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个案研究报告
一、案例描述
小亮是本学期新转入的学生,第一次见他是在报到那一天,机灵的小眼睛悄悄地打量着教室四周。他没有说话,但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的喜悦,他是多么渴望融入这个新环境啊!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发现这个孩子学习基础非常差,好胜心强,喜欢推卸责任、甚至用撒谎的方式瞒骗老师和同学。
开学第一天,我向全班介绍了这位新同学,大家都表示欢迎。起初,我担心他毕竟是刚加入这个班集体,面对大家可能会感到害羞,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说出来。第一节课上,我却发现他不仅坐得端端正正,回答问题也特别自信声音响亮,看到这种情况,我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可是几天下来,我才明白,小亮的问题不是对新环境的畏惧,而是学习基础差,对拼音、简单的加减法都非常陌生。第一次默写词语,他错了很多,放学以后让他留在了办公室,他急地哭了起来。没过多久,他的妈妈来接他了,通过了解,发现小亮的妈妈对孩子学习上的督促和关心不够,对他的要求也很低。沟通之后,他的妈妈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并且表示以后回家会督促小亮的学习。第一次语文测试结束,他的成绩是全班最低的,我看到他的眉头紧紧地皱着。我知道这不能怪他,我看得出他是个很爱学、很想学的孩子,只要帮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他一定能赶上其他小朋友。
为了鼓励他,无论他在哪个方面有了进步,我都会在全班孩子面前表扬他,并以小苹果作为奖励。学校的奖励机制是,集满10个小苹果可以换取一面小红旗贴在班级的星星榜中,集满10面小红旗可以换取一个五角星。开学几个星期,他突然跟我说:“老师,我已经有10面小红旗,我要换五角星。”我很诧异,班里其他表现好的孩子也不一定有资格换取五角星,小亮的表现再好,也不可能那么短的时间集满10面小红旗。由于快要上课了,我没有揭穿他,因为这件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处理好的。午休的时候,我把他叫到身边坐下来,希望他能说出实情,他却怎么也不肯说。我又急又气,也没办法心平气和地和他说话了,可能是我的语气过重,他有些害怕,眼睛已经有些红了。我压住自己的火气,告诉他小苹果是作为好孩子的象征,每个小苹果都有它的意义,又问他:“你得来的这些小苹果有意义吗?别的小朋友辛辛苦苦去争取,你又是怎么做的?我知道你心里也很着急,希望赶上其他小朋友,但是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投机取巧骗得了别人,骗得了你自己吗?只要你今天说实话,老师就原谅你,你还是说谎,老师和其他同学以后就很难再相信你了,你想做《狼来了》里面的放牛娃吗?”说完这些话,小亮的眼泪早已掉了下来,我看出了他的悔意,就没有再追问这件事,而是让他用行动表示自己是值得老师信任的。谈话结束,他悄悄地将自己多拿的小红旗剥了下来。
二、案例分析
1.孩子自身错误的学习习惯、消极的学习态度
习惯是孩子从小养成的,养成了一种习惯就很难改变。小亮从小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一下子又要他适应另一种学习环境,对他来说转变过程肯定非常艰难。他又是一个要强的孩子,努力了却还是感觉自己差别人一大截,因此采用了说谎的方式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2.父母教育时缺乏耐心
通过与小亮妈妈的多次沟通,发现孩子的爸爸对小亮的学习不管不顾,知道小亮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还采用打骂的态度,妈妈对老师则是应付了事。第一次谈话时任课老师就要求小亮的妈妈在家多督促小亮学习,每天默写词语等等。第二天小亮确实有了进步,过了几天却从小亮口中得知,他的妈妈不帮他默写词语。
孩子都是要强的,我们应该将他们的好强心转化为学习的积极动力;孩子都是懂理的,只要我们循循善诱,耐心帮助,他们会接受正确的意见。现在的小亮正以平稳的速度成长着,结合多方面的关心和辅导,小亮的成长速度一定会加快!
第二篇:个案研究报告
个案研究报告
小学生性格问题与对策的个案研究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还不够,认识尚显不足。实际证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并常常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是否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们以小学生为对象,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诸因素对性格发展的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期对优化学校、家庭教育结构,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性格提供较科学的依据,以提高家长、教育者对小学生性格问题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尽早发现不良倾向,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调节,以避免问题严重化。
二、个案描述
黄xx,男,今年x岁,虽然是xxxxx人,可是出生在上海。父母均为生意人,曾经被父母视若掌上明珠,凡事有求必应,为使儿子不吃亏,他与同龄的孩子接触,一旦发生矛盾爷爷奶奶就为他出头。后来父母又生了一个妹妹,对妹妹的关心较多。他觉得自己被忽略了。并且平时父母长辈由于言行不注意,常常在孩子面前讲一些不健康的话题以及处事的方法,在他幼稚的心灵中,就隐藏了凡事都是别人的错和处事暴力的阴暗一面。父亲由于生意忙很少在家。妈妈以照顾小妹妹为主。他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多,造成脾气不好,稍有不合他心意的事就会发脾气。一发脾气就什么也听不进去。
在学校表现如下:
1、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性格暴躁,稍不如意就大叫大嚷,打别的同学。
2、以自己为中心,听不得批评。同学不愿与其交往。
3、一天下午上美术课,他忘记带美术材料,就一个人做作业。美术老师批评他,他不但不认错、还大叫大嚷,扰乱课堂秩序。
三、情况分析
(一)家庭因素
1、父母是生意人,由于生意很忙,又有妹妹要照顾,平时对他缺少关心,很少与他在感情上进行沟通和交流。由于缺乏父母的亲情与严慈,他缺乏生活的激情与目标。
2、父母起先过于宠爱孩子,后来又很少关心,反差较大,造成孩子的心理落差较大。由于平时很少照顾孩子,父母总觉得欠孩子的,所以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有求必应。怕孩子吃苦受累,被别人欺负,吃亏, 总是让孩子在家养尊处优,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家长稍有空闲,不是督促他复习功课,就是逼他做教辅书上的考试卷,只要求孩子搞好学习,并常常教育警告孩子:我花这么多钱,让你到学校读书,如果成绩不好,下学期就甭想再读。因此孩子时时紧张焦虑,总担心成绩不好,总感觉压力大。
4、由于父母没时间照顾孩子,多与爷爷奶奶相处。爷爷奶奶一味的娇惯,再加上老一辈人知识面窄,教育观念落后,对隔代人有过多的溺爱迁就,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二)学校因素
1、学校生活中,他由于住得较远上下学总是独来独往,课间如果主动找同学玩,大家就躲得远远的。他就只能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摆弄玩具,极不合群,不懂得合作。
2、学校是培养思想品德,预防和矫正学生问题行为的主要力量,但事实上学校和老师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老师的教育观念转变还不够,一味强调师道尊严,没有体现出追求民主与和谐,还是要求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话,老师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二是教育缺乏耐心,学生出了问题,教师由于工作忙,就怨天尤人,甚至推脱,撒手不管,将问题学生作为另类看待。三是教育缺乏合力,重视学校教育 , 忽视家庭教育,学校与家庭教育脱节,甚至不合拍。学校要求孩子要忍让团结,心中有他人,家长却教育孩子 “宁可钱吃亏,不能让人亏,打架要打赢”。
(三)社会因素
学生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社会就像一个大染缸,各种各样的影响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尤其在信息时代下,各种凶杀,暴力,也冲撞学生的视觉,使其失去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社会文明程度也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言行:乱丢乱扔,随地吐痰,吵架、打架,随处可见,这些不良行为也难免对学生的品质造成一些偏差影响,潜移默化其心灵,甚至效仿。
四、策略措施
(一)个别谈心,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比如:问:为什么在课堂上大叫大嚷?
黄x:(边哭边咬牙切齿)我受够了,都是他们不好。问:你能告诉我都是他们不好的原因吗?
黄x:
1、上美术课,我虽然没带材料,可我并没有玩,而是在做作业,难道不也是在学习吗?老师为什么还要批评我?这不是在故意找我碴吗?
2、某某上课总是烦我,我想让他换个座位,可是你不同意,你这不是有意偏帮他们吗?
3、上次某某铅笔断了,我主动借给她一支,可是当我橡皮丢了,她却不肯借给我。
4、在折纸飞机比赛中,我失误了几次;有许多同学都责怪我,我又不是存心的。所以,都是他们不好。
(二)做“选择题”消除他对老师的敌对情绪
1、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对那些不带美术材料的同学,应采取的方式是:a、不管不顾b、批评c、表扬。通过选择,使他懂得:如果美术老师不批评,就会使越来越多的同学养成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就不能使美术课的质量得到保证。老师这样做是负责任的表现,决不是故意找碴。
2、班主任对像某某同学这样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所应该采取的方式是:a、让他和像你一样的好同学坐,让你帮助他共同进步(强调和你一样的好同学)b、让后进生们坐在一起,互相影响越来越退步C、让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不去管他。通过选择,让他知道班主任的良苦用心,暂时不同意换位置是因为我对他寄予厚望,也不是有益偏帮他们。
(三)发现并表扬他的闪光点,表扬可以对儿童产生神奇的效果,常常批评则会让孩子自卑、怯懦;惩罚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对他的进步即便是一点一滴的小进步也要及时发现,及时予以表扬。想方设法营造机会,让他体会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1、对于这样的学生,不能直接指出他的不良行为,这样会适得其反。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他的爱看书看报。我又问起他平时都喜欢读什么书,他说很多书他都喜欢读。我点了点头,笑着夸他阅读面广。然后,我又问他:“你这么爱读书,那教师这儿也有几本很不错的书,你愿不愿读?”他一听教师借书给他读时眼睛一亮。我递给他一本书,要求读后写出主人公的品格。一周后,他拿着读书笔记来了,我发现他的读书笔记上写到关心同情他人、尊重他人„„真是个灵敏的孩子。我又重点针对同情他人、尊重他人进行了交谈。
2.他在学校的生活中,能主动把铅笔借给别人,说明这个孩子是一个热心助人的好孩子。
3.在在折纸飞机比赛活动中,他积极参加了比赛,虽然比赛中失误了几次,但比赛结束以后,我找到他进行谈话,我对他说:“虽然在比赛中失误了几次,但是说明你积极参赛的热情,表扬你是一个爱集体的好孩子。
我发现他的脸渐渐红了,“老师相信你会做得很好,会做一个热心助人、爱集体的好孩子。以后的几天,我发现他变了,会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了,也不再对同学大发脾气了。教育如细细的甘泉,需要慢慢地浸润,才会有效。
(四)承认同学的缺点,让他学会辨别是非 1.某某不肯把橡皮借给同学是不对的。2.某某某指责同学的失误,也是错误的。
(五)引导他的行动
当发现别人有缺点,而这些缺点又伤害了自己的时候,既不能怀恨在心,也不能就此与其断绝来往,而应该用自己的宽容的心、爱心,帮助那些同学改正错误,主动化解矛盾,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从中得到快乐。
(六)平时注意观察他的言行和举动,一旦发现异常立即疏导
(七)建立家长联系制度
让老师和家长及时掌握闫明伟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心里辅导。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不要因为自己的生意、工作忽视孩子的教育,让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教育的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我建议家长购买几本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学习一下角庭教育知识,同时也向家长传授心理辅导知识,提高家长心理辅导的水平。
五、得出的启示
(一)今后,当老师发现同学有违反纪律或有不良习惯的时候,不能就事论事的批评一通了事,而应该注意从思想层面上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其心悦诚服,心情舒畅,从而有效的避免孩子孤单感的产生。
(二)改革开发以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焦虑和烦躁常会使一些家长产生怨言,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教育家长,千万不要让这些怨言在孩子的面前无顾忌的流露出来,否则,就会对孩子幼中的心灵造成伤害,使孩子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三)黄x只有x岁,这样的年纪,本应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但是在不当的家庭教育和繁重的家庭作业的双重压力下。既品尝不到生活的乐趣,也不能与同龄的孩子正常交往,形同“与世隔绝”,终于酿成严重的性格问题。此个案应引起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关注和反思。
六、总结
通过这个个案的研究深深的感到像黄潇这样的学生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他本人的一生都会有不良的影响,对他的家庭、对社会来讲,只能带来危害,因为在他自己的内心中已经存在不良性格倾向,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发现问题以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矫正,可以说是拯救了他的一生,通过这个案例也反映出我们当前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仍然总是一位的追求学生学习成绩,没有一个正确的人才观,对学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忽视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结合;当前生活条件改善,衍生出了很多家庭教育的误区,过于溺爱、迁就、不良的言行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通过这个个案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学校德育工作、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人才观,不断整合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刻不容缓。
第三篇:个案研究报告 文档
内容摘要:
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较为迅速,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农村教育带来了挑战,而农村教师外流、分布不合理、质量偏低,结构不均衡等问题。新形势下,要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管理存在问题,必须加强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师资培训 关键词:农村教师? 管理难点? 对策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快速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动力,而农村教师管理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阻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强化培训。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也亟待加强,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结构不够合理、编制标准不够科学等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从而影响了整个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学校的各项发展因素中,人的发展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能否保持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农村教育是整个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难点,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实现农村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有力保证。
(一)农村教师不断外流。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由于区域间经济的差异和人才流动的社会化,为农村教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因而,“外流型”增多:素质高的中青年教师主要有三种去向:一是走出农村,进沿海、大中城市,谋发展;二是走出“师门”,进其他行业,谋出路。转行:到党政机关、其他事业单位任职高就;三是近几年退休人员增多,由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从社会录用的民办教师人数众多,大多数都在这几年退休,教师队伍减员严重,再加上这几年分配的人数较少,补充困难,主要原因是县区财力有限,保工资都存在困难。特别是大专、本科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
其次是“内流型”增加:一是走出公办学校,进私立学校,追求“三高(高工资、高福利、高待遇);二是由农村进镇区,由乡镇进城区,以至都市(趋城型);三是由离家较远的学校流向靠近家乡的学校(趋家型)。另外,农村教师除了“显性流动”外,还存在着“隐性流动”趋向。所谓“隐性流动”,是指有外流或内流的意向和情绪表现,但尚未构成现实的流动行为。较多的表现为:对教师职业的自卑感,对教学工作和学生感情的减退,以及工作积极性、责任感的变化;有的则“身在曹营,心在汉”。这种隐性流动倾向、情绪,对教学工作和学生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二)农村教师分布不均。
由于农村教师流动大,城区与农村教师分布上不均衡,农村教师少了,缺编现象严重,特别是农村中青年骨干教师少了,教育教学质量受到影响。集镇与乡村教师分布不均衡:重点学校人满为患,乡村教学点缺乏教师,有的学校任教人员不足,缺编的由临时代课教师来上课,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同时加重乡镇、村及农民负担。
(三)农村教师素质偏低。
录用层次低:现在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从社会录入的,有民办转公办的,从高中生中招录的合同聘用教师、从社会招聘临时代课人员。年龄编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狭窄,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相当一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教法落后,无法迎接新一轮课程改革,面对新课程,显得力不从心。
学习培训少:由于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困难,几乎无机会参加业务培训或到外地参加教科研活动,加之学校无骨干教师,学无方向,学无榜样,学无示范。
职业观念缺乏:因受种种原因影响,有的教师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不进修、不学习、满足现状,撞钟式教学。学习无动力,提升学历目的是为评职称;教科研与自己无关,是教育专家的事情,自己无须去学习新理念,实践新课标;旧观念不及时转变,一味地应试教育,一味地传播知识,一味地主观追求浮躁的东西;责任心不强,职业意识淡薄;部分优秀教师在评优晋级、提拔使用后,就到了二线,不再任课,造成极大浪费。
(四)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农村教师存在着学科专任教师结构不齐整,老、中、青年龄结构不合理,高中、初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不配套的现象。
1、学科结构存在着专任教师配备不齐的问题,农村缺乏英语、信息技术、常识类(艺术、科学学科)等专业教师,有的学校无法开设,学生上自习课,有的学校只能由非业教师兼任英语、劳技、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差,严重影响着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
2、老、中、青年龄结构存在着老多,中、青年少的问题,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学无激情的多,工作无压力的多,学习无追求的多。
3、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存在着知识结构不配套,存在着层层拔高使用的问题,高中教师缺乏从初中选拔使用,选择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初中从小学选拔使用,把那些学历层次较高、工作成绩突出的中青年教师选拔出来,教学初中的数理化,造成教师资格与岗位不一致,造成小学、初中教师师资质量严重下滑,农村本来就薄弱的师资力量越发薄弱,学校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二、农村教师管理问题的根源分析
剖析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事管理不活。为构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开放式人才管理,国家进一步加大了人事改革力度,人才流动体制逐步完善。可地方上却存在着体制不活,贯彻不力,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没有迅速“建立健全起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能进能出,富有活力的教师管理制度”。
(二)教师待遇不高。农村教师待遇偏低。其一,教师队伍宠大,县级财政困难,负担过重,教师的工资、福利、医疗等社会保障建设还不够完善;其二,地区间经济差距较大,虽然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差距明显,经济不平衡,造成了人才流动的不平衡,致使经济发达地区人才密集,贫困地区人才匮乏;其三,民办学校在教师待遇上调整提高,与公办学校停滞不前形成很大反差,宏观上造成人才外流。
(三)继续学习不够。教师缺乏学习培训。宏观上,学校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数量不能多,动作不能大,层次不能高,否则学校经济无法承受。主观上,教师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意识不强,缺乏职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四)师德建设稍薄弱。学校在注重了教师教学基本功和业务水平的培训,忽视了师德师风建设,部分教师职业危机感不强,竞争意识不浓,责任意识淡化,有的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缺乏理想信念,缺乏事业心,有些教师缺乏人文修养和教育关怀,这些问题给农村教师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影响着教师工作积极性,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
三、农村教师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在细致地查找问题,深刻地剖析原因的同时,我们要切实地解决问题,找出路求发展,积极工作,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和适度超前的理念办教育,狠抓改革,用好管理制度,加强调节,建好教师供给渠道,注重学习,抓好教师培训,改善办学条件,想方设法为教师营造和谐、优雅、宽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一)狠抓改革,用好管理制度。
教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教育部门在宏观管理教师的同时,必须赋予基层校长一定的人事管理权,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建立起齐抓共管的立体化管理网络。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加强对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培养责任意识、目标意识、竞争意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以高尚的人格来带动教师,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行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激励教师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深化教师的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才合理地有序地流动,“以实行聘用(聘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小学教师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小学特点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要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实施教师工资结构制,建立保障制度,健全分配激励机制,严把教师资格入口关”。
(二)加强调节,建好供给渠道。针对农村教育实际,为解决教师不足问题,可采取四个途径:一是聘用师范生、专科毕业生;二是鼓励教师重返课堂;三是加强调节,建立向农村流动的教师调节制度,可借鉴国外经验,实行城乡教师“轮岗制”,城市富余教师下乡支教,特别是将要晋升中高级教师职务,应存在乡村中小学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四是鼓励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实行倾斜政策,刚调入或进入教师队伍可以下乡任教,同时适当提高解决农村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为农村小学教师晋升中、高级职务创造条件。
(三)注重学习,抓好培训机制。1.加强教育,树好师德。
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学校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要大力宣传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师资履行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大力表彰了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增强依法治教,以德治教意识。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1)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必须把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贯彻于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引领教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认清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堂教学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改革的核心任务和主要体现。引领教师不断的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实现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要切实提高科研质量。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搞好校本培训,提高培训的质量,仅仅靠学校自身培训远远达不到效果。必须由上级教科研部门组织专家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定期讲座培训,跟踪测试纳入教师考核中,定期开展互听互评活动,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走出去听,引进来学。
(3)要切实加强骨干教师培养。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能产生辐射效应的核心群体,是使教师队伍具有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因素。骨干教师的培养就是以教科研为载体的,通过对课程的研究,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实践、共同提高,聚合了一批人,带动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人,推出一批人,是一条快速高效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骨干教师的很好途径。同时也是解决农村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使教师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4)要加强学历提高培训,小学教师要达到专科学历或本科学历,建立终身学习意识,特别中青年教师在学历上必须进修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
四、改善条件,理好教育环境
(一)抓好依法治教,落实好方针政策,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实现规模办学,集中办学,缩小城乡学校差距。
(二)改善生活条件,让农村教师有个舒适的环境。要妥善解决好农村教师住房、就医等实际问题,增强农村教师的编制,减轻他们工作上负担,提高他们的待遇,解决他们生活中困难,让他们安心教育,舒心工作。保护好他们合法效益,保证他们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农村教师心甘、心安、心专。
(三)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让农村教师有个良好的社会地位。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教育部门要广泛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一要保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确保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二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教师优秀事迹,表彰先进,弘扬精神;三要政府部门要把教育工作和教师冷暖牢牢抓在手中,放在心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学校、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四要满足教师的需要,特别提高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需要,以及追求上进的需要。
要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必须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条件,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基石和动力。
第四篇: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报告
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报告
专业:特殊教育学号:10060520111姓名:扎桑
基本情况:
个案对象:本人 年龄:22岁,华东师大特殊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背景资料:
个案家庭成员:父亲,爷爷,姑姑,哥哥,妹妹,小姨,母亲
养育史:从出生到六岁之间,父母爷爷姑姑哥哥妹妹全家人住在一个屋子中,应该受很多人影响的;从六岁到九岁单独跟父母妹妹住在一起;从九岁到十二岁又回到原来的姑姑家中跟父亲姑姑爷爷哥哥生活在一起;之后一直在外面学校生活,回的家也是九岁后组成的家庭。
教育史:六岁之前没有上过学,也就是没有上过幼儿园;六岁之后上村小学读到二年级之后转到乡小学一直上到小学毕业。初中在山东济南西藏中学上的从预科到初三共上四年,高中作为藏族插班生在山东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的日照一中读三年,大学在华东师大。
个案与家庭的关系:父母在我九岁时离婚,后来随父亲住到姑姑家,与姑姑爷爷及哥哥成为一家,之后由于考到内地西藏班,十二岁时离家,到目前为止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在家的时间总的加起来不到一年。家庭对于我的影响一直存在,不过我对家庭教育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十二岁之前的家庭教育。
个案的学校生活(目前):跟同学相处融洽,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中等,在少数民族学生角度看算是较好的,积极参加学校社会活动。但也比较懒散,不是很注意个人内务及卫生,喜欢结交朋友尤其异性朋友。
由于本人家庭是农村的,经济条件较差,思想观念都比较陈旧,对于小孩家庭教育没有一般大城市家教那样特别的重视,因没有很多刻意的教育,但这并不说明我没有受过家庭教育,这只是相对而已,其实貌似没有刻意的家庭教育对我今后生活的影响是深远的。
家庭教育过程及结果
在我出生之前到我出生之后,父母关系不是很融洽,甚至可以说是很恶劣。几乎每天都要吵架,其中参与的不光只是父母二人,还包括家里其他成员。我呢就在这样一个很不和睦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这样的家庭给我的感觉是没有那么的温馨和温暖,但也并不是特别的冷冰冰,因为大人之间的恩恩怨怨是他们之间的事情,对于我们小孩我相信他们都爱的。
在我成长过程当中,由三个人是我家庭教育的主体,父亲,母亲,姑姑,他们对我的影响很深,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其中父亲在我心中的地位是任何一个教育我的人都无法替代的。他的教育以及他的价值直接影响着我的价值观。父亲他即使自己有多困难不管在婚姻还是在别的方面,他在自己小孩面前永远是坚强的,为了孩子们他把一个很失败的婚姻一直坚持到忍无可忍为止,他的价值观是在自己与他人利益当中他人利益放在自己之前,对于需要帮助的任他总要尽力去帮助。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又一年过藏历新年的一天晚上,离我们家较近的一户只住着一位失明老太太的两层楼的房屋失火了,他是第一个半夜到达现场的并且在火场中把老太太从二楼救下来送到我家的,而在此过程中隔壁的屋子中却有好多大男人一起通宵玩乐打牌喝酒却没有人注意到失火了。我知道那天的火势有多大,整个空间都被火映红了,虽然爸爸平时教导过我要对别人忠诚,信任,友好,但却没有比他实际行动给我证明来的实际。
父亲对于我的教育态度刚柔并济:记得我曾经从家中私自拿走了十几块钱,后来被爸爸知道了,当然这种行为算是偷窃,他先要我主动交钱,我不认罪,之后就用皮鞭抽我屁股边教训我偷窃是不好的,知道我答应把钱交给他才罢手。还有一次我私自窝藏别人掉的钱,被人发现了后把钱夺走了的事被我爸爸知道了,这次他并没有打我,只是很吃惊的不相信的眼神看我,那眼神我到现在还记得,经过这两次之后我再也没有动过要偷窃别人财产的念头,也形成了我的价值观:偷窃是不好的。在学习上他只是督促我好好学习,但并没有太多的干涉和强迫。以至于我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只能与我自己的心态挂钩。
母亲:妈妈这个词到目前为止是我用的家庭称谓中频率不是很高,确切的说我感受的母爱很少,我不知道真正的所谓母爱的感觉是什么样的,那种别人口中的温暖是我所欠缺的。我不觉得我的母亲有多坏,但至少我认为她不配做个母亲,因为她不会做。小时候父母还没有离婚时,父母之间的战争总是她先挑起的,至少我所看见的都是。她吵架可以当着我的面把刀扔向爸爸身上,自己吵架不顺心把气撒到我身上甚至我的兄妹,以至于把我踢得差点断气,而这样做却只是因为她是我母亲可以随便她蹂躏以便来气爸爸他们。在兄妹三人中妈妈对待我的态度最差,又一次在别人家玩,她进来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直接扯我的头发要我们回家,而谁也看得出来我是坐在最里面的,要撤也轮不到我的。可能是因为这样我从心里面对她排斥。
在生活当中记得与姑姑分家后过年,白天找不到妈妈人影,家中没人做饭,我跟妹妹只能自己吃冷饭,晚上也见不着她,因为她要在外面跟人跳舞玩去了,家里顾不上。父母可以在大年三十和初一都可以吵架。
在学习上,在我印象里她好像从来都不关心的,以至于我也没有一本像样的作业本,因而她被老师说过,但好像并没有什么改进。以至于那几年我的学习成绩是班上最差的,整天都要被老师批,以至于后来一度不敢上学,常常装病逃学,从而导致成绩更差。
姑姑:如果说我享受过母爱,那么姑姑就是给我母爱的人了。跟她真正一起生活是父母离婚以后爸爸和我两手空空的来到姑姑家开始了。姑姑是爸爸的大妹妹,她到目前为止没有结过婚,哥哥是从小她收养的,在她家生活的那些年是我感觉家庭生活也可以过得很充实的时候,那时候我学校离家远,要早早起来,吃早饭,带中饭的,她日复一日的每次都早早起来给我们做饭,帮我们准备上学备用的东西。总是都做得很好,以至于我可以在别人面抬起头,可以炫耀自己的家庭是多么的温馨。她在生活上做的很好,以至于我从来都不会担心,过年只能自己做饭。所以以后我的学习也越来越好了,虽然因为之前的厌学对老师的恐惧没有消除过,但毕竟我能做到自己最好了,可以从倒数第几名跑到前十名当中,以至于后来考上内地西藏班。
我的家庭教育主要受他们三个人的影响,但真正管的我很严的没有一个,即使是爸爸,对我学习,个性,价值观都有些的放任自流,让我自己形成与发展。我小学时候的性格很内向,不爱跟人讲话,更不愿意与老师单独接触,自卑感很强。在学校之外很调皮,喜欢跟男孩玩,倾向于暴力。到初中前一年,成绩依然落到倒数,有些趋炎附势,喜欢在人家背后说坏话。没有自己的信念。后来自己学会看书,而且变得喜欢看小说,正的坏的都爱看,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开始明白家庭对于自己的影响。后来我好好学习是为了爸爸,好好学习也是要有理由的那时候爸爸就是我的理由,每当自己不想学习,就让自己想爸爸,爸爸希望我好好学习,所以我要好好学习。而且如果我考上重点中学插班生,可以学杂费全免,那么对于并不宽裕的家庭减轻了负担,我好好学习也就有了价值。
家庭对我的不严格,造就我现在比较自由的心态,没有特别的值得计较的东西,以及对家庭观念的淡薄。
父母失败的婚姻,也影响我的婚姻观,我认为婚姻不幸福就直接离婚。这与我们那里的观念是相悖的。但父母的离婚是我以前所期望的,因为那样的家庭没有给过我一丝温暖,给的只是寒意和冷漠。
因为缺少母爱,以及同龄人应有的温暖,加上爸爸的影响使我对于别人倾向于更多的帮助,对于那些需要帮助境况很惨的人,我会更多的同情和帮助。这样做是积极的助人为乐还是想通过这样去的心理平衡从而寻求别人的认同,我也讲不清。
我喜欢交异性朋友,是因为我本人的性格比较男性化,能够跟他们相处的不错。但跟异性谈恋爱,我很容易动心,因为感受到他的一点点的关心我就感动的不知所措,以至于很容易满足从而替他做很多事情。我认为这与家庭关系有关的,我从来缺少关心和温暖,又在别人面前很自卑导致我因为别人的一点关心感动。讨论:
家庭教育之于我影响根深蒂固,它影响我的生活学习方方面面,包括我的性格,价值观,人格的形成。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的孩子未来的的发展,好的家庭教育,是不光光是对孩子的要求还要要求家庭关系的融洽,健康的家庭关系以及父母的好的价值观念和做事态度风格,甚至父母的一句言辞都会影响孩子一生。
第五篇:“学困生”个案研究报告
“学困生”个案研究报告
四合庄小学白翠钗
一、对学困生研究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于全体性,它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确实产生了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曾经有位教育专家指出“学校是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因此,我们课题组从个案研究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二、研究的对象
于正伟,男,五年级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智力也不错。导致他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正确,对学习不怎么感兴趣。具体表现为做作业时比较拖沓,由于这个习惯,在考试时也比较拖沓,注意力不够集中,成绩便可想而知了。
三、教育措施与实施过程
1、教育措施
由于其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从内心喜欢上学习。在大多数时候,只要他有一定的进步,就给予其表扬,发扬其闪光点,并放大其闪光点。而由于其学习习惯在一年级时就已经形成,促进其转变学习方法是一个很重要且比较长久的一个过程。需要老师
有爱心、耐心和恒心。
2、实施过程
(1)多进行正面评价
从整体上说,他算是一个比较可爱的孩子,但因成绩不好,因此在很多教师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坏孩子”的形象。要接近他就要让他知道老师是欣赏他的,是关心他的。在此基础上在运用表扬与批评的艺术。有一天,他在我的“监督”下,终于做完了课堂作业,并且效果还不错,得了“优”,要知道这次的作业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很多学习较好的学生也没能得到“优”。于是,我便在发本子的时候,对他提出了口头表扬,孩子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孙洪魁,小家伙还不好意思的埋下了头。
(2)逐渐转变坏习惯
由于坏习惯形成时间较久,因此在转变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在平时的作业中,对他要求稍微低一点,然后以后再依次地递增。在他仍不能按时做完作业时,不马上进行负面的评价,以免打击他的积极性。
四、实施过程的分析
1、扬长避短,促其转化
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不管原因何在,都需要老师多对之进行表扬和鼓励,使之能够明白学习的乐趣所在。孙洪魁并不是不能学习好,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种信念,一种好好学习的信念。要突显其学习能力较强的长处,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许中,克服做作业比较拖沓、懒散这个毛病。
2、正确评价学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因学生某方面的不足,就歧视学生,甚至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用用多把尺子”评价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爱。“爱能够融化一切坚冰!”
五、启发与体会
学困生并不等同于“废人”,他们形成学困的原因有许许多多,这需要我们更深层次地去探寻。但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他们都需要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成为他们的良师,更要成为他们的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