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考试试题 9、10章答案
《概论》第9、10章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D)A国务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D)
A 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B 思想保证的重要标志 C 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 D 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B)A 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性质决定的 C 党的路线决定的 D 党纲党章规定的 4.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B)
A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 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 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5.我国的政体(B)
A 人民民主专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A)A改善民生 B人才强国 C发展教育 D扩大就业 7.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 实现祖国统一
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翻两番,实现小康 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B)
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 人民当家作主 C 民主集中制 D 人民民主专政
9.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B)
A 法制建设有机统一起来 B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C 政治体制改革有机统一起来 D 社会稳定有机统一起来
10.邓小平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时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 1 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说明:(C)A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体现和保障 B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和政治基础 C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D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都是对人民专政的工具
1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A)A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B持国际普遍性原则 C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 D借助国际力量的干预 12.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
A 执政党 B 反对党 C 在野党 D 参政党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A)A思想道德建设 B科学建设 C教育事业 D文化建设 1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B)A坚持爱国主义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C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D坚持改革开放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6.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C)(2010年考研真题)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 B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
C发展公益性事业,建立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体系 D调动社会力量
17.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A)(2010年考研真题)
A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B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C立法公开、执法公开、司法公开
D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 18.我国的政党制度是(C)A共产党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制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政的两党制 19.民主主要是指(B)
A少数服从多数 B一种国家制度 C自由,个人解放 D一种组织原则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B)A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一致的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致的 D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致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特征有:(ABC)A 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进行友好合作的参政党 B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政治基础
C 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D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互为隶属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ABCD)(2010年考研真题)
A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B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C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3.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这一基本权利具体包括(BD)(2010年考研真题)
A自由权 B被选举权 C宗教信仰自由 D政治自由 4.思想道德建设(ABC)
A 是社会精神文明性质的集中体现 B 所要解决的是民族的精神支柱问题 C 所要解决的是民族的精神动力问题 D 是物质文明发展的智力支持问题 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ABC)
A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 D 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6.1955年,钱学森冲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回国时,他说:“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我认为道理很简单。--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再看看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盯住国内的贫穷,国外的封锁,经过多少个风风雨雨的春秋,让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丢弃呢?”钱学森发自肺腑的言语,对我们在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启示是(ABCD)(2010年考研真题)A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有祖国
B个人的理想要与国家的命运、民族命运相结合
C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D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高度统一
7.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BCD)(2010年考研真题)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维护祖国统一
C反对民族分裂
D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多民族共同繁荣
8.邓小平论述的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的三条标准是(ABC)
A 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B 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C 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D 看整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否提高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以下保证:(AB)。A 为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原则 B 为现代化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和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C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10.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和它一起“平等”的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ACD)(2010年考研真题)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既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
三、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1.我国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答案要点:此命题正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先进的民主制度,“三权分立”制度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二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均有所不同:性质不同;代议制机关组成人员的阶级基础不同;职权不同;选民关系不同;政党制度不同。我国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其原因还在于:(1)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相适应的基本政治制度。(2)三权分立框架内的权力制约,实质是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竞斗。
(3)三权分立在本质上是占社会少数的资产阶级所享有的民主形式。广大的人民群众在这种制度内的作用和影响是无足轻重的。
(4)三权分立制度的根本缺陷在于,一是影响国家权力的统一。二是三权之间的互相牵扯,4 往往导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发生。
(5)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方面,体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另一方面,又保证了人民意志的统一和国家权力的统一,保证了决策的效率。
四、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邓小平:《怎样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
材料2 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肆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3页
材料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人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299页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2)中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
(1)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我国的政治体制本身存在着弊端。主要有: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等;还包括新出现的“首长工程”、“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
第二,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第二,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需要。
第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主要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第二、从中国国情出发,且改革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进行。
第三、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
第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和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改革相配合。
第二篇:毛概考试试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三,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3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发展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4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纲领之一。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又一重要内容。
(3)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C)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1)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由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是共产主义思想。
(2)民族的:强调文化的民族形式,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3)科学的强调文化的科学内容,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对于古代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尊重中国的历史,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尊重历史的辨证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4)大众的:强调文化的大众方向。这种文化应该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5)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
5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必备客观条件:国民革命的影响。重要客观条件:继续向前的革命形势。
必备主观条件: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最主要主观条件: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他政策的正确。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2)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7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的调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四、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8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9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
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11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的战略?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 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第二,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第三,党的十三大按照邓小平的构想,在党的文件中将“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表达出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加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四,“三步走”战略的特点及意义。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在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是对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12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3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⑴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⑵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⑶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⑷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方向和道路。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从总体上来看仍比较落后、多层次。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16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四、依法治国是国际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7什么是文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168页(目测是重点)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表面,没有先进的文化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1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注意不是体系)
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鲜明肯定普世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9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第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第二,坚持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第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第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20什么是和平发展道路?
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身,同时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这一道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也要实行对外开放。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我们对内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对外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平与合作,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中国实行对内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同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的。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我国的中心任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平,中华文化历来强调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
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3亿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无疑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增添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因素。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今天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来强大了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始终是中国政府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P214(目测考点)★★★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这是人们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指明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2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正确方向。
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会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找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的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三篇:毛概考试试题及答案
6.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1)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
(2)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3)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4)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5)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观念形态上反映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对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总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持;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
道德素质,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准则,为改革和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能够引导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3.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和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2)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要的问题是必须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要保证决策正确,执行有力,必须建立和健全民主决策制度。(3)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把那些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人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
(4)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还要改革和完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约束机制。
(5)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
第四篇:《毛概》考试试题及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试题
-----
---
----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30=30分)-线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B)----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
---
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都是(B):---号-A、批判主观主义B、实事求是
--学--C、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D、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
---
3、毛泽东认为,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是认清(A)----A、中国的国情B、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C、谁是我们的敌人D、谁是我们的朋友
----
4、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B)封-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5、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B)
----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D.抗日战争时期 名--姓-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D)在中共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大主体、三大补充”----的设想
---密A 毛泽东B 刘少奇C 周恩来D 陈云
8、邓小平在党的哪次会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B)。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级--班-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A、发展B、改革C创新D、效益
----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A)。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C、新的中产阶级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封---------------名---姓-----------------------密----------:--级---班-----------
二、多项选择题(2×10=20分)
三、简答题(第1小题10分,共30分)
41、新时期应如何构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答: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尽快恢复“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岸对话和谈判,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
4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
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4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中国化?
答:这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
观需要和必然结果;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四、材料分析题(20分)分析所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44.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生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不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何种要求?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维系,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10分)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第一,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10分)
第五篇:毛概第10章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
A、马克思主义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要(B)
A、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外国文化中的有益成果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C、始终高举社会主义文化大旗,在文化观念上决不照抄照搬,在发展模式上决不简单模仿
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B)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可信 D.爱国主义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D)
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B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C树立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5.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C)
A.公益性文化B.普及文化知识C.体制机制创新D.传播先进文化
7.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B)
A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B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C科教兴国战略问题
D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
8.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A)
A为人民服务 B诚实守信C爱国主义 D团结互助
9.下列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B)
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
1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
A.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实现祖国统一
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实现全面小康
1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标志是(A)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以爱国主义为原则
C.以民族团结为核心D.以团结合作为最高理想
12.道德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反映社会制度性质的道德,二是反映人类共同性的道德,下列选项中属于前者的是(A)
A.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B.社会公德C.职业道德D.家庭美德
13.讲集体主义,就是不讲(D)
A.个人利益B.物质利益C.按劳分配D.个人主义
14.两个文明一起抓,关键是(C)
A.抓物质文明B.抓精神文明
C.两手都要硬D.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A)
A.思想道德建设B.科学建设C.教育事业D.文化建设
1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C)
A.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和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B.为全党工作大局服务和为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C.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服务
D.为政治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
17. 党的十五大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C)
A.重要内容 B.重要基础C.重要标志 D.重要范畴
18.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A)
A.发展教育和科学B.繁荣文学艺术
C.发展体育和卫生D.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
19.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文化工作者要努力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为此必须坚持(B)
A.把“扫黄打非”放在首位 B.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C.把“双百”方针放在首位 D.把文化产品多元化放在首位
20.邓小平在1986年曾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 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个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这段话强调了(C)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 B.腐败问题的严重性
C.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必要性 D.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性
21.“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A)
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22.我党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一种科学命题首次正式提出的时间是(D)
A.1949年B.1956年C.1976年D.1979年
23.两个文明建设各自的逻辑定位可以概括为(C)
A.平均用力B.一手硬,一手软
C.中心和围绕D.两个中心
24.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国家统一
C.加强民族团结D.增强人民凝聚力
25.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是(D)
A、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繁荣文学和艺术
B.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使中国文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C.洋为中用,古为今后
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6.精神文明(C)
A.与文明是同一概念
B.是教育、科学、文化等事业的总和
C.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包括思想建设成果和文化建设成果
D.与物质文明相互对立
27.社会公德是(B)
A.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B.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C.协调阶级关系的基本准则D.维护社会秩序的永恒法则
28.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宗旨是(D)
A.爱岗敬业、诚实守信B.办事公道、服务群众
C.爱岗敬业、奉献社会D.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2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榜样是(C)
A.共产党员B.领导干部C.先进人物D.精神文明工作者
30. 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是(B)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二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ABCD)
A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B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C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两个文明抓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因为(ABCD)
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反作用
B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C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D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精神文明又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CD)
A培育“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 B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表现在 (ABCD)
A.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B.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C.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D.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
6.邓小平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曾提出过一系列“两手抓” 的论断,包括(ABCD)
A.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B.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C.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D.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ABCD)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B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C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8.我们现在不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个口号,是因为(BC)
A.文艺可以脱离政治B.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
C.它容易导致对文艺横加干涉D.它不利于安定团结
9.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ABCD)
A.以发展为主题
B.以改革为动力
C.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D.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11. 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包括(ABCD)
A.爱国主义B.团结统一C.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
12.新时期的时代精神包括(ABCD)
A.改革创新B.与时俱进C.开拓进取D.求真务实
13. “八荣八耻”中包括(ACDB)
A.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B.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C.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D.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1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ABC)
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B.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
C.规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D.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部内涵
15. “四有”公民的“四有”是指(ABCD)
A.有理想B.有纪律C.有文化D.有道德
16.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ABCD)
A.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B.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C.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D.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1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新型精神文明,其特点有(ABCD)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批判地继承了以往人类精神文明的全部优秀成果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够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18.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ABCD)
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B.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C.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D.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19.文艺工作坚持“双百”方针,就是要(ACD)
A.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B.提倡多元化
C.提倡健康说理的批评和反批评D.提倡多样化
20.在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ACDB)
A.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
B.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与和谐心态
C、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
D.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与和谐人际关系
三、判断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错误)
2、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正确)
3、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正确)
4、2000年,江泽民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错误)
5、毛泽东十分重视文化的作用,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思想。(正确)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正确)
7、“四有”的基础是有理想。
(错误)
8、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错误)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
(正确)
10、新时期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开拓进取。
(错误)
11、“八荣八耻”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正确)
12、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正确)
13、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正确)
14、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正确)
15、经营性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错误)
16、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参与。
(正确)
17、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正确)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正确)
19、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
20、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