分企业的负债率甚至超过了100%;企业富余职工超过2 000万。更令人忧心的是,国有企业还承担了大量社会职能,医院、学校、幼儿园等非经营性资产占固定资产的15%。1999年,是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攻坚的关键之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高屋建瓴地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

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明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开创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精神,全面理解和把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抓好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企分开绝不是国家对全国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经营性国有资本撒手不管,一放了之。所谓政企分开,一是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不再直接干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二是政府作为所有者,必须通过一套制度安排使所有者代表进入企业,而且权能到位;三是政府承担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企业摆脱“办社会”之苦创造条件。

政府对国家出资兴办和拥有股份的企业,通过出资人代表行使所有者职能,按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不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对所有者的净资产承担保值增值任务,不得损害所有者权益。各级党政机关都要同所办的经济实体和直接管理的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

2.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决定》规定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就是“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从体制上、机制上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由于尚缺乏成熟的实践经验,《决定》对具体的管理体制未作明确规定,但“允许和鼓励地方试点,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方式”。

3.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1)更多的国有企业应改制为多元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决定》指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多元股东的公司有利于所有者职能到位,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多元股东的制衡,易于实现政企分开,使企业的目标集中于追求经济效益。“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要积极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公司”,这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的一项重要原则。

(2)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在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应注意掌握:①国家所有者通过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的严格监管,使他们成为持股企业“真老板”,而且要权能到位。授权经营机构受国家所有者之托,依《公司法》以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职权,最重要的是选派称职的股东代表或董事,使国有法人股东权能真正到位,这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效运行的基础;②严格按《公司法》建立层次分明的人事管理制度,构建权责明确的管理体系。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之间的制衡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而实现的,理顺公司人事管理是建立公司责任体制的关键;③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副经理不能高度重合,一般情况下董事长与经理应当分设;④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的党委成员可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依党章可进入党委会;职工代表依法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但必须按《决定》的规定“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统一决策、监事会有效监督的作用”,不能出现多个决策中心;⑤建立和规范可以追究董事责任的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这对于防止董事偷懒或渎职,保证所有者权能到位至关重要;⑥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应权责分明,严格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运行。特别要说明的是,董事长在董事会范围内行使职权,未经董事会授权董事长不能全权代表董事会,更不能超越董事会以“产权代表”和“一把手”自居。经理对日常经营管理有足够的权力,但必须以贯彻董事会决议和董事会授权为基础。董事会和经理之间是决策和执行的关系,但董事长与经理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经理必须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但不是对董事长个人负责;⑦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公司董事会决策的事项,政府不再干预和审批。

(3)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企业制度创新的效果体现在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之中。要加快建立企业优胜劣汰、人员流动、管理创新、风险防范等机制。

第四篇: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保障

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

包含了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所有权处于核心地位,其他一切财产权利都是从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产权的经济功能

(1)保障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产权具有排他性,产权所有者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他人不得侵犯。产权的这种功能是维护社会的所有制与生产关系,稳定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法权支柱和基础。

(2)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产权具有可让渡性和可分性。任何一项交易活动实质上就是不同产权之间的交易,明确界定的产权可以提供一种对经济行为的规范或约束。

(3)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提供制度基础。产权强调的是规则或行为规范,它规定了财产的存在及其使用过程中不同权利主体的行为权利界限和约束关系。产权关系的复杂化和明晰化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顺利运行的法权基础。

(4)有助于解决外部性问题。外部性是指经济当事人之间一方对另一方或其他诸方利益造成的损失或提供的便利不能用价格来准确衡量,也难以通过市场价格进行补偿或支付。对一些外部性问题,通过明晰产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谈判,当事人有可能找到各自利益损失最小化的合约安排。

企业制度是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的总和。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

从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制度有以下三种:

(1)业主制。这一企业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小规模的企业组织,即通常所说的独资企业。在业主制企业中,出资人既是财产的唯一所有者,又是经营者。企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经营,并独自获得全部经营收益。这种企业形式一般规模小,经营灵活。正是这些优点,使得业主制这一古老的企业制度一直延续至今。但业主制也有其缺陷,如资本来源有限,企业发展受限制;企业主要对企业的全部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经营风险大;企业的存在与解散完全取决于企业主,企业存续期限短等。因此业主制难以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

(2)合伙制。这是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并分享剩余、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制度。合伙企业的资本由合伙人共同筹集,扩大了资金来源;合伙人共同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合伙人共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决策能力。但是合伙人在经营决策上也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合伙人之间可能出现偷懒的道德风险。所以合伙制企业一般都局限于较小的合伙范围,以小规模企业居多。

(3)公司制。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的特点是公司的资本来源广泛,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出资人对公司只负有限

责任,投资风险相对降低;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保证了企业决策的独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1、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具有确定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

2、企业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

3、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住房分配、养老、医疗及其他福利事业由市场、社会或政府机构承担。

4、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

5、企业有着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构,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谋求企业的扩展,经营不善难以为继时,可通过破产、被兼并等方式寻求资产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再配置。

3、加强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1)要更新企业经营管理上旧的思想观念,确立以市场为中心和依托的现代化管理观念。

(2)要实现管理组织现代化建立市场适应性能力强的组织命令系统,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彻底改变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

(3)要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开发机构和高效率的决策机构,加强企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制定和实施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

(4)要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用于决策与预测的、用于生产组织和计划的、用于技术和设计的现代管理方法,以及采取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各种先进管理手段。

第五篇:现代企业制度

第一章现代企业制度

一.理解企业的基本属性

企业是指商品经济中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独立的商品生产或商品流通等经营活动的基层经济组织。企业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经济细胞,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的产物。作为商品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作为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企业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经济性。企业是从事经济性活动的组织,这是企业的首要特性。作为企业,它或者从事商品生产,或者从事商品交换(流通),或者充当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媒介,或者提供商业性劳务。总之,通过商品生产和流通,为商品消费者(个人或组织)提供使用价值,借以实现自己价值的活动,即为经济性,也可称之为商业性。

(2)营利性。企业是从事经济性活动的组织,但并非一切从事经济性活动的组织都是企业。作为企业,还必须具有营利性。就是说,企业是为盈利而经营的经济组织。有些组织,虽然从事经济性活动,但如果不以营利为目的,就不能叫企业。这是区别企业组织和事业单位的主要依据。

(3)独立性。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独立的法人组织。由企业的独立性所决定,企业不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不隶属于行政部门领导。相应地,企业也没有行政官员和行政级别,企业的拓展也没有行政边界。公司是现代企业的基本形式。

二、产权及其特征

产权的含义及其内涵:产权是指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若干职能的组合。

产权包括:①占有权,即实际上控制资产的权利;②使用权,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生产或其他方式使用资产的权利;③处置或转让权,即通过出租或出售地与资产有关的权利让渡给他人;④收益权,即直接从资产的使用或通过资产转让获取收益的权利。产权的基本特征包括:

(1)排它性。在商品经济社会,不同主体(包括机构或个人)之间存在利益上的冲突。资产使用的单一时空限制和收益的单一归宿与占有,决定了产权具有排名性;

(2)可让渡性。在商品经济社会,经济效益是评价一切活动成功与否的最直观的标准。产权作为一种收益,可以通过转让,实现资产的最优化配置。

三、公司制企业

1.特征:①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②股东对企业的资产付有限责任;③公司有权商品化、市场化、货币化和证券化。

2.类型:

(1)有限责任公司。①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少;②不发行股票,股票不能自由买卖;③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多具有股东身份;④成立、解散比较简单。公司帐目无需向公众公开。

(2)股份有限公司。①股东人数较多;②发行等额股票,可自由转让;③公司必须向公众公开财务状况。

其优点:①便于筹集资本;②实行严格的组织管理;③在严格的社会监控下从事经营活动。

四.企业经营机制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企业经营机制是一种能规范和推动企业行为,使其趋向企业目标的内在机理。它具有引导、激励和约束企业行为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良性循环的基本功能。

企业经营机制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调控机制。

(1)运行机制。它是企业经营机制的主体部分,运行机制载体是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不同的运行机制,由于其组合联系方式不同,企业的行为与活力也不同。它的作用的正常发挥,能确保企业系统顺利地完成其输入输出的转换活动。

(2)动力机制。它是为企业系统正常运行提供能量的机制,对企业行为的发生和企业活力的增强起“兴奋剂”的作用,是经营机制中最复杂十最关键的部分。它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劳动制度、民主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培训制度、企业精神及工资、奖励和福利制度等发挥的作用。

(3)调控机制。它是保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满足环境发展要求的自我约束机制。调控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方式、分配方式、责任制方式、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方式等内容。完善的控制机制来自于明确的财产责任、严格的管理责任和健全的财务责任。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

五、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与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有:

1.产权清晰: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出资人;企业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责权明确: 企业运用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企业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3.政企分开

4.管理科学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1.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的核心是使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通过建立资本金制度和资产经营责任制,把自负盈亏的责任落到企业,促使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支配、使用、处置自己的资产,盘活资产存量,实现有效增值。

2.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公司企业是现代企业组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效地实现了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具有资金筹集广泛、投资风险有限、组织制度科学等特点,在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最明显的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和管理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通过法律和公司章程得以确立和实现。这种组织制度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3.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

下载授课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教材第一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授课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教材第一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的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态,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战略管理:是指对......

    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目标1产权制度目标 产权归属的明晰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责任权利的有限性和治理结构的法人性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1 摘 要 企业内部对资金的周转和使用进行记录和分析的部门是财务,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即是对企业命脉的管理。因此,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现代企业固有的性质和......

    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

    论文题目: 现 代 业 制 度 与 会 计 改 革 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是......

    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 学生姓名:何晓 兰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会计电算化X班 指导老师: 齐 希 指导单位:经济管理系 2016 年 8......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是一个经营实体,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套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模式。随着各级企业各......

    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优化和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是区别企业品牌和市场手段的分水岭。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的核心思想入手,认识了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