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论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论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论文摘要
语文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和民族素质教育的基石,同时也是每一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只有通过持续地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人格魅力、科研意识、情感艺术、风格特色等专业素养,才能出色完成所担负的语文教育使命。
关键词: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语文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因而语文教育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国家基础教育的基石,也是民族素质教育的基石,同时还是每一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育的成效,关键在于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师,其工作成果无疑贯穿于学生的一生,并在家庭、学校、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反映。正因如此,语文教师是一个特别需要学习的职业,要通过持续地学习,有意识地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人格魅力、科研意识、情感艺术、风格特色等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出色完成肩负的教育使命。
一、通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来提升专业素养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以及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科学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确立正确、科学、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起点。语文教师只有用新的教学理念诠释新课程,才不会阉割课程改革的灵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深刻把握语文教育的实质,确立明确的专业理想,并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终身学习中提升自我。
诚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没有知识的补充和积累,就会落后于时代。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终身学习的任务。“从现代教师论的发展看,当今国际教育界的共同认识是:其一,强调教师同医师、律师一样,也是一种专门职业,一种必须经过严格的、持续不断的专业训练而获得专门知识和专门技术的、他者无可替代的职业。其二,强调教师就职前的教育与就职后进修的连贯性。尤其强调在职进修比就职前教育更为
重要。其三,强调大学阶段的教育不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完成教育,而是旨在为日后的在职进修,提供的基础教育。”[1] 当今社会的发展,新知识、新理念、新理论层出不穷,教师几乎天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教师角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转向研究探求型,由道德的灌输者变为人格完善者和心理保健者,由对学生的塑造者转向引导者,由教育教学工艺的操作者变为教育科学成果的创作者和开发者。因而,作为新一代教师,肩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是:民族素质的奠基者,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民主法制建设的促进者,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能,从而完全胜任这样一个全新的角色。
二、通过不断增强科研意识来发展专业素养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理由很明显,从宏观上说,它可以使教师原有的旧观念、旧方法、旧技术得到更新,进而使教师开阔视野,激发思路,增长见识,提高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首先,对语文教材的研究是语文教师教学科研的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语文教师轻视对教材的研究,认为这方面的文章无异于写一般的教案。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好的教材方面的研究文章,应该是源于对教材准确无误地把握和理解,就其精彩内容、精深思想、高超的写作技巧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其中不仅表现出作者对教材的感悟能力和知识结构,更渗透了作者处理教材的知识水平和创造能力。其中内容往往涉及文学、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文艺理论、伦理学甚至自然科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可以说,写作教材研究方面的文章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进行科研的重要基础。没有这个过硬的研究教材的基本功,就不能成为一个研究性的语文教师。
其次,对语文教学思想和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是语文教师进行科研的起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提升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走向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道路,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 再次,对语文教学进行专题研究是研究性教师取得成绩的关键。语文教师必须始终不渝地投身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对语文教学的研究,包括教育思想、语文教学思想、语文教材建设、语文课程设置、教材教法、作文教学、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内容。没有对这些方面厚实的基础研究,很难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个基础上再作一些专题性研究,是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应该说,基础研究和专题性研究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三、通过不断强化人格力度来提高专业素养
教师在认知方面的能力,主要决定着他能否有效地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而教师的人格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促进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强化语文教师的人格力度就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内外对于好教师的个性修养,都做过很多的研究和统计分析。譬如,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等人通过调查,认为优秀教师的性格特点是:在事业上有强烈的成就欲,希望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坚信自己工作的收获和价值;非常热爱教育事业;非常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对学生满怀一片爱心;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同时又能够虚心求教,精益求精;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能沉着果断地妥善处理教育教学中的意外情况;能自始自终地认真执行已经指定的教育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有独立见解,不会轻易受别人的暗示而改变自己的观点,且具有自我调节、应付挫折的能力,注意从知识、兴趣和个性方面不断提高自己。
完善教师人格修养的主渠道是教育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养成理解别人,与别人和谐相处,且能够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良好心理品质。要理解别人,就需要有豁达的心胸。这就要求能够不报任何偏见地容纳同行与自己不同的见解、思想和情绪,以及价值观念;能够关切身体、智力、社交和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的学生;能够敏锐地观察、深刻地理解和积极地同情学生的需要、情绪反映、情感冲突和各种困难。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就需要待人以诚,不以个人的权威和职业地位对待学生,同时也不伪饰自己的弱点。了解自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要了解自己的优点、长处与短处、缺点,要充分注意扬长避短;要不断地增强自信,积极进取,体验成功。应该指出的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的人格修养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提高修养的更为广阔的天地。因为,语文教师的职业范围内有更多机会和先贤大师对话,语言直接将其引领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去,文学又给其打开了一个具有心理时空的情绪化的艺术世界。在这样一些独特的领域中遨游,语文教师就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就会有更多机会获得来自古今中外的丰厚的精神营养,用以完善自己的人格。
总之,在当今教育现代化、教育民主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终身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背景下,对现代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人格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崇高的献身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真诚的民主意识、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严格的依法执教意识。事实上,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教育自己,教师在不断付出爱的过程中也不断得到爱的回报。“最有成效的教师是那些不仅增长了他所教学科的知识的人,也是增长了对课堂内外的生活了解的人,对于有些教师来说,课堂是一个车辙,年复一年地腐蚀越来越深;但对另外一些教师来说,课堂是一个迷人的生活实验室,在其中他们对所教的学科、他们的儿童和他们如何
学习,以及关于他们自己,无论是作为教师和个人,都增长了更多的理解能力。”
四、通过不断培养情感艺术来强化专业素养
“文以载情”,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包含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师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欣赏,与作品相沟通,深刻地理解作家的情感。要达到学生与文本情路的通畅,教师要能投入和驾驭自己的情感,用充满美感和激情的信息流,导引学生情感的迸发。这样的学习就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进行心灵的接触。情感淡漠的语文教师是不完全称职的教师。
对于语文教师情感艺术的培养,一般来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即热爱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看成神圣的职责。有了这种爱,自然就有钻研业务的热情、探索教学方法的热情,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教师的热情必然感染学生,从而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情感交流必然顺畅。其次,教师要锻炼自己过硬的“说、读”能力。语文教师必须有好的口才,能说会道。而能够做到“口若悬河”的前提则是知识渊博、思维敏捷,用词准确,幽默风趣。语文教师要擅长朗读和抒情,读的功夫不过关,情感就不能充分释放,学生又怎么能受到感动,情感交流的渠道自然受阻。从一定程度上说,语文教师情感艺术发挥的水平是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通过不断打造风格特色来加强专业素养
教师的风格品牌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艰苦打造的过程。打造风格品牌,就是有目标的追求、有步骤的实践、有标准的锤炼、有规范的量度,这些就是风格品牌形成的要素。
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乃至品牌,教师要对自己既往的教学经历、发展水平、教学方式、认知特点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积累和提炼自己的教学特点,注意典型事例的积累,如对教材的新认识、启发学生的新手段、教学环节的新链接。然后,按照自己理想的风格形态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和比对,进而进行有辨别力的调整,这样的教学活动就变成了一种有目标的追求。
形成风格的重要步骤是进行理论概括,要通过经常性的概括使经验的操作逐步上升为理论的阐说,也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把它分类、归纳,总结出自己独特的东西,从而使自己的实践活动变得系统化、理论化。这样,自己的教学活动自然就有了风格的影子,经过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乃至品牌。
在形成风格品牌的过程中,对教师创新潜质的挖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师的劳动天然地带有创造性,一个教师完全有可能,也完全应该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中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法。事实上,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研究成果,已经说明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创造新知识的人。树立创新意识,要敢字当头,敢想、敢说、敢试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呼吁广大教师,为了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语文教师应该向轻车熟路告别,踏上新的征途。这种“告别”就是创新。语文教育改革的今天和明天,需要更多的教师具有接受新观念的敏感性和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努力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力,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这是素质教育赋予语文教师的历史重任。当然,光有敢字还是不行的,还要善于学习、巧于实践。一位哲人说:“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语文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不注意补充新知,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当今社会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各学科的横向交叉、渗透和融合日益明显,这必然反映到语文教学内容上来。语文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要不停地把时代新信息反馈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因此,教师的充电就不仅为教学提供原材料,而且能够启发教师创造的灵感,使课堂教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当前全球掀起的“学习革命”,给我们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用生命学习”、“每时每刻都处于学习状态”、“学习空间无限拓展了”,这些新颖的学习理论对肩负工具学科教学的语文教师具有特别的意义。当前进行的继续教育,正是让广大教师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充实自我的一个好形式。语文教师更应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做到闻道在先,术业精湛。“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作为语文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创造性学习,才能拥有高品质的文化素质,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才能与现代教育接轨,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掌握开启创造之门的钥匙。
总之,语文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复杂而繁重的创造性劳动。学生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建立,都离不开语文教师的辛勤培育。从事这样一种艰巨的工作,若不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是难以胜任的。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2] 刘杰.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美)林格伦著、章志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第二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论文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论文,欢迎阅读。
语文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和民族素质教育的基石,同时也是每一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只有通过持续地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人格魅力、科研意识、情感艺术、风格特色等专业素养,才能出色完成所担负的语文教育使命。
关键词: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语文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因而语文教育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国家基础教育的基石,也是民族素质教育的基石,同时还是每一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育的成效,关键在于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师,其工作成果无疑贯穿于学生的一生,并在家庭、学校、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反映。正因如此,语文教师是一个特别需要学习的职业,要通过持续地学习,有意识地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人格魅力、科研意识、情感艺术、风格特色等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出色完成肩负的教育使命。
一、通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来提升专业素养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以及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科学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确立正确、科学、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起点。语文教师只有用新的教学理念诠释新课程,才不会yan割课程改革的灵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深刻把握语文教育的实质,确立明确的专业理想,并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终身学习中提升自我。
诚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没有知识的补充和积累,就会落后于时代。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终身学习的任务。“从现代教师论的发展看,当今国际教育界的共同认识是:其一,强调教师同医师、律师一样,也是一种专门职业,一种必须经过严格的、持续不断的专业训练而获得专门知识和专门技术的、他者无可替代的职业。其二,强调教师就职前的教育与就职后进修的连贯性。尤其强调在职进修比就职前教育更为
重要。其三,强调大学阶段的教育不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完成教育,而是旨在为日后的在职进修,提供的基础教育。”[1] 当今社会的发展,新知识、新理念、新理论层出不穷,教师几乎天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教师角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转向研究探求型,由道德的灌输者变为人格完善者和心理保健者,由对学生的塑造者转向引导者,由教育教学工艺的操作者变为教育科学成果的创作者和开发者。因而,作为新一代教师,肩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是:民族素质的奠基者,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民主法制建设的促进者,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能,从而完全胜任这样一个全新的角色。
二、通过不断增强科研意识来发展专业素养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理由很明显,从宏观上说,它可以使教师原有的旧观念、旧方法、旧技术得到更新,进而使教师开阔视野,激发思路,增长见识,提高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首先,对语文教材的研究是语文教师教学科研的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语文教师轻视对教材的研究,认为这方面的文章无异于写一般的教案。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好的教材方面的研究文章,应该是源于对教材准确无误地把握和理解,就其精彩内容、精深思想、高超的写作技巧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其中不仅表现出作者对教材的感悟能力和知识结构,更渗透了作者处理教材的知识水平和创造能力。其中内容往往涉及文学、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文艺理论、伦理学甚至自然科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可以说,写作教材研究方面的文章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进行科研的重要基础。没有这个过硬的研究教材的基本功,就不能成为一个研究性的语文教师。
其次,对语文教学思想和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是语文教师进行科研的起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提升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走向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道路,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再次,对语文教学进行专题研究是研究性教师取得成绩的关键。语文教师必须始终不渝地投身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对语文教学的研究,包括教育思想、语文教学思想、语文教材建设、语文课程设置、教材教法、作文教学、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内容。没有对这些方面厚实的基础研究,很难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个基础上再作一些专题性研究,是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应该说,基础研究和专题性研究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三、通过不断强化人格力度来提高专业素养
教师在认知方面的能力,主要决定着他能否有效地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而教师的人格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促进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强化语文教师的人格力度就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内外对于好教师的个性修养,都做过很多的研究和统计分析。譬如,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等人通过调查,认为优秀教师的性格特点是:在事业上有强烈的成就欲,希望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坚信自己工作的收获和价值;非常热爱教育事业;非常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对学生满怀一片爱心;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同时又能够虚心求教,精益求精;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能沉着果断地妥善处理教育教学中的意外情况;能自始自终地认真执行已经指定的教育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有独立见解,不会轻易受别人的暗示而改变自己的观点,且具有自我调节、应付挫折的能力,注意从知识、兴趣和个性方面不断提高自己。
完善教师人格修养的主渠道是教育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养成理解别人,与别人和谐相处,且能够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良好心理品质。要理解别人,就需要有豁达的心胸。这就要求能够不报任何偏见地容纳同行与自己不同的见解、思想和情绪,以及价值观念;能够关切身体、智力、社交和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的学生;能够敏锐地观察、深刻地理解和积极地同情学生的需要、情绪反映、情感冲突和各种困难。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就需要待人以诚,不以个人的权威和职业地位对待学生,同时也不伪饰自己的弱点。了解自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要了解自己的优点、长处与短处、缺点,要充分注意扬长避短;要不断地增强自信,积极进取,体验成功。应该指出的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的人格修养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提高修养的更为广阔的天地。因为,语文教师的职业范围内有更多机会和先贤大师对话,语言直接将其引领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去,文学又给其打开了一个具有心理时空的情绪化的艺术世界。在这样一些独特的领域中遨游,语文教师就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就会有更多机会获得来自古今中外的丰厚的精神营养,用以完善自己的人格。
总之,在当今教育现代化、教育民主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终身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背景下,对现代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人格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崇高的献身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真诚的民主意识、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严格的依法执教意识。事实上,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教育自己,教师在不断付出爱的过程中也不断得到爱的回报。“最有成效的教师是那些不仅增长了他所教学科的知识的人,也是增长了对课堂内外的生活了解的人,对于有些教师来说,课堂是一个车辙,年复一年地腐蚀越来越深;但对另外一些教师来说,课堂是一个迷人的生活实验室,在其中他们对所教的学科、他们的儿童和他们如何
学习,以及关于他们自己,无论是作为教师和个人,都增长了更多的理解能力。”
四、通过不断培养情感艺术来强化专业素养
“文以载情”,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包含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师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欣赏,与作品相沟通,深刻地理解作家的情感。要达到学生与文本情路的通畅,教师要能投入和驾驭自己的情感,用充满美感和激情的信息流,导引学生情感的迸发。这样的学习就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进行心灵的接触。情感淡漠的语文教师是不完全称职的教师。
对于语文教师情感艺术的培养,一般来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即热爱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看成神圣的职责。有了这种爱,自然就有钻研业务的热情、探索教学方法的热情,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教师的热情必然感染学生,从而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情感交流必然顺畅。其次,教师要锻炼自己过硬的“说、读”能力。语文教师必须有好的口才,能说会道。而能够做到“口若悬河”的前提则是知识渊博、思维敏捷,用词准确,幽默风趣。语文教师要擅长朗读和抒情,读的功夫不过关,情感就不能充分释放,学生又怎么能受到感动,情感交流的渠道自然受阻。从一定程度上说,语文教师情感艺术发挥的水平是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通过不断打造风格特色来加强专业素养
教师的风格品牌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艰苦打造的过程。打造风格品牌,就是有目标的追求、有步骤的实践、有标准的锤炼、有规范的量度,这些就是风格品牌形成的要素。
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乃至品牌,教师要对自己既往的教学经历、发展水平、教学方式、认知特点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积累和提炼自己的教学特点,注意典型事例的积累,如对教材的新认识、启发学生的新手段、教学环节的新链接。然后,按照自己理想的风格形态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和比对,进而进行有辨别力的调整,这样的教学活动就变成了一种有目标的追求。
形成风格的重要步骤是进行理论概括,要通过经常性的概括使经验的操作逐步上升为理论的阐说,也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把它分类、归纳,总结出自己独特的东西,从而使自己的实践活动变得系统化、理论化。这样,自己的教学活动自然就有了风格的影子,经过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乃至品牌。
在形成风格品牌的过程中,对教师创新潜质的挖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师的劳动天然地带有创造性,一个教师完全有可能,也完全应该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中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法。事实上,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研究成果,已经说明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创造新知识的人。树立创新意识,要敢字当头,敢想、敢说、敢试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呼吁广大教师,为了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语文教师应该向轻车熟路告别,踏上新的征途。这种“告别”就是创新。语文教育改革的今天和明天,需要更多的教师具有接受新观念的敏感性和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努力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力,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这是素质教育赋予语文教师的历史重任。当然,光有敢字还是不行的,还要善于学习、巧于实践。一位哲人说:“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
语文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不注意补充新知,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当今社会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各学科的横向交叉、渗透和融合日益明显,这必然反映到语文教学内容上来。语文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要不停地把时代新信息反馈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因此,教师的充电就不仅为教学提供原材料,而且能够启发教师创造的灵感,使课堂教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当前全球掀起的“学习革命”,给我们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用生命学习”、“每时每刻都处于学习状态”、“学习空间无限拓展了”,这些新颖的学习理论对肩负工具学科教学的语文教师具有特别的意义。
当前进行的继续教育,正是让广大教师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充实自我的一个好形式。语文教师更应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做到闻道在先,术业精湛。“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作为语文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创造性学习,才能拥有高品质的文化素质,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才能与现代教育接轨,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掌握开启创造之门的钥匙。
总之,语文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复杂而繁重的创造性劳动。学生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建立,都离不开语文教师的辛勤培育。从事这样一种艰巨的工作,若不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是难以胜任的。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2] 刘杰.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美)林格伦著、章志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第三篇:文教活动论文
人文教育是将“人”变成“才”的最原始动力
——四年文教活动有感
陈寅恪在1929年所作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今天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在校大学青年共同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东大是一所以理工科闻名的学校,所以在固定的功课思维外,特别重视学子的创造发散思维,其人文讲座数目和质量在南京的高校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反观这四年所聆听的讲座,很多名家名言在脑海中越发清晰,当时埋下的种子随着自身阅历的增加,正奇妙地生根发芽。找工作这段时间发现,只要有一技之长,在哪都能有饭碗,甚至很多高校文理专业的就业率和工资在初始时期,会出现不如技校工人的情况。于是,网上出现了一种言论,上大学的意义何在,十年寒窗,学费昂贵,回头却发现当年初中的差生如今都当上了老板,而应届毕业生还拿着微博的工资在打工一族中徘徊迷茫。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这种情况大有可能发生,但我们却忘记了大学之所谓象牙塔,是因为这四年的宝贵年华,能给我们以最大程度的学术,精神,理想熏陶。读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多,也不是为了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更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尽管你有含金量较高的学历,可以作为敲门砖。读大学的意义是让你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让不成熟的心灵变得成熟,让浅薄的人变得厚重,让浮躁的心变得沉稳。
还记得这四年来,自己贪婪地从文教讲座中汲取思想精华的日子。记录的笔记本在搬宿舍时弄掉了,但那些句子依稀记得,在特定地人生时刻会愈发清晰,我想在不知不觉中我已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对人对事时更加地明白自己的礼节和原则。第一场讲座是站在窗台上听的,周国平认为人生的境界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丰富、单纯、宁静,人生的重要使命就是把生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惟有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才有品质;在感情不顺利的时期,讲红楼的老师说青春期的爱情更多是文艺的爱,因为纯粹,才更难以令人忘怀;当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时,易中天教授提到了中庸的原则,太质朴是粗野,太礼节是虚伪,谦虚而不做作才是人生最好的境界。当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名师们反复提到的,当你觉得人生迷茫时,要学会静下心来,聆听自己内心的想法,它会引导你走向该去的地方,成为该成为的人。这些文字虽然在书上也能读到,但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会形成一种更为奇妙的磁场,给心灵以更深更系统的感应。
除了讲座外,高雅艺术也让人欣喜。盛中国的小提琴演奏会上,当梁祝的旋律响起时,故事令人美得流泪;瑞典的摇滚乐团将西方更为自由的音乐形式引入,观众不禁想随着节奏一起悦动;还有跨年的交响乐音乐会,艺术家们的典雅气质至今难忘,这样的气场中,自己更明白了该拥有一个怎样的精神的世界,才能在俗世中从容坚定地走下去。
记得刚来大学时,英语老师说,读大学的主要目的是你要知道自己该成为怎样的人,然后努力地去实现。现在想来,自己除了专业之外,也一直在为最爱的文学去努力做社团,课余去了江南的古镇、园林、众多美景佳地,并乐于去先锋书店,音乐节各处能将自由激发的象牙圣地,想来也欣喜而无憾了。东大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好像有灵性似的,将内心的风光雪晴一点一点印下,我想,这定是一生最美的四年光影。
人文教育是将“人”变成“才”的最原始动力,它所追所思将大学的轮廓更加清晰化,从而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2、大学将赋予你足够的时间与实践去思考怎样的一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将重新树立
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让你有机会释放自己的能力,用实践去检验你大胆、新奇甚至疯狂的猜想;
4、知道做个任何人都不得罪的人并非好事,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然后做出自己的决
定才是精彩的人生;
5、能集中解决很多困惑,从而开始形成自己的原则,开始学会拒绝;
6、认识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一辈子都不会交往;
7、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人,你开始有靠近的动力;
8、不是大学决定你的未来,而是在什么样的大学,什么样的环境,你都知道你要成为
哪种人;
9、面对不公平的东西,开始明白抱怨无用,努力奋斗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才是公平
第四篇:提高专业素养 争做
提高专业素养 争做“四有”好教师
—— “新时代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讨论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人者,是为师也!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兴国必先强师,在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行中,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全体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新目标,当前教师队伍建设还存着一些问题,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的追求。”因此,打造一支能够胜任时代和国家需要的教师队伍,是面向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富有远见的战略选择。
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6月11日下午,学校在三楼会议室召开了“新时代如何加强教师队建设”专题讨论会。
会上,老师们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围绕如何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师德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几个方面,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下面,就是我校教师讨论的主要内容汇编。
1、师德为要,牢记教育使命,不忘从教初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的就是老师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改革创新,服务社会,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弘扬高尚师德,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要始终坚持“四个统一”,争当“四有”老师,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是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由于教师工作的艰辛、繁重、复杂,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会出现反复或曲折,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对于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在道德实践中出现的违背教师道德的言论和行为。正确解决方法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二是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首先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然后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2、积累业务知识,努力成为智慧型教师
身为一线教师,似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的确,工作、生活的压力使老师们的轨迹日渐狭小单一,而且让我们整日忙忙碌碌不知所终、身心疲惫。但是这些不能也不应该成为我们停滞不前的阻碍,只要打破传统和惰性的坚冰,我们就会发现,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其实并不困难,只要我们看清方向,找对方法。
一是要善于调节心态、端正态度,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学习心境。要意识到自己身处于信息时代学习刻不容缓的重要性,要时时想到学习,处处联系学习,事事贯穿学习;要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也向自己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在不断进步中学习,使自己获得一种较为持久的学习心境,在潜移默化间,把学习渗透到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个角落。
二是要多研读一些教育理念名著,为自己打造更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理念名著是我们学习路途中的指明星和领航灯,可以比较全面的供我们借鉴和比照,并对自己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把自己的教育理解与专家的经典观念相融合,在实践中完善和创新,日积月累中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个性。三要多阅读各级各类的教育杂志报刊,为自己吸纳新鲜的事物。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天变化的孩子,我们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艺术、问题处理等都需要随着孩子而瞬息万变。多阅读这类书刊,可以使我们置身于专业教育教学的前沿地带,更快更多的接触、探讨和使用最新的教学理念、手段、方法,以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速度的更新,获取最大的收益。
在广泛涉猎、学习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交流,善于积累。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位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也会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以取得更快的进步。
3、更新教育理念,不断锤炼教学技能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之根,是教师育人之本,是教师教育教学教师处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是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新课程标准的落实,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必须依靠教师的参与和支持。
教师观念更新要从多角度,多思维来看问题。要学会“从下看上”,即从“学”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发展能力和素质。以此为出发点来反思“教”的行为、“教”的目的和“教”的思想。
要学会“从高看下”,即从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的角度看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还要学会“从前看后”或“从后看前”,对教育而言,尤其要注意“从后看前”,用未来的眼光来看待教育改革,来观察教育现状,来反思教育问题。
4、与时俱进,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意见》提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建设一支具有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教师的终身学习理念,是教师补偿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又是搞好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是自己走向温厚的保障,也是消除职业倦怠,得到职业幸福的最佳途径;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行动实践,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教师不断的学习,吸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经验和方法,是学生学业进步,素质提升的前提。成败的关键。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育观念要更新,这是人们的共识。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新时代,人工智能助力教育事业已是成事实,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各种课堂形式层出不穷,教学方式探讨方兴未艾。因此,教师还得是新技术、新思想的“输入者”,给予学生更多的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信息。要认识到终身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时刻要保持对时代发展的敏锐度和进取心,主动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技术以及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学习新技术和人工智能知识,并自觉将所学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不断使用各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实践。
作为基层教师,大家看到《意见》的出台,既感到高兴鼓舞,也深感承担的责任重大。大家表示,在新的时代,教师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使命,既要学习前辈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刻苦治学精神,更要把这些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学生。
第五篇:加强岗前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加强岗前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为了使全体教师尽快以崭新的姿态和饱满的状态进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中,顺利开展新学期的各项工作,幼儿园于8月27、28日,根据职务和岗位的不同,分别对所有在岗教师分层分批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
此次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做好班主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班级常规管理等方面。本次培训使我园的全体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人生价值观,巩固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思想,对全体教师尽快适应岗位要求,胜任本职工作,提高个人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新学期开学上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