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
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30=30分)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A、实事求是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B
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
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都是(B)
A、批判主观主义B、实事求是
C、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D、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
3、毛泽东认为,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是认清(A)
A、中国的国情B、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C、谁是我们的敌人D、谁是我们的朋友
4、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B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5、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B
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D.抗日战争时期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D)在中共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大主
体、三大补充”的设想
A 毛泽东B 刘少奇C 周恩来D 陈云
8、邓小平在党的哪次会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B)。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A、发展B、改革C创新D、效益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A)。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11、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C)。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针的决议》
C、党的十三大报告D、党的十四大报告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A、以人为本B、统筹兼顾C、全面协调可持续D、又好又快发展---
14、我国最近决定推进(B)开发开放----A、上海浦东新区B、天津滨海新区C、海南D、长江三角洲--线
1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A)---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B、不断扩大对外开放)---C、继续深化改革D、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6、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C)-:---A、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 号学()----B、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A)的轨道上来---
--
A、科教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B、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C、科研与教育相结合D、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素质
3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ABD)
A、党在新时期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B、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4、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标志是(D)
A、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广大内地的开放
B、从吸引外资到广泛的国际合作C、积极参与经济 D、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5、建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性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C)。
A、800美元 B、1000美元C、3000美元D、9000美元
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C 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27、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学者杨力宇时,阐述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B)
A、九条方针 B、六点构想 C、八项主张D、三个立场
2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城乡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9、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B)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中产阶级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30、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C)奋斗目标
A .四个现代化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小康社会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该题不得分。2×6=10分)
C、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D、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首先的人权是(BC)A、公民权B、生存权C、发展权D、政治权
33、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ABCD)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C、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D、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4、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是(ABC)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党的建设
3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AB)。A、什么是社会主义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 D、怎样建设党
36、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BCD)A、体现时代性B、保持先进性C、把握规律性D、富有创造性
37、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BCD)A.土地革命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CD)
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
39、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ABC)A、立党之本B、执政之基C、力量之源D、强国之路
40、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ABCD A、学有所教B、劳有所得
C、病有所医D、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三、简答题(第1小题10分,共30分)
41、新时期应如何构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4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4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中国化? 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20分)分析所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44.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
4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中国化?
答:这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生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不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何种要求?(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三、简答题(第1小题10分,共30分)
41、新时期应如何构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答: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尽快恢复“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岸对话和谈判,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
4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需要和必然结果;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2四、材料分析题(20分)分析所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44、(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
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维系,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
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10分)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第一,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10分)
第二篇:毛概考试试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三,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3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发展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4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纲领之一。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又一重要内容。
(3)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C)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1)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由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是共产主义思想。
(2)民族的:强调文化的民族形式,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3)科学的强调文化的科学内容,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对于古代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尊重中国的历史,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尊重历史的辨证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4)大众的:强调文化的大众方向。这种文化应该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5)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
5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必备客观条件:国民革命的影响。重要客观条件:继续向前的革命形势。
必备主观条件: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最主要主观条件: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他政策的正确。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2)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7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的调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四、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8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9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
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11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的战略?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 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第二,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第三,党的十三大按照邓小平的构想,在党的文件中将“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表达出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加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四,“三步走”战略的特点及意义。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在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是对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12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3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⑴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⑵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⑶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⑷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方向和道路。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从总体上来看仍比较落后、多层次。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16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四、依法治国是国际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7什么是文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168页(目测是重点)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表面,没有先进的文化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1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注意不是体系)
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鲜明肯定普世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9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第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第二,坚持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第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第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20什么是和平发展道路?
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身,同时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这一道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也要实行对外开放。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我们对内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对外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平与合作,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中国实行对内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同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的。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我国的中心任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平,中华文化历来强调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
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3亿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无疑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增添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因素。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今天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来强大了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始终是中国政府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P214(目测考点)★★★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这是人们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指明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2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正确方向。
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会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找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的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三篇:毛概考试试题及答案
6.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1)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
(2)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3)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4)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5)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观念形态上反映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对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总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持;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
道德素质,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准则,为改革和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能够引导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3.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和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2)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要的问题是必须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要保证决策正确,执行有力,必须建立和健全民主决策制度。(3)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把那些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人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
(4)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还要改革和完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约束机制。
(5)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
第四篇:《毛概》考试试题及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试题
-----
---
----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30=30分)-线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B)----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
---
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都是(B):---号-A、批判主观主义B、实事求是
--学--C、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D、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
---
3、毛泽东认为,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是认清(A)----A、中国的国情B、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C、谁是我们的敌人D、谁是我们的朋友
----
4、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B)封-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5、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B)
----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D.抗日战争时期 名--姓-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D)在中共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大主体、三大补充”----的设想
---密A 毛泽东B 刘少奇C 周恩来D 陈云
8、邓小平在党的哪次会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B)。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级--班-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A、发展B、改革C创新D、效益
----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A)。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C、新的中产阶级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封---------------名---姓-----------------------密----------:--级---班-----------
二、多项选择题(2×10=20分)
三、简答题(第1小题10分,共30分)
41、新时期应如何构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答: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尽快恢复“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岸对话和谈判,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
4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
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4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中国化?
答:这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
观需要和必然结果;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四、材料分析题(20分)分析所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44.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生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不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何种要求?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维系,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10分)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第一,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10分)
第五篇:毛概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最早在哪篇文章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A.《井冈山的斗争》 B.《论新阶段》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B 参见教材2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是()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答案:B 参见教材7页。
3.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主题,构成完整科学体系 A.中国革命和建设 B.中国革命 C.农民斗争 D.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A参见教材9页。
4.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新民主主义总路线 D.军事战略理论
答案:B 参见教材10页。
5.毛泽东规定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A.打仗 B.做群众工作 C.生产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案:D 参见教材7页。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A.战争与革命 B.改革开放 C.和平与发展 D.现代化建设
答案:C 参见教材16页。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答案:B 参见教材29页。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D参见教材16页。
9.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梦
答案:B 参见教材18页。
10.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A.科学发展观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D 参见教材22页。
11.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概念是在()A.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A 参见教材24页。12.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A.十一届二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三届三中全会 答案:B 参见教材26页。
13.旗帜鲜明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的文章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答案:A 参见教材26页。
14.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答案:C 参见教材28页。
15.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首次作出概括是在()。A.1978年 B.1982年 C.1980年 D.1989年 答案:C 参见教材26页。
16.党的十六大将()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答案:B 参见教材17页。
17.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出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A.《整顿党的作风》 B.《反对党八股》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论十大关系》 答案:C 参见教材25页。
18.邓小平理论在哪次党代会上被写入党章()。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答案:A 参见教材17页。
19.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 B.六届六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党的七大
答案:C 参见教材2页。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A 参见教材17页。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是,党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别明确了()。A.最终的奋斗目标 B.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 答案:ABCD参见教材1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答案:ABCD参见教材2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客观必然性是()。A.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 D.同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需要 答案:AB参见教材3页。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具有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
A.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 B.同中国的优秀历史结合 C.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D.同中国的优秀文化结合 答案:ABD参见教材4页。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联系群众
答案:ABC参见教材13页。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重回答和思考的主要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答案:BCD参见教材18页。
7.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这个“承”与“进”体现在()。A.新思想 B.新视野 C.新论断 D.新观点
答案:ACD参见教材6页。8.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历史性贡献 答案:ABC参见教材7页。9.对毛泽东的科学评价关系到()。A.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 B.关系到党的团结 C.关系到国家的安定
D.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 答案:ABCD参见教材15页。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A.共产党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改革开放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答案:ABD参见教材22页。第二章 新民民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经济文化落后 C.人民贫穷 D.受帝国主义侵略 答案:A 参见教材34页。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D.中共二大
答案:A 参见教材35页。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答案:C 参见教材41页。4.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A.革命领导权问题 B.分清敌友问题 C.农民问题 D.土地问题
答案:A 参见教材41页。
5.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纲领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中共三大
答案:C 参见教材36页。
6.哪次()党的会议上只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思想,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A.中共三大 B.中共四大 C.中共五大 D.中共六大
答案:A 参见教材36页。
7.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资产阶级
答案:B 参见教材40页。
8.下列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是()。A.工人、农民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B 参见教材39页。9.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反对封建主义 C.农民问题 D.民族独立
答案:C 参见教材40页。
10.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哪个阶级是带有两面性的阶级()。A.大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地主阶级
答案:B 参见教材40页。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A 参见教材40页。
12.毛泽东提出三大法宝的文章是()。A.《新民主主义论》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实践论》
答案:B 参见教材49页。
13.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A.党的领导 B.独立自主 C.团结进步 D.民主自由
答案:B 参见教材50页。
1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A.议会斗争 B.经济斗争 C.武装斗争 D.罢工斗争
答案:C 参见教材51页。
15.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是在那篇文章()。A.《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的讲话》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共产党人发刊词》 答案:B 参见教材38页。
16.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建设始终放在首位。A.政治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思想建设
答案:D 参见教材52页。
17.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A.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B.帝国主义 C.大资产阶级 D.封建主义
答案:A 参见教材39页。18.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A.无产阶级专政 B.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C.人民民主专政 D.资产阶级专政
答案:B 参见教材44页。19.无产阶级实现中国革命领导权的关键是()。A.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 B.必须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C.必须对同盟者进行教育 D.必须对敌人进行坚决斗争 答案:A 参见教材42页。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答案:AC 参见教材34页。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B.人民大众的革命
C.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D.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 答案:ABC 参见教材38页。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A.统一战线 B.密切联系群众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答案:ACD 参见教材49页。
4.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A.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 B.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 C.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 D.文化上消灭封建文化 答案:ABC 参见教材38页。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ABCD参见教材39页。6.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A.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B.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无产阶级专政 D.三权分立
答案:AB 参见教材44页。
7.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保护民族工商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ABC 参见教材44页。
8.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
A.民族的文化
B.科学的文化
C.大众的文化
D.民主的文化
答案:ABC 参见教材46页。
9.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是()。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农村根据地建设
D.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ABC 参见教材48页。
10.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C.自我批评的作风
D.艰苦奋斗的作风
答案:ABC 参见教材52页。
11.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下,需要保护和发展的资本主义是()。
A.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
B.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
C.与封建主义联系较少的资本主义
D.与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的资本主义
答案:AB 参见教材46页。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A.独立的社会形态
B.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C.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D.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答案:B 参见教材56页。
2.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
A.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落后的社会市场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D.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3.在()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由
D.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D 参见教材59页。
5.我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鼓励 支持 扶持
C.利用 限制 改造
D.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
答案:A 参见教材63页。
6.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几个步骤()
A.一个步骤
B.两个步骤
C.三个步骤
D.四个步骤
答案:C 参见教材63页。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
A.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B.公私合营
C.四马分肥
D.定息
答案:B 参见教材65页。
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步是要建立()。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答案:C 参见教材63页。
9.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哪一年()。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0年
答案:C 参见教材58页。
1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参见教材69页。
11.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A.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轻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C.以工业为主导带动农业合作化
D.把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答案:B 参见教材66页。
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公私合营
B.和平赎买
C.生活上给出路
D.剥夺生产资料
答案:B 参见教材63页。
13.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根本目的是()
A.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阶级,铲除剥削制度
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D.社会主义思想在上层建筑领域占领阵地
答案:A 参见教材66页。
1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的因素是()。
A.个体经济
B.手工业经济
C.社会主义因素
D.非社会主义因素
答案:C 参见教材57页。
15.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体系。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封建主义
D.共产主义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16.新中国建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
A.国家投资
B.没收的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C.没收的官僚资本
D.赎买的民族资本
答案:C 参见教材45页。
17.资本主义工商业、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对他们进行改造,都具有()性质。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共产主义革命
D.旧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B 参见教材67页。
18.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是()。
A.资本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性质
C.共产主义性质
D.半社会主义性质
答案:B 参见教材56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哪年颁布的()。
A.1956年
B.1954年
C.1953年
D.1955年
答案:B 参见教材70页。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哪些步骤()。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高级形式的合作社
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D.全行业公私合营
答案:ACD 参见教材66页。
2.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表现在()。
A.剥削工人
B.革命性
C.妥协性
D.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答案:AD 参见教材64页。
3.我国对三大改造都采取了()方式。
A.区别对象
B.利用限制
C.积极引导
D.逐步过渡
答案:ACD 参见教材67页。
4.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四马分肥”是指()。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方红利
答案:ABCD 参见教材65页。
5.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的斗争主要表现为()。
A.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
B.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
C.繁荣经济与落后生产方式的斗争
D.敌我矛盾斗争
答案:AB 参见教材57页。
6.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结构中,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ACD 参见教材56页。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
A.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C.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D.采取自愿互助合作的途径
答案:ABC 参见教材63-66页。
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阶段有()。
A.土地改革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互助组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BCD 参见教材62页。
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简称为“一化三改”,“一化三改”的内容有()。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
答案:ABCD 参见教材58页。
1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有()。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其他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ABCD 参见教材56页。
11.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其积极性主要表现在()。
A.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B.社会主义经济的积极性
C.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D.资本主义经济的积极性
答案:AC 参见教材62页。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选题
1.1956年,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报告,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A.《论新阶段》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C 参见教材75页
2.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A 参见教材77页
3.毛泽东指出:“我们历来就主张,在人民民主专政下面,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
A.镇压和抵抗
B.专政和民主
C.讨论和协商
D.批评和团结
答案:B 参见教材79—80页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陈云
答案:D 参见教材83页
5.首次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的报告是()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党》
D.《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A 参见教材75—76页
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里。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B 参见教材77—81页
7.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A.刘少奇
B.周恩来
C.毛泽东
D.邓小平
答案:C 参见教材81—82页
8.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答案:A 参见教材82页
9.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答案:A 参见教材84页
10.在()会议上,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来,要求各级党委要抓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学新本领。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B 参见教材78页
11.()提出了“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等观点。
A.邓小平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毛泽东
答案:D 参见教材80页
12.《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是()
A.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B.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C.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答案:D 参见教材76页
13.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提出的。
A.第七届二中全会
B.第八次代表大会
C.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答案:B 参见教材83页
14.毛泽东指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是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A.专政的方法
B.镇压的方法
C.民主的方法
D.协调的方法
答案:C 参见教材77—81页
15.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于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团结——批评——团结”
答案:D 参见教材77—81页
1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得益。
A.“团结——批评——团结”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答案:C 参见教材77—81页
1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于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
A.”团结——批评——团结“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答案:C 参见教材77—81页
18.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A.坚持民主,充分协商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
答案:D 参见教材77—81页
19.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的方针。
A.团结——批评——团结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答案:D 参见教材77—81页
20.()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
A.陈云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毛泽东
答案:D 参见教材83页
二、多选题
1.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所取得的两个重要思想成果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十大关系》
C.《论联合政府》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BD 参见教材77—81页
2.毛泽东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应遵循的原则和方针有()等等。
A.“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B.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C.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答案:ABCD 参见教材77—81页
3.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着眼点在于()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D.以阶级斗争为纲
答案:ABC 参见教材75—81页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毛泽东提出的走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包括()
A.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B.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
C.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
D.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答案:ABCD 参见教材81—82页
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毛泽东提出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包括()。
A.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B.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C.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 D.稳定、改革和发展三结合 答案:ABC 参见教材83页
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关于科学和教育,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如下观点()。
A.“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B.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
C.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ABC 参见教材77—81页
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两个前提是()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马克思主义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AD 参见教材77—81页
8.毛泽东论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AC 参见教材77—81页
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BD 参见教材77—81页
10.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
A.人民内部矛盾
B.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敌我矛盾
D.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AC 参见教材77—81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单选题
1.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落后
B.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D.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备,还很落后
答案:B 参见教材92页
2.()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A.周恩来
B.刘少奇
C.邓小平
D.毛泽东
答案:C 参见教材95页
3.认清国情,对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十分重要的,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刘少奇
答案:B 参见教材92页
4.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到全局高度加以系统论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会议。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D.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答案:D 参见教材95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是()
A.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C.泛指第三世界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D.特指我国发展生产力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答案:B 参见教材97页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改革开放理论
D.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
答案:B 参见教材99页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
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答案:A 参见教材99页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B 参见教材101—103页
9.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规范表述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五大
答案:B 参见教材101—103页
10.()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
A.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邓小平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邓小平在十二大上
D.邓小平在十三大上
答案:C 参见教材104页
11.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
A.政治建设这一中心
B.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C.文化建设这一中心
D.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中心
答案:B 参见教材106页
1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提出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十二大上
D.十三大上
答案:D 参见教材101—103页
13.()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达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答案:C 参见教材96页
14.()强调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答案:D 参见教材96页
15.()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答案:D 参见教材96页
16.()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答案:C 参见教材96页
17.()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答案:C 参见教材96页
18()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答案:D 参见教材101—103页
19.()以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完备清晰起来,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纲领、政治建设纲领、文化建设纲领、社会建设纲领和生态文明建设纲领。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答案:D 参见教材107—109页
二、多选题
1.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A.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一是我国社会的生产力还很落后
C.一是我国社会的生产关系还很落后
D.一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答案:AD 参见教材96页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可能呈现的状态是()
A.已经不存在了
B.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C.在某种条件下有可能激化
D.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主要矛盾
答案:BCD 参见教材96页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有其特定的历史内容,这些内容包含()
A.“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B.“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
C.生产力水平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
D.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落后 答案:ABCD 参见教材101—103页
4.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具体内容包括()A.坚持改革创新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答案:BCD 参见教材104——107页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A.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在了的分配制度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
答案:ABCD 参见教材107—109页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要()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答案:ABCD 参见教材107—109页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C.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D.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答案:ABCD 参见教材107—109页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A.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C.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 D.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答案:ABCD 参见教材107—109页
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强调指出“两个没有变”,即()A.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落后的现状没有变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D.我国经济文化还很落后的现状没有变 答案:AC 参见教材96页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指出“三个没有变”,即()A.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落后的现状没有变 B.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D.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答案:BCD 参见教材96页
11.党的十三大之所以能够把初级阶段问题提到全局高度加以系统论述,有两个基本原因()
A.一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在改革开放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B.一是因为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点的认识
C.一是因为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还面临着种种思想观念上和制度上的种种桎梏
D.一是因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落后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答案:AB 参见教材95页
1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A.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B.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C.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D.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答案:ABCD 参见教材104—107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单选题
1.()这一重大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实现什么样的改革,怎样改革 答案:B 参见教材111页
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A.1978 B.1981 C.1992 D.1997
答案:C 参见教材111—114页
3.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答案:D 参见教材116页
4.()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A.习近平B.胡锦涛 C.江泽民 D.邓小平
答案:D 参见教材113页
5.()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D.习近平
答案:C 参见教材116—117页 6.党的十八大强调,()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A.改革开放 B.科技创新 C.文化创新 D.战略创新
答案:B 参见教材118页 7.()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A.稳定 B.改革 C.发展 D.创新
答案:C 参见教材119—120页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坚持科学发展 D.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答案:B 参见教材115—116页
9.()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答案:A 参见教材120—121页
10.()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守着 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党最初提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答案:A 参见教材120—121页
11.()从我国总体上实现的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的实际出发,提出大体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答案:B 参见教材120—121页
12.()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答案:D 参见教材120—122页
13.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它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A.自治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答案:B 参见教材122—125页
14.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小康”及“小康社会”系列概念的是()A.邓小平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答案:A 参见教材120—121页
15.()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A.习近平B.胡锦涛 C.江泽民 D.邓小平
答案:D 参见教材111—114页
16.邓小平曾经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它体现社会主义本质。A.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B.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共同富裕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答案:C 参见教材111—114页
1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邓小平提出了()的著名论断。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科学发展观
D.发展就是不断改革创新 答案:B 参见教材119—120页
1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江泽民提出了()的观点。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科学发展观
D.发展就是不断改革创新 答案:B 参见教材119—120页 1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A.邓小平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答案:A 参见教材119—120页
2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胡锦涛提出了()。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科学发展观
D.发展就是不断改革创新 答案:C 参见教材119—120页
二、多选题
1.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一是发展生产力 B.一是建立起公有制 C.一是不断深化改革 D.一是共同致富
答案:AD 参见教材122—125页
2.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答案:ACD 参见教材111—114页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科学涵义体现在()A.突出强调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B.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C.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D.社会主义财富属于全体人民 答案:ABC 参见教材111—114页
4.为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党中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又实施了()A.科教兴国战略 B.可持续发展战略 C.文化发展战略 D.人才强国战略
答案:AD 参见教材116—118页
5.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主要体现在()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C.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D.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